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三绝:牵肠挂肚豆花饭

赤水三绝:牵肠挂肚豆花饭

by 范德国

也许,来自食物的思念,原是记忆的珍藏。这样的记忆跳跃在舌尖和心头,包裹着垂涎欲滴的浓情厚意,那是家的味道,也是乡愁铭刻在每个人味蕾上的胎记。离家越来越远,身觉心念的依然是那份不变的口味。此时此刻,远在他乡的我正冥想如何在纸上的盛宴里瞬间浮现赤城的味道,就是这份本能的口味,使得心中陡然升起了最肯定的回答:豆花、豆花、豆花。

豆花,介于豆腐脑和豆腐之间的豆制美食,比豆腐脑要老,又比豆腐要嫩。小时候,大人逗小孩玩,常常念叨童谣:“推豆花,请大嬢,大嬢不吃菜豆花;推豆腐,请大姆,大姆不吃菜豆腐。”以前吃豆花不太容易,非得家里来了客人,才会大张旗鼓推豆花。豆花虽是素菜,但却是每个赤水人的最爱,可以说是那个清贫时代里平凡人家餐桌上的“白肉”,而且这块肉是赤水人的“心头肉”。

传统手工做豆花大致两步关键:推豆花,最费力;点豆花,最讨巧。推豆花,因为豆浆是石磨推出来的。转动大石磨,需要不少力气。聪明的先人能利用一切自然的智慧化解难题。在纯人力外,还有套有一个木架作为助推器,并且木架中段用绳悬系着,杠杆原理又省力不少。一般男子推转石磨,女人边舀着泡好的豆子和着水,伴随石磨转动的节奏,舀进磨眼里。石磨的磨轮下,雪白的豆浆就流了出来。

新鲜的豆浆烧开后,一瓢一瓢舀进滤袋,装住豆渣,滤出豆浆。过滤的纯豆浆,重新盛在锅里,就开始点豆花。液化的胆水(盐卤),用锅铲一点点漂拌进豆浆里。胆水点豆花,下胆水的轻重缓急和多少快慢,全凭经验。点豆花,巧就巧在这里,而且直接关系豆花出来的成色好坏。经过胆水的作用,豆浆慢慢沉淀成絮状,再经竹筛箕轻轻挤压,舀出渗滤出的水,压制成型后,用菜刀切划成方块即可。

赤水人吃豆花,还需搭配一碟精妙的辣椒蘸水,此味断不可缺,犹如英雄需配美人,否则,再好的豆花也食之无味。制作一盘正宗的辣椒蘸碟,关键是辣椒面,不能在热油锅里煎炒,一定要用热油浇在辣椒上。这样辣椒才不糊,而且香。在蘸碟里搁点油酥辣椒,然后加入盐、味精、香油、姜泥、花椒粉、酱油;如果可以再加点花生面,芝麻。赤水当地人还可能加点木浆菜(本地生的绿色香料植物叶)。最后,在酥红的辣椒上,卧些切细的香葱。拈一筷子白豆花,蘸上红油辣椒,来一碗白米饭,白的豆花,红的辣椒,绿的葱,颜色鲜艳,口味香浓,流口水了……

西南诸地都有豆花,唯独赤水豆花绵而不老、软嫩回甜、香辣爽口。原因在于一是赤水河的水质好。水磨豆花靠的就是水的点化,酿出国酒茅台绝品的赤水河水,自然也能点化出不一样的豆花。二是赤水人精于制作和豆花搭配的辣椒蘸水,这其实也是贵州美食的命脉。

随便说点闲话,西南三省市吃辣:四川人吃辣,辣在菜里,注重一个麻字,四川人靠川菜将吃辣之名远播四方;重庆人吃辣,辣在锅里,注重一个烫字,重庆人以火锅也博得吃辣盛名;而我们贵州人吃辣,辣在辣椒里,注重一个香字,贵州人真正纯粹以辣椒赢来吃辣美誉。因为唯独憨厚的贵州人实打实地把辣椒制作到极致,嗜辣者流传一句话:凡是华人吃辣的地方,必有老干妈。老干妈这种辣味传奇也只能诞生在我们这个专注辣椒的贵州了。

现在,机器打磨豆浆,使得吃豆花更加容易快捷。赤水城中,遍布豆花饭馆。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深爱豆花,隔三差五必吃吃豆花饭。豆花饭,已经成为了赤水人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滋味。

我老家的所在那个大同古镇,离赤水城五六公里。我那个古镇子的人大多都是做豆花的好手,也嗜爱吃豆花。在古镇子里,吃豆花的最大盛事是每年三次的观音会。按佛家说法,观音菩萨一年三次生辰,分别是农历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所以,古镇每逢观音生日,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豆花这种深受众人喜爱的素物,极适合观音会的斋用,况且观音殿做出的豆花别有一番风味。因而在观音会这天,镇上的男女老少通通出动,争着赶着去观音殿吃斋,就为了那份牵肠挂肚的豆花饭。

我现在依然记得在古镇观音殿斋堂里吃到的豆花饭,如此的美味。观音殿做斋饭豆花:用水取自清冽的山泉水,乡下信男善女祈供的黄豆,传统古法打磨的豆浆,镇子上吃斋念佛的婆婆们,怀着对观音的虔诚和恭敬亲自点的豆花。更绝的是,观音殿制作的辣椒蘸碟也与别处不同。不用干红辣椒,而选用生青椒,捣烂碾碎后过热菜油,一色清辣到底。白豆花配青椒蘸水,再加上观音的大慈大悲,法家胜地的清静尊严,使得在观音会上吃的豆花,有点仙风佛骨的滋味,意义非常。

写下的文字,在寻找记忆中的味道。然而,那些乡愁的滋味早已经注入我们身体的基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沉凝于食物的风味,久久习惯那种独一无二的味道。即使身居异地、时隔多年,也会暮然想起那份心领神会的美妙。所以,我们背负着乡愁寻找精神的家园,追寻的路千千万万,唯有食道才是真正通往故乡的路。

(未完待续:下篇——挑肥拣瘦老腊肉)

PS:

1、赤水三绝:指赤水三种特色美食,分别是豆花、腊肉、筒筒笋。如果赤水人请你吃这三样食物,那真是看得起你这个人。

2、“推豆花,请大嬢,大嬢不吃菜豆花;推豆腐,请大姆,大姆不吃菜豆腐。”大嬢:在赤水方言里,嬢(音niang)指阿姨;大姆:其实是大母舅的简称,指舅舅。菜豆花:是用当地一种叫灰馍菜制作类似豆花般凝冻食物。

3、在西南地区,方言一般叫辣椒为“海椒”。因为辣椒产自美洲,中国引种辣椒,是从东南沿海一带的海道而来,故称辣椒为“海椒”。

4、豆花是白味的,所以,吃豆花必配辣椒蘸水,不然真的没有味道。遗憾的就是,不吃辣的人无法享受赤水豆花了。

5、赤水豆花馆,最出名的莫过位于市区西门步行街的陈豆花。陈豆花源自我老家大同古镇,陈氏一家离我老家祖屋只有几步之遥。可见,在赤水,大同古镇的豆花才是正宗王道。(请允许自卖自夸一下);另外,位于东门坡老车站那家豆花饭馆味道也不错。读高中时候,我住在老车站,因此常常吃这家豆花饭。


赤水三绝:牵肠挂肚豆花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2519.html

更多阅读

梁希森:讨过饭、盖别墅、种土豆的开发商_反求诸己

作者:cgq198028 回复日期:2010-04-12 13:49:59 地产江湖是一个诞生传奇的地方。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很多人背后都有一段穷困潦倒的艰辛往事。一旦功成名就,这些辛酸的记忆反倒为人们津津乐道、啧啧称奇。梁希森的不同之处在于,他

杨早:为什么是饭勺?——从一个细节看《归来》

某次上一个影评节目,不记得是谁问:如何分辨影评是否靠谱?我当时答:看它敢不敢谈细节。如果全是高大上的立意、价值、情怀,百分之八十可能是水军。  我是细节控,深信作品中的细节就像人的微表情,总在经意不经意中透露皮袍下的小,华袍下的蚤

“板桥三绝”:郑板桥诗词欣赏

沁园春【清】郑燮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

关国亮:尚能饭否?

     “据我所知,赵子良和高焕利两人离职生命人寿其实是张峻一手安排的,其背后是因为‘明天系’实际控制人肖建华与张峻要一起合作做些项目,两人都有购并天安财险的想法。他们几人两周之前还在一起吃饭,共商大计。”某保险界资深人

声明:《赤水三绝:牵肠挂肚豆花饭》为网友烟雨江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