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列表 三国十八路诸侯
本资料来源于中文维基百科及其他综合整理
秦朝末期
秦末,项羽、刘邦灭亡暴秦,进入关中。项羽假借楚后怀王之名,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1、汉王刘邦,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
西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出身平民阶级。起兵反秦时,称沛公,秦亡后,被项羽封为汉王。在入咸阳前,项羽屯驻在鸿门时,曾邀请刘邦赴宴,也就是有名的鸿门宴,然而项羽未听从亚父范增之计,使得刘邦逃过一劫。项羽进入咸阳,火烧阿房宫,自称西楚霸王,俨然天下共主,分封群臣。项羽将刘邦分封到巴蜀汉中一带为汉王,却将楚怀王先前许诺的关中之地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史称三秦)。项羽的分封无法服众,各国起兵叛变,刘邦趁项羽出外平乱出兵关中,甚至一度攻占项羽的根据地彭城。
2、雍王章邯,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
章邯(?—前205年),秦朝著名将领,在秦二世时期曾率秦军击败多支反秦军队。章邯在前207年的巨鹿之战中被楚将项羽击败后,率秦军主力向项羽投降,获项羽封为雍王。秦亡后的前206年,项羽把关中西部的地方封给章邯。章邯后来被汉王刘邦击败,最后自杀。
3、塞王司马欣,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
司马欣(?-前204年),秦朝长使,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获项羽封为塞王,都栎阳,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与曹咎一同自刭于汜水上。
4、翟王董翳,统治上郡,建都高奴;
董翳(?-前204年),中国秦朝都尉,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而后投降楚军,获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北),后来在成皋被汉军击败,死于汜水之畔。
5、西魏王魏豹,统治河东,建都平阳;
魏豹是战国末期魏国王族,在秦末时被立为魏王,后被项羽封为西魏王。前208年中,魏王咎兵败自杀,魏豹逃到楚,得到楚怀王拨了数千人给他,再向魏地进攻。魏豹攻下了魏地二十余城,楚怀王立豹为魏王。魏豹带领精兵跟从项羽进入关中。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时,羽想把梁地据为己有,于是徙魏王豹于河东(大约是今山西省中南部),以平阳为都,封为西魏王。前205年汉王刘邦率兵从临晋渡过黄河,魏王豹向汉归降,带兵跟随刘邦攻楚。刘邦在彭城之战惨败后,魏豹以探望患病亲人为由离开刘邦回国,可是到达国内便叛离汉。刘邦遣郦生游说魏豹,豹说:“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腢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刘邦遣韩信攻魏,俘虏了魏豹,把河东并为汉的郡。前204年,刘邦令魏豹守荥阳,楚军围城时,另一守将周苛认为豹不可靠,遂杀豹。
6、河南王申阳,统治河南,建都洛阳;
申阳,项羽所封十八诸侯之河南王。瑕丘人,本来是赵国张耳的宠臣,项羽巨鹿之战后先攻克河南洛阳。灭秦后,项羽分韩国为河南国,封申阳为河南王,建都洛阳。汉二年(前205年)十一月,申阳投降汉王刘邦,其地成为河南郡。
7、韩王韩成,统治韩地,建都阳翟;
韩成(?-前206年)秦朝末年第一任韩王。汉高祖刘邦在当沛公时,在去投靠项梁的途在遇到张良,他们便一起去投靠项梁。后来,张良请求项梁立一位韩国的后裔,令韩国复国。(因为张良的先祖五世相韩),他们选择韩成当韩王。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仍把韩成封为韩王。七月,项羽因张良跟随刘邦,而把韩成斩首。
8、殷王司马卬,统治河内,建都朝歌;
司马卬(?-前205年),项羽所封十八诸侯之殷王。本来是赵国的将军,项羽巨鹿之战后随项羽入关。灭秦后,项羽分魏国为殷国,封司马卬为殷王,建都朝歌。汉二年(前205年)三月,申阳投降汉王刘邦,其地成为河内郡。四月,彭城之战,刘邦大败于项羽,司马卬被楚军所杀。
9、代王赵歇,统治代地;
赵歇(?-前205年),秦朝末年赵国王族。陈胜所立的赵王武臣死后,张耳、陈余等立赵歇为赵王,定都信都。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章邯攻杀项梁,派部下王离进攻赵国,攻克了邯郸。王离围攻张耳、赵歇所在的巨鹿,直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俘虏王离,解巨鹿之围。但因为陈余没有救张耳、赵歇,陈张二人失和。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项羽分赵地北部,立张耳为常山王,以赵王歇为代王。陈余不服,以三县之兵袭击常山王张耳。汉王二年(前205年),张耳败走,投靠汉王刘邦,陈余立代王赵歇为赵王,自立为代王,自己不去代国,在赵国以太傅的身份辅佐赵歇。汉王三年(前204年)十月(秦历,按夏历和公历仍是前205年),韩信灭魏豹后,与张耳出井陉击赵。井陉之战赵军败于汉军,在襄国追杀赵王歇,陈余也被杀。
10、常山王张耳,统治赵地,建都襄国;
张耳(?-前202年),大梁(今开封)人,曾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后来被汉高祖封为赵王。他年少时是魏国信陵君的门客。信陵君死后脱离户籍亡命至外黄县,当时外黄有一户富豪家有一远近闻名的绝色美女,此美女嫌弃自己的丈夫没本事,向自己父亲的门客寻求帮助,该门客与张耳相识,表示没人比张耳更合适了。于是美女请门客打听张耳的意思,此时张耳孤身一人流落于异乡,有富家美人愿意嫁与自己,当即同意。在门客的帮助下,美女休掉前夫与张耳结合。此后张耳以信陵君作为榜样,仗义疏财,结交有才能的游侠,自己成为有名的县侠,名声传到了魏国以外。还担任了外黄县令,此期间刘邦慕名投到张耳门下,在外黄住了几个月。秦灭魏后,张耳和友人陈余不愿事秦,一齐改名换姓逃亡。陈胜起兵反秦时,张陈二人投靠他,被任为左右校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八月,张耳、陈余随义军大将武臣趋至邯郸,陈胜在陈地称王,陈余等人亦劝武臣称王。武臣遂自立为赵王,以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陈余为大将军。武臣死后,张耳等立旧赵国王族赵歇为赵王。秦将章邯攻赵时,张耳与赵王歇被困钜鹿城,陈余则北收常山数万人,屯驻于钜鹿之北,以人数太少,不肯相救。秦二世三年(前207年),项羽率军北渡漳河,解钜鹿之围,十二月,张耳见陈余,责其不肯相救。陈余怒解印绶推给张耳,起身去厕所解手,张耳一时不知所措,幕僚对张耳道:“此乃天赐于你,若不取,反受其害。”张耳收陈余兵权后,陈余常独自与军中好友数百人渔猎于河上泽中,从此二人失和。汉高帝元年(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此时张耳同各路诸侯入关。项羽素闻张耳之名,乃分赵地北部,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信都更名襄国。最初张耳、陈余有隙,陈余闻知大怒,对人道:“张耳和我功相等。今张耳为王,我却称候,项羽对我不公。”陈余使夏说说服齐王田荣发兵,加三县之兵袭击常山王张耳。汉高帝二年(前205年),张耳败走,投靠汉王刘邦,陈余迎代王赵歇为赵王,赵歇感谢陈余,封其为代王。张耳次年随韩信出井陉击赵,大败赵军,陈余及赵王歇被杀。汉高帝四年(前203年),韩信报请汉王刘邦以张耳为赵王,刘邦同意。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张耳病逝,卒谥景,子张敖嗣立为赵王,尚高祖长女鲁元公主。
11、九江王英布,统治淮南,建都六县;
英布(?-前195年),又称黥布,中国秦朝时六县(今安徽六安)人,秦末汉初的将领及政治人物,曾被项羽封为九江王,汉朝初年被封为淮南王,前196年起兵反汉,失败后被杀。
12、衡山王吴芮,统治长沙,建都邾县;
吴芮(?-前202年),中国西汉长沙国第一代王,为春秋时代吴国国王夫差的七世孙。秦朝时任番阳令,号曰番君。战国末期,父吴申曾任楚国大司马。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吴芮率部将梅鋗及女婿英布响应陈胜起义。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因其率百越人民起兵,又从入关,封其为衡山王,都邾(今湖北黄冈)。不久受项羽密令与临江王共敖,九江王英布击杀义帝于郴州(今湖南郴州)。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徙封长沙王,都临湘(今湖南长沙)。领长沙郡(今湖南省)、豫章郡(今江西省)、象郡、桂林郡(今广西省)及南海郡(今广东省)五郡。但当时象郡、桂林郡及南海郡已被南越王赵佗所占,豫章郡又早已封给淮南王英布,长沙国实际上版图只有长沙一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七月,奉命率兵定闽,病死于途中,谥文王,长子吴臣袭位。
13、临江王共敖,统治南郡,建都江陵;
共敖(?-前204年),中国秦末汉初人,临江国第一代王。共敖是战国楚国贵族后代。秦朝末年,任楚怀王熊心柱国。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因其攻取南郡有功,封其为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领故秦南郡地(今湖北省大部)。不久,受项羽密令与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击杀义帝于郴(今湖南郴州)。楚汉战争开始后,临江国虽属项羽阵营,却不出兵支援项羽对刘邦的战事。汉高祖三年(前204年)七月死,子共尉袭位。
14、辽东王韩广,统治辽东;
韩广,秦朝人,在秦末自立为燕王。他在前209年奉赵王武臣之命进攻燕地,却在那里自立为燕王。前206年项羽分封天下时,燕将臧荼被封为燕王,而韩广则被徙封为辽东王,以无终(今天津蓟县)为都。韩广对此不服,不肯迁往辽东,同年被臧荼击败及杀害,燕及辽东两地皆为臧荼所有。
15、燕王藏荼,统治燕地,建都蓟县;
臧荼(?-前202年),秦朝末年前汉初年人。燕王韩广部将,跟随项羽援救被秦朝章邯包围的赵国。又随项羽入关中。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项羽分天下为十八诸侯,立臧荼为燕王。迁燕王韩广为辽东王。之后,臧荼攻灭韩广,合并辽东,统一燕国。汉王三年(前204年),韩信破赵国陈余。听从广武君李左车的进言,派使者送信给燕王,燕王臧荼归顺韩信,投降刘邦。高帝五年(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臧荼和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前衡山王)吴芮、赵王张耳共同尊奉汉王刘邦为皇帝。同年,臧荼反汉,高祖刘邦亲自征伐,臧荼被捕杀。高祖的发小卢绾封为燕王。臧荼育有一子臧衍,父亲被平定后逃往匈奴。陈豨叛变时,燕王卢绾派张胜向匈奴散播陈豨战败的消息,避免匈奴派兵增援陈豨。张胜本想联同匈奴将陈豨消灭,但遇见臧衍,他说:“您之所以得到重用,因您通晓匈奴之事。而燕所能够长久,是因为诸侯屡屡造反。现在您为了燕,想要迅速消灭陈豨。但陈豨被消灭了以后,下一个就该轮到燕了。”张胜同意其话,遂不再继续。臧荼有一孙女臧儿,嫁王仲为妻,生一女王娡。臧荼的曾孙女王娡,后为汉景帝皇后,生下了汉武帝。
16、胶东王田市,统治胶东;
田市,秦末齐国人,田儋的儿子。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秦将章邯于临济下杀齐王田儋,齐人乃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王,田儋的从弟田荣起兵,将田假轰走,田假逃亡楚国。八月,田荣立田市为齐王,要求楚国交出田假,楚国不理,所以田荣没有随项羽入关,只有副将田都、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背叛田荣,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封十八诸侯,封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也没有封田荣。田荣不服,不让田市离开临淄去胶东。田市害怕项羽怪罪,悄悄到了胶东。汉元年(前206年)六月,田荣率兵击杀田市。
17、齐王田都,统治齐地,建都临淄;
田都,秦末齐国人,本来是田儋、田荣兄弟的副将。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六月,秦将章邯杀齐王田儋,齐人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王,田儋的从弟田荣起兵,将田假轰走,田假逃亡楚国。八月,田荣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要求楚国交出田假,楚国不理,所以田荣没有随项羽入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月田都和齐王建的孙子田安背叛田荣,随项羽入关。项羽分封十八诸侯,封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田市为胶东王,也没有封田荣。田荣不服,汉元年(前206年)五月,田荣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
18、济北王田安,统治济北,建都博阳。
田安,秦末齐国人,齐王建的孙子。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二月,田安攻克济北郡,和齐将田都随项羽入关,得到了项羽的信任。项羽分封十八诸侯,封田都为齐王(临淄王)、田安为济北王(都城在博阳)、原来的齐王田市为胶东王,没有封齐国的执政者田荣。田荣不服,汉元年(前206年)五月,田荣率兵攻打田都,田都奔楚。七月,击杀田安。
东汉末期
献帝初平元年(西元190年),爆发了董卓讨伐战(《三国演义》中记述“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实则只有十三路);西元190年6月12日,董卓率大军约五十万进攻关东盟主袁绍之军,袁绍出军15万,长沙太守孙坚3万,曹操3万,袁术3万,韩遂5千,公孙瓒5千,其余大将各人马1-3千不等,自率4万人进攻,后袁绍被吕布10万大军杀之败退,孙坚败之洛阳,隔年伤亡,讨伐董卓而随之结束。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袁术 (?-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初期的割据军阀,出身于官宦名门,袁绍之弟,趁乱世称天子,却得不到支持,最终屡次兵败后吐血而死。董卓入洛阳后,卓欲废汉帝,表袁术为后将军,袁术惧祸逃往南阳,遂有南阳之众。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从术。于是刘表荐袁术为南阳太守。南阳户口尚数十百万,但是他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奢姿无厌,百姓患之。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韩馥(hán fù)(?-191年),东汉末年的军阀与政治家。字文节。颍川郡人。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当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在厕所中以拆信用的刀自杀。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生卒年不详),字公绪,陈留人,东汉末期人物。据正史记载,189年孔伷曾被董卓任命为豫州刺史,同时也是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似乎在190年底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或病死,所以190年另外出了一个豫州刺史孙坚。正史对孔伷事迹的记载太少,只《英雄记》提到他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孔伷为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的第三镇。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192年),字公山,东汉兖州刺史、刘繇之兄、汉齐孝王之后。岱伯父宠,为汉太尉。岱历位侍中,兖州刺吏。初平元年春正月,岱从袁绍、曹操令,起兵反董卓。后岱与桥瑁相恶,岱杀瑁,以王肱领东郡太守。初平中,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问程昱。岱乃召见昱,问计,昱劝助绍,岱从之。后瓒大为绍所破。初平三年,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转入东平。岱欲击之,鲍信谏先为固守。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王匡(生卒年不详),字公节,泰山人,东汉末期的人物,河内太守,是东汉末期起兵讨董卓的地方势力之一,被董卓击败后败逃乡里,想与张邈会合,但被其所杀害的胡母班之亲属联合曹操攻杀致死。在《三国演义》中,王匡曾参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本部将领方悦被吕布所杀。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张邈(?—195年),字孟卓,东汉末期东平寿张(今山东阳谷)人。“少以侠闻,振穷救急”(《三国志·吕布张邈臧洪传》),被称为“八厨”之一,与曹操袁绍都有交往。董卓之乱时,为陈留太守,与袁绍等共同起兵讨董,在汴水为董卓击败后归附曹操。此前因为与袁绍有隙,又曾与吕布交往,袁绍几次叫曹操杀张邈,但曹操都未听从,跟张邈更为亲近。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吕布为兖州牧。(关于张邈叛变的原因,一说是他害怕曹操终究会听袁绍而杀了他,一说是与陈宫对曹操因私仇而杀了名士边让不满。)后吕布被曹操击败,张邈跟随吕布投奔刘备,全家及弟弟张超都被曹操杀于雍丘。张邈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桥瑁(150年?-191年)字符伟。桥玄族子。《演义》中作“乔瑁”。先为兖州刺史,甚有威惠。东汉末年任东郡太守。曾参加了董卓讨伐战,后为刘岱所杀。《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英雄记》说:“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董)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但在罗贯中所注的《三国演义》中,将号召诸侯共讨董卓写成曹操所为。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袁遗,字伯业,(?-192年?)袁绍之兄,曾任长安令、山阳太守、扬州刺史,并作为一路诸侯参与讨伐董卓。最后为袁术所败,因部下背叛而被杀。曹操称其“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矣。”(年纪渐长仍能坚持好学不倦的,就只有我与袁伯业了)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鲍信(152年-192年),泰山郡平阳县人(今山东省新泰)。鲍丹之子,官至破虏将军、济北相。东汉灵帝时任骑都尉,何进死后,因对董卓感到危惧,而劝谏袁绍先发制人,但袁绍未采取行动,遂返为故乡。后协助曹操,加入反董联盟军,也因此,胞弟鲍韬于汴水一战败死。联盟解散后,劝戒曹操静观其变。兖州爆发农民起义,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贸然出战,兵败战死,鲍信遂迎曹操为兖州牧。于青州视察战场时,遭黄巾贼袭击,战死,享年40岁。曹操后来追记功绩,赐封其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并辟命鲍勋为丞相府掾属。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由于曾任北海相,亦称孔北海。与大学问家蔡邕交往密切。孔融到北海后起兵讲武,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转移保朱虚县。后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后被管亥所围,遣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刘备受宠若惊,立即发兵解围。建安元年(196年),为袁谭攻击,城被攻陷后逃往东山,妻儿为袁谭所虏获。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张超(? — 195),字景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字孟高),兖州东平寿张[今山东寿张]人, 东汉末年的广陵太守,张邈之弟。董卓弑帝,图危社稷,功曹臧洪说超诛除国贼,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超从曹公檄文,起兵讨卓。后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兴平元年,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二年间,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人。陶谦少好学,温厚纯笃。灵帝中平二年(185年)三月,陶谦随皇甫嵩出征三辅,被任命为扬武校尉。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任徐州刺史。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史载“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董卓被杀后,各路军阀陷入混战,陶谦加入了袁术、公孙瓒的阵营,对抗袁绍、曹操。时人张昭认为陶谦“膺秉懿德,允武允文,体足刚直,守以温仁。令舒及卢,遗爱于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但陈寿却说陶谦“背道任情……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马腾(?-211年),字寿成,东汉末武将,东汉初名将马援之后。父亲为马平,蜀汉武将马超之父。除此之外还有马铁、马休二子。马援传到马肃时,马肃和羌女结婚,生下了儿子马腾。一向以来,马腾忠于汉室,李郭专政时期,朝中侍中马宇等连结马腾韩遂讨伐李郭二人,马腾率兵进攻长安,马宇等事败漏被杀,马腾退走……曹操控制朝廷时,汉献帝写下了衣带诏,约刘备、马腾等人起兵讨伐曹操。事件失败后,马腾回到西凉拥兵自重。后被曹操引诱入京杀害。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东汉末期人物,辽西令支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刺史,从弟为公孙越、公孙范,子为公孙续。曾与刘备和刘德然共同师事于卢植。镇守辽西时曾与乌桓鲜卑等交战,尽选白马为先锋,自号“白马义从”。当时袁术派遣孙坚驻屯于阳城以拒董卓,袁绍派周昂夺取孙坚驻守之处,袁术便派公孙瓒从弟公孙越与孙坚一同攻打周昂,没有获胜,公孙越为流矢所中死。公孙瓒以其弟被杀,将此事归罪于袁绍,并和袁绍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199年)被袁绍击败,先将其姊妹妻子全部缢死,然后引火自焚,在公孙瓒自焚时,袁绍士兵登上公孙瓒所在高台并将其斩首。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张杨(?-198年)字稚叔,东汉末期人物,云中人。多次迎接献帝,最高职位为大司马。所控制的河内郡兵精粮足,为袁绍、曹操等所唾涎。董卓当权,张杨攻上党太守于壶关,无功而还。后留上党,攻略诸县,聚众至数千人。董卓讨伐军起,张杨依付袁绍,不为所用。初平二年(191年),匈奴单于于夫罗欲叛袁绍,张杨不从,于夫罗胁持张杨出走。于夫罗初败于袁绍将麴义,后又攻破度辽将军耿祉,放走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吴郡富春县(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史书说他“容貌不见,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孙坚参军后多次成功平定汉末叛乱,又随朱儁征讨黄巾,立下许多功劳,被东汉朝廷封为长沙太守、乌程侯。后董卓乱政,孙坚联合袁术,参加了诸侯联军,征讨董卓,表现最为积极,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并且斩了董卓的大将华雄。董卓迁都长安,孙坚进兵洛阳,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后返回鲁阳。不久,孙坚受袁术派遣与刘表交战,击败了刘表部下黄祖,却在一次追击中被黄祖的士兵射杀。孙坚的儿子孙策、孙权后来创建了东吴政权。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豫州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东汉末年政治家、割据军阀。控有幽、并(并音冰,bīng)、冀、青等河北四州,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实力大损,后为曹操所灭。董卓趁朝廷大乱时收编了大将军何进与其弟车骑将军何苗所遗之部曲,又收吕布、施计并执金吾(京城警备司令)丁原之众,召袁绍与之谋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袁绍尽管暗中不满,但仍伪许之,然后亡奔冀州。董卓深知袁氏“门生故吏满天下”的威胁性,怕袁绍“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不斥其罪,反而封他为渤海太守,邟乡侯。由于董卓废少帝有逆当代的人臣之伦,袁绍因此在渤海起兵,自号车骑将军。190年正月,关东诸侯同时起兵,众各数万,共推袁绍为盟主。董卓的先锋部队被孙坚打败后,畏惧联军的声势浩大,放弃洛阳并强迁京师至长安。各路勤王而来的关东诸侯则因互不协调,不合而散。
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马,共计18路诸侯。
更多阅读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原文 南史 卷十九 列传第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
惟我独尊 丽都,三十而立庄炎林同志审订版 三国之惟我独尊
谨以此文纪念丽都30周年华诞 我写《丽都 -三十而立》的想法:写一部纪实体的丽都故事,是我始于1998年的想法,把一些枯燥的、默默的文件和至今在丽都人脑海里萦绕的回味汇集成故事,是我对丽都和所有丽都人的承诺。丽都是历史与现实的,更是
败功(赵蕤) 白起为秦坑赵降卒四十余万,使诸侯曲秦而合纵。夫坑赵 赵蕤
译文作者:佚名《文子》上说:“即使有功,如果失去了仁义,也一定会被疑忌;即使有罪,假如不失民心,也一定会受到信任。”所以说,仁义是天下最尊贵的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呢?过去楚共王患病的时候,把大夫们召集到身边,说:“我缺乏德行,从年纪很小的时候
新三国PK三国演义_浪中走 新三国演义
昨晚连续看了10集新三国,个人感觉还勉强,但总体比唐国强的老版三国演义差了一些,有几个方面可以体现三国演义并不是史书,而新版三国和三国演义拍成电视剧都是根据三国演义拍的,所以从三国演义这本书来说,老版三国演义更胜一筹1、演员的
荀彧忠于曹操还是忠于汉室?——阎读《三国》之二十三 曹操杀荀彧
荀彧忠于曹操还是忠于汉室?——阎读《三国》之二十三 (2013-06-03 16:36:13)转载▼《三国演义》开始于汉室衰微。这一衰微,使得各路野心家都感到有了机会。由于顾忌师出无名,许多人打起“匡扶汉室”旗号:董卓及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