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智慧》 哲学与爱智慧
内容提要:
要了解活丰的意义,必须跳出生命本身,直面死亡;要活着不迷失的方向,必须建立一生的信仰;要实现活着的价值,必须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本书既然是一本介绍性的通俗读物,就有必要使读者能尽量客观、公允地了解哲学大师,了解他们各种观点的原貌,因此,作者一般不作任何结论性的评述,而是由读者自己去作出判断。我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本书时,一不定期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对某些大师或流派消极的、悲观的、不合时宜的观点,予以明辨,做到批判地吸收,力争作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人为什么而活?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感到越来越迷茫。在机器轰鸣、高楼林立的环境中,我们为了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日以继夜地发明科技,但科技又使人变成机械的一颗螺丝钉,人性丧失了……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代,正在把我们带向一个陌生、冷漠、黑暗、充满危机的世界。现代人还找不找得到人生的归宿和目标?这本书将告诉我们前人对人的思考,是不是也能激起你对生命的一点感触?
作者简介:
吴光远,1964年生于江南小镇。198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9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任救于北京体育大学。作者自1997年开始创作,迄今已在境内外发表作品300多万字。主要著作有:《适者生存》、《强者生存》、《非常人生》、《敢想敢做》、《认识你自己》、《天才与命运》、《权力与人性》、《哲学与智慧》、《听大师讲哲学》等。
目录:
引言:现代人迷失了方向
雅斯贝尔斯:人类精神家园的丧失
现代文明要把我们引向何方
上篇
第一章 理性的启蒙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人没有了思想,便是行尸走肉
亚里士多德:"人天生就是政治的动物"
伊壁鸠鲁:"活着,快乐就好"
第二章 天国的梦想
基督精神:爱上帝和爱人如己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人秘须有信仰
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人的信仰是自由的
第三章 现实的享受
人的发现:人的高贵要超过天使
人的解放:"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性的困境:寻欢作乐就是幸福吗
第四章 自由的真谛
卢梭: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
伏尔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亚当·斯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第五章 人文的关怀
叔本华: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
尼采:生命就是强者征服弱者
弗洛伊德:都是"性欲"惹的祸
第六章 生存还是死亡
卡谬和陀斯妥耶夫斯基:无家可归的人
克尔凯戈尔:惟有死亡,才是人的最高存在
海德格尔:世界,只对于你的存在才有意义
萨特:人活着要做自己
下篇
第七章 道德的教化
孔孟之道:"德"为做人、治国之本
董仲舒:独尊儒术,驯化百姓
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第八章 自然的生活
老庄道学:远离世俗,守住自己
魏晋雅士:放浪纵欲皆自然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
第九章 邪恶的遏止
人性本恶:自私自利乃人之本性
立公弃私:必须依靠强大的法律
帝王术:君主不可相信任何人
第十章 侠客的风范
中国最早的"侠客"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第十一章 空的觉悟
释迦牟尼:以"四圣谛"创立佛教
佛学东渐:中国人对佛教的贡献
禅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十二章 传统还是西化
向西方寻求真理
现代新儒家:捍卫中国传统
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
结语:我们该怎么办?
假如我明天死去
中国人到底缺什么?
为社会服务:实现自我的最大价值
书摘:
3.不谈死亡:死亡与我们无关
伊壁鸠鲁说过一段有名的对死亡看法的话:
“我们活着时,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存在了。因而,
死亡对于生者和死者都没有关系。”
那使人们感到恐惧的死亡并不在眼前,这有什么可怕的呢?人们害怕的
是将来的死。对一个不存在的东西感到害怕,这是荒谬的。
当时流行这样一种情绪:既然人活着有痛苦,而且人必定要死,因此,
结论是人最好是别出生,以免除一切烦恼。
伊壁鸠鲁反问这些人:如果他真相信这种道理,为什么他不放弃生命呢
?他指出,人不要惧怕死亡,也不要厌恶生命。伊壁鸠鲁认为,活着的目的
只是要寻求享受最快乐的时光,而不要去追求活得最长,赖活百年不如好活
一天。
P15
********************************************************************************************
《哲学与智慧》图书目录
总序:中国呼唤人文精神
序言:跳出“红尘之井”
上篇 西方的智慧
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缝中投下/握在掌中,拿到此处,连根带花/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解你是什么/一切一切,连根带花/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人是什么。
但尼生(Tennyson)的这首小诗,反映出了西方式的智慧:人站在自然的对立面,用理性审视一切;而在人之上,又有神来审视人的理性。理性与信仰是西方智慧的根本。信仰解决“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而理性则解决“怎么活”的问题。
一、古希腊:自我的觉醒
人和自然的分离发生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智者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喊出的响亮口号“人是万物的尺度”,以及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即是一个显著的标志,它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也即理性的觉醒。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则把人的翟性进一步提升为“理念”。“理念”既是科学的理性,又是宗教的神灵。因此,20世纪数学家怀特海说:西方2500年历史不过是为柏拉图作注解。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群众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之中
苏格拉底的学生们:关于“善恶”的争论
亚里士多德:生活应该遵守“中庸之道”
伊壁鸠鲁:幸福就是“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二、中世纪:灵魂的拯救
罗马帝国晚期,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富裕,但精神生活却是异常空虚,“有钱就变坏”。罗马国度自上而下肉欲横流,骄奢淫逸。人们开始思考“活着为什么”,犹太人在苦难中创立的基督教恰恰能够回答这一问题,为堕落的灵魂指明了一条救赎之路。
基督教的“原罪说”告诉人们,我们生来有罪。因为我们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了“禁果”——能分辨善恶的“智慧之果”。这就暗示着,人类自从有了理性和智慧,便走上了堕落之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赎罪。惟有信仰,才能把我们从理性的罪恶中拯救出来。
基督精神:拯救灵魂必须放弃肉欲
奥古斯丁:丧失了灵魂,纵使得到世界又有何益
托马斯·阿奎那: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
马丁·路德:肉欲的享受不妨灵魂的救赎
三、近代(一):人的发现
近代(二):民主的呐喊
四、现代:人文的关怀
五、名言与哲理
下篇 东方的智慧
一、《周易》:凡事预则立
二、儒家:做事先做人
三、道家:无为无不为
四、佛教:平常心道
五、法家:防人之心不可无
六、名言与哲理
后记
参考书目
更多阅读
挣不脱宿命的爱注定流浪——话剧《七月与安生》观感 七月与安生话剧资源
话剧《七月与安生》看完已经有三天了。我说过,好的剧或者说我喜欢的剧,打动了我的剧,总是会让我想写点什么。博客已经三月没更新过了。只能说明我这三月没有看过好话剧……挣不脱宿命的爱注定流浪(补记:2011年11月14日)昨天看了《七月
花与爱丽丝》和《燕尾蝶》下载 花与爱丽丝 迅雷下载
花与爱丽丝》和《燕尾蝶》下载花与爱丽丝ed2k://|file|[���밮��˿].Hana.and.Alice.2004.D9.MiniSD-TLF.mkv|870794877|B82F61AF36D998E097100AE3B4862F6D|/ed2k://|file|�&
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备课知不足,教后方知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王小槐名师工作室成员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第二课。这个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
转载 《易经智慧如何通过面相解读人的生命密码-命相学与观人术》 命相中的面相口诀
原文地址:《易经智慧如何通过面相解读人的生命密码-命相学与观人术》部份PPT图片分享作者:松的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2012年第3期 数学的思维与智慧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2012年第3期卷首语有花有树的生活柳再义有花有树的生活,让人向往。至少是悠闲的、自然的。树是友谊,而花,是爱情。有花有树,这个要求高吗?有山有水,山清水秀当然好,不过倘若住在城市,无山无水的一个小区,能够有花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