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学期上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一上学期政治知识点



七年级学生大多数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却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总之,七年级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下面我谈谈这一学期来我对七年级数学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七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入学后,我对所带班级进行了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可大致分为:

(1)学习无目的、无兴趣,应付家长占52.8%

(2)学习目的明确、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占20.2%

(3)学习为个人前途,为家长争光占2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除了加强正常的正面教育,还可利用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数学“爱”的火花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又如代数第二章有理数的引入,我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从讲台走向门(向南)走3米,从门走回讲台(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问学生两个问题:(1)我的位置变了没有?(2)我走了几米?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吗?对于这个具体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变,可实际走了6米,怎么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感到茫然了。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胃口,趁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了有理数。”

此外,我还利用学生每天的作业反馈和单元测验成绩的反馈,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叫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平衡。

四、寓数学思想于课堂教学中

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课本中没有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a与a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结论,从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

其实,数学思想渗透到概念的定义、法则的推导,定理的问题证明和具体解答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站在方法论的高度讲出学生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不出的奇珍异宝,讲出决策和创造的方法,精心提炼,着意渗透,经常运用。



2009—2010学年度,本人担任初一(13)和(1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人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一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4、积极参与科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认真学习新课标要求,勇于从事语文教学的新尝试。

二、取得的成绩:在期中、期末考试中所任教班级成绩一直都有进步。

总之,在本学年的各科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初一上学期数学工作总结

本人在这学期担任初一(1)、(2)班的数学教学和一(2)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管理方面

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新生。因此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树立远大的志向。对学生“严字当头,爱在其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刚开学时,为了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外中的生活,早上我早早到校与与他们一起打扫卫生,与他们一起上早读;中午不回家,与他们一起排队买饭,并与他们一起上中午的自习课。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生。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使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由于我的出色努力,班上工作井井有条,我班多次获得纪律和卫生红旗。

二、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特点,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就会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于是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常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由于学生乐学,兴致高昂,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仅限于课表指定的范围。

3、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相当数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在练习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4、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另外还要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堂上,多到他们身边站一站,多问一句:会不会,懂不懂,课后,对他们的不足及时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能够主动学习。同时,我一直坚持在复习期间学生每做完一套题,我就让课代表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把每一道题分到学生手里 ,学生不得拒绝分给自己的题,但可提前做准备,到第二天课堂上我提道哪一个题,是谁的题就上来给大家讲解。这样会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当一回小老师,同时,我还发现当学习不好的上来讲对时,其余的学生会给他鼓励的掌声,他会很兴奋的,对学习数学也有了信心。

5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应与他们交流每节课的好做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总结出每课教学的经验和更为巧妙的方法。听公开课多次,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

6、做好“培优、辅中、稳差”工作。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潜力,我把他们分成三类:优生、中层生共和待进生。利用每天利用午休辅导。除了老师辅导外,我还要求学生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即一名优生负责一至两名中层生和一名待进生,优生经常讨论学习问题,弄懂弄透了才去辅导其他同学。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待进生,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提高他们的信心。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7 、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教科研方面

1、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与老师配合,能够集中精力,参与课堂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先预习,再听课,课后回顾知识要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最后再完成作业等。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教法不够灵活,不能总是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

4 、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 、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 、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4 、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 、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期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启导·活动教学法”,“启导·活动教学法”是在区教科所卢仕国老师的主持领导下的一项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学生学习思维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项实验教学法。该项实验,已在涪陵搞过多年,实验证明,“启导·活动教学法”在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及能力迁移等诸多方面是有成效的,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我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二轮实验,五年来的具体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实验不仅以它进行研究的时间长,较好地将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原理应用于编写教材和教法之中而著称,而且继承了现行班集体授课制中好的方面,同时还吸收了“程序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中的优点。它既未全盘否定现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同时又未完全照搬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和凯勒的“个别化教学”,而是成功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就能更好地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这是实验取得成效的原因之一。

下面对我本期的教学工作作一个比较细致的总结:

(一)学生初上路阶段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要使学生逐渐习惯自学方法,除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先要做好“领读工作”,通过示范性的领读,要逐渐教会学生按“三读”的要求去阅读、理解、掌握教材,在教材上作眉批,教会学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的方法和要求,并作出示范,在这一阶段中,我尽快认识、了解学生,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逐步进入正常后的阶段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启导·活动教学法”按学生思维类型的二个方面敏捷和踏实,将学生分成敏捷而踏实,敏捷而不踏实,不敏捷而踏实,不敏捷而不踏实四种类型的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特别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当然学生类型有它稳定的一面,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 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并拟定指导读书的读书提纲。

2、课堂工作

(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

数学“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地,初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启导·活动教学法”,由于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采用“启”(启发引导)、“活”(学生活动)、“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并且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指导贯穿全过程,因此,它的组织教学,就有新的内容,就应根据上述教学环节,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根据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

在实验的初期,教师组织教学的注意力应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上,以后逐渐落实在每个环节中(特别是学生自学活动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具体指导、辅导,加强个别要求。例如: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求,自学课文,完成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在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个别地、具体地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并且常通过教学机智,采用暗示的手法去达到目的。

在“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起作用,达到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威信将起到较大作用。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

(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布置学习内容,出示读书提纲,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可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

(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先按要求“三读”即粗、细、精读教材,概括段意并眉批,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活动了,教师做什么呢?我们说自学,并不是不要教师,自学从来都不是无师自通的。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我们的“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特色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还体现在“辅导”上,因此,我们提倡主动地“辅导”,积极的“辅导”,而反对那种等待学生举手,提问,教师帮助回答这种被动消极的“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

在教师主动积极的辅导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佯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西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教师关心他,从未放弃他,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深信,对于差生的事,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是会有所收获的,这一点是传统的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难以做到的。

本期我制作了很多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利用视觉、听觉等分析器官交替进行学习,接受信息,思维始终处于一种进取的积极状态。

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五官对知识的吸收率,用眼睛看(视觉)所接收的信息占83%,用耳朵听(听觉)所接收的信息占11%,以上两项共占94%。很明显,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单调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效果不佳。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如果长时间经受刺激,处于兴奋状态,大脑自身就会出现保护性抑制,从而降低学习效果,产生疲劳,正是为了克服这个因素,本期我制作了很多多媒体课件。

我们还知道,人的视觉是主动的分析器,它主动地接受吸收外界信息,效果较好,而听觉是被动的分析器,它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效果不佳,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视觉的对象大多不会随时间、空间而消失,可以重复,而听觉的对象很容易随空间、时间而消失,一次未听懂,不可能再重复多次。基于上述原理,“启导·活动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使刺激多样化,并且以视觉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从不同分析器传入的信息到达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引起反映,轮换地兴奋与抑制,学生自始至终能处于一种积极进取状态,因此,能很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



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想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使自己早一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期来在学校党、政、工的领导下,在广大教师的支持下,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自身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了能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期所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本期以来,我经常收看电视新闻和阅读有关书报,了解国内外大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并认真做好笔记,通过学习,使我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已。另外还经常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收看《今日说法》等法制节目,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我的法制观念得到增强。注重加强了职业道德修养,时时处处不忘自己是一位教师,坚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心帮助他人。

开学时,任初一·五班班主任和初一年级二班的数学课教学工作。开学时,为了搞好新生工作,经常抽空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情况,很快便与他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要使学生逐渐习惯自学方法,除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要逐渐教会学生阅读、理解、掌握教材,在教材上作眉批,教会学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的方法和要求,并作出示范,在这一阶段中,我尽快认识、了解学生,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除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样能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

2、课堂工作

(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

新课程数学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地,初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起作用,达到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威信将起到较大作用。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

(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布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可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

(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加强重点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

3、课后辅导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

在辅导工作中,我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西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

在教学教研上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博览群书,不断拓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想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使自己早一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期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启导·活动教学法”,“启导·活动教学法”是在区教科所卢仕国老师的主持领导下的一项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学生学习思维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项实验教学法。该项实验,已在涪陵搞过多年,实验证明,“启导·活动教学法”在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及能力迁移等诸多方面是有成效的,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我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二轮实验,五年来的具体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实验不仅以它进行研究的时间长,较好地将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原理应用于编写教材和教法之中而著称,而且继承了现行班集体授课制中好的方面,同时还吸收了“程序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中的优点。它既未全盘否定现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同时又未完全照搬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和凯勒的“个别化教学”,而是成功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就能更好地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这是实验取得成效的原因之一。下面对我本期的教学工作作一个比较细致的总结:

(一)学生初上路阶段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要使学生逐渐习惯自学方法,除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先要做好“领读工作”,通过示范性的领读,要逐渐教会学生按“三读”的要求去阅读、理解、掌握教材,在教材上作眉批,教会学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的方法和要求,并作出示范,在这一阶段中,我尽快认识、了解学生,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二)逐步进入正常后的阶段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启导·活动教学法”按学生思维类型的二个方面敏捷和踏实,将学生分成敏捷而踏实,敏捷而不踏实,不敏捷而踏实,不敏捷而不踏实四种类型的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特别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当然学生类型有它稳定的一面,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并拟定指导读书的读书提纲.2、课堂工作(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数学“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地,初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启导·活动教学法”,由于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采用“启”(启发引导)、“活”(学生活动)、“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并且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指导贯穿全过程,因此,它的组织教学,就有新的内容,就应根据上述教学环节,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根据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在实验的初期,教师组织教学的注意力应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上,以后逐渐落实在每个环节中(特别是学生自学活动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具体指导、辅导,加强个别要求。例如: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求,自学课文,完成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在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个别地、具体地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并且常通过教学机智,采用暗示的手法去达到目的。在“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起作用,达到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威信将起到较大作用。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布置学习内容,出示读书提纲,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可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先按要求“三读”即粗、细、精读教材,概括段意并眉批,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活动了,教师做什么呢?我们说自学,并不是不要教师,自学从来都不是无师自通的。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我们的“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特色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还体现在“辅导”上,因此,我们提倡主动地“辅导”,积极的“辅导”,而反对那种等待学生举手,提问,教师帮助回答这种被动消极的“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在教师主动积极的辅导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地去引导、启发学生,可问他是怎样想的?怎佯理解的?听一听他们的见解掌握他们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对于提高差生,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差生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西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在“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差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他们感到教师关心他,从未放弃他,只要老师坚持不懈,会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深信,对于差生的事,只要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家,在自学辅导教学中,是会有所收获的,这一点是传统的课堂以讲授为主的教学难以做到的。本期我制作了很多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利用视觉、听觉等分析器官交替进行学习,接受信息,思维始终处于一种进取的积极状态。

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五官对知识的吸收率,用眼睛看(视觉)所接收的信息占83%,用耳朵听(听觉)所接收的信息占11%,以上两项共占94%。很明显,在教学活动中,把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单调的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效果不佳。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如果长时间经受刺激,处于兴奋状态,大脑自身就会出现保护性抑制,从而降低学习效果,产生疲劳,正是为了克服这个因素,本期我制作了很多多媒体课件。 我们还知道,人的视觉是主动的分析器,它主动地接受吸收外界信息,效果较好,而听觉是被动的分析器,它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效果不佳,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视觉的对象大多不会随时间、空间而消失,可以重复,而听觉的对象很容易随空间、时间而消失,一次未听懂,不可能再重复多次。基于上述原理,“启导·活动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使刺激多样化,并且以视觉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从不同分析器传入的信息到达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引起反映,轮换地兴奋与抑制,学生自始至终能处于一种积极进取状态,因此,能很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



初一数学备课组总结

上学期我们初一备课组教师团结合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提升,下面就备课组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分层教学,抓两头促中间,提高初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由于开学后学生并班班额增大,为我们的教学增加了困难,本届初一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差异性大,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两位教师坚信只要我们肯付出,依靠集体的智慧,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采取分层教学,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制定中短期学习目标,师生努力共同完成。我们为了提高优秀率,我们在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类比、整体代入等数学思想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同时精心挑选了一部分习题,布置每日一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做,提高他们解决问题能力,教师一对一批改效果较好。我们注意抓好作业环节,做到当天批改当天订正,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面批,为了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当天问题,王红老师经常利用课间、下班时间给学生补课,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收获,她所任教班级成绩稳步提高。

二、及时检测,巩固提高,认真做好试题研究,争取最好的复习效果。

为了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单元结束我们及时检测,对试卷进行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也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想在期中、期末考试阶段取得较好成绩,试题研究非常重要,复习前备课组先对以往试题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复习方向,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整理知识要点、习题配备,并出有针对性的试题。针对我校学生情况确定哪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哪些知识是还需要拓展延伸的,通过知识归纳梳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既缩短了复习时间,又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我们复习到位几乎达到100%,事实证明,做好试题研究对我们这类普通学校是非常重要,这需要教师平时就要做好资料积累,备课组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总觉得现在写教学工作总结还为时过早一些,因为期末考试还未进行,自己辛苦一学期的成效如何,还是未知数。其实,过程当然重要,不过结果更加重要。只有通过结果,才知道自己的过程是否足够,是否正确,是否科学。

学生是上帝,一个老师优秀与否,有时还是我们的上帝说了算。从教务处给我们每个老师的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总体上学生还是比较满意的。82%的学生认为我的教学态度亲切、自然、耐心,90%的学生认为我的教学水平高,78%的学生认为我有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80%的学生认为我对班级同学的作业订正抓得紧、及时,87%的学生认为我对学生的辅导答疑热心,73%的学生认为我批改和分析作业认真及时,80%的学生认为我上课纪律好,对老师上课内容认为听得懂的占74%,还有21%说大部分听得懂,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的占75%,并且认为数学学科作业负担适当的占83%。虽然说,学生出于客气和对我的鼓励,给了我很高的评价,但我认为自己努力的空间还很大。特别是有时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会伤害学生的心,还有对不是自己担任班主任的教学班级的学生认识和了解得不够,个别接触也不是很多。总体上,自己的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还没有在全段处于领先的地步,特别是(2)班数学成绩还处于下游,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劲头都有些问题,我要好好从自身寻找原因,尽快改变现状。

本学期共听课近四十来节,参与了评课活动5次,还多次因为评课受到表扬,特别是受到外校领导的好评,为学校争得荣誉,共写出评课稿一万多字,如“评杭州老师的一节课”、“让数学课堂故事化、生活化——评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刘老师的“圆的轴对称性”练习课”、“县名师的课堂风采——县首届名师进校园听课综述”等,坚持写教学随笔几十篇,就自己课堂上的即兴发挥就写成了《项延唐课堂语录(一)——(四)》近一万字,自己的博客也因此获县第四届博客评比一等奖。

本学期共出试卷两次,在学区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代表教师发言一次,参加学区首届班主任论坛发言一次,在县首届名师进校园活动中开班主任工作主题讲座一次,外出学习两次(一次为东北师范大学,一次为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对外公开课一次(为永嘉四中老师开阶梯公开课)等各种学术交流和锻炼提升的机会很多。

但由于平时忙于一些琐碎的班级事务管理等,对教学上的投入和研究得还很不够,今后要回归本位,做一名比较纯粹的业务型的研究型的优秀老师。



【七年级上册】 数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有理数1.1 正数与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1.2 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1.3 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mì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2.1 从算式到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3.1 多姿多彩的图形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3.2 直线、射线、线段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3.3 角的度量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3.4 角的比较与运算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一、新理念带来新变化。

自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我明显地感到我们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我们数学老师,并由此带来教学的新变化。现在我对我们七年级三个数学老师实施新教材的情况作个回顾,我们从备课到上课,追求的是三维目标,因而自觉地转变教师角色,把自己看作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激励者,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少了,平等、互动、对话的多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现象少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现象多了;我们的备课从以往的资料性备课已逐渐过渡到集体研讨备课;从布置大量机械训练的作业过渡到布置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的作业;从课外活动加班加点的辅导过渡到利用课外时间搞综合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在语文课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我发现我们学校的老师和花厅小学的老师上课不一样,总要我们自己动脑筋想,上课活动多,也不紧张,这样的课我们爱上。”

在课堂活动的形式与容量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竞赛……可谓精彩纷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情境,烘托了气氛。

新的教材给课堂教学留下了宽广的创造空间。我们不仅充分利用文本提供的素材,而且还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生成教材。在数学课的设计与实施中,我们着实进行了真情实感的探讨,并在互动交流的教研氛围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新的目标进取。

二、新课程的具体实践

通过对七年级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要创制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这一年度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四)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复杂的问题,可以当作一次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课后完成,但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用合作的态度和他们一起解决,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得到发挥。

三、实践过程中的几点困惑和对策

(一)、由于新的课标准刚刚实施,新的教材只能同步供应,加之知识体系和数学思想的呈现方式是螺旋上升的,因此,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及完整性教师无法把握。代数和几何的知识虽然写在了一本书里,我觉得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相互融合,本人还认为有一定的弊端:学生学过了代数知识后就要去学习插在两个代数知识之间的几何内容,使代数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得到延续学习和应用,学生在学习下一步代数知识时对前面的知识已经产生了遗忘,可是数学知识自身是有认识基础的,即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前面提到的这种编排体系使现在的数学教学出现了学了代数忘几何,学了几何忘代数的现象,使教师不得不在下次教代数(或几何)时对前面的几何(或代数)知识再次复习,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这是不是教材编写者忽视了遗忘在人的意识中的作用了呢?面对这种困惑我在教学中作了一定的探讨:有些内容的难易程度在课时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教学方式相应的偏重与学生的自学和探索,编排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重组。数学自身发展总结的规律和发现的方法以及蕴涵的数学思想不能因过多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化而被忽视,如乘方的意义、运算规律等。新课程标准仍然要求注重双基但新教材在习题配备上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我就根据需要自行配备了相应的训练。

(二)、由于新课标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电脑、实物模型、教学软件传统媒体的配备等)我们农村中学又没有这些条件,因此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评价体系没有出台,如何建立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是我们一线教师都要探讨的问题。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有如下要求:建立旨在促进教师、学生、学校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评价体系,发展为本,评价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怎样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也就成了一个时刻困扰我们的新问题。我也衷心的希望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会取得预想的成果。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怒力实施教学工作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下面我谈谈一期来我对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 “ 有备而来 ” ,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同级同组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提高他们的信心。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从这份教学工作总结中不难看出,一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因为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 很多学生厌学 , 导至教学工作很难开展,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如何解决呢 ? 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教学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57班数学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来的成与败总结如下,以备今后继承发扬和摒弃吸取教训。

一、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工作

面对新的学生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激起我的挑战欲望,决心立志要争取教学教研方面有所成就。于是我每天花3小时以上时间认真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研读新课标,明白这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书写教案,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别人的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根据57班同学的具体情况制定课时计划。每一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易懂易掌握,我还根据教材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制作课件,本学期我制作了4个课件,争取多到多媒体室上课。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进行阶段总结,即每章一总结,期中、期末一总结,学完代数、几何、统计知识又一总结。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在这一学期,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一位老师说过“新课标老师轻松多了”。我原来不同意他的看法,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课外要花多些时间精力,而课堂上老师一定要“轻松”,不能太忙。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常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由于学生乐学,兴致高昂,通常学生获得的知识都超过教材和我备课的范围。

3、虚心请教同组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由于没有新课标教学经验,所以我虚心向他们请教每节课的好做法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总结出每课教学的经验和巧妙的方法。本学期我将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整理成“教学反思录”。

4、做好“培优、辅中、稳差”工作。根据57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潜力,我把他们分成三类:优生5人,中层生共5人,待进生15人。利用每天课间时间分别辅导他们,星期一辅导优生,星期二辅导中层生,星期三辅导待进生,星期四、五机动,有问题要问的学生自由来办公室问,或让作业不过关的同学有老师指点。除了老师辅导外,我还要求学生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即一名优生负责一至两名中层生和一名待进生,优生经常讨论学习问题,弄懂弄透了才去辅导其他同学。

5、制定数学课堂常规,促成良好学风。我所教的班,原来上课的时候不够认真,常有睡觉、开小差、讲粗言烂语的现象,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也糟糕,甚至有放弃学习数学的学生。对此,我提议制定数学课堂常规,按常规进行奖罚。由于此常规是师生一起讨论得来的,所以它得到全体同学的认可,不交作业的也少了。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1、新课标学习与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3、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待提高;

4、“培优、辅中、稳差”的方法方式还有待完善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5)(6)班数学教学工作。由于刚接手新课标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观念方法方式方面都有新的挑战,教学起来感到不适应、很吃力。我不敢放松自己,每天都花三个小时以上时间去备课,钻研新课标,以尽快适应新形势的数学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取得不少经验,在期末质检中,两班97人的平均分是43.3分,优秀人数有4人,优秀率是4.12%,合格人数有24人,合格率是24.74%,从试卷难度和全县各中学七年级数学成绩来看,还算是不错的。同时也得到不少教训,获得失败的伤痛,有时屡试屡败。总之,磕磕绊绊、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教、边做边适应地走进新课标。现将一学期来的成与败总结如下,以备今后继承发扬和摒弃吸取教训。

一、 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1、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工作

面对新的学生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激起我的挑战欲望,决心立志要在新的老师角色中争取教学教研方面有所成就。于是我每天花3小时以上时间认真阅读、挖掘、活用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研读新课标,明白这节课的新要求,思考如何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书写教案,利用网络资源,参考别人的教学教法教学设计,根据(5)(6)班同学的具体情况制定课时计划。每一课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使学生易懂易掌握,我还根据教材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制作课件,本学期我制作了20多个课件,争取每周都到多媒体室上课一次。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进行阶段总结,即每章一总结,期中、期末一总结,学完代数、几何、统计知识又一总结。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所以在课堂上我想方设法创设能吸引学生注意的情境。在这一学期,我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每节课都有新鲜感。

一位老师说过“新课标老师轻松多了”。我原来不同意他的看法,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课外要花多些时间精力,而课堂上老师一定要“轻松”,不能太忙。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常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由于学生乐学,兴致高昂,通常学生获得的知识都超过教材和我备课的范围。

3、虚心请教同组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由于没有新课标教学经验,所以我的教学进度总是落在其他老师之后。我虚心向他们请教每节课的好做法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总结出每课教学的经验和巧妙的方法。本学期我将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整理成“教学反思录”。

4、 做好“培优、辅中、稳差”工作。根据(5)(6)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潜力,我把他们分成三类:优生30人,中层生共45人,待进生22人。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半个小时的时间分别辅导他们,星期一辅导优生,星期二辅导中层生,星期三辅导待进生,星期四、五机动,有问题要问的学生自由来办公室问,或让作业不过关的同学有老师指点。除了老师辅导外,我还要求学生成立“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即一名优生负责一至两名中层生和一名待进生,优生经常讨论学习问题,弄懂弄透了才去辅导其他同学。

5、制定数学课堂常规,促成良好学风。我所教的两个班,原来上课的时候不够认真,常有睡觉、开小差、讲粗言烂语的现象,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也糟糕,甚至有放弃学习数学的学生。对此,我提议制定数学课堂常规,按常规进行奖罚。由于此常规是师生一起讨论得来的,所以它得到全体同学的认可。在数学课堂里迅速形成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出现了“四少”:抄袭作业的行为少了,讲粗言烂语的少了,上数学课开小差的少了,不学习数学的少了。出现了“三多”:热爱学习数学的多了,好问者多了(好多学生常到办公室问老师问题和要求老师额外多布置一些题目),文明礼貌的行为多起来了。

二、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1、新课标学习与钻研还要加强;

2、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效果方面还要考虑;

3、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待提高;

4、“培优、辅中、稳差”的方法方式还有待完善。



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新课标理念,改进教法,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总结过去,挑战明天,更好地干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本人的的教学工作做一简要小结:

本学期本人始终拥护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拥护国家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发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教育的每一个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同志,积极协调工作中的各个方面。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在设置作业中,仔细阅读教材,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辅导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中我所任教两个班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还必需进行加强和训练。



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下面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 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另外,抽时间学习《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成功教育、教师人文读本等,并作学习笔记,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业务水平。

二、教学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1 、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

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特点,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

3、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相当数量的练习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数学思维,在练习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

4、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另外还要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例如在课堂上,多到他们身边站一站,多问一句:会不会,懂不懂,课后,对他们的不足及时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能够主动学习。

5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

6 、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教科研方面

本学期的教研课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针对这一课题,在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与老师配合,能够集中精力,参与课堂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先预习,再听课,课后回顾知识要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最后再完成作业等。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教法不够灵活,不能总是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

4 、后进生的辅导不够,由于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也知道,有的学生只是做表面文章,“出工不出力”

5 、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 、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 、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4 、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 、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教学工作的讲话。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

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

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七、狠抓学风。我所教的两个班,101班我是班主任,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而102班虽然没有做他们的班主任,但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八、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期末考试101班平均分74.8分,取得了全级第一的好成绩。102班平均分也有73.64分,两班的优良率都达百分之三十五以上。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本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新课标理念,改进教法,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总结过去,挑战明天,更好地干好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本人的的教学工作做一简要小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本学期本人始终拥护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始终拥护国家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和终身性发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教育的每一个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学习,团结同志,积极协调工作中的各个方面。

二、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根据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拟定了课堂上的辅导、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2、提高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让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在设置作业中,仔细阅读教材,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反馈,针对作业中的问题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辅导。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还必需进行加强和训练。



我区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数学试卷采用全区统一试卷。为了总结我区这次数学考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全面推进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现就我区七年级数学考卷、评卷教师反馈记录的情况,对我区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分析如下。

一、试卷特点分析

纵观整份试卷,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但也有的有了一些变化。大家认为这份试卷仍是亮点较多,试题能较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阅读能力、探究分析能力、简单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试题类型丰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多可做的题目。避免了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对试题的难度控制的较好。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题内容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这次数学试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意突出重点以及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

2、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教材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立足教材,体现了对考生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这次数学试题大部分源于教材,是教材的例题、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

3、贴近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本卷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试题较多。这些试题都是源于生活,丰富了试题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二、学生解答情况分析

区参考人数为3548人,均分71.35分,优秀率44.78%,及格率73.9%,差分率10.54%。

为节约时间,此处重点分析得分率在80%以下的题目。

第10题(选择题),得分率78%,主要错误是选择了C,没有考虑到0的立方也等于它自身;

第16题(填空题),得分率74%,主要错误在带入时的符号上,教学中可以强调-4ac应带入-4 (2) (-3);

第17题(填空题),得分率74%,主要错误在写常数的比较多,如3 ;

第18题(填空题),得分率76%,主要错误在有些同学说看图上只有0,没有标出4,就认为只要写0就行了;

第20题(填空题),得分率68%,反映出部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比较欠缺;

第21-26题(计算和化简),得分率都在80%以上,主要错误在符号处理不正确;

第28题(填空题),得分率64%,主要错误在第(2)问中对关系的表述上,很多同学只说两个数之差,没有说差的绝对值,第(3)问中同样只写成a-b,没有加绝对值符号,反映出教学中对这个问题讲解总结的不够深入;

第29题(填空题),得分率62%,主要错误在审题不清,特别是对“每种上网方式都得加收通信费0.02元/分”的理解,很多同学误认为是3x+0.02。

三、今后教学中的一些启示

(1)注重基础,掌握必需的数学。新课标基本理念指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目前我校的初中数学教学,距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应结合课程改革,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以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课本知识为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树立“目标意识,反馈意识”,不仅要求教师而且也同时要求学生始终明确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达到及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反馈信息,及时矫正教与学中的误差。顺利实现“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一根本目标。

(2)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将知识和方法不是作为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而是作为结果抛给学生,这种“奉送法”势必将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意识。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但联系生活,立足实际,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现在的应用题背景新颖,考查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没有固定模式可套,但其核心仍然是审题。解题的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建模思想,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怎样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它们;要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分析、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课堂上的知识去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数学调查和数学专题的研究等,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去体验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的价值。通过更多的渠道去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转变观念,培养能力。随着一大批内涵丰富、立意新颖、发人深思的好题的涌现,必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传统观念产生挑战,我们应正视在教学观念上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命题说明:

本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的内容为基本素材,力求体现《课标》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努力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试卷的主要特点如下: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命题以本册教材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考点来设计试题,并力求将各知识点放到实际情境中去考查,注重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单纯考查对知识的记忆与识别。

2、重视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运算的考查强调的是基本的运算能力,对计算量和难度进行控制,避免繁琐的运算;对空间观念则从多角度去考查,如用平面截几何体(如第二大题第1小题),折叠立方体(如第二大题第2小题),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如第六大题第1小题);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则加强了探究能力的考查,重视归纳推理(如第九题),类比推理和合情推理(如第十题必须用到船顺流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船逆水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而这两个结论的获得必须根据生活经验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3、试题贴近生活、突出运用。注意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有关问题作为命题的素材,如第一大题的第4小题、第10小题、第11小题、第12小题,第二大题的第4小题,第八大题,第十大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思考、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有重要的意义。

本卷满分值120分,总题量28题(其中填空题13题,共26分;选择题7题,共21分;解答题8题,共73分。)第一章12分,约占卷面总分的10%;第二章29分,约占24%;第三章22分,约占18%;第四章13分,约占11%;第五章27分,约占23%;第六章12分,约占10%;第七章5分,约占4%。考查内容覆盖本册教材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的知识点。难度分布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的比值约为8:1:1。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宏观上看,据统计全市(除明鸿中学外)平均分为67.4分,及格率为47.1%,优秀率为13.1%。非重点中学的平均分最高为80.9,最低为52.1,二者相差28.8分;及格率最高为75%,最低为21.4%,二者相差53.6个百分点;优秀率最高为24.9%,最低为3.2%,二者相差21.7个百分点。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校发展很不平衡,成绩差距很大。

从微观上看,各题得分情况(由邵二中提供)如下:

题号





















满分值

26

21

8

10

5

8

12

10

10

10

平均分

15.1

14.1

4.9

5.9

2.8

3.7

6.8

8.8

3.7

1.5

得分率

0.58

0.67

0.61

0.59

0.56

0.46

0.57

0.88

0.37

0.15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1、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如第一、第二、第三题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在实际情景中的简单应用,难度低,但得分率仅为0.6左右;又如第四、第五、第七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有理数、代数式、解方程的基本运算,计算量不大,难度不高,但得分率不到0.6;再如第六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画图操作能力,要求不高,但得分率仅为0.46。

2、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如,第九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为了降低难度,本题设置了四个连贯的小问题,逐层深入,为问题的最终解决做了铺垫,但得分率仅为0.37;又如第十题是布列方程解应用题问题,属典型的行程问题,等量关系明显,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要对船顺流的速度和船逆水的速度做出合理的推断,但大部分学生不敢大胆去猜测,得分率仅为0.15。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性质、特点缺乏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数学活动的目标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把数学活动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让学生随意地从事一些肤浅的、缺乏智力价值的操作活动,从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其它智力品质的发展。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深入学习课程理论,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通过学习强化课程意识,进一步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向具有现代特征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演绎式教学转向归纳式教学,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概念,得到定理、公式、法则等--解释、应用、拓展。

2、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仅仅教数学结论,而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探索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意义建构,进而到达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注意揭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提炼和总结蕴含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应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能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

3、重视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加强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意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探究发现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数学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反思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运算能力的培养,既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即鼓励笔算、口算、估算以及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又要防止过分地依赖计算器而忽视笔算、口算、估算能力的倾向。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思考与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等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4、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价值,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下面主要针对阅卷中发现的一些不足问题题加以分析,不妥处请指正。

第一题:选择题(共6题每题3分,合计18分)

平均得分12.1分,得分率为67℅,其中第1、2、3小题的得分率较高;第4、5、6小题做的较差。上述情况说明,本大题过于侧重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及数学技能的考查,从学生大体情况看:学生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得较好,而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作题的规范程度、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第4小题所表现出来的实践与分析能力比较欠缺。

第二题: 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合计30分)

平均得分大约在16.9分左右,得分率为56℅,其中第13、16小题的得分偏低,其次为第12小题。此大题表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延续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与空间。

第三题: 解答题(共10题合计52分)

17题:计算题(共2题每题4分,合计8分)

平均得分大约在4.88分左右,得分率为61℅,错误集中表现在符号的变化上,很多学生对有理数加减的结果取什么符号还不太清楚。有理数的运算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内容,其中符号的确定是一个难点。通过学生做的情况来看,难点并未得到真正的突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根据本班的情况查漏补缺,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尤为重要。

18题:解方程题(共1题每题4分,合计4分)

平均得分大约在2.71分左右,得分率为68℅。主要错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移项不变号;(2)去分母时,只是部分项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漏倒整数项;(3)系数化为1时,出现“值除以一系数”的现象不在少数,不如,出现“得”这样的错误;(4)结果不化简。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日常教学的落实不到位和缺乏必须的训练,这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19题:标画数轴题(共1题每题5分,合计5分)

平均得分大约在4.04分左右,得分率为81℅。平时练比较多,也抓住了学生容易出错的点,所以得分率高

20题:化简求值题:(共1题每题4分,合计4分)平均得分大约在2.17分左右,得分率为54℅。有一半学生对多项式的合并上不会运算,部分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化简完后在带入给出数据上出错。

21题:作图题(共1题每题4分,合计4分)

平均得分3.19分左右,得分率为80℅。平时训练得当,中等以上的同学都得分

22题几何体三视图作图(共1题每题4分,合计4分)

平均得分1.06分,得分率为27℅。题目超纲,给的立方体个数让学生判断出错

23题:应用题(共1题每题4分,合计4分)平均得分为2分,得分率为22℅,主要表现为学生不会分析数量关系,列不出关系式,说明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还有待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技能

24题:绝对值加法运算(共1题每题4分,合计4分)平均得分为1.06分,得分率为27℅,题目超纲,平时没有针对性的练习

25题:几何题:求角度问题(共1题每题4分,合计4分)平均得分为1.25分,得分率为31℅,学生第一次接触几何,给的文字条件不会转到数学符号,概念比较生疏,出的题目较刁钻,陷阱比较多. 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应对不变中的万变考试。

26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共1题每题6分,合计6分)

平均得分1.38分,得分率为23℅。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题意理解不清,阅读理解能力较差,题中数量多了就不知怎么回事了。2、找不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淡薄。

多年来,应用问题一直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除了要讲清一些概念(比如,盈与亏、原价、标价、进价,等等)之外,还应在日常教学中多渗透、多练习、多反思、多应用。建议:试题要多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多考思,少考算,降低试题的难度,多考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设计一些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试卷会更加新颖独特,也更能体现新课标理念。



一、基本情况

全县参考人数为2164人,高分率14.3%,及格人数1175人,及格率50%,均分69.6分

二、试题结构及内容

数学试题采用闭卷形式,时限120分钟,满分120分,总题量27题(学生只需要解答其中的25题)主、客观题的分数比为75:45,客观题约占38%,主观题约占42%。其中选择题10道、填空题5道,解答题12道,试题的内容涉及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代数式的简单运算、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处理,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展开图等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将试题分为易、中、难三类,三中试题的分值比为7:2:1。对于难度较大的试题,都设有3小问,分易、中、难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试题特点

1、立足基础知识,考查人人都必须掌握的数学,抛弃繁、难、偏、旧的内容

以考生为本,与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了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必须掌握的主要内容,人人都必须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这些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立足基础,多角度,分层次、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程度。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非那深不可测的内容。本次期末试题一个突出的特点: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全卷84分的试题和学生的生活相关,约占全卷的70%。例如:20题测量跳远成绩的方法、21题设计会徽、23题求树苗的高度、27题求股票的股数等等。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3、加强探索开放、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能力

此份试题,设置了探索性、开放性试题较多,有利于考查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过程,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理解与应用。如,4题、20题、21题、25题、26题等,考查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类比、归纳、猜想、直觉思维外,许多试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严谨性,以及思维过程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四、答卷分析

七年级试题是这次期末试卷中,唯一没有降低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命制的数学试题。从全县整体情况来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但从学校统计的学生成绩来看,学校与学校之间,差距较大,最高的均分可达89分,最低的只有50分,及格率最高的84.5%,最低的仅22.6%。为什么会差距这样大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落实不到位

绝大多数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是能够运用新课程的要求来实施数学教学,加强了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等,但实效性差。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教学,除了应重视让学生经历形成过程外,还应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形成数学素养和能力。

2、对学困生的辅导不到位

从学校所报的成绩来看学生成绩分化现象仍很严重,新教材许多内容呈螺旋似的上升,就是要避免学生过早的两级分化,从期末试卷看,也是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命制试题的,能够客观的检测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应达到的水平,有些学校与所期望要求相差较大,关键是两级分化太严重。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对新教材中每章内容的定位认识有偏差

新教材许多内容是呈螺旋上升的,老师必须把握每章每节内容的定位以及编者意图和要达到的目标。但有许多老师,由于过去老教材用习惯了,对这种不一步到位的新教材就感到很难把握,思想上存在困惑。加之有许多学校,使用的资料,不适应新课程,有些资料仍然是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试题,而且计算难度较大,(而新教材的计算都提倡使用计算器,包括中考都可以带计算器。)老师也不好把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努力了,但效果很差,不能达到新教材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造成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也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考试。

五、措施

抓住新教材培训的机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认识,在解读七年级下册教材中,重点分析每章每节内容的定位以及编者意图和要达到的目标,帮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好教材的内容。在下乡视导中,针对有些学校存在的问题做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共同探讨出整改措施。继续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本次期中考试的试卷总分100分。

(1)试题类型:选择题8题24分,填空题24分,解答题7题52分。

(2)试题分布: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9分,图形和变换36分,事件的可能性和概率25分,二元一次方程组20分。

2、试卷特点等方面: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有利于良好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形成。其具体特点如下: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本册前部分的重点内容——认识三角形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试卷中通过选择题求角的度数、填空题求周长、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独立的三角形全等证明的填写、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如生活中常遇到的中国银行的图标,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再如同学们上科学课利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与现实中的蜗牛是属于什么变换,而最后一题的捐助问题也体现了在试卷中进行德育教育等。

(3)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重视数形结合。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成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数学知识载体,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最典型的解方程考察的是计算能力,同时填空题的15题求角的度数和16题的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充分的体现了考察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巧设开放题目,展现个性思维。

本次试题注意了开放意识的浸润,如在第13小题这一题中,设置了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得三角形全等的的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样强化了三角形全等的各种判别条件。同时第16题也是一个很好的难度区分的题目,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利用以有的平移变换马上得到结果。

那么这套试卷在学生完成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也总结出来做一交流。

感觉选择题偏简单,但填空题的难易度区分的不开来, 基础差点的学生很难在填空题上得到稍微满意的分数。

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1、成绩分析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100

85-99

70-84

60-69

40-59

39分以下

一(1)

46

3041

66.1

65%

32.6%

2

14

10

4

7

9

一(2)

43

2749

66.3

65%

34.8%

5

15

6

7

6

9

说明:及格率:60分以上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优秀率:85分以上的学生数占总学生数的比例。最高分100,最低3分。

2、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等

学生总体成绩不够理想,难度系数0.65左右,偏低,区分度中等。

3、学生答题分析:

1、基本功比较扎实。

综观整套试题,可以说体现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测试。尤其是本套试题提升了实践能力,是对学生学习的全方面情况进行了测查。我俩班学生在测试中,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学习状况,中上水平的学生成绩比较理想。如在选择题第5题和和解方程组的测试中,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正确率也是比较高的,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准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强。

运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数学课标中提出的最基本教学目标。本次试题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尤其是在第16题和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比较突出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此次测试,虽然我班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以便于将来改进。

(1)部分学生审题能力较差。一个学生知识不懂,老师可以再讲,可如果养成了做题不认真的习惯,那可是谁也帮不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光要注意知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些好习惯的培养。

(2)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强。

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和概念掌握的不够牢固,应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课堂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参,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从本次的考试看出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技能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但还应该看到,本次考试的试卷,区分度不大。部分题目一有变化,学生容易上当受骗,思维就显得混乱、没有条理。说明我们平时的教学灌输的较多,程式化的知识强调过多,建议课堂教学要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学会走向学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常常习惯,包括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认真指导学生读应用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做计算题正确率高的能力.

5, 围绕知识点多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指导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精讲精练,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局限于简单的模仿,要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建议除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手头要有3本以上的教辅用书,要设计好平时的练习和单元测试,加强命题研究,让学生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6, 上好下午自习,多辅导学生,相信花大的力气必能有所收获.

7, 提优补差,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从这次的考试中可以看出,两极分化的严重性。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防止拉大差距。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突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一、考试背景

2009年全市开展了学洋思、构建高效自主课堂的实验,全市七年级都使用了学院主编的《导学评练,学教指南》这本书,在此基础上,上学期期末,组织了全市七年级统一考试。

二、成绩分析

1. 区间比较

我区数学学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高于海州区、新邱区、清河门区,只是低于细河区,位于第二;标准差低于海州区、新邱区,高于细河区3个百分点,高于清河门区2个百分点,位于第三。总的来看,全区七年级的数学成绩还是不错的。按正态分布分析,落在平均值加减一倍标准差(54.07 , 111.71)分之间的学生占63.5%,与理论值68.3%比稍小,我区七年级参加考试1195人,落在(54.07 , 111.71)分区间763人,小于54.07分的学生230人,高于111.71分的人202人,说明低分的人稍多一点,但不严重,所以我们要反思教师的教、学生学的情况。

2. 区内比较

最好的是24中,平均分第一,及格率第二,优秀率第一,标准差第三;最差的是6中,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标准差全都第七。主要原因是学苗比较差,家长重视不够,当然学校管理和教师也存在一定问题。

3. 答题情况

从卷面上看,学生1、2、15、28题答得最好,23(1)、27题答得不好。主要是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书写技能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差。

三、今后启示

1. 教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进行资源重新整合

2. 训练学生的答题规范和技巧

3. 关注后进生,降低低分率

4. 促进教学成绩的均衡发展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标准差

4中

87.07

72.20%

55.61%

28.67

6中

69.36

49.65%

20.98%

30.30

12中

81.87

70.95%

36.49%

26.60

18中

81.74

67.66%

41.79%

29.62

21中

88.58

78.05%

48.29%

25.79

24中

91.01

76.60%

58.16%

27.13

水泉

77.26

62.91%

33.77%

28.75

太平

82.89

68.93%

43.05%

28.82

海州

79.78

63.72%

39.69%

30.05

细河

92.28

80.93%

57.69%

25.55

新邱

75.51

59.66%

33.62%

30.34

清河

74.23

57.22%

26.76%

26.95

全市

71.85

54.16%

28.93%

31.43



一、试题分析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共有三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选择题有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填空题有8个小题,每题3分,共24分;解答题有6个小题,共46分;全卷合计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内容与范围

从考查内容看,几乎覆盖了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所有主要的知识点,而且试题偏重于考查教材中的主要章节,如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图形和变换、二元一次方程组、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以及分式。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隶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其中涉及数与代数的知识点共有45分,占45%;涉及空间与图形的共有39分,占39%;涉及统计与概率的共有6分,占6%,涉及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共10分,占10%。纵观全卷,所有试题所涉知识点均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3、 难度与层次

整份试题易、中 、难三档所占分值比为6:3:1,设计难度为0.75,试题难度适中,坡度平稳,有利于中等及中等以上学生发挥正常的学习水平,区分度合理,试题背景公平,试题的信度较高。

4、试题的主要特点

(1)注重对“三基”的考查

本卷试题重基础,低起点,坡度平缓,大部分题目立足于考查本册教材中的核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对考查“三基”时,不是单纯地展示问题,而是注意结合现实背景,体现对数学本质理解的考查。如第1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第2题考查事件的可能性;第3题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第4题考查生活中相似变换现象;第6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第14题考查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第17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第18题考查线段中垂线的性质;第22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第23题考查方程思想、探究能力、动手能力;第24题考查整式运算、三角形三边关系、转化思想、方程思想、整体代数思想等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全卷大部分基础性试题都源于课本或作业本,将教材中的例题、习题,通过类比、加工、强化或弱化条件、延伸或拓展,这样有助于提高试卷的信度,因此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的。

(2)突出能力立意

注重对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的考查,部分试题中的基本知识融于生活背景之中,有利于考查学生对数学本质发现的能力,有利于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水平,有利于考查是否能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用严谨、规范、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第1、3、4、10、14、17、22、23等题,取材贴近生活、背景公平,考生需弄清题意、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特别是第10、17、22、23题都是从现实中取材,要求考生自己分析、理解、寻求问题解决之道。

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 如第10题,表面上是考察图形的旋转变化,实质是让学生探究问题的内在的规律,第23(2)题,主要考查学生“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对“最省钱”的方案进行探究、比较的能力,第24(3)主要考查学生用已知方法解决未知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即探究能力。

注重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在试题中设置考查收集并处理信息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如第10、17、23题等,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仔细审题,从问题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有关信息的数量关系,发现数学本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初中数学追求目标之一,本卷第21题,通过系列问题对三种图形变换进行考查,既能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行检测,又能让学生在考试的同时对知识进行回顾,很好的发挥了期末检测考查兼巩固的功能。

(3)关注对学生数学活动的考查

过程性目标是三维目标之一,在学业评价中有必要命制若干试题,对学生过程性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考查,如第13题,可以先有两个外角,先求出相邻内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公式求出所求的角;第15题,要求先收集相关条件,再结合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最后确定应补充的条件,关注学生对相似知识点的类比与选择过程的考查。类似还有第17、18、22、23、24等题。

(4)以人为本,体现了对情感目标的考查

注重在试题中渗透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也是三维目标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过程目标,而且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从而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如第10题,培养学生发现事物规律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第22题,培养学生改造物质世界,造福人类的意识;第23题,培养学生参与经济能力的活动和意识;第24题,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如第2、3、4、6、10、14、17、23等。

二、全县及各学区学业检测结果反馈(七年级数学)

全县及各学区学业检测结果反馈一览表(七年级数学)

单位

指标

灵溪

学区

龙港

学区

宜山

学区

钱库

学区

金乡

学区

桥墩

学区

矾山

学区

马站

学区

全县

参评总人数

5511

4510

1123

2229

1872

1086

986

758

18075

优秀人数/

比例

1193

21.6%

912

20.2%

236

21.0%

477

21.4%

376

20%

222

20.1%

201

20.4%

162

21.4%

3921

21.7%

后进人数/

比例

1111

20.2%

910

20.2%

232

20.7%

450

20.2%

376

20%

219

20.2%

198

20.1%

154

20.3%

3721

20.6%

平均得分

66.55

69.06

65.92

62.29

58.54

49.98

62.70

59.94

64.30

这份试题在全县的平均得分为64.30分,可见这份试题在我县的难度值约为0.64,距离期望难度值0.75还有相当的差距。

三、试题样本分析

(1)样本容量55

最高分100 最低分18

难度系数 0.76

分数分布情况

分数段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

0

1

1

3

3

4

5

8

11

19

比例

21.8%

43.6%

34.6%

各题得分及难度值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失分人数

0

3

2

0

6

5

7

4

14

平均得分

3

2.84

2.89

3

2.67

2.73

2.62

2.78

2.24

难度值

1

0.95

0.96

1

0.89

0.91

0.87

0.93

0.75

预设难度值

0.8

0.9

0.9

0.8

0.9

0.8

0.9

0.75

0.9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失分人数

9

2

7

8

0

14

13

7

21

平均得分

2.51

2.89

2.62

2.56

3

2.24

2.29

2.65

1.85

难度值

0.84

0.96

0.87

0.85

1

0.75

0.76

0.88

0.62

预设难度值

0.7

0.8

0.8

0.8

0.8

0.7

0.7

0.65

0.7

题号

19(1)

19(2)

20(1)

20(2)
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学期上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一上学期政治知识点

21

22

23

24

失分人数

8

25

14

27

16

30

33

48

平均得分

3.47

2.74

3.09

2.35

4.53

3.11

5.40

4.38

难度值

0.87

0.69

0.77

0.59

0.76

0.52

0.68

0.44

预设难度值

0.9

0.8

0.8

0.7

0.65

0.7

0.65

0.65

(2)小题失分原因分析:

1. 没有失分,说明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较好。

2. 失分的3个学生都选择A,这说明个别学生对生活现象形成了较强的思维定势。

3. 失分的两个学生都选A,说明基本概念不清,知识胡乱迁移,缺乏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4. 没有失分,说明相似变换的概念掌握较好。

5. 失分的学生主要选择A、B,说明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中的两个未知数以及整式方程没有掌握。

6. 基本概念不清,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掌握不好。

7. 选C的学生较多,主要是因为学生混淆了分式的值为零和分式无意义两个基本概念,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审题不清,读题不详。

8. 基本概念不清,从而影响了作图。

9. 概念不清,不能正确认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区别和联系。

10. 不能正确发现图形变换蕴含的内在规律,说明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11. 运算技能不佳,类似概念容易混淆导致失分。

12. 分解因式的基本技能不足导致失分。

13. 几何图形的处理能力不佳,计算错误较多。

14. 没有失分,说明学生对简单情景的概率计算掌握较好。

15. 写AD=AC的学生较多,说明学生对SSA能否作为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16. 旋转变化的性质认识不到位导致失分。

17. 对问题情境的理解接受能力有所欠缺,不能较好的发现问题的数学本质,从而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导致失分。

18.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没有掌握好,说明学生对已知条件的处理能力不强,缺乏深刻挖掘处理问题的能力。

19(1)一是不能根据方程的特点合理选用解方程的方法,导致计算错误而失分; 二是方程组的解书写格式不规范;三是部分学生放弃了该题,说明这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具备解方程组的能力。

19(2)一是去分母法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掌握不好;二是计算粗心导致失分;三是个别学生没有验根; 四是部分学生放弃该题,说明这部分学生根本不具备解分式方程的能力。

20(1)没有正确选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因式分解不完全。

20(2)本题考查整式的乘除运算和合并同类项。主要失分原因是混淆了各种整式乘除的运算法则、忽视了最终结果需要进行合并同类项从而导致失分。

21.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旋转变换的作图中顺时针和逆时针不分,可能是审题不清也可能是方向不分,从而导致失分。

22.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失分的主要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或思维定势,错误地以为四边形ABCD是梯形,从而得出AE=BF。二是把已知中的DF=CE直接当成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之一,这说明学生没有深刻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前提条件。三是个别学生数学符号表达不规范、证明格式书写不够规范。

23.第(1)小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的运用,失分原因一是部分学生无法理解问题情境,从而不能运用数学工具及解决问题。二是计算错误或没有作答从而丢分。

第(2)小题考查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动手动脑的水平。错误原因一是部分学生方法正确但计算错误导致失分。二是部分学生解决的方法不当导致失分。三是部分学生方法更具创意,计算也正确,但是与试题参考答案不符导致失分。(如,先拉三位其他旅客凑成15人去买团体票,然后把多余的3张票再比40元便宜点卖出,则这种方式比375元要少付很多钱。)

24.第(1)小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失分学生不多,失分原因是不会合并同类项。

第(2)小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失分原因一是计算错误,二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不好。没有对不符合要求的答案予以排除。

第(3)小题属于较难题,本小题考查学生数学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整体代换思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小题渗透了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方程组的解法、因式分解的运用等知识。失分原因一是综合分析能力不足,对情境的处理能力欠缺,不能把问题的条件有效地转化成数学语言。二是没有掌握方程解法的本质,遇到陌生的数学问题不能用现有的方法加以解决,而是束手无策。三是数学视野狭窄对于平时做的不多的数学问题不能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面对这类问题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显得僵硬,呆板,毫无灵气可言。四是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很多学生都是放弃这个小题只字未写,这个小题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认真观察分析,全神贯注地细心计算,那些缺乏韧劲与耐力的学生,解到中途弃之,实在可惜。

四、答卷中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基础知识不牢固,基本技能不熟练

这是所有教师强调最多的内容,可是在试卷中学生往往丢了多分,吃了大亏。这些平时一看就会的考点,在考场上相当部分学生却是一做就错,如第7题考查的是分式何时值为零的问题,可是有部分学生却跟这个只是与分式何时无意义产生混淆,这就说明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较差,很不扎实。在第9题中,相当多的学生解答错误,穷根究底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因式分解的定义,不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联系与区别。在第19(2)题中,大量的学生居然失分,部分学生对去分母法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死记硬背,机械套用,不理解解法深层次的原因,从而导致错误。

2、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授学生数学方法比教授学生解题本身更加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广大教师也是这样去做的,然而学生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是非常的弱,如第24(3)题,学生对一直条件经过处理后,得到一个一个方程组,其中一个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另外一个是二元一次方程,如何求这个方程组的解,却难倒了绝大多数的学生,学生既不会运用消元的思想求解,也不会采用因式分解和整体代换的思想求解,而是束手无策。可见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能力还是非常脆弱的。

3、考生在审题时不够细心,没有看清题意就急于答题

审题不细、题意不清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各个层次的学生、各种类型的试题都有发生这种情况。如第19(2)分式方程求解后,没有检验增根。第20(2)整式的乘除运算后,最后一步没有进行合并同类项。第21题中的旋转变换作图中,旋转方向错误而失分。第22题中误把四边形ABCD当成梯形ABCD,从而直接得到AE=BF这一结论,导致解题错误。还有其他诸如计算错误等。

4、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发现数学本质的水平不足

能否在纷繁复杂的数学问题中,很好地对数学信息进行合理收集,处理,进而提取数学本质,是一个学生数学修养高低的体现。然而在考试中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显然是薄弱的,有待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与提高。如第16题需要挖掘旋转变换中对应边的夹角等于旋转角这个性质,可是学生忽略了旋转变换的这个性质。第18题,需要学生挖掘出中垂线性质定理,以及三角形周长的定义,然而学生不管这些而是对已知数据进行简单的拼凑。

5、考生对数据、图表的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强

在第23题中,有的考生没有正确地获取、理解和处理数据、图表所表达的信息去解决问题,有的考生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之间摇摆不定,最终还是没能做对。

五、教学的几点建议

1、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课标要求,合理处理教材,注重基础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学业评价中所有的试题都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而且学生的基础永远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加强“三基”教学,尤其是要搞好初中数学中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不仅要教这些基础知识本身,而且要让学生体验基础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真正在课堂上落实三维目标。

2、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答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从宏观上看,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较差。当前,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比较笼统,比较抽象,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从数学问题入手,可以有意识地从选题、改题、编题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学力。

3、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

新课改后的数学学业评价的试题难度不是反映在学生对某个技巧的掌握及熟练程度、或者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上,而是反映在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和对数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上,试题注意与新教材相联系,注重在生活情境中考查数学,切切实实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学中,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编拟一些贴近生活,有着实际背景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启迪他们关心生活,关注社会。



2006年秋季期末统考是由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统一组织实施,我校严格按照要求,精心组织了这次考试。因为它反映了今后教学的一些新方向,并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信息,现特将测试情况进行如下质量分析:

一、考试的基本情况

年级

人数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287

3

117

79

19.58

0.66

二、考试成绩等级呈现统计表

年级

参加人数

A

B

C

D

E

F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287

41

14

102

36

160

56

203

71

239

83

48

17

三、试题评价

1、试卷共有五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包括计算题,作图题,图案设计,几何证明题,方案选择题等).

2、试题比较贴近新课标的理念, 注重三维目标,体现了创新与探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题型.

3、部分试题源于课本和学习资料,能在教材和过程评价中找到原型.但是注重了对这些题的原型的加工、组合、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

4、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考察学生应用能力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5、试题立足于教材,知识点较全,针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有得分点.

全卷能遵循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数学创新,数学思想与数学能力的考查.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卷合格率不高,每个班的优分人数较少,而且分值不高.

2、知识与计能的掌握较差,基础知识不过关。例如:选填题的第一个题就有近6%左右的学生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16与17题有50%左右的同学计算还不过关,有65%的学生没有掌握证明简单的几何题的能力.

3、数学解题格式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不够,应引起教学时注意.

4、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不能正确应用.

5、应用型问题仍然是教学中的难题,这类试题是对学生综合数学素质的考查,需要教师平时逐渐渗透,刻意培养,日积月累才能形成.

五、方法与建议:

1、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搞好集体备课.

2、转变观念,培养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3、注重数学思维和习惯以及方法的培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5、重视分析,揭示解题规律,强化过程意识,注重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学过程.

6、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主题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全体学生都有收获.



这次数学期中考试是一次水平性测试,是了解我校初一学生半学期来的学习情况——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面,激励他们投入到今后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了解初一数学教师的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本次试卷突出新的教学理念,体现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在考查学生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按照新的数学要求进行整合,注重过程和方法,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实践能力。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1.命题设计

全卷由28道题组成,适当减少填空题的数量,严格控制基本技能题的难度,适当增加体现过程方法的题目,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的问题;试题按“新课标”中新的教学要求进行命题,难度系数为0.75左右,试卷整体结构合理,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注重方法,突出创新。同时注意结合具体问题背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卷形式

考试评价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整个试卷由四个大题组成,其中,第一大题填空题,共10题,20分;第二大题选择题,共7题,21分;第三大题试试基本功,共3题,15分;第四大题猜想与操作,共3题,20分;第五大题解答与综合,共3题,24分;第六大题探究与应用,共2题,20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特点

(1)试卷贴近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通过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自主研发试题,既体现教材的作用,又考查基本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与相应内容在教材中所占课时相适应.考试重点为各章的主体知识和基本技能,勿搞繁难运算.

(2)试卷层次分明,难易有度,但总体上说有点偏难。全卷试题总体上从易到难构成了三个台阶,分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在每类题型上形成一定的梯度,但有些题目梯度过大。

(3)强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考核.试卷通过新的试题情景和呈现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解释、比较、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结合考试过程考查学生的数感、算理、说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等。

(4)反映新的评价要求和试题对教学的导向作用。重视合情推理,注意联系实际,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试卷注意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试卷图文并茂,直观易懂,提供了很多生活中的情境和图片,体现教育价值,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创新。

二、全年级各分数段分布情况

分数段

人 数

比 率

110-120分

42

20%

100-109分

39

18.6%

90-99分

29

13.8 %

80-89分

26

12.4%

72-79分

17

8.1%

72分以下

57

27.1%

平均分

85.58分

最高(低)分

119(10)分

(参考人数:210人)

三、考后反思

1.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既到位但又不越位;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作业纸的使用。

2.加强数学语言和规范性要求非常重要。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这些基本的数学语言,对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算理、推理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也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语言的转化,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3.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4.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5.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遇到问题能举一反三。

6.弱势群体的教育需引起每个老师的高度重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一、基本情况

本次数学抽考参考3637人,县人平54.69分,最高人平分80.14,最低38.8;县优秀率11.06%,最高50.10%,最低0%;县及格率43.36%,最高87.97%,最低0%。

1、样本分数段(10分为一段)

分数段

0-9分

10-19分

20-29分

30-39分

40-49分

50-59分

人数

0

4

14

6

10

4

分数段

60-69分

70-79分

80-89分

90-99分

100分

人数

4

7

5

5

1

2、试题抽样情况分析

题号(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应得分

2

2

2

2

2

2

2

2

2

2

实得平均分

1.26

1.01

0.82

0.75

1.53

0.94

0.69

0.87

0.99

0.61

得分率(%)

63

51

41

38

77

47

35

44

50

31

题号(二)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应得分

2

2

2

2

2

2

2

2

2

2

实得平均分

0.58

0.97

1.33

1.16

0.88

1.14

1.03

0.77

0.96

1.17

得分率(%)

29

49

67

58

44

57

52

39

48

59

题号(三)

21

22

23

24

(四)

25

26

(五)

应得分

10

10

10

10

6

6

8

实得平均分

3

3.45

4.12

3.4

5.84

5.35

2.56

得分率(%)

30

35

41

34

97

89

32

二、试卷特点

1、知识分布:试题分布各章节比例基本均匀。

有理数(14分)、用字母表示数(26分)、一元一次方程(16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14分)、不等式(12分)。

2、公正性与导向性并举:

有选自课本的原题,也有来自课本的改编题。这样考查,体现了考试的公正性和导向性。

3、基础性与创新性兼顾。

填空题和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难度不大,体现了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解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算的掌握、准确迅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题第四、第五题都是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题目,充分体现了“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数学问题是源于现实生活”的理念。填空题第7小题是用物理知识结合数学知识考查学生对数学理解的能力,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人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第四题的26小题,让学生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拼出一个表示一定含义的、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其表义的图形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套试卷易中有难,达到了通过考试来评价的目的。

4、有待改进的地方:相反数的概念应用出现次数多了。

三、解题常见错误分析

题号

常见错误分析

一、1

相反数、倒数的概念没有弄清楚

2

不理解存入与支出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它们给出的量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

3

没有掌握比较两个负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方法,原因可能有(1)不会通分,(2)不会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4

缺乏空间想象力,四面体有六条棱的概念没有形成

5

错的比较少

6

10的指数n的确定出错,可能的原因有(1)数错数字的位,(2)没有学好

7

虽然不缺乏照镜子的生活经验,却没有注意镜像与原像是相反的这个现象

8

(1)分数与整数的乘法未过关导致找不出单项式的分数系数,(2)单项式的系数确定方法未掌握。

9

没有理解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10

学生可能习惯了一一列举数字所呈现的样本,却不会分析用数值标注所呈现的样本。与教学中的举例贫乏有关

二、11

相反数、负数、绝对值的概念互相混淆

12

对代数式、等式、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不清

13

不会解析数量关系,与小学知识有一定关系

14

同1

15

(1)同类项、方程的概念未掌握,(2)不会解方程,(3)计算不过关

16

没有掌握去括号方法

17

解方程移项忽视变号

18

不会运用相反数的概念建立方程

19

正数、负数、非负数、有理数等概念模糊

20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忽视改变不等号方向

三、21

-52 =25,(-1)2007 =-2007

22

(2)没有先化简,直接代入代数式求值

23

(3)解方程的几个常见错误都有出现

24

(4)主要是解不等式的最后一步,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忽视改变不等号方向。少数学生没有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25

错的少

26

没有拼图



(1)对方案1未作解析,直接解析方案2和方案3;

(2)设未知数含糊不清,例如:设有Ⅹ张门票;

(3)计算不过关、小数点位置点错,例如Ⅹ=2.175,应该是Ⅹ=21.75;

(4)求出未知数了事,没有分别求出两种门票的张数;

(5)答题时,没有对两个小题分别作答,多数只是回答了2、3两个方案是可行性方案,没有涉及第1小题的门票数。

四、富有创意的解答

第四题的26题,有以下富有创意的解答

(1) 北京奥运; (2) 观日出

(3) 两盏明灯(这个答案很多)(4) 一对耳环

五、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立足教材,夯实“双基”。

立足教材。试卷中大多数题目相当于教材中的随堂练习题,我们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重视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要注意教材中典型例题和习题的研究与延伸,讲清、讲深、讲透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锤炼学生扎实熟练的基本功;同时,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意,有些内容的难度有所下降,但能力的要求没有下降,需要通过一定的综合培养进行提升。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严谨、严密,不要漏掉重要的得分点,否则即使答案正确,也会被阅卷老师视为理由不够充分而扣分。二是书写、作图要整洁规范。

2、重视过程,培养能力。

(1)重视数学阅读过程,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学习语文知识要阅读,学习数学知识也要阅读,在阅读中掌握概念,在阅读中体会定理内涵,在阅读中理解题意,在阅读中体会证明题的推理过程、寻找逻辑关系。审题就是一个阅读过程,教师要在“细”字上做文章。

(2)重视数学运算过程,培养运算能力。数学离不开运算,运算离不开法则,法则离不开算理。运算的过程,就是法则的展开过程,算理的充实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展示运算过程,让学生明白每一步的算理。

(3)重视数学分析过程,培养分析能力。

(4)重视解题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题的目标性和过程性,指导学生准确定位落点。

(5)重视实际操作过程,培养实践探究能力。试卷中第四题的26小题是通过作图解决问题,学生只要动手在草稿纸上准确地画出图形,就可以得出答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该让学生动手的就得让学生动手,重视操作过程,培养实践探究的习惯。



、所带班级成绩统计

班级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标准差

年级

88.68

72.7

98.4

10.5

4班

86.06

68.75

93.75

14.71

5班

95.23

97.44

100

4.5

4班成绩正态分布图 5班成绩正态分布图

4班成绩分段统计图

5班成绩分段统计图

年级各班及格率和优秀率折线统计图

在此我主要就4、5班的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问题进行分析:

从整体上看,两个班大部分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部分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从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4班的优秀率为68.75%明显高于其他4个班,但及格率为93.75% 明显低于其他3个班,4班的两极分化比较明显(标准差17.71),差生显得多一些,另外4班的周丽丽(62分)和王铭(79分)顾佳(64分)、杨楠(74分) 催爽蕊(77分)张雨飞(缺考)是勉强提高的,这些人基本功较差,只是考前集中训练了几次,如果老师没有时间进行单独训练,随着以后知识的难度的提高,这几个学生的成绩没有保障;另外张浩天、吕岩思维更差,这两个肯定不及格。但总体4班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相对比较认真,所以潜力还是有的。

5班的成绩从统计图上看,学生的差距不大,但实际5班有60%的学生思维较好,基础掌握得较好,还有10名左右学生思维较差,但比较认真。所以5班的成绩还会更好,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同学们基本上对数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后来有了一定的积极性,虽然有几名同学现在的成绩相对班里的其他同学较差,但一定能提高的。

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今后的措施设想:

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需要单独辅导,防止掉队:利用午休、放学时间督促其完成作业,补习上课没弄懂的知识;对于优秀边缘的学生,督促其多做题,做活题,满足其学习需求,提高班级优秀率;对于中间的学生更不能放松,所以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有效的组织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认真听讲;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精选例题,有层次的、有针对性,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5班,由于试题难度比较低,没有检测出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由于期末考试之前,要求学生对必答题认真完成,之后再解决选做题,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选做题没有认真思考;但是也足以看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比较弱,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从下学期开始,5班应该加强知识的灵活应用的训练,适当的渗透中考试题,增加检测力度,提高训练习题的量、质。另外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需要单独辅导,防止掉队。同时让比较贪玩的学生把玩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争取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1、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覆盖面广,突出重点知识的考查

第二章对数的认识的发展中,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的知识解决含有待定系数的非负数问题或化简问题(18、20),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和科学技术法-会用科学技术法表示数(3、14);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整式概念-理解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4),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中,线段、射线、直线-结合图形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23),角及角平分线-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12),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19),相交线与平行线-知道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6).其中基础题型共计80分左右,占总分的80% .

2、试题注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1)数学能力的考查

运算能力:有理数的运算和运算率-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运用有理数的运算率简化运算(21),代数式的值和整式的加减运算-通过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化简代数式并求值(24);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经历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过程,理解解法中各个步骤地依据(5、22);

语言表达能力:代数式-能解释简单代数式的实际意义(16);

空间想象力:立体图形、视图、展开图-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的模型(2、7、9);

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25),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带入具体的值进行计算(选作题).(2)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数形结合思想:数轴、相反数-借助数轴比较大小、理解相反数的意义(8、13),绝对值-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18);

整体代换思想:在求代数式的值时,运用整体代换,使问题得到简化(10);

转化思想:先化简在求值,把一个较复杂的代数式转化为一个较简单的代数式,再代入求值,体现了转化思想的优越性(24).

三、学生试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尤其是绝对值、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以及科学技术法的得分率达到100%;同时学生的运算能力也比入校以前有所提高,突出表现在有理数的运算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失分率很低;在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图形的模型中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培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借助数轴比较大小、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使学生逐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5班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每组特别要求,对于选作题中涉及的决策性问题得分率很低,应加强培养学生用函数知识解决优化问题意识和能力。

4班部分学生基本概念、定理的掌握不准确;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简单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欠缺整体代入思想,很难理解通过代数式的适当变形求出代数式的值,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从教学上做好两个“抓好”

1.抓好基础:

①重视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②重视运算、作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③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常见解题思路方法的总结、归纳和整理。

2.抓好落实:

落实到人,落实到题。哪一个题是哪一个学生出错,哪一个知识点不明白必须讲清。



一、命题原则及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次期末七年级参加部分区、县联合测试.试卷能依据课程标准,全面考查本学期所教的主要内容,试题背景新颖,呈现方式与教材基本一致,试题难度控制在课本例习题的水平上,全卷难度值约为0.75左右.从我区考试结果看,本次调研测试卷比较贴近我区的教学实际,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将对今后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数据分析

全区均分76.7分,优秀率55.27%,及格率81.3%,差分率6.34%;与期中相比进步较大的学校是仙林中学;退步较大的学校是南炼中学、华电中学、南化中学.

根据全区部分学校提供的数据,各题得分率如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率

92

97

82

81

93

81

78

80

96

96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率

95

40

80

83

46

43

83

65

93

84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得分率

90

82

92

82

55

59

65

72

42

64

三、学生答题主要错误分析

第3题考查代数式的应用,学生对图形中信息的加工能力较弱.

第7题考查乘方的运算,学生在计算时,指数少1,应该实际操作一下,找出其中的规律.

第8题考查互余的意义,学生把它与互补混淆,造成错误.

第12题考查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很多学生审题不清,没有乘以10%,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单位是“万人”,看成“人”.

第13题考查代数式的应用以及对温差的理解,部分学生写成a-15.

第14题考查简单角度的运算,部分学生三角板的各个角的度数不是很熟悉.

第15题考查运用转化思想求图形的面积,学生识图的水平较差.

第16题考查绝对值的计算,全卷此题得分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对绝对值的意义不理解,另外有的学生审题不清,计算的是x+y的值.

第17题考查解方程的能力,部分学生没有看清题目,将字母的值代错,导致计算错误.

第18题考查用代数式表示规律,学生不能从图形看出规律,有的学生看出规律,却不能用代数式很好地表示出来.

第24题考查解含有分母的方程的能力,学生普遍的错误就是“1”没有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第25题考查在方格纸上画垂直的能力,学生审题不清,只画了一个,还有的学生画的三角形虽然是直角三角形,但是顶点不在格点上,这说明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垂直时根本就不考虑格点.

第26题考查三种视图,学生审题不清,没有看到“最多”,只是画出一种符合要求的,还有的同学把俯视图看成左视图(从位置角度来看),导致错误.

第27题考查正确说理的能力,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说理,不能表示出图中角之间的关系.

第29题考查借助表格分析实际问题,并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此题的形式作了变化,改成一条一条的信息,学生不能适应,反映出学生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的薄弱,另外有的学生在表格中填的是最后的结果,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列表格的目的所在,还有个别学生最后没有取近似值.

第30题考查探索规律以及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在考试前一个星期我校已做过,只是改了一个数字,所以学生受其影响,主要错误有:(1)图没有画(原来图画好了),(2)图画错了,可是表格里的结果是对的(学生把结果背了下来),(3)结果算成1002(原题是100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学的非常死,不会活学活用,反映出学生的能力较差,这样也就失去了探索的价值,另外在解决第(2)题时,学生不能理解关系式的意义,写的是代数式,或者把y与n写反了,说明学生没有理解所写字母表示的意义,还有的学生粗心,2008-2=2004.

(以上分析由摄山中学初一数学备课组提供)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备课组建设,提高备课质量.教师要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努力领会编写者意图,教学中既不能肆意拔高,更不能随意弱化.提倡教师分工协作,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挥群体优势,以提高备课质量.

2、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质量.课堂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同时,有效安排学生的活动和技能训练,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和反馈意识.

3、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长效管理,认真及时地做好差生辅导.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诸方面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关注薄弱班级和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有效利用补课时间,针对问题和不足,强化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让这部分学生真正听懂、学会、练熟,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初一(上)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这张调研试卷计算量较大,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思维拓展性的题量较少,单从数据上看我们的及格率是92.5%,优分率74.1%,优秀率17%,似乎还说得过去,但我们的各项指标还是低于区均。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学生解题格式不规范,导致失分。以后教学中进一步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认真审题,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克服上课能听懂,下课不会做的现象.

2、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从平时测验和这次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填空选择和计算题失分比较多,以后要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和数学运算能力、特别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关注并耐心教学,并充分利用小组内好学生的优势给与有效辅导,并给他们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要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选择适当的习题进行精讲,精练、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如,填空最后一题(得分率是28%)及最后两题(得分率是40%和21%)考察学生的探索发现和归纳能力,但得分率很低,今后的教学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亲身体验“做数学”的过程,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充分利用导学案中的拓展与延伸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4.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培养。现在的应用题背景新颖,考查的方法和手段多样,虽然这次的试卷中这类题比较少,但是江宁、鼓楼的调研卷均出现了不少实际应用的题目,所以后面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建模思想,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怎样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它们;要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分析、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课堂上的知识去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5.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以后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要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5791.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初中初一七年级上学期上册数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下载大全 初一上学期政治知识点》为网友夜月铅华泪满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