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解毒——唐三藏根本没取西经的借口? 取西经

文/余少镭



西游,以劝善为幌子

唐僧师徒为什么要西游?这问题,估计五岁小孩一听都会嗤笑:这都不知道?为了取经嘛。好,那么取经来干嘛?我邻居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孩答,取经是为了教育唐朝那些人,“让他们学雷锋做好事”。

答案虽萌,跟“标准答案”却也八九不离十。这答案的中心词,是“教育”。西游故事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取经是为了教育人。

但是,标准答案不等于真实答案,否则,西游何至于这么折腾。本专栏开篇《东土西化:李世民的不二选择》中,关于西游的真相,我们曾一笔带过。但这个真相,却是全书总毒源,若不彻底扒拉出来,以后还将贻害无穷。

【冠冕堂皇的理由:劝人行善】

在镇压了孙悟空五百年后(凡间纪年),农历七月半,如来在灵山大雷音寺搞了个盂兰盆会,会上,他亲自宣布启动西游计划。关于动机,如是我闻:“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在如来的善恶版图上,四大部洲中第一世界是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所谓“敬天礼地,心爽气平”以及“不贪不杀,养气潜灵”,简直就是礼仪之邦,理想社会;第二世界是北俱芦洲,虽然杀生,但百姓都是吃货,头脑简单,不折腾;第三世界,便是东土大唐所在的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从历史上来看,说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倒也不夸张。问题是,如来说这话的时候,恰逢大唐贞观年间。那时的东土大唐,是名副其实的天朝,“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第八回),传说中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只有在贞观年间才昙花一现。书中第十一回还写了这么一件事:李世民游完地狱,“传旨赦天下罪人,又查狱中重犯。时有审官将刑部绞斩罪人,查有四百余名呈上。太宗放赦回家,拜辞父母兄弟,托产与亲戚子侄,明年今日赴曹,仍领应得之罪”。这事在《资治通鉴》中也有记载,只是死囚人数是三百九十人,最后全部按时回来领罪受死。而李世民也深受感动,全部赦免死罪——试问在四大部洲历史上,哪个国家的罪犯能有如此觉悟?哪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如此仁慈?

唐之前一千年里,东土真正“多杀多争”民不聊生时,如来没想过要主动传经来“劝人行善”,为什么到了太平盛世却动起此念呢?就算真的是为了“劝人行善”,他怎么不问问东土人民,需不需要、愿不愿意受他的宇宙真理的劝化呢?

我们先来看看,东土人民是怎么想的。

【反佛的理由:夷犯中国】

同样在本专栏开篇引述过,当李世民决定向西方寻求真理时,太史丞傅奕就站出来说不:“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且生死寿夭,本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闻俗徒矫托,皆云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长久。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第十一回)

傅奕之意,佛教败坏了三纲五常,用因果学说来愚弄世人。自古以来,东土大地上从未有过佛法,不也这么“君明臣忠”地过来了吗?所以,佛教乃是别有用心的西方势力,其传教的目的,是“夷犯中国”,是价值观输出,妄图煽颠我大一统的儒家礼法。这话,颇能代表当时朝野上下非佛者的观点。

先不管其意识形态方面的是非,“窥将来之福”一语,倒是击中了佛教要害,道出东土人民对佛教最深的疑惑。

佛教东来之前,东土知识分子独尊儒术,平头百姓信奉道教。儒无神仙,但有圣人,圣人倡导仁义,通过“修身齐家”达致“治国平天下”。道教虽抛却世俗的功名利禄,却通过修道炼丹搞房中术等,求得长生不老,最后移民天庭,做个逍遥快活的神仙。儒道两家,都是在修当世,以仁心道术去求得现实的幸福美满。佛呢?因果论说,你今生所受的苦,是上辈子造孽之果报,所以,你只有不断“行善”积德,才能寄望来世过上离苦得乐的生活——傅奕说的“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也。

OK,就说“劝人行善”吧,道教虽不提行善,但儒家学说倡行忠恕之道,仁义孝悌,推己及人,哪一字不是在“劝人行善”?

【旁观者的理由:舍本逐末】

拂云叟,一根竹子的名字。但他可不是一根普通的竹子,而是老得成精的竹子。

第六十四回《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取经团队走到荆棘岭,一不小心,唐僧又被一阵阴风摄去。不过,摄走他的,却是西游路上最高雅的一伙妖精——他们掳唐僧的目的不是为了他的三层五花,而是要谈禅论道,切磋诗艺。

唐僧见他们不吃他,也就放下心来,将金山寺长老、乌巢禅师及孙悟空路上教他的禅理,来了个大杂烩,云蒸雾绕一股脑儿捣腾出来。四老仿如“青年问禅师”,也不知真懂还是装懂,“侧耳受了,无边喜悦,一个个稽首皈依,躬身拜谢”。本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也就皆大欢喜,正能量满满的,偏偏四老之中最“虚心者”的拂云叟,竹子耿直本性不改,从唐僧的禅理中挑刺,非要跟他来一番“体用之辩”。辩就辩吧,可辩着辩着,他突然说出一番石破天惊的话来:

“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甚么?”

拂云叟此言,端的比太史丞傅奕更不留情面——你所说的这些大道理,劝人行善啊什么的,咱中国本来就有,你偏偏要跑到西方去求,白白浪费了草鞋。你求个毛啊,根据地的大婶大妈们帮你打草鞋容易吗?

身为妖精,不思吃人,却要搞文化影射政治,这首先就有违职业道德。更可恶的是,它一语戳破了取经行为的荒谬,将“劝人行善”的遮羞布撕下,不作不死嘛。所以,最后八戒要将此木仙庵连根铲除,唐僧说算了他们也没害我,这时已成为维稳斗士的孙悟空说:“师父不可惜他,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浅也。”听见没有,要将散播反动言论者扼杀在摇篮里,免得日后成为大V蛊惑人心。

在设计好的九九八十一难中,这是“棘林吟咏五十二难”。但就像电脑编程也会出错一样,拂云叟就是西游的Bug。所以,最后当取经团队终于走到大雷音寺,唐僧跪在佛前求经时,如来说:“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半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第九十八回)

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西游动机的升级版。首先是再一次把东土黑得一无是处;接着矛头直指“孔氏之教”,称其有局限性,根本奈何不了“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人;最后将佛经的功效由“劝人行善”升级为“超脱苦恼,解释灾衍”。总结起来就是:东土不行,孔教无能,我佛搞定。

这简直就是隔空向拂云叟喊话,回应他那句“不知寻个甚么”的世纪之问。可惜拂云叟已死,无法再辩,否则,他当会如此反问:“佛说孔氏之教奈何愚昧不明、放纵无忌者不得,但你的三藏经真的就能劝人行善吗?”大家应该还记得,观音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也算是一尾有追求的鱼吧?可一到通天河,就成了每年要吃童男童女一对的食人恶魔。再说那蝎子精,以前也曾“在雷音寺听佛谈经,如来见了,不合用手推他一把,他就转过钩子,把如来左手中拇指上扎了一下,如来也疼难禁,即着金刚拿他”。这蝎子精跑到了毒敌山琵琶洞,平时吃的,随便端出来就是“人肉馅的荤馍馍”……

如来观音亲自讲经,蝎子金鱼们却一点都不受教育,一离开佛菩萨的眼皮底下,就无恶不作,你还指望佛经能怎么“劝人行善”?有人会说,这只是个案;有人会说,虫鱼非人,佛经不起作用——慢着,佛不是说“众生皆有佛性”么?木仙庵的花花草草都深明义理,何以西天的虫鱼如此冥顽?

好了,我不说佛经对“劝人行善”全无作用,至少,跟如来说“孔氏之教”对“愚昧不明、放纵无忌”者奈何不得一样,佛经的劝善功能也有其局限性,这么说总可以吧?

既然劝善功能有限,东土人民也不见得有多欢迎,如来为什么还是要设计这款游戏呢?要勘破这一切,还是要从大雷音寺和灵霄宝殿的关系说起。

玉皇大帝也怕丢面子

上篇《西游,以劝善为幌子》说过,如来启动西游计划,其动机,说是东土乃“凶场”,“孔氏之教”作用有限,只有他的三藏经才能救东土。但我们分析过,首先,把东土说得那么不堪,明显是抹黑;再者,佛经的劝善功能,我们已在金鱼精及蝎子精身上得到验证——确实很一般。最后,“劝人行善”备受东土质疑,连一根竹子都知道,去西天取经,实属舍近求远,浪费草鞋。

那么,如来研发西游这款游戏的真实动机到底是什么?

一切,还是要回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从一些不起眼的细节说起。

【佛道的从属关系】

《西游记》中,如来所领导的佛派,跟玉帝所控制的神仙道派两大势力集团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是从属关系,还是各自独立?

按书中所载,佛派根据地天竺灵山大雷音寺位于西牛贺洲,跟其他三大部洲一样,还是凡间领域。而道派则高高在上,不但拥有三十三重天,凡人肉眼所能看到的每一颗星,都是他们家的,连晶莹剔透的月球都是玉帝的行宫。除此之外,道派在凡间四大部洲都派有“地仙”屯守(除灵山脚下的玉真观外,种有人参果的五庄观也在西牛贺洲,观主镇元大仙正是“地仙之祖”),所有的山川河流、洞穴、深海,甚至地狱,都有道派专神看管。可以这么说,道派的势力范围,不但超过你想象的,也超过你可能想象的——宇宙有多大,神仙的势力就有多大。

如此背景下,佛派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奇迹。所以,为了生存发展,除了接受道派领导、韬光养晦之外,再无他策。

我们先来看看,佛派二号人物观音菩萨对玉帝是什么态度。第六回,观音受邀赴蟠桃会时,得知孙悟空闹天宫,想向玉帝支招——请注意,这时她说的是:“我要见见玉帝,烦为转奏。”若按君臣之礼,她当说“我要觐见玉帝”才对,可见,观音并没以事君之礼对待玉帝。那么,他们是平等的了?No,你看接下来是“天师邱弘济即入灵霄宝殿,启知宣入”。这“启知宣入”是个省略句,即“启奏玉帝知道,玉帝宣观音进来”之意。“宣入”一词,可见玉帝是将观音当臣子看待的,否则,就该“启知请进”了。微妙之处就在这里:观音不愿以君事玉帝,玉帝却以臣待观音。

再看佛派一号人物如来。当道派拿孙悟空没辙时,玉帝想到了如来,“遂传旨着游奕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这里有两个词,一是“上西方”,一是“请”。从灵霄宝殿到西牛贺洲的灵山,应该是“下”才对——如来见到二圣,问的便是“玉帝何事烦二圣下临”,玉帝用“上”,是相当尊重的语气,“请”也是。但如果以此证明玉帝如来没有君臣名分,那就错了,当二圣向如来说明情况紧急时,最后用了“因此玉帝特请如来救驾”一语——救驾,那又是君臣之分了。如果玉帝跟如来没这一层关系,二圣是不敢擅自使用“救驾”一词的。如来呢?“如来闻诏,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君对臣的命令称“诏”,可见,不管内心情不情愿,表面上如来他还是认同“救驾”说法的。

镇压了孙悟空之后,如来拍拍屁股就要走,这时玉帝亲来致谢,并说要请吃饭,于是,“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不敢违悖”、“承大天尊宣命”,这些都是典型的臣子言行。

如来在玉帝面前也还算不卑不亢的。他对玉帝之臣服,当然不是怕玉帝谋害他——他已在道派众仙面前露了漂亮的一手,博得个满天彩。连个草根妖猴都收拾不了的道派,又能奈他何?

好了,玉帝既然要请如来吃饭,如来又“不敢违悖”,还亲自给这饭局取名“安天大会”。但谁也没想到,正是这顿饭,让如来大受刺激,埋下五百年后设局西游的伏线。

【都是炫富惹的祸】

第七回最后,安天大会一折,很容易被读者忽略。就像一部电影的结局,大反派伏法,皆大欢喜,庆功宴、演职员表、感谢名单……这时观众已纷纷离座了——等等,还有呢,你们可知道,若没这场盛宴,这书到这里就结束了,哪有后来的九十三回?

这位说了,一场公款吃喝而已,有何玄机?

且看如来答应留下来吃饭后,“玉帝传旨,即着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又命四大天师、九天仙女、大开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请如来高坐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坐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如来,还有他两个小弟阿傩、迦叶,三个客人,作陪的却是满天神佛——这没什么,哪场公款吃喝不是如此。问题在于,吃的是“龙肝凤髓”,喝的是“玉液”,餐后水果是“蟠桃”。这是个什么概念?就算现在的高官,以大熊猫和丹顶鹤请客,喝现挤人奶,跟这天宴比,撑死也就是人间土豪而已。至于龙凤,不见满天飞吗,就像人间吃几条蛇炖几鸡又怎么了?什么?如来吃了没有?这个……围观了整个过程的吴承恩先生没说,但我想,如果如来没吃,他应该会补上一笔的,几个字就可以了:“如来吃素,婉拒龙凤,只以蟠桃果腹。”但他没说,看来,如来也不是吃素的。否则,那也太煞风景了,大天尊安排顶级天宴,你好意思说你吃素?

不仅请,还送。“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炁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然后,第一夫人不仅“引一班仙子仙娥美姬毛女”到佛前歌舞助兴,还亲自接桃献佛;接着,南极寿星、赤脚大仙也前来献仙草、金丹。这些,如来收了吗?“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

各位,这是在请人吃饭吗?这是赤果果的炫富好不好。有人问:天庭为什么要炫富呢?答案是明摆着的:为了面子。你想,天庭管天管地,势力范围无远弗届,可一只草根石猴,就把天宫闹得不可开交,若没如来,说不定玉帝他们真会被孙猴子赶到山沟沟里呆着呢。如来,这位表面上还得尊玉帝为“大天尊”的西方佛祖,只是反掌之易,孙猴子就乖乖殄伏——这让天庭的面子往哪搁?好吧,神通上不如你,可你有我钱多吗?要知道,经济实力也是硬实力,若不将这硬实力展示出来,以后还怎么当全宇宙的领袖?

关键在于,天庭炫富的“物力”从何而来?

龙凤、蟠桃,可以说是天上特产,野生的。玉液,那是要谷物才能酿造出来的美酒。还有那些送给如来的“明珠异宝”、“异品奇珍”,都是从哪里来的?有人说了,神仙会变嘛,他们变出来的。是的,在神话世界里,别说神仙,妖怪都能变,问题是,变出来的东西能吃吗?能用吗?经验告诉我们,所谓“变幻”,只是一种障眼法,徒有其表,没有其实,大多时间一过,就原形毕露——天庭怎么敢拿变出来的东西去忽悠如来?

其实,神仙再怎么神通广大,有一种能力是他们绝对不具备的,那就是生产力,或曰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能力。天庭神仙如繁星,有个别神仙会织毛衣(织女)、会酿酒(吴刚),但除此之外,你还听说过哪个神仙会劳动吗?如果天上也要劳动,那他们辛辛苦苦升天干嘛?

不劳动,那些劳动成果哪里来的?

有且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人间百姓供献来的。人间哪里的百姓供献的?哪里的百姓信神,就由那里的百姓供献。查三清、玉帝及满天神仙的谱系可以得知,这些神仙,可全都是南赡部洲东土的凡人修炼而成的。那么,天庭的一切财富,当然也是由东土百姓供献的。

孙猴子闹天宫时,正是西汉末年——即王莽新政时期。汉朝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意识形态上,是如来蔑称的“孔氏之教”一统天下。但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头百姓,整个民间信仰,则盛行“黄老之术”,即黄帝老子神仙道那一套。“孔氏之教”虽能治国平天下,想消灾纳吉,还得靠天上神仙保佑。而我们知道,大汉是当时世界上两大强国之一(另一是罗马帝国),军事上是否能胜过罗马帝国,没有对比不好说,但在GDP上,大汉几乎占了半个世界。

一个GDP全世界第一、却信奉神仙道教的国家,民众对神仙的供品量,那是非常惊人的。

这,就是玉帝能在如来面前炫富的底气,他想以这天大的排场,挽回天大的面子,没成想弄巧成拙,这场炫富,确实让如来深深地震撼了……

那么,财富对佛家来说重要吗?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此前说过,佛讲色空,此“色”并非女色,而是一切存在。色空,即所有实相存在皆无常——换言之,神马都是浮云之意。这里面,也就包含视钱财为粪土,排斥一切物质享受的态度。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虽是儒家之言,将“君子”换成“佛子”,儒冠佛戴,也是合适的。所以,我们印象中的佛门子弟,苦修乃是常态。出外化缘,跟乞丐一般,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过午不食,饿着肚子也要念佛。

但《西游记》中的佛,对钱财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禄诗泄露秘密】

西游记解毒——唐三藏根本没取西经的借口? 取西经
如来镇了妖猴,天庭失了面子,安天大会上炫富,如来大受刺激(见上篇《玉皇大帝也怕丢面子》)。回去跟诸佛菩萨炫耀,先大肆渲染伏妖猴的经过,最后说:“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第八回)寥寥几句,重点是“坐了首席”“谢我”,说明割据灵山、法力无边的佛祖,还是在乎天庭礼遇的;至于安天大会上那天大的排场,只字不提,那是他内心隐隐的痛。

人间过了五六百年,西天则“我处不知年月”,如来启动取经计划,先做了个盂兰盆会。灵山的盂兰盆会,自是不能跟天庭的排场相比,也就“百样奇花”“千般异果”而已,果然素得很。可是,接下来诸佛菩萨感恩献诗,念的却是福禄寿三诗!其中禄诗曰:“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祝长庚。禄添万斛身康健,禄享千钟世太平。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禄恩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第八回)

禄,古代官吏的傣给,即现在的工资、薪水。对福禄寿的追求,应是凡夫俗子所为,所以天庭有福禄寿三星,因应人间的祈祝,配享香火。眼中万物皆空,以理论和实践启示众生“钱财身外物”的诸佛菩萨,献诗应该是佛诗、法诗、僧诗三宝诗或法诗、经诗、论诗三藏诗才对,如此看重福禄寿,难道不很奇怪吗?

一点也不奇怪,《西游记》中以如来为首的诸佛菩萨,对金钱物质的看重,不但与常人无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来自曝真相】

我们先来看看,最有名的阿傩、迦叶二尊者索贿事件薄,到底有何玄机。

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四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得灵山,如来吩咐阿傩、迦叶二尊者带他们去宝阁取经。“阿傩、迦叶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当唐僧说没有时,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因为没送礼,阿傩、迦叶故意给了无字真经,害得唐僧师徒多跑一趟。

这一节,有一说道,说是取经游戏的设计者为了凑足九九八十一难,故而为难唐僧师徒;也有人说,这是西天为了让唐僧知道,真经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所以才有此举。当时我就糊涂了,取经游戏设计者法力无边,何至于要出这么龌龊的手段凑齐八十一难?至于第二点,更是扯淡,取经团队一路上九死一生,历尽劫难,难道尚不足让其珍惜真经?还是阿傩迦叶的话道出真相,“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佛教徒又不嫁娶,何来后人?此后人,当是后来人之意。如来辛辛苦苦写了这么多书,如果都是免费分享,谁都可以来拿,那西天佛国靠什么吃饭?

如果你觉得,这是阿傩迦叶为了索贿而捏造的借口,那就错了,且看唐僧向如来投诉之时,如来竟笑着答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听到没有,这才是真相。三斗三升米料黄金,就算不计密度,差不多33000克,按现在金价,约850万元人民币——吓着了吧?只是“诵了一遍”,因为有“保生者安全、亡者超脱”的功效,收了这么多钱,如来还觉得“忒卖贱了”。

可见,阿傩迦叶索贿,就算不是如来授意,至少是得到默认的。所以,阿傩、迦叶第二次开阁取经之前,“仍问唐僧要些人事”。唐僧无奈,只好将“唐王亲手所赐”的紫金钵盂给了他们,“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这才给了有字真经。

瞧瞧,如来多么有知识产权意识。

唐僧取经回来,向李世民汇报时,特意转述了如来的话:“佛祖道,此经成就之时,有比丘圣僧将下山与舍卫国赵长者家看诵了一遍,保祐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止讨了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意思还赚卖贱了……”(第一百回)唐僧这才是要李世民明白,他冒死取回的这些经,是多么的值钱,言下之意,你懂的。

【没钱万万不能】

有人或许会问,佛要钱干嘛?

上篇已说过,天庭也好,灵山也罢,满天神佛都是不事生产的,GDP几乎为零,但在吃穿用度方面,却与凡人无异。而且,神仙诸佛菩萨,几乎都是长生不死的,千万劫之中,还不断有凡间众生通过积德行善或修炼参悟而晋级为仙佛,这么一来,人(神)口有增无减,物质需求也就与日俱增。此前我们分析过,神佛虽有变化神通,但那种变化,其实只是障眼法,连转基因技术都没掌握,并不能改变物质的原生属性,迟早都要原形毕露的,也就是说,他们再怎么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连一个细胞核都改变不了。

所以,对于神佛来说,要维持高大上的体面生活,甚至要大讲排场,金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在这一点上,灵山佛国的经济问题就更突出了。

第九十八回,取经团队到达灵山时,他们看到的雷音古刹是这样的:“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金瓦、玛瑙、蕊宫珠阙、宝阁珍楼,尼玛这是寺庙吗?这是带豪华装修的顶级豪宅好不好!

那么,如此奢豪的雷音古刹哪来的?

开天辟地时就有的?如来佛祖变出来的?还是红十字会捐建的?《华严经》《楞严经》等佛家典籍中,倒是有菩萨化身妓女的记载,但那是为了“度人”,不是为了赚钱,再说了,菩萨又不是郭美美,开不了那么高的价码。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佛显示神通,暴力胁迫西牛贺洲的百姓为他捐建——打个赌,以“慈悲”为旗号的诸佛菩萨,是不会这么干的,那是秦始皇及那些“百代皆行秦政制”的统治者才干得出来的事。所以,灵山上的奢华建筑,有且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花钱雇能工巧匠建造并装修的。

现在你说说,钱对佛来说有没有用?

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法相庄严,是靠金子装出来的。基建是刚需,事关面子,钱当然少不了花;此外,军费开支,也花钱不少。

这位说了,扯吧你,诸佛菩萨都法力无边,连冷兵器都不用,装甲车什么的就更不需要了,怎么可能会有军费开支?

且看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孙悟空在金兜山被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给打哭了,请天兵天将帮忙也不好使,只好跑到灵山请如来帮忙。如来答应,“即令十八罗汉开宝库取十八粒金丹砂与悟空助力”。这十八粒金丹砂怎么用呢?悟空挑衅青牛,将它骗离洞口,“行者即招呼罗汉把金丹砂望妖魔一齐抛下,共显神通”,这一撒,飞沙“盖地遮天”,“那妖魔见飞砂迷目,把头低了一低,足下就有三尺余深,慌得他将身一纵,跳在浮上一层,未曾立得稳,须臾,又有二尺余深”……从这描写来看,金丹砂应该就是由无数金沙压缩而成的秘密武器,见风膨散,制敌就靠“陷”字诀,喻示凡人被金钱陷住,动身不得。可惜,那青牛不是凡人,金钱陷不住它,又被它收了去。最后太上老君来收了青牛,却没有归还金沙,如来降牛不着蚀把沙,吃了哑巴亏,生生让天庭高层占了便宜(后来游鸿明写了一首歌《下沙》,歌词竟有这两句:“天空啊下着沙,也在笑我太傻……”难怪他红不了)。

现在你知道,舍卫国赵长者付出的三斗三升米粒黄金,用在哪里了吧?

问题是,西牛贺洲有多少个像赵长者这样的土豪,能消费得起如此昂贵的超度服务?没有的话,除了念经收费,灵山还有哪些创收手段?这些手段,跟天庭比又如何?

西方没有白送的“理”

上篇《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说到,《西游记》中的灵山佛国,领导人法力无边,经济实力却远不如天庭。而日常用度、基建、军费等,洋洋都需要大量金钱。怎么办呢?充分利用法力资源,提供超度凡人免签上西天的服务,念经收费,庶几也可贴补佛国经费的不足。这也就有了如来跟唐僧说的,众比丘下山到舍卫国赵长者家念经,为其家人超度,“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取经原是被传经】

将佛经吊高来卖,定位高端人群,制造品牌效应,不失为有效的饥饿营销策略。问题是,那么贵的“经”费,贫瘠的西牛贺洲有几个给得起的?既然消费得起的目标客户太少,开拓国际新渠道,寻找高端客户群,就是摆在经营决策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细节,足以说明很多问题。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取经团队到了西牛贺洲天竺国外郡金平府,遇到慈云寺的和尚,和尚问唐僧打哪儿来,唐僧道:“弟子中华唐朝来着。”那和尚一听,突然倒身下拜,把唐僧吓了一跳,问他为何行此大礼,那和尚合掌道:“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真相帝有没有?如来口中的东土大唐,“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而天竺国(至少是金平府一带)“向善的人”,看经念佛,却都是“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敢情舍卫国的赵长者花巨款请众比丘僧到家中念经,也是为了超度亲人,好让他们投胎到东土大唐啊!前不久昆明圆通寺辟谣“加五百元就可超度到美国投胎”,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辟谣,就算真的没这业务,借势开发,利寺利民,功德无量,何乐而不为?

慈云寺和尚的话,再加上六十四回荆棘岭竹子精石破天惊的那句:“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甚么?”(见前篇《西游,以劝善为幌子》)在在都说明一个事实:从经济到文化,当时的东土大唐都是世界老大,是全世界人民向往的福地,实没必要费那么大周折去向西方求什么真理,所谓“取经”云云,听起来像是东土大唐多么渴望那些宇宙真理,其实是如来主动要传经的。

那么,如来主动传经到东土,就为了卖钱吗?这么想,也忒小看了灵山领导人的野心了。他又不是罗永浩,怎么会干这种一锤子买卖。

【送理之前先送礼】

如来启动传经计划,刚开始不但打出白送的营销手段,还有礼品送呢亲。

这礼品,看起来还挺贵重的——那就是著名的锦襕袈裟、九环锡杖。这两样东西有多珍贵呢?且看观音是怎么对李世民说的:“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第十二回)那它有啥功用呢?如来对观音如是说:“着我的袈裟,免堕轮回。”(第八回)观音对大唐宰相萧瑀说,功效就增加了:“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穴……”再对李世民说的时候,又更夸张了:“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吞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一佛随身。”后面还有一大堆天花乱坠的广告词,最后来一句最牛逼的:“自从佛制袈裟后,万劫谁能敢断僧。”

到了第十六回,又从另一侧面印证这袈裟的宝贵之处——那就是观音院那位喜欢炫富的老和尚,一看到唐僧的袈裟,当场泪奔,拚却一生修行,也要杀人夺宝。按理说,观音院,观音自己的地盘,和尚都是观音嫡系,其善心、觉悟,纵不及观音之万一,也不至于杀人劫宝吧?怪只怪,袈裟实在太让人眼红了。

如此无价之宝,观音也开了价:五千两。按唐贞观时物价,一斗米五文钱左右,折算今天米价,这五千两白银,约合人民币一千五百万,可买六部郭美美的玛莎拉——蒂。多乎哉?不多也,北京动物园原副园长肖绍祥,贪污的公款就差不多这数。

别急,还有九环锡杖呢,虽没袈裟值钱,也要二千两,这两样加起来,没有两千万人民币是拿不下来的。

那么观音卖了吗?没有,免费送给李世民呢。不卖开价干嘛,逗人玩儿呢这是。不是,他只是要让大唐皇帝知道,我们向你们输送宇宙真理,并不是为了你们的钱,这不,连巨额活动经费也提前给你们了。

这么看来,如来也挺舍得下血本的,经济不景气,出手还这么壕——慢着,这袈裟与锡杖,真的白送出去的么?

是,也不是。说是,观音把它们给了李世民,确实分文不取;说不是,在此之前,观音设了一局,空手套白狼,从李世民的国库里讹了一笔巨款,数目远在七千两以上。

哪笔巨款?第九回至十一回,李世民因泾河龙王案被弄下地狱,受尽惊吓,最后借了河南开封人相良通过“地下”钱庄汇到阴间的一库金银,分给那些在他的暴力夺权过程中被害死的孤魂野鬼,才得回平安回魂。返生后,他不敢食言,赶紧命尉迟恭亲自押送金银一库,到河南开封还给相良。问题是,相良他敢拿皇帝这钱吗?不敢那咋办呢,李世民也不敢食言啊,好办,大唐有的是钱,“即传旨教胡敬德将金银与他修理寺院,起盖生祠,请僧作善,就当还他一般。旨意到日,敬德望阙谢恩,宣旨,众皆知之。遂将金银买到城里军民无碍的地基一段,周围有五十亩宽阔,在上兴工,起盖寺院,名'敕建相国寺’……即今大相国寺是也”。

瞧见没?河南人存在阴间的钱,被讹去维稳了;李世民的真金白银,建了一座面积五十亩的大相国寺。五十亩地值多少钱?再在上面盖寺院、装修,又得花多少钱?七千两肯定不够的。

众所周知,寺院是谁的地盘?当然是佛家的。所以,羊毛出在羊身上,观音的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真不是白拿的。

【解铃还需系铃人】

有人说了,这事跟观音有关吗?

别忘了,从袁守诚妙算、泾河龙王失算、魏征斩龙、太宗还魂,这一系列不合常理的事,可都是在观音领了佛旨到达长安之后发生的。

自始至终,将李世民弄下地狱进行恐吓讹诈,就是观音编剧、导演的一出好戏。当然,观音一直躲在幕后,只是百密一疏,也有露出破绽的时候,且看第十回,魏征斩龙当天晚上,李世民即梦见泾河龙王来找他索命,吓尿之时,“只见正面上香云缭绕,彩雾飘飖,有一个女真人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原来这是观音菩萨,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此住长安城都土地庙里,夜闻鬼泣神号,特来喝退业龙,救脱皇帝”。

那倒霉龙在梦中来找李世民索命,观音也就及时在梦中出现,赶跑了它——说这是巧合,你信吗?

泾河龙王,传经计划的早期牺牲者,它的任务只是为了给李世民下地狱一个理由;如果李下地狱前就被吓得魂飞魄散,那西游这出戏还怎么唱下去?所以观音看那倒霉龙闹得太厉害,她不出手谁也镇不住它,这才系铃解铃,现身“喝退业龙”,而那倒霉龙也就“径到阴司地狱具告”去了。

可见,原来的计划,只是让倒霉龙直接到阴司告状就成,没成想那龙头被砍断,脑洞大开,竟直接找李世民索命——也难怪,谁的头被砍掉后还能理智地配合砍头者的计划啊!这也是后来,李世民下了地狱,十殿阎王说那倒霉龙已被他们“送入轮藏,往生去了”的真正原因——不是要“三曹对质”吗?怎么就急急忙忙把原告送入轮回了?只是怕它看到李世民,失去理智,打乱全盘计划。

传播宇宙真理之前,先设一局,抓住对方把柄,一步步,从精神上完全控制对方,让对方死心塌地相信,只有往生极乐才能解放全人类,附带试出对方的资金有多雄厚,同时让对方出血先为我方建一基地;接下来,再送出赠品,打消对方可能有的疑虑——我们真不是为了钱。不能不说,这计划,真是完美。观音作为传经计划的二号人物,其执行能力,估计如来都要自叹弗如。

到这里,如来设计传经——取经计划的动机,已呼之欲出……

香火万税万万税

《西游记》面世以来,官方说法,西游=去西天取经,几百年来的潜移默化,就成了共识。但如果我们带着脑子看西游,就不难发现,先有如来想传经,才有唐僧去取经。也就是说,传经是主动的,取经是被动的。

如来为什么要传经,他自己说的,是为了“劝人为善”。但我们已分析过,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首先,从小说情节来看,佛经的劝善功效极其有限;其次,当时的东土大唐,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是世界No.1,要经济基础有经济基础,要上层建筑有上层建筑,连佛光普照的西牛贺洲,僧俗人等积德行善,都是为了下辈子投胎东土,所以,东土大唐不但不是如来抹的那么黑,而且是全世界人民向往的福地。(详见《西游,以劝善为幌子》)。

扒下冠冕堂皇的外衣,我们可以看到,名义上受天庭节制的西天佛国割据势力,在军事实力(法力)与理论建设(佛经)上,都优于天庭,但在势力范围及经济实力上,则不能望天庭之项背。为了维持面子上的金碧辉煌,灵山也有独特的创收方式:一是向信众提供念经超度服务,收取高昂服务费;二是开设地下银行,通过“借库还库”的方式放贷。但这些都只是小打小闹,如来需要的,是一个解决财政问题的一劳永逸的计划。

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靠什么?

当然是税收。

【凡人向神佛的纳税】

那么,天庭通过什么方式来向凡人收税?

答案是:香火。

所谓香火,在这里并不是指供奉神佛时燃点的香和灯火,而是实实在在的供品,甚至还有真金白银。

从第六回的一个细节,我们就可以管窥,凡人是怎么向天庭纳香火的。当时孙悟空在天上闹得不可收拾,天兵天将皆束手,观音向玉帝推荐一神:“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二郎神出马,孙悟空占不到便宜,干脆变成他的模样,“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二郎神在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孙悟空变成他的样子,到了他的庙,第一件事也是“点查香火”,可见这是他平日的主要工作。什么香火呢?有实物,有支票,就是所谓的许愿还愿。同时也可看出,二郎神也不是白享香火的,他也得向信众提供如下服务:提高幸福指数、医治不孕不育、保障身体康复……至于他收了香火之后,有没有提供这些实质性的服务,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如此看来,信众给神佛献香火供,跟公民纳税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求得神权或政权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或者再进一步,购买神佛或政府的公共服务。有时候没有具体服务项目,信众也要给寺庙“添香油”以表虔诚。相信大家都曾见识过,一进寺庙大殿,就是一个让你添香油的箱子,它也叫“功德箱”,不管名称怎么变,那形状,明摆着就是纳香火供的收款机。

套用国税、地税的现代叫法,这种香火供,应该称为“天税”。只是,在非民主化的神权或政权统治下,信众与纳税人一样,都是只有义务而无权利的。我们可以想象,凡人赵甲向二郎神纳香火求子,二郎神如果没让他老婆怀上,他敢去告二郎神只收钱不办事吗?先别说二郎神神通广大,单他豢养的那条连齐天大圣都敢咬的哮天犬,吠一声就能把凡人吓死。

从二郎神的例子我们可以想见,来自富庶的大唐信众的天税,给天庭提供了炫富的底气,也成就了安天大会上那天大的排场。这一点,如来看得比谁都清楚。他所想到的解决西天佛国财政问题的长久之计,就是跟天庭争夺东土大唐的天税。

【暴力保障税收】

古天竺所在地印度,前几年拍了一部神片《偶滴神啊》,讲了一个让宗教信仰者三观尽毁的故事:商人勘吉因为不敬神且开神的玩笑,神搞搞震,全城都没事,就他的店被震塌了,倾家荡产。他去找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说这是神降之灾,不赔,有种你让神赔你。勘吉一急,还真的一纸诉状将全印度的神佛都告上了法庭。而被告者,各个教派的祭司们,也雇了一位律师来应诉。在法庭辩论是否立案时,勘吉跟对方律师唇枪舌剑,表达他为什么要告神的理由:

“去个佛堂或道场,你就得买花、买毯子、买蜡烛,而香油钱箱就在神像前面,只要你鞠躬就得投钱进去……我还带来了些证据。你看这是献金的收据,我已经付了十八年;我老婆的账本,你看看,第一笔献金1501元,还有一些南部知名的寺庙,我也捐了不少。之后我在象神的摊位上,每年都付了大约1000元……还有,我岳母过去一直病得很重,结果寺庙跟我们说,只要付11000元,虔诚祈求,就会有奇迹出现。我们很虔诚地付了钱,但岳母还是驾鹤西归,他们甚至连一元也不会退给你。还有,放在圣堂的地毯,放在教堂的蜡烛,道场的献金和香油,这些店里我至少捐了有一百万!”

当一个祭司说这些捐献都是信众自愿的,为了求家人平安和子孙繁茂时,勘吉反驳道:“即使我付了这些钱,以求家人平安和子孙繁茂,但好像也没实现。而你的神骗走我的平安生活,因为只有神可以操纵天灾啊!但人没有办法,所以你说我是不是应该向神明要求赔偿?”最后,勘吉的陈词打动了法官,成功立案。

这样的电影,出自宗教权威森严的印度,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勘吉的台词,可以看成是纳天税人的觉醒,也道出一个残酷的事实:某些宗教,打着解放全人类的旗号,实则在贩卖虚假希望以敛财。而一旦谁冒犯他们的尊严、触犯他们的利益,则连伪善的遮羞布都不要了,立马稳准狠地进行暴力报复。

《西游记》第八十七回《凤天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讲的也是一个被神视为不敬而遭天谴且殃及无辜的故事:天竺国外郡凤仙郡,其郡侯三年前“献供斋天”之时,因为跟老婆吵架,一怒之下“推倒供桌,泼了素馔”,为了不浪费粮食,就叫一条狗来把地上的素菜吃了。这事恰巧被下巡的玉帝看到,认为郡侯对他大不敬,于是罚凤天郡大旱三年,搞得全郡“井中无水,泉底无津。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按郡侯的说法:“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这神话版的“三年自然灾害”,跟那场把勘吉的商店弄塌的地震一样,也是神操纵的“天灾”,都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利用神权对不敬者的恐吓和报复,在如此非常暴力面前,谁还敢不乖乖交纳天税?

现在你知道,天庭的巨额财富怎么来的吧?

【高级征税手段】

如来比玉帝高明的一点,就在于他找一条更好的途径,打出“劝人行善”的旗号,虚设一个极乐乌托邦,再通过思想控制,宣扬因果论,让信众更加心甘情愿地纳香火。

西游结束时,唐僧从西方搬来了“真经”,大唐皇帝李世民高兴坏了,亲自写了一篇《圣教序》记录此事,并“选高僧,就于雁塔寺里,修建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普施善庆,将誉录过经文,传布天下不题”。从此,他有了满满的理论自信,不用再怕那些被他所杀或因他而死的冤魂来索命了,秦琼和尉迟恭这俩门神,暂时也可以下班了。

通过大唐皇帝的最高指示,如来的三藏真经,就这样成为指导大唐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意识形态领域,虽然未能完全占有,至少,已做到佛道共享香火,平分天税。

另一个大家熟悉的情节,可以从侧面证明这一点:传经成功之后,如来论功行赏,唐僧、悟空都成佛,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心里那叫一个不爽,口中嚷道:“他们都成佛,如何把我做个净坛使者。”如来道:“因汝口壮身硕,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如何不好!”(第一百回)猪八戒的不平,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使者,在佛、尊者、菩萨、罗汉之下,撑死了就一厅局级,大家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革命的,凭什么?如来的回答,很多人都把它笑话看,以为是在调侃八戒,殊不知,这里面就藏有解开西游动机的密码:势力范围扩大,佛事就多;佛事多,香火就旺。至于那些七荤八素,让这头猪去落实光盘行动就行了。

“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传经的成功,让如来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来,而这也是他设计传经——取经计划想达到的目的。

说到底,所有的思想控制,都是为了利益攫取。现在我们可以小结一下了:如来为什么要向东土输出价值观?答案就是:通过传播极乐主义思想,抢占东土大唐意识形态高地,控制东土大唐的知识精英,把东土大唐变成西天佛国的远东支部,打通一条利益输送的空中走廊。自此以后,百代千秋,我佛万税万万税。

来源网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8628.html

更多阅读

西游记、大闹天宫邮票上的一个错误 2014大闹天宫邮票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巨著,也是我国小说史上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全书故事情节变化万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幻想神话世界。但这些幻想的神话,却包含着丰富的现实内容。天国、龙宫、地府、魔窟,实际

声明:《西游记解毒——唐三藏根本没取西经的借口? 取西经》为网友思念患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