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皇后 历史上有几位窦皇后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7个义项)

1.西汉文帝窦皇后

2.东汉章帝窦皇后

3.东汉桓帝窦皇后

4.北魏神元窦皇后

5.唐朝太穆窦皇后

6.唐朝昭窦皇后

7.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皇后窦氏

1.西汉文帝窦皇后

编辑本义项

汉文帝皇后窦皇后 和窦皇后是同义词,已合并。

窦皇后

百科名片

窦皇后

窦漪房( ?-前135)名漪(也有说有是猗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窦太后是西汉王朝最后一位信仰“黄老思想”的统治者,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由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中文名:窦漪

别名:猗房、漪房

国籍:中国(汉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清河郡(今河北清河)

逝世日期:公元前135年

职业:皇后→太后→太皇太后

信仰:黄老之学

主要成就:推行无为而治,使汉朝进一步增强
窦皇后 历史上有几位窦皇后

所处时代:西汉

子女:刘启、刘武、刘嫖

葬处:霸陵

目录

人物简介 家庭背景 窦氏一族 黄老之学 史籍记载 历史评价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汉文帝窦皇后(?-公元前135年),名漪房[1],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出身于良家子女,吕后时被选进宫。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姬也在选中之列 窦皇后

。窦姬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就这样她去了代国。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到了代国,代王刘恒却非常喜欢她,先与她生了个女儿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代王原来的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为汉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死。这样,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公元前180)三月封窦姬为皇后,长子刘启立为太子,刘嫖封为公主,幼子刘武先封为代王,后来改封为梁孝王。

编辑本段家庭背景

窦皇后(窦漪房)双亲早亡,葬在观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窦后之父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在家乡清河郡安置陵园,其规格和仪式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一样。

窦皇后有兄弟二人,兄长为窦长君,弟为窦广国。广国字少君,在四五岁时,因家境贫困,被人掳掠贩卖到外地,渺无音讯。后又被人辗转贩卖了十几户人家,最后到了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在那里替人家进山挖石炭。一天黄昏,山崖边有一百多人在睡觉,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边的人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逃生。没几天,他跟随主人到了长安,在那里他听说新封的皇后姓窦,原籍在观津。窦广国离家的时候虽然年纪幼小,却记得自己的籍贯和姓氏,还隐约记得与姊姊一起去采桑叶,从树上摔下来的情景。他把这些事详细的写下来後,托人转交给了窦后。窦后见到了这些材料後,把广国召来并详细问了其他一些情况,果然是她的亲弟弟。皇后还要弟弟回忆一些过去的情景,少君回忆道:「姊姊离我西去的时候,我记得在驿站分别时,讨来米汤水给我洗头,临走时又给我吃了饭才走的。」当窦后听到此情时,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声。窦皇后重赏两个兄弟,都把他们安置在京师居住。后来又为他俩请了有德行的长者与他们住在一起,对他们进行教育。由于这样,窦长君、窦少君兄弟俩后来成为谦让有礼的君子,不敢因为地位显贵而盛气凌人。

窦皇后生病,后来双目失明。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刘启即位,窦后成了皇太后。窦太后溺爱幼子刘武,赏赐不可胜数,恨不得让他登上皇位。景帝对这个同胞手足也感情至深,不仅同辇进出,而且想传位于他。初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当时还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从容对刘武说:「我千秋万岁后,把皇位传给你。」刘武口上辞谢,内心却很欢喜。窦太后听了也极高兴。皇太后又提出想以武为嗣,征求大臣意见。大臣们都反对,刘武继位之事也就作罢。

编辑本段窦氏一族

窦氏一族有三人封侯:

其兄窦长君早死,其子窦彭祖封为南皮侯;

其弟窦少君封为章武侯;

其侄窦婴,任命为大将军,封为魏其侯。

编辑本段黄老之学

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景帝和窦姓宗族不得不读《老子》,并推尊其学说,因此她在世时「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史记.儒林传》)。景帝时她曾召博士辕固生问他《老子》是怎样的一部书,辕固生不识时务,猝然答道:「这不过是部平常人家读的书,没什么道理。」窦太后大怒道:「难道一定要司空城旦书吗?」话中讥讽儒教苛刻,比诸司空狱官,城旦刑法。辕固生一听想转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猪圈里去与猪搏斗。景帝见辕固生为一文弱书生,恐不敌猪,就投进一把匕首,才让辕固生把猪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未用儒生。汉武帝即位後,太皇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悦,常出面干预朝政。武帝也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当时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今後政事「可不必事事请命东宫」。太皇太后听罢,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

公元135年,太皇太后窦漪房去世,与汉文帝刘恒合葬霸陵。

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家在清河,愿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籍代伍中。籍奏,诏可。当行,窦姬涕泣,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

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乃代王为帝后,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窦姬为皇后,女为馆陶长公主。明年,封少子武为代王,后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封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窦后兄长君。弟广国字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人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少,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采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皇后言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复问其所识,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传舍中,丐沐沐我,已,饭我,乃去。”于是窦皇后持之而泣,侍御左右皆悲。乃厚赐之,家于长安。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此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又复放吕氏大事也。”于是乃选长者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

窦皇后疾,失明。文帝幸邯郸慎夫人、尹姬,皆无子。文帝崩,景帝位,皇后为皇太后,乃封广国为章武侯。长君先死,封其子彭祖为南皮侯。吴、楚反时,太后从昆弟子窦婴侠,喜士,为大将军,破吴、楚、封魏其侯。窦氏侯者凡三人。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太后后景帝六岁,凡立五十一年,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遗诏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至武帝时,魏其侯窦婴为丞相,后诛[2]。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窦氏干预朝政,推崇黄老思想,自她之后,没有一位中国的统治者能像她一样真正的以「黄老思想」来「无为而治」。有人说其扮演了一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角色。但文景时期政局稳定海晏河清,宽政待民,窦氏经历文景二朝,史称“文景之治”的盛世,与推行黄老之术的宽民政策有很大关系。后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布威名于四方,却将大汉朝折腾得千疮百孔筋疲力尽。由此可见窦氏之功过不可一概而论。

她谋传胶东略承沛公,芳流观津名留汉青。她的时代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0695.html

更多阅读

丹东鸭绿江桥 丹东鸭绿江上有几座桥

鸭绿江江桥,人们熟知的有位于吉林省的临江鸭绿江大桥和集安鸭绿江大桥,和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大桥与鸭绿江断桥以及河口断桥。其实还有一座铁路桥位于丹东宽甸上河口,它鲜为人知,我不知道名子,我是在沿江的丹集公路去水丰湖水电站的

声明:《窦皇后 历史上有几位窦皇后》为网友百无一用是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