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痧 刮痧出风痧

急症处理]

1.邪郁肺卫

证候表现 起病发热,不恶风寒,喷嚏流涕,咳嗽口渴,精神如常,胃纳欠佳,皮疹布发,疹色红赤,稀疏细小,肌肤作痒,皮疹经2—3天渐见消退,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辨证要点 本证属风痧初起,发病前多无前驱期症状,临床表现类似风热感冒症状,但热势不高,皮疹稀疏细小,是为本病早期辨证特点。

治法主方 疏解风邪,清热透疹。银翘散加减。

气虚易感,风寒郁表,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白,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口不干渴,皮疹稀疏,疹色淡红,肌肤作痒;耳后、颈旁及枕后淋巴结肿大,舌淡苔薄,脉浮紧。治以益气解表,清热透疹。参苏饮加减:

2。邪热炽盛

证候表现 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饮冷,饮食不振,皮疹稠密,疹色红赤或紫暗,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 本证由邪郁肺卫传入而来,或由感邪炽盛,邪直入里,燔灼气分所致,其辨证在于皮疹稠密及疹色红赤紫暗,兼见热、烦、渴、饮等症为特点。

治法主方 清热凉营,透疹解毒。透疹凉解汤加减。

毒陷厥阴,因感热毒炽盛而引动肝风,症见壮热不退,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皮疹稠密,疹色紫暗,耳后、颈旁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糙,脉数有力。治以清热开窍,凉血熄风。羚角钩藤汤加减;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其它疗法】【现代研究】【疗效评定】风痧

(概述}

风痧,是以发热、咳嗽,全身出现细沙样玫瑰色红疹,伴见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中指出。“疫疠秽邪从口鼻吸入,分布三焦,气血相搏,发于肌肤,而为痧疹.”提出了本病的病因和病理。

西医学称风痧为风疹,因感染风疹病毒致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又以冬春季节发病者占多数。小儿卫外不足,易为风热时邪所侵,除]岁以内婴儿不易感染外,其余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本病接触传染,在儿童集体机构中容易引起流行,临床经过良好,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可不经治疗而自愈、感染1次以后,不论症状轻重,大多可终身免疫,极少有再次发病者。

中医医籍对风痧记述较少,多包括在其它出疹性疾病之中。《素问.四时刺逆从沦》中有“隐疹”的记载,《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了“风瘾”的病名。可能包括。风痧”在内。宋代《小儿痘疹方论》中提出的“疹子”,已记载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较接近此病。但当时还未能把风痧、麻疹等时行出疹性疾病区分开来,笼统称为“疹子”.至清代叶天士根据本病的出疹形态很象细小的沙子而命名为出。沙子。,且认识到这是一种时行性疾病。将沙字加上“疒”,便成为“风痧”。《麻科活人全书。.正麻奶麻风瘾不同》也指出:“风瘾者。亦有似麻疹……时值天气炎热,感风热而作,此不由于胎毒,乃皮肤小疾,感风热客于肺脾二家所致,不在正麻之列。”指出风痧与麻疹的不同特征.

现代对风痧的研究较多。在临床研究方面,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我国风痧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疾病,在4",JD集体机构常可产生流行.另外,认识妊娠期预防本病,对于做好胎儿保健,保证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风痧 刮痧出风痧

(病因病理)

一、病因

1。外感 风热时邪是引起风痧发病的原因.冬春之季,风热时邪,经口鼻而入,袭于肺卫,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则周身出现淡红色斑丘疹,肌肤瘙痒,而发为风痧.

2.正虚 小儿肺常不足,且为娇脏,肺主皮毛在表。风热时邪其性屑温,温邪上受,犯于肺卫,肺脏娇嫩,卫外不足,正气不能抗邪于外,易为风热时邪所袭,故正不胜邪是风痧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病理

风热时邪,自口鼻而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时邪郁肺,则肺气失宣。又时邪由表入里,而正邪相争,又有由里出表之势,透于肌肤的特点。故风痧病变脏腑在肺。

风痧发病主要为风热时邪,与气血相搏,发于皮肤所致。邪蕴于肺,则为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肺失宜肃诸症;风邪搏结于气血,透于肌表,则皮疹透发.分布均匀,邪毒阻滞于少阳经络,则发为耳下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因此,本病病理机制,是以风热时邪,相搏于气血,阻滞少阳为特点.

风痧疾病过程中,其病情变化为:疾病初期,风热邪毒,袭于肺卫,遏于肌肤,搏于气血,阻滞少阳,正邪相争,发于肌表,邪毒外泄,疹点透发之后,热退而解,病屑在表;若邪毒炽盛,内传入里,燔灼气营,或迫伤营血,则可见壮热不退,烦躁口渴,尿赤便秘,皮疹鲜红或深红,疹点分布较密等症,属里证。因此,风痧病情表里变化是疾病的演变特点。 .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痧的诊断依据。

1。发病初起类似感冒,发热工一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皮疹布发,从头面开始,出疹l一2日后,发热渐退,疹点逐渐隐退,疹退后可见脱屑,但无色素沉着。

2.全身症状较轻微,但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3.本病发生在流行期间多有接触病史. ’

4.实验室检查,血中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则以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5.运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在咽分泌物中可查见病毒抗原。

二、鉴别诊断

临床常需与麻疹、奶麻、丹痧等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

(辨证论治] .

一、证候辨别

1.辨识常证 首见轻微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痒,鼻塞流涕等上感症状。发热l~2天则见出疹,发疹始于面部,可在24小时内布及全身,皮疹呈稀疏红色丘疹,持续2—3天,同时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耳后、颈部、枕后淋巴结肿大明显。皮疹消退后,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2.分辨表里 风痧轻证发热不高,鼻塞流涕,皮疹布发,肌肤作痒,疹稀色红,分布均匀,皮疹经2—3天,自然消退,神情自如,食纳正常,为邪郁在表。如壮热不退,烦躁不宁,口渴欲饮,疹点稠密,疹色鲜红或紫暗,为邪热炽盛,多属入里重证。

二、治疗原则

治疗风痧,总以疏风清热为基本法则,然临床所见,有偏于风盛者,治以辛散为主;有热邪偏重者,治以清热,或兼以凉血泄热。

三、分证论治

1.邪郁肺卫

证候表现 起病发热,不恶风寒,喷嚏流涕,咳嗽口渴,精神如常,胃纳欠佳,皮疹布发,疹色红赤,稀疏细小,肌肤作痒,皮疹经2—3天渐见消退,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辨证要点 本证属风痧初起,发病前多无前驱期症状,临床表现类似风热感冒症状,但热势不高,皮疹稀疏细小,是为本病早期辨证特点。

治法主方 疏解风邪,清热透疹。银翘散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桔梗、薄荷、甘草。肌肤瘙痒者加蝉蜕、白蒺藜;咳嗽痰稠者加浙贝母、南沙参;夜睡不安,烦躁不宁者加钩藤、僵蚕。

气虚易感,风寒郁表,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痰白,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口不干渴,皮疹稀疏,疹色淡红,肌肤作痒;耳后、颈旁及枕后淋巴结肿大,舌淡苔薄,脉浮紧。治以益气解表,清热透疹。参苏饮加减:太子参、苏叶、葛根、前胡、陈皮、桔梗、枳壳、木香、甘草。畏寒恶风者加荆芥、防风;恶心呕吐者加生姜、藿香;大便泄泻者加神曲、山楂。

2。邪热炽盛

证候表现 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饮冷,饮食不振,皮疹稠密,疹色红赤或紫暗,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压痛明显,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 本证由邪郁肺卫传入而来,或由感邪炽盛,邪直入里,燔灼气分所致,其辨证在于皮疹稠密及疹色红赤紫暗,兼见热、烦、渴、饮等症为特点。

治法主方 清热凉营,透疹解毒。透疹凉解汤加减。

方药运用 常用药:桑叶、菊花、仙鹤草、连翘、赤芍、紫花地丁、板蓝根、丹皮、甘草。壮热不退者加生石膏、寒水石;口渴引饮者加天花粉、石斛;皮疹稠密,疹色红赤紫暗者加生地、紫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烦躁不安者加黄连、竹叶。

毒陷厥阴,因感热毒炽盛而引动肝风,症见壮热不退,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皮疹稠密,疹色紫暗,耳后、颈旁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糙,脉数有力。治以清热开窍,凉血熄风。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另服)、钩藤、桑叶、浙贝母、竹茹、茯神、菊花、丹皮、紫草。壮热抽搐者合用安宫牛黄丸。

(急症处理)

并发脑炎

临床表现 高热不退,头痛项强,神志昏迷,四肢抽搐,皮疹稠密,疹色紫暗等。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多属正常或偏低。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增加,可见淋巴细胞增加,蛋白质亦轻度增高。

治疗方法

1。中医治法 辨证论治方法见本条“毒陷厥阴”证候治法。

2.西医治法 使患儿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高热不退选用阿司匹林口服,或安乃近肌注,亦可用柴胡注射液作肌内注射或穴位注射;四肢抽搐用镇静剂,如10%水化氯醛作保留灌肠,或用氯丙嗪肌内注射;合并脑水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或高渗葡萄糖液t合并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等对症处理。

(其它疗法)

一、中药成药

1.小儿紫草丸 用于风痧发热不退,皮疹未透者。

2.小儿痧疹金丸 用于风痧热毒炽盛,疹稠色暗者。

3.五粒回春丸 用于风痧壮热不退,疹稠色暗;时时欲惊者。

4.小儿羚羊散 用于风痧发热,烦躁欲惊或嗜睡.咳嗽痰稠者。

二、’单方验方

1.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牡丹皮、连翘、地龙、淡竹叶、黄芩、栀子、重楼、柴胡、白薇.将诸药制成冲剂,每袋lOg。5岁以下小儿每次lOg,5-10岁小儿每次20-30g,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用于风痧热毒炽盛,壮热不退,咽喉肿痛者。

2.银花lOg,甘草3,板蓝根30g,僵蚕lOg,煎汤代茶。适用于风痧轻症。

3。芦根30-60g,竹叶心30g,煎水代茶饮。适用于风痧轻症。

4.板蓝根15g,蝉蜕6g,甘草4g,煎水代茶饮。适用于风痧轻症,肌肤瘙痒不安者。

三、药物外治

1.紫背浮萍、地肤子、荆芥穗各30g,将诸药用纱布袋装好,加水煎煮,取药液倒入盆内,用毛巾蘸药水温洗患处;每日工次,每次15--20分钟,痊愈为止。具有祛风、消疹、止痒作用.适用于风痧轻症。

2.地肤子、晚蚕砂、花椒叶、蒴藿叶各50g,将上药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用毛巾蘸取药液洗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2—3日。适用于皮疹透发,肌肤瘙痒者。

四、食疗方药

1。冬桑叶lOg,粳米50g。先将冬桑叶加水煎煮去渣取药液,另将粳米煮成粥后再加冬桑叶药液,再煮数沸即可。每日乘温分食2~3次,直至痊愈。用于风痧轻症。

2.苦楝皮15g,粳米50g。先将苦楝皮刮去外表粗皮,洗净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入米煮粥,分早晚各食1次,乘温食。用于风痧兼见虫症者。

五、针灸疗法

取穴:肺俞、合谷、少商、曲池、大椎、列缺。壮热不退加十宣、耳尖;咳嗽痰多加尺泽、丰隆;呕吐加内关、中脘;惊厥加百会,印堂;神疲倦怠加关元、足三里。

操作:一般取2—4个穴位,壮热不退者用强刺激泻法,持续捻针2—3分钟,不留针。根据病情每日1—2次,连续l一2日。

六、推拿疗法

揉小天心200次,揉乙窝风200次,推补肾水300次,推清板门300次,揉合谷穴1—2分钟,推清肺金300次,退下六腑300次,揉二人上马200次,推清天河水100次,少商穴针刺放血,新建穴先用三棱针刺,用捏挤法至皮肤色紫红。每日1—2次,连续2—3日。适用于风痧壮热不退,烦躁不安,疹密色暗者。

七、西医疗法

1.控制高热 对高热不退者。可选用安乃近等退热剂,以降低体温,防止高热所引起的惊厥.

2。控制感染 对并发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隔离患儿,隔离期从起病至出疹后5天。

2.风痧流行期间,尽量不带易感儿到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痧病儿接触.

3.预防注射,有已接触到风痧患儿者,应在接触后5天内注射胎盘球蛋白20ml,或注射风疹高价免疫球蛋白20~30ml。

二、护理

1。患儿应卧床休息。避免风寒侵袭。

2.注意营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吃煎炸油腻食物.

3.防止搔抓损伤皮肤而引起感染。

(文献选录]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风瘙隐疹候》:“小儿因汗,解脱衣裳,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结聚起相连成瘾疹,风气只在腠理浮浅,其势微,故不肿不痛,但成瘾疹瘙痒耳。”

《圣济总录。风瘙瘾疹》:“论曰风瘙瘾疹,其状有二。皆缘肌中有热。若凉湿之气折之,热结不散,则成白疹。若因风邪所折,风热相搏,则成赤疹。赤疹得热则剧。……盖身体风瘙而痒,瘙之隐隐而起也。”

《外台秘要.风狂及诸风下二四门》:“风气相搏,即成瘾疹,身体为痒。养生方云:汗出不可露卧及浴,使人身振寒热及风疹也。”

《普济方。风瘙瘾疹》:“夫小儿风瘙瘾疹者,由邪风客于腠理,搏于营卫,遂传而为热,熏散肌肉,溢于皮肤,变生瘾疹。”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瘾疹》:“瘾疹者,乃心火灼于肺金,又兼外受风湿而成也。发必多痒,色则红赤,隐隐于皮肤之中,故名瘾疹。”

《麻科活人全书.正麻奶麻风瘾不同》:“风瘾者,也有似于麻疹,乃发在幼孩甫生一月、半周、一岁之间,时值天气炎热,感风热而作,不由于胎毒,乃皮肤小疾,感风热客于肺脾二家所致,不在正麻之列。常见出一次又一次,亦有出不已者,无关大利害,不必用药自散。倘身热不退,只须用疏风清热之剂,一服即愈。”

(现代研究)

一、流行病学研究

由于风痧呈世界性流行,经过近20年来的努力,有关风痧的病原、疫苗、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张汉荆等提出,从Gregg发现孕妇妊娠头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与婴儿先天性白内障有关以来,风疹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已得到各国医学界的关注。风疹病毒的感染和流行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尤其给优生、优育工作带来了困难。风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咽部,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故密切接触是传播的关键。刘喜泰等在上海市1993年2—7月风疹流行中,对某一小学进行调查。该校1—5年级共27个班,其中7—10岁的小年龄组患病高于11-13岁大年龄组学生,又以1—3年级学生患病率最高,其中有5个班的发病率超过60%.说明这是一次严重的风疹暴发。风疹流行一般6—9年发生一次,我国的几次大流行均在2—7月份,以4月份为高峰,掌握这种规律,对风疹的诊断和预防有帮助。

二、临床研究

1.证候分类研究 周明君按《中医儿科学》第5版教材“风疹”辨证分型:①邪伤肺卫型,发热流涕,咽红目赤,疹点稀疏细小,疹色淡红,有痒感,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苔薄白或薄黄,舌微红,脉浮数。治以疏风清热,解毒透疹。选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淡竹叶、牛蒡子、桔梗、紫草、蝉蜕、甘草。②热毒炽盛型,壮热口渴,心烦不宁,面赤唇红,双目红赤,疹点密集融合呈斑状,疹色鲜红或暗红,疹点消退迟缓,瘙痒较甚,纳呆食少,大便干结,小便黄短,苔薄黄或黄腻,脉洪数,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甚则全身淋巴结肿大。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选用清瘟败毒饮或透疹凉解汤加减;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淡竹叶、生石膏、紫草、生地、红花、大黄、甘草。

2.辨证方药研究 中医药辨证治疗风痧,疗效明显,作用迅速,为临床广泛应用。陆树柏用银花、连翘、荆芥、甘草、葛根、赤芍、僵蚕、竹叶各lOg,芦根、神曲各20g,牛蒡子、桔梗各5g.加减:发热高,皮疹鲜红加柴胡、板蓝根。治疗风疹147例,结果全部病例均服用2剂中药,使皮疹减退,发热鼻塞咽痛症状减轻,促使痊愈,无1例发生并发症。“,吴国廉辨证论治治疗风疹,邪热炽盛,气营两燔重证,治以清气凉营,透疹解毒。用银花12g,连翘6g,杏仁、生石膏、生地、玄参、板蓝根各lOg,知母、丹皮、淡竹叶各5g。3剂。服药后便通热平,疹势渐退,淋巴结肿大亦消。风疹并发风水,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利水。用银花12g,连翘6g,防风、防己、浮萍、荆芥、紫花地丁、六一散、车前子、赤苓各lOg,蝉蜕、泽泻各15g。连服3剂,便通热平肿消,风疹渐回,继服2剂诸症告退,尿常规亦正常。风疹并发黄疸型肝炎,治以清热利湿解毒。用银花、茵陈、板蓝根、凤尾草、车前子、海金砂各15g,连翘、黑山栀、六一散、黄郁金各lOg,生大黄12g,橘皮9g。服药5剂,黄疸已退大半。按原方略加减调治,疹回黄疸消退而愈。蔡恒等运用银花、连翘、牛蒡子、防风各lOg,竹叶、薄荷、桔梗、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温服,治疗风疹196例;对照组用板蓝根冲剂治疗100例。3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01例,有效93剂,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49例,有效38例,无效13例。惠元诚等和冯益真等分别用双黄连粉针治疗风疹,均按每天60mg/kg bw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设病毒唑治疗为对照组,按每天10—15mg/kg bw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3天为1个疗程,合并感染者加抗生素及对症处理。惠氏用双黄连治疗风疹60例,病毒唑治疗30例。双黄连组有3例因用药产生过敏反应改用病毒唑治疗。结果,从平均退热时间等进行比较,认为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冯氏用双黄连治疗风疹92例,病毒唑治疗83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病毒唑组的79.55%。

3.单方验方研究 成华等用自拟清热透痧汤: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牛蒡子、绿豆衣各log,薄荷5g,丹皮6g,板蓝根15g。热甚加水牛角片lOg,生地6g;烦躁加淡竹叶6g,钩藤lOg,咳嗽加杏仁、前胡各lO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对照组用病毒唑0.1g肌注,每Et 2次,加服西米替丁0.2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119例全部痊愈,其中3天以内治愈68例。对照组治疗103例,其中3天以内治愈35例.从治愈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户<O.05)。”,叶以健用自拟天茅抗毒液(青天葵、白茅根、藿香、板蓝根、甘草等)治疗风疹86例,儿童每次1支(10m1),婴儿每次1/2支,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用板蓝根注射液(每支2m1),儿童每次1/2支,婴儿1/3支,每日2次,肌内注射。结果,治疗组l天疹退者为19例,2天疹退者5l例,3天疹退者10例,4天以上疹退者6例。对照组69例中,l天疹退者10例,2天疹退者15例,3天疹退者34例,4天以上疹退者10例。两组治疗结果,治疗组清热、解毒、退疹均优于对照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6558.html

更多阅读

专家教您辨别砭石刮痧板的真假 怎样辨别砭石的真假

专家教您辨别砭石刮痧板的真假——简介  砭石刮痧板的真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砭石刮痧板是真还是假。  很多人现在都非常的关注养生,同样也非常关注刮痧,而用什么刮痧最好?首选肯定是砭石刮痧了。但是,市面上的砭石刮痧板多种多样

刮痧的好处和方法 刮痧拔罐的好处和坏处

什么是刮痧呢?刮痧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优秀成果之一。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唐朝人门就用苎麻刮痧,至元,明时期,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使邪气随降。“吕教授循经走穴刮痧健康法“,以经络腧穴学说为指导,通过理论上反复研究和临床上不

刮痧需注意的几个事项 刮痧后注意事项

刮痧需注意的几个事项——简介刮痧是传统的中 医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改善体质,强体健身,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但是刮痧需注意以下几个事项:刮痧需注意的几个事项——工具/原料刮痧板 刮痧需注意的几个事

刮痧操作方法 腿部刮痧的方法图解

刮痧操作方法——简介刮痧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汇聚了我国中医理念的精华。刮痧疗法还可以适用于减肥美容。不少女性朋友都是在美容院里做刮痧,因此,很多人认为刮痧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一般人自己很难操作。其实不然。刮痧疗法并非发多 .

声明:《风痧 刮痧出风痧》为网友一切都是多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