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体验 10款256GB固态硬盘横评 256g固态硬盘

转载自:电脑之家,原文链接: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690492-all.html还原真实体验10款固态硬盘年度横评

一年一度的SSD横评再次到来,这已是笔者所做的第三个SSD年度横评。此前每一次横评的目的性都很强,这一次也不例外,并且还要以更具可读性和参考价值的方式来体现。

众所周知,SSD的评测会大大影响消费者的选购倾向,但问题是评测中大量的理论数字对我们的选购是否真正有指导意义?我们是否已被“跑分”绑架了?或是忽略了本该注意的一些环节。所以,这次我们要试图还原一下真实的体验,尝试用“更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做横评。


还原真实体验 10款256GB固态硬盘横评 256g固态硬盘

2011年底我们做了8款120/128GB产品的横评,基本以当时的旗舰产品为主,目的是推进128GB容量SSD的普及进程。在2012年底,我们进行了10款旗舰级的240/256GB的横评,目的是为中高端用户提供最为全面的性能参考。在2013年5月,作为2012年终横评的姊妹篇,我们进行了市售5款主流中端128GB容量级别的SSD横评,目的则是为中低端用户提供选购指导。

而在这次,我们首先将范围划得更严一些,锁定12XX元以及以下价位的市售最主流的240/256GB固态硬盘:



为什么是这个容量范围?

因为综合当前大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来看,128GB只是基础选择,随着价格的下跌,256GB作为满足更宽泛需求的选择已成为现实,你可以把更多的软件或游戏安装到SSD之中,提升整个系统的应用体验。

为什么是这个价格范围?

因为12XX元或者更低的是目前各大厂商256GB容量上的中端主流型号的定价,甚至不少厂商还将价格做到了800元。2010年被笔者定义为SSD的普及元年,64GB固态硬盘跌破千元,几乎同样的价格现在我们的关注的是当时四倍容量的产品!

2测试方法:只看跑分的SSD测试局限性

别拿跑分当做选购标准和SSD的测试难度

我们打出“还原真实体验”的口号并不意味着抛弃跑分,所谓的“更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测试方法是在目前单纯的跑分方式上进行强化,告诉消费者需要关注的测试项目和测试数据。



结论:理论跑分软件做的是完全的单项底层测试,而且是理想环境下的

其实SSD的测试是最难把握的,在实际应用中,LBA范围不同、数据压缩比不同、请求数据的长度不同,读写比例不同,队列深度也不同……这么多的变量比显卡测试负责得多,很多软件一次只能测试一种单项情况下的理论数据,给SSD测试带来极大难度。

总之,用诸如CrystalDiskMark或AS SSD等软件当做SSD的理论性能参考是可以的,但当做选购标准就显得有些是“为用不到的性能多花钱”,显然没有必要。

与显卡测试方法类比,SSD应该如何测

以发展了十数年的游戏显卡测试对比,只会跑分的SSD测试方法还处于原始阶段。比如显卡的“像素填充率”和“三角形生成率”,在现在的显卡测试项目中已经消失匿迹,也没有消费者拿这些参数当做选购标准,尽管这两个底层指标不受CP性能的影响。



显卡测试方法的发展和参考价值

现在3DMark是最广泛的显卡基准性能测试工具,而游戏Benchmark实测更是最简单粗暴有效的显卡测试方法,它直接反映出了显卡在实际游戏中的表现,尽管会受到CPU性能的影响,但却最具参考价值。

更进一步的,如今的显卡测试更引入了“最小帧”和“帧生成时间”的概念,目的是反映出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顿卡情况。如果两款显卡在一个游戏中的平均帧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最小帧更高或最高帧生成时间更短的那一款。相比平均帧,这两个概念的引入是对显卡选购的附加参考。



与显卡的测试方法相对应,我们很容易列出如下的表格。需要说明的是,PCMark并不能代表所有应用场景,而自行编写相应的基于实际软件运行的测试脚本在国外媒体已经开始引入,可惜目前我们做不到这一点。

3测试方法:针对不同应用来定制测试

我们的方案: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定制测试规则

我们最终制定的测试方法依然保留底层测试,但是抛弃了IOMeter而改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其实相比IOMeter,Anvil的一大劣势是没有指定一段测试规则中的读写操作比例,不过自带的Mixed IO随机混合读写还是能勉强挽回一些。笔者最终决定选用Anvil是因为它可以设置不同的数据压缩比,这比IOMeter只有完全随机或完全重复两种极端状态的数据模型更加靠谱。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和显卡测试基本上只给游戏玩家看不同,SSD被用于多个领域,无论是在普通家用还是游戏或者生产力乃至数据库等环境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本次横评我们也首次采用不同的、但更加由针对性的底层测试规则以及分类PCMark的测试子项,针对这四种典型的应用环境进行分类,提高参考价值。



我们的测试方案

具体的测试规则如上表所示,值得说明的是,32KB数据长度的随机读写性能首次纳入到我们的测试中,因为除了4KB和128KB以外,16~64KB数据的读写频率也不低。之所以测试Mixed IO随机混合读写性能,原因已经说过,因为100%的读或100%的写测试是不切实际的,很多应用环境都是读写兼并的。



Anvil的随机读写性能测试界面

至于队列深度(QD),实际应用环境下是QD1居多,但仍有用到QD2~4乃至8的可能,我们也针对家用、游戏、生产力和数据库等环境设置了不同的QD测试范围,但绝对不会有99%的时间都用不到的QD32下的跑分成绩。

为了更加鲜明地反映出理论性能与真实应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底层测试和PCMark测试中我们还加入了4TB 7200转机械硬盘的成绩作为对比参考。

SSD的“帧生成时间”:延迟和性能一致性

与“最小帧”概念对应的,我们在本次消费级SSD测试中引入了延迟测试。延迟对SSD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的是接收到指令之后到开始执行之间的这段时间,如果延迟过高,体现在实际表现来看就是顿卡。表现SSD延迟的另一种办法就是记录每秒的IOPS性能一致性。



性能一致性测试,如果采样点太过分散则说明一致性不好,某些时段的延迟可能会偏大,这和显卡测试中的帧生成时间是同样的道理

其实SSD的延迟比机械硬盘小上数十上百倍,这对实际体验已经是质的提升,相比之下不同SSD之间不到0.2ms的平均响应延迟之差对我们的体验来说无关紧要;与平均延迟相关的是最大延迟,这可能是在某个瞬间产生的,但对轻负载的家用环境下它的意义不是很大。与其关心某个瞬时的最大延迟,不如更多来关心不同情境下的延迟稳定性。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两款SSD的平均速度相近,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延迟表现更稳定的那个。

4主控介绍:五大SSD主控阵营简介1

本次横评的10款SSD采用了来自5大类主控,分别是Marvell、SandForce、Samsung、JMicron和LinkAMedia。基本上就是目前最主流的几种方案。

Marvell 88SS9187/9175:今年成为高端新选择

88SS9187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今年主流SSD上,包含浦科特M5Pro/M5S、闪迪至尊极速II代SSD以及美光Crucial M500,而闪迪至尊高速则采用的是88SS9175——是88SS9174的低功耗版本,四通道设计。



今年被广泛采用的 Marvell 88SS9187 主控

88SS9187主要是加入了SATA 3.1的支持,对每条通道支持的带宽从166MT/s增加到200MT/s,在改进ECC校验能力的同时还加入了元数据独立ECC,还支持可选的内部数据冗余功能(本次横评的产品只有Crucial M500开启了)。总之,大家需要记住的就是88SS9187是上一代9174的改进版,增强性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数据的安全性。

LSI SandForce SF-2281:特性功能仍不落伍

LSI SandForce SF-2281主控是目前大家最熟悉的主控了,最大特点就是其DuraWrite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压缩,将写入放大降低至0.5,主要目的就是减小闪存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至于速度的提升只是连带的好处。尽管对难压缩的数据性能较慢,但是DuraWrite的确是其他同类SSD主控难以企及的一项技术。



LSI SandForce SF-2281 主控

此外,SandForce系列主控还支持RAISE数据冗余校验功能,可以大大提升数据的安全性,目前大多数同类消费级SSD并不支持冗余校验,而这种技术在今后闪存步入更小的制程或者TLC时代将会大有用武之地,所以RAISE是极具前瞻性的,它原本是为企业级应用环境而设计的。



DuraCWrite、RAISE 为 SandForce 主控核心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SF-2281采用的是实时垃圾回收策略,即在数据写入的同时进行垃圾回收,加上DuraWrite技术,SandForce主控的写入放大非常小,几乎不会对闪存造成额外的损耗。而其他大部分SSD采用的闲置垃圾回收策略或多或少会造成更多的擦除和写入。

该主控采用典型的闲置垃圾回收策略,不同品牌固件设定执行频率不同,比如浦科特的策略是见缝插针,好处就是家用环境下你几乎测不到掉速问题。其他品牌的产品表现也不错,至少快速格式化一遍之后性能就全恢复了。总的来说,SandForce主控是为寿命最大化而设计的。

5主控介绍:五大SSD主控阵营简介2

Samsung MEX主控:三星的独有方案

目前采用MEX主控的只有三星840 EVO,和采用上一代MDX的840 PRO和840相比,新主控主要是频率增加,支持1xnm级闪存、更大的外置DRAM缓存,改进了信号处理算法,以及支持840 EVO独有的TurboWrite技术。



Samsung MEX 主控

笔者有在《闪存还扛得住吗? 看SSD主控技术趋势》一文中解析过这类信号处理算法的问题,该技术实际上就是在ECC已经不足以完成校验的时候,通过微调读取电压提供额外一层的保护。浦科特在M5Pro中也采用了类似的先进资料延伸演算法。

在垃圾回收方面,无论是830时代的MCX,还是MDX或MEX设置得都非常保守,这使得你会遇到有时用软件测试发现掉速的问题。此时可以借助Samsung Magician管理工具进行优化来恢复性能。

JMicron JMF667H:智微科技卷土重来

作为台系SSD主控提供商,JMicron智微科技也有着相对较长的历史,但一直由于性能不佳而徘徊在低端市场,早期的JMF602主控甚至有在随机写入的时候卡顿的问题,包括JMF612/618等主控也对TRIM支持不好。后来发布的JMF66x尽管支持了SATA3Gbps但在性能上依然没有本质改善。然而JMF 667H的出现让我们彻底改变了以往对JMicron主控的看法。



JMicron JMF667H 主控

影驰在今年率先发布了基于JMF667H主控的SSD并逐渐扩展至全线系列。JMF667H内部采用的是32位嵌入式处理器,ARM9指令集架构,闪存方面支持当前几乎所有的主流闪存类型,支持动态/静态损耗均衡,增强耐用性,支持Page的尺寸为4/8/16KB,还集成了ECC校验功能。

不过JMF667H主控的闪存控制器仅支持四通道,但每个通道支持8CE,最高读写性能依然不俗。此外,为了提高随机读写性能,JMF667H主控还采用了4KB映射表管理。

LinkAMedia LM87800AA:全新势力

已经被海力士收购的Link A Media Device之前主攻嵌入式市场,后来进入消费级SSD领域推出了LM87800主控,相信了解的人可能不是很多,该主控此前曾被用在海盗船的Neutron和Neutron GTX系列产品上,现在也被希捷所采用。希捷600系列和海盗船Neutron GTX一样设置了6.7%的OP预留空间,用于优化磨损平衡和垃圾回收。



LinkAmedia LM87800AA 主控

LM87800内部采用了两个类似于ARM9的核心,和其他的双核心主控一样,其中一个用于管理主机交换而另一个核心用于管理NAND和FTL(闪存交换层)。LM87800内建8通道闪存控制器并支持错误纠正技术(类似微调读取电压的额外的保护),不过LM87800没有硬件加密功能,这也让其显得有些过时。

6产品介绍:金士顿、威刚、浦科特



起初我们本打算评测的是金士顿V300这个定位中端的型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定位稍高的HyperX 3K SSD240GB也来到了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目前易迅给出的价格是1199元,而在天猫上基本上也是11XX元的价格,而部分淘宝商家甚至给出了10XX元的报价。



金士顿 HyperX 3K SSD 240GB



LSI SandForce SF-2281主控和东芝19nm Toggle 2.0 Type-C MLC闪存

这款黑色的金士顿HyperX 3K SSD于2012年4月发布,采用SandForce SF-2281主控和P/E为3000次的英特尔25nm ONFI2闪存。不过随着今年V300的发布,HyperX 3K SSD的闪存也逐渐地更新为和其一样的东芝19nm Toggle 2.0 Type-C,但不同的是前者采用的是东芝原厂颗粒,V300则是金士顿采用东芝晶圆并自行封装的版本。

由于最老款的采用P/E为5000次的闪存的蓝色HyperX SSD已经停产,因此现在的HyperX 3K SSD也可以直接称呼为“HyperX SSD”。毕竟在金士顿官网中,最老款的HyperX SSD已经消失。



在SandForce阵营中,威刚一直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在最近一年推出的SSD也独树一帜,其SX910、SX900以及SP900系列是目前唯一解除了二级OP的SF-2281主控的SSD。目前市面上SX910已经停产,SX900和SP900分居中高端和中端市场。



威刚 XPG SX900256GB



LSI SandForce SF-2281主控和IMFT 25nm ONFi 2 MLC闪存

其实SX900和SP900的价位相差不多,但都低于1200元,因此我们选是性能更好的SX900参与本次横评。这两者的区别在于SX900采用的同步闪存,而SP900则为异步。对闪存知识有一定了解的用户对同步和异步之间的差异不会陌生。

通过拆解,笔者发现这款SX900 256GB并未采用原片闪存,而是威刚自行封装的版本,采用的是来自IMFT的25nm闪存晶圆。而在品质方面,据威刚介绍SX900采用的这批自行封装的闪存也是精挑而来的。总之,厂商自行封装的闪存在品质上并不意味着就次于原厂,关键还是看厂商的品控和筛选标准。



作为消费类SSD市场中的另一大生力军,浦科特一直呈现的是稳步增长的态势,出众的研发团队是促使浦科特不断成长的很大因素。浦科特的SSD一直坚守Marvell阵营并且和东芝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从M5P/Pro是第一个采用东芝19nm闪存的SSD这件事就可以看出。



浦科特 M5S 256GB



Marvell 88SS9187主控和东芝19nm Toggle 2.0 Type-C MLC闪存

浦科特M5S原先采用的是Marvell 88SS9174主控和美光25nm闪存,在今年上半年更新为和M5Pro一样的88SS9175主控和东芝19nm Type-C闪存,通过固件的限制与M5Pro在性能上区别开来,但在TrueSpeed和TrueProtect技术特性上的支持是一样的。当然,新老M5S在性能上也是相同的。

浦科特M5S系列在今年的销售十分火爆,尽管价格上并不是很低,但出众的口碑和十足的品质以及可靠性是备受很多用户青睐的最主要的原因。目前256GB的M5S在易迅和京东上的报价依然为1199元,而淘宝上大都可以以10XX元的价格买到。

7产品介绍:闪迪、英睿达、东芝



应该说闪迪在消费类SSD市场中的发力较晚,之前一直没有太多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然而在今年闪迪全面转入Marvell阵营之后,先后推出的Ultra Plus(至尊高速)和第二代Extreme(至尊极速)都极具竞争力。两者定位鲜明,前者性价比颇高。



闪迪至尊高速固态硬盘256GB



Marvell 88SS9175主控和闪迪19nm Toggle 2.0 MLC闪存

闪迪至尊高速256GB采用的是Marvell 88SS9175主控,它是9174的低端版本,只有四个通道,但实测表面这对SATA3的SSD来说也够用了。闪存则是自家的19nm Toggle2颗粒,其实是来自闪迪和东芝合资的晶圆厂。此外,至尊高速系列的超小PCB是它最大的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闪迪至尊高速采用了nCache技术,本质上也是一种SLC缓存模式,只不过由于设置容量较小它不会在跑分软件中有突出的性能表现。nCache技术更多的用途是合并那些随机写入请求,然后持续地释放到其他闪存单元中,提升使用体验。



美光旗下品牌Crucial英睿达新一代的M500 SSD起初在市场中的热度并不算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小容量版本的定价较高。不过英睿达的调价也较为积极,目前M500240GB的易迅价格已经跌到959元,而淘宝/天猫的报价却更低至8XX~9XX元,一举成为了本次横评中最便宜的一款产品。



Crucial英睿达 M500 240GB



Marvell 88SS9187主控和美光20nm ONFi 3 MLC闪存明

其实很多用户对Crucial M500的不满来自于其写入速度较低,这其实来自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M500在所有容量版本中都直接采用了更大的128Gbdie闪存,相应的整盘的die数量也就减少,相当于并发时的通道数量减少,因此直接影响了写入速度。其二则是M500使用了RAIN数据冗余校验技术,近似于SandForce的RAISE,可以大大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并减少出错率,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类似RAID5的技术要损失一定的写入速度。

尽管性能不是Crucial M500的强项,但是凭借符合TCG Opal 2.0和IEEE-1667标准,M500可以兼容微软eDrive,这可以使该SSD在开启Windows 8的BitLocker功能时进行硬件加密不会损失性能。再加上掉电保护和自适应热保护功能,M500可能更多会受到行业和商用客户的追捧!



和闪迪有些类似的是,作为全球第二大NAND闪存供应商的东芝也一直没有在消费级SSD市场中有太多声音,不过这必将随着收购OCZ而中止。显然,东芝收购OCZ是为了获得SSD主控的研发资源,再结合自己丰厚的上游资源和强大的制造能力,东芝很可能成为在消费SSD领域与三星直接抗衡的品牌。



东芝 Q系列 256GB(THNSNH系列)



Marvell 88SS9187主控和东芝19nm Toggle 2.0 MLC闪存

我们这次测试的是东芝Q系列256GB型号,其实如果从消费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款SSD显得有点不太合格:它没有一个好听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也没有一个好看的标签贴纸。希望随着收购了OCZ能够在市场营销和产品外观设计方面下点功夫。

这款SSD采用的是Marvell 88SS9187主控并打磨上了自己的Logo,虽然没有配置外置缓存,不过采用了和OCZ Indillinx Barefoot 3主控SSD一样的全盘SLC工作模式使其在家用环境下的表现极为出色。而且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大胆推算东芝早先就已经在产品端和OCZ有合作了。

8产品介绍:希捷、三星、Intel、影驰



不必多说,希捷在今年正式进军消费级SSD市场绝对是今年的看点之一。作为传统硬盘厂商,很多人都认为希捷进入这个市场可能太晚。不过,在消费级市场中,没有那么多规则。只要产品过硬,价格够给力,渠道够给力,一样会赢得热捧。



希捷 600 消费级固态硬盘240GB



LinkAmedia LM87800AA主控和东芝19nm Toggle 2.0 MLC闪存

希捷600系列SSD于今年6月发布,价格一度位居高端行列,最近的两个月才开始突然降价,而且幅度不小,128GB型号已经跌到不到600元,而256GB的版本也向着千元价位靠拢,甚至易迅直接给出了999元的价格。也因此希捷600系列是最后一个被列入到本次横评当中的产品。

希捷600系列SSD采用的是LAMD LM87800主控方案,和海盗船Neutron GTX系列一样,但其中很大部分来自于自己的研发,闪存则搭载的是东芝19nm Toggle 2.0 MLC,还设置了6.7%的预留空间。

希捷进军消费级SSD市场是一个标志,这意味着传统机械硬盘厂商也有能力做好SSD。至于他们在SSD市场的发展策略,那不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我们只要买到实惠易用的产品就足够了。



得益于三星强大的垂直整合和宣传能力,今年重磅发布的840 EVO从一开始就再次成为诸多用户关注的焦点,TurboWrite技术的应用让840 EVO在短时间内的持续写入性能大增,也因此成为了当今中端SSD的跑分标杆,加上全新的MEX主控提高了核心频率,840 EVO的随机读取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三星 SSD 840 EVO 250GB



Samsung MEX主控和Samsung 19nm Toggle 2.0 TLC闪存

后面我们会提到,TurboWrite实际上是一种模拟SLC工作方式的技术,是专为提升家用轻负载环境下使用体验的一项技术,现在也有很多其他厂商在同类SSD中采用类似的技术。



更新最新固件后,840 EVO已经可以支持TCG Opal

三星840 EVO固态硬盘采用自家19nm Toggle 2型TLC闪存,也是目前市场中唯一采用TLC闪存的SSD。但即便按照1000次P/E的寿命,考虑到MEX主控再次增强了的信号处理引擎以及预留空间的设置,家庭用户也无需为其耐久性担心。



现在只要1100元左右就可以拿到英特尔SSD 530 240GB型号,易迅先前的报价也是只有1199元,不过都是OEM简装版,关键是在国内现在也买不到这个容量的彩盒版本。简包版和彩盒版的区别在于前者不附带3.5英寸支架,但同样享受和彩盒一样的五年质保。



英特尔 SSD 530240GB



LSI SandForce SF-2281主控和英特尔20nm ONFi 3 MLC闪存

简装和彩盒版一直是零售市场中英特尔SSD的一大特色,前者虽然性价比更高,但也并非所有型号都有简装版销售,比如定位稍低的335系列240GB就只有彩盒可选,价格却反倒比530 240GB简装版还要高。

和520系列不同,530系列尽管也采用的是SF-2281主控,但是Intel打上了自己的编号。另外,由于530采用了20nm闪存,理论上来说延迟比采用25nm制程闪存的520系列略高,但是作为新一代SF-2281主控SSD阵营的代表,加上英特尔自行研发的固件,我们也期待它在本次横评中的表现。

英特尔SSD 530还采用了全新的外观设计,电路图案的贴纸更具“英特尔范”,看上也去比老型号更具科技感。



作为传统显卡厂商,影驰近几年在积极拓展自己的产品线,除了SSD以外现在还拥有电源、平板电脑乃至手机产品线。



影驰黑将 256GB



JMicron JMF667H主控和东芝24nm Toggle 2.0 MLC闪存

影驰进入SSD市场不过两年时间,现已经在普通用户和玩家群体中闯出了一定的名堂,当然令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影驰一轮又一轮的超低价风暴。去年影驰的SSD产品采用的均是SandForce主控,而今年则成为了台湾JMicron和紧密合作伙伴,全球首发了采用JMF667H主控的SSD产品,现在已经围绕667H主控构建了黑将、虎将和战将三大系列产品。

我们本次测试的黑将256GB型号,但实际上由于该型号采用的是东芝24nm Toggle 2.0闪存,数量稀少,官方报价999元,这就使得黑将256GB的参评更具象征意义,它代表的是目前最强的JMF667H主控的SSD。

9特性解读:240/256GB容量差异何在

这次横测的9款产品中有四款产品的容量标示为240GB,他们是金士顿HyperX SSD、希捷600、英特尔SSD 530 和Crucial M500,而三星840 EVO则为250GB。其实这四款产品的物理容量的确为256GB,缺失的那部分是厂商预设的二级预留空间(Over-Provisioning),简称OP。



OP的三个等级

设置预留空间有两种目的,一种就是用于优化垃圾回收效率和磨损平衡,另一种则是做数据冗余校验减少数据的出错率加强安全性,但缺点是由于要在写入数据的同时生成校验码,会牺牲一定的写入性能。



上表列出了这五款SSD设置OP的目的,无论是LSI SandForce主控的RAISE技术还是Crucial M500中采用的RAIN冗余阵列技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考RAID 5。此外这部分OP还被SandForce用来存放二级映射表。至于三星设置二级OP除了做优化以外还用作其TurboWrite技术的一部分。

(映射表包含SSD中每一个单元块的地址信息,SSD的容量越大需要的映射表尺寸也就更大。目前主流SSD都将映射表保存在外置DRAM缓存中,而LSI SandForce主控方案没有外置DRAM缓存,它将映射表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映射表保存在主控内SRAM中,二级映射表则保存在NAND区域的OP中)



威刚推出了多款释放了二级OP空间的SF-2281主控SSD

这里面要注意的是威刚SX900 256GB,作为采用LSI SandForce主控的产品,它释放了二级OP,显然是针对映射表部分做了优化,将全部容量还给用户。但很显然这样的做法也意味着失去了RAISE功能。不过RAISE本身是针对企业级SSD的,目前的消费类SSD还不做必须,包括小容量的消费级SandForce SSD本身很可能并没有开启RAISE。

10测试平台:硬件平台和测试软件介绍

测试平台的硬件构成如下表所示,我们使用酷睿i7 2600处理器,Z77主板,配合IntelRST 12.8驱动程序,同时以浦科特M2P128GB作为系统盘,内存则为DDR3-2133(时序11-11-11-30)。测试过程中将处理器频率锁定在3.5GHz,关闭睿频和所有节能降频的选项,并在BIOS中开启AHCI,关闭其他第三方板载芯片。



笔者未对新安装的Windows 7 Ultimate x64系统做任何的“优化”或者关闭某些服务,仅在安装最新的驱动程序的前提下,关闭不必要的启动项目。

固件升级

笔者收到的部分固态硬盘,固件未处于最新版本。固件更新通常会修改Bug、优化性能。而从当前固态硬盘主控芯片的设计复杂度来看,出现Bug是难免的,有时会是严重的可以造成卡死、蓝屏或者无法识别等故障。因此更新固件至关重要。当然有的时候,最新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我们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甄别来做选择。

测试软件

我们这次测试总共使用了如下几款软件,有些软件也许没有在横评中体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使用:Crystal Disk Info、Anvil's Storage Utilits、HDTune、HDTach RW、PCMark 7、PCMark 8。



全新引入 PCMark 8 测试软件

本次横评首次引入PCMark 8测试软件,PCMark 8是Futuremark最新推出的系统综合性能评估软件,依然有单独的Storage存储系统效能测试。同样,它采用回放实际应用软件的测试方式,并记录运行时间,在测试精度上比PCMark 7更为准确。存储系统效能测试包含流行的游戏,多款Adobe生产力应用软件以及微软Office办公软件测试。

11跑分真相:SandForce神奇的数据压缩

我们首先要在正式测试之前做这样的一个“真相挖掘测试”,以普及更多的基础知识给大家。众所周知,就和显卡、手机在测试软件中跑分作弊一样,SSD的测试也存在“作弊”现象——某些SSD采用了独特的技术,在一些软件的特殊设置下,可以跑出更高的速度,并用来展示和宣传,但实际并非所有情况下都能保持这样的速度。

其实将其形容为“作弊”并不准确,它反而反映出来的是某些测试软件的片面性。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厂商会不断地开发新的技术加强应用体验和耐久性,只有更加全面的测试方法才能够体现这些特征。

SandForce的DuraWrite数据压缩技术

我们以三款采用SandForce SF-2281主控的SSD为例,在常用的CrystalDiskMark软件的默认设置下,他们跑出来的持续写入速度在300MB/s左右。而如果当我们将数据模型设置为“0Fill”,就可以跑出500MB/s左右的速度。



完全不可压缩数据下的性能(左)和完全可压缩数据的性能(右)

实际上这就是SandForce主控的DuraWrite技术在起作用,用最通俗的话说,该技术可以对待写入SSD的数据进行实时压缩,减小实际写入NAND中的数据量。DuraWrite技术的本意是通过这种方式降低对闪存的损耗,提升耐久度,但是由于压缩后要写入的数据少了,相应的传输速度看起来也就增加了。



DuraWrite的直接好处,延长SSD使用寿命

跑分软件体现的只是两种极端情况

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并非所有的数据都可以被压缩,比如音视频等文件。如果是应用程序、数据库等,则可以有较大的压缩比。所以真实情况下的写入速度是介于CrystalDiskMark软件两种设置状态的结果之间,500MB/s的写入速度只是最理想情况下的最大值,而最小值则根据容量的不同可能是300MB/s或更低。



真实情况正如这条曲线,大多数情况在两个极端性能之间

此前有很多厂商拿DuraWrite下的极限跑分用来营销——能标555MB/s就不标550MB/s,只是单纯的作为卖点,实际使用都是一样的。我们必须要对DuraWrite有个客观的认识,这是SandForce为追去尽可能高的耐久度而设计的,跑分加速只是连带的好处而已。

12跑分真相:跑分强心剂-SLC缓存模式

另外一种“作弊”则是更加隐蔽的“SLC缓存模式”,这是一种从2012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消费级SSD所采用的技术。简单来讲,这种技术是在MLC或TLC闪存上模拟SLC的工作方式,在数据写入操作时只使用2个状态而非MLC的4个或TLC的8个,降低操作复杂度,以此来获得速度的大幅增加。

“SLC缓存模式”产生的意义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随着闪存制程的缩小以及TLC闪存的启用,闪存的编程复杂度越来越高,延迟也会越来越大,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随机写入性能的降低,而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却恰恰存在着大量的随机写入操作,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设置缓存。不过,现在的SSD中DRAM缓存只存放映射表不存放数据,所以也就产生了用NAND闪存作为缓存的做法。

这种做法就是“SLC缓存模式”,因为缓存需要很快的速度,所以才用MLC或TLC来模拟SLC的工作方式来达到快速写入。然后再对这些随机数据进行整理,在SSD处于低负载或闲置状态时再持续释放出来到非“SLC缓存”区域。

很显然的是,由于这部分缓存区域并没有使用MLC或TLC全部的状态,所以这部分区域实际上只使用了实际容量的1/2或1/3,同时整理再释放的操作很可能增加了写入放大导致额外的损耗,那么如何权衡好“SLC缓存模式”的区域大小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各大厂商有着不同的做法。

采用“SLC缓存模式”的SSD有哪些?

OCZVertex 4系列SSD最早使用了这种技术,它的做法是全盘都工作在“SLC缓存模式”上,属于性能最大化的做法。这意味着,只要你不是一次性地满负载写入全盘容量一半以上的数据,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可以享受到最快的写入速度。



东芝Q系列256GB的SLC缓存模式,满负载写入一半容量之后写入性能大跌

在本次横评的参测产品中东芝Q系列256GB也采用了和OCZ几乎相同的做法,我们通过HDTach RW软件就可以得到这个结果,全盘SLC模式使得它在前半部分容量中可以全速运行,而后半部分则跌至一半。而且,在前半部分用完之后,全盘不仅要工作在非SLC模式上,同时还要对前半部分的数据进行整并,否则无法写满整个256GB的空间。



三星840 EVO的TurboWrite机制,前3GB的速度最高,而后恢复正常

除此之外,三星840 EVO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并被命名TurboWrite,不过三星根据不同容量版本设置了从3GB~12GB不同的大小,比如本次测试的840 EVO 250GB就只有3GB。这是因为三星认为对家用应用环境来说很少会出现一次性写入超过3GB数据的情况,换句话说,3GB已经足够。因此三星840 EVO在HDTach RW的全盘测试中只有前面一小部分可以跑在最高速度,其余部分和上一代840没有太大区别。

不要被跑分软件所蒙蔽

相比之下,HDTach RW并不是很多人常用的,以最多见的CrystalDiskMark为例,它默认只生成1GB的数据来测试,显然这么小的数据量全部写到了SLC缓存中,写入速度很容易跑到500MB/s,使得他们个个都变成了跑分王。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稍稍了解一下这些知识,不要被跑分软件的片面性所蒙蔽。



设置1GB数据范围,三星840 EVO250GB有522MB/s的写入速度(左)

如果设置4GB数据范围,三星840 EVO 250GB的写入速度跌至408MB/s(右)

值得一提的是,闪迪至尊高速系列也采用了一项名为nCache的缓存技术,也是SLC缓存模式的一种,是沿袭了闪迪在存储卡时代的技术积累。不过由于这部分区域并不大,几乎无法在跑分软件中体现,所以CrystalDiskMark跑出来的就是真实成绩。

13家用办公:底层随机读写性能测试

模拟家用办公环境的理论底层测试我们使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进行,设置1GB数据范围和46%的不可压缩数据占比。包含4KB、32KB数据长度的随机读写和随机混合读写的测试,队列深度分布设定为QD1~QD4。





4KB随机读写方面综合来看三星840 EVO技高一筹,更高的主控核心频率带来了出色的随机读取,而TurboWrite则保证了更胜一筹的随机写入性能。除此之外,英特尔530、希捷600、Crucial M500、闪迪至尊高速SSD的表现也比较不错。至于机械硬盘则惨不忍睹。





32KB随机读写性能上三星840 EVO依然强悍,英特尔530继续读取强悍写入稍弱,浦科特M5S的软肋也在于随机写,而东芝Q系列SSD则是写入强读取弱,这也是因为它采用了SLC缓存模式。





来看4KB和32KB的随机混合读写,在100%读或100%写的随机测试中表现强悍的三星840 EVO败阵下来,东芝Q系列、希捷600都非常抢眼,紧随其后的是英特尔530、浦科特M5S以及闪迪至尊高速SSD。

这几个测试的结果看下来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很难得出哪款SSD特别出色的结论,情况比较胶着。其中,三星840 EVO的优势并不全面,混合读写是其弱项,希捷相对均衡一些。而Crucial M500、东芝Q系列、英特尔530有强有弱,影驰黑将和闪迪至尊高速以及浦科特M5S总体排名中游。

相对来说机械硬盘与SSD之间的理论性能差距达到了数十上百倍,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又会差多少呢?来看下一页。

14家用办公:PCMark 7/8系统基准测试

对SSD的跑分党来说,PCMark的测试绝对是毁三观的,因为在底层跑分中差距达50%的SSD在这里的差距可能连5%都不到,这说明:跑分就是用来忽悠人的,PCMark才代表实际体验。

针对家用环境,我们这里测试的是PCMark 7的Windows Defender、Windows媒体中心和应用程序启动三个项目,以及PCMark 8的微软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个项目。













相比机械硬盘的羸弱,SSD之间的那点差距简直不算什么。综合来看,三星840 EVO、东芝Q系列的表现技高一筹,英特尔530和浦科特M5S也比较不错。不过可能你很难根据这个来决定买哪个或者不卖哪个。

15家用办公:底层随机读写延迟测试

延迟对比我们主要参考混合随机读写时的平均延迟和最大延迟。平均延迟就像显卡游戏的平均帧一样最具代表性,但相比最小FPS,SSD的最大延迟对家用环境来说可能是一个更为极端并很少会用到的参数,所以这里仅供附加参考。





在PCMark中表现不错的东芝Q系列平均延迟也很小,希捷600也非常优秀,而影驰黑将、威刚SX900以及三星840 EVO则差强人意。不过这些差异相比机械硬盘动辄4~8毫秒的延迟来说简直微不足道,可以忽略。

16游戏与生产力:底层随机读写测试

很难用底层测试的规则来具体划分游戏和生产力应用之间的差异,总之我们设定的原则是它的测试数据范围要比家用环境更大,不可压缩数据占比也要相应抬高。此外通过收集实测数据,游戏和生产力环境都比家用环境更多的用到128KB级别的数据长度,所以我们拟定了这样的测试规则:

设置4GB数据范围和67%的不可压缩数据占比。包含4KB、32KB、128KB数据长度的随机读写和混合随机读写的测试,4KB和32KB测试的队列深度分布设定为QD1~QD4,128KB测试的队列深度分布设定为QD1~QD3。













由于测试数据范围的增加,以及不可压缩数据比例的增大,三款采用SF-2281主控的SSD就显得不是很理想了。除此之外,三星840 EVO的表现依然抢眼。机械硬盘依然以巨大的劣势垫底。







随机混合读写再次让三星840 EVO占不到什么优势,相比之下东芝Q系列和希捷600的优势非常巨大,Crucial M500显然受到了最高写入性能不高的限制。浦科特M5S稳定地居于中游位置,闪迪至尊极速系列紧随其后。

三款采用SF-2281主控SSD中表现最好的是英特尔530,然后则是威刚SX900和金士顿HyperX 3K SSD。影驰黑将在这个测试项目中排名比较靠后。

17游戏应用:PCMark 7/8系统基准测试

两代PCMark并没有太丰富的游戏测试项目,PCMark 7中有一个名为Gaming的测试,在PCMark 8包含两个主流的实际游戏模拟:魔兽世界和BF3测试项目。







各款SSD在游戏测试环节中的表现实在不大,很难区别好坏。如果必须挑选那么三星840 EVO和东芝Q系列的速度稍好一些,影驰黑将和浦科特M5S位居二线。机械硬盘则毫无争议地落后了至少一倍的速度。

18生产力应用:PCMark 7/8基准测试

每一代PCMark的存储子系统性能测试都会包含丰富的生产力应用环境下的测试项目,在PCMark 7中有音乐加载、图片加载和视频编辑,而PCMark 8则主要以Adobe的应用软件为脚本,包含PhotoShop、AE、Ai和InDesign。其中PhotoShop还分为轻负载环境和重负载环境。

















和家用环境的结果类似,PCMark 7的SSD排名并不等同于PCMark 8的表现,而且分数差距也更大。最明显的就是三款SandForce主控SSD的成绩,在PCMark 7中表现优异,到了PCMark 8就基本垫底。三星840 EVO和东芝Q系列似乎还是更好,但他们的领先优势并不足以让你在实际使用中有明显的感觉。

19游戏与生产力:底层随机读写延迟

继续考核平均延迟和最大延迟,越是更重负载的应用就越应该重视延迟的表现。如果SSD在某个瞬时的延迟达到了上百甚至上千毫秒,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应用当中的顿卡——然而这只是极端表现。这里笔者给出平均延迟和最大延迟表现,大家主要看平均延迟,最大延迟做简单参考即可。





东芝Q系列和希捷600的平均延迟最为优秀,三星840 EVO、英特尔530、浦科特M5S和威刚SX900处于第二档,Crucial M500由于在高队列深度下平均延迟较大结果垫底。

然而,Crucial M500的最大延迟却是最低的,稳定的表现还是很难让人拒绝。三星840 EVO在这里表现不错,金士顿HyperX 3K、威刚SX900以及闪迪至尊高速也同样优秀。英特尔530依然受到了不稳定的困扰,影驰黑将和东芝Q系列一如既往的较高,浦科特则出现了瞬间最大延迟达890ms的情况。

20数据库应用环境:底层随机读写测试

这个数据库应用环境更多是针对程序员用户,他们经常在家或公司编写程序并用到大量的数据库,但是负载和服务器环境还相差很远,因此这个测试更多是针对个人和小型开发者。

数据库的特点是压缩率超高,经常可以压缩到原先10%左右的体积。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中给出的典型值为8%。而根据常用于IOMeter的Database数据库测试模式的测试规则,我们使用8KB数据长度,设置4GB数据范围,然后我们测试QD1~QD16的队列深度。





诚然,三星840 EVO的表现还是非常出色,不过由于92%的数据都是可压缩的,所以三款采用SF-2281主控的SSD在随机写入性能上迎头赶上,非常抢眼。然后则是希捷600的表现由于东芝Q系列、浦科特M5S和闪迪至尊高速。



随机混合读写则是东芝Q系列、英特尔530、希捷600、威刚SX900优势更大。三星840 EVO在这里仍没有太好的表现。

21数据库应用环境:底层随机读写延迟

数据库应用环境下数据库代表了一种相对负载较高、读写请求频繁的使用环境,因此这个环境下的延迟表现非常重要,最大延迟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否则就会出现客户端短暂的没有响应或响应时间较长的情况。





从结果来看,东芝Q系列和影驰黑将的最大延迟还是不能让人满意,因此可能不会太适合数据库应用环境,高负载的话更不用说。英特尔530依然不稳定,三星840 EVO的平均延迟还是稍慢。

Crucial M500成为了最大延迟最低的SSD,此外希捷600系列和金士顿HyperX 3K以及威刚SX900也有不错稳定的表现,值得推荐。

22延伸阅读:TRIM、垃圾回收和掉速

SSD掉速的问题由来已久,最早是因为不支持TRIM因而限制了垃圾回收的效率,从而出现性能下降的问题。到后来尽管有了TRIM但是有些SSD主控对其的支持仍不到位,或者是需要安装特有版本的AHCI驱动才可以起作用……这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至少目前主流SATA 3Gbps的SSD主控已经已经不需要再担心对TRIM的兼容性了。

然而,依然有很多用户在抱怨自己的SSD降速,即便是作为从盘使用。这里需要给大家脑补的知识就是TRIM和垃圾回收之间的关系。

掉速的原罪:不是TRIM而是垃圾回收

SSD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之所以不会掉速是因为有足够多的空余块可以随时使用而不必再做临时的擦除操作,这些空余块全部都是由垃圾回收合并整理而来,而TRIM的作用只是标记哪些块中的数据已经没用可以去整理。那么,当TRIM后垃圾回收如果立即执行,就可以保证任何时候SSD都有足够的空余块可以用(除非写满数据),也就不会出现掉速问题。

不过垃圾回收最造成额外的对闪存的损耗,所以太过激进的垃圾回收策略并不是可取的。在这点上各家的做法也不一致。如果厂商设定的垃圾回收频率较低,就可能会出现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没有足够多的空余块可以用的情况,此时用软件测试就会出现掉速。

10款SSD的掉速问题简单探究

这里,笔者再次使用了前两次横评都用过的测试方法,即在写满数据的SSD上跑30分钟的4KB随机写入操作,使整个SSD处于有大量碎片数据的状态,运行HDTune的写入测试记录性能曲线,然后进行快速格式化(即TRIM)并再次运行HDTune,观察前后的性能变化——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简单地体现不同SSD垃圾回收的执行情况。





金士顿HyperX 3K SSD(性能未完全恢复)



威刚XPG SX900(性能未完全恢复)



英特尔 SSD 530(性能未完全恢复)





浦科特M5S(性能完全恢复,并且非常快)



闪迪至尊高速 SSD(性能完全恢复)



Crucial 英睿达 M500(性能基本完全恢复)



东芝Q 系列(性能完全恢复)





三星SSD 840 EVO(性能未完全恢复,并且恢复速度很慢)





影驰黑将(性能基本完全恢复)





希捷600 消费级 SSD(性能基本完全恢复)

结果是,所有采用Marvell主控的SSD以及影驰黑将和希捷600系列,性能都恢复到了初始的水平上,这说明TRIM后垃圾回收的速度很快,证明在普通家用环境负载中,他们基本上不会出现掉速问题。至于他们之间哪个垃圾回收更快,需要做进一步的闲置测试,这里不再赘述。

而三星840 EVO,正如我们以前测试过的830和840 PRO那样,都没有很好地恢复性能,说明垃圾回收执行得很慢,最终你就有可能会测出掉速情况,笔者的实际应用经验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如果你希望快速恢复性能,使用Samsung Magician软件进行一次性能优化即可。

难以让用户满意的SandForce掉速问题

而三款采用SandForce SF-2281主控的SSD,他们的性能显然也没有恢复。正如全文前面铺垫所述,SandForce采用的是实时的垃圾回收操作,并且有自己的DuraWrite,因此TRIM的执行规则可能都和其他SSD主控不同,很多国外媒体也都讨论过这个问题。只能说现在SandForce SSD的掉速是一个看似合理但又不合理的问题,不排除在SF3700系列主控中有改变的可能。



某款采用SF-2281主控的SSD,全新空盘状态下性能(左图)和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的性能(右图)。格式化无法恢复性能,只能通过擦除恢复

此外,SandForce主控的SSD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写入性能会跌至出厂状态下的60~80%,如果不做安全擦除是永远恢复不了的。这可以理解为SandForce的安全设定,反正有DuraWrite,对可压缩数据的性能不会有什么损失。只是很多用户用着不爽而已,但这是正常现象。

23横评总结:如何挑选出最满意的SSD?

整篇测试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似乎没有能够占据绝对优势的一款SSD,如此纠结的状态让很多人包括笔者也很难做出选择——似乎这就是本篇横评的目的,告诉你真正桌面使用环境下他们之间的差距真的不大,都远远超过机械硬盘。不过作为横评依然要分出个所以然,因此这里首先列出我们的综合性能评定标准,各测试项目的权重如下,相信大多数用户都能认可:

底层读写测试结果占20%、底层延迟测试结果占10%、PCMark 7的性能成绩占30%、PCMark 8的性能成绩占40%;数据库测试项目,由于没有PCMark对应,我们会提高延迟的权重。

这里略过详细的评分数据,因为没必要再次强调更多的绝对性能高低的差异。这里直接给出结论,很容易得出来的两个本次横评相对更为出色的两款SSD是——三星840 EVO和东芝Q系列。





三星 SSD 840 EVO 250GB

这两款SSD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了较大容量的SLC缓存模式,这是他们在各项测试中表现优异的关键因素。不过,东芝消费级SSD就目前来看仍是小众品牌,渠道建设和售后体系还没有非常完善,因此很难作为重点推荐。而三星840 EVO作为采用TLC闪存的产品,尽管就桌面应用来说耐久度不是问题,或许还会遭到部分用户的排斥。

因此除了三星840 EVO以及东芝Q系列SSD之外,我们还向大家推荐下面几款产品:





浦科特M5S256GB





英特尔 SSD 530240GB

家用办公和游戏环境我们推荐浦科特M5S和英特尔SSD 530,这两款产品的相对综合性能表现仅次于上述两款产品。浦科特M5S的表现比较均衡,无论在产品可靠性、兼容性还是售后方面都有良好的口碑。而英特尔SSD 530 240GB作为SandForce主控SSD的代表,品质和兼容性方面都不必担忧,它目前性价比出众,并且还提供5年质保。





希捷600 消费级固态硬盘240GB

对于生产力应用环境和轻负载数据库应用,我们推荐希捷600消费级SSD,相较之下它在PCMark 7/8的生产力测试项目中表现值得肯定。相比影驰黑将和闪迪至尊高速,它稳定的延迟表现让它更适合在负载稍高的环境下工作。目前240GB型号价格猛降至999元,品质和可靠性不用担心,售后则继承希捷在传统硬盘渠道的积累。





Crucial英睿达 M500 240GB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rucial英睿达M500相对来说在整篇横评中并没有太抢眼的性能表现,不过我们依然向商用客户推荐,正如产品介绍中所描述的,它符合TCG Opal 2.0和IEEE-1667标准,可以硬件支持Windows 8的BitLocker加密功能,不会有性能损失,再加上掉电保护、自适应热保护功能以及RAIN冗余技术,非常适合商用乃至小型企业级应用。

其他的几款产品在性能上也有不错的表现,但整体来看他们的亮点要被上述推荐产品掩盖。而在性能无太大差异的情况下,可靠性、兼容性以及售后服务就成为了额外的重点考虑因素。关于产品的可靠性和兼容性无法在一篇文章中一概而论,售后并不能单纯的看网点数量,对下游经销商的把控力以及他们的执行力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售后体验。

2014年,消费级固态硬盘的走向如何?

早前我们曾预测2013年年底主流中端定位的256GB SSD价格会全面跌至千元以下,现实的进程是稍慢了些,不过还是有大量优秀的8XX~9XX元的产品可选。至于2014年,64GB的关注度逐步走低,128GB彻底成为大多数用户的基础选择,更多有条件的消费者会选择256GB的产品,这也是我们此次做这篇横评的主要目的。



LSI SandForce SF3700主控,更好的支持M.2和PCIe总线,搭载1ynm制程闪存的SSD估计会在今年年中大量推出

随着新一代SSD主控的到来,他们除了会原生支持M.2、PCIe接口以外,由于闪存制程开始步入1ynm阶段,SSD的价格也将进一步下降,届时市场上会有越来越多512GB的SSD,1TB也将成为各厂商发布新品时比如涵盖的。现在,笔者再次预测2014年年底主流中端512GB SSD的价格将来到1500元左右,它将成为高端游戏玩家和专业用户的首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5972.html

更多阅读

真实体验手机怎么上推特iphone版 去下颌角真实体验

真实体验手机怎么上推特(iphone版)——简介IPhone 手 机 现 在 已 经 很 普 及 很 久 了,这 是 一 款 结 合 照 相 手 机、个 人 数 码助 理、媒 体 播 放 器 以 及 无 线 通 信 设 备 的 掌 上 智 能 手 机,国 内 朋 友 在 使 用 iphon

最受欢迎的10款单机游戏 最受欢迎单机游戏

最受欢迎的10款单机游戏——简介小编给大家介绍几款比较受欢迎的单机游戏!最受欢迎的10款单机游戏——工具/原料电脑最受欢迎的10款单机游戏——最受欢迎的10款单机游戏

10款美白乳液大PK 美白乳液推荐

10款美白乳液大PK——简介春天来了,气温蹭蹭地往上升,一颗想白想白想更白的心已经被各种铺天盖地的美白乳液广告撩拨了千万遍~~清明五一端午各种小长假接踵而至,春游踏青露脸艳遇的机会必须抓住了啊!!!为避免姐妹们掉坑,用绳命倒腾了不少美

教你如何做10款自制美白祛斑面膜 自制蜂蜜美白祛斑面膜

教你如何做10款自制美白祛斑面膜——简介教你如何做10款自制美白祛斑面膜教你如何做10款自制美白祛斑面膜——方法/步骤教你如何做10款自制美白祛斑面膜 1、一 清洁面膜 1.西瓜皮面膜。每周两次。可使皮肤细嫩白净。 2.蛋清自制面膜

声明:《还原真实体验 10款256GB固态硬盘横评 256g固态硬盘》为网友丆做情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