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服饰浅考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

海南岛主要居住有黎族和苗族两个少数民族。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和开拓者,也是我国最早从事棉纺织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岛夷卉服,蕨篚织贝”是对海南岛先民从事纺织业的记载。“贝”指吉贝,在黎语中是棉花的意思。秦汉时,黎族人民生产的“广幅布”更是驰名海内。据《后汉书》记载:“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说明当时黎族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宋末元初,著名的纺织家黄道婆流落崖州,曾虚心学习黎族人民先进的纺织技术,并结合汉族的织造技术,大胆革新,发明了脚踏纺车,改革了织机,为发展我国的棉纺织事业作出了贡献。

据考古资料证实,黎族先民早在一万年以前就已在海南岛上劳作生息。在长期的繁衍、迁徙发展过程中,黎族形成了几个方言群体。按习惯沿用的五个支系方言群的称呼是“侾”、“杞”、“赛”(加茂)、“润”、“美孚”。五个支系的服装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支系,由于居住的地理位置不同,不同乡镇的服装也有所区别。但总体上不失其共同特征:女子服装上装色彩基本上是黑、蓝两种,平面直线裁剪,无领无纽,对襟或贯头式。下装为织花筒裙,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筒裙的长度从短在膝上到长及脚踝而各具特色。如沿海平原地区妇女多着长筒裙,深山地区妇女多穿中筒裙或短筒裙。这正反映出服装形制的确立是与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的需要相关联的。

侾黎主要分布于海南黎族自治州的西南部,以乐东为中心,加上三亚、东方形成一个大的聚居区,也有部分散居于白沙、昌江、陵水等地。黎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是黎族人数最多的一支。黎男子上衣多为麻织、原色,衣底边缘留穗,下身穿三角布。女子上衣为大襟,是汉化的产物。裙装有长筒裙和中筒裙之分。靠近沿海汉区的多穿着长筒裙,花纹不明显,通常为横条纹或水波纹。山区地带妇女多头裹黑巾,穿着中筒裙;上衣开襟无领,襟边系铜钱,胸前佩带银制项圈。“罗勿”妇女还将长短不同的衣服互套,不掩盖花纹,以显示心灵手巧。乐东县志仲镇黎妇女服装装饰纹样以蛙纹、几何纹为主,黑底色上红、白、蓝、绿纹相间。

杞黎主要分布在保亭、琼中、通什市、乐东尖峰。陵水大里,昌江王下也有部分居住。杞黎支系约占黎族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四。杞黎男子在额前结发,头缠红布或黑布,上身穿无扣麻衣;下身前后围着两块方布,红巾束腰,颈戴数十个铜钱串成的项圈,手绑红色或蓝色绒线以祈求平安。妇女头戴方格纹头巾,上衣为蓝黑色,无领长袖,无扣开襟,衣襟两边各有一行铝质扁圆形装饰。衣摆有挑花边饰,袖口处镶有三寸宽的白布边。上衣内穿衣褂,颈上戴多个直径不等的银质项圈;下穿紧身及膝中筒裙,图案色彩对比鲜明,多以红、黄、绿为主调(图1)。

赛黎又称“加茂黎”,主要分布于保宁、陵水、三亚市,人口约占黎族人数的百分之七。赛黎男子服饰近似通什地区的镶拼绫锦、泥金银绘、刺绣、印染,此外还有堆绫、贴绢。妇女上身穿着长袖圆领包胸衣,下身穿长筒裙,多为横条纹或水波纹。盛装时戴两头绣花巾,插银钗,戴小耳环、项圈,手戴玉镯,胸挂银牌、珠铃,腰系银链。

润黎主要居住在白沙县,人口约占黎族人口的百分之六。润黎又称“本地黎”,意思是最早在海南岛上居住的黎族。史书记载最早的黎族穿“贯头衣”就是指润黎。润黎男子下穿两块倒梯形布吊檐,上身穿麻衣,喜欢挂蓝白色玉串珠。女子头缠黑布,脑后梳髻,上插雕刻精细的骨簪。上衣为宽松的贯头式,下身穿紧身的超短裙,裙长在30厘米左右,最短的仅有24厘米。润黎妇女服装整体造型为形,非常时髦,极富现代感(图2)。润黎的织锦织工精细,图案多以祖先、龙、凤为题材。

美孚黎主要分布于昌化江下游两岸的东方和昌江两县,人口约占黎族总人数的百分之四,是黎族最小的一支。美孚黎男子穿开胸对襟、无领无扣的黑蓝色上衣,用白色镶衣边;下穿黑蓝色围裙。女子头裹黑白相间的头巾,上衣黑蓝色,平领、开襟,用红线结扣;下身穿又长又宽的筒裙,用扎染或刺绣装饰。

旧时黎族妇女有纹身鲸面的习俗,这种损害妇女身体的陋习,解放后已被禁止。现在,纹身鲸面只有在60岁以上的妇女中才能见到。

黎族服装为平面直线裁剪,这种裁剪方法十分简便,容易掌握,但也有缺点。妇女服装没有收腰和加放下摆翘度,穿着时由于胸部将前衣片顶起,上衣前片的下摆总是向上翘着,影响服装的美观。但是黎族服饰仍以其鲜明的风格、精美的织锦、古朴神秘的装饰品令人推崇。

黎族妇女的服装有几个突出的特色。首先,在裁片分割上十分讲究。以比较典型的杞黎和润黎妇女的服装为例。杞黎妇女的上衣为开襟,前片在胸下用横线分割,分割线下缀方形绣片装饰。润黎的贯头衣前片有两条纵向分割线,将前身衣片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相当整个前片宽的二分之一。两条横向分割线又将两边的裁片分割,分割线下边的方形裁片用刺绣装饰,刺绣的面积比杞黎的要小。中间衣片的下摆边缘和袖口部分刺绣二方连续图案。裁片分割的长宽比例适度,各裁片的分割配置也十分均衡匀称。
海南黎族服饰浅考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

其次,服装上的分割线与众不同。黎族妇女喜欢在上衣裁片分割线上补缀花边,或者用彩色绣线沿着分割线绣网格纹样,这样就将破缝线变成了装饰线,变不利为有利,从而改变了接缝的性质。

第三,黎族妇女讲究服装与饰物整体搭配。实地采风,我们不难发现,黎族妇女上衣的前胸部位都不加刺绣,这样在盛装佩带饰物时,银项圈、胸牌等饰物就可以被深色的上衣底布衬托出来,从而更加突出饰品的闪亮效果。

第四,筒裙纹样宽窄相间错落有致,与上衣配搭相得益彰。杞黎妇女穿紧身及膝中筒裙,筒裙的横向织纹宽窄相间,一般是数条窄横纹隔一条宽花纹。色彩最亮丽的宽花纹在臀围处,这样行走起来会产生很强的动感。润黎妇女穿紧身超短筒裙,筒裙的腰部因为可以被上衣盖住,所以在腰部织简单的窄条纹,腰以下露出的部分是三条宽花纹,宽花纹之间用一条窄纹分隔。三条宽纹的色彩十分绚丽,图案精美,与装饰较少的贯头上衣形成互补,看来黎族人民很有服装设计的天分呢。

黎族的传统服饰为自纺、自织、自染、自绣。其纺织技术经千百年的发展,已达到成熟。黎族的刺绣历史悠久,色彩绚丽。和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刺绣一样,黎族刺绣也多是先分片在坯布上刺绣,绣好后再缝缀到服装上。这种单元设计思路值得现代服装设计师借鉴,目前已经有设计师将这种设计思路引入水溶布机绣工艺服装中。另外黎族还有织花后再加绣,以突出重点部位。这种绣法分夹牵和织地绣两种。夹牵是在织锦或绣好的绣片上,用拉锁针、珠绣等针法沿花纹边缘加绣,使图案轮廓更清晰,形象更鲜明。织地绣是在织好的条纹或格子布上加绣图案。黎族刺绣最常见的针法有直针、戳针、铺绒、挑花。刺绣图案多为菱形、三角形等几何图案,组织形式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黎族妇女盛装时喜欢佩带首饰。从头钗、耳环、项圈到手镯、脚环样式很多。多为银质,各地区略有不同。通什、琼中、保亭的妇女喜欢佩带多重项圈和月牙形项圈;乐东县和沿海地区的妇女喜欢佩带多个圆形耳环;最有特色的是白沙县润黎妇女的人形骨簪。骨簪用牛腿骨雕刻而成,有单头和双头两种。骨簪通长约20至25厘米,宽约2厘米,厚度约0.8厘米,雕刻非常精细。骨簪的人像是古代黎族人崇拜的一位部落头领,人像的头部有很高的头冠,是权利的象征。骨簪身部图案主要是方形 、三角形、菱形等几何纹样,也有鱼形纹、水波纹和花果纹。各种图形都含有美好的象征意义,构图精美、风格独特。

盛装的黎族姑娘分外美丽,明艳绚丽的刺绣、织锦交相辉映;深色衣衫映衬着银光闪烁的项圈、胸牌;环佩、珠铃叮叮当当,唱着姑娘心中的喜悦,正可谓“动静娴怡”、“有声有色”。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孙雪飞)

黎族服饰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0311.html

更多阅读

海南旅游景点图片集锦 海南旅游景点介绍

前言海南简称琼,省会海口。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二大岛。海南省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海南的旅游景点。东郊椰林位于文昌市东郊镇海滨的东郊椰林,椰树成片,椰姿百态,有红椰,青椰,高椰,矮椰,水

去海南旅游需要注意什么 去海南旅游必备物品

去海南旅游需要注意什么——简介去年四月本人去海南旅游了一趟,那时候北方还是乍暖还寒时候,海南的温度已经跟北方的酷暑差不多了。如果你也差不多在这个时间段去海南旅游,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哦去海南旅游需要注意什么——方法/步骤去

海南特产有哪些 海南特产图片

海南特产有哪些——简介 海南特产有哪些?又有哪些是旅游不可错过的美食?海南小吃历史悠久,从西汉元封年至今,已历经2100多年。依托得天独厚的热带地理环境和富饶的物产,融合闽粤烹艺、南洋风味、黎苗食俗等饮食文化,海南特产小食品种类繁

黎族织锦舞——三亚见闻录354 三亚黎族

海南岛黎族历史悠久,大概得益于海南岛处于航海贸易交通要道,热带植物“吉贝”,现在称为木棉的纤维,海南黎族创造发明了纺织技术和黎锦。这种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的纺织品,是黎族的一种特色花布,远在春秋时期就盛行,是

我家乡的故事 我家乡的故事350字

我家乡的故事作者:林文生前言黎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中国的海南岛,美丽的热带海洋风光造就了黎族传统灿烂多样的文化生活艺术;在海南的黎族主要有5种方言,即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5种。由于黎族的居住分布区别,各方

声明:《海南黎族服饰浅考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为网友桃瓣轻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