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三千百界千如 一念三千 沉筱之

能海上人开示:"由亲近善士,知苦思断。思及思谋所作,思即是意业,所作即是身语。慕灭而修道,修道趋涅磐,永超越三界……禅定无尽定,除惑愿智满,唯佛不共法,皆从正定生”所以佛法博大精深,八万四千法门,处处当于众机,然皆不离于正念。佛法说决定一个人苦乐升沉的,在于吾人的一念心,也就是一切都遵循着因果的规律,而不是有一个什么宇宙万物的主宰者所支配!天台宗是依《法华经》为根本经典,所以又称法华宗,与华严宗、法相宗合称“教下三家”,隋朝的智者大师集其大成。而智者大师被尊称“东土释迦文”,与其师南岳慧思大师都是在灵山会上共听法华之再来人。这部法华经纯圆独妙,为诸经中之王,智者大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圣教,其所弘阐的实是无上甚深微妙法!
  天台一家,古今绝唱,为佛祖圆妙正传;但是就好比白雪阳春,唱高而和寡。其中的教观尽阐妙心之至教,了佛意之玄诠,直示一切众生,本具佛之知见,即愚而智,即缚而脱,即生而佛,即凡而圣。《维摩诘经》说:“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一切皆如”;《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云:“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见,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唯有此法华经开权显实,开迹显本;唯有此天台教观至圆至顿。直示:三千只是一念,一切法当体无性,唯是一念。
  而“一念三千”是智者大师“说己心中所行”的法门,一念三千其理深广,目的在于教人观照当下一念之心,不论此心落于何种法界,都须就此一念中观其即空、即假、即中,这“三千”不是指三千大千世界,而是指每个众生的一念中具足“三千性相”,三千即空、了因佛性;三千即假、缘因佛性;三千即中、正因佛性。
  大师所讲了“天台三大部”(即《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一念三千”就出于《摩诃止观》卷五上:“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是台宗基本教义之一,天台宗的一念三千在《摩诃止观》中被正式提出:“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成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它指明在生死流转中的众生,可以归纳为六凡法界和超出生死轮回的四圣法界,共成为十法界:六凡法界:地狱道、畜生道、鬼道(三恶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三善道)。四圣法界: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十法界互具,就是每一界都具备(含摄)十法界,就成为“百界”。此百界每一界各有“十如是”,即如是性、如是相、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缘、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简释如下:
一念三千百界千如 一念三千 沉筱之
  一、如是相:相指相状、相貌,相在外,一看可知。即十界依正大小妍丑等众相;
  二、如是性:性为内在,不可改移。如畜生以愚痴为性,修罗以嫉妒为性;
  三、如是体:主质名体。众相各有体质不同;
  四、如是力:功能为力,众相各有其力用的功能;
  五、如是作:构造为作,众相各有造作;
  六、如是因:习因为因。众相生起,各有本因;
  七、如是缘:助因为缘。众相生起,皆仗众缘助成;
  八、如是果:习果为果,众相善恶大小,皆是随因成果;
  九、如是报:酬果为报。果分妍丑不同称为报;
  十、如是本末究竟等:初相为本,后报为末,众相各有事理归趣为究竟。
  上述解释,比较抽象,所以现在以人法界为例而说明:
  一、如是相:人的外表形相为相,美丑不同;
  二、如是性:人的性分,不可改作其他形象,人就是人。
  三、如是体:人以骨肉之质为体;
  四、如是力:人有善恶之用为力,换句话说,能为善也能为恶;
  五、如是作:人能起造善恶之事为作;
  六、如是因:造善是习善因,造恶是习恶因,叫做因;
  七、如是缘:习善必须有善缘相助,习恶必须有恶缘相助,叫做缘。
  八、如是果:习善之因,则结善果,习恶之因,则结恶果,叫做果。
  九、如是报:酬果为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都是人,报分胜劣,叫做报;
  十、如是本末究竟等:人相为造因之本,受报为招果之末,究竟为归趣,即纲、常、五戒为人道所归的理。
  “起一念必落一界”(十法界中的某一界),如起了一个最重的十恶业之念,特别是猛烈的嗔恚心,就是一个地狱道的因;起了一个中等十恶业之念,与贪心相应的,便是一个饿鬼道的因;起了一个轻微十恶业与愚痴心相应的心,就是一个畜生道的因。修十善业的我慢贡高者是阿修罗的因。行中品十善业与伦理五戒相应的是人道的因。行上品十善业的是生天道的因,更能修习禅定,随其定力的浅深而为色界初禅至四禅天,或无色界四空天的因。超出三界六道,永绝生死流转的还有四圣法界:一念与“四圣谛”无相、无我相应的就是阿罗汉法界的缘起。一念与“十二因缘”相应的就是辟支佛法界的缘起。一念与六度四摄、自觉觉他相应的就是菩萨法界的缘起。一念与慈、悲、喜、舍,真如法性相应的就是佛法界的缘起。
  百界乘以十如是,即成一千;再配合五阴、有情、国土“三世用”,即是“三千性相”,都具足于一念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一念三千”。这十如是,都是如实中道实相,所以称为十如是。所谓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十法界的体性是完全不二、平等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应成佛,佛佛道同,平等平等!
  这一念心,不起则已,一起即是法界全体而作,非是少分(不应理解为十分之一法界)所以幽溪大师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一念心,全体是法界。”由此可见,起一念就是一个受生的因;超越世间的四圣法界也是从一念相应而起,所以应当知道一念的重要性!蕅益大师说:“惟悟现前一念,当下即空假中,则十界无非空假中,不于九界外别趋佛界,亦不于佛界外别有九界,是谓三千果成,咸称常乐矣”。我们修行用功也就是要观此一念,回光返照,令心明达净觉妙明之真如法性。
  智者大师的《十乘观法》,教人但观现前一念当体即空即假即中之心,即为不思议境。这不思议的全体,实具于当下的一念。一念即是,则又极浅近。所谓“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是性,更无一法新。”众生与佛无别,只是但复本是性,更无一法新。在圣亦不增,但复而已;在凡亦不减,只在缠中。若知此不可思议之全体实在一念全具,则不用妄自菲薄,自卑无份,知即而常六也。虽在凡不减,但佛性在缠,故须复其本性,则不起增上慢,即而常六也。这是台宗的主要修法,若能精进深入,则能直阶圣地。
  圆教学人从现前的一念修观“三千不思议境”,即能成佛道,转法轮,广度一切众生。天台宗的《小止观·六妙门》开篇就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简明切要的提示。《维摩诘经》云:“心不净故佛土不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所以,佛法所阐述的就是最上乘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寻求世界和平、人类文明与进步,只有从深明因果,净化人心中求!“一念三千”的妙义提醒我们:世出世间,苦乐升沉,光明黑暗,都从一念起,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愿诸位仁者都能明达此“一念三千”的妙法,愿这妙法能在处处弘扬,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2466.html

更多阅读

福州三坊七巷之林则徐纪念馆 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之林则徐纪念馆  在三坊七巷东奔西跑,我们终于走近了林则徐纪念馆,怀着对先贤的无比景仰。三坊七巷内,与林则徐有关的主要古建筑有六座:林则徐故居、林则徐祠堂、林则徐母亲家、林则徐儿子林聪彝故居、林则徐女婿沈葆桢

破译千年不解之谜《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解析

破译千年不解之谜《河图洛书》刘思成茫茫宇宙,朗朗乾坤,曾让多少智者先贤为之遐想。历代的智人哲者无不为自己存在于天地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的玄机而伤透脑筋。仅就《河图洛书》那几个黑白小点,不知花去了他们多少脑汁。研究

断肠人在天涯:传奇作家三毛的“欺世”之谜二

断肠人在天涯:传奇作家三毛的“欺世”之谜(二)【宣传片】她是无数人的青春记忆,却又受到无尽的质疑。她盛年弃世,留下身后重重谜团。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是一个特立独行、至情至性的传奇作家,还是一个人格分裂、怪癖伪善的欺世盗名之徒?

声明:《一念三千百界千如 一念三千 沉筱之》为网友因为你是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