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气 奔豚气怎样能治好

疾病科属 内科

奔豚是指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证。由于气冲如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气。西医的神经官能症、冠心病等有类似症状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奔豚气治疗的诊断要点

临床以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主要症状特征。 发作时,常伴见腹痛、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不安,甚则抽搐、厥逆,或少腹有水气上冲至心下,或兼有乍寒乍热等。

奔豚气治疗的辨证分析

本证主要是由于七情内伤,寒水上逆所致。其上冲之理与冲脉有联系,因冲脉起于下焦,循腹部至胸中。其病理是由下逆上,而有气、寒、水之别。气逆多由情志所引起,证候表现亦常有情志不能之状,寒水则由于阴盛或阳衰而引起。但气、寒、水三者又有密切的联系,水因寒凝,而寒水之逆又莫不因于气。故理气降逆为治疗本证的主要法则,可根据证候,结合使用。

奔豚气治疗的辨证论治

肝肾气逆型【证见】 自觉有气上冲咽喉,发作欲死,惊悸不宁,恶闻人声,或腹痛,喘逆,呕吐,烦渴,乍寒乍热,气还则止,常反复发作。舌苔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 平肝理气降逆。

【方药】

主方奔豚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李根白皮15克,黄芩12克,葛根20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川芎6克,法半夏12克,生姜10克,代赭石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寒水上逆型【证见】 先有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心慌不安,形寒肢冷,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 温阳行水,理气降逆。

【方药】

主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茯苓20克,桂枝15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吴茱萸6克,法半夏12克,生姜9克。水煎服。

奔豚气病 《绍奇谈医》

仲景所论的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以患者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为特点,其状如猪之奔突,发作时恐惧莫名,甚至有濒死的感觉,但移时冲气渐平,即和常人无多差异。

此病在西医学中很难找到与之近似的疾病,而临床时有所见,我曾留心查阅过近三十年的有关资料,粗计亦有数十例之多。

仲景认为奔豚气的病因是起于惊恐。《诸病源候论》在“惊恐”之下,又添“忧思”二字,说明多种情志变化皆可引起脏气不平,发为奔豚。

奔豚汤 以“气从少腹上冲至胸”为主证,“腹痛”,“往来寒热”为兼证,(非必具症状)。方用李根白皮、黄芩、葛根,凉肝清热;半夏、生姜,降逆平冲;芍药、甘草合当归、川芎,缓急止痛。其病位在肝,病性属热,病机为肝郁化火,气逆上冲(气有余即是火)。于证,当有舌红(边尖),苔薄黄,脉弦滑数,口苦、咽干、心烦、腹痛或往来寒热。

[笔者治验]

刘宪章,男,37岁,山西省襄垣县电业局。病起于惊恐,已二年,呈发作性,发作时气从下腹上冲至胸、咽,惊慌莫名,伴腹痛、冷汗,严重时甚至昏仆,不省人事(但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及遗尿),约20分钟~30分钟可自愈,但觉浑身乏力。在当地曾做各种相关检查,未明确西医诊断,中医诊断为“奔豚气”,曾用过桂枝加桂汤等方,久治无效。其人清瘦黝黑,平素性情急躁,痰多,常失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病属中医所称奔豚气无疑,桂枝加桂方非不佳,无如其不对证何!拟以降火、平冲、坠痰为治,用黄芩15g,黄连6g,桑白皮30g,葛根20g,丹参15g,赤、白芍各10g,当归6g,川芎6g,茯苓15g,姜半夏10g,生姜3片,服12剂。另用礞石滚痰丸9g,1日1次。药后3日内竟无动静,至第4剂,大便始通,日4~5次,混有鲜血及痰涎状物;再服,血止。尽剂。此系我1987年在西苑医院门诊接诊者,至今已十余年矣,未再发作。饮食增进,睡眠亦安,易方调理。随访多年,一切安好。

李根白皮,即李子树根白皮,废用已久,药肆无售,只好代之以桑白皮。桑白皮功擅清肺平喘,利尿消肿,清金以平木,用于肝气肝火痰热,于理可通。

桂枝加桂汤 仲景原书认为“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注家亦多以“外寒从针孔而入”为释(尤怡),独《医宗金鉴》认识到乃“其人素寒阴盛也”。征诸实际,也不必一定是由误汗、烧针引起的。奔豚有寒热二证,热证已如上述,寒证即桂枝加桂汤证也。

关于此方是加桂枝还是加肉桂的问题,历来有不同看法。岳美中老师认为是加桂枝,一则根据《伤寒论》“气从少腹上冲心……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果加肉桂,应云“当加”,不可云“更加”;二则《伤寒论》有“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是桂枝原治气上冲证,若加重剂量,自可治气上冲之奔豚了。柯韵伯更赞扬此方说:“更加桂者,益火之阳而阴自平也。桂枝更加桂,治阴邪上攻,只在一味中加分两,不于本方内求他味,不即不离之妙如此。”尤怡及近人曹颖甫、余无言等主张:加桂应是加肉桂或桂心,因为肉桂味厚下行,能散少腹之积寒。曹、余等皆有医案证明。实际上,仲景全书无用肉桂者,如建中汤、五苓散、肾气丸之当用肉桂者亦用桂枝,这是因为汉代桂枝、肉桂混用不分的缘故。后世本草著作认为肉桂、桂心均为温里寒药,气味俱厚于桂枝,因此加用肉桂或桂心,用于奔豚气病更为合宜。如张璐的《本经逢源》中谈到:“肉桂辛热下行,入足太阴、少阴,益火消阴,大补阳气,下焦火不足者宜之,其性下行,导火之源,所谓‘肾苦急,急食辛以润之’,元素言补下焦不足,沉寒痼冷之病,下部疼痛,非此不能止……桂心独取中心甘润之味,专温营分之里药,故治九种心痛,腹内冷痛。”《本草汇言》更明确指出肉桂可治“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

[笔者治验]

徐庭良,男,64岁,军人,2001年10月13日。平素体健,忽于今年春末某日,感觉小腿“刷”地一下,一股气上冲至腹部,胸部、咽喉,周身冷汗,难受之极,惊恐莫名,但一分钟即过。此后,或一天有1~2次发作,或多至10多次,睡在床上也发,也有十天半月安然无恙者。去空军总院住院检查一个月,无何发现,未予确诊。此奔豚气病也。察其脉沉而弦,舌质淡,边有齿痕。拟以调营卫,降冲逆为治,用桂枝加桂汤加味:桂枝18g,赤、白芍各10g,炙甘草6g,大枣七个,生姜20g,肉桂10g,生龙骨30g,牡蛎30g,7剂。服毕,多次随访,未再发作。

上述桂枝加桂汤证实用药历代者作中也有些足资参考的资料,医者可从中得到启发。如《肘后方》用吴茱萸、生姜、半夏、桂心、人参、炙甘草;《千金要方》用桂枝甘草汤;《外合秘要》引《广济方》用半夏,吴茱萸;《太平圣惠方》用甘李根皮、吴茱萸、生姜;《经方实验录》用吴茱萸汤合理中汤、桂枝加桂更加半夏;《爰庐医案》用附子、茯苓、白芍、川芎、半夏、橘核、李根白皮;《张伯臾医案》用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二陈汤加菖蒲、远志、白金丸,桂枝加桂更加紫石英、茯苓等。

至于苓桂甘枣汤,其证非奔豚气病,仲景已指明只是“欲作奔豚”而已。“脐下悸”多系水饮为患,临床时有所见,桂、苓通阳而降逆,甘、枣培土以制水,苓桂术甘汤之类方也。用甘澜水煎药,意在不助水邪,这是古人的经验,也属于东方哲人之思。不能说什么水不就是H2O,干嘛还要这么麻烦,用勺子把它搅来搅去干什么?

---------------------------------------------------------------------------------------------------------------------------------

吴XX,男,31岁。

患者脐周围作痛,扪之坚硬拒按,呈阵发性,痛时觉有物从脐下向上攻冲,发作欲死,移时自止。病已三年,发作无时。有时上下肢关节游走痛。诊脉沉弦而滑,舌苔白滑。臆断为寒湿水气著于肝肾二经,膀胱气化失司,至水寒之气上冲所致。治宜镇逆降气,温中散寒。

桂枝10克,茯苓30克,吴萸10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炒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薏苡仁2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投上方3剂而安。后因食思不振,加陈皮、神曲,再服而痊愈.

[评按]奔豚气系指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膈的一种证候。《内经》中就有记载,《金匮要略》有专篇论述。后世医家将其并入“积聚”类中。

-------------------------------------------------------------------------------------------------------------------------------

发表于 2009-7-30 23:54 只看该作者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转)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奔豚气之病,对于学习、了解、区分、鉴别道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不同学术特征、方法论特点,可以说在各种疾病中,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病种。如同道医学、中医学、西医学在研究经络是否客观存在一样,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征。在研究经络学中,道医学是自己内观体验,物格而自明;中医则是依据前贤古籍经典而力争;西医学则是先在尸体上以解剖刀觅寻,遍寻不着则否定,继而又在活体上以神经学、血液动力学、体液学等等张冠李戴而强名。

奔豚气,由于在东方和西方发病率都较普遍地存在,发病率并不低。而且此疾病的典型患者,皆有始发于脐下腹中,有物成团状,构成典型疼痛,并且此团状物能在脐上直线上升运动,长驱直入而运动至喉颈,然后慢慢散开而消失。发病过程病人体感明显,过程清晰,症状典型,临床上部分医者甚至可能详细观察到患者全过程的"团状物无中生有",至喉而自行"有化为无"。从而使西医难以准确予以定名。但是,这种"无中生出有,有又自化无"的气机病变聚集和消散过程,却又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道医和中医气机生出病机的科学性。所以特别值得分析与研究,在分析研究中确立道医与中医科学性的坚实地位。

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道医学,这里特此对奔豚气,作一些系统性的分析,虽然可能仍然难以全面周全,但是纲要基本立于其中,可能会对读者产生抛砖引玉的作用。 病名概述: "奔豚气",是一个古病名,豚:音囤tun,豚,即小猪。这一命名,典型地表现出黄老形名学说在传统中医学中的应用,并且直指病因中内在的原理:猪为亥,属水。正如《灵枢》、《难经》、《金匮要略》,《医宗金监》等医籍中所说,奔豚气,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 奔豚,即贲豚,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难经·五十六难》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上下无时。"《金匮要略》:"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经》曰:"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肾主惊恐,故奔豚之病因,当责之于肾,其病机则为寒邪上冲所致。故其症若豚奔。《伤寒论直解》:"豚为水畜,性燥善奔也。"   病机辨证: 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症治第八》中,将此病作了系统阐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张仲景在此只是未直揭其中的气机原理,因为古中医从业者熟读《黄帝内经》,以《经》为宗旨,以精气神三宝为根本而揭示疾病,无需处处赘述。此说,阐明了奔豚气的病因与精神情志异常影响气机有关。惊,属于肾中情志气乱的诱发原因,其中惊为外因诱生;恐,则为内阴生成,而并不是单纯是指惊吓或恐惧。因肾气为先天之本、后天之倚,因此肾内的情志病气可以诱发其它四种情志病气的发生。奔豚气的病因,有因情志活动产生内邪之气,损伤肝肾而生成病气,亦可能下焦潴留寒水之气未化,复因汗出过多,外寒侵袭,汗后心阳之气不足,肾脏阴寒之水气乘虚上逆,以致病气从少腹上冲,直达心下。本证发病,多与肾、胃、肝、心三脏生成的病气有关,并与冲脉的结构传输关系尤为密切。 奔豚气,病名就形象地直言其病状。是一种发作性腹部绞痛,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甚则抽搐、厥逆,发作过后如常,少数病例或兼有乍寒乍热,灼热如炙,或夹杂寒热往来,以及吐脓症状。其辨证要点是气发脐中,其气上冲,"腹痛"常兼而有之,部分病例兼有"往来寒热"或者灼热、抽搐、昏厥。"气发脐中,其气上冲"的表现,患者常为明显或非明显地自觉有一股气,在脐内或脐周萌动以后,从下腹部上冲至胸咽区域;部分人对其气的上冲过程,并无明显感应,仅仅感觉咽喉或胸中窒塞而已。这类非典型性的病例,常伴有肝气久郁、情志失调的其它一些疾病共生存在。故对于非典型性的奔豚气疾病,应当认真分析与把握,避免误诊的可能性。

西医比对: 西医研究疾病,因为完全是从太极白境中展开研究,建立认识论。研究的范畴局限于意识、体液、骨肉这三个有质有形的系统中,完全未能进入有质无形的精、气、神三大系统中,未能以唯德辩证法,居中统驭精气神和识血骨。不能认识气化生形而留于形内,气运的"否"和"塞",才是一切病机生成的根本性原因。所以也就天然地具备着局限性和片面性。而且对疾病的确认常常是独立认证,分散确立。这是因为西医学缺乏认识人体内精、气、神三宝的理论和方法,是纯粹的外求法。未能建立从气机学说中认证疾病的机制,而近代中医学也常主动放弃气机学说论病,也就更难与西医相中和共生,只有道医学仍然坚毅地持守于生命的真相而以气机学说论病,这是三种学术的不同点之所在。也是从医者必须明于心智之处。 西医常常将奔豚气这一典型的气机病因、病理现象,分散割裂开来确定病名。例如,西医学中常常分别以神经官能症,血管痉挛综合症,腹壁肌肉痉挛,肠道积气痉挛,原发性高动力性综合征,等等病名,分散而孤立性地确定众多的病名。而且,对于非典型性的奔豚气病,则又常常误诊为胃肠炎、胃肠痉挛、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盆腔炎、附件炎等疾患。 西医学由于不明气机的机理,所以并不能完整地阐释奔豚气这种非常典型的气机病。所以,奔豚气病,非常有益于我们在三大医学领域之中,找到传统中医学的定位,有益于中医逆溯于道医,清醒地观察到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性。因为唯有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才能揭示和把握这种典型的气机疾病。以奔豚气一类典型的气机病变分析道医、中医、西医案例,在理论上确立传统中医的地位性。预防中医从业者被动性地在西医的劳改营中,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而自毁真正的中医。 道医分析: 道医察病,居道○,用德一,不离精、气、神三宝,道医辨证,重视气机中的水火平衡之变。奔豚,是一种极其典型的气机异常发病。气机异常活动,是此病的关键所在。道医重视以简驭繁,以外因为导向,直追内因和本因,"知其白,守其黑",分析不离质元的精和气以及物元的经脉传输系统。不被疾病的表象所惑。抓住质元气的质变和病变,"物格"于病气的形成和在经脉中的异常传导,"知至"其内因和本因而进行疏导、化解与清除。

转自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9-05/15/content_11378283_6.htm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ANSU S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0 Vol.17 No.4 P.45,43

奔豚气辨治琐谈

金峰 杨静

关键词: 奔豚气;中药疗法

中图D 文章编号: 1003-8450(2000)04-0045-01

观之临床,奔豚气殊不少见。究其病因病机,虽然多与情志变化有关,而病位有在肝、在心、在肾和属实、属热、属虚的不同,笔者辨证论治数例皆取得了满意疗效。

1 肝气郁结化热,气火冲逆

顾某,女,31岁,教师,1996年3月5日初诊。因似有一物自下腹部上冲至心脘半年余,经多处中、西医治疗无效而来诊。患者自诉半年前因邻里纠纷而致忧思不解,数日后觉有一块物自下腹区上冲至心脘,痛苦难忍,休止时如常人,经常发作。诊见:除上述症状外,口苦、舌质红、舌苔薄黄、右脉和缓,左脉略弦。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多忧郁,此为郁极肝火冲动所致。治宜疏肝解郁,清肝降逆。投以仲景奔豚汤。生葛根12

g、黄芩9 g、李根皮20 g、酒川芎6 g、当归9 g、制半夏12 g、远志9 g、酸枣仁9

g、白芍12 g、生姜3 g。文火煎,去滓温服。3月7日上午患者来我院欣喜告之,诸症消除。继以炙甘草9

g、浮小麦60 g、炙远志9 g、李根皮20 g、大红枣10枚。5剂,以善其后,随访1年未发作。

按:本例病因恼怒忧郁而致肝气郁结化热,随冲气上逆所致。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故腹中疼痛,肝与胆互为表里,肝郁则少阳之气不和,故口苦,左脉弦。《心典》云:“此奔豚气之发于肝邪者……肝郁散,以姜、夏、生葛散之;肝苦急,以甘草缓之;芎、归、白芍理气血;黄芩、李根下其气,桂、芩为奔豚主药而不用者,病不由肾发也。”古方中用芩、葛、李根皮等苦泄降火平肝,李根皮为专治奔豚气;芎、归、白芍等辛温滋血、养血而调肝、敛肝;生姜、半夏燥脾降火;远志、酸枣仁宁心。药中病机,故效如桴鼓。

2 心阳虚,肾脏阴寒之气上逆

朱某,女,59岁,退休工人,1996年8月7日初诊 。不时腹痛呕吐1年余。腹痛呈发作性,初先呕吐随即在下腹区有块物作痛,自觉似气从少腹上冲至心下,心慌胸闷,痛苦难忍,而后冲气渐平,痛渐减,块亦渐小。终止时痛、块消失而复如常人。近月频频发作。舌质胖嫩,舌苔白而润,脉弦无力。经心电图、B超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按病状属中医奔豚气。患者因家中火灾惊、吓、悲、衰太过,情志经久不舒而得。证属心肾阳虚,寒饮上逆。治宜助心阳,温散寒邪以伐阴降冲。投桂枝加桂汤:桂枝12

g、肉桂3 g、白芍9 g、炙甘草6 g、生姜6 g、大枣(擘)6枚。15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15剂。药已,诸症大减,但时腹中肠鸣。上方加姜半夏9

g、茯苓9 g、橘皮6 g以和胃蠲饮。嘱服15剂。时隔半年随访未再复发。

按:《诸病源候论*奔豚气候》:“若惊恐则伤神,心藏神也;忧思则伤志,肾藏志也。神志伤动,气积于肾,而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下腹痛气上冲心胸为该患者仅见主症。凡犯上之气,必因上虚所致。今心阳虚而火不旺,肾气阴气得以上犯。病机为心肾两经阴来搏阳,虚阳被迫而与之争,故脉无力。舌质胖嫩,无非是阳虚之象。用此方以达助心阳,伐阴降冲,故其效甚捷。

3 心阳不足,水气妄动

周某,女,49岁,营业员,1997年12月16日初诊。1月前发热恶寒流涕2日,当地医生给服麻黄汤加味,药后汗出淋漓,继则心悸不宁,小腹筑筑然跳动,2日后患者自感脐下似如小猪奔跑之状态,时有向上冲胸之势,痛苦异常,止时如常人,每日发作1~3次不等。脉细滑,舌质淡,舌苔薄白水滑。证属心阳不足,水气妄动。治宜温通心阳,化气降逆,兼培土制水。药用:茯苓20

g、桂枝6 g、甘草6 g、旋覆花(布包)12 g、大枣(擘)12枚。3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药已未再发作,效不更方,继服5剂。6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按:此案发汗过多,虚其心阳,心火不能下蛰于肾,肾水无以蒸化,则水停下焦,复为上逆之势,故脐下筑筑然跳动,继见如小猪奔跑之状态,并上冲胸之势。正如《伤寒论》云:“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重用茯苓以淡渗利水,且能宁心,合旋覆花以防水邪上逆;大枣健脾,脾健则有利于水湿之运化;桂枝、甘草温通心阳,并能助茯苓以化气行水;茯苓、桂枝合用能交通心肾,治疗动悸。药合病机,其效显然。

金峰(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医院,江苏 江都 225235)

杨静(江苏省江都市丁沟镇医院,江苏 江都 225235)

-------------------------------------------------------------------------------------------------------------------------------

何谓奔豚气病?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脉证和治疗方剂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08-5-21 16:50:28

答:《诸病源候论》对奔豚气病的叙述比较详细。它说:“夫奔豚气者,肾之积气起于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心藏神也;忧思则伤志,肾藏志也。神志伤动,气积于肾而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其气承心,若心中踊踊,如车所惊,如人所恐,五脏不定,饮食辄呕,气满胸中,狂痴不定,妄言妄见,此惊恐奔豚之状,若气满支心,心下闷乱,不欲闻人声,休作有时,乍瘥乍极,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吐,此忧思奔豚之状。诊其脉来触祝触祝者,病奔豚也。”《金匮要略》所说的奔豚病,则以情志方面受到惊恐的刺激为主,但也有因发汗后,复加烧针,汗出伤阳,外邪乘虚侵入,引动冲气而起;或因内有水气,重因误汗损伤阳气所致。致病因素虽有不同,但皆与冲脉有关,其主证为气从少腹上冲心胸或至咽喉,在治疗方面,如为肝郁气冲的可用奔豚汤,疏解肝邪,降其冲逆;如因外邪引动冲气的,宜外灸核上以除邪,内服桂枝加桂汤助阳降逆;如因误汗阳气受伤,水饮有上冲之势的,治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通阳利水,以防冲逆。

(编辑 郭英)

金匮要略

8. 奔豚气病脉证治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愈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甘草、芎藭、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冷,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桂枝加桂汤方: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

奔豚气病源流探讨

| [<<] [>>]

关键词:奔豚气 沉厥奔豚 肾积奔豚 源流

在中医发展史上,奔豚一词语出多处,概念较为混乱,临证时难以掌握,有必要追根溯源加以系统探讨。

1出处有三,含义各不相同

奔豚一词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曰:“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急,表示脉搏快;沉为沉重;厥为厥逆,在此指足逆冷,《素问·五脏生成篇》曰:“凝于足者为厥。”不收为筋脉驰纵不能收缩,《灵枢·经筋》曰:“热则筋脉驰纵不收”。故本段经文的大意为:肾脉稍快是下肢沉重厥冷,不便收缩,不能前后活动的奔豚病。很明显,《灵枢》所言之沉厥奔豚为邪中肾脏,下肢沉重厥冷不便活动的病。

以后,《难经·五十六难》又出一“奔豚”,曰:“肾之积名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贲同奔;无时为无定时;喘逆为呼吸困难、表浅;骨痿主要指四肢痿弱无力;少气不仅有呼吸短浅,还有精神痿靡的含义。本段的主要意思是:肾积名叫奔豚,始发于少腹,上至心下,其形状象一个豚状,有时在上有时在下。病情久久不愈;严重时令人呼吸困难表浅,四肢痿软无力,精神痿靡。由此看出,《难经》所言之肾积奔豚为五积之一。积为有形,正如《难经·五十五难》言:“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肾积奔豚自然也是腹中之有形积块。这与《灵枢》所言之沉厥奔豚虽同属肾脏,病情却完全不同。

至东汉,张仲景再次提出“奔豚气”《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篇》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发汗后,……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与桂枝加桂汤主之。”“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以上条文对奔豚的病因、临床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制定出具体而有效的治疗方药。归纳起来有几个特征:①临床表现为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可伴有腹痛、往来寒热;②病因有两方面:一是“皆从惊恐得之”,二是发汗后伤阳气;③本病呈发作性,发后复还止;④有时有发作前兆,脐下悸;⑤有具体的治疗方药。从其特征看既无沉厥奔豚之“足不收不得前后”,又无腹中有形积块,与前两者截然不同。

在上述著名的三部古典医著中,同样一个病证,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含义。这不能不为后世造成混乱。

2宋金之前,沿袭《难经》之义

宋金以前医家对奔豚病的认识大都沿袭《难经》肾积奔豚的含义。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奔豚气候》中曰:“夫奔豚气者,肾之积气,起于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心藏神也;忧思则伤志,肾藏志也;神志伤动,气积于肾,而气上下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其气乘心……狂痴不定,妄见妄言,此惊恐奔豚之状。若气满之心,心下闷乱……此忧思奔豚之状。”巢氏认为奔豚病是肾之积气,这与《难经》之义相符;但他将奔及分为惊恐与忧思两型,前者病情以精神失常为主,后者很像是胸部心肺疾病,临床表现与《难经》之肾积奔豚又不同,仅借其名而已,足见当时对奔豚病认识的混乱。

唐·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完全引用了《难经》的肾积奔豚,未作任何解释和发挥。

宋·《圣济总录篡要》中没有奔豚专篇,曰:“凡积气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往来无时者,肾积也,盖肾水乘心,其状如奔如豚。……”完全是遵循《难经》之义。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也是沿袭《难经》之义,在其所著《儒门事亲·五积六聚治同郁断》中曰:“贲豚者贲与奔同。……肾主骨,此积最深难疗。”并详细论述了五积的传变和中邪的时间,强调“郁”为奔豚的重要原因,治疗时忌用补法。总之,自东汉以后至宋金时期,都将奔豚病解释为肾积奔豚,在病机上除与肾有关外,与心也有关。

为何在这一时期一直沿用《难经》之义,而不取《内经》或《金匮》之义?分析其原因如下:①《灵枢》中对沉厥奔豚的描述甚为简单,从病因病机上又难以解释,使后人难以理解掌握;②《难经》中对积聚病证描述的较为完整系统,对肾积奔豚病的描述较具体,容易掌握;再加《难经》书简明易懂,流传较广;③《伤寒杂病论》在这一时期尚未广泛流传。从现存的《伤寒》、《金匮》注解中看出,宋代以后才渐开始传播,《金匮要略》的真正流行则是在明清时代,所以仲景所言之奔豚气病在当时不被采用便自然可知了。

3元至明清,推崇《金匮》之说

从元代开始便认为肾积奔豚与仲景所言之奔豚气病不同。滑寿在《难经本义》中即认为伤寒发汗后所发之奔豚为卒然之病“……得之久而不已,时发者即为肾积,为难治;因外感误治而骤起者,非肾积,为易治也。”明代以后,由于对《金匮要略》注解的医家增多,仲景所言之奔豚气病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王肯堂在《证治准绳·诸逆冲上篇》中曰:“逆气五脏皆有:一曰心……五曰肾,即奔豚气逆,脚气冲心之类也。”明确认为奔豚是气逆上冲而不是少腹有积块。对《伤寒》和《金匮》的有关条文进行了注解,推崇“唯桂大能泄奔豚”。发展到清初,开始在病机上也突破了肾积的束缚。张璐《张氏医通》曰:“奔豚虽曰肾积,而实冲脉为患。”尤在泾更是明确地认为奔豚病与肝胆的关系更为密切,他在《金匮要略心典》中曰:“奔豚亦有从肝病得者。以肾肝同处下焦,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此奔豚之发于肝邪者,往来寒热肝脏有邪而气通于少阳也。”叶天士则认为是肝气犯胃,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周,痛从腹上冲,为呕为胀是厥阴秽浊所致。……徐,气冲偏左,厥逆欲呕,呕尽方适,伏饮在于肝络,少腹属肝,肝厥必犯阳明胃腑,故痛呕……。”近代名医张锡钝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又提出

冲气上冲的概念,“有气起自下焦挟热上冲,行至中焦觉闷而且热,心中烦乱,迟十数分钟,其气上出为呃,热即随之消矣。”又说:“盖冲气上冲之证,……素性怒之人,其肝气之暴发,更助冲胃之气上逆……。”张氏所言之“冲气上冲”,从临床特征看即属奔豚气病,在病机上也认为是肝气犯胃,在治疗上提出了重镇降逆的有效方药。

总之,在这一时期医家们渐渐认识到《难经》之肾积奔豚与仲景所言之奔豚气病完全不同,且后者渐被人们所接受,其重要原因是对《金匮要略》注解增多,使其得于广泛传播,且仲景对此病有完整有效的治疗方药。在病机上这一时期也突破了肾与心,认为于肝胆胃关系较为密切。在治疗上除尊仲景之法外,尚有重镇降逆等法的发展。

4建国至今,分为肝肾两型

建国以后对奔豚的含义已明确为仲景所言之奔豚气病,明确地分为肝气上冲和肾阳虚,水寒之气上冲两型。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说:“奔豚有两种,一种是肾脏寒水之气上逆,脐下跳动,有气从小腹上至心,心悸不宁……,另一种是肝脏气火上逆,症状较为危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使人窒塞欲死。”刘渡舟等人在所著《金匮要略诠解》中说:“奔豚气病多因惊发激动肝肾之气上冲而成,抑或血不养肝而肝气上冲以及心阳虚,水寒之气上犯之所致。”崔月犁等人分为肝气奔豚和肾气奔豚,肾气奔豚又分为欲发和已发二证。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30余例奔豚气病例,经分析总结有如下体会:①本病不常见,女多于男,以中年瘦长体型多见,大部分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许多患者有胃节律紊乱;②情绪激动,外感寒邪,饮食生冷常可诱发;③笔者也将其分为两型。肝气犯胃型:多由情绪激动诱发,症见脐下悸动上冲胸咽,胸闷心烦腹痛,甚则恶心呕吐。治疗用赭石、生龙牡平冲降逆,柴胡、香附、青皮疏肝理气,半夏、陈皮、苏梗和胃降逆。肾虚饮停型:多由素体脾肾阳虚而又外感寒凉诱发,症见脐下悸动时有上冲感,唾吐痰涎,腹痛隐隐、喜温喜按,畏寒肢冷,面白乏力。治疗用生龙牡平冲降逆,党参、白术、甘草健脾,干姜、附子温阳,桂枝、茯苓平冲化饮,半夏、陈皮、苏梗和胃降逆。④本病的西医诊断首先考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次,原发性癫痫不能排除。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许多病症尚待进一步探讨。本文限于资料和水平,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感谢读者推荐!为您推荐关键词、文章、网站、博客、论坛...详见 >>>

奔豚气病

仲景所论的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以患者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为特点,其状如猪之奔突,发作时恐惧莫名,甚至有濒死的感觉,但移时冲气渐平,即和常人无多差异。  此病在西医学中很难找到与之近似的疾病,而临床时有所见,我曾留心查阅过近三十年的有关资料,粗计亦有数十例之多。  仲景认为奔豚气的病因是起于惊恐。《诸病源候论》在“惊恐”之下,又添“忧思”二字,说明多种情志变化皆可引起脏气不平,发为奔豚

>>更多内容

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转帖

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摘要: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张仲景是汉代研读《内经》最深入细致且卓有成就的一位医家,他的传世之作《伤寒杂病论》,处处都可见到他以《内经》

>>更多内容

仲景所论的奔豚气病

1083090496

>>更多内容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本帖最后由 夏天 于 2009-7-23 09:31 pm 编辑 来源:老子学院 作者:熊春锦 http://www.dedao.org/home/html/daoyixue/daoyilunbing/20090429/503.html 奔豚气之病,对于学习、了解、区分、鉴别道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不同学术特征、方法论特点,可以说在各种疾病中,

>>更多内容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奔豚气 奔豚气怎样能治好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道医学》作者熊春锦奔豚气之病,对于学习、了解、区分、鉴别道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不同学术特征、方法论特点,可以说在各种疾病中,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病种。如同道医学、中医学、西医学在研究经络是否客观存在一样,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征。在研究经络学中,道医学是自己内观体验,物格而自明;中医则是依据前贤古籍经典而力争;西医学则是先在尸体上以解剖刀觅寻,遍寻不着则否定,

>>更多内容

绍奇谈医——奔豚气病

1083090496

>>更多内容

奔豚气案(岳美中)

奔豚气案 故乡老友娄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偕同远道来京就诊。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虬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按主述之病状,是所谓中医之奔豚者,言其气如豚之奔突上冲的形状,《金匮要略》谓得之惊发。惊发者,惊恐刺激之谓。患

>>更多内容

温病名演变探源----转帖

温病名演变探源    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过程,从现象逐渐到本质,概念是最初的思维模式。病名的认识也有一个最初思维模式到本质认识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逐渐对疾病不断深化和不断完善认识过程。“风温”病亦是如此,也有一个由模糊概念到认识的演化过程。  作者对“风温”病名概念的演化过程作过一些初探。“风温”病名最初见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第六条。原文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

>>更多内容

温病名演变探源 【转帖】

中国中医药报08.9.1 温病名演变探源 □ 周祖贻 湖南中医药大学   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过程,从现象逐渐到本质,概念是最初的思维模式。病名的认识也有一个最初思维模式到本质认识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逐渐对疾病不断深化和不断完善认识过程。“风温”病亦是如此,也有一个由模糊概念到认识的演化过程。  作者对“风温”病名概念的演化过程作过一些初探。“风温”病名最初见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

>>更多内容

胆病证候源流 --转帖

胆病证候源流 胆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与肝相表里,有关胆的生理功能,《内经》已有较明确的论述。《灵枢?本输》云:“胆者,中精之腑。”《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说明胆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储存排泄胆汁及主决断。胆的生理特性有二,一是主决断,并与人的勇怯相关,是六腑中唯一与神志有关的腑;二是藏精汁,有异于六腑之泻而不藏,故又属奇恒之腑。对胆的病

>>更多内容

中医学中的“奔豚”是何病

中医学中的“奔豚”是何病

>>更多内容

奔豚汤

原文〈金匮要略*奔豚气〉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二) 奔豚汤方: 甘草 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此贴被书剑一生在2008-11-23 00:23重新编辑 ]

>>更多内容

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探讨----转帖

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探讨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异常增加的病理征象,一般含量超过肝重的5%时,即可称为脂肪肝。严重者可达肝重的50%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笔者在诊治脂肪肝病的临床实践中,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等方面有所认识与体会,兹分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1祖国医学对脂肪肝的认识  在我国古医籍中,

-----------------------------------------------------------------------------------------------------------------------------------------------

书籍列表 -> 近现代名医验案类编 -> (二十七)奔豚气

例一崔XX,男,40岁。初诊日期;1971年4月20日。自觉腹部脐周有一积块,顶冲跳痛。急性发作时,上吐下泻,出冷汗。本病从六、七岁开始一直来愈。现在,食欲欠佳,腹痛畏冷,手足不温,二便一般。苔白,脉沉迟。辨证:此为沉寒痼冷,盘踞中焦之奔豚气。治法:大补阳气,温中散寒。方药;理中丸合附子汤加减。炒白芍10克焦白术10克干姜10克东参9克炮附子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4月29日(二诊):上方二剂后,食欲、二便均好,手足转温,不畏冷,但仍脐腹疼痛,往上顶冲,不拒按。脉沉紧。宜继用暖肝降逆,温阳理气。方药如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5克川楝子10克荔枝10克良姜6克吴茱萸6克小茴香10克肉桂6克牛膝10克沉香5克5月1日(三诊):上方2剂后,脐腹痛,顶·冲见好,腹内舒服,食欲增进。脉沉紧较缓。诸证向愈。继服原方4剂,以巩固疗效。(《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

例二吴XX,男,31岁。1970年夏。患者脐周围作痛,扪之坚硬拒按,呈阵发性,痛时觉有物从脐下向上攻冲,发作欲死,移时自止。病已三年,发作无时。有时上下肢关节游走痛。诊脉沉弦而滑,舌苔白滑。臆断为寒湿水气著于肝肾二经,膀胱气化失司,至水寒之气上冲所致。治宜镇逆降气,温中散寒。桂枝10克茯苓30克吴萸10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炒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薏苡仁25克生姜3片大枣5枚投上方3剂而安。后因食思不振,加陈皮、神曲,再服而痊愈。(张梦侬《临证会要》)[评按]奔豚气系指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膈的一种证候。《内经》中就有记载,《金匮要略》有专篇论述。后世医家将其并入“积聚”类中。

例一为沉寒痼冷盘踞中焦,肝肾之气上逆冲心。方用理中汤合附子汤加减。药后阳气渐复而气上顶冲未愈,继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合程钟龄奔豚丸加减,因其气逆太甚,故加牛膝、沉香,数十年之陈疾,竟获良效。

例二病程稍短,以《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加味,3剂而安,5剂而愈。对于奔豚气重在识证,大凡沉寒痼冷,非附子、肉桂等大辛大热之品,无济于事。(二十八)反胃谢XX,女,55岁,住院号;763221。初诊日期c1976年9月31日。胃病史十余年,一月来未复发。中腹痛,拒按,三日来食后二小时呕吐食物、痰涎、酸水,大便艰秘,背恶寒,口干脉细,舌前红,苔根腻。辨证;胃失和降,痰饮内停,肝热乘之,下关既湿,势必上涌。治法;先拟清肝化饮通泄法。方药:姜川连2.4克炒吴萸1.5克炒黄芩4,5克枳实12克制半夏9克防己12克椒目6克生大黄4.5克煅瓦楞30克(先煎)10月4日(--诊):大便溏软,腹痛止,稍感不舒,呕吐得瘥,并思纳食,苔根腻渐化。肝热减而痰饮已得下泄,梗阻已有缓解之象,仍守前法叠进。原方3剂。10月7日(三诊):大便已正常,呕吐未复发,纳增,食后无不适,唯口多清涎,下腹时或胀气。脉细,舌红口不干。反胃之疾,已有向愈之势,再拟和胃化饮理气,以善后巩固。炒黄连1.8克炒吴萸0.9克川石斛12克茯苓12克防已12克椒目6克制半夏9克炒枳壳9克大腹皮12克佛手片4.S克7剂。(《张伯臾医案》)[评按]反胃系指食物进入,不能消化,终至尽吐而出的病证。多因气郁、积滞、血瘀,生冷酒食或胃阴耗伤、脾肾阳衰,以致胃失通降,故而“食入反吐”。古人虽有“食入反出,是无火也”之说,但临床所见仍有虚实寒热之别。本案西医诊断为幽门梗阻,临床表现与中医“反胃”相合。此例症见腹痛、食后两小时即吐,大便艰秘。证属胃失和降,食物挟饮交阻中焦,又见呕吐酸水、舌红等证。乃肝热犯胃之征。故用左金丸辛开苦降以清肝和胃,又用己、椒、苓、黄等辛苦通泄治法,使之胃复通降而愈。

例一崔XX,男,40岁。初诊日期;1971年4月20日。自觉腹部脐周有一积块,顶冲跳痛。急性发作时,上吐下泻,出冷汗。本病从六、七岁开始一直来愈。现在,食欲欠佳,腹痛畏冷,手足不温,二便一般。苔白,脉沉迟。辨证:此为沉寒痼冷,盘踞中焦之奔豚气。治法:大补阳气,温中散寒。方药;理中丸合附子汤加减。炒白芍10克焦白术10克干姜10克东参9克炮附子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4月29日(二诊):上方二剂后,食欲、二便均好,手足转温,不畏冷,但仍脐腹疼痛,往上顶冲,不拒按。脉沉紧。宜继用暖肝降逆,温阳理气。方药如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5克川楝子10克荔枝10克良姜6克吴茱萸6克小茴香10克肉桂6克牛膝10克沉香5克5月1日(三诊):上方2剂后,脐腹痛,顶·冲见好,腹内舒服,食欲增进。脉沉紧较缓。诸证向愈。继服原方4剂,以巩固疗效。(《张子琳医疗经验选辑》)

例二吴XX,男,31岁。1970年夏。患者脐周围作痛,扪之坚硬拒按,呈阵发性,痛时觉有物从脐下向上攻冲,发作欲死,移时自止。病已三年,发作无时。有时上下肢关节游走痛。诊脉沉弦而滑,舌苔白滑。臆断为寒湿水气著于肝肾二经,膀胱气化失司,至水寒之气上冲所致。治宜镇逆降气,温中散寒。桂枝10克茯苓30克吴萸10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白术10克炒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薏苡仁25克生姜3片大枣5枚投上方3剂而安。后因食思不振,加陈皮、神曲,再服而痊愈。(张梦侬《临证会要》)[评按]奔豚气系指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膈的一种证候。《内经》中就有记载,《金匮要略》有专篇论述。后世医家将其并入“积聚”类中。

例一为沉寒痼冷盘踞中焦,肝肾之气上逆冲心。方用理中汤合附子汤加减。药后阳气渐复而气上顶冲未愈,继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合程钟龄奔豚丸加减,因其气逆太甚,故加牛膝、沉香,数十年之陈疾,竟获良效。

例二病程稍短,以《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加味,3剂而安,5剂而愈。对于奔豚气重在识证,大凡沉寒痼冷,非附子、肉桂等大辛大热之品,无济于事。(二十八)反胃谢XX,女,55岁,住院号;763221。初诊日期c1976年9月31日。胃病史十余年,一月来未复发。中腹痛,拒按,三日来食后二小时呕吐食物、痰涎、酸水,大便艰秘,背恶寒,口干脉细,舌前红,苔根腻。辨证;胃失和降,痰饮内停,肝热乘之,下关既湿,势必上涌。治法;先拟清肝化饮通泄法。方药:姜川连2.4克炒吴萸1.5克炒黄芩4,5克枳实12克制半夏9克防己12克椒目6克生大黄4.5克煅瓦楞30克(先煎)10月4日(--诊):大便溏软,腹痛止,稍感不舒,呕吐得瘥,并思纳食,苔根腻渐化。肝热减而痰饮已得下泄,梗阻已有缓解之象,仍守前法叠进。原方3剂。10月7日(三诊):大便已正常,呕吐未复发,纳增,食后无不适,唯口多清涎,下腹时或胀气。脉细,舌红口不干。反胃之疾,已有向愈之势,再拟和胃化饮理气,以善后巩固。炒黄连1.8克炒吴萸0.9克川石斛12克茯苓12克防已12克椒目6克制半夏9克炒枳壳9克大腹皮12克佛手片4.S克7剂。(《张伯臾医案》)[评按]反胃系指食物进入,不能消化,终至尽吐而出的病证。多因气郁、积滞、血瘀,生冷酒食或胃阴耗伤、脾肾阳衰,以致胃失通降,故而“食入反吐”。古人虽有“食入反出,是无火也”之说,但临床所见仍有虚实寒热之别。本案西医诊断为幽门梗阻,临床表现与中医“反胃”相合。此例症见腹痛、食后两小时即吐,大便艰秘。证属胃失和降,食物挟饮交阻中焦,又见呕吐酸水、舌红等证。乃肝热犯胃之征。故用左金丸辛开苦降以清肝和胃,又用己、椒、苓、黄等辛苦通泄治法,使之胃复通降而愈。(二-1‘九)呃逆

例一王XX,男,31岁。呃逆连连,已达八日之久。便秘亦已数日,上次排便干结,致肛痛出血甚多,脐右侧如拳攻起,胃脘亦痛。旋复花9克代赭石9克公丁香3克大黄6克芒硝9克柿蒂5只复诊:服药1剂,呃逆即停,今日胃痛减,排便三、四次,稍里急。川朴9克川连3克广木香3克陈皮6克黄芩6克二剂停诊。(姜春华医案,《中医杂志》4:56,1959)

例二邵XX,男,63岁。初诊日期:1952年7月11日。食物下胃不化,呃逆时作,滞而作痛,入腹之后,其痛更剧。此乃肝脾不和,气食两滞为患;业经月余,亟当和化,勿使成为膈证。空沙参12克焦冬术9克炒枳壳9克连水烧川朴3克黄郁金9克制乳没各9克沉香曲9克·生熟稻芽各9克佛手片9克焦鸡金9克白蔻仁9克甘草梢6克鲜荷梗1尺生荸荠3枚捣?月13日(二诊):腹痛已愈,惟尚作呃逆,咽物下胃,尚微作痛。肝胃未和,当依法再进。南沙参12克五味槟榔9克郁金9克炒枳壳9克焦鸡金9克佛手片9克蔻仁6克六神曲9克炒稻芽9克土炒杭芍9克甘草3克鲜荷梗1尺·7月18日(三诊):据述服药尚安,惟不能平睡,睡下则胃部发梗而气不通。气食两滞,均尚未化,当依法再进。空沙参12克姜川朴3克六神曲9克山楂炭9克五味槟榔9克盐砂仁6克青木香6克炒稻芽9克黄郁金6克藿香梗6克焦鸡金9克佛手片9克鲜荷梗1尺7月22日(四诊):药后病已轻,因劳乏忽又反复,胃部作梗而更痛,仍当从本治。空沙参9克苦桔梗9克沉香曲9克真郁金9克广木香6克盐砂仁6克川牛膝9克蔻仁3克花槟榔9克首乌藤12克炒稻芽9克甘草梢3克鲜荷梗1尺8月1日(五诊):食物下胃,仍上泛作吐,腹痛不减,入夜睡后更甚。肠脾不和,故时发时止,仍当从本治。南沙参12克连水炒川朴3克六神曲9克焦鸡金9克佛手片9克生熟稻芽各9克川黄连木香各1.5克制乳没各6克盐砂仁6克五味槟榔9克灵磁石12克(先煎)赤芍药9克生荷梗1尺—-8月4日(六诊):各病皆轻,惟胃钝不开,食滞不化,食物下咽,往往停蓄脘间,作胀且痛。法当从本治。空沙参12克黄郁金9克沉香9克盐砂仁9克麸炒积实6克焦鸡金9克炒稻芽12克腹皮9克盐炒槟榔9克苦杏仁9克广木香9克皮茯苓12克佛手片9克干藕节5枚8月7日(七诊);各病皆愈,惟尚吐痰涎,不吐则呃逆上冲难受。胃热脾湿,当从本治。南沙参12克焦冬术9克炒枳壳9克白蔻仁9克黄郁金9克连水炒川朴3克酒黄芩9克六神曲9克五味槟榔9克青竹茹9克盐砂仁6克甘草梢6克生荷叶1角带梗5寸(张绍重整理:萧龙友医案,《中医杂志》2:115,1958)[评按]呃逆系指气逆上冲,呃声连作,不能自制的证候。一般均能自愈,但也有连续不断达数日或半月之久者。

例一呃逆连连已周余,便秘数日。证属胃气上逆,腑气不通。故用旋复、代赭、丁香,柿蒂降逆气,大黄、川朴,芒硝通腑气,1剂而愈。

例二证属肝脾不和,气、食两滞而致胃痛呃逆。萧氏曾多次强调“仍当从本治”,此例何者为本?气食两滞,肝、脾、胃三脏失和为本。盖气滞则痛,气逆则哕。调气化滞即为治本之法,气顺滞通,则胃痛、呃逆方能平息。

添加到搜藏:

相关文章

奔豚气病

奔豚气案(岳美中)

奔豚气病源流探讨 --转帖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仲景所论的奔豚气病

绍奇谈医——奔豚气病

奔豚汤

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转帖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课程之——奔豚气ppt下载

中医学中的“奔豚”是何病

二十七气

“豚”?

外感误治后发作奔豚病的方证分析

桂枝加桂汤加味治疗奔豚案

从下一个篇目继续阅读

----------------------------------------------------------------------------------------------------------------------------------------------------------

----------------------------------------------------------------------------------------------------------------------------------------------------------

奔豚气案(岳美中)

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摘要: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张仲景是汉代研读《内经》最深入细致且卓有成就的一位医家,他的传世之作《伤寒杂病论》,处处都可见到他以《内经》

-

奔豚气案

故乡老友娄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偕同远道来京就诊。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虬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按主述之病状,是所谓中医之奔豚者,言其气如豚之奔突上冲的形状,《金匮要略》谓得之惊发。惊发者,惊恐刺激之谓。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症。予仲景桂枝加桂汤。 桂枝15克 白芍药9克 灸甘草6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劈)水煎温服,每日一剂。 二诊(4月30日):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一次呕吐。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苓9克,以和胃蠲饮。嘱服10剂。 三诊(5月13日):有时心下微作冲痛,大便涩,左关脉弦,是肝胃气上冲,改予理中汤加肉桂、吴茱萸,以暖胃温肝,服后痊愈回乡。两月后函询未复发。

桂枝汤原本治太阳中风,汗出,发热,恶风证。而仅加桂枝量后,则治奔豚气。因此医生在处方用量上,岂可掉以轻心。

(摘自《岳美中医案集》第49页)

奔豚气病

仲景所论的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以患者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为特点,其状如猪之奔突,发作时恐惧莫名,甚至有濒死的感觉,但移时冲气渐平,即和常人无多差异。  此病在西医学中很难找到与之近似的疾病,而临床时有所见,我曾留心查阅过近三十年的有关资料,粗计亦有数十例之多。  仲景认为奔豚气的病因是起于惊恐。《诸病源候论》在“惊恐”之下,又添“忧思”二字,说明多种情志变化皆可引起脏气不平,发为奔豚

>>更多内容

岳美中医案赏析

玉屏风散治疗表虚自汗证  何某某,男性,39岁。于1973年4月9日来诊。其证系甲状腺肿瘤摘除后,身体较弱,为疏风活血消瘀之剂予之。  4月19日复诊,自诉服前药几剂后,又服抗甲状腺西药,服后汗出不止,且恶风,每天感冒二三次,虽处密室也不免,颇苦恼。诊其脉弦大,舌有齿痕而胖,断为疏解肌表有过,而伤表阳,致使不能卫外,津液因之不固而外泄,且畏风感冒。这与伤风的自汗不同,此责之表虚,彼责之邪实,

>>更多内容

奔豚气病源流探讨 --转帖

奔豚气病源流探讨 在中医发展史上,奔豚一词语出多处,概念较为混乱,临证时难以掌握,有必要追根溯源加以系统探讨。 1出处有三,含义各不相同 奔豚一词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曰:“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急,表示脉搏快;沉为沉重;厥为厥逆,在此指足逆冷,《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更多内容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本帖最后由 夏天 于 2009-7-23 09:31 pm 编辑 来源:老子学院 作者:熊春锦 http://www.dedao.org/home/html/daoyixue/daoyilunbing/20090429/503.html 奔豚气之病,对于学习、了解、区分、鉴别道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不同学术特征、方法论特点,可以说在各种疾病中,

>>更多内容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道医治疗学——奔豚气疾病 《道医学》作者熊春锦奔豚气之病,对于学习、了解、区分、鉴别道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不同学术特征、方法论特点,可以说在各种疾病中,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病种。如同道医学、中医学、西医学在研究经络是否客观存在一样,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征。在研究经络学中,道医学是自己内观体验,物格而自明;中医则是依据前贤古籍经典而力争;西医学则是先在尸体上以解剖刀觅寻,遍寻不着则否定,

>>更多内容

仲景所论的奔豚气病

1083090496

>>更多内容

绍奇谈医——奔豚气病

1083090496

>>更多内容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课程之——奔豚气ppt下载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课程ppt系列难得的内部材料哦~~本系列其他课程链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课程之——水气病脉证并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课程之——胸痹心痛短气ppt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课程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课程之——奔豚气ppt下载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课程之——中风历节ppt下载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课程之——疟病脉证并治ppt下载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课程之

>>更多内容

中医学中的“奔豚”是何病

中医学中的“奔豚”是何病

>>更多内容

奔豚汤

原文〈金匮要略*奔豚气〉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二) 奔豚汤方: 甘草 芎?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此贴被书剑一生在2008-11-23 00:23重新编辑 ]

>>更多内容

岳美中‘表虚、外感风热’案

患者:何x,40岁,男性,中国科学院电工所。 1973年4月9日初诊:前因患甲状腺癌于x医院作手术.电疗后,服用甲状腺素片,经常出汗,极易感冒,舌苔薄白,脉象浮大无力。辨为表虚卫阳偏弱所致.予“王屏风散。 黄芪九钱,防风二钱.白术五钱 上药共剪成小块,掺匀,每用三钱水煎服,日服二次,连服一月,感冒及出汗等均愈。 &n

>>更多内容

岳美中

岳美中---医有五等说 中医是一门艰深的科学,易学而难精。医生也绝不是泛泛地认得几味药,记得几个方就是中医。《内经》有上工、中工、粗工之分,把医分为三等。《周礼&s226;医师章》也依技术高低,考核的优劣,而决定为工为徒,职位升迁。今天的中医,除了年高者尊为老中医外,多没有什么区别,其实细细一看,可以分为五等。 初等医生,叫开方医生。这

>>更多内容

桂枝加桂汤加味治疗奔豚案

邢斌韩某某,女,65岁。初诊:2002年8月10日主诉:时而自觉气由小腹冲自咽喉3年加重2月。病史:患者10年前出现胸闷、胸痛,无明显诱因,每次约持续半小时,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心超示轻度二闭、主闭。服用消心痛、倍他乐克、麝香保心丸等药物,症状未明显好转。近3年来出现一股气自小腹冲至咽喉,同时觉小腹作胀,欲矢气乃快,胸闷、心慌。近2月发作较频,每星期都有发作。7月初住院,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心超示二

>>更多内容

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转帖

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摘要: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张仲景是汉代研读《内经》最深入细致且卓有成就的一位医家,他的传世之作《伤寒杂病论》,处处都可见到他以《内经》

>>更多内容

------------------------------------------------------------------------------------------------------------------------------------------------------------

岳美中‘表虚、外感风热’案

从属主题: 美中 表虚 外感 风热

外感误用表散和解案

------------

其实丹溪用温补的方法也是得心应手病家是没有学到真谛呀

-

患者:何x,40岁,男性,中国科学院电工所。

1973年4月9日初诊:前因患甲状腺癌于x医院作手术.电疗后,服用甲状腺素片,经常出汗,极易感冒,舌苔薄白,脉象浮大无力。辨为表虚卫阳偏弱所致.予“王屏风散。

黄芪九钱,防风二钱.白术五钱

上药共剪成小块,掺匀,每用三钱水煎服,日服二次,连服一月,感冒及出汗等均愈。

二诊:1974年1月29日,患者又因穿着不慎于四天前感冒后,鼻寒流涕,涕色黄白相兼且带血块,有时鼻流鲜血。咽痒,咳嗽,痰色白,量不多,食欲睡眠尚好,尿黄,经*医院耳鼻喉科诊为“鼻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经冶未效而又就医:舌苔薄白,右脉数大。予以“自验外感方”;

白薇三钱,桔梗三钱,芥穗三钱,防风二钱,前胡三钱,白前二钱,杏仁二钱。浙贝三钱,桔红二钱,甘草一钱,连翘三钱,牛子二钱,嘱服四剂.

1975年3门26日随访,患者服四剂药而鼻衄等均愈,

按:本例是同一病人两个问题:其一,为1973年4月,因甲状腺癌手术电疗后,出现了表虚自汗,易于感冒的症状,予“玉屏风散”服用一个月左右,卫阳偏虚等证得到改善。玉屏风散的使用方法较多,多数人将原方剂量缩小十倍左右用汤剂煎服,或入其他方药中共煎用之。我多以散剂小量久服,效果较好。本方之黄芪、白术、防风的使用剂量比例方面,多以黄芪四、白术二、防风一,即4:2:1比例使用。本例使用白术比例稍有增大,乃因久病素有脾虚的缘故。其二,是1974年1月29日着冷四天,鼻流血涕,咽痒,咳嗽,痰色白,量不多等外感风寒化热,我用自己验方四剂而愈。使用本方的经验是,一般外感用荆芥、防风以解表,有寒加苏叶;咽痒者加桔红‘咽哑者加射干、凤凰衣’咽痛者加连翘、牛子;喉干痛,痰不易出者,加沙参、马兜铃或牛蒡、山药以润喉;鼻(血丑)血者,加白薇、桔梗;排痰不利者,加桔梗、杏仁、贝母以排痰止咳;有热痰者用大贝,久咳或劳咳者加川贝。前胡,白前均可搜痰。稀痰加半夏;热痰加用天竺黄、竹沥;顽痰加用海浮石,热甚者加芦根,枇杷叶。注意辨证用药,方可收到速效

(王占玺整理)

体虚外感误用表散案

体虚外感误用表散案

>>更多内容

外感风热误用温补案

外感风热误用温补案

>>更多内容

奔豚气案(岳美中)

奔豚气案 故乡老友娄某的爱人,年七十,患呕吐腹痛一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偕同远道来京就诊。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虬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按主述之病状,是所谓中医之奔豚者,言其气如豚之奔突上冲的形状,《金匮要略》谓得之惊发。惊发者,惊恐刺激之谓。患

>>更多内容

岳美中医案赏析

玉屏风散治疗表虚自汗证  何某某,男性,39岁。于1973年4月9日来诊。其证系甲状腺肿瘤摘除后,身体较弱,为疏风活血消瘀之剂予之。  4月19日复诊,自诉服前药几剂后,又服抗甲状腺西药,服后汗出不止,且恶风,每天感冒二三次,虽处密室也不免,颇苦恼。诊其脉弦大,舌有齿痕而胖,断为疏解肌表有过,而伤表阳,致使不能卫外,津液因之不固而外泄,且畏风感冒。这与伤风的自汗不同,此责之表虚,彼责之邪实,

>>更多内容

外感高热案

1083090496

>>更多内容

外感中热泻

病证名。内有积热,外中热邪所致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症见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汛即泻,一泻即止,少顷复痛复泻,肛门如火,粪色色黄。治宜清热止泻,脉浮数者,热在表,用柴葛芩连汤;脉沉数或数实者,为里热重,用家秘枳壳黄连汤调六一散;二便涩滞者,宜八正散清热利湿。参见热泻条。

>>更多内容

岳美中

岳美中---医有五等说 中医是一门艰深的科学,易学而难精。医生也绝不是泛泛地认得几味药,记得几个方就是中医。《内经》有上工、中工、粗工之分,把医分为三等。《周礼&s226;医师章》也依技术高低,考核的优劣,而决定为工为徒,职位升迁。今天的中医,除了年高者尊为老中医外,多没有什么区别,其实细细一看,可以分为五等。 初等医生,叫开方医生。这

>>更多内容

岳诗管窥-----读岳美中老中医诗有感

岳诗管窥-----读岳美中老中医诗有感力从辨证求吾是,弗去分型相尔由;《赠陈可冀大夫》 渔翁:强调中医要坚持正确的“辨证施治”方法,不机械地分型,刻舟求剑。可见先生对“分型”这一方法有保留看法。山媚川辉蕴珍宝,只看我辈识耶不?《赠陈可冀大夫》 渔翁:“我辈识耶不”?隐隐寄托着岳老对中医后学之期待,或许还有一丝担忧。渔翁臆测。

>>更多内容

大灸疗法治疗虚弱证(岳美中)

1083090496

>>更多内容

董红昌医案之气虚外感

董红昌医案之气虚外感赵*龙 男 48岁 地址:略08年5月13日初诊:畏寒怕冷,肢体痠困,胃纳佳,大便溏。唇淡。左脉短小,右脉弦软久候略洪,舌尖红,苔薄白,咽红,口不干。处方: &nb

>>更多内容

虚人外感误用温补案

虚人外感误用温补案

>>更多内容

气虚外感误用辛散案

气虚外感误用辛散案

>>更多内容

阴虚外感误用温散案

1

>>更多内容

外感误用表散和解案

外感误用表散和解案

------------

其实丹溪用温补的方法也是得心应手病家是没有学到真谛呀

>>更多内容

广告

热点文章

女性外生殖器图 发几张美女性感解剖图 震惊世界的中国秘方,一个老中医几十年的心血 97干mm最新网站wwwyiyejqcom97色mm五月天小说网站 外生殖器(实图) 山药薏米芡实粥的副作用 倪海厦中医针灸教程及黄帝内经教程 女性内生殖器讲解视频 97干最新网站97干最新网址97干网址wwwmnltscom刺激 脾虚的症状 女性生殖结构解剖图 寒湿体质的人吃什么补血?红枣能吃吗? 如何看待指甲上有竖纹状 幼女淋菌外阴道炎图片 艾灸的感觉真好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 倪海厦针灸视频 推了肝经后的第二天 推荐个美女裸聊聊天室网站,最疯狂的裸体视频聊天室!全天24小时美女在线! 掉头发掉得好严重

-

最近更新

紫米可以用黑米代替吗

很清楚的小儿推拿穴位图3

很清楚的小儿推拿穴位图4

急切盼望解答:身上起带白头的红疙瘩!

经期要不要艾灸?月经总是提前,经量很少,怎么办?

敲胆经的副作用!!请大家辨别

关于长期干咳的治疗求助

睡眠与养生

第一次听《中医太美》

谁有人卫的《小儿推拿学》,请说说小儿五经补泻方向,谢谢

高血压疑问:有人跟我一样吗?

关于找准经络的问题

咽喉痛,怎么办?

[原创]单味灵芝孢子粉强身抗病

伤精(肾虚、元气虚)的种种表现和治疗方法(转帖)作者:彭博士工作室

带解剖的董氏奇穴图片(多吉老师制作)很好!

中国传统医学的神韵

永不牙痛奇方!!

《中医失误百例分析》

糖尿病

千古疑案肾气丸

铁杆中医论坛管理条例(暂行草案)

说说附子

央视《家有妙招》整理版之1

《牡丹亭》源自药名诗

央视《家有妙招》整理版之2

2009年经典到变态的语录100句

运用x形平衡法的体会

特聘“杏林园丁”为论坛讲师

杏林集叶封面图片

近期北京的两场雪

中医学是依据什么标准把男定为“阳”女定为“阴”的?

《危症难病倚附子》中介绍王德光先生用附子的独特经验

猪胆汁妙用

《中西医结合20讲》短评

赵洪钧先生的《医学中西结合录》

新书:伤寒论阴阳图说

名医名方——猪脬缩泉汤

黄连汤中桂枝琐谈

“七日自愈”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北半球 甲感疫情不断加剧(转帖)

一针之术是中医的一颗明珠

医学感悟]关于阅读《针灸大成》的感想____christy127

论同病同穴同针法而有无效验或迟速之分

牙痛一例

家父急症治疗进行中。。。。。。

山西省的中医发展有多艰难?

《中国医学大成[重订修正本]》(全50册)曹炳章辑下载

《现代临床医学》丛书招聘主编、副主编和编委

推拿经典

随机文章

求助! 桃养人, 杏伤人, 李子树下撑死人 知常达变治干咳 我这样的体质适合敲胆经,推腹吗?(有巧囊) 文殊師利菩萨頌專輯 公孙龙子 有请大师看婚姻 香港易學風水會舘 聯盟申請 经方体悟 牛 皮 癣(神经性皮炎) 请闆郑老师妈妈身体无免疫力,出门就感昌如何治疗? “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转帖】 流产后遗症一病例 求救,前列腺肥大怎么治? [转帖]关于《梅花易数》与《六爻课》两种预测方法的区别|【 梅花心易图书馆 】|【 梅花心易 】 陈家礼老师经方验案3 苏州“书法斑马线”遭质疑 国语版《海上花》 体质虚寒 应做什么保健运动或按什么穴位呢? [邀对]出对容易对对难 冬瓜鲤鱼头粥 肥胖了也能引发不孕症 ei检索的“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国际学术会议征文 (epph2010) dqy 手机偷听器红外眼镜手机监.听器www.ss567.cn 血精的防治 新生儿黄疸应如何预防与护理? 请大师帮我看看 单位体检:尿常规异常+ 原来中医可以这样学--边读小说,边品中医 庄子思想中的道与气 (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3325.html

更多阅读

多囊卵巢综合症能治好吗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

对年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来说,最大的危害就是不.孕。此外,长期慢性雄激素水平上升,会导致一系列代谢异常。如血脂代谢会受到影响,使女性患者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出现心血管问题;糖代谢也会出现异常,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由于患

脂溢性脱发能治好吗 脂溢性脱发吃什么药

脂溢性脱发能治好吗——简介三年前得了头皮脂溢性皮炎,因为疏忽治疗最后导致头发大量脱落,到医院医生告诉我说是脂溢性脱发,之后我不停的寻医问药,现在我终于治好了,在这分享一下我的治疗经验。脂溢性脱发能治好吗——工具/原料

阳痿能治好吗?伟哥治疗阳痿有用吗? 伟哥能治疗阳痿吗

阳痿能治好吗?伟哥治疗阳痿有用吗?ED按其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人们常说的阳痿通常属于重度ED。这类患者持久、完全地丧失勃起功能,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在临床上,很多中男性朋友刚出现ED时并没有那么严重,但由于种种原因延误了治

淋菌性前列腺炎能治好吗? 淋菌性前列腺炎好治吗

【导读】淋菌性前列腺炎能治好吗:由于春季气温变化大,冷热不均,昼夜温差较大,通常这时候也是前列腺炎的高发期。那么,在春季男性如何做好前列腺的护理安然渡过危险期呢?下面专家就教你如何做好春季“保腺计划”,免受前列腺炎的困扰。前列

乙肝大三阳弥漫性肝损伤能治好吗 弥漫性肝损伤怎么治疗

替诺福韦核心提示:什么是弥漫性肝损伤?乙肝大三阳弥漫性肝损伤能治好吗?临床上不少的患者在进行体检中会发现弥漫性肝损伤,很对患者对此病情很陌生,面对着检查结果,很多患者担心治不好.乙肝大三阳弥漫性肝损伤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乙肝

声明:《奔豚气 奔豚气怎样能治好》为网友长夜畅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