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故宫》后期制作的特色分析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十二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是我国第一部全部采用高清特色电视技术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具有独特技术的纪录片《故宫》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与高度评价,《故宫》的特色是以全新的电视创作理念、上层的电视画质和声音效果等,为广大观众讲述了故宫的历史故事,充分显示了当今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水平,被称为中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作。其中独立拍摄、制作的高清电视专题片《家园》,获得第二届SONY高清杯艺术特色奖;2004年还与广电总局规划院、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办公室合作,进行了高清度图像序列标准的拍摄测试,为确立电视画质的检验标准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央视与南通市广播电视局就央视《高清影视》频道在南通落地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德国世界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全程用高清电视信号直播的世界杯赛事,而且是独家全程直播全部64场比赛;2004年8月,大型高清电视记录片《再说长江》;《正大综艺——芬兰专辑》获得第三届SONY高清杯佳作奖;08年的《功夫熊猫》;独特高清技术的电视纪录片《故宫》的宣传片获得2005年全国数码剪辑大赛三等奖等成果。在技术中心录制二部在推广和研发高清电视技术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为做好大量的技术储备,为其提供技术保障的过程和提供优质服务,使其成为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支撑。《故宫》特色之处还在于面对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作为既要做好具体服务工作,又肩负研究和开发,推广和运用高清电视技术的部门,通过《故宫》这部片子,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特有能力,更看到了高清电视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潜力。为表现故宫岁月变迁,时空交换等特色,在高清电视技术专业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延时拍摄技术(逐帧拍摄)的充分使用,为拍摄好故宫这个极其富有历史内涵和特色的纪录片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高清电视的巨大空间和潜力的挖掘具有重大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从1999年10月1日拍摄制作《99年国庆阅兵》开始,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电视技术从国外引进技术并运用其中,作为负责央视具有高清特色的电视技术引进、推广和研究、开发的部门,技术中心录制二部在努力推广高清特色电视技术的运用同时,还进行了高清电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不仅进行了高清广角镜头和高清录像机的对比测试,并摸索和总结了高清摄像逐帧拍摄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高清电视制作提供了更加具体独特的技术支持,中国的《关中刀客》接上了美国的《双旗镇刀客》高清晰技术。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先后拍摄、制作了《99年澳门回归》、2000年以后的春节联欢晚会、《2004年度中法文化年-雅尔紫禁城音乐会》、《正大综艺》栏目的多个国家的专辑等,通过高清电视的拍摄和制作,获得了更加优秀的电视作品,在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开始拍摄之后,摄组在技术保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还运用轨道、斯坦尼康等多种技术设备和手段,拍摄出《故宫》许多富有动态感、历史感的优质图像的特色,充分展示故宫厚重的历史沧桑、深刻的文化内涵,强化纪录片独特的艺术魅力,《故宫》独特之处还在与其专门聘请了具有国际水准的摄影、音乐创作、动画制作等专业人士加盟。包括曾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的赵小丁、曾荣获金鹰奖最佳纪录片奖,编导奖,摄影奖的胡琤、从事摄影33年的日本一流的摄影师的赤平勉、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奖的苏聪、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著名作曲家张广天。这个强大的阵容保障了节目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效果。使《故宫》成为具有中国高水平、高画质和富有感染力特色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影视剪辑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故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动画技术和借用了电影的多种拍摄手法结合电脑三维动画技术的成熟,为其制作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拍摄出了许多富有动态感、历史感的优质图像,真实的表现出的历史发展和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的魅力,充分展示故宫独特厚重的历史沧桑、深刻的文化内涵,强化纪录片特有的艺术,创作者在深刻领会了故宫的对称美,并把他融入了纪录片本身的构图中。全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创出了文化历史类纪录片收视率的高峰。《故宫》的成功播出,不仅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宫殿,了解了它的历史和其中的故事,欣赏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感悟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故宫》还突出具体感受了当今高清电视技术的巨大作用,并进入到我们电视手段创造的全新空间,带来与过去不同的独特感受。
3、主要研究内容
3.1《故宫》前期拍摄特色
3.11记录片《故宫》针对文物安全的拍摄对策
1)摄影机的精选。拍摄《故宫》时,为了保护文物拍内景的时候用HDW-750P的低照度的基本上,不使用灯光或很少使用灯光,摄影师们多利用自然光拍摄,为了加大光比增加反差,技术人员在现场利用监视器,用BLACK GAMMA进行调整,使其画面层次更加丰富,大殿内的建筑更有立体感。
2)光线严格要求。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的旷世珍宝,有相当一部分藏品出于保护的需要,对于光线、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使用了没有热度且滤去紫外线的特种灯光设备,在高亮光区域,使用“达芬奇”调整拐点控制高亮层次和细节24监视器观看,把噪波控制很小同时明暗对比舒服,比如,在拍摄《故宫书画》这一集当中,涉及到了大批精美的传世绘画,而且我们拍摄到的大都是年代比较久远的绢本画,绢本画对温度以及紫外线的要求特别严格,为了不损坏画面本身就必须用隔热纸,不仅保护了文物而且拍摄效果很好。
3)湿度严格要求。绘画对湿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保证在48-55度之间,为了保持合适的湿度,在拍摄现场不停的进行洒水作业,保证绘画的安全。拍摄绘画仅仅是拍摄馆藏文物的一项内容,对于所有文物的拍摄,摄制组都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严格按照一套详细周密的流程操作,既保证文物无一闪失,又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4)定点和微距摄影。在前期拍摄中有熟悉高清电视技术人员的积极协作,摄制完成了使用高清摄像机进行大量定点拍摄、微距摄影等方面的拍摄任务,以防拍摄过程中摇臂上的镜头掉下来砸在字画上拍摄,为保护文物用定点拍摄特制了一个直立的“开卷架”:铁板为底,垫上平整的海绵,再包上厚实的丝绒,两端是可活动的支架,用来固定字画两端以及调整卷轴长短,然后在画面上放上包上丝绒细磁条,保持延展和平整,使众多的珍贵文物、大量的文化遗产,能够真实、细致地拍摄下来,又不损坏文物,无疑使《故宫》成为中国高水平、高画质和富有感染力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及文物保护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12记录片《故宫》的多种拍摄技术手法
1)采用延时拍摄技术(逐帧拍摄)。把技术手段与画面构图进行巧妙结拍摄后的影像效果,拍摄中为表现故宫岁月变迁和时空交换。在《故宫》中看到的宫殿上空云层的移动,宫墙上光影的变幻以及从暗到明的光线变化合,对每一帧的拍摄都进行精确控制,使摄制组获得了满意的延时拍摄效果。尤其是用延时拍摄技术,拍摄下了2004年冬至日前后三天中,太阳光线照在太和殿内的精彩景象,太和殿的正中匾额出现了极其独特的光影变幻效果.在观众看得十几秒到二十几秒的画面中,摄影师可能要用两三个小时或者长达八至十个小时的时间完成。摄像机在长达数小时的拍摄中,每次只记录下这个景物在某个时间段、几秒钟的影像,经过十多次或更多的固定角度的重复拍摄,一座建筑物一段时间内的光影变化的独特影像就被记录下来,像这样的延时摄影,这次我们在片中大量的使用,也成为《故宫》的显著拍摄技术特征之一。
2)还运用轨道、斯坦尼康和motioncontrol技术等高清晰度摄录设备拍摄。各种高级摄影辅助器材和电影级灯光设备,以及先进的后期设备的使用,保证了本片一流的制作水准,为拍摄出了许多富有动态感、历史感的优质图像,为充分展示故宫厚重的历史沧桑、深刻的文化内涵,强化纪录片的艺术魅力,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拍摄出了技巧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影像,为后期制作出高品质的纪录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技术的更多运用,使得以上的问题得以含蓄的展现,使纪录片的个性化的风格越来越明显。在一般的纪录片中,个人的观点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缺少个性化。画面的展现同样为了追求真实性而缺少个性。但是技术的使用在减轻解说词的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画面的表现语言和个性特征。《故宫》正是在展现着这样一种个性,多云的天空凸现了历史的厚重感,翻滚的乌云和季节瞬时变化就是其摄影技术的独特体现。
3.13记录片故宫前期拍摄方面的创新
1)再从艺术角度说故宫拍摄的技术高超画面表现《故宫》的唯美。在历时三年的前期拍摄过程中,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合力,调动所有人的灵感,发挥集体的智慧,拍尽了故宫的每个角落,每一件文物和每一所建筑。前期的拍摄为后期的艺术再创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后期的剪辑工作持续半年多时间主要就在这一阶段展开。所用的设备是线性的电编系统,第一集《肇建紫禁城》第十二集《永远的故宫》的后期剪辑工作,以及全部十二集的最后修改工作。电编系统的优势在最后修改时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在保证不改变原有画面完美的效果的同时,我们做到了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修复画面的工作。
2)《故宫》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定点拍摄。为了使故宫这座凝固不动的建筑群,显得更有生命力和历史感,选择近二十个具有典型代表性建筑,对它进行定点拍摄,就是在固定不变的拍摄地点和角度进行多次拍摄,拍摄主要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最显著的气候变化中进行,其中大家在节目中看到的,故宫角楼的四季变化和故宫内断虹桥桥边从枯枝到绿叶再到白雪纷飞的景象就是这样拍摄下来的,把这样的镜头主要使用在了表现时间流转、世事变幻的叙述段落中。如用3D技术展示了紫禁城修建时从空中鸟瞰北京工地时的情景,展示了从元朝皇宫遗址到明紫禁城的空间布局变化的过程。
3)根据二三维的动画结合特技拍摄。很多历史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我们可引用的史料也极其有限,为了达到同样良好的效果,我们有必要尝试大量的在纪录片当中使用电脑动画的制作。比如可天安门上空是真正地禁飞区,你可能在空中观看故宫建筑的同时,忽然间建筑就可能变成二维平面图,让你清晰地知道自己所看到的最宏伟、最动人的建筑在故宫所处的位置如在第二集《盛世的屋脊》中就会看到这样另类的艺术。
4)建立《故宫》长期档案。在我们看来故宫是有生命的,我们从拍摄之初就建立了故宫植物生长的档案,文华殿前面的海棠花、慈宁宫里的牡丹花、钟萃宫的玉兰花、承乾宫的梨花以及断虹桥的十八棵古槐。从花开到花落我们都有详细记录,都用镜头拍摄下它们从冬季的枯枝、春天的发芽和开花、夏天的茂盛、秋天的落叶,这些植物随岁月流转的画面,它们构成了故宫四季变迁和真正的生命力。也许正是这样的独特之处。
3.2《故宫》的后期合成特色
3.21记录片《故宫》的剪辑特色
1)画面剪辑
(一)图片剪辑。图片大小修改。图片规格不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DVE调用时就是一帧白底而不显示图片。技术人员在制作每张图片时,严谨细致地注意把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好。为了在图片制作后能够便于继续根据导演的意图进行修改,有些图片采用在标清中使用DVE插件调用图片,确定图片比例,根据导演需要生成新素材片段,在DVE中存运动参数,在非线系统硬盘中存原始图片和调用和存好的DVE参数生成高清素材片段,比如第七集《故宫藏玉》和在第九集《宫廷西洋风》中就分别使用了14张图片的拉洋片和10张图片的拉洋片。为了保证图片清晰度,在非线里需要使用DVE插件来调用图片
(二)景别剪辑。处理穿帮镜头是剪辑中比较麻烦的事情,后期制作时把穿帮的部份擦除,这部分工作不仅可以体现后期设备具有的功能,也能够显示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根据穿帮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以及画面整体颜色的不同,使用抠像、用周围画面作跟踪遮挡等方法进行处理,达到了满意效果。比如在第四集《指点江山》中,有一个镜头是从门外缓缓推进,门里的大臣们正在准备上朝的场面,在推进时地面上的轨道也被拍进了画面。在处理时,我们确定了采用了截取周围地面做遮罩,跟踪覆盖地面轨道的方法。在制作中多次调整跟踪参数,调整遮罩的形状和大小,把遮罩边缘做虚化处理使它和周围地面融为一体。集成片在编辑时除了有特殊需要的镜头做较色外,不对其他画面做任何处理,最后统一用“达芬奇”系统进行整体校正保证全片整体风格的统一
(三)精编剪辑。将高清素材下变换为标清格式进行粗编和整理的拍摄,高清设备的运用大大拓宽了纪录片的表现空间。在高清设备的使用上,投入了许多精力进行探索,从05年6月开始,部分《故宫》组的导演进行素材的整理和粗编工作,7月开始了高清成片的分组精编剪辑,由高清线性电编和高清非线性编辑两种方式同时进行。部分导演使用高清电编精编成片,留出电编无法完成的特技镜头集中上载到非线进行处理。
2)声音剪辑
在声音制作部门没有高清设备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高清下变换输出一版标清成片用来制作特效声和配音。当标清磁带声音制作完成后,我们使用索尼可以兼容标清磁带的高清录像机作为放机把标清带的四轨声音,一对一插回到高清校色完成版,基本完成了高清成片带的制作。
3)剪辑的时间调度
在精剪的过程中,我们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的是先剪成片结构,后做复杂特技效果的方法。首先把片子的整体结构剪出来,卡好时间长度,留出需要做特技的画面。当片子结构已经完成,再精细调整需要加特技效果的镜头。这种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给特效的制作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空间。这种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方便给特技效果制作完毕后作为一段新素材输出到高清录像带上。还可以省掉一部份的特技制作时间,多集成片的整体风格也达到了相对的统一
4)无缝剪辑技术构造的时空特技
《故宫》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电脑二三维动画技术相结合和借用了电影的多种拍摄手法。可以感受到三维动画同样也给纪录片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的变革。运用传统的航拍只能展现外貌,而如果使用真实场景的一一再现,就会打碎观众对它的整体印象,而通过电脑动画却能很好地将两种方式进行综合。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故宫的场景:3D制作结合实景拍摄,延时摄影(如故宫上空的云),定点拍摄,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时间和空间的突破拓展了纪录片舞台,使得纪录片的表现时空时不再是束手束脚,而是得以更大程度上的扩张,历史和大空间的题材的创作和展现更加简易和生动。
3.22记录片《故宫》的声音处理特色
1)声音需通过高清下变换输出一版标清成片用来制作特效声和配音。当标清磁带声的制作完成后,我们使用索尼可以兼容标清磁带的高清录像机作为放机把标清带的四轨声音一对一插回到高清校色完成版。至此,高清成片带的制作声音的效果?传统意义上来说,纪录片的声音一直都不是重要的内容。很多纪录片甚至很忌讳背景音乐或者其他创作者制造的声音。然而,作为商业的纪录片,《故宫》中从解说到背景音乐到自然声音的录制,都是极尽心智。
2)背景音乐的独特使用。本片中,几乎全部使用了北京音乐,是要通过音乐来展现内容,来丰富视听。故宫运用了精致的音乐来烘托了场面,与解说词和画面默契地配合,为解说画面,体现内容,表达感情起到了画龙点睛,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大量中国古典乐器的演奏增加了民族特色和历史的厚重感。
?3)场景中的特色声音。从故宫大门开门的声音到乐器藏品的乐音,从融化血水滴落的声音到暴雨雷鸣的声音。创作者都在用力展现。这种展现是夸张的,别有用心的。故宫开门的声音苍老而悠远,真切的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
3.33记录片《故宫》的特技处理
1)特技处理的设备选择。有些设备做起来非常复杂的效果有可能在别的设备上做起来就很简单,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只需要把素材上载到相对制作简便的非线设备中,特技效果制作完毕后作为一段新素材输出到高清录像带上。这样不仅可以省掉一部份的特技制作时间,多集成片的整体风格也达到了相对的统一。
2)用“达芬奇”较色处理。为了全篇整体风格的统一,12集成片在编辑时除了有特殊需要的镜头做校色外,不对其他画面做任何较色处理。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特技。特效的制作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空间拓宽了时空和时空的真实性一直是纪录片创作中很难遵循的原则,特别类似于《故宫》这样的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故宫作为建筑,在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中,无论时间还是空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在调整图片比例这一步,就需要记住每张图片的比例并进行重新设定、生成。调整图片相对位置时要使所有图片之间严丝合缝的拼合在一起,在设定好时间设定和它的运动起伏及落伏,任何的误差都可能影响制作的效果。
3.3《故宫》后期制作中的美学追求
3.31记录片《故宫》的声音美学
《故宫》的声音,要能穿透观众的内心,极具震撼力地传递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奖的苏聪、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唐建平、著名作曲家张广天等音乐大师的参加,使得背景音乐注定不会成为一个简单的陪衬,而是一个重要的创作要素,这些声音更多的目的正如创作者想要达到的“要能穿透观众的内心,极具震撼力”效果,增强听力的审美。声音合成在声音制作方面,由于声音制作部门没有高清设备,高清成片带的制作基本全部完成了,该纪录片声音的组成及各部分声音的艺术处理,片中加强了声音风格的民族地域感.时间感、空间感,使声画紧密结合,突出了电视纪录片声音设计和创作的美学艺术。
3.32记录片《故宫》动画特效美学追求
1)艺术化手法的渲染,真实性走向内化。真实性是纪录片一直追求的,许多我们过去无法复原的真实历史场景也得以复原,在这些动画场景的设计上,我们抱着非常严谨的态度力求真实复原,也找来故宫专家进行现场指导。3D制作和实景拍摄相结合动画技术在大制作的电影中可以经常看到如这次使用的很多技术程序来自于美国好莱坞的动画制作,《故宫》的历史坐标要放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当中去,给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如第一集的《燕京八景图》中上万人运送大石的场景,明成祖在城墙上阅兵的壮观场面;第三集中太和殿广场上的盛大的登极典礼等,这种动画技术的使用也是《故宫》在视觉上加强了感染力和真实性,这座宫殿承载的不仅仅是五六百年的明清历史,它蕴涵着中华文明超过八千的历史与文化,这些绘画和电脑动画技术相结合起来,使画面中的人物、云彩、流水活动起来,出现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审美的突破,使这组画面具有显著的中国传统绘画气质和典型的宫廷特征,也是人类的视觉追求。
2)二三维技术相结合缩短了时空的界限和增加了经济效益。数千年的历史在简单的变迁中得以展示,使观众一目了然。在空间的展示上,电脑技术的运用更是如虎添翼。故宫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建筑体系。在故宫的片头中,镜头先展现了庄严的太和殿的内景,发黄的画面给人很真实的感觉,但是随着镜头后移,推出门以后,一群游人的出现把历史拉倒了现在,时空在一个镜头中得到了跨越,视野上的开拓是人类不断追求的。比如《故宫》首先展现的是一轮明月挂于天空,随后镜头下移,冲破云层,展现了地球的远景,在慢慢下落的过程中,以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北京自周朝以来到现在的整个变迁,使用三维动画,展示了故宫的主殿构造和建筑的过程,同样非常直观而明白易懂。同样是主殿,在展现他曾经历过火灾而焚毁时,不是用传统的却又很枯燥的解说词来交待,也不是用真正的火灾场面而增加成本,而是使用了模拟场景,更加真实而经济。现代化工具的使用给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带来的福音是长期的,他使得表现的手段更加丰富,也是影视业不断追求的。
3)增加画面的美感增加视觉的可观性。《故宫》在“我们要求它应该呈现出非凡的视觉创造”的理念下,在画面美感的方面几乎成为典范。他充分运用了构图的美和色彩的美,甚至包括了技术的美展现了故宫的美。《故宫》中,创作者在深刻领会了故宫的对称美,并把他融入了纪录片本身的构图中。全景展现故宫的形象时,镜头几乎都是沿中间的轴线前后推移。在片中出现较多大明湖的一角等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对称构图。另外就是摄影中常用的前后景衬托的原理。就是在主画面的前景部分以一个较小的,与主题相关的物体作为衬托,这样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美感,而且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或者增加了情趣。我们在其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主画面是高耸的城楼,前景部分有一只或清晰,或半模糊的小狮子。画面不再单调,增强了美感,还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在色彩的运用上,画面更是动用了所有的元素,包括电脑技术。蓝的天空、红墙黄瓦、碧水青树和在电脑技术的帮助下,显得异常鲜艳和炫目。整体的色调,几乎是采用了拍摄MTV的画面渲染方法,增强了画面的可看性。
4)视觉审美的开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科技运用到动画的制作中瞬间的视觉效果就有着N种可能,可以实现现实中的人与动画游戏里的人物互动,有可能人在家中,就可以进入故宫,纵情浏览里面所有的稀世珍宝,而且可以有亲手触摸到它的感受,大型纪录片《故宫》的播出是一次真正难得的视觉盛宴《故宫》中大量的3D动画制作也创造了纪录片中动画创作的新纪录,比如故宫的修建过程、康乾盛世时的故宫、场面浩大的典礼仪式的再现等,为本片增加了真实的视觉效果,一些新的动画技巧的使用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33 记录片《故宫》制作的风格美
1)在内容创作方面:摄制组遵循了权威性、客观性与可视性、故事性完美结合的原则,力求最大程度地兼顾普通观众与专业人士的观赏需求,增强了画面的可观性。真实,画面传递更多信息,融入更多情感,增加画面的美感画面的美感一直是纪实类题材节目不很注重的方面,但是近年来在专题片制作中,已经变得举足轻重。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和为高质量地完成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纪录片拍摄,中央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院双方都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中央电视台为《故宫》组织了强大的创作阵容。《故宫》的许多细节都有某种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精粹,考虑到我们所使用使得纪录片的个性化的风格越来越明显。
2)在剪辑过程中采用方法:灵活变通、全面统筹的方法,充分发挥各种设备的功用,追求片子的制作速度和实际效果。有些设备做起来非常复杂的效果有可能在别的设备上做起来就很简单,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只需要把素材上载到相对制作简便的非线设备中,特技效果制作完毕后作为一段新素材输出到高清录像带上。这样不仅可以省掉一部份的特技制作时间,多集成片的整体风格也达到了相对的统一。
3)能展示出非凡的视觉效果和动的效果,迎合了观众在电视审美时的视觉需要。只要在我们能控制的范围内都要有创造性的展示,要使我们的创作者和观众都产生非同凡响的视觉体验,呈现出强烈而能打动人心灵的画面来,……在我们这套片子里在许多章节里都努力呈现出非凡的视觉创造。电视本身就是动的视觉艺术。让原本静止的画面动气来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因为在《故宫》这部纪录片中,大量的动的效果是由电脑制作而成的,还有是人为的制造的。但是,这样却达到了审美的优化效果,增加了画面的美感,使得纪录片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种效果在体现历史或者厚重的题材时候的优越性。动的效果使得历史的时空感更加真切地通过时间得到体现,因此在轻易展现时间变化的同时,增加了历史题材的表现力。
4)作为珍贵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上大胆运用电影再现的表现手法,在艺术表达上有所突破,体现了精良的制作水准。该片主创班底由《故宫》原班制作团队担纲,摄制历时3年,全景展现了敦煌洞窟中精美的壁画雕塑和罕见的历史藏品,巧妙呈现了敦煌的悠久历史和当地人民的生活画卷。12集《故宫》精华版从故宫的建筑、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等方面,全方位的展现故宫,既有文物的展示,又有历史的梳理,既有严谨的科学论断,又不乏生动的故事与人物命运的讲述。《故宫》这部纪录片本部作品将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示故宫的历史、今天与未来。那美轮美奂、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和馆藏文物、那很多不为人知、生动鲜活的人物命运和历史事件,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厚的艺术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将带给观众,《故宫》将从建筑艺术、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馆藏文物,讲述宫闱内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感悟众多精英人物的命运,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见证故宫百年大修的整个历史过程,前所未有的崭新感受。
总结:
以故宫建筑为主题来展示中国古代明清建筑的科技水平及其艺术思想价值,在此基础上将发生在该建筑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和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讲述和展示,目前拟订拍摄35集。《故宫》是历史纪录片的特色之作,文物部分,以文物为主体来讲述文物的艺术性与思想文化价值,并讲述这一文物本身的沧桑经历和与之有重要关系的历史人物,皇权至高无上,个体要服从最高的权力统治;大一统思想是无论从经济、文化、政治各领域都要统起来的做法;礼制天下,这讲的是中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这三点的思想表达希望在建筑,宫廷收藏,宫廷政务,生活典章制度,宫廷西洋风都要有体现,可用解说词也是用专家采访,笔墨并不多但却精准的体现《故宫》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