词语:止于至善
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止于至善英文: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
Dear students, the truth of university lies in illustrating virtue and striving to excel until reaching perfection.(亲爱的同学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1.1 解释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1.2 出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示例: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1.3 实例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训: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校训](http://img.aihuau.com/images/31101031/31034347t01c6ec333bc7ef58a3.jpg)
江南大学校训:笃学尚行 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校训: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河南师范大学校训: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校训:止于至善
至善教育集团理念:明德致远,止于至善
西安外国语大学 英文学院院训: 止于至善Commitment to Excellence
蒋介石曾为长沙市明德中学题词:止于至善
广东高州中学校训:止于至善
2 详细解释
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北大教授楼宇烈在《中国的品格》一书中对“至善”有如下解释:“什么是至善呢?就是中庸。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认为中庸这个品德是最高的。孔子讲过:‘中庸之为德,至矣,民鲜久已’。”根据楼教授的讲述,“止于至善”就是要达到中庸这个品德,“它有两个根本的意义,一个就是中,即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恰如其分,也就是要掌握一个度。中庸的庸是通常的意思,也是用的意思。所以中庸也可以反过来讲‘用中’,即我们要‘用’这个‘中’,‘中’可以说是一个常道。”……只要能掌握这样一个原则,掌握这个分寸,那不管大小事情,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3 近义词
登峰造极、完美无缺、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