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全文__解释).txt》全本_6 四书五经之中庸全文

《四书五经(全文__解释).txt》全本_6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十一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十二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十三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十四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十五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十六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十七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十八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十九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二十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一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二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三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曰:“凯风何以不怨?”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

,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

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四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四书五经(全文__解释).txt》全本_6 四书五经之中庸全文

●五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

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闲矣。”

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

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六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

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

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

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七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八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九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十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

桀也。”

●十一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十二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十三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

“有知虑乎?”曰:“否。”

“多闻识乎?”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

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十四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十五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闲,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十六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一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二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三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四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五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六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七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八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九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十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十一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十二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十三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十四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十五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十六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十七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十八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十九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二十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二十一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

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二十二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

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二十三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二十四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二十五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二十六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二十七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二十八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二十九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三十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三十一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三十二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三十三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三十四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三十五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neiscusNoel,1651—1729)按照直译方法翻成拉丁文的,例如《大学》,他译为《成年人之学》.《中庸》则为《不变之中道》。他还译过《孝经》和《幼学》。卫方济于1687年来华后,先后在淮安、五河、上海、建昌、南丰等地传教。1702年被教会召回派往欧洲。1711年,布拉格大学刊印了他的《四书》译本《中华帝国经典》和《中国哲学》(PhilosophiaCinica)系统介绍了中国的儒家经典和古代哲学思想。在1783至1786年间,P?Pluqet又将卫方济的译本转译成法文。德国哲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夫(ChristianWolf,1679—1754)在《关于中国人道德学的演讲》中称赞卫方济说:“他研究中国20余年,翻译了中国的重要著述。此人具有敏锐的理性和很强的判断力,据他自己讲,理性常常是模模糊糊让人捉摸不透的,因此为了能明白地认识真正的理性,他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译著的前言中他指出书中所述并非隐含至深、高深莫测的科学,而是普普通通的道德学、伦理学、治家之说、治国之智。促使他翻译这本书的原因,一个是文章内容的湛深,另一个是为了众多的从事于这方面研究的人们。自中国人的思想传播到欧洲百余年来,有很多人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但却没有完成。在详尽阅读了这本书以后,他发现,著述中蕴蓄着很高的哲理,需要有技巧才能把它们发现出来。书里的内容,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但只要你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些内容实际上密切相关,有些观点没有指出根据,但只要审视恰当,就能发现,它们实际上同理智完全一致。”(郜世红译)

在沙皇俄国,《大学》和《中庸》的第一个俄文本,是汉学家梁捷夫(1716--1786)从汉文和满文翻译的。《大学》于1780年出版,附有大量注释和康熙写的前言俄译文。但《中庸》最早的译文是阿列克谢?阿加封诺夫的《忠经,或论忠的书》,由俄罗斯帝国外交委员会译员阿列克谢?阿加封诺夫于1784年译于伊尔库茨克(在开辟该总督区时),出版于1788年。参加第九届驻北京东正教传道团的修士大司祭雅金夫?比丘林(1777—1853)也翻译了《四书》。比丘林精通汉文、满文、拉丁文和法文。三次获俄国科学院奖,撰有《蒙古札记》《北京纪事》等。修士大司祭西维诺夫(1798—1871)1821年参加,第十届驻北京传道团,译有《四书》和《孟子》。到1868年,汉学家王西里,或瓦西里耶夫(1818—1900)发表了《论语》的俄译本。王西里16岁进入喀山大学东方分院攻读蒙古语,同时学习汉语和满语。1839年获蒙古语硕土学位,不久又获满语硕士学位,因此得以随第十二届东正教传道团于1840年来北京。在中国的10年进修期间,他掌握了汉语、藏语和梵文,搜集了大量研究资料,于1850年回国。1855年任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汉语教研究室主任、汉学教授。在西方汉学界,他是系统撰写并出版《中国文学教程》(1880)的首创者。他编译的《中国文选》附有详细注释,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汉语文学课本之一。1866年,他当选为俄国科学院通讯院士,1880年又当选为院士。他在晚年写道:“可以断言,中国有一切根据将会在智力、工业和政治的进步上达到最高点。中国人深深地遵重科学原则,他们争分夺秒地渴望学习。……这些都证明,那里可能产生世界文化的高峰。”巴?波波夫(l842--1913)翻译了《论语》和《孟子》,后者选译了第1、2、4、5、6篇,书名为《中国哲学家孟子》(译并注,1904年)。其后,康拉德(1891—1970)和波兹涅耶娃(1908—1974)分别译《论语选》,收入《中国文学选》(1959年)和《东方古代文选》(1963年)两书中。上述两书中还分别收有波兹涅耶娃译的《孟子选》和波波夫译的《孟子选》(康拉德作序)。《孟子》译文的单行本,则有什节因的《孟子》(节选第1、2、3、5、6篇)。《大学》则有俄译的《大学?大学注》,载《科学院消息》1779年5月第11期(第59----101页)。此译文后来又以《大学,或包含中国高级哲学的大科学》为题收入《爱说真理,或圣人的袖珍本》一书中,1801年出版。《中庸》的另一种译文,是载在《哲学和心理问题》杂志第4册中的《中间和忠实》(孔子弟子的圣书),德?科尼西译自中文并注。科尼西译过《孝经》,题为《论孝敬父母的书》(节选),也刊载同年的《哲学和心理问题》杂志第3册中。

俄国最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时曾这样说过:假如我还年轻,那我一定要到中国去。1884年是托尔斯泰发现古代中国思想家的一年。该年2月间,托氏在给他挚友契柯夫的一封信中说:“我在读儒家著作,这是第二天了。难以想象,它们达到了不同寻常的精神高度。”在稍后的3月里,他又写信给契柯夫:“我正沉湎在中国的智慧之中。极想告诉您和大家这些书籍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教益。”(转引自伊?谢?李谢维奇《列夫?托尔斯泰与老子》)1881年10月,彼得堡的一个出版家列德尔莱问托尔斯泰,在他成年之后,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大。他回答说:在东方的哲学家中间,孔子和孟子对他影响“很大”,老子对他影响“巨大”。1884年,托氏写了《孔子的著作》和关于《大学》的两篇论文(末完成)。就在这一年,他从英国汉学家理雅谷的《中国经典》中转译了《大学》。1900年1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身体很好。什么都没有写,研究孔子,感到很好,吸取精神力量。我想记下,我现在是如何理解《大学》和《中庸》的。”(转引自任子峰《托尔斯泰与孔子学说》)对于孟子和墨子,托尔斯泰也进行过研究,在他的日记里载着不少心得。

1723年,瑞典的约翰?阿德?贝尔曼(JohanAmdtBdlman)用瑞典语翻译了一本儒家箴言,收孔子等人的语录80条,是以法国传教士迈克?波陶德(MichaelBoumuld)用拉丁文选译的儒家经典为基础翻译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人类道德完善和理想人格的讨论。这也许是瑞典最早的关于中国典籍的翻译,虽然是间接的。

法国汉学家儒莲(StanislasJulien,1796--1873)曾参考满文本译过《孟子》。法国传教士韩国英(PierreMartiCibot,1727—1780)翻译过《大学》、《中庸》等书。其后传教士顾赛芬SmphinCouvreur,1835—1919)于1895年出版了他的《四书》法译本。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Wilhelm,1871—1930)在译出《论语》之后,又译出《孟子》(1916年)、《大学》(1920年)、《中庸》等。德国剧作家、诗人布莱希特对儒家所提倡的道德虽然持怀疑态度,但却十分推崇孔子的品行,认为这种品行“容易从外表上去模仿,模仿之后将有益处。”他曾打算写一出关于孔子生平的剧作,可惜后来只草拟了一个提纲。他从1933年起流亡国外,直到1948年方能回故土。伴随他度过这流浪的艰难岁月的有孔子画像一幅。在流离转徙中,画象严重破损,他不忍丢弃,请人修复,一直保存至逝世。

1839年罗马尼亚的《心思与文报》刊载孔子名言选译,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先秦散文的罗译。

1861年,英国汉学家、伦敦会传教士理雅各(JamesLegge,1814--1897)所译的《四书》依次在香港出版了第1卷、第2卷,称为《中国经典》(TheChineseClassics)。当时,助译人员有其他教士如谌约翰、麦高温、史超活、合信、谢扶利及华人黄胜等。英国汉学家翟林奈(L.Giles,1875—1958)和亚瑟?韦利(ArthurWaley,1889---1966)也都译过《论语》,在伦敦出版。英国传教士:译介“四书”的还有马歇曼、马礼逊和柯大卫。马歇曼(JoshuaMarshman,1768—1837)1799年赴加尔各答传教。1805年在一位出生于澳门的亚美尼亚人的指导下学习中文,到1809便翻译出《论语》。马礼逊(RobetMorrison)在伦敦时结识了一个名叫杨三德的中国青年,从之学习中文,因而在1812年翻译出《大学》。柯大卫(DavidCoUi)曾随马礼逊学习中文,后任教于英华书院,又是该院的第三任院长。在他去世那年,即』828—年出版了他的《四书译注》。

中国儒家经典《四书》译本,传到美国较晚。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才有六七种文本,包括两种法文译本,一种拉丁文译本,乔舒亚二马舍曼和大卫?科里的英译本和汉学家詹姆斯?莱吉的英译本。还有一位无名氏编的《凤凰:古代奇文拾遗集》,以“中国哲学家孔子遗训”为首章,于1835年问世。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人物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和梭罗(DavidThoreau,1817--1862)一度对这类经书译本爱不释手。他们发现孔子所谈,有些方面同他们的人生观相当吻合。爱默生认为,人和自然存在着一种精神上的对应关系,因此儒家的天人合一

当前第6页

本书章节列表如下

·四书五经(全文__解释)(1)·四书五经(全文__解释)(2)

·四书五经(全文__解释)(3)·四书五经(全文__解释)(4)

·四书五经(全文__解释)(5)·四书五经(全文__解释)(6)

·四书五经(全文__解释)(7)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8484.html

更多阅读

《上古卷轴5:天际》全特技代码

《上古卷轴5:天际》全特技代码——简介  player.setav onehanded # : 单手武器(One-Handed)  player.setav twohanded # : 双手武器(Two-Handed)  player.setav alteration # : 变化系(Alteration)  player.setav conjuratio

《《塔木德智慧全书》.txt》全本 塔木德智慧全书 pdf

《塔木德智慧全书》是一本介绍犹太人商业思想的经书,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犹太人获得了世界第一商本书章节列表如下·《塔木德智慧全书》(1) ·《塔木德智慧全书》(2)·《塔木德智慧全书》(3)·《塔木德智慧全书》(4)·《塔木德智慧全

《郑钦安医书阐释》全本 五 郑钦安医书阐释全本

健忘按健忘一证,固有阳虚阴虚之别,然亦不必拘分,统以精神不足为主。凡人禀二气以生(二气即阳精阴精也)。二气浑为一气,神居二气之中,为气之宰,故曰精气神。二气贯于周身,神亦遍于周身。精气足,则神自聪明。故无所不知不晓。精气衰则神昏,故时明

声明:《《四书五经(全文__解释).txt》全本_6 四书五经之中庸全文》为网友时间你老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