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鉴赏 田黄石鉴赏
田黄是福建省福州市寿山出产的一种印石,也叫田黄石或黄田石,是最名贵的印石,被誉为石帝,在清朝主要作为皇室的印玺用石和雕刻用材,自古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足见其珍贵。而至今,一两田黄的价值已经达到黄金的十倍以上了。
田黄的矿物成分是地开石和珍珠陶石的集合体,主要有田黄,白田,黑田,红田,绿田等品种,按石皮特征可以分成黄皮田黄,银裹金田黄,乌鸦皮田黄等等。按色泽的浓淡可以分为桂花黄田黄,鸡油黄田黄,枇杷黄田黄,黄金黄田黄,橙黄田黄等等
而真正的田黄要有三个条件,产地,质地,和特征
第一,产地在福州市北峰寿山乡寿山村寿山溪上游两边的稻田下和溪底的砂砾层或土壤中,(这个条件是绝对不可改变的,也是田黄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就不存在田黄的可能性)
第二,质地,有了上面的第一个条件后,在质地上必须达到一些要求才可以称为田黄,这个条件就有微微差异的尺度,造成一些行家对田黄看法的不同,但是这是有尺度的,(这个尺度就要将来具体说明了,这和田黄的年龄和本身质地有关)如果把寿山溪溪蛋称为田黄,那就过头了.
第三,特征,特征是供我们辨认田黄的工具和田黄展示的别样内涵.田黄具有诸多的特征,这就需要喜欢田黄的朋友细细的品味和鉴别,
如果有田黄明显的特征但质地差一点,也被承认是田黄,就是说第三条比第二条要稍微重要一些.而最重要的第一条则是基础,离开第一条就可以肯定不是田黄石。
田黄的产地
田坑
田黄的产地被称为田坑,田坑就是丛高山边上水坑矿洞开始,向寿山村延伸的溪流冲击平原,说得只是有产田黄的产地.只在寿山溪的两边最宽不超过20米的区域.其中的主要独石,田黄和坑头田都是高山矿脉的独石,可以说是高山系的衍生物.也就是说溪水运送高山系脱落的矿石到田地里,其中一些经过种种磨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在很长的时间后形成了田黄.
图中的地方是田坑丛高山脚下到中阪的一部分(被挖的坑坑洼洼的地方就是)
田坑具体按地域,具体可以分为坑头坂,上坂,中坂,下坂和锥下坂产地的不同,导致田黄的色泽和特征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大致判断田黄原先的产地。
坑头坂由位处水坑的石王亭开始至上坂地段,石王亭坐落在高山和马背山之间的坑头溪边(下游叫寿山溪)。边上就是坑头溪。石王亭的左边是马背山的山脚,右边是高山的山脚,中间就是田黄的塑造者寿山溪。右边可以看见的矿洞都属于坑头矿洞。图中前面这些地方是寿山溪的前段,还属于坑头溪,在坑头矿洞附近有开采废渣形成的掘性坑头,坑头溪下游的土壤中埋藏着坑头田。
坑头田由于形成的时间没有田黄久,一般在滋润程度上要稍逊于田黄,一些埋藏比较深的,历史比较久的坑头田则和田黄没啥区别
上坂是是外洋的稻田(从坑头下方大致到最后的两亩地之间),不过这些稻田因为无数次挖掘田黄已经无法耕种了,一路走去,只有有争议的那两亩地种着番薯,其他地都已经荒废了.许多家石农正在挖掘,在表层的土壤挖掘到的多是坑头田,深层的地方才是上坂田黄。挖掘中,把挖出来的其他无用的卵石堆砌成墙,标明各家的地界,是整个产田黄的前稻田的一个景致
此处田黄由于靠近源头,色彩较淡,田黄多是桂花黄,淡黄色等,但是其中一些透明度很好
中坂是田黄的主要产地,这里的田黄色泽金黄,润泽,多数有石皮包裹,萝卜丝,红筋等特征明显,是最典型的田黄石。中坂也被认为最好的田黄产地。
黄色砂质土壤和田黄
在中坂由于常年挖掘田黄,所以田地的表面耕作层已经消失了,露出下面的沙砾层,一般来说在黄色沙砾土壤中挖掘到的是各种黄色石皮的田黄
正在挖掘寻找田黄的石农
黄色石皮的田黄是常见的田黄,也是典型的
在溪流边上的沙砾层里的田黄就有可能出现白皮田黄(银裹金田黄)
白皮田黄(银裹金田黄)是比较稀有的田黄,一般来说比较珍贵
而在黑色沙砾层(锄头处)如果挖掘到田黄,一般是有带乌鸦皮的
乌鸦皮田黄也是一种常见的田黄,由于色彩分明,也很受雕刻家的欢迎
原来的这个田黄产地(原下坂)的土地已经被政府收购,在此基础上建了中国寿山石馆,在原先的田黄产地上栽了树木和草皮,作为公园使用,并在寿山溪上建了一个坝,因此出现了一个翡翠一般的小湖。
下坂的田黄质地很好,滋润而油腻,色彩相对比较深一些
锥下坂
由锥下坂开始就没有田地出产的田黄了,此地田黄比较稀少,田黄石由溪底的沙砾层挖掘出来,一般在寿山溪的枯水季节挖掘,所以一年只有几个月时间才可以挖掘。锥下坂是最后的田黄产地,大致由寿山小湖的水坝下至结门潭止。最后溪水由结门潭流向连江县境内。此段境内的寿山溪左边主要的有善伯矿脉,右边的主要是杜凌矿脉。在此段溪中有时也能看见善伯或杜凌的独石,但这些独石并不被认为是真正的田黄石。
由于溪中经常发大水,所以有一些田黄会再次从田地里被溪水冲进溪中,经过再次磨砺,其中一些就留在溪流下面的沙砾层中,就形成了真正的溪管田(溪中的田黄)。这些田黄一般有比较标准的卵石形,石皮由于再次磨砺而显得比较薄,和溪水洗涤显得透明。
田黄的质地
田黄的第二个重要标准就是质地,田黄的优劣差别很大,但对质地也是有严格的要求的。
第一就是灵度(大致等于透明度)没有灵度的石头是不够资格被称为田黄的,也就是说所有田黄都有一定的透明度,而完全无透明度的就不是田黄。在透明度基础上说田黄的质地就要所说传统上说得六德:温,润,细,结,凝,腻。其实也就是细结,凝腻,温润。
细结这也是基本要求,这是田黄还是山上的原矿的时候就具备的,如果不细腻结实也形成不了田黄,而不细腻结实的田黄也就没有意义了。细结的田黄才能磨出玻璃一样的光泽
温润这是因为田黄在形成的过程中被周围环境的矿物质侵染的原因,所以真正的田黄无论什么颜色都带黄色调,绝对不存在纯白色的白田,纯绿色的绿田等等。这种黄色调就给田黄带来的温的色感。外来的矿物质和原来质地的紧密结合则形成了比原矿要润泽的多的感觉,也许是后期的自然矿物质的侵入充实了田黄原矿原有的质地吧,
润泽这种感觉的产生,有色调,石头紧密度,表面光泽等多项原因。凝腻则是好田黄的其中一个要求,好的田黄越凝腻就越好看,价值也越高,同等重量下好的田黄价值可以达到差的田黄的几倍之多。
而达不到田黄质地要求的寿山溪高山系独石就只能被称为硬田,质地比硬田再差的就只能叫寿山溪溪蛋了。
比如这个硬田,虽然有可爱的白皮,但是缺乏灵度,润泽感也不够,所以就只能被称为银裹金硬田了。
好质地
对于田黄质地来说好的标准是油润,凝腻,纯净,灵透。
油润
是说石头本身感觉富有润泽,就像抹了油脂一样,不上油就有油润感,这种田黄一般都是形成较久的田黄
凝腻
是指由于石头的质地紧密细结,并蜡质感或油质感高所形成的一种感觉
纯净
当然就是内部少红筋,裂格,杂志等,显得很整体,当然如果内部布满美丽的萝卜丝也是另一种纯净
灵透
自然就是透明度高
质地的比较
油润的
不够油润的
凝腻的比较
凝腻的
不够凝腻的
纯净的比较
纯净的
不够纯净的
灵透的比较
灵透的
不够灵透的
说到好质地,不得不说田黄冻和田黄晶
田黄冻
田黄冻就是以上四个条件就具备的优质田黄石,当然对灵透和凝腻的要求比一般好田黄石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田黄冻是田黄中的上品。
对比一下,这个田黄冻的灵透感,凝腻感明显来得高
田黄冻
一个好田黄石
有两种田黄冻,分别是内部有丫形萝卜丝田黄冻和筋形萝卜丝的田黄冻
丫形萝卜丝的田黄冻
是田黄中的精品,在半透明的质地中有若隐若现的萝卜丝
筋形萝卜丝的田黄冻
同样是田黄中的精品,由于这种田黄本身油润度高,一旦纯净,则很容易形成田黄冻
田黄晶
那么接下来当然是比田黄冻更漂亮的田黄晶,所谓田黄晶就是透明度很高的田黄,比田黄冻的透明度还要高一些.除了要高透明度还要具备高纯净度.这样和田黄的其他特征加起来,其美感就是田黄中最耀眼的.(注,由于有很高的纯净度,所以田黄晶一般是没有萝卜丝纹的)
田黄的特征
以下各种特征应该综合来看,不是单独有其中一种就是田黄石
外形特征
田黄都是独石,都有卵石的特征,所以第一要看的就是具备有卵石的特征吗?但很多田黄都不是规则的卵石形,因为田黄实际滚动的距离不是很远,还有一些田黄他们都是原卵石裂开后的一部分,但他们肯定保留了卵石的一部分特征,某些地方有圆弧形的面。
滚动比较少的田黄,如有一些的上坂田是保留了一点棱角的卵石形
而其他田黄多数是在溪中翻滚相当的一段时间后,进入田地里(中坂-下坂),所以外形比上坂的更有卵石形,但是没有几个田地产的田黄是很圆的卵石形,由于岁月和滚动的距离,大多都是不规则的卵石形,啥形状的卵石形都有
也有比较卵石形的,那是溪坂的,由于溪中磨损的比较厉害,所以呈现比较标准的卵石形
田黄多裂格,自然有一些田黄是缺了一部分的
只有原田黄一半的田黄原石
明显是曾经卵石形田黄裂开后一部分的田黄(还是小的那一部分
在很久以前裂开田黄的一个部分,所以有棱角,由于时间很久甚至在裂开的面上也形成了薄薄的乌鸦皮
人工仿田黄的外形
从上面可以看出,实际上大多田黄的外形都是不规则的卵形,虽说也有一部分是圆卵形的,较少。
而人工仿制的田黄是拿石头先磨成圆形,再到震动机械中互相琢磨,所以外形多是标准的圆卵形,所以看到很规则的圆卵形田黄要更加注意鉴别
表面特征
田黄的表面磨痕
田黄的表皮经过自然的无数次碰撞,磨损,形成了特有的肌肤感,表面的凹凸就像皮肤上的毛孔一样迷人,由于最后是待在砂砾层中,砂砾层的细微石英颗粒和田黄的表面再次摩擦,很有磨光的效果,所以即使是有无数凹凸,没有上任何油,田黄原石的表面仍然富有光泽。
田黄的毛孔状凹凸
有用山上的黄色矿石冒充的,这些矿石毛孔凹陷,突起的地方没有,显出和矿石裂开一样的纹理,并有半弧形裂纹痕迹
另现在有人工造皮的,是使用机械震动达到相似的效果,在油养后如果不注意观察很容易上当,但是毕竟速成的东西和无数时间的自然演化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他们无法制造出这样优美的表面纹理,而且油干后表面没有光泽,并且最大的区别就是凹处由于撞击会发白,这个特征可以较轻松的鉴别是否人工磨痕。
人工仿照的磨痕
表皮特征
田黄的石皮
毛孔下面当然是皮了,由于形成环境和岁数不同形成的石皮也有较大差异。从石皮的厚薄来分,大致可以分为极薄皮,薄皮,正常,厚皮四种,从外观来分可以分为黄皮(包括各色黄,和黄褐色石皮)白皮(包括透明的石皮)乌鸦皮(近黑色各种石皮)等等,但实际上有很多田黄的石皮同时具有两三种颜色,同一田黄上石皮的厚度也经常是不同的,两三色的田黄被称为三彩田黄,如果更多颜色会被称为五彩田黄,而同一田黄的石皮厚薄不同由于太常见,所以没有特别称呼。
石皮的形成主要和周围环境有关,形成的时间占次要地位。
当然还是先说说厚薄吧
第一种当然是极薄皮(看不到明显石皮,但有表面毛孔,可以很清晰看见内部质地)这种石皮经常单独出现,一般都是整个石头都是这种皮,没有色泽。(上坂常见)
第二种薄皮,也叫稀皮,石皮厚度在0。5毫米左右,分布的稀薄,不均匀。黄色,乌鸦皮隐约可看见内部质地。白色或透明石皮从正面也看不清楚,但从石皮斜侧面看时可以看见有薄薄白色石皮,能一目了然看见内部质地。这种石皮常出现在有不同厚薄石皮的田黄上。有各种色泽.(上坂和下坂常见)
标准的石皮厚度在1毫米左右,一般有明显皮的田黄都是这种厚度,基本上透过这种石皮就完全看不清内部的质地了。有各种色泽。(中坂常见)
厚皮就是厚度在1毫米以上的田黄石皮,甚至会达到3毫米左右或更多,各种色泽都有。(中坂有时会出现)
田黄石皮色泽之黄色石皮
田黄的黄色石皮是最常见的有色石皮,具有多种形态和外观,这应该和此田黄的所在环境有关(田黄大多在田地下的黄色沙砾层中)。
其中石皮如同被油炸过的面食一样的石皮最佳,此种石皮非常油润,可以保证里面质地也油润非常,一般都是田黄冻的质地,而且色泽浓正。
(正常厚度)
原石整图
表面呈土状光泽(土黄色)的田黄石皮
表面呈土状光泽(土黄色)的田黄石皮在田黄的黄色石皮中比较常见,内部质地优劣不一,但一般完全石皮包裹的田黄内部质地都比较不错。
(正常厚度)
原石整图
典型黄色田黄石皮
典型黄色田黄石皮的田黄一般质地比较好,这种颜色的石皮是田黄中最典型常见的的.
(正常厚度)
原石整图
明黄色田黄石皮
明黄色田黄石皮在田黄表面看起来若有若无.这种田黄一般质地极佳,但常有微小气泡包裹体,色泽比较明快.
(薄皮)
原石图
闪光的黄田黄石皮
闪射着光芒的黄色田黄石皮在一般光线下呈现黄色,但强光照耀下会如日光石一般反射光芒,犹如繁星点点,这种黄色田黄石皮经常和同样闪射光芒的乌鸦皮共生在同一个多彩田黄上(三彩或五彩),这种田黄的内部质地不一,但透明度比较逊色一些
(正常厚度)
原石整图
闪射着光芒的乌鸦皮皮(正常厚度)
这种乌鸦皮就是和闪射光芒的黄色田黄石皮共生的乌鸦皮,所以也有闪光的特征.(其实大多田黄石皮都反射光芒,只是这种比较强烈一些)
这种乌鸦皮和黄皮共生,甚至混和在一起,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内部质地不一.
(正常厚度)
原石整图
厚皮的乌鸦皮
一些厚皮的乌鸦皮的颗粒很微小,肉眼不太容易看清颗粒,表面呈现明显的墨绿色,表皮下却是黑灰色的,逐渐向田黄内部扩散,逐渐变淡中.皮的厚薄不均,厚的时候能达到1厘米甚至更多,所以被称为厚皮.皮厚的地方田黄的质地不好。
(厚皮)
原石整图
蛤蟆皮
蛤蟆皮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乌鸦皮,他的颜色更深,为黑褐色,表皮透着一种红意。与表面比较光洁滑顺的乌鸦皮不同的是蛤蟆皮田黄的表皮并不光滑,表面粗糙,凹凸明显,咋一看好像癞蛤蟆的皮肤似的故此得名蛤蟆皮,蛤蟆皮田黄的内部质地一般不是很漂亮。
(正常厚度)
原石整图
田黄的白皮(银裹金田黄)
和黄皮,乌鸦皮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环境土壤的侵入不同,白皮的形成原因正好相反.由于形成白皮的环境是在白色砂砾层中,结果是黄色的田黄表皮被漂白形成的白皮.如果是透明度较高的田黄则表皮会变透明无色.
一般薄皮的白色表皮从正面是不太看的出来的,因为比较透明,看上去就像没有皮似的,但从侧面可以看出一层薄薄的白皮,
(薄皮)
原石整图
不均匀分布的白皮
有一些白皮是在石头上不均运分布的,他们在田黄表面向薄云一般的分布,在没有白皮的地方,能看见石头本身的质地
(薄皮)
原石整图
正常厚度的田黄白皮(银裹金田黄)
银裹金田黄的白皮稍有厚度就完全看不清内部质地,不过可以根据皮的透明度来大致判断内部透明度,再根据从皮透出的黄色大致看看内部的颜色的浓淡.一般银裹金的田黄内部的色泽不会太深的.
(正常厚度)
原石整图
白色厚田黄石皮
也就是白皮很厚的田黄,虽说白皮很厚,但是可以看出,白皮很油腻,由于白皮很厚,导致内部的黄色比较少,甚至会没有,因此也有一些人把后皮的银裹金田黄称为白田,不过我的看法是,里面如果有其他色泽,应该还是银裹金田黄,如果没有就是白田。
(厚皮)
原石整图
透明的田黄石皮
一般的看法是,透明石皮是白皮的一种,这种石皮和白皮比较起来,透明度很高,即使是厚皮的,也能透过石皮感觉内部的石质,这主要是因为两种原因,一是本身原生矿透明度高,二是这种田黄由于环境相对较好,只受到溪水的滋养,没有受到侵蚀,造成表面透明度增高,所以成为透明的石皮,可以说大多田黄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多是这样,后来加入各种土壤的侵蚀,而成了各色的石皮,厚的透明石皮基本没有单独存在的,一般都是和其他各种石皮一起共存在田黄的表面上。
透明石皮的薄皮一般都不显眼,使得田黄类似无皮的田黄,只有表面毛孔状的凹凸能证明他们的出身,这种田黄大多都是在上坂或溪坂(溪坂中的是因为原有的各色石皮都在溪中再次被磨砺去了,而表面被溪水再次滋养出透明的石皮)
(薄皮)
原石整图
正常厚度的透明石皮
和厚的透明石皮一样,这些透明石皮都是和其他石皮共生的,比如乌鸦皮,黄皮,白皮等
(正常厚度)
原石整图
厚的透明田黄石皮
如前面所说,大多厚的透明石皮都是和其他石皮共生的,比如乌鸦皮,黄皮,白皮等
(厚皮)
原石图片
田黄的红皮
无论那种石头来说,真正的红皮都是很稀罕的,也许是形成红皮的特殊环境太少吧,田黄也极少见到有红皮,一般有红皮也就是一抹,或小小的一块地方有。
(薄皮)
原石整图
多色石皮的田黄
这些皮相互之间会出现白皮和乌鸦皮的搭配的田黄,白皮和黄皮的搭配的田黄,黄皮和乌鸦皮的搭配的田黄.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比较稀罕的是乌鸦皮,白皮,黄皮的三种皮共生在同一个石头上,那么这个石头就是多彩的田黄了,再加上有的时候皮上有一些红色,褐红色,这样的田黄就是俗称的五彩田黄或七彩田黄,但是这些色彩可以说大多都在石皮上面,内部仍然是黄色的质地.也就是说多彩田黄肯定是有石皮包裹的,而且是很完整的石皮包裹,一般呈现比较明显的鹅卵石形.如果一个所谓的田黄没有石皮而内部富有多种色彩那么肯定是值得怀疑的东西.多彩的田黄内部质地大多都不错。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白皮和乌鸦皮共生,一般来说,是以白皮为基础,在白皮上再生有乌鸦皮,这种田黄的质地一般比较不错
(正常厚度)
乌鸦皮和黄皮共生的也有,其中有一部分是寺坪田黄,就是旧时候广应寺和尚储藏的田黄,在寺庙烧毁后,留在掺杂了灰烬的土壤中,日子久了,这些田黄的黄皮也就带有一些乌鸦皮般的黑色斑块,二就是在黄沙砾和黑土都待过的田黄,也会有乌鸦皮和黄皮。
(正常厚度)
多彩石皮的田黄,就是同时有白皮,黄皮,无皮的,一般来说,多彩田黄石皮上的乌鸦皮都比较少一些,有时候只是一些点点
(正常厚度)
田黄石皮是可靠的鉴别依据之一
做为鉴别的依据来说,田黄的石皮是十分重要的依据,甚至大多田黄原石靠石皮就可以判断是否田黄,当然如果和田黄的质地,田黄的萝卜丝结合起来就更准确了,也就是说,田黄的石皮,萝卜丝,质地是鉴别田黄的三个主要依据.
田黄的其他外部特征
田黄的格,红筋,色格
那么来先来说说田黄的格吧,格就是田黄产生过程中由于碰撞,内部结构不一致等等其他因素产生的裂纹,一般为白色,和其他石头的裂纹是差不多的,但是有的时候,田黄由于质地的原因会产生内裂,就是在石头内部有裂,但是表皮上没有,说明这不是外力造成的.
田黄的内裂,请注意偏右的地方有一条隐约的白线,那就是内部的裂格
而红筋就是色格.田黄的色格其实和其他石头一样,都是由于石头先有裂纹,尔后由于溪水或后期所处环境的浸染.充填而致色。
在上游比较浅的地方,如果田黄的颜色计较浅(浅黄色等等),那么田黄的色格就可能是红色的,也就有些人说得红筋,这些红筋可以作为鉴别田黄的可靠依据。
而中下游的已形成石皮田黄上的红筋,可能会出现很鲜艳的红色(也是田坑才有的,只有田黄和硬田才有),但大多是深色的褐色。
奇怪的是,一些白田,反而有最深的色格,黑褐色的
随格生成的乌鸦皮
如果一个有裂纹的田黄石在生成乌鸦皮的环境待久了,乌鸦皮就会在裂纹两边形成,看起来就像乌鸦皮夹着一条裂,如果这个石头再次来到形成白皮或透明石皮的环境,它表面的乌鸦皮就会被漂白,白表皮形成.如果石头本身透明度够高,就会形成下面的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亦是判断是不是田黄的一个重要依据
奇妙的愈合现象
对于人体来说,如果皮肤受了小伤,过一段时间会产生疤痕来愈合,但是对于一个石头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山上的矿石如果产生裂缝,如果环境允许的话,很久以后也许会有其他一些矿物来吧裂缝填满,当然这些充填物明显和原来的矿石不同.而且需要的时间是无法计算的.神奇的是,田黄,特别是乌鸦皮田黄好像也有自动愈合的能力,就是说,如果一个乌鸦皮的田黄形成早期有了裂格,那么到了我们发掘它的时候,这个裂格的表面已经愈合了,和山上的矿石不同的是并不是另一种质地的矿物来填充,乌鸦皮的田黄这些愈合处明显是同一种形成田黄的物质,从外观上质地上是没有区别的,完全看不出有裂痕,即使是放大镜观察也一样.只有颜色发白而已,如果把这层皮去掉,就会露出下面的裂痕.(黄色石皮也会愈合,形成石皮上透明的线,不过不如乌鸦皮那么明显罢了),这种现象一般都只存在于最典型,内部质地最好的田黄上
这亦是田黄特有的现象,也可以作为判断乌鸦皮田黄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两条乌鸦皮中间的白线就是这愈合的裂痕
这个黄皮田黄上透明的线亦是愈合的痕迹
作为鉴定的依据来说,除了红色和鲜红色的红筋,带有乌鸦皮的格外,其他颜色的格和色格是一个次要的依据,因为有太多的石头(不管是山料还是其他独石)有这些特征.虽然用;无格不成田,来说明田黄的裂纹和色格是比较多的,但是如果田黄的裂纹太多,或占用的位置太显眼,还是要影响这个田黄的价值的.
田黄的内部特征之神奇的萝卜丝
所谓的萝卜丝就是田黄内部的丝纹,大多是通体皆有的,就像萝卜内部的丝纹一样(真是一个差劲的比喻,呵 ),因为大多形状很类似萝卜内部的丝纹,所以起名萝卜丝,萝卜丝并不是田黄在独石的形成过程中形成的,他是在矿脉的时候就有的,从矿脉剥离后,他仍然保有这种特征,研究萝卜丝就可以知道大致田黄的原矿脉在现在的那些矿洞矿脉附近.好,那么来说说萝卜丝有两个田黄的萝卜丝一个模样吗?答案是没有,但是其中有一些相互之间的萝卜丝非常相似,所以大致可以归为丫形萝卜丝和筋形萝卜丝,网形萝卜丝,云彩形萝卜丝等等
丫形萝卜丝是最典型的田黄萝卜丝,(丫形萝卜丝也就是常说的类似切片萝卜纹理的萝卜丝,萝卜丝这个名词由此得来)丫形萝卜丝大多都不是很明显,有时要石头的特定角度才能看见,正因为其的若隐若现,增加了田黄的神秘感,所以丫形萝卜丝被认为是最美的萝卜丝。
细小的萝卜丝
丫形萝卜丝中最好看的是通体的细小萝卜丝,可以明显看出有萝卜丝,但是界线不是很清晰,萝卜丝呈现细小的丫形并有明显方向感,此种萝卜丝通常布满整个田黄,有此种萝卜丝的田黄一般质地都非常的好.一般有这种萝卜丝,就可以证明材质是田黄石。
丫形萝卜丝越小,越细密,就越好看,这个田黄的价值也就相对要高。不过现在这种田黄已经很稀少了
原石图
中等大小的丫形萝卜丝
稍大一些的丫形萝卜丝一样是通体都有的,就是比细小的丫形萝卜丝稍大一些,也比较长一些,也非常的好看,这种萝卜丝也是只有田黄才有的。
原石图
粗的丫形萝卜丝
这种萝卜丝显得比较粗大,不是很好看,如果整个石头都是此种萝卜丝是要影响整体价值的,不过没有丝纹的地方质地倒是很不错.这种萝卜丝一般也单独出现,并不和其他丝纹共生.
原石图
根系状萝卜丝
与都是由直线条组成的丫形萝卜丝不同,根系状萝卜丝可以说是丫形萝卜丝的变种,他的萝卜丝线条开始比较集中,渐渐有一些弯曲,成类似植物根系的形状散开.此种萝卜丝的后部边缘和田黄融合较好,有似化非化的感觉.它经常与中型大小的丫形萝卜丝共同生长在同一个田黄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田黄与荔枝矿洞到坑头矿洞这一片矿脉之间的密切关系.因为有一些这一带的山坑矿石的萝卜丝就有这种特征。
原石图
网形萝卜丝
网形萝卜丝是又一种典型的萝卜丝(网形萝卜丝和丫形萝卜丝正好相反,它就和萝卜皮上的纹理一样,呈现网络状)此种萝卜丝经常出现在靠近溪流的地方和溪中的田黄上,据此萝卜丝形状判断,其原矿脉应该和现坑头洞附近的矿脉的有一些关系。
原石图
以上类型都是可以在高山矿区找到萝卜丝特征类似的石种,故可以归结为一个大系.另一个大系的田黄质地普遍比这个高山系的田黄要来得油润一些(可能是珍珠陶石的含量比较高),他们的萝卜丝主要为筋形萝卜丝.由此演化出各个类型,目前还没有找到与之萝卜丝特征类似的石种.这类型田黄都开采自溪坂,应该不是单纯的高山系石头形成,有寿山溪后段两岸矿脉原生矿加入的可能。
典型筋形萝卜丝
筋形萝卜丝绝大部分是偶尔出现的,往往不多,一两条而已,在石头中就像白色经脉一样,比较明显
质地细腻,油润.光泽极好
原石图
但此类型的田黄多石花(其实就是大面积的筋形萝卜丝,或称之为杂质,糕等,)哈哈,也就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吧.石花会形成各种形状,组成了筋形萝卜丝的各种变种,但是这些各种形态的纹理和石花如果不太明显还是不错的,如果太清晰和田黄质地差别太大,是要影响田黄的价值和美观的.
筋形萝卜丝
这是筋形萝卜丝的第一种形状,像筋的形状,筋形萝卜丝的外表多样,但是萝卜丝普遍颜色比较白,比较显眼,没有筋形萝卜丝的地方则很纯净,润泽,有些筋形萝卜丝看上去像石头中的白色血管.
原石图
根须状萝卜丝
根须状萝卜丝是又一种像萝卜皮上的丝纹的萝卜丝,它和根系状萝卜丝的区别是他的萝卜丝比较小但萝卜丝的边缘非常清晰,在田黄中一眼可辨,就像植物的淡黄色小根须一样.这样就造成此种田黄的外观比较差一些,此种萝卜丝也经常出现在溪管田上,同样我也认为有这种萝卜丝的田黄和坑头矿脉有一定的关系.
原石图
云彩状萝卜丝云状萝卜丝
这是筋形萝卜丝的变种,继承了此类田黄质地细腻,透明度高的特点,只是丝纹变薄呈各种似云彩层状分布
原石图
田黄的流水纹
其实这流水纹也是筋形萝卜丝的一个变种,石头中有条形结晶体,但结晶体内部可能会有萝卜丝。(或说是筋形萝卜丝的形成母体)
可是我为什么说流水纹田黄是筋形萝卜丝田黄的形成母体呢,那是因为如果透明部分单独出来就是一个筋形萝卜丝的田黄,如图,图中透明的部分就有细细的筋形萝卜丝。
原石图
田黄的粽粒纹
这也是筋形田黄的一个变种,不形成萝卜丝的形状,结晶体呈现粒状分布
原石图(这是一个粽粒纹和流水纹结合的田黄,不是单纯的粽粒纹,如果是单纯的密集粽粒纹会更好看
筋形萝卜丝的田黄冻
如果筋形萝卜丝的田黄比较纯净,那么很容易达到田黄冻的程度,这种田黄冻纯净处是没有丝纹的.筋形萝卜丝也只是偶尔出现的一两条.
田黄的其他内部特征
田黄的小白泡
田黄除了上述的各种丝纹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其他内部特征.比如小白泡,黑点等等.田黄的小白泡一般只出现在表皮上,也有一些会进入田黄内部,小白泡很微小,肉眼观看就是一些微小的白点,这些小白泡并不很常见,一般只出现在很少的一些质地较结实的黄色田黄上.小白泡的产生是田黄在形成过程周围砂砾土壤环境交换物质时产生的.所以有这种白泡的田黄都是比较老的田黄.
原石图
黑斑和黑点
黑斑是很少很少出现的,这些黑斑是田黄在矿生原石的时候就有的,所以当田黄形成后还保留下来,这也是田黄大多是高山矿石形成的一个佐证.这些黑斑并不是砂丁(针)只是一种黑色的斑点.
原石图
黑点就是小一些的黑斑,也是原生矿时留下的,大致同黑斑
萝卜丝是最主要的鉴定证据
田黄的内部特征中,萝卜丝是田黄鉴定的主要依据,各种萝卜丝的形状其实和现在的山料的萝卜丝都有区别,所以单纯的染色有萝卜丝山料还是可以鉴别的,掌握田黄萝卜丝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成品没有石皮的时候(清朝,民国的甚至到改革开放初期,田黄章及雕件一般是不保留石皮的),田黄的萝卜丝和质地就是鉴别的全部证据,如果有萝卜丝,就以萝卜丝的鉴定为主要鉴定。
由于一个田黄挖掘出来后,到成成品,中间经过很多次交易,往往难以判断其准确产地,所以按色泽区分田黄是常用的做法(按田黄内部质地的颜色,不是皮色),这样就把田黄分类成白田类,黄田类,红田类,灰田类,黑田类,绿田类,杂色田类,其中以黄田类(田黄)最多和最下典型,久而久之,田黄就成为所有田黄类别的统称。
白田类
其中原水晶矿脉形成的白田色微黄,清澈,质地细腻凝结,无萝卜丝或少数一两条,色筋微黄发红,表面无明显石皮,多产在坑头坂和上坂。
另一种白田,色白带黄,通体直丫形萝卜丝,萝卜丝比较清晰,非常像切开的白萝卜,有明显红色色筋,偶尔有黑色或黄色色格,外皮偶有黄色石皮,如果全部裹黄皮则是稀罕的金裹银田黄,这类田黄多产在上坂,中坂很少。
而最美的白田是中坂溪边的白田,其实这类白田是中坂银裹金田黄的一种,只是由于白色石皮非常厚,内部包裹的黄色比较少,或干脆就看不到,也就称为成为白田,萝卜丝比较清晰,这类白田是最稀有的,为白田中的上品
还有一些内部颜色比桂花黄还淡的各种田黄,不管是什么石皮,也被称为白田。多出产于上坂和中坂。(例如一些外皮有乌鸦皮的,也可以叫乌鸦皮白田)
黄田类
黄田中以枇杷黄,黄金黄,橘黄为上品
桂花黄,鸡油黄为中品
熟栗黄,桐油黄,蜜黄为普品
皂黄等为下品
桂花黄,淡黄色带白,一般都是上坂田,浅黄而不透的是为桂花黄,色气比较淡(福州话发音-蒋),石皮大多为薄透明石皮,也有一些是正常厚度的黄皮和乌鸦皮,白皮,只是比较少。
鸡油黄,淡黄色,质地比较通透有润泽度的称为鸡油黄,石皮大多为薄透明石皮,也有一些是正常厚度的黄皮和乌鸦皮,白皮,只是比较少。产地多上坂
枇杷黄,黄色,不透,比黄金黄稍浅,比桂花黄颜色稍深,似枇杷皮的颜色,各种田黄石皮都有。产地上坂,中坂
黄金黄,明黄色到金黄色,是价值最高的颜色之一,各种田黄石皮都有。产地中坂
橘黄,黄色中带红,也是价值最高的一种,各种田黄石皮都有。产地中坂,下坂
皂黄,稍淡於熟栗黄,不透,质滞而黝的为“皂黄”,多带有溪产石皮特征。多产在溪坂
熟栗黄,黄色中带褐气,不透,多为黄皮和乌鸦皮。一般产地中坂,下坂
桐油黄,比较通透的暗黄色,多为蛤蟆皮或薄白皮。一般产地下坂,溪坂
蜜黄,非常通透的暗黄色,带红赭色,滋润,给人陈年老蜜的感觉,多为黄皮。一般产地下坂
红田类一共只有两种,一是橘红田,一是煨红田
橘红田,极品,多为黄色石皮,质地细节滋润,内部质地橘红色,橘红指的是福橘的皮色,红色略带一点黄气,是最顶极的田黄颜色,产地中坂,下坂
煨红田,农民在水稻收获后,会焚烧秸秆,造成一些靠近地表的田黄变色,其中一些黄色田黄会变成红色,是为煨红田,煨红田的色彩一般比橘红田微淡,由于煨过,裂格会增多,表皮会变黑。
灰田类
黄色石皮,内部浅灰色和灰色,多产在坑头坂,属于比较低等级的颜色
黑田类
铁头岭及下坂的黑田为黑褐色,微透,透光发红,质地细腻富有光泽,萝卜丝较其他田黄来得粗,有黄色石
上坂和中坂的黑田内部质地黑灰色,有黑金砂丁,外皮黄色,产地中坂,上坂,无透明度。
图片待续
一些中坂的厚乌鸦皮,也被称为黑田,这些黑田外面是发绿的乌鸦皮,内部被乌鸦皮沁透,极少黄色或没有
绿田类
绿田萝卜丝细密,质地凝结富有光泽,一般认为绿田是乌鸦皮田黄中的一种,也是乌鸦皮渗入田黄内部造成的,这些发绿的乌鸦皮沁入田黄内部后,使得受沁的田黄内部为灰绿色带黄气,而没有受到沁色的仍为黄色,绿田是红田都是很稀有的。
注意,市场上应该是极少真正的绿田的,不推荐购买,现在有一些是工业油染的新性太极石,也有萝卜丝的特征,无石皮,锯章后被用来冒充绿田。
杂色田
田黄中有一些纹理色泽混乱的,也被成为花田或杂田,这类田黄由于难看,一般不被人重视。不推荐购买
其他田黄
煨乌皮田和煨红田早年农民在稻田烧稻草肥田时,如果有一些田黄正好在火焰下的稻田中,就会收到影响,其中一些表皮变黑,一些是内部变红。表皮变黑的是煨乌皮田,内部变红的是煨红田。
煨乌皮田黄
表皮被煨成黑色
搁溜田
搁溜田也是一种田黄,搁溜田是田黄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从原环境来到地表,由于日晒,风化等原因,和田黄有了比较大的区别。表皮变得干燥,内部失去韧性,易碎。质地有欠温润
表皮干燥
寺坪田
寺坪田就是在广应寺遗址上发掘出来的田黄,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至明末两度毁于火灾。寺中和尚有用寿山石制成佛珠,佛像赠送施主的习惯,品种主要有田黄石、水坑冻石以及高山石等(高山顶部有和尚开采矿石的矿洞,现在被称为和尚洞)。而寺坪田就是寺中收藏的田黄石,在寺庙烧毁后,就留在了遗址的土地中,由于经过火的洗礼,大多寺坪田的裂格比较多,一部分田黄和煨乌皮田类似,一些只在外皮上留下一些痕迹
内部依然温润
溪管田
溪管田就是溪产的田黄,一般产在溪坂,在其他产地的寿山溪底下的沙砾层也有产出,溪管田外形比较圆润,灵度较好,石皮要比田产的田黄要薄一些
石皮比较薄
牛蛋和牛蛋田和田黄的鉴别
再滋润的牛蛋田和田黄的温润度,透明度,还是不能比的,石皮牛蛋的会显得干燥的多,加上内部根本没有萝卜丝,如果质地里有白色的小点,那就更容易鉴别了。
在老岭的山坡上 掘性大山石
有一些大山石很早就脱离了矿脉,形成大山的独石,埋藏在大山矿洞下的山坡上,这些就是掘性大山石
大山独石
其中,有些历史特别悠久的形成了石皮和卵石形,加上纯净,是一种很美丽的独石
鉴别要点,石皮,萝卜丝
大山独石和田黄的鉴别
大山独石没有萝卜丝,石皮稀薄或没有,质地比田黄更坚实,却没有田黄温润,还是比较好鉴别的
在锥下的寿山溪河床中 岱下黄和岱下田
锥下寿山溪中的独石一般叫岱下黄和岱下田(也叫锥下黄和锥下田)
岱下黄和岱下田是锥下坂寿山溪中的一种独石,常被冒充田黄,甚至有些书把其归类为田黄,岱下黄刀感比田黄要来得坚韧,其裂纹多为白色裂纹,不是田黄的色格,由于地处溪中,石皮比较稀薄,内部没有萝卜丝,有白色小虱卵状杂质,微透明。岱下田是其中像田黄者,基本特征同上,透明度比岱下黄要好,但质地仍不及田黄凝结。
岱下黄
岱下田有薄石皮,质地灵透,色泽偏赭,无萝卜丝,内部有白色小泡和片状黄色絮纹
岱下田和田黄的鉴别
岱下田没有萝卜丝,内部有虱卵状小白泡,色彩没有田黄正阳,有片状的黄色絮纹
田黄石一个不老的传说...
质地,石皮和萝卜丝等特征的综合判断
判断一个独石是否田黄,先看质地,如果质地达到田黄的要求,则以石皮,萝卜丝等特征验证,同时还要以石头上的特征进行反证,如果有田黄所没有的特征的话,那当然也不是田黄。
有田黄没有的块形糕,自然不是田黄
对于田黄来说质地是关键因素,具有田黄石皮,无萝卜丝,质地差的,则被称为硬田,一般不认为是田黄
而特征是决定性因素,如果质地够温润,色泽上也有田黄的特征,却没有石皮和萝卜丝,那只能说有可能是田黄
而对于同时具有典型田黄萝卜丝和典型田黄石皮的田黄来说,在质地尺度上会稍微放宽一点,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则是特征起关键作用。如果有明显的田黄萝卜丝和石皮,那么质地稍差一点点也被认为是田黄。
有田黄质地和田黄石皮,没有萝卜丝,也被认为是田黄
有田黄萝卜丝和田黄质地,没有石皮,也认为是田黄
田黄质地,田黄萝卜丝,和田黄石皮,那当然是田黄,没有疑问
从田黄的形成认识和了解田黄石
在山坡上
田黄是由一个高山矿脉的矿石从矿床上剥离开始他的诞生之旅的
很久很久以前,一次暴雨后,造成了山体滑坡,其中夹杂着一些白色的小石块,这个山很久很久以后被叫做高山山脉
在山坡上 掘性高山
这些白石头(白高山)由于山很高(高山嘛)先是随滑坡的其他物质滞留在山坡上,由于经受了滑坡过程中多次撞击,产生了很多裂纹,或变成了小块,慢慢表皮被土壤染成了黄色,裂纹也被染成了黄色,棱角也被侵蚀磨损了一些,这时候他的名字叫做掘性高山。至于那些没有进入土壤的白高山,呵呵,风吹日晒的,慢慢风化掉了,成了土壤或飞尘的一部分
看起来是黄色的,其实内部还是白高山时候的白色,黄色只是表面浅浅的一层
田黄的年龄
反复的风吹雨打后,这些掘性高山掉进高山和马背山中的寿山溪中,开始形成田黄的历程
从进入水中开始可以计算年龄了,什么年龄呢?田黄的年龄,那是说溪蛋是田黄了吗?不是的,溪蛋只是未来的田黄,他们还需要很久很久才能成为田黄,也许是几百万年!但是他们可以算有了好的开始,起码是入门了,田黄的概念就像“成年”如果人20岁算成年,那么田黄需要百万年,为了简单和易于理解,我们把田黄的岁数“100岁”当成“成年”(也就是说100岁和10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田黄,这里的“岁”是田黄的岁,不是一年,有可能是一万年,也有可能是更短或更长)
在水中 寿山溪溪蛋
随着一次一次暴雨,一次一次山体滑坡,山上的石头最终落入山间的溪流,被溪流带着离开了山脉,来到古冲击平原,每次的冲击掘性高山们都要和周围的其他岩石砂砾摩擦,摩擦再摩擦,原有的表面已经彻底磨成鹅卵石形,表面的黄色也磨损掉了,其实从现在开始他们就是鹅卵石的一份子了,不过是很独特的一份子!这时候他们的名字是“溪蛋”(寿山溪的,由于芙蓉石那边也有溪流,他们溪中的独石也叫溪蛋)
遭受初步磨损的溪蛋,一般在高山脚下的溪边,表面的黄色被磨损了,形状和质地还有掘性高山的样子,(10岁)
刚刚磨成卵石形的溪蛋,表面的斑点是他们在溪中的特征,所有溪中的溪蛋,坑头田,田黄共有的特征(20岁
溪蛋们身上还有着已往的伤痕(裂纹)随着在溪中的一次一次碰撞,有时候会裂开形成不规则的卵石形,由于溪水富含山上的矿物质,第二次给未来的田黄披上了一层黄色的外衣,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溪蛋表面的通灵度也会因为溪水的滋润而增加。(前提是这个溪蛋滞留在古寿山溪中砂砾层的某一个地方,才有可能形成田黄,要不然随着溪水一步步前行,这个溪蛋不等被整体染色,就被溪中的互相磨损消耗完了(30岁)
其中比较透明的,将来会形成田黄冻石和晶石
在山边 田边
其中有一些矿石没有进入溪中和田地里,在形成田黄的时间里,他都呆在离田地再有十几步的山坡上,只差一步就到溪中和田地里,可惜终究是没有形成田黄的缘分,这些原生矿没有经过溪水滋润,和诸多磨砺,品质上终究是缺乏通灵度,也不如田黄凝结,土味比较重。
在水边 坑头田
也有幸运者,他们并没有被溪水带走很远,就在溪边的坑头附近找到一个地方待下来,身体渐渐被溪水和周围的物质带来的物质沁入,整体成了黄色,这个时候他们有了新名字“坑头田”(需要说明的是,溪水带来的物质除了氧化铁还有各种微量元素,他们滋养着在溪中的未来田黄们,除了改变色泽外,他们的加入也使田黄的质地有了稍稍的改变,变得更结实,更透明,更润泽。虽说只是微微的一点,毕竟是有了变化。不过这个改变需要很久很久,也许要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所以田黄比溪蛋稍硬一点点,也要透明一些,更润泽的多)
溪蛋进化成了坑头田
坑头田不单单是像某些介绍寿山石的书上写的那种坑头矿脉矿石形成的掘性石头和独石,是一个大的概念,既包括坑头矿脉的坑头田也包括田黄形成前的一个阶段的坑头田,那种坑头矿石形成的坑头田只是整体的一个分支,(这和坑头的福州话含义有关,坑头是“溪边的地方”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个坑头矿洞,这个矿洞就是在溪边,矿脉深入溪中,所以坑头田可以指溪边埋藏较浅的高山系独石,也指坑头矿洞矿石形成的掘性坑头和独石)
而这里说得是将来会形成田黄的坑头田(50岁)
坑头田和田黄最大的区别就是透明度和滋润感差了很远,这也许是时间的关系,也有可能是本身质地的关系,(70岁)
可以看出质地随着岁数增加在变好,外形也向卵石形转变中(90)
坑头田和田黄
如果时间长了,质地很接近田黄的坑头田就很难判断是田黄还是坑头田了,如果个人标准宽松一点,说是田黄也是可以的,因为坑头坂和上坂,中坂是在一起的地块,并不可能区分的非常清楚,也不是石头一到上坂就立马变成田黄,从溪蛋--坑头田--上坂田黄-中坂田黄-下坂田黄,是一个慢慢渐变的过程,和人长大是一个道理,这些质地非常好的坑头田一般也认可是田黄,但这样质地的坑头田在所有坑头田中,比例是很少的,(就像人成年到底是20岁,还是18岁一样,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最好要看这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来定。田黄的标准也是一样,要看质地和特征来定。虽说标准可以有微小的浮动,但是这个浮动不能太离谱,把10岁的小孩叫成年人,那就是错误的)
(99岁)
另外说明一点,这里所有的坑头田都是现在的东西,而不是当初还没有形成现在田黄的那些,所以现在的田黄和坑头田并不是同一个时期形成的,也不是同一批矿物,所以质地特征有很大区别,也只是说现在这些坑头田也许在几十几百万年后可能形成将来的田黄,这里只是借用这些将来的"田黄们"来比喻一下现在的田黄形成的经过。
在坑头 坑头田
有一些独石滞留在坑头,他们在离溪水比较远的地方安顿下来,由于少了磨砺和溪水的滋润,这些独石在通灵度上是要逊色田黄一些的,这些就是现在坑头田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
100岁在上坂的田中 田黄呀,田黄
是不是说所有田黄岁数都一样呢,我看不是的,田黄中还有岁数的区别,100岁的田黄只有微微的皮,透过表皮仍然可以清晰看见内部的质地,这时候田黄的色筋还是偏红色的,就是常说的红筋,由于岁数不大,田黄的颜色较浅,看上去颜色较偏淡黄色,这些田黄多产在上坂。
石皮稀薄,色泽淡黄,萝卜丝错落有致
200岁在中坂的田中
在中坂的田黄石多包裹着整体的石皮,一般是看不见内部质地的,这种有明显石皮田黄一般来较上面那种极薄皮的田黄来得微微坚硬一点,质地也要显得更结实(是受环境滋养更久的缘故)。基本上透过石皮就看不清楚内部的质地了,只能大概估计,所以很多朋友管买这种田黄原石叫赌石。同时这时候的色格颜色也更深了,不再是红色,而是赭石色或更深颜色,这种田黄石上坂有一些,多数产在中坂和下坂。
(200岁)
石皮较厚,色泽金黄,萝卜丝若隐若现
300岁 在河床上 田黄呀,田黄
岁数最大的田黄色泽要比前两种稍黯一些,由于溪中的沙砾摩擦,石皮会被再次磨去,呈现橘红色,但滋润非常,磨光后光泽感是田黄中最亮泽的,萝卜丝更加细密,由于受滋养最久,质地是田黄中最结实坚硬的。
石皮稀薄,色泽偏红,萝卜丝细密有致,是最美的萝卜丝
这里说的是占田黄中大多数的高山系原生矿形成田黄的过程,在溪坂中,有一些田黄石是由附近矿脉(杜林,房拢岩等矿脉)具有萝卜丝的的极少数原生矿形成的,这些田黄石由于本身的原生矿的润泽度比高山系更高,所以形成的历史虽然没有高山系田黄那么长,但润泽度却毫不逊色,其他的特征也基本一致,由于形成的原生矿不同,他们的萝卜丝表现的自然也有所不同,所以经验丰富的老者还是可以区分的(他们会把一些田黄分成高山性田黄,杜林性田黄等等。)而一般人是无法区分的,由于产地一致,所以致清朝起这些也归入田黄中。
这些溪坂的田黄和他们的亲兄弟掘性杜林,掘性房拢岩等的不同在于这些田黄石具备石皮,萝卜丝等特征,基本特征上和其他田黄类似,而没有了他们本身矿脉的典型特征(杜林的流水纹,房拢岩的金沙等)。如果有这些典型特征的独石一般被称为掘性,或独石,一般不认为是田黄石。
溪坂中的杜林独石 带有流水纹, 不被认为是田黄
溪坂中的房拢岩独石 带有金沙和条纹 不被认为是田黄
田黄的相似石种
在高山上
在高山上,有一些本身带萝卜丝的石种,如荔枝,太极,鸡母窝,水洞高山等,这些石种虽然带萝卜丝,但都是矿洞出产的山料,他们没有独石的外形和石皮,萝卜丝的形状和田黄有比较大的区别,加之这些石头和田黄相比,不及田黄来得温润,油腻,所以是不难区别的。
在高山上 荔枝
荔枝的萝卜丝是类似田黄的丫形或根絮状,不过他们的萝卜丝的个头比较大,加上荔枝石经常有黑色砂和黄白的棉砂,不难鉴别,前些年有染色荔枝冒充田黄的,也只能骗骗外行了
萝卜丝比较粗大,并有黑色砂和黄白色的棉砂。
鉴别要点,无石皮,多红黄白相间,普通荔枝的萝卜丝很粗大,荔枝冻萝卜丝比田黄要长而有规律,也要稀疏一些,质地不及田黄润泽。选黄荔枝冻冒充田黄(现在黄荔枝冻的价格也是极高,已经无人冒充),多用白色普通荔枝染色冒充。
在高山上 太极
太极的萝卜丝比较特色,萝卜丝边缘有些毛茸茸,总体上看,太极的萝卜丝很像棉絮,和田黄萝卜丝也是有所明显区别的(这里的是旧太极,不是最近出产的新性太极)
萝卜丝毛茸茸的,像棉絮。
鉴别要点,无石皮,黄色太极质地棉韧,但不及田黄润泽,萝卜丝边缘显得毛茸茸,另有扯出棉絮的棉絮状花纹。绝产多年,市面几乎消失,极少用来冒充田黄
在高山上 鸡母窝
鸡母窝的黄色一般没有萝卜丝,而白色鸡母窝的萝卜丝是类似萝卜皮脉络的形状,鸡母窝石常有土黄色和赭石矿洞石皮,内部有球状包裹体,和有朱砂巧色,这些都是田黄没有的特征。
鸡母窝的萝卜丝类似萝卜皮脉络,内部有球状包裹体,有朱砂巧色。
鉴别要点,黄色鸡母窝结晶体多没有萝卜丝,润泽,有时候内部有很多黑针包裹体,黄结晶体的小件质地润泽,有时候新手会错误判断。
在高山上 水洞高山
水洞高山多红黄巧色,属于典型的高山石种,润泽度上和田黄有很大差距,萝卜丝较清晰,细密有致
多红黄巧色,萝卜丝较清晰,细密有致。
鉴别要点,山料,无石皮,不及田黄温润,色彩丰富,萝卜丝和田黄有所区别。能冒充田黄的黄水洞高山已经绝产,本身就难得一见。
在高山上 黄色高山系矿石
黄色高山山料大多没有萝卜丝,有也和田黄萝卜丝形状不同,这些黄色山料常有黄色矿洞石皮和田黄的独石石皮是有所区别的
没有萝卜丝,常有黄色矿洞石皮。
鉴别要点,不如田黄滋润,多没萝卜丝,黄色分布不均匀,有矿洞的山料石皮。多是新手会误解
在高山上 被炸药水泡黄的山料
矿洞用炸药开采矿石,炸药爆炸后的气体和矿洞内潮湿空气结合后会形成黄色酸性积水,一些矿石掉进去后,时间久了,就会被染色,这类矿石由于形成的过程和染色基本是一样的,石性比较干燥,油养才能有一点润泽,否则发干,裂格半透明,表面的凹凸痕是矿石剥落形成的半月形凹痕
在水坑矿洞中 水坑黄冻石
早不得见,比田黄还稀罕,这类石头无萝卜丝,晶莹剔透
表面的凹凸痕是矿石剥落形成的半月形凹痕
鉴别要点,块状外形,多棱角,表面较干燥,注意他的色筋是吃油的裂格,不是田黄的不吃油红筋,表面的半月形凹痕和矿石的表面凹痕。常见冒充品种。
在高山上 掘性高山石
一些掘性高山卵石形,但质地上和田黄的温润细结凝腻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他们的石皮土味很重,萝卜丝比较散乱
萝卜丝比较散乱
鉴别要点,质地上缺乏温,润,细,结等,色彩黯淡,石皮是土沁的土黄皮,萝卜丝散乱,常见冒充品种
在高山上 高山的另一面山坡上
在高山的另一面山坡上有掘性高山和鲎箕独石,其中有些历史悠久的鲎箕独石和田黄也是较类似的。
鲎箕的产地在高山大洞这一面的高山山坡(面向芹石村,田黄的这里面向寿山村,是方向不同的两个面),包括自然的高山系独石鲎箕和人工开采大洞高山这一面高山山坡的高山石后废弃物形成的鲎箕。
自然的鲎箕石独石有悠久的历史,由于时间长,形成了厚厚的黄皮,质地比较坚硬。
在高山的另一面山坡上 掘性大洞高山
有些人用掘性大洞高山冒充白田,这种掘性高山色白,有薄薄的黄皮,多裂纹,有时有丝。其实他们和白田很好区别,可以说完全不同,黄皮而白地,形状没有独石的特点,质地也不如田黄有贵气,差不多就是白高山石有一层薄薄的土皮。
土皮
鉴别要点,质地基本和普通白高山一样,块状外形,石皮为带土的薄薄黄皮。多冒充白田
在高山的另一面山坡上 鲎箕
比较常见的鲎箕是很早以前(清朝或更早)的高山矿洞废弃的高山石,由于当时挑选的不很严格,有很多不错矿石被废弃,经过许多许多年的土壤侵蚀,外表形成了黄皮,朱砂皮等特征,但是相对于自然形成独石的时间来说,这种鲎箕的形成时间短暂。所以石头外部仍保留有矿石外形,内部受到的影响基本没有,还是保持矿石的特征。
和现在矿洞高山石有些不同,其中漂亮的大多是白色夹杂一层带青的结晶,石头质地也比现在的普通高山更结实,润泽。
有土格
有朱砂皮
白色经常夹青色结晶线
鉴别要点,质地和普通高山相比更细结,块状外观,多棱角,外皮是土沁的黄皮和朱砂皮,内部质地仍为高山的白色,土黄的色格,有青色的结晶带。纯白的会用来冒充白田。
在高山的另一面山坡上 鲎箕田
高山靠近芹石村这面有一形似鲎箕的山包,这就是传统的鲎箕石产地,在这些凹处留有自然形成的鲎箕石(自然原因导致高山系矿石剥落,形成独石),形成的过程和田黄相近,但是没有经历过溪流的过程,却也有一部分质地和田黄很相似,这些自然形成的鲎箕就是鲎箕田。
一些鲎箕田质地很类似田黄,也富有萝卜丝,只是表面有白色棉纱形成的脉络,和土沁皮。
白色就是白棉砂
有土沁的皮,土味很重
一个漂亮的鲎箕田欣赏
鹿目的质地很油润,但比起田黄来缺乏通透度,而且多有红斑,没有萝卜丝,内部色气比较浓,也比较多暗青色。
[
在高山的对面山坡上 鹿目田
在马背山面向坑头坂的山坡上,有一种马背石形成的独石,这里山高林密,农民烧荒的时候,有时候能挖掘到一些,这种独石叫鹿目,鹿目多土黄皮,和田黄的土黄皮外观上非常接近,由于是马背的独石,本身的润泽度就很高,其中类似田黄者,被称之为鹿目田。
内部质地油润,但无萝卜丝,内部经常有红色
鹿目内部也常带暗青色,会影响到皮子,皮子也带暗青
带青的鹿目石皮
鹿目田就是鹿目中最优质的,一般为黄皮,有时候内部有红色,无萝卜丝,内部质地细腻,温润,颜色金黄,有时有一些小黑点和黑斑
表面有黄色石皮和红色,鹿目的黄色石皮由于形成在山上,石皮没有田黄滋润,显得比较干燥
内部质地金黄而温润,但无萝卜丝
有一些小黑点和黑斑
在坑头坂的土地中 掘性坑头和坑头田
在坑头坂 各种坑头田
坑头田的产地是从水坑至上坂,左边是马背山,右边是高山,所以坑头田的原生矿是主要由这两者的矿脉提供的,由于坑头田和田黄的产地交界(从马背山,高山两山之间流出的溪流这时候还叫坑头溪,在坑头坂的尾处和高山鸡母窝流出的大段溪合流以后,才叫寿山溪而合流处,也就是坑头坂的结束,上坂的开始),加上类似的产地,要区分起来比较困难,应该说坑头坂中也有出产少量的田黄,只是太少(多产在和上坂的交界地区的土壤深处)。
掘性坑头
坑头坂的独石主要有掘性坑头和坑头田两种,掘性坑头多是矿洞开采坑头石后矿渣形成的,没有石皮,多为白色和黑灰色,块状,棱角比较明显,内部质地和坑头石基本一样。黑色的性坑头经常被用来冒充黑田。
表面无明显石皮,一般可以看见内部质地
质地带有坑头石的明显特征。
质地比较白的
坑头冻形成的掘性坑头,表面有薄薄的溪中石皮
坑头牛角冻形成的掘性坑头
鉴别要点,和坑头洞矿石一样的质地和色泽,外形,石皮
掘性坑头和坑头田的区别
掘性坑头和坑头田的区别是,内部质地的颜色是不是被改变了,和有没有比较厚的石皮。如果内部颜色变黄了,一般认为就是坑头田,如果内部颜色和坑头洞石一样,又没有厚的石皮,那就是掘性坑头。
坑头田
坑头坂是一个沿着坑头溪延伸的地块,里面的独石就是田黄形成的一个过程,所以随地理位置的不同,坑头田也显示出不同面貌,坑头田有多种颜色和质地,主要为几种,靠近坑头源头的坑头田,靠近溪流的独石,嫩黄色。表面只有自然形成的凹凸,没有明显石皮。典型坑头田,萝卜丝比较明显。还有就是历史比较久远的坑头田,有明显石皮,经常有砂,内部颜色有多种。
离源头比较近的坑头田缺乏滚动和琢磨,他们的外形基本保留了矿石的外形,棱角比较明显,但质地因为长期受土壤的沁染,而显得温润。
具有萝卜丝和红筋
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萝卜丝,棱角,质地,红筋
溪流附近的坑头田,无明显石皮,质地结实,颜色嫩黄,多棱角,多数没有萝卜丝,质地比起田黄稍逊灵润
颜色嫩黄而纯净
也有特别结晶的,一般被叫做坑头田晶
萝卜丝比较粗,而明显
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无明显石皮,内部颜色,萝卜丝,质地
典型坑头田,多为桂花黄,是典型的坑头田,和桂花黄田黄的区别是,这类坑头田多粘岩(就是独石上有砂),有萝卜丝的话萝卜丝要比田黄粗一些,质地上比田黄的凝润要逊色一些,石皮上比较稀薄,这些坑头田也是比较珍贵的独石了。
萝卜丝要粗一些
没有萝卜丝的典型坑头田,石皮比较稀薄,外形圆润,色泽较淡
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颜色,石皮,质地,萝卜丝
历史比较久远的坑头田,多埋藏在地底深处和离溪流比较远的地方,由于形成时间长,多有完整的明显石皮,卵石形,经常粘岩,质地上有多种颜色,比较典型的颜色是灰黑色,质地很滋润,基本没有萝卜丝。
经常有砂
内部质地滋润,灰黑色
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完整的石皮,通透度,粘砂,内部的质地和颜色等。
坑头田和田黄的鉴别
由于一些坑头田和田黄产地接近,并在颜色,特征上的极度相似,所以在特征相似的情况下,区分两种独石一般采取的是质地的对比,达到田黄质地才能算田黄石。
在坑头坂,上坂,中坂的溪中 寿山溪溪蛋
寿山溪溪蛋
我们说的寿山溪溪蛋是指新的高山系矿石形成的寿山溪独石和一些质地一般的普通独石,多是各种高山系矿洞矿石在溪流中的大小不等的鹅卵石,产地大致在在坑头坂,上坂,中坂,由于形成的时间短,外形虽然是卵石形,内部却还是原生矿一样的质地。
由于形成寿山溪溪蛋的母矿,高山系的石头有很多样子,也就形成了各种样子的寿山溪溪蛋。
时间比较短的是旧水坑石形成溪蛋,和他们的母矿,水晶洞石和坑头石一样,晶莹剔透,纯净可爱,他们大多都出产在坑头坂和上坂
鸡母窝-坑头附近矿脉形成的本身质地就是黄色的溪蛋
时间长一些的溪蛋已经不知道原矿脉是何处,一般为各种卵石形,外皮被沁黄,凹处有褐色薄石皮
时间更长的溪蛋已经有了明显黄皮,不过内部质地还和原生矿一样
内部是白色
时间最久的溪蛋一般都在中坂和下坂的河床上,他们的颜色发红,由于在溪中石皮也比较稀薄
鉴别要点,都有卵石形,带着溪中的典型石皮,上游的溪蛋质地和母矿基本没有变化,溪蛋的油润度都很普通,和他们母矿是一样的。
溪蛋和田黄的鉴别溪蛋和田黄基本上是不容易混淆的,只有从来没有见过田黄的新手才会上当,有些经验的能轻易辨别
下坂,溪坂的寿山溪河床中 溪管独石
在寿山溪中,有溪管独石和溪蛋
广义上说,所有寿山溪里的独石都是溪管独石,包括溪里的田黄,一般独石和溪蛋,而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义是寿山溪下游中比较好的独石,包括寿山溪坂的各种普通独石(善伯独石,岱下黄,房拢岩独石等等),形成的历史比较悠久,外面有明显石皮包裹,色泽沉稳,有各种质地和外观
最好的溪管独石有很漂亮的质地,色泽和田黄也没有多大区别,有薄石皮,刀感和田黄是是一样的,这种溪管独石的价格很高,和田黄差不多,有的时候这种溪管独石也被认为是田黄的一种,叫溪管田。
石皮比较稀薄
质地普通的溪管独石则和溪蛋有点混淆不清,色泽比较白,也缺乏温润。价值当然比不上田黄了,要差很多。
银裹金的普通溪管独石,表面的黑斑点是溪中独石的特征之一
内部有黄色质地
鉴别要点,石皮和质地,有萝卜丝的溪管独石,加田黄的质地,一般归入田黄类溪管独石中带有明显的原生矿特征的,一般都毕竟好区别,归入掘性的原生矿的行列,而没有明显特征的,主要看石皮是不是溪中的,银裹金溪管独石也经常被用来冒充银裹金田黄,但这些普通的溪管独石质地欠灵透和润泽,最多算是一种硬田,并不能算田黄。
在坑头坂,上坂,中坂,下坂,溪坂的田地中 硬田
硬田,在所有田黄产地中都有,同是出产田黄的田地里挖出的,外皮甚至和田黄一样,内部质地却很粗糙(是因为形成硬田的母矿矿石质地本身就很粗糙的原因),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很粗劣的田黄,但大多人因为它粗糙的质地而不认同它是田黄。
白皮黄心的硬田,内部质地类似牛蛋石,各色石皮都有,是常见的硬田,多在上坂,中坂和下坂。
有明显的白皮
一些质地不通透的坑头田,有时候也被称为硬田
质地缺乏透明度
最类似田黄的硬田有着和田黄完全相同的石皮,所有外表特征都和田黄一样,只是内部质地粗劣,这种硬田其实是田黄的一种,只是内部质地实在太差,有不少朋友吃这种硬田的亏过,所以一般买田黄都要用强光手电照一下,看看通透度。不过,现在这种完全石皮包裹的硬田非常罕见了
甚至红筋都一样
只有质地比较粗劣,缺乏透明度
鉴别要点,质地
硬田和田黄的鉴别
由于硬田和田黄的形成过程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无法从石皮上判断,主要就是鉴别内部质地,能达到田黄质地的就是田黄,如果内部有萝卜丝的硬田,一般也算田黄
在下坂的田地里 牛蛋和牛蛋田
牛蛋者,粗质的独石也。老岭系独石,被大洋溪带到下坂的田地中(从大段溪和坑头溪合流的地方到再和大洋溪合流这一段的溪边土地就是中坂,大洋溪和寿山溪合流的地方到锥下,这一段叫做下坂),内部质地类似老岭石,常有小白点在其间,刀感微坚而脆,由于原生矿质地的原因,牛蛋黄多不透明,其中微透明,质地上好的牛蛋被称为牛蛋田,牛蛋内部色彩丰富,有多种皮色。
牛蛋按皮色可以分成黄皮牛蛋,白皮牛蛋,乌鸦皮(黑皮)牛蛋。石皮和质地皆无田黄石的滋润,质地粗劣,内部色彩多变,多以黄红两色为主,缺乏滋润和透明度。外形多呈卵石形。
黄皮牛蛋
黄皮黄心的牛蛋石。
黄皮红心的牛蛋石
白皮牛蛋
白皮黄心牛蛋石
白皮红心牛蛋石
乌鸦皮牛蛋
乌鸦皮黄心
乌鸦皮红心
也有具有多种色彩的牛蛋石,一般称之为三彩牛蛋石或五彩牛蛋石。
三彩牛蛋石。
牛蛋田
牛蛋田是牛蛋中质地最佳的,内部多是带有微透明的黄色,牛蛋田多带有乌鸦皮
牛蛋田内部有牛蛋的特点,小白点散布在质地中
乌鸦皮的牛蛋田,一面带有红皮
红皮
质地
一个乌鸦皮,黄皮,白皮都有的牛蛋田
微透明的质地,和牛蛋中一流的滋润度
这个牛蛋田和田黄的对比
鉴别要点,质地,石皮,萝卜丝
在寿山溪边上的善伯矿洞内 金沙地善伯石
金沙地善伯石是一种老性善伯,质地温润凝腻,色泽多样,其中纯黄者外观类似田黄,无独石石皮,质地内有金沙,花生糕等杂质。
质地滋润,有矿洞石皮,内部有金沙,花生糕等
在寿山溪边的善伯山坡上 有掘性善伯
掘性善伯石由于产地在山坡,除了有善伯石的金沙,花生糕,白色石皮外,还有一些土黄的石皮
内部有金沙,花生糕
土黄石皮
在寿山溪中 掘性善伯
一些掘性善伯来到寿山溪中,时间并不久,他们带有善伯的自然石质,金沙,花生糕等等,只是被溪水琢磨去原来的石皮,有的多出一些溪中的石皮,金黄色的薄皮。
在溪中的掘性善伯,无石皮。
保留有善伯石原生矿的质地和白棉砂。
形成薄石皮的掘性善伯或善伯独石
薄金黄石皮
在寿山溪中 善伯独石
多包裹完整白皮或黄皮,内部质地温润而多杂质,金黄色,红色,紫红色,有时有金沙和花生糕,无萝卜丝
内部有金沙和花生糕等杂质
也有纯净的,但内部有金沙或善伯的纹理
鉴别要点,内部质地,杂质,纹理,有无萝卜丝
善伯独石和田黄的鉴别
相当的善伯独石质地温润,由于和锥下坂田黄有类似的石皮,完全石皮包裹善伯独石的是看不出来的,只能剥开石皮看质地,善伯独石虽质地温润,但成分和田黄有所区别,加上有金沙,花生糕等杂质,没有萝卜丝,内部纹理也有所不同,还是能比较容易的鉴别出来的。
在寿山溪边上的杜陵矿洞内 杜陵石
杜陵石(也叫杜林,都成,都成坑)产在善伯洞隔溪(寿山溪)相望的对面的山坡上,总数有十几或更多洞口,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琪源洞,元和洞,坤银洞,其中典型的琪源洞杜陵有萝卜丝,色泽金黄,也就是说,杜陵矿脉能形成带有萝卜丝的独石,如果产地和田黄在一起,那基本是无法分辨的,这应该是杜陵性田黄的由来,大多杜陵质地滋润,但色彩和纹理皆不像田黄,有杜陵灰,水晶砂丁,流水纹,牛毛纹,结晶线等等田黄没有的特征,产生的独石带有杜陵特征,一般称为掘性杜陵或杜陵独石。
优质黄杜陵石,质地温润,灵透,质地凝结,不逊田黄,但多无萝卜丝,有杜陵灰,水晶砂丁,流水纹,牛毛纹,结晶线等等田黄没有的特征,也无独石石皮,多和白色,红色生长在一起。
多和红色,白色一起生长
由于是矿洞石,多粘岩
有红黄白的矿洞石皮
红皮
白皮
石中常有流水纹,牛毛纹,并有结晶线。
常有流水纹。
牛毛纹
结晶线
内部的小糕
紫色水晶砂丁,石头中小小的紫色点
有时候内部的黄色是有纹理的
优质黄杜陵欣赏
"随着寿山溪的流淌,沿途经过善伯,杜凌,房拢岩等矿区,于是溪中也有了这些矿石在溪中的独石。这些独石其中有萝卜丝,石皮,质地和田黄一样的,也被认为是田黄"请教郑师:看来溪里和田里都有出田黄的 ...
正确的说,所有田黄都是溪里的,因为田黄石只形成在寿山溪的河床中,只是溪流不断改道后,田黄还留在旧河床里,这些旧河床后来变成了田地。
另田黄的定义,最严格来说,当然是田地出来的才是田黄,但不能否认,田中的寿山溪河床里是绝对有田黄的存在的,从锥下坂开始,没有了田地,只有溪流的河床,按最严格的说法,这里的独石就不算田黄了,可是,不能否认,溪中的确有极少和田黄完全一样的独石,总有一些田黄会被冲到锥下坂的,这些独石也被认定是田黄,前提是和田黄一样,无法区别。要是带有其他特征,能区别,就不是田黄,即使质地很像。
郑兄:银包金的田黄与白皮的杜陵有什么不一样?能不能拿照片比较一下?
是有很大不同的,基本有一些经验就可以区分,建议新手别玩田黄石,因为差不多百分百的机率买到的是不应该买的东西。
有白皮的杜陵
另一类型的白皮杜陵
银裹金的田黄
银裹金的田黄
在杜陵矿洞下的山坡上 有掘性杜陵和杜陵独石
掘性杜陵由于质地温润,纯黄色部分乍看和田黄的感觉是一样的,只是内部没有萝卜丝,并带有山坡的土黄石皮,和其他杜陵本身的各种特征(见上面杜陵各种特征)。
黄色部分质地极类似田黄
内部是杜陵质地,经常带有红色
山坡的土黄石皮
这个图上就有杜陵的流水纹,红色,杜陵的杜陵灰线等杜陵特有的特征
山坡上的杜陵独石,由于自然形成,时间较久,会呈现卵石形,外面是黄皮(土黄皮,土味很重),内部质地其实和杜陵是一样的,这种独石,其实类似的是鹿目,由于杜陵的质地很温润,质地特征和形成鹿目的马背石极为相似,形成独石的环境和过程也和鹿目也差不多,所以杜陵独石和鹿目石非常难辨认,基本外观一样,除非切开后里面发现是杜陵的流水纹,山上的石农也把这种杜陵独石称为鹿目。
和鹿目一样的石皮
里面带有杜陵特征流水纹
寿山溪锥下坂中的 杜陵独石
在挖掘锥下坂寻找田黄石的时候,经常得到一些杜陵的独石,这些杜陵独石,色泽金黄,有一定灵度,温润,不见明显石皮,无萝卜丝,内部有明显流水纹。
有明显流水纹
鉴别要点,各种杜陵特征,石皮和有无萝卜丝
杜陵独石和田黄的鉴别
仔细观察石皮,是那种,例如矿洞,或山坡,这两种就先排除去,然后观察质地,有无萝卜丝,萝卜丝的形状如何,有无杜陵的各种特征,有任何一种杜陵的特殊特征,就不是田黄石
房拢岩也叫饭桶岩,其优秀质地类似顶极杜陵,凝腻而结实,润泽度高,经常有金沙,色彩丰富,但优质者材料较小,有自己特殊的纹理
肌里常有金沙
并有房拢岩的糕,多为白色,黄色,红色和紫灰色,这些糕甚至能组成各种纹理
多糕的房拢岩会形成特殊的纹理
房拢岩结晶体内特有的纹理斜条纹。(正是这些斜条纹,将来被说成是房拢岩独石的萝卜丝
在房拢岩矿洞下的山坡上 掘性房拢岩
优质掘性房拢岩的黄结晶体,非常的温润迷人,只是没有萝卜丝,并带有一些房拢岩的特征
保持矿石的块状
有金沙和房拢岩的糕
外表有土沁的黄格
在房拢岩矿洞下的山坡上 房拢岩独石
卵石形,外面裹有土黄石皮(和鹿目类似的山坡土黄石皮),内部有各种房拢岩特征
内部仍然是房拢岩的特征(质地普通那种)。
外皮薄(也是土黄石皮)内部质地滋润的
内部温润,但土味重
在寿山溪下游的河床中 房拢岩独石
当寿山溪流进芙蓉村(地名,和芙蓉石产地不是一回事)流域的时候,靠近房拢岩产地,于是溪中有了房拢岩独石,这些房拢岩独石(田)外观和下坂田黄极为接近,表面金黄色,滋润非常,从表面可见石中的丝(注,此石作为房拢岩的独石,其丝带有房拢岩石的特征,石多平直,平行分布,和田黄的萝卜丝有较大区别)另由于房拢岩石本身结实,细凝,所以黄色只有表皮薄薄一层,内部多是白色。此石在挖掘锥下坂后,多作为田黄出售,有相当一部分流入市场。
外皮金黄,内部白色
外面有白色石皮
内部有斜条纹(石农说得这种石头的萝卜丝
鉴别要点,质地,内部杂质和萝卜丝。
房拢岩独石和田黄的鉴别
山坡的房拢岩独石的石皮和田黄的石皮是不一样的,而溪流中的房拢岩独石石皮质地和田黄很相像,区别两种石头主要看内部的杂质,田黄没有金沙,房拢岩独石有,房拢岩的独石有斜条纹状的内部纹理,而田黄是萝卜丝。
在寿山范围的另一处田中 金狮峰独石(金狮峰田)
金狮峰独石是一种和乌鸦皮田黄很相似的独石,据石农言,产地在寿山金狮峰下的田地中(和田坑的田不在一起),金狮峰独石都具有乌鸦皮,乌鸦皮下是一层白皮,白皮下是黄色的肉质,大多金狮峰独石的黄色偏淡,也有一些很浓,金狮峰独石的刀感类似老性善伯,结实而棉,和田黄的结实而坚是有区别的,好的金狮峰独石的滋润度也非常好,金狮峰独石和田黄的主要区别是没有萝卜丝,有金狮峰特有的杂质,肉质和田黄的清澈相比有些浑浊。好的金狮峰独石现在的市场的价格也是很高的。
典型的金狮峰独石
石皮上有白糕杂质,说明内部质地也有这种杂质
内部质地温润,但缺乏灵透
金狮峰独石也常见红色质地的。其中质地好的也许应该叫金狮峰红田。
金狮峰独石外表都是乌鸦皮和白皮,黄皮一般来说不单独出现,一般只在乌鸦皮外面留有一些。这可能是环境不一样的缘故。
内部质地是红色的。所有金狮峰独石的刀感都类似善伯,细腻而绵韧
但是金狮峰独石的内部红色不是完整的,大多是点状分布,这是金狮峰独石的一个独特特征,可以靠这个辨别是否金狮峰独石。
金狮峰田是金狮峰独石中质地最好的,也是最稀少的,外皮完全和田黄无法区分,但是质地上没有田黄灵透,也没有萝卜丝,带有金狮峰独石的内部特征
没有萝卜丝,带有金狮峰的纹理和糕
金狮峰红田,外皮也完全无法和田黄的乌鸦皮区分,乌鸦皮下有一层白皮,内部红色
外皮完全无法和田黄的乌鸦皮区分
内部红色,并有小白点
鉴别要点,质地,有无萝卜丝,和内部杂质
金狮峰田和田黄的鉴别
由于金狮峰田的外皮基本特征和田黄乌鸦皮是一样的,所以鉴别要以质地为主,金狮峰田的黄色不是很通灵,没有萝卜丝,内部有自己的糕和纹理,这些都是田黄没有的。红色主要鉴别红色是否有点状分布,和杂质。
其他的一些寿山村范围的山坡独石
可以说,只要有裸露的矿脉,就会有自然形成的独石,寿山到处都有矿脉,到处都有独石,不过像田黄的没有几个就是了。
举例几个
花坑独石,很罕见,内部质地类似花坑,外皮有些像鹿目
有花坑独特的花纹
月尾紫独石,白皮,有土沁,内部是金沙地月尾紫,和田黄根本不相似
内部是金沙地月尾
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根本就不清楚是那个矿脉的独石
质地干涩,滞而灰暗
这些独石根本就和田黄不像,只要大致看看,无须仔细鉴别
在宦溪乡峨嵋村前的加良山上 芙蓉石
加良山旧称月洋山,所产矿石分两个大类:一是芙蓉石,二是峨嵋石。芙蓉石产在月洋山峰,石质极为温润、细腻,犹如凝脂,老性芙蓉石是和田黄并列印石三宝的珍贵印石,被称为石后,能和田黄比美,据说台北故宫珍藏的一套田黄九读章,曾经遗失两方,就是用最好的黄芙蓉石仿制并替代展出的。
芙蓉石的典型特点就是砂多,其结晶体都是粘岩的。
质地细腻而温润,但没有萝卜丝,刀感细而紧密和田黄的细而微坚有所不同
鉴别要点,质地和萝卜丝,芙蓉特有的杂质
黄芙蓉和田黄的鉴别
黄芙蓉石没有石皮,刀感和其他芙蓉石一样,刮起来刷刷做响,内部无萝卜丝,多砂丁和老虎屎(旧芙蓉才有,一点一点的白灰色糕,大片的也叫芙蓉灰)。
在另一条溪中 芙蓉独石(芙蓉溪蛋)
宦溪乡的桂湖村,村中有一条溪流,之间有温泉,风景极佳,此溪发源于芙蓉石的产地,峨嵋的加良山,溪中有清朝时期开采芙蓉后形成的芙蓉独石,芙蓉溪蛋。
芙蓉溪蛋是古代开采芙蓉石的废弃物形成的,由于此山下也有一条小溪,此溪流比寿山溪要来得水量大一些,水流也较急,所以这些溪蛋是很标准的卵形,由于形成的过程相似,所以和田黄的外观很相似,但由于芙蓉溪蛋是芙蓉形成的,所以在质地和刀感上和芙蓉是一样的,和田黄有比较大的区别。(田黄的主要成分是地开石,芙蓉溪蛋的主要成分和芙蓉一样都是叶腊石),由于形成的时间较短,芙蓉溪蛋多没有石皮,或是很薄的石皮,外表层的黄色越往内部越淡,刀感和透明度和芙蓉一致,石头内部没有萝卜丝,多砂,此砂是芙蓉常有的棉砂,可以作为和田黄区别的鉴别要点。
芙蓉独石的石皮大多金黄色,极薄,由于形成时间短,石皮并不滋润,没有田味,和田黄的黄色石皮完全不像
内部没有萝卜丝,黄色多比较薄,中间大多是白色,并有大大小小的砂
大的砂
杂质中还有芙蓉灰(类似杜陵灰的那种,像灰浆)。
也有枣红色石皮的芙蓉独石
白色石皮的芙蓉独石亦是罕见的,但这种白皮是在溪中诞生的,和田黄的银裹金白皮也完全不像
芙蓉独石中白色的,质地和芙蓉一样,没有任何萝卜丝,和白田也是不像的
鉴别要点,质地,有无萝卜丝,有无芙蓉的特征
芙蓉独石和田黄的鉴别
芙蓉独石的石皮和田黄并不像,主要是芙蓉独石其中金黄色的,乍看和田黄有些类似,但他们没有萝卜丝,质地显示出芙蓉的那种磁性,并多有棉砂等芙蓉特征。
在日溪乡
在日溪乡的矿洞内 ,有各种黄色矿石,其中黄色二号矿,黄色文洋,连江黄和山仔濑在外观上有些类似田黄
在党洋村附近的黄巢山上 二号矿石
二号矿石,原工业开采,后约95年发现其晶体可以为雕刻用石,早期也叫党洋绿或黄巢冻,此石质地灵透,颜色艳丽,只是类似田黄的二号矿冻石都是粘岩生成,色彩多绿色,肌里包含二号矿的砂丁和糕,并不纯净,结晶体个头比较小,无萝卜丝,无石皮。
多粘岩,质地通灵而温润,内部多砂丁和其他二号矿特有的杂质
黄二号矿和田黄的鉴别
质地好的二号矿冻石必定是粘岩的,无石皮,也少红筋,内部无萝卜丝,有二号矿的砂丁和小白虱卵状包裹体
在山秀园村附近 老性山秀园石
山秀园石,早先名鸭雄石,清朝曾有开采,因砂多而放弃,97年重新开采,因采矿权纠纷很快停产,此石质地特征皆类似老性芙蓉石,石性稳而色彩艳丽,多红黄白三色,惟比芙蓉石更多砂,成才的极少
质地刀感基本和老性芙蓉一样,内部多砂丁,纯净者少,砂很有特色,类似圆米粒般凸起
鉴别要点,石皮,质地,内部杂质
黄色老性山秀园和田黄的鉴别
山秀园多是矿洞出产,有石皮的是少数(石皮是黑色铁砂皮,和田黄的乌鸦皮不是一回事),质地和老性芙蓉一样,多砂丁,并且没有萝卜丝
砂非常象,但是整体的颜色并不像,山秀园由于是老性的,很少发青,他们的白色多是发黄。
在文洋村附近 文洋石
文洋石是最近新发现的石种,99年左右开采,这两年已经停产,绝大多数为白色,红黄白三色亦不少,但大多性不是很稳,所有原石必须保养一阵后才能雕刻应用,相比山秀园,文洋石材大而纯净,颜色丰富,文洋石具有和鸡母窝石皮类似的土黄色矿洞石皮,质地刀感和芙蓉基本一样,唯黄色泽多土黄色,金黄而微透类似的田黄并不是很多。
有土黄色矿洞石皮
内部黄色多土黄
鉴别要点,石皮,质地,内部杂质
文洋石和田黄的鉴别
文洋多土黄的矿洞石皮,质地刀感类似芙蓉石,多红黄白三色共生,多裂纹,内部有砂丁和糕等文洋杂质,没有萝卜丝
在金山顶附近 连江黄石和山仔濑石
连江黄的开采可以追溯到清朝,地界接近连江县,多黄色,所以叫连江黄,山仔濑是其附近的一个矿洞,基本两者是开采同一矿脉石头,所以质地和特征基本一样。质地上两者都比较接近芙蓉石,但稍坚,性都是比较不稳,易裂。颜色一般只有黄和白,黄色从焦黄色到浅黄色都有,白色偏青,肌里有共同的特征,九重腂纹,石头中有时候有小白点。
刀感比较坚硬,颜色只有黄白两色
石头内部有小白点
石头内部有焦黄的斑点
多焦黄的石皮。
九重腂纹,九重腂是类似年糕的一种当地山民食品,一般制作过程是一层蒸熟,再上一层,再蒸熟,再上,如此数回,所以叫九重腂,其侧面有类似流水纹的纹理,而这两者石头的九重腂纹基本一样,侧面是类似流水纹的纹理,正面会出现类似萝卜丝的纹理。
侧面纹理类似流水纹。
正面类似萝卜丝
一个山仔濑的章子,九重腂纹明显
在矿洞下的山坡上 连江黄独石
连江黄自然形成的独石,有和田黄类似的外形和特征,此石内部一般不是很黄,但油养后会慢慢变黄,时间久了,和质地普通的田黄石差不多,也有萝卜丝,但质地不是那么灵透。这种独石应该才是古人冒充田黄的东西,因为福州人说一样象田黄的石种,往往是叫矿洞的名字,例如坑头田,福州人看见一般是说,这是坑头,不是说坑头田,而实际上坑头和田黄根本是不像的,只有坑头田才和田黄非常相似,所以连江黄的情况也有可能是这样的。
石皮干燥而焦黄,油养会慢慢变透而润泽。
外形多棱角
内部质地金黄,隐约有萝卜丝
刀刮后会发白,里面有焦黄的斑点
鉴别要点,颜色,内部的斑点
连江黄独石和田黄的鉴别
连江黄独石石皮干燥,油养会透(田黄石皮是不可能的),内部偏白,并有焦黄的斑点
正在商量再建一个服务器,需要两个礼拜的时间,这样南方电信的用户上本论坛也会比较快。
在外地 外地的各种类似石种
外地的类似石种,在浙江有昌化独石,在河南有河南黄(山料),在蒙古有巴林石,而东北的皂石由于纯黄色很少,多是经过染色的冒充寿山石。
在山坡上 昌化独石
浙江田,也叫浙江黄,浙江田黄,是浙江昌化一种类似寿山石独石的昌化独石,大多类似鹿目。
昌化独石是古代开采鸡血的矿渣形成的,时间大约在几百年之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很快就在山坡上形成了独石,因为外观很像寿山石独石,一些质地一般的冒充鹿目出售(由于寿山石鹿目已经非常罕见,所以大多在各地出售的鹿目石是昌化独石所冒充)
质地好的昌化独石由于石皮和一些田黄的石皮有一些相似,所以早期这些独石出售时多冒充寿山石田黄,由于冒充的太多了,现在也有管这些独石叫昌化山黄,昌化黄或昌化田,甚至昌化田黄的。
一些昌化独石
其中有一些是掘性昌化,没有独石的石皮,但呈现卵石形,带有昌化的质地和特征
带有昌化的紫色质地
和昌化的平行的纹理(有人用这种纹理冒充萝卜丝)
白色的掘性昌化由于质地温润,类似白鲎箕,也用来冒充白田
有昌化的杂质和糕
并有土沁格
黄皮的昌化独石
黄皮昌化独石有着独石的外观和滋润的内部质地,但由于是从类似老性善伯的昌化石演化来的,所以有很多特征和田黄不符,由于地处山坡,所以石皮干燥(油干后会特别明显),而且石皮的凹凸很明显,昌化独石虽说外观不错,但是除了表面比较纯净外,内部有很多杂质和纹理,可以这样说100个昌化独石中,内部纯净,滋润,没有杂质的不到一个。
石皮比较干(油干后会特别明显),而且凹凸明显
由于形成时间比较短,大多昌化独石除了石皮外,内部绝大多数是发白的
一些昌化独石的石皮和内部上经常有金沙,这在田黄上不可能看到(田黄没有金沙
由于原生矿类似善伯,所以独石内部也有类似善伯的糕(这是田黄绝对不会有的)。
缺乏透明度,并有昌化石独特的纹理
乌鸦皮的昌化独石
最近乌鸦皮的昌化独石也比较常见,和寿山石田黄比较起来,昌化独石的乌鸦皮显得更黑,而且会透明,看上去有些假,石皮多是乌鸦皮上有一些黄色石皮,在石皮和内部上可见的金沙,糕仍然是鉴别两种石头的主要特征。
鸦皮外面经常还有一层黄色石皮。
昌化田
其中内部质地温润,色泽金黄的被称为昌化田。质地看起来类似,但肯定带有其他昌化独石特征的一种到两种,比如这个,就带有比较干的石皮,和内部杂质,还有土沁格等
土沁格
内部的糕
鉴别要点,石皮,有无萝卜丝,内部的杂质
昌化独石和田黄的鉴别
昌化的原生矿和田黄的原生矿是有很大不同的,一个是类似善伯的质地,一个是优质的高山系,所以形成后导致他们的成分肯定不一样,由于形成在山坡上,所以他的石皮凹凸明显,带有土气,内部的质地多发白,加上多糕,而田黄是没有糕的,另外一些昌化独石质地密布金沙,而田黄也是没有一粒金沙的,昌化独石有一些有平行的纹理,并没有萝卜丝,总的来说,昌化独石说是类似田黄,倒不如说类似鹿目
在河南省的矿洞中 河南黄
河南石也是一种产量比较大的石头,质地多类似高山而不纯,其白色质地多不佳,质地中分布焦黄的小斑,看了不舒服,而其优质的黄色和红色均比较好,前提是要纯净。
河南石都是矿洞中挖掘出来的,所以没有独石石皮,而大多都有矿洞的石皮,质地较干,油养会变得透明
裂格比较多
大多都有矿洞的石皮
其中也有比较透明的,多是油养以后才那么漂亮
但是没有萝卜丝
河南石中红色亦佳,由于是矿洞的产物,也带有矿洞石皮,色彩类似二号矿石
多带黑色石皮
鉴别要点,石皮,萝卜丝,有无焦黄斑点
河南黄和田黄的鉴别
河南黄是矿洞产山料,而田黄是独石,所以他们的石皮有所不同,要仔细鉴别是独石的石皮还是矿洞的,河南黄多没有萝卜丝,也没有田黄凝腻,另外内部多焦黄的斑点
人工造皮的河南黄石
由于河南黄石是矿洞的,没有类似田黄的石皮,于是一些不良商人用河南黄中极少的有萝卜丝的,在外面用胶水混合石粉,制造假石皮,来冒充田黄石
那是乌鸦皮昌化田,用来做不是田黄的例子的
这类河南黄石多质地干燥
经过油浸泡一段时间后,样子就大变样了
质地也变得好看而润泽起来,也能显示出一些萝卜丝
石皮是用石粉和胶水混合后制造出来的,由于是人造的,所以想要什么地方有石皮,就可以在什么地方制造,这种石皮由于有胶水的成分,手摸上去麻麻的,不是自然石皮的手感
由于多是仿制田黄成品,多会进行一些仿制的雕刻和刻字,而这个东西的刻字年代和雕刻的年代完全不同,属于明显的破绽,低仿。
刻字年代是60年代。
而这种弥勒雕刻起码是80年代末才有
底部刻有篆刻,由于是低仿,制作并的不精良
鉴别要点,石皮,裂纹,雕刻
造皮河南黄石和田黄的鉴别
由于是吃油才有的滋润度,这些假货的光泽度是比不上同质地的田黄的,所以购买田黄的时候,如果田黄上油,需要多考虑一下,石皮的手感有很大差异,假货麻麻的,裂纹由于它们是山料所以没有田黄的红筋,由于是仿制品,多用粗劣的雕刻和篆刻等。
在内蒙古 黄色巴林石
在巴林石中有一些纯黄色的石头,颜色鲜艳而美丽,但他们都是矿洞开采的矿石。
黄色巴林石明艳而美丽
但巴林黄色多纹理,而没有萝卜丝
鉴别要点,萝卜丝,石皮,有无巴林特征
巴林石和田黄石的鉴别
拿黄色巴林石冒充田黄是比较少的,因为纯净的黄色巴林石价值也比较高,而普通的则巴林石特征明显(比如巴林石的纹理和杂质),也没有萝卜丝,加上是矿洞石,没有石皮,所以基本上黄色巴林石冒充田黄比较困难。
黄色石英质鹅卵石
在祖国的诸多河流中,有着无数的石英鹅卵石,其中一些广西等地的黄蜡石等,为鹅卵石形并有淡黄石皮包裹,从外形照片上乍看很像田黄石,为什么提到这种石头呢,还真有人拿这种石头询问是否是田黄石,然后告诉我是他们家乡河流里摸的,这只能说明他对田黄石完全不了解。
田黄石的产地只在福州寿山乡的寿山溪两旁和溪底,其他产地的石头绝对不能称为田黄石。
田黄主要成分以地开石为主,硬度摩氏2。5左右,是一种用普通小刀可以雕刻的材料。
石英鹅卵石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石英),硬度摩氏6-7左右。是无法用雕刻刀雕刻的。
其中的代表是黄蜡石
据史料记载:黄蜡石首先发现于真蜡国(今柬埔寨),故称蜡石。另有说法是因石表层内呈现蜡油状釉彩而得名。
黄蜡石出产于柬埔寨,中国广东的潮州、揭西、佛冈、韶关、清远、台山、开平、电白,广西的柳州、贺州、钟山、金秀等地,在岩石学上是一种石英石,主要成份为石英,清代谢堏所著《金玉琐碎》中对黄蜡石就有记载。
蜡石的形成过程是:石英岩矿物因地质变动而使破碎的石英石滚入酸性的泥土中,并长期受酸性物质的低温溶蚀,使其表面产生蜡状釉彩。又因山洪暴发,使其滚入山溪中,一部分蜡石经河水搬运而流入江河,经千万年的江河溪水冲刷及沙砾摩擦,使其表面油光溜滑,并经水中各种矿物元素的长期渗蚀,使其产生多种色彩。
黄蜡石是蜡石的一种,其硬度大,摩氏硬度7°左右,韧性也强,极富稳定性,虽然其表层为黄蜡油状,但其切面石心部分常为粉白或黄白、乳白色的石英微粒,其油蜡之质感源于石英,而其颜色则来自氧化的铁质。
鉴别要点,硬度,材质
黄蜡石和田黄的鉴别
虽然黄蜡石和田黄有相似的形成过程,但由于他们本身的材质不同,造成外观类似,本质区别极大,基本他们的鉴别只要用小刀试一下硬度就可以了。
在手感上,磨好光的昌田由于结构不同,成分也不太一样,手感会稍微涩一些,越差的昌田感觉越明显,如果原石,两者石皮的感觉是非常的不一样,把玩的石头,会感觉田黄的石皮非常油润,细腻,我有一个田黄,原来请朋友雕刻,两年没雕后还我了,没上过油,表皮还是油润光泽的,而这点昌田要差一些
在青海 青海石
青海石是一种档次比较低的石种,他们很多很透明,但质地比较疏松,颗粒比较粗糙,磨光后呈现亚光,手摸比较麻
鉴别要点,质地,石皮,萝卜丝等
青海石和田黄的鉴别
拿青海石冒充荔枝石的比较多,冒充田黄的比较少,因为他的透明度高,但是颗粒太疏松,所以根本不润泽,只要摸一下就容易鉴别了,石头也比较轻,没有什么石皮,有时候会有类似萝卜丝的纹理
在东北 丹东石或辽石
丹东石主要是墨绿色,光泽不是很好,作为早期比较普及的印石,并不容易和田黄混淆
鉴别要点,认识丹东石
丹东石和田黄的鉴别
拿丹东石冒充田黄本身是一个笑话,作为早期比较多的墨绿色丹东石,绝大多数玩石头的朋友都认识,绿田只是乌鸦皮渗进田黄内部的田黄,不会是纯绿色,而且多数很小,和他并没有什么相像的地方,丹东石也没有石皮和萝卜丝,光泽度更是完全不同
人造染色田黄石仿品
染色的仿田黄制品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清代就有用寿山石染色冒充田黄的,民国,改革开放后均有专门从事这项工艺的人,上实际80-90年代,多用有丝白荔枝石染色冒充,随着荔枝石的停产,开始用其他各种材料,至今,福州章林已有很流水线生产这类工艺品,从雕刻到最后配假冒证书已经形成产业化,雕刻多为薄意,由于石卿的薄意雕刻最为出名,因此很多均署名石卿,这类工艺品由于染色,内部多红黄色,外面再用酸腐蚀成白色石皮,或再次染成黄色石皮,由于多次酸碱处理,有些内部有很多红色小裂格,冒充红筋,在内地,这些工艺品形成非常坏的影响,不良商人用其冒充田黄石,在黄河以北甚至整个藏石圈大行其道
其中为假冒事业贡献最多的是天津人靳志忠,前天津藏石会会长,出过两本田黄鉴定书籍(书中百分之50以上田黄为染色制品,其书作为田黄鉴定的反面教材才可使用,至今在各类书店有售,继续毒害群众),上过中央电视台,最后被因为出售假田黄被告上法庭,听说最后还付出了性命。
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有几期鉴宝专家便是以这类工艺品鉴定为田黄,这类工艺品也在天津博物馆举办田黄展览中,批量亮相,早几年西北一朋友特地做飞机来福州,提了一旅行包的田黄请我鉴定,也全部是这类工艺品,相同情况的也有一些香港的藏家,也就是说,这类工艺品在特定收藏圈中,已形成怪圈子,只有这染色工艺品是田黄,真田黄叫他们看,反而是假的了
对于染色工艺品来说,其价值就是工艺品价值,其石头本身价值在染色后,已经消失,任何石种染色后都一样,即使是田黄染色也一样。
这类工艺品由于批量生产,所以工艺上可以看出痕迹,例如类似的雕刻,署名,更重要的是仔细观察染色后的颜色,质地。
内部染的比较红的,多冒充红田。染色后再进行酸腐蚀,在表面腐蚀出白色石皮,由于和自然银裹金田黄的形成完全不同,所以很容易鉴别,另外由于染色工艺品多次进行酸碱处理和染色,残留的化工品比较多,不建议进行把玩和抚摸,这对健康是有伤害的
外皮染成黑色的,多冒充乌鸦皮田黄。
其他的冒充黄皮田黄,甚至还有什么花田什么的
这就是那枚上过鉴宝节目的
由于多酸碱腐蚀,很多石头结构被破坏,表面会开片多裂
部分染色制品有红色的内部纹理,很怪异
由于染料的原因,染出来的石皮多带柠檬绿,而田黄的黄色石皮是不带绿色的
染色工艺品和田黄的鉴别
由于染色工艺品是经过酸碱处理的,光泽都不是很好,表面发干,为了掩盖这点,奸商往往向石头上涂大量的油,多裂纹,色彩不自然,别迷信所谓专家的鉴定,更别相信不良的田黄鉴定书籍
昌化田黄是因为昌化有石若田黄,并非田黄,只是一种像田黄的石头(类田石),但历史上像田黄的独石也是价值不菲,一般来说达到田黄质地的印石,价值等于普通田黄,或稍逊。类似的例子有鲎箕田和鹿目田等,只是由于这些年田黄的品牌价值提升,使得田黄的价格也一路飙升,显得田黄一枝独秀,加上正处在国人浮躁圈钱运动期间,于是便有昌化田黄,河南田黄这类名字的产生,这和青海荔枝本质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昌化田比青海荔枝,品质更好,这种取名我是不赞成的,但昌化田的品质在那里,所以正确的看待昌化田,应该以历史的像田黄的独石那样看待他,他品质好,应该登堂入室,有他的地位,也有他的价值存在,只是他仍是昌化田,并非田黄,是什么就是什么,攀附贵人提升自己的价值,只是暂时之举,要想确定自己的地位,仍需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至于说什么昌化田和田黄是一样的东西,所以就是田黄,不过是鱼目混珠的把戏而已
更多阅读
蒋捷的《虞美人·梳楼》鉴赏 虞美人.梳楼
蒋捷的《虞美人·梳楼》鉴赏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丝丝的杨柳,绵绵的细
三国张飞剧照绘画动漫猛图鉴赏 张飞剧照
【汇编】三国张飞剧照绘画动漫猛图鉴赏电视剧《三国演义》李靖飞饰演张飞电视剧《新三国》康凯
转载 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及常见意象顺口溜,诗歌鉴赏从“意象 最全的英语语法顺口溜
原文地址: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及常见意象顺口溜,诗歌鉴赏从“意象”始,公开课解意象品诗歌作者:山东雁引愁心去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
17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
17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纲解读】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 “ 怎么写 ”。因此 ,“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诗人的至高追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就属于“怎样写”的范畴。
唐诗鉴赏.解读与赏析白居易的一首小诗原创作品 白居易 岁晚 鉴赏
唐诗鉴赏·解读与赏析白居易的一首小诗唐诗鉴赏·解读与赏析白居易的一首小诗《东城桂》白居易《东城桂》失粘绝句一首。《东城桂》绝句共三首,我选其第三首。这首诗创作时间应为唐敬宗宝历元(公元825年)年八月。让我们先共同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