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深处的神秘古都 峡谷深处女演员

二百年前一个炎热的夏天,约旦南部荒芜的峡谷来了一位身着穆斯林长袍、缠着穆斯林头巾、操着流利阿拉伯语的不速之客,他手携羊皮水壶,身旁跟着头小山羊,在贝都因人(Bedouins)向导指引下前往埋葬着圣经中摩西的兄弟、先知亚伦的山头拜祭。当他穿过1.5公里阴森狭窄的峡谷后,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一座高40米、融合着希腊、罗马、阿拉伯和埃及风格的神殿镌刻在玫瑰红的悬崖上,艳丽的色采、唯美的造型和磅礴的气势使他如入梦境,仿佛置身“一千零一夜”的神话中。当晚,他在笔记中记录了白天奇遇,决心日后重返,为世人揭开它的面纱。不幸的是5年后一场疾病夺走了他年仅33岁的生命,留下的笔记被整理成书出版,其中《叙利亚圣地旅行记》一卷关于神殿的描述引起欧美学者的注意并激发起他们的探秘激情,经过多年勘察,一个曾在历史上无比辉煌却又神秘消失千年的古城再度出现,它就是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的古城佩特拉(Petra),英年早逝的探险家就是约翰·路德维希·贝克哈特(JohannLudwig Burckhardt)。新春伊始,我们来到了这个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人生必到的50个景点之一的传奇都市。



在约旦境内风光旖旎的死海度假酒店休整一晚,我们驱车前往220公里之外的目的地,沿途尽是沙漠与砂岩,景观乏善可陈,偏偏又遇车胎爆裂,在荒漠小栈苦等3小时,到达佩特拉附近小镇瓦地穆萨(WadyMousa)已是暮色苍茫。



佩特拉位于阿卡巴湾(Aqaba Bay)到死海(DeadSea)间的狭长地带,早在公元前六世纪阿拉伯血统的纳巴泰人(Nabataeans)的就在此聚居,公元前四世纪建立起厄多姆国,由于地处多条道路的交汇点,成为骆驼商队必经之地,阿拉伯人的香、东方丝绸、印度香料和埃及黄金经这里转往亚欧各国,商品交易给当地带来财富,公元前3世纪成为纳巴泰人的首都,王国版图从大马士革延伸到红海地区。公元前一世纪阿雷塔斯二世(AretasII)统治时期发行了铸币,建起了希腊风格的剧场,一时远近闻名、风光无限。公元106年罗马帝国占领南阿拉伯地区,佩特拉成为罗马的一个省,城里建起一批罗马建筑,3世纪后,由于沿海贸易路线辟通,佩特拉经济下滑,实力转弱,沦为拜占庭帝国属地。公元363年和551年两场大地震使城市受到重创,资金缺乏,无力重建,渐趋荒芜,最终被掩埋在黄土沙尘中。



进入古城的路分为两段,我们脚下的大道是第一段,约1.2公里长,为应付后面更长的路程,导游建议年长和体弱者借助贝都因人经营的毛驴和马车(收费5-10美元),以保存体力,我们贪婪沿途景观,决定以步当车,后来路程的艰辛证明导游的劝告不无道理。



前方矗立的四方大石据说代表古代人敬奉的神灵,也有说是只是地界标志而已,经过大石意味着进入了古城地域。



左侧山上的建筑十分醒目,直接在岩石上凿刻而成,顶部4个方尖碑高7米,中央嵌一石雕,下面为2层结构,各由6根立柱支撑,由于风化严重,原貌已难辨认,路边发掘出来的石碑证明它是公元前一世纪名叫Abadomanchos的人为自己和儿辈造的墓室,上面安放遗体,下面会堂供祭奠和用餐。纳巴泰人游牧为生,帐篷为营,保存下来的仅有先人的墓。今天我们所见头缠毛巾、皮肤坳黑、扬鞭策马的居民已非纯粹的纳巴泰血统,他们自称为贝都因人。



大道终点连接一个狭小的入口,它是第二段通道的起点,我们将经过一段称之为“蛇道(SIQ)”的峡谷,长1.5公里,然后进入罗马和拜占庭时代的城区,佩特拉的精华部分从这里开始。



蛇道的初段显得开阔,两旁峭壁也不高。



渐渐地,路变得扭曲狭窄,崖壁也越来越高。



横在面前鹅卵石铺成的门槛是古城门的标志,城门早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边崖上的壁龛。纳巴泰人信奉神灵,蛇道内留下不少遗迹。



环顾四周,悬崖高耸,底部宽上面窄,顶部离地约70~100米,纳巴泰人守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不仅安全有保障,而且不怕经过的商队不留下买路钱。



偶尔闪出一辆马车,清脆的马蹄声在空谷中引起奇妙的回响。



行走在迷宫般的峡谷中,我们对大自然如何造就这一地理奇观充满好奇,导游告诉我们,蛇道两边的山体原本是连在一起的,后因强大的地理张力导致地表撕裂,年复一年的洪流冲刷和强烈季候风的持续侵蚀加快裂痕下切,渐渐变成今日模样。



峡谷内的岩石含有二氧化硅,在风雨、水流的作用下形成光滑的岩壁,五彩缤纷、光怪陆离。



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奇石怪壁。



沿着幽深的古道,我们不由想起发现古城的第一人,约翰·路德维希·布克哈特原籍德国,1784年4月11日出生于瑞士洛桑,就读于莱比锡和哥廷根,22岁赴英国,3年后受雇英非联合会,被派往中东和非洲调查尼日尔河和尼罗河源头的项目,由于前往的地区闭塞排外,考察过程又涉及大量复杂的问题,他先被送往剑桥大学进修阿拉伯语和多门学科,出于安全考虑,他为自己取了个阿拉伯名字,并以印度斯坦商人身份掩饰。1812年他开始实施计划,从大马士革前往开罗途中经过一个名叫瓦迪穆萨的小镇,听说有个遭遇毁灭性破坏的古城隐匿在附近的峡谷中,他觉得可能就是消失已久的佩特拉,于是改道前往。为避猜疑,他编造了一个理由,表示要前往峡谷尽头的山峰,向埋葬在那里的先知亚伦表达敬意,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我们现在行走的路线就是当年布克哈特走过的,时值冬末,寒风扑面,但当年布克哈特来到的时候正是盛夏,蛇道内闷热难耐,气温最高达40多度。



不时可以见到镶嵌在岩石上的壁龛,供奉着纳巴泰神。



这是公元2-3世纪 建的Sabinos Alexendros Staion,中间壁龛刻着大祭司SabinosAlexendros的塑像,脚下有2只狮子,右侧半圆的雕塑代表Dashara神,左边的壁龛内3块并列的长方石也是纳巴泰人信奉的神。



与先前看到的雕塑不同,这是组大型的写实性雕塑,长10米,创作于公元1世纪,刻画行进中的骆驼商队,商人穿着宽松的衣服,左手持一棍棒,右手牵着骆驼,后面还跟着一头,虽然我们见到的只是商人的下半身和几对骆驼脚,却不难想象当年商队满载货物、风尘仆仆、意气风发地进入古城的情景。



兜兜转转过去了大半个小时,我们仍在不见首尾的蛇道中,正想着还要多久才能走出去,峡谷裂缝间突然闪现出高大建筑的截面,“快看”,有人尖叫起来,立柱、壁龛、三角楣墙……,随着脚步的加快,影象越来越清晰,当我们走出峡谷置身四面峭壁的天然“大院”时,所有的人都心跳加快、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巨大建筑。



这就是传说中法老的宝藏库、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藏宝的地方。现代人赋予它比较正式的名字 - “卡兹尼神殿(AlKhazneh)”。相信所有站在这里的人都不会反对说这是一个奇迹,一座伟大的建筑,它镶嵌在近百米高的崖壁上,人站在下面显得渺小,与通常意义的建筑不同,它不是用砖瓦石块砌成的,而是两千年前纳巴泰人依靠原始、简陋的工具一斧一凿在岩石上雕琢出来的,准确地说,它是一件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艺术品。神殿高40米,宽30米,底部有6根直径2米的科林斯柱,立柱两边各有2个人物雕塑,据考证是骑着马的狄俄斯库里- 宙斯的双生子。立柱上大型三角楣墙精雕细琢,中央的模糊头部雕塑被认为是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



上层也有6根科林斯柱,两侧长方形壁龛顶部是断裂三角楣,典型的罗马建筑第二期的样式。左侧壁龛中的人物是希腊女神提喀(Tyche),右侧是起舞的亚马逊女战士,中间圆鼓形壁龛的人物被认为是埃及女神伊西斯(Isis),她左手抱聚宝盆,右手提摇鼓(乐器),动感十足。壁龛上方的瓮(URN)虽然很小却吸引最多目光,传说中的宝藏就在里面。瓮表面弹孔累累,据说内有机关,能射中者便可得宝藏,引来无数寻宝人士一试身手,瓮被射得百孔千疮,宝藏却始终未露。



神殿工程浩大,最大设计难点在于两根独立的立柱和掏空的柱廊要承受顶部山岩的巨大压力,就算对今天的建筑师来说也是一个难题,纳巴泰人的气魄和聪明才智令人肃然起敬。



卡兹尼神殿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公元131年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到访,把名字刻在了墙上,哈德良既是权倾一时的君王也是位著名的建筑师,他的名字的出现无疑强化了神殿的权威性。神殿在展现纳巴泰工匠精湛技艺的同时也传达出托勒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罗马化建筑风格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在经历了漫长、幽深、阴暗的蛇道后,眼前气势磅礴、光芒四射的神殿带给我们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巨大的心灵震撼。



我们能够体会1812年8月22日当28岁的布克哈特站在这里时的心情,作为西方世界发现和传播奇迹的第一人,他的激动与兴奋一定甚于今天的我们,然而我们在他的笔记中读到的却是另一番感受:“一路上我的向导对我进入一些坟墓感到诧异,当我由小路进到卡兹尼神殿的时候他忍不住了:‘我现在看清了,你是一个对祖先的遗迹怀有企图的异教徒,你想廉价地利用我找到隐藏在这里的宝藏。’……我单身寻宝,同时还要寻求旅途安全,这是非常不幸的,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根深蒂固地认为欧洲的旅行者会寻觅隐藏的宝藏,不然他们不会如此警惕地留意我的每一步,他们甚至认为我们会像魔术师一般在他们面前找到并隐匿宝藏……”布克哈特在发现奇迹的同时承受着莫大危险,面对满腹狐疑甚至怀有敌意的地主,如果不是他做了充分准备化险为夷,最终安全离开,也许今天的我们还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如此辉煌、令人叹为观止的都市。就在6年前,他的德国同胞尤尔里奇·西特仁伪装成阿拉伯人试图进入,因基督教徒身份被揭露而惨遭杀害。



神殿右侧通道指向一片开阔地带,人们把它称作正街(Street ofFacades),街两侧悬崖耸立,左边排列着十余座墓室,长年遭受季候风侵蚀表面严重受损,这些墓风格统一,有阁楼和长方形门,是公元前7-6世纪美索不达米亚流行的样式。



813号墓(左图)是公元一世纪 Shagiliat II王后的墓,MalikII国王去世时王子尚幼,王后摄政,在位6年,直到RabelI继位。墓转角壁柱和门的设计很特别,里面有11个穴位,壁龛、长方形的餐桌和石凳都刻在墙上。825号墓(右图)葬着17个家族成员,墙上刻有家族的姓氏,门上的三角墙顶部是阶梯式山形墙,典型的亚述风格,还有埃及的凹雕,门两侧的立柱是不对称的凹型设计。



现在我们站在了二千年前的罗马剧场前,在希腊–罗马化时期的剧场遗址中论规模它不算大,论气派也不奢华,然而它却是直接在坚硬的山岩中凿出来的,有3,000个座位,岩石的自然纹理和艳而不妖的色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有趣的是剧场与墓穴为邻,也许纳巴泰人相信当帷幕拉开,墓中的祖先会和他们一起观赏。



剧场对面高耸的悬崖排列着豪华的宫殿式建筑,在古城林林总总800余个墓穴中,这几个最为突出,人称“皇家陵墓(RoyalTombs)”。



金瓮墓(URNTomb)以顶部一个小瓮得名,传说曾作为法院使用,贝都因人把它称为“监狱”,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墓室呈正方形,高18米,长宽各20米,室内并无下葬的痕迹,倒是外墙柱子中间刻有3个穴,5世纪中期被改建成东正教堂,墙上留有公元446-447年希腊文字。



柯林斯墓(CorinthianTomb)是皇家墓室中损坏最严重的,柯林斯风格的立柱和柱头依稀可辨,墓的结构比例和位置体现了唯美主义,属MalichusII时期的杰作。



宫殿墓(PalaceTomb)设计华丽,宽49米,5层楼高,属纳巴泰王朝晚期的产物,两边入口上面是半圆山墙,第3层排列着18根立柱,和其它墓不同的是它并非完全在悬崖上凿刻,左侧3层以上部分用石块筑起,惜已倒塌。



在岩石中开凿墓地是纳巴泰人的风俗。考古学家认为这一习惯可能源起早期定居的族群,后由纳巴泰人继承和吸收,但这一习俗并非纳巴泰人独有,土耳其西北、西南一些小镇也有类似墓葬,佩特拉的“皇家陵墓”由于增添了戏剧场景元素和集中排列而显得壮观,宫殿墓让人想起古代罗马剧场舞台后的背景墙,事实上,直到现在还有人质疑这些是否真是陵墓。



皇家陵墓北面的开阔地带的是风格迴异的罗马时期的城区遗址,以建造年代划分,这部分可算是佩特拉的新城。列柱大道宽6米,是新城的中轴线,两侧集中了神殿、宫殿、教堂、住宅和市场等,是罗马人时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大道左侧地势较高,沿着台阶走上25米高的平台,便是大神殿(The Great Temple),19世纪末被发现,1921年W.Bachmann在著作中首次使用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神殿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到5世纪拜占庭时期仍在使用,是佩特拉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入口、下殿、东西台阶和正殿4部分,四周有围墙,占地75,602平方米,建筑平均高度约20米。下殿部分有3排廊柱,东面总共96根,西面总共120根,东西之间有半圆扶壁,西面扶壁附近发掘出刻有亚洲大象头的柱头、数千件建筑碎片、灯、硬币、罗马玻璃、小杯子、纳巴泰碗、陶制的俑和石灰石的面部装饰等。正殿东西宽度35米,长42.5米,殿前有4根大柱,高15米,直径1.5米,两旁立柱间距7米,门廊上的三角墙和门楣高19米,南面中央有一个大圆拱的通道,两侧各一个小拱道,通过台阶连接一个550-630座位的议事厅,通道两侧墙上都有雕刻装潢。

峡谷深处的神秘古都 峡谷深处女演员


大神殿是佩特拉的关键建筑,是我们理解佩特拉发展的重要线索,纳巴泰人生活受多元文化影响,神殿展示了纳巴泰时期兼收并蓄的精湛技艺和建筑美学的特点,通过壁画、建筑雕塑等反映了那一时期统治者在时间、精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展现了当时在规划和建设这一纪念碑式建筑群时所表现出来的极高水准。



神殿西面有一个宫殿,透过残垣断壁依然能看到它昔日的模样,那就是被称为法老女儿的宫殿的Qasral-Bint,这里流传着一个故事:公主要出嫁,提出凡欲娶她者必须有把水引入宫殿的能力,一轮筛选后有2人来到她的殿下,公主问他们有何妙计,一个说靠自己和他手下的力量就能解决,另一个说他要靠神的力量,还有他自己、周围人以及骆驼的力量,公主选择了后者,认为他是个谦虚正直的人。也许因为传说,人们把这里看作是宫殿,但按字面Qasral-Bint却是神殿的意思。殿前有3个拱门,通过长通道连接祭坛,殿内外有泥灰装饰的遗迹、零星的碎片,满布气孔的基石。1959年殿前空地发现了大理石手臂,高5.6米,根据外表判断是纳巴泰化的外国女神。殿内还发现2件有关阿芙洛狄蒂和宙斯的题词碎片,侧面柱子和壁龛中还发现了2世纪的弧形石椅和4世纪的雕塑,这些文物证明神殿早在AretasIV时期已经存在。



法老女儿的宫殿旁便是坦密诺斯门(Temenos),3个纪念碑式的拱门连成一体,两边有雕饰,混合着希腊、罗马和纳巴泰风格,建于公元2世纪。



坦密诺斯门前方横亘着一座形驼峰状的山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继续往前了,佩特拉城全盛时期规模很大,我们所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驼峰山后便是可与卡兹尼神殿媲美的代尔修道院、狮子墓等;立柱大道北面,有拜占庭教堂、土库曼人的墓和带翅膀的狮子墓;立柱大道南大神殿后方有狮子纪念碑、罗马战士墓、高地方尖碑广场、花园神殿等等,考古学家指出佩特拉90%的城区仍在地下有待发掘。



当年贝克哈来到特佩特拉时受到严密监视,无法放开手脚尽观四周,他在后来的笔记中写道“我后悔没有详尽记录下来,我清楚周围的人的性格,在从未有过旅行者到过的沙漠中我缺乏保护,对一个被怀疑是异教徒的魔法寻宝者的检查尤为严格,他们至少可以拘留并阻止我前往埃及,很可能我身边的钱和对我来说极具价值的旅行书也会被没收。”虽然饱受猜忌和屈辱,他还是相信这种局面终将改变,“将来的旅行者或许会在沙漠军人的保护下访问这里,当地人或许对检查陌生的寻宝者更习惯,瓦地穆萨最好的古代艺术遗迹也将见之天下。”贝克哈特的预言很快得到应验,他的书籍出版后,欧美掀起了一股佩特拉热,1830年,法国旅行家利昂·德·拿波德出版了附有插图的游记,第一次向人们直观介绍了佩特拉的神奇面貌;1835年,年仅30的美国游客、后因在南美丛林中发现玛雅人的科庞城而一举成名的约翰·李约德·斯蒡芬斯(JohnLioyd Stephens)踏上了这片热土,“一座神庙,精致清晰,宛如一颗嵌在岩石壁上的浮雕宝石”是他对卡兹尼神殿最传神的表述,他出版的《阿拉伯人佩特拉区游记》成为畅销书;英国诗人约翰·威廉·贝根(JohnWilliamBurgon)1845年写的《佩特拉》一诗中“令我震惊的惟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的诗句流传甚广;特洛伊城发现者、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HeinrichSchilemann)和发掘出美索不达米亚城的奥斯丁·亨利·莱亚德(Austen HenryLayard)也先后在这里留下足迹;进入20世纪,更多的学者、科考人员进入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他们的专业推动下,佩特拉的面纱正被进一步揭开,可以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将会看到一个更为完整、更为丰富、更为精彩的佩特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0555.html

更多阅读

盘点银河映像作品里的女演员们 银河映像

众所周知,银河映像电影摄制公司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电影制作公司,从96年至今已经向观众奉献了数十部经典佳作。公司从开始的摸索阶段一直到现在以杜琪峰为代表人物树立了独树一帜的冷峻宿命风格,其中还掺杂大量黑色元素,让无数影迷大呼过瘾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历届最佳女演员 历届北京市委书记

在4月26日落幕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颁奖典礼上,梁静凭借影片《星星的孩子》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这也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自建立以来,成就的第17位影后(第3届空缺,而倪萍则是唯一两获此项大奖的女演员)。从1993到2012,盘点电影节17位影后的过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非诚勿扰女嘉宾未完待续 非诚勿扰那些年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非诚勿扰女嘉宾(未完待续)喜欢看非诚勿扰,正如曾经有位年轻的男嘉宾用一副精彩的沙画诠释得一样,非诚勿扰,照亮人生。当然,对于这样的一个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大家褒贬不一,各抒己见。以下言论仅属本人观点,绝无任何矫揉

中国的四大古都与四大古城 世界四大圣城

中国四大古都中国最初有著名的“四大古都”之说,即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后来又有“六大古都”,增加了开封、杭州;上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七大古都”,安阳跻身其中。现在,郑州,大同进入了“九大古都”的序列。目录综述 古都并称演变 东南西

声明:《峡谷深处的神秘古都 峡谷深处女演员》为网友沉默等待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