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舒婷

***************

*真水无香第一部分

***************

张春梅,大学毕业后曾当过老师、政府官员,亦“下海”经过商,现任北京江山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经历听起来简单,但从一个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成长为投资公司“掌门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品味的。从官场走出来,又从家庭走出去,一路上经历风风雨雨,成功、喜悦过,徘徊、绝望过,荣耀、辉煌过,而她一直坚定地向前走着,走着自己应该走的路。

---------------

做潇洒、和谐的女性管理者(1)

---------------

真水无香序言

做潇洒、和谐的女性管理者

按照原来的计划,这本书应该是在今年的妇女节出。然而阴差阳错,却等到了今天。回想起来,好像是刻意要为了这一天似的,因为三年前的7月18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首次推出了“女性管理者课程”。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截止到2005年8月,6个班级、近200名杰出女性管理者走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课堂,并将所学带回到她们所在的各个领域。

尽管自己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但是之前从未研究过女性管理者群体。而一次有些偶然的调查却引发了我的兴趣,同时女性“她世纪”的到来也无法让你视而不见。调查表明,与男性管理者相比,女性管理者确实有很多独特之处。她们遇到问题处理方法不一样,越到高层差异性越是明显,比如影响他人的方法不同、决策方法不同、面对风险时的态度不同、理性和感性的成分表现不一样等,而找到这些不同,发挥长处,规避短处,女性管理者就能不断地进步。

为此,我们推出了国内首个针对女性高层管理者的培训课程。课程设计特别考虑了女性自身特点,使她们得以按照女性特有的方式思考和行动,而不是简单复制男性的行为方法。与普通的管理课程相比,女性管理者课程考虑了女性管理者本身的特点,既有普通的管理课程,又有针对女性管理者职业特点的课程。课程紧紧围绕女性管理者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从战略、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财务、营销等方面帮助女性管理者解决管理中遇到的瓶颈,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除了普通的管理课程,一些女性味极强的课程也被安排进来,女性领导艺术、女性心理学、女性压力管理、女性与决策……什么是女性领导艺术?女性领导有哪些特质?恐怕身在其位的女性管理者都很难说清楚。但在光华,女性管理者终于找到了一个平台,可以透视自己,把握自己,提升自己。

创建这个班的时候,社会的轰动效应可想而知。媒体称为“熙凤班”,其实我们的学员是有抵触情绪的。《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五辣:香辣、泼辣、麻辣、辛辣和毒辣。她们不喜欢把她当成代名词。把《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当做女性管理者的代名词,足以说明世俗的一种偏见——在历史上鲜有杰出的女性管理者,偶然出现的女性管理者必然是强悍、辛辣、凶猛,具有某些男性的性格色彩。用这样的代名词理解女性管理者,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曾几何时,人们一想到女性管理者,会很自然地套之以“女强人”的称谓。在这个称谓的背后还有很多潜台词,女强人必然是做事雷厉风行、说话大声大气的“男人版”女性,女强人必然伴随着家庭的不和睦或者持久单身,女强人意味着必然的不可爱、不漂亮。这些对女性管理者的刻板印象长时间地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

但是,首期班班长祁燕女士的回答却给了这些偏见有力的反击。她说:“在光华一年多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除了管理知识外,就是女性意识的回归。在与这么多优秀女性耳濡目染、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我抛掉了以前的钢铁气,找回了女人味儿。”

其实,本书介绍的15位女性学员和我们先前出版的《20,30,40……从起跑到成功的女人》一书中的11位女性学员一样,她们在追求事业辉煌的同时,同样享受着为人妻、为人母的天伦之乐。明代的张伯渊在《茶录》中称:“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真源无味,真水无香。”“真水”就是好水,就是富有灵性的水。这些成功的女性管理者正如无香之真水,充满着宁和、透彻,达到了自然、平静、清澈、淡漠无痕、空阔无边的境界,而这种境界也是一种大智慧的境界。

女性领导者如果期望保持有效的领导和职业进步,就必须通过学习来不断强化权力基础。学习的方式有很多,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那些可以成为榜样的人。成名成家者是榜样,而我们身边的这些同学身上也同样存在着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同样地,每个人也都有机会成为他人的榜样。

//

---------------

做潇洒、和谐的女性管理者(2)

---------------

在每个成功的女性管理者身上都存在这样一个共识:生活和事业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生活和事业之间只需要一个支点,而光华管理学院给了女性管理者这个支点。自如地舞动在事业与生活的跷跷板上,你会发现每一下颤动都尽在掌握,每一下颤动都是一种享受。女性管理者可以像平衡木运动员一样潇洒、飘逸、和谐,她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边走边唱,在生命的每个角落撒下希望的种子,灌溉出芬芳的花朵。也许,她们并不算强大,也没有独特的过人之处,她们成功,只是因为她们更善于学习,因为她们对完美的追求更强烈!

——吕峰

2006年8月16日

//

---------------

让女性在商界更成功

---------------

真水无香推荐序

让女性在商界更成功

光华管理学院女性高层管理者培训课程从问世至今,一晃已有三年。它应时而生,与时俱进。它是成功的女性管理者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深受女性管理者的欢迎。这本书汇集的是参加该项目的15位成功的女性管理者的故事,我想对所有追求成功的女性都有启发。

女性占我们总人口的一半,但在长期的历史中,她们基本上是被管理者,而非管理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获得了与男性共同劳动、按劳索酬的机会。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创业大潮席卷而来,很多女性加入创业者的队伍,成为第一批商海弄潮儿。这期间,涌现出了很多成功的女性,她们或成为知名企业的领军人物,或自主创业打下一片天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职业经理人概念出现于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走进企业高层。

无论是女性创业者,还是女性高级管理人员,她们要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艰辛。在职业的上升通道中,女性管理者遭遇了“职业天花板”。比如说,上海的一家策划公司最近在针对都市职业女性的一个调查中发现:在公司经理层中男性为57.9%,女性为42.1%;但在总经理层中,男性高达83.4%,女性仅为16.6%。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女性董事占到4%,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比例已经很高了,但我认为比例还是很低。

女性企业家经营的企业盈利情况虽总体好于男性企业家,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女性企业家不容易破产,是因为她们相对比较保守,不会孤注一掷。回避风险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缺乏对机会的把握能力,缺少对机会的理性分析和大胆把握,使得女性企业家往往做不大。不仅如此,女性管理者较之男性更缺乏前瞻性的战略愿景。有先天的差异,更由于后天学习意识的缺乏。

缺乏持久的学习动力是中国女性管理者的弱点。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和内涵是社会发展对知识经济时代新女性提出的新要求,不仅要独立、自强,还要不断地自我更新、完善,始终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才不会被社会、被商界的激烈竞争淘汰出局,方能在商海中赢得属于女性的广阔天空。

光华管理学院致力于创造最前沿的知识,提供最高质量的商学和管理学教育,培养能够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商界与学界精英。而培养高素质的女性管理者更是义不容辞。我们的女性高层管理者培训项目帮助参与者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持之以恒的理念,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高瞻远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魅力永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领导别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基业长青。

我希望光华的女性管理者课程能帮助更多的女性管理者取得更大的成功!

——张维迎

2006年8月29日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1)

---------------

张春梅

北京江山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春梅,大学毕业后曾当过老师、政府官员,亦“下海”经过商,现任北京江山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经历听起来简单,但从一个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成长为投资公司“掌门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品味的。

从官场走出来,又从家庭走出去,一路上经历风风雨雨,成功、喜悦过,徘徊、绝望过,荣耀、辉煌过,而她一直坚定地向前走着,走着自己应该走的路。

曾有一位要好的大学同学这样说她:“春梅,我知道你骨子里有执著的追求、永远向上的精神!你挺不容易的,但你是成功的。”

是的,张春梅是一个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把握机会、严格要求并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每次在面对人生失败时,她都会比成功时更有精神,意志更坚强。在她看来,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她愿意在一路向前的求索中,追求“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境界!

行动,觉醒在失意之后

她的心告诉自己:不能再麻木地生活下去了,女人只靠吃苦耐劳,是不能扭转命运的,人生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自己负责。谁都不要靠,去走自己应该走的路!

张春梅非常热爱生活,也很在意生活的情趣。到过她家的人都会说:“你好会生活啊!”平时的她喜欢种树、种花、养狗,在家里最开心的事,就是在书房或阳台喝茶、看书、遐想。其实,在这份沉静的深处孕育着一股股力量,不断地激发她奋斗、向前,永不停息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她给过自己一个小小的约定,那就是不想过去,只向前看。因为戏剧性的经历告诉她,这个社会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有行动,才有尊严。

张春梅是个农民的女儿,没有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多少可以利用的人脉关系,但她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企图改变命运的执著。而在他人看来,她的种种表现也是她那个年龄所不能承载的,是与她的生活圈子格格不入的。为了去读书,她可以整夜坐在教育局局长家门口等待;大学开学一个多月了,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她会揣着烧鸡候在老师家门口,一等就是好几个小时。提到这些事,她会笑着说:“是不是挺傻的?”

上了大学之后,张春梅如痴如醉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那时,带上一本名著,搬个小方凳,再拿个水瓶到桃园里读书,在她看来是最美好的事。即使是假期,学校里只剩她一个人的时候,她也会搞个小煤油炉,自己做点饭吃,继续读书。凭着努力,毕业后她的职业生涯从做教师开始,而机缘巧合,又让她走进了政府机关。但此时,命运和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她的人生之路也因此出现了转折。

那是1986年,正当张春梅的仕途一片光明时,因为一个政治事件,组织让她停职反省、接受调查。报社、机关、政府三家联合调查组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对她的家庭历史、政治背景、所有工作过的单位、生活等问题进行了彻查。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五六个人,甚至是平时自己最好的同事围坐逼视着她,让她交代无从回答、不知所措的一大堆问题,张春梅的眼睛里就会迸发出无奈、惊讶、不可思议的目光。

当年的她只有28岁,对那种打击根本无法承受,对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她感到痛苦和无助。扪心自问,在基层担任镇长期间,她是尽职尽责的,工作的辛苦还让她落下了腰腿疼的毛病。每天,她都会骑自行车去五六个村庄,行程五六十里,风雨无阻。一天下来,小腿肿得连内衣都脱不下来,夜里更是疼得不能入睡,只有靠翻来覆去地“哼哼”减轻痛苦。现在,她手臂上的黑斑还是三夏正午太阳最毒时,下村庄大队检查麦场晒得起泡造成的。母亲去世时,她还在基层任职,老人家没能看上她一眼、说上一句话就走了。葬礼后她重病了一场,住了一个月的医院。母亲有病,而自己却不能尽女儿应尽的义务,直到今天,张春梅都感到很内疚、很后悔。而当别人恋爱、结婚时,她仍在刻苦学习,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政治生涯。为此,她失去了美好的青春,失去了一个女人一生最珍贵的东西。但仅仅因为一张纸,自己的一切就全完了,那种处境和心情,让张春梅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2)

---------------

调查结束后,当组织通知她可以继续上班工作时,张春梅深思良久,决定要做一回真正的女人。当时,她唯一渴望的就是要有一个家。妈妈去世了,父亲80多岁了,她强烈地意识到人必须面对现实,要照看老人,要尽孝,要有自己的孩子,这才是一个女人真正必须要做的事情。

于是,张春梅结婚了,和其他女人一样,在家相夫教子。那时候她很传统,就是有个家,过日子这么简单。陪伴老父亲,照顾小孩子,协助先生工作,这就是她的生活。虽然很平淡,但她很知足,也很惜福,她追求着一种女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那时,她还常常畅想着等孩子大了自己写写文章,从事一些影视创作,毕竟大学读的是中文与创作专业。写点小东西,感悟社会人生,是张春梅很喜欢做的事情。她默默承担着应该承担的责任,过着自己平淡的生活。但有一点,她始终不曾放弃──在她心中,学习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追求上进,严格要求自己,则是自己不能动摇的信条。

在女儿四岁时,张春梅的家庭已经处于不稳定阶段了。先生经营的企业离家几百里,几乎很少在家,四年中夫妻两人都是两地生活,感情已淡化许多。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先生的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债务时常涉及家庭,时常有人上门讨债、威胁。原本就寂寞、平常的生活,加上不断缺失的安全感,使张春梅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就在这一时期,先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待人处事方式,使双方都不能感到融洽,两人之间矛盾重重,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此时的张春梅再次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她的心告诉自己:不能再麻木地生活下去了,女人只靠吃苦耐劳,是不能扭转命运的,人生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她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不管付出多大的忍耐与宽容,命运最终还是让她做出了一个重要抉择──离开这个家,谁都不要靠,去走自己应该走的路!

做出这个决定对张春梅来讲,犹如脱了“三层皮”一样痛苦。女儿还小,父亲刚刚去世,自己的处境非常不好,她徘徊、彷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已不再涉入官场,没有经济实力,又不懂经营,今后该如何生活?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她一无所知。当时她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个──离开这个城市,走得越远越好!最后,她选择去了最喜欢的城市——上海。

仕途的失意,家庭的破碎,这一系列重击反而让张春梅的头脑更清晰了──不管有什么困难,不管前面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人要有自尊就必须行动,人生的价值必须由自己来决定,人生的道路是由自己走出来的!

闯荡上海滩,行动并快乐着

在上海生活的两年时间里,张春梅的生活又一次步入了正轨。搬进了新居,女儿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自己有了一些生活积蓄,也有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还有闲暇时间练书法、写文章,上海滩让她如鱼得水,很开心,很幸福。

上海,这个有生气、有活力的大都市,给了张春梅再生的勇气和力量。带着女儿、保姆,她首先租下两间租期一年的房子。当时携家带口闯上海,张春梅手中仅有3万元──这是她从解体的婚姻中带出的全部财产──而这仅仅是一年的房租,留给张春梅的也只有6个月的“生存空间”,真是背水一战啊!

也许是上天悲悯,在一个朋友圈中,张春梅认识了现在的先生。他们一见如故,对方的宽容、慈祥、忍耐、大度、耐性与温和,深深地吸引了她。虽然年长她13岁,但张春梅强烈地感觉到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两个人互补性特别好,最让张春梅感动的是,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高兴的事,我都会为你做!”而事实是,在日后的生活中,先生也是这样做的,尤其对她的女儿非常好,不管到哪里,所有朋友都说:“多好的一家人,多么令人羡慕的父女关系啊!”“他这个人没有一点私心,不管什么事都为别人着想。”说起先生,张春梅一脸幸福,“女儿开过一句玩笑说:‘妈妈,爸爸真是现实生活中的‘绝版’,简直是太难找了。’”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3)

---------------

在上海,夫妻两人一起打天下,但都不太懂经济,又不懂市场操作,一家人怎么生存呢?回想起来,张春梅说两人做了很多傻事,但结果还是好的,真的叫“老天有眼”吧。她的房东是个70多岁的老太太,心眼儿特别好,每天一有时间就给她介绍一些上海发展的信息。当时,张春梅最大的困惑就是女儿的上学问题,结果老太太联系好了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这可是连上海本地人都很难上的学校,张春梅甭提多高兴了。可是学费也是很昂贵的──第一学期就要交5000元。为了能让女儿接受良好的教育,张春梅下定决心,不管交多少学费,首先要让女儿在上海最好的学校读书,这是她闯荡上海滩的最大心愿。

说来也有趣,张春梅和先生虽然没什么钱,但两人都挺开心的,天天“傻乐”,骑着自行车到处看房子。他们大约看了近60处房子,有建好的,也有正在建设的。每次看完房子回到家,张春梅就打趣地说:“看了这么多房子,我们俩没钱啊,咱们傻看什么?”先生说:“咱们没房,去看看,开开眼界,看你看到房子的开心劲儿,我就想陪你去看。”

有一次看房,当时一冲动,张春梅脱口就说:“我们就要这套房子吧,闹中取静,孩子上学方便,真的太好了!”先生也有股“傻劲儿”,好像不知道自己没钱似的,也跟着说:“那我们就签合同吧,就要这一套了!”第二天真的就签约了,交了1万元定金,并要求“3个月内全款付清”。

那个时候,张春梅只有3万元,女儿学费5000元,租房付了6000元,购房定金1万元,手里只有几千元了,真的急呀!怎么办呢?每天晚上,张春梅都在盘算着做什么事赚钱,能交上第一批房款,压力真的很大。于是,她每天都和先生出去找朋友,收集信息,真像“没头苍蝇”似的,什么工程项目中介、高科技项目中介、金融信息,只要有希望赚到钱,他们都会努力。还好,通过做铁路工程项目中介,她和先生赚到了第一笔钱。当时,他们开心极了!后来,做项目工程又赚到了几十万元,房子付款、装修都没问题了,他们终于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家。

在上海“初出茅庐”,赚到一些钱,生活能自理了,张春梅也逐渐发现自己有观察生活、分析事物的能力,会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切入点。善于外交、动脑筋,能说也能写,这一切在上海全都派上了用场,而且运用得还不错。在上海生活的两年时间里,张春梅的生活又一次步入了正轨。搬进了新居,女儿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自己有了一些生活积蓄,也有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且还有闲暇时间练书法、写文章,上海滩让她如鱼得水,很开心,很幸福。她相信,女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选定好自己的路,坚定地走下去,都是成功的路!

第一笔贸易,行动后的再觉醒

那次回京后,张春梅三天没有上班,她的心被触动了──“商战”真的不是好玩的,要适应“商战”还要多学习,还要有更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必须再谨慎!

第一次做贸易,张春梅去的是鞍山,那是她终生都不会忘记的。那一次,让她彻底明白:“商战”无情。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张春梅真正步入了“商圈”。

当时,张春梅在一家贸易公司任副总,有一笔业务客户急需一批铜锭,公司的两个业务经理都到辽宁鞍山一家公司洽谈了此事。经过一个多月的磋商,来往传真已基本确定,张春梅和一个业务经理赴鞍山进行签合同、付款事宜。

张春梅一行在鞍山一家宾馆住下来,那时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按照工作程序,他们先去仓库看货,供货公司的三位业务人员陪同,在一个大仓库给他们看铜锭,以及产品说明、规格及化验单等,还给他们看了一张付过款的验货单。一位经理说:“这批货我们已经付过款了,一点问题都没有,你们公司这次可以签合同付款,随时运货。”凭借做贸易的经验,感觉应该是没问题了,但为了小心起见,张春梅还是把公司业务客户亲自请来,再行核定货物的真实性和质量。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4)

---------------

这天,需货方来了三个人,和三个男子汉在一起,张春梅有了极大的安全感。她把交过款的复印单交给了他们,让他们仔细审阅。其中一个姓赵的经理凝视这张单子许久,眼中露出疑惑,然后很有把握地说:“我看这张单子有问题,我们再去厂家落实一下。”听了这话,张春梅的手有点儿发凉了──公司已经给供货公司支付了50万元定金,支票也已经交给财务了。此刻,她像热锅上的蚂蚁,在等待他们回来告诉她真实的消息。但是在坐立不宁中等来的,还是上当受骗的消息。

张春梅夺过单子,脑子里像过电影似地闪过一个个镜头──看货、签合同、付款的每个细节。几分钟后,提供假单的张经理正好走进宾馆大门,他们五六个人拥上去,张春梅拿着单子,把张经理拉到一个隐蔽的地方,急不可耐地问:“张经理,我们是签了正式合同的,这单子怎么会……”张经理大声嚷嚷着:“谁说这单子是假的?简直胡说八道!我说是真的就是真的!”他一把从张春梅手中夺过单子。

赵经理抢上去,又从张经理手中夺回单子,“我说是假的,我们已经搞清楚了,不要再抵赖,快把那50万元的定金退还给张总公司,否则你就吃官司吧!”赵经理认真、严肃地说。

此时,那个张经理和他一起来的两个人借机走开了。张春梅和赵经理及五六个人在咖啡厅商议怎么处理。半个小时不到的工夫,那个张经理带着五个人气冲冲地闯进酒店大厅,一进门就把赵经理围到中间,不问青红皂白一阵拳打脚踢,嘴里还骂着:“让你说!今天要你的狗命!”他们出手很重,赵经理鼻孔出血,身上地下全都是血。此刻,张春梅似乎什么都忘记了,冲到中间双手伸开,挡着赵经理说:“你们打我吧!不怪他!走!到公安局去,找讲理的地方说!”这帮“土匪”这才住了手,张春梅也挨了两拳,此时赵经理已经昏倒在地,躺在血泊里了。这时,一个黑脸大汉又转回来在赵经理的胸口上跺了两脚。公司的那两个人一个去找宾馆保安,一个一边到处跑着找宾馆负责人,一边喊:“救人啊!这是什么宾馆!人呢?为什么呀?大庭广众可以无故打人啊!为什么敢跑到这里来打人啊!”宾馆保安人员出现时,那一伙人全都溜掉了,大家把赵经理送进了当地医院……后来,赵经理对张春梅说:“你,一个女同志,真的很勇敢。我真的没想到,你敢挺身而出,那天他们那一帮是鞍山黑社会的。”

那是1994年的事,当时的贸易市场还不是很规范。合同是真的,支付定金也是真的,但货是假的,订单也是假的,而且假的做得那么真,骗人的人还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大打出手。那次回京后,张春梅三天没有上班,她的心被触动了:“商战”真的不是好玩的,要适应“商战”还要多学习,还要有更充分的思想准备,而且必须再谨慎!

做事先做人,行动的准则

张春梅说:“失败了我认,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但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人格比金钱重要,这是她一贯经商、做人的准则。

1998年9月,北京的商贸圈、公司都盯着进出口汽车、汽车批文、橡胶批文配额等业务。那时,有政府关系、渠道,就能拿到配额批文,一个批文或者配额就能赚到很多钱,张春梅也不由自主地卷进了这场“风暴”中。

通过一个部委的关系,张春梅有了一个拿到配额的机会,但最后关口是拿一张200万元的支票作抵押,不划账,就可以给100辆汽车配额。为了做成这笔汽车交易,张春梅说服了公司老总,但结果是200万元被划走了,可公司并没有拿到100辆汽车的批文。张春梅觉得自己造成的损失一定要由自己负责到底,所以那一段时间,她的工作就是追要这200万元。可是,追款近一年仅退回了10万元,部委的那个人被判了12年刑,当然人坐牢钱也就追不回来了。尽管200万元已经影响到一家人的生计,但张春梅还是毅然用自己的钱补给了公司,没让公司受损失。张春梅说:“失败了我认,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但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人格比金钱重要,这是她一贯经商、做人的准则。张春梅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的发展中,沉与浮是很正常的,而且还是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要正确对待。人生就是在逆境中不断奋勇前进,以达到追求理想的目的。张春梅相信“和气生财”,她认为:“你有了一个好人缘,碰到了帮助、支持你的人,一定首先是你人好、德好、人缘好,别人才会忠诚于你,真心帮你。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强,智慧有多高,还是干不了大事,只能依靠团队。只有周围的人真正认可你,才会和你一起做事,真心真意帮助你,你才能成功。财也是一样,也是‘积’来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一个人的‘德’比什么都重要,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5)

---------------

人经历了挫折,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2002年,张春梅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北京江山投资有限公司,尝试做房地产、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高科技等项目。在这期间,既有艰辛困惑,也有成功喜悦。从创建公司那天起,张春梅就在做着一个“梦”——开发建设“中国中医药科学城”项目。她一直在为这个“梦”努力工作着,实现这个“梦”,将是她一生事业追求的最高点。

新生,因为学习的行动

她感到自己整个人变了,原来困惑的东西清楚了,那些繁杂的思想、理念也理出了头绪,好像又轻装上阵了,又有了要再次起航的感觉。

论实力,张春梅的公司不是很大、很强,在寻求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有着很多的困惑和迷茫。虽然她是一个感性化的女性,但几年来“商战”的挫折,还有一个个血淋淋的故事,让张春梅想起来都会打寒战。搞经济、做企业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尽管一步步走到今天,但她却是“摸着石头趟河”,管理企业究竟多深多浅,心里真的不是很有底儿。张春梅说,只要上了做企业这条“贼船”,想下来可不那么容易,就如同被一张网罩住了,这张网联结着企业追求的目标,联结着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经营者穿梭般地忙碌着,不能停息,不能间断,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除非实在走不下去了,否则就要一直忙碌。也许是“鱼死网破”,也许能织出一个“梦”网,网住了财宝,网住了贤才。张春梅在不停地织着自己的“网”,但是毕竟身在“网”中,很多事在“清楚—糊涂—糊涂—清楚”中摇摆不定。实实在在地讲,在她走过的企业发展道路上,有不少地方的成功是靠机遇。她真的很幸运,每个计划、每个梦想都实现了。可是,企业到底能发展多久?未来是什么?企业又如何去生存、去发展?这些都将是更难的事情,比创业还艰难。

这么多年了,张春梅总是觉得自己不够成熟,在追求企业大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目标的定位还是不够准确。在朝着目标前进的途中,怎样更得心应手,更好地管理企业,都是她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学读的是中文,在商海中又有着太多的烦恼、太多的无奈,张春梅觉得底气还不是很足,但又必须不停地去精心编织自己企业这张“网”。于是,在这个困惑时期,她选择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学习。

虽说只有短暂的一年,虽说每月只有三天课程,但在北大的学习,带给张春梅的反思却是巨大的。她感到自己整个人变了,原来困惑的东西清楚了,那些繁杂的思想、理念也理出了头绪,好像又轻装上阵了,又有了要再次起航的感觉。

前面依然是曙光,依然是永远走不到边的天地,那样美好,给了张春梅无限的诱惑力,让她为之奋斗、前进!她感谢光华管理学院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给了她充实、旺盛的“第二次新生”。

行动,让心灵深处绽放光彩

人生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敢面对自己,相信自己,走自己应该走的路,敢于做自己想做的梦,并为自己的梦行动起来,坚定、执著地走下去,就没有走不出来的路。

张春梅经历了很多,不少同学说她很不容易,可她却不这样想。如果有人问她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她会说:“是我的经历。”每当回味走过来的路,她感到更多的是开心、愉悦和成就感:自己公司十多个职员在这里求职谋生,在这里成长,他们的家庭生活稳定,是开心的事;能给国家纳税,给社会做一点贡献,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是开心的事;一个女人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展示才能,为家人、社会做点事情的舞台,会有心灵和精神上的自由与幸福快慰感。女人的行动就是自尊,女人的智慧就是最大的魅力,女人获得心灵和精神上的自由,才是最美、最漂亮的女人。

张春梅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一家外企工作,因为妈妈常不在身边,学习、生活都要靠自己安排,所以比较独立。大女儿除了学习、工作之外,还要带小妹妹。姐姐比妹妹年长9岁,却做了很多妈妈应该做的事,因此张春梅非常感谢大女儿。小女儿在上海读高中一年级,人虽小,但却很理解妈妈,从小学一年级直到高中都是学校的小干部,挺给妈妈争气。每当想到这些,张春梅总是感到自己对企业付出太多,而给两个女儿太少,她说一定会用其他方式或机会来弥补女儿失去的爱。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6)

---------------

张春梅非常爱两个女儿,她说,是孩子们给了她勇气,是责任让她更坚定信心。因为做企业就像当名人一样,会有无奈和不自由。所以,她一直在追寻,有一天她的企业能做大、做好,又能使自己解脱出来,过一种女人真正想要的生活,能自己左右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既在企业圈中,又在企业圈外的日子,是她追求的一种境界。

张春梅说,人生道路上,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敢面对自己,相信自己,走自己应该走的路,敢于做自己想做的梦,并为自己的梦行动起来,坚定、执著地走下去,就没有走不出来的路。只要走出“荆棘”,前方就是“花园”。这个“花园”一定是你的,而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心灵深处绽放光彩的女人!

永远向前看

我的人生经历,真的是一本好书。政治上经历挫败,婚姻家庭中遇到困惑,在变幻莫测、缺乏规则和信任的市场中起起伏伏,追思过去,真的会有点恐惧──啊!我是怎么走过来的?

我这个人很有意思,整天忙个不停,经营自己的企业,经营自己的家,经营着两个女儿的成长,也精心经营着自己的夫妻关系。几年里,购置了三套房子──买房子,装修房子(自己设计),车也是换来换去的。有个好朋友说:“我看你真能折腾,你的精神还那么好!”

我这个人总是给自己定一个又一个目标,有时静下心来对自己说,暂缓一下,让自己休息后再做下一件事吧!可脑海里新的东西又不由自主地迸发出来。其实很简单,我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时跌倒了再爬起来,没什么。

经营企业也是一样。开始办了一个企业,后来两个企业,直到现在三个企业,我总是给自己设定新题目──是什么动力让自己这样?只有不懈地努力,向前,向前。“人就应该永远向前看。”人不能没事做,只要我去做自己开心、乐意去做的事,那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舞台,不同的舞台有不同的角色,即便一个舞台演失败了,走了险棋,我会在下一个舞台演得更投入、更认真,那才会演得更成功。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成功过,辉煌过,失败过,痛苦过。可以说,酸甜苦辣都饱尝过。在我的人生轨迹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难,我都是朝着阳光的方向奔跑着,那样我才会忘掉伤痛。痛苦来不及咀嚼,很多欢乐也来不及回味,成长的记忆和心路历程也没有空间来承载。我有一个感觉,当我驾车向前飞奔时,那飞驰的感觉好爽啊!有时目光注视侧视镜时,是为了心里更有底,方向更明确,更加大胆地加速油门,更快地到达渴望的目的地。而当整个身子侧身向车后窗时,看到的是一望天际的天地,刹那间似乎不知道车的方向,而更可怕的是继续下去会很危险。驾车的感觉告诉我,认准自己的道路,向一个目标前进时,那种感觉真好!而回头望,可能会让你心情烦乱,反而失了方向。人也应该如此。有个记者问我:“你人生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说:“去做我想做的事,对我爱的人负责,去爱我应该爱的人!”那才是我真正的生命价值。

张春梅

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

常常听见有人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没有给自己好的出身、富足的家庭、有权势的父母,没有给自己足够的事业成功的机会,没有给自己美好的婚姻与幸福的家庭。

但是,让我们来听听张春梅怎么告诉我们的,她说:只有行动,才有尊严。

她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却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在仕途一片光明时沉沙折戟,但对平日里尚且友好的同事的无理质问,面对各种不公正的责难,坚强地挺过来。在生活出现问题与危机时,她乐观从容,积极应对。无论苦与乐、顺利与挫折,都不停留、不妥协、不抱怨,只有行动,总对自己说:行动吧,去做点什么。

张春梅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成功或许都不是刻意追求就能够得到的,我们只需要一点一点地去做、去积累,生活与事业就都会给我们相应的报偿。当你觉得生活对你不公平时,抱怨与空谈一样都没有用,去做点什么。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有成功。而支撑我们不断行动的,是像她一样具有永远向上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面对艰难困苦不服输的劲头。

//

---------------

只有行动,才有尊严(7)

---------------

见过太多空谈家之后,再看看张春梅,我们会懂得:其实生活对每个人都差不多,“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与反应是不同的,结果也当然不同。

张春梅的故事让我们想起曾经的那本畅销书——《执行》。是的,无论是做企业,还是面对日常生活,只有行动与执行才有可能让我们享受果实与成功。让我们像张春梅一样积极、乐观、从容、实干,然后获得成功。

黄慧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

//

***************

*真水无香第二部分

***************

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刘竹影和她的先生带着熟睡的女儿,一起约见了先生当年工作过的一家知名日企的上司。作为一个日本人,他放弃了努力奋斗多年才赢得的安定职位,开始在北京自己创业。然而,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即使进展不理想,他也不愿意回去。这次刘竹影之所以找到他,就是因为她看到了一个她等待已久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

秀竹馨影(1)

---------------

刘竹影

北京华通广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刘竹影和她的先生带着熟睡的女儿,一起约见了先生当年工作过的一家知名日企的上司。作为一个日本人,他放弃了努力奋斗多年才赢得的安定职位,开始在北京自己创业。然而,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即使进展不理想,他也不愿意回去。这次刘竹影之所以找到他,就是因为她看到了一个她等待已久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在此之前,刘竹影供职于一家由日本知名企业投资的中日合资物流公司。虽然经营的项目很有前景,但由于中日双方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冲突,合资公司面临着被撤销的局面。作为公司的一个部门负责人,刘竹影平时做事只要承诺就一定要做到,加之她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层层过滤”的风格,博得了当时她所负责的日本客户的信任,承诺会以某种形式和她继续合作。刘竹影深知,作为个人,要与一贯严谨的日本企业特别是像这家在日本家喻户晓的企业合作,必须制定一套有说服力的模式方案,才有可能最终实现。由于和中远、中外运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刘竹影并不担心合作以后的运作。但是,日方提出的一个要求却让她有些措手不及——这个公司的领导层里必须有一个对方认可的日本人。当时时间非常紧迫,根本不可能让刘竹影从容地去选择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便有了开篇所述的那次深夜面谈。之后,刘竹影第二天便飞赴上海,把结果和自己制定的几套方案告知了日方。果然,日方对刘竹影的一系列举措和想法表示认可。

由此,北京华通广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刘竹影出任董事长。

做“超乎想象”的合作者

刘竹影的所作所为总是“超乎想象”的,她总是能站在主动的一方,让客户明白这样替代性很低的合作伙伴并不多见,另起炉灶成本大,收益也不一定好。

幸福大厦──可能是刘竹影在北京除了自己的家最熟悉的地方了,这是她目前公司的所在地,也是她刚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家日企的所在地。人生仿佛就是这样,有时似乎是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兜兜转转。在那里,刘竹影呆了两年多,那是一段让她感到既轻松又忐忑的时光。公司里除了总经理就是她,这位日本领导很喜欢玩,所以干脆一股脑儿把可以交给她的工作都给了她,甚至还把他朋友公司的工作也交给了她。两个公司、两份工作,待遇相当高。但刘竹影还是辞职了,因为她觉得学不到东西,于是到北外进修了两年英语,接着生了孩子。由于总在家里,刘竹影变得很烦躁。先生很宽容,金口一开,说:“你还是出去工作吧!”

复出后的刘竹影去了那家中日合资的物流公司。总经理很赏识她,认为凭借以前的工作经历,她是很有经验的,于是一开口就把重要的大客户部交给了她。但是,刘竹影知道自己和一个新人没什么区别,单子没见过,更不知道怎么做。但凭着好问、不服输的劲头,两年下来,刘竹影不仅切实掌握了物流知识,还把自己给锻炼了出来。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业务不断扩展,已涉及多个行业,包括活性炭出口贸易、设计、物流,以及作为日本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桥梁等。公司物流业务的特色之一,就是“门到门”的国际搬家服务。这个业务所面对的是北京及华北地区的外籍人士,蛋糕虽不大,但却有对手不断涌入。虽然之前有一定的品牌积累,但刘竹影并不敢因此放松下来。她知道,服务业其实很脆弱,如果没有稳固的信誉,服务可能真的是一钱不值。

信誉是本

虽然自己是中国人,但刘竹影对某些中国人的办事风格,特别是让自己的信誉于熟视无睹中丧失殆尽的做法深恶痛绝。那些轻易就说出口的“行”或“不行”,既说明深度不够,也表明谨慎不足。所以,刘竹影最怕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没问题”,往往遇到这样的人,她就不想与之合作了。她更希望听到“如何做”、“哪些是容易考虑不周的环节”、“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承诺之前,要在考虑所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答复,“可能吧”、“也许吧”,这在刘竹影看来,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一旦承诺就不能轻易说解决不了,这个时候需要的只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各种各样于事无补的借口。

//

---------------

秀竹馨影(2)

---------------

曾经有一家日本公司,需要在中国寻找可以帮助其进行拍摄的合作机构,刘竹影的公司得以中标。抱着“不做则已,要做做好”的想法,刘竹影先后通过网络找到了10家国内拍摄公司,并最终确定了一家。接着,她又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亲自面试摄影师、灯光、场记等相关人员,亲自审看摄影器材,同时列出所有相关事项的清单,务求对每个细节都充分把握。这在别人看来,已经是大大地“多管闲事”了。但是尽管如此,还是“百密难免一疏”,刘竹影的日籍负责人带队伍去了上海,拍到新天地的时候出了问题──有关部门不允许进行拍摄。当时是星期天,自己的日籍负责人人生地不熟,根本无法沟通。刘竹影抱着必须成功的想法,在北京打长途电话到处找人,并苦口婆心地与当地有关负责人进行沟通,最终,拍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由此刘竹影也认定,只要不气馁,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

刘竹影还记得当时给万泉公寓搬家的情景。由于万泉公寓在北京电视台旁边,属于军管地区,所以那里的外籍人士必须要搬走。当时公司只有4个人,把这100多家搬走,只用了一个星期。华歌尔,一家日本工厂,要求搬到开发区,搬家用了5天时间,但刘竹影却工作到了第10天,因为她还主动承担了把客户的机器调试到位的工作。

在公司运作的头一年,刘竹影没有周六、周日,凡事都要亲历亲为,而且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有活儿的时候,她常常一站就是一天,现场盯着工人搬,加班到凌晨都是常事,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其实,这个“客户满意”还不如说是刘竹影“自己满意”。没有人要求她这么拼命。不管做什么事,即使是那些做好做坏都无所谓的事,她也要做到最好。这样的事情,她还做了很多。比如,一个日本客户要求把一件物品在托运之前装进箱子里运走,但是工作人员把这个要求忘记了,结果刘竹影专门派人携带这件物品飞到了日本。还有一次,为了避免一件很大的瓷器破碎,她特意派专人递送。刘竹影知道,也许不是每个客户都是挑剔的,但是每个客户都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自己不努力,自己放松要求,客户就会离你而去,信誉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存在客户心里的。

回想起来,刘竹影为自己的努力而庆幸。她的国外合作企业现在纷纷在中国成立了独资公司,也都慢慢地在中国发展着自己的市场,但是都没有放弃和刘竹影的合作。这里固然是因为国外公司讲信誉,轻易不更换自己的合作伙伴,但国外的合作伙伴心里很清楚,市场是依赖刘竹影的公司做起来的,她甚至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反向开发国际市场。

刘竹影的所作所为总是“超乎想象”的,她总是能站在主动的一方,让客户明白这样替代性很低的合作伙伴并不多见,另起炉灶成本大,收益也不一定好。

追求细节

可能是长期在日企工作的原因,刘竹影的公司里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日资企业味道。在办公室的墙上,有两样东西非常显眼:一块白板,一张报表。白板上清楚地记着每个人外出时的去向、事由及返回时间;而报表上则详细地记录着去年的计划、今年的目标以及完成情况,并根据业务情况每日更新,让人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连如何接电话都有必要的程序。比如,要详尽地了解客户的要求,不管当事人是否在场,可以解决的一定要解决;如果不能解决,也一定要把电话打过去,而不要让客人再打过来。

所有这一切,都反映出了刘竹影对细节的追求。她说,这些从日资企业学到的东西都是受到打击之后的经验积累,经验来自失误。所以,做每件事她都非常强调前期细节的思考周全,要把所有细节想好,保证不出问题,即使出现万一,也要在控制范围之内。如果做事不稳健,思考不充分,机会来了就往前冲,但回头一看还存在很多问题,那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说到底,细节的关注核心在于有效控制所有环节。那么,用什么约束呢?用表格化,用文字化。那么,不规范的事情怎么规范?规避细节差异,把它提炼成可控制的东西。正如刘竹影所说:“只要你想做!”

//

---------------

秀竹馨影(3)

---------------

带着员工一起奔跑

刘竹影不希望大家来只是为了拿工资,公司只是挣利润,她更希望给员工搭建一个有延伸性的舞台,让他们可以施展才能,可以有回报,可以学到东西,自己可以带领这些人才一起向前发展。

现在,刘竹影的公司有半数是日本员工,日本人工作起来的认真劲儿是出了名的,不用刘竹影操心。但是,她心里还是不踏实,因为对她来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问题。

自己刚当领导那会儿,由于一直当惯了员工,再加上人随和,心眼儿也善,刘竹影对自己的下属几乎没有什么要求,也不知道怎么要求。但是后来,她发现“忙的是自己,闲的是员工”,虽然看着不过眼,但也不好意思开口裁人。再加上公司刚运营的时候,规模小,着实吃了“客大欺店”的亏,对待员工不仅要态度好,还要付给高工资,并且要给予希望。屡受打击之后,刘竹影铁了心要抬高自己招人的门槛,“大不了自己干,对员工的人品必须挑剔。”

从前,公司有个性格内向的员工,心里有想法,但是能力达不到,所以心思就跑到公司外边去了。他上午领了工资,下午就走了,临走还把公司电脑里的很多资料都删了。虽然自己有备份,但刘竹影没有就这么算了,而是找到了这个员工的父母,和他们一起做这个员工的工作,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而且因为给别人带来了麻烦,还让他回到公司给大家当面道歉。这一次,刘竹影不仅给员工也给自己上了一课:“招人要仔细,要挑剔,要宁缺毋滥。”

其实,这件事给她更重要的启发还在于,作为一个团队,公司的业务环节必须是环环相扣、彼此协作的,一旦某个人出了问题,别人就可以马上补上来,整个链条才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她要求自己的员工一定要把做过的特殊案例、处理过的问题、客户档案、当天及第二天的工作日志等可以归纳总结的都文字化,作为公司资源共同分享,这样一个人的资源就成为了公司的资源,也就成了团队的资源,这个资源的最大优势就是“一块石头绊不倒两个人”。

刘竹影心里的想法是公司的每一员工都能跟着公司的脚步一起跑,实在有跟不上的即使要离开,也希望能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再给他们一些机会。对于每个离开公司的员工,刘竹影都会召开欢送会,让他们走得开心,也让他们觉得走了可惜。刘竹影觉得,也许有一天大家可能还会相遇,见面的时候至少可以彼此互不伤害。

“把利益与大家分享,让大家都有所收获”,刘竹影不希望大家来只是为了拿工资,公司只是挣利润,她更希望给员工搭建一个有延伸性的舞台,让他们可以施展才能,可以有回报,可以学到东西,自己可以带领这些人才一起向前发展。善念善举总是会感动人的,所以即使公司没有加班费,大家也会严格奉行“今日事今日毕”的做事原则;没有炫耀、醒目的口号,大家心里也都有一个可以共同认可的文化标准、价值观、行为模式。刘竹影自豪地说:“公司的日籍员工把自己的母亲、太太都接了过来,因为他们情愿为公司死心塌地。”

做好女性管理者

刘竹影并不介意自己是个女性管理者,相反,她将这个角色发挥得游刃有余。她觉得,女性细致、感性、思考问题周全、有第六感,做“人”的工作是优势。

如果你不认识刘竹影,那么进了她的公司,你就别想从你想象的位置上找到她。正对门口的大班台端坐的是公司的日籍总经理,而她只隐身于职员当中。她说做事不在乎怎么讲排场,只要达到最好效果就可以;与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互相的信任和默契,更要看合作伙伴怎么做人。她不愿多说,只想去做,“做到了,做好了,就给了人家信任你的理由。”慢慢地,日籍总经理开始感到这个低调合作者的厉害了。原本非常混乱的财务账,经刘竹影一收拾,马上便成了明细的报表;所有项目,客户只认刘竹影。更重要的是,即便如此,刘竹影仍然还是什么也不说。但到最后,他有一点是真搞清楚了,那就是和刘竹影合作,只会发展得更快,自己的未来会更好。所以,在日本的一家专业杂志上,这位总经理撰文真诚地谈到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很幸运,在中国遇到了这么好的合作伙伴;如果外国人在中国发展失败,没有什么好讲的,那一定是没有找到好的合作伙伴。

//

---------------

秀竹馨影(4)

---------------

刘竹影并不介意自己是个女性管理者,相反她将这个角色发挥得游刃有余。她觉得,女性细致、感性、思考问题周全、有第六感,做“人”的工作是优势。所以,你经常可以看到刘竹影和工人、司机聊天,平等而没有高低职位之分,更没有什么派头。她说,企业领导只是为企业服务的最大者,和员工只是服务的关系,没有区分,层次不要太分明。

有的人把自己看做是将才,有的人把自己看做是帅才,有的人把自己看做是士兵。刘竹影觉得自己还没有到帅才的水平,只是将才。因为帅才是指明方向的,高瞻远瞩,可以不做事情;而将才是那种一旦确定目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拿下的人。只有突破自己,超越常规,才可能迈上这个台阶。不过,刘竹影也常常担心自己可能太过于关注细节而阻止自己做大的事情,也许这就是女人吧。

享受情趣生活

从那时起,刘竹影就认定了事业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而且事业、家庭、生活、乐趣都重要,“一个也不能少”。

每天夜里两点,摩托车难闻的汽油味会准时弥漫在刘竹影和她先生租住的房间里,久久不去。这是房东练摊儿“交响乐”必然要献上的“尾声”。200多元一个月,一个柜子,一张床,半间还要存放房东的摩托,这是刘竹影夫妻俩落脚北京时的真实写照。在她的记忆中,家里什么都是可有可无的,但有一样必须是存在的——厚厚的纸箱子,因为要随时准备搬家,而且只能不断搬家。当初,由于没有融入城市的感觉,更增添了刘竹影对真正属于自己的家的渴望。两人在北京有过各种各样的尝试,开过发廊,开发过有自己专利的衣架,但这并不妨碍两人花上80多元买一辆正经来路的自行车,和朋友一起骑车去香山踏青,享受朴素而又浪漫的情趣生活。

所以,从那时起,刘竹影就认定了事业之外,家庭也是重要的,而且事业、家庭、生活、乐趣都重要,“一个也不能少”。

刘竹影在家的状态和在公司简直判若两人,各种角色不断切换。在公司,她是严谨、细致的领导;在家里,她是柔情似水的贤妻良母,玩起来像个小孩子张牙舞爪。喜欢多面,不要单一,这也是她的“一个也不能少”。

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是,夫妻两人的公司同在一个大厦,但在工作上两人却彼此从不互相帮忙,也没有合作。对此,他们的理由是:行业不同,内部状况不同,公司文化也不一致,不想在工作上掺杂过多的个人因素。对夫妇两人来说,需要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尊重各自的选择。回家不谈、少谈工作,不把工作带回家,回家就是回家,休息就是休息。回来还要打扫、做饭,周六、周日到野外郊游,因为这是生活的一部分。刘竹影说,有时人要懂得停下来整理一下,而且要停下来不耽误事才是真本事。

为了女儿,刘竹影曾经一度呆在家里。但是光在家中,接触不到新鲜事物,就会失去自我,孩子也学不到新的东西。可如果只有事业,家里就会一团糟。虽然工作出色,但最亲近的人不认可,也是失败。不能善待家人,也不可能善待别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些,刘竹影明白得“一塌糊涂”。

刘竹影的家庭观念似乎相当传统,她认为女人在家里应该有自身的位置,在家里就是妻子、儿媳妇,就要享受家庭生活。她的家庭比较特殊,自己是汉族,而先生是朝鲜族,而且年龄相差10岁,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看法、语言、思想都存在着很大的民族差异。为此,刘竹影付出了很多。为了听懂先生和亲人的交流,她学了韩国语;为了让先生吃上可口的饭菜,她学会了做朝鲜族饭,甚至还学跳了一段韩国舞。“非典”期间,先生在拜访东北客户时,手中提的礼物就是她亲手做的泡菜。由于风俗习惯不同,先生基本上是什么家务活也不做,这些琐碎事情都由刘竹影亲自打理。但是你看不到抱怨,也看不到受苦,相反会不时地看到她对先生真心的赞许和感激。刘竹影改变了这么多,付出了这么多,只为她愿意,心甘情愿。

//

---------------

秀竹馨影(5)

---------------

现在,刘竹影的公司做到这个水平,她仍然是诚惶诚恐,因为她总觉得自己是生活在“水晶罩”里面。由于一直以来接触的都是国外客户,所以感觉好像没有真正进入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市场机会多,但风险也大。刘竹影可能习惯了和国外客户打交道,对能否真正进入中国市场,她还在不断地尝试、摸索。而且随着市场、客户的变化,要想和未来对接,必须要有充足的实力,刘竹影需要一个更为结实的经营实体。所以,去年她接手了一家国企的子公司,资源虽好,但是需要一切从头再来。

生活是充满情趣的,事业是充满挑战的。刘竹影,你准备好了吗?

体味多彩人生

我是一个希望完美的平凡人,因为生活不是顾此失彼的,所以我追求一种立体而多彩的人生。

经常会听到有人问,是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我不知如何回答。因为在我眼里,事业和家庭是相互交替、相辅相成的。

对于我来说,事业是体现自我、接触社会的途径。通过它,我寻找到自己的真兴趣,并为之不懈努力,尝受失败,经历成功,体验发自内心的愉悦和充实。在独自面对选择、决策时,我调整自己的处世原则、人生坐标,成为一个更为鲜活而有特色的人。

走进家庭,我认为只有拥有自己的生活见解、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才会让家“活”起来。

家庭是我爱和快乐的源泉,是我心底最温暖、坚实的堡垒。为人妻,让我品到相濡以沫;为人母,让我体会付出后的天伦之乐。想看到家人品尝美味时的笑脸,我努力学习厨艺;想拥有温馨、清洁的环境,我学会打扫和整理;想让家人感受到美和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学会修饰自己。正是这一切的融合,让我体会到作为女人的快乐。

所以,我乐此不疲地在事业和家庭中穿梭。从刚开始的跌跌撞撞、手忙脚乱,到现在的从容不迫、井然有序,抱着心中小小的喜悦,我在不断地调试着,并从中体味着女人所充当的各种角色的快乐!

刘竹影

全心体验女人的生活

现在,社会的成功人士们,大都被人们称为是“强人”,女性的成功人士,自然就被称为是“女强人”。什么是强人呢?当今社会可以被真正看做是强人的,当属米洛舍维奇和萨达姆这一对难兄难弟。只有他们,有胆量带着一帮穷哥们儿,与世上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抗衡。明知不足,仍敢于“亮剑”,虽然他们的命运相同,都是将自己的老本玩完儿,但这世上实在是没有人能出其右。

“强”又如何?“强”能解决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吗?其实,在世上做个强人并不难。但凡我们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时,他们的人生经历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只要坚持努力,你一定能得到你希望得到的”。刘竹影女士事业的成功,也在于她的锲而不舍,她认定:只要不气馁,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解决的。这样来看,只要豁得出去,是个人大概都有机会,只是大多数俗人实在没有什么可豁的了。

但我对刘女士的喜爱与敬佩,真不是她的事业成功,主要还是欣赏她对待自己生活的态度。从一开始的事业稳定,到中间的享受家庭,再到现在的事业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刘竹影女士的成功之路,一直伴随着家庭的支持与亲情的享受。我们的确也可以观察到,在现在的时代,事业的成功实在不是难事,毕竟机会太多了,只要有恒心,没有做不成的事。但家庭经营同时也成功的人,实在太少了。

有一个很富哲理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做厨师的父亲,要教育总在抱怨环境的女儿。他将胡萝卜、鸡蛋、粉状咖啡豆这三样东西,放到相同的水中熬煮。在面临同样的逆境时,这些东西的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在入锅之前是坚强、结实的,毫不示弱;但放入开水之后,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但是经开水一煮,易碎的外壳里面的内容变硬了。只有粉状咖啡豆,虽然开始看起来没有强度,但进入沸水后,它倒改变了水。

//

---------------

秀竹馨影(6)

---------------

人要适应环境,就要体现灵活。这也是现在的社会发展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挑战。刘竹影女士的最大特色,在于她灵活的适应性。她的家庭生活并不是完全美满,她也有烦恼,如与丈夫的文化差异、家务活的压力、开始创业生活的动荡与不稳定。但她善于把握自己,特别是在生活中能体验到快乐与享受。可以说,家庭让她知道自己是女人,她也明白了作为女人应该如何工作。正是这种全身心体验做女人的快乐感觉,才决定了刘竹影的成功之道与别人不同。

在中国文化的骨子里,人们其实并不是很欣赏强者的价值,倒是非常肯定大侠的风范。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从战国时的众多刺客、三国时的好汉、盛唐时的风尘三侠,直到宋朝的梁山泊草寇,以及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哪个侠客不为人们称道?正是由于人们感到难以做这些大侠,才会有许多这样的演义,以及现在泛滥的游戏,让人们在想象中自我实现一把。

侠客的文化是什么?就是平民文化,重情重义的文化。真侠客就是具有行善思想的人,为了社会的公平而打抱不平。也只有能给自己留出生活空间的人,才能行侠仗义,“笑傲江湖”。

刘竹影并不介意自己是个女性管理者,因为,这是她的真性情。

王新超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

//

---------------

心随缘(1)

---------------

李少林

明珠(福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5年9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作为全球10位中国女性的代表、港澳台地区第一个被推荐的人选,李少林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紧接着,胡润的《福布斯》排行榜又将她列入“富人圈”,李少林成为备受瞩目的女强人……

用心慈善

“你首先要被感动,要会感恩,你才能用感动来感恩,让别人再受到感动。”

近年来,李少林一直奔忙于一件事;她在北京各部委间走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她的一个构想做前期准备──这个构想就是设立“友信长征助学基金会”。

她拿着一本书──《忆长征》──已故老将军杨成武的自传式回忆录,向人介绍她的这个构想。这本书她已经读了好几遍,有些章节甚至能背下来。

她的努力已经有了成效,知名影星唐国强表示愿意出任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中国老区办也表示将全力支持。

说到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李少林显得有些激动。

“中国有句古话,‘喝水不忘挖井人’,现在小学的课本里还有这个故事。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举世瞩目,但发展的起点、源头来自共产党政权的确立。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浴血奋战,打下了这个江山,我们现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要设立的长征助学基金,就是要调动一切资源,为我们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父辈的革命成果。”

根据李少林的构想,友信长征助学基金会是一个全国性的民间公募组织,一个慈善机构,但所做的又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慈善行为。传统慈善是基于人类的“慈悲”情怀,主体是施予者与受施者,而友信长征助学基金将是一项事业。李少林要为它奠定一个基础平台,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以慈善养慈善。“因为只有基金会自身有能力创造价值,这个慈善才能久远。”她计划在经营项目中,拿出10%的利润提供给基金会,同时希望有共同志向的人和她一起,拿出经营利润的一部分交给基金会,再用这些钱提供给需要资助的学生。

与其他助学方式不同的是,友信长征助学基金会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它资助的对象非常明确,就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的后代;二是它的助学从高端开始,即资助的对象是已经完成初中或高中学业的学生,将他们送到国外去学习。李少林希望她的助学对象成才后再反哺基金会。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完成学业后开始工作,他(她)要拿出工资收入的一部分,再来资助后来的学生,以实现原始的愿望:喝水不忘挖井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伟大情怀的慈善行为。李少林说,她希望出资者和受助者都能跳出“金钱资助”的框框,而从人性的深层次动因来感受“资助”。“你首先要被感动,要会感恩,你才能用感动来感恩,让别人再受到感动。”

说到老红军的后代,李少林甚至红了眼圈。根据中国老区办的相关调查,“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的后代大部分都生活在贫困地区,生活水平低下,仅仅满足生活的基本温饱。但他们没有怨言,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艰辛,我们应当帮助他们。”

得失无悔

现在,她内心宁静,学会了取舍,明白了得失,更明确了成功的标准,那不仅是财富,而是因奋斗而有所成就,因积德而宽心,因行善而光荣。

李少林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做过党校教师,从事过团委工作。在任三明市团市委城工部部长期间,她积极参与“满意在三明”活动,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经历让她至今都难以忘怀。

沿着这一轨迹,李少林在仕途上很有可能青云直上,但就在一路顺风的时候,她却选择了另一种生命历程。

1990年,陪女儿过完儿童节的第三天,她去了深圳,从此投身商海。发挥擅长组织、策划展览、出版的能力,她先是为各省驻深圳办事处承办展览、展示,同时为一些省市制作投资指南之类的印刷品,还从事广告代理等业务,在庞杂凌乱的机遇中寻找商机。期间,李少林还卖过服装,摆过地摊,像很多商贩一样,早早晚晚进出于罗湖桥。她很能吃苦,大热天去采购布料,脸上常常晒得一层层地脱皮。

//

---------------

心随缘(2)

---------------

凭着聪明才智,靠着吃苦耐劳,她完成了财富的快速积累。1992年,福建招商团到香港招商,李少林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从福建省会福州市驱车东北行78公里,便到了碧波万顷的罗源湾。这个东海之滨的深水港湾,水如蓝缎,波澜不惊。专家说,这里是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没有受污染的避风良港,亦是开发旅游的绝佳去处。

李少林来到罗源,一下子就被罗源湾及天堂山的自然美色迷住了。当地的朋友带她乘着小艇在罗源湾转了一圈,一天时间里居然猎得一串水鸭,钓到许多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海鲜,令李少林乐不思蜀。

接着,朋友又带她上天堂山打猎。天堂山方圆6000亩,百里林海莽莽。山谷中有岩羊、野猪、狸猫、梅花鹿、鹧鸪、斑鸠、雉鸡、野鸽、竹鸡,时而穿飞林间。这里真是一个充满了魅力与幻想的“天堂”。友人收获颇丰,山鸡、野味打了一堆,让李少林享用了一顿真正的烧烤。

于是,李少林突发奇想,要在这里开辟一个狩猎场,创建一个设施现代化、吸引海内外会员的狩猎俱乐部。

一年后,在罗源湾畔、天堂山下出现了一群红瓦白墙、巧思妙设的别墅,衬着黛色的山岚,倒映在碧绿的水中,俨然一幅怡人的风景画。这个堪称闽东最诱人的别墅群,便是帝苑狩猎俱乐部的会员公寓及活动中心──“明珠山庄”。这个“明珠山庄”的创始人就是李少林。

此后十余年间,李少林从创建度假村开始,凭着一股拼劲儿,看着什么可以赚钱,就投资什么,甚至“全国开花”。互联网热,她就搞个“168健康保健网”;接着又投资美容院,开办了“金手指”足疗店;还在武汉、南京玄武湖投资了一个“鸟语林”项目。回想起这一切,李少林说,自己是永远在路上,凭着独特的眼光,从事无悔的事业。

打拼十几年,涉足三十多个领域,李少林的很多经历是寻常女性难以忍受的。回忆往昔,她坦言,失败的总结多过成功的经验。也许是江湖经验不足,也许是宽容惹的祸,总结当时的心态,她觉得自己被利益驱使着,被亏本裹挟着,急于赚钱,再加上阅历有限,注定是艰难跋涉。

现在,她内心宁静,学会了取舍,明白了得失,更明确了成功的标准,那不仅是财富,而是因奋斗而有所成就,因积德而宽心,因行善而光荣。

信佛求善

“为什么我这么信佛?因为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太多的事让我与佛结缘。在奋斗中对社会有更大贡献,才能让我的奋斗更有意义、更快乐。回归本位,重新来过,以善心回报社会,才会使生命更有意义,这才是人在心灵世界获得的真正成功。”

李少林信佛。佛禅中,缘是追求来世的,但她更看重今生。

“为什么我这么信佛?因为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太多的事让我与佛结缘。在奋斗中对社会有更大贡献,才能让我的奋斗更有意义、更快乐。回归本位,重新来过,以善心回报社会,才会使生命更有意义,这才是人在心灵世界获得的真正成功。”

李少林出生在福建三明地区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内科医生,常年奔波于山岭农村,不知拯救了多少因病重而无法上医院的山区农民。母亲慈悲为怀的敬业精神给幼小的李少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想,将来有机会干一番事业的话,一定要为改变内地贫困山区的面貌、为淳朴而终生辛苦的乡亲奉献出自己的一片心意。1996年,李少林资助罗源县100名贫困失学儿童入学,实现了少年立下的誓言。

1998年,高科技概念在市场中热得发烫,经人介绍,当时宏智科技的董事长拿着计划书来见李少林。虽然知道这个行业被看好,可李少林对此实在是知之甚少,只是被告知出资1500万元,可以拿到15%的股份。但是,李少林了解到,这个公司拥有1000名员工,只有100台电脑,写字楼还是租的。作为投资人,她心中无底,决定放弃。宏智科技的董事长又把员工带来见她,善良的李少林被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所感动,因此以第二大股东的身份入主宏智科技。宏智科技不负众望,在接了一个价值2亿元的订单后,迅速赚到了第一笔钱,并成功在主板上市。

//

---------------

心随缘(3)

---------------

但是,宏智科技的上市并没有给李少林带来鲜花和掌声,股东内部的纷争却带给她太多的烦恼。2004年初夏,因为宏智科技公司,李少林成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经济官司的被告。都说玉通人性,当她心烦意乱地看着法院传票,感叹人生的反复无常时,胸前的翡翠观音竟碎成了两截。

然而,峰回路转。开庭当日,李少林没有到庭,原告却当庭撤诉。原告为何撤诉?官司何以终了?翡翠观音的断裂又为何故?李少林至今不得而知。但她说,这个玉观音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送给她的,并告诉她,菩萨慈悲,惩恶扬善。

经历这一切后,李少林觉得人的一生最可贵的是无愧于心,只有如此,内心才会平和,才不会心生恐惧,上天才会眷顾自己。

2004年5月,李少林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灾难,媒体负面报道连篇,资产无故被冻结,心烦意乱之时她选择了上普陀山。在普陀山上,她收到了一条短信:“让风吹走你的忧愁,让雨洗掉你的烦恼,让阳光带给你温暖,让月亮带给你温馨,让爱情带给你幸福,让友情带给你快乐,让短信给你开心。祝你幸福!”这是一个对普通人而言再常见不过的祝福短信,但对此时的李少林来说,却有着雨后天晴般的感受。也是那一天,原本风雨大作的普陀山,在李少林上山以后,慢慢变成了小雨。当她手中的三炷香点起来时,太阳出来了。同时,原本是“月全食”的那天晚上,夜空中竟然出现了月亮,虽然只有不长的几秒钟。

是上天感受到她的诚心吗?同行的妹妹发给她的短信说:“姐,只有跟你出行,才会遇到如此神奇的事,概括一句话:‘天都助你。’”

李少林说,与人的生命相比,财富是渺小的。她曾经有一个由6艘游艇组成的海上酒家,一场百年不遇的台风将它们全部摧毁。那天晚上11点,面对狂风巨浪,没有一个员工离艇上岸,因为他们和公司签署了保护财产的合同,而这几艘船是没有任何保险的。是眼睁睁看着180万元的游艇被狂风吞噬,还是漠视员工的生命?李少林决定,员工全部上岸,损失自己承担。最终,100多万的财产就这样消失了,但李少林说,生命的价值永远高于金钱。

心要随缘

李少林说,她只想告诉大家,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但是创业必须理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最重要的是,心要随缘,而缘就是善。

回归女性话题,李少林颇显轻松。收藏珠宝、字画、邮票都是她的爱好,她喜欢从事和艺术、文化、旅游有关的事情。谈到爱美之心,她喜欢随缘自在的生活,时常不修边幅,让人以为是个全职主妇。

谈到家人,李少林说,生活让她承载了太多压力,而这一切本来也许可以不发生,至少在家人眼中,这一切绝对可以避免。母亲出身名门,又是一位很有水平的医学专家,因此,李少林从小被安排的未来就是做一名医生,换言之,就是靠一技之长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结婚以后,家人更希望她安稳地生活,不要“惹是生非”。但选择了商场,并不是想停就能停下来的,有太多责任和义务担在身上,只能往前走。

李少林现在有两个女儿,大的19岁,小的3岁。有一次,年幼的小女儿希望可以有更多时间跟妈妈在一起,就对她说:“妈妈,以后我就只喝粥,这样你就可以不要工作了。”但是小孩子怎么会懂得妈妈手下还有几百名员工需要她。大女儿14岁就被李少林送到了国外去上学。女儿当时很不理解,担心妈妈不要自己了。其实李少林有她的良苦用心。第一,由于家境好,孩子在国内的同学中已经是最优越的了,这样她很难超越自己。而到了国外,同学之间的家庭背景比较相似,更利于她的发展。第二,给孩子财产不如给她教育。而更重要的一点,李少林认为,孩子来到世上是个缘分,不是属于私有的,而是社会的。孩子在上学前是属于自己的,以后就是社会的,所以父母能做的只有给她良好的教育、基本的保障、健康的身心,仅此而已,有无成就一切全靠她自己。而孩子也很争气,去国外3年,在全班考了第4名,不是最优秀,但是很全面。

//

---------------

心随缘(4)

---------------

李少林总结说,生养子女如同种植树苗,种植后若给太多水和养分,根很容易腐烂。因为,社会本身就有充分的水、阳光和空气培育它。溺爱不能成才,所以说该放手时就放手。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不能把整个生命依附在孩子身上。

谈到今后的投资方向,李少林说要“龙生一子”,而不是“猪生一窝”。就是说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遍地开花,而了无收获。要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所以一是继续做自己喜欢的旅游业;二是做文化产业,她办了一本杂志,希望以此为平台,拓展文化事业;第三,房地产的生意仍然要做,如老人院、陵园,她把它们比喻为“人生的后花园”,一个是今世,一个是来生,希望所有人可以在两个世界都满意。但是这些投资都只是生意,仅仅是养家糊口,不是事业。她理想中的事业,是她要创建的“友信长征助学基金会”。

谈到未来,李少林满怀信心。她说,在北大学习的半年,是她人生中最艰难的半年,但也是对自己经历认真梳理的半年,是心态归零、重新起步的半年,她似乎更明白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快乐的生活。

坦率地说,宏智科技带给她的痛苦无疑是巨大的。但当时,她不觉得自己在受苦,没有铲除这种痛苦的动机,因此只有继续受苦;当觉察到自己在受苦时,便要设法克服这个痛苦。如果一个人很快乐,但觉得这种快乐本身含有痛苦的种子,他(她)就不太会依恋这种快乐,就会想要脱离它。一旦我们对痛苦的本质有了很清楚的认识之后,就可以真正开始避免痛苦。当然,每个人都想要避免痛苦并脱离痛苦,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对痛苦的本质有绝对清楚的认知。

当我们觉知日复一日的存在的本质是痛苦时,我们不要认为这种痛苦是永远的,并因而感到很痛苦。痛苦不会永久持续下去,我们不但不需要一味地忍受痛苦,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得到快乐。

她觉得自己现在真正知道该做什么,而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提升自己。李少林说,她只想告诉大家,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但是创业必须理性,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最重要的是,心要随缘,而缘就是善。

一生惜缘

缘是什么?缘是一次机遇的把握或流失,是人际间的分分合合,是生活中演绎出的许多恩恩怨怨,也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世事如棋,人海茫茫,人与人之间能够相遇相知,是必然,也是偶然。冥冥之中,自有一种说法或叫缘分的东西。

同船过渡是缘。上船是缘的开始,如果船上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船一靠岸,各走各的路,也就是缘的结束,那么这份缘是很浅的。如果船靠岸时,突然下起雨来,像许仙那样,把伞借给白娘子,由此而牵出一段姻缘,那是对“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的最好诠释。

至于后来,老师和同学,邻居和同事,走马灯一样地在你眼前流动,那也是缘。我们可以选择,但十之八九也是随缘而聚、随缘而散。有的成了好朋友,但更多的却只能擦肩而过,很快就成了路人。

人际间的缘分,是在生活中邂逅,又在生活中流失。有些人与你,也曾心心相印,也曾相携相扶,后来随着空间的阻隔和时间的流逝,那缘分也就由浓而淡,由淡而终,以至于无了。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经历了教师、干部、商人“三阶段”,曾经选择错误,几经风雨;曾经投资风险,历尽艰辛,但仍无悔前行。

回首创业历程,在深圳为积累“第一桶金”奔波劳累,宏智科技从创业辉煌到险象环生等经历,都让我变得坚强而有韧性,同时更多了一份平常心,体验了人生拼搏与成功、思索与前进、幸福与烦恼交替的过程,明白了创业的内涵和底蕴。

成功不因奋斗而到来,付出不因艰辛而回报,这是现实且无法回避的。一切都是机遇和努力的合二为一。但因奋斗而成功,因积德而宽心,因行善而光荣却是不变的。

//

---------------

心随缘(5)

---------------

因此,我常讲,心要随缘,而缘就是善。因为,世界是美好的,人心本性是善。正如哲人所言:“万事万物因为一种缘分汇聚到这个美丽的星球,所有的生命在这里相守、相处。”因此,我会用心去感受他人关爱带来的温情和关爱他人带给自己的快乐。

奋斗的成功,在于他或她明白,以善心回报社会使生命更有意义,这才是人在心灵世界获得的真正成功。这便是我在房地产项目中选择投资老人院、陵园,让老人们感受世间的温情,也是在那场百年不遇的台风中要求员工放弃财产、保全生命的初衷。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就是缘分。人生在世,随缘而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珍惜缘分,就是珍惜人情的美好,与人和谐相处,广结善缘,共同收获人情的美好。

李少林

但求一颗平常心

李少林信佛。与其讲这是个信仰问题,不如说是个心态问题。

李少林算得上是个传奇人物,从大学毕业到现在,经历了教师、干部、商人“三阶段”,是个经历过风口浪尖、大起大落的人。到今天,仍然能无怨无悔,仍然能为自己没有完成的目标继续前行,不易。

回首创业历程,在深圳她为积累“第一桶金”奔波劳累,宏智科技从创业辉煌到险象环生等经历,都让她变得坚强而有韧性,体验了人生拼搏与成功、思索与前进、幸福与烦恼交替的过程,明白了创业的内涵和底蕴。但更重要的是,更多了一份平常心。

经历越丰富,人生越传奇,可能领悟大智慧的机会越多,离生命的真谛越近。李少林说,成功不因奋斗而到来,付出不因艰辛而回报,这是现实且无法回避的。一切都是机遇和努力的合二为一。

李少林求得了一颗平常心,我们不必刻意仿效,但宠辱不惊的气度,愿意等待,耐得住寂寞的冷静,“经历了风雨,不一定能见到彩虹”的自嘲,却是不可少的。也就是所谓的缘来不拒,缘去不惊。

吕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副主任

//

***************

*真水无香第三部分

***************

徐永丽喜欢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女人挺可爱的”,她不太喜欢别人一看她就知道是个老板,更不愿意别人说她是“女强人”、“女企业家”。她跟所有女人一样,喜欢逛街,买漂亮衣服,这是女人的天性。她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有女人味的女人,一个有品位的女人。她不是一个有老板派头的人,她也不希望如此。

---------------

心可藏海(1)

---------------

徐永丽

内蒙古敖包相会娱乐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她,就像一片平静的海面,表面风平浪静,其实海面下隐藏着巨大的能量,一直有波涛涌动。

她,看起来并不像内蒙女子,清丽和娇柔很容易被当做苏杭美女。在她的脸上,几乎看不到商人特有的世故与圆滑,这点也许连她自己都很困惑、矛盾。

这就是徐永丽,一个从小到大一直那么要强、事事追求完美的女人,总希望自己能够成就一番瑰丽的事业。

但她又从来不喜欢被视为千人一面的职业女性,她希望在朋友面前自己永远是温柔、可爱的小女人。

在海口清凉的晚风中,她有点无奈地说,其实一直很羡慕那些安安静静、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只是自己的性格已经很难改变,注定不会选择寻常女子的人生路。所以,她希望至少在外表上能够保持一种含蓄、内敛的传统女性美,能够始终保有善良、开阔的内心品质。

心坚如石的女人

在日本,她吃过了太多太多的苦,所以回国后觉得什么苦都不算苦了。她经常鼓励自己──相信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人,成功的概率是绝对不一样的;所谓“水滴石穿”,就是因为水滴是有既定目标的,所以才能达到穿石的效果。

一开始,徐永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些什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一定要走在别人前面,无论做什么都要在所在的行业里做得最好。

这也许是她要强的性格决定的。可以说,徐永丽几乎什么都做过:开名片社、卖程控电话交换机、做产品代理、开旅行社、开婚庆礼仪公司,五花八门,中间还跑去日本留学、工作。这时的她正值20—30岁这个阶段,总觉得自己很迷茫,不知道做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出国,回国,再出国,再回国,心神不定。

这也是一个寻寻觅觅的阶段。徐永丽曾经三次东渡日本。1989年第一次出国时,由于当时的国内经济还比较落后,一看到国外的生活,令她大开眼界。去日本,没有谁不是靠打工赚钱的。那时的徐永丽上午上课,下午打工,没有人会照顾她,因为人家的时间也是要打工赚钱的。刚出去时,徐永丽特别孤单、艰难,特别想家,经常哭,想回来。

1992年,她回来了;折腾了几年,1996年再赴东瀛,结果没多久就又回来了。进进出出的,开始时总觉得国外的收入比国内高,容易挣钱,但最后一次回国后,她看到国内的发展蒸蒸日上,而她想要的已不仅仅是挣钱了,她要真正做一番事业!

于是,徐永丽决定留在国内,甚至把已定居美国洛杉矶的弟弟劝回来,一同在国内发展。在日本,她吃过了太多太多的苦,所以回国后觉得什么苦都不算苦了。她经常鼓励自己——相信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人,成功的概率是绝对不一样的;所谓“水滴石穿”,就是因为水滴是有既定目标的,所以才能达到穿石的效果。

以前的她,心里总是不安定,老想着出去。在日本闯荡过后,她坚定了回国创业的决心。心找到了方向,就如水滴穿石般,将原本潜藏在内心的能量,再次释放开来。

回国后,徐永丽给自己确立的第一个人生目标,就是要做一个企业管理者。在开办了“敖包相会餐饮连锁机构”后,可以说,她对管理、对事业都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理念——要专一、专注于服务领域,逐渐发展壮大。而这些管理经验和能力,绝不是一天就冒出来的,那是她在以往的经历中,慢慢积累形成的。以前走过的路虽然辛苦,但却给了徐永丽无价的人生财富。现在的她,商业感觉和管理能力正与日俱增,渐入佳境。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她也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曾经的困惑,如今的坚定,对于现在的事业和生活状态,她,是满意的。

为业痴狂的女人

徐永丽并不是一个强人,至少在身体上不是,她的身体非常不好。但她又是一个“工作狂”,她甚至跟朋友开玩笑,说很可能老了的时候会死在办公桌前。

//

---------------

心可藏海(2)

---------------

出于女性的自谦,徐永丽经常说自己是“个体户”。直到开办“敖包相会餐饮连锁机构”后,她还自嘲“算是基本告别个体户了”。其实,最后一次从国外回来开婚庆礼仪公司时,她就已经开始实施正规化管理了。她把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在经营餐饮公司时,即已全部实现程序化、表格化。

事实上,徐永丽对管理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对人生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但是,丑小鸭不可能一天就变成白天鹅,生活毕竟不是童话。要完成自己的转变,必须要经历漫长的蜕变过程。

经营企业是徐永丽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她生活的大部分乐趣所在。为了增长见识和阅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她经常参与一些企业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聚会活动。她说,和比自己高的人在一起,会学到更多东西,但自己不会刻意为难自己,也不一定非要达到柳传志、张瑞敏的高度,现在的这个过程,已经让她很享受了。

如今,徐永丽管理着四个酒店、一个婚庆礼仪公司,没觉得痛苦,反而觉得充实、快乐。有一次她生病晕倒了,公司员工来医院看望,问候了几句后,她就开始跟他们谈工作,谈着谈着干脆坐起来了,医生说:“你没病了,回家去吧。”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

在员工眼里,徐永丽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威严的老板。而她的员工一方面“怕”她,一方面又说“徐姐可好了”。所有的人都玩命地跟着她干,但她并非把他们当做赚钱工具,而是关心和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每个人不断成长。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徐永丽“徐总”,大家都叫她“徐姐”。

徐永丽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在服务行业里好好做,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影响来。至于她想要的生活,还真的没有认真想过。其实,她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让自己每天有事可做就行了,这样她就会很开心了。

与“饭”结缘

徐永丽开餐馆,从来没把自己当成是“卖饭”的,而是在经营一项事业──要把“敖包相会”做成有名、有影响力的餐饮品牌!虽然从事的行业不同,但在企业管理上的道理却是相通的。在北京大学上课时,别人看她的名片上写的是做餐饮的,似乎都不太当回事,但后来跟她一聊,就开始刮目相看了。“这个行业在社会大众的眼中,长期就是这种印象,这是我们的悲哀。”徐永丽有一丝无奈,但她相信,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改变的!

在徐永丽看来,她要追求的是一种高品位的餐饮文化,她要让这种文化在餐厅里流动,让每个来过的人带走,直至刻在心里。她的餐厅有两大特色:一是来就餐的人会感到一种从环境到服务的高端享受;另外一个就是,四家酒店店名各不相同,装修风格、菜系也不相同,但管理是统一的。这是徐永丽选择的一种独特的商业策略──顾客到每家店就餐的体验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曾经有一个阶段,徐永丽感觉自己很狂妄,宣称这样发展下去,就是未来的麦当劳、肯德基。但说过之后她发现,这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空话,舞台还是要靠自己踏踏实实来搭建的,如果现在就给自己一个很大的舞台,而个人能力却很有限,那么不仅根本驾驭不了,反而会越来越没有自信。拥有的舞台应该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现在看来,徐永丽做到了。

其实,徐永丽的商业天赋并不算很好,但她的韧性和理性弥补了商业敏感性的不足。她为“敖包相会”制定了“五年发展计划”,现在只需要负责战略层面的工作,具体事务已不多涉及了。有时出差在外好几天,她连一个工作电话都不会接到。这种现象令她很欣慰,表明酒店的管理已经进入制度化运转状态了。

外柔内刚

在经营婚庆公司时,徐永丽很崇拜张瑞敏。刚好那时海尔搞了一个培训交流活动,她就想组织所有员工去青岛海尔总部学习。本来收费是每人3000元,可是她拿不出那么多钱,但又非常想去感受一下海尔的企业文化,于是她就一直跟人家“缠”。后来,对方被感动了,每人只收500元,安排公司好几个人住一个房间,徐永丽也成了“地铺经理”,员工们还开玩笑说“我们和徐姐同居了”。

//

---------------

心可藏海(3)

---------------

在员工面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徐永丽永远是最自信的。但她又不是锋芒毕露的人,不会让人感觉到是个很强悍的女人,她似乎也永远不喜欢那样。在朋友面前,她还和以前一样,随和、善解人意。她觉得,人关键不在于别人是否承认你,而在于你自己是否能认可自己。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学时,她可能是班上唯一有名片没头衔的人。别人的头衔不是“董事长”就是“CEO”,而在她的名片上,就是自己的名字和一个电话。她不是一个虚荣的人,最多有时候喜欢把事情做漂亮了,自我陶醉一下。

在感情上,她也是一个比较含蓄的人,对喜欢、爱恋的人,也不会说一个“爱”字。有时候,她很沉默,在陌生人面前可能一句话都不想说,但这并不影响她的亲和力。可是在工作上,她一张嘴就会“口若悬河”,甚至能把人吓一跳——简直是两个人的“一体化”。

徐永丽对决策很果断,而且决定要做的事情马上就会执行,今天能做的事情,哪怕晚上12点也要打电话安排下面的人去做,绝不拖到第二天。

“要成为有影响的企业家”,徐永丽有时这么想。但现在,这样的念头越来越少了,她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如何做好目前的事情上。当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远大理想总好过没有。但她可能是一个更看重过程的人,连“退休”都没有想过。

徐永丽并不是一个强人,至少在身体上不是,她的身体非常不好。但她又是一个“工作狂”,她甚至跟朋友开玩笑,说很可能老了的时候会死在办公桌前。

心善如亲的女人

徐永丽善良,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她对别人关心、照顾,不管亲人、朋友还是员工。她说:“只有你对别人好了,别人才能对你好。”

小时候,徐永丽的家庭境况比较好,她也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家里最听话的孩子。因为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所以家里的活基本都是她干,而且还要照顾弟弟,这些对她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在她身上还保留有很明显的痕迹。在开婚庆公司时,有一次大家忙到半夜两三点才回到公司,员工们以为这么晚了,老板肯定回家睡觉去了,但事实上,那天晚上她一个人做好了夜宵,一直等到员工们回来吃。

徐永丽善良,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她对别人关心、照顾,不管亲人、朋友还是员工。她说:“只有你对别人好了,别人才能对你好。”她特别喜爱孩子,但因工作忙,至今还没有孩子。她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叫“芸儿”。每当谈起“芸儿”,她都很兴奋,说:“爱孩子、爱动物的人才会更有爱心。”

每年公司举办春节联欢晚会,都是员工们出节目。有一年,一个做了妈妈的员工和她三岁多的小孩一起表演了一个节目。小孩子在节目中说:“自从我妈妈下岗以后,始终不开心,自从来了这里(敖包相会酒店)上班以后,妈妈每天都有笑容了,我也觉得很幸福!”听到这些,徐永丽很感动。她想,这应该就是自己经营企业的价值和收获所在,这种开心,是心甘情愿的。

以诚待人

徐永丽说,企业家应当是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虽然自己现在做得还不够大,但她已经开始参与一些慈善事业了,比如对教育事业和扶贫事业的一些帮助。对徐永丽来说,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几百名员工,是她当下最大的慈善。

她曾经打过工,深知其中的艰辛。所以,她把员工看做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不仅给他们发工资,还对他们的生活、家庭多方关心和照顾。

一个人成熟之后,可能会更为理性,不会轻易被生活、被别人所感动。但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一定会有感动的本能。徐永丽说:“我的员工就常常让我感动。说真的,从事餐饮工作的基层员工,大部分文化素质都比较低,他们出来打工很不容易。所以,作为老板,对他们稍稍好一些,他们就很感动,更何况你真心对待他们呢!因此,有的员工虽然离开了公司,但在知道公司需要人手时,还是常常会主动跑回来义务帮助公司。这是一种情感的延续,我们彼此都让对方感动着!”

//

---------------

心可藏海(4)

---------------

正因如此,徐永丽更加慎重地投资,毕竟她要对整个公司和员工负责。在去做比较有把握的事情的同时,她也希冀企业能够快速成长,因为发展是需要魄力的,否则,是不可能把事业做大的。

也有两难

其实,徐永丽喜欢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女人挺可爱的”,她不太喜欢别人一看她就知道是个老板,更不愿意别人说她是“女强人”、“女企业家”。她跟所有女人一样,喜欢逛街,买漂亮衣服,这是女人的天性。她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有女人味的女人,一个有品位的女人。她不是一个有老板派头的人,她也不希望如此。有一次,一个生意伙伴到公司谈合作,徐永丽跟他聊了一会儿后,对方就问她:“你们徐总什么时候回来呢?”显然,她被当成秘书了。

但有时候,徐永丽也觉得自己挺矛盾的:一方面希望自己是个可爱的“小女人”,而另一方面又不愿成为一个恋家的女人。在她心里,事业始终是高于一切的;而在她骨子里,则是喜欢并欣赏“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型的女人。也许这是一种心理弥补吧,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性格已经很难改变了。

徐永丽欣赏自己目前的成功,但也反省自己作为女人的“失败”——有“女人味”无“女人心”。她总是喜欢讲“阶段论”──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目标,什么叫成功?达到自己设定的阶段性目标,就叫成功。经营企业也要有一种“亮剑”精神──敢于亮出自己手中的剑,敢于拼搏。徐永丽说,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够做多大,但她一定要一直这样做下去。

谈到未来的远景,徐永丽说她想到的就是艰辛和快乐。她不会整天沉浸在过去的成功里,也不会终日奢望更多的未来——毕竟自己还是刚刚上路。

她坚信未来的路——即使有风雨,终会见彩虹。

女儿当自强

都说“生我者天,持我者命,女人是残缺不全的男人”,可是我不信。

承父亲“徐”姓,母赐名“永丽”。父母的美好心愿就是希望我永远是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但我却“生就女儿身,练就男儿心”。

我浪漫,所以相信——人生短暂,岁月悠长。不管短短长长,都应是美丽千古的诗行。

我真实,所以反省——没有成不成的事,只有强不强的人。

出国的历练,让我长了学识、宽了见识、增了胆识;回国的创业,让我多了悟性,学了理性,有了韧性。

朋友们都说,我这样的女人“找罪受”,可是我却觉得这样生活“很精彩”。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我承受的世俗压力更多——家庭的、生活的,但是我没有放弃;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我付出了更多创业的艰辛——工作的、社会的,但是我依然“宠辱不惊”。

我只是想说,现在的我快乐多于烦恼、幸福多于痛苦。如果我的目标是远方的地平线,那么我肯定要“风雨兼程”。

一句人生开心话,嘱咐天下好女人——人要学会知足而常乐,也要学会知足而自强!

天道酬勤

见过徐永丽的人是很难把她和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是“内蒙人”,一个是“女强人”。清丽和娇柔很容易被当做苏杭美女,在她的脸上,也几乎看不到商人特有的世故与圆滑。但她身上所表现出的坚韧、执著,甚至是“拼命三郎”的血气,这样的“为业痴狂”都让你不得不心生敬佩。当然,这种敬佩不仅仅是献给徐永丽的,也是献给所有为事业成功而苦苦拼争的女性管理者们。

“女强人”,对于很多成功的女性管理者而言并不是一个多么动听的词汇,甚至是有些刺耳的。那里有一丝佩服,几分妒忌,或许还掺杂着一些幸灾乐祸。但她们的确是“强人”,是坚强的人、顽强的人、强大的人,可能还是强势的人、强硬的人。这多少有些老调重弹,但女性的成功的确是非常艰难的。她是一个“工作狂”,她甚至跟朋友开玩笑,说很可能老了的时候会死在办公桌前。

//

---------------

心可藏海(5)

---------------

徐永丽说过自己也觉得挺矛盾的:一方面希望自己是个可爱的“小女人”,而另一方面又不愿成为一个恋家的女人。在她心里,事业始终是高于一切的;而在她骨子里,则是喜欢并欣赏“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型的女人。可能这种矛盾心态很多成功女性都存在,是个人的选择,也可能更出于无奈。因为作为女性,要获得成功,必须付出更多。

所以,希望整个社会更加善待她们,也让我们共同祝福她们健康快乐!

吕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副主任

//

---------------

燃放爱的力量(1)

---------------

刘静

重庆金牛惠通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个典型的重庆妹子,泼辣而独立。

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智慧而仁爱。

16岁,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纺织研究所做会计,上班,下班,恋爱,结婚,生子。

29岁,带着4岁的女儿开始独立生活,跌跌撞撞进入广告行业,当上了一名电视广告业务员。

33岁,放弃优越的工作,创办自己的广告公司,投身已然白热化的广告行业竞争激流……

8年后,作为重庆金牛慧通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已分别在重庆、成都、昆明、北京和西安拥有了逾10家广告类公司,积累了200多家资源,创立了“智慧团队贴身服务”的客户关系模式,在当地首开媒介广告“资源买断”先河。

她,就是刘静。

虽然她的客户“大家庭”成就了她在重庆家电行业广告70%市场份额的垄断地位,但她依旧不远万里游走于重庆、上海和北京之间,学习,学习,再学习,为着她的目标──打造“西部传媒航母”。

心中充满爱

每天的午休时间,刘静的公司里总会飘扬着那首旋律优美、歌词感人的曲子──《感恩的心》,员工们随着歌声做着自编的舞蹈操,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平静、和谐。

2005年元旦前夕,在重庆希尔顿大酒店,金牛慧通广告有限公司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重庆市家电行业新年联谊会”正在隆重举行。当会议进行到高潮时,三位重庆儿童福利院的孩子走上了舞台,刘静精心策划的“让爱绽放美丽──关注失学孤儿”大型公益活动拉开了序幕,顿时这群福利院的孩子成了晚会的焦点。这就是典型的“刘静风格”。作为一位成功的职业女性,经过她雕琢的商业行为,时常能给人以亲情和爱的感受。

几乎每年年底,刘静都会买一批棉袄送到重庆山区和儿童福利院。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善心,在每年的客户答谢会上,精心设计有关福利院孩子的环节。

经营公司当然是为了赚钱,经历过太多生活艰辛的刘静并不否认这点,“因为我以前过得很苦,所以想过得好些,这就是我一直打拼的原动力。”可是在2005年,当同行们争抢“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的商机时,刘静竟然让出几块地处繁华商圈地段、价值不菲的大型户外广告位,免费为“峰会”发布公益广告。

有人说,这是一个优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而刘静却说:“我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只是看到别人有困难,能帮就帮吧。”现在,“感恩”已经成为刘静公司的企业文化。每天中午,公司所有员工都要做“感恩操”,“感恩”已经在所有员工中慢慢凝聚成一种力量,成为公司留住人才和不断进取的企业精神。1997年创业至今,公司从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拥有十几家广告及配套公司的集团公司,员工则增加到数百人。每当听到员工喊自己“刘姐”时,刘静都感觉格外亲切。她把团队当成兄弟姐妹,用亲情善待团队。

小时候的困苦生活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刘静时常会回首那段艰苦的日子,不是忆苦思甜,而是总能有很多让刘静感动的地方。在刘静小时候,母亲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几乎瘫痪在床,父亲一人用微薄的工资支撑着整个家庭。为了分担家里的负担,刘静经常领着两个妹妹在放学后到离家很远的山坡上割草卖给奶牛场,为自己攒学费。为了尽快参加工作,帮助父亲分担家庭的重担,初中毕业后刘静放弃了考入高中继续上大学的机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市工业学校。在重庆上学期间,她经常步行20多公里,从每月9块钱的贫困补贴中省下四五块钱带回家里。

对于曾经的苦难,刘静更多的是感谢父母,而父母相濡以沫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早已融入了她的生命,在不经意间让她养成了独立、进取、坚强、执著的品格。在刘静看来,这些都是值得珍藏的无价之宝。“要有爱心,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刘静经常勉励自己和女儿的一句话。

//

---------------

燃放爱的力量(2)

---------------

绝不轻言放弃

罗斯福总统一句“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的话,曾令一批心中充满梦想的人对“广告人”的角色顿生景仰之心。然而只有投身其中,方才领略个中甘苦。

成功者并非有三头六臂,而是态度和行动都比别人积极。态度可以是垫脚石,令其扶摇直上;也可以是绊脚石,叫其一败涂地。刘静的成功,很多是源于她“绝不轻言放弃”的人生态度。

从1991年投身广告业至今,刘静经历了中国广告业的迅猛发展期,更是亲身体验到发展的艰辛和痛楚。选择就意味着付出,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次次叹息,一次次无奈,但是终归难以割舍。对刘静来说,她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享受着广告人的另类人生──痛并快乐着。

和许多公司创立之初一样,刘静的每笔业务都来之不易。员工不断增加,费用不断攀升,而商业风险也在不断升级。面临一次次严峻的挑战、残酷的竞争,她没有退缩。

1998年,公司的一个客户答应年底之前将欠款结清,刘静也等着这笔钱给员工发工资。可是直到春节前夕,账款却迟迟不见踪影。无奈中刘静不得不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找亲朋好友四处筹钱给员工发工资,另一方面则直接到客户的总公司去催款。

直到现在,刘静依然对那次上门讨债的事记忆犹新。当时,对方公司以负责人不在为由,拒绝让她进入办公室,付款的事情更是无从谈起。直到深夜,她一个人独自走在大街上,冻得瑟瑟发抖,那一瞬间,她甚至想逃脱这个尔虞我诈的生意场。然而,想起辛勤工作一年的员工的期盼,她咬咬牙坚持等到那位主管回来。当迈着冻僵的双脚再次走向主管办公室的那一刻,刘静反而坚定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

吃一堑,长一智。那次经历让她明白:必须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同时,要开辟优质的客户资源,更要学会在合作中保护自己的权益。就这样,她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同时公司也逐渐发展起来,由最初的十多人发展到数百人。

但不管企业有多大,刘静始终要求下属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一定要尽善尽美。在她看来,1%的错误就等于100%的失败。她一直忘不了那次为美的集团做的大型策划活动。

那是2004年8月,公司承接了美的集团重庆工业园区奠基仪式。刘静因为出差,在活动举办前两天才回到重庆。当她到达现场时傻眼了,现场的恶劣条件令她始料未及:一片烂泥地荒芜空旷,本该呼之欲出的篷架似乎还在遥远的梦中,而拱门、舞台装饰等更是海市蜃楼。此时,活动的所有请柬都已发出,活动必须按时举行。那一刻,刘静竟然当着所有员工的面失声痛哭。几年来,公司也曾几次面临难关,但她从未像这次那么伤心。看着空荡荡的场地,她甚至有点灰心了。

但很快,她清醒过来,擦干眼泪,现场召集员工开紧急会议,解决之前因沟通与协调工作没做好引起的问题,并立即从公司调集员工赶赴现场增援,同时通知下属单位派人全力以赴协助。为了抢时间,刘静在现场督战,和员工一起奋战,两天两夜几乎没有合过眼。终于,抢在活动举行的当天凌晨,一切准备就绪。此时的刘静匆匆回家换了一套衣服,又赶往别的地方会见另一位客户。

那次活动做得很好,客户以及参加活动的领导们都非常满意。当时的恶劣条件固然是客观因素,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一切。刘静及时弥补了工作上的失误,因为她始终坚信“勤能补拙”。

“天道酬勤”成了刘静经常同员工互勉的一句话。

果敢出手

在相处多年的朋友眼里,刘静从骨子里是那种很朴实的重庆女孩。可在这朴实的背后,却隐藏着敏锐、果敢、聪慧和泼辣。

在广告界,一个弱女子经过几年的折腾,发展至今真的不容易。刘静既有非常感性的一面,又有着超乎常人的理性;既有很柔弱的一面,又有着很刚强的意志。一位业界人士在评价刘静的成功时说:“她敏锐地抓住了时机。她的成功,得益于她的果敢、聪慧、泼辣。”

//

---------------

燃放爱的力量(3)

---------------

当年,刘静在电视台做广告业务员时收入不错。当时一个月的工作量她几天就能完成,所以她对现状不满,果断下海。那时,广告公司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可刘静还是选择了自己创业,进入这个高风险的行业。

媒体在这期间开始规范自己的行为,期盼透明的广告运作方式。这就要求与媒体合作的广告公司规范行为,这对广告公司提出了一个很新、很高的挑战。此时,要赢得客户与媒体的信任,不是靠喝酒,而是靠管理,靠差异化服务,靠特有的营销策略。

刘静很聪明,她已经意识到广告行业粗放的经营时代即将过去,所以她以专业化去打造自己的团队,把握平台高度,并且持续不断地进行各种学习。她规范自己的经营环境,实行战略管理。在当地广告圈,她最早实行“点对点”服务、“贴身式”服务,对客户随时提出的要求随时满足。

她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之后,又去做媒体的工作。她跑去跟媒体说:“我能够保证有优质的客户不间断地投放广告,因为我手里掌握数十家家电厂商的资源。”媒体遇到这样的买家求之不得,于是很信任地开始与她合作。

到2000年,刘静通过竞标,以400万元人民币买断了《重庆商报》全年家电行业的广告经营权,使公司转变为媒体的延伸。这种买断有着非常大的潜在风险,因为买断行业广告需要先向媒体交纳10%的保证金;而且在买断的前一年,报社的全年家电行业广告只做到200多万元。但刘静坚信这是一个机会。

当时的宏观环境是广告行业即将对外资全面开放,到那时小规模本土化公司根本不可能去参与这种国际竞争;微观环境是自己公司已经积累了很多家电、餐饮、娱乐等行业客户资源。

在竞标之前,刘静凭着对信息特有的敏感,组织员工做了充分的市场分析和数据预算,总结出自身家电客户的专业优势、人才和服务优势以及资金优势。如果客户到媒体去购买资源,始终不可能获取利润最大化,所以最理想的方式就是买断。结果买断当年,刘静就做到了前所未有的500多万元。

一步步这样走过来,刘静先后与重庆数家媒体合作,尤其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后,公司已连续三年成为该集团家电全行业广告独家代理,刘静还曾被评为重庆“十大杰出广告人”。

对于那次出手,刘静现在都不敢说当时是百分百有把握,只是隐隐觉得可能会好,而更多的是给自己一个压力和目标。她相信,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有了目标,刘静把担子压在肩上,所有员工也都把担子压在肩上,结果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

在媒体买断经营、做大做强的同时,刘静也在思考如何应对外资广告公司大军挺进的问题。刘静一直通过“圈地”垄断着重庆70%以上家电行业的广告,但她认为,盲目“圈地”无法应对外资广告公司的入侵,因为在资金、策略、操作等任何一方面,自己都无法与外资广告公司相比。重庆的广告公司年营业额一般都不会超过1亿元,而外资广告公司的营业额可以达到100亿美元以上。为此,刘静一直在思索着应对策略。也许,明天的刘静又会使出一套新的招数……

善谋者胜

在合作过程中,刘静深刻认识到公司需要调整战略,逐步放弃信誉差的客户,以当地化营销策略为引导,把目标锁定在国内、国际知名的家电品牌管理服务上。

公司要发展,必须寻找优秀的合作伙伴和开辟优质的客户资源,刘静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了国内外知名家电品牌的广告整合服务上。可是作为市场后来者,一个新公司如何被接受,特别是被知名品牌公司接受,是一个艰巨的课题。作为地方广告公司,在重庆这样一个广告发展水平并不高的二级市场,要在区域市场深度实施国际化品牌的全程管理服务和整合传播实践,同样是一件颇具挑战的事情。

但是,刘静天生有一种驾驭事物的能力。对于自己深思熟虑的想法,或者团队经过“头脑风暴”后搞出来的策划和方案,她总能找到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与客户达成一致。

//

---------------

燃放爱的力量(4)

---------------

一家广告公司同时服务200多家家电企业,在常人看来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同时还牵扯到同业竞争和商业秘密问题。但刘静做到了,她给每位客户派一个团队,去客户的企业里做设计、策划,另外还将新闻传播、危机公关等服务打包提供给客户,每个环节都有人专门负责,在第一时间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所以,合作就会形成默契,客户只要打个电话,刘静这边从头到尾全部搞定。

与海尔长达10年之久的合作,是刘静颇为自豪的事情之一。

海尔刚进入重庆市场时,虽然产品具有良好的品牌背景,但在启动之初的抢占终端行为中,“亮”化卖场是第一步。刘静充分发挥本地化资源优势,协助海尔市场开拓人员共同进行卖场谈判,争取商家的销售支持,占据卖场的有利位置。同时,强化公司工程部的力量,组织术有专攻的工艺设计师和经验丰富的制作技师,严格按照VI规范,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颖别致、做工精良的展台成为卖场的一大亮点。刘静的目标就是,让重庆各大重点家电卖场位置最好、品质最优的展示总是集中在海尔品牌上。

在得到海尔的初步认可后,刘静认识到品牌本地化建设的成功必将建立在对区域市场的深度把握和对品牌文化背景的深度理解之上。2000年,刘静正式成立“海尔工作室”,以策划、平面设计、客户代表共同组建一个“贴身服务小组”,在海尔集团统一的品牌支持下,实施具有本地特色的市场解决方案。

如今,国际化的海尔在重庆依然是刘静的“铁杆”客户。对于“海尔工作室”这种全新“智慧团队贴身式服务”的客户关系模式,在刘静看来再平常不过了。她只是把客户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把合作企业当做自己的公司来看。

“海尔工作室”合作模式的确立,使刘静的公司在国际化品牌的区域性代理上不再是一个媒体掮客或者一个只懂得制作的工人,逃逸于单纯的品牌“执行层面”;在深度理解品牌运作模式与惯性的基础上,提供适时的、具有前瞻性和本地特色的策略,使品牌的成长获益匪浅。此后,刘静推出了“点对点”战略服务计划,先后与重庆百货等客户成立了“联合营销策划工作室”,对重点客户实施贴身服务。

如何选择有效媒体和整合媒介力量,实现品牌的最大化传播,是刘静面临的又一大课题。经过反复实践,刘静制定了有针对性地将广告投放融入以媒体或大型商家为主导的主题推广之中的媒介策略,依托独家代理重庆主流媒体家电行业广告的优势,在不同阶段结合客户品牌推广的需求后,联合媒体积极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将客户单纯的广告投放整合到媒体的整体运作之中,始终让客户保持高品质的媒介投放水平和极高的媒体曝光率。

几年来,公司先后为200多家国内、国际知名品牌进行了全面营销推广代理或单案代理。在建立了大量的客户信任后,刘静开始向上游媒介资源发起攻势。从2002年,刘静相继独家买断经营重庆几家主流媒体的行业广告,形成了从品牌管理、营销策划、媒体发布、推广执行为一体的综合代理模式,行业专攻,打造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家电管理专家”服务团队,成功垄断重庆地区家电广告70%的份额。

2003年后,报媒广告代理成为刘静公司的第一业务支柱。刘静分析说:“公司业务如果仅仅停留在此,势必受制于媒体。公司要发展,必须拥有自己的媒体资源。”于是,她开始关注近几年飞速发展的户外路桥广告。经过市场调研,刘静快速采取举措,买断大量户外路桥广告资源,开发户外广告。现在,户外广告已经成为公司的第二业务支柱。同时,公司开展多元化经营,电视广告、广播广告、促销活动、大型会展、室内外装饰制作等各类业务齐头并进。

不要把运气当能力

刘静有一句话:“不要把运气当能力。”她很清楚,要持续提高自己及团队的战斗力。因此,公司每年会拨出专款,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同样,她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

//

---------------

燃放爱的力量(5)

---------------

“我的第一桶金是做电视广告得来的。那时做电视节目供应商,买电视剧卖给电视台播,电视台不给钱,给广告时间,然后我把广告时间卖给客户。”刘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轻松地说,“那时候钱好赚,不费多大力气。”

但是“不要把运气当能力”,刘静时刻提醒自己,所以她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从重庆大学EMBA再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三年多系统的学习使刘静收获很大。她现在的目标是,能在五年内做到“西部传媒航母级”公司,并从广告公司转为集团公司。不仅她自己带头学,公司还拿出很大一笔培训基金,让员工报考各类学校。对这些年轻的“兄弟姐妹”们,刘静总是尽力去帮助他们。她更愿意把公司称做“平台”,因为她知道和她当年有同样渴望的员工们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和事业通道。

广告学很多时候是体现“人”的学问,除了对人才自身涵养要求高外,很难形成一种标准化的模式。这点不像其他服务业、制造业等,可以有标准的流程和模式。所以,广告业对“人”的依赖很大,卖的就是头脑。刘静深知这一点,她说:“广告业属于人才取胜的竞争性行业,所以,我很重视对员工的培养和提升。而且,我要求公司团队学会跟各个层次的人进行大量沟通。沟通到位,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我会把不同的人放到不同的岗位,用主动和被动的方式历练员工。”公司专门有一个领导小组,每年根据公司的目标专门拿出一笔培训基金,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和制定目标,让员工与公司的愿景保持一致,让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合拍。

在人才方面,刘静从来没有找过猎头公司,更没有所谓的“空降兵”出现,而是潜心在员工队伍中发掘、培养人才。在她看来,不是外来的“凤凰”不美丽,而是这些和公司荣辱与共、打拼多年“沉淀”下来的员工,早已与公司、与自己相融在一起。可能正是因为这样,在人才流动频繁的广告行业,刘静的公司总能保持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常跟员工讲,做事情第一要有目的,第二要有准备,第三要有成本观念,第四要坚持。我最喜欢说这四句话。”刘静解释说:“有目的,不管是长远的、中期的,事情要达到什么目的首先要想清楚;要有准备,包括思想上、资料上;要有成本观念,即要节约成本,这包括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坚持,就是要为了达到目的而坚持。”有了这四句话,让她感觉自己的效率很高,每天能干很多活。对正在读高中一年级的宝贝女儿,刘静也要求她学会制定阶段性目标、长远目标。现在,女儿已然有了自己的规划,很有方向感。本来中学要送女儿出国学习,女儿竟然选择了继续在国内读完高中考大学,并立志非北大和清华不上。

每年年底,是刘静最忙的时候,一天最少工作16个小时,有时甚至达到19个小时。在年底,她要为明年的项目做规划,要去谈项目,把项目拿回来后,制定自己分项目的目标,再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她还要配置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等等。“我是全部要过一遍手的,因为以前有没有亲自参与造成很大损失的先例。没有人能站在我这个高度来配置这些资源,包括给管理层做薪酬设计。”刘静这样说道。但是这些工作安排好后,她就有机会闲下来,有时可以一周都不用去公司。

坚持“以人为本”的刘静,对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和作业同样非常推崇。公司是西部首家引进ISO9001质量认证的广告公司,包括现在的BSI认证。要知道,在中国广告行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广告公司通过了这一认证。对于现在“金牛慧通”的公司字号,刘静有着深刻的阐释,“创意似金、敬业如牛、慧知于行、通厚载德”,是她为公司制定的服务标准和企业理念。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在广告已经成为刘静不可放弃的事业,也是她难以分开的“情侣”。

很多人认为,家庭与工作是天生的一对矛盾,特别是对女人来说,两者要兼顾就更加困难。刘静的工作占了她大部分时间,家庭方面她也会尽量挤时间,跟女儿、父母沟通,陪他们聊天,放假时还会带全家出去玩。刘静说:“玩得投入,干活才会投入,矛盾的事物有时也会变成因果关系。”

//

---------------

燃放爱的力量(6)

---------------

八年广告路,刘静带着公司一步一步迈入了“重庆市A级广告企业”、“重庆市十强广告企业”、“中国一级广告企业”、“中国精神文明先进企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本土广告公司100强”的行列。对她来说,企业发展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她燃放的是爱的力量。

智慧所以美丽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安静的教室里,聆听着教授对女性领导者性格角色的分析,我写下了这样的感悟:“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和,但这些都与性格无关。”

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记忆就好像是一块被虫子啄了许多洞的木头,日久天长,究竟哪些是木头,哪些是腻子,哪些是油漆,我已经很难把它们认清了。在这块木头上,刻满了我的青春往事——有蹉跎岁月,有对生活的坦白,更有对朋友的怀念。我发现我的运气竟是如此之好,一路走来有那么多朋友结伴而行,这其中又有那么多良师益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智慧。生活如此美好,每个日子都是崭新的,我不断地经历着,让我的人生不断丰富着。突然有一天,我回过头来,看我走过的路,发现原来每个脚印都是那么深切,每个微笑都带给我感激的回忆,就像海边的贝壳,留在岸上的总是最沉甸甸、最美丽的。

二十多年职场生涯的艰苦历程,十多年创业奋斗的风风雨雨,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穷苦女孩,能拥有今天的一切,我心存感激──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的朋友,感激苦难的童年,感激早年一贫如洗的生活。

我是一个乐观的人,却也会有烦恼。面对烦心事,我试图调节自己的心态,拿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做任何事情都把心沉到底,一件一件去做。我能够安安静静坐一整天潜心学习,我喜欢事先计划好每件事情,当临时有变动的时候,我却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变动,很快就又让一切回到正轨上来,回到我的计划中来。我喜欢这种感觉,这种有条不紊完成任务的感觉。

我恪守诺言,做事果断而又有主见,喜欢和守信守时的人交朋友。我相信能够让自己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力量,华丽和繁荣都不易长久,能够永远伴随自己的,只有思想、境界、灵魂、精神和智慧。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好好去爱,直面人生。生命如此短暂,不要叹息,不要犹豫,偶尔可以停下来休息,但千万不要站在那里张望。走上自己认定的道路,我不会因为回头选择而顾此失彼,回头,只因为一切向前。

我承认优越的物质生活可以让女人愉悦,但我更清楚地知道,作为女人的精神世界远有比物质更高尚的东西。比起那些名饰、名表、品牌时装,能让女人更加美丽的是我们自己的智慧。做人存着几分天真与童心,做事凭着几分真诚与执著,对朋友保持着几分侠义之情,对生活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其实我很简单,其实我不简单。我们都在人生的路上行走着,任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但求我曾经拥有过,曾经快乐过,曾经感动过,曾经存在过……

刘静

善谋者胜

应该承认,在这个社会里,女性的弱势地位依然比较明显,所以她们的生存需要更多的智慧。

二十多年职场生涯的艰苦历程,十多年创业奋斗的风风雨雨,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穷苦女孩,能拥有今天的一切,刘静除了心存感激之外,恐怕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华丽和繁荣都不易长久,相信能够让自己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力量,能够永远伴随自己的,只有思想、境界、灵魂、精神和智慧。

面对烦心事,努力调节自己的心态,拿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

做任何事情都把心沉到底,一件一件去做。

事先计划好每件事情,当临时有变动的时候,能迅速做出相应的变动,很快就又让一切回到正轨上来,回到计划中来。

//

---------------

燃放爱的力量(7)

---------------

恪守诺言,做事果断而又有主见,喜欢和守信守时的人交朋友。

可以说,这些是能够获得成功的基本特征,但也可以理解为是智慧的具体表现。

其实,智慧不仅可以为女性带来成功,同样也可以为女性留驻美丽。

现在有一种说法,管那种不漂亮但是聪明的女生叫做“素质美女”,实在有些明褒暗贬的意思。美丽是女性的天赋,但是靠什么去维持长久的美丽?不是靠国色天香、天生丽质的姿色,也不是靠名饰、名表、品牌时装的后天雕琢,而是靠远比物质更高尚的女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女性自身拥有的智慧。

吕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副主任

//

***************

*真水无香第四部分

***************

一旦一位女性在工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那么社会一定会赋予她“女强人”的称谓,而在荣誉背后,也难免会有一些评论。在龙丽琴升任“一把手”的时候,她的好朋友却觉得她挺可怜的,“没必要操那么大的心”。因为从传统角度讲,她没亲手带孩子,没专门服侍老公,没全职孝敬老人,而且在平等台阶上和男同志一起拼搏会付出更多。但龙丽琴却不这么想,她有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持家之道。

---------------

爬山的女人(1)

---------------

龙丽琴

贵州省毕节地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贵州毕节,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个陌生的地方。它位于贵州省西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北与四川泸州接壤,西与云南昭通、曲靖毗邻,东与贵阳、遵义连接,南与安顺、六盘水相连,地处西南腹地,是北通四川、重庆,南接云南的重要门户,属于西南地区最近出海通道的开发地带。

这里是富饶的──山水相连,造就了“洞奇、石美、山雄、崖险、水秀、花艳、珍禽多”的天然美景。

这里又是贫穷的。

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将一个“神秘之物”赐予了这里的百姓,使其得以造福一方──这就是烟草。

如今,执掌这一“神秘之物”、掌握这一“财富之源”的是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女性。她,就是贵州省毕节地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龙丽琴。

有恒心的“黄毛丫头”

【镜头一】空荡荡的大殿废墟上,一个身材矮小、满头黄毛的小姑娘在烈日的照射下,吃力地敲打着一块块墙砖,汗水默默地在她的脸颊上流淌。

这是刚刚高中毕业的龙丽琴在帮父亲的一位朋友打工。干了两个月,只赚了20块钱,这件事对小小年纪就有些孤傲的龙丽琴着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工作的辛苦不是最重要的,微薄的回报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它描摹的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未来。一个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吗?这将是自己的一辈子吗?原本只喜欢玩不喜欢读书,甚至对自己的生活有些无所谓的龙丽琴,突然清醒了。这一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三年,虽然龙丽琴还不知道什么“知识改变命运”的说法,但她已经感觉到,也许只有读书才会让自己的明天更好一点儿。

龙丽琴的家里有五个姐妹,人称“五朵金花”。虽然自己是老二,但是她的自我感觉却非常差,觉得自己个子最矮,长得最不漂亮,所以出于要比姐妹们强的想法,她横生了些霸道。结果,她在家庭中越来越受孤立,别人两个两个挨着睡,她只能自己一个人睡。母亲说她脾气怪,头发比一般人黄,性子倔强,分明就是个“骨人”。而她的这股倔劲儿,后来却是用到了正处。

龙丽琴开始了艰难的复习。家里阁楼上所有玩的东西都被她收掉了,凭着一股“做事就要用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第一年她就考上了毕节地区师专。但是龙丽琴不想去,因为她觉得自己不适合教书。第二年再考,还是躲不开教书,她又放弃了。其实,这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龙丽琴对和人打交道的事没兴趣,她更愿意选择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结果到了1982年,成绩够省外一般大学的龙丽琴,不想离家太远,加之当年轰动一时的电影《玉色蝴蝶》的影响,她选择了贵阳农学院植保系。

由于耽误了两年,到了大学后,龙丽琴当仁不让地成了“大师姐”,而且既当班长又当书记。以前在家里的那套做法统统派不上用场了,现实强迫她学会了容人、让人,逼着她以身作则。她懂得了认可意见是可供选择、借鉴的一种方案,懂得了要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而这些在无形之中,为她今后领导团队在社会交往、组织能力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毕业时,因为家里没什么关系,龙丽琴只有“听天由命”,学校把这个“人才”推荐到了毕节地区烟草专卖局。当时正是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实施初期,烟草机构“上划下伸”,开始实行烟草产购销“一条龙”管理。那时,去机关还是很多人的首选,而烟草专卖也并不像今天这样热门,甚至有些“屈就”。但龙丽琴很快把心态调整过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烟草事业中,而这一干就是20年。

一参加工作,单位就把她派到了公司下属的烟草站试验田“蹲点”,从育种开始,全面掌握烤烟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探索烤烟技术管理规程,并提出全区烤烟生产技术方案。回想起来,龙丽琴觉得虽然艰苦,但也是人生中一段相当快乐的日子,而且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

---------------

爬山的女人(2)

---------------

亲眼见过烟地的人都会被它所吸引:整齐、高矮一致的绿色,像芭蕉叶一样一米多长的大叶子;烟叶在风中摆动,可以闻到淡淡的、飘逸的清香;晚上,叶子会像莴苣菜一样收拢起来,半夜时还能听到烟叶“嚓嚓”生长的声音;收获下来的烟叶经过晾房、烘烤处理,变成诱人的金黄色,所以又称“黄金叶”,而它也是像黄金一样的财富之物。

工作一段时间后,龙丽琴接连参与了“中美合作烤烟试验点”和“全国烟草布局区划”两个重要项目,不仅获了奖,而且得到了晋升的机会。“不爱提要求、安排就干活”的她,毕业三年内就完成了从普通一兵向领导干部的转变。

“云里来,雾里去”的销售高手

【镜头二】在毕节崎岖的山路上,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虽然有些吃力,但依然稳健地行走着,那脸上分明挂着一分笑意。夕阳的余晖撒落在她身上,和绵延的大山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剪影。

作为毕节县烟草专卖公司的副经理,龙丽琴即使怀孕了也坚持天天下乡,搞科技推广。她说,现在嗓音听起来有些沙哑,那是经常面对上千农民喊着讲话留下的后遗症。不想当老师的她,还是以这样的方式体验了一把。现在,她的儿子特别喜欢车,也要得益于那时的“胎教”。就在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产时,龙丽琴还坐着车在外面跑来跑去,不但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充实、快乐。这种“精力旺盛”的表现,这么多年来,就算是一般的男同志也拼不过她。不过,也多亏了她这份精气神,才有了以后的力挽狂澜。

1996年,贵州烟草系统成立了贵州驰宇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全区烟草工商企业进行集中管理。由于定位不准确,忽视了烟草市场的经济规律,盲目追求数量规模的扩张,1997年烟草严重超种超收,给毕节烟草业带来了重创。货款无法收回,烟叶积压,银行贷款居高不下,欠农民白条,欠税收,欠职工工资,企业亏损严重,举步维艰。

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龙丽琴被派到毕节地区烟草专卖公司任副经理。摆在她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库存商品无法卖掉。当时,毕节烟叶库存量高达150万担,折合成本达12亿元,这些陈年的陈烟,多数已无使用价值。堆积如山的烟叶发出阵阵刺鼻的呛味,龙丽琴心急如焚。不仅如此,当时的销售市场也是一片混乱。交易双方都没有信誉可言,省内外卷烟企业长期拖欠烟叶货款,金额也达18亿元。虽然烟草业对外是处于垄断状态,但是内部的竞争却相当残酷。龙丽琴被逼到了“生存还是毁灭”的边缘,眼前如同是万丈深渊,走错一步就可能万劫不复。

接手以后,龙丽琴提出了“以烟叶销售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烟叶生产”的思路,并认真予以实施。她组织人员对库存烟叶进行盘点,摸清家底。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烟叶,请专家进行鉴定,公开销毁,并请当地政府、财政、银行、技术监督等部门进行监销。同时,她还组织种烟农户观看销烟现场,培育农民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也向卷烟企业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利用准基地的方式与卷烟工业企业合作,恳求卷烟工业企业试用准基地的烟叶,用质量、服务和真诚打动用户。

在市场没有打开诚信度、美誉度的时候,龙丽琴亲自去跑烟厂,甚至和烟厂的业务员同桌吃饭,这种情景在国有企业是不太容易见到的。业务员没有想到是和领导一起吃饭,都有些不好意思,佩服之余,诚信感油然而生。就这样,龙丽琴一次次带上样品到卷烟厂推介,与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保持沟通,第一年不行第二年去,第二年不行第三年再去。有一次,仅用一周的时间,她就走访了南到海南、北到河北的所有用户。因为赶时间每次都是乘飞机,所以同事们说她是“云里来,雾里去”。通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企业终于成功地开发了上海市场、江苏市场以及省内市场,重新树立了卷烟工业企业对毕节烟叶的信心,而且实现了毕节烟叶年度产销平衡的目标,并做到了当年货款全部收回。全区烟叶2001年库存65万担,2002年下降为21万担,2003年降为10万担,2004年烟叶库存全部消化,新烟全部售完,创下了年度货款回笼18亿元的佳绩。

//

---------------

爬山的女人(3)

---------------

2005年,龙丽琴再接再厉,毕节分公司对毕节地区烟叶复烤厂进行改制,实行工商联手、共同发展,建立有限责任公司。参与改制的卷烟工业企业有七家,分别是浙江中烟工业公司、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上海烟草(集团)公司、长沙卷烟厂、广东卷烟总厂、淮阴卷烟厂和南京卷烟厂。这些卷烟工业企业共出资现金1.4亿元,帮助毕节增强打叶加工能力,在产区修建烟叶仓库,实现了上下游产业的聚合,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大好局面。

龙丽琴说,其实销售没有什么固定模式,最重要的是在质量第一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信心、恒心、诚心,用真诚打动客户,用服务赢得市场,用诚信稳固市场,追求一种“以情动人,诚信经营,客户至上,谋求共赢”的境界。

更为难得的是,龙丽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在肩负了其他大量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的。在单位,她是“不是常务的常务”,管业务,管财务,也管党务,但是却做到了“杂而不乱”。而且,身为副手,她还能够做到尊重领导、意识超前、大胆想象。也许,这也正是女性管理者的优势之一──能够把握好分寸。

有创见的带头人

【镜头三】2003年,在单位召开工作会议时,龙丽琴提出了一套指导未来工作的全新理念──“和谐共生,谋求共赢,服务客户,追求卓越”,为公司的发展创见性地指明了方向。

2004年,毕节分公司一把手被调往贵州烟草专卖局工作,应全体干部、职工的请求,龙丽琴被推到了企业的最前台,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拥有员工1万人,涉及20万农民、2万户卷烟零售户的企业“当家人”。这是她人生迈出的一小步,但在别人眼中却是了不起的一大步,因为这一级的领导还从来没有一个是女性,她又开创了一个“第一”。

也许真应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老话,接任时,企业亏损还有近17亿元,员工的士气很低落,对企业的未来也缺乏信心。龙丽琴注定是要将“救火队长”的使命进行到底了。面对困境,她高擎“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大旗,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内部管理,一手抓政策环境。她强调,种烟农户是烟叶生产的主体,是烟草职工的衣食父母,而卷烟零售商、卷烟工业企业是公司的终端客户,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扶持农民的资金,她要求全额到位,而且必须落实到每一户种烟农户;同时,为农民修水窖,购买小农机具,修建新式节能烤房;在各收购点修建农民休息室,在有条件的地方修建烟农培训学校;在收购环节上,实行烟叶原级收购、原级调运,不准挑选,不准压农民,不能“搞死”上帝,要保证农民的合理利益。经过共同努力,农民获得了9亿元的收益,烤烟收入人均200多元。在2004年盈利的2亿元收入中,公司又给农民让利1.8亿元。怜农之心,日月可鉴。

在卷烟销售上,龙丽琴带领企业实行了全区“一价制”,合理布局零售网点,撤销了本单位设置的卷烟零售店,充分让利于卷烟零售户。对卷烟工业企业,坚持诚信为本、质量至上;建立互访制度,邀请卷烟工业企业技术专家到产区进行技术培训,组织收购人员到卷烟工业企业考察学习;与卷烟工业企业共同创办优质烟基地,严格按基地建设方案操作,实现烟叶企业产销高度结合。

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龙丽琴调整了企业的构架,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对下属公司实行改制,以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人事制度的改革甚至超前于省、地区公司,使得“人人有目标,个个有干劲”。此举在烟草行业引起了巨大反响,大家觉得企业变了,更人性化了,也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了。

在对外攻略上,龙丽琴变女人的柔弱为优势,多次到省烟草专卖局、国家烟草专卖局反映困难,争取政策。在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即将停办不良资产剥离业务之际,她及时把握机遇,得到了国家烟草专卖局9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及时将毕节分公司所属威宁县公司不良资产6亿元买断,使企业的亏损大幅度下降,加上企业年度“两烟”经营利润近3亿元全部用于消化亏损,可以说上任第一年就打了一场漂亮仗,消化了近10亿元的亏损。2005年,龙丽琴带领大家再接再厉,实现利润3亿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亿多元,企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

---------------

爬山的女人(4)

---------------

持“家”有道的当家人

【镜头四】龙丽琴不仅用心经营自己的家庭,还把“治家心法”教给女职工,让她们学会生活的艺术。在选人、用人时,对有孝心、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员工,她都会优先考虑,而且十有八九不会出偏差。

一旦一位女性在工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那么社会一定会赋予她“女强人”的称谓,而在荣誉背后,也难免会有一些评论。在龙丽琴升任“一把手”的时候,她的好朋友却觉得她挺可怜的,“没必要操那么大的心”。因为从传统角度讲,她没亲手带孩子,没专门服侍老公,没全职孝敬老人,而且在平等台阶上和男同志一起拼搏会付出更多。但龙丽琴却不这么想,她有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持家之道。

在工作上,龙丽琴的“后家”(婆家)、“前家”(娘家)从来不干扰她,也从来不给她增添负担,“要做就去做”,即使自己的母亲生病了也不告诉她。婆婆更是没的说,老太太虽然没有文化,但是非常渴望文化,调教出来的五个子女都读了大学。虽然身体不好,老太太还是要亲自带着孙子上学。小孙子在省城念书时,老太太就专门过去负责照顾生活,为此还特意烫了头,心想着不能给家里人丢脸。

龙丽琴和老公是因缘分相识、相遇,在别人的撮合下,走到一起的。老公勤奋、低调、不张扬,只要不用上班,两个人就一定要回家,一家人就一定要在一起。工作上的事他们从不拿回家,也尽量不让外人打扰。回来要是累了,不想做家务了,虽然没人强求,但龙丽琴就是个闲着难受的人,回了家也是什么都做,生活虽然平淡,但却是其乐融融。

对于家里的下一代,龙丽琴似乎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标准。小孩子待人要和善,品格要好,只要不厌学,学习成绩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多年经营企业,龙丽琴见识了很多人,她知道一个人即使学识高、能力强,但如果为人自私,也终究会一事无成。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事大气,有同情心,负责任。而且,龙丽琴还把这份爱心给予了更多的孩子。从2000年开始,他们在毕节地区创办了五所希望小学,让近300个孩子有了学习的机会,有了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单位,龙丽琴也是把自己的员工当成了家里人。跟着这样的“大家长”虽然辛苦些,但是心不“累”。熟悉龙丽琴的人都知道,她这个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性子直,像男人一样,最看不惯唆唆、小心眼儿和婆婆妈妈。她批评人从不留情面,讲起来也不管对方脸上是否挂得住,反正不讲出来就难受,但她从来都是桌面上来、桌面上去,不在下面议论谁,而且心里不搁事儿。要是自己做不好,她也会主动承担责任。赶上不痛快的事,她也是前一个小时烦,后一个小时就好,总是能快乐地做事。她从不想讨好谁,也很少应酬,做事凭良心,“对得起所有人”。龙丽琴的精力可谓特别旺盛,在家多呆几天就浑身难受,常常是大年三十刚过,初一就带着办公室主任下基层去转了。一说到这些,龙丽琴也说:“慢慢调整吧!但是个性丢掉了就不是自己了!”

从在烟地挥汗如雨的年轻毕业生,到今天指点江山的“女掌门人”,龙丽琴在自己的事业上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她说,其实自己都是被推着向上走的,到今天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结果。可是,有两件事她特别清楚:一是别打算停下来,二是必须不断奋斗!

大山的女儿

也许这一生我都注定与山有缘。

我的老家贵州毕节就是一个山水相连、风景秀美的地方。尽管连绵的大山带给我们并不富裕的生活,但是也赋予了我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山”的性格。

我是幸运的。上天将烟草赐予了这块贫瘠的土地,也让我得以执掌这能造福一方的产业。

作为烟草战线的科技推广人,奔波于山路之间是经常的事,即使怀孕了还要坚持天天下乡,搞科技推广。大山见证了我为事业的努力和付出。

//

---------------

爬山的女人(5)

---------------

作为烟草战线的市场拓展人,我必须面对库存量高达150万担、折合成本达12亿元的陈烟。积压多年的“烟山”考验了我的能力和勇气。

作为毕节烟草事业的带头人,必须要担当起一个拥有员工1万人,涉及20万烟农、2万户卷烟零售户的企业“当家人”这副担子,这无异于将座大山扛在肩头。但是,我依然会昂首前行,因为我是“山的女儿”。

别人说我是“女强人”,除了工作,什么都可以放弃。但我觉得自己却是一个真正的女人,因为我不缺儿女情长,也不愧贤妻良母。只是那颗为烟草事业拼搏、为百姓谋福的心从来不肯被冷落,因为我是“山的女儿”。

龙丽琴

性格决定命运

没有见过龙丽琴,但喜欢她。

喜欢这个爬山的女人,喜欢她山一样坚强、水一样柔韧的性格;喜欢她永远不退缩、不断奋斗的个性。

对生活不满意时,她发奋读书,改变命运。分到烟草局工作后,她不好高骛远,不怨天尤人,踏踏实实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吃苦耐劳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工作和生活中别人的肯定。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开始工作时,她从烟草的育种开始学习,全面弄懂烤烟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做销售工作,怀着孩子一样天天下乡,搞科技推广。但单位里做事,她不计得失,常常是一个“不是常务的常务”;在家里,她也是个“闲着难受的人”,回了家也是什么都做。印象最深的,还有她认定人格与品德是最重要的,认定“做事要大气”,选人用人时认准“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孝心”,认为“一个人学识高、能力强,但如果为人自私,终究会一事无成”;还有她“像男人一样直来直去,不喜欢小心眼和婆婆妈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个性。

喜欢这个爬山的女人。这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的女人;这是一个懂得向往与憧憬未来,也懂得从手边脚下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的女人;这是一个懂得抓大事、顾大局,也懂得重要的细节会决定成败的女人;这是一个懂得如何扬女性优势、避女性劣势的聪明女人。

读过龙丽琴,懂得了什么是“天道酬勤”,也想到一句很欣赏的话——“性格决定命运”。是啊,不服输,不抱怨,不断奋斗,事业和生活的成功与美好就都会等着你。

黄慧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

//

---------------

好人就有好梦(1)

---------------

张薇

辽宁东祥金店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

钻石──纯洁、无瑕、晶莹、坚硬,经过完美切割的钻石光芒四射,是女人最优雅的饰物。“上帝创造了女人的美丽,所以创造了‘钻石’这个尤物来给女人增添无法抗拒的魅力!”

张薇爱上钻石,不仅因为它不菲的价值、纯美的外表,更在于它是见证爱情的信物。虽然毕业于公安大学,但骨子里对钻石的喜爱,让她选择了与珠宝同行,也因此打开了她璀璨的人生天地。

得道多助

人们探究张薇的成功之路,想知道她在生意场上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和坎坷,使用了怎样的聪明和智慧,遇到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受到了怎样的帮助和扶持,才会有今天的辉煌。面对追问,她只是抱以一个知识女性特有的微笑……

1984年,从国际政治学院(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张薇,作为家中最小的乖乖女,拒绝了学校的分配,由北京回到沈阳妈妈身边,到《辽宁法制报》做了一名记者。

一张娃娃脸,弯眉下大大的眼睛清澈、透亮,娇嫩、白皙的皮肤透着青春的红润与朝气,京腔京调、娇小柔弱的张薇,其实柔中有刚。她受到的高等教育,不仅教会了她中文和法律知识,还让她练就了一身擒拿功夫。虽说这功夫后来一天也没用过,但毕竟给她注入了受用一生的坚毅品性。当时,《辽宁法制报》正值创刊初期,法制记者成了政法界真正的“无冕之王”。张薇凭借着自己对新闻的敏感、扎实的法律功底以及乐于助人的天性,很快便在政法界、新闻界打开了局面,成为稿件最多、朋友最多的记者。老总编欣赏她的才干,便在众多年轻人中提拔她当了一版的责任编辑。张薇不负厚望,不仅在省内采写到好新闻,而且不时还有中央级领导的稿子刊发在报纸上,这在当时可是省级报纸记者很难做到的。

正当她的新闻之路越走越宽、势头蒸蒸日上之时,张薇却改行做起了商人,并且成为一个令业界瞩目、开辟出多项业界新规的成功珠宝商。

二十多年的岁月过去了,因为父亲病故而一夜白头的张薇,虽然已人到中年,当年如苹果般的圆脸也已被岁月削磨出棱棱角角,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仍然透着孩子般的率性。正是这种率性,决定了她能把复杂的人生、商场甚至官场简单化,简单得只剩下八个字:“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她也因此拥有了老字号珠宝品牌“东祥金店”和“金瑞祥珠宝公司”,以及数十家专卖店和专柜、三百多名员工。人们探究张薇的成功之路,想知道她在生意场上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和坎坷,使用了怎样的聪明和智慧,遇到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受到了怎样的帮助和扶持,才会有今天的辉煌。面对追问,她只是抱以一个知识女性特有的微笑,抱歉地说:“好像没怎么经历风雨,也没遇到什么坎坷,挺简单,就这样一路走来了,淡淡的,只是得到了机会和帮助,尤其是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

在这些帮助过张薇的人中,有两个人决定了她的道路,也改变了她的人生。

第一个人,是一位老人。

他是一个退役的台湾老军人,很像张薇去世的父亲。张薇和父亲的感情很深,从小父亲教育哥哥、姐姐“前30年看父敬子,后30年看子敬父”的话,无意中深深地扎根在她心里。而父亲的形象、话语,就仿佛烙在张薇的心上,随时随地教诲着她。失去父亲后,她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上天入地也难寻父亲的身影,难以回报那无以言说、无法替代的父爱。正在这时,一位八岁就离开沈阳的老人出现了。他是一位台商,抱着为家乡做事的心态与人合作经营,结果上当受骗了。当时,还是报社记者的张薇很同情老人的遭遇,她仔细研究了老人的案例,多次寻访有关部门,用法律维护了老人的权益。台湾老人很感谢张薇的仗义执言,也看中了她的才干,说什么也要认她做干女儿,并要与她一起合作经营珠宝公司。时值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大家纷纷下海,张薇心动了。但那时她已作为骨干被抽调到省政法委创办的《综治大观》杂志社,并且为社里办起了几个经济实体,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一边是牢靠的“铁饭碗”和光明仕途,一边是风险难测又富有挑战的商海,张薇犹豫了。

//

---------------

好人就有好梦(2)

---------------

张薇的妈妈是一位开朗、善良又乐于关心他人的女性,长期在公司从事人事劳资工作,使她对市场经济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体悟。“事在人为”,她鼓励女儿迈出勇者的一步。就这样,张薇和台湾老人创办了沈阳金瑞祥珠宝有限公司,开始了不同于新闻、政界,甚至不同于她的专业知识的创业。

也正在这时,张薇又遇到了魏强。

当时魏强30岁,憨厚、老实,是珠宝业的行家里手,对珠宝、钻石有着不同凡响的悟性和灵气。和那些意大利珠宝世家比起来,魏强只能是个刚刚起步的珠宝市场执业者。但他在心里想的、梦里做的,都是成为闻名全球的宝石专家,这梦想也包含着做出国有名牌的野心。可是,当时的魏强只是一家国有珠宝公司的经理,那些梦想只能是在遇到张薇这样“对心事”的大姐时,才说一说。

国有企业经营受诸多因素限制,这个空有抱负的小伙子觉得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只有走出去,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珠宝商,实现那些梦想。但走出去,没有资金也是一事无成。张薇毅然选定魏强作为她的合作伙伴,就这样,魏强也辞去“铁饭碗”下海了。

两人的合作可以用孔子的一句话来概括:“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长期的合作中,他们有过观点上的不同,也有过经营理念上的交锋,但他们的目标始终如一,两个人优势互补、配合默契,两个人的家庭也相处得好同亲戚。

迄今为止,他们的合作已经过去整整12个年头了,可以说,这几乎是国内珠宝界最长久的合作!

诚信求财

凭借着记者敏锐的特质,以及对国内珠宝市场零售终端存在问题的深入认知,张薇决定走一条珠宝经营的新路,她要打破珠宝打折销售的惯例,尝试实价销售珠宝产品。

台湾老人辞世后,老人的儿子将老人的那部分资产清算后,退出了公司,金瑞祥珠宝公司成为一个独资企业。张薇很感谢老人,感谢他把自己领进多姿多彩的商界,更感谢他把自己定位在珠宝领域。若干年后,当张薇作为一名经营者已经能够独自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时,她穿梭于珠宝的璀璨中,才发现能让自己穷尽一生为之奋斗的只有钻石。

在她准备第二次创业时,张薇寻找的已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买卖,而是带着一份心愿的事业。经营金瑞祥珠宝公司时,她尚不能充分表达出这份心思,毕竟那只是一个创业不过10年的品牌,能做出当时的名气已属“奇迹”。而张薇的心境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她有着更高、更远的追求。

就在此时,张薇有了她的第二次机遇──收购全国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店”东祥金店。

盛京古城,几乎无人不知东祥金店,这个寓意为“紫气东来,龙凤呈祥”的招牌店历史悠久,业绩非凡。1948年东北银行成立后,东祥金店承担着经营“袁大头”、代金币的业务,实际上是参与了当时的货币管理,相当于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处。东北解放后,东祥金店又成为全国金融系统首家金店,抗美援朝时的资金就是通过东祥金店融通运作的。文革期间,东祥金店和所有金店一样,停止了营业。

1984年以后,东祥金店恢复了零售业务,仍然隶属于工商银行,在东北是第一家拥有黄金生产加工权、批发权的特许经营企业。而且,东祥金店的黄金来自国库,货真价实,货源充实,可以保证永久供应。1998年,金融系统不再经营企业,东祥金店被转制剥离。由于经营和体制上的问题,百年金字招牌面临着生存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张薇通盘观察了国内乃至国际珠宝市场,在并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毅然收购了东祥金店。

如果说收购东祥金店是张薇凭借着一腔豪气,不让珠宝市场上的中国名牌全部倒在国外名牌脚下,奋起救助一个国人爱戴的名牌的话,那么,搞活东祥金店,则显示了她诚信的本质和前瞻性的商业头脑。

//

---------------

好人就有好梦(3)

---------------

收购东祥金店后,张薇麾下有了金瑞祥珠宝公司和东祥金店珠宝公司。金瑞祥珠宝公司以发展专柜为经营形式,在东三省有了二十多个专柜;而东祥金店则办成了专卖店形式,一年多便发展了四个专卖店。当时,张薇看到珠宝行业大兴打折之风,珠宝价格虚高的现象比比皆是,她认为打折并没有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而折扣打得越低,商家的信誉、利润损失也就越大,同时受到损害的还有一个健康发展的珠宝市场。三方都受到损害的事,为什么还要去做呢?张薇想还珠宝一个本来的价格,让消费者“买得明白、买得实在、买得放心”。

那些日子里,张薇逢人就讲她的想法,然而,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要做实价珠宝销售的意图。买东西打折,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你实价,人家会以为你的东西不好,没人会在意这个东西比打过折的还便宜。

可是,珠宝市场不能再这样混乱下去了,要给消费者以购买的信心,给珠宝商以诚信的形象。凭借着记者敏锐的特质,以及对国内珠宝市场零售终端存在问题的深入认知,张薇决定走一条珠宝经营的新路,她要打破珠宝打折销售的惯例,尝试实价销售珠宝产品。

决策的时候,张薇颇有几分悲壮。不过,父亲的教诲在这时发挥了作用,她坚信自己的做法没错。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舒婷
就这样,中国第一家实价珠宝专卖店开业了,而且沿用的还是“东祥金店”的品牌。

开业前后的那些日子,张薇始终无法从记忆中抹去。

如何包装东祥金店这个“百年老店”,使它以崭新的形象呈现在消费者和同行面前?为此,张薇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她绞尽脑汁,调动了从事10年记者、10年珠宝经营和8年超市管理的所有优势和经验,邀请各方专家组成策划团队。启动宣传相当成功,开业当日,整个沈阳中街沸腾了,新老顾客蜂拥而至,店内店外水泄不通。消费者是聪明的,老店的诚信有着深厚的基础,没有人要求打折,也没有人对东祥金店的产品提出质疑。

张薇和为她担心、与她共同策划的朋友们都松了一口气。

这是一个全新概念下的金店,传承着百年的诚信历史和珠宝与爱情的文化。在装修上,张薇刻意把店面装饰成一个船舱,寓意人生的航船驶进了爱情的港湾,恋人将从东祥金店开始踏上爱情的旅途。接着,几层店面分别以爱情的不同阶段划分出不同的服务区域,对应不同的珠宝首饰,钻石女人、缘分天空、至爱情人、结婚殿堂,浪漫气息无处不在。张薇要让她的东祥金店成为见证爱情的殿堂。她还要求公司设计和策划人员为不同的产品命名,赋予每件饰品以灵魂和生命。在销售服务上,张薇改变了对“营业员”的传统命名,而称之为“销售顾问”,并要求每个销售人员要永远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为顾客当好参谋和顾问。他们的职责是帮助顾客选购,而不仅仅是为了出售产品,这种服务的心态要像一个律师在帮助他的当事人一样。在管理上,张薇借鉴了超市的管理方法,采用POS收银、开放式柜台、实价标签。公司还自主研发了管理软件,对所有顾客实行实名销售,为有不同需求的顾客实行VIP服务。对买钻戒的情侣顾客,东祥金店会送给他们一套完整的婚庆服务,并在当地报纸上刊登新人的爱情宣言、结婚公告,拍摄从买钻戒开始的结婚DV、婚礼庆典等;对一般顾客,东祥金店会以摇奖的方式,为他们送上吉祥和幸运。说到东祥金店的摇奖,有必要成为所有商家的楷模:东祥金店是实名制购物,但有些顾客往往不愿留下真名,这样在摇奖时就会出现无人领奖的情况,对此,张薇要求她的员工绝对不允许自留奖金,必须一律颁发给现场观礼的VIP贵宾。东祥金店的所作所为,可谓处处体现着两个字:“实在”!

这一系列举措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东祥金店的新老顾客,滋润着东祥金店的百年招牌,更滋润着整个珠宝市场。

//

---------------

好人就有好梦(4)

---------------

东祥金店开设在沈阳著名的商业老街——中街上,那里珠宝店铺林立,其他珠宝商家看到东祥金店发生的变化,也都开始悄悄地调整各自的经营模式。实价销售、平价销售,不断出现在报纸版面上,原来比着打折的广告语一天天在隐退。这期间,东祥金店开到哪里,哪里的珠宝销售就会刮起一股“实价旋风”,很快北京、上海、广州便纷纷推出了实价珠宝销售模式。

现在,张薇的公司拥有了五个珠宝品牌,同时与OTC国际钻石推广中心、国际铂金协会、国际黄金协会长期合作。获此殊荣,无疑是一种业界资格的象征。金店获得的各种荣誉和不断攀升的销售业绩令张薇深感欣慰,但她更看重的,还是来自消费者的赞誉和肯定。

在珠宝业年度盛会上,业内人士将惊讶的目光和赞誉一起送给了这个柔弱的、书卷气十足的大眼睛“北方魔女”。那些珠宝业大亨们说,敢于改写珠宝销售的历史,凭空搅起那么大的风浪,迅速坐上珠宝业领军人物的宝座,不是“魔女”是什么?

简单生活

“富润屋,德润身”,她对财富的认识是在获得一定的财富之后才清晰起来的,这使她能够坦然面对生意的潮起潮落,用简单应对许多复杂,用简单保住性格中的许多自我,用简单甩落商场上的狡诈、虚伪和倾轧,出落成一个传统与时尚结合、趋利不唯利的现代商人。

张薇不想做什么“魔女”,她只想经营好自己的企业,而且要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可是,面对着一堆产业、一群员工、一些家族管理干部,她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穷尽了。2003年,在东祥金店筹备开业的紧张时刻,她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修班。

北大的学习给了她无以替代的营养,在多年的商业实践中体会到的、做过的,这时都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论证,并且升华为更高级的商业智慧。

身为学生的张薇独自驾驶着自己的坐骑,飞奔在京沈高速路上,往返于北京的课堂和沈阳的公司之间。夏天,暴雨袭来,她的车成了高速路上的一叶扁舟,在惊心动魄之中,她体会着独自与自然搏斗的乐趣与豪情;秋天,原野构成了连绵900公里的巨幅画卷,让她独享着收获的交响,这时她会想起在大学里教书的丈夫和亲爱的儿子,那是她生命中最伟大的收获;冬天,“长河落日圆”的苍茫景象令她提早体味到人生暮年的从容与窘迫,使她学会如何对待老人和安排自己的时间;最让她欣赏的春天,窗外生趣盎然、生机无限,她的一颗年轻的心和着窗外的景象不停地歌唱,她的公司则与她的歌声一同“向前向前”。

重新审视自己的团队,张薇认为要想把公司发扬光大,人才是最主要的。从北大毕业后,她又推荐魏强到光华管理学院继续学习,并派部门经理到清华大学学习,她说,管理团队的能力必须同步提升。她放弃了以往的管理模式,制定了新的企业制度,她的总经理、部门经理按照企业既定的规则去办事,她则空出大量时间去学习、充电、研究市场和运作资金。

在企业论坛上,张薇的形象是“睁只眼、闭只眼”,这样做的效果给了员工讲真话的空间。她认为企业不能只是老板的,只有当员工也成为企业的主人时,企业才会充满活力。所以,她经常和员工在论坛上探讨企业的工作,征询大家对企业的发展意见。有一些经营中的做法,就是从员工的帖子上获得的。

谈到管理公司,张薇更多的还是讲她做人的原则。她讲诚信,那是父亲要求家里所有孩子的最基本原则;她讲助人,那是母亲言传身教留给她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她考核员工,不仅看销售业绩,还要看顾客的满意度;她制定的公司理念只有八个字:“诚信、敬业、合作、创新”;她的企业形象是“爱的使者”;她赋予企业的使命是“让更多的人拥有钻石,让生活充满爱”;她和企业的价值观是“有益于顾客、有益于员工、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企业”。这些都是张薇的追求,是她性格的附着物,也是她的精神所在,她把这些看成是和自己生命一样宝贵的东西。

//

---------------

好人就有好梦(5)

---------------

张薇成功了,她的名头多得连自己都不能完全记起来。在社会活动中,在珠光宝气的同行中间,她简简单单,淡淡然然,透着一股学生气,喜欢率性和简约。“富润屋,德润身”,她对财富的认识是在获得一定的财富之后才清晰起来的,这使她能够坦然面对生意的潮起潮落,用简单应对许多复杂,用简单保住性格中的许多自我,用简单甩落商场上的狡诈、虚伪和倾轧,出落成一个传统与时尚结合、趋利不唯利的现代商人。

所以,每当有人和张薇谈起她的成功,她总说:“我不过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遇到了特定的机遇,干了该干的事情。”女人对珠宝的情结是说不清楚的,张薇为天下的女人装扮着她们的首饰盒,为她们的美丽增添着魅力,这令她荣幸之至。

不熟悉张薇的人会以为她漫不经心,了解她的人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她的本性。还是在做法制记者时,张薇的开朗热情、乐于助人就为她赢得了大量公检法司部门的朋友,她还帮助了许多素昧平生的读者和上访者。但当时没什么钱,帮助也是力所能及。拥有财富之后,张薇乐于助人的天性更加突出,她帮助过的朋友和弱者更是无以计数。

她的高中女同学,是个下岗女工,又是个单身妈妈,生活陷入困境。她找到张薇,张薇二话没说就为她在自己的商贸公司安排了工作。几年过去了,每次加薪,她都感动得流泪。她的妈妈说:“你一个四十多岁的人,给人家扫地都没人要,现在有了这么好的工作,领这么多的钱,你可要好好干啊!”

另一位高中女同学,还曾是张薇的同桌,这个由养父母带大的女孩,在孩子五岁那年,丈夫就离家不见了踪影。没有了生活来源,她带着孩子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张薇听说了这个同学的遭遇,派人千方百计地找到她,将她安排在公司麾下的一家超市里做盘点工作,这位不幸的女性终于有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可以独自抚养孩子了。

在张薇的公司里,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碰到家里困难,亲戚朋友要求帮个忙,安排个人什么的,她总是有求必应。她公司经营的超市,总有一些接济贫困户的项目。

帮助身边的人,让他们生活好起来,是张薇第一阶段的慈善目标。随着公司财富的积累,她还要把慈善工作做得更大,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她的财富所带来的幸福。

如同一座巨大的机器,张薇的事业在不停地运转,但她却强迫自己要慢下来。作为一个瞄准世界品牌的从业者,她要给自己的思想以驰骋的天地,这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向社会、向书本、向周围的智者,也向自己的心灵。她给自己的期许还有很多……

追求永远

写自评是件很难的事儿。

应该说,我是个对自己认知度较高的人。所谓对自己认知度高,也就是还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优点、缺点和个性特点。

小时候,父亲经常教育哥哥、姐姐要“吾日三省吾身”、“戒骄戒躁”,那时候不大懂,为了不被爸爸批评“不谦虚”、“爱虚荣”,所以从上小学时起,每次填写学校发的各种表格,“担任职务”一栏就总是空着,也没有把所获得的各种奖励填上去。至今,也不习惯把一张小小的名片写上N多的头衔,主要是嫌那些头衔太小,印上去怕人笑话且小看了自己。其实,骨子里的我还是透着骄傲的,总认为自己很行,还能做得更好。直到人过四十,突然明白了一句话:“四十不惑!”于是,心境开始渐渐平和起来……

我已经很满足了,家庭、事业、健康都拥有了,特别是有那么多关爱我、帮助我的朋友,他们是我生命中永远享用不尽的最大财富。是他们给了我安慰、信心和勇气,让我感到骄傲。

作为女人,唯一遗憾的是不够漂亮。但还是时常告诫自己:要好好珍爱已拥有的一切,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对朋友永远真诚,希望自己还能像过去一样对生活、对事业充满激情,永远保持年轻!

//

---------------

好人就有好梦(6)

---------------

我依然向往充满浪漫情致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告诉自己:我还不老!

张薇

教授点睛

张薇是个好人。

拥有了老字号珠宝品牌“东祥金店”和“金瑞祥珠宝公司”,以及数十家专卖店和专柜、三百多名员工以后,人们探究她的成功之路,她只是说:“只是得到了机会和帮助,尤其是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帮助。”在她的财富观里,朋友是她生命中永远享用不尽的最大财富。

张薇是个好人。

在业内,她是敢于改写珠宝销售历史、凭空搅起大风浪、迅速坐上珠宝业领军宝座的人物。但她靠的却是能把复杂的人生、商场甚至官场简单化,简单得只剩下八个字:“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张薇是个好人。

还是在做法制记者时,张薇的开朗热情、乐于助人就为她赢得了大量公检法司部门的朋友,她还帮助了许多素昧平生的读者和上访者。但当时没什么钱,帮助也是力所能及。拥有财富之后,张薇乐于助人的天性更加突出,她帮助过的朋友和弱者更是无以计数。

所以她,得道多助。

有时思考企业家的责任,除了为社会贡献财富、热心公益外,更重要的作用可能还在于她能够影响和改变很多人,因为她是个标杆,是个领头人。尤其是现在这样崇尚企业家的时代,而且越是知名,这个作用就越大。

因此,企业家的责任,不妨带头做个好人。

周春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EDP中心主任

「全文完」

本文由派派txt小说论坛提供下载,更多好书请访问http://www.paipaitxt.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8156.html

更多阅读

梅婷《有修养的女人不长胖》 梅婷 胖

  所有女人都知道健康美丽“由内而外”,梅婷对身材和品味可谓注重“内外兼修”。梅婷按照营养标准科学饮食,无论再忙也会抽空就运动,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收获魅力活力的身材。而健康出众的身材是女人是凸显魅力的“门户”,而在获

转载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致橡树

原文地址:舒婷《致橡树》赏析作者:蓝田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舒婷诗《致橡树》欣赏 致橡树 舒婷ppt

舒婷诗《致橡树》欣赏制作:麦瑞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声明:《《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舒婷》为网友星空的泪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