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我做对了,该是一件什么事?
俞永军
第三次作文,我们给出的题目是《这件事,我做对了》,改完之后,不是很满意。原因是不少孩子在审题上存在一定偏差。尽管他们都写到一件具体的事情,而且紧扣主题,即我做对了,但为什么做对了,没有说明白。
比如,有的孩子写到妈妈马上要过生日,很想给她买件礼物。但一想到上午,她因考试成绩和妈妈闹别扭,所以赌气不买,可想来想去,还是买了,最终觉得自己做对了。再如,有的孩子写晚上作业很多,一开始,她奋笔疾书,挑灯夜战,可久而久之,体力不支,萎靡不振,决定明天早上起来再写,可一想到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罚,决定做出空间壮举,“不管前方的路有多漫长,不管前方的路是否长满荆棘都不会退缩”,埋头写下去。
就这样,他们回到要写的主题上:这件事,终于做对了。其实,细细推敲,是很不妥的。我总认为,“这件事我做对了”中的这件事必须是一件常人很难做对的事,而自己做对了,正是因为内心的纠葛,或者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下所做出的重要抉择。而非,原本就应该如此。换而言之,按常理,人们都是这样做的事情,我们也这样做,就不应该说做对了,恰恰是,人们都不这样做的事情,而又必须这样去做,才符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我们才能慨叹:这件事,我终于做对了。
尊老爱幼、孝顺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做的事情。如果哪一个人写给父母倒一杯茶,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也叫做对了,那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事实上,很多孩子就把笔墨花在这上面,总认为做这些事情,也叫做对了,真有点不伦不类,理想分数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果让我写,我的视线将会定格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现在不少家庭都住进新建小区,那里环境优雅,景色怡人,最重要的绿化面积大,几乎家家楼道前都栽着绿化带,有的是大叶黄杨,有的是草坪上面种着雪松,或者是一些不知名的花卉。可是没过多久,草坪被铲掉,树木被移栽,花卉被弄死,种上大蒜、青菜、萝卜、辣椒、茄子等,而且它们的主人多半是一些老爷爷、老奶奶,有的就是我们的亲人。
你要说他们,他们就会瞪着眼睛教训你,说什么人家都种,你为何不种?不种白不种。还说,这么贵的东西,种一点可以应应急。想想也是,一斤大蒜,好几块钱,开辟一块小地方,种一点,可以吃好长时间。然而时间一长,我们会发现不少弊端:首先小区环境遭到破坏;其次邻居关系不够和谐,有时你说他多占了一点,有时他又说你多占了一点;还有经常开垦,种植,导致水土流失,最终楼下地基越来越低,成了一块洼塘。
最终你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既教育自己的爷爷奶奶,又劝阻邻里大爷,其间过程尽管很艰难,遭致不少冷言冷语,有时都想打退堂鼓,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达到说教目的,无疑,整件事情我们就做对了。
除了日常生活,还有校园学习,比如,不少孩子都喜欢抄作业,尤其是作业比较多,而且又要利用节假日时,这些孩子就想方设法投机取巧。有些班干部尽管很反对,但禁不住同学的冷嘲热讽,最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发展,权当什么也没发现。如果我们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毫不留情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哪怕这个过程受到许多不公正待遇,譬如好友的误解,同学的远离,但始终无怨无悔,我想,这样的事情才能说做对了。(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