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暑一百一十八法 中暑治疗

【症状诊断】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或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

引起的,多发生于夏季。根据中暑的发生原因不同分为中暑高热,中暑衰竭

及中暑痉挛等类型。中暑高热体内有大量热蓄积,除高热外有昏迷、无汗;

中暑衰竭最为常见,体内并无多量积热,主要是脱水或低钠血症引起的周围

循环衰竭;中暑痉挛发生在劳动后,并不直接与高温有关,主要表现为肌肉

痛性痉挛。

中暑的症状有轻重之分,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口渴、大量出汗面色苍白、

恶心、头昏、四肢无力等;重度中暑可出现昏迷、休克、痉挛等。高温作业

的工人,直接受到太阳辐射的农业劳动者及居住于通风不良小屋的老人和产

妇等,均易发生中暑。

【简易疗法】

1.中暑患者应迅速搬到通风凉爽的地方,让病人平卧,头部勿垫高,解

开衣服,使暑热外泄。

2.迅速降温。用冷湿毛巾敷头部,敷扇或吹风扇,或用较凉水(深井水)

擦身后再敷扇。也可用冰块敷头部、腋下、腹股沟,必要时可将病人放在冷

水中浸浴降温。

3.重症中暑者,身热而冷汗甚多,昏闷不醒,面红而手足微冷,甚至见

抽搐,脉虚细或洪大,重按无力。若无药物,可将蒜头研烂,和水调匀灌入。

待神志苏醒后,送医院治疗。

【刮痧疗法】

1.中暑轻症可用刮痧疗法,即以磁质茶匙蘸麻油于背部各肋间适当用力

刮之,直至见紫黑色,再刮另一行,背两侧可对称刮之,刮后休息,饮食宜

清淡流质。

2.用硬币蘸食油或冷水或清凉油或风油精,刮背部、颈部、肋间隙,时

窝、腘窝等处,视部位之宽狭,每侧各刮二至三行,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

为度。用于过热型重症中暑。

【放痧筋疗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右手拇、食两指蘸冷水于患者颈部捏拿,弹放痧筋,

头痛弹放颈部痧筋,胸闷欲呕放肩膀筋,后沿手臂捏拿前后侧各三遍,拔伸

患者手指会发出声音,以疏筋通络,使患者关节轻松,最后推抹头部结束。

用于轻症中暑。

【委中穴放血】

患者俯卧,暴露双下肢,在委中穴附近找到静脉。常规皮肤消毒后,用

三棱针刺破静脉使之流出三至四滴皿,然后用棉球压迫片刻。轻者一侧,重

者双侧。适用于重症中暑。

【验方】

治疗轻度中暑的方药

方1 鲜丝瓜花七至八朵,绿豆六十克。用清水煮绿豆,豆熟后取汤二百

五十毫升,放花煮沸,一次服。

方2

香薷:藿香、银花、连翘各十克,六一散三十克,水煎后放凉,频频服。

方3 莲叶梗三十克,柳叶三克,薏仁十克,扁豆十五克。将四味药物加

水六百毫升,煎至二百毫升,一次服。

方4 辣蓼草二百克,木姜子一百五十克,青木香一百五十克。樟脑粉六

克。将前三味药加水一千七百五十毫升,煎成三百五十毫升,然后过滤留渣,

再加水七百五十毫升,煎成一百五十毫升,合并两次药液,再加入樟脑粉(酒

精溶解后)即成,装瓶备用。成人一般口服五毫升,最多用至二十毫升(儿

童酌减),服后饮温开水一杯。

【偏方】

方1 绿豆叶六十克,甘草六克,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方2 鲜荷叶六十克,茶叶六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3 柳叶十五克,绿豆三十克,五味子六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4 白萝卜叶十五克,丝瓜藤三十克,薄荷六克。水煎服,每日二至三

次。方5 西瓜汁一百毫升,陈醋十毫升,拌和一次服下,每日二至三次。

方6 白扁豆叶三十克,荷叶三十克,冰糖二十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7 石膏三十克,生姜六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8 大蒜汁三毫升,童便十毫升。一次饮服,每日一至二次。

方9 枇杷叶十二克,芦根三十克,薏仁三十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10 绿豆芽一百克,滑石三十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11 大青叶三十克,郁金十二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12 西瓜、甘蔗各适量。去皮、切碎,用纱布绞取汁,可随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解暑。

方13 鲜冬瓜一个。将瓜洗净,切成碎块,捣烂绞取其汁,尽量饮服。

功效:消暑,清热,除烦。治中暑后烦燥不安,口渴尿黄,有清热利尿

之作用。

方14 苦瓜一个,绿茶适量。将苦瓜上端切开,挖出瓤,装入绿茶,把瓜

挂于通风处阴干。取下洗净,连用茶叶切碎,混匀。每取十克放入杯中,以

沸水冲沏焖半小时后可频频饮用。

功效:清热,解暑,除烦。治中暑发热、口渴烦燥,小便不利等症。

方15 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取汁,灌服。

功效:解表,温中,兴奋。治中暑昏厥,不省人事。

【食疗】

1.冬瓜六克,莲叶一张,米适量。洗净加水适量煎汤,米煮烂后加入白

糖食用。

2.冬瓜五百克,苡仁三十克,鸭一只。将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冬

瓜去皮切块,与苡仁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煮汤服。

3.鲜苦瓜一个,去瓤水煎服之。

4.莲藕茶:生藕五百克。将生藕捣汁灌服。消暑让痛,清热除烦。主治

夏天炎热中暑,神志不清,腹部隐痛。

来源:民间验方。

5.豆叶茶:生扁豆叶一百克,将叶捣汁,冲开水服。解热消暑。主治夏

季炎热感于暑邪而发生的急性中暑,昏迷不醒人事,身热烦躁,气喘不语。

来源:民间验方。

6.苦瓜茶:苦瓜一个,绿茶适量。将苦瓜上端切开,挖去瓤,装入绿茶,

把瓜挂于通风处阴干。取下洗净,连同茶切碎,混匀,每取十克放入杯中,

以沸水冲沏,焖半小时,可频频饮用。具有消热解暑,除烦之功效。主治中

暑发热,口渴烦躁,小便不利等症。

7.蕹菜荸荠菜:蕹菜(瓮菜、空心菜)五百克,荸荠五百克。加水共煮

汤代茶饮。清热、利尿。用于治疗小儿夏季口干口渴,尿黄短涩症。

来源:民间验方。

8.红萝卜马蹄饮:每次用红萝卜、马蹄(又名荸荠菜)各一百五十克至

二百五十克,共煎汤代茶。清热解毒,用于治疗中暑。

来源:民间验方。

9.以汁饮:西瓜、甘蔗各适量。去皮,切碎,用纱布绞取汁,可随意饮

用。清热生津,解暑。用于夏季暑热伤阴之发热,口渴,中暑等症。来源:

民间验方。

10.红糖绿豆饮:将绿豆二百五十克煮烂,用勺在锅中碾碎如泥,再以

文火煮至无汤,加红糖调味即成。清热解暑。用于小儿暑热生疖,中毒症。

夏季炎热,小儿常食有解毒清热,除烦止渴之功。

来源:民间验方。

11.山楂荷叶饮。

将四十克山楂,十二克荷叶,共煎当茶饮用。解暑热,清头目。夏天饮

用对高血压、肝火头痛,口于口渴,呕吐反胃等症有较好疗效。

来源:民间验方。

12.姜韭蒜汁: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将其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

取汁,灌服。具有解表,温中,兴奋功效。主治中暑晕厥,不省人事。

来源:民间验方。

13.杨梅酒:解杨梅五百克,白糖八十克。将杨梅洗净,加白糖共装入瓷

罐中捣烂,加盖(不密封,稍留空隙),约七至十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

纱布绞汁,即成约十二度的杨梅露酒,然后倒入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封

保存,时间越久越佳。夏季饮用。预防中暑。

14.胡麻酒:胡麻五百克,生姜六十克,生龙脑叶一撮。

制用:渍胡麻、煎熟,略炒,加生姜、生龙脑叶、同入炒,细研,投以

煮酿五升,滤渣去水,浸之。盛夏正午饮一杯。

功效:解暑热。

主治:暑热,中暑。

15.绿豆粥:粳米一百克,绿豆适量。

制用:将绿豆洗净,浸泡半天后同淘米加水煮成稀粥。作夏季清凉解暑

饮料,每日早晚餐服食。

功效:解热毒,止烦渴,防水肿。

主治:降血脂,是防暑降温之品。

来源:民间经验方。

16.扁荷粥:白扁豆五十克,冰糖三十克。鲜荷叶尖一小张,大米五十克。

制用:先用水把大米洗净,浸泡;锅内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沸后,下

大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粘软,放入冰糖及洗净的鲜荷叶,再煮二十分钟即

成。味甜荷香,是理想食品。

功效:消暑清热,和胃厚肠,止泄泻。

主治:暑热天中暑症,常食有益健康。

来源,民间验方。

17.藿香粥:藿香十五克(鲜者三十克),粳米一百克。

制用:以藿香煎服其汁,将淘洗净的粳米煮粥,待粥即成加入藿香汁再

煮一至二沸即可。夏季每中晚餐服食。

功效:解暑、祛湿、开胃、止呕。

主治:暑热,头脑昏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等。

来源:《医余录》。

18.白糖菱角粉粥:菱角粉三十至五十克,白糖适量,加水煮成稠糊服用。

功效:清暑解热,除烦止渴。

主治:暑热烦渴。

来源:民间验方。

19.西瓜盅:西瓜一个,鸡肉、莲子、龙眼、胡桃、松子、杏仁各适量。

制用:把鸡肉切成丁:将西瓜上端切下(小为盖,大块为盅),挖去瓜

瓤;将上述用料一并填入瓜内,盖上盖,隔水蒸熟即成。

功效:清暑祛热。消烦止渴,利小便。

主治:中暑。

来源:民间验方。

20.绿豆丝瓜花方:绿豆六十克,鲜丝瓜花八朵。

制用: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沸,

温服汤汁。

功效:清热,解暑。

主治: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症状。来源:民间验方。

21.黍子汤:黍子五十克、炒黄后加水二杯,煎取一杯,一次温服。再煎

二渣,加四碗水,熏洗全身。

功效:解暑热,止吐泻,祛头痛。

主治:中暑。

22.丝瓜瘦肉汤:丝爪二百五十克,瘦猪肉二百克,食盐少许。

制用,丝瓜切片,瘦猪肉切片,加水适量堡汤,用食盐调味作膳。

功效:清热利肠,解暑除烦。

主治:暑热烦渴。来源:民间验方。

23.猪肉冬瓜汤:瘦猪肉五十克,冬瓜一百克,盐、姜各适量。用法:将

肉切碎与冬瓜共煮汤,待将熟时下姜片及盐,日服二次。

功效:清解暑热。

主治:夏日口渴,尿黄等暑热症。

来源:民间验方。

24.清暑二豆汤:绿豆、赤豆各半。

制用:绿豆、赤豆洗净,置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豆熟烂为度,加糖

或盐调味服食。

功效:消暑解毒、利尿。

主治:预防中暑。来源:民间验方。

25.荷叶粥:糯米适量、莲子适量、荷叶一张。

制用:将淘洗净之糯米入锅,以洗净的荷叶做锅盖,等粥煮熟,鲜荷叶

味入粥内,放入莲子,加白糖,可常服之。

功效:清暑利湿,升阳止血。

主治:夏季热病,脾虚泄泻,多种出血病。

来源:《中国食品》

26.沙糖乌梅汤:乌梅、白沙糖各适量。

制用:先用水煮乌梅,再用糖调服。功效:炎暑盛夏可代茶饮,有生津

止渴,养阴敛汗,滋益身体之功。

主治:暑热烦渴。来源:民间验方。

27.节瓜瘦猪肉汤:节瓜一个(约二百五十克),瘦猪肉约一百克,食盐

少许,清水适量。

制用:用刀刮去表面瓜皮及粗毛,切成片状,瘦猪肉一百克切片,加清

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肉及瓜。

功效:解暑生津,健脾止渴。

主治:暑热烦渴。

28.苦瓜瘦猪肉汤:鲜苦瓜二百克,猪瘦肉一百克,食盐少许。

制用:鲜苦瓜去核切片,猪瘦肉切片加水适量煮汤,用食盐少许调味,

饮汤食肉及瓜。

功效:清暑除热,益气止渴。主治:感暑烦渴。来源:民间验方。

【药茶疗法】

1.竹叶茶:青竹叶五十至一百克,煎水代茶饮。

功用:清热利尿、清凉解暑,除烦。

选按:本方是民间盛行的夏季清凉饮料。《药品化义》云:“竹叶清香

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主治暑热消渴..”

2.野秫根茶:野秫根一百克,洗切煎水代茶频饮。(此为一日量)

功用: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除烦。

选按:野秫即野高粱,药用其根。此方是江苏苏北一带民间夏季防暑解

暑常用的饮方。

3.酸梅茶:酸梅二十个,冰糖适量。用沸水冲泡,可凉饮。

功用:生津止渴。

选按:酸梅,通称杨梅,味酸性温,冰糖味甘,二者为伍,酸甘化阴,

生津止渴。故本方已成为城乡群众习用的夏季清凉饮料。

4.绿豆酸梅茶:绿豆一百克,酸梅五十克。白糖适量,水煎待凉代茶饮。

功用:清凉解暑,生津止渴。

选按:酸梅茶清暑生津止渴,加入绿豆,解暑尤佳。《本草汇言》谓绿

豆“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热毒”。故亦是夏季清凉解暑的常用饮料。

5.清暑茶I:六一散(中成药)十克,薄荷三克。每日一付,沸水冲泡,

代茶频饮。

功用:清暑利湿。

选按:六一散,又名益元散、天水散、太白散、辰砂六一散、辰砂益元

散。方出《宣明论方》,功能清暑利湿,治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

及三焦湿热,小便淋痛等,加薄荷清暑作用尤佳。本方既可用于预防又可用

于暑天湿热气候。

6.清暑茶Ⅱ:青蒿、薄荷叶、荷叶、藿香各三百克,甘草九十克。除甘

草外,其余药物用文火微炒;再共碾细过一至二号筛,分装备用(每袋十三

克),每次一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一至二次)。

功用:清凉解暑。

选按:方中青蒿《本草新编》云“退暑热”,伍用薄荷等,清热解暑尤

佳。故本方可用于预防中暑,亦可用于治疗。

7.积雪草茶:积雪草三十克。制成粗末,水煎代茶饮。

功用:清热利湿,清暑解毒。

选按:本品苦辛寒,《闽东本草》云“治暑热痧气,腹痛腹胀”。《广

东中药》亦云“清暑热,去湿热。”可见积雪草为南方防治暑病的要药。

8.百解茶、百解六十克,制成粗末,煎水代茶频饮。

功用: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选按:百解,是岗梅根的别名,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根,药出清·何

谏《生草药性备要》,其性味甘、苦、凉。因其有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功效。

《岭南宋药录》谓“清热毒,凉茶多饮之”。适用于预陈中暑。

9.糖盐茶:食盐、白糖适量,开水冲代茶饮。

功用:清热补虚。

选按:暑热出汗,消耗体液。本方相当于补充葡萄糖盐水的口服补液疗

法,也可作为防暑饮用,是民间通用的防暑饮料。

10.药王茶:药王茶叶十二克,代茶泡饮。

功用:清暑热,益脑清心。选按: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老梅的叶,性味

甘平,《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载“清暑热,益脑清心”。即能清热解暑,

治疗暑天心悸头昏等症。

11.太白茶:太白茶适量。开水泡饮。

功用:清热解渴,安神。

选按:太白茶,又名雪茶。为地茶科植物雪茶的地衣体。性微苦、凉,

无毒。《纲目拾遗》载:“烹沦食之,入腹温暖,味亦苦洌香美,较他茶更

厚”。《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云其能“清热,解烦闷”,《陕西中草药》

云能“清热解渴,安神养心明目,治心中烦热..中暑”。故本方适用于预

防中暑和治疗中暑之轻症。

12.芝麻叶茶:芝麻叶(于)十五克,制成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用:解暑,止渴。

选按:芝麻叶,性味甘寒。《千金·食治》载:“主伤暑热”。谓其有

清暑解热之功。本方适用于中暑,症见头昏、身热大汗、胸闷呕恶等症。

13.建曲茶:广藿香、苏叶、香附、苍术、广陈皮各一百二十克,川朴、

白芒、白蔻衣、法半夏、茯苓各六十克,砂仁四十五克,桔梗、槟榔各九十

克,麦芽二百四十克,山楂一百八十克,甘草三十克,陈曲三千二百五十克。

上药干燥,混合碾细,再加榆树叶粉四百二十五克,用适量水调匀,成曲,

以模型打成曲块。每用十至二十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用:芳香化浊,健脾和胃。

选按:亦名范志曲,此曲采百草罨成,故又名百草曲。“药性考,泉州

神曲,微芳香甘,搜风解表,调胃行痰,止嗽疟痢吐泻,能安温疫岚瘴,散

疹消斑,感冒头痛,食滞心烦,姜煎温服”(拾遗)。本方可用于防治暑湿

病,尤其是夏日远行者宜备用。

14.金花牡荆茶:玉叶金花藤、牡荆叶各二十至三十克,制成粗末,加薄

荷少许。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用:清热解暑。

选按,玉叶金花藤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性味甘淡凉,有清热解暑、

凉血解毒功能。牡荆叶辛苦平,《福建中草药》载:“预防中暑,牡荆叶六

至九克,水煎代茶饮”。薄荷清凉疏风解表。本方配伍,是预防中暑的良方。

15.清暑茶Ⅲ:金银花、益无散、绿豆衣各九克,薄荷六克。煎水代茶饮。

功用:清暑、利湿,生津。

选按:广州《常用中草药手册》云:银花“清热解毒。制成凉茶,可预

防中暑、感冒及肠道传染病”。益元散、绿豆衣均能清暑利湿。故本方适用

于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作业,胸中灼热,皮肤干燥,时起疙瘩,心悸烦闷,

饮不解渴等症。亦可作防暑降温饮料。

16.鸡蛋花茶:鸡蛋三至九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清热解暑利湿。预防中暑。

17.鸡骨草茶:鸡骨草三十克,制成橙末,煎水代茶饮。功能:清热利湿

解毒止痛。预防中暑。

18.砂母二草茶:海金砂藤、火炭母草、地胆草、甘草各二十克。制成粗

末,煎水代茶饮。

功能:清热解毒清凉解暑。防治暑热。

19.金鸡脚草茶:金鸡脚草十克,制成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行气化湿,清热解毒。防治暑热症。

20.地榆叶茶:地榆叶十克。制成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清热凉血。防治暑热症。

21.石制茶:鲜石斛三十克。切片,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滋阴养胃,清热生津,暑热口渴。

22.参梅甘草茶:太子参、乌梅各十五克,甘草六克,白糖适量。煎水代

茶饮。

功能:益气生津止渴。适应夏季伤暑口渴、汗多、全身乏力等症。

23.银菊获:银花、菊花各三克。沸水冲咆代茶饮。

功能:清热解毒,清凉解暑。适应暑热、心烦、口渴。

24.二子茶:枸杞子十克,五味子三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生津止渴、益气补阴。适应暑热伤津汗多,心烦口渴。

25.焦大麦茶:焦大麦十克,沸水冲泡或煎水代茶饮。

功能:清暑健胃。热天伤暑胸闷纳呆。

26.苦刺花茶:苦刺花五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能:清凉解暑,防治暑热症。

27.清暑明目茶:白菊花、决明子、槐花各十克,煎水代茶凉饮。消暑消

热,明目提神。治暑天头昏、目眩,高血压。

28.祛暑清心茶:鲜竹叶心、麦冬心、莲心、鲜佩兰各六克。煎水代茶凉

饮。

功能:芳香清心,清暑醒脾,帮助消化。预防和治疗暑热所致的胸闷汗

多,心烦口干,疲倦纳差。

29.霍香夏枯草茶:霍香、夏枯草各十克。制成粗末冲泡代茶饮。清热解

暑化湿,适应暑热症。

30.在盐汽水成分上去香精加红茶浓汁适量配制,代茶服用。

31.茶叶一克,食盐六毫克。用开水五百毫升冲泡,有祛热解暑,补液止

渴作用。

32.绿茶一克,蜂蜜二十五克。开水三百至五百毫升,浸泡五分钟后温饮。

或煎服。日服一剂。

33.在红茶中放几块冰块,在炎热的夏天里喝可降体温。

34.茶叶五克,白萝卜一百克。先将萝卜洗净切片,加盐水煮烂,掺入茶

汁。每日二次。有清热散风,止痛消肿之效。

35.绿茶二克,柿叶十克,加开水四百至五百毫升,浸泡五分钟,分三次

饭后温服,日服一剂。(注:柿叶九至十月采摘,洗净,切碎,蒸三十分钟,

烘干后备用)。

【拔罐疗法】

取穴:背脊部膀肌经内侧循行线全程、太阳、额中、中院。

治法:采用单纯罐法或涂云香精罐法(背部膀胱经采用疏排罐式),留

罐十至十五分钟,起罐后,针对某些突出症状,选取有关穴位行闪罐法五至

六次(如胸闷、心悸选肺俞或心俞,恶心,食欲不振取脾俞),每日一次,

一般施术一至二次告愈。

疗效举例:周某、因烈日下劳动中暑昏厥。猜醒后精神不振,心烦,全

身疲乏,头晕胀痛,胸闷恶心,口干,不欲食。取背脊部膀腕经内侧循行线

全程涂云香精,每侧排罐五个,太阳(双侧)、额中、中脘也涂云香精拔罐,

留罐十五分钟,起罐后取肺俞、脾俞每侧每穴闪罐六次。术后症状减轻,能

吃粥两碗,翌日痊愈。

【脐疗法】

1,药物:仁丹(中成药)十五克。

制用:研成粉末,温水调糊,填脐内,外用胶布固定。用于中暑。

来源:《中医简易外治法》。

2.药物:痧药(中成药)三克。

制用:研粉末,填脐,外用胶布贴之固定。用于中暑。

来源:《中医脐疗大全》

3.田中干泥圈脐方。

药物:田中干泥适量。

制用:取田中干泥做一圈,堆在病人肚上,让少壮人撒尿于泥圈肚脐中,

片时即得生矣。苏醒后不可饮冷汤,须进温米汤。用于中暑昏眩烦闷欲绝者。

来源:《种福堂公选良方》

备注:《增广验方新编》、《万病回春》、《理沦骈文》等书均有类似

记载。如《增广验方新增》:“夏天道路受热忽然昏倒,名中热,又名中喝,

切不可误用冷水喷灌,一受寒冷则不可救。急用稻草节结为带,曲盘肚脐外,

用热土搓碎围之,使人撒尿其中,令温气入腹,久之自愈。..又方,用布

蘸滚水,重换熨之,熨脐与脐下三寸为要,醒后仍忌饮冷水,饮之复死”。

4.中暑糊。

药物:硫黄十五克,硝石十五克,明矾八克,雄黄八克,滑石八克。

制法,诸药混合粉碎为末,过筛,以白面五十克加水掺药末调如糊状。

用法:将药分别涂布神阙、天枢(脐旁二寸)、气海(脐下一点五寸)、

关元(脐下三寸),干后另换,一日不间断。用于中暑。

来源:《穴位贴药疗法》。

5.炙脐法。

药物:食盐、艾绒各适量。

制法:将食盐研成细末,艾绒制成艾炷。

用法:将食盐填满脐部,上置艾炷炙之。用于中署汗出脉绝者,在急救

时应用。

来源:《针炙学简编》

【药熨疗法】

1.取十滴水适量,医者以指、掌搓摩至热,沾取药液指摩入中,太阳穴,

掌擦膻中,背腧诸穴。

2;白虎汤:生石膏六十克,知母三十克,山药十克,生甘草十克,水煎

取汁,以纱布或毛巾温熨胸部募穴,背腧穴及气海穴;药渣袋装,热熨脐腹

部,以症缓为度。

注意:皮肤感染、破损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骰部,不得施以本疗法,治

疗后应避风保险,静卧休息。

【热敷疗法】

1.取毛巾或纱布浸泡热水后,敷于肚脐及气海穴(肚脐下一寸半处),

并不断地将热水淋于布上,使热气透入腹脐,可以促进患者苏醒。

2.以砖热敷法。

将砖烧温热,乘热敷于患者心前,冷即更换。中暑昏迷者,施行本法,

可以促使其病人苏醒。

【取嚏疗法】

1.红丹灵:冰片三克,麝香一克,朱砂六克,银硝三克,雄黄、硼砂、

青礞石各九克,研细混匀,抹鼻取嚏,苏醒即可。

2.卧龙散:灯心灰二克,猪牙皂、闹羊花、细辛各六克,麝香、冰片、

牛黄各一克,研细混匀,抹鼻取嚏。

3,风油精、薄荷锭:用时旋开瓶盖即可,用于暑热天防治中暑,疗效极

佳。

4.取暑证片(市售)研细末,抹鼻取嚏。

5.开关散:灯心灰二克,羊踯躅,细辛各五克,蟾酥一克,牙皂三克,

牛黄零点五克,冰片三克,麝香零点五克,共研细末,取零点三克左右抹鼻

取嚏。

6,取蟾酥、牛黄各一克,冰片、雄黄各三克,细辛六克,共研细末,用

时取适量,得嚏即可。

【按摩疗法】

自我按摩对中暑轻症有较好的应急治疗作用,可以缓解病情。

1.掐水沟:适应于重症中暑,先把病人平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家人用

右手拇指指锋用力掐按水沟穴一至二分钟,直至病人有反应或清醒为止。

2.拿极泉:一手将上臂抬起分开腋窝,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拿起腋窝下

的大筋,连续提拿数次,可缓解中暑症状。

3.推承山:卧位或坐位,将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放在小腿肚的上缘从委中

推到承山,再由承山推至足跟,由上向下往返五至七遍,可预防和治疗中暑

所引起的腓肠肌痉挛。

【推拿疗法】

重症中暑掐人中,十宣,再按合欲、内关,拿委中。轻症先推抹大天心、

坎宫、太阳,再拿风池,按风府,擦大椎,摩膻中,按天宗,拿肩井。

【湿敷疗法】

药物:银花三十克,菊花三十克。

制用:将上二药水煎,滤液冷却,先浸泡毛巾,再用毛巾包好冰块放置

在病人的头部、四肢大血管分布区。每日冷敷二十至三十分钟,五分钟左右

更换一次,直至体温降至摄氏三十九度以下,再去冰块,单用冷药液湿敷。

注意:

湿敷疗法制备药液时宜将中草药浸于水中四至六小时,待浸透后再煎

煮。薄荷、荆芥、苏叶、玫瑰花、佛手片、木香等芳香之品需后放,煎沸五

分钟即可。

【耳针疗法】

取皮质下、肾上腺、心三穴,用百分之七十五酒精棉球消毒,用消毒的

二十八号半寸毫针在耳穴正中刺入,以不穿透耳廓为原则。进针后可捻转,

以出现较强的酸胀感应为好。一般留针二十至三十分钟。在留针期间每隔五

至十分钟捻转一次。出针时,准备干棉球一个,以防万一针眼出血时,作压

迫止血。

【耳穴压丸法】

取耳尖、神门、心、枕、屏间。每次选双侧耳穴二至三穴,用常规压丸

法,五至七天换丸一次,可以预防中薯。

【酒疗法】

1.冰啤酒加冰红茶共饮,其味清淡,茶香、酒香兼备。

2.用净水掺一些红葡萄酒,制成冰块。放在大麦茶或冷面中食用。可起

解暑降温功效。

3.适量杨梅、浸于酒中三天,每次食杨梅五枚,每日二至三次。用于预

防中暑。

【药物疗法】

适当多服用配制的清凉防暑饮料。中药常用藿香正气水,每次一支,每

日三至四次;或香苏正胃丸,每次一丸,每日二至三次;或去暑丸,每次一

丸,每日三次;或仁丹;每次一至六粒,每日三次。

●注意事项在炎热季节,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室内要通风;在烈

日下劳动要戴草帽,备用清凉饮料,防暑药品如仁丹、十滴水、清凉油;在

高温或烈日下工作时,若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中暑先兆症状,应该立即

到阴凉处休息,并服用防暑药品,或饮用清凉饮料。

治疗中暑,忌用温热药附片、干姜、麻黄等药物。

中暑后,忌捂汗,忌不及时补充水份(或清凉饮料)。

治疗发热八十七法

【症状诊断】

当口温高于三十七点三摄氏度或肛温高于三十七点六摄氏度,一日间的

体温变化超过一点二摄氏度时,便可认为是发热。三十九摄氏度以上是高热,

三十八摄氏度以下是低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

性两种类型。感染性发热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急性感染所致,如

流行性感冒、麻疹、乙型脑炎、败血症、急性菌痢、疟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也可引起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多见于组织损伤(急性心

肌梗塞、内出血、外伤或烧伤、大手术后)、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急性

溶血性贫血、变态反应(如风湿病、血清病、药物热、播散性红斑狼疮等),

另外,甲状腺机能亢进、脱水、中暑等也可引起发热。中医认为,发热是由

外感或内伤所引起。外感发热多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内伤发热的特点

是起病较慢,病程长,发低热,有盗汗,并伴为恶心、烦热等,多见于现代

医学中的结核病、肿瘤及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

发热的类型有以下几种。稽留热;体温常在三十九摄氏度以上,每日波

动范围不超过一摄氏度;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弛张热;体

温在摄氏三十九度以上,但每日波动甚大,体温可降至常温以下,亦称消耗

热或败血症热;见于脓肿、脓毒血症、败血症等。间歇热:发热期与无热期

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淋巴瘤等。回归热:高热骤起,持续数日后骤退,间

歇无热数日,高热又出现,可反复数次。波状热:热度逐渐上升。达高峰后

又逐渐下降,以后再度上升和下降,呈波浪状,见于布氏仟菌病。双峰热:

一日间热度上升、下降、上升又下降,每次升降柑差一摄氏度左右,见于革

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不规则热:每日热度高低不

等,呈不规则波动,见于阿米巴肝脓肝等。造成发热的原因甚多,发热病人

应及时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明确诊断,然后按病因作相应的治疗。

【验方】

1.治疗阴虚潮热等内伤发热的方药

方1:枸杞根三十克,首乌三十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2:糯稻根三十克,大腹皮三十克、旱莲草十五克,水煎服,每日一

剂。

2.治疗外感发热的方药

方1:生石膏四十五克(先煎),知母十五克,生甘草十克,板蓝根十

五克,鲜芦根三十克,粳米十五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2:鸭跖草三十克,马鞭草三十克,威灵仙二十克,青蒿十克,板蓝

根十二克,羌活十克,柴胡九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方3:石膏一百二十克,麻黄三克,桂枝三克,共研细末,水煎多次分

服。3.治疗小儿发热的方药

方1:鲜黄瓜叶一千克,白糖五百克。将黄瓜叶洗净水煎一小时,去渣

以小火煎煮,浓缩至要干锅时停火。冷却后拌入白糖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

用,每次十克,以开水冲服,每日三次。

方2:南瓜叶二片,丝瓜叶二片,苦瓜叶四片,荷叶四分之一片,梨皮

十五克,西瓜皮三十克(以上均用鲜品洗净),水煎二次(时间不宜过长),

当茶饮。上为三岁小儿剂量,其他年龄适当增减。

方3:贯众、黄芩各十五克,射干九克,板蓝根、鸭跖草各三十克。水

煎二次,制成浓缩液。二岁以上小儿每日一剂,二岁以下幼儿二剂服三天。

方4:鲜牛苦胆一个,僵蚕六克,黄连或黄芩六克。将僵蚕装入苦胆中,

悬挂于阴凉处一个月,取出僵蚕与黄连(芩)共研细末备用。一岁以下的小

儿每次服零点一至零点二克,一至二岁每次服零点二至零点四克,三至五岁

每次服零点四克至零点六克,每日三次,温开水送服,可服十至十五天。用

于小儿高热、惊厥。

方5: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四岁似下各用二十克,五岁以上各用

三十克。上药热开水一千至一千五百毫升冲开后煎煮五分钟;或浸泡二十分

钟,去渣,将药液煮热。患儿脱去衣裤,用毛巾蘸浸药液反复擦洗全身,不

可过热或过冷。每次擦洗十至十五分钟,洗毕保温休息。

方6:珍珠粉、人工牛黄各等量,混匀备用。六个月以下每次零点三克,

半岁至一岁每次零点五克,一至二岁每次一克,三至四岁每次一点五克,四

至六岁每次二克,六岁以上每次三克。白开水冲服,每日三次。用于高热、

昏迷、抽搐等。

方7:百分之一冷盐水灌肠,婴幼儿每次一百至三百毫升,儿童每次三

百至五百毫升。

方8:柴胡注射液滴鼻。清洁鼻腔后,每侧鼻孔滴入药液一至二滴,用

拇指和食指轻轻按鼻翼后再滴药,如此反复进行,至滴完全量。一般用量:

新生儿每侧一滴,二至六个月每侧二滴,七至十二个月每侧三滴,一岁至三

岁每侧四滴,四至六岁每侧五滴,七至十四岁每侧六滴。

【偏方】

1.生石膏三十至六十克,白茅根三十克,大米二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2.荷叶三十克,甘蔗皮三十克,生甘草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至三次。

3.井壁绿苔十五克,冰糖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4.西瓜皮六十克,赤小豆二十克,绿豆三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5.浮萍三十克,柴胡十二克,荆芥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6.竹叶十克,芦根三十克,生甘草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7.青蒿十八克,生地叶十克,荷叶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8.生鳖甲三十克,生姜五克。

用法:将鳖甲打碎,与生姜同煎服,每日二次。

9.生梨汁二十毫升,生藕汁二十毫升。

用法:一次服下,每日二次。

10.绿豆五十克,大米三十克。

用法:煮粥食用,每日一至二次。

11.带缨胡萝卜二个,冰糖二十克。

用法:洗净,水煎,饮其汤,每日二次。

12.茶叶三克,苏叶六克。

用法:水煎,热饮。每日二至三次。

13.茄子叶十五克,黄瓜五十克,薄荷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14.柳树根六克,浮萍十五克,生甘草三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15.萤火虫十个,米醋五十毫升。

用法:将萤火虫置瓶中,用米醋浸泡,密封盖。十日后开始使用。每服

十至十五毫升,每日一至二次。

16.白扁豆叶十五克,竹叶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食疗】

1.取西瓜瓤去子,用洗净纱布绞挤汁液,代水大量饮用。(以三白西瓜

为佳,即白皮、自瓤、白籽)。

2.熟黄瓜一条,竹沥水九十毫升,玄明粉十克,蜜糖三十克。将黄瓜切

碎加水二百五十毫升,捣烂取汁,与其它药混匀,放碗中炖三十分钟,一日

分三次服完。

3.大梨一个,荸荠五个,鲜茅根三十克,鲜麦冬三十克,鲜藕三十克。

分别洗净,捣碎,用洁净纱布绞汁,混匀后凉服,温服均可。

4.鸡蛋二个,蜂蜜六十克。将鸡蛋打入碗中,混入蜂蜜、水适量搅匀,

用煮沸的开水冲鸡蛋饮服,每日一次。

5.香水梨或雪花梨数个,捣碎取汁,加蜜适量,熬后用凉开水冲服。

6.西瓜取瓤去子,用洁净纱布绞汁,番前烫后剥皮去子,同样取汁。二

液合并代水饮用。

【药茶疗法】

1.茶叶十五克,核桃仁、葱白和生姜各二十五克。将核桃仁、葱白和生

姜捣烂,同茶叶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盖棉

被卧床,注意避风。本方适用于感冒发热、风寒无汗、发热头痛等症状。

2.茶叶少量和地龙(蚯蚓干燥体)十克,加水煎。日服一剂。治发热无

汗。

3.茶叶五克,银耳、白术耳、冰糖各二十克,茶叶冲泡取汁,再将银耳

洗净,加冰糖置瓦罐内炖熟,倒入茶汁,拌匀食用。治阴虚久咳,发热。

4.绿茶零点五至一点五克。淡竹叶三十至五十克,加水一千毫升,先煮

淡竹叶,煮沸五分钟,加绿茶分四次服,日一剂服完,可加开水适量浸泡,

再服。本方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和泌尿系统感染。

5.茶叶二克,干金银花一克,同入杯中,甩沸水冲泡六分钟后饮用。饭

后饮一杯。治外感发热。

6.绿茶一至三克,生石膏粉五十至一百克,先将生石膏加水一千毫升,

煮沸十五分钟,后加入茶叶即可。日服一剂,分四次温服。治高热,汗多、

口喝引饮、尿黄。

7·绿茶一至二克,青蒿十至十五克。取青蒿快速洗去灰尘,滤干、与绿

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刚烧开的沸水冲泡大半杯,立即加盖,五分钟后可饮。

头汁饮之快尽,略留余汁,再泡再饮,直至冲淡为止。冶功能性低热和长期

低热。对血虚低热者有独到的功效。

8.苦瓜一个,去瓤,再纳入茶叶后接合,挂于通风处阴干。

每次切苦瓜干五至十克,水煮或泡水代茶饮。本方有清热解毒之效,适

用于长期不规则发热患者。

9.绿茶一至一点五克,沙梨二百至二百五十克。沙梨洗净切片(连皮),

加水一千毫升,煮沸后,加入绿茶即可。日服一至二剂,分四次,温饮,或

用沙梨适量(约五百克)洗净,榨汁,调茶汤饮。适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发热。

10.细茶叶六克,薄荷叶三克,生姜汁半匙,白糖半匙,先用滚开水大半

碗,泡薄荷、茶叶,再放入姜汁、白糖和匀,每天一至二次,连服三天。适

用于治疗风寒发热。

11.七鲜汤:鲜藿香六克,鲜佩兰六克,鲜梨汁十克,鲜荷叶六克,鲜生

地六克,鲜首乌五克,鲜建兰叶六克,用水煎汤代茶饮用。能清热解表,生

津除烦。适用于发热汗出,口渴口苦,小便不利等症。

12.五汁饮:梨汁三十克,荸荠汁二十克,藕汁(或蔗汁)二十克,麦冬

汁十克,鲜芦根汁二十五克。将五种汁液混和,加水适量,煮沸后凉服。能

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适用于高热灼伤津液而引起的口干口渴,小便短赤等

症。

13.井水、雪水:以清洁的井水和雪水代茶凉饮。能清热解毒,凉血解渴。

适用于高热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酒疗方】

1.花椒五十粒,侧柏叶十五克,共捣碎,加入五百毫升白酒瓶中密封,

浸半月。在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每日早晨空腹温饮五至十毫

升。用于防治四时瘟疫,头痛发热。

2.鲜竹叶菜一百二十克洗净、捣烂,绞汁,温热,以酒送服。

3.鳗鱼五百克,洗净(弃内脏),加黄酒五百毫升,水适量,小火炖至

熟烂,食盐少许,蘸醋食用。本方有补虚劳,退虚热功效。

4.红枣二百五十克,以水煮软后,滤去水,加入羊脂二十五克,糯米酒

或黄酒二百五十毫升,煮一沸后,倒入瓶罐中,密闭贮存七日即可。每次吃

枣三至五枚、一日二次。用于低热。

【按摩疗法】

1.取穴:印堂、合谷等。

方法:葱白头三个、鲜姜三片。捣烂侵入香油内,涂于小儿手心,印堂

及两侧太阳穴,用拇指旋转按摩三十至五十次,印堂穴用两拇指向外推开按

摩,再用指压合谷穴,然后适当用力握捏小儿的手,使之惊啼,再使其安卧。

2.用生姜汁或葱白汁作推拿介质,将患儿扶抱或卧位,作如下推拿法:

①推脾土穴、三关穴,各二百至三百次。分推两手阴阳穴,各一百次。掐列

缺穴五至十次。②揉一窝风穴(穴在手腕背侧掌根凹陷处),揉三分钟。③

用双手拇指推鼻翼两侧。然后推印堂、攒竹穴。再左右分抹额部,抹到太阳

穴后用拇指按法。如此反复数遍,以皮肤微红为度。最后揉风池和风府穴。

④令患儿俯卧,推上背部脊柱两侧,推大椎、肺俞穴,共约五分钟左右。⑤

暴露胸部,推揉膻中、乳根穴,各二十至三十次左右。⑥取远处的合谷或是

三里穴,多揉,范围可大些。

如高烧,应加推天河水(即前臂内侧肘横纹至掌横纹间直线,肺经等穴。

如咳嗽痰多,可加推小横纹穴,重推肺俞、乳根穴。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

较重,多推眉弓穴,多揉太阳及攒竹穴。如食欲不振,可多推中脘穴,多摩

腹、掐足三里穴。

【刮痧疗法】

用硬币一枚蘸清油刮颈部、背部夹脊及肋间,刮至皮肤微红或瘀血,有

很好的退热效果。

【物理退热法】

1.酒精擦浴:用三十至百分之五十酒精,反复擦拭背部及四肢皮肤,约

五分钟,注意重点擦拭腋窝和腹股沟。

2.热水泡脚。用深桶一个,以温热水浸泡双脚,不要过烫,半小时后病

人胸、额、背部发汗后即达目的。用毛巾擦干汗水,卧床休息。每日进行一

次。

【撮痧疗法】

取颈部向下至第四腰椎处撮痧,以身背部出现红紫斑点为度。

【简易疗法】

1.酒精擦浴疗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体温在四十摄氏度以上体质较好而无汗的病人。新生儿

及年老体弱者禁用。方法是用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酒精(如无酒精也可用六

十度白酒代替,一份白酒掺半份水),主要擦四肢和背部,一般三至五分钟,

用力适当,使皮肤血管扩张,热量随酒精蒸发而扩散。

2.温水擦浴疗法。

用三十二至三十六摄氏度的温水,用毛巾浸湿后擦拭皮肤,使皮肤血管

扩张,血流加快,散热增加。每擦完一遍后,待皮肤上水分蒸发干后再擦第

二遍,直至体温下降。擦完后盖好被,以免受凉。

3.用刮痧疗法降温。

刮痧疗法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古老的物理疗法,用于退热有较好效果。

方法是:用瓷汤匙在背部(蘸水)上下刮,以刮出紫红色斑点为度。发热病

人,轻轻一刮,就能刮出痧点,痧点呈紫红色,粒大,密布,而正常人刮痧

出痧慢。

刮痧疗法具有以下功效:①解太阳之表邪,不使邪气内传。②通过疏通

俞穴,达到调和内脏气血,阴阳之功能。③可引邪毒外出,从而减轻内脏损

害。①刮痧后出现皮下出血,然后再经吸收,起到组织疗法的效果。刮痧疗

法适用于感染性发热,可作辅助治疗。安全有效。

4.柴胡注射液滴鼻疗法

柴胡注射液(或其他退热的中药注射液也可)滴鼻,是简便有效的退热

方法之一。用柴胡注射液滴二至三滴在患者鼻孔内(小儿更有效),或用棉

球浸透中药退热的注射液(包括柴胡注射液),塞入鼻内,让药液慢慢渗入

鼻腔发挥药效。这是因为鼻腔内的血管极为丰富表浅,药液滴入后渗透力强,

发挥作用快,而且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没有副作用,可作为临时降温的简

便措施(然后再到医院治疗),更可预防小儿因高热而发生惊厥。

5.服大黄泻热降温。

大黄有较好的降温作用,中医称之为通腑泄热,使热从肠道而泄。可用

大黄粉三至五克,口服,或用大黄十克,芒硝十克,玄参十五克,水煎服。

此法简便有效,而且安全,无副作用。

【脐疗法】

1.药物:文蛤、首乌、白矾各三克。

制用:共为末,包脐眼。

功效:用于治疗高热。

来源:《贵州民间方药集》

2.药物:青蛙一只,冰片零点零三克,雄黄零点一五克。

制用:将青蛙剖开,纳冰片、雄黄于内。敷脐部一至二小时。

功效:用于治疗高热。

来源:民间验方。

3.药物:燕子窝泥三十克,母螺(去壳)九个,井底泥三十克,青黛零

点零六克,鸡蛋一至二个。

制用:用鸡蛋清调前四味药成糊状,敷脐部一至二小时,用于高热。

来源:民间验方。

4.药物:燕子窝泥一个,生香附五个,四季葱三克,生姜皮适量。

制用:共捣烂,布包,用开水浸泡。趁热擦全身及手足心,然后敷于脐

部,五岁以下敷半小时,五岁以上敷一小时,同时水煎白茅根三十克内服。

用于治疗高热。

来源:民间验方。

5.燕窝泥一个,青壳鸭蛋一个。

制用:取燕窝泥与鸭蛋白调匀成饼,敷肚脐上,二小时有效。用于高热。

来源:《常见药用食物》

备注:小便通即药力到,可敷到热退,并可换药连敷。如发生唇青呼气

冷,加葱白、艾叶水泡后同敷,对小儿麻疹高热发痉挛有效。

6.药物:黄连、牛黄各适量。

制用:研细末,调湿,敷于脐部,用于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

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来源:《大众中医药》一九八七·四·二十五。

【外敷法】

1.药物:白芥子九克,鸡蛋清二个。

制用:将白芥子研末,调入鸡蛋清敷足心。

主治:发热。

2;药物:葱白六克,生姜九克。

制用:将二药捣烂,冲入沸水一大杯,趁热熏口鼻,一日数次,发热初

起者见效快。

来源:民间验方。

3.药物:鲜薄荷五十克(若用干品二十克即可)。

制用:用开水一盆浸泡上药,待水温适中,全身擦浴。

主治:适用于高热无汗者。

注意:擦浴后应保暖休息,汗出则热退。

4.药物: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二十五克。

制用:将水一盆煮沸后,加入上药文火煮五分钟,倒入盆中,待水温适

中,全身擦浴。擦浴后注意保暖休息,汗出热退。

5.退热便方:用毛巾蘸冷水或井水擦患者头部、腋腘窝、腹股沟、手足

心等处,或用冰块袋敷患者的头部、腋腘窝、腹股沟、手足心等处。

【毫针疗法】

1.取穴: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列缺。

临证配穴:若咽喉肿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治疗手法:针刺泻法。

主治:风热犯肺,症见发热咳嗽,微恶风寒,汗出头痛,咽痛口干、苔

薄黄、脉浮数。

2.取穴:大椎、曲池、商阳、内庭、关冲、中府、少商。

临证配穴:若高热不解加十宣;便秘,腹痛加合谷、天枢、上巨虚。

治疗手法:针刺泻法。

主治:温邪内陷气分、症见高热,不恶寒,面目红赤,口渴饮冷,咳嗽

胸痛。苔黄燥,脉洪数。

3.取穴:曲泽,中冲、少冲、委冲、曲池、血海。

临证配穴:若神昏谵语加十宣、人中。

治疗手法:针刺泻法。

主治:邪雍滞营血,症见高热夜甚,烦燥,甚至神昏谵语,口燥不渴,

或斑疹隐隐,或衄血、吐血、便血,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4.取穴:大椎、曲池、曲泽、二井穴、金津、玉液。

临证配穴:若神昏加人中、百会。

主治:暑热蒙心,症见壮热心烦,口渴引饮,口唇干燥,肌肤灼热,甚

则神昏痉厥,舌红绛而干,脉洪数。

5.取穴:曲池、合谷、外关、委中、陷欲、不商。

临证配穴:若见丹痧加曲泽,委中、血海。

主治:疫毒熏蒸,症见壮热、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烦燥,或丹痧

密布肌肤,咽喉腐烂作痛,舌红苔黄、脉数。

【耳穴疗法】

方1:点刺耳尖放血三至十滴。

方2:点刺耳背明显怒张的浅静脉(俗称青筋)一至三处,每处放血三

至五滴。

方3:点刺耳尖、肾上腺、屏尖穴各放血一至五滴。

临证配穴:感冒和肺炎者可加肺穴,中者得加心穴,咽喉肿痛者可加神

门和耳轮六穴之中的红晕、压痛点,肠炎者可加神门穴,均可采用点刺放血

一至二滴,或采用埋针,压丸法进行治疗。

按:

1.耳穴放血疗法对高热症有明显的疗效。退热作用一般开始出现于术后

约三分钟,幅度以零点二至零点五摄氏度范围缓慢下降,出汗不多。退热速

度虽慢,但效果可靠,较少有“反跳”现象。

2.一般每次取双侧耳穴,退热效果不理想者,可于第一次术后约一小时

再放血一次,为巩固疗效,亦可隔六小时后再放血一次。

3.可针对病因适当配合药物治疗。

【药物疗法】

可服用感冒退热冲剂,每日三次,每次冲服四分之一袋;或用板蓝根冲

剂,每日三次,每次二分之一袋;或服用小儿退烧片,每日三次,每次三分

之一片。

●注意事项

平时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天气冷热及时增减衣服以防感受风寒。要保

证充分的休息,多喝开水,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

1.忌喝浓茶。一般的家庭习惯给感冒发烧的病人喝点热的浓茶,实际上

这种方法不妥。茶叶里的茶碱会提高人体的温度,并使降温药物的作用消失

或减弱。

2.忌不喝水。感染性发热患者应多喝水或清凉饮料,以帮助毒素的稀释

和排出。

3.忌大便秘结。大便秘结使高热患者体温难降,必要服大黄等轻泻药,

能够每日大便二至三次,有利降温退热。

治疗神经衰弱一百六十六法

【症状诊断】

神经衰弱是最常见的神经官能症,主要是由于长期精神负担过重,脑力

劳动过度,不注意劳逸结合等,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精神活动能

力受到影响所致。一般来说,体质瘦弱,性格不太开朗,脆弱多虑的青壮年

脑力劳动者,更易患病。

神经衰弱大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含糊而繁多,常有反复和波动。

早期兴奋性多,易激动,烦燥易怒,对外界刺激(如光、声音等)敏感、失

眠、睡眠浅,易惊醒,恶梦多等。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精神疲劳:工作效率降低,注意力不易集中,时间稍长,即感到头昏脑

胀,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

神经过敏: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缺乏耐心,常因小事与人争吵,工

作缺乏头绪,对外界的声音、光线等刺激特别敏感。自感头痛及周身酸痛等

等。

失眠:入睡困难,清晨头痛头重,乏力,睡意仍未解除,白天昏昏沉沉,

至夜又担心“睡不好”,形成恶性循环。

疑病:怀疑自己得了脑瘤、心脏病、胃癌,害怕会发展成精神病等,因

而焦虑、紧张。这种病人经过检查并无阳性发现。

焦虑、忧郁:心烦意乱,惶惶不安,心情沉重,双眉紧锁,坐立不安,

手足无措,甚至还有忧郁消极的情绪。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心悸、

胸闷、呼吸不畅、消化不良、腹部胀满、腹泻或便秘、易出汗,以及遗精、

月经失调等。

【简易疗法】

1.笑疗。神经衰弱除了用药物治疗之外,更重要的还需要采用“笑疗”。

古今中外,用笑治病的实何,不胜枚举。英国民谚云“一个丑角进城,胜过

一打医生”。马克思也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疑生理

上的疲惫和痛楚”。

笑疗,具有“多功能”,它不仅使面部表情肌肉得到运动,“一笑十年

少”,焕发青春,而且使心脏、肺脏、肝脏,甚至四肢都参加了运动,加强

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笑,既能通畅呼吸道,又能消除有害健康的紧迫

感,使肌肉放松,精神愉快,驱散愁闷、厌烦、焦虑,紧张的情绪,有病治

病,无病健身。笑,能调节大脑神经,促进睡眠,对神经衰弱的治疗十分有

利。

“笑疗”既无服药之苦,又无手术之痛,更无副作用之弊,而且可以广

见闻,增知识,受教育,开心颜,寓治病于文化娱乐之中,一举数得,何乐

而不为呢!

愿神经衰弱患者,笑口常开。

2.佩戴磁疗项链治神经衰弱。人类生活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场,

这个磁场与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人体本身又是一个小的电磁场,健

康人的电磁场与地球磁场处于相适应状态,一旦磁场出现变化,人体内的电

磁场失去平衡,就会产生各种病变,这时,如果在病变部位外加一个适当的

磁场,可以提高机体的调整能力和抗病能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促使疾

病的好转或痊愈。

镀金保幢磁疗项链采用高性能稀土钴永磁材料制成,十一颗磁珠与颈部

周围的主要穴位大椎、定喘、风池、风府、肩井、天突等穴位接近,磁力线

象无数无形的磁针作用于这些经络与穴位上,可起到调节神经功能,促进血

液循环,稳定血压,消肿止痛,镇静安神的作用,对神经衰弱症状有明显的

改善作用。因此,神经衰弱患者宜佩戴磁疗项链。

3.常在花间行走有助于治疗神经衰弱。花卉美丽而富于魅力,花卉能使

人感受到蓬勃的生机和昂扬的朝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健康和长寿对每一个

人的机会是均等的,但健康总是属于内心充满欢乐的人。经常在花团锦簇的

环境中生活,会使人感到欢乐舒适。花卉枝叶的绿色,则是保护眼睛和调节

精神的最好底色和基调。据研究,绿色在人的视野中若见百分之二十五时,

人就能感到心旷神怡。人在绿色环境中,脉搏次数要比在城市空地中每分钟

减少四至八次,有的甚至减少十四至十八次。

许多花卉幽香扑鼻,而花香本身就是保健良药。花香治病的奥秘,在于

花瓣里含的各种挥发性芳香油,其成份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如天竺葵所以

具有镇静神经、消除疲劳的作用,是与它的挥发油中含有香叶醇、香草醇等

成份有关。

一般使人感到舒适愉快的花香味,大都对人的健康有益。现已查明,有

十五种鲜花的香气对治疗心血管病、气喘、肝硬化、神经衰弱等病有显著疗

效。而且,大多数花香能释放出抗菌、灭菌物质。不久前,科学家们调查了

保加利亚一个拥有六十多个百岁老人居住的山村,那里森林苍翠,鸟语花香。

科学家们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老人之所以健康长寿,除了饱尝植物释放的

氧气外,还得益于植物逸出芳香的萜烯类气态物质。

4.参加园艺劳动治疗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等慢性病可以通过种植花草得

到治愈。因为花木生长的地方空气清新,负离子积累较多,能使人心旷神怡,

头脑清醒,对健康十分有利。经常从事力所能及的园艺劳动如锄草、培土,

浇水、施肥、剪枝等,能培养愉快平静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有利于恢

复健康。

神经衰弱病人参加园艺劳动后,大脑皮层的紧张和焦虑得到解除,可以

促进睡眠。

园艺疗法可以帮助克服抑郁情绪。每当看到精心照管的花卉长大吐艳

时,可使老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心情愉快,抑郁症得以治愈。

5.多吃含锌、铜的食物治神经衰弱。据科学研究证明,身体中缺乏微量

元素锌、铜,是导致神经衰弱发生的原因之一。

神经衰弱患者铁、镁两种微量元素与正常人没有差别。但锌、铜两种微

量元素明显低于正常人。神经衰弱患者平均锌值为八十九点七三微克/升,正

常人为一百一十点一微克/升。神经衰弱患者平均铜值为八十五点三微克/

升,正常人为一百零一点五微克/升。

锌在体内以金属酶的形式存在,其余以蛋白结合物形式分布于体液内。

体内缺锌则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及氧化还原过程。体内缺铜会使神经系统

内抑制过程失调,使内分泌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而导致失眠,久之可发生神经

衰弱。由此可见,得了神经衰弱症后,除了服药治疗,树立乐观精神,正确

处理生活中的矛盾和积极锻炼身体外,在饮食上应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富含锌

和铜的食物。

哪些食物中含锌和铜较多呢?据营养学家测定:牡蛎、鲱鱼中含锌最高;

其他如鱼、水生贝壳类食物、瘦肉、动物肝肾、奶及奶制品,苹果、核桃、

花生、栗子中含锌量也较高。含铜较丰富的食物有:乌贼、鱿鱼、蛤蜊、蛏

子、蚶子、淡菜、黄蚬、河蚌、田螺、泥螺、蟹、虾、泥鳅、黄鳝、羊肉,

动物肝肾、蘑菇、豌豆、蚕豆、玉米等。神经衰弱患者可选用。

核桃仁治疗神经衰弱疗效亦较满意。荷兰公使曾在同李鸿章闲谈时,诉

说自己患神经衰弱症,失眠,极为痛苦。事后,李鸿章便送一瓶用核桃仁熬

制的核桃酪给这位荷兰公使,这位公使对这瓶核桃酪能治神经衰弱半信半

疑,但连服一个月后,多年的失眠症竟消失了,神经衰弱症状大为改善。据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核桃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蛋白质,钙,锌、铜、

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B、C、E 等,这些物质都是神经髓鞘传递信息,

掌握神经兴奋与抑制的基础物质。临床应用也证实,核桃仁具有很强的健脑

益智作用,治疗神经衰弱有一定疗效。

6.常喝自酿蜂蜜酒治神经衰弱。蜂蜜含有葡萄糖、果糖、多种氨基酸、

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用蜂蜜酿成的蜂蜜酒,色香味俱佳,含酒精量

适中,不仅营养丰富,且热量、氨基酸、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含量,均比蜂蜜要高,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蜂蜜酒对神经衰弱、失眠、性功能衰退、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脏

病等慢性疾病,有增强血液循环、活血化瘀之功能,对哮喘等痼疾,也有一

定治疗效果。饮用蜂蜜酒还能促使皮肤红润,永葆青春,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很适合成年人和老年人长期饮用。

蜂蜜酒酿制方法,蜂蜜五百克,加水四千克,再加红曲五十克(无红曲,

可用白曲即酒药二十五克代替),混匀装于干净的小口坛或瓮、瓶中,外用

牛皮纸封口,经过一个半月发酵,即可过滤饮用。若需制成陈酿,则不必过

滤,并作适当封严。蜂蜜酒除盛夏以外,其他时候均可酿制。

如果经发酵之后投入当归、熟地、党参、黄芪、枸杞、仙/PGN0267.TXT/PGN>

灵脾等补气补血补肾的中药,制成蜂蜜补酒,则却病延年的功效更好。

7.克服嫉妒心理,有助治疗神经衰弱。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善嫉妒的人不仅在生活上是苦涩的,精神备受折磨,

而且也给自己生理上造成危害,加速衰老的出现。研究结果表明,嫉妒能造

成人体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经常腰背痛和胃痛,经常夜不成眠,易

患神经衰弱症。因此,要克服嫉妒心理,才能有利于治疗神经衰弱症。

【拔罐疗法】

1.取穴:新设穴、胸至骶段脊柱两旁全程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治法:单纯疏排罐法,或涂云香精或皮肤针轻叩潮红后,施行疏排罐法,

留罐十五至二十分钟。起罐后,针对有机能紊乱的某一脏器,取同名背俞穴

(如胸闷取肺俞,心悸取心俞,胃胀取胃俞、腹胀取大、小肠俞,等等),

或取对该病症有较好疗效的常用穴(如遗精、早泄、阳痿、多尿取志室、肾

俞,关元;月经不调取肾俞、肝俞、气海俞、关元俞等),或取循行线上的

相应部位的压痛反应点,进行闪罐六至七次;也可在起罐后,取上述有关穴

位施行挑痧法。每隔一至三日施术一次。如果头面焮热、心烦,失眠严重、

多汗者,加涌泉、劳宫穴施行单纯罐法;头痛、头晕甚者,加太阳穴施行单

纯罐法。若无效,改于百会、四神聪穴点刺放血数滴或毫升刺二十分钟(也

有取百会穴施行单纯罐法的,但不轻易用,因要剃发)。

2.取穴:心俞、嗝俞、肾俞、胸至骶段脊柱两侧全程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及周荣穴。

治法:以拇指指腹在心俞、膈俞、肾俞上进行往复重力揉按五次左右,

然后于两侧膀胱经上各拔罐四个(均匀分布),留罐三十分钟,起罐后即在

周荣穴的范围内又拔罐约三十分钟,每周治疗两次,六次为一疗程。

3.取穴:胸至骶段全程督脉及两侧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治法:单纯走罐法,至局部皮肤紫红起丹痧为度,每周两次,六次为一

疗程。

验案:

彭某,女性,十八岁。近一个月来,因复习功课紧张,导致出现疲乏、

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胁胀、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本月月经已延期十

八天未至,午后和夜间手、足心和额头发热,且面部焮热发红,口咽于涩(咽

红),失眠、多梦。注意力集中不持久,记忆力明显下降,体重已减轻二点

五公斤。曾服数种中、西药治疗不见好转。拔罐治疗取新设穴,胸至骶段脊

往两旁全程膀胱经内侧循行线,施行涂云香精疏排罐法二十分钟,起罐后,

在两侧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俞、小肠俞上各闪罐五次左右,

然后又于每穴上寻找明显痧点一至两点施行挑痧法。治疗当日,头晕,头痛、

心悸等症状减轻,午后大便一次,夜能安眠。第三天再施术一次,第四天月

经来潮,诸症已明显好转。此后每隔三天施术一次,连续四次,疗效保持。

【敷贴疗法】

1.药物:夏枯草六十克,麻油适量。

制用:将夏枯草捣烂,加入麻油调拌,外敷贴于火椎穴,期门穴。

功效:疏肝清热。

主治:神经衰弱,以及妇女更年期心中烦乱,睡眠不安、口干便秘者。

2.药物:香附十二克、枳实十克、葱白三十克、樟脑三克,蜂蜜或鸡蛋

清适量。

部位:心俞穴(双)、中脘穴。

制用:将前四味研成细末,加入蜂蜜或鸡蛋清调拌成糊状,外敷贴心俞,

中脘穴。

功效:行气化瘀,化痰和中。

主治:神经衰弱,以及妇人精神忧郁、失眠、烦躁、时欲哭者。

3.药物:野菊花八十克。

部位:两侧胁肋部。

制用:将野菊花捣烂,外敷两胁肋部位。

功效:清心除烦,疏肝利胆。

主治:神经衰弱,妇人心烦不宁,情绪易激动,胸胁胀闷疼痛,难寐,

多梦,口干便秘者。

【气功疗法】

1.强壮功

采用自然盘膝坐式。臀部着垫,两小腿交叉压在大腿之下盘坐,足掌朝

向后、外。头、颈、躯干端正,臀部稍向后,以适于含胸,颈部肌肉放松,

头微前倾,两眼轻闭,两上肢自然下垂,两手四指上下互握,也可将一手置

于另一手的手心上,放在小腹前的大腿上。

意守丹田。

采用深呼吸法。即用鼻子呼吸,舌尖轻抵上腭(鼻腔通气不良者可微张

口辅助呼吸),吸气时胸腹隆起,呼气时腹部凹陷,要求呼吸深长、静细、

均匀。这种呼吸法不宜在饭后进行。

每日练功二至四次,每次三十至六十分钟。

2.太极内功

采用静练式立站式。姿势与太极拳预备式相似,立正。左脚横开,脚尖

向正前方,与肩同宽。头正直,下颏内收,含胸拔背,松肩沉时。两手贴于

身体两侧,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眼向前凝视。

以意守命门为主,似气联络其他部位。

采用沉气呼吸法。全身放松,以意配合呼气,不注意吸气(即只注意呼

气,不管吸气)。开始时以意导气由命门下降,降到会阴、大腿,小腿、涌

泉,久练则可感到呼气时气由命门下沉到脚心,并能产生一股热流。

每日练功二至四次,每次三十至六十分钟。

有遗精、早泄者,可配合抓闭呼吸法。即呼气时把气由会阴引导到脚心,

呼吸停顿一下,停顿后吸气,引气上行经两小腿、膝关节、大腿、会阴、尾

闾至命门。随吸气的同时,用手用力抓紧(握拳),两脚十指扣地不放,舌

尖轻贴齿与齿龈之间,紧缩肛门并上提,吸气到不能再吸时为止。然后停顿

(闭住)。停顿后随呼气再将气慢慢顺原路线送回到脚心、手指,脚趾放松,

全身放松,如此周而复始。本法属内呼吸法,不介意口鼻呼吸。较猛烈,抓

闭停顿时间不宜过长。

3.铜钟气功

采用虾卧式。患者侧卧(左右均可),头部稍向前斜。下颏内收,舌尖

贴上腭或平放,全身屈曲,含胸弓背,臀部后突,形如虾状。在下的手臂肘

部弯曲,手掌贴在额部,在上的手臂肘部稍弯曲,手掌平放在胸前约六厘米

处。在上的大腿屈曲在前,与躯干成锐角,膝部弯曲约九十五度;在下的大

腿在后,膝盖靠上腿,弯曲约七十度。此姿势以自然舒适为度。双眼慢慢闭

合。

意守脐中、关元穴。

以自然呼吸为主。

此功每日练二至三次,每次二十至四十分钟。

【体疗法】

1.冷水浴

冷水的刺激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强壮神经系统,增强体质。患者可在

每天早晨起床后进行冷水浴。开始时可先用温水擦身,经过一段时间后,改

用冷水擦身,逐步过渡到用冷水淋浴,每次半分钟至一分钟左右。有心脏病

者不宜进行。

也可进行早泳锻练,最好从夏天开始,坚持到秋冬季节。

2.散步

神经衰弱患者做较长距离的散步,有助于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

程,减轻血管活动失调的症状,并可改善情绪,使心情舒畅。每天可散步二

至三公里,最好在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

【呼吸静功疗法】

1.每日于子(二十三至一时),午(十一至十三时)、卯(五至七时)、

酉(十七至十九时)四个时辰,独处静室,床铺厚褥,盘坐于上,以干棉球

塞耳。

2.闭目绝念,意随呼吸上下于心肾之间,呼吸不急不慢,任其自然。坐

约一柱香的时间后,可自觉口鼻之气渐渐柔和;再约一柱香时间,可觉口鼻

之气似无出入。

3.下坐前,先缓缓伸腿,开目、去耳塞。下床行数步后,仰卧床上稍睡

片刻。起床后喝稀粥半碗。

注:练功开始的三个月内,应节制性生活。

【松静疗法】

本方法具体操练如下:

1.先松后静法,取坐或卧式,先从头至足放松,可循环数次,继而意守

下丹田,逐渐进入松静状态。放松身体的具体方法是,一般吸气时注意一个

部位,呼气时默念“松”字,以助放松,然后再注意下一个部位。放松身体

的步骤或路线可有多种,其常用的是“三线放松”,即按如下三线放松全身:

(1)头部两侧→颈两侧→两肩→两时→两前臂→两腕→两手→十指,意

守中指一至两分钟。(2)面部→颈前→胸前→腹前→两大腿前→两膝→两小

腿前→两脚背→十趾,意守大趾一至两分钟。(3)后脑→后颈→背部→腰部

→两大腿后→两腘→两小腿后→两脚跟→两脚底,意守脚底涌泉一至两分

钟。如果嫌上述部位过多,亦可简化为:头部→颈部→两上肢→胸背→腰腹

→两下肢→两脚。需要时还可按上述部位倒行放松者,或根据病情进行局部

放松等。

2.吸静呼松法:即静与松交替进行,吸气时,意想“静”;呼气时,意

想“松”,同时使身体有关部位放松;至全身或局部放松的同时,亦达到了

“心静意静”之目的。

【服日月光芒疗法】

本疗法具体操练方法如下:

1.服日光法:在白天取坐成立式,以鼻吸满气后,闭气不息,存想心中

有个红色的太阳如铜钱大,从心中发出九条紫色光芒,向上至喉、齿间(不

得出口),又下回到胃中;略停留一段时间后,两目内视,观想心、胃中光

明透亮;然后以口慢慢吐气,再漱津咽液三十九次而止。每日可练三次。

2.服月芒法:在晚间取坐或立式,以鼻吸满气后,闭气不息,存想泥九

(脑中)中有个黄色的月亮如铜钱大,从脑中发出十条白色光芒,下入喉(不

得从齿间漏出)至胃中;片刻后,两目内视,观想脑、胃中光明透亮;然后

以口慢慢吐气,再漱津咽液三十九次而止。每夜可练一至两次。

注:操练本法中的闭气不息,须逐渐延长持续时间,不可强忍。凡高血

压、青光眼、肝硬化、脑动脉硬化等患者更宜谨慎,或改用自然呼吸法。

【守一疗法】

本疗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卧、坐、站姿均可,手、足随意置放,只须身心尽量放松,排除一切

杂念,把意念集中并意守在脐下小腹中(有人称此为下丹田),此处为元气

之海,只要经常意守该处,元气即可日渐充盛,元气强盛则能防病治病。

2.练习纯熟之后,则不但卧、坐、站可进行,即使在走路时或做某些不

需十分集中注意力之事时,皆可应用本疗法。

注:妇女月经期或月经量、次多者,不宜意守下丹田,宜改守膻中或印

堂穴等。

【化身坐忘疗法】

本疗法具体操练方法如下:

宜择静夜练功,先仰卧,闭目养神,屏绝杂念妄想,长呼浊气二至三次。

起坐,前后拗腰并左右转腰,意念集中脐下,观想自身分出一个形貌若己的

“小人”——影人,长约三至四寸,再想象该影人分化为无数个小“影人”,

连续不断地从自身头顶涌出,穿屋直上,布满天空。此时,想象自身内一片

光明。然后观想影人进入自身脐下,其布满天空的无数化身亦相继回归脐下,

此时可感到浑身颤动。再安息一会而毕功。

注:1.本疗法不宜在饭后半小时内进行。

2.高血压、癫痫、癔病及各类精神病患者慎用本疗法。

【服紫霄疗法】

本疗法具体操练方法如下:

盘坐或平坐于静室内,两手握固,忘却一切。片刻后,观想自身元神从

头顶冲出,穿屋顶直上。到达无限遥远的天空,元神吸引了空中紫色云彩,

又自上直下,穿屋过头顶,直达腹中。如果觉得紫气尚未充满腹中而弥散全

身,可连续作数次,直至充满全身。然后再静坐一会,即可起坐活动。每次

操练需时约半小时,每日可作二至三次。

注:高血压患者慎用本疗法。

【影人疗法】

本疗法具体操练方法如下:

坐或立式,想象自身中分出一个“小人”——影人,长约三至四寸,立

于鼻上。由此小影人吸取遥远天空中大量存在的“太和元气”,从上而下,

穿屋入室,从头顶灌下,直人四肢百脉,以至全身每个部位,当此太和元气

通贯全身时,可自觉浑身战动,一般可连续通贯数十遍。操练时以鼻吸口呼,

呼吸须调得深、长、细、匀,吸气时可微微叩齿,呼气时如蛰蛇吐气缓缓而

作。

【真气运行疗法】

本疗法具体操练方法如下:

1,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

等高;臀部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

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

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拨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

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

站、卧、坐、行皆可。

2,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

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随着

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3.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

摩面部数圈,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4.五步练功法: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

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

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八至十二次

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可用数息法制之:只

须数呼气之数,从一至十,再回头从一至十,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则不必

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

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三次不可缺。练

功约三至五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十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

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练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

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

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

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

振。

第二步:惫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

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

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亦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

如此每日练功三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十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

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汨汨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

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

田温温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

呼气。每日练功三次,每次四十分钟左右。本步缎练时间约需四十天左右,

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田”,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

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

现象和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

明显好转。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

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

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

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

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

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

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四至五次,每次需一小时左右。一般在一

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

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

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

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

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

(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

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症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

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

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

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

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

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

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注意事项:

1.凡练本法时须在静室内,明暗强度适宜,空气流通清新,又不可直接

当风。

2.凡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不宁时,不宜勉强练功,须待心情

平静后再练。

3.练功时应尽量避开一切干扰。凡天气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

暂勿练功。若练功中有意外干扰(如突然声响、有人急叫或闯进练功室内等),

则不必惊慌,须慢慢放松意念,临时收功后再慢慢坐起应付,待恢复平静后

补练。

4.用本疗法者平时须注意清心寡欲,心平气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

忌食辛躁,腥膻、粘腻之物。

5.用本疗法者,尚未通关之际,须戒绝房事,以免影响进程。通关后须

有所节制,保持精力充沛。

【幻真先生内气疗法】

本疗法具体操练方法如下:

1.准备活动:择高燥净空之处,避风清静之室,铺以厚软之褥,仰卧,

枕高二寸余,脚部稍垫高。呼出腹中浊气九次后,闭目,叩齿三十六通,以

敛心神;以指捻揉两目外内毗,并按鼻梁两侧、擦耳摩面。然后,舌抵上腭,

待口中津液满口则下咽入胃中。如此三咽后,两目内视,耳不外听,双手握

固,身心完全放松,始可进行以下操练。

2.淘气法:当空腹时,仰卧,两拳置胸前两乳中间,两膝屈曲竖起,背

部及臀部挺起离床,以鼻吸气,吸满即闭气不息,同时鼓动气海中内气,使

之自内向外运转,闭气至极则以口呵出。如此作九遍或十八遍。然后行调气

法。

3.调气法:以鼻缓缓吸气,再以口缓缓吐气,吸气吐气皆不可闻到声响。

如此一吸一吐为一次,可作五次、七次或九次,以使气平和。然后行咽气法。

4.咽气法:当吐气时,气海中的内气随吐气而向上直至喉中,待吐之极

则闭口。咽津,男子从左、女子从右下行,使津液之下汩汩然有声,直达气

海(脐下三寸)。初练者,气道不畅,可手摩胸腹以助气液下行。一般每闭

口一次,可连咽三次气津,接着用行气法。初练者只能咽一次气津,随即用

行气法,待久练气道通畅,方可逐渐增加连咽的次数。

5.行气法:意想丹田后有两穴通督脉,当咽气至下丹田时,意想内气进

入二穴,两条白气沿督脉直上泥丸,布散脑中,直至每根头发。而后经面部,

下颈项,至两肩,从两手臂外侧下达手指,又从手臂内侧返至胸部,经中丹

田(心区)布散五脏,然后回归下丹田。再直下至外生殖器,复分两路,经

大腿、两膝、小腿、踝关节,直达足心涌泉。此时双拳松开展指,并想象身

中所有的浊恶邪气,积滞瘀血等被内气荡涤一净,从手脚指趾端而出,谓之

“散气”。如此为行功一遍,作毕可以调气法使气平和后,亦可再行第二遍。

以上述五法为基础,有此基础后,又可行以下数法:

6.炼气法:宽衣散发,仰卧,舒展手脚,先用调气法,既而咽气,咽毕

闭气不息,冥心绝想,任内气自由流通。当闭气至极,则缓缓吐气,若觉气

喘即用调气法,待气息平和再如上法炼气,如此十遍。初习者气未通,可逐

渐增加炼气数遍,多可至五十遍。当炼气至遍身汗出,是得效之征,此时,

须安心和气,静卧片刻,不可起身吹风。本法不必每日操练,一般须在自觉

身体状况良好时进行;若身心欠和,肢体乏力,昏昏欲睡之时则不可操练本

法。

7.委气法:于体气和平,身心调畅之时进行。或坐、或卧,目不外视,

耳不外听,无思无虑,寂寂沉沉,如调气法鼻吸口呼,任其自然;一段时间

后,当自身有气从周身毛孔出散时,则不再以口吐气。修习纯熟则行、住、

坐、卧皆可行之。

8.闭气法:当修养不慎或偶患疾病时,须速入密室,两手握固,先调气,

继咽气,然后闭气不息;何处有疾,即以意运气至病处攻之,闭气至极即缓

缓开口吐气;然后再咽气、闭气,以意运气至病处攻之,闭气至极即缓缓开

口吐气;然后再咽气、闭气,以意运气攻病处。若气急则调气,气平和后再

闭气攻疾,可连续进行二十至五十次,直至患病处汗出即止。如果病未减轻,

则须于每日半夜至清晨闭气攻疾,直至病愈。

9.调气液法:凡口中焦干,口苦舌涩,或咽喉痛、不能食等属热极之证

者,须大张口呵气十至二十次,随后鸣天鼓(即用两小指塞紧耳朵,突然同

时放开)七至九次;以舌搅口腔内,有津液即咽之;再行呵气,咽津等,直

至口中津液清稀甜润,是为热退脏凉之征,方才停止。若口中津液冷淡无味,

或因呵气过度致心头如觉水汪汪,饮食无味,不欲饮水等,乃脏寒之证,须

吹气以散寒温脏,直至口中和美,心头舒适,脏寒散而转温,即可停止。

本疗法还可配练六字气法、布气法、胎息法。

注意事项:

1.本法一般以半夜至凌晨时间内修习为宜,但此段时间有所不便或不习

惯,则凡天气清和、腹中空时皆可进行。

2.初习本法阶段须节制性生活百日以上。此外,练功场所应尽量避开秽

浊之处。

3.练功日久可出现“气满不思食”之自然现象,不必强食而反致不适。

【太极内功疗法】

1.练功姿势:靠卧式(半卧式):头背垫高成坡形,两腿伸直并拢,足

跟相靠,足尖分开呈八字形,两臂自然伸直,置于体侧,手心向下,平贴床

面,两眼微闭或微露一线光。练功时全身放松,仅注意呼气,以意引气,由

命门下降,经会阴分两路至大腿、小腿、达涌泉。吸气则任其自然,勿加意

念。反复锻炼,日久可自感呼气时有一股热气流由命门下沉到足心。

2.收功法:结束前,以意使气下沉到脚心,然后稍活动肢体,散步片刻

而止。

【八段锦疗法】

1.两手托天理三焦

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附腿侧。两臂外展,

掌心向上,约至肩平处,乃屈前臂至头顶上方,覆掌,十指交叉,然后翻转

掌心向上,如托物上举,同时足跟顺势踮起,两手分开,两臂内收复原,如

鸟敛翼。反复进行。上举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2.左右开弓似射雕

由直立式左足平开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同时,右臂曲时,从胸

前握拳,如拉弓弦向右,左手中食指竖起,余三指环扣,从右臂内作推弓势

向左,左臂随之伸直,头亦左转,目视指尖,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推弓拉

弦势吸气,互换时呼气。

3.调理脾胃须单举

直立式同一式,左臂外展并翻掌上托,五指并拢,指尖向右,左臂伸直,

头仰视手背。同时下方之右掌作按物势,指尖向前。左右互换,反复进行。

上托下按吸气,互换时呼气。

4.五劳七伤往后瞧

直立势同一式,但两掌贴紧腿侧,头向左后方缓缓转动,目随之后视。

然后,头再前转复原。左右交替,反复进行。转颈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5.摇头摆尾去心火

由直立式,左足平开一步,身体半下蹲,作高马步势,两手反按大腿上

方(虎口对腹)。头面躯干缓缓前俯,继之,向左、向后、复向右、向前,

缓缓作圆环转动,上身由俯而仰,复由仰而俯。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如法

进行。由俯而仰时吸气,由仰而俯时呼气。

6.两手攀足固肾腰

直立、并足,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足趾,头略昂起,然

后恢复直立姿势。反复进行,本式自然呼吸。

7.攒拳怒目增气力

由直立式平开左足一大步,作骑马势,两手握拳,贴置腰侧,拳心向上:

左拳向前平击,拳心向下,怒目奋力;收回左拳,如法击出右拳,左右交替

进行。出拳呼气,收拳吸气。

8.背后七颠百病消

直立,并足,两掌紧贴腿侧,两膝伸直,足跟并拢提起。离地数寸,同

时昂首,作全身提举势。然后足跟顿地复原。反复进行,提跟时吸气,顿地

时呼气。

注意事项:

1.眩晕症发作期间,不宜采用“往后瞧”及“摇头摆尾”等式。

2.心力衰竭者,不宜作“攒拳”一式,或改“怒目奋力”为缓缓伸拳。

3.直立性低血压者,慎用“托天”、“单举”、背后七颠”等式。

4.每式动作的重复次数,应按体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宜渐次增多,不

可骤然作超负荷锻炼,对于高血压、心脏病、肝硬化等病及重病恢复期患者,

尤应注意。

【十二段锦疗法】

本疗法具体操练方法如下:

1.盘坐:两手握固,置于大腿上,上身挺直、含胸拔背、闭目存神,排

除一切杂念。

2.接上式,先叩齿三十六响,然后两手十指交叉,抱于后颈,两手掌紧

掩耳门,以鼻慢慢呼吸九次,呼吸极微细,不得有任何声响。

3.接上式,两手移食指叠中指上,然后先左后右用力滑下,弹击脑后,

使耳中咯咯有声,左右各二十四响,共四十八响后,放下两手仍握固。

4.接上式,低头扭颈向左右交替侧视,两肩随之左右摇摆,各二十四次。

5.接上式,以舌搅动口腔上下左右,使津液满口,鼓漱三十六次后,分

三次缓缓咽下,同时,随着咽下之汩汩声,两目内视,以意将所咽下之津液

送至脐下丹田。

6.接上式,以鼻吸满气后,闭气,用两掌相搓至极热,分别摩搓两后腰

三十六次,同时以鼻缓缓呼气,两手摩腰毕仍握固。

7.接上式,以鼻吸满气后,闭气,同时存想心头之火,下烧脐下丹田,

至丹田觉热,仍以鼻缓缓出气。

8.接上式,两手曲时,先以左手连肩如转辘转三十六圈,然后右手亦如

此作三十六圈。

9.接上式,放开盘腿,向前平伸,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向上,如举重石

般用力托过头顶,腰身一齐用力上耸,然后叉手回落头顶,再用力上托,共

九次。

10.接上式,两手前伸,扳两脚底,俯身低头如做礼拜状十二次,仍收腿

盘坐,两手握固。

11.接上式,如第五式般鼓漱咽津两次。

12.接上式,闭气存想脐下丹田中热气如火,然后以意运气过肛门、提肛、

使热气上升后腰、背脊、后颈、脑后至头顶,又从额上至两太阳穴、耳根前、

两面颊、降至喉下,心窝,回至下丹田,至全身皆热。

注意事项:

1.本疗法须闭气之各节,凡高血压、食道静脉曲张、青光眼、脑动脉硬

化、肝硬化之伴有门静脉高压者,均不相宜。

2.本疗法各导引动作,幅度须由小渐大,量力而行,不可用力过猛。

3.本疗法原传于每日子后午前进行,但按现代人生活习惯,可改为早晚

两次为宜。

【搓面疗法】

先将两手掌相对,用力搓动,由慢而快,约三十至四十次。手掌搓热后,

立即搓面部,先从左侧开始,经额到右侧,再经下颌部(过承浆穴)搓回左

侧,如此为一周,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轻轻搓揉十余周,再从右到左逆时针

方向轻轻搓揉十余周。每次十分钟,每天三次,搓面时,闭眼,放松,脑中

除去杂念。

【球摩疗法】

操作方法:可因人因病而异,有单掌双球法,双掌双球法和三球、四球

等多法。一般以两球托于掌中,依靠五指顺序屈伸,使两球互绕盘旋。旋转

方向可顺时针,也可逆时针,或两者交替,使手的各个关节都处于有序运动

之中,随着手指的屈伸收展,手部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放松。操练时须专心

致志,并持之以恒。保健球型号多种,初练时可选小型号,待娴熟后,再改

用大型号。

【捏脊疗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捆指

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

向项枕部推移,从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颈部为止。

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三次提一下,称

“捏三提一法”。也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

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

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六次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后,可进行第二

个疗程。

【耳穴模压疗法】

取耳穴:心、肾、神门。

方法:将耳模套在耳上,在所选穴位处开穴孔,穴孔置磁珠,或王不留

行子按压。每日按压三至四次,每次三至五分钟。晚上取下耳穴模,次日再

套上。

【耳穴贴膏疗法】

取耳穴:耳尖、神门、心、神经衰弱区、缘中、皮质下。

膏药:成年人选用香桂活血膏;老年人选用关节止痛膏。

方法:先清洁耳廓,将药用橡皮膏剪成4×6 毫米长方形,贴在相应选取

的穴位上。每周两次,双耳同时贴。

【耳穴压九疗法】

取耳穴:肾、神门、心、脾、缘中、额。

方法:将胶布剪成0.5×0.5 厘米大小的方块,把白芥子或油菜籽贴附在

小方块中央,再贴敷在以上穴位上,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隔天更换,

十次为一疗程。

【耳穴综合疗法】

取耳穴:耳尖、神门、心、神经衰弱区、缘中、皮质下。

临证配穴:头晕乏力加脾、小肠;记忆力衰减加兴奋点、额;心烦口干

加肾、肝;心悸、易惊醒加肝、胆;早醒难入睡加垂前;心烦易怒、口苦或

胁痛加肝、三焦;腰膝酸软、遗精等加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腹胀、不欲

食、呃逆欲呕加胃、脾、三焦。

治疗方法:采用压丸、埋针、贴磁法,每次选上述穴位四至五个,单、

双侧耳穴应用均可,每天按压三至五次,三至五天更换穴位,十次为一疗程,

疗程之间间隔一周。症见心烦易怒、口苦舌燥者,可取一侧耳尖穴点刺放血

数滴配合,每日或隔日一次,至症状明显减轻止。

【耳穴割治疗法】

取耳穴:心、胃、神门、神经衰弱点。

治疗方法:割治前皮肤常规消毒,在所取耳穴上刺破一毫米深,将自制

的割治膏(白古月粉、辣椒油、微量麝香混合而成)点在耳穴上,用小胶布

块贴敷。贴敷后一至二日内局部有温热感。隔日治疗一次,六次为一疗程。

第二次治疗时,如局部刀口未愈、可除去结痂另换药膏,也可重新割治。

疗效:治疗三百五十四例,有效三百一十五例。有效率百分之八十九。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一九八七,(四),三十七

【耳穴压豆法】

1.取耳穴:耳尖、神门、心、枕、神经系统皮质下区、神经衰弱区、利

眠区、神经衰弱点。

耳穴加减:心脾两虚,配脾、小肠,心肾不交配肝、肾。心气虚配肝、

胆。肝郁气滞配肝、三焦。肾阳虚配精宫、内分泌、肾。胃失和降配胃、脾、

三焦。

治疗方法:耳穴压豆法:以耳穴探测仪或耳穴压痛棒选择穴位,常规消

毒,选好适合穴位大小的半个绿豆,以粗糙面贴于胶布上,用弯或直的血管

钳送至耳穴,以绿豆的光滑面对准穴位,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感到酸、

麻、胀或发热感。贴压后,嘱患者每日按压三至五次,每次使之发热为宜。

每次贴三至五天,休息一日再贴,六次为一疗程,可持续一至三个疗程。

治疗效果:用此法观察治疗一百六十六例,其中临床治愈,观察半年来

复发者六十例,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一;显效三十九例,占百分之二十三点五;

进步四十三例,占百分之二十五点九;治一个疗程无效者二十四例,占百分

之十四点五;总有效率为百分之八十五点五。

选按:本法治疗选穴要准,手法适中。绿豆压迫接触耳穴的面积大,如

放不到穴位上,压后患者感觉不明显,效果多不理想。以耳穴探测仪寻取穴

位,电量大小要适合,避免过大和过小。电量太大,患者疼痛,出现假阳性;

太小病人反应迟纯,找不到疾病的反应点。按压穴位时要注意手法的轻重,

属实证者,手法要重,类似泻法;属虚证者手法要轻,类似补法。按压穴位

时,以使病人感到酸、麻、胀、热等感觉为宜。按压期间,嘱其经常按压耳

穴,起到持续治疗作用。

来源:《中国针灸》一九八五年,五(四),十一。

2.取耳穴:神门、心、神经衰弱点、皮质下、枕。

配穴:肝、脾、胃、肾。

治疗方法:将香桂活血膏剪成约零点四厘米见方,王不留行籽放中央,

双侧耳部消毒,寻找压痛点,将香桂活血膏贴上,轻轻揉压,使耳廓充血。

三天换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十天。

治疗效果:用此法治疗囚十六例,其中临床痊愈(症状基本消失,自我

感觉很好)七例;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二十二例;有效(症状稍有减轻,

但不稳定)十八例。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一九八七,(十一),二十一。

【直流电药离子导入疗法】

药物:钩藤、远志、酸枣仁各三十五克,共为细未,浸入一千毫升五十

度白酒中,一周后滤去药渣备用。

药离子导入部位:大椎穴周围,前额部穴位。

极板面积:10×10 厘米置于背部,3×l0 厘米置于额部。

极性:中草药液置于正、负两极板。

治疗时间:治疗仪开启后,缓慢调节电流量,询问病人感觉,调节至能

耐受的龟刺激感,不可有烧的、疼痛的感觉,以防的伤皮肤。每次治疗三十

分钟,隔日治疗一次。

疗程:十五次为一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一周。

【穴位埋线疗法】

取穴:神门、丰隆、心俞。

治疗方法: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器械,镊取一段约一至二厘米长已消毒

的羊肠线,放置在腰椎穿刺针针管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绷紧或

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

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填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

三十天埋线一次。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如有感染,三至四天就会出现红肿、疼痛

加剧,伴有发热,应予局部热敷及抗感染处理。

2.避免损伤神经。如损伤神经,应及时抽出羊肠线,并给予适当处理。

【激光针疗法】

常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易疲倦等症者,应用二毫

瓦氦氖激光仪,取风池;翳明(翳风穴后一寸)或风池、翳风,两组穴位交

替应用,每穴照射五分钟。每天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电声针疗法】

取穴:百会、神庭、神门、内关。

配穴:心悸者加郄门;头胀甚者加瞳子髎或太阳;消化不良者加足三里;

有耳鸣、口渴等阴虚火旺症者加大溪、太冲;遗精者加关元、三阴交。

治疗方法:将毫针刺入选定的穴位,令其得气,再在一至两对的毫针体

上通入声电流,电针感调至患者中等耐受量,每次电针二十至三十分钟。隔

日一次,十五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间休息一周。

【挑治疗法】取穴:颞浅动脉额枝处、枕动脉点。治疗方法:用碘酒、

酒精消毒穴位皮肤,术者右手持已消毒的针(缝衣针、三棱针均可),左手

固定挑治点,先将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提高针尖,挑出皮下组织纤维,

或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数十根,或至挑尽为止,后用碘酒消毒,敷贴胶布

即可。

【割治疗法】取穴:拿四(位于第四、五掌骨间隙掌侧,无名指与小指

根部联合下零点五厘米处)、掌六(位于掌面、腕横纹中点前一点五厘米处》、

掌七(位于掌面、腕横纹尺侧点前一点五厘米处)。

治疗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后,局部麻醉,术者以左手拇指紧压割治穴位

的下方,用消毒后的手术刀纵行切开皮肤,只需切开皮层,不宜过深,切口

长约零点五至一厘米左右。用直血管钳分离切口,暴露脂肪组织,取出黄豆

或蚕豆大小的组织一块。将血管钳深入皮下,沿切口向左、右、上、下方向

进行按摩,宜强刺激,要求患者局部出现酸、胀、麻感,并向四周扩散,以

细丝线缝合切口,覆盖消毒纱布,包扎固定。每次取一部位割治,隔七至十

天后换一部位割治,三次为一个疗程。注意事项:

1.出血性疼痛、严重心脏病、垂危病人、持续高热病人,以及局部有水

肿、感染者均不宜割治。2.割治不宜过深,防止伤及血管、神经或韧带。

3.手术部五至七天不能接触水,否则易感染。

4.术后应休息三天,并注意饮食、冷暖。

【镊针疗法】

取穴:神门、三阴交。

治疗方法:用针时,先以右手拇、食、中三指用握笔式的姿势紧捏针柄,

在选定穴位上按压片刻,以形成明显的凹坑,出现酸、胀、重等针感为准,

按压时也可以拇指甲沿针柄作上下刮动,加强感觉。

【皮内针疗法】

取穴:神门、三阴交(双侧)。

治疗方法:左手拇、食指按在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位的皮肤

撑开固定,右手侍夹着颗粒型皮内针针柄的小镊子,沿穴位皮下将针身刺入

真皮内,可埋人零点五至一厘米。埋针对针身与经络线垂直成十字型交叉,

在露出皮肤外部分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粘贴一小块方形胶布,然后再

用一块较前稍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将颗粒型针柄粘贴固定。埋针两天。

【鼻针疗法】

取鼻穴:心穴、肾穴、首面穴。治疗方法:针刺前常规消毒,用三十至

三十二号零点五寸不锈钢毫针,以轻缓手法捻转刺入心穴、肾穴,待患者出

现酸、胀感时,可留针十至二十分钟,每隔五至十分钟捻转一次。刺首面穴,

可持三十号两寸毫针,由额正中处向眉心透针。

【自我按摩方法】

自我按摩,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改善症状,缓解

病情,治愈疾病。

1.按穴位:取风池、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先用两手中指的指

尖,按压项部两侧的风池穴约半分钟,使酸胀向头一侧扩散;继之用一只手

拇指的指尖,按压对侧手腕的神门穴,按到穴位周围有明显的酸胀感后,持

续按压半分钟,而后,再更换对侧穴位如前法按压,同时配合按压内关,可

以宁心安神。上部穴位按压完毕,用两手拇指的指面,分别按压两侧小腿的

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使酸胀向上扩散,可以健脾和胃,通经活血,养血安

神。

2.擦腰部:将两手掌面相对搓热,用两手掌根及掌面贴附在腰部两侧,

从腰部的肾俞穴至骶部的大肠俞穴部位,做往返推擦,擦至腰部有温热感为

止,此法可以益肾固本,有助安神催眠。

3.揉腹部:仰卧位,将右手掌面置于上腹部中院穴处,然后作顺时针环

形揉动,沿任脉由上而下至中极穴处。动作宜柔和缓慢,用力要均匀协调,

一般往返按摩十到二十次。

4.抹前额,微闭双眼,四指并拢,两手指指面分别置于上眼睑,眉棱骨

及前额处,由眉头向太阳穴处分抹。动作要轻柔,待抹至双目有干涩感时或

出现困意时为止。一般在卧床后,用此法可以诱导入睡。

5.叩巅顶:四指指尖并齐置于头顶督脉线百会穴的前后处,分别沿督脉

向前轻轻叩击至神庭穴处,沿督脉向后叩击至风府穴处,往返进行五至七遍,

然后在头顶反复叩击一至二分钟,再用掌心放于百会穴处,用揉和的手法摩

按半分钟;此法不仅可以调和百脉,而且还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

【点穴疗法】

使患者仰卧位,闭目,以拇指指腹点揉印堂、神庭穴各两分钟,太阳穴

一分钟,神门、内关穴各两分钟,均用补法。

肝郁化火:加点章门、期门穴各两分钟,点揉太冲穴一分钟,用泻法;

掐大敦穴,使出血少许。

痰热内扰:加点按丰隆穴两分钟,点按内庭穴一分钟,用泻法;掐厉兑

穴,使出血少许。

阴虚火旺:加点揉气海、关元穴各两分钟,点揉太溪、三阴交穴各三分

钟,用补法。

心脾两虚:加点揉心俞、隔俞、脾俞穴各两分钟,点揉血海。足三里各

两分钟,用泻法。

心胆气虚:加点按百会穴一分钟,用泻法;点揉心俞、膈俞穴各两分钟,

用补法;点按丘墟穴,用泻法。

胃气不和,以振颤手法点中院穴一分钟,点梁门、大横穴各一分钟,点

揉脾俞,胃俞穴各一分钟,均用泻法。

经典医案:

1.任××,男,四十七岁。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二日初诊。

主诉:失眠已两年之久。

症状:头疼、胸闷、气短、心里经常有灼热感,鼻干,耳热。本病经内

科诊断为神经宫能症,经服中药与电睡眠治疗数次,未见效。

处理:点三阴交(补)、合谷(泻)(使患者作深呼吸)、印堂穴(补)

等,每穴平揉,压放各一百次。

复诊:本病第一次点穴后,头疼轻,心热诚,身体舒适。

三诊:加点打法,仍用前穴,术者五指屈曲握拳,以下拳眼于三阴交、

合谷、印堂穴上,一起一落地打击。

四诊:患者已能睡六小时。

五诊:睡眠已接近正常。

本病共点穴六次而痊愈。

2.戴××,男,成年人。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七日初诊。

主诉:失眠一月余,每晚仅睡两个小时。左边头痛,其他一切正常。

处理:以偏头风兼失眠,取神门(补)、太冲(泻)、足三里(补)、

心俞(补)、肝俞(补)、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一百次,手法

缓而重。

复诊(十九日):昨晚睡八个小时,偏头疼减轻。

三诊(二十一日):昨晚睡眠很好,头疼也止。

四诊(二十四日):连日睡眠很好,没有头疼。

本病共点穴四次而愈。

来源:马秀堂:《点穴疗法》

【手疗法】

精神衰弱性的眼睛疲劳,很明显和经络有关,其治疗方法当然也离不开

经络。

具体他说,就是刺激手掌内的“心包区”,位于食指指甲下方、大肠经

起点的商阳穴,以及小肠经的起点,位于小指指甲下方的少泽穴。

【药茶疗法】

1.花生叶茶

用料:花生叶。

制用:洗净晒干揉碎成粗未。每用十克,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心神不宁所致的失眠。

选按:本品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叶,有安神宁心功效,据报道,用本品

治疗失眠一般用药四至七剂后,睡眠情况即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四),一九六○。

2.灯芯竹叶茶

用料:灯芯草五克,鲜竹叶三十克。

制用:共制粗末,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心安神。

选按:灯心草、竹叶均入心经,性味甘淡寒。灯芯草《北方常用中草药

手册》言其能“清热安神,利水通淋”。《西藏常用中草药》载:“治心烦

不寐”。竹叶《本草正》云其:“退虚热烦躁不眠”。《药品化义》有“竹

叶清香透心,微若凉热,气味俱清,《经》日,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

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3.柿树叶茶

用料:柿树叶

制用:洗净切碎,每用十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效:宁心安神。

选按:药理研究证明,鲜柿叶含维生素C 两千七百毫克/一百克,并含

(十)无色飞燕草素一三一葡萄糖甙。还含黄酮甙。其性凉,味苦、酸、涩。

有降压作用。亦有安神功能,可用于防治失眠。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4.脑清茶

用料:炒决明子二百五十克,甘菊、夏枯草、桔饼、首乌、五味子各三

十克,麦冬、枸杞、桂圆肉各六十克,黑桑堪一百二十克。

制用:上药共制粗末,每用十五克,沸水冲泡代茶饮。一日两次。

功效:清肝明目,荣脑益智。

选按:方中决明子、甘菊、夏枯草清肝火,首乌、五味子、枸杞、麦冬、

桑堪滋养肾阴。诸药配合能清肝明目,荣脑益智。适用于心肝肾阴亏虚火旺

所致的失眠,脑神经衰弱症。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六),一九八四。

5.安神茶

用料:龙齿九克,石菖蒲三克。

制用:将煅龙齿研末,石菖蒲切碎,水煎代茶饮。

功效:镇惊安神。

选按:方中石菖蒲入心、脾经,具开窍安神之作用,《神农本草经》称

本药可“开心孔,补五脏”。据药理研究,石菖蒲水煎剂对动物有镇静作用。

龙齿归心肝经,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治心悸、惊痫诸症。两药合用,旨

在宁心安神。故本方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仲,睡卧不宁,头昏目眩等症。

来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6.柏子仁茶

用料:柏子仁。

制用:除去柏子仁残壳和种皮,轻轻捣碎,每用十至十五克,放入茶杯

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选按: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味甘而有油腻感,气微香,性平

无毒,入心、肝、脾。《神农本草经》列作“上品”,说它“主惊悸,安五

脏,益气,除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

《本草纲目》载:“养心气,润肾燥,益智宁神”。明·贾所学《药品化义》

还说它“香气透心,体润滋血。主治心神虚怯,惊悸怔忡..皆养心血之功

也”。临床实践证明:它是一味理想的滋补强壮,养心安神良药。故本方适

用于血虚不能养心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以及老年及产后血虚肠燥便秘等

症。

来源:《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

7.菖蒲茶

用料:九节菖蒲一点五克,酸梅肉两枚,大枣肉两枚,赤砂糖适量。

制用:先将菖蒲撕成丝状,共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芳香开窍,宁心安神。

选按:九节菖蒲,又名石菖蒲。《重庆堂随笔》载:“石菖蒲,舒心气,

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本经逢原》亦云:“菖蒲,心气不

足者宜之。”据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有显著的镇静作用,酸梅肉酸温,《日

华子本草》载其能“令人得睡”。大枣味甘,能益气养心安神。故本方运用

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宁等症,

来源:《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

8.青茶十克,茉莉花和石菖蒲各六克。

制用:共研粗末,沸水冲泡,每日一剂。

【药酒疗法】

1.用料:桂圆肉二百五十克,白酒(六十度)四百毫升。

制用:将桂圆肉切碎,装入磁瓶中,以酒浸泡十五至二十日。每日两次,

每次十至二十毫升。

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心悸等症。

2,用料:核桃仁十克,白糖二十克,黄酒五十毫升。

制用:将核桃仁、白糖共捣成泥状,加入黄酒,用文火煮十分钟,每日

食用两次。

3.用料:菌灵芝三十克(切碎),白酒五百毫升。

制用:将菌灵芝浸泡在白酒中十五日,密封,每日摇动数次。每日饮一

至两次,每次十毫升左右,长期饮用可见效。

4.用料:女贞子二百五千克,米酒五百毫升。

制用:共浸三至四周,每天一至两次,按各人酒量酌饮。

5.用料:白人参五十克,六十度白酒五百毫升。

制用:将人参捣碎,加入酒瓶,密封十五日,每日振摇一次。半月后开

瓶饮用,随饮随添加白酒至五百毫升。每日晚餐时饮用十至三十毫升。

6.用料:灵芝三十克,丹参五克,三七五克,白酒五百毫升。

制用:共入瓶内浸泡,密封十五日即成。随意饮用,主治神经衰弱、失

眠。

7.用料:生枸杞五百克,白酒两千毫升。

制用:将生枸杞捣碎,入绢袋,放于酒坛密闭,冷浸两周。每日三次,

每次一小酒盅。

8.猪脊髓一具、黄酒五百毫升。

制用:将猪脊髓切碎,同黄酒放砂锅内煮烂,分二至三次吃。

9.用料:黄精五十克,首乌三十克,杞子三十克,洒一千毫升。

制用:共浸于酒坛内,密封七日后饮用,每日三次,空腹饮用,每次一

至两小杯。

【醋蛋疗法】

1.醋饮方

用料:醋一汤匙。

制用:一汤匙醋冲一杯冷开水或温开水喝下。

主治:失眠。

2.杞枣鸡蛋方

用料:杞子二十克,大枣七枚、鸡蛋两枚。

制用:将杞子、大枣与鸡蛋同煮,至蛋熟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每

日或隔日服一次。一般三次左右即可见效。

主治: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

3.蛋奶方

用料:牛奶二百五十毫升,鸡蛋两枚,红糖适量。

制用:将鸡蛋、牛奶、红糖搅匀煮熟。临睡前吃,连服十日为一疗程。

主治:失眠。

4.百合蛋方

用料:百合七枚,鸡蛋两枚。

制用:百合水浸一夜,当百合出沫时另换净水四百毫升煮至二百毫升,

去渣,打入鸡蛋黄两只搅匀。顿服,每日一次。

主治:热病后期,阴虚火旺,心烦不安,失眠,具有特效。

5.小米鸡蛋方

用料:小米五十克,鸡蛋一枚。制用:将小米煮成粥,打入鸡蛋一枚,

稍煮即可,临睡前用热水泡脚,然后吃蛋粥。

主治:长期失眠者。

【食疗】

1.桑椹茶

用料:桑椹十五克。

制用:以桑椹煮水代茶饮。

功效:滋补肾阴,清心降火。

主治:病后体虚,心肾不交所致失眠、梦遗、滑精、心悸、健忘。

来源:民间验方。

2,龙眼洋参饮

用料:龙眼肉三十克,西洋参六克,白糖少许。

制用:将人参浸润切片;龙眼肉去杂质洗净,放入盆内,加入白糖,再

加适量水,置沸水锅内蒸四十至五十分钟即成。早晚服用,吃人参、龙眼肉,

饮药液。

功效:养心血,宁心神。主治:心悸,气短,失眠,健忘等症。

来源:民间验方。

3.桃仁朱砂酒

用料:桃仁一百克,朱砂十克。制用:将桃仁烫浸去皮尖,麸炒微黄研

细碎,朱砂细研后,用醇酒五百克浸桃仁于净器中,封口煮沸,取下候冷,

再放入朱砂细末,搅动令匀。不拘时,每次温饮一至两小杯。

功效:活血安神。主治:心悸怔忡,面色不华,筋脉挛急疼痛。

禁忌:勿食羊血,孕妇不宜用。

来源:《太平圣惠方》。

4.白石英酒

用料:白石英二百五十克,磁石二百五十克,醋五十克,白酒一千克。

制用:将白石英及醋锻磁石放入纱布袋,贮置于净器中,以酒浸之,密

封,每二日搅拌一次,浸泡十五天即成。将酒烫热随意饮用。

功效:温补肝肾,安心神。

主治:心神不安,惊悸谵忘,阳痿,小便不利,黄疸,石淋,风寒湿痹

证。

禁忌:元气下降者忌服。

来源:民间验方。

5.小麦红枣粥

用料:小麦五十克,糯米一百克,红枣五十枚,桂圆肉十五克,白糖二

十克。

制用:将小麦淘洗净,加热水浸胀,倾入锅中煮熟取汁水,加入淘洗净

的大米、洗净去核的大枣,切成粒的桂圆肉,共煮成粥,起锅时,加白糖食

之。凡病人自汗盗汗较重,将小麦用量增至一百克,每个疗程四至五天,每

天眼二至三次。趁温热食之。生小麦性热,陈小麦性平,小麦面甘温,可据

情况选用。

功效:养心益肾,清热止汗,补益脾胃,除烦止渴。

主治:心气不足,怔仲不安,烦热失眠,妇女脏躁,自汗、盗汗、脾虚

泄泻等。

来源:《本草纲目》。

6.酸枣仁粥

用料:酸枣仁(生、熟均可)三十克,粳米一百克。

制用:将酸枣仁捣碎,浓煎取汁,再以淘洗净的粳米煮粥,米半熟时,

加入酸枣仁汤,同煮成粥。每晚餐温热眼食。

功效:养肝、宁心、安神、止汗。

主治:心悸怔忡,自汗盗汗,失眠少寐等。

来源:《太平圣惠方》

7.蛋黄油

用料:鸡蛋一百个。

制用:将煮熟的鸡蛋剥去皮,取去蛋黄放入铁锅内,以文火煎熬出蛋黄

油约五百克,每日服两次,每次一茶匙。,连续服用。

主治:心律不齐。

来源:民间验方。

8.百合脯

用料:生百合三十至六十克,蜂蜜一至三匙。

制用,将生百合用清水洗净放入碗内,上面浇蜂蜜,然后将百合及蜂蜜

蒸熟(约三十分钟),取出后或烘干或风净即成。睡前服适量。

主治:神经衰弱,睡眠不宁,惊悸易醒。

来源:民间验方。

9.百合枣粉冻

用料:鲜百合六十克,生、熟枣仁各十五克,洋粉五克。

制用:将鲜百合用清水浸一昼夜,加生、熟枣仁同煎至百合煮熟,去百

合、枣仁留汤三百毫升,加入洋粉,烧开至洋粉溶化,起锅倒入盘内晾谅,

切块加糖水即成。

主治:失眠。

来源:民间验方。

10.牛(羊)肝大枣汤

用料:牛或羊肝二百五十哀,大枣十五枚。

制用:将牛或羊肝切片与大枣共煮眼食。

功效:补心气,养阴血。

主治:心悸乏力。

来源:民间验方。

11.白面鸡蛋饼用料:鸡蛋清五枚,白面适量,淡豆鼓六十克,适量的葱、

姜、盐等调味品。

制用:鸡蛋清白面相和作饼,淡豆鼓煮取浓汁,再把蛋清面饼放入豆鼓

中煮熟,加适当调料,随意食用。

功效:扶正健脾。

主治:脾胃虚弱见食呕吐,羸瘦无力。

来源:民间验方。

12.面姜羊肉鸡蛋清用料:白面一百二十克,生姜汁三十毫升,羊肉一百

二十克,鸡蛋清两枚。

制用,将羊肉切碎,调入姜、葱、盐煮汤,用蛋清、姜汁和白面作饼放

治疗中暑一百一十八法 中暑治疗
入羊肉汤内煮熟,空腹当主食服用。

功效:补虚和中。

主治:脾胃虚弱,身体羸瘦等亏损病症。

来源:民间验方。

13.茯苓米饼用料: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分。

制用:用水将茯苓、米粉、白糖调成糊,以微火在平锅里推烙成极薄煎

饼,经常随量小吃。

14.猪肉莲子汤用料:瘦猪肉二百五十克,莲子三十克,百合三十克。

制用:共放砂锅中加水煮熟,调味后服用。

15.淮山猪脑饮用料:猪脑一具,淮山药三十克,枸杞子十克,加水炖服。

16.黑芝麻核桃饼

用料:黑芝麻二百五十克,核桃仁二百五十克,红砂糖五

百克。制用:先将红砂糖放锅中,加水少许,熬成稠膏,加入炒熟的芝

麻、核桃仁,调匀,趁热倒入表面涂有麻油的大盘中,待稍冷,压平切块,

随意食用。

【偏方】

1.药物:大葱(取白)一百五十克。

制用:将大葱切碎放在小盘内,临睡前把小盘摆在枕头边,便可安然入

梦。

主治:神经衰弱之失眠。

2.药物:龙眼肉四至六枚,莲子、黄实各二十克。

制用:水煎汤。于睡前眼,连眼三至五天。

功效:补血安神。用治神经衰弱之心悸、自汗盗汗、夜不能寐等。

3.药物:猪心一千克,葱、姜、豆鼓、酱油、面酱、黄酒各适量。

制用:猪心洗净,放锅内,入葱等全部调料,加水小火煨,熟烂后,收

汁。待凉,改刀将猪心切成片,摆在盘内佐餐食用。

功效:补虚益血,镇静安神。适于心血亏损、心悸失眠、忧烦等症患者

食用。

4.大枣葱白汤治失眠药物:

大枣十五个,葱白八根,白糖五克。制用:加水两碗煮成一碗,临睡前

一次服完。

功效:用治神经衰弱失眠症。注:临睡前用热水烫脚,多泡些时间,水

凉再加热水,随烫随饮大枣葱白汤,疗效更好。

5.猪心大枣治血虚心悸药物:猪心一个,大枣十五克。

制用:猪心带血破开,放入大枣,置碗内加水,蒸熟食之。

功效:安神定惊。治血虚心悸、心慌症。

6.毛鸡蛋补虚损止眩晕药物:毛鸡蛋(孵化胚胎),食盐各适量。

制用:将毛蛋蒸熟,以食盐蘸食。每次饭前吃一个,一日二三次。

功效:治头晕眼黑,四肢无力症。

7.药物:五味子十克,蜂蜜三十克。

制用:水煎五味子,冲蜂蜜服用,每日一次。

注:腹泻者禁用。

8.药物:山楂三十克,玉米叶三十克,槐叶十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两次。

9.药物:枸杞子三十克,梨树枝三十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两次。

10.药物:海带三十克,大枣十个,苡仁二十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11.药物:丝瓜络三十克,丹皮十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两次。

12.药物:苍耳叶十五克,苍术十二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两次。

13.药物:白蒺藜三十克,桂枝三克,冰糖二十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两次。

14.药物:丹参十五克,丹皮十五克,桃仁十二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两次。注:孕妇慎用。

15.药物:

制乳香十二克,菊花二十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两次。

16.鳖甲三十克(醋炒),鲜鸡蛋一个。

制甲:水煎鳖甲,用其汤液趁热冲开鸡蛋服用,每日一至两次。

17.药物:沙参十克,天冬十五克,防风十五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两次。

18.药物:蜈蚣一条,百合十五克,合欢花三十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两次。

19.药物:铁矿石三十克,天麻十五克,菊花十五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两次。

20.药物:鲜蚯蚓三十克,棉花根三十克,猪骨六十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两次。

21.药物:苦瓜三十克,杏仁十二克,炙甘草十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两次。

【验方】

一、健脾益气、补血安神的方药

1.药物:铁落二十一克,大枣二十一个。

制用:将大枣煮熟去核,捣为泥状,铁落研为细末,拌匀,制成四丸,

早晚各服两丸,连服两日。

2.药物:阴地蕨二十四克,柏子仁九克,大枣七枚。

制用:水煎早晚分服。

二、补气生津、养血安神的方药

1.药物:太子参六十克,朱砂十五克,琥珀十五克,薄荷十克,蔻仁十

克。

制用,先将太子参、薄荷、寇仁烘干,加工成粉,然后同朱砂、琥珀混

匀,分为二十包,早晚各服一包。

三、滋肾生津、宁心安神的方药

1.药物:五味子五十克,蜂蜜一百克,白开水三百五十克。

制用:共泡在瓶里,七天为宜(为一付)。七日内分服。喝完一付后,

可在原瓶内再加入蜂蜜一百克,凉白开水四百克备用。一疗程七至十天,轻

者一疗程,重者两至三疗程。

2.药物:丹参三十至九十克,夜交藤三十至六十克,生地三十克,百合

三十克,五味子十五克。

制用:水煎服,午睡前和晚睡前一小时分服。

【秘方】

1.主治:虚劳头昏脑痛(神经衰弱),头疼失眼

药物:黑芝麻三十克,明天麻、焦黄柏各十二克,破故纸十五克,焦枣

仁,大枸杞各二十四克,血茸片一点五克。

制用: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早晚各眼四点五克,开水送下,如头痛甚

者加羌活、蒿本;失眠甚者加重焦枣仁;记忆力减退者,加重茸参。

来源:陕西长安县党志宽家传方

2.主治:失眠。

药物:白芍六十克,鸡肝一具。

制用:先煎白芍去渣后,把鸡肝捣烂,煎温服。

来源:广西博白县李庆英师传秘方。

3.主治:健忘。

药物:龟板(炙酥)六十克,龙骨(研末入鸡腹煮一宿)六十克,远志

三十克,石葛蒲三十克。

制用:共研细未,水泛为丸,如小绿豆大,白开水送服,一

次服三克,一日服三次。

疗效:久服益智,健脑。

来源:河南陈大夫祖传三世秘方。

4.主治:体弱惊悸,血气虚弱,两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之症,

神效。

药物:鹿角胶五百克,鹿角霜,熟地黄各二百五十克,川牛膝、白茯苓、

菟丝子、人参各六十克,当归身一百二十克,白术、杜仲各六十克,虎胫骨

(酥板)、龟炙(酥炙)各三十克。

制用:上为细未,另将鹿角胶用灰酒三盏烊化,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

一百丸,空腹,姜、盐汤下。

来源:《医学正传》一九六五年祖传方。

5.主治:忧愁思虑伤心,令人惕然心跳,惊悸不安之症。

药物:川归(酒洗用身)、生地黄(酒洗)、远志(去心)、茯神各十

五克,石菖蒲九节、黄连各七点五克,牛黄三克(另研),辰砂六克(另研),

金箔十五片。

制用:上药以前六味研细,入牛黄,辰砂二味末子,猪心血为丸如黍米

大,金箔为衣。每服五十丸,煎灯心汤送下。

来源:《医学正传》一九六五年祖传方。

6.主治:体弱惊悸。

药物:朱茯神九克,枣仁九克,远志九克,柏子仁九克,枳壳四点五克;

当归六克,山药十二克,石菖蒲四点五克,炙黄芪九克,益智仁九克,生龙

骨九克,生牡蛎九克。

制用:水煎服。

来源:陕西溢阳王鉴祖传方。

【西药疗法】

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繁多,常用的西药有:安定二点五毫克,一日三次:

或安宁零点二至零点四克,一日二至三次;或谷维素十至二十毫克,每日三

次,连服三个月。

【注意事项】1.中医治疗神经衰弱,在一般情况下,忌用附片、于姜等

燥热药。

2.神经衰弱患者忌精神负担过重。精神负担过重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因

素。患者往往思想狭隘,受到一些精神刺激不善于自我解脱,久而久之,疑

虑丛生,疾病缠身,若患者一旦能从沉重的精神桎梏中解脱出来,转变为乐

观豁达,则神经衰弱症状将大大减轻甚至消失。

3.忌长期服用安眠药。神经衰弱有个明显的症状就是失眠。若患者长期

服用安眠药,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大多数安眠药在体内主要是通过肝脏、

肾脏代谢,长期服安眠药会增加肝、肾负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表现为

肝肿大、肝区痛、黄疸、浮肿、小便黄少、尿中有蛋白和红细胞。

长期服用安眠药还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腹胀、纳差、肠蠕动减

低、便秘等。有的安眠药长期眼用,还会蓄积中毒,出现精神不振,记忆力

下降,思维迟钝,血压下降等等。

如果患者每晚服用安眠药,一般连续使用两至三个月即可产生耐药性。

到了最后,剂量再大也无效了。因此,神经衰弱患者,不宜长期服用安眠药。

4.忌常服去痛片,有的神经衰弱患者因头痛而常眼去痛片或头痛粉或

APC,殊不知常服去痛片,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引起肾乳头坏死,间质性

肾炎,血压升高,夜尿增多,轻度水肿,贫血,消化道溃疡,肝功能异常,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耳鸣,耳聋等等。因此,神经衰弱患者忌常服去痛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3071.html

更多阅读

怎样猜字谜,教你猜字十八法! 猜字谜大全及答案

怎样猜字谜,教你学几招一、加字法:将谜面中的一个字加在另一个字上.例如:请勿入口谜底:囫(勿字加在”口”里)⒈又到村里(树)⒉勿挂心上(忽)⒊直上云端 (去)⒋一一补足(是)⒌家添一口 (豪)

猜字谜十八法:教你学几招猜字谜_左岸右岸

怎样猜字谜,教你学几招(猜字谜十八法)一、加字法:将谜面中的一个字加在另一个字上.例如:请勿入口谜底:囫(勿字加在”口”里)⒈又到村里 (树) ⒉勿挂心上(忽) ⒊直上云端 (去)

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八李纲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一

○李纲上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纲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京师大水,纲上疏言阴气太盛,当以盗贼外患为忧。朝廷恶其言,谪监南剑州沙县

练发球机有用吗•乒乓笔记一百一十二 乒乓球发球机原理

发球机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连续不断地发送固定的速度与旋转的球供练球者练习。正是由于这项功能,有一部分球手在使用发球机练球,同样也是由于这项功能,有一部分人对练发球机持否定的态度,而且是水平越高者,反对的人越多,至少我所认

陶朱商经十八法 陶朱公《商训》

陶朱商经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人。他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圣祖,人称陶朱公。  范蠡看到越王勾践运用计然的理论治理国家,使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十分感慨地说:“计然的策略有七种,越国只动用了其中的五条就取得了如此满意的效果,我打

声明:《治疗中暑一百一十八法 中暑治疗》为网友底特律间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