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徒》简介 迷徒claire第二部

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作者语】

自我的简单与世界的复杂必定产生落差,而这种落差必然以具体的形式在生活与现

实中体现。本书的最大价值就是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缩小简单与复杂的差距,减少转

换的代价

本人仅试着以自己的方式与角度来理解这个世界,并不关心所言是否正确,是否主

流,是否惹了不该惹的人

本书阅览群体定位于15-30 之间.所以本人加入大量图片及流行元素,甚至保留其强

烈之棱角与个性,意欲使这本 “本该严肃且无聊”之书“不显苍老”,同时本书乃心

路历程。文中所言,没有一个字是由谎言组成

‘导读指南’已指明:思考所得,仅作借鉴。“仅”字乃重中之重!本书旨在为迷

徒们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提供一种视角,仅为参考,仅为借鉴,很高兴大家拿吾之思想

与自己相印证,但吾并不关心印证之结果

本书其逻辑不体现于章节之间。虽有哲学相关内容,但不是哲学书。因为——本人

讨厌哲学

严格来讲,本书可以算作励志作品,但角度与视角并非走的设立目标、超越自我的

老路,而是思行合一、破而后立的迷徒之路

阅览时请保持第一人称,本书忌浮燥,浮燥的环境与心境皆有碍阅读

本书写给迷茫者!与其称之为书,不如称之为药。也请注意:它是药方,不是药材,

本人不敢保证它的疗效,希望能帮助某一撮朋友,希望这一撮朋友能有所得

对于本书,本人花了很多心血,很多很多心血,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希望本书能帮助需要的人摆脱迷茫

希望本书能帮助需要的人应对生活

希望本书能对需要的人有借鉴意义

希望本书能帮助需要的人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3

《迷徒》

作者:莫如冰

导读指南

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导读指南】

迷徒此作,首尾相衔。自成体系,勿盯一点

不为哗众,不为取宠。思考所得,仅作借鉴

走马观花,可惜精力。中道崩殂,浪费时间

跳跃阅读,本书大忌。通览之前,忍住意见

坚定意志,秉持信念。以行代言,积攒资源

杂念抛开,心情放缓。静而不燥,有助破茧

扪心自问,我迷茫否?就地决定,看与不看

莫字如冰,教材反面。以之为镜,正尔衣冠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一十三年,痛苦不堪

目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5

【目录】

作品简介..................................................................................................2

《迷徒》..................................................................................................3

导读指南................................................................................................. 4

目录...........................................................................................................5

前言1 俺就一悲剧..........................................................................8

前言2 《迷徒》与迷徒的由来................................................... 23

一个屎克螂........................................................................................... 23

第一章 世界

第一节 快乐的世界 是单纯的世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世界观的探讨】............. 18

第二节 原理一:运动必有结果..................................................28

——【关于宇宙的探讨】................. 28

第三节 空间不因物质而存在.......................................................34

——【关于空间的探讨】................. 34

第四节 时间是一种方法................................................................38

——【关于时间的探讨】................. 38

第五节 天平受力模型....................................................................42

——【关于物质运行规律的探讨】. 42

第六节 0.00000042666 秒.................................................. 48

——【关于生物起源的探讨】......... 48

第七节 “我”是一种“定位” ................................................52

——【关于人的起源的探讨】......... 52

第八节 宇宙 是简单的宇宙...................................................... 58

——【智能生物不唯一性的探讨】. 58

第九节 三大本能:索取 繁衍 情绪.....................................62

——【关于生物本能的探讨】......... 62

目录 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第十节 生命的意义........................................................................ 68

——【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 68

第十一节 情感四象限........................................................................ 80

——【关于情绪与情感的探讨】..... 80

第十二节 思行合一............................................................................ 86

——【因世界而方法】..................... 86

第二章 方法

第一节 生物是一种结构 意识是一种功能........................... 94

——【关于物质与意识的探讨】..... 94

第二节 能量是运动及运动的趋势............................................ 104

——【绝对运动】........................... 104

第三节 一切有关‘矛盾’的方法 都用两面性代替........... 110

——【事物的两面性】....................110

第四节 破茧十策之:熬.................................................................116

——【量与质】................................116

第五节 破茧十策之: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带上觉悟................122

——【原因与结果】....................... 122

第六节 ‘团结’与‘意志’是民族最应该推崇的品质.......130

——【群体与个体】....................... 130

第七节 所有约束当中最最重要的是:自我约束.....................134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34

第八节 破茧十策之:要么死嗑到底 要么激流勇退................ 140

——【选择与放弃】....................... 140

第九节 一阶自然反应 二阶学会权衡 三阶学会选择...............152

——【三思而后行】....................... 152

第十节 破茧十策之:俯视......................................................... 156

——【举一可以反三】................... 156

目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7

第十一节 人的潜力与承受力往往是高于自我评价的............162

——【学无止境】........................... 162

第三章 应用

第一节 认识自己......................................................................... 168

第二节 恐惧.................................................................................. 180

第三节 死亡.................................................................................. 186

第四节 寿命.................................................................................. 194

第五节 面子与面具..................................................................... 200

第六节 美之为美......................................................................... 208

第七节 爱情与爱..........................................................................212

第八节 看人与骗人......................................................................220

第九节 借势...................................................................................236

第十节 人情与人脉..................................................................... 240

第十一节 八大原则与人生最高境界...................................... 244

第十二节 意识形态..................................................................... 254

第十三节 D S ............................................................................ 264

第十四节 矛盾的心情.................................................................272

第十五节 宇宙模型......................................................................278

后记 迷徒之破茧化蝶

【知足者常乐,单纯者常乐,无知者常乐】............................. 284

精华书评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迷徒之唠叨

前言俺 就一悲剧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3

N 年以前,具体哪一年,忘了,我问自己了一个问题,正是这个问题,将我拉入十

几年噩梦般的深渊。那时俺就一小屁孩,啥都不懂。

那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要思考那个问题,就必须思考生命,从而思考人生,再而

思考情感,而超脱一切的,还要思考宇宙。就如一根线,为了找到线头,却拉出了一团

丝。从死亡,到人生,到感情,到价值,到处世方法,到人的心理。就像一颗种子般发

了芽。想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团丝怎么理都理不清,让人迷茫,让人困惑,所以我

发誓,就算搞不清楚所有的问题,也要把生命的意义找到。因为名利、感情、事业都可

以变成它的意义,但都不是它的意义。意义到底何在?于是,那个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变成: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然后,摩肩接踵又是一大堆问题。这堆问题太困难了,太痛苦

了,只有身在这个由问题组成的围城里面的人,才知道这是多么的痛苦。而更多里面的

人,被困了一生。这样讲来,我太幸运了。因为我只用了十三年就跳了出来。但这十三

年,可不是普通的十三年,童年被这些问题搅得支离破碎,甚至想问题想得吃药度日,

想得躺在床上呻吟哀鸣的程度,更加痛苦的是,我发现思考已经停不下来了,于是只有硬

生生承受那种痛苦。那种情况,与其称为思考之疯狂,不如称为陷入绝望的歇斯底里。

经常去问别人,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得到的回答真的很杂,甚至可以说是乱七八

糟。当然也就没有想要的答案。找不到答案,就自己找答案!

最难的就是思维的转变。

直到想通困扰我的一切的时候。有一种冲动,一种唏嘘,一种解脱,加上一点点的

兴奋。我决定把我的思想给固化成文字。因为太奇怪了。太奇特了。太不可思议了。有

一个小孩,从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钻牛角尖。活活钻了十三年。这是何其的??可悲!

回顾俺小前半生,不得不说,俺就一悲剧 ,不过还好,可悲的是从前,可悲的是历史。

如果未来也很可悲,那才是真正的可悲。

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成熟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问题在这个代价是不是可承受的。 我

失去了很多,多到五六年前边思考着问题,边思考着自杀!只为了找这些垃圾问题的答

案。不过苦难终将过去,立足现在,回首前尘,只能安慰自己:有所失必有所得!我失

去很多,也得到很多,所以一时半会也难以计算是失是得.

但至关重要的一点,不管怎么去看待事物认识事物,有什么样的思想,面对什么样

的问题。始终不要忘记最初的目的.生存且生存的更好!

迷徒之唠叨 1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思想只是为了行为服务的.行为始终在思想之前的.我们因为做了什么而有思想,

而不是因为有了思想再去做什么.正如快乐一般.我们不是快乐的去做什么,而是做了

什么而后快乐。正如此.技术不能转化成生产力不是好技术,思想不能转化成馒头不是

好思想。

思想的核心不是怎么来认知,而是怎么去面对!思想怎样指导行为?怎样变成馒头?

大学时代,我的辅导老师让我去看心理医生。因为我充满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

整个人体现出一种神经质与病态。于是去了。当我把心理医生当成一个倾述者时,告诉

了他,这么多年所想过的问题。当讲到,宇宙的存在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的时候,他拍

案而起,喝说:“你想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全是在浪费时间!地球转不转关你什么

事!宇宙有没有意义关你什么事!”我针锋相对。道:“怎么会没有意义!正是因为宇

宙没有意义,那么人类就更不会有意义,如果人类本身没有意义,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大

部分行为都没有意义,正是因为很多东西都没有意义,所以我不会因为事情发怒,不会

去在乎生活中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因为没有意义,所以我的心才会如此平静!我

知道什么是该在乎的,什么是不该在乎的!你说这有没有意义?”当我讲了这些话后。

心理医生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他居然鼓起了掌。说是他听到的最精辟的观点。接下来

的时间与其是咨询。不如说交流。所以大家可能从这个例子当中看到怎么用思想去指导

行为。如果仅停留在宇宙的意义,存在的本身的层面上。这种思想一定是垃圾思想。但

是将这种思想给投射投影到人本身,或者生活中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时,那么这种思想才

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思想转变成馒头的过程。我有一个朋友,喜欢道学。喜欢‘无为’

之道。无为之道是有其局限性的。但我的朋友他用‘无为’的心态指导他的行为,不显

不争,日子过得很宁静,心态与很平静。时常说‘老子’的思想很了不起。这也是思想

转换成馒头的过程。所以任何一种思想的目的皆是为了指导人的行为,而不是文学作品

般让人来品头论足的。如果你有了指导行为的原则,那么也就有了思想!

所以思想的第一要领是实用!

而思而不学而惘,学而不思则怡.所以思想与实践永远是双生的。行成于思。思成

于行!最后,希望所有人都快乐.也希望所有的人都与哲学无缘.它是痛苦之源.请大

家千万别把这本书当哲学书——因为我讨厌哲学,相当讨厌!——尽管里面有些哲学的

内容,如果是哲学书,那么本书的目的必然是传播思想,而事实是,本人并不关心思想

的正确性,只关心它的合理性。所以本书的基调不是说教,而是交流。大家可以把它看

前言俺 就一悲剧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5

成本人的心路历程,希望本人的一些想法一些经历能够对迷徒们有参考价值,希望大家

通过本人寻求困惑自己问题答案的过程与方法找到自己的解答与方法,这才是心路历程

的最大作用——借鉴!有的哲学吧里的朋友评论说,写得不够深,当然,这本书是写给

15-30 岁年龄段迷茫的朋友的,深能深到什么程度!我见过的迷茫者更多的是因为生活

与情感。因为哲学的,少得可怜,后来我感觉,跟哲学有关的人,都很可怜!而很多人

对哲学陷入了误区,以为哲学是跟“终极”“真理”“本质”有关的学问。而这种想法

是一条‘自以为是’的不归路。我喜欢简单,因为本人一直都是简单的人!哲学有一个

最大的缺点,或者说玩思想有一个最大的缺点。的确!思想可以让复杂的人变简单,但

却不能让简单的人更简单! 而一个简单的人要想更简单,就只有一条路了。先变复杂,

再变简单。而更多的人在变复杂之后,却找不到简单的回归之路。于是,出不来了。那

么等待他的,必然是迷茫与痛苦!呵呵,在很多人看来,想不清楚就不想呗,至于嘛。

很难想象“世界是什么,宇宙是什么,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生命是什么,我是什

么,人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感情是什么,矛是什么,盾是什么”这样的垃圾问题可以

把人逼疯,疯了倒也好,郁闷的是痛苦来的时候,人清醒的。就如做手术一般,怕的不

是做手术本身,怕的是麻药不够麻。以前,我真的以为我出不来,甚至作了自暴自弃的

最坏打算,后来我出来了,但我不会说什么“皇天不负有心人”之类的屁话,而只感觉

到侥幸与后怕!

简介中有讲到本文的逻辑不体现于章节之间,因为没法逻辑地有条理地逐一讲述,

只能作个大概框架。这里提前招呼一声,免得看得不明不白。本书分三章,世界、方法、

应用。我的思路很简单。先了解世界,再了解生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借助对世

界的探讨来衔接人生的探讨。我先去理解世界的存在,世界的规律,然后就能理解生活

中的规律。至于世界是什么样的,答案人人都不一样,并不是要物理学家讲的“世界”

才代表权威,物理学家的世界是“他”的世界,不是“你的”世界,也不是“我”的世

界。所以我对世界才思考了如此之久。理解了世界的存在,那么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怎么

来适应或者改变这个世界,这就涉及认识、归纳、总结了;第三步,就是怎么将自己所思

所想融入现实,融入生活,融入这短短几十年。一方面是为了指导具体生活,另一方面可以

印证、矫正前面的认知,起到俱进、相承的作用。这个方法不是大不了的东西,只是本人

找到的化解”迷茫”状态的解题思路.所以是一家之言.而迷徒们要做的,就是以所认知

的世界为基础,去发现与发掘认识世界的方法,然后,将你发现的方法用于人生中的各

个方面。我用这个方法出来了,有理由相信,这个方法也能帮到你,但丑话要讲在前面,

本书的思想是我的,对你没啥大用,本书所讲仅为垂钓技巧,离钓鱼裹腹还有段距离,

迷徒之唠叨 1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所以要整有用的,自己构建自己的去!同时,我在简介中加入一句:对于本书,请保持

第一人称阅读。丑话说在前面,本书不是要吸引大众的眼球,不是要获得赞美。所以不

想听到有人尤其是浏览后得出:“莫如冰如何如何” “他如何如何”的字眼,而应该是:

“我如何如何。”只有以“我”为角度的结语,才证明了本书帮到了你。切记!切记!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世界存在本身的问题,这样,我的“三步法”才能一步一步再

一步的进行下去.所以有朋友告诉我,应该把第三章的东西提到第一章的位置,否则很多人

会看不下去.这个提议我都没考虑,对于世界,我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不要正确的解释。

只要合理的解释。我一向认为一个东东敢自称哲学,那么必然是一套知识系统,有理论

基础,有实践能力,并且能够应用到现实的行为当中,规范并指导我们的行为。说实话,

很多正确的东西在后世看来都是可商榷的,我只能立足于这个时代,立足于我的双眼,

因为我不能超脱于这个时代,也不能超脱于‘我’之概念。所以,本书必然存在失误与

争议性的东东。所以在‘导读指南’中,讲到‘莫字如冰,教材反面;以之为镜,正尔

衣冠’;所以在‘作品简介’中才讲到‘阅读此作,请务必保持思想独立性’,读这部作

品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莫如冰哪些是营养;哪些是垃圾;哪些地方是精华,哪些地方是

糟粕;哪些地方说的是对的;哪些地方有欠妥当;甚至哪些地方说的是错的。千万不要

顺着我的思路走下去。这样的话,这部作品就变成小说了,也就失去了它的可贵之处。

而最最重要的是,在选择营养与垃圾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

误的,而这些‘正确的’再加上原有的认知会附着在“世界、方法、应用” “三步”

的大框架之上,自然而然的构建出思想体系的雏形。总有一天,这个框架、这个雏形会

完善成你自己的思想。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你,也就破茧了!第三章‘应用

篇’我写的很随意,每一节都没有什么关联,每一节也都是人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当

然,如果真能做到在生活中“随意”地面对,这已经很牛叉了。这些问题的论述方法并

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世界方法应用”的主线,我能够认识!当然包括没有纳入写作

范围的命题,于是生活中不存在不能接受的东东,也就不会出现要死要活的情况。

我用这本书里的东西去帮着很多人解决了现实的困惑,也一直以之为傲的,有的朋

友很奇怪,问我,“为什么有的硕士研究生都来请教你呢?据我所知你是本科吧!”我

只能笑笑,道:“知识结构永远也弥补不了境界上的差距!”有一天,心血来潮的我想

把这本书给打印出来,厚厚的一本。从‘迷徒.doc’变成了《迷徒》。重新阅读与修改

了一遍,这个时候才感觉到这本书的重量。十三年呀。这为了这几张纸!

在本书完结的那一刻,困扰本人多年的围城就消失了。当然,它还有缺点,还要不

前言俺 就一悲剧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7

断完善,不过那只是善后的工作了,本书的修订工作我会一直进行下去,合理!将是我

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不是作家,所以此生不会有其它的作品了。就写到这里吧。本书的

面世了去了我心中的一个结,希望大家也能了去你们心中的结。同时也感谢生命群中很

多迷茫的朋友对我的支持!以及感谢NIPIC 昵图网素材共享平台,本书图片多由该站提

供。同时图片仅为减少文字枯燥而采用,与正文内容无直接联系。

好了,就写到这~吧。此致~敬礼~。此致`那个敬礼~咦~~~。

——莫如冰

【前言2】 《迷徒》与迷徒的由来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Long time ago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9

大约是07 年的样子,我建立了一个群,这群就是传说中的“生命群”,建群的目的

就是讨论人生话题,征求生命观点,了解他人思想,交流生活得失。总之比较神棍。

群中的风气也比较开放。我的理念是:可以接受任何人以任何思想去看待问题,可

以接受任何人以任何方法去面对生活。后来群中真的来了几个神棍,那时还比较喜欢争

论,因为只有在辩论中才能激发出对问题的更深刻地认知。于是哥几个天文地理无所不

争,无所不谈。在辩论的过程中,我逐渐地将自己所思所想与现实衔接起来,逐渐地将

虚妄的思想与实在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后来,群中人越聚越多,也有慕名而来的,其中以对生活比较迷茫、对生命有疑问

的朋友居多,毕竟不是人人都是神棍的,也并不是人人对生命这个问题有深刻认知的。

我那时已经具备一些帮助别人面对生活的能力了,所以时常会帮别人出点馊点子之类的。

其实每帮人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难题,就相当于一次实践,我的思想在实践中已渐渐

磨砺。再到后来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其实很多生活中的方法都有共通之处。这一次用这

个方法解决了,下一次这个方法还能解决另外一个人的相似的问题;有的概念,向一个

人解释了,那么下一次还得向另外一个人解释。问题就在,这是一个群,说的话百十号

人都能够看见,在重复一个概念或者重复一个观点的时候会不会让有的朋友心烦?会不

会让有的朋友以为我只是一招鲜、吃遍天?此外,我还遇到过这种情况:有的朋友,今

天来问学习,讲了,说,懂了;过几天又来问感情,讲了,说,懂了;再过几天又来问

家庭。感觉完全没有学会方法的迁移。人是活的呀,是应该不断积累,不断增长见识,

而不应该是拨一下动一下的。所以在重复解决相似事情的过程中,感觉到一种没劲,感

到一种“累”,当初的与人讨论的激情在慢慢消却。为了解决这个“重复”的问题,有

一天,我产生一个一举多得的好馊点子,我说:“我不想反复重复一个概念了,为了方

便省事,我为你们写本书吧。作为镇群之宝!以后我不用说话也可以把观点直接扔给大

家了,没弄明白,我们再接着整。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我在群中有很高的人望,这个点子理所当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其实我偷了一个懒,我早就想将我的思想整理出来了,因为长年的思考,长年的压

抑已经要把我脑袋压爆了。但我的思想是天马行空的,有的时候一个问题可以想好几周、

甚至好几年,有的时候又只是灵光一闪。所以所思所想很多很乱。早就该清理一下了。

但我一直没动手,因为连我自己都知道,我不是写书的料,高中的时候,800 字的

文章,我要像挤奶一样挤,标点符号还要占整个格子,有时候还要装写错了,涂上几个

字,这样可以多提一行多一段字。作文要是能得个50 分,那是高的。写作文,我只会一

种模式,点题、举例子、总结。一上来我把主题描述概括一下,这样防跑题,然后用几

第一节卷 首语

2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个大排比,举三四几个例子,分别用来说明主题。例子比较好找,总之就是反来复去那

几个屡试不爽的英雄事迹。最后作一个感叹、作一个总结、再摇旗呐喊一下。一篇作文

基本完成了。别笑,憋的。想起班上有一个女生,与我成绩相当,我们基本不太服对方,

她喜欢写散文。有一天,我批她,说,你写的散文就是用华丽的词语胡说八道,她立马

说,你不是很厉害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这一次考试作文分数高。我一下就萎了。所

以整理思想一直都是我的想法,但我一直都没法下笔,因为真不是那块料。所以这事就

一直拖呀拖呀拖呀拖。

我的思想一直都是我的包袱。时常听人说,希望自己拥有睿智的思想,感觉思想是

个好东西一样,但至少在我这里,思想从来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因为我从小到大,从

来没有愉快过,即使是有,也很短暂。但我一直都想找个时间,好好整理一下我的思想,

看看我到底想了些什么东西!而我出的‘写一本书’的馊点子,实际上是一个动力,我

顺水推舟地逼迫自己作出了决定,让整理思想不再是一个想法,而是一种压力,一种责

任。写不出来,那么就没法对得起群中的百八十号人。

于是,我努力地写作,不断学习自己的写作技巧,不断的凝练自己的想法,一节一

节的发给群中的朋友看,大家看得如痴如醉,竞相传阅,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喂??

喂喂??同学,该醒醒了!

那有这样的好事?还得一步一步一个脚印!

最最起码的,写书总要写书名吧?名字都没有怎么写?

取名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给儿子取名字一样,我总不能敷衍了事的取什么“秦

寿生”吧,也不可以取个《我的思想》之类的土名字。我有取名情节,因为我的本名很

难听,难听到我几乎都不用本名的地步。我想到,既然这本书反映的是我的思想,那么

只是一家之言,别人说好说坏都不管我事。而且我平时喜欢胡思乱想,那名字就叫“妄

想者”吧。我是一个妄想者,但我的“妄想”是不是“妄想”,就让别人去说吧。

于是我不断整理思想,将我的所思所想化作文字,当然,文笔还是烂得一砣屎,至

于写作过程中的论证、思考、漫长与绞尽脑汁就略过不提了。文章严格以“世界-方法

-应用”的认知框架进行论述,写作前后用了8 个月吧,世界十三节,方法十三节,应

用十三节,三章三十九节,十万字。

当把《妄想者》雏形拿给群中朋友看的时候,的确是获得了很多朋友的赞美。也帮

助了很多人,也获得了很多的意见,然后就是不断地修改过程。每当我有灵感、感悟、

观点或者发现错误的时候,就会将这些东西加入到正文。的这个修改过程一直持续到现

在。字数也从十万增加到二十四万。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1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本书应该还叫《妄想者》才对呀。改名的时间大概是2008

年底。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作品的丰润,我逐渐感觉到书名已经不适合经济的快速发

展要求,囧,冷吧。“妄想者”虽然切合了我的初衷,但却让人感觉自己在自说自话,

被人围观。甚至在书名中带着一股偏激的味道。另外,经过不断地整理与凝练,我的思

想已经不再是“妄想”了。

要重新定位这本思想作品的名字也不容易,因为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几乎我把

脑浆都放里面了。一时半会也想不到贴切的名字。有一天,我想到,我因迷茫而困惑,

因为迷茫而思考,因迷茫而痛苦,我的思想的最终目的也只是使自己不再迷茫而已。归

根到底我也就只是一个迷茫之徒而已。迷茫之徒,“迷徒”这个概念第一次跳入脑海。

觉得很贴切,然后反复比较“迷徒”与“妄想者”的概念。

“迷徒”当然是指我,也是指所有迷茫的人,意味深长,回韵无穷。而“妄想者”

呢,犹如一叶孤舟,独自前行。一时高下难决,于是搞了个投票,最后迷徒以6 比2 胜

出。于是《妄想者》正式更名为《迷徒》,这就是《迷徒》的由来。本书是为了解决迷

茫问题而存在的。于是我根据原文内容提炼出“破茧十策”,如此,本书就有了灵魂。

然后我又设计了它的封面:一个人,静静地望着夜空,在深沉与孤寂中寻找答案。这事

以前没少干。

以上就是《迷徒》与迷徒的由来。迷徒的概念以前也有,但用于教派之中,比较狭

隘,至我更名之始,我把它作为一个普遍的概念来理解与对待,专指困局中的人。

以前我的脑中的东西太多。时常都感觉头要爆炸似的,思想是包袱、是深渊、是痛

苦。当我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没想到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好像我每向纸上写一点,脑中

的东西就少一点,最后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好像所有的思想离我而去一般,有一种难言

的轻松。于是,我领悟了“忘”的真谛,“忘”就是不思考,应该忘的要忘,不该记的

别记。也知道了只有三种人才能真正快乐,单纯者常乐,知足者常乐,无知者常乐。至

此,我也完成了“简单——复杂——更简单”的回归。

不用怀疑思想只能复制不能剪切这一点,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暗示形象小手段,

暗示自己:书中有了,脑中没了,俺轻松了。在感觉上就真的轻松了。

那个时候大概是2009 年3 月,《迷徒》这部作品在那时也真正具有了框架。可讽刺

的是这本书为“生命群”而写,却最终没有能成为镇群之宝。因为,生命群后来因为“DS”

事件而解散。当我亲手一个一个地踢走陪伴我两年多的朋友、兄弟、哥们儿、粉丝们的

时候,当我看到朋友们打出“群主,别再踢了!”这字样的时候,我的心,在滴血。我

知道,再此以后,我又要孤身上路了。

第一节卷 首语

2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2010 年5 月,这又是一年多过去了,本书的修改工作一直没有停下,然后我用了三

个月,逐字逐句的修改了这部作品,该删的删,该改的改。当全部修改完成后,我写下

了这篇卷首语。让我想起了本书的来龙去脉,让我想起了那些思想冲撞迸发出火花的年

代,让我想起了曾经陪我神侃的朋友们。

哎,往事已散, 来路犹新。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谨以此作,献给消散的“生命群”。

——莫如冰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3

有一个屎克螂

卷了好大的一个粪球

比自己身体都大

人们看见了

惊叹道:

“好神奇的生物!”

这一个屎克螂

它卷呀卷呀卷

不停的卷

一直卷了46 亿年

这一个粪球

已经比珠穆朗玛还要大了

有一天

一群科考队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发现了这一个超

级大粪球

惊为世界奇迹

于是

有人去研究这个粪球是怎么来的

大家都提出各样的证据

争论不休

有一个科学家提出

因为在这粪球上有屎克螂遗留的迹象

我猜测:

“这一个大粪球会不会是屎克螂卷的?”

其它的科学家听了

哈哈大笑

道:

“白痴!

脑子进水了?

屎克螂多大?珠穆朗玛多大?”

【第一章】 世界

第一节 快乐的世界 是单纯的世界

——【关于世界观的探讨】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5

世界有多大?没有人知道。自从发明望远镜以及人类最先进的望远镜也望不到星空

的尽头时,才无奈地接受一个事实,我们太过于渺小,如果我们是宇宙,那么人类就是一

粒尘埃,我们一直在以尘埃的目光在审视这个世界。甚至“尘埃”的说法,也许是一种

夸张,因为以宇宙的体积,也许我们连尘埃都不算是,我们以为自己很渺小,实际上我

们比我们想象的渺小还要渺小,就如我们在时间长河中很短暂,但我们的短暂比我们想

象中的短暂还要短暂一般,但渺小的我们却是不甘寂寞的。

我们时也不时的问自己,我们,人!到底是什么?我们处于的世界,又是什么?千

百年来,不止千百年,可能当意识觉醒的那一刹那,这个问题就应运而生了。这期间有

过无数的人对之解答,答案更是林林总总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乱七八糟。

什么是世界观?一切对于人与世界本身的思考的答案都是世界观。

在古代,因为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社会体制,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的不同,

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与现在有些不一样,加之,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无比复杂,所以,

我们只有把一切的功劳都归到一样东西的上面,神!神这个词本身就是神通广大的意思,

于是上帝真主佛祖玉皇大帝应运而生,世界各地教派林立,正的邪的,大的小的,男的

女的……归根到底的目的就只有一个――我们需要解释这个世界!

面对终极的问题,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空间是什么,物质是什么,我们能做的

就只有两件事,一是当它不存在,一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算掀不开冰山也要掀开

冰山的一角。而实际上有的时候,我们想破了头皮也只是得到了一套欺人与自欺的谬论

而已,十三年来,我同样发现了一套自欺的理论,于是就有了这本书的由来,这倒是真

的,人都是这样的,早期思想受制于行为,而后期则行为受制于思想。

面对世界,面对生活,我们只是在无数种可能性里面选择一种而已,选择的不同造

成群体的不同,选择相同造就了文化的相同,于是各种理论划地而治,如佛教在亚洲盛

行,基督在西方盛行,道教在中国流行,还有像什么印度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实

际上每一种教派后边都有一种思想体系在支持着它,这套思想体系,很完美的解释了人,

世界,物,情等人们不能轻易求解的东西,如上帝七天造人,女娲造人,佛教与伊斯兰

教对人的起源是怎么样的我不清楚,但可以想象得到一定是某神灵借大法力造下万物,

这些理论都是完美的有进步意义的理论,他们为人们找到了依托,让人不再是无依无靠

的孤儿,有的也坚定了人得诸般宠爱于一身的万物之灵的信念。但有一种情况不得不深

思,我们都找到了真理,而每一个真理都有不同,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都没有找到真理

呢?有一天我正在照镜子,看见镜中的我,我知道那是我的影像,是假的,但是突然一

种念头突地冒出来,我们看到的世界,也是光线在视网膜上的成像,那我们看到的东西

是不是假的空的呢?一经思考,原来我们看得见的东西不仅是视觉,其它的五感嗅觉,

触觉,听觉,味觉都有可能感觉得到它的存在,就如海市蜃楼,我们知道它是假的,但

是他的真实形象也许不在我的视野当中,但肯定是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存在着。六识是

第二节关 于宇宙的探讨 2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我们人类拥有认识世界的工具,如果连所见所闻所感都否认,那有什么东西是可承认呢?

有了如此的前提,那么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认识的世界真的是真真实实,

原原本本的世界吗?人的知觉是不是概括了所有感知世界的方法?答案是否定的,当然

我不能证明有人类感知以外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正如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般,鱼眼中的

世界跟人眼中的世界肯定有很大不一样,至于怎么不一样,因为我跟鱼的关系不是很熟

所以答案是,不知道。但起码我们得在大千世界的面前保有最起码的尊微。

所以我们看见的世界并不是本源的世界,我们看见的,只是人眼中的世界!人的任

何感知都不能超脱双眼,而实际上,也不需要去超脱。我们不需要了解原原本本的世界,

我们需要的是对于世界,人感知能够接受的解释,我们需要对人能感知到的部分做出解

释,正如我们人不是泥土被施了法力形成的,而是由细胞进化而来的,这个理论就是人

的感知能够接受的,所以我们说他是正确的。也许在宇宙中还有更加高级的生命形态,

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命世界的理论,但这也一样,那是他们感知能够接受的理论,对于人

来讲,细胞说,是对的,对于外星人来讲,* * 说也是对的,原来,作为人,就有人

的局限,人的世界,只是人的世界,也许还有花的世界,鸟的世界,虫的世界,但是我

们需要的正是人的世界。

世界观正如其名,是对世界的观点,无论它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无稽都不能说它

是错的,你不信我的造人说,你就可以不信我的造人说呗,我们的经验,知识,经历,

环境都会构成我们世界观的一个影响因素,而我在这里要找的,就是一个的能够解释得

通的,普遍的,合理的世界观。

十九世纪以来,知识大爆炸,各种各样的知识迅猛发展,尤以三大发现为甚(1、细

胞学说2、生物进化论 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的基石,不仅很

大程度上的开拓的科学的视野,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禁锢的思想打开了一道口子,

而且很巧的事这三个学说或多或少的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当时的新的哲学思想,唯物主义。

关于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有关的学说有很多,中国的阴阳,五行就是这方面比较

突出的成就,国外也有相关解释,柏拉图好像就认为世界由土火水风四元素组成,元素

的相生相克,相互转化,构成了大千世界。世界第一个唯物思想好像是德谟克利特提出

的原子说,他认为将物质细分到最后的结果是固定不变的某种细小的结构,这种结构是

一切物质的组成基石,但局限与当时的物理条件,这种学说受到了相当的局限,有很多

情况解释不通,但细胞学说却在一定的程度上支持了原子说,当然我们也不能单一的认

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成分,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抽象的概念来理解!解释这个世界的

学说真的是说不完道不尽。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代的人是多么的迷茫。他们比我们都

惨。至少我们还有各大哲学家的学说言论作参考。有神,无神,唯物,唯心……再加上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7

先进的科技手段。他们呢?只有一些生活常识与经验作参考,可想而知要解释这个世界

有多困难。实际我对古代的神话、传说不以为然。但细想想古代先哲的那些思想也挺来

之不易的。虽然这个世界的轴心正在向唯物趋向,不过还是要向先贤们致以敬意。就算

是站到如今信息时代,要解释这个世界,仍然难如登天!本人坐井观天,徒增笑耳!

人是由一个细胞不断的分裂而组成的,是由细胞构成的,如今,这种思想可能已经

深入人心了,进化论又从理论上支持了细胞构成人的过程的可能性,能量守恒与转化定

律虽然表面上看与这些东西没有关系,却间接的解释了物质的变化与构成之间联系,是

一个不可缺少的纽带。这之中也有一个难点,因为世界的形成与人的形成是一个超长期

的工程,很多的东西都只能靠推论,很多都只能是猜测,最难的就是许多不能证明,难

道真的有人可以跑到恐龙灭绝的时候去拍点实录什么的?

最难的问题可能是这个,我们看自己,看世界,这是一套相当复杂的系统,比如人,

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繁殖系统,思维系统……更夸张的是这些东西全部都

统一在一个显微镜也看不清楚的DNA 系统里,人结构的完美让人头皮不得不发麻,而且

太富有逻辑性了,逻辑到根本就难以相信,这套系统产生于当年分子团的嗑嗑碰碰。甚

至时常让人不得不思考是不是一切都是被设计的,只有用神才能解释这一切,但是我们

不得不面对另一个事实,神,是不存在的。于是我们又迷茫了,到底我们是怎么来的呢?

到底是什么东东设计了这一切!

为什么会有世界?为什么会有我们?为什么要生?为什么要死?这个世界上有太多

的为什么!活着,就要有太多的东西要在乎,有太多的东西要面对,思考这些问题是痛

苦的。目的只有一个!死也想死得明白!

我能从很多哲学家身上看到忧郁的气质,因为一入此门,想快乐都快乐不起来!

快乐的人生,是单纯的人生!快乐的世界,是单纯的世界!众人皆醒,我独醉!

而对于上面的各论述,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看法,根据双眼与思考

形成自己的认知。而这种认知是各有不同,甚至是各有千秋的,关于这一点,本人认为

无需去追求统一的世界观。我们都不可能超脱自己的双眼。而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要

做的,就是:世界既然是我所见的,那么我怎么来适应我所见的世界?!我们怎么来生

存以及生存得更好!?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显摆我的,而是要构建你的。

那么接下来,俺将展开“世界—方法—应用”三步法的第一步,世界,试着用俺的目

光,来重新理解这个世界。因此后面的2-6 节将会特别单调,本书的基础根植于客观世

界,于是得花点时间来研讨客观世界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但丑话讲到前面,本人不保证

论述的正确性,如果有冲突,请在认知冲突的情况下作选择。(如果感冒这种虚无框架

式的论述,可以直接跳至第7 节(不过一些逻辑关系可能影响后边的阅读))。

第二节 原理一:运动必有结果

——【关于宇宙的探讨】

大爆炸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9

星空,这是让人感觉渺小的根源。以前,我们以为星星是嵌在天幕上的钻石,是天

幕上的点。后来才知道,每一粒星光,代表着一颗太阳;每一粒星光,都是一个世界。

于是每当我面对繁星满天,总会被它的浩瀚所淹没,面对几乎无穷无尽、亘古不变的宇

宙,我们的位置到底在哪?

宇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还是霍金的话说的好,在宇宙起始之前讨论宇宙的意义是没有意义的,这也减轻了

不小的论述工作量。

为什么会有宇宙?为什么会有空间?为什么有物质?为什么有能量?这是四个终极

问题了,与之相比,人本身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物质是有,空间是无,实际上是为

什么有,为什么无?说实话,我回答不了,回答得了就不在这里混了!

这方面我还是很受霍金的影响的,虽然有很多这方面的理论,比如好像有一个宇宙

是由两个构成的,一个收缩一个扩张,我们所在的宇宙就是扩张的那一个。还有爱因斯

坦的有限无边界模型。但我还是倾向霍金的大爆炸学说(后来我又否认了大爆炸说。晕),

宇宙由一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点在某一时间爆炸而来,所以我们现在所处的世

界才会不断的扩张,因为我们还处在爆炸的余波,而如果宇宙在某一时刻发生过爆炸,

那么在宇宙中梯度之间必然存在的梯度温差也已经为人所发现,证实了这一说法,但也

同时说明了另一问题,我们所在的宇宙里,温度在不断的降温,也就是说,我们周围宇

宙的温度在不断降低,人们担心,迟早有一天,我们的周围会变得一片死寂!宇宙死掉

了。这就是‘热寂说’。

但是,‘宇宙死亡’这档事是不会发生的,宇宙绝对不会无限扩张下去,如果这般那

将是一条不归路,世界绝不会如此不平衡,也许黑洞是一个解决办法。我们知道,黑洞

就是质量相当大的天体,星体的引力是与质量成正比的,当引力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

会产生超乎想象的重力,就算是光子也逃不过它重力的影响,我们知道,我们能看见物

体,是因为光子打到物体上,反射回人的视网膜,在视网膜上成像,再经视神经传回大

脑进行分析解析。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加工处理后的结果。黑洞结束了这个过程的源头,

没有光子传回眼睛,那么这个巨大的星体就会呈现出完全的黑色,这也是黑洞名称的由

来。

黑洞巨大的吸引力就像一个吸尘器,不管精华与糟粕,吸!这样的特性注定了一个

第二节关 于宇宙的探讨 3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结果,他吸入的东西由于不能逃出,将会变成它质量的一部分,质量越来越大,吸力越

来越大,这样吞噬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个过程会持续下去,可以想象,在遥远的未来,

这个宇宙中将会只剩下有数的几个超级大黑洞,一切生命将会毁灭,也许他们会因为吸

引相当而处于一段相当长的相持时间,但终有一天这种平衡将打破,几个超级大天体的

结合将是惊人的难以想象,超乎想象的质量也许会彻底的改变物质的结构,外部的压力

将让它塌缩,塌缩再塌缩,这个星体的中心集聚着宇宙所有的能量,最后超大黑洞将缩

到霍金理论上的那个点那样大,这时候的能量将是惊人的大,不堪重负的能量将会如火

山爆发一般,将所吞噬的一切喷发出来,一切重新洗牌,一个新的宇宙轮回开始了。宇

宙就是这样如呼吸般的进行着它的运行,永不何止。从这个过程来看,时间并不是直线

一般的运行,因为每一次的循环将会产生不同的时间流速,这也是在后文研究时间性质

的基石。所以宇宙是不会死亡的。

而我们一直都犯了一个错误!把宇宙的生命与生物的生命联系了一起,生物只是物

质的特定组合,生命的消逝是这种特定组合的特定功能的消逝,而不是物质本身的消逝。

就如,我的死亡不是人类的死亡,人类的死亡不是生物的死亡,生物的死亡不是地球的

死亡,地球的死亡不是银河系的死亡,而星系的死亡,也不是宇宙的死亡。因为,对于

宇宙,根本就没有死亡这种说法。宇宙没有生老病死,只有形态更迭!

黑洞说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这不一定是真正的宇宙的运行过程,因为它的无边无

际无始无终让我们始终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新的猜想。这个猜

想很大胆,也很有新意。

世界上除了物质之外,还有一种物质,叫反物质,何为反物质,物质是由分子和原

子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

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由反原子就可组成反物质。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就

会爆炸成光辐射(称为“湮灭”)。湮灭就是什么都不存在了吗?肯定不是的,两个物质,

相互反应变成了什么也没有,这是一个显然的一个有到无的过程,那么无到有呢?物质

与反物质反应的产物,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变成了能量。任何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

是可以逆转的,那么必然在一种情况下,能量能够产生物质。如大爆炸理论一样,宇宙

的起点可以看成起源于一次爆炸,但这次爆炸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将物质推射出来,而是

产生了物质与反物质,物质被推向一方,反物质被推向另一方,物质与反物质铁定也是

符合运动规律的,他们具有作用与反作用的性质,也说是吸引与排斥的行为。这是一切

反应的基石。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正在被推往远处,而以爆炸的那一点为对称中心,反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31

物质形成的宇宙正在以相似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但是在这一中心点,那是宇宙物质与

反物质的交汇点,物质与反物质不断的湮灭转化成能量,一方面各物质因爆炸的余波向

外推进,一方面它的中心却在不断的形成真空带,让物质与反物质飞蛾扑火般的投入这

个能量区,不断反应,可以想象,遥远的未来,所有的一切将吸入这个能量区,这里的

能量到达极限,也许这正是构成了物质与反物质生成的条件,新的爆发产生了,一个新

的宇宙轮回又开始了,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个产生与湮灭的过程中产生与消逝。

这种猜想的源头就是能量与物质的转变,物质转变成能量,能量再转化成物质,不

过有懂的人一看就要笑掉大牙。这样的过程虽然有那么一点点道理,但可能性也不太大。

为什么不可能?经过大量的思考,我认为,能量!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物质也不是能量

变来的。也就是说,物质与能量没有相互转化的关系!什么是能量?这个留到后文分析。

我暂且把宇宙分成三要素,物质,能量,空间。这很好理解。实际上,三要素还可

以再融合。

注意!这两个假设中,都没有提到过人的作用,因为人在这个浩浩荡荡的造物运动

中,起到的作用几乎是零,或者说本来就是零。前些日子听到一个朋友讲,人的终极形

态是控制宇宙!控制!多么夸张的字眼。至少我不信。也许我也是那些科学家的一员。

没办法,以我2008 年的想象力,实想象不到这种可能性出现的可能。认识到自己的弱

小,才能强大!

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正视,宇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那么这最终的最终终究有一个

起点,这个起点在哪里?起点之前又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能量,为什么会存在物质?

空间是什么?霍金还说过了另一句话:我们忙于去研究宇宙的性质,时常让我们忘了它

是怎么来的。

以上的终极五问,我一个也不能回答。回答不了!

存在也许没有意义!

但存在必有理由!

写到这里我必须要提及我发现的第一个原理:运动必有结果!――前面稀哩哗啦讲

宇宙,也只为了引出这个理论!

运动必有结果这个理论解释不了世界的产生,却能解释很多现实中的问题,应该属

第二节关 于宇宙的探讨 3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于方法论,但是很多的推论都可以从中得到。在后文中将有叙述。

面对事情我们往往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面对,一是逃避,一是面对。找一个错误的

答案也好过没有答案。我这样认为。

运动必有结果,我们周围所见,所得,没有一样不是运动的结果,这个理论不能论

证,只能通过反证法来证明,如果有一样运动是没有结果的,那么我所得的一半以上将

会是错的。

这个理论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证据学的:两个物体相碰,必然会留下什么!比如说

数学中的概率问题,化学中的化学反应,物理中的力学,对了还有很有名的蝴蝶效应随

便什么都穿插了这个理论的影子。

我来讲一个用‘运动必有结果’解决现实问题的例子。

在哲学吧中一个朋友问:“为什么果子是圆的?”――果子有那么多种形状可选为什

么正好是圆的?

我的回答如下:

既然运动必有结果,那么果实成长是一种实体的运动,果实是由有体积、有大小、

有形状的分子组合而成,那么长成之后就必然会具有一种特定形状。这是必有结果的推

论。剩下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种形状会是圆形?我们看生物果子的成熟过程,先是开花,

授粉,然后是结果,果肉有什么用呢?保护种子,那为什么是甜的呢?甜的话就能吸引

其它动物来吃它,这样就可以通过动物来来传播种子,这是自然选择,所以存在必有理

由。实际上西瓜是能长出方形的。但是必然要施加外力,我见过方西瓜,它是用方形的

柜子把西瓜从小给框起来。有了外力的情况下,就变形了。也就是说没有外力的情况下,

会长成圆形。

作个实验。我们划个方,划个圆。哪个更容易?明显是圆,为什么?因为‘圆’只要

一个半径绕一圈就可以决定它,而‘方’呢,到了角上一定要转弯,这个转弯的过程,要

借助尺来完成。在果实的生长过程中,就会体现为必须有相应的规则来限制它的形状,

而果实的基因中没有这种限制形状的基因。看,果实的生长过程,授粉后就不断的分裂,

这种分裂是平均的,也就是说每个方向的扩张都是相等无几的,而圆形就是这种分裂无

差别扩张无差别的体现,我们将西瓜随便从哪个地方切开,截面都接近圆形,而方形呢?

截面的不同,面积就不同,这样的话就与分裂的这种无差别形态相矛盾,所以正常情况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33

长出方形果实是不可能的。

而这种无差别也普遍地体现在物质世界,就如石子,开始很尖锐但是被无差别的磨

损过后,棱角就会消失变圆形,地球也是一样的,如果有一个地方很尖,在与其它物体

撞击或者转动摩擦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消耗。所以果子是圆的,石子是圆的,地球是圆

的,银河系是圆的,就算宇宙,也很有可能是圆的。又因为没有绝对的限制因素,所以

地球也不可能是绝对的圆形。

当然我还见过杨桃,榴莲……这些长得奇名怪相的水果,它们并不是圆形的,但可

以想象,在生长的过程中,肯定在分裂过程中因为基因或者结构中有干扰这种无差别分

裂的因素存在,而产生了其它的形状。但大多数果实不具有这种特征,所以大多数是圆

的。

这只是这理论的一个应用,这理论可以解释相当多的问题,比如两人相遇问题(你

去上街,为什么遇到的正好是他?),杯子破碎问题(杯子破了,为什么是你看到的形

状?),流星砸人问题(天外流星砸了人。为什么偏偏砸的是他?),明天是必然还是

偶然的问题!(明天的事到底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等等……先肯定一个客观地结

果,然后去分析这个结果产生的具体过程,别小看第一步。那才是分析的精髓!这个原

理在后文还有应用。

如果我说的运动必有结果是对的,那么我们看到的宇宙就是三要素运动结果的体现。

科学在不断发展,宏观的,微观的,大到宇宙,小到夸克,未来不可知,正是我们

前进的原动力。

34

第三节 空间不因物质而存在

——【关于空间的探讨】

超立方体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35

我先按照大爆炸的思路来

宇宙是约150 亿年前在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

的某一刻通过爆炸而来的。同时我假设宇宙极限速度是光速,那么必然有下面之图。

上面这张图是不符合逻辑的。

假如世界的起源是一个点爆炸而来,已知宇宙形成的年龄约150 亿年(大概),宇

宙最快速度是光速V,那么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球体,且它的半径<150 亿年×光速V<

约等于1. 418×1026 米。现在宇宙运行已经下降到可以理解的物质运动速度,我们设为K。

即宇宙仍然以K 的速度在膨胀。这才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疑惑如下:

疑惑1:150 亿年前因为是不可追溯的,所以爱怎么说怎么说,但是,如果是大爆炸

产生了空间,那么站到“现在”这个点,宇宙的外边是没有空间的(黑色区),那么同时

宇宙扩张的速度已经降到物质运动速度K,也就是说,宇宙的边缘在以可见的K 速度在

重新生成空间,即白色边界区(无空间区)在以可见速度K 变成黑色区(空间)。那么

必然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地方,没有空间,物质进来了,于是空间形成了。但这个“物

质进来,空间形成”的“物质形成空间”过程是不能理解的,这种情况绝对超出了理解范围。

疑惑2:俺从很久以前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比如有一个杯子,或者是用手在面

第三节关 于空间的探讨

36

前握一个空间,或者是地球上任何一个东西,放在你的面前静止,我们看着它!在我们

的印象中,它们每时每刻都是一样的体积,但有一个问题我们忽略了,地球在不断的转

动,实际上相对我们静止的东西,在不断的穿越着空间!包括我们自己。那么这个这意

味着什么?也许意味着物质在空间中不断的运动。我们将水杯拿到我们面前,水杯的一

切物理形态都没有变,但是他的空间坐标却变了,也许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空间不依

赖于物质。假如以空间因物质而存在这样的说法来年看待这个问题,某一点原来是空气,

那么这一点的空间因空气而存在(A),杯子(B)占据了这一点,那么一点因B 而存

在。那么这个具有A 属性的空间转换成具有B 属性的空间的过程,同样是不能理解的。

疑惑3:世界既然是爆炸扩张来的,那么一定会存在物质存在区(黑色区)与物质

不存在区(白色区),那么我作一个假设,我现在身处的星球是物质最边缘的一颗星球,

那么就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我站在一个有空间的星球之上,用望远镜去瞭望一个空间

不存在的地方。同理,俺仍然想像不出,这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

很多年前我读过唯物主义,讲:空间因物质而生,有了物质才有空间,空间与物质

牢不可破。空间可以说是衡量物质形态的一个性质。也就是说,没有了物质,也就没有

空间。其实俺一直都在“空间因为物质而存在/空间不因物质而存在”这两个选择中倒来倒

去。这两个选择太难了。

俺再作一个猜想,假如有一杯水,杯子的体积就是空间的体积,那么这个空间是因

为什么而存在呢?因为水?水我们可以倒掉。说明不是因为水而形成的,因为杯子?杯

子可以换成其它的东西,说明也不是因为杯子空间才存在,那么除了这两样,里面也只

有空气,但是空气也可以把它抽掉,因为微小的粒子,光子,射线,还是什么没有发现

的粒子?同样的道理,它们都不是决定空间存在的主要因素,因为任何一种在这空间的

物质,都可以用某种方法屏蔽,既然每一个物质都不是决定空间的因素,那么,也许我

可能得到这样的结论,空间不因物质而存在。这答案就是我选择的结果。

空间不因物质而存在,那么空间就是独立的,实在的,而不是物质体现出来的物性,

如此,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实在的,也许我们平时测出来的距离是曲线的距离,两个

点的实际距离小于用如今的科学手段测出的长度,但这个长度是不可能小于“两点之间,

直线最短”的,这个答案就直接涉及另外一个问题的答案,这里开一个门,那里开一个

门,进入这个门,只跨一步,然后从那个门出来,这是不可能的。我指的可不是“从正门

进去,从侧门出来”,俺指的是传送阵、时空门、虫洞这类的高科技哟。而这个东东又涉

及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人类移民的问题,嗨,这完全不是21 世纪应该关心的范围。略了。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37

如果把能量看作是无影无形,不可捉摸的微小的‘无’的话,那么空间就是真正的无,

它是一切物质能量存在的容器,是不可观测的,因为任何观测的仪器都是物质组成的,

‘有’是不能用来观测‘无’的。也就是说,一切的关于空间的本质的问题将只能是猜测,空

间的秘密将被雪藏至世界的尽头。

这反倒让我想起了外国的某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名字我给忘了,但是,他说:“空

间,是虚无的框架!”这句被很多人耻笑的话我在想,也许这哥老官摸到真正的门了!当

然,也有可能摸错门了。

宇宙的无边无际就是空间的无边无际,而一个无边无际的存在让我们感到了超乎想

象的压力,为什么会没有边际?难道是我们没有观测到边际?如果有边际,那么边际外

是什么?既然有了边际外,那边际外有没有边际?如果无!那么就反证了宇宙是无际的,

如果有?那我又要问,边际外的世界的边际外又是什么?一个无限循环的疑问,如果有

了边际,就有边际外,直到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宇宙没有边际才能解释一切的东西。

但是这个答案的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在数学上,无限的定义是比你想象得到的最*的还*。无限大!你能想象的最大,无

限大都比你大,无限小,你能想象的最小,无限小都比你小。宇宙的无边界也许就是人

类想象的极限也比这个边界小,所以它就是无际的。换句话说,宇宙有边际,只是这个

边际大到人不可想象。――这才符合实际的情况。

唯物主义将一切不随意识改变而改变的存在叫物质!我认为,空间不是物质,尽管

它同样不随意识的改变而改变。

除了运动必有结果这一理论。第二节与第三节的内容请大家不要太在意!太玄乎了!

就如那四个瞎子,把一个大象给活活摸成了四种样子,我们时常拿这个道理去教育别人

看问题要全面。不过话说回来,在宇宙面前,我们从来都是瞎子,也只能是瞎子!我们

现在正在摸的,有可能是宇宙身上的一根毛,甚至毛都不是

第四节 时间是一种方法

——【关于时间的探讨】

水漏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39

时间是描述事物运动快慢与先后顺序的演绎方法。

(时间概念同物质概念水果概念一样,它是通过我们的感性而上升到理性的东西,

只有从理性上才能把握真正的时间,时间没有大小、没有快慢、不会收缩、不会膨胀,

这就如同物质自然界不会收缩、不会膨胀一样,物质世界是一个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永

远流逝着的世界,一去不复返的世界。什么是时间,时间是什么概念,时间就是指物质

自然界的变化运动过程。是我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的东西。是物

质自然界本身的流动过程)

上面这一段是时间的性质与概念引自百度,未作改动,在我们的概念中,时间是一个一维的

概念正如直线般,从无尽的头到无尽的尾,是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表现形式,其实我思考

了很久这个问题,时间应该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与运动过程

这方面做出的贡献。同时我并不认为像有人说的:时间是物质的内在性质,说没有了时

间,就没有了空间,没有了物质。这好像说反了,有了物质,有了空间,有了运动,才

有了时间。也就是说,时间体现的是运动的性质,那么时间的流逝就依托于物质的运行,

运动不停止,时间就不停止。而运动是不可能停止的,所以时间不可能停止,于是‘永生’

就不可能!

这里我双手赞成伯劳的那一句话:“不站在人的角度,时间与运动是没有意义的!”

这只是一句普通的话,却想了俺整整两年,时间耗费有点长,因为,这个观点一变,

那么时空观就会变,那么直接影响到认识世界,从而影响生活,影响认识世界的方法等

等等等,包括后方论述“生命的意义”,都直接与时空观相关。要不是休戚相关,俺google

一下就能知道答案。

时间我能理解它没有意义,那么运动为什么会没有意义呢?我们的生长,死亡,生

物界的更替,朝代……这些东西哪一个不是运动的结果?直到后来,原来一切都是相对

于人,那是人的角度,我们研究的意义,是世界对人的意义,我们不小心将人的情感给

投射到物质世界了。那么,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呢?

世界本来是一个死寂的世界――没有生物的世界,运动才是世界的本质,根据第一

原理,运动必有结果。如两个分子,碰撞了,那么有碰撞的结果,擦肩而过,那么是擦

肩而过的结果,背道而驰,又是背道而驰的结果。这个结果受着物质内在规律的影响。

而呈现在世界上,就是我们看到的世界。

前提是,不站在人的角度!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这个世界都是星体,星系,没

有人的世界,纯非生物的世界,那么世界是怎么样的呢?星系的形成与瓦解,宇宙的死

亡与新生,太阳照燃,地球照转,星体只是不断的重复着吞噬与被吞噬。这样一个死寂

的世界,不为任何目的而动,那么他的运动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我们把星系形成生物长

这一时段看成是他的成长阶段,把万物灭亡,光热消失这一时段看作它的终点,这是这

个世界在人眼中的概念。它本身的运动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它来讲,都没这种生长死

亡概念的。那么时间这个衡量运动状态的概念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时间与运动仅对人

有意义。那不以人的角度来看待时间与运动的问题,它当然没有意义。

“假如我不是一个人”然后我们思考问题!我把它叫做‘非人视野’,这是一种有趣的

思考方式,有时能帮我解决很多思考上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被事物所蒙蔽,是因为一

第四节关 于时间的探讨 4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叶障目,被困在‘人’本身的存在与概念上了。因为我们是人,正是这种必然的局限,让

人很难超脱‘我’与‘人’。所以思考是分三个阶段的:1,我是我。2,我不是我。3,我还

是我。我们时常因为自己的得失与情感而情绪难平,很多来找我的人也正是如此,伤心,

迷茫,激动,消极等等。因为难以超脱自己的情感。情感是人必须的。但长期处于负面

精神状态是很伤人的。这种亲身感受自己情绪,为情绪所影响的状态就是‘我是我’的层

次。当我们学会了站到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站到他人的角度去考虑,站到民族国家的角

度去考虑,甚至超脱于人本身站到世界宇宙的层次,去思考一些问题,去看待我们的情

感或者得失,这就是‘我不是我’,这个时候肯定与‘我是我’思考的结果不一样了。综合各

种角度思考了问题之后,个人的得失,对方的得失,他人的得失……我们再回到原点,

回头看困惑我们的问题,再做自己的决定,再做自己的选择。这个时候就不会被自己的

情感所左右,这个时候的决定,才是自己做的决定。而不是情感或者生活逼我们做出选

择。也就很难出现不能认识自己的本心而不能接受现实等情况。这就是‘非人视野’的应

用之一。我把这种思考方法叫做‘三阶思考法’。我把经过‘三阶思考法’得出的结论叫做‘过

三阶’,意思是一个结论已经经过了多方考虑最后得出了结论。比如,一个将军,不堪身

上的压力责任欲望,他想,别的将军都吃喝嫖赌,我干嘛要死心踏地的作牛作马。于是

想,我要享受。这是一阶,我是我,根据自己的情绪情感得出的结论。但是,他又考虑

到,自己身后几十万将士的身家都在自己的身上,国家对自己培养有加,父老乡亲妻儿

老小都指望着他,自己享受会对这些人有什么影响呢?于是知道了这样做对自己对他人

对国家的后果,这就是二阶,我不是我;于是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我还是我,在责任

与享受之间,这位将军要做一个选择。不管是选择仍然要享受,还是我不能一已之私。

结论都已经是‘过三阶’了。‘过三阶’后的结论并不能保证做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就算他

选择了享受,这时的结论与一开始头脑一热做出的享受的选择有很大不一样了。一个是

感性的、盲目的,一个是理智的、思虑后的。所以,‘三阶思考法’可以帮人变得理性。

这种方法的应用我在后文中还有讲到。‘三阶思考法’已经变成我思考问题的必选之一,

几乎我所有的理论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有兴趣可以多用这种思考方法试试看,很

有意思的。

破茧十策之:三阶思考法!

时间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性质,即时性,时间是一个连续的概念,但是这连续的概念

却需要一个参照点,这个点就是现在!运动必有结果,而我们每一时每一刻都站在结果

的点上。每一结果一旦出现立时变为过去,变成不存在,一切都是相对于现在而言的,

过去与未来不可能在现在重合,当未来变成现在,那现在就变成了过去,时间的不可逆

与现在性,粉碎了时空旅行的希望。当然,我们现在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很大程度的

受了科幻的诱导,在这里,我只能说,用能量划开空间,进入另一维空间,以及用能量

划开空间,进入非现在的时间,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样东西失去了,就再也不能回到

得到的时候,就算我们失而复得,跟最原始的时候已经有很大区别了。

仔细想想,运动的尺缩短,运动的表变慢,根本就不是‘速度可以改变时空’这观点

的论据。“尺缩短”与“表变慢”对应“空间变化”与“时间变化”这种说法,我觉得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41

极不靠谱。两者完全没有对应关系。因为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同样可以造成这样的结果。

这里我就不分析了。分析出来也只是怡笑大方。我只能说,飞速运动的表与正常的表应

该是至始至终都在同一时间参考系中。所以,每当听到:戴着手表上天,回来慢了几秒

的就以为穿棱了时空这种荒谬的言论,每次都感觉撞猪上了一样。

如果有一天人们能够穿越时空,那么俺今天说的一切就是扯淡!俺的时空观是错的。

一切都是相对于现在,正如人生一样,抓住现在才能抓住一切,明日何其多的故事

已经被说烂了,因为对于时间的理解不同,我们处事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有梦想是好

事,憧憬未来是好事,但是,未来是不存在的,只有现在这一刻才是存在的,每一个历

史都是由现在累积起来的,每一个成就都是现在创造的,抓住了现在就抓住了过去、现

在、与未来!梦想不是空想!

我们研究世界的目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让自己有正确的处

事方法,生活方式?人生只有几十年,研究与思考百万年前上亿年的事,也只是为了更

好的过好这几十年。

时间将运动的结果在同一时间呈现在世界的面前,是描述世界运行的一种方法。它

只存在于概念之中,不存在于物质世界,所以时间本身并不是世界运行的规则之一,而

是运动的性质之一。

简单来概括:时间是用来描述运动过程与运动结果的方法。来源于运动本身!之所

以没用黑体是因为对于时间的准确定义不太好掌握,同时对于‘时间是方法’这个概念,有

的人持不同观点,本人仔细琢磨,这个定义没有太大问题。因为时间是为理解运动而产

生的概念,那么它就应该是因运动而生,而它的基本出发点就应该是运动的周期性,也

就是说,时间可以用运动周期来衡量,而我们时间讲的年月日的概念就是以树木枯荣为

周期演变而来。而实际上可以用其它很多固定周期运动来衡量时间(这与N 进制表达数

量一个概念),也就是说不以年月日计时的方法有很多。那么既然时间有很多种表达方

法,那么时间本身就不应该是规律,而不同的周期性可以衍生不同的时间表达方式,所

以能够归纳时间的,就只能是运动。所以时间是运动的性质。

如果时间是运动的性质是正确的话,那么问题就大条了。在大爆炸理论中,宇宙是

在没有物质、没有能量、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某一刻通过“隧道效应”产生的。这下

就有如下几个结论:1.运动体现时间,大爆炸的时刻是没有时间的,那么就是没有运动的,

那么这个时刻宇宙的状态是完全静止的?完全静止怎么会酝酿出如此强烈的爆炸状态?

2.如果能量是守恒的话,那么大爆炸的时候能量依然是有的,运动依然是有的,那么时间

也是有的,如果时间有?怎么能说宇宙在没有时间的时刻产生的呢?3.真空能通过“隧道

效应”产生宇宙,那么真空能是不是能量?4.在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下,物质、能量、时间、

空间是怎么从“无”到“有”的?

很明显,大爆炸这一刻发生的事情完全违背了一切理解范围。看起来可以理解,实

际上不可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对大爆炸从认同到质疑再到否认的原因吧。至于更细的

讨论,留到后文对“能量”的探讨后吧。

第五节 天平受力模型

——【关于物质运行规律的探讨】

原子ps 图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43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关于万物运行规律的解释,佛教中的佛,道家的仙,基督的上帝,

真主阿拉,都具有改变世界面貌,改变事物运行规律,具有大神通的存在,前文中我已

经说过,事物的运行的规律太过于复杂,而且是不可见的,古代有很多的大家都尝试去

解释这个问题,研究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有将这个问题的答案交给一个主宰万物的

存在,这样一切都显得合乎情理了。我们对我们看到的一切都需要个解释,曾经有一个

人对我说,道教的道,佛教的法,唯物中的规律,如分子原子什么的,事实上就是一回

事,是的,从字面上看,这几个东西讲的都是一个东西,都是讲隐藏在事物运行的表面

下那深层次的运行规律。但是我却认为,这里面有一个根本的区别,事物运行规律是可

以感知,从感性上升的理性的东西,它的决定因素不是一个超越一切的外力,而是物质

本身具有的物质基础,由组成的各种元素所决定的,它是符合物理规律的,世界在变在

运动,不是因为谁让它变让它运动,而是因为他自己在变在运动,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

目的性,什么是目的性?如果物质是‘被’出来的,被释迦也罢,耶酥也罢,还是阿拉也罢。

那么他们创生的这个世界总有个目的吧。而我观察到的世界却是没有目的的。这个有无

目的性,是我认为的最大的区别,所以我才把这个问题单独拿出来一节,阐述俺的观点。

法道等很多时候是观察总结到的,意识的成分多一点,而对于物质结构性质的研究,

却是观测来的,有事实依据的。现在科学都讲证据,讲依据,讲推理,我讲的因为全是

猜测,所以‘信者有,不信者无’而已。大量的细小物质的运动体现的却是大千世界的运动,

我们研究物质,归纳总结,将物质的内在规律用文字,公式,语言表达出来,促进对世

界的理解,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无规律的,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而已。

我遇到过两样东西,是无规律的,那是上高中遇到的,一个是电子的运动,一个是

布朗运动,物理上称这两种运动是无规律运动,但我还是保留我自己的意见,不是它无

规律,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他们运动的规律而已。

电子运动,科学家用高速照相机将电子在各区域的出现概率用电子云表现出来,因

为拍不到电子运动的轨迹,我忘了照相机拍摄的速度了,但是电子是在做亚光速的运动,

光速好像是 299,792,458 米/秒,直径约10-10m,运动一周的时间我大概算了下,0.9*10-17

秒/圈,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快的照相机的,因为用现代的科学仪器,拍这一次,再

拍另一次时,那已经是无数圈之后的事情了,这只是单就电子而言,同时电子的运动状

态还可能受其它电子,原子核,物体运动状态等因素影响,难怪它是如此捉摸不透。当

年我去问老师,老师告诉我,总之它就作无规律运动,现在我知道了,不是他不答,而

是他答不了。有时不得不感叹,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世界上有的领域,是

人穷其存在也钻研不透的,局限无处不在。

第五节物 质运行规律的探讨

4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我们再来说布朗运动,将花粉放到静止的水面上,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运动的轨迹,

结果他的运动状态是无规律的,所以我们得出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律的。也许它是对的,

但是,如今一回想,我们看来静止的水面难道真的是静止的吗?与外界隔绝的吗?首先,

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物质是可能穿过一般的物质的,这些物质会不会影响纯粹的分子运

动?还有,杯子总要放到地上吧,我们知道,地球内部是在不断的发出波动的,地上的

东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细微的震动的,那么杯子里的水也会被影响,被影响的水还是

静止的水吗?况且地球不断在运动,地球上是不可能有静止的水的,水分子太小,经不

起任何的折腾的我们看起来平静的水面,也许在显微镜下正在做着火山似的运动呢!如

果有外界因素影响到分子纯粹的运动,那么布朗运动的结论是片面的,我这样认为。

有的东西无规律不是真的讲它无规律,而是因为规律太复杂,复杂到没有任何方程

能够形容与表达。于是,它就是无规律的。俺之所以否认无规律的运动形态存在,那是

因为无规律的东西是不能研究性质及形态的。比如子弹,如果子弹的运行无规律,谁敢

放在枪里往外射?如果电子运动无规律,那么原子的结构形态就永远不可能表达出来。

讲到这里,我必须要把我从:运动必有结果,(运动必有结果的理论依据是能量守

恒。这个我在后文有交代!)这个原理作的第一个推论告诉大家。我把它称作天平受力

模型。

假设有个圆盘,圆盘下边是水,各式各样的力作上方对圆盘作用,这时圆盘会下降

至水面,当圆盘接触到水面,我们就说,事件发生了!上方的力我们可以看作是影响事

物运行的因素,我们用一个大力,直接往下施力,那么触水的事件是可以预见的(运动

必有结果),360 度的圆盘,在哪1 度触水,还有多久可以遇水。都是能感知的,那么假

如有无数的冰雹的打到上面呢?我们不知道哪一个才是起决定作用的,也不知道冰雹的

数量,重量,速度,力的叠加,抵消,就如影响事物的因素一样不可捉摸!对于现在与

过去,我们只看得到触水事件的发生(结果),而对于未来,我们只看得到冰雹(因素),

却看不到结果,于是我们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会有触水事件的发生,也不知道他会不会

发生。于是有规律的就变得无规律了。但我们不可不承认。冰雹的运动也是有规律的。

所以,有规律的叠加会造成无规律的后果!

根据以上描述有下图: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45

天平受力模型

再作一个比喻,我与你站在对面,两米远!我轻轻的抛出手中的篮球,如果你不太

过分,我想大家都会接到这个球的!我们可以说,你肯定能接得到,而且每次都能接到,

因为影响你接这个球的因素太过于简单,于是说球的运动规律是可以预见与感知的,所

以你能接得到球,因为你能控制或者掌握它的规律,所以接到球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增

加一个因素,拉开距离,三米,四米,五米,六米,不断增加下去,也许你也能接到球,

我增加传球的速度,如果还能,我再增加一个因素,每次用不同的力向你推球,现在有

两个因素了,也许你也能接到,再加,在距离拉开的同时,天空吹起了风,你还能接得

到吗?如果还能,我就再假设你在一个沙地上,风吹阻碍我们的视线,五个因素,如果

还能,我再把球加上旋转,可以想象,影响球的运转的因素越多,那么你能接得到球的

概率将会越小,随着因素的增加,一个必然的结果(接到球)在加入了距离、速度、力

道、风向、沙尘、旋转等因素就变成了偶然的结果(不一定接得到)。接球就是事物的

发生,外力就是事物被影响的因素。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事物产生一个作用的结果,而事

物发生这个结果就是无数的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综合的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清

楚那一个又一个的因素本身,我们掌握的因素越多,认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正确的可

能性也越大,反之,当影响事物运行的因素多到或者复杂到超过的人认识极限,那么这

就是未知,比如分子运动,一个分子我们也许能掌握(有规律),但千万个分子同时运

动就永远不可能被人掌握了(无规律),于是花粉的轨迹就是无规律的,我们可以得出,

第五节物 质运行规律的探讨

4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无规律运动就是无数个有规律的因素叠加相互影响的结果!而我们再回到篮球运动,不

就是为了通过大量的练习以达到在复杂的因素下掌握球迹运动的能力吗?(这里的“篮球

运动”可以替换成“任何事情”)。

我之所以用了这么一个道理来说明天平受力模型,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只有理解了

它才能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因为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事物运动的结果,那么我

们需要找到引起这个结果的因素,而我们掌握了现在的结果,那么也可以用现在的结果

去影响未来的结果。亦,对于过去,我们由果及因,即:由‘今天’推‘昨天’;对于未来,

我们由因及果,即:由‘今天’推‘明天’。这就是我常说的:研究看得见的世界,然后用看

得见的世界去推测看不见的世界。按照这种思路,我发现了很多好玩的结论,这里就卖

个关子。我们研究规律,可以解释这个事物是怎么回事。但是不能解释事物是怎么来的。

研究的是‘事物存在以后的工作’。虽如此,也举足轻重。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同意世界上具有没有规律的东西存在的说法了,因为不是没有,

而是影响它运动的因素太多太复杂,给我们的认知造成了致命的障碍(局限),反之,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所有影响事物的因素,并且能够扯清他们相互影响的关系,那么任何

事物与事件都会变得相当清晰透彻――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多去

掌握因素与因素的关系,因为掌控不完,所以谋事在人(人用能掌握的因素去改变事物

运动),成事在天(不能掌握的因素有可能会改变事物运动结果)。而有的事情,介于

两者之间,比如机遇,有的人不能掌握它的轨迹,于是机遇就变成了机会,概率,运气,

命运等。而有的人能掌握它的轨迹,那么机遇就变成了能力,实力等。对于不能掌握命

运的人来说,看着老天吃饭;对于能掌握命运的人来说,看着双手吃饭(两者并无高下

之分)。从这个角度来讲,有的事(一般指生活中的事)是可以将‘成事在天’变成‘谋事

在人’的。

我们研究世界的初衷是什么?还不是合理地认识世界让它反作用于我们自身,让我

们更好的改造与利用世界,从而生活的更好!无论是做事做人,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与世

界观会起到难以想象的作用。

我始终认为我们的世界是按照所构成物质所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而我

们本来就是存在的一种,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改变,而是接受,发现与应用。而已知

的所有叫做“改变”的东西!都是规律的‘应用’。至于‘接受’,更好解释!事情已经发生了,

不接受也得接受,正如我们是人,当我们有意识觉得我们是‘人’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晚

了,太阳东升西落,月亮阴晴圆缺,都不是人能决定的。发现,应用;应用,发现永远

是科学发展的主线。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47

而神明是什么?我认为它是一种信仰,是人对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敬畏,是自

然的能力被虚化成形体的结果,它展示的法力会给予人心灵的暗示,让人依赖,让人信

服,这种依托正好说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的浅显,纷繁复杂的物质因素是人穷一生也

解释归纳不全的,所以我们宁愿选择更易接受的‘神力’来指引我们的方向―――他们巨大

的法力能让我们更直接,从意识形态上更好理解世间的一切事件。我不信神,但我并不

否认它的进步意义,信仰是没有对错的。能让人发出潜力,端正行为,指导自身,认识

自己的信仰我认为它们都是进步的。虽然他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这也印证这句话:我

们不需要一个正确的解释,只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神明的存在与阐述大多与宗教有关,佛,仙,上帝,真主……就目前来看,这些神

明都是有存在的必要的,我曾与一个佛家弟子争论过一个问题。世界因何而存在?我说:

“存在为什么而存在,是终极的问题,我不知道答案,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存在的一种,所

以看不到真的答案,所以请教!”他给的答案是:“世界本身就不存在,或者说世界因你

而存在!什么是存在,你所见的?”实际上我理解他的说法!虽然这个答案跟我要的答案

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起码它给出了解释。而我?从物质角度出发,却只能保留这个

问题!不过这种解释行为也并不能得出他的强大,因为我将迷惑我的所有问题都请教了

他,而他都给出了答案,一整套一整套的。这种什么都能解释的理论或者气魄吓坏了我。

很明显的,很多问题就算解释也是强加解释。不过可以理解,人们害怕未知,就算没有

解释,也需要一个解释。

第六节 0.00000042666 秒

——【关于生物起源的探讨】

Ps:细菌?病毒?真菌?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49

好了,世界空间时间大家伙讲了这么多,该转到更细的方面了,我会将重心逐渐转

移到人的本身方面。是时候说说我们的起源了。

这起码得从太阳系形成之后开始说起,至于星系的形成我就不说了,还不就是元素

聚聚合合,看了生物的起源也就看到宇宙的形成,说起这里,我顺便提一件事,原子核

外边的电子的运动,与太阳系的运行及其相似,我经常在想,这会不会是分子之间的运

动,在宏观世界的映射呢?也许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相联系的因素在影响着它。两者

讲的也说不一定真是同一规律的反映,所以佛教里的一花一世界,滴水之中蕴含天下,

须弥纳芥子等理论是正确的。细致观察,世界有很多东西都有相通之处,所谓一类通,

百类通,举一反三,莫过于此。

现在作个假设。太阳系的形态的确是因为某种规律将微观世界投影到宏观世界,那

么我们可以推测,不仅是是太阳系。这种旋转的模型应该是世界普遍的规律,那么银河

系也必然是别外一种超级星系的行星(行星系更准确!),也可以想象,那些超级星系

又构成了一个如太阳系般的星系模型。也可以往上推直到宇宙数量级。这说明什么?说

明假如他们的确有联系,那么宇宙不仅在推进,而且在旋转。而这个假设又能说明什么?

说明宇宙是简单的宇宙。于是一颗种子才能生长成大树。而细胞,就是这样的一颗种子。

而我的这个猜想很有可能是对的。因为不仅是形态上分子与星系相似,而规律上也相似。

静电力F=kQ1Q2/ (R*R)(k=9.0×109N•m2/C2),而万有引力F=G*M1M2/(R*R)

(G=6.67×10-11N•m2/kg2),记得当年我的物理老师告诉我,他们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常

数的不同。不过,现在想来,鬼知道他们常数为什么不同,不过不从当前的物理知识出

发,而从哲学上来讲,一个具有相同形态,相似规律,而且又有微观与宏观联系的东西。

怎么会没有联系?如果这种微观是能投影到宏观的。还是那句话,宇宙是简单的宇宙!

第二原理:任何一个稳定的系统,都必然经过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所以任何一个系统诞生之初,都是简单的。可不因为它的简单而忽略了它巨大的生

命力!认识了这种积累效应,才不会让世界的复杂,生活的复杂,人生的复杂把我们击

倒。上文中我讲过的,有规律的叠加变成无规律,实际上就有这个理论的影子。也正是

这个原理,从理论上说明了,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能通过一定的方法让他变得简单化

且容易理解。这一理论的应用后文有述。

第三原理:无序的系统,给它足够的时间,迟早产生秩序!

运动产生结果,而这个结果必然向着有序的,固定的,稳定的形态在发展,宇宙就

是这样产生的秩序的系统,这个同样是不能证明的。但我们可以想一下,大的,比如星

系,生物圈,大气,都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再比如我们将各种各样的生物放到一个

环境,经过很长时间的淘汰,最后肯定会形成一个长期的生物链。这个有序的产生并不

是想当然地产生,而是决定于元素的规律,正如宇宙在最早的时候,只有几种基本粒子,

从氢开始到氦,元素不断的形成,不断的聚合,从单一的世界到各种元素的形态,各种

元素再相互组合,相互碰撞,最后稳定下来,再以各种可能的形态存在于世上。(实际

这种“稳定”“秩序”的说法,我在其它地方也见到过,不过原文好像是说:“稳定”是世界

的内在性质。我晕。所以我对现在的人真是超级无语。什么东西都想扣上‘世界’的帽子。)

在宇宙形成的过程中,我指的是我们所见的宇宙,实际上从宇宙的角度来讲,根本

就没有形成与不形成的说法,在我们所见的宇宙的形成中,粒子不断的反应,组合,分

离,最后,星系形成了,太阳系也形成了,地球也形成了,地球上面有水,有山,这里

是一个非生物的世界,最大的跨越莫过于生物的产生。

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四种说法,有人说是在海洋中产生了生命,有人说在陆地,有

人说是火山产生了生命,还有人说是陨石带来了生物的最初形态。但这不是重点,我们

暂以海洋为例(实际上生命最有可能产生的地方就是海洋,但不排除生命在其它地方产

生再进入海洋中孕育滋养,同时指出,生命的产生只能通过化学反应,物理变化是不可

能产生生命的)。早期的大气含有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在一定

的条件下(火山,闪电,化合等)可以生成有机物, 而有机物是构成生命的必不可少的

物质,太古时代的海洋充满着各种简单的有机物,科学家好像把这时候的海洋叫原始汤,

这个时候气候不稳定,月球太近而时常引起全球性的大海啸……这是一个无序的世界!

各种物质相互撞击,相互作用,各种简单的有机物就生成了比较复杂的生命物质,这个

过程当然也是漫长,复杂的,但他们不是生物,生物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生物应该是

定义为:具有寿命,由非生物以特定形式,具有特定生命功能,能够自主从外界获得能

量以维持本身形态的结构体。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51

那时候物质太丰富,各种有机物在搅拌作用下变成团状物,那里面有了各种各样有

机物,在偶然的情况下,团状物的外边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了一层壳,将内部的有机物

《迷徒》简介 迷徒claire第二部
与外面的环境隔绝开来,这就是早期的细胞了,这是第一个飞越,但它还不是生物,因

为虽然内部是有机物聚合在一起,但它们还是无序的形态。第二个飞越就是,复制功能

的实现,没有复制功能的细胞的命运就是被分解,在千万亿次的分解过程中,有某种情

况下,在不断组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对组合,它能够复制自己的形态,这套机制就是生

物的雏形,这才是质的飞越,无数没有复制功能的细胞被时间所淘汰,而留下来的具有

复制的功能的细胞变成一个新的起点,内部的结构不断合理化,多余的没有用的有机物

也逐渐消失。说回来,这是一个典型的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例子。还有重要的是,我一直

的强调的,物质之间不断地组合淘汰,在无限次组合中产生了一种具有‘时间的连续性’

的组合,也就是说,生物的产生没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只是时间将能够延续下来的形态

延续下来了而已。可以看出来,生物的产生只是物质运动的一个过程或者说是结果而已,

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理由在里面。这也为后文对于生命的意义的探讨作了铺垫。

有了这个基石,达尔文的进化论就可以发生作用了。正如无数的1+1 构成了我们的

网络世界一样。单细胞,多细胞,软体,脊椎,爬行,卵生,胎生……有了时间连续性,

也就是说,物质找到了一种适应自然的方法。那么剩下的时间要做的,肯定是完善这种

方法。于是各种功能逐渐出现,适应的被时间淘汰,优越的被时间保留。这就是进化。

地球有46 亿岁数,宇宙据说已经有150 亿岁了。而我们的岁数是80,如此漫长的

时间出现任何东西实际上我们都用不着惊讶(如果把宇宙的时间跨度缩短至人可以理解

的人的一生80 年,那么人在时间长河里的存在时间跨度约为:0.00000042666 秒,这

个数字快到‘人的存在’不可能被任何生物感知。反之,如人能感觉与理解0.00000042666

秒的流逝速度,那么也绝对不能理解80 年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当然我的解释肯定

充满着漏洞,但是庆幸的是,我们得坚信自己,虽然是概率极小,但我们并不是有些存

在意之所至的产物,而是物质不断组合变化而生成的具有生命功能的物种。从这个角度

来讲,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至于命运的存在性与方向性的问题在后文有分析。

好了,前六节终于可以告一段落。接下来第七节俺可以将论述重心转移到人本身了。

第七节 “我”是一种“定位”

——【关于人的起源的探讨】

从鱼到人进化历程第八幅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53

生物还有很多质的飞越,但我认为三大飞越就是DNA 的出现!我不知道它是不是

在生物形成之初就已经具有简单的DNA 原型了,还是生物形成之后才慢慢进化出来的!

我倾向后者,不管怎样,DNA 的出现,将生物形态按照某种规律编码,将生物的性征由

实体转向抽象,实际上到现在我都还在头痛,不知道这种规律具体怎么进化出来的,也

许主导这一切的是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物质规律!因为DNA 的出现让达尔文的进化论

变得不完美,把这个东西笼统的交给进化或者排列组合也不是我辈所为,因为太有逻辑

性,它说明了进化可能具有方向性!这让主张变异淘汰制的进化论站不住脚,可能时间

真的是太漫长,漫长到我对时间本身也产生了怀疑,因为我不能想象46 亿年到底是一个

什么样的概念。前面我已经说过,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漫长。不过我可以肯定一点,

DNA 是由RNA 进化来的,我们看生命的进化历程,从最简单的CH4,H2,C02,N2

等物质,在复杂的原始气象条件下生成氨基酸等物质,又合成蛋白质,最后形成更复杂

的多分子团。这是一个明显的由简直构筑复杂系统的过程,于是,双链的DNA 必然是

由形态相似而又更简单的RNA 构成。这才符合自然与物质运行的规律。这样DNA 的逻

辑性问题就转化成RNA 的逻辑性问题,虽然仍不能知道RNA 逻辑性的进化过程,但这

个问题的复杂程度已经简化了一半。这种简化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只是原理二(任何一个

稳定的系统,都必然经过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的一个应用。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根据进化论,生物在不断变异中将有益的、适宜环

境的性征保留下来,将不适宜环境的变异淘汰而获得环境适应能力(自然选择),但我

却发现这样一件事——所有人的眉毛都长在同一位置,按照基因变异与自然选择的说法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适应的会被保留,不适应的会被淘汰,而眉毛的位置,根本就与适

应环境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关系,根据基因变异与自然选择的说法,那么将出现这样一

种情况——人的眉毛可以长到脸上的任意位置!——因为自然没有办法将眉毛长错位置

的个体淘汰!按这个逻辑人的形态应该千奇百怪才对,而事实却是,人人的眉毛都长在

同一位置!这说明在基因排版的过程中,就已经注定了眉毛的结构,而这种结构并不会

随着生物的繁衍出现变异结构,而这种对适应环境没有影响的性征实在是太多了,可人

与人在形态上却差别并不明显,那么,这个事例就已经说明了,进化具有方向性(前面

只是说可能具有方向,这里将这论点肯定了),进化具有方向性,这与进化论的观点是

相悖的,它说明了什么?一百万年前的猿人想象不到他的后代今天是什么样,但随着基

因、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却可以推测出一百万年后的人类长为什么德性!这就是方向

性。进化具有方向性这个论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有神论的论据,因为只有神才能将

未来的路铺平,但本人又是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那么本人试着用物质层面的理由来解

释这个现象:在生命诞生之初,生物进化肯定是没有方向的,而到了人这个层次却产生

了方向。将原理二(任何一个稳定的系统,都必然经过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与原理三

(无序的系统,给它足够的时间,迟早产生秩序!)结合来看,人的进化历程正是两个

第七节关 于人的起源的探讨

5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原理的辅证,是一种典型的“从简单到复杂最后稳定下来的秩序”,就如交通规则,很早

以前,人们肯定是不讲交通规则的,但随着发展(进化),交通规则被稳定了下来,同

时可以预见,无数年后的小朋友,也会遵守交通规则,而且会比现在更有秩序。生命也

是一样的,当没有生物链的时候,大家自由乱发展,但只有金字塔生物链形成后,生物

才形成一个羊多狼多、羊少狼少的生存体系,当适宜的规则在进化的历程中稳定下来,

那么捷径就是照规矩办事!俺在第一节曾讲过“早期思想受制于行为,后期行为受制于思

想”实际上也是这种无序状态稳定后变成有序状态的情形。再讲个实际的例子,我们看一

个有悠久历史的大企业与一个新生的小企业,新生的小企业的总是体现出创新、变化、

激情、寻找规则等特点,在发展中求稳定;而对于老品牌的大企业来讲,虽然也有创新,

但更多的是依从已有的已经固化的流程,规则,理念,在稳定中求发展,有的时候我们

把这种固化的流程叫做“企业文化”。并不是小企业不想依从规则,而是无规则可依!所

以要寻找,所以要变化。对于青年来讲,富贵险中求,而对于老年来讲,富贵稳中求。

这个过程同样体现在生命进化的过程——对于简单的个体,出路在变异,对于复杂的个

体,出路在遗传。所以并不是眉毛位置不会变,而是不需要变。

不管这套进化机制与系统是怎么产生与进化的,至少我还可以肯定一点,对于世界

来讲,它的物质体积单位应该是纳米级甚至更小。只有这样,才能在原子与分子上玩出

这么多花样。意思就是原子在人的眼中是很小的,但是在世界这层次上,原子还是具有

可操作性的。人的眼光给了我们方便也同时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因为人的世界并不是世

界的世界!这就是有所得必有所失。

前面讲到细胞产生,最初的单细胞生物虽然具有了复制自身的能力,却只能千篇一

律的制造着相同的自己,那种形式与其叫繁衍,还不如叫克隆。而DNA 将生物特征以

数据的形式传给下一代,这样才给有性繁殖提供了基础。

第四个飞越就是性的出现,大概是六亿年前,在那之前的生物都是雌雄同体或者分

裂生殖的,这时期出现了一个新的繁殖方式,生物无意将一半的半成品放到体外,而这

一半却与另外的半成品组成了一对,相互配合,这样产生的物种不仅具有了双亲的形态,

而且还拥有了更加强的环境适应力,于是这种方式被保留了下来,当然要提的是,根据

进化论,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个淘汰的过程,每一个生物的脚步进步之后都是伴随着无数

的失败的尝试而产生的。可以说这又是一个巧合。但这个巧合的形成至少花了上亿年,

可以想象亿年之中会产生多少种相互整合的组合?最后在无数种可能性中确定下来一种

稳定的结构。正是因为这种稳定又富于变化的结构,让生物在后来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的

进化。

当然,一转瞬46 亿年过去了,以我们现在完美而复杂的形态很难想象我们就是这样

从单细胞生物过来的,但是可以这样想,80/4600000000=0.00000001739.这是人与地球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55

的比例(人均80 岁计),或者1000000/4600000000=0.0002173913 这是人的历史与地

球的比例,当然我假设了人的历史是一百万年,这不确切,而4600000000/1000000=4600。

假如我们这样计算,每一百万年生物进化出一种功能,那么这么长的时间里,再怎么也

会进化出个千八百个功能了吧,也许难以置信,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100 万年前的人

与现在人我们的差别,难道就真的不可能?

我们看看周围的动物,他们与人是多么的相似,可以想象,在遥远的过去,我们共

用的是一套遗传系统,只是环境让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向而已。

可以推测,如果生物圈在地球灭亡的时候仍然存在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将并立

着各种智能生物。为什么呢?因为很久以前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DNA 系统,于是,每

一种生物都应该有成为智能生物的可能性。但不是现在。

智能生物的产生,即人的产生,归根结底要说到意识的产生,什么时候有了意识,

什么时候可能才有人的出现,没有意识的动物在我这里我只能把他们归到条件反射的那

一类。

意识是什么?意识是对思维的抽象层面,思维是什么?思维是生物体对环境的一套

完整的判断与管理系统。意识是抽象,思维是具体,来源与大脑的活动。有了思维才会

具有意识。

我们观察动物的捕食过程,猎物看到天敌的时候会跑,捕杀者要等到时机成熟时才

一击毙命,追捕的时候不跑直线,有障碍时会越过,绕过,这都说明了高等动物具有了

思考能力,因为不可能靠条件反射完成这一切的。但他们真的就有意识?意识的出现标

志着什么?意识标志着智能生物的出现!

到底什么叫着有意识,什么叫做没有意识呢?我认为,意识的标志就是自我意识的

觉醒。当生物意识到自己具有了思考能力,并有了“我”的概念之后,那么这样的生物才

能划到智能生物里。狮子老虎有思考能力,不然不会具有这么出色的捕猎技巧,但是他

们不是智能生物,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思考!什么是“我”?‘我’就是主观意识

对意识适应客观环境中的对本身的定位。从定义可以看出,‘我’是思维抽象功能的体现。

我的一个朋友的父亲是第二胎,于是他时常感叹说,要不是当年没有计划生育,现在他

自己就不存在,那是好可怕的事情。实际上,没有在环境中的成长历程,也就失去了“定

位”的外在条件,那么我的朋友的“我”的意识就不会觉醒,也就不会有‘我’的概念,于是

根本就不会产生一个没有父亲的‘我’的意识。更不会有‘可怕’这种说法。他是多虑了。而

对于“我”这种定义与前人的结论是有很大的冲突的。

在古代,人们根据经验的总结与观察(经验是古代人理解世界最主要的依据),认

为,“我”是一种与身体契合无间并指导与管理人的活动与行为的存在,古代人对“我”的

第七节关 于人的起源的探讨

5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理解,就是:灵魂!在国外,人们认为灵魂是由能量构成的,而在中国,因为古代没有

能量的说法,人们认为灵魂是由阴属性灵气组成(这里面还穿插着阴阳理论的影子),

实际上,中外说的都是一回事。而我对“我”的理解,‘我’是主观意识对意识适应客观环

境中的对本身的定位这种说法,在实践过程中也证明了它的可行性与可能性,按照这样

的思路,‘我’是一种定位的话,那么生物就是一种结构,意识就是一种功能,根据这个

逻辑,灵魂就是不存在的!灵魂不存在!那么又可以推出,轮回,转世,元神这些东西

都是虚构的。也可以得到,仙佛鬼神也是不存在的。再往下想,这个理论已经动摇到了‘有

神论’的根基,因为灵魂是不存在的,那么‘有神’的说法就没有了任何依仗。再联系后文

我对能量的理解与描述,就可以看出“有神”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这里的理论也为

后文我展开物质与意识的探讨提供了依据。要是在以前,这样的理论已经足可以享受布

鲁诺同志那样的待遇了!题外话:又因为意识是一种定位,灵魂不存在,所以我们所猜

测的石头的世界,花的世界,草的世界等非生物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植物传递信息的方

式只能被归到条件反射里去了。

人是什么时候有“我”的概念呢?不知道!也许是在被捕杀的过程中,也许是在团队

合作过程中,但复杂的环境让人更加有机会运用大脑,人是一种温顺的动物,我指的是

人还是猴子的时候,人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灵敏的反应,没有凶恶的外表,也没有超

常的感觉,这样一无所有的动物,在防守敌人的时候,当然要比很多的动物要吃力,而

且当时那真的是弱肉强食,人放在那个时候真的是一种悲哀,看看现实世界里的猪,在

看看当年的我们,我们应该就是当时世界的‘猪’,人肯定是当时世界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口中最美味的食材,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要想不被杀,就只有合作,放哨,群居,这样

的条件下进化出联合围猎,使用工具等就不奇怪了。人很强大,那是因为被屠杀出来的。

可见,复杂的环境,恶劣的条件是人类进化的催化剂。这一点在当今社会同样适用。很

多人都说苦,很多人都说累,殊不知,这种苦与累正是让人完善,完美,强大的催化剂。

强大的人一定是经过这一恶劣环境的考验的。谁不想偷懒?谁都想舒舒服服过日子,于

是恶劣的环境就给我们了一个不得不努力,不得不勤奋的环境。这一个环境,是多么的

可遇不可求呀。所以有很多被挫折所击倒而沉迷的人,殊不知这是一个多少巨大的机会

放在面前。可以说,成功是苦出来的。为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什么经过寒冬的小草

更有生命力?这就是原因。

还有一个问题,人是直立行走的。解放了双手,在其它学说里面说人是在地上为了

摘树上的东西?至于人为什么要放弃四肢,直立行走,我认为,人因为先天的条件,在

自然界中本不应该有一席之地,但在被捕杀且经常被捕杀的过程中,我们偶然发现石头

比拳头更有力,比如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剑齿虎咬住了族群中的一个人(猴),人不可

能一拥而上,只能在四周发出吼声以震慑敌人,但问题是能震得住剑齿虎才怪,这时也

许有个人(猴)就捡起了石头向剑齿虎扔去,(这个动作就说明了人应该是由猴进化来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57

的,只有在树上生活,手才能进化得如此灵巧与灵活,因为树上主要运用抓握能力,而

在陆地,很多动物的手都进化成善于奔跑的形态如蹄形)剑齿虎被石子击中,吃痛怒吼,

众人(猴)见有效,众人(猴)纷纷效仿,剑齿虎吃痛逃离,这样我们的祖先吃到了甜

头,分享这样的经验,以后见到敌人就向敌人投掷石头,在御敌的过程中,发现尖锐的

物体会对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于是学会了将石头打磨成锐状再扔,可能后来又发现棒

子也是比较好用的武器,能达到手不能到达的长度,于是学会用棒子,像石头一样,将

棒子磨尖,于是出现了矛,(有可能是先学会棒子再学会石头,先后顺序不重要)这个

过程中,这些东西全都是需要手来完成的,手的功能从以前的摘食物与跑路变成拿武器

做工具,也就是说,不得不解放双手,因为手功能的转变让生存的机率变大,适合自然

环境的法则。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不得不思考!以人自身

这么弱的条件,怎么样才能不被捕杀,比如怎么将石头以更快的速度扔出去,怎么将石

头打磨的更光更锐,怎么去营救被追捕的同伴等等等等,这种思考的经验经过一代一代

的总结,最终人终于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于是人开始思考一些以前没有思考的事(有

可能不是在人成为食物链顶端后才考虑的),如价值,比如为什么敌人来杀我,比如将

自己的巢穴装扮得可人,这些人为了理解一切而产生思维活动,导致了意识的产生。(当

然也许在成为食物链顶端之前意识就已经产生)当人能将思维抽象成虚拟的形象的时候,

意识产生了。而我把这个过程强行用“我”的概念当作它形成的标志。这个时候,真正意

义上的‘人’产生了。

也许当有一天,狮子不用靠实际观摩传授捕杀技巧,而改用石子当猎物,虚拟的教

授捕杀技巧的时候,新的智能物种就产生了。同时有一点可以肯定,新的智能物种必定

会出现!当然很多人都以为人在新智能生物出现并影响到万物之灵的唯一性时定会将之

灭亡,人不会给这种物种提供任何机会。所以新的智能生物是不可能出现的。不过事实

正好相反,人的捕杀正是这种物种走向成熟的最好条件。回忆一下人是怎么成熟的吧!

没有动物捕杀人,人怎么能成长?没有天敌,就意味着没有进化(体现在社会当中就是: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也就是说,智能生物的出现是进化、积累的产物,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不过刚刚我说的,人在新智能生物出现并影响到万物之灵的唯一性时定

会将之灭亡,也应该是对的,因为智能生物的出现必然相应出现的问题就是资源的主导

权的问题。毕竟任何智能生物都需要空间与资源才能行出生存及发展。设想一下,有一

只老鼠代表着全体老鼠来谈判,说,希望人类退出某某地,希望这块地方自治。会产生

什么样的情景??也正是如些,才有人说,智能生物真正的出现,前提是人类灭亡。这

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万物之灵’这个称号是不能分享的。

第八节 宇宙 是简单的宇宙

——【关于智能生物不唯一性的探讨】

Ps:外星人,女的?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59

到达人类这种层次,就会感到落寞,放眼星空,满眼皆为死寂,宇宙太大太大,我

们期待着与我们同样等级的存在存在。这一点,至今都没有任何人能说有还是没有。好

像国外有一个科学家将这个问题变成一个方程,一个概率问题来计算,好像光银河系就

有200 万颗与地球环境相似的星球,在宇宙中就多得吓人,这么多的星球,产生智能生

物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问题只是距离太远,我们找不到他,他们也找不到我们而已。

但同时又有其它科学家出来反驳,同样是概率。说,一个有机体仅仅由100 种不同

成份组成。每种成分必须在机体里具有一个独特的功能,因此这100 种成分只有一种链

接方式可以使它们成功运作。那么, 成功的链接的概率是10158 之一。所以生命产生本来

就是偶然,更不用说将这种偶然性在其它地方复制,那么概率就是10316 分之一。这个天

文数字说实话,已经超出了理解范围。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理解。

我喜欢哥白尼的那个思想,宇宙应该是一个简单的宇宙,只有最简单的,才是最实

用的,也才是最普遍的,构成宇宙的东西本来就只有很少的几样东西,那么后来的一切

将是建立在这个简单的东西之上的,这个简单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来源于相同

的物质,有相同的性质,物质的多样性只是形态的多样性而不是物质本身的多样性,物

质能够变成能量,能量能转化成物质并不是物质在变来变去,说明还有一条更小的线在

主导着运动的本质。

这个宇宙的简单性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其它的星系里,他们的情况与银河系基

本相似,相似的物质构成,相似的运转方式,相似的年龄,相似的小星系,因为宇宙中

各物质都共用的一套机制,相似也说明在宇宙的各部位存在与地球相似的星球。

回想生物的构成,千姿百态的世界是全由单细胞而来,这个单细胞的基础构成了物

质多样性,宇宙共用一套基础,那么,地球经历的一切就不再是唯一,而是宇宙运行的

规律的一部分,甚至是宇宙运行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说,地球的现在经历的,是其它星

球正在经历的或者是经历过的或者是将要经历的。这只是时间上的早晚而已。庆幸的是,

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不能保证在多少年的时候会传来外星的声音,或者因为物理因素的限制,我们永

远也没有机会见到老‘外’一眼,但是,有理由相信,它,就在星空的某一个地方,存在

着。

不过存在着也未必是好事,因为,假如有一天传来了外星人的声音,那么也肯定意

味着,星球大战拉开了序幕,也许正如霍金担心的,先进的文明与落后的文明的接触将

会引来灾难,而事实也正如他所说,如果人比对方先进,人一定会侵略那个星球,如果

对方比人先进,那么等待人的命运极有可能人类变成对方的宠物。不要看人类现在眼巴

巴地期待找到新同类的样子,一副和平无害的样子,无数万年以后,假如有这样一种相

遇的可能,那么平等互利就不可能。这个可以从下节中生物的本能中推出,人类连自己

都能打?还会跟其它物种讲和平主义?笑话!有的人也许会讲,那个时候人类都十分文

明,废话,再文明也改变不了生物的本质――不惜一切代价保持物种在时间轴上的延续!

前文刚刚说过人类会与新智能种族产生资源的主导权的问题,实际上用在外星人与地球

间这种关系依然成立。我们不妨看看地球人以前强大的文明是怎么对待落后的文明的吧!

高等种族与低等种族之间,哪那么容易产生“人权”这种东西?也许有人会说,那个时候

人还很野蛮。以后肯定不会。我晕死。现在还不是和平社会,美国照样打伊拉克打得很

high!而我们期待的外星人,实际上期待的是一个先进科技的,和平无害的,愿意分享

与帮助人类的且进化程度不要拉人类太远的外星种族。我晕死。那么多的定语怎么一下

子就让人类给遇到?所以要是哪一天外星人开过来了,保险起见,别去夹道欢迎,先躲

在地窖里观望两宿。

所以,大家时常通通信,可以,握握手?免了吧!

这里,我还要提出一种假设,这个假设就是,外星人与人在形态上相似的。为什么?

根据宇宙来源于同一个反应可知,所有星系星球在成分上也是近似的。这里的成分是指

元素构成。根据生命的活性,那么外星生物也应该是细胞结构的。如果是细胞结构,那

么必然会学会运用工具(这个因果关系有点偏)。这是智能生物的特征,运用工具就会解

放肢足,解放肢足就不会是以爬行为主。运用工具也就意味着食物构成会发生变化。血

腥的进食方式会被取代。所以扁形长形的脑袋的形状会进化成圆形。也就是说,直立行

走,有手,有圆形的脑袋。这种形态不就是与人相似吗?当然,有没有尾巴这就推不出来

了。在细节上也有不同,比如发型,皮肤,指节。都应该与人不同。所以在科幻片中时

常看到的怪物般的外星人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是外星的低智能野兽才有可能。当然多

足类也能解放双手(实际上不一定是‘双’),也就是说多足类也能进化成智能生物。不过因

为多足类在结构上有很多的劣势,所以我并不认为这种结构能凌驾于四肢结构。扯这个

有什么用?实际上这个问题还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就是人类进化的方式与模式是不是智

能生命进化的唯一方式?答案是:是!细胞进化的历程放到哪个星球,哪个星系,哪个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61

智能物种都是通用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外太空,形态与地球相似的星球才有可能产生

智能生物。现在知道为什么科学家一会想在这个星球上发现水,一会又想在那个星球上

发现氧气,一会儿又找与地球形态相似的星系了吧。(我猜的!)也就是说,变形金刚

的世界是不存在的。除非变形金刚是智能生物制造又灭了智能生物的物种才有可能,就

如《毁灭者》里面的机器人一样。水为什么是生命之源?就是因为水的流动性与溶解性,

能够携带物质进行物质交换。大家都是铁做的,还怎么交换?所以自然进化是不可能非

生物直接产生物种的形式的。

当然, 在没有直接证据出现之前,任何推测都只是猜测,有外星人与没有外星人变

成了一个信仰问题,你信有,还是信无。提出了那么多的猜想,提出了那么多的方程。

都不能解决一个问题。外星人在哪里!?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外星人的存在与否的

问题才真的尘埃落定。

虽然是猜测,但外星智能生物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宇宙,是简单的宇宙。

第九节 三大本能:索取 繁衍 情绪

——【关于生物本能的探讨】

鹰捉鱼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63

还记得我对生物的定义吗?具有寿命,由非生物以特定形式,具有特定生命功能,

能够自主从外界获得能量以维持本身形态的结构体。

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来,从外界获取能量是生命的共性,生物的本能一,就应该是

索取,大自然的残酷从生物的本能里就能看得出来,生物,活着的才能是生物,植物比

较温和,吸收土壤,水分中的矿物质,成分,供活自己,而动物就要惨烈得多,大部分

的都生存在捕杀与被捕杀的轮回中。人人平等,万物平等,这些东西只能存在于教科书

中,这也只能是一种愿望而已,万物平等的世界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能存在,那就是万

物皆为生产者。这种情况只有在一种条件下才能产生,就是生物起源之初,这个时候生

物才开始进化,能且只能从非生物世界寻找营养,所以这一时段是‘万物皆为生产者’的

阶段,不过等这种‘生产者’形态稳定了后,就会自然出现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了。不需

要从土壤空气中复杂的转化物质,直接分解了就运用,这可是生物进化的捷径呀。这也

是没有办法的事,不可能出现全能生物,全部需求都能自给自足,因为能量只能被转移,

不能被创生,要得到,那么就必须从其它的地方索取,也就是说,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

时必然会损害其它的利益,这是一定的。也就是说在捕杀与被捕杀这种模式在自然界稳

定下来以后,生物之间的平等性就消失了,而变成金字塔形。所以‘索取’是生物的第一

本能,因为生物的形态决定了生物必须从外界摄入物质来维持自身形态。

生物的本能之二就是生存,从生物的定义上来看,获取是能量与物质的目的就是为

了维护生存形态,维持生命结构,不能维持生命结构的物种即不能保持时间连续性的物

种在亿万年的变化(没有用‘进化’)过程中早就死得干干净净。人为什么要进食?吃饭

是为了活着,只有活着的才能算是生物。也只有保证了这个前提才能做其它的一切的事

情,比如进化,比如繁衍,比如等等等等。生存的欲望与生俱来,与前一点,掠夺却成

了一组矛盾,作为生物链的一环,任何生物都不能独善其身。相比之下,生存这一条应

该更基本些。生物的很多习性都或多或少的被生存的大需求左右着。意思就是,既要捕

杀其它的生物,又要防止被其它生物捕杀。这就是自然界每天都在进行的过程。

生存的本能当然也会在人身上体现。有一次一个陌生人来拜访我,问了我一些问题,

最后一个是:“什么是普通人?什么是不普通的人?”我想了想,说:“模糊来讲,普通人

创造资源为他人所用,不普通的人他人资源为我所用!”他怒发冲冠,破口大骂,拂袖

而去。也许我们的观点有些出入。但是我并不认为我的解释是荒谬的。社会结构是塔形

结构的,越往下越普通,越往上越不普通。为什么人人追求人上人?that’s why.生物的

本能是生存,那生物的目的之一就是——生存且生存的更好。动物没有选择,所以为生

存而挣扎,成王败寇。所以动物世界里捕杀者为王,被捕杀者为寇。而人不同。因为生

存从来都不是人类首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千万别用世界还有多少生存不下去的穷人这样

的理由来反驳)人从来都不缺乏选择,所以体现在人类社会更多的目的是:生存地更好。

第九节关 于生物本能的探讨

6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而这个目的紧紧的与两样东西相联系,其中一个就是:资源。所以人类社会中资源争夺

的相当激烈。可不要以为石油,矿产这样的东西才是资源(对于‘资源’的定义我会在下

一节给出),生存的更好意味着占有的资源更多,于是能占有更多资源的人或者能相当

强的占有能力的人在社会上就是‘不普通’的人(地主?),而不能占有资源或者为他人

创造资源的人就是‘普通’的人(佃户?),之所以要“模糊来讲”因为这个划分资源多少

的度与标准是有待商榷的,我想这不会影响到对这句话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气

走他人的那一句话经过反复思考与论证,它是正确的。我之所以要在讲生物的本能的时

候穿插这么一段话。主要就是为了印证前面讲过的话:不能指导行为的思想是垃圾。我

思考出的每一个结论几乎都能在生活之中找到应用之处。这才是俺的本意。如果我没有

举例,看官们也要具备去生活中找到印证与应用的实例。思想不是空想,而是应用!一

定要思有所用!切记!对了,印证的结果可能证明俺是错的。所以在阅读过程之中,一

定要保持着怀疑精神。这也是很重要的。

又跑题了,接着讲,生物的本能之三是繁衍,无论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都是

自身进化出的一套繁衍系统,保持物种的时间持续性,这也是生物必须具有的功能,如

果生物没有这套功能,那么无论它是多么的强大,多么杰出,最终会淹没在滚滚的时间

洪流中,那它就只能是一个失败的物种。优秀的物种必然具有相当超凡的繁殖能力或者

超高的成活率,比如老鼠,虽然它们被划到了四害一类,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

优秀的物种,它之所以是四害,是因为它‘惹’到万物之长‘人’。再如人本身,没有哪一个

生物的存活率能达到人的程度,像比较低级的物种,虽然生存率低,但他们保持着令人

结舌的产卵数量的优势,同样是对自然界的一种适应,与繁衍随之而来的附加产品就是

母爱,或者父爱,这也是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东西,同样是为了保持种族的延续

而得到的东西,之后所把“父爱”“母爱”归到附加产品的行列中,那是因为有的生物具有

吃自己的亲子的习惯,可见,这种爱是后天得到的。而之所以说是繁衍是种族的本能,

还有佐证就是它的不可抗拒性,同样,如果有的生物也许对之有疑惑――我指人,因为

其它的动物还没有进化到对存在本身产生疑惑的程度。这样做(疑惑繁衍的本能[禁欲主

义])的下场只有两个,一是妥协,一是淘汰。而我在前面就已经讲过,任何种族都会不

惜一切代价地保持在时间轴上的延续性。

生物以这三大本能构筑起了如今的生物系统,人作为生物大环境的一员,当然也具

有以上三种特质,但是因为人在很早之前就处于食物链的最高端,那么情况又有些不同,

失去了天敌,生存已经不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物质的丰富,索取的范围又不仅仅是限

于食物,而全凭借生物的本能,又不可能创建如此的人类社会。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导

致了人与其它生物的分水岭呢?

当然归根结底是智慧,但是这不是我要的答案。人的本能比动物多了一项,仅靠生

存意识是不能构筑现代文明的。而且智慧不是本能。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65

我认为,人比动物多的那一条本能就是因意识而产生的情绪。自我意识的体现,以

及它的高级也体现在情绪系统上,猩猩得到了胜利会拍胸口发泄自己的兴奋,狗得到了

骨头会摇尾巴!这些都是情绪,但是人比这个东西更复杂更完善。

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是一个统

称。以下一段是我查到的关于情绪的说明,虽然里面有个丘觉这个东西不知道是干嘛的。

但总的来说,说的好像是那么回事。

(情绪在产生心理上的体验的同时,在有关内脏器官的变化上完全是生理现象的表

现。在比较行为学中,对各式各样的情绪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它的结构进行了说明。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情绪中也有像不安、希望,由于经验而习得的成分,从比较心

理学的观点出发,研究与先天的行为方式相反的学习的影响。根据最新研究,情绪可能

是由一个独立的功能系统完成的,这个功能系统可能包括下丘脑、边缘叶、丘脑核团等,

丘脑核团是获得情绪的核心结构,丘脑中存在一种叫丘觉的遗传结构,有一种丘觉是产

生情绪体验的。)

想当年,俺认为,人有两大本能,生存,享受。“生存”就不多说了,这我们大家都

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正如动物一样,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在活的情况下完成的,唯物中

把物质看作是意识的基础,意识产生于物质,这一点我也是很认同的,因为我在前一节

里已经推测得出,意识是一种功能的结论,那么功能必然是依托于身体结构的(这一点

上,俺不是附和唯物主义,俺思考出很多结论,18 岁的时候正式接触到唯物主义时发现,

很多观点我与他们是有重合的,当然也有相异的地方,后文我会讲到。这一括号表明了

俺的立场,)生存正是为了保持物质的完整性,甚至因此有的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为

了活着,至于活着干什么,那都是次要的,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实质上写到

这里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已经相当明确了。

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人,梵高,我一直在想,梵高这个人到底是成功呢?还是失败?

答案却出乎我的意料,他是失败的!为什么?他的画可以卖到上亿的美元,他被誉为艺术

天才,他的名声众人皆知,还有什么样的成功能与之相提并论呢?但他还是失败的,我们

不要忘了他是怎么死的,他是自杀的!他死的时候穷困潦倒,因为付不起饭钱只有用画作

押,他为什么自杀,那么他死的时候一定是心灰意冷,没有人会高兴过了头而选择自杀,

也许他对未来已经失去了信心,也许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也许他是怀才不遇,

也许他的病太过于痛苦,总而言之,他死的时候一定是认为自己是失败的,虽然在他死

后,人们为了他正名,但这已经不关他的事了,他的成功是别人强加于身的,如果当事

人感觉不到成功,那么我们怎么能说他是成功的呢?假如换着是我,我活着的时候,混得

生不如死,等俺挂了的时候,大家送我一个大名声?我会认为是成功还是失败呢?至少

俺会认为这是失败的。还有其它的例子,比如孝顺,与其在老人死后为其豪华大葬还不

第九节关 于生物本能的探讨

6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如在其还活的时候多探望两次,让其感受到养儿养女没有白养!我举的这两个例子只为了

说明一件东西,活着才是最美的。活且活得更好,这个目的一直都会贯彻整个人生,而

很明显的,他们的关系是:活——NO.1; 活得更好——NO.2,当然有的人会选择自杀,

这个我在后文中有详尽的叙述。

我不知道动物会不会有享受的思想,也许有的有,有的没有,但是人却不同,动物

因为生存太过于严酷,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人有,人已经没有了严柯的环境,物质文

明发达,有了太多选择的权利,于是我认为享受是伴随着选择权利的出现而出现,这是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有甜的我们不会选择苦的,有轻松的我们不会选择困难的,十万

里长征我们吃草根树皮那是因为没得选择,这里我从理论上肯定了好逸恶劳的正确性。

有人说,人类为什么会进步,是因为想图省事,已经很方便了还想更方便,这种说法当

然有其正确性。而趋利避害也正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我并没有从情感上肯定好逸恶劳,

生命的大前提是要求我们积累资源的,好逸恶劳与积累资源是有矛盾的,所以要在这个

对立之中找一个平衡点,要看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得到,什么是真正的失去,也许我们在

享受的时候会失去致命重要的东西,有人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就是因为没有看清楚时

势,事物总是变化的,以前重要的在如今未必是重要的,每一个时期的历史要求与使命

总是不同。享受是我们的本能,所以糖衣炮弹一向无往不利,而享受是建立在满足生存

需求的基础上的,如果与第一本能有冲突,那么NO.2 优先服从NO.1。

这里的享受也包含了第一生物本能的索取,但人的索取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为了满

足生存的需求了,而是为了满足情绪上的需要,那个心想要是我有一天当了皇帝要天天

吃干饭的农民,他认为皇帝只要能吃干饭就行了,但是皇帝过的日子远不是他能够想象

的东西,那么这些不能想象的东西就全部是为了享受而存在,皇帝有太多的选择,而不

仅仅是限于干饭。艺术品,锦衣玉食,繁文缛节,宫宇楼榭,妻妾仆从,这些东西变成

新的索取的节奏,这也能解释战争的起源,资源,人才,金钱,种族,艺术品,领地甚

至一个女人都可以变成战争的原罪。

本能第三点以前我一直认为是责任,认为责任感让我们有了如此出众的成就,无论

是对家,对国,对民族,对人,对物,我们到了一定的时段都会产生责任感,这种责任

感让我们产生了秩序,但我发现在极个别的情况下,人是不具有责任感的,而且要把一

切归到这方面也太过牵强――尽管责任在无论历史还是社会上都产生过无与伦比的作

用,那到底是什么才是人的第三本能呢?

“情绪”当之无愧的变成我的首选,为何?我们平时有很多的行为都是情绪在主导,有

的人一生为了追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一种情绪,还有的人

完成固定的一件事的时候会有兴奋感,这种兴奋也是一种情绪,还有,上文说过的责任

感,这也是一种情绪,还有荣誉感,自尊心,功名利禄哪一个与情绪无关?喜怒哀乐也与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67

之脱不了关系,而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将生命的意义归结为为了寻找快乐,而且这不在少

数!可见情绪的魅力。情绪才是让我们构成如今社会的源泉,人们容易接受正面的情绪,

让人积极的兴奋的,而主张克服负面的,压抑的,消极的情绪。这才是社会前进的真正

动力,包括对未来不可知的探测的好奇心,也是一种情绪。情绪影响着人的绝大部分行

为。

于是,生存,享受,情绪构成了人类本能三要素,当然,三者不是独立的,而是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有的行为即属于第一本能也属于第二本能,有的情绪也是享受的一部

分。三者相辅相承,才构筑了我们看到的现在的世界。而如果把人看成高等生物,那么

人的本能就应该是:索取,生存,繁衍,情绪四要素。而实际上索取与生存又是一体的,

怎么说?因为索取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而要维持生存就必须要索取!

但正是这种穿插或者一体,让我得整理一下这三要素,于是我联系生物的本能,将

人类的三大本能变成了索取,繁衍,情绪。这三要素统一于大脑。“索取”保持了生命的

结构,“繁衍”保持了生命的时间连续性,“情绪与思维”让生命变得鲜活与血肉。这样要

比上一种划分要清晰很多。而这种本能的归纳结果又显示出另一个推论:推动人类进步

的动力是情感与欲望。其实我并不愿意承认‘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因为这将人的层

次拉低了许多,但这却是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客观得出的结论。所以,有人说,人是自

私的,不仅在现实中情况是这样的,理论上,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很多人对‘自私’这

个词很敏感,因为它是贬义词,实际上用不着,我从来没觉得‘自私’是贬义词。那么在

自私的前提下,人应该怎么来生存来生活?如果俺不说,大家想都想不到。

因为自私,所以无私!

很多人不理解!自私的人怎么能做无私的事呢?不急,先牢牢的记住这句话!我后

边会将原委慢慢道来。

生物的本能,人的本能,这可是分析人的利器。应用之广泛,让人咋舌,不是有一

位哥们说看了我的书感觉充满魔法一样,欲所欲为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花了大量的时间,

大量的精力去思考宇宙,思考世界,由世界过渡到人。这就是倒金字塔式分析!根据原

理二,任何系统都要经过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所以运用倒金字塔分析法,实际上是原理

二的逆过程,可以把问题变简单。后面我会讲这种倒金字塔分析方法的应用!而这位哥

们,看来他是懂得了如何将这种倒金字塔式分析方法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他

才会如此HIGH!

第十节 生命的意义

——【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69

既要死!何以生?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又为什么?

以下摘自百度生命的意义贴吧前27 答(http://tieba.baidu.com/f?kz=1480357)

生命的意义 大家都说说:

你活着为了什么?

——61.49.160.*

有的人快乐,有的人不快乐!

有的人觉得自己虚度,--------

多的话我不说了,没时间了。

218.81.205.* 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而活着

221.227.210. * 为了明天生活得更好!

202.109.210.* 我想生命的意义也许是当你将要死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说'我没有

什么遗憾的,我可以安心快乐的去了。

221.224.6. * 1,为了活着而活着,有吃,有穿,有住,有生命;

2,为了活的好些,吃住好,享乐好,心理满足好;

3,比周围的人到好了,就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了——

4,极快的生命要over 了,就为了能够活着而活了。

齐步走 生命本来没有意义,是上天的召唤

思扬108 每个人对生命的看法都不同,而我认为人活着是为了去做自己想

做的事,是为了自己而活着,并不是为了别人。

218.64.211.* 我们是为了心中的期待而活着

61.187.169.* 我也不知道活着是来该什么的。到现在还没有想通呀 谁能够给

我 一个信服的理由?

220.234.112.* 人早晚要死 100 年后没人知道我们了 哎

活着真爽 我不知道你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只知道自己是为了享受!

222.160.243.* 为爱我们的人而活着,为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而活着,为看见自己

最灿烂的笑容而活着

210.28.81.* 活着能只为自己吗?不能。

碧疆 我们活着是为要敬拜赞美他(耶和华)这正是上帝造人的目的。

风芋 我的人生目标非常的清晰,活着就是为了拥有一段真挚的爱情。

218.244.66.* 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履行做人的职责

218.62.8.* 我正在想。

202.113.98.* 我们为荣耀上帝而活着!

222.76.7.* 我活着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明天!

211.97.223.* huo zhe shi wei le zhui qiu , shi wei le pin bo ,

shi wei zheng ming zi ji ,shi wei quan shi sheng ming

冷夜孤雨 为了寻找我的山林小木屋以及陪伴我一生的另一半而存在。

221.216.179.* i dont know

冷夜孤雨 其实,大凡清楚自己活着为了什么的人就不来这里了

黑果酱 为了活着而活着!!!!我那天问我同学,你为什么活着。她想了

想说,因为我妈妈生了我。我说,说说你自己活着的原因。她,

不知道。看吧,看吧,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我们就为活着

而活着吧。活只活过程,不为结果。

220.249.37.* 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继续

222.160.124.* 生命的意义对我来说就是向往,没有向往也就辜负了自己的生命

61.144.25.* 其实生命的意义就是等待死亡

222.65.140.* 出生=死去 考虑考虑,你还有多少时间吧~~~~~~~~~~~~~

第十节关 于生命的意义的探讨

7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上面的答案,就是不同的朋友对“生命的意义”不同的理解。不知道大家同意哪些?

活着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又如何?可能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讨论与思考最多的

人生话题之一,我们活着但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可能也是最郁闷的话题之一。

我见过有太多的意义,却最后让人眼花缭乱。下面我将列出比较有意思的想法让大

家研究研究。

我们是生物,而生物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寿命,这也就是说,我们终难逃一

死,好像有人说过一句话,难逃一死的想法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一切行为,王侯将

相,终不过是一坯黄土,于是有人如看透一切的得出,人的意义就是死亡,倒有点宿命

的味道。

一切只是死亡的前奏虽然是悲观了点,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也有更聪明,深得乐

观之道既然终有一死,那么活着的时候就会是最精彩的部分,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应该

享受活着的过程,只有活着才有意义。

还记得我讲过的情绪是本能吗?自卑,自信,高傲,扬眉,意气,爱恨,喜悦,伤

心,举不胜举,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有一套完整的情绪系统,当然还有情感,后

者的社会性更多些,情绪与情感统称感情。而情绪是与与之对应的生理心理行为一致的,

情绪分两种,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积极的,于是有人体验到了积极的情绪,认为体验

快乐积极的生活就是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是为了寻找快乐。寻找幸福。

还有人看到的比我们还要远,从人的历程走过来,我们的科学为我们创造了无比伦

比的进步,于是有人认为,人不应该是停在如此阶段,人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不断完善

完美,从猿猴到现代人,我们一步一步的变得文明,变得高等,那么未来的我们将会更

加文明,更加强大,进化才是人类的主线,我们向着终极的形态在迈进。人类在宇宙中

的地位是如此的渺小,改变宇宙,研究宇宙,运用宇宙才是我们的意义所在。而我的一

个同学更加夸张,说,人类终有一天可以控制宇宙,一切皆有可能。我听了这话,当时

心里就嘀咕:这货真的是本科吗?

还有一部分人,看到了生命的轮回,我们从没有中来,我们又化为没有,组合成新

的物质,生死死生就如一个循环,我们体验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谁也不能证明死后是

生命的终结,而且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承认死是结尾,于是生与死一样,死是另一个开

始之类的比较灵异的说法也随之出现。显然在情感上我们不愿意接受我们会消亡的事实。

还有人认识到我们一无所有的来,但我们不能一无所有的走,总要留下些什么,功

名,成就,事业,追求,理想,对未知的探索,对社会的贡献等等,认为要达到一定的

高点,一定的程度才是生命的意义。功成名就、泽被后世,不一而足。??诚然??

综所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某一方面有了感触,就会得出某一结论,那么可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71

以讲,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是一种感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人经历就会有不同的感慨,

那么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生命有如此多的意义!那么以上的都不是它的意义!

什么叫做‘意义’? 可以这么理解,意义就是目的。讨论生命的意义,实际上就在讨

论生命的目的。

写到这里,我有必要要提一件很久以前我与我爷爷的一段对话。

“爷爷,你怕不怕死?”

“不怕。”

“为什么?”

“人活着就像树一样,树老了总是要枯萎的。这是然的。”

“那你觉得你这辈子,最大意义是什么?”

“不懂!”

“我的意思是说,你这辈子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

“我不懂!没想过。”

“那让你这辈子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呢?”

“最高兴呀!我看着你们下一代,长大,比我们好,我心里

就高兴。”

爷爷从来没有受过教育,是最地道纯朴的农民,这段对话对我影响很大,原来并不

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生命的意义的,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害怕死亡的,我问过很多人关于生

命的意义,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但没有任何一段对话有这样震撼的意义,这是人类最纯

朴的思想。“不怕”这个答案已经很出我意外了。因为我原来以为,如爷爷般风烛残年的

人应该对死亡有别样的感慨的,结果不是;至于“不懂”这个答案,可以说是完全超出了

我的意外,我设想过答案,我以为爷爷会说“不知道”,因为他的确是没有学识。“不懂”

这两个字仿佛向我打开了另一个领域,原来最单纯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懂”。当时

我脑中不断回旋着四个字:“一尘不染”“一尘不染”。也正是这段话,让一个地道的农民

有了等同哲学大拿般的高度。上面这张图片是我极力加上去的,在我照相的那一刹那,

我没有想到过,一个80 高寿的老人,可以笑得如此的灿烂。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我都

会联想到上面那段对话,都会感受到那段对话的意犹未尽。有时我也在想,要是我也这

样,平平静静,简简单单的过完一生那是多么的美妙。思想就如一张白纸一样,被写上

了字,就算这字是充满艺术的兰亭序,也许它会充满了另外一种美,但它就再也不是因

是纯洁美妙的白纸而美了。我们都不再是白纸,也不可能再是白纸!当我们不是白纸的

时候,白纸的感觉就只能在回忆中回味了。

回顾生物的起源,生物并不是因为某种目的而被制造出来的,而是物质规律运行的

第十节关 于生命的意义的探讨

7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一种体现,正如水结冰,再化水一般,是大物质世界的一种运动,一种变化。这里不得

不提的是,人真的只有一生,有的时候不得不觉得这是一种悲哀,一切都只有在活着的

时候才会有意义,而在宇宙运动的大环境里,人的出现,人的消亡,也只是一瞬间的事

情。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放到不同的场景我们会有不同的意义。

我们研究生命的意义,实际上研究的是生命对人的意义,世界对人的意义,而不是

人对世界的意义,这一点是必须要明确的。因为我可以明确的告诉朋友们,人对世界是

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运动,时间,空间,存在为什么而存在,存在必有理由,但存在

却未必有意义。

从运动的角度来讲,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在做事,做人,社会交往的过程中,

的的确确是感到某些事情我们不得不做,有些事情做了会有意义。比如功成名就,比如

家庭和睦,比如证明自己,人们渴望被重要。在证明价值的同时会觉得这些事情有意义。

直到现在我都深深爱着一个人,但我完全可以放弃这念头,也许有一天,我真的会放弃,

那时候我也会认为放弃会更有意义。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情景下会有不同的意

义。我想这种情况会在大多数的人的身上出现,有时很重要的东西,在一定的情况下就

会变得不重要,我们爬到一个山头的时候,目光就不会在停留在此山头。

直到很久以前我才想出来这是为什么?很多东西,我们认为它有意义,它才有意义,

我们认为它没有意义,那它就没有意义(反证了情绪是本能的观点)。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意义是人赋予的。生命的意义也是一样,我们赋予它什么

样的意义,它就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不赋予它意义,那么它就没有意义。也就是说,

赋予它目的,它就有目的,不赋予它目的,它也就没目的。

而什么样的事情我们会认为是有意义呢?而什么样的事情我们会赋予它意义呢?

这里我要谈一下什么叫做“赋予”。

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展现在整个社会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独立,我已经论

证了人是不可能单独存在于世的,那么必然要与其它的事物发生联系,但是与我们先天

就有联系的东西毕竟只是少数(血缘),所以就必需要后天给它强加予联系。

如有两支同样牌子的笔,一支是心上人送的,一支是展柜里买的,从物质的角度讲,

两支笔是完全一样的,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展柜里的那支笔可能用用就扔了,而

心上人送的这一支,却是死也舍不得沾上墨水。类似情况还有很多,再举一个极端点的

例子,这一次地震,死伤无数全国震惊,我们心里很沉痛,但是在地震之前不久,缅甸

大飓风同样夺走好几万的生命,但是很多人却把这个当成一个新闻来看。同样是失去,

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这就是赋予!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73

赋予在生活中占有了很大的地位,到处都是,名字,文字,语言,文明,爱情,友

情,爱国主义,国界,权力,身份,图腾,信仰,礼义廉耻,仁孝道德……包括金钱,

这些东西都是赋予的结果。最能说明赋予的例子其实是我们的生日。我想实际上生日与

每一天的区别都不大。但它就是不同。为什么?赋予。假如这样的一种情况,俺的父母因

为某些原因忘记了俺的生日,于是随便拿了一天当俺的生日。假如俺不知道俺父母在骗

俺,那么俺也会与其他的人一样庆祝俺所谓的生日的那一天。所以,并不是哪一天很特

别,而是俺赋予了哪一天涵义!

前面讲过,对于世界,我们做的只能是接受,发现与应用。在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

接受――不接受。换成成语就是‘无可理喻’。并不是任何事情都一定要讲道理按逻辑才

行得通的,这种‘无可理喻’,就是一个赋予!任何我们经历的事物事件物体,或者是所

思所见所感,都会以数据的形式储存在大脑的某一区域,当事物被存储的那一刻,就被

建立了联系,而当数据再次被调用的时候,不管这种调是以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情

绪,什么样的目的,只要出现第二次调用的行为,这种调用的行为都被附上了某种含义,

这个存储与调用的过程,就可以被看着是‘赋予’。简单的给‘赋予’下一个定义:‘赋予’就

是人为的强制性的给予联系――包括精神联系,逻辑联系,非物质联系等等。同样因为

赋予这个行为是带有相当主观的意愿在里面――情绪的波动是相当大的,一个小东西可

以让你感动得要死,一个大东西有时候让你无动于衷。于是,同一个事物,可以根据当

时的情绪赋予它可大可小的价值。后文中我会讲到“付出-得到=0”的公式,但是赋予

这个行为让一个等式给活生生的变成了不等式。比如我付出代价,却失去了女友,也得

到了经验,我可以赋予这个经验很大的意义,虽然我失去了女友,但我学会了坚强,我‘得’

大与‘失’!我也可以赋予这个经验相等的意义,我失去了女友,但得到了经验,无‘失’

无‘得’,同样,我也可以赋予这个经验很小的意义,就算我得到了经验,但我失去了“于

儿”,再怎么‘得’也不能偿‘失’。这就是‘赋予’的含义。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赋予这种能力很多时候体现在主观意愿上,即我

认为某事某物如何如何,或者说,我更愿意相信某事某物某人怎么怎么样,正如人死不

能复生,但往往我们更加愿意接受他们活在我们心中的某一个角落这种说法。赋予是人

类特有的能力,如果有人对这种能力有点陌生的话,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

对这种能力的称呼,叫做“自欺欺人”。既然人是可以自欺欺人的,也是可以让没有意义

的东西变得有意义的。如果你感觉到阳光,即使你没有晒太阳,也会有温暖。这就是赋

予的涵义。所以,因为生活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使命,没有目标,没有方向造成

精神上的困扰的解决方法就显而易见了:问自己一个问题,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意义。

这个问题就是:何物我所欲?何物我所求。

破茧十策之:何物我所欲,何物我所求。

回答了上面那个问题,很多人生迷雾就会拨开。当然也有朋友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第十节关 于生命意义的探讨

7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的,那么我将从下面的论述提出一些参考意见。上一节有讲到,“生存的更好”这个目的

紧紧的与两样东西相联系,其中一个是“资源”。那另一个是什么呢?另一个就是:意愿。

所以一件事有意义的标志就是意愿的满足与资源的占有(不仅限于讨论生命)。这个描

述应该是很清晰的,即有意义的标志就是,找到你愿意沉迷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自

豪感,荣誉感等)与一种资源作为占有的目标。(如,金钱,名利,女人,物质,地位

等)。比如有一天,我们看到一个美眉,喜欢得不得了,想跟她在一起,(在一起的幸

福感是你选择的情绪,女人的实体就是你选择的资源了。)于是拼了老命的追,最后一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地攻势下,美眉被感动了,妥协了,那么追求爱情的这个过程

就是有意义的――满足了意愿,占有了资源。另外一种可能,这个美眉,名花有主,或

者是眼睛长大脑袋上,或者是我们牛头不对马嘴,尽管付出了很多,却后还是以惨淡收

场,但假如你从中尝到了对待爱情的方式,对待人生的方法,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获得

了经验,或者得失之道,取舍之道等等。我们不怕挫折,因为不可能没有挫折,成长也

是需要代价的,重点是我们对待挫折的方式以及找到挫折中所含有的内涵及我们从中提

取了什么(失败中蕴含了成功的契机!),那么这个过程仍然是有意义的――得到了资

源。那么另外一种情况就郁闷了点――赔了夫人又折兵,再加上自己想不开,那么这个

过程既没有积累到资源(经验,美眉),又没有达到意愿(失恋),自己又想不开,沉

沦(这是浪费资源的一种表现)。那么第三种情况下这个过程可以算作是没有意义的,

也就是做了无用功。意愿的满足与资源的占有是有意义的标志,也是有意义的标准,如

果理解了这两项带有的具体含义,那么我想人们寻找意义会变得很简单的,但是达到这

种意愿与目的的过程可能是痛苦与磨难的。所以我们要订立高于现实生活而不要超越现

实生活的理想。如果理想与现实生活差距太多,并不是说实现不了,这个时候就要把理

想再给划分成更细的小目标,将这些小的理想有序的组合,搭成一个可能通往最终理想

的阶梯,然后一步一步去实现。

这里的资源意义也很广泛,不仅是指物质的资源,如钱,身体,矿产,森林……等

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经验,学识,感觉,信心,身份,地位,人脉,都可以算作资源,

如果称作资本的话,实际上更加容易理解,但是资源的范围更大,以下是我对“资源”的

定义:资源就是一切联系的总和。在前文中,我提到人的三大本能,理论上来说,符合

主观意愿并满足三大本能(索取,繁衍,情绪)的行为都是对人有意义的。而成功的本

义就是指达到自己的愿望。人们希望成功,那么追求成功的过程也就是有意义的。而符

合这个条件的事情有很多,我们想吃饭了,吃饭就有意义,想睡觉了,睡觉就是有意义

的,这里的意义是相对于意愿的主体――你――的意愿,即满足的人只有你,而对社会

或者说群体来讲,你的行为是否有意义,这要看社会的意识形态或者是整个群体的认知

状态了。对你的行为的判定会有另外一套标准。一般来讲是社会的贡献度与危害值来决

定的。好了,综合来讲,符合主体意愿的事情我们会认为有意义并赋予它意义,当然这

个符合主体意愿的事情最好也就符合群体的意愿,这样就能事业与名誉双丰收了。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75

如果非要强说生命的意义,那么我只能说,生命的意义就是它没有意义。是的,就

这样矛盾的一句话才能解释生命的真谛。生命有没有意义?有!它的意义就是它没有意

义!也正是因为它没有意义,所以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它的意义。这是很好理解的,就

如职业一般。我们出生的时候都不注定要从事某一行业,只有到了一定的层次就会找到

自己的职业。生命的意义一样,一出生没有特定的意义,甚至用‘非人视野’来看可以说

它没有意义,但是成长成熟的过程中会开发出它的意义,而这些迟来的意义是要寻找与

赋予的。正是因为它没有目的,所以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它的目的。同时也解释以上所

说的所有意义,为什么他们都是对的,同时为什么他们也都是错的。也同时解释了为什

么人人理解的生命的意义是五花八门甚至是对立。

一切都是在活着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的,这是我反复重复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生命观。

当找到自己想做想成为想要的东西时,生命的意义的问题那时候就已经迎刃而解了。而

且,有许多人有长生不老情结,实际上与天地宇宙同寿是相当恐怖的一件事,可以设想

一下,如果是这样将会是怎么一回事!假如给你46 亿年的生命,我敢以生命作保,在46

亿年以内,你会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

生命的没有意义从我们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过程,我们也能时见

一斑,这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淘汰的过程,不存在一个引导人类行为的意志,人的存在

没有具体的方向,实际上这才是我们要的最好的结果,如果人是一个意志体现,那么我

们的存在才会一种悲哀,这样的话,进化就不会具有多样性,我们就不会具有如此多的

可能性。

我在一本杂志上面有看到这样一句话: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追求建立在充足物质

基础上的精神享乐,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我认为有道理。充足物质基础就是我所说的资

源的占有,精神享乐就是我所说的意愿的满足。不过,因为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

多情况下我们更功利一些――我指的是‘钱’,不过我得友情提醒一下,钱只是手段,而

不是目的!在前文中讲过一句话,知识结构永远也代替不了境界,同理,金钱也永远不

可能代替境界!

对于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我已经思考过了无数次了。但是答案却有点在意料之外也可

以说是意料之中,它的答案就是:“不为什么!”

综所上述:生命的意义这个复杂的哲学问题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赋予游戏,只要掌

握好赋予的规则,在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上面(局限性)跟着自己的期望与感觉走,去追

求,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赋予又分两种,一种是理性的赋予:我问我自

己,我这一生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境地?境界?状态?目标?那么在追求以及达到这

个程度,境地,境界,状态,目标的过程就是我生命的意义之所在。可以赋予这个目标

或者过程以极大的意义,一生为之奋斗。还有一种是感性的赋予,当你爱上一个人的那

一瞬间,你觉得她是你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因为她而让你生活富有色彩,再也没有其

第十节关 于生命意义的探讨

7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它的感觉超越这一刻,于是为了让这种感觉永恒,于是她变成你生命的意义。当你经历

过大风大浪,人生跌宕起伏坎坷崎岖都经历过了,于是在某一瞬间,你面对某一事物,

也许是一汪碧水,一绺波涛,一片青山,你突然觉得人生应该是如此的平静,为了让这

种宁静的感觉永恒,于是平淡就变成了生命的意义。也许你碌碌无为,突然有一天,你

经历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你感受到了那种变化莫测,激荡人心的感觉,为了让那种感

觉永恒,那么寻求刺激就变成了你生命的意义。以上情况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感受到

了一种感觉,一种最切入自己心境,最令人震撼的感觉。于是你抓住那一瞬间,让以后

的所有事情都尽量以那种感觉为指导为模板。同样你也抓住了生命的意义。这个抓住意

义的瞬间,有一个专门的词形容它,叫做“悟”!不仅是生命的意义,每一人生阶段的意

义也是这样得来的。不过,这种‘悟’的触动并不是你想让它来,它就来的,一定的时候,

一定的心境,一定的环境才会出现的,“悟”可以说是 “福至心灵”“灵光一闪”“恍然大悟”。

并不如理性的赋予可推测可分析――又不是大白菜!

一个人找到生命意义的时候,一定是在心潮澎湃,思绪繁杂的时候。不到一定的时

间场合。是感受不到意义的真谛的。就如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一

个栋梁一样,我们都知道这一句话是对的。但是真正懂得“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栋梁”

这句话含义的时刻,绝对不会是妈妈告诉我们这一句话的时刻!而是我们学会了承担责

任,找到了使命的那一刻!所以你觉得生命的意义就是‘寻找快乐’的时刻,一定是感受

到什么是快乐或者最需要快乐的时刻。同理。你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为了‘取得成就’的时

刻,一定是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或者最需要成功的那一刻。你觉得的生命的意义是为

了‘主的荣耀’的时刻,一定是感受到了‘主的荣耀’或者最需要‘主的荣耀’的时刻。其它的

意义也是如此,就省下一个排比句了!所以每当自己感觉很快乐、很激动、很澎湃的时

刻就可以多留点心,也许这就是你愿意一直停留的状态,也许那就是“意义”之所在。

赋予也可以分成主动的赋予与被动的赋予。主动。你认为什么是有意义的,这个很

好理解,我就不举例子了。被动,不管你怎么认为,那都是你要做的。比如,你是一个

领导,那么员工的福旨就是你的责任,如果你不想担当,那么你就不配当一个领导,比

如军人,你上战场的那一刻,就应该要有冲锋陷阵的觉悟。如果你怕死,那么你就不配

当一个军人。同理,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不配做一个学生,不好好孝顺,就不配作一个

子女。当你接受某一份工作的时候,那么这工作上所包含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也一并赋

予了你。就些都是被动的赋予,从接受那一身份的时刻,身份上面所背负的责任也一并

赋给你了。

当然,有的时候赋予表现为强加予一种联系。这种强加表现在‘物’上体现得最明显,

就如前面我讲的。一支笔,心上人送的与商店买的是不一样的。但是,表现在‘人’上,

就还要复杂点,因为当你认为一个人重要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把这种思念,这种挂念,

这种想接纳,化作一种联系了。但是这种联系还需要被肯定。即对方要接受这种联系。

如果对方不接爱,就算你是秋波无数也无济于事。比如你想与对方做朋友,对方不接受。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77

白搭。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亲情是单方面的,友情,爱情是双方面的。这也是我后文推

出‘爱情’的定义的理论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两个不认识的人,通过几句

话就有可能建立感情。为什么你看着一支笔,脑中却会出现‘她/他’的一举一动。而另外

一支笔,就算样子长得一样,也没有那种感觉。所以赋予的时候是有两个条件的。一,

要有联系;二,要有感觉。如果你读懂了我前面的话,那么这两个条件不用解释也应该

懂的。

当然,我遇到了很多的朋友都还没有找到这一生的目标,回答不了“我一生到底想要

什么?”这样的问题。富贵的生活?美满的婚姻?辉煌的事业?和睦的家庭?健康的生

命?积极的人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不是他们自己想要,又不知道如何来取舍!问我应

该怎么办?我当然不会告诉他们标准的答案,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我只会告诉他,再等

等吧,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境的变迁,责任的加剧,心境的变化,经验的增多,经济的

压力,他们的目标会逐渐清晰,到时候自然会知道什么才是他们想要的,就算‘目标’那

时仍不清晰,那么也总会遇到一两次的“触动”“感动”吧!到那时也自然会知道赋予这些

‘想要’的东西、‘触动’与‘感动’的东西以什么样的意义,即有了目的,有了目标也就有了

意义!……差别就在,有的人花时间少,有的花时间多而已。

我现在很烦一件事!有的朋友一上来就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范围

太广了。往往别人一问,我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并不是我说不出来,而是我说了也白说!

在不知道提问者的前因后果之前,冒然给出一个确定的“生命的意义”的答案(不管是积

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是愚蠢的!并不是我告诉你!生命的意义就是寻找幸福,寻找快

乐。或者是证明自己,达到目标。然后你就会觉得有道理。于是你找到了你生命的意义!

你就去寻找快乐!就去证明自己什么的。讲的这些东西最多也只能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

参考。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每个人自己才能真正回答。(有

的人能赋予别人‘意义’,实际上我也能,但是我从来不会利用别人的迷茫,去套上自己

的思想。我只会去引导别人发现自己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过

别人:“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以上讨论的东西,全是为了让人找到自已的

意义的参考,仅为参考!)

其次,因为这是文字,是虚拟的画面,说不定让客官看得血脉贲张,但一运用到生

活中的时候就会发现全然不是那么回事!那是因为任何成功,成就除以N*365 以后都会

变得很小。任何成就分解到每一天来看,都是平凡的。所以,意义是蕴藏在平凡之中的。

再与众不同的人生被分解后都是平凡的生活!我遇到的感叹生活无趣的大虾可不在少

数。几乎可以讲,生命是由生活构成的。而生活,又是由无数琐事构成的。于是,如何

来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就变成了生命的意义这个大命题的一部分。所以,不管怎么去追

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管形成什么样的想法,最后,都必然要回归于生活。也只有能够

回归生活,指导生活的思想才是有意义的。

第十节关 于生命意义的探讨

7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还记得我讲过的原理二吗?无序的系统,给它足够的时间,就会变成有序的系统。

找不到意义就是无序的状态,经过时间的迁移事物的变化变得有序――有意义,这是上

面那段话的理论依据。本节中,我没有提到关于动物生命的意义,本着子非鱼焉知鱼之

乐的原则,以及在动物还没有进化到思考活着的真谛的领域,所以这里讲的一切都是对

人而言。

常乐者不是有三种人吗?单纯者常乐。所以,快乐的人生是单纯的人生,快乐的世

界是单纯的世界!真正快乐的人生,存在于不思考生命的意义的人群当中!不过这话也

是废话。读到这里的人都单纯不了,也快乐不了。因为本书基调就决定快乐的人是不能

忍受最前面六节的话题的!快乐不迷徒,迷徒不快乐!所以迷徒们想要快乐,我可以试

着给大家一点建议:回归单纯!

破茧十策之:回归单纯!

回归单纯很难,如果做不到,我还可以再给一点回归单纯的方法:我单纯?我不单

纯?我还是单纯!(切记:单纯与复杂无缘!)

而我,莫如冰——一个地道的迷徒,证明了这个方法的正确性与价值。因为,我——

已经回归了!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79

附:生命意义观结构图(吴秀碧教授 研究成果)

第十一节 情感四象限

——【关于情绪与情感的探讨】

素描:那鲁多的愤怒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81

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都要说是意识,除了这还有一个就是

感情,人拥有一个独特的感情系统,前文已经说过了,感情包括情绪与情感,这里我们

就来谈谈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以及它是怎么样来影响人的。

感情的产生有可能是因为人的大脑太过于发达,分区与分工不断明确,以致由专门

的一个区域来管理情绪方面的问题,由于有了专门的部门,于是我们的感情也在不断细

化,不断完善,不断复杂,动物的话也许他们没有这一块区域,于是他们的情感与大脑

的逻辑区域相连,正如害怕这种情绪,假如这一种情况,一只狮子突然出现在羚羊面前,

这只羚羊的反应会是怎么样呢?如果它立马掉头就跑,那么不能判断它是否害怕,因为

这有可能是条件反射,但如果它吓得四脚无力,软滩在地,那么它就应该有恐惧的情感。

情绪的产生应该也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回应,外界刺激越过于复杂,那么回应的程

度也各有不同,我想自然界里当然不会存在有比人类更复杂的应激系统。而情绪具有即

时性,不连续性,突发性,自然性等性质,从字面意思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情绪是对

事物,事件立即的反应。为了将问题简单化,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下面的这个图,有助于

帮助我们理解情感的实质。情绪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回应。前文我有讲过,意义的标志

与两样东西有关,一是资源,一是意愿。资源决定着我们生活中的事归根结底都与“得

失”有关,意愿必然决定事情都与我们的“好恶”有关,因此我将感情分为四个象限:

排斥度

爱 幸福

感激

尴尬

妒 嫉

尴尬

尴尬

恨 怒 仇视

悔 恼

尴尬

悔 恼 愧



自 恋

自 负

自 信

无 关

紧 要

自卑

接受度

损失 得利

情感象限图

第十一节关 于情绪与情感的探讨

8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这里的得利,损失,排斥,接受。与法律,道德,文化,逻辑这些东西完全无关,

是完全个人意愿的体现,你认为你得到了利益,你损失了价值,你喜欢,你不喜欢,直

轴是事物的发生引起的个人得失,竖轴是得失本身让我们产生的个人意愿,接受与排斥

度。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件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感觉,

因为同一件事情可以导致的情绪是不一样的。当然人的情绪,情感的种类是远远超过图

中的数目的,有兴趣的可以将我们的感情往里面加加,但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比如尴尬

的情绪,我们可以看出它在不同的情况下面将处于不同的象限,有时候,我们因为得到

而难为情,有时候我们因为失去而难为情,有时候我们得到了却不欢喜,有时候我们却

因为失去而高兴,这正是情感的复杂所在。要不是身临其境,很难判定具体的感觉是什

么,正是因为情绪情感的存在,才会让人更加有血有肉。这也就是为什么所谓的高人都

在高山上,俗人都在俗世中!情绪既然是本能,那么就不能被驳夺,如果不能被驳夺,

那么四大就不能皆空,六根也就不能清净。我们要练的并不是消除情绪,而是控制情绪。

而虽然情绪与得失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并有图为证,但他并不是一个全逻辑性的东

西,情绪是随心情心境而变化的,比如心情平淡的时候对失去不会如平常一样的在意,

心情烦躁时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斤斤计较。痛苦的时候快乐会被放大,在困境中,要是

有人伸一只手,也会觉得是人性的光辉;快乐的时候痛苦也会被放大,养尊处优惯了,

哪怕是轻声的喝斥也难以接受。这就是在不同的心境下对事物的接受与排斥度会变化。

困境中别人的帮助是最望穿秋水的,虽然是小帮助,但也是最让自己接受的,所以影响

自己的情绪就会变大,而快乐中,痛苦是被极力否定的与排斥的,所以,在别人分享快

乐的时候,最好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失败中的鼓励会比成功中的鼓励来得实在,而快

乐中的讽剌也会比痛苦中的讽剌更有杀伤力,所以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来得实在。而我

们不怕锦上添花,最怕泼人冷水。

有一次我们去培训,老师问我们,为什么美女旁边都是丑男?大家回答不出来。老

师说:因为丑男都很烦。知道自己丑,所以要付出更多的东西,总是不知疲倦。第一天:

“小姐,我们一起吃个饭吧?”“对不起我没有空!”第二天:“小姐,我们一起吃个饭

吧?”“对不起,我没有空!”第三天:“小姐,一起吃个饭吧?”“对不起我没有空!”……。

第n 天!(总有一天抓到心情好的时候)!小姐,一起吃个饭吧?“嗯?!那好吧!”美

女是怎样泡到手的!这就是经典案例(当然对这个问题,我还有更好的解释!)。心情

好的时候,会发现连天空都是明媚的,就算是不可接受的东东也变成可以接受了。而假

设工作有了过分要求了,最好不要在老总郁闷的时候提――战机没有捕捉好!所以我们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83

可以看出,情绪!!真的是一个奇妙的东东。

而情绪的长时间持续我们就把它叫做情感,情绪只是一时的感觉,情感却具有社会

性,具有延续性,比如一见钟情,这就是情绪了,那只是一瞬间的感觉,但日久生情就

不一样了,它就是情感了。可以这样说,某种情绪的长时间延续,就是情感了。两者关

系十分密切。

情感为什么会持续?这让我想到了有关对记忆的描述,据科学家研究,记忆强烈的

刺激让我们大脑产生一种什么什么钙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将我们想要记住的情景以生

物电或者什么的形式记录下来。而这种物质很难消失,所以我们能够反复使用相关记忆,

于是我想情感会不会也是相同的原理,当对一件事物产生强烈的情绪的时候(一见钟情),

大脑同样会分泌出相关的物质,记录这种情绪的状态,于是当我们调用这种情感的时候

(再见情人),这种物质以数据的形式将我们调节到记录情绪时的状态。

我们爱一个人,当我们见到这个人时,心跳加快,体温上升,手足无措。当她不在

的时候,我们思念她时,也会心跳加快,当然因为缺少了感官的刺激,所以它以弱化的

版本出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记录会越来越模糊,所以有时需要人为的自我强

化,我时常看情感方面的节目的,里面有很多的两夫妻分隔异地,然后要不男的有家不

归,或者女的红杏出墙,这种事情太多了,就是因为感情因为时间而弱化,新的感情覆

盖旧的感情的缘故。所以异地恋情大多以消极告终,就是这个原因。不是有一句话,时

间可以淡化一切。从理论上,这句话是对的,不管是记忆,还是感觉,还是认知……都

逃不掉时间的消磨。所以才需要自我强化,怎么强化?实际上,很简单,跟复习功课一

样,如果你怕你的感情变质,那么就要将体温上升最严重,心跳得最快的场景多从记忆

中拿来,多翻翻,多调用调用,以让沉迷感情的感觉持续更长的时间。

我们这里说的是爱,我们再来说说恨,恨是最伤心神的一个情感了,至于怎么个伤

法,就不多说了,不信有人没恨过一样东西。我要说的是怎么避免‘恨’的这个情感,根

据我以上说的,时间可以淡化一切,所以第一种方法就是让时间疗伤――是人都想得到

这法子。第二种方法就是,千万不要老想你恨的那个东西,那是在无意识地强化‘恨’的

感觉,如果想了,你就发觉你越想越恨。第三种方法,就是让其它的事情事物干扰你的

感情,这也是冲淡情绪的方法,比如恨的时候拼命吃东西,疯狂玩耍,拼命看电影等,

都是这一方法的应用。第四种方法,实际上,冲淡恨意的最好方法的药就是爱。这里的

爱不仅是爱情,一件喜欢的事情,一个喜欢的人,一个喜欢的东西,都能将人从歇斯底

第十一节关 于情绪与情感的探讨

8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里里拉将出来,不过这个方法也是在玩火,一念成爱,一念成恨,爱恨只在一念之间,

如果是真爱还好,如果又发现‘新爱’是虚无缥缈的,那么就是恨上加恨,所以这方法,

太过感性的人不太适合。第五种方法,就是下文中说的,因世界而方法,从我们的认识

的世界或者环境中,是能够提炼出认识事物的方法的。所以理性一点,多用用‘三阶思考

法’(这方法相当重要,忘了回去复习下),有所失必有所得,当你从恨意中学得经验经

历并成长成熟的时候,可能你就不会再恨一个人了,而是感激他了。莱科斯.卢瑟曾经对

卡尔.艾尔说:"小的时候,我以为我的遭遇是对我的诅咒,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一个恩

赐,它让我想像不到地坚强."

情绪与得失紧密相联,资源的失去必然会导致情绪的消极,这是从本能上决定的(索

取),所以要克服这种消极,我觉得第五种方法是可以被优先推广的。有所失必有所得,

从失去中去寻找资源。就如失败里面有成功的契机,失恋里面有成熟的契机等等。当有

一件消极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自主的沉迷在那些情绪情感之中,而忽略了在

心情波荡的时候应有的理性!只有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才能学会控制情绪。很多人在听别

人讲座的时候频频点头,觉得别人分析的头头是道,但等自己真的出现类似状况的时候,

却发现学不能致用。这就是症结所在。所以下一次自己雷霆之怒,或者情绪失控的时候,

我不要求你深呼吸,也不要求你理性。我只要求你内心中为这一时刻的到来而高兴,因

为这种真正锻炼情绪控制的机会可遇不可求。其余任何时刻对于情绪控制的理解,都是

纸上谈兵。

以前我很讨厌那种广告很多的电视剧。很久以前,电视剧只在片头与片尾有广告,

后来发展到片中插一次广告,再后来,就是四分之一章节有广告,现在,郁闷的是有的

时候看着看着,给插一大段广告,然后回来的时候,放的却是片尾曲。让人欲哭无泪。

而自从我转换了思维后,我就再也没有因为插过广告而有微词了。广告是很烦人的,但

我时常一见广告,我就思考这个广告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要传播的理念的什么?产品

的卖点是什么?它的创意是什么?它隐藏的目的是什么?它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它的

缺点是什么?它还可以怎么样改进?……其实上,每一个广告都可以变成一个案例。有

了这样的习惯,我实际上已经变失为得了。甚至三更半夜的时候,我看什么推广项链呀,

手表呀,美容呀之类的电视购物广告也看得很high。这就是有所失必有所得。要变失为

得。有趣的是,我看得很high 的时候,我的室友正在抱怨‘广告真他妈烦人!’。(当然

也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变失为得!因为有的东西在人生中是不具有可替代性的,损失这样

的东西是让人歇斯底里的,不过也要切记有所失必有所得的原则,至少要不把失去当失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85

去!于是出现类似打击才能承受,当学会不把失去当失去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利益与

情感分开了。这个时候的承受能力是远远大于情感与利益结合时的。而经过我的仔细研

究:任何痛苦都能一定程度上转换成意志。(有两个品质是个人最推崇的:一是坚强的

意志,一是团结)也就是说就算是痛苦有的时候也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助力。而可能性大

小取决与我们对待痛苦的方式。凤凰只有浴火才能重生。

从上面坐标系还可以看出,只有x 轴才是没有感觉的,即既不排斥也不接受的事情,

我们才不会产生情绪波动,除此以外,任何事情都会让我有相应的情绪,波动越大,情

感也就越强烈,波动越小,也就越是平常心,如果你很害羞,很容易紧张,或者很容易

在乎各种小事,尽量让自己的意愿向x 轴线靠。即尽量不加入个人情感,如此才能宠辱

不惊。很多朋友说,知道,做不到!你一讲,我觉得很对,但事一临头,我管不了那么

多了。那是因为这哥们当时情绪已经激动到忘记控制情绪了。再重申一次:控制情绪的

方法一定要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才能掌握!

y 轴表示的是个人的意愿,与个人得失无关,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个人意愿’很宽

泛。对一件事物和我们始终会带着一定的情感去理解与解读的。即使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事。我们也会按自己的经验,性格甚至是心情将事物附上情感,附上喜欢或者讨厌的标

签。这就是感觉。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原点!原点很奇特,处于既不喜欢又不讨厌,既没有得

到又没有失去!这样的事件或者事物到底存在吗?理论上是不存在的。但很多的“高人”

尤其是方外之人,就是用这个点代表的理念去指导自身的情感,或者说,把所有的事都

往这个点赶。于是什么事都没有感觉,什么都对自己造不成情绪上的波动。就这是“心如

止水”,甚至把这个点看成是一种境界。这是好是坏?不好讲,因为偶尔我也喜欢到这个

点玩玩。

感情还有很多的。只要细细思考就能找到某一种感情的定位,怎么说呢!一般来说,

第一象限是我们最愿意接受的感情,从个人角度最喜欢而且我们又会得到利益的事物事

情当然照单全收。同时第一象限也佐证了‘有意义的标准就是意愿的满足(接受)与资源

的占有(得利)’。我们平时所说的快乐,爱等,都属于第一象限的内容。于是有的人把

寻找这一象限的情感作为生命的意义来对待,可想而知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让其它象

限里的情感尽量转入第一象限正是很多乐观主义者所做的。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哟,记

得我在延长寿命里的一种方法吗?这样做正是长寿者的特征。

第十二节 思行合一

——【因世界而方法】

联想 《思行合一》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87

事实上"世界"的概念里还有很多东西要探讨,但写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根据以上

所探讨的东西,已经可以解释很多事物了。当年俺相当迷茫,生活太苍白,却又无力为

它描上色彩。俺不知道思考这些东西到底是为了什么,想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占用我

时间,浪费我精力,且让人心神不宁,钻牛角尖,更困难的是所思问题很难有正解。如

我所讲,极有可能到了最后被困住出不来,或者得到一套自欺欺人的谬论。如此岂不是

得不偿失?我被这些问题的围城给困了十三年,期间,失去了心爱的女朋友,失去了上

好大学的机会,没有学好本科的专业,让别人觉得我是一个怪胎,以致连亲近的人都觉

得不可思议或者不能理解,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这本书里面的东西,俺是一个迷徒,一

个卷入思想漩涡的入局之人却苦思破局之法的迷茫之徒。

我又得到了什么东西?就是以上所讲的,我将世界从最早开始的变化脉络理得清晰

明了,这样我就不再迷茫(清晰不等于正确!俺将这个整理的方式与过程分享出来,希

望让更多的迷徒能够借鉴这种方式达到破局的目的).而第一章的东西实际上本身就是

空谈,只有把它反馈到生活、学习、工作中,其价值与意义才会显现。正如,宇宙运动

本身跟人实际上一点关系没有,其实真正与人有关的也只是家中那一亩三分地。几亿光

年以外的景象对人生存本身来讲,可有可无。很多人望了一辈子的天空,没想过什么宇

宙的形成与演变,别人照样活着洋洋洒洒。知道了为什么又怎么样?于是换个思维角

度.我知道了宇宙的浩瀚,明白了人的渺小,明白人的一切对世界都是没有意义的,人

类终将消失在茫茫星河之中,不仅没有让我感到失落,反而让我更平静的对待生活与生

命,反而更让我享受拥有的一切,不要忘了,人还有对一切赋予意义的能力,人对世界

没有意义,但世界对人是有意义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福之祸所倚,

祸之福所倚,我失去了那么的东西,我得到了很多东西,拥有了一套对事物的独特的认

知,对事物有自己的独特的分析方式,相比失去的东西而言,也是很难分出是‘得’是‘失’!

于是我在这个基础上作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付出-回报=0。(这个公式在客观上

并不是绝对的正确)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公式,可以得出付出是等于回报的,我们从中可以得到

很多的信息。首先,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我想没有人会反驳这一点吧。其次,付出就

一定会有回报的,这让很多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却什么都没得到的朋友有了希望,只是

我们得到的回报是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比如失恋,我们付出了太多的感情,得到的却是

什么都没有,不完全对!实际上,不管我们有没有追到手,这都是人生中一段独特的经

历,而这段经历会沉淀下来,对我们处理事情,分析问题,或者性格本身都会起到或多

第十二节因 世界而方法

8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或少的影响。而且我们已经得到了一次面对挫折的经验,甚至是一次凄美的回忆。也许

这一次的遭遇正是下一次的铭鉴。再次,有的时候,回报的基数相当的大,也就是需要

我们付出等值大或者超值大的东西,我们失败了,那是因为我们付出的不够,正如付出

过却失败了的朋友,当然失败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也许是因为他付出的还远远没

有达到"成功"所需要的程度。这里又要提到一个词:意志。只有钢铁般的意志才能在‘付

出’这一项上做到令人惊叹的程度。也才最有可能达到想要的目标(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讲的虽然只是一个公式,这个公式同样受到物质运动规律的影

响,也就是说,在我们付出的过程中,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可抗力因素参与进来,比如:

竞争对手,客观局限,手段方式,个人情感等等,如果没有设想过这些因素,那么最后

的失败也是相当有可能的。所以‘付出必有回报’并不能推出‘付出就能得到想要’‘努力就

会成功’‘付出就会达到目的’这样的论点。这是两码事,‘付出’只是成功的一个因素而已,

有的时候可以把‘付出-回报=0’这个公式理解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桑榆,得之

东隅’的意思,要是付出并梦想成真了,那就恭喜发财春风得意了。之所以要这样理解,

是因为回报中,我把‘期望的回报’叫做“有效回报”,比如,追女生,跟她在一起这个结

果才是“有效回报”,虽然我在追求的过程中,得到了经历,得到了经验,得到了教训,

甚至扩展了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回报,但如果最终没能与她在一起的话,那么也就

是说:得到了回报,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这种情况,因为角度的不同,叫做失败或

者没有失败都没有问题,又比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如果真的是友谊第一,那么比赛

中获得了经历,了解了对手,增加了经验等等都算回报,但如果直冲奖牌的话,那么即

使获得了上述东西,最后却没能得到名次的话,也算失败。所以前面讲的“想要”“成功”“目

的”都是回报中的“有效回报”,即期望的收获,所以在理解“付出必有回报”时要与“付出

必有‘有效回报’”这个概念区别开,这里我还有一个推论,这是相当重要的,当付出的值

为负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什么也没有做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某人的东西了,那么你的

回报值也为负。也就是说,别人在期待着你的回报。所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正常情

况下,不劳而获的东西,迟早要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付出是为了得到。

这句话我把他单独成段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准则。天下没有

白吃的午餐,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些耳熟的话说得正是这种情况。但我这里的意

义比这个要大多了。我们有的时候说付出不为了任何东西,实际上这里的东西是指的很

狭隘的意义,更多的讲的是物质。有的时候我们给希望工程捐钱捐物,我们不求回报,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89

实际上在捐钱的同时我们就已经得到了回报了。我们得到的是,心灵的平静,助人为乐

的快乐,当然也有可能是内心的解脱,或者自我的安慰,心灵的满足。当然,如果参杂

商业理念的话,慈善也可以变成手段。把回报看作是物质,这是一种很狭隘的观念。所

以如果有一个人声称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但我什么也不求的时候。得多掂量掂量哟,

哪来那么多馅饼!"付出是为了得到"这句话的含义很深,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一

个人在为你付出的话,那么他一定怀有什么目的这样的意思。这一句话不是贬义。

实际上,付出与得到从能量守恒的观点也能够得出,能量是守恒,那么运动就是守

恒的,一个物体慢了下来,必然是另一个物体快了起来,物质是守恒的,你得到了一个

东西,必然是某一个物体失去一个东西,你失去了什么必然是另一个物体得到了些什么,

这就是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的理论基础。

先用理论解释世界,再指导实际生活。 有且只有将理论用来指导生活,那么理论

才有意义。有所失必有所得这个道理还说明:得到一件东西的同时必然在失去某样东西!

一个东西现在看起来在‘得到’,但是也许若干年后再来看,这是一种失去。当巨大的‘得

到’放在眼前的时候,要保持理智。不要被眼前的东西冲晕了头脑而若干年后才来后悔。

多没意思!

一切看待事物的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从世界里得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会

花时间去研究这个世界是什么,这个宇宙是什么,人是什么。当然我讲的只是一家一言,

众迷徒们可以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摒弃自己不能接受的。每一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

同的,如果有谁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然后想把‘掌握的真理’往世界人的脑袋上一套。

再真也真不到哪里去!知道了世界是什么样的,那么自然而然就能够在这个知道的基础

上发展一套认识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研究未知事物,第一步一定是观察。前文所得虽

然多为空想,但我用的是脑与眼睛得出了上述结论。第二点,应用才是最关键的,不管

是我,还是迷徒们,不管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一定要有用武之地。任何思想都必须要有实

际的行为支撑。如果得出结论不能在实践中应用,趁早扔了。本书的目的是让迷徒参照

我破局的方法,达到自己破局的目的,这是本书的核心,其外,就是给人传达一个理念,

思行合一。如果有人觉得俺只是在讲一些虚无缥缈的理论,那么本书就太虚,本书承担

的骂名也多是由此而来;如果有人能够将我讲的应用到生活点滴中,把书中的“我”换成

现实生活中的“你”,会感觉到一点都不虚。所以夸也夸得很厉害。总之,希望能对大家

破局有帮助。

这里引用一下‘失落’的书评:粗看之下好似节节都无关,结构很散,但是直到读完

第十二节因 世界而方法

9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才发现,书里有一个世界!很高兴他也能捕捉到我放了一个‘世界’在里面,这就是这本

书的精髓。再引用一下‘小鸟飞呀飞’的书评:从开始忧郁人生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其间

也看过很多课外书籍,包括《苏菲的世界》,史铁生的全部杂文,还有一部分钱穆的书

籍等,但从来没敢想这个世界可以被如此细致地而系统地剖析,读完你的书,我感觉自

己的知识体系已经很清晰,构架也很明朗了,真的很感谢你!相信看得出来,小鸟哥对

本书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好像有点自卖自夸的感觉.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为什么会

评价如此之高?里面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词,“知识体系”“构架”,这就是重点。本书本人

打了一个框子,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认知结构。很高兴“小鸟”捕捉到了这个框

架。所以本书的目的之一,是要迷徒们参照俺打的框架,理清自己的认知框架,去理清

自己的认知脉络。从而达到破茧的目的。理清了,茧就破了,没理清,就被困了。而一

开始我就知道,很多人抓不住这个“构架”,所以导读里我讲了“自成系统,勿盯一点”,

因为单看任何一节,都没有意义的。同时也讲了“通览之前,忍住意见”,因为怕有人在

没有看到框架之前就忍不住叽叽歪歪,我比窦娥还冤呀我!可能很多人要看到这里才知

道俺的良苦用心。有位朋友阅读过后,来跟我探讨“时间”“空间”的定义,还有的朋友,

每读一节都要在某观点与我探讨,很佩服他们的质疑精神,不过,舍本逐末,舍本逐末

呀!这里干脆把话挑明,如果你看到这里,还停留在“莫如冰对宇宙的认知(可以是书中

任何观点)是这样的,但我认为是这样的”这样的层次上,趁早别看了,因为俺对辩论感

兴趣的年龄已经过了!同时俺只需要对世界有一套完整的认知,至于正确与否,俺只能

说:尽量客观。同时对于朋友们的立场也是一样的,你需要去建立自己的认知,而不用

关心这个认知与莫如冰的是否有出入。话说回来,其实骂与夸对俺来讲都无所谓,因为

本书不是写给牛B 哄哄的人看的,本人只会对一种人心生歉意:就是因为迷茫而对本书

寄以厚望,看完却无所得的人!但目前来看这样的人还是比较少的——那得有多迷茫呀!

本节是本章最后一节,讲怎么从世界里得出方法,方法就是解决事情、看待事情的

方式、手段、流程。根据天平受力模型: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无数因素簇拥产生的结果。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仅是结果罢了。我们看不到事情产生的因素,所以我们只能去推测

这些因素,越是找到主要的影响因素或者找到越多影响的因素,那么我们对事物事情的

认知也就越清晰。为什么我会用力学模型来描述这个世界,因为力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可以分,可以合,可以拆,一个力能导致这个物体移动,两个力它也能使这个物体以相

同的状态移动,无数个力也能使物体以相同的状态移动,所以,我们看见了一个物体在

移动(一个事情已发生),我们很有可能看到一个力,有可能看到两个力,有可能看到

这是三个力相互影响的结果,但他也有可能是无数力产生的结果。而将这些力(影响事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91

物运行的具体因素)一个一个分离出来是相当困难的,这就要看水平的高低了。

天平受力模型很有用处的,当一个人长期的思考影响事物的因素后,看问题总是比

一般人看问题更加清楚,更加全面,而且直接。

我们再来说说,人的行为本身。记得以前谈到的,人的三大本能吗?实际上人的一

切行为都与第一本能与第三本能有关系,索取与情绪,我们通过索取这个基本点出发可

以得到什么?因为‘索取’的本能,所以注定了人在本性上是自私的,记得生物的本能是

什么吗?也是索取!对人有利的部分我把这部分叫做利益,当然这种索取是受到了文化,

道德,规章,经验,思想,以及历史条件等各大因素的限制,让人的本性以另一形式表

现在外在。人们会对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有一种占有,亲近的意念,对自己无益有远趋,

排斥的思想在里面(情绪?),这种意念思想导致了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而因不能占

有,不能得到,不能亲近产生的妒忌,怨恨,失落,迷茫也就是说是不会消失的。将会

贯彻至人类社会的始终。

有个小屁孩老不听话,老妈老是发火,那老妈为什么会发火?因为他老妈因为小屁

孩的话,而损失了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因为也许小屁孩不听话,那么他老妈就会占

用自己已经安排好的时间,去擦小屁孩的屁股,也许是因为小屁孩的不听话,让一切井

井有条的家变得出人意料,也许因为小屁孩的不听话,让老妈对之的期望落空……这些

后果实际上都是伴随着利益的损失。

两夫妻吵架,为什么真爱这么难找?以至最后让人怀疑真爱这个东西是不是存在的。

就是因为从恋爱到婚姻再到相守一生整个过程中都不断的伴随着利益的分配,感情的分

配,时间的分配,财产的分配,性格的分配,关系的分配,思想的分配,物质的分配……

人们因为利益的得到与失去会相伴而来正面与负面的情绪,因而产生相应的行为。问题

就是,不可能在每一种分配方式中都让两个人都满意,没有完全相同的人,那么分配不

均的情况必然存在,所以在分配冲突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分配冲突的方式,这

就意味着有一方要让利益远离自己而去,这就是妥协(奉献),而真正的爱情应该相互

妥协(奉献)的过程,而不是一方妥协。这个就留到讲什么是爱情那一节分析吧。这也

是为什么人们老是提倡爱一个人就要爱她的缺点,或者是爱就是谅解,爱就是信任,爱

就是奉献,爱就是包容之类的。实际上这正是在提倡解决冲突分配的方式。因为人人都

是自私的,因为人们都想把利益放到自己的头上来,于是必然出现这种自私与“真爱”需

要的分享精神相冲突的情况,所以人们才会相当崇拜佩服那种远离对自己有利的利益、

有奉献精神的人。所以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的事迹才会争相传颂。

第十二节因 世界而方法

9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这里也能得到一个结论:如果要让人信服你,那么你就要他感觉到你在为他奉献,

如果要一群人信服你,那么你就要让他们感觉到你在为他们奉献。这个问题后边有追述,

这里还是言归正传。以上可以看作是利益引起情绪再导致行为的一个过程,这基本上就

是所有行为的模式,我们总会因为利益的得失而产生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又引导我们

做出相应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导致利益的得失,变成了一个循环,只是每次循环都加

入了不同的要素。我在这里讲的利益就远不是物质方面的利益了,精神上的得失,心理

上的得失,感觉上的得失,都算。(我从自己得出的人类本能中,用这个本能去解释了

人们的一些行为,以及感情之中存在的分配冲突原因及解决方式等。虽然简略,但这就

是思行合一。俺一向推崇大家用自己的理念去解释事情,而不是用其它人的理念。所以

“某某人说,是这么回事”的逻辑俺一向不主张。任何人的思想如果不是自己的,都只能

是参考!)

从得失的角度解释人类社会人类行为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法子。什么家庭老是吵不休,

什么朋友之间有矛盾,生意场上尔虞我诈,国家之间的战争……指不定以后星球大战都

用得上,不信你试试。

以上可以看出,对事物的判断认知对我们行为有多大的影响,形成一个固定的世界

观对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就是我为什么在想通一切之后,感觉到我失去的一切

又以另一种方式回来的原因。本人的思想历程绝对可以冠上“痛苦”一词,但正是这种痛

苦,让我拥有了置疑一切的能力。这也可以看作是"付出-回报=0"的应用之一。

因世界而方法,这是很自然的,知道一个事物怎么回事难道还怕找不到解决这个东

西的方法?而有了解决事物的方法,那么就可以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相互循环,相互

促进。这个跟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更正理论一个道理,这就是思行合一。

还有一点,前文中我对于世界、宇宙、空间、时间、生命、生物的观点是相当浅薄

的,所以不以为然的朋友可以理解一下,每一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也许十年后,

我要把前面的东东全推了重写也未必。在世界面前,我们永远是瞎子。那么瞎子眼中的

世界就算是千奇百怪也不奇怪,也就是说世界是什么样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怎么来认

识这个世界。因为不管我们有多牛,我们做的任何事,甚至任何想法,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样并不重要,我眼中的世界正确与否也不重

要,迷徒们得知道,你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样的。理清楚了这一点,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了。从你眼中的世界里归纳出适应世界的方法。那么下下一步就是:将归纳出的方法应

用到安身立命的大漩涡中。人的思想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的双眼之上,这就是“思行合一”。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93

有很多朋友去借鉴伟人的思想,诚然,大拿们的思想都有很强的思想性,也会发觉

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于是我们拿来用了。作为我们的思想指引,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

但是,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大拿们的思想来源于大拿们的经历,因此在某些情

况下不具有移植性,经历上的不同,势必造成思想上的冲突,当出现冲突的时候,很容

易就被孤立。就如我们的父母,他们给我们出的点子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是,

经历上的差距必然产生叫‘代沟’的东西。因此,几百年前的思想用到自己身上,肯定是

不太妥当的。所以俺才极力主张迷徒们建立自己的思想。要知道:你的世界,你的方法,

你的生活。在这一点上,是不具有可替代性的。别以为是在看猴戏,俺耍得很卖力,你

在一边拍巴巴掌。抽点时间,找点空间,静静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自己要的人生。

当然关于世界肯定不止前面的十几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算,这里我只开个

头,其余的,是迷徒们的事了。

第一章到这里就结束了,阅读起来很伤神的,停顿一下,去散散步,透透气什么的,

然后回来接着听我吹“世界—方法—应用”大框架的第二步吧!

【第二章】 方法

第一节 生物是一种结构 意识是一种功能

——【关于物质与意识的探讨】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95

严格来讲,这一节应该是属于世界的内容,但这一节是第二章论述的基础。于是调

整到第二章首。

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包括今天这个问题都没有定论,这是一

个特殊的问题,忽略它吧,显得没有立场,正视它吧,选择过于艰难。唯物与唯心都承

认物质意识的存在性,问题是哪个第一?哪个第二?不仅是因为此问题的特殊,还有它

的重要!这个问题决定了我们的信仰!所以信上帝的不可能是唯物的,而唯物的不可能

信上帝的。有神与无神我们必须做一个选择,因为这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其中必然

只有一个论点是正确的。很显然,俺是站在无神这边的。因为我前面的章节里已经说明

了:“意识是一种功能,灵魂是不存在的!”有神失去了支点。加上我思考问题的方法一

般都用“三阶思考法”,一阶:神不存在?二阶:神存在?我假设了一个有神的世界,对

于世界的解释不仅没有变清晰,反而变得很荒谬,因为世上全是些‘违背常识’的存在,

于是三阶:神不存在!只有神不存在才能解释这个世界,只有神不存在才能支撑整本书

的架构!当然,我选择唯物并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缘故,我想老马还没有那么大的魅力

对俺进行洗脑,跟他有的观点一致,是因为在认识老马之前,我就已经对世界有了初步

的唯物思想,而马克思,动作比我利索。我一向认为,解释世界,就必须要选择符合认

知度与感知的理论或者理念,本人从来不拿“未来不可知”作为推翻现有认知的论据,亚

里士多德不会因为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而收回言论,因为在那个年代,无论哪一种学说都

支持“不同时落地”的结论,所以,我并不会因为“几万年后哪个‘神’无聊得要显示一下身

体”而对这个问题战战兢兢。不管是从认识,还是从感觉,还是从经验,还是从科学,还

是其它什么,都让我觉得,2009 年,无神,因为2009 年无神,那么极有可能,以后的

日子至永远,都,无神,因为“有神”太夸张了。已经夸张到不可信的程度!以下我就来

具体谈吧。

物质的哲学定义:物质是世界的内容和组成部分之一,是各种事物共同具有的客观

实在性规定,是人通过大脑的思维,从各种事物中发现和抽取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

我用黑体着重体现这段话,不是因为这段话说的有理(这话实际上是有点道理)。

而是这段话之荒谬。已经犯了至少“哲理现象”“专业性”两大问题。叫一百个人来读这句

话。连俺都要对“哲学”这门学问无语。也让俺对“物质”这个定义产生鄙视,这就是哲学

没落的根源——玩高深!这个做派已经将“哲学”两字从99%的人的头脑中抹去了。只是

第一节关 于物质与意识的探讨

9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不知道是从哪一代开始,玩‘哲学’的人开始走火入魔的。很小时候俺就认识到了哲学的

强大,很多哲学思想、哲学思维、哲学方法都可以融合运用到各个学科与谱系中,哲学

可以让生活学习变得轻松清晰,更容易掌握生活中的一些规律。而现实状况却是,哲学

不仅不普及,还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而俺写成这本书给俺老师看的时候,她居然

以为我的目标是“控制别人的思想”,俺简直无语无言以及无言语。哲学在别人的眼中就

是这样子的吗?这帮玩哲学的还好意思高谈阔论?哎!所以你要说我是个搞思想的,我

很高兴,你要说我是搞哲学的,这就有点看不起人了!而我看到的更多玩哲学的只是假

大空而已!悲凉。时代的悲凉!

物质对我来讲很简单,没有那么抽象,就是可以用感官或者物理方法去认识的事物。

而我真的想去找一个在理论上的定义,寻找的过程当中才发现,物理学上对于物质居然

没有明确的定义。那只能延用自己的经验定义了。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感知,可以研

究,可以观察的事物就是我认为的物质。桌子板凳土壤空气,小的光子电子。何必对“物

质”本来一说大家都懂的东西赋予一些怪术语,最后搞得大家都不懂呢?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根本,就算是我们的大脑结构也是物质构成的,现在科技已经可

以深入到分子原子层面了,解决了物质的构成问题。一方面认为:世界由物质构成,而

意识是物质特定组合的特定结构,是大脑的功能,基于物质,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

质本身的规律维系着世界的运行。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什么呢?这是最有趣的东西,因为我们都知道意识是不具有实体形态的,但是

我们又确确实实知道它的存在的,这就说明了存在本身并不一定由分子原子这类粒子构

成的。

<意识是世界的内在规定、一般规律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的其它

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事物。

意识有很多别名:中国人称它道(天道)、意(天意)、天理(天理)、命(天命);

外国人称它逻格斯、必然性、绝对精神、意志;现在很多人称他规律、法则、意识。例

如,自然规律、自然法则、自然意识;社会规律、社会法则、社会意识;思维规律、思

维法则、辩证法则>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97

上面后一段看懂了,第一段关于意识的定义------完全没有看懂,不知道哪位大拿定

义的。而意识这个词,更多体现在人身上,动物也可以通过大脑指挥身体的运动,但不

具有意识,(我们已经讨论过意识的标志是“我”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我”是一种定位,

对这个定义怀疑的朋友可以指着自己,然后只说一个字“我”,仔细思考一下,是不是一

种定位!),但动物却可以进化出意识(人就是最好的说明),可见:意识是大脑虚拟,

抽象功能的高级体现,但再高级的功能也是功能,唯心上的意识应该是独立于物质,并

主宰着物质运行的存在,他的本体是人类意识,人类通过观察自身,一切的行为都是在

意识控制下完成的,我们所听,所感,所闻,所见,所为,都是后于意识的,感觉上,

应该是意识决定物质,于是推广到世界,世界的运行必然有一个超越物质的意识而存在

着,而且这也解释了物质运动本身,在这个前提下,很多不可解的现象也能合理解释。

我只能说,古代的经验主义害苦了现代的人!

俺并不认为千年以上的东西可以照搬。就如‘天狗吃月’‘海市蜃楼’‘闪电雷鸣’‘天圆地

方’‘梦游’……先哲大拿们能够将这些问题解决得很圆满,但不可能解释得很正确,一不

小心让这些现象批上了神话色彩。这就是时代局限性,而事实却是这种不属于该时代的

局限性仍然存在。于是法轮大法才能忽悠几千万人,于是算命先生的才能赖以为生。举

一个例子,地震后我家移址,于是我为家里挖了一口井(挖死我了),请工匠砌好之后,

工匠师父给我说了这样一段话,让我感触良深,他道:“井砌好之后就要封井,有两个要

点,一,封井要封满七天,这叫“七星水”,切忌不能看,提前一看水就停在那里,再也

不会上涨。二,封井时要四方点香蜡,这叫“四方请水”如果哪一方不点,哪一方就不会

来水!”我听完当时满脸就爬满了‘乌鸦线’,而本人在力争地质原理的时候,又被这样告

知:“小伙子,不要说当长辈的没有提醒你,千年形成的规矩自然有其道理的,你小子不

信邪,小心以后没水吃!”最后,他引用了某某某不信邪,提前看了井,本来满水的井变

干涸的故事。对于古人的学识,我一向尊敬他们的境界甚过于知识(当然,不会去深究

这个境界到底是真境界还是假境界)。有一个朋友跟我谈老子,说老子特厉害,老子的

强大我能感受到,但我当时却是这样回答的:“一个连地球是平是圆都不知道的人,再厉

害能厉害到哪里去?”不要以为我在调侃老子,而是千年前的认知与现在的认知是肯定落

后的。那么认知上的局限必然在古代大拿们的思想中体现,所以对于先辈们的思想,要

第一节关 于物质与意识的探讨

9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选择的拿,如果盲目的去信仰,就变成了老周说的“拿来主义”,不分糟粕与精华。所以

一般情况下我学先贤们最多的还是气度、修养、处世方法等通用的成分。而世界观部分,

我几乎不去关心的。老子、孔子、柏拉图等人的世界观并不一定比俺高明到哪里去。在

没有万有引力的年代,地球是圆的想法放到哪个地方都是异端,因为没有任何理论能解

释圆球对面的人为什么不会掉的问题,所以“天圆地方”才符合时代特征。再举一个例子,

古代,在海面出现“海市蜃楼”,比如海面上出现一座山,人们会怎么想?什么光线折射

这样的解释,拿到那个时代,别人也听不啥懂。设想了各种反应,最后得出结论,“这座

山”会成为“仙界存在”的论据,没有神,在那个时代是绝对解释不了这种现象的,天上浮

现一座山,除了神,我实在想不到古代还能怎么解释。我怀疑嬴政哥当年也是看到了海

面的“海外仙山”,才对永生产生那么强烈的希冀,不然凭什么要到海上去求仙药?除了

亲眼所见,嬴政哥那层次的帅哥靠几个术士就那么好糊弄?

时代都有局限性,夸张的、悲凉的、可怕的是:千年前的局限性,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里首先要重申一下,世界的存在本身与人的意识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无论人的

意识在与不在,那么世界应该是亘古存在的,我们可以这样想,人脑的死亡后那么意识

自然就消亡了,意识因为物质而存在,假如设想一下,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存在了,

那么,这个世界还在吗?还在!为什么呢?因为在很早以前,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人,甚至

没有生物,也就是说,世界不因为生物而存在,就更不用说因人了,人类意识是因人而

存在的,所以人类意识是不会对世界的存在本身构成影响(这里的世界是世界存在本身,

拿把锄头去挖了个坑,可不是改变世界)。

前文有讲过,意识是一种功能,那么其必然是物质运动的结果,是大脑运动特征的

体现,是大脑抽象功能的体现。还记得曾探讨过的时间吗?时间是存在的,但时间也没

有实体,它是上升到理性的概念。这个性质与意识是何其的相似,不错。意识它本身也

不是什么实物,而是一个概念,如果说意识是一种存在,那么它也是一种概念上的存在。

只是用来描述大脑的抽象虚拟的功能。既然意识因为运动而起,那么大脑运动停了,意

识自然也就消失了。也就是说,灵魂是不存在的,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存在,灵魂与意

识的独立性是人们反观自身从经验中提取出来的形态,而这个经验,是错误的——尽管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99

得到了很大部分人的认同。所以,虽然我也希望有灵魂这样东西,但从很多迹象表明,

人没有灵魂!(这里的灵魂是指独立于身体结构,控制身体运行的那种存在,我们把信

仰,信念,原则有时候叫做灵魂,这里的灵魂是形容词,指精神支柱,与这里讨论的“人

死了,出来,飘走”的灵魂是两码事)当然我不能论证灵魂的存在与否,但是我认为,如

果意识可以独立于大脑之外,或者意识的功能决定物质的功能,大脑只是一个载体,那

么大脑就没有必要如此复杂。当然,很多人的概念中,尤其是唯心中,认为意识与灵魂

是以能量的形式独立存在的,如果看了我后文对能量的论述,就知道他们也不可能以能

量状态独立存在的,对于意识就更好理解。这个顺便再提一下,“唯心”中的“心”实际上

指的并不是“心脏”,虽然它的含义来源于心脏,古代的人对脑与心的概念是很模糊的,

认为“脑”负责“理性与逻辑”,“心”负责“情绪与感觉”,我们已经知道,心只是一个压血

装置。脑的功能实际上既包含理性,也包含感觉!有的时候,我们摸着心,有感动的感

觉,实际上,这感觉的来源跟心没有多大关系,这种“心中有感觉”的感觉是大脑是对心

跳,血压的反馈造成的错觉信息。仔细思考过后,这个唯心中的‘心’应该指得是“感觉”,

‘唯感觉’,跟着感觉走!而这种感觉也确实解释了很多事物,比如一闭眼,事物不见了,

一睁眼,事物出现了,就造成很多大拿们以为,事物是以感觉而产生消失的,也就是以“心”

为中心的。包括如今这种思潮仍然存在。实际上这就陷入了一个纯感性的圈子里,经过

我反复思考,认为这是不符合逻辑的。这是本人坚定立场原因之二。

综上所述:意识并不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存在,所以将意识与物质分开来区别对待

本身就是一种问题,意识因脑而生,因脑而亡,大脑的复杂,超过了想象,我们所谓的

意识空间,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空间,应该只是脑的抽象功能的一种体现。我们知道,脑

里面有一块区域是专司记忆的,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听到的,所有的信息都有序的

储存在那里面(‘具体是什么序’就不是我能知道的),调用信息时我们就会出现相应的

画面,相应的场景,甚至我们的大脑还能将这些场景任意组合,这种组合会以模拟的形

式出现在思维里,做梦就是这种任意组合特性的集中体现,说到这里,我们不是一直在

讨论机器人会不会进化成智能生物,最终成为人的朋友还是敌人的话题吗!如果电脑的

cpu 与memory 没有这种任意组合代码并判断新组成的代码,是否具有执行性的机制(这

是最基本的,高等的标准还包括:情感与欲望,没有这个,也构不成智能生物),那么

第一节关 于物质与意识的探讨

10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智慧机器人将永远是空谈,再拉回来,我们思考一个房子,于是我们的大脑就出现一个

房子的造型,这个房子的造型就如照片一样,只是光影投影,是特定排列组合生成的影

像。跟真实的房子是两码事。那这思考出的房子储存在哪?尽管我对大脑一无所知,但

我仍然能推测出,大脑中一定会有专门的一块区域来存储与组合这些临时调用的记忆,

肯定不会在原数据位置作更改,大脑对这一区域的直观地在抽象上的认知与感觉就是‘意

识空间’,或者‘思维空间’。也就是说,意识空间是不具有物理实体的,它只是抽象层面

上的存在。正如我们想象一件物品,一个人,这个想象的东西,想象的人也是不存在的,

它是信息被抽象成画面在脑中显示的结果。所以,我们想象的人,想象的物,跟真人真

物两码事,甚至‘思维空间’本身都只是一种概念。好像有人把‘思维空间’看成是‘四维空

间’,把它当成物理实体可以进入的那种长宽高的实体空间。至于对不对我不好说,至少

以俺浅薄的智慧与智商是难以理解的。简单来说,意识与物质的关系可以理解成程序与

机器人的关系,假如机器人有智慧,那么机器的‘意识空间’就应该是对‘内存’某部分的抽

象认知。

脑里面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们知道,人只利用了5-10 个百分点的大脑功能,

也就是有90%的大脑是在沉睡或者说没有被开发出功能,(至于是不是真的有90%这么

多,我还要抱一个怀疑态度,记得当年生物学家,也只认为有5%的基因是有用的,其

余的是无用的乱码,实际上后来证实其余95%也各司其职,同理,如果大脑有90%只是

装饰,或者有待开发,那么这一点起码与有一个理论相违背:进化不做无用功,既然脑

的结构已经稳定下来,那么这90%一定是具有某种功能的。同样,有90%的大脑是有待

开发的结论也是与我的理论相违背的:原理二:一个稳定的系统,一定会经过由简直到

复杂的过程,根据化石体现出来的证据,人的大脑是逐渐增大的,那么脑的功能也就是

逐步形成与完善的,所以每一次体积的增长都应该是适应了环境与自身的要求,如果我

没有猜错的话,大脑是不可能100%开发,有超过半数以上大脑结构仅为我们已经运用

的5%维持与提供运行基础,可以理解成冰山之下(90%)与冰山之上(10%)的关系,

正是因为冰山下的部分,才支撑起冰山之上的部分[主动意识],想要所有大脑(100%)

都用来思考,太科幻了吧。(我将“10%冰山之上”的主观意识称作“老大”,“90%冰山之

下”的运行机制称作“老大的老大”,大脑的运行机制变得要好理解点),可以推测,其余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01

可待开发部分的结构(不会是90%,有个30%就该偷着笑了)应该与我们已利用的部分

相同,功能相通,利用了没有利用的部分,我们得到的是极可能是,更有序的思绪,更

大的存储,更快的运算速度,更容易记住事物等等物理层面上的东西,至于科幻里面的

什么开发了其余部分得到意念控物,穿越时间,还有什么其它杂七杂八的――纯粹扯

淡――只有另一个物体能让某个物体运动。只有具有物理实体的东西才能传递运动状态。

意念既然是抽象的,就不具有直接控制物体的能力,我们做的一切事情也是依靠意念控

制双手完成的嘛。如果这是正确的话,那么意识控制意识也是不存在的,意识根源于大

脑的物理运动,也就是说,意识的改变是伴随着大脑活动的变化,既然物理决定物理,

也就是说,一个意识可以通过做出某些物理上的改变而导致另一个人的物理上发生变

化,从而再导致另一人意识发生变化。意识并不具有直接的物质操控力,因为它只是一

种功能,一种概念。从这个层面讲,读心术,心心相印等相关的描述是不存在的。现在

心理学里有测谎术,可以察颜观色,这也是物理层面的应用已。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出现这种意识与身体在感觉上脱节的情况,出现这种经验

判断“意识是独立于身体的存在”的情况,个人认为,大脑或者说人体,缺少一个机制,

一个监督机制,一个监督身体内部微小变化的机制,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身体内部

有一个这样的机制,那么我们大脑的每一个活动,都会得到相应的解释,相应的观测,

每一个生物电,每一个神经脉冲都能得到观测与记录,如此就不会出现如今这种作为大

脑的主体却对于大脑活动一无所知的境地与尴尬,如果这样的机制存在,意识与物质将

出现想象不到的紧密联系,意识与物质将密不可分。我们能够知道我们每一个情绪出现

的原因,我们知道每一个想法是具体怎么产生的,记忆储存、调用、改变的机制我们都

了解的一清二楚,我们能监测身体的每一个变化,如果身体某一部分有一点病变,我们

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我们知道身体是怎么相互协调的,甚至我们做了梦,第二

天早上还能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做这样的梦。这是多么美好与强大的功能呀。

但这种机制为什么不存在!?

因为它没有必要存在!

生物是在弱肉强食中不断进化出来的,也就是说,进化不做无用功,不能适应环境

第一节关 于物质与意识的探讨

10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的进化将被淘汰,也许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具有这种机制的物种,但是面临的结果肯定是

消失!我们适应自然界的过程,实际上对环境的适应的过程,我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我

们的周围才是王道,集中在自身状况的时候,必然会分心,分心的结果必然就是变为食

粮,这让我想起了武侠小说里有一种功夫叫‘内视术’,可以说是这套机制的翻版,但是

要运这套功的时候,起码也得在夜深人静时,再不济也得有个人护法吧。你看过哪个用

内视的高手一动不动坐在大街上,被哪个仇家一刀捅死还不知道为什么呢!在自然界里,

这套机制是累赘。自然界是没有只顾埋头吃草的羊,因为这种羊已经被吃光了。虽然主

观意识只管吃饭、睡觉,感觉很轻松,但身体是是一个极端复杂的结构,充满各种各样

的功能,但要维持这套平衡的生物系统要做多少千头万绪的事呀,如果一接收过来,就

相当于把全自动系统全部变成手动控制,以主观意识的反应速度是绝对做不来的,铁定

是手忙脚乱,自顾都不暇了,还怎么进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铁则。存在才是硬

道理,活得清楚远远不如活得长久来得实在。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是因为我们人类还没有进化到这一层次,现在讨论这个东西的

存在还为时过早,也许在很久的未来,无所事事的人们会进化出这一套机制的,为什么

要在很久的未来?因为整个身体的监视系统也是一个跨时代的功能,没个千八百万年,

想也别想。要是人真的能进化出这样的系统,那么意识与物质谁决定谁的争论就自然而

然偃旗息鼓了——因为人能最直观真切的感受意识的产生运作过程。不过也侧面证明了

那时候的人是多么无聊!――这绝对是一个华而不实、锦上添花的鸡肋功能。

在我的思想里,物质与运动占了绝对的比重,我用物质运动的观点去解释意识等存

在,物质意识将不再成为争论的焦点,也不再为之划出明显的界限,对于人而言,意识

产生于物质,但却是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相互影响。根据意识是概念,意识是功能,

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的论点,这场唯物唯心的争论到些划上句号(至少在俺这里划上了

句号)。不存在无法解释的现象,现在无法解释,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钥匙,但物质规

律一直都没变过,只是我们还没有归纳与观察出来而已。就如俺始终相信,计算一个大

锤敲碎一个杯子后所形成碎片的形状的方法一定会有,只是人永远也不可能掌握。有的

真相是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这是认识的局限性,‘人’的局限性,我们不具有认识一切

事物的手段,也不具有归纳一切规律的能力。因为我们只是世界的一部分,不是它的全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03

部,所以我们仅能认识世界的一部分,而永远也达不到它的全部。知足常乐!对了忘了

解释什么叫“知足”,知足就是降低标准。好像直白了点,

前文讲到,‘我’是一种定位的话,生物就是一种结构,意识就是一种功能,如果意

识是一种功能,那么灵魂就是不存在的。灵魂不存在,神也就不存在!神也应该是不存

在的!对于往自己头上浇油再点火的同志也只能扼腕叹息。我们太需要一个精神的支柱

了,太需要一个解释了!后面想来,“神”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要解释不能解释的世界,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永生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直接宣扬永生不仅在经验与

常识上站不住脚,因为人终有一死是普遍规律。于是就出现“神的国度”“灵的世界”“天国

世界”……显然,人希望在死亡之后以另一种形态或者方法存活下来。虽然各种知识都逐

渐在证明“生命只有一次”,但显然“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弥补了人在心理上的不甘。

神学思想明显地带有“另类永生”的性质。实际上本人有时也愿意去相信有一个“灵魂国

度”,那么死亡就不是终结,而是归属。可惜,以我目前的认知结构是支撑不起一个“神”

的理论体系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都向我昭示“无神”“唯物”的论点。于是本人不可能把

希望寄于“轮回”之上。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此生!

如果有人实在是不知道该相信谁了,那么不访信信自己吧。相信自己,有的时候,

是一种美德!

第二节 能量是运动及运动的趋势

——【绝对运动】

质子对撞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05

运动为什么是永恒的?

一切都在运动,一切都在变化,这好像已经变成这个社会的普遍的共识了,还记得

讲过的物质演变与生成的过程吗?不管是大爆炸也好,还是正物质世界与反物质世界也

好,宇宙的初期与末期都会将物质回归到本原,即能量的状态。那个是我在前面讲述宇

宙的命运时提到的,但那时,俺还认为能量是一种脱离于物质独立存在的存在,以前不

是也有一个家伙也与我的认知一样的嘛,就是认为升火会感觉到热是因为煅烧的过程中

会释放一种叫“燃素”的物质,于是我们才感觉到热,但后来被推翻了。为什么我们认为

能量是可能独立存在呢?我估计来源出自很多公式,举一个例子:2H2+O2=2H2O+Q。这

是氢氧燃烧的公式,氢氧反应生成水与热量。很多公式为了简便理解,能量都被独立出

来,却并没有说明,能量是被转移出去,而非独立出来。于是造成一种误解。更郁闷的

是,从化学上,这些公式是元素守恒的,两边氢氧元素一样多,那么多出来的能量,不

是独立的就不好解释。于是能量转换物质,物质转换能量的概念就这么理所当然的产生

了。还有就是很多微小物体的运动,比如光,我们认为光是能量。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关于能量的定义都有些模糊,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对于

能量与物质的转化,前人走入了一个误区。能量与物质是不能相互转化的,能量是什么?

能量是用来衡量运动或者运动的趋势的量,这个定义明确了一点,能量只是一种概念。

用来区分运动趋势或者运动的强弱。

仔细想来,好像没有哪一种能量是不能用运动来解释的,我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燃

烧放出射线与基本粒子再辅以高速,这些射线与粒子呈发射状向我们袭来,与我们身体

所构成的物质相撞,因为他们太过于微小,直接打入分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转化成

细胞分子的运动,神经捕捉到这种细胞运动的加速,于是产生‘热’的感觉,而“冷”就是

这个过程的逆过程,比如,把手放到凉水中,会感觉到“冷”,是因为皮肤的运动频率快

过于水分子的运动,所以感到“冷”,再比如将凉水加上火,水分子运动变快,当超过皮

肤表层的分子运动频率的时候,我们就产生“热”的感觉,这正好说明了,冷热只是物质

运动速率快慢导致的感觉。炸弹爆炸我们说充满能量,而实际上它是微小粒子的高速运

动,冲击波也是高速运动。沿着这个思路。不管是什么能,动能,势能,热能,电能,

第二节绝 对运动

10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磁能,全部都可以用运动的观点来解释,那么能量是用来衡量运动及运动的趋势的量应

该是正确的。再接着讲上面化学公式2H2+O2=2H2O+Q 中多出来的能量Q。这个能量实

际上一被释放出来就被其它的分子吸收转化了。上面这个反应就是典型的运动趋势转化

成运动的例子。M(2H2+O2)=M(2H2O),虽然从化学上看好像多出来了一个能量Q。

我认为,这里的“等于”应该是“约等于”,只是前后的重量差距太小,所有的测量仪

器都测不出来。于是就当成质量守恒。变成2*2+32=36+Q。但我怀疑这个公式有可能

是这样的。2*2+32=35.9999999?+0.0?1。也就是说,任何产生能量的化学反应(辐射,

热,光等)客观上讲,质量都不可能守恒的。能量Q 就应该是有质量的,也就是说,还

有比电子,光子,更微观的存在。同时说明了能量是依托于物质的。不过0.0?1 循环的

0 多了。其质量也就不能被捕捉了,我们知道捕捉夸克有多难,就是因为它太小(不仅

质量小,体积小,而且存在周期短),至于比夸克更小的是什么?已经没有参照的依据

了!所以要证明能量是有重量的,实际上可以证明:光是有重量的。按照这个逻辑,可

以去证明:太阳的质量是在不断减小的(这一点应该很好证明,虽然我没有称过)。如

果这个推论成立,理论上讲,应该可以为能量依托于物质提供参考!解决了能量的实质

问题,又衍生出另三个问题,1.运动与运动趋势是怎么转化的!2.运动是怎么维系的!3.

什么是运动!我回答不了这三个问题。不过能量是运动及运动趋势,它不能独立存在的

论点可能性很高。按照这样的解释,前面讲过,人们认为灵魂是一种能量体,意识也是

一种能量体——那是不可能的。有这样的想法的人是把能量完全与物质对立起来了。而

确忽略了能量本来就是用来衡量物质的性质的。任何物质存在的形式能且只能是粒子形

式。因为有了这里的理论支持,所以在前面才讲到灵魂以能量的形式存在是不可能的,

所以,灵魂是不存在的。而我们所说的灵魂,是将大脑的思维功能(意识)独立出来,

具象化、拟人化后的概念。

终极五问中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存在能量,如果能量是用来衡量运动与运动趋势

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物质会运动,物质为什么运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实际上不应该由能量守恒来反推,但是能量守恒已经被证实,而物质为什么会运动却

没能解释,只有出此下策了),这个世界上的能量是固定不变的,这已经被证明了它的

正确性,那么,以能量守恒为前提,能量能被传递,不能被消减。一个物体能量增加了,

必然是另一个地方能量减少的结果(转移);一个物体变快了,必然是另一个物体变慢

为代价的,这就是宏观中运动与运动的转化;那爆炸呢?什么物质变慢了?在肉眼中看

似所有的物质都变快了,但是,它的代价是消耗了分子链的能量,这里就是运动的趋势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07

(势能)化作了运动;而原子因为吸收了辐射,变得剧烈与热烈,这就是运动变成运动

趋势。这也就是后面讲的内能量(运动趋势)化作外能量(实体运动)的过程,能量同

样也是守恒的。我们知道,能量充斥着整个宇宙,那么也就是说运动及运动的趋势充斥

着整个宇宙,同时能量是不灭的且守恒的,能量又是运动及运动的趋势,说明运动是不

灭的且守恒的。这不就是为什么一切物质都在运动的答案吗?既然一切都在运动,而运

动又是一个具有实体性与时效性的过程,那么它必然是以可见的结果呈现在我们的感知

当中的,所以就有了原理一,运动必然产生结果。而我们的世界就是运动的结果,这句

话说过很多次了,这次底气好像要足一点。

运动既然是绝对的,那么变化也就是绝对的,对人有益的变化我们叫发展,我们思

考这些风牛马不相及的东东,如果不能回归指导我们日常行为,那么一切都是空谈,思

想回归生活,这是大方向。科技如果不能造福人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才需要我们

以运动的眼光,变化的眼光,以及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因为这个世界上本身就不存

在一成不变的东西,柏拉图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不就是这意思吗?

要接受变化,消化变化,不要为变化所迷,这才是我们为人处事的要点,如果有可

能还要利用变化,找出变化的根源,以不变应万变,或者以变制变,信手拈来,快哉快

哉。变化之道也是可以指导日常行为的,只有找到变化的规律,才能应用变化的规律,

才能顺应变化的规律。变化的规律意指变化的趋势,就是后文讲的‘势’,看势,借势,

附势,造势的理论基础也在此。

鉴于以上所述,我想我在这里厚着脸皮说,运动是世界的本质,应该会没人反对吧

(有一次遇到一个人的观点是静止是世界的本质!)。我查阅过的资料中,遇到了这样

一句话: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万物是不断运动着的,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

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如此可以说,为什么有我们的

世界?因为物质在运动!如果是这样,关于宇宙的结局不是有两种推断吗?一种就是认

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宇宙将会变成死寂的宇宙(热寂),那么如果这是正确的话,那么

宇宙就会将会无休止的向外推进,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温度是不断降低的,那么就不能

解释大爆炸的那一个点,或者说是那个星体是怎么来的呢?因为那一个点的温度无限高,

运动趋势无限大。这样高的温度,这样大的运动趋势,它怎么可以突然在空间出现,然

后一爆爆成个世界?哪来的?所以宇宙如果无限膨胀、无限扩张的话,必然产生上述疑

问,于是宇宙是不可能永远扩张下去的。按照我对能量的理解,宇宙的扩张一定是内部

第二节绝 对运动

10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运动趋势转化的,内部运动趋势的转化说明内部能量在逐渐变小,那么当这种趋势已经

不能提供运动的扩张力的时候,宇宙就会停止推进,达到一种平衡,当然这个时候有可

能真的是万物死寂,宇宙温度降至超低(如果运动趋势与运动达到平衡,这时候的温度

一定会是很低,热寂的过程是存在的)。可以说,宇宙死亡了。但是,必然在某一天,

宇宙会发生收缩,开始运动逆转化成运动趋势的过程(后文分析)。这才是一个平衡的

系统,所以宇宙不是无限扩张的。这样就拐弯抹角的回答了前面关于宇宙未来的疑问。

最后一节中,对这个过程讲解的还要详细。

为什么我一直对大爆炸理论持怀疑态度?因为大爆炸理论实在是不能解释那一个密

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包容世界的点是怎么来的。量子力学上说,那个奇点是在没有

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的时刻,‘真空能’以“隧道效应”产生的,这个把

我给完全整迷糊了。没有能量怎么能爆炸?没有物质又怎么能产生物质?大爆炸本身这

个过程就是不符合能量守恒的,所以只有硬生生造一个“真空能”来守恒了。大爆炸的能

量来自于真空能的转化,这解决了能量的来源问题,那么物质哪里来的?既然是真空,

那肯定是不能含物质的,那时也没有物质。这样,物质的产生也只可能是真空能转化来

的。不仅如此,真空能还产生了时间,还产生了空间,这个真空能怎么感觉是无所不能?

最让我疑惑的是,真空能凭什么能化成物质?况且,能量与物质根本就没有相互转化的

关系。再说,如果“真空能”通过“隧道效应”产生了大爆炸,那么“真空能”“隧道

效应”必然也有一套运行机制,于是还得研究真空能转化成能量及物质的机理及过程。

研究到后面就不能研究,想像到最后就不能想像。

如果可以从无变到有的话,那么有也可以变成无,物质与反物质的反应是有到无的

过程,但他也不是真正的意义的‘无’,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够用逆反应将物质化为真空能,

那么大爆炸理论才是真胜利,在此之前,一切都是猜测,没有任何一个证据证明宇宙是

一个点起源的。这个疑问就是我在后文中推翻前面所有猜想的起点。而假如有这样的一

个点,那么必然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这个点的形成一定是吸力无限大,斥力无限小才能

形成。那么这一个点就应该是稳定的。既然是稳定的,就不会爆炸。既然爆炸了,说明

应该是斥力大于引力的,斥力大于引力,这个点就不可能形成。所以大爆炸看似宇宙的

起源变得好理解了,但这个点本身却变得很难被理解,于是这个点就是没有时间、没有

空间、没有物质、没有能量产生的。这不就是变相的说,因为这个点,所以这个点吗?

没法切磋,没法切磋。现在想来,因为我们宇宙在推进,所以我们反推回去,但只能反

推到‘宇宙因为某种原因在推进,以前的宇宙,或者说以前的我们所处的宇宙比现在的容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09

积小’。但怎么也推不到‘宇宙的起源是一个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构成的’,极限

法不是这样用的,而观测到的宇宙膨胀,梯度温差也并不是这个论点的论据。所以,‘大

爆炸理论’在很长的时间里只是一种猜测,猜测与证实的距离还是不小的。于是,这里有

必要保持谨慎的置疑态度。

第三节 一切有关‘矛盾’的方法 都用两面性代替

——【事物的两面性】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11

我们观察世界,总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对立,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所以才会

有“一元说”“二元说”的争论。为什么事物会有两面性?一米长的棒子,跟一尺的比,

它是长棍子,跟十米的比,它是短棍子,这仅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即相对的问题。所

以两面性有时是立场与角度问题,从相对的角度也能解释。

但有很多的物质本身就处于对立面,比如负电,正电;存在与不存在;宏观与微观;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科学家将世界上所有的力都统一到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之中,却

不能再进行统一了,当然我们可敬的科学家们也正在努力将之统一。而俺认为,这个世

界上实质上真的有两种作用,排斥与吸引或者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种说法都不准确,

但找不到确切的说法),如果世界只有一种力,自然状态下,事物是不能稳定的。所以

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不可能被统一。

很早前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世界如果是具有两面性的,宇宙既然在扩张,那么必然

就会有收缩,但有一个东东却搞不定,绝对运动,找不到与之相对的另一面,绝对静止。

如果世界是两面的世界,那么就应该存在绝对静止的东西才对,会是什么呢?我想破了

脑袋也只想到两种可能。

一是空间,空间是容纳物质的容器,本身的存在就是虚无,它没有物质构成也就不

存在运动特征,所以它是静止的。虚空是无边无际的,但宇宙却不是无边无际的,因为

宇宙是空间,物质的总合(能量是运动及运动的趋势,前文已讲过,所以三要素的‘能

量’去掉了),有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地方才是宇宙的范围(物质未达到的地界不算

宇宙)。

第二种猜测,运动是宏观的,就只有在微观里去寻找答案。我们知道,当年人们以

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粒子,但是它不是,它还可以再分,

质子中子电子是它的组成成分,然后我们以为这些东西是不可再分的,但是科学家又发

现了夸克,猜想夸克是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但夸克是最小吗?不是,肯定还有比它更

小的。光子?当然也不是,因为光子不能逃脱黑洞的引力,而黑洞本身却是有辐射的!

那是什么?不知道!对人来讲,夸克也许够小了,但对于宇宙来讲,什么是最小?也许

已经小到它存在时间与形态结构人类已经不能捕捉了(而且极有可能),同样,也许我

们会说,怎么会有这么短时间的存在,对于宇宙,什么才是短?我们看有的虫,只有一

天的生命,以人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短?但虫子自己呢?也许它觉得它完成了成长繁

殖哺育漫长而辉煌的一生呢!人类的一瞬会是世界的一瞬吗?但不管我们能不能找到、

第三节事 物的两面性

11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观测到组成世界的最小单位,但有理由相信,它的确存在着,因为世界存在。如果它存

在,我猜测,它是绝对静止的!当然,这里的静止是指形态静止。不是运动状态的静止。

(在超弦理论中,认为“弦”是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单元,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

中微子和夸克都是弦的不同振动激发态。“弦”的运动导致了整个世界的运动)。

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它既然是组成世界的最基本单位,那么它应该也是运动的,

但我说的静止不是运动的状态,它既然是最小物质,那么必然不可再分,那么它的结构

就应该是固定的。这里说的固定,是指不存在物理方法,使之分解成更小的物质。那么

这个世界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结构永远不变的东西,不断运动、不断组合而构成的。我们

看到的一切变化就是它的运动而引起的,事物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这种最小单体性质的宏

观体现,只是俺现在不能确定构成这个世界最小的物质到底有几种?一种?这种物质是

一物两面,具有正负性质!两种?一正一负,不断组合构成物质!还是三种?正中负三

种物质!还是更多?(实际上,我个人倾向于:世界由两种基本物质构成,他们各带正

负性质,这样物质可以中和,又可以拆分,就可以形成多变的物质世界,假如世界仅由

一种或者三种物质构成,这种状态没有二种容易稳定,所以一、三都有些牵强。括号所

言,纯属猜测),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试着从这个角度去参考世界。也证明了哥白尼

的正确,世界应该是简单的世界,只有最简单的东西才能得以超越一切的推广。不管是

一物两面还是两物两面,都从物理上决定了世界是两面的世界,于是我们看到的世界是

矛盾的世界、是对立的世界也能得到解释。

我们知道在宇宙爆炸的那一瞬间,物质密度达到一万亿吨每毫升甚至更高(假设宇

宙是爆炸来的),那么如今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转动的运动状态将不存在,因为没有那么

大的空间给电子转,是不是电子本身就是原子核的一部分呢?电子与原子核在最根本上面

会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就是我说的最基本粒子,这样宇宙是简单的宇宙才会有理论基

础。想起了现代物理中有一个东西叫做粒子对撞,更小的粒子内部的结构不可观测,因

为太过细小存在周期会极短,很快被物质吸附,于是科学家想到了将微粒加速如石头那

样对撞,期望将原子撞碎,观察到更小的结构,然后研究物质的组成。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

的办法,这个方法的好处就不用我讲了,而它的缺点就是:一、石头撞碎变成小石头,

微粒撞碎,期待出现宇宙初期的本源物质不太可能,虽然在研究的道路上能再进一步;

二、宇宙的物质运动趋势已经大部分变成外部运动,如今物质运动频率远远低于以前的

宇宙,同样的物质经过能量释放(趋势转化)与最初的性质、形态已经今非昔比了。就

如,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我们将岩石撞碎而想得到岩浆的性质,不管怎么看都只能反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13

映性质的一部分。时过境迁,人类不可能有机会去真实体验一回宇宙创生过程,于是,

任何结论都只是猜想,也只能是猜想,关键只在于与客观事实的符合度。不管怎么说,

以前的宇宙一定比现在的宇宙简单.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东东?因为它能解释矛盾的问题。通过如上思考与理解,俺将矛

盾给划分出绝对的矛盾:即事物本身具有的对立冲突;与相对的矛盾:因为不同的角度,

参照,立场,比较而产生的对立。这是一种划分事物、描述事物的方法。至于为什么要

多此一举的去划分这个——因为我完全搞不懂辩证法里的对立与统一。就如矛盾,矛盾

可以对立也可以转化,他们是对立又统一的,既对立又统一,这句话几乎把我推入深渊,

当年学到这里时,觉得是多么精辟一句话:描述了世界的运动与转化。但是我越是深思,

越是糊涂,我想知道的是什么是矛,什么是盾,为什么有矛,为什么有盾,他们到底是

怎么转化的?即对立又统一却不能回答上述五个问题,我曾经深入的思考过矛盾的问题,

甚至构思出矛盾相互转化的模型,但最终我还是放弃了。矛盾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去解决,

会进入死循环。“即对立又统一”,看似精辟,越是深思,越是糊涂,说的好像与那首

打油诗感觉是一回事,“一个黄昏的早晨,一个年轻的老人,拿着一把锋利的钝刀,杀

死了一个死去的活人。”想到最后俺就懵了。但经过我前面的划分,从事物的两面性中,

却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矛盾的观点在我的思想里不复存在,一切有关‘矛盾’的方

法,都用两面性代替。

我将矛盾看作两种,一种是绝对的矛盾——不可转化的两面性;一种是相对的矛盾

——可转化的两面性!根据我的推测与猜想,世界是由两种(两类?)具有对立状态的

物质组成(二元论)。那么这两种物质就代表了两个极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对立的,

也就说明绝对的矛盾是存在的,意思即永远都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是存在的,这就是不可

转化的两面性。其二,因为这两种物质的相互组合(这两种物质能组合而不能调和),

所以很多两面性可以融合为一体,这就是可转化的两面性。只有绝对的矛盾是尖锐的、

难以调和的,如前文所讲的,存在与不存在、有神与无神,不可能有不存在的存在,也

不可能出现不是神的神,这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对的矛盾是能够调和转化的,不同

的标准、不同的状态、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参照都可以影

响这种矛盾的对立形态。比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所

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得有所得’‘对称是美,不对称也是美’,历史也是可转化的两面

性,少数人的意识形态会干扰历史的客观性,‘窃物者诛,窃国者得诸侯’。为什么他

们可以转化?前面已经给出答案了,因为在对立的外表之下还有很强的共性存在,于是

第三节事 物的两面性

11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就可以融合。绝对的矛盾即承认有不可调和的对立形态存在,实质上承认了对立面的存

在,而相对的矛盾即承认可调和的对立形态存在就实质上承认了统一面的存在。但它不

是“即对立又统一”,对立的问题就用对立的方法解决,统一的问题就用统一的方法解

决。所以俺若遇到矛盾的东西——事物之所以矛盾,是因为难以抉择。首先就会判定,

这种对立是不是有转化的可能?有,那就变得很简单。没有,就分开讨论,出现A 怎么

办,出现B 又怎么办。于是时常能够将笼统抽象的东西给具体化。这是一种很好的跳出

迷茫的方法。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两面性,‘偶然与必然’必然中隐含着偶然,偶然隐含着必然,

事物运动既是偶然的结果又是必然的结果,用偶然能够解释的问题,用必然也能解释,

今天下午遇到了小明这是必然?明天会遇到小明是偶然吗(两人相遇问题)?偶然与必

然是事物的表面表象,内在必还有着更加深层次的因素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于

是,这个‘即什么又什么’的认知模式在本人脑海中绝对不复存在。在俺的方法里,一

切关于‘矛盾’、‘偶然与必然’的问题都用天平受力模型(研究导致事物出现的因素)

与蜂巢联系模型(研究事物因素之间的联系)来解决。找到影响事物运行的因素,看出

事物运行的轨迹,找出主导因素。比把自己扔进偶然与必然漩涡里要轻松的多。

举个例子,“前言”第16 页,俺去看心理医生。在文字叙述中,大家可以看出我

的心理变化。从一开始的抵制,到争论赢后的自豪感,从咨询到交流,以及心态上的变

化,我是很自傲的,自傲到“认为心理医生交流还可以,咨询的话,还不够格!”。那

是以我的视角看,这件事就是一种成就感,一个可以显示自己能力的例子。反过来以心

理医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可能。首先,如果心理医生的水平一

般,当然我可以自豪,但还有一种可能,那心理医生水平已经高到当时的我不能窥其深

浅的程度了。何解!还是观察我的心理变化,从抵制到认同,从咨询到交流,而这个过

程只因心理医生从开始拍案而起,到鼓掌赞同,将我的抵制心理化解开。也就是说,心

理医生有可能玩了一招“先抑后扬”“欲擒故纵”的绝妙手段,而当时的我,可能无形

之中‘中招’而不自知!如果,没有从医生这个角度去考虑,而只从‘我’的视角去考

虑、去得出结论的话,那么论述的客观性就要大打折扣。事物皆有两面,尤其是体现在

生活中的事物,角度一变,立场一变,同样的东西呈现的就可能是不同的状态。所以认

识到这种两面性,那么在思考与决策时,才不会陷入“一厢情愿”。话说回来,这也可

能就是为什么俺不喜欢‘哲学’的原因。因为太多的东西不能被证明,甚至古人的思想

也不能采信。当然,‘思考通一件事物’‘有所得’的成就感是很诱人的,但思考出的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15

结论是极易推翻或者陷入争执的,一个把握不好就会一厢情愿与自以为是。所以,历史

上哲学家大多有偏执或者孤傲、孤僻等特点。所以,俺不喜欢。而本书如果仅仅是为了

将本人的“有所得”的结论展示出来的话,那么本书的价值必然要打个对折,而本人希

望大家把文中所言如出来的话,那么本书的价值必然要打个对折,而本人希望大家把我

的思想想、构筑自己的体系。当然,垃圾成分该扔就扔!我曾为迷徒,深知迷徒之苦!

所以前文有言,“莫字如冰,教材反面。以吾为镜,正尔衣冠”。迷徒容易陷入“我”

之视角不自知而导致“我是我”“世界是世界”的格格不入的对立状态,而根据上文对

两面性的论述可知,它是属于可转化的两面性的!话又说回来,俺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

到底中没有中招?就让大家去判断吧!

宇宙是简单的宇宙,我们看到的多样性是简单的东西的叠加表现,正如1+1一般。

《苏菲的世界》中有一个搭积木的游戏,小小几块积木可以码成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堡,

这个世界也应该一样。纷繁的原因后边必然存在更深更简单的原因存在。复杂的问题简

单化一直都是解决问题的不二之门。请时时记住原理二:任何一个稳定的系统,必然要

经历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一点从理论上肯定了,复杂的问题一定是可以简单化的。坚

定了这一点,生活的复杂,感情的复杂才难不倒我,当然如果作为迷徒的你也这么做了,

相信也难不到你!抽象可以具体化,复杂可以简单化!不能简单的回答,却能简单的面

对。

第四节 破茧十策之:熬

——【量与质】

《一步一个脚印》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17

有一次,遇到一个朋友,对用量与质的关系去认识事物很推崇,建议我专门写一节

关于量质关系的,后来俺仔细思考,认同了量与质关系对人们生活的指导作用,于是有

了这一节,后来发现比想象中要难写,因为量与质的关系一句话就可以说完的,而且马

哲里关于量与质的关系已经说的很明确,我挑不出毛病来,也说不出什么有新意的东东,

只能借花献佛了。什么是量变,事物数目的增减,体积的变化,速度的变化,这一连续

的过程叫做量变,质变就是事物本质的飞越,从形态状态根本的改变(这里的“根本”

是“相对的根本”,根据人的经验与认知来划分——引用自马哲)。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滴水可以穿石,绳锯可

以断木。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扬小善终成大善,作小恶终成大恶,量的

积累必然导致质的变化。

这个道理我想大家一听就懂,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做到日积月累,终成正果呢?这

个还要从量变的特性以及人性说起了,量变的特质是什么?量变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

程、缓慢的过程,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

年有所亏。每一个量变的过程是不能察觉的,是容易让人忽略的,是不见其形的,正是

因为它的隐蔽性,才会麻痹人们的知觉,而人性呢!第一不就是索取吗,积累的过程对

于人来讲本身就是一个付出的过程,所以人从本能上是讨厌与厌恶付出的,是懒惰的,

所以人是讨厌积累的,于是对于积累的过程,人在天性上就希望是越简单越好,时间越

短越好,这就造成了无志之人常立志的现象,因为很难在一件事上贯彻始终,许多本来

应该成功的人因为耐不住寂寞,半途而废,与成功失之交臂;另外,根据第三本能,人

是情绪化的动物,而情绪是具有突发性、不连续性、即时性的特征,这一个本能又从天

性上决定了人的情绪是浮燥的,不坚定的,容易被打断的,因为总会有新的事物影响着

自己的情绪,影响着自己的判断,所以人的意志天生是薄弱的,因此才需要锻炼,不仅

是身体,而且包括精神、意志,坚强的意志才能将量变的缓慢过程持续走完,只有意志

坚定的人才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了痛苦、忍得了孤独、受得了枯燥,也才能熬到否极泰

来、破茧化蝶的那一天(注意,我用的是“熬”),而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这个

社会意志薄弱的人才会如此的多。时常有人在我面前抱怨生活太苦太累,我出的点子一

般就是让他们去锻炼意志,坚强的意志不可能让痛苦减少,却可以让耐力增强!

破茧十策之:熬

第四节量 与质

11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资源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熬”的过程(这里指资本积累的第一条路),目标越高,

熬的时间也越长,忍耐的东西要越多,需要的付出也越多。其实有少数的人成功是不用

经历这个痛苦的过程的,毕竟成功还有其它的途径与道路,但绝大多数人必须要走这条

路,尤其是迷徒们,如果很容易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会变迷徒了。就如高考一

般,我时常听那些高考状元讲,自己是怎么把学习当成乐趣的,是怎么劳逸结合的,我

听了只能摇头,诚然,也许有的人过目不忘,有的人天赋极佳,有的人理解力过人,但

更多的人却是只有靠勤能补拙,靠天道酬勤,靠咬紧牙关,靠99%的汗水。我当年也很

聪明,我的记忆很差,但理解力很强,我花别人一半不到的时间去学习,也能考得比绝

大多数人强,但即使是这样,通过这么多来的经历经验,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其它,

我总结下来:积累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所以破茧十策中才会有一个“熬”,

这个“熬”不是“混”不是“傻等”不是“傻熬”,而是“忍耐”“蛰伏”“等待”“坚

持”“ 积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类的“熬”。

量变的积累导致质变,只有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变成质变,没有了量的积

累就没有质的发生,所以老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人,总是得不到馅饼的人。

那么量变与质变的分水岭在哪里呢?量变与质变,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事物本

身就具有突变形态,比如原子核,经过激发,产生聚裂变的过程,开始有一个量变的过

程,能量不断增加,然后原子核分开或聚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变成新的原子,这就

是一个本质上的质变(这也是相对的)。另外一种是没有突变形态,只是状态的累加。

所以需要从主观上划出的不同状态,比如金钱,有1 元的人叫有钱,有10 元也叫有钱,

一元一元往上加,加到1 万的时候叫万元富,加到百万时叫百万富翁,千万叫千万富翁,

上亿叫亿万富翁,一个人有9999 元与10000 元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是没区别的,只差一

元,但就是这一元,导致了四位数与五位岁的差别,所以这是概念上的差别,人为定的,

于是有的人认为有了十万就质变了,就有钱,有的人认为百万是质变,千万是质变,因

人而异,从一元到亿元,每一个点与前一个点的性质都一样,所以并没有明显的状态的

区别,于是就需要根据需求根据意愿人为的将之分出界限!又因为人的观念认识不一致,

自然就出现多个质变点。还是以钱为例,我需要十万过上小康的日子,那么当我拥有十

万的时候我就满足了,也许我在做生意,认为百万时候我才算小康。那么百万就是质变

点,假如我是大老板,千万才是我的意愿,千万就是我的质变点??老是‘质变点’‘质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19

变点’的叫,很多人不明白。那么我改用一个通俗的说法:目标!人的成就本身就是一

个积累的过程,那么积累到什么时候才算积累有成呢——达到目标为止!

通过对量与质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指导人们行为的原则:积累原则,适度原

则,促成飞越,这是马哲里的结论,我直接拿来现了。积累原则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相信这个过程大家深有体会,百万大军考高考,无数本作业、

无数自习、无数通宵都说明了这个问题。而适度原则。说的是当一个物体保持在一定的

量变过程中,它就是物质本身。这让我想起前不久有个佛教徒问我,下一刻的你还是你

吗?当时我还不知道怎么解释通畅这个问题!因为人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一刻的自己都

与上一刻有所不同的。可以说是我,也可以说不是我。直到这里才恍然大悟:我还是我!

虽然我的细胞在变化,严格意义上来讲,我的物理结构与上一刻已经发生了改变,前文

讲过,“我”是一种定位,那么每一刻的物理结构改变不会造成“我”的“定位”的改

变,那么“我”就还是“我”,这就是适度原则。中国是最讲“度”的国家,中庸,讲

求和谐,调和,自然,不愠不火,谦虚平和,从度的角度来讲,只要度不超过一定范围,

那么事物的本质就没有改变!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定的劣迹,或者阴暗面,这

是肯定的,难道因为小时候偷过针,大了就不是好人?当然不是,只要将坏事或者不好

的方面控制在一定的限度,那么你就是一个好人,只是我们看到的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是因为已经导致了质变的发生,一旦越过某一条线,回头就难了,这条线就是质变与量

变的分水岭。体现在人身上,好人的指标是贡献度,坏人的指标是危害值!(围绕这两

个指标还有很深的涵义的,所以坏人有可以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好人,好人也可以被认作

是坏人!可不是概念上那么简单)

社会也是如此,最理想社会一定是一点作奸犯科都没有的社会。但这是不可能的!

从人的自私索取性以及负面情绪不可能消失等都可以推断出这一点,不可能进化出完全

完善完美的人的,如果‘利已’不存在了,那么‘奉献’也就不存在了!社会之中总会

有小偷小摸之类的事发生,但是只要这些事情不会扰乱社会的整体秩序,那么社会依然

是完整完善的。人无完人,所以我们才会要求改过向善,做了坏事不要紧,最要紧的是

将之控制在一定范围,不要使之燎原。人有好有坏,好面居多,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这

就是度,超过这个度那么就变质了,也就要求我们不管是做事做人,都要有分寸有火候。

即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

第四节量 与质

12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然后讲下促成飞越,这就讲的是好的一面了,学习,生活,工作,业绩,我们都希

望有好的结果,要想得到好的结果,也就是好的质变的发生,那么就一定要坚持到量变

的持续积累,这就跟积累原则有些相似了,但促成原则更加注重与在量变与质变的分界

线附近的行为,“飞越”是质变,而重点在“促”上,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愿望地去加

速这个飞越实现的过程。其实就这个“促”的核心在前文中已经讲到了{第一章第十一节:

仅从时间概念上延长寿命的话,有两种方法,一是节省时间(多利用空余时间),另一

种是提高效率(做事要专心致志)},这两种方法也是“促”的核心:抓紧时间,用更多

的时间来达到更多的积累;提高效率,两样的时间达到更多积累。同时两点也资本积累

的两大要素。两种方法也说明“促”的过程中:一、不要偷懒;二、不要分心。

既然量变必会导致质变的发生,只要我们在前进,不管多慢,只要我们坚忍不拔,

咬紧牙关,总有一天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会达到我们想要的境界。但同时,我们是

受到局限的,我们并没有无限的时间来慢慢积累,你走得慢,自己就会被走得快的超越,

所以才需要“促”。刚才我们也讲过,“质变点”就是目标!所以目标是质变与量变的

分水岭,要想知道质变后的风景,至少得达到自己的目标,否则成功只会是想象中的成

功。有一个朋友很迷茫,我说,那是因为你没有方向。他说他有目标,但仍然很迷茫。

我说,那就是你不知道怎么去实现。任何目标在实现之前都仅仅是一个目标而已!

上面的“度”是事物变化的度,在人类行为中,还有另外一种‘度’的概念,就是

行为的度,这个东西可是人类行为之中最困难的部分,行为的度是没有标准没有尺度完

全靠经验与感知来判断与衡量他的界限的,如果硬要下‘度’的定义,我认为应该是:

事物或者行为的发生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可以把它叫做人们可接受的行为范围,或者

叫做‘人们认为适当’。当你与人开玩笑,你讲小明的笑话,是适当的,你讲“一个月

又一个月”的笑话,也是适当的,但你讲问候别人亲属的笑话,就不是适当的,也就是

说超出了度的范围,即可容忍的范围。又因为人的可容忍范围是不同的,所以度的概念

不同的人是有不同的标准的。度的范围有两方面:一个是你要主观的感知与推测,另一

个取决于对方的感觉与容忍范围。最普遍的度就是法律与道德。一个是行为在字面上的

度,界限清晰;一个是意识形态上的度,界限模糊,全凭经验。

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了度的概念对人行为的影响,中庸之道就是这种思想的

集大成者,而中庸之道的主要思想,我个人认为是融合。它有三条原则:慎独自修,忠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21

恕宽容,至诚尽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与所谓的‘道’达到交融的境界。就算是现在,中

庸的思想也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仔细读读古籍。(中庸之道从理

论上来讲并不正确!但中庸思想的应用层面太广了,广到可以套到任何思想之上,广到

根本就没有必要从理论上证明它正确与否,就算推翻了,也只能是推翻一个中庸理论,

再建造一个中庸原则罢了!)

人类的很多持续的行为都可以用到量变与质变的原理,他的三个推论也很有用。比

如爱情、亲情、成功、事业、学习等等等等。然后声明一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相当地

紧密,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变是前提,质变是结果,而且量变中有质变,质变必然

是新的量变的开端,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相对性的问题。正如水从液态到气态,每时每刻

都在蒸发,那么每时每刻都有质变在发生,对于单个水分子,从水中上升到空气中,他

发生了质变,但对于总体来讲,只要还没有全部蒸发,那么它仍然是处于量变的过程。

所以可以看出,物质的运行是多方规律运行的结果,量与质中穿插了运动的观点,是一

种认识自然的方法,让我们更好地去把握事物变化的阶段性,从而更加清晰地去掌握事

物变化的实质规律。更好地适应自然与社会。

最后,提醒大家一下,量变与质变并不是物质运行的客观规律,而是人们对运动现

象、运动过程、运动结果、运动的阶段性以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划出的分水岭,量与质确

实能够帮助我们的实际生活,但是希望众迷徒从理念上去掌握它,而不是理论上,因为

量变与质变的界限在概念上很容易划分,但理论层面上,太难了。

第五节 破茧十策之: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带上觉悟

——【原因与结果】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23

“追本溯源”“刨根问底”“现象本质”??实质上说的都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前文讲过“对于过去,我们由果及因;对于未来,我们由因及果”。勿庸置疑,了解清

楚事物的来龙去脉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去认识事物,物质世界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的

运动体系,还记得我提到过的原理一吗?运动必有结果!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将原因与结

果的这一节放到这里的原因,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因为它本身就是为了认识世界而被归

纳出来的方法。

区分运动的标志是事物状态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以既定的结果体现出来的,人们

为了区分与了解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于是采用倒推法,得到导致事物改变的因素。再

应用到实际的情况之中,创造这个因素出现的条件,就可以决定未来的结果!举个例子,

我们发现:先有闪电,后有雷声(结果),于是我们推测,闪电后就会有雷声,当下一

次雨天,我们看到闪电时,心里再验证,会不会有雷声出现!如果有,那么我们就有理

由相信,闪电是雷声发生的原因!所以以后当出现闪电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必有雷声

出现!(因经验得来的因果关系不一定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闪电不是雷声出现的原

因,但是用闪电出现去解释雷声产生同样是没有问题的(暗喻))

前文讲过,这个世界是服从最基本的物理规律的,只要是物质,都不能例外,那么

一切的发生都应该有理论依据的,也就是逻辑上是可以推演的(感性实质上也可以用逻

辑推演,只是一是推演复杂,二是推演出来意义也不大),同时因为事物的复杂性,当

影响的因素过于多的时候,要理清每一条因素对事物的影响比重以及因素本身对结果本

身的相互影响,这将是相当复杂的,这样产生两种结果,第一,我们只能凭经验大体判

断一件事物的原因——任何判断皆有片面性(包括权威)。第二,将次要的因素当成主

要因素,或者将次要的结果当成了主要的结果!——任何判断皆有失误的可能(包括权

威)!(但前面这两结论并不是推翻权威的论据,以防偏激的迷徒朋友以青春期为荣)。

请看下图:

第五节原 因与结果

12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蜂巢状事物联系模型图

本图可是货真价实的蜂巢。我将相互关联的事物看作一个点,那么与之相互影响的

事物就是线外(巢线)的另一个点,以直线(巢线)相连,表示事物之间有相互联系与相

互作用,线的粗细表示相互影响的强弱,每一个点周围的三个点叫一级因素,直接影响

一级因素而间接影响事物的点我把它叫做二级因素,三四级因素以此类推!可以看到每

一个点都与其它的任何的点有联系,只是有远近的关系,我们以g 点为例,g 同时受到

chl 三点的相互影响(这里的三是虚数的三,并不是所有事件都由三个因素影响),这是

第一级因素,最直接的;ikqdb 是二级因素;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a 通过作用于b,b

作用于c,c 作用于d,d 作用与e,e 作用于f,f 又作用于a,正好构成一圈——又以另

外的方式相互影响着。同样,其它的任一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着事物,这正是

事物联系的复杂性!而在前面事物的两面性中,我有一个推测,就是力的本质是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不准确)。这本身就指明了事物之间的影响的相互性,这种作用与反作用

的关系将所有的事物都联系了起来,这为“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找到了直观模型。不

存在与其它事物不产生联系的事物!记得高中我们上过一课,随便选两个不相干的事物,

然后通过不断的思考联系,最后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比如,铅笔与头发!指头与月亮!

之类的,还有一点,佛教中的‘因果循环’,在理论上也是成立的,指原因改变了结果,

然后结果的改变,通过事物间的影响又可以改变原因,蜂巢模型中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

论,但是‘轮回’,‘前世因’,‘今世果’之类的东西就不敢恭维了。同时,线条(巢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25

线)只是他们的联系,并不是他们相互作用效力是同等的,实际上中间的直线(巢线)

应该加上强弱箭头,比如,l 导致k,但不能反推过来,k 导致l,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充

分性与必要性的验证了(一推出二,那么一就是二成立的充分条件,二反推出一,那么

一就是二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也推出二,二也推出一,一就是二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

没有记错的话)。不加箭头是因为实物图片,加了就不伦不类了。我们在实际的事务中,

总要去找主要的,粗的因素,即对事物影响剧烈的因素,比如水的沸腾,我们说加热是

主要的因素,但是同时,水中空气的存在也是它沸腾的因素,因为它的影响力很弱,我

们几乎不考虑它。

原因的判断涉及两方面,一个就是原因的判断要尽量准,这点很难;另一点就是原

因本身的认定是一个随带感性的过程,主观的影响也很重要。我们知道了c 与h 同时都

是g 的原因!但到底c 占多少影响比重,h 占多少影响比重,以及c 将承担什么样的责

任,h 又将承担多少责任?相当多的情况因素的比重都不可能被量化,所以会以经验或

者认识来判断,这种判断本身就会给因果关系的正确判断带来不定的影响——可别忘了,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这个世上哪来的纯粹的理性的思考?(难道这??就??就是老康

写《纯粹理性批判》的理由?不会这么巧吧),于是出现上面两个结论就不奇怪了。

一切事物在理论上都能够找到影响它运动的因素,但是认知的局限性、规律的隐蔽

性、因素的众多性等足以导致我们由因推不出结果,或者是推出不同的结果,或者是错

误的结果!于是就演化成一个概率问题,正如掷硬币,看似简单,但干拢的因素实在太

多,于是没有办法推导出确定的结论——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可以想象,更小的微观

世界就更难以捉摸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文中否认无规律的事物存在的原因了,电子

的运动+与布朗运动都是无法计算规律的运动方式,因为它们太小了,一个相当微小的

因素,都足以改变它本身的运动轨迹!所以规律嘛,有;公式嘛,无。

原因可以分成内因与外因!导致事物的变化或者发生,一是事物本身的变化,一是

外力推动事物的前进。这个一说就懂。比如,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人内因推动外在的发

展。又比如命运决定性格,这是外因推动人内在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两个东西也是互

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再比如抓住机遇,仅这个行为而言,就是内因与外因的共同结果,

机遇本身是由外力提供的,但能否抓住又是内部因素。几乎发生在人身上的事情有9 成

以上都是内外因素推动产生的结果。性格、学识、经验、能力、潜力等,可以看作是人

的内因,而时势、格局、环境、社会、法律、道德形态等可以看作是外因,曾经看到一

个辩论赛,说到底是不是时势造英雄。一方说是,没有时势英雄哪来用武之地,然后举

了很多例子;一方说不是,决定英雄风云化龙的是英雄本身,然后又举了很多例子,俺

第五节原 因与结果

12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当时听了就郁闷,这是谁出的垃圾辩论题目,把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结果给活活的

分成两个,然后问哪一个更重要!这不是坷渗人嘛!我可不是无的放矢!听多了,天才

到底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决定的?是经济发展重要还是保护环境为重要???更郁闷

的是两派辩得如火如荼。内外结合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有的人怀才不遇,有

的人在社会前进的大趋势下也能掉链子,怀才不遇的人是有内因无外因,少了外力的推

动,或者没有抓住大环境因素,郁郁而终。而掉链子的比如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有人

照样碌碌无为。给了腾云的机会,但没有抓住风云的能力。所以看待事物一定要切记:

内外相辅,内外相合。成功的两条道路就是内外兼修的最好例子。

内因与外因还表现在判断标准上面。比如一件事情,必然存在自己的判断与公众的

判断。比如,成就,一定是存在自我感觉的成就与社会认同的成就。这就是内因与外因

的延伸。你以为的与别人以为的不一样,或者是别人以为的与你以为的不一样。这就是

内外不合的表现。内外不合的时候怎么办?当然是把它变成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有两种,

一种是内合与外,一种是外合与内。何解,很多朋友来找我,讲社会与他们想像中的、

老师教的不一致,迷茫呀。这就是内外不合。我告诉他们,先接受这个社会,然后试着

改变它。实际上我这时提倡的就是“内和与外”;那外合与内又何解呢?我引用莱科斯

的话来解释下:“哥们,这就是领导艺术的精髓——坚信自己是对的,然后让别人也相

信这一点,如果你能做到,你就天下无敌了”。这就是外合与内。

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我一个同学,讲他自己是爱国的。我问,你为什么会这样以为

呢?他说,假如民族出现巨大的危机我绝对会挺身而出,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又

问他,那平时你都做了哪些爱国的事?他摸着头说,好像没什么事。但是,民族出现危

机,我一定会站出来,所以我是爱国的。我说,那我说你不是爱国的。我们判断自身时

更多地是从感觉出发。比如你是不是一个好人,你觉得,是!那么这是你的标准、你的

内心。一个真正爱国的人的内心也一定是爱国的,但是,你的感觉,你的思想,你的内

心他人是感觉不到的。所以我们判断人是好人与坏人的标准,或者是判断你爱国与不爱

国的标准,一定是从你的行为中判断出的。如果你做了爱国的行为,我不知道你的感觉

是如何的,但我认为你是爱国的。你做了好事,那我认为你是好人。那怕你做好事是为

了沽名钓誉。我也会以为你是好人,因为我看不到你内心的真实一面,也感受不到你坏

的一面。爱国的人一定要做爱国的事。因为看不到你爱国的事例,就不能凭一个“民族

危机挺身而出”的假想来判断你是否爱国。这就是内与外的标准的应用。感觉是自身的。

而行为才是他人可见的。这个内与外也是后文中研究骗人与看人的技巧的理论指导。

天平受力模型与蜂巢模型在我们认知过程中,作用相当巨大,至少在这本书里,当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27

然前提是,你懂。你能将图中的因素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用蜂巢模型帮助我们找到与事

物相联系因素,而天平受力模型帮助我们找到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相互补充,任何一件

事情,一个结果,都能找到其产生的原因。原因结果,一目了然。至于更细致的方程与

结论,那么是理学家的事了,这里只提出一种思想!

同时因果本身就具有相对性与局限性的,什么相对什么为因,什么相对为什么为果;

而局限性,时间、空间本身就是对事物最大的局限!同时,因为因果判断本身就是主观

的判断过程,就会受到经验、知识、信息、感觉、情绪的干扰,这本身也是局限,也就

是说,因果本身的客观正确性将会是一直存在的问题——离开了主观意识,一切的存在

就不复意义——包括意义本身。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至于喜欢由因导果,还是喜欢由果导因,还是具体

事例具体分析,完全是个人喜好的事。不属阐述范围!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一种情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很常用的一句话,虽然

它在理论上是错的,但是它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善并不一定有善报,恶并不一定有恶报,

但是,必有报,即必有果。现在的行为必然在未来产生结果!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一

定要采有一种预判精神,推测行为的后果!我们当前从事的任何事情都是未来事件的因,

那么做事的事假稍微花一点时间来推测行为的后果。即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运用经验事先

进行虚拟面对。然后再决定做还是不做!这是相当重要的。并不是每一件事情我们都要

等发生了才会有确定与认知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因为没有预判,当结果出现时接受不了结果而迷茫”的

事例,今天看“相伴到黎明”节目中有一个女主角,说自己十八岁,什么都不懂,然后

被包养,现在觉得很后悔!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预判,而产生不可接受后果的事例,

当年没有足够的知识辨别前因后果,让如今的她吃尽了苦头。那么这个果就是误判的后

果,即代价。同样,当小偷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被抓的后果,当被抓的时候再说鬼迷心窍

什么的,这是不合理的,同样,找工作的时候,就要对工作的性质有很清楚的认识,要

是因为对信息的不了解而出现问题,自己至少要承担相当责任,必然会付出愿违的代价,

嫦娥掉到非洲土著的居民区也是一个误判后果的例子。有哪个人生来做出的决定都是正

确的?从来没有误判的情况?

种下了‘因’的时候请思考一下这个‘因’可能会带来的‘果’。同时也请假想一

下,这个‘因’为万一是‘苦果’怎么办?这就叫‘预判后果’。(预判后果的过程与

三阶思考法是相通的)

第五节原 因与结果

12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而预判后果会有什么好处呢?

有一天,我把手机放在桌子上,最后被顾客拿走了,3700 元的n73 就这样没了,当

然也到处找过,没有找到,我一点没有心疼,为什么?不是因为我钱多——一个月千把

块钱,一个手机攒了几个月小钱。而是因为我在买手机的时候就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后果:

随时间的贬值,可能的丢失,可能的损伤,新机型的淘汰??这些东西在买的同时就决

定了以后必然会面对,而结果真的丢了,所以在意料以内,于是就没有什么激动,最多

攒钱再买呗!看看洒家,再看看因为失恋呀落榜呀要死要活的朋友(我一个尊敬的老师

的女儿,因为学习压力而跳楼,深表遗憾),不得不感叹,还是俺心理素质过硬!

再比如,你不好好学习,工作,生活,那么必然会导致结果(大多是不好的结果),

那么当一个人拥有坏习惯时,以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情人,找不到朋友,或者因陋习

而碰壁??这些情况中的某一种,也极有可能是要面对的。当真的什么都得不到的时候,

就请不要自怨自艾!再比如我们结婚,我们结婚实际上并不是只找了一个男人,一个女

人,而是将对方的习惯,对方整个家庭给结了过来,包括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对方的

朋友关系,都一并结了过来,那么婚后与对方的家庭产生矛盾,以及对方的坏习惯影响

了你,这些必然都要面对的。如果婚后出现了什么状况,都是以前所种下的因,所以像

结婚这样的事,需要细致的考量,开弓没有回头箭,泼出去的水,收也收不回,我们走

的任何一条路都应该是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摸索的结果!不过,现在的婚姻已经如吃饭

喝水般寻常了。你要是婚后觉得不好拍拍屁股闪人。也太正常不过了。不过这种行为应

该被唾弃。当然不是被我骂,我对别人采取任何行为去面对生活已经麻木了。

我在cctv4 里看到一个新闻,说是中了500 万因为在家乡有事过了28 天兑换期后,

彩票公司不赔的案件,法院判彩票公司胜诉。那个当事人信誓旦旦地要上诉,我当时就

在想,就算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也不可能改判。就如火车一样,告诉你9:30 车就走了,

结果你9:31 分跑过来,不要告诉我只相差一分钟,也不要告诉我,因为你有什么事。

问题就是一开始就知道28 天后就不能兑奖了。当选择了回家乡办事的同时,虽然不是出

自本意,这位同志已经放弃了兑奖的权利与可能中奖带来的利益。这就是选择。这就是

没有预判。

还有的人一买股票就跌的。一买房子就跌的。这时才来要死要活。买之前干什么去

了?

“后悔”这种感觉,实际上意思是:我们因为某一决断而失去了某些资源,这种懊

恼的情绪让我们希望存在一种可能:回到时间的前面,用后来的决断重新更新我们当时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29

的抉择,以避免损失的出现!根据我在第四节,时间是什么的描述,每一刻一旦出现,

立时变为过去。所以理论上,后悔药是造不出来的。所以当一个有可能导致损失出现的

决断出现时,得多做点事前工作了。

“预判后果”是有理论依据的。就是我讲的“运动必有结果”原理。如果只把这6

个字看懂了,那说明水平一般般。要从生活中找出这6 个字我才能向你竖大拇指。任何

一个运动都会产生一个结果,虽然我们不能具体知道这个结果是什么。买了n73,就有

可能丢n73。结了婚,就有可能吵架。买了必涨股,就有可能大跳水??一颗种子,种

下去的时候,它就不是一颗种子了,种子放在仓库爱放多久是多久,但种到地里就不能

不闻不问了。事件在发生的一刻,就注定不会是单一的事件,必然与其它事件有联系。

天平受力模型,蜂巢联系模型。并不是让大家看我用windows 自带画图工具做出来的拙

劣效果的。Abcdefg 也并不是就是字母。得知道,生活中的冰雹是什么,你生产中的Abcdefg

是什么。因为当前的美好而忽略了未来的危机。实际上只要一点点的“预判精神”。很

多危机出现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可怕的。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有的时候我们被骗,并不能全怪骗人的人,被骗的人难道没

有责任?不可能一句我不知道,我很单纯,就将责任推到十万八千里。现在这个世界,

单纯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人说我怎么知道?眼光不独到?不会看人,怪得了谁?这里我

想起我的一个朋友,当年宣扬自己怎么怎么会看人,结果被一个网友骗走800 块钱,还

嘴硬说这不是看人的问题,已经被我当成宿舍的经典笑料之一,被收录入《晋哥哥反面

教材全集》!而这些例子都很浅显,但鲜有人能做到的,所以请多一个心眼。这样,有

助于我们抵抗负面情况的能力,前面不是讲到,想一想我们种下的‘因’万一结下的‘苦

果’怎么办?如果说,就算是‘苦果’,我能承受。那么,做!如果不能承受,那么,

不做!有的人说,我管他苦不苦,不做怎么知道!那好,成功了,我祝福你,失败了,

别哭!这叫带着‘觉悟’做事。如果能被预见的风暴来临,那么风暴就不再是风暴。所

以我的观点还是:第一,不要后悔!第二,后悔没用!

破茧十策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带上觉悟!

第六节 ‘团结’与‘意志’是民族最应该推崇的品质

——【群体与个体】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31

实际上后面的几章直接从名字就可以知道章节的具体内容!本书的目的不是要讲什

么大道理,也不是要发前人之未发,而是让人从一定的角度,通过一些特定的方法,去

认识世界,去尽量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

思想思潮发展地太快,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左倾主义,右倾主义,本本主义,修

正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各种思潮都在这个时代撞出火

花,而我们,就处于文化的交界线,理想与现实不能回归,导致找不到真正的信仰与依

靠,于是迷徒产生一大片,当然有的人不迷茫,一个劲地埋着脑袋——挣钱,于是我写

了此书,希望帮迷徒们——破茧!哪怕给人一点点触动,本人也自豪无限。发展才是主

流,斗争没有赢家。这一节的内容应该是讲得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主要的目光是集

中在人类自身上面,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就显得尤为突出,所以这一节,整体群体不分,

局部个体不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科学家在研究多维空间时举了一个例子,说我

们平时说的平面是二维的,这个平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但也有不等于180 度

的,在球面上,画一个三角形,这三个角的和是大于180 度的,我们站在外面看这个球,

我们当然知道这不是一个平面的,但假如放一只蚂蚁到这个球上,它是感觉不到这个球

面的弧度的,于是它还是认为那个三角形是平面的,同样,我们是处于三维世界的,也

许我们这个本身就是多维的,超过三维的,但因为我们在空间的内部,所以感觉不到更

多的维数,我们就是三维球面上那个以为世界是二维的蚂蚁。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对于

茫茫宇宙,有必要保持适度的敬畏!

关于整体与局部群体与个体的思考源于对人类社会的思考,每个人都有不同,为何

可以用一个标准来规范来约束众多不同的个体?抽时间又看了一下马哲里对整体的描

述,整体是由个体组合而成,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只有两样东西例外,宇宙是不属于

整体的个体,最基本粒子是没有局部的整体,因为一个是已知最大,一个是想象的极限

小。而整体,体现所有群体的共性;个体,体现单元的个性。群体因为是个体的组合,

有时候会体现出个体不存在的性质,比如水的流动性,粘性,单个水分子当然就没有什

么流动性,粘性也说不上,比如金属的延展性,一个金属原子哪来的延展性!而个体呢?

往往体现的是本身的性质,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个还不好说,因为个性太多,模糊

着来讲应该是随意性吧。个体总是难以捉摸的,因为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总有区别于其

它个体的性质。

因为整体是个体的整合,因整合方式的不同。产生的效应自然不同。这个与力的效

果是一致的。我们知道,力可以叠加,这样产生的总的力是大于单个个体的,力也可以

第六节群 体与个体

13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抵消,这样总的合力是小于单个力的,力也可以叠加产生的合力是于单个个体相等的。

群体与个体也正是如此。人类社会是人个体的总和,国家是特定区域内的人的总和,

这都符合整体与局部的定义,只是这里有一个相对的问题,地球上的人是一个整体,每

一洲上的人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国家的人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省的人是一个整体,每一

个区,每一个镇,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这都是整体,因为整体与个体这两个字本

身就是抽象名词,描述的是具有相同性质的一类事物,范围的不同,甚至是角度的不同,

产生的整体是不同的。所以群体与个体起源于与对角度的判定,立足点的判定!什么相

对什么是整体,什么相对什么是个体,这个我们应该能分清的。随便举个例子,比如清

军入关,清朝二十万军队,开入北京,居然能够占下大明江山,这不仅出乎很多人的意

外,就算清军本身都没有想到的,要比当时明朝的军队,各省凑下来,七八十万肯定不

成问题的,但是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盘算,这样下来,总战斗力还不如清军,而且当时

李自成内乱,用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盘散沙。就如一个公司,里面都是牛人,但假如都

各有打算,总的业绩说不定还赶不上一个齐心协力的小公司呢。当时的中国的就这样的

大公司,而清朝就是这样的小公司。我们纵观历史,当各地军阀割据,各有盘算的时候,

总是容易国力衰弱,外族入侵;而民族团结,则是国力强盛之始。看看日本,一个芝麻

大的国家为什么敢来捻虎须?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日本人别看别人什么色情业,动漫业,

这些非实业发达,但是他整个民族的团结程度是惊人的,军国主义别看它恐怖,剖腹自

杀别看它不人道,这些东东把日本变成了军事强国。我为什么时常感叹世风日下,人心

不古,看看三四十年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五年赶超英美,什么什么的,那时候的人

心,与现在的人心,虽然那时候的发展是不科学的,是落后的,但那股人心齐,泰山移

的气魄,如今是再也找不到了,团结变成了口号。二战的参战国里就中国如今混得最差,

郁闷!当然,很多原因造成了如今的现状,只有一个东西才能承担起这个问题的责任,

能且只能是——历史。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各种思潮都在这个时代撞出火花,而我们,就处于文化的交

界线,理想与现实不能回归,导致找不到真正的信仰与依靠;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中

国的这一代是没有信仰的一代,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经不起一点摧残,任何敏感问题导

致的最大可能就是——愤怒,感情之脆弱,意志之薄弱,目光之短浅,心胸之狭隘,连

创四个历史之最,也只有在缥缈的历史光环中,才能找到自己那微薄的尊严。有的时候

不得不反思,物质上的强大真的能带来精神上的强大吗?还是精神的强大才是物质强大

的基础?

我忘了曾与谁说过了,好像是一个大三的朋友,他来问我,说:"为什么我们80

年以后出生的人都是如此的迷茫?"我答:"因为我们赶上了千年难得一遇的以经济建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33

设为中心!"。

淡定!这里只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中国呐喊助威一下。作为一个群体的一员,与

整体步调保持一致是相当必要的,我们讲战斗力,国力,竞争力还有其它什么力,既然

叫它做力,那么就应该有力的性质,一直要记住,与整体不一致的力是要抵消同等的力

的,这样总的力量就会变小两倍个体,什么意思,比如3 个数,1+1+1=3。假如其中一

个人扯后腿,他是-1。就变成1+1-1=1。3 与1 是相差2 的。再举个实际的例子,比如

有一家污染企业,他是-1,他用了1 单位的资源做负功。那么国家必然要有一个方式来

改善他的污染,治理他的污染,于是用1 单位的资源作正功来弥补这个消耗。这两个就

构成一个1-1=0 的整体。意思就是做了这么大的动作,这么大的投入,用了2 单位的

资源,却什么都没有得到。所以,在我的心目当中,“团结”与“意志”是民族最应该

推崇的两大品质。少了这两个东西,再优秀的民族也优秀不到哪里去。同时,“意志”

也是个人最应该具备的原则之一(后文)。

所以国家要强大,并不是要每个个体的强大,而是要将力量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

领域,适当的地点,集中的组合起来,就如拔河,就如划船,个体力气大并不会保证都

会赢!我们看磁化的过程,每一个分子都有分子环流,就如人,再弱小,哪怕是种地的,

都会具备力量,但每一个分子环流都是方向不一的,就如人,14 亿人,每一个人的力量

所指都不一样,于是,一块铁就不显磁性,于是14 亿人只能搏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的似褒实贬的虚名(‘人口众多’这个词,很多人会认为是褒义词,仔细想想,真的是

吗?呵呵,人口与资源的压力迟早有一天会压得我身后的小屁孩们欲哭无泪——当然,

极有可能还要加一条——环境的压力!),当有磁线为这些乱分子环流指引着方向的时

候,于是磁力就形成了,所以,这14 亿力量需要“磁线”,只有“磁线”才能让“铁块”

变“磁铁”,才能将微小的力量变成惊世骇俗的力量,有一个道理说,再小的东西乘以

14 亿都是大的,再大的东西除以14 亿都是小的。可惜!真是太可惜了!

有一样东西,它柔弱如棉,可又坚硬如铁,对于个体,它可有可无,对于民族,他

不可或缺!它很难拥有,同时,它又很容易拥有?是什么?它就是:民族的意志。

上面的话,同样适用于其它的“整体”,家庭,企业,团体,组织??甚至于自身,

其中的发挥力量的诀窍就是统一行动!统一精神!将所有人(这里的‘所有人’指‘尽

可能多的人’)的力量正向叠加,就能产生超乎想象的力量。这种整合力量的方法还有

一个名字,叫做资源优化。有的人说,现在是什么时代,我们崇尚的是自由,自主,人

权,主权,但请记住,这个世界是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自由也不等于是由着自己来。

虽然我们时常以‘我’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但请记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时

时受到局限!

第七节 所有约束当中最最重要的是:自我约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镜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35

世界运行本身是不具有特定方向的,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对于世界来讲,它

在自身性质的影响下变幻着它的相貌。同样,宇宙的产生对于世界来讲,并不是它的起

源,而宇宙的消失,或者是死寂(‘热寂说’是正确的),相对于世界来讲,也并不是

它的衰落。运动是没有意义的,时间、空间、物质本身也没有意义,只是因为智能生物

的产生,智能生物为了生存,为了认识世界,将自己的经验,知识与认识强加于万物。

正是因为一切在客观下都不存在‘客观的意义’。所以才导致前文各种论述,如生

命的意义,你认为它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什么;如对与错,你认为什么是对就是对,你

认为什么是错就是错,这是认知本身决定的。人对世界没有意义,但世界对人却有意义,

从理论上讲,一切满足人类三大本能的行为、物质、精神都是对人有意义的。所以才有

这一节的必要,意义是自己赋予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主观的判定为‘有意义’,当然,

任何东西也能被主观的判定为‘没有意义’,如此以来,会给人一种错觉,正是因为过

去、现在以及未来发生的一切,都实际上是世界本来面貌的展示。一件事情不管人类情

感上接受与否,它都只是物质运行规律的一个体现。那么这样就会让人误解“既然一切

都没有意义,一切都可以变得有意义,那么想干嘛,就能干嘛,那么全自由主义、无政

府主义,不要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也是理所当然!”,“一切都没有意义”的大前提可

能会造就一种极端的思潮。这种极端因忽略了人本身所受到的限制而形成。不过地球人

都知道,我们时时受到限制。甚至跳出一个限制,只会进入另外一个更大的限制!

我们本身是物质所组合进化而产生的,所以具有很多物质的特性,必然,我们也受

物质运行规律的限制,时间空间就是最大的限制,同时因为生命具有寿命的特征,所以

才会有索取与繁衍的本能,而物理条件的变化将直接对生命的本能产生冲击,那么生命

必然是要进化出抗这种冲击的能力,不然,淘汰就是宿命,而这种抗冲击的能力必然是

体现在生物的各种行为之中,无组织无纪律的物种存活下来的概率是相当小的(人类就

是因为抗捕杀而群居),甚至我怀疑有没有这样的物种的存在,动物的迁徙,群居,狩

猎,争资源??都体现了这种以客观主导的动物应激行为,趋利避害是生存的第一课,

这是伴随着第一本能而来的本能衍生物。怎么说,索取是本能,那么维护索取成果必然

也是本能,索取带来生存的问题,那维护生存的权利也是本能衍生物。假如有一只羊,

别羊都是群起而行,偏偏是它要搞特殊——我就喜欢独行,怎样!谁能把我怎么办!要

是狼哥哥听到了这样的心声,就算是睡着了,也要笑醒:哥们,觉悟提高了嘛。所以不

仅是动物要趋利避害,人更要趋利避害。不懂趋利避害的下场将是可想而知,不按常理

出牌的羊下场也可以想象。明知山有虎的人,偏向虎山行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牛B 哄

第七节没 有规矩不成方圆 13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哄打老虎的人,一种是不知天高地厚被老虎打的人。

人是已知最高等的生物,与一般的动物有很大的区别,从智慧与行为模式上就能够

看得出来,因为对于工具的利用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以狩猎综合能力来讲,

当之无愧生物界第一,活命的生存问题已经不是问题,那么必然会衍生另外的生存问题,

人类斗争的方向从搏杀逐渐转向了对资源的争夺,敌人也从未知的动物世界转向了已知

的人类世界,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解决了生存的问题那么必然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

生存得更好,而生活得更好的标志自然就是意愿的满足与资源的占有两种,当然,这是

一个没有具体界限的问题,不能说因为有了多少东西,就生活得好了,而且这是一个无

止境的问题。

假设一种情况,有一个神经病,有嗜血的症状,变成了一个杀人狂,见人就杀,那

么我们再猜想一下,其它的同类面对这种问题的反应。第一,必然是害怕,因为生物对

生命的终结有着本能的恐惧;第二,肯定是担心,万一哪天运气好遇上这个家伙怎么办;

第三,必然是反抗,为什么要让这样一个危险人物存在?于是联合有共同意愿的人,组

织起来,将这个神经病给抓起来,不管是囚禁起来,还是来个故意杀人罪,给咔嚓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尘埃落定了再说;第四,就会出现规范,因为大家害怕这样的事

发生,所以就要在行为中去约束这样的事,让这样的事少发生,条文就是如此而来,后

面只规范又觉得不过瘾,还不如专门找几个强壮的人,专门来防止这样事发生,这样,

暴力机关的前身就出来了,再后来,因为要防止的事与杜绝的事情越来越多,几个人搞

不定了,所以干脆就专门组织一个部门,专门来管防微杜渐的事,于是警察局就形成了,

但是后来又产生问题,规则的划分与认定很多时候都是各执一词,于是法院就出现了。

这就是规矩!

再假设一种情况,当人们学会运用工具,已经脱离靠天吃饭的日子的初期,那么必

然有一些正在脱贫致富的人,看着另外的人有东西吃眼馋,那么就心想,我干脆趁天晚

把他们打到的猎物给偷过来,于是因为以前的人很单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于是这

个第一吃螃蟹的人很容易就把事情给办了!然后第二天,别人起来一看,猎物不见了,

于是急呀,可能以前的人也不懂得什么叫做毁尸灭迹,于是主人一不小心就找上门来了,

于是乎就一打二闹三折腾呀,于是乎人们懂得关门了,懂得把重要的东西放到保险柜里

了,懂得了抢我东西的人我就跟他没完了??等等等等,人们从路不拾遗过渡到防偷防

盗,甚至出现条文规定,这也是规矩。

以上两个例子完全是为了活跃气氛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定这种情况以及相似的

伴随着‘得’与‘失’的例子不存在,有厚黑教主名言为辅证(虽然我不是很赞同他的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37

厚黑的观点,但是想不到在这个问题上想一块去了),他说:“太古本无私,有一人为

私,无私者受制于私,故天下人皆自私,再后来,有一人无私,天下自私者皆受制于无

私,故天下人皆无私。”虽然全文不是这样的,但大意是这样。这些事例都在呼吁一件

事情,那么就是行为规范的出台。什么事是能做的,什么事是不能做的。总得有个尺度。

芝芝曾经无意中说了一句经典的话,说,规矩不是规律。我们从规律上看到我们是客观

的,是什么什么的,但是规矩来源于规律,衍生于规律。因有规律,才有规矩!制定规

矩规章实际上是对规律的应用,而不是从事实上去扰乱它!人类的行为需要规章制度来

约束,这是勿庸置疑的,也是必然的。记得原理三吗?无序的系统,给足时间,就会变

得有序。从原理三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系统在出现之初都是混乱的,无序的。有序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规则起作用的过程。如果每一个个体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做事,那么整体

体现的性质就是混乱无序的。要变得有序,如上节讲过的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必

然是由规则来完成的。

因为整本书都在避免一个话题,就是政治的话题,所以洒家并不打算对现有的规章

制度来个评价。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而真正应该关心的是它的

合理度、完善度与可执行度。

而规矩是分三种的,一种是有形的,有文的,就如法律法规;另外一种就是无形的,

约定成俗的,比如道德,情理;还有一种是流于形式的。这里着重说道德的约束力量,

人们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情绪,还有各种各样接纳与排斥的事物,以及

区分接纳与排斥的标准,但是这标准并不是条文的,而是认知与感觉上的,比如隐私,

比如羞耻,比如美丑,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情况,就是一个行为,一个事物我们会下意识

的觉得这是好还是不好,这种感觉不是理性的,是感性的,是直接的!当有违这种经验

情感的标准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不道德,当符合这种标准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这是合

理的,道德的。

而这种标准是怎么来的呢?这又要说到得失的问题了。得失不仅是物质上的,而且

还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损失是肉痛,精神上的损失会心痛,但是精神上的损失并不是

所有的都会导致心痛的,而很多的情况因为损失的轻微只会导致一种排斥感与不喜欢感,

而因为这些东西太小,所以用不着条文的规范,于是这样的情况就会让人产生接受或者

难以接受的感觉,即道德与不道德的感觉,时常导致人精神上的损失的行为就是不道德

的,既然导致他人精神上的损失的情况是不道德的,那么直接导致他人物质上的损失的

行为就应该更属于不道德的,只是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就不用道德理念来约束人类本身

的行为了,而直接用法律法规了。我们说杀人是不道德的,但我们不说他不道德,我们

第七节没 有规矩不成方圆 13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认为它更严重,叫违法!而事实上因为道德标准是认知上的东西,是主观的东西,不像

法律条文那样清楚,又没有统一标准,所以时常会引发争论,因为有的事我们大家都不

知道这个东西道德还是不道德,比如,史上最牛的钉子户!人体模特当众取景之类的。

于是这里简单给道德下一个定义:道德就是公众或者个体对‘行为导致个体或群体(包

括自身)的得失’的经验上的认同标准。(每一件事都会在‘很排斥,排斥,无所谓,

接受,乐于接受’这根轴找到对应的位置(情感四象限纵轴),如果一件事本身落在了

排斥这一方,显然就是造成了精神损失,然后就是损失大小的问题了。)一定是得失在

先,道德在后。我在家里邋遢道德吗?无所谓道德不道德;但在公众场合道德呢?当然

不道德。为什么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场合会产生两种结果?在家里邋遢是我的意愿,我

的选择,这个行为不会对自身造成损失,同时在家里邋遢也不会对他人造成损失,所以

无所谓道德不道德;邋遢行为在公众场合,干扰了别人的视觉,破坏了整体形象,而造

成一个精神上的损失(因为大多数人都很排斥这种行为),当然属于不道德范畴。就如

今年很流行的阿娇姐的‘门’事件,这个行为道不道德?肯定不道德。当一个行为对很

多的人造成影响与冲击的时候,这一个行为本身就不能独善其身了,就要求对公众负责。

就如‘华南虎’事件一般,如果我们那位同志在ps 上在家里自绘自画。别说画华南虎,

就是画剑齿虎,也没人来说他。但是一旦传播开,那么这个事件本身带来的后续影响就

是我们的主角应该承担的。所以被判了刑。同样一件事情,在家里,当然是你的事,但

出了门,就不仅仅是你的事了,就得考虑到事件本身会产生的效应及后果了。(希哥要

是一个人在家里看那堆照片,是完全道德的,人人内心都住着一只魔鬼,前提是,啃自

己就好,千万别放出来)。而又根据定义:事件一定要在对其它个体(群体)产生精神

上的损失(排斥感)的时候,那么它才是不道德的,还举阿娇姐的例子,算了,不举阿

娇姐的例子,举我的,比如,我做了一件龌龊的事情,只要我不说,埋到心底,那么道

德规范与标准是不能套在我的行为之上的,但一旦有可能我将之说给一个好朋友,然后

一传十,十传百,过后,那么我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因为导致了大家的排斥感,每个

人都有不道德的东西,这是肯定的,但如果我不能确定具体的不道德事例,那么尽管你

在客观上是不道德的,但我依然不能用道德机制规范你。因为内心的标准外人是不能察

觉的,所以判断一个人一定要从通过行为。比如YY,如果你不知道我YY 谁,你将不能

说我不道德——尽管你知道我肯定YY 过!所以,尽管在‘门’事件以前阿娇的照片是

客观存在的,但因为不可知,所以不能论以道德。而刚才我将我的‘挫’事告诉好友,

这就把思想转化成行为了,也就是说,事物从不可揣度被变成可揣度了。(心中有鬼,

体现在情绪或者表情中也变成可揣度了)。再举,比如当众接吻,80 年代,90 年代这种

行为肯定是不道德的,但如今,尤其是大城市,这已经是很普遍的了,同一行为从不道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39

德变为道德,这就是意识形态的变化导致道德分界线移动,我们常说‘道德危机’,就

因为如今这一个崇尚自我,解放思想的年代,道德分界点在容纳更多不易接受的东西(尤

其是与传统观念相冲突),于是道德标准的移动导致了新老观念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一

方遵循老的,一方接受新的,处于新老交界的事物与行为的界定就成了争论的焦点)。

当然,现在很多人只在意自己的感受,而不在乎行为思想对别人的影响,甚至因为个性

而触犯了别人的正当权益,这可就有点过头了,不过行为太过时常会招众怒的。可见我

们的行为并不是狂野无羁的,还是需要一定约束的,这种约束并不仅是来自于法律条文

明码实价的,更有来自道德直指人心约束。一个为有形,一个为无形,相互约束,才有

了有序的人类社会。也许当今的道德标准会在自由民主平等开放与新生事物的社会环境

下作出很大的让步。但不代表这种约束力量会消失或者无止境的退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自由是相对的自由,人权是相对的人权,讲自由并不是想干嘛

就干嘛,讲人权并不是闯红灯别人就应该让你;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但并不代表这个世

界就应该是血腥的;人是独立的,并不代表不受别人的约束。没有规则所以才需要规则,

没有道德才需要道德。

好,既然说到道德的问题,那再出一个题目,践踏花草算不是不道德?当然不道德。

在我们学校里有一片绿地,为了避免同学从上面踩过,上面插上了一块牌子,上书‘禁

止践踏花草树木’,事实证明,没用!后来,改成‘请爱护花草树木’,事实证明,还

是没用!再后来,改成了‘小草依依,踏之何忍’,事实证明,照踏不误!最后,学校

干脆将这绿地中开出了一条小径。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水如果没有杯子就滩了,桥没有栏杆谁敢走,不信邪的都吃到了苦头,信邪的同样

的也吃足了苦头。规矩本身就是适应世界的产物,而不是叫人亦步亦趋,这个东东,太

松会乱套,太紧又憋死你。又回到了那个老问题上了——度的问题。人的约束是有很多

种的,世界、人际、家庭、组织、社会(约束非贬义词)??本人仔细思考了各种约束,

认为除了世界本身给人的约束以外,其它的都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忽略,而在所有的约

束当中最最不可少且最最重要的是——自我约束!(可别理解为忍气吞声,不然又没法

切磋了)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没有规则,实际的情况却是,没有看到规则!所以-------没有

规矩,不成方圆。

第八节 破茧十策之:要么死嗑到底 要么激流勇退

——【选择与放弃】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41

我们只是在无数的可能中选择一种可能,未来有无数种选择,但当你走过去时,你

不得不选择一种,就如走路,前面的路有千条万条,但等走过去,向后看,只会有一条,

那就是‘人生’。‘人生’这场游戏要参与进来才会体验到各种乐趣,跳出三界外,不

在五行中的高人毕竟是少数,况且如今的高人,也未必有多高。在因果那一节中,有提

到因为知识的局限性、规律的隐蔽性、因素的众多性足以导致我们由因推不出果,或者

推出不同的结果,甚至是错误的结果,于是选择变成一个概率问题。前面讲过,趋利避

害是我们生存的第一课,而趋利避害本身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对事物因果的要有“预

判“,这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反复强调的‘三阶思考法’,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从

中可以看出看待事物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是穿插在一起的,相辅相承。

学会选择是我们生活或者说生存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丁格说:命运不是机遇,而

是选择!何为选择,选择就是在众多不确定状态里面,确定一种状态。而选择行为的本

身就包括筛选与抉择两个部分,筛选是一个判断与比较的过程,不仅仅是包括对因果关

系的判定,而且还有利益关系的判定,价值关系的判定,甚至自我状态的判定,然后在

各种结果中作出比较,最后才是综合抉择,择什么呢?择优而取,这里的优是适当的意

思,即,选择适当与适合出发点的条件或状态作为选择的结果。

可以看出,选择是一个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的问题,首先因果关系的判断,这个我

在前文中已经有所讲述,所以不再缀述。

其次,利益关系的判断,我们讲过,让自己有所得者为利,有所失者为损,物质与

精神皆可作为利益。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择利而行,即对自己有利有益的条件与状态是

我们趋向的选择,这也是人本能在行为上的表现,是自私的表现(这里的自私,不带贬

义)。还有一种情况,舍已为人,舍小家保大家,因为人是自私的,所以无私才会显得

可贵,比如董存瑞,刘胡兰等等,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大家的利益,虽然这实际上

也是一种利益最大化,即选择死亡会让他得到更多的利益,但这种牺牲的精神却是强大

的,让人敬佩的。

再次,价值关系的判定,这里面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利益关系确定了,但价值

关系确不一定会确立。比如古代,地主把佃户的亲人给打死了,佃户却不敢报仇,佃户

的亲人被打死实际上就是利益被侵害,但是佃户本身不作为就是价值关系的认定了,因

第八节选 择与放弃

为假如报仇的话,那么可能把自己给搭进去,虽然心痛,但是不值得的,我们先不从道

德上来谈论这个问题,而是从值与不值的角度来讲,这个佃户,认定报仇不值,那么他

选择了忍气吞声。这个过程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实际上看得出这里面还有一个因果的关

系在里面。有必要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你正在走路,突然一个足球飞

撞到你的头,很痛。你火不火?是个人都会火。假如是一个陌生人踢的球,你可能会破

口大骂,事件在发生时对人感官刺激是最直接最强烈的,于是情绪波动就大(随着时间

推移,刺激变小,情绪波动变小,于是就从感性逐渐变得理智,扯远了)。又假如这个

球正好是你好朋友的杰作,你可能吃个哑巴亏,发作不得,虽然很痛但就忍下了这个疼。

同样一个球,同样打得你找不着北,但却因为踢的人不同,我们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或者行为。这个情形本身就值得我们深思。“肇事方”与我们的亲疏关系不同而产生衡

量的行为,且不仅仅是打球,这种‘类似的行为’是可以替代的。所以说选择是一个综

合的过程。选择不是简单的多选一。

再来谈下自我状态,这个一个完全主观的过程,文中一直强调,脱离了主观,就没

有意义了,不管是对人,对物,人的本能中除了索取,还有一个就是情绪化,情绪低落

喜欢随波逐流,任其自然,情绪高涨的时候又喜欢豪言壮语,不切实际,情绪不好不坏

的时候又可能瞻前顾后,顾虑重重。我们在小说中时常都能看到,某个超级大侠因为当

年受了刺激,出尘避世,虽然有力回天但也冷眼旁观,然后哪个小角色用点什么激将法

之类的,又要他重新认识了世界,或者又有了奋斗的希望,于是出山大干一场。这就是

情绪或者说自我状态对判断本身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是明知不可为而为,又有很多时

候我们是明知可为而不为。所以说什么最难?难就在人心!选择的过程本来是一个比较

的过程,但情绪的存在时常夸大事物的影响或者重要性,于是比较的时候就难免出现对

比失衡的情况,等情绪平复再返回去客观对待的时候就能看到这种落差!

不仅是要考虑因果,还有利益,还有值与不值的问题,再加上主观情绪的影响,实

际情况中还会牵连得更广,把选择这个行为变得相当的复杂,而就是因为这个行为牵涉

太多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实际运用当中,除非是相当大的决定,或者一个决定会伴随着

利益得失时,才会如此郑重其事地考虑,又因利益得失的大小决定选择的郑重度!另:

越是重大,牵涉的范围也就越广,事件越是复杂!有的时候就会出现,郑重选择不如抽

签来的方便的情况。比如,我们有两份看起来都很好的工作在面前,选哪一个呢?考虑

了半天说不定选到了实际上差的那一个,而随便选反而选到好的那一个,选择涉及的复

杂度超过自身的思维能力,那么对于选择者来说,哪一个都一样。选股票也是这样。选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43

朋友也是这样,而仅当选择的后果出现时,我们才能知道当时选择的优劣。有时,选朋

友选了半天,把差的那个选到了。选择本来就是一个判断的过程,既然是判断,那么必

然有判断失误的时候,而判断失误的后果在选择确定下来的时候就应该注定要承担,这

就是破茧十策之‘觉悟’。

最重要的,选择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作出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放弃的同时也

意味着选择,因为放弃也是一种选择,选择是为了得到,而放弃就意味着失去,这就与

我前文中讲过的得到与失去的平衡相联系了——有所得必有所失。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正

面一个问题,选择是要付出代价的,成长必须付出代价,成熟必须付出代价,甚至有时

这个代价是我们承受不起的,心智的成熟就同时意味着失去了童真,这就是白纸理论,

每一个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成长就是向纸上泼墨的过程,泼的好,充满了美感,

泼的不好,那么拭去重泼,不过重泼的过程将是毁灭性的,不仅效果不如一次性的好,

而且拭的次数多了,纸也就烂了。

假设,一个女的,有两个男的在追求她,一个是有钱有地位但相貌一般的,另外一

个是仪表堂堂,但是没钱又地位的,这个女的在最终选择了与那个仪表堂堂的在一起,

那么在若干年后,她因为心智,认识都从当年少女时代的精神至上变成如今的热衷于物

质消费,那么她就可能后悔选了这一个有相貌没金钱的,也就是说她当年在选择了与这

个有仪表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就意味着她放弃了金钱与物质的追求!这就是选择意味

着放弃的含义。又假如,她选择了与那个有钱有地位的在一起后,也许她过着物欲横流

的生活,有一天,她又会后悔,早知道就与那个日子虽清贫、但是有才有貌的在一起,

同样这也是选择就意味着放弃!

选择趋向于得到,放弃趋向于失去,根据人性的本能,索取的原则,也就是选择一

种能‘得利’的状态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越是正确的选择那么就意味着得到的越多,

失去的越少,所以正确的选择才是我们的趋向与取向,人人都希望达到这种程度。又根

据:付出-回报=0的公式,你要得到得越多,那么付出就会变多,你要做出最正确的

选择,即你作出了‘拥有更多’的选择,那么,选择的过程将会变得更加艰难与复杂。

也就意味着付出会更多。而失去本身不仅与个人的决定、行为有关,还与地位、身份、

价值与责任休戚相关,诸葛亮的一个决断可以决定历史走向,而周幽王玩个狼来了的游

戏把王国给丢了。而真的玩狼来了那个孩子最多就是让村民骂一顿。草民一怒,血溅五

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血染漂杵。这就是为什么人到了一定地位身份就

第八节选 择与放弃

身不由己的原因,牵一发而动全身。到了一定的层次,那么与你处于利益共荣状态的资

源就变多了。一个小兵挂了,挂了就挂了,一个将军挂了,可能把身后几十万士兵的身

家都搭上去了。选择的错误有的时候不仅是意味着得到的更少,还有可能意味着失去的

更多。

综所上述,选择是一件很复杂的行为,那是怎么才能达到一个更合理的选择呢?我

认为选择应该具备三个一般原则(特殊情况暂不论)。

选择的前提:以个人的判断为出发点。即以判断者的角度为视角。

选择原则一:接受多于排斥。选择的结果虽然有让人能接受的,但也有不喜欢的,

那么综合起来还是能接受的。即接受-排斥>0;

选择原则二:得到多于失去。选择的目的就是让资源对于判断者来讲趋向于有利的

的结果。即得到-失去>0;

选择的原则三:做好选择错误的心理准备。这就是前面讲的预判后果。A 与B 难以

抉择,那么先做预判。A 的后果是C;B 的后果是D。我宁愿C,选A;我宁愿D,选B。

举个例子:我到底追(A)不追(B)“于儿”呢?追,也许会受伤(C);不追,我将失

去她(D)。我愿意受伤(C)呢,还是接受失去她的现实(D)呢?我宁愿受伤(C)!

于是追(A)!这就是我曾经做过的选择,所以现在很受伤。原则三要求做好错误的心

理准备,选择能承担得起或者愿意承担的后果,或者以之为出发点,为自己留点后路。

如果能够承担选择的结果,那么再走,这也就是前文中的“觉悟”!

值得重申的是,以上的“接受”“排斥”“得到”“失去”,是以个人或者说主观

判断为依据或前提的,所以有时候会出现个体与群体的价值观相背或者自己的选择与大

家的选择相反的状态。这个时候,群体的选择可以作为个体选择的参考,但依然以个人

价值取舍为出发点。也就是说,大家都说别做/不做的时候,自已却选择不做/做的情况

下依然符合选择的要点的,这个时候请同时参考原则三。

其实仔细看,前两原则实际上就是情感四象限中第一象限中的东西,根据图中,幸

福是放在第一象限的,那么选择的结果也应该尽量趋近第一象限,所以才有前面两个原

则,这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喔,对了,当不能抉择的时候,感觉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

所以原则上,原则一是应该重于原则二的。也就是说,情感原则上是大于利益的。这里

说的是情感与利益不能取舍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当然是情感与利益取得平衡是最好的。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45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很重要的原则就是选择什么该在乎,什么又该不在乎。我有一个

朋友,人很内向,她向我请教怎么变成一个外向的人,她总觉得自己与其它人话不投机,

我就告诉她,要知道什么是自己在乎的,什么是自己不在乎的,我们在乎的东西,只能

与好朋友分享,而不在乎的呢?我们可以与任何人分享。我也是一个内向的人,但是,

认识我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得出来!因为我总是有很多废话与人分享,而且我总是讲

着无聊的笑话。据研究,人一天中讲过的话有95%-98%是垃圾信息,即废话,换句话说,

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废话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即使是内向,也要学着去交流,废话

总比没话强。另外,不只一次地遇到有朋友来问我,讲,生活中要面对的事太多了,有

的时候选左也不是,选右也不是,总是犹犹豫豫,举棋不定。问我怎么办!我给了这类

朋友们一个方法,我把这个方法叫做“七字真言”,这七字真言就是:“管他妈的,无

所谓!”,要他们每当难以抉择的时候叨念这七个字,肯定有效。后来他们反映效果很

好,我晕,当然效果好。不要看“管他妈的”是脏话,这个方法的精华就在这四个字上。

也就因为无所谓多了,所以实在是想不通平时总能看到要么大街上,或者是公众场合,

地铁什么的,因为一点小事就‘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人真是太多了,而就算是因为鸡毛

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的也不在少数。这就是‘在乎’与‘不在乎’的取舍问题了,有的

人在乎的少,那么情绪就很难波动,有的人在乎的多,那么情绪就时常波涛汹涌!

取舍之道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行为之一,既然讲到这里顺便讲一讲因

取舍而衍生出来的成功之道(只简述一下,因为下文之论述有很大的争议),前文有述:

有意义的标志就是意愿的满足与资源的占有,也可以看作是成功的标志,即,有充足的

资源来满足自我的意愿。从这个角度出发成功是有两条路可以走的。我们在失意之时,

必然是因为目标没有达成,资源不够充足而引起的,资源不够,那么成功的过程就是积

累资源的过程。

第1 条——用时间换资源。这是绝大多数人估计90%左右走的路线。这是一个积少

成多的过程,日积月累,功力见长,量变引起质变,积累起来的资源在某一领域达到一

个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是一种成功,因蓄势而得的成功。

这条路资本积累公式可以表示为:资源or 资本=天赋×时间×效率。

天赋是一个人对于某一学问、学科、领域表现出的领悟能力。这是一个综合的能力,

环境、社会、家庭都可以对之产生影响。对于每个人来讲,天赋可以看作一个定值,当

然,有意识地锻炼、熏陶,能加强这种天赋。不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时间是一个人花在某一领域的时间长短,花的时间越长,那么积累的资源也就越多。

第八节选 择与放弃

效率就是同天赋且同单位时间所积累的资源。一般是与专心的程度有关,越专心,

效率也就越高。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资本的积累与天赋、时间、效率为线性正比关系。天赋越高,

花的时间越多,越专心致志的人,越容易积累资本。没有天赋,不愿意花时间学习,而

又三心二意的人越不容易积累资本。每一个因素都是积累资本的关键,每一个因素也都

可以成为积累资本的累赘。第一个因素‘天赋’不足,可以用另外两个因素来补充,所

以郭靖傻得可爱(天赋不足,效率也差),却因为专心刻苦与努力(时间),杂七杂八

地武功学了一大堆,变成一代大侠,杨康聪明绝顶(天赋高,效率高),但老想着歪门

邪道(用功时间不足),所以郭靖最后当了东侠,而杨康却中了软猬狎的毒,死得不能

再死。话说回来,正是因为杨康哥比郭靖哥聪明,才不愿花时间去坚持,可怜聪明反被

聪明误。不知‘种子原则’大家有没有听过!成功只属于播种最多的人。实际上这是资

本积累公式的一种应用,播种最多即最花时间。成功只属于花时间最多的人。不过话虽

这样讲,这句话很有道理,但不全对!——还有效率因素呢。不过要是有人肯花无数时

间去做一件事,说不定真能变成不得了的伟大人物呢!

请注意,我并没有讲天赋好且努力且专心的人一定会成功,只说这是积累资本的决

定因素,因为三要素只能积累内因,外因就是机遇,金鳞虽非池中物,化龙也需遇风云!

不过上面的这个公式我想至少能够得出两点结论:一、不管是谁,只要花足够的时间都可

以达到任何前人的成就。重点就在‘足够’二字。如果没有成功,那一定是时间没有花

够。有一句话叫做“闲暇决定未来”。这个‘闲暇’,应该指的是空余时间的积累效应。

即用休息时间做正事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正事’定义——自认为有必要达成的事)

二、聪明人努力起来是很可怕的!聪明一般情况下代表的正是天赋好,效率高,如果再

加上努力,这样的人能达到的成就与高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如果你聪明,请努力;

如果你不聪明,也请努力。不聪明的人通过努力可以甩开聪明的人,而聪明的人通过努

力也可以甩开不聪明的人。而最后我们说到懒人。我对懒人的定义就是:不愿意在同一

件正事上花太多时间的人。天赋谁没有?是个人都有(不要跟我讲“植物人”没有,这样

就没法切磋了),效率谁没有?是个人都有。时间?人人也都有。所以只是一个愿意与不

愿意、坚持与不坚持的问题。所以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三大要素的重要性依次是时间>效

率>天赋。因为时间是决定性因素,所以不愿意花时间去做一件事的人成就是最低的。

综上所述:懒人,将一事无成!

第2 条路——赌搏。赌搏可不是贬义词,这是一个以小资源搏大资源的过程,这也

是相当多的成功者走的路线。这条路回报高,风险高,非有三分三者不可为,而且拥有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47

第一条路难以相比的优点,可以节省时间。人生毕竟苦短,有大毅力行第一条路者而成

功者实少,于是失败率高,却回报丰厚的第二条路成为首选,如果你走这条路,有五大

原则绝不可忘。

1.见缝插针

2.抛砖引玉

3.得寸进尺

4.借势

5.以舍之名行取之实

见缝插针:我们都是有资本的人,只是资本有大小,资本越小局限也越多,受制于

天,受制于地,受制于人。将我们的资本放到适当的环境就像种子放到适当的土壤,见

缝插针原则就是寻找适用我们身上的资源的过程。比如,我们诚实守信,可以找诚实守

信的行业;我们勤奋刻苦,可以找勤奋刻苦的工作。如果你是金鳞,那是见缝插针就是

寻找风云的过程。眼光要宽泛,思维要活络,出手要果断,投资要慎重。不断的寻找适

合自己生长的机会,不断的寻找适合自己出手的机会。我一直都有点烦哲学中的一个现

象,我把它叫做“哲理现象”,过分的追求哲理,变得束之高阁。一句哲言,看起来很

有道理,实际上什么也没说,或者明明很浅显的东西,硬是整成个跳跃性思维。所以我

尽力不在这里犯这种虚无缥缈的错误。‘缝’是什么?‘缝’就是需求。有人的地方就

有需求。

抛砖引玉:我们都是有资本的人,只是资本有大小,抛砖引玉也是寻找机会出手的

方法,抛砖引玉也可以称为以物换物。唐伯虎同志的《十美图》从成本上来讲,纸,笔,

墨,心思,也就二三十两银子,但是有人愿出5000 仟俩白银来买这幅巨作。对于唐伯虎

来讲,他得到了所需白银,对于吴济渊来讲,他得到江南第一才子的真迹。这就是双赢!

我们身上都有很值得别人相换的资源,如果没有,请用第一积累资源方案积累(天赋×

时间×效率)。用你的多余的资源去换你需要而别人多余的资源。比如你有学识,却没

有发挥学识的平台,而某公司有平台却没有发挥平台威力的人才,这不就是以资源易资

源的过程吗。一个是烂苍蝇,一个是臭狗屎,臭味相投,所以一拍即合。海里有一种鳄

龟,身上有一个地方长得像一个小虫,所以没事老藏起来然后把那个肉须摇呀摇,别的

鱼以为这真的是虫,于是上前觅食,结果鳄龟猛起,鱼被裹了腹。所以抛砖引玉之法有

两种应用方法,一是以‘余’换‘需’,一是引‘需’蚕食。这两种情况在商战中是最

常见的。以我们手上的资源为饵,放长线钓什么来着?

得寸进尺:得寸进尺听起来可能不好听,换一种说法,大家应该就认同了,它实际

第八节选 择与放弃

上就是,乘胜追击。成功的过程,一定是一换十,十换百,百换千,千换万的过程。因

为基数与导数的原因,可能各个阶段时间有不同。但没有一个人能一换万(主动方面,遗

产之类不算)。如果有这样的人,能用手上的‘一’,通过自己的策略或者思考,最终直

接挣得‘万’的资源。那么可以说,这种行为本身都已经脱离了‘人’能指代的范围。

每一个得寸进尺的过程,放在大环境中看都是一个以小博大的过程。有了前面两点,也

许你会找机会了,你会用机会换资源了。但是,你还得学会用换得的资源去换更大的资

源。直到有一天,你觉得够了。有人说,我最讨厌得寸进尺了。如果做人连得寸进尺都

不会,也不用混了。为啥,比如你现在正与一个美女处于拉拉小手的阶段,如果你不得

寸进尺,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亲亲小嘴,如果你已经处于亲亲小嘴的阶段,如果你不懂

得寸进尺,那么你也只能永远停留在亲亲小嘴的层次。反过来,如果你已经在亲亲小嘴

了。那么从拉拉小手到亲亲小嘴的这个过程中。一定你应用了上面三个原则的其中之一,

厉害的人当然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过这不是我要讲的重点。重点是,虽然这一段又是拉

拉小手,亲亲小嘴。看得很high?但是,能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吗?

借势:这个也很重要,在第三章我有一篇专门讲这个的。这里就不讲了。

第五原则:以舍之名行取之实。此乃取舍之道的最高应用,而且是前面四个原则的

总纲,不管你是见缝插针也好,抛砖引玉也罢,还是得寸进尺,都必须以这个作为基点,

再来谈你的策略。什么叫‘以舍之名行取之实’?简单的翻译过来就是,用奉献的名义去

作索取的事情。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不是简单的你取我舍,玩得完全是人心了!也可

以从李宗吾的观点中得到佐证。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资源交流的过程,这里的资源是物质

与一切联系的总和(因为很多东西本来是微小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成自己的资

源。比如你不小心撞了一个人,这微不足道的事,但也许你面试的时候,你的主考官正

是你撞的这个人,那么这件事情本身就可以变成你手中可以调用的资源,例子太多,不

一列举,所以这里要讲一切联系的总和。厉害的人总是能变废为宝,变短为长,优点在

一定的场景会变成弱点,而弱点有的时候变成优点,所以‘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

有‘弱’生长的土壤),可以用手上的大资源去强吃别人手中的小资源,可以用手上的

小资源博别人手中的大资源,也可以用手中多余的资源换取对自己有益的资源,因为本

身就是资源的交流过程,所以有的人因为某种关系(如血缘),可以在不劳动的情况下

得到资源的馈赠,看起来不公平,实际上很公平。不过从这种角度来讲,人与人是不平

等的,有的人在襁褓中就被赋予了身份地位资源,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还别不服气,

好文凭就是不如好爸爸!而我们平时所讲的平等,大多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的。

以舍之名行取之实,真的不愿意把这个观点拿出来示人,但是它又是取舍之道的极

致应用。矛盾呀。李宗吾曾说过:人的脸皮可以厚,心可以黑(不是很赞同),但是脸

上一定要装一层仁义道德(知己呀)!古代打仗,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去打,总是要找一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49

个理由,这叫师出有名,在道义上占得住脚。从伊拉克战争也看得出来嘛。地球人都知

道美国打伊拉克是为了石油。可是别人愣是找了一个人权的理由,我已经很久没有关注

这场战争了,当然也就不知道再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场闹剧是怎么收场的。以

舍之名行取之实,夸张来讲,就是‘红卫兵行事法’,以大义的名份抄你全家,抄得你

没话说,抄得你心服口服。有注意到某些明星因为义演不给演出费而罢演的,我当时就

在想这几个明星肯定是小学毕业,给了他们一个‘舍之名’,却大谈什么明星也是人,

明星也要吃饭的理论,却得到不‘取之实’。眼光怎么就这么短呢!光“某某某传播爱

心,为了某某事无私义务出演”这噱头,操作得好,产生的经济效益比那点出场费可爱

多了。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以舍之名取之实的,就是岳不群同志,脸厚心黑又有仁

义面孔,可惜,去学什么掉胡子的武功,仁义面孔给破坏了。这就怪不了别人了,假设,

不练辟邪剑谱,转练吸星大法(以令孤冲的傻气,骗他交出吸星大法也不是难事),那

么他的仁义面孔永远不会被拆穿,那么可以想象此人必将成为一代大侠。成克杰同志被

逮住的那天,是在开着返腐娼廉的会议,哪个被逮住的高官身上没有一大串前缀。有的

人做事不求名声,只求目的,不过,同样的做事方法,顶着光环,肯定做起来顺风顺水,

事半功倍,功名两全,何乐不为呢?当然有的人是真的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这种‘以

舍之名行舍之实’的人只有三种情况:一、将死之人,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第二种就

是用不着取了,因为他什么都有了!第三种,精神境界高到吐血的人。这一类人真的是

无话可说,对于这类人,我的敬仰之情简直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

一发不可收拾。就算条件已经放到这样的宽度,‘以舍之名行舍之实’的人已经只有传

说中才有了。可见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至于‘以取之名行取之事’的,除非是一无反

顾,豁出去了的杀人犯,不然还真的没几个人有这样的气魄,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理直

气壮的向别人索东西,这事谁做得出来。同时,我并没有怂恿同志们要做岳不群,成克

杰这样的人,他们表演得太过。名不正则言不顺,反过来的意思就是,名正则言顺。这

一句才是最重要的:存在一种名正言顺地短时期的舍弃,通过它可以得到长时间且超过

舍弃本身价值的回报。要想走第二条路,必须得学会以小博大之道。所以做任何事之前,

记住:想要向别人拿东西,首先给一个可以说服别人的理由!而最好的理由就是:我不

是在拿东西,看起来是‘拿’,实际上我是在‘给’。要是下作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

方法,先给再取,片甲不留。

但是,以上所讲的任何东西的前提就是,你的索取的心思一定要永远的隐藏在奉献

的行为之后。前面有分析,判断人的好坏的前提是行为。当人们认为你在向他索取的时

第八节选 择与放弃

候,会造成反感及不信任。相反,当人认为你在向他奉献的时候,会增加信任度。人是

很反感有人对他们得寸进尺的。但是。得寸进尺在一定的方法与方式下可以转变成雪中

送炭。如果这样都还反感。那这人我就彻底无语了。

至于到底怎么做?我举个例子,我把索取比作坏人。把奉献比作好人。那么假如你因

为做事让人觉得你都是为了自己,那么你就会得到不好的评价;假如你因为做事都是为

了别人,那么你的评价将无以复加。现在,假设你是一个坏人,你想做好人,怎么办?

实际上很简单。第一步,先装着一个好人,装久了,没人知道你肮脏的内心了。你就是

一个好人了。就如,你做慈善,为了名声。但是,你永远不告诉别人你是为了名声作慈

善。你就是一个慈善家。如果,别人知道你是为了沽名钓誉。那么,你就是一个伪君子。

同样的一件事,为什么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因为,人不可能深入到别人的内心去观

察最本源的你。判断是分两种的:一种是自我判断;一种是他人判断。自我判断的依据

是内心;他人判断的依据是行为。所以,他人一定是从行为上来判断一个人的。所以,

不管你有什么样的心思,只要行为上是奉献的、可取的、光明的,那么别人将会在这个

奉献的行为之上为你套上奉献的精神、奉献的境界、奉献的光环。这就是以舍之名行取

之实的理论依据。这也从前文中的内外结合可以得到佐证。

所以做好事有两种,一种是精神境界高,仁义的做好事。这叫好人好事;一种是精

神境界差,别有用心的做好事。这叫坏人好事。但在世人的眼中,这两种很多的时候可

以混为一种。根据前文所述。于是李宗吾写了《厚黑学》说,脸厚心黑可以成功;于是

后东升写了《反厚黑学》说,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也可以成功。因为内心有两种,但行

为只有一种,这就是李大师为什么写的书是对的。后东升写的书也是对的(之所以一个

称大师,一个称其名。这个道理跟‘三代以下无圣人’的道理是一样的)。这也可以算

作是事物两面性的一次应用。

以上所言,虽然好像看起来是在怂恿人变坏一样,实际上这是一个中性的理论。记

得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很有意思。有一天,去菜市场买菜,本来买四样菜的,因为

心不在焉,我拿着找来的零钱与三样菜就走,而把装着芹菜的另一个袋子留在了摊主那

里。当然因为我是很懒的,所以走到家的时候我也懒得回去问摊主要。第二天,我又去

买菜,顺便问了摊主,说昨天忘了拿走付过钱的芹菜,不知道你们还记得不?摊主说:

不记得了。每天那么多顾客。对不起,实在是真的不记得了。别人都已经道歉了。我还

能说什么!当然我能够看得出摊主说的是真话。一天买菜的人有多少呀。谁记得住陌生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51

顾客的样子呀。完全理解!于是我就当这事没有发生过,继续买今天的菜。整过事件就

是如此。没有任何出彩之处。现在来分析!我有没有做错?没有!因为忘了拿菜,向摊

主提一下这事,绝对符合人之常情。那摊主有没有错?也没有错。顾客忘了东西,第二

天来要,当然没有问题,但确实是想不起来,所以就不能轻举妄动!这只是生活中很平

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假如我是摊主,我会采取这样的行为:我不管你是真的忘还是假

的忘,我都会当成你讲得是真的,我会把忘记的菜如数给顾客!为什么?我只用了两块

钱不到的菜,却获得了一位顾客的信任,我推测,下一次他一定会到我这里来买菜,甚

至下下次也会,甚至有可能会把这件事传给他的朋友,如果事情按照这个方向发展,我

赚大了。反之,如果顾客说的是假的(实际他只是为了骗我菜!不过这样无聊的人我想

不会太多),我也只用去2 块钱的成本而已;如果他说的是真的,实际上我连成本都没

有花,只是把顾客忘在我这里的东西还给他而已。但只是这种行为,却可以得到长期的

利益。不管我是有目的的,还是真的为人很不错。这一‘还菜’的行为都会得到顾客的

肯定!无疑的。在这个例子中,“免费还菜”就是“舍之名”,“建立长期信任关系”

就是“取之实”!这个例子就是我讲的“以舍之名行取之实”,当然,如果下贱点,明

明记得假装不记得,再假装豪爽,再“还菜”,这水平就更高了(2 块钱而已,至于嘛)。

也正印证了前面讲的:存在一种名正言顺地短时期的舍弃,通过它可以得到长时间且超

过舍弃本身价值的回报。所以“以舍之名行取之实”虽然在内容上与“脸厚心黑仁义面”

一致。但感觉上又有不同,我们可以说摊主别有用心,目的不纯之类的。可怎么也扯不

上“脸厚心黑”吧。所以这里我也为成功学大师感到惋惜。东西是好东西,不过就是太

直接,太尖锐,所以后东升才要反。不过有一点我与李大师倒是相通的:这些理论,是

双刃剑,用之为善则为善,用之为恶则为恶!慎之!

至于第二条路‘赌搏’,我用的是‘赌搏’,而非‘赌博’,其即有赌博之意,又

有拼搏之意,可能很多人没有看清楚,这里来个明显点的提示。取舍之道,是选择与放

弃的精华,至于到底怎么选择,奉劝很多迷茫的人,即不知道怎么选择的人,还是那句

话,在法律与道德的底限上(局限)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你想要的,永远只有你自己的

才知道。

破茧十策之:要么‘死嗑到底’,要么‘激流勇退’!

第九节 一阶自然反应 二阶学会权衡 三阶学会选择

——【三思而后行】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53

三思而后行,这句谚语想必已经众所周知,但可能少有人知道,这一句话本来是语

带贬义的,在《论语·公冶长》第五中: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听说了道:“第二次,就行了。”意思就是三思太过于多,

有的人思考一遍,觉得不够,再思考一遍,保证不错误,第三遍,反而变得谨慎,不敢

动弹,所以孔子说确认一次就行了。实际上是语带否定的,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三思而后行的‘三’被理解成了虚指,整个意思变成了应该多思考然后行动。贬义变成

了褒义,反驳变成了劝诫。当然这里只是追溯一下来源,而本节的意旨当然是第二种,

从积极的角度来指导人的行为,三思而后行的主旨就是让人在行为之前通过思考来避免

不必要的弯路。

思维有多重要呢?我想是个人就应该知道!

有一男一女,我们假设从小将他们放到一个没有动物的岛上,不接受任何文明,同

时假设实验人员将食物放置于各个地方,意思就是他们不会饿死,然后大家猜想一下,

他们会不会有小孩?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过会儿再说,虽然有点与这一节的主题无关,但是能说明一个问

题。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动物会思考,什么样的动物不会思考?结果有点简单,

有脑的动物都具有判断能力,只是复杂程度与功能完善度有区别,脑的本身的存在就是

高等进化的标志之一,在脑的统领下,动物具有识别、判断、分析、推测、想象、思考、

演绎、记忆等诸多能力,当然这些功能不是任何有脑的动物能玩得转的,只有人才能玩

得圆,虽然已经足够完善,但人还没有站到进化的尽头,脑还有相当的功能有待开发。

仅这其中的一些功能,已经让有脑一族受用无穷了。有脑的前提必然是知觉器官功能的

分化,出现眼耳口鼻舌皮肤等各种接收信息的感觉器官,有了这些工具,生物在进化过

程中将会减少相当多的风险,但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得失理论中最重要的基础。脑的

出现让动物得到更加高强的本领外,必然丧失最原始的知觉本能,什么意思呢?比如,

草履虫,我们往草履虫中撒入盐水,草履虫会本能地向没有盐水的方向逃跑,科学家把

这个叫做应激反应,如果生物没有应激反应的话,那么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将找不到生

存的道路,所以这种本能的应激反应是每一个生物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才对,同样,像一

些动物鸡鸭呀,虫蚁呀,平时看起来杂七杂八的动物在地震,水灾,雪灾这些自然灾害

来的时候都能够感知,这也是一种应激,而这些能力在已知最高等的人身上却体现不明

显。同样是盐水与清水两种泳池,如果不是有人喝进水,那么到头也不会有人去心关两

者间的区别,因为人的皮肤丧失了这种第一时间感知外界变化的能力,除了温度。人的

视觉不是最敏锐的,听觉不是最发达的,嗅觉不是最灵敏的,触觉不是最敏感的,虽然

我们是地球上生物的王者,但情况依然是,在有脑的情况下,我们失去了第一样东西,

敏锐的感知。

脑是高等动物最重要的武器,所以才会在脑的外面进化出坚固的盔甲,对它的保护,

连第二器官心脏的安全等级上也与之相差甚远,正是因为它的重要与强大,那么必不可

第九节三 思而后行 15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少的将是我们对之产生依赖,比如,当一个球向你撞来,你不是马上就闪,而是眼睛接

收到球来了,将这个信息传递给脑,脑在处理整个情景后,做出闪还是接的决定,然后

再通过神经系统将命令以行为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多动物或者人做出行为都是思维的结

果,思维先于行为,这也是唯心主义最大的依据。对思维的过度依赖必然形成固定思维,

认为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样,因为人不可能每次都等事情出现再重新分析事物,重新做

出决定,我们会将既得的经验以化合物的形式储存起来(猜的),供相似的情形下调用,

那么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问题。所以经验也不是万试万灵!我

们知道,经济学上有两种矛盾却同时正确的理论,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和要将

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我们且看第一个理论,我们将最重要的功能放到一个地方,那么

脑一坏掉,其它系统就都将瘫痪。因为失去敏锐的感知,脑的分析作用被放大,这就是

我们损失的第二样东西,思维依赖。

而迟钝的感知与思维的依赖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什么?就是我们不用亲身去经历

某事或事事亲历亲为才能得到具体的经验,而是可以通过分享经验的形式直接获得虚拟

的经验,这正是脑的优越性的体现,而因为环境的复杂,我们也不可能从0 开始去了解

这个世界,唯一的前进的方法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认识、我们

的经验、我们的观念、我们的理念这些东西全部可以用传承来获得,而传承,已经是人

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了,失去了传承,就失去了一切,因为在整个传承的过程中,我们

失去了自我觉醒的能力,这也是洗脑教育的理论基础,日本人占领中国后为什么要进行

洗脑教育?军国教育为什么这么强大?意思就是人的自我完全取决于你接受的是什么

教育!这里的教育指的是成长的环境对我们施加的影响。

假如没有人对你进行传承呢?回到前面一个例子,假设他们不会饿死——因为如果

没有其它人的辅助,那对小孩,必死无疑。而这个问题,应该是有六成以上的人会回答

他们会生出小孩的,为什么,因为繁殖是人的第二本能,既然是本能,那么就是天生具

有的能力。所以会发生什么事,应该不出所料的。而根据我的推测,结果却正好相反,

两人长大以后不会生出小孩。因为失去了传承,他们失去了认知本能的机会,人的三大

本能中,因为人的进化,让第二本能变得不是很纯粹了呢,他们的硬件结构决定了他们

是可以交配的,但是如果失去了经验的传输,他们将不会知道世上还有交配这档事。那

两个小孩就算长得再大也是小孩。说句题外话,这也说明,人是群居动物,交流在生存

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不需要交流的人只有在两个极端才会存在,而不交流也同时

意味着落后——这个闭关锁国就是最好的佐证。

前面只是讲了人对思维的依赖,以反面的角度去解释的。实际上,虽然脑的出现给

人很多损失,但是总的来讲,是利大于弊的(废话),而且是远远大于弊的。不然脑是

不可能经过惨烈的自然选择还能活且活得很好。我们再一次经历事物变化时,脑会以经

验或者认知的形式给出结论,但这个结论是第一时间的,是引用不充分的,没有人总能

在第一时间作出最正确的决定而不犯错,因为事过境迁,情况虽然类似,但也有不同,

经验给了我们参考,但也仅仅是参考,所以我们才需要养成再思考的习惯。比如我,在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55

一年前还不相信在地球外有外星生物的存在,为什么,因为纵观人类产生的历程,几乎

每一个变化都是偶然下的杰作,每一个变化都需要偶然条件下的一个特定条件,几乎每

一个进步都可以说是巧合。因为全是不可能中的可能,智能生物是一个由无数因素共同

作用偶然产生的东西,在另一个地方再重复一次这个进程的话,我并不认为还有第二次

出现的可能。这让我对外星中存在智能生物感到不可思议。但是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如今

认为,外星生物是存在的,因为宇宙不搞特殊对待,宇宙来源于同一规律,地球上的规

律必然在其他的星球上同样适用。再加上宇宙是简单的宇宙的观点,让我虽未闻其声,

已见其形,转变了不存在外星人的观点。我自认为这就是个三思的过程,而思考有时候

不能过多,思考太多,黄花菜都凉了,一是容易太过谨慎,二是容易错过机会;而思考

太少,思虑不成熟,又会作出片面的判断!如今的社会的节奏有点过快,鲍威尔曾经讲

过的: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至70%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信息过少,风

险太大,不好决策;信息充分了,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你就出局了。脑既然是人最强

大的工具,那么对之应用越是得心应手,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就越是强悍。如何找到事

物的准穴,什么样的决策才算是效率高,实际上这里面也有一个相对的问题、度的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这些东西我就不讲了,明眼人看字面意思就懂,只是有一点,

这些东西离开了思考就什么也不是。

在人类社会中,正确的思考决定着人生的走向,而脑袋是最强大的武器。善用之。

而不管是三思而后行指的是再思考,还是孔子的意思——不能过度思考,实际两个

意义这一句话都包括了。在选择与放弃那一节里,肯定了正确选择的必要性,那么三思

而后行,这一节就是为了更好的作出正确的选择而必不可少的行动。世上最好做的生意

是什么?不是卖石油,不是卖房地产,不是卖能源,不是卖软件,而是卖后悔药!只是

造不出来而已。

长了脑就要用脑,思考在我来讲,应该是人的所有的品质品德里面排在首位的品德。

他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我在应用篇中对思考的作用几乎是节节提。要养成善于思考

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脑袋决定口袋,实际上不仅仅是口袋,

是脑袋决定一切!

最近我发现,‘三思而后行’可以理解成‘三阶思考法’,三思,思的是什么?不

就是事情的后果!事情的影响!事情的可行性!事情的轻重缓急等。而这些,正是‘三

阶思考法’第二阶思考的问题。“三阶思考法”的功能真的很强大,它是破茧十策之一,

这一条主要解决的情绪化而带来的各种问题。忘了什么是‘三阶思考法’?复习一下吧!

我是我,我不是我,我还是我!我是我,人第一时间必然是以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这

是最正常的反应;我不是我,站到其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还是我,再回到自己的角

度来考虑,所以可以看出,‘三阶思考法’中,一阶自然反应,二阶学会权衡,三阶学

会选择。很有效的思考方法。

所以,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冲得最快最干脆的,一般来讲也是倒得最快最干

脆的,慎之又慎,慎之又慎。

第十节 破茧十策之:俯视

——【举一可以反三】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57

当认知到一定的程度,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能够在纷繁的变化中捕捉到

共性,前面讲过,要懂得人,就要在了解共性的基础之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

不仅仅局限于人,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我们都应该是在了解共性的基础上,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万物皆来自同一规律必然意味着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

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规律的过程,将非逻辑的东西变成逻辑的东西,这

些东西在物理与数学上体现的相当明显,以前搞不清楚为什么苹果要落地,于是找到了

万有引力这个规律,再将之推广开来,适用与万物,这就变成了理论。日常生活中我们

没有必要老讲理论,这种捕捉规律而应用的模式叫做经验。当然,经验比之那种应用与

万物的规律是有区别的,因为这是随立足点的不同,局限性也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

有的经验我们能推广的很开,有的却只局限于很小的范围。

举一反三这一节我之所以单独成节,是因为它可以节省我们很多的工作。时常遇到

这样的事,有的朋友过来咨询我问题,比如爱情,我告诉了他怎么怎么做,他说懂了。

然后过几天,可能又跑来问工作的事。再过不了多久,又跑来问什么朋友呀、家庭关系

呀之类杂七杂八的东西。他倒问的很high。可我得郁闷无比。类似的事有很多。记得以

前读书我们都知道,解具体某一道题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要掌握其中的方法然后去解答

类似的题,这样才能叫做掌握知识。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断地要求迷徒们构建自己的思想

体系,唯有思想为一个整体,那么才能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

问题,只是思想的一个应用。要有的一套行事原则,一套行为准则,这样才能以不变就

万变。要学会迁移!要学会掌握共性。

事物总是太多,仅从表面上看肯定是琳琅满目,于是很容易为表象所迷,于是解决

但可以肯定他们之间一定是存在共性的,所心我们是不用一件一件地了解某一事物,而

根据与之相似的事物可就以推断出这个事物大概是什么什么样的。所以可以把这个看作

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我们的世界是如下图的:

第十节举 一可以反三 15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根据原理二:任何一个稳定的系统,都必然经过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我们的世界是

复杂的,那是因为经过了无数时间的积累,而将这种时间积累效应体现的结果一下子放

到人的面前,问,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我们当然感觉很棘手。但是这个理论也同时

肯定了一点,任何复杂的东西都是能被分解成简单的东西。任何难以理解的东西都可以

被分解成可以理解的东西。

世界是一个由最基本粒子构成的一个复杂的世界,人就处于万物这一层,向下看我

们会惊叹于自己的高等,向上看我们会惊叹与自己的渺小,比原子还小的据说是夸克,

比夸克小的,我就只能推测是这一个世界最本源的东东了。宇宙是所有星系的总和,所

有星系组成一个超级星体叫宇宙,那么会不会有更多的宇宙组成了一个更超级的东东

呢?所以最基本粒子与超级大宇宙是用虚线表示,即有待考证。道家有云,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我想讲的大概就是这个图的意思吧。这个倒金字塔明显的给出了一点:

无论什么事物,(一般来讲,我们的目光是停留在万物之一层的)只要追根溯源,那么

都会有相通之处。两物之间,必有共性。所以举一可以反三,触类可以旁通,见微可以

知著。

事物的多样性,我们不同能一一去辨别,惟有将表面的法则去掉而寻找更基本的规

律,如此认知才更透彻也更简单。这里的“更基本的规律”就是倒金字塔往下的部分我

想,也是世界往下回归的部分。可以看出,每一层都是由下面更基本的一层支撑着,那

么下一层的规律就应该比上一层的适用度更高。所以,要‘向下找答案’。所以我们的科

技进步如此之快,显微镜居功至伟。要知道墙是怎么回事,得研究砖是怎么回事。然后

反推回去,这就是倒金字塔分析法。物质倒金字塔决定了生活中很多事都是呈倒金字塔

形的。如下图: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59

只是简单举个例子,实际的情况会比图中要复杂千倍万倍,因为各本能因素之间是

相互穿插,相互影响的,(一个本能不仅仅会衍生一个上层的,比如欲望难道就仅会产

生自私吗?血缘也不仅仅是产生无私而已。布局考虑,我省略了)就变成下面的图了。

这就是为什么人性是如此复杂的事情,而我们往往为各种表象所惑,这就加深了理

解它的难度,如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活起来很累,有的人

活着很闲,有的人无所事事,有的人事做不完。前文已经提出复杂简单化的观点,活得

潇洒,活得简单。福尔摩斯当年说:“我从不猜测!”事物本来是环环相扣的,但是有时

我们将中间过程取走,只留头留尾,于是事物就变得扑朔迷离了。所以不是不能了解,

而是信息不全,环节缺失。要不被迷惑,只有找全环节一途!只要能找全缺失环节,谁

都可以不用猜测的。只是因为我们身在局中,被局所迷,被局所限,被局所困。所以有

的人说旁观者清。诚然,这里要将旁观者清的方法给扩展,旁观者并不仅指站到第三个

利益无关的人的角度去看去想去思考(这样的旁观者最多解决自身的问题)。还记得我

在第四节‘时间是什么’提出了一个“非人视野”吗?所以要从思想上勘破万物这一层

第十节举 一可以反三 16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的大限,方法有两个,一个站到万物之上向下看,一个是站到万物之下向上看。站到宇

宙层看万物层,会有掌控的感觉;站到分子层看万物层,会有清晰的思路。这两种方法

结合在一起就结合成一个非常强大的破茧方法。

破茧十策之:俯视!

不站到万物层,不以“人”的角度为思考出发点,也不以“我”的角度为思考出发

点,而站到更高、更细微的角度去思考、去面对问题,脱离“人”

的概念去看事物,这样,人的情感就难以羁绊,问题就会看得

更加清楚全面。这种视角类似神看世人,人看蝼蚁,居高临下,

不带感情色彩,却又有一种清晰的明悟。就如看一座山,站到

山脚,满眼尽是山,那么感受到的是它的巍峨。站到更高的视

角,因为大山在视野里的份量变小,那么引发的情感份量自然变小,至于再高,甚至可

以让这座大山在眼中变成一个点。

我有一个研究佛法的朋友,老想请我入瓮,说我悟性奇高,然后看了书的目录,说,

怎么只有三篇,世界,方法,应用,应该再写一篇呀。我说,还有什么?他说:写圆融

呀?“圆融?圆融是什么?”“圆融就是我们都来自同一个根!”“喔,算了吧!”我

知道他又在宣扬他的那一套众生平等的理论了。而且我不想在书中告诉别人怎么样的人

生才算是人生,怎么样的信仰才是信仰这一类的话,也不想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穿西

装打领带,我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有自己的人生,也都有自

己的选择,(也会为自己的想法、看法、选择付出代价)。虽然我没有采用他的方案,

但是他讲的我们都来自同一条根是正确的——尽管我不想因为我们都来自于同一条根而

在其上加诸于一些有趣的想法。

还有一次,我群里的朋友给我讲,说:要是爱迪生去学美术,盖茨去学钢琴,结果

肯定取不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成功者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做自己擅长

的事而已。要是能把我放到我擅长的领域里,我也能成为盖茨。被我狠狠的反驳了。如

果你们报着这种心态去面对问题,那么你将一事无成。怎么样把一件事变成自己擅长的

事?世上有三百六十行,其中总有一行是你擅长的吧,扔你进去,哪一行你也不行。爱

迪生盖茨这种疯子谁人能比?爱迪生可以为了一根丝做几千次的实验,盖茨可以闷着头

几周不出门的编程。为了他们手中的事业付出多少坚持,努力,爱迪生喜欢发明,盖茨

喜欢编程,假如你喜欢打乒乓,我就让你去打乒乓,你能打成王力勤吗?假如你喜欢游

泳,把你扔到水池里,你还能成菲尔浦斯不成?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放到喜欢的领域只

是外因,而拼搏进取是内因,内外结合才会达到极致。我不喜欢有人的动不动就盖茨怎

么怎么的,巴菲特怎么怎么的,牛顿又怎么怎么地,爱因斯坦又怎么怎么的。好像因为

这些人以前做过什么,现在跟着做就能成功似的!为何?太没有自知之明了!跟这些人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61

比,配吗?差距已经大到没有可比性了,资本积累三要素,天赋、时间、效率,没有一

个因素比得过别人,还想达到别人的成就?Are you kidding?如果你要拿这些大人物作

比,起码得有两个条件,一.你有他们的坚持与毅力,这是最起码的时间因素;二.你也是

一个大人物,不然不是一个档次。看来找错比较的对象了。也许还要复习一次,资源=

天赋*时间*效率。而三者的优先级是:时间>效率>天赋。天赋不好就不能取得傲世的成

就,什么垃圾理论?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舍本逐末”吗!

只看到别人取得成就,只看到别人的天赋,却没有看到别人因取得成就而付出的巨

大的代价。有所得必有所失,看到了别人成功的光环,只是别人没有告诉你成功有多么

辛酸与辛苦而已。据说美国83%的富翁是出生在乡村然后白手起家,每次看名人访谈,

别人谈的都是自己创业的艰难。纯靠机遇外因崛起的成功人士实少,擅长的领域不会等

待我这个主人去‘滴血认主’,而是要自己创造,把手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领域的。蠢

人浪费机遇,普通人等待机遇,聪明人抓住机遇,牛b 的人创造机遇。而成功者的共性

并不是:因为正好步入了自己喜欢的领域而取得了傲世的成就,而是为了得到成果所付

出的那份坚持那份努力。这才是他们的共性。

有的人不断地读着别人的传记,想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得成功经验,想集众家之所长,

诚然,以巨子们的成就激励自己是没错的。但我对这种做法一向是嗤之以鼻的,一个人

的成功经验我们学到就足以自傲了。我一直都认为,勤奋,谦虚,豁达,诚实,坚持,

果断,多才,勇敢,自强,笃信,无私,敬业,节约,朴实,厚道??一个人可以具有

的美德真的是数也数不清,但是,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把所有的美德都融入性格,这样完

美的人已经超越人性了。我们只需要将一种或者几种品质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发挥到极致,

那么就能取得瞩目的成就。一法通,则万法通,你拥有了一种美德的极致自然会拥有其

它品质,而样样皆想变成自己的美德,结果必然是样样皆不是自己的美德。如果你有好

几十个理想,那么要么你已经是成功者,要么你不会成功。一会儿看这个因为勤奋而成

功,一会儿看那个因思考而致富,又一会儿看到别人大起大落而不失信念??这种时候,

除了换来几声惊叹,最多再加几句感言!乱花渐欲迷人眼。选择的余地多了,反而不知

道如何选择了。老李的观点:“三代以下之所以无圣人,是因为我们都跟着圣人的屁股

转!”所以牛人的思想也罢,巨子的经验也罢,大拿的品德也罢,只要不是自己的,唯

一起到的作用仅为——借鉴!伟人的用法中绝不包括‘盲从’这一项!

就如我能够帮助一些朋友面对生活的艰难,并不是我的经历比别人多,而是生活中

反来复去就是那点破事,得失、情感、现实、未来、家庭、金钱。就算有新花样,三下

两下就用本能倒字塔分解了,新的是形式,而不是内涵。举一反三能够节省我们很多多

余的过程,需要我们有一个善观善思的大脑,需要我们将知识在相似的情况下牵移对照。

它是一种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既然万变不离其宗,那么找到其宗,就不怕万变。

第十一节 人的潜力与承受力往往是高于自我评价的

——【学无止境】

开放螺旋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63

保持谦和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我们达到更高的高度。

先说说为什么学无止境在客观上是正确的。首先,必须要承认,人类的感知是不可

能拥有所有认知世界的途径,上不能九天揽月,下不能五洋捉鳖,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将

阻断人类进一步的探究,知识是无限的,前提就是世界本身的谜团远远超过人类的认知

水平或者说世界本身不会给人足够的时间与足够的空间去研究世界,永远有限制就永远

需要打破限制;其次,因为人的认知是与脑的活动密切相关的,而脑的容量却是有限的,

虽然现在人的脑容量只开发了十个百分点以下,但就算再增加九倍的容量,人类也不可

能将所有的知识占为已有的,这是勿庸置疑的;最后我们说的学无止境的源头,是知识

的无止境,且不说没有发现的知识,就算是已有的知识,我们也能在其基础变通发展,

成为新的知识,比如书画,音乐,数学,计算机,??而每一个谱系都相当的复杂,有

可能一个科系就足以让人头昏脑胀了,更不用说如此多的学科。在音乐中,有限的音符

能够编出无限的音乐;在书画中,只纸只笔可以千变万化;数学,各数字与符号不断归

纳成一组一组定律??这些东西全部都没有办法以止境来计算。所以也许哪一天,在知

识的海洋中徜徉,突然觉得,够了,那么也就再也不会进步了!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往往

都没多了不起。其实够了分两种,一种是真够了,东西多到用不完,假如我钱多的用不

完,我当然用不着再去挣钱了;还有一种是假够了,积累的东西并没有多到高枕无忧的

程度,只是一时的成绩让人产生一种满足的状态,从而停滞不前。清朝乾隆间,四海物

阜,让乾隆哥重新有了天朝上国的气概,这时候,在乾隆哥看来,是真够了。然后,93

年,乾隆哥写信给英国国王:“朕对贵国物品无有需要。我天朝物产充裕,在国土以内

并无匮乏之忧。无必要以我之物从蛮荒之国交换贵国物品。然而,天朝生产的茶叶、丝

绸和瓷器,如若欧洲各国和尔邦极有需要,则可于广东进行有限交易。”这个决定并不

是乾隆首开先倒,实际上在明洪武就已经有过先例。这种自大实际上可以理解,但不可

原谅。直到后来西方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差距缩小最后超越。给我国人民带来沉重的

灾难。以至如今都没缓过气来。这个例子简直是血的教训。

所以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是我们客观面对的现实。有人说,智慧与能力如

果掺杂了傲慢,会让人很不舒服。我想之所以会傲慢可能是认为我们高人一等吧。不仅

仅是知识上的高人一等,精神上的,物质上的,都可以高人一等,傲慢本身是没有错的,

在我的理论中,我接受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任何观点,来决定自己的生活与人生。但是

本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前提,提醒一下有这个习惯的朋友,谦卑可以让我们活着更自

第十一节学 无止境

16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在。我们不可能站到所有人的头上,不否认万人之上、一呼百应的人是存在,但这只是

少数少数极少数。好像看到有一篇文章这样解释智慧,智慧就是一个或者几个领域的成

就,你也许在这几个领域内是权威,但走出了你的领域,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虽然只是

一个普通人有点夸张,但相信在另外的领域,智慧在你之上的,比比皆是。而傲慢在现

实中的解释常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用我个人的话来讲,这是一种懈怠的满足感。

前文不是讲过嘛,人怎么才能满足,达到目标为止。如果一个人沉迷满足的情绪,处于

懈怠状态。不是说不可以,其实还有一个决定因素,超后来者有多远。

再放到整个人类社会上来,知识的无止境,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类从来没有停

止过探索,整个世界的生产力也不断地前进,而人类还有很多的目标没有实现,了解世

界,进入星河,延长寿命,消除战争,消除疾病,民族融合??这些东西不花上个万把

年,哪有看到的希望!就算完成了这些目标,也会有新的目标出现。

人的发展已经很快了。但远没达到平衡发展,局限无处不在,至少现在表现是如此,

人被不该局限的东西所局限,郁闷的是——我处于这个时代。正是如此,才引出了本书

终极目的之一——破茧!I wish everyone not confuse abot life;I wish erveryone open their

mind。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在页眉上放只蝴蝶,因为破茧就是为了化蝶,看着这只带着音

符的蝴蝶,多么让人向往的自在呀!

人本可以在这个时代走得更远的。曾讲过,思考可以产生智慧,但是有个前提就是,

有针对性的有效率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有时真希望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可惜“雪亮”

这个词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如果不嫌啰嗦的话,可以将“雪亮”理解成一种境界,

要达到这个境界,至少得两点:一层次,二悟性,也就变相决定了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

要改变现状至少得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个宏观状况,中国现在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不

够,教育体制的问题都呼吁了几万年了,也不见什么动静,老是不痛不痒的搞点变化,

真让人看了心急,中国人要站起来,那么必然要大部分的人都能站起来,上得了台面。

记得有这么一件事,以前我们期末考试,老师说,明天考试了,今天做个总复习,而因

为隔天就要考试人,人心浮动,当然也就没人听讲,第二天考试,发现大部分内容都是

昨天复习过的,这时才捶胸顿足,早知道就把老师讲的知识点复习一遍,于是以后我们

知道,老师考前讲的知识点是重中之重。嘿,别说,有了这样的转变过后,大家的成绩

还真上去了。这样,我们笑了,因为成绩好,找回了自信;班主任笑了,又有奖金拿了;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65

授课老师笑了,业绩呀;家长笑了,养了个好儿女。多么令人欣慰的场面呀。不过,如

果我没有看错的话,当年在笑的,如今大多在哭。地震后回老家时常听到这样的事,讲

某某某的小孩才小学,才初中,天天泡到网吧里,怎么教也教不变。确实网络是个好东

西,可惜,一是没人引导,二是没有自制,这样下去可想而知,任其发展会成什么样子?

听说有15 六岁的青少年,砍人抢钱只为上网的。其实我还发现了另外一个悲哀,在我还

单纯的时候,我当时认为教育部门应该是冷门部门才对,因为,面向的对象是最没有支

付能力的学生,而事实却是,教育变成了一个产业!问过很多人,包括言谈之中别人所

透露出的信息,几乎是一致认为:教育部门油水丰厚。油水!这个词放到这里真是扎眼!

而更加讽刺的是,我对这指手划脚,对那评头论足,但我穷其心力也想不到一个改变现

行教育的可行方法。而改变现行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但加上‘可行’定语的话,俺哭了!

我有一个小侄子,六岁,嘻皮笑脸,不爱学习,偷奸耍滑,蒙混过关。我教了他一

句话:“没有付出就没有得到。”让他给我背得滚瓜烂熟,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居然

对我说,他懂这句话。我告诉他,要懂这句话,快的话十年,慢的话二三十年。还有一

次,路过网吧,他想去玩游戏,我要他回答:“什么是游戏!”可能以6 岁脑袋里的装

的东西,回答这个问题太困难,我照样告诉他,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快也至少十年,

慢的话二三十年。当然对于小朋友不应该过于诃责(这里的“小朋友”并不单指年龄),

实际上没有哪一个小朋友能理解到为什么回答一个问题却要花几十年,因为他们还没有

接触到两样东西,一个是责任,一个是承担!很多时候“温室效应”是很可怕的,父母

将风霜雨雪挡个一个不落,以期换来下一代的茁壮成长,殊不知,人,很容易学会依赖,

却很难学会坚强!家里的红脸太多,我只有唱黑脸,可能谁都想不到,一个6 岁的小孩,

能在晨跑中不休息地跑十里地,虽然他恨透了我。但我想说的,人的潜力与承受力往往

是高于自我评价的。我让他回头看,问他相不相信自己能一口气跑十里,他摇了摇头,

连自己都不相信他能,虽然我的‘侄儿养成计划’因为我的“残酷”而迫于压力中止,

显然,在我家里,我已经被划为“有虐待倾向”一类了。我不否认我的另类,但我还是

要问一下:“教育下一代,何去何从?”我的阿姨曾跟我说,让我多教教侄儿,因为家

中我的学历最高,我答:“没什么好教的了,我已经把人生的精华教给他了”。同时我

敢保证,总会有一天,我侄儿会明白“没有付出就没有得到”这句话的含义,而那个时

候,他会痛哭流涕!

第十一节学 无止境

16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从微观讲,现在的我们失去了具体的价值观,思想看似统一,实则不统一,这就需

要人们有自己的修养观念。儒家是提倡自我修养的,但把这些思想放到西方思潮,改革

开放,思想自由,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好像有点突不出主题,或者是说,主题太多,

让人看花了眼,信法的有,信情的有,信佛的有,信仁的有,信自己有,如果中国现在

就是这样一副画卷,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看了这副画,不知道有什么感想。也许不知道

这副画到底画了个什么东西。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个首要的条件就是你要是

仁者,你要是智者,仁与智不是凭空跳出来的,是厚积薄发出来的。一套完整的哲学体

系是必要的。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好像是说现在的中华民族的哲学观是支离破碎的。

联系一下现实,好像就是这么回事。其实我知道中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原因其实很

简单,虽然我们都知道每顿要吃牛奶和面包,只是因为有的人口渴,注意力集中到牛奶,

有的人饥饿,眼光只瞄着面包。

学无止境也是一个否定与再否定、进步再进步的过程。正如我们所知的,任何东西

都有局限性,任何理论都有缺憾,新的证据必然补充或者推翻旧的论点。这也是促使知

识进步,理论完善的动力。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不断完善才是人类进步的根本。我们

的世界是按照所构成物质所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本来就是存在的一

种,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改变,而是接受、应用与发现。

既然我可以容忍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来决定他自己的人生,那为什么我还要催促着

大家学习呢?只是看多了。有很多的朋友抱怨现实,有很多朋友耗费光阴,很多朋友抱

着远大的理想却实现不了,原因其实相当的老生常谈,就是因为懈怠。所以多花一节的

时间来讲进步,讲学习。一个不学习不进步的人一定是已经满足或者放弃了自己的人。

满足的人那么一定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自喜自矝的,如果这样的人停止不前,结果必

然是被取代或者被超越。放弃自己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把自己都可以放弃,学习与进步

还有什么用。这样的人的结果铁定是被淘汰。如果是被高高兴兴的淘汰也无可厚非。其

实我并不主张人一定要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去达到,去追求。自我感觉良好,生活无

忧无虑,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状态,但实际上的情况却是:一边唉声叹气,一边无

所作为;即接受不了现实,又不去尝试改变。

学无止境不仅是一种方法,更加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心态。 ‘以无止境为目标人能做

到的’与‘以达到止境为目标人能做到’的相差是很大的。这就是小龙哥的哲学之一“以

世界-方法-应用第 二章方 法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67

无限为有限!”——不设限制可破任何限制!

说实话,本节放到这里真的是连本人都觉得怪怪的。但是相信看我书的人还是以草根

阶层为主的。都知道好文凭不如好爸爸,没有好爸爸的命,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去追求、去完善,想要得到必先付出,得到的越难,付出地越多。

好了,第二章写到这里也就结束了,道理谁都会说,但真要用于生活就不是一码事

了,“世界-方法-应用”,接下来将谈到大框架的第三步。

【第三章】 应用

第一节 认识自己

“L”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69

在卡西尔《人论》中,第一句话就是:认识自己是哲学的最高目标。《人论》这本

书,好像在哲学界有很高的成就。不过我是没有看懂。当我看到他说,人是一种符号的

时候,我就完全搞不清楚了。以至于后面写了些什么也不得而知。又过了几年,直到俺

得出“‘我’是一种定位”的结论时,好像才理解了老卡的初衷。上面的主题图片是某

幼儿园“认识自己”的一个主题活动,图是两个幼三小朋友的作业(估计是整理的,这

一手繁体幼三可写不出来)。我小时候怎么就没有这类似的功课?要是有了,估计我也

不会花那么多的时间来思考“我是谁”的问题,也不会在以后的日子过得那么郁闷了。

仅从结构层面上,人是目前已知最复杂的物种,再加上一套情绪的主观判断系统,

让这种复杂变得不可复制。意思说,每一个人都变得很复杂,虽然我们在结构上类似,

但是精神上却上千奇百怪。要分析人,就只能在掌握共性的同时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时常看到报纸、电视什么的,报出谁谁谁又自杀、殉情了呀。第一个感觉就是他们

已经不堪自然的选择,被淘汰了。虽然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想过自杀。但这一阶段让

我给活生生挺过来了。生命是值得珍惜的。自杀的人是勇敢的,因为这需要莫大的勇气;

自杀的人也是脆弱的,因为选择了一种极端的逃避方式。但是我想问?自杀的人有认真

地思考过自己、认识过自己吗?虽然面对是一种选择,逃避也是一种选择,我的观点一

直都是:要死,‘过三阶’了再死。我要自杀?我不自杀?我还要自杀?也可以是:逃

避?面对?面对还是逃避?如果你受点刺激、一时冲动、一时激动在第一阶段说要自杀,

我肯定要拦你,这一行为可是没有后悔机会的。如果你已经过了三阶了,综合了所有因

素考虑后,说,我仍然选择自杀,那么我只能为你祝福,同时向勇者致敬。

要想认清自己,首先得回答这一个问题:“我是谁?”这让我想起吕轻候搞死姬无

病那一幕,所以这也从侧面暗示了哲学把人头给搞大的真实性,带人在概念里绕呀绕,

两绕两绕就把人绕晕了。哲学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但进来容

易出来难,因为带着疑问进来,只有解决了疑问才能出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给出“我

是谁”的答案,只能推测大多数人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我们的生活的节奏的速度在不

断地加快,快到我们还没来得及去思考自身处境的问题就投入了安身立命的大漩涡。然

后当有一天功成身退的时候,却失去了问“我是谁”的最好时段。

‘我’是一个定位。你,不仅是你心目中的你,还是父母心中的你,朋友之间的你,

同事之间的你,社会中的你,这都是你!我们时常以为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但是具

第一节认 识自己 17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体是怎么了解的?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我们去了解一个陌生人,最起码的就是分析他

以前面对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这个处理方式透露出的个人内部信息,或者是从交

流中提取可用的信息,以这些信息作为评判一个人的参考。我们会思考自己各种处理事

情的方式中透露出的内心信息吗?玄!我们思考社会,思考科学,思考家庭,思考工作,

思考生活,外在需要思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所以‘自

己’变成了最缺乏思考与反思的东西。长期的缺乏反思会造成一个现象,我暂时叫做‘思

维盲视’。越是习惯,越是忽视。有句话叫,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就利用

的这种盲视;父母看着你,每天都一个样,有一天等你要自立了,才反应过来,原来儿

女已经长大了;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的时

候才后悔莫及,说的是这种盲视;我们本是最应该了解自己的人,因为各种理由变成了

最不了解自己的人,都是这种盲视。

要怎么样才能找回对自己的认识呢?很简单,把失去的功课给补回来。既然没有反

思,就重新反思。我有一个朋友,说不能接受现在的自己。因为她不是她想象中的她!

我说,现在的你,才是你,你想象中的你,从来都不曾出现过。人的定位是由很多因素

构成,理想中的我们是将自身好的优点、加上自己期望的优点重新“定位”了一个“自

己”。首先得公正地看待自己,并且接受现在的自己,这才是我们下一步的基础。我们

讲我们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这里的改变也只是在如今的基础再作出改变而已,脱

离实际了,就变虚华了,不实了。如果你接受现在的你是你自己这个事实,那么请回答

这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你?”这里的‘你’应该是指认识、思想、性格、

成就等物理实体以外的描述人的其它特质的总和,我暂时把它叫做人的‘非物理特质’,

物理结构上一般来讲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你为什么变成现在的你,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追

根溯源的到:这些非物理特质是怎么形成的?解决这个,就解决了前一个问题。据研究,

人的性格、思想等非物理特质是一个长期的通过主观抉择与外界刺激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最终结果。这里的主观是指思维活动对行为等产生的影响,包括清醒的认知与潜意识及

梦等凌乱、无目的性的思维活动对人的影响。外界的刺激就好理解点,可以把它理解成

发生在当事人身上的事件的总合,这里可以看出命运也是影响人格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因为我对命运的理解是:对当事人有可感知影响的事件的总合。这里的可感知影响是指

事件的后果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对当事人有能被感觉到影响的事件或者产生实际影

响的事件,比如恋爱、求职、交友、创业等都可以算是命运事件,而像呼吸,哈欠,梦

等不应该算作是命运事件,当然这些微不足道的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成命运事

件的(比如在不恰当的时间打哈欠被开除,从而改变人生路线。这得有多倒霉呀)。从

定义可以看出命运是一种概念,是对命运事件形成的连线的描述,它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未来的命运事件肯定会有,但这并不是‘命运是注定的’这个论点的论据。

前面有提出过一个问题,明天是必然还是偶然的?(偶然与必然,这是最垃圾的理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71

论,多少人被这个理论给活生生绕死了)。明天是必然还是偶然直接关系到:未来是偶

然还是必然?等同于问,命运是必然还是偶然?前面讲过,偶然与必然的问题我用天平

受力模型来代替。还是那个例子,我扔一个球,那么这个球在空中的运动状态就构成了

一个轨迹。假如以空中某一点为参考,那么在这一点之前,叫作“过去”,是实线;之

后,叫作“未来”,是虚线;而这条轨迹,就是“命运”了!后一状态始终是以前一状

态为基础在力的作用下而确定的(力就是影响事物运动的因素),这一点在生活中也能

体现。比如,离现在越近的“未来”,如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基本可以推测

的;而随着时间越远,比如明天、下周、下月、明年、十年、二十年、一个世纪、一千

年??很显然,越远越不可推测,越远越无法想像与琢磨。这是天平受力模型在“命运”

概念上的运用,因为时间越近,能掌握的信息越全,事件的改变越少,与‘现在’这个

参照点的变化就越小,于是容易预测;随着时间的拉长,影响事件发生的因素就会增多,

以至于多到无可揣测,就变成了无法预知的未来。刚才我们说,命运是一种轨迹,并举

了篮球的抛物线的例子,但是,假如把我当成篮球,那么我的命运会比篮球轨迹复杂千

万倍,因为有太多的因素作用于我,于是人的轨迹(命运)就更难确定。通俗点讲,现

在这一刻是确定的,但众多复杂繁多的因素(外因及内因)推动着现在这一刻向下一状

态变化,由于规律的变化组合让这些因素不可推测,于是,我们的下一状态是不确定及

不可准确推测的。但根据运动的连续性可知,下一状态肯定是存在的,于是我们得到了

这个结论,命运这个现象存在但不确定,它决定于现在这一刻。命运是一种现象、是一

种轨迹、是一种概念三者不矛盾。综合起来就变成了:命运是命运事件串联后形成的轨

迹现象的概念描述。

综上所述,人不能干涉命运的存在性,但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变成推动命运变化的因

素,而改变它的方向性。也不知道解释清楚没有。举个例子,你是驾驶员(自已),车

以一定速度开(时间),决定车的轨迹(人生、未来、命运)的因素有很多(如驾驶员

自己的状态、车零件新旧、天气状况、路面状况、其它的车的行驶状况、杂七杂八??),

作为驾驶员的你不能干涉车行轨迹的存在与否(命运的存在性),但自己的行为却可以

让车行轨迹方向(命运方向)发生变化。由此引申可知:自己出力越多,越积极的推动

事物、事件的发生,那么自己的行为在所有因素的影响比重也就越大,那么改变事件方

向的力度越大,也就会推动事物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自己出力越少,那么外界的因

素对事物、事件的影响就变大,人就会被外界的力量推着前行,出现理想与现实不符或

者让人随波逐流。当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自己推动事件的结果与自己愿望符合的时候,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梦想成真”,这也是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同时,根据运动的绝对

性,可知时间不停止,于是人生脚步不停止,区别只是在:有人无力掌握方向从而被推

着走,有人努力让方向与愿望一致地走!这一句话提示了掌握命运轨迹方向的最大因素

与掌握命运轨迹方向的最大区别:无力与努力。所以,命运的存在性是注定的,但命运

第一节认 识自己 17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的方向性是不定的。所以,‘宿命论’是不严谨的,当然,我没有说它是错误的,因为

‘宿命论’中所包含的意思“命运的存在性是注定的”是正确的,只是命运的方向性是

不确定的。这里再扯点题外话,以上所言的“命运的存在性与方向性”也能解释“时势

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问题,在人的资源差别不明显的时候,某位人物通过某些

手段在一定的时势下,积累了超过其它人的资源及力量的时候,那么他就成为了英雄/

枭雄,这就是“时势造英雄”;而英雄/枭雄们用手上的力量改变或者干预历史具体进程

与方向的时候,就是“英雄造时势”。

每一件事情都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烙下印迹,只是很多无足轻重的小事留下的印迹太

浅,三下五除二就被抹去了,所以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给理个一个

不落,而记忆本身也不是顺序式的,据我估计应该是“顺序存储,选择性覆盖”模式的,

即正常情况下,记忆是连续储存的,但一些模糊的记忆会选择性的被更新或者被覆盖,

于是记忆就会失去一部分(猜测)。前文已经说过,人脑因为缺少一个自我检测机制,

或者说“自主意识”与“自动运行机制”两口子没有认知层面上的联系,造成我们对大

脑内部运行机制以及身体运行机制严重缺乏感知,造成了很多麻烦与困惑。记忆的调用

机制就是其中之一,梦应该就是大脑不经主人(自主意识)同意就自娱自乐(自动运行)

的产物。也就是说,不去复习,我们失去的记忆将会越来越多,直到再也想不起是什么

东东改变了自己,比如,我平时都没有去想我的小学同学有哪些,以至于有的同学的名

字已经被忘得干干净净。有的时候我们以为是一件事改变了自己,实际上极有可能是一

系列的事。所以这就引出了我们认识自己的第二步,在接受自己的基础上,串连改变自

己的重大事件。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事情出现(夭折除外),

如今摆在面前的任务就是,找出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的认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的事情,

然后思考每一件事是怎么影响自己的,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就如要找出尘封在记忆的

深处的东东,越是追溯,越是模糊。

父母的责骂让自己反叛还是顺从?朋友的讥笑让自己变得压抑还是嫉俗?高考的落

榜让自己变得消极还是积极?女友的离去让自己变得坚强还是懦弱?取得的奖励让自己

变得傲慢还是谦虚?突来的打击让自己变得理智还是激动???可以用一张纸将你能记

得的大事都列下来,你从每一件事中都懂得了什么,都改变了什么,也许可以帮你串联

出“你是怎么一步一步变成现在的你的”!

本人的经历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思考出这条事件主线前后用了本人两年,由于当

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反思存在本身的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既定的存在结果了

(‘思考为什么我会这样’的时候我已经这样了),而且还是一个综合的结果。我们只

有通过由果及因的方法找到出现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现在的我是什么样的人呢?自卑,

孤独,偏激,固执,聪明,自负,这个就是一系列的事导致的二十四年后的综合结果的

“我”这是我眼中的自己。现在摆在面前的,它们是怎么来的,于是一件一件地把造成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73

这种结果的事件给理出来。我为什么会自卑?这种感觉还要追溯到十岁的时候,当我第

一次喜欢上一个女生时(虽然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喜欢),当有一天我面对着她,突然

有了一种感觉,我不配她(大家都是形状,为什么她的形状那么好看,我的形状就这么

囧),简直有一种相形见绌的感觉,从此以后这种“喜欢她又不配她”的感觉就萦绕在

脑海中挥之不去。当然那时还不知道这种感觉叫自卑。如今我当然知道,自卑就是在一

定的领域或者事件中,以为自己不够资格。可见自卑是自我排斥的情绪体现,经常遭受

失败和挫折,得不到认同或者是受到歧视,是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而在这一“单恋未

果”事件中,我是真的抬不起头。于是自卑也就不奇怪——直到今天。写到这里,我想

起了以前常用来调侃自己的一个小笑话。说,主观的莫如冰向客观的莫如冰述苦:“我

好自卑!”客观的莫如冰哈哈大笑:“正常,像你这种年纪自卑只有三种情况,家境差,

没有钱,长得丑。你占哪样?”我沉默了半晌,忸忸怩怩道:“三样都占!”

至于我为什么会孤独?这也不是一两件事造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心理过程,因为

自卑,让我过早的对得与失,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等问题进行思考,脱离了正常的

成长轨迹,于是不管是思想还是行为也跟着脱离正常的范围,变得不愿意交流以及让人

敬而远之,双管齐下,不孤独才怪。孤独!我的定义是形单影只或无归属感。从定义上

也可以看出孤独是分实体上的孤独与心灵上的孤独,周围没有人是孤独的,心灵没有依

靠也是孤独的。具体就不多讲;偏激,长年的独立思考,让我对社会存在的价值观、世

界观以及感情观与普遍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有了不同的理解,思想得不到大众的认同,

又坚持自己的理念。这样看来偏激认死理也就正常不过了。偏激!偏离常规而激进。因

为偏激,那么因为观念的差别而坚持己见不想改变,这就是普遍意义的固执也在情理之

中了;聪明!这也不是一个独立事件能够改变的,而是一系列对事物认知反应的叠加,

聪明是指思维,而思维有两大基本功能,判断与推演,判断的速度快,准确性好,推演

的精确,都是聪明的标志。刀不磨要生锈,常年的思考虽然我并没有把重心放到学习上,

但凭着敏捷与天马行空的思维,还是让我进入聪明人的行列。所以这也要感谢整天胡思

乱想的我;自负!一个自卑的人又怎么能自负呢?前面已经说了,自卑就是在一定的领

域或者事件中,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情感领域我是自卑的一塌糊涂,但是在思想领域,

我却超过同龄人太多了,以至于我在20 岁的时候就扬言“20 以上无交往,30 以下无交

流”,凭着这套思想,两年多的时间解决了几百号人的各种困扰,生活中将不存在任何

事情我不能参透,最近一次的生气还要追溯到7 年前??这就是现在的我。思想是另外

一块领域,跟情感无关,当然我可以自负!因为我不是学哲学的,直到17 岁,才知道一

直思考的问题是哲学问题。直到23 岁,想通一切折磨我的问题,才真正解脱。一入哲门

深似海。比如,有一天,有一个人突然发表感慨,日子过得真无聊,难道我就这样过一

生?我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一种找到答案的冲动。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信号,当他

找到自己的答案,也许十年二十年已经过去了或者厉害点的,被困住出不来了。进去容

第一节认 识自己 17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易出来难呀。围城这个例子我再举一遍,外面的人虽然我不知道想不想进去,但里面的

人可是削尖了脑袋想出来的呀。

这里只将我个人的因素提出来供参考。当然还有其它的方面,我为什么到现在一事

无成?我为什么很懒?我为什么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没有写的必要,但我已经有答案

了,不知道广大的同仁有没有你自己的答案呢?去找吧,我把它放到伟大的航路。[附:

聊天记录 认识自己]1

通过上述对“非物理特质”是主观意识与客观环境的综合结果的论述,佐证了前面

讲的“我”是一种定位的观点,同理,如果“我”是一种定位,那么,“你”也是一种

定位。而这种定位,是不需要名字的。所以吕轻候可以用“把名字拿掉,你是谁”绕死

姬无病,却绕不死我。

我们花这么多的时间认识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有两个,一个掌控自己,二是改变自己!不需要掌控自己的人也不需要认识自己。不需

要认识自己的人,也不需要改变自己。这就是最重要的第三点了,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

改造自己,让自己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改变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有能力去推动事

物轨迹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成符合自己的意愿。所以大多数人的

愿望是事业有成、生活美满,也就不足为奇。话说回来,不认识自己怎么知道自己的优

缺何在?不认识自己怎么知道自己的潜力几何?不认识自己怎么知道自己的极限何在?

不认识自己又何谈改变自己?不改变自己又哪里来的事业有成、生活美满?所以说,花

点时间反思下自己是有好处的。如果我不去思考‘什么是自卑’我将永远自卑!好像有

一句话叫:to be we want to be!不知道有不?我编的!

而改变自己的方法有很多,不一而足,归根结底就是要看你选择思想控制行为,还

是行为控制思想了。同时,虽然是行成于思,但我想有的时候可以逆过来,叫思成于行。

如果我们不断的追求自身的突破,但始终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自己,那么这个时候有两种

选择,放弃与不放弃。没有对错之分,请注意,放弃是一种选择,不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所以有时候放弃是明智的,不放弃也是明智的。希望每一个人在不断的选择中达到自身

的价值。

认识自己还包括物理概念上的自己,身体。这里我就不讲了。

最后我再问个问题:你是谁?

如果你能知道你是谁!你将无往而不利!

还记得“破茧十策之:何物我所欲,何物我所求“吗?这是人生最应该问的问题。

由本策可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付诸实施,成功与否我不能保证,但除此以外,

一切皆为空谈。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75

附:聊天记录之 认识自己

2009-6-30 10:22:17 疯子(610933299):呵呵 大家认识一下 我叫小志,海南人

2009-6-30 10:22:27 疯子(610933299):今年21

2009-6-30 10:24:02 莫如冰(41354241) :讲你的事。

2009-6-30 10:24:40 疯子(610933299) :哦 没什么,没什么特殊的,都差不多一样

2009-6-30 10:25:44 莫如冰(41354241) :对,你们这些小屁孩基本都一个模子,家庭关

系,人生,学习,感情,翻也翻出不什么新花样

2009-6-30 10:26:29 疯子(610933299) :呵呵 那你有什么特殊的呢?

2009-6-30 10:26:44 莫如冰(41354241) :我以前很特殊,现在不了。

2009-6-30 10:27:28 疯子(610933299) :我迷茫是不了解自己~

2009-6-30 10:31:56 莫如冰(41354241) :www.17xie.com/read-504683.html

2009-6-30 10:32:56 疯子(610933299) :谢谢

2009-6-30 10:44:48 莫如冰(41354241) :看完了吗?看完了接着谈。

2009-6-30 10:44:58 疯子(610933299) :没

2009-6-30 10:57:56 疯子(610933299) :看到一半了.给自己总结出了一点,做事不认真,三

心二意,思想漂浮不定. 其实这个我曾经也认识到

了,但是不知道然后去改正...

2009-6-30 10:58:13 莫如冰(41354241) :没有意志,不谈能力

2009-6-30 10:59:21 疯子(610933299) :??能详细些吗?

2009-6-30 10:59:45 莫如冰(41354241) :说白了就是怕吃苦,这个论点接受不?

2009-6-30 11:00:12 疯子(610933299) :不能,我不怕吃苦!

2009-6-30 11:01:26 莫如冰(41354241) :能吃苦而不能坚持?

2009-6-30 11:01:38 疯子(610933299) :是的

第一节附: 认识自己聊 天记录

17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2009-6-30 11:04:05 疯子(610933299) :我是个农村孩子,打小就开始自立,念书不用功,17

岁开始正式参加了工作. 19 岁辞职到现在都快2

年了,开始了迷茫,做下的决定,很难去实现,就是所

谓的意志力太差?

2009-6-30 11:04:20 莫如冰(41354241) :意志力是什么?意志力包括三个方面,忍耐力

(忍耐痛苦与折磨的能力),承受力(承受压力

与打击的能力),执着力(有时候体现为信念,

有时候体现为自制力,有时候体现为觉悟,指目

标的坚定性,当出现干扰目标达成的因素时所展

示的矫正及控制能力!)!为什么逆境容易出人

才,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容易提供这三方面的条

件。另外,要练‘心’先练‘体’

2009-6-30 11:05:43 疯子(610933299) :我缺少的是执着力,感情方面除外.

2009-6-30 11:07:31 莫如冰(41354241) :为何不试着坚持?

2009-6-30 11:05:35 莫如冰(41354241) :你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觉悟

2009-6-30 11:07:32 疯子(610933299) :在感情方面我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因为

我不想失去我珍爱的东西. 其他方面,都会认为

是无所谓...

2009-6-30 11:07:49 莫如冰(41354241) :既然都无所谓了?还迷茫什么?

2009-6-30 11:08:14 疯子(610933299) :对生活迷茫,对自己失望!

2009-6-30 11:08:40 莫如冰(41354241) :其他方面,都会认为是无所谓..

这个其它方面

到底指的是什么方面?

2009-6-30 11:10:21 疯子(610933299) :工作,事业方面,总会认为如果我失去了,还会有下

一个等着我. 所以我一次又一次的错过! 是不是

所谓的不会把握机会,不懂得珍惜?

2009-6-30 11:10:50 莫如冰(41354241) :是吗?你老婆跟你关系铁吗?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77

2009-6-30 11:11:12 疯子(610933299) :春节的时候分了

2009-6-30 11:11:19 莫如冰(41354241) :应该的

2009-6-30 11:11:36 疯子(610933299) :为什么? 能给我说说吗?

2009-6-30 11:11:46 莫如冰(41354241) :我就说嘛,怎么可能有这么死心踏地的女人

2009-6-30 11:13:03 莫如冰(41354241) :女人要的是什么?安全感!

自己的男人应该是自己的骄傲才对!

摊上你这么个不思进取的男朋友,不分说明她有

问题。

2009-6-30 11:13:20 疯子(610933299) :嗯

2009-6-30 11:13:37 莫如冰(41354241) :难道都没有想过改变?

2009-6-30 11:14:04 疯子(610933299) :我曾经也这么想过.我现在都一直在试着改变.

2009-6-30 11:14:17 莫如冰(41354241) :不。你没有变。

2009-6-30 11:14:55 疯子(610933299) :嗯,我承认我还没有改变!

2009-6-30 11:15:18 莫如冰(41354241) :从你的语气中完全听不出改变的意思。

2009-6-30 11:15:26 莫如冰(41354241) :更多的是想找人吹牛

2009-6-30 11:15:45 疯子(610933299) :不是!

2009-6-30 11:15:51 莫如冰(41354241) :是

2009-6-30 11:16:53 莫如冰(41354241) :要知道,我可以帮人分析,但不能代替别人下

决心,下觉悟。

2009-6-30 11:17:16 疯子(610933299) :我一直都想改变自己,只是自己的意志力太差. 我

现在也在改变自己,开始试着去接受社会的残忍,

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保留自己不能改变的,等以后

有了能力,我会折回头!

2009-6-30 11:18:40 莫如冰(41354241) :只是意志力太差?

你说自己能吃苦?

第一节附: 认识自己聊 天记录

17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你知道坚持也是属于吃苦的一种吗?

不知道?

以后别见人就说我能吃苦。把人给锻炼虚伪了。

2009-6-30 11:16:58 莫如冰(41354241) :想不想做人上人?

2009-6-30 11:18:48 疯子(610933299) :我想是大部分的人都想让自己变得强大,让自己

心爱的人骄傲,我不例外!

2009-6-30 11:19:20 莫如冰(41354241) :你知道强大要付出的多大的代价吗?

用嘴皮子?

2009-6-30 11:20:31 疯子(610933299) :我知道付出的和得到的不会成为正比!

2009-6-30 11:20:47 莫如冰(41354241) :什么时候成反比了的?

2009-6-30 11:21:46 疯子(610933299) :我不是说是反比,我的意思是付出的和得到的比

例不会相等!

2009-6-30 11:22:05 莫如冰(41354241) :谁告诉你应该相等的?

2009-6-30 11:24:53 疯子(610933299) :没有人告诉我应该相等,我只是想衬托出,想要自

己变得比一般人强大,要承受很多比较一般人难

以承受的苦,付出的永远要比较得到的多!

2009-6-30 11:24:52 莫如冰(41354241) :10 份付出=一份得到。

记着这个比例。

又不是没有追过女朋友,该知道要多卖力才有

甜头吃。

工作也一样。

2009-6-30 11:26:21 疯子(610933299) :我以前不是这样的,19 岁辞职了只会,开始学会了

逃避!

2009-6-30 11:27:13 莫如冰(41354241) :是吗?不适应就要被淘汰。就这么简单。弱者

没有尊严可言。

2009-6-30 11:28:08 疯子(610933299) :我好想回到以前,并强大自己! 分手之前,我女友

总问我"以前的你,到底去哪了?"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79

2009-6-30 11:27:43 莫如冰(41354241) :21 岁,好年轻哟。比我强多了。

2009-6-30 11:28:24 疯子(610933299) :呵呵 谢谢!

2009-6-30 11:29:02 疯子(610933299) :给自己一个总结,缺乏意志力,缺乏上进心!

2009-6-30 11:32:28 莫如冰(41354241) :一个不怕苦的人不应该怕坚持。

2009-6-30 11:30:40 莫如冰(41354241) :要相信,我比你失败多了。隐忍。熬。我从不

放弃自己,一定要熬到出人头地那一天。在此

之前,一切都是考验。从来不想‘我不行’之

类的屁话。从来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哪怕到死

我也没有成功。我也不会失去信念。我是莫如

冰。记着这个名字。

2009-6-30 11:31:31 莫如冰(41354241) :把上面那段话的名字改成 小志

2009-6-30 11:31:54 疯子(610933299) :嗯 我相信我能改变这些缺点,改变一切! 谢谢你

莫如冰.

2009-6-30 11:32:58 疯子(610933299) :要相信,我比你失败多了。隐忍。熬。我从不放

弃自己,一定要熬到出人头地那一天。在此之前,

一切都是考验。从来不想‘我不行’之类的屁话。

从来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哪怕到死我也没有成

功。我也不会失去信念。我是彭宪志。

2009-6-30 11:33:19 莫如冰(41354241) :

2009-6-30 11:33:30 疯子(610933299) :

2009-6-30 11:34:03 莫如冰(41354241) :好。今天收工

2009-6-30 11:34:13 疯子(610933299) :嗯 谢谢你!

第二节 恐惧

一群少儿在木偶剧恐怖情节流露出的各种神态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81

13 年前的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也不知在哪一刻,思维不知为何跳

跃到死亡的问题,当脑中第一次出现“我也会死”这个念头时,无边的恐惧向我袭来,

头是麻的,心是堵的,感觉是难受的,气也喘不过来,好像还伴随着大汗,很难言的一

种害怕的感觉。这种感觉,13 年后的我,也记忆犹新。这是我记忆最深的一次,第一次

产生怕死的情绪时的情形,不知道是哪一天,我知道了,这种害怕的感觉叫恐惧。而此

后的很多年里,我因为‘人终归会死’‘我也会死’之类的想法整夜整宿地失眠、难受、

困苦、迷茫。勘破生死说起简单,做起来很难。

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这是心理学

上的定义,很对,但不全对。上面的我的那种对死亡原始的恐惧就是这里的想摆脱又无

能为力的情绪体验。但是问题就在这里!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死亡都是想摆脱又无能为

力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恐惧死亡的。说明恐惧还有其它的含义在里面。

为什么会产生恐惧感呢?毫无疑义,恐惧应该是情绪系统中面对自然界特定情形的

自然反映。因为害怕,所以才珍惜,如生命;因为害怕,所以远离,如危险;因为害怕,

所以改变,如黑暗;我们害怕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经过思考我认为有四样东西是恐惧,

害怕的根源。

首先,对未知的恐惧。记得小的时候,那时我八岁,在我姨家寄读,有一天在姨家

受气了,我一气之下就走路回老家,那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一个人走夜路,天太暗,路

只是一个蒙蒙的白影,而且总觉得后边有什么东西跟着我,猫头鹰咕咕的叫个不停,叽

叽喳喳的蛐蛐之类的东西更让黑暗显得渗人,而且还有最怕的东东,鬼(小时候,大人

老讲鬼故事吓人),总之一路上,我的心都是提着的,心里毛毛的,头皮麻麻的,又怕

又要壮着胆子走;还有一次,家里还是黑白电视,有的时候家里叫吃饭,我必须要把家

中的电视给关了,我们是那种小院式的,关了灯还要摸黑走段路,这一段路是我最怕的

一段路,太黑了,怕得要命。而且不仅仅是我,几乎所有的人对黑暗都有一种莫名的恐

惧,原因何在?因为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没有了光,就将我们最有力的工具

给拿走了,面对的世界就是一个不可知的世界。在这个未知的世界里,所有东西的危险

性将增加,我们怕的也就是这个。至于人们怕鬼。这个就要问老祖宗了,搞不清事实就

不要编造事实,如今鬼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且电影电视把鬼的概念与死人、僵尸、

魂魄什么的联系在一起,把这种恐惧给具象化了。不过假的就是假的,世上本无鬼,庸

人自扰之。比如,在黑暗中,隐隐一个人形的白影,一个人突然遇到这种情况不吓得半

第二节恐 惧 18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死才怪。假如,我们知道这是朋友万圣节的杰作,同样一个场景,效果又另当别论!这

就是未知与已知的差别(《月光光心慌慌》大家没有人看过?就是运用这种已知未知的

悬念,搞的恐怖气氛)。前文中的黑暗、鬼都是未知的一种,对未知怀有恐惧,这是人

类或者说是动物在进化中形成的本能。上次看到致富频道,说别人给鸡听音乐让鸡跳舞

减肥,一首流行歌曲,吓死了好几十只鸡,歌曲对人是已知的,所以人不怕,但对鸡是

未知的,所以歌曲声与老虎吼叫起到的效果相差无几。虽然未来不可知,正是我们前进

的原动力,但是同样未来不可知,让我们不小心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第二,对失去的恐惧。曾经在无数的夜晚里,我都在害怕着一个东西,死亡。我在

想,如果我死了,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一个没有我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想到我迟早有

一天会死,就如死去宠物一样,被杀的猪一样,被捕食的羊一样,鱼缸中的死鱼一样,

变成这样的存在。简直让我夜不成寐。这是第一次想到死以后对恐惧的延续。如今想来,

对死亡的恐惧,是对生命流逝的恐惧;当我在高中时,不可救药地爱上一个女生,把她

看作是我生命中最重要与珍惜的人,正是因为她的重要,让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怕

失去她(尽管心理已经做好失去她的准备),这也是一种恐惧。奇妙的是,前面已经讲

过,恐惧会伴随着未知变成已知而消失,三年后,我失去了她。恐惧感也随之消失。当

年我怕失去她,但当我失去她的时候,这件让人害怕的事已经变成一件确定的事,所以

自然就消失了;也如一个重病的亲人,我们害怕失去他,但是当他真的去了之后,我们

就不需要害怕了,也许剩下的会是哀痛,但绝不会是恐惧。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失去?这

要从人的本性来讲了,索取与生存,这是人的第一本性,前文我们讲过。因为第一本能,

决定了自私是人的本性,无私就变成我们推崇的精神。自私是我们的本性,那么‘希望

得到’将是我们的愿望与趋向,失去本身就决定与人的愿望背离,所以我们害怕失去,

越是重要,越是害怕。所以我才害怕失去她。要克服未知的恐惧我们的最好方法是变未

知为已知,那么克服失去的方法呢?前文有述,失去的同时,意味着得到,所以克服失

去的方法就是变‘失去’为‘拥有’!失去的东西越是大,那么得到的东西就越大,我

失去于儿让我变得意想不到的坚强,害怕死亡让我对生命出乎想象的珍惜。这就是克服

失去带来恐惧的最好方法。但是有的失去是不具有替代性的,所以“失去”有时不能化

为“拥有”。不过还有一个次好的方法,就是化感性为理性,即接受,接受现实。前言

有述,人是一座孤岛,人的联系很多情况下是强加赋予的精神联系,你能赋予这种联系,

就能够在某一种条件下取消这种精神联系,而我们很多的时候失去也并不是失去的是实

实在在的东东,比如失恋,失去爱情;比如绝交,失去友情;比如误会,失去理解??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83

很多人失恋过后就要死要活,爱人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高于一切,这些东东全是赋予的

结果,不要这么激动,站到赋予之前的角度,把感性的东东给理性化,把赋予的东东给

拿回来,失去将不会是失去。比如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觉得对方真是太完美了,但当没

有爱的感觉的时候,有可能会觉得原来对方不过如此。也可以这样讲,你以为你失去了

很多,是因为你‘以为’失去了很多,你站到我的立场上,一下就没啥感觉了,如果再

站高点,用俯视的视角去看待,你失去的那点东东,算个啥!当年我从失恋的痛苦走出

来,这一招也起了莫大的作用。

第三,不可掌控带来的恐惧。未知可以变已知,但是已知也可以变成未知,自古皇

帝功成时,第一件事就是清君侧,因为功高震主的主太多了,臣子从可掌控变得不可掌

控,所以历代皇帝,尤其是开国的皇帝,最怕的就是这个东东。不可掌控的恐惧实际上

是未知与失去糅合而成的新的恐惧源头。带有前两者的性质。比如皇帝的例子,臣子功

劳太高不能牢牢控制这是未知的性质,怕别人起兵谋反是怕失去目前所得地位、财富之

类的。不少人炒股都患得患失,还有人的平时滔滔不绝,演讲的时候就手脚发软,有的

人面试时紧张地答非所问,考试的时候,怕成绩不理想??这些事随处可见,这都是遇

到不可掌控情形带来的毛病,因为不能掌控情形,于是患得患失。怎么克服?因为是第

一第二的杂合所以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克服第一点,第二点,那么就克服了第三点,

当然还有一条更直接的路,将不可掌控化为可掌控,这条路不好走,涉及资源、实力、

资质、意志甚至有的时候牺牲等等,看你有没足够的魄力。

第四,直接的恐惧,疼痛。这个就不多说,比如一个打劫的,刀子架在脖子上,一

拉一条血线出来,说,钱放哪里!十个有九个顶不住这阵仗。小时候,看着医生拿针打

屁股,吓得屁滚尿流(不是我),怕家长打屁股,老师打手心,这些都是原始的恐惧,

疼痛。疼痛感何来,这是我们的神经系统为了避免自身带来的伤害而在身体受到器质性

损伤与破坏时产生的一套避警系统(疼痛还可以从神经脉冲角度解释)。如果有一样东

西让你疼痛了,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这种东西。这也是这套系统的目的。当然根本

方法是切断神经的传导,相信没有人有这个意向的吧。没了这套系统,就没有了求生的

工具。而怎么来克服身体上最直接的恐惧即疼痛呢?我发明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就是将

身体上的疼痛化为精神上的痛苦,然后用精神来压制精神上的疼痛。精神与身体是连在

一起的,所以当疼痛袭身时,我们就会哇哇大叫。于是我在疼痛时,将精神拉高再拉高,

直到‘俯视’身体上的疼痛,好像是第三者的角度在看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疼痛一样,这

时候痛感不会消失,但可以压制。这个有点玄。记得小时候最怕父母用棒打我,很疼,

第二节恐 惧 18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用这一招后就再也没有怕过疼了(后来我经过了解,实际上早就有类似方法。叫做“脱

衣服”,把肉体看作是衣服,疼痛加身时把肉体的感觉脱掉,好像疼痛不是发生在自己

的身上一般,当然不是真的一点不痛或者说消除疼痛,而是找到一种方法来压制与克服

疼痛)。再后来我发现,不仅仅是疼痛,包括感觉、精神、甚至七情六欲都可以‘脱’,

后来我发现“无物不可脱”的原理。这种方法算是一种逃避吧。前面讲的‘不把失去当

失去’实际上就是这种方法的应用。不过这种方法可不能乱用,不能什么都‘脱’,脱

得‘四大皆空’最后没了感觉,也就不属于‘人类’的范畴了!所以仅且仅当重大打击

后用一用有益身心。没事叨唠两句法诀:“我脱,我脱,我脱脱脱!”

破茧十策之:无物不可忍,无物不可弃,无物不可脱!

当然恐惧并不是单一的,比如第三点就是前面两点的合体,而像天灾,就具有四种

特点了。比如昨天发生的地震(今天5 月13 号),未知吧。对的,失去吧,对的,(我

家房子给震没了),不可掌控吧,还用说?疼痛吧,房子压到身上还有不痛的?

这里还有一种方法,也能克服恐惧的情感,就是认同它的存在。让它变成我们同一

面,而不是对立面。比如我,以前觉得寻找快乐是我的目标,后来发觉有快乐必然有痛

苦。因为趋向快乐必然厌恶痛苦,从情感上就将正面与负面情绪对立了。于是当打击、

挫折、失去等来临时,往往造成很大的负面情绪波动,所以追求快乐人人都喜欢,但追

求快乐的弱点就是带来情绪化,人越快乐越易折。于是我转换了思维。比如“喜、怒、

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我们按接受度来分七级,10 接受度为基础,每级递增10

分。其中一种:10 至70 分的分法为“恐、悲、惊、怒、忧、思、喜”,恐惧的情感有

人最不喜10 分,欢喜的情感有人最喜欢70 分。所以这样的人因喜而喜,因悲而悲。而

我采用了另外的分法,我称之为“均分七情”。七种情绪总分280,我每种情绪都均分

40,于是每一个情感对我来讲都是一样的份量,甚至可以用享受快乐的方式去享受负面

情绪(当然也可以用沉浸痛苦的方式去沉浸快乐,但我不会这么傻),于是七情六欲对

我来讲都一样,我没有站到对立的角度去看待快乐与忧伤,只是觉得快乐是一种体验到

的情绪,痛苦也是一种体验到的情绪,于是伤心与痛苦将不是我恐惧的源泉。虽然我失

去快乐来临时的强烈愉悦感,但同时也不会因为痛苦而不能自拔。能以平常心看待快乐

与悲伤,能以平常心对待得到与失去。这是什么?这不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

里注意两点:一、这并不是‘四大皆空’,我的感情还在,并没有将情感归于死寂;二、

有人认为人生就是要感受快乐与悲伤,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生,这种观点也是正确的,

两种观念仅是不同的人生态度,没有高下之分)。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85

恐惧的来源有四个方面,所以要分四个方面来克服它,如果你不再有恐惧的感觉,

就不会再有害怕的感觉;如果你不再有害怕的感觉,你就不会再痛苦了。对了,还有一

种方法,就是用意志力硬抗!可以理解为破茧十策中的:无物不可忍。达到这个水平,

不需要从逻辑上去认知痛苦,而是活生生将痛苦硬抗下来,甚至更进一步,这种痛苦还

能促使意志力更加坚韧。意志力包括三方面,忍耐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

恐惧本身是一种情绪,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古代的人在洞口放一堆火就可

以把野兽吓唬住,当然这一方面说明野兽笨,另一方面也说明野兽对不明事物“火”的

戒心,因为不懂,所以不去碰;人也是一样,因为不知道黑暗中有什么危险,所以人不

入黑暗的地方;因为怕失去,所以紧紧抓住手上的资源;因为怕不能掌控,所以宁可错

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因为怕疼,所以刀子架与颈,人舍财保命。所以当载人卫星第一

次上天时,飞行员是抱着死亡的觉悟上去的(虽然后来生还机率变大了,但也都是先写

遗书再上去的)。恐惧是人能适应环境的一个途径。比如野兽,看到洞口有团火,走近

一看,越烤越痛,心生惧意,立时退走,也许有不信邪的野兽,一定要看个究竟。估计

爪子一碰,毛就被烧没了。所以从中也可以看出恐惧并不是我们常说的负面影响,只不

过时常看有人见到蟑螂呀,老鼠呀,甲壳虫呀,吓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自我保护机制

运用到这种出神入化的地步——囧。

我之所以研究恐惧、研究“无物不可脱”、研究“均分七情”的根源就是怕死,既

然能克服恐惧,那我做到不怕死了吗?下一节就来谈谈这个人人都逃不掉的大限问题吧!

第三节 死亡

某游戏死神造型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87

A.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B. 谁也逃不掉

C. 生死之间,有大恐惧

D. 最美丽的死亡是自然死亡

记得大概五岁时,我去钓龙虾,当时一不小心,脚一滑,溜下了堰塘,那时只记得

手足乱抓,不能呼吸,不停的喝水,一会儿就沉下去了,然后是意识越来越模糊,突然,

一只大手把我给从水底抓起来了,把我提回家,我边走边哭。因为这件事太过久远,我

已经忘了到底是谁救了我。但这是我第一次与死亡如此接近。

高二暑假时,我家前面有些果树,院子里的小孩在摘秋子的时候,把电线给弄断了,

我当时在场,大家都在讨论这个线断了怎么办,我想:这个电是从大队那边传过来的,

也就是说大队那一边的线是有电的,那么另外一边的断线就应该没有电,我把这个线捡

到一边去(太幼稚了)。当我伸手去抓断线时,一股电流从我身体里流过,我马上被电

倒在地,由于手抓电线,电线是会越握越紧的,电流持续不断的从手上流过传入地下,

我身体不断的在发抖,但奇怪的是,那个时候我的思维还很清晰,我想:我要用另外一

只手去把电线弄掉!于是另一只手也搭上了电线,结果两只手都被粘在电线上面,甩不

掉,我能清晰地听到余阿姨面前焦急道:“哎呀,怎么办哟!勇儿要死在我门面前了!”

周围的环境我也能感觉到,但手不听指挥,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一到两分钟,伴着意识

的模糊,意识逐渐化为空白。最后我的一个父辈无意经过险之又险地将电线从我手上拽

出,捡回一条小命,再看我的双手,已经被电打焦了,相信再过一至两分钟,我就会真

正地交代在那里。这是我人生第二次与死亡邂逅。

回顾这两次死亡的过程,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也许我们平时很害怕死亡,但当真

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害怕。只有活人才怕死。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死亡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所以我假设这种场景,假

如我是一个死刑犯,被枪毙的那一刹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想应该是子弹瞬间穿过脑

髓,大脑机构被破坏,来不及感觉到痛,思维在极短的时间内,由混乱到停止,一生到

此结束。再换另外一种场景。假如我是一个死刑犯,我被了砍了头,这样的死亡过程又

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被砍头的时候意识还是清醒的,刀切下来时肯定能感觉到痛,但痛

肯定不是最主要的感觉,好像痛感要通过脊髓传导给大脑,不能呼吸,因为肺不能扩张,

不能说话,因为气流冲声带才能发出声音,眼睛能够将外界的环境反映给大脑,这一刻,

还不算彻底的死亡,大脑会逐渐模糊,因为血与营养给断掉了,这个过程大概会有十秒

到一分钟,大脑的功能因为外界的因素给打乱,所以害怕情绪不会产生,也根本没时间

第三节死 亡

18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害怕。大脑首先不足以管理器官,身体器官功能停止,眼耳口鼻,这个时候主观的意志

已经不存在了,然后思维功能停顿,至此,才算真正的死亡。前面两种情形都是时间比

较短的死亡,我再来设想一种死亡时间比较长的,饿死!假如对我停止食物供应,直至

死亡的过程又是如何呢?饥饿是大家都经历过的过程,饿死之初,因为胃中的食物被消

化光,胃壁会给大脑一个信号,饥饿的信号,这就是我们时常感觉到的饥饿感,这是一

种空荡难受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身体不能从胃中汲取营养,身体中各部分储

存的能量化为养分,供应着身体的需求,饥饿感进一步增强,随着养分的供应不足,会

产生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消沉等并发症状,这个过程中,最难受的不是身体状况,

而是心中那种死亡逐渐靠近的恐慌感,但是时间的推移这种恐慌会逐渐消失,身体的痛

苦,饥饿的感觉也会逐渐的消失,因为营养不足,大脑自顾不暇,恐慌即会消失,而身

体的痛苦为什么会消失呢?因为疼痛本身是人体对于威胁自己生存的情况的一种反应,

这种疼痛是有一个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疼感不会继续上升。比如用刀砍一下比用刀

划一下来的痛,但腿断了的痛苦并不一定比用刀直接捅进大腿里的痛感强。这种情况一

直会持续到饿休克为止,当然休克后,死亡的过程就是无声的也是无痛的。我只是举了

几个死亡例子的过程,如果是有心人当然可以看出,病死与饿死实际上是有很多的相通

之处的。

最后我再模拟一种情况,最美丽的死亡,自然死亡,自然死亡当然很好理解就是老

死,这是人一生的归宿,人从0中来,到中年间不断的积累身体资源,再到老年不断的

消耗身体资源,直到再化为0。如下图:

人在自然死亡前,身体资源已经相当虚弱了,跟前面一样,身体的老化已经不堪支

持庞大的身体需求,在某一时刻,因为某一器官不堪重负而停止机能而导致身体的全线

崩盘(短板效应),这一时间点就是死亡临界点。一般来讲,老死会发生在晚上,人在

睡梦中,但因为机能的衰败,在晚上三四点钟这个时候,因为氧气含量最低,那么这一

时段必然需要更加强力的身体机能才能得到足量的氧气,但老化的身体已经不足以供给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89

足够的呼吸能量了,于是逐渐的缺氧,意识在梦中模糊,呼吸逐渐的停顿,慢慢地,慢

慢地,死去。前面我有讲过,大脑是分两部分运行的,一部分为冰山之上的“主观意识”

负责思维、思考、感官、情绪等功能,一部分为冰山之下的‘运行机制’负责身体各系

统的调节,管理等,这一部分虽然不为“主观意识”所感知,但它为“主观意识”提供

了运行基础(甚至有可能“主观意识”只是这部分的功能)。当身体不足以提供氧气的

时候,这种自动运行机制也会逐渐停止,但由于睡眠状态中‘自主意识’是处于休眠状

态,所以这个时候是不可能有情绪波动的,这个死亡的过程是无痛、无感觉、无情绪的。

也就是说自然死亡避免了人对死亡的种种负面情绪。另外一个推测自然死亡不痛苦的依

据就是痛觉是由痛感神经中的神经脉冲传导的,大脑因为缺氧休克,那么对疼痛的反应

自然会迟缓或者停止,神经脉冲来了,但大脑并没有足够的能量将信号反馈,于是就不

会产生痛觉。所以,一开始我就说,自然死亡是最美丽的死亡——一点感觉都没有。我

还有一个猜测,就是自然死亡时,人在潜意识可能知道自己正在死亡!因为人在没死之

前“主观意识”不会处于绝对的休眠状态。也就是说有的死亡案例中可能会能出现“人

在自然死亡过程中‘梦见自己死亡’的情况”。可惜,不能证明。

虽然我举了四个例子,而且全是想象中死亡的情形,但应该跟实际死亡情况相差不

远。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在死亡那一霎,根本就不可怕。但为什么一个

不可怕的事情却有如此多的人害怕呢?如果我没有猜错,将有九成以上的人对死亡有一

种先天莫名的恐惧。答案很简单,从人的纯物质的角度来讲,死亡是最大的失去。自私

是人的天性,拥有就变成了人的本能,感受到了生命的鲜活、愉悦与血肉,而死亡本身

将你拥有的东西瞬间全部给掠夺,包括生命的权利。谁人不怕?只有两种人不怕死,一

就是一无所有的人,因为这种人不怕失去(罪犯)。二就是超感性的人,因为他们会认

为失去的程度有比死亡更强烈的东西存在(殉道、殉情、殉国),更厉害的还有因为一

次考试,一次辱骂,一次失恋而跳楼的——已经感性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了。说到底,我

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手上拥有资源。我花这么多笔墨讲死亡瞬间大脑休克,功能停止,

主要是为了突出一点:生理上的死亡过程不痛苦。这里再简单的将死亡分成三部分来论

述一下:

死前:临界点以前即我们还活着时,是思想最丰富的时段,也是最恐惧的时段,生

命的多彩,丰富的思维,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让人无比地留恋生命。迟早有一死的想法或

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句话说了几次了)。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害怕失去,失

去资源。一般这种情况会出现在老年以前。因为我们的身体资源还相当丰富,活着的感

觉还相当强烈,不舍这是当然的。步入老年后,资源与欲望的占有量直线下降,这时候

心态就会很平和,也能找到很多不怕死的理由,更多的是破罐子破摔的那种感觉(猜的!)。

当然,要是能像我爷爷那样认为生老病死完全是自然规律不值一提的,境界就更高了。

生命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不断接近死亡的过程,所以很多人才郁闷。既要死,何

第三节死 亡

19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以生?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刹那的生命中去寻求那缥缈的意义的原因。

死中:死亡有很多种,车祸,坠崖,枪毙,病死,老死,饿死,服毒,自杀??不

一而足,当然公认的一点就是,死亡的过程越短,痛苦就越小,过程越长,就越痛苦。

我坚持认为,痛苦最主要是源于精神与心理上面。前文讲过,死亡要经过意识模糊的过

程,也就是说,面临真正死亡的那一刻,并不痛苦,但是那意识模糊前的那段时间,将

面临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双重重压。能顶得住的人实在是不多。就如我的第二次死亡历程

一般,如果那个时候我真的死了,我从头至尾都没有一点的精神压力,所以从这个意义

上来讲,意外死亡是仅次于自然死亡的美丽死亡方法。

死后:这一阶段我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死后的一切都远离我们而去,不会再有认

知、感觉,在死的那一瞬间,对死者来说,身外的一切都划上了句号,这个时候就是一

陀蛋白质。之所以要写死后的过程,是因为很多人在寻找生命的意义的过程中,认为有

必要为后人留下一点什么。当然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得到了后人的敬仰。而我认为呢。

一切都是在活着的前提下才有意义,给老人死后一个风光的大葬,还不如生前让老人多

开开心心。多磕几个头还不如多洗几次脚;多作几次揖还不如多盛几碗饭。我们对死者

的一切行为都是做给活人看,这一点是无疑的,当然这个活人也有可能是自己。另外,

我根本不信会有一个死亡者的世界,死者前往的世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有这样一个

世界,必然会存在另外一套管理死者的制度,而且这套制度还与人本身的世界有交集,

这不仅夸张到没法相信的地步,而且与很多现实情况相矛盾。这里就不继续谈了。

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们经历的事情永远只是历史的一小部分,我们也不可能

将所有的经验给完全亲历一次,站到别人的立场,感受别人的经历,然后化为自己的经

历、自己的经验是一条捷径,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站到一个将死亡者的角度去感觉死亡本

身,通过这种感受,我真切的感觉到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死亡的态度。

我现在的态度是:明天挂还是再过七八十年挂,都无所谓,爱啥时死就啥时候死,不管

那么多。当年的我一想到迟早会死亡就会从被窝里惊醒,再到如今对死亡的淡然,的确

是一次精神上奇妙经历,也是态度上奇妙的转变。

虽然死亡不可怕,但是并不表示死亡是一种主动选择。就如人人都怕疼,然后将痛

觉神经切掉,不表示因为不怕疼了就可以往身上随便插刀子。有一次,我为了在正常状

态下感受死亡前的感觉。决定,在浴缸里潜水,模拟溺水,两分内绝不起来。可是当水

进肺后,因为呼吸需要的是空气,但实际上在水中呼吸的是水,本能的需求新的空气,

于是不断地喝水,虽然在思想上不惧怕死亡,但身体还是排斥这种非正常的反应。很难

受。结果当然没有坚持到两分钟。所以我一直都觉得,主动选择死亡是一种不正常的现

象。意思就是选择自杀是不正常的。现在的小屁孩,动不动就跳楼。动不动就割脉。动

不动就跳河。就这心理素质?这些行为只能印证优胜劣汰进化论的正确性。也印证了我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91

后文提出的 “强”的概念。

死亡的不可怕还有一个视角,大家可以联系前文讲过的:生命是一种结构!也可以

说,生命是一种规则。呼吸,感觉,思维、情绪、欲望,成长??所思所感的一切,都

只是这种规则所体现出来的功能。有这样两种情况:一.在高速路上,时常看见被汽车碾

死的小动物,可以想象,这些小动物因来不及躲避高速运动的汽车,而被轮胎“扑呲”

一下给压死;二.前不久在我们镇上,发生了一起惨案,一个小朋友横穿马路的时候被客

车压死。我仔细思考与比较了这两种情况,不得不承认,虽然在情感上我们为这个小朋

友的遭遇感到遗憾,但是,这两种情况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外力破坏了生命的结构,于

是破坏生命的功能,这就是死亡,从这种角度上来讲,生命是一种结构,也即是说生命

是一个系统,活着就是系统功能的体现,那么死亡就是生命功能的消失!自然死亡就是

身体层面不足以支撑整个生命系统的运行而产生的结果。看泉水,一股清泉随着水流的

变小会变小股,但水流小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变成水滴,这就是连续衰减至不连续,人亦

如此,生命系统的衰减导致生命功能的衰竭,到了一定程度,当身体系统不足以支撑整

个生命系统的运行的时候,连续的生命就以不连续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死亡。生命,

准确的说是寿命,最主要体现的就是生命结构的时间特性。从这个角度来讲,长寿的秘

诀也可以说是:一.衰减的迟;二.衰减的慢!那么永生的秘诀就是不衰减!但这是不可

能的!所以可以长生,不可以不老!死亡是功能的消失,于是它就变得不是那么神秘,

它也就不具有那么神秘的色彩,什么天谴呀、诅咒呀、中邪呀??,哎。对于前辈们的

创意,囧!

当意识觉醒的时候,人被赋予了几十年的时间,而怎么用这几十年,完全是个人的

事情。不管怎么用,如果时间花得自己认为值。那么可以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如果

不值,感觉自己的一生不应该如此渡过。那就没有找到。寻找的过程有可能是追求的过

程。所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生命的意义,这时,还是那句话,在法律与道德底限之

上跟着感觉走。可保人生尽量不出错。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十年时间段,不管我们愿意

不愿意,是由无数的事件填充进去的,有的人主动的填,有的人被动的填,有的人填的

多,有的人填的少,有的人填的快乐,有的人填的郁闷??不管怎么样,时间都是不以

人的意志而流逝的,人生必将走到尽头。站到时间段之后往前看,就只有两个词来形容

人生——值与不值,什么叫值?可转换成如下问题:我把时间用在了那件事上,我后悔

否?后悔,不值;就算时间重来,我依然如故,值!可见,这里,‘死而无憾’是一种

境界。有一次,有位仁兄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说:“没有意义,只有活着。”

何解?出生,我们控制不了,挂掉,我们也控制不了,唯一能够控制的,就只有出生与

挂掉这个区间段了,对于这个区间来讲,用一天,少一天。怎么用好每一天,关系到怎

么用好这一生。如果老来感叹这一生白过了,那个时候,除了感叹与无奈,我想不到任

何回天之术。有位朋友说:“生命就是为了寻找快乐!”这不是个别的观点。在这里,

第三节死 亡

19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用“死而无憾“的观点判断后,我觉得改成“寻找快乐且不后悔”更为恰当。(生命与

死亡总是相联的,谨以本段作为第一章第十节的补充)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老年人,你问他们,怕不怕死。得到的回答往往是

“不怕”,而这个答案在年轻人中却绝大多数是“怕”为什么接近死亡的人不怕,却离

死亡最远的还怕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当家庭作业吧!

人生一辈子,转瞬韶华逝。珍惜眼前人,珍惜手中事。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93

对死亡的几种哲学主张

1. 柏拉图:精神不朽。

只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才是值得我们追求的。肉体是变动易毁的。其主张灵魂不朽,

死亡不过是使灵魂摆脱肉体的监牢,而能够以另一种更加自由的方式存在。

2. 伊比鸠鲁:死亡对我们没有什么。

死亡对我们没有什么。因为所有的善与恶都在于感觉,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无

法感觉到死亡,因此没有什么好害怕的,而当我们死亡时,我们已没有感觉,就更不需

要害怕死亡了。

3. 海德格:向死存在。

他区分了两种对死亡的反应:

a.非本真的:试图无视或者故意遗忘自己作为有限受造物的命运,不愿意承认自己

会被死亡所吞没。设想死是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某件事故,或者是一种与他们无关的灾祸。

b.本真的:此为海德格所坚持的,也就是我们必须始终意识到我们的命运,并面对

此现实。一个人应该把死亡这个事实接受下来,在这种坦然面对死的行为中,我们得到

了英雄式的终极尊严,我们不再歪曲自己的定命。

c.他提出“向死存在”,也就是死亡乃是一种此在刚一存在,就必须承担起来的去存在

的方式

4. 沙特:死亡只是个偶然的事实。

a.认为死并非如海德格所言的,是我们存在的一部份,人并非是一种朝向死亡的存

在,也无法对它有所“筹划”。他认为死亡是一种“从外面”降临到我们身上、没有任

何理由可言的、偶然的、荒谬的事实。

b.我们的生命,并非是为了成就死亡。沙特认为,死亡从来不能界定人的生存,不

能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意义,因为它是对我们生命的取消。

c.他反对海德格所言的因着面对死亡而自由的说法,他认为:「我不是“为着去死因而

自由的”,而是一个会死的自由的人。」

5. 尼采:成就之死。

a.尼采虽然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但他却反对叔本华对死亡的一种悲观态度,并认为

“苦难根本不是反对生命的根据”。他认为尽管人生有苦难、有折磨、有死亡,但却也

不必因此成为一个忧郁者,我们仍可成为生命的“拼命感受者和辩护者”。

b.“超人”的生死观:认为我们所要努力的是成为“超人”,而所谓的超人,乃是

指其具有顽强的生命意志,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接受人生、肯定人生,具有强大的创造力

量,能在有死的人生中,创造出不朽的东西,因此超人既是有死的,又是不死的。

c.其成就之死,换句话说也就是“成就之生”,指的是人的生命的一种价值的完成,

透过自己的创造性,赋予自己、人类、大地以新的意义。故他说:「当你们死,你们的

精神和道德当辉耀着如落霞之环照耀着世界;否则你们的死是失败的。」

第四节 寿命

昵图网素材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95

既然已经讲到死,这一节就讲生吧。

前文已经谈到,生命是一种结构,亦是一个系统,虽然对于具体的生命系统我不太

清楚,但可以想象,寿命是由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最后体现出的时间特性。也就是说,

先天与后天都决定着生命的长短。先天,即我们出生之前就决定了的状态,比如DNA

序列、基因状况等,以现在的科技我们还无能为力,但后天却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通过

一些手段是能够影响生命进程的。

根据科学研究,大脑的生命应该两百到三百岁,但是人的寿命却是远远小于这个数

值,为什么呢?

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身体跟不上脑的岁月,在脑还处于青年的时候,身体就已经支持

不住了。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统一的系统,任何一个部位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系统

的崩溃。这就是短板效应。而这种短板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体现日益明显。所以年

老的人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身体实际已经千疮百孔了,即到处都是短板。就如下图。

图例应该是很清楚的。每一块板都代表着人体的一个系统,而这些系统整合起来形

成一个整体的桶。水位代表着生命的位置,水位升高则代表寿命增加。而增加到水溢出

来时,生命终结。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无论如何,水都要溢出来。所以不管怎么样,谁

都逃不掉既定的结果。而决定寿命长短的,是最短的那一块板。

可以这样说,人的寿命是由先天决定的,但是后天做的一切都是在使它在缩短!

第四节寿 命 19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如果人先天的寿命是一种理想结果的话,那么实际情况却是我们永远也达不到理想

的境界!——但我们却可以接近那种境界,通过什么呢?通过使自己的情况与先天状态接

近。人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系统,小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很纯净,但年龄越长,身体就越浑

浊,比如重金属积累、垃圾物质沉积,血栓等,后天加之的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必要的,

去除这些没有必要的东西,减速垃圾沉积过程,让自己的身体、心理得到最自然的发挥,

就能够延长寿命!

根据研究,当身体的某一部分长期处于异常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会病变,影响我们

的健康,从而减短我们的寿命。有人问健康学家,“我们都说吸烟有害健康,那我们看有

的人吸烟不断却活了九十几?”健康学家的答案是:“说明他本来还可以活得更长!”

长期吸烟,大量的垃圾物质会进入血液,或者附在肺上,不得清洁,长此以往,不

变才怪。肺炎,肺癌怎么来的?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包括我们呼吸的空气,因为空气污染、

水源污染、化学污染等因素,让我们体内的有害物质长期积累逐渐增多。我们也知道身

体不能净化所有的有害物质,当有害物质的量增加到超过身体本身的净化能力,弊端自

然就显现出来,出现身体不适,病变等情况(这与环境保护是一个道理,工业污染、水

污染、空气污染,因为地球本身是有净化能力的,但很多因素导致污染情况加剧而净化

能力减弱,当污染情况超过净化能力一定程度,人力就回天乏术了。)还有肥胖!人体肥

瘦是有比例的,肥肉过多会造成比例失调,其它的系统跟着遭殃。人在中年后体内的能

量开始流失,及时的补充这些能量也是很重要的健康方法。

上面讲的一些情况都是生命缩短的因素。下面我们就来说明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一.运动。运动使身体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加强身体的强度与韧性,让整个身体处于

一种健康的物质供求状态,活性的状态,这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来讲,运动过程中会用

到各个系统,增强各系统的韧性,这就是一个整体调整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增加每一块

板的长度,也就变相增加了寿命。生命在于运动,好处多多,这里就不拾人牙慧了。

二.营养合理。水的质量,空气的质量都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所以经常有报道讲

哪个地方的水好,空气好,长寿村、长寿县等这是这个道理。人的新陈代谢是为了排除

多余的不合理的东西,更新体内的物质,当然这就需要必要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胺基

酸,矿物质…还有其它。这里提一点,营养的搭配应该是与人体的元素组合比例相谐调

的。比如,人一天要摄入营养,假如对饭菜的有效需求是5 铝、3 维、1 钙。而因为每个

人不可能精确地知道自己应该补充多少营养,也不是每个人都配得起私人营养师。于是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97

配的是6 铝、3 维、1 锌。当然这也是合理的配法。但是这种吃法照样会减少你的寿命。

人是一个系统,每一个零件的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的寿命是决定于那最短的一块板

(枪械的原理也是这样的。通过人为破坏机能或者结构,从而结束生命或者给生命以重

创,表明生命是一种结构的观点)比如,因为你没有合理摄入肝每天需要的1 铁,那么

长久以后你因为铁量不足而导致肝功能下降,虽然你其它系统都是完好无损的。但你的

寿命因为肝功能的缘故已经缩短了很大一截了。当然也不是那么可怕,好像一顿饭就要

了你的命似的。人身体是有物质储存的,营养不够的时候会从其它地方转,比如脂肪。

所以营养要均衡,要合理,要合量,要多摄入身体所需的物质,蔬菜水果(肉类)等,

少吃垃圾食品,尤其是加了一些化学试剂的东东,什么油炸,可食用香精,色素之类的,

不过我知道,人们平时根本就不会往“零食可以缩短寿命”这个方向去想。所以这里只是

理论上的阐述。当然,也是从哲学的角度,元素的角度来阐述的理由。具体的营养搭配

方式当然要听营养学家的。而我还得出另一个结论:素食+少量荤腥的进食方式要比不

忌荤腥的进食方式更长寿。这个结论并不是营养学上得出来的,而是因为不忌荤腥的进

食方式复杂于素食为主的进食方式,于是让我们的身体与初生之时越走越远。

三.习惯合理。长时间的熬夜,饮食无度,睡眠不足,心理变态,情绪低落,超强度

作业……这些不合理的非正常习惯是生命杀手,以一个健康的,合理的,有度的作息生

活习惯,想活得久,离不开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政治家或者名人有高标准的医疗保护,

却也会得大病而亡――太忙了,忙得不合理了。比如熬夜,人是一个平衡系统,睡眠是

细胞定时的更新与调整功能的具体体现,熬夜实际上是以高强度作业或细胞疲劳作业为

代价的,所以更容易损伤大脑细胞或者干扰细胞更新,从而导致全身机能下降,虽然经

过调查发现,熬夜的人创造力比平常人强,但这并不是这个行为本身的好处,之所以有

这样的效果是因为用了更多的时间在思考与创造上,当然创新力会高一点(当然,夜晚

宁静的环境也有助于思考)。所以对一个有度有制的作息时间不要嗤之以鼻。生命肯定

是值得珍惜的。

四.心理正常。人的情绪对整个物质系统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力,在情绪的定义中,

科学家也得出情绪能实实在在的影响我们的身体一些微功能。所以宁静、乐观、开朗的

心境、心情有助于身体调整“非正常或超常”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绝症病人,听

听音乐,不做治疗,病却会好的原因(实际上还有另一个原因)。妒忌、怨恨、小气、

敏感…负面情绪同样是生命杀手。有的时候,操太多的心也不是好事。所以当心中有结

时,专家会建议找一个发泄通道,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以减轻因情绪而带给自身实质

第四节寿 命 19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性的伤害。不过这得因人而异,有的人再大的心理压力也能自行解决,有的人一丁点事

就可以要死要活。

五.第五点实际上是多余,那就是当身体出现了异常情况时,要及时使之恢复正常,

比如有病就医,劳久需逸等,这实际上就是“修短板”的过程,最短的那一块板一定是要

优先处理的(什么叫最短的一块板?就是已经能够感知到身体的某一功能出问题了,比

如有痛苦,或者是体检明确检验出的病症等)如果将异常状态长期保持,结果还用说?

而我一直都认为癌症除了DNA 先天决定以外,如果是后天产生的。一定是身体长期保

持异常状态引起的。身体器官长期处于异常或者紊乱状态,这种状态最终导致细胞分裂

异常或者紊乱.比如肝。一个人老喝酒,那是依次是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

比如肺。一个人老吸烟,先是肺气肿,肺结核,然后才是肺癌。所以可见。积少成多。

小病变大病。所以有小病别掖着,变成大病用你十倍小病的金钱(这里面还有一个短视

的问题。因为生活对身体的伤害是长期的过程,一般积累下来的病要中年老年才会发作,

所以年轻的时候觉得无所谓,烟酒抽喝的很high。今朝有酒今朝醉,明目愁来明日愁。

这是李白官运不济,自暴自弃的言论,经过了千来年周折,却成了潇洒的座佑铭。但话

分两头,本人至今都没有想到可代替吸烟与喝酒的东西!)实际以上的好几个观点在医

学上都把他们叫做不要让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所以‘度’在寿命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过犹不及呀。前面几种方法,运动、营

养、习惯、心理等都跟‘度’有很大关系,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度是什么?前面有讲

过,度就是人们认为适当。而“度”的衡量还得自己或者专家决定。我就不在这里掺合了。

六.节约时间,仅从时间概念上延长寿命的话,有两种方法,一是节省时间(多利用

空余时间),另一种是提高效率(做事要专心致志)。当然最好的就是两者兼得。李昌

钰就是这样的人,他每天四点起床,坚持了四五十年,这样就比正常人多了好几年的时

间。看看别人,再看看我们自己。有的时候,不得不汗打湿我们的脸面。当然这也是我

后边提出的资本积累公式的基础。这是后话。至于怎么节约时间,怎么提高效率这里就

不讲了。因为如果想节约时间就一定能节约出来。不知道节约时间的人,一定是不想节

约时间的人。那枯燥的“嘀”“嗒”声中,蕴藏着想象不到的压力!

七.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以上说的只是从时间上来讲的寿命,实际

上生命的长短不是由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时间是决定生命长短的

唯一因素,那么就不会存在自杀的现象,所以时间不是生命的唯一因素,而心态才是最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一章世 界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199

重要的因素,也许你活了三十年,但你觉得你已经足够精彩,已经活够了一生,也许你

一百岁了,但你还觉得人生太短,还希望向天再借一百年。正是如此。当你觉得你的人

生足矣,精彩无比,那么你就真的活得非常值得。从这个角度讲,生命的长短取决于人

对生命的态度与感觉。

生命的长短有时并不是时间上的长短,我在想,人的寿命虽然在宇宙中只是一瞬,

但人的生命实际上是太长而不是太短,我们因为重复的东西太多,或者是生命太长,在

相当的一段的时间只有靠无聊的东西来打发时间,注意,是打发。我出生在四川。麻将

真的是一种浪费生命,打发时间的好方法,我们又再反思一下,这几年来,几十年来做

了多少莫名其妙的事!……我们为什么会浪费很多天?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天;我们为

什么会浪费很多年?因为我们有很多很多年!生命已经长的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嫌生

命太短的人一定是那些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人。本人今年24,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正值青

春年少,有用不完的精力,但却清晰的感觉到时间给人的巨大压力。悲?不悲?如果生

命值得珍惜那么时间就值得珍惜。就这么简单。

最后再讲一点,虽然永生不可能,但用方法来延长寿命以后的人应该是能够做到的!

生物是靠新陈代谢获得营养与供给的,是一个供与用的系统,理论上,只要供给足够,

细胞本身没有问题,人是可以从树那里获得经验的,人的寿命将会到达与树一样长,或

者比树更树,千儿两千岁在理论是可行的,但是据研究,人类细胞到了一定程度,会分

泌出一种什么什么素,导致细胞本身的自然衰老,但也能够想象,在未来,人类将人为

改变这种衰老结构,让细胞变成一种没有时间限制,只要能量足够就能够再生,而实现

生理功能的生物工厂(但不代表只要取消这个衰老激素的分泌,人就可以获得很长寿命,

没这么简单),到时候,漫长的生命无聊的人生,死亡将是人们最后选择的解脱,没有

人再感叹生命太短,而是感叹生命太长。

补一句:我们时常以为自己走在时间的前面。而事实却是:我们被远远的抛在时间

后面!

第五节 面子与面具

一机哥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01

记得14 岁时,那时班里面时常组织辩论赛,记得其中有一个题目就是:面子到底重

不重要!因为我们是正反方是按照自己的观点自主选择,因为当时我很单纯,于是坚决

地站在了‘面子不重要’这一方,然后与对方辨得有声有色。事过境迁,如今我却站到

了当年的对立面,认为:面子,那是相当重要!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佛活一柱香,面子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存

在?为什么变成生活的一种意义?

我做错了事情,但我最讨厌就是别人把我的错事挫事糗事给反复地讲述;曾做过很

丢人的事,却希望这些事情被掩埋在最心底,谁也别把它抖出来;我也讨厌别人在公众

面前反驳我;我也讨厌别人说我是一个本科大学生却不见过挣多少钱;我讨厌领导不重

视我;讨厌我讲话没人听;讨厌别人俯视我??我想这些东西应该在多数人身上发生过

吧。每个人都讨厌这些东东吧。

首先我来回答‘什么是面子’这个问题。当别人给了我一耳光时,我会感觉到屈辱、

慨,这是对我人格的最大不尊重。来了来了,这就是问题所在。当别人不尊重自己的时

候,我们会很难受,因为人渴望被重要,人们希望让别人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希望得到

别人的尊重,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反映到具体生活中,这就是面子问题。有的人我行

我素,独行一帜,不在乎这,不在乎那,这样的行为大多发生在很多有不被认同经历的

哥们身上,可以把这种行为看作‘接受不被认同现实’后的精神胜利法。也就是说,看

起来不在乎,很可能是在乎的。那为什么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呢?这就要追溯到“存

在为什么而存在”的终极问题上了,对于“我们的存在”,我们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许它不正确,但一定要合理。不过遗憾的是,到目前还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可以让绝

大多数人满意,当然有很多人是不在意这个问题理论上的解释,但是,不管在不在意,

这种观念都会在行为中显现出来,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存在,但是从一记事起,我们

就有‘存在感’了,这种‘存在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存在感’换成思想就是:我

是社会的一员,人类的一员,我能做到人所能做的,我能达到人所能达的??不一而足。

别人的认同,别人的尊重会让这种潜意识的思想被强化,被坚定,达到自己的期望,从

而达到满足。我们是存在的,我们是有意义的,我们是不可少的,当有行为满足这种期

望的时候,我们就会高兴,就会愉悦,就会爽;当有人让这种期望变成空的时候,我们

就会不高兴,从尴尬,郁闷,不爽,到羞愤,愤怒,行为对我们的刺激程度不一样,反

应也不一样。从面子的由来也自然看到,它为什么会是生活的一部分了。因为这种存在

感,通过渴望尊重而化为面子问题,溶入了生活的每一方面。希望别人不忽视自己的存

第五节面 子与面具 20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在,希望别人认同自己的存在,或者希望别人崇拜自己的存在。如此“面子”变成了本

能衍生物!所以在多年后,我推翻了当年的观点,面子很重要,虽然面子不能当饭吃。

知道了面子是怎么来的,接着讲怎么处理日常中的具体面子问题。我们希望被别人

认为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可以依赖的,可以托付的??但是这只是一种期望,这种

期望必须以‘达到认同’为目的。那么怎么才能让别人认同呢?如果别人不认同又怎么

办呢?

从面子的来由可以得出,面子是因为存在感,面子是因为需重要,面子是因为需尊

重,面子需要被认同,我们需要别人给予这些东西,我们觉得有面子;同理,别人也需

要我们给予这些东西,于是别人就会觉得有面子。明白了吧。这就是“如果一个人要得

到尊重,首先要懂得尊重别人”这句话的理论基础。恭维,奉承,羡慕,仰视,拍马屁,

请教,装糊涂,褒奖,重视,道歉,让座,尊敬,恭顺,赞美??这些行为一定条件下

都可以让人觉得倍儿有面子,因为这种行为是包含了一种哲学上的‘给予’在里面。而

轻视,俯视,狂傲,目中无人,小看,尖锐,辱骂,挖苦,讽刺,这些会让丢面子,这

种行为会有一种哲学上的‘驳夺’在里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找到做人的最

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投其所好’。虽然在平常中投其所好代表的意思有点功利的意

味,不过这却是做人做事最大的利器,工作,事业,谈吐,友情,交往,生意,交流??

这些都是‘投其所好’影响的范围。可能有点不中听,但这个原则可是好东西,是从人

的本性中给推断出来的。我在前面说过,如果你了解你自己,你将无往而不利,如果在

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了解别人,哇,社会就是水,而你,定能如鱼得水。人的本性是

自私,所以必受制于无私,人们期望拥有,必受制于奉献,人们希望得到,必然受制于

给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交往就是这么产生的,交流也是这样产生的。

假如面子真的是因为人们为了寻找潜意识内的存在感而产生的,那么是我们渴望被

认同,渴望被重要,渴望被尊重就可以理解。同时这种潜在的需求表现在行为上就可以

表现为好名!好利!好名与好利是双生子,名与利驱动了人的大部分的行为,只有少数

的极端的人才能逃脱名利的束缚,比如一心投入研究的科学家,一无所有的乞丐,走投

无路的难民,权力巅峰的权贵,杀人如麻的帅哥??这样不好名不好利的人估计也就占

个千分之一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争名好利并不是一味的不好,从本性的角度决定了这

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很多为名为利过了头,损坏了很多人的利益,搞得天怒人怨而已。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横亘在我们的面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给你面子的!我们期望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03

自已倍儿有面子,这也仅是一种期望,一种趋向,它不是客观存在的。于是,我们都存

在丢面子的时候。都知道,丢面子时,会伴随着自己的存在感、重要感的失去而有一些

意想不到的反应,从轻到重有尴尬,害羞,惊讶,怀恨,恐慌,恐惧,愤怒,报复??

以至犯罪杀人的都有。当我们丢面子时应该怎么来面对呢?晒晒几个方法。第一.心平气

和法,我想最重要就是心态要平静,要理性。从逻辑上去理解这件事,心若止水则微波

不兴;二.精神胜利法,你不认同我总有冤大头要认同我。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何

必在一颗树上吊死,等我成功了,倍有面子时,请不认同本大爷的人睁大那双不识泰山

的小眼睛;第三呢,死撑法。我们时常有害羞脸红的时候,我记得一个同学,原来,见

谁说话都得脸红,我说你红什么红,你要对自己说,老子就这德行,怎么地!挺起胸膛,

谁能把你怎么着吧!结果每次与人说话都咄咄逼人,咦,就是脸不红了。脸红的变成与

他说话的人了。所以有的情况,要死撑到底,要嘴硬到底。有一次我做了件龌龊事,老

师问我:“是不是你干的?就知道是你!”我当时拍着胸脯对老师说:“绝对不是我!”;

第四.取消法,面子很重要,这是因为我们认为很重要,但也有认为这个不重要的呀,这

就是赋予的精髓,既然能赋予,那么就能取消这种‘重要性’的赋予,我在心里说服自

己,这丢面子的事无所谓,不重要,没关系,那么这就不是一件丢面子的事,这就是传

说中的‘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第五,借力重生法,一般来说,丢面子有四种,自

己的小辨子被公之于众了、别人对自己的轻视、自己的能力被置疑、自己的阵营被贬视。

比如小孩没有考上好大学,父母很掉份,同学龌龊出名了,然后别人说,原来你就是XXX

一起的那个呀。借力重生法只适用与第二种与第三种情况,连悲愤都可以化为动力,那

么面子当然也能化为动力。自己的能力不足,被蔑视,被小看,那么化蔑视为动力,借

丢面子给予自己压力,变成自己变强的动力,直到自己真的变强为止,韩信连裤裆都可

以一钻,这个面子丢得够大吧?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也有这样的情节,一定要活

一个人样出来让某某人看。我在前面讲过,劣势实际上也是资源,一个严柯的环境,一

个困苦的氛围,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讲,是可遇不可求;第六种方法,以牙还牙法,这个

我不推崇,别人让你掉了面子,那么这一次大家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下一次不要掉在

我的手里。我想这样的人也有。暂时先讲这六种方法,当然面对丢面子的时候我们有很

多的选择,情况不同有的能忍则忍,也有忍无可忍的情况。心态最重要,还是老话。什

么该在乎,什么不该在乎,我想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了。‘谦’好像也是一种美德,退

一步海阔天空,虽然很俗,但也有几分道理。

前面我们讲了什么是面子,面子的由来,丢面子时怎么办,说到,面子起源与自身

第五节面 子与面具 20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的存在感。实际上,面子的产生与人的本性也有几分关系呢,人索取的本性,自私的本

性!怎么说?因为人存在的本身就是对自然界资源的占有与分配的过程,决定了人因为

生命活动的需要必然体现出自私的一面,从而又导致了在分配的过程中抢掠争夺,这又

决定了我们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弱者必然受制于强者。人失去了天敌,

脱离了赤祼祼的杀戮,但是绝对不会因此而失去自私的本性,这种争夺的本性体现在生

活中,就变成了重要感,我比你重要的意思就是我比你强,我比你强必然就意味着我能

动用调用的资源比你多,也就意味着我生活的比你好,不知道这个逻辑对不对,不过我

觉得说得通,也就是说,面子归根到底就是一种适应社会的自我保护机制,只是有的时

候我们会赋予这个保护机制一些虚荣的含义。而平时我想虚荣的这一面会体现得更多一

点。说到保护自己,在人类行为中还有更加有效的措施——面具。

我们都戴着面具在过日子,大家会认同吧,我同时又要问?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

戴着假面过日子,大家都把面具拿下来,坦诚相待又有何不可?这样的世界一定比现在

更美好!愿望是不错的,可行性是没有的!记得我在前面引用了一个例子,古时人人皆

无私,受制于自私,同时,如今人人皆自私,受制于无私。同样的道理,如今人人皆有

面具,所以受制于没有面具,也就是小龙女姐这样心机皆无的人为什么受欢迎的原因,

宝强哥也是这样起来的;反之,如人人皆脱下面具,必受制于戴面具者,还以小龙女姐

为例,天真纯洁,于是中了平哥的招。人人不设防,除非人人皆不需防,这与人的索取

本质完全不相符。除非人不再以‘取’为本,而改以‘舍’为本,但从生物的角度上讲

这是不可能的,自私是本性,可以被压制,但不可以消除!这就是为什么原始社会的公

有制被私有制取代。因为不适合自然的本质。所以人可以真诚,但不要太真诚,最重要

的是真诚的对象要找准。留个后手有时是有必要的,当然如果不同意我的意见,愿意真

心做事为人的我也是很佩服的,只是,万一哪天中了招,到时候可别哭着闹着说:为什

么受伤的总是我!

我们再来谈谈面具的由来吧,我想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与人之间肯定是没有隔阂的,

这一点可以从动物的行为中看出,在人还不是很高等的时候,那时铁定如动物一般,我

们的欲望是写在脸上的,就如狮子,野狮为了争地盘,一上来就与狮王干上了,多单纯,

狮王也不会叫手上先上打个车轮战什么的。他们所想的东西,易于在行为上得到展示,

我想面具这个东东铁定是在大脑产生逻辑思维之后,并那时候人已经是万物之长才产生

的。因为面具不是为了防野兽,防灾害,而是以防人为目的的,这说明它出现的时候,

人与自然的斗争已经开始转化成人与人的争斗方向了。当出现第一例因‘自私制无私’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05

案子的时候(就像前面我举的第一个偷东西的例子),就注定了,人与人不可能再回到

相濡以沫的程度了,随后自私的案子如雨后春笋般新鲜出炉,公有制受到挑战,人心惶

惶,人们能清楚的辨别我们的天敌,剑齿虎,剑齿狼,剑齿豹??但人们辨不清谁是‘绵

里藏针’的人,那么何以防止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流失?还是叫我们的祖宗给想出了办法,

一.看守住自己的‘肉’(可以是一切财产);二.将财产隐藏于密地;三.守口如瓶;四.

转移视线,这一点,有必要说明一下,比如一个人问另一个人:“老王,你们的钱放在

哪里?”老王回答:“哈哈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老王,听说你们家近几年储藏

了很多肉脯呀!”“哈哈哈,哪有的事!就我们家那几口人,能有什么积蓄!”“老王,

听说很多人都推举你当族长呢!”“何德何能!”实际上心里已经开了一朵花??不管

是客套也好,虚伪也罢,我们的秘密是不会如以前般轻易地公之于众了,除非是最亲近

的人,并剔除危险性之后。这正是重点之所在,我们不将心里的秘密展示于众,是为了

自己不受危险之困扰,这是一种进化而来的能力,也可以说是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能力。

我很张扬,但在上司面前我是绵羊——可以保护我不被上司敌视;我是一只狼,却喜欢

装成羊,在羊群中奔跑——如果我脱下羊皮,羊就会警觉,这样我就没有了丰盛的美餐。

扮猪可以吃老虎,如果情况允许,我也不在乎装一下孙子,刘邦在项羽面前装孙子,免

去杀身之祸,可以想象,项羽同志虽然武功盖世,只是太单纯了一点。那什么来着?什

么发达,什么简单之类。自刎于乌江,可歌,却更可叹!

既然我们戴着面具做人,是进化而来的结果,那么必然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它能带

给我们什么呢?

1、免于危险。可以把自己的弱点隐藏,也避免把自己放到风头浪尖的境地。棒打出

头鸟这个道理不清楚,财不能露白的道理总知道吧,你逢人便讲我家保险柜里有二十五

万八毛三的现金(当然你要是有保护财产的能力又是另外一种情况),结果可想而知。

不要随意挑战陌生人的单纯度!人的单纯度是随着你家保险箱的容积变化的。显山露水,

怀壁其罪也。一个孕妇从公司到银行五十米的距离去存钱,出来就被捅了好几刀,一尸

两命;一个小食店老板,找钱的时候被顾客看到了里面的钱,晚上一家被灭了口;有一

次,我拿着我哥的营业款在街上数,被我哥骂得狗血淋头;清哥也是这样,聚华夏千载

之珍宝,拥自古未有之傫弱,小八不抢,我也要分一杯羹。这个社会,眼巴巴的人多的

去了。

2、麻痹敌人。前面讲的装孙子,叫爷爷就是这一类型,《越狱》里面t-bag 被黑帮

老大abuzzi 威胁的时候,装得真他妈的弱小,又是哭,又是求饶,结果一转身就给了abuzzi

第五节面 子与面具 20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同志一刀片;《功夫》里神雕侠侣杨过小龙女把火去邪神打趴下了,又被打趴下的火云

邪神,给打了一针;《九品芝麻官》里那个反角又是跪又是磕的,结果把义父扣为人质。

不要以为我举了电视连续剧里的情节就不以为然了,我只是懒得往历史人物头上扣帽子,

要举,一举一大把。李宗吾的厚黑经里面讲,你可以脸黑心厚,但却一定要记得在脸上

贴一张仁义道德的面具,可谓,麻痹敌人的最高境界。这里说说为什么仁义面具是麻痹

人的最大利器。因为仁义是我们的意识形态中最推崇的品格,而仁义绝不可能天生的,

又根据两套判断的标准(内心与行为),心中的仁义,是做人的仁义,行为的仁义,是

做事的仁义,而做人是以做事体现出来的,于是行为只要看起来是仁义的,那么你的人

看起来就是仁义的,别人也会认为你是仁义的(外在判断方式),这就是厚黑的最大依

据,同时这也是形式主义生存的最大空间。外在判断方式是判断的最主要依据,尽管这

种判断时常不准,但优点是直观,直接,一目了然。所以女人们才会不断地在脸上涂些

化学品,也正是这样,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事:某公司,斥巨资做形象设计;某产

品,成本的一半在包装盒上;某企业,大量资金放到广告与营销上;时常听到这样一个

词“包装”??这些都是面子的表现形式。就如农夫山泉,“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

大自然的搬运工”,至于它生不生产水与它是不是搬运工。是没啥人去追究的。请注意,

可能这里语气有点不好,但我并没有否定这种面子包装的行为。因为它在生活中占有不

可动摇的地位。人、事、物、生活都可以遇到。最好是我们能顺应这种面子的需求且能

自我包装,它定能成为生活中一大助力。就如我当年的辩论题目一样:面子很重要。

3、融入群体,解决矛盾。我有一次去培训,老师问我们,当一个人的习惯与你不一

样,你又不熟悉的时候,怎么与之交流?最后的答案是模仿对方的风格,降低对方的对

立情绪,并投其所好。这不是面具吗?这就是!我们都有自己的风格为什么舍自己的风

格不用?要用别人的风格!因为的风格可以吸引相同风格的人,但却吸引不了所有风格

的人,穷则变,变则通呗。我哥如今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拜他们厂里面的一个师傅为师,

当时他觉得这一个老师傅除了经验丰富点,水平还不如他。要他拜师,他不拜。最后后

悔了。这根本不是技术的较量,而是通过拜师这一行为可以得到多少资源。装下孙子可

以换来平步青云。项羽顶天立地,不装孙子,英雄结果气了短。我哥不装孙子,从头来

奋斗。不是书里有云,水至柔,却至强。别人捏成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我可不

是要鼓励大家要装孙子哟,就事论事而已,而且适当的忍让在生活中是必要的)。

前面讲的是我们主动的戴上面具,这里还要讲一下被动的戴上面具,有时我们真的

是不得不戴。明明很脆弱,却装很坚强,明明是慈父,却要当严父,明明是强颜,却还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07

要欢笑,明明是不舍,却还要放弃,世事本无常,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我们以异于

自己的姿态展示于世人,压力所至,责任所致,利益所至,都可以让我们不能以本心待

人。生活本来就充满了酸甜苦辣,哪里事事尽如人意呢?只求无愧尔心。

不过就算是我们都戴着面具在做人,这面具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就算是面具,它也

是千变万化,五花八门,你觉得做得已经很到位,不过在有的人眼里,却是做作,虚伪

的表现,你觉得你已经是夹着尾巴在做人了,但有的人却觉得你那副嘴脸更加的恶心。

这就要说到思维与度的问题了。不能认清状况,认准事实,很有可能马屁拍到马腿上。

度,多了不好,少了不好。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人要是能活到只求本心,不在乎世俗

的繁文缛节,那是多么高的人生境界呀。算了,我还是继续当我的假面军团吧!

第六节 美之为美

川姐与玲玲的照片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09

我的室友天天跟我们谈,说他们公司有一个美女,叫容若,多么多么好看,多么多

么有才,多么多么有气质。让我们大家都很心驰神往。而他时不时的把容若与各大明星

的比较也让我们的期待值不断的提升。有一天,他兴高采烈的跑回来,说,今天我把容

容的照片带回来了。让你们开开眼界。哇。这句话好比是久旱逢甘瀮。我们迫不及待地

等他打开电脑。调出传说中的美女。当我们终于看到传说中的堪比明星大腕的美人胚子

的时候。忍不住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们的室友。异口同声道:“are you crazy???”

——摘自《晋哥哥反面教材全集》

群中也老有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到底什么东西才是美?美这个东西还真的不太好

说,就如爱情、道德、文明??这些东西一样,虽然我们耳熟能详的东东,但是,要给

之下一个众人皆可接受的定义,还真是不太好下。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认为美的东西,有的人却认为它不美。又为什么

有的人认为不美的东东,有的人却认为美,如果一个东西美的话,那么他的对立面就应

该是不美,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对称是一种美,不对称还是一种美,正如至今为止,

我仍然不知道蒙姐的微笑美在何方一般。我们时常遇到这样的事。正如晋哥哥的单相思

对象一般,他认同的,却得不到我们的认同。美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而这种莫衷一是的情况也是不是眼熟?当然。这有点像我们讨论生命的意义的情况,

有的人说这是生命的意义,有的人说那是生命的意义,结果都不是生命的意义,也都是

生命的意义。对了,美是赋予的结果。

美是赋予的结果有的人不同意,难道一个东西,我认为它美它就美,我认为它不美,

它就不美吗?情况好像不是这样的吧!确实,我们认为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就是生

命的意义,但是并不是我们认为什么是美,什么就是美一样。这里的赋予跟寻找生命的

意义的赋予有相同,但也有差异,生命的意义是主动赋予的。美是被动赋予的。

当我们看到一件美的东西的时候,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美与否的反应,而非要研究了

这件东西的祖宗八代后,再讲这个东西美与不美。看到这个东西的同时,实际上这个东

西就被赋予了美的含义。这就是被动的赋予过程!什么是被动?拿一根小棍在额前一公

分处停住,人就会有晕晕胀胀的感觉。我并不是要伤害你,你也知道我只是做了一个动

作而已,对你没有任何威胁,但不管你怎么说服自己,这只是一根棍子,这种胀胀的感

觉也不会消失,就算闭上眼也不行,这是大脑的本能。大脑对外界的反应并不一定要经

过主人同意,别忘了还有一部分是自动运行的,这就是被动,而从理论上,人也不可能

第六节美 之为美 21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把什么都变成主动,一个信息,经过感官收集变成信息然后储存到大脑,这个时候,就

出现两个调用机制,一个是主观主动的,一个是大脑功能自行运转的,主动的调用就是

我们的思维与思考,而被动的调用就是潜意识了(潜意识的运转速度比主动的思维要快,

而且快很多)。就如做梦,就这是大脑信息自由组合的结果,非主动的。有一次,我居

然做了一个我讲出流利英语的梦,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比如梦游,人在不知不觉

下可以走很长的路,做很多事,醒了还一点记忆都没有(有时会有一点相关记忆)。还

有,大脑是管理身体运行机制的协调与稳定的,但这种管理功能主观意识是不可能接管

过来的,记得前面我讲的意识监控与监督机制吗?就算有,也不可能交给‘人的主观意

识’, 一接管过来,人就分身乏术了,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一个信息,有时候还没有

等我们分析完它,它的结果就已经出来了。就如感觉,就如美。

至于什么是赋予,我在前面已经花大篇幅讲过。就不辍述了。

那这个“被动的赋予”的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呢?我们的眼耳口鼻舌皮肤,是认识世

界的工具,而这套工具被大脑管理着,皮肤司触觉,这个事物摸上去质感如何,滑顺?

粗糙?刺痛?粘稠???通过触感来判断事物的性质。眼睛司视觉,通过光线的采集来

辨别色彩,明暗,纹理,尺度,形状,距离??通过视感感官判断事物的性质。耳朵司

听觉,收集声波的强弱,大小??来判断事物的状态。舌头司味觉,对事物味道的判定

以来辨别事物的危险度。鼻子司嗅觉,事物的气味来判定事物的危险度,嘴巴?好像也

属于皮肤呢。触觉吧。这是我们认为世界的途径,也是适应世界的手段,当我们接触到

一个事物,首先五感能接触到的感官会马上对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处理。比如看到一个事

物。纹理如何?精美细致!色彩如何?鲜艳明快!光度如何?明暗得当!形状如何?凹

凸有致!比例如何?结构匀称!距离如何?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美吗?美!在看的那一

眼中,这些答案已经出来了,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而已。我们对于事物第一时间会对事物

的情况有一个经验式的判断。就像菜花蛇。这个家伙没有牙齿,咬人又不痛,但绝大多

数人就怕这个东东。就算明知没危难也照样怕。这是本能。这个经验式的判断就决定了

什么样的状态是我们排斥的,什么样的状态是我们非常排斥的,什么样的状态是我们接

受的,什么样的状态是我们乐意接受的。事物在第一时间就被我们的潜意识给分了级。

记得我们在讲情绪的时候画的那个象限图吗?排斥与接受在纵轴上。做成横轴如下: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11

每一个事物经过第一时间的判断后的定位落点都可以在这根轴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而越是乐于接受的东东,越是美丽。对美的认知也就变成了对于事物的认同程度。

但以上说的美只是硬件条件上,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讲的,不过有的东西我们很乐意

接受,但却并不一定认为它美。这又是为什么?再对比分析生命的意义的例子。生命的

意义是死亡,是奋斗,是生存,是生活,是等待,是痛苦,是快乐??这些都是它的意

义?我们都知道这都是对的,但我们只会在其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作为它的意义!有讲

过,生命的意义是一种感触,是一种触动。同样,美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感触,一种触

动。这是一个主观的过程,也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我们成长的历程,生长的环境,接受

的知识,思考的方向,每一个人都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事物的落点就在轴的

不同的地方。认同度也就不一样。仅当事物在认同度高的情况下,且对自己有所触动的

时候我们才会认为它美丽。触动我们的也许是它的形状,也许是它的色彩,也许是它的

内涵??等等等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都会对这种认知度与感触性有影

响。就如小时我们认为妈妈关心儿子是天经地义的,当我们经历了生活的艰辛过后,再

来看父母对小孩的行为,我们就会觉得这是一种美丽。就如我的字,我以前觉得我的书

法,以前觉得漂亮,不过现在看来,也就最多个一般般。比如一个女的,丑得一塌糊涂,

但是她心灵手巧,助人为乐,奋斗不已,我们可以说她是心灵美。我们不从相貌的角度,

而从行为的角度去看待与接受她。那她就有不同的美丽,即虽然她的相貌没有给我们触

动,但她的行为却给了我们触动,那么她行为是美丽的。当然还有一种女的,美的一塌

糊涂,但她心胸狭窄,凶恶善妒,小肚鸡肠,只从外表看,她也是一种美,花瓶,指什

么什么其外,什么什么其中的。但无可否认这也只是一种美。

写到这里,我终于可以对美丽下出我的定义了:美就是我们对符合感官认知度并且

有所感触的事物的一种内心的赞美之情。如果一件事物大家认同,就是大家的美,如果

只有我认同也就是我的美。而容容,就是晋哥哥的美。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么来的。

而美寓意于行为之中,就是奉献精神。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对奉献精神的推崇备至。所以

要得到赞美,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做好事。从定义中将‘主谓宾’提出来就是:美.是.情!

所以,美是一种感情,美是一种感觉。一个朋友曾经问我,美女跟一般的女人有什么区

别?我说,严格来讲,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她在外表上更符合我们的感官,于是我

们赋予她‘美’的涵义而已。

第七节 爱情与爱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13

大概是在97,98 年之间,那个时候中央一台每星期日十点钟都有一档叫‘国际影苑’

的节目,当时我记得播放得节目名字叫《爱情是什么》,韩剧,主人公的名字叫李大发,

讲的是富家小姐与平民之间的恋爱,我喜欢看得不得了,每星期守一集。不过看完《爱

情是什么》,我仍然不知道爱情到底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是有求必应,还是如胶如膝?是浪漫梦幻,还是平淡是真?我问过无

数的人,答案最多的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研究了天文地理,人道变化之后,这里

就强行给‘爱情’下一个定义。

爱情就是:男女之间因为两性吸引,而互相自愿且无偿地奉献自己资源的一种满

足的状态。

这是我对爱情的定义,也是爱情的标准。虽然只是一句简短的话,却蕴含了丰富的

意义在里面,有几个重点要注意一下。

吸引:男女之间为什么会相互吸引?就得从本能谈起了,两性可以更好的适应世界,

繁殖是生物与生俱来的使命。很多动物繁殖也只是完成一种使命而已,根本就谈不上爱

情。根据时间的延续规则,所以自两性分化后,这个成熟个体繁殖的欲望被刻入了DNA。

人有一套完整的情绪系统,以性为基础(指性别),加上这套主观的情绪系统,才衍生

出了爱情这种感情。曾经有人讨论过,性在爱情中占有的地位,可以这样讲,吸引是爱

情的前提,爱情是性的手段,性是繁殖的手段,繁殖是生物延续的手段,关系明确了吧

(这里提一下Ls.zero 的观点。她说,男人性欲占70%,女人占20%,然后孩子占女人的

70%,男人钟情于繁衍,女人钟情于抚育,如此就造就了人类种族的连续。因为她是女

生,也许这就是女生的视角吧)。有的人会觉得有了爱才能有性,这种思想也只能反映

一部分的思想,因为爱与性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性与爱却是可以分开的,即,爱不可以

没有性,但性却可以没有爱。这样才能解释得通为什么我楼下那么多美容美发店。在爱

情中,没有了吸引的前提,就没有了爱情。

互相:既然是互相,那么就是两个人的事,那么单相思就不算是爱情。单恋可以算

作爱,但却不能算作爱情的原因就是独角戏不圆。所以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且可以看

出两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古代的爱情时常因为观念的不一致,地位不平等,并且将爱情

涵义喻于行为中,所以特别着重贞洁、专一、三从四德之类的。现在人的观念已经有所

转变。真正的爱情是平等的,而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的爱情却不可能是平等的,这就是

第七节爱 情与爱 21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失衡,当这种失衡达到不能容忍的地步,那么就会造成感情破裂。爱情中,因没有了其

中一方,感情不再是相互的事,就没有了爱情。

奉献自己资源:从这里可以看出,爱情的真谛是奉献,是给予,是分享,很多人都

想不明白,爱情到底是拥有还是奉献,是无私还是自私。如果是奉献,失去了为什么这

样的心痛,如果是拥有,会不会让她/他觉得自私。前面我们已经很多次的提到‘资源’

这个词了。这里的资源指的是人的一切联系的总和,关怀、期望、金钱、物质、交流、

帮助、经验、精神等都可看作是资源。奉献自己的资源,即给予对方资源,所以爱是无

私、是分享、是奉献;而‘拥有’就很好理解了,既然在分享你的资源,那么对方就可

以接受你的资源。因为分享与给予是双方交互的,你在给予,他必然在收获;他在给予,

你必然在收获。就变成了双方都在给予,付出,双方都在拥有,得到。当然,很多时候,

也不可能什么都给爱人,那么这就涉及到我在前文分析的资源分配问题,时间、空间、

利益、物质、感情、秘密这些都需要分配,一旦分配出错,就可能造成情感问题。原则

是,尽可能地为对方打算!一方付出,另一方不付出不能算爱情,两方都不付出那就更

不算了。假如两个人有一段时期都在为对方付出、打算,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是相爱的,

但时过境迁,有一方变化了,不再为对方打算与付出,那么他们的爱情也就结束了。为

对方考虑多一点,自己少一点。至于那种为自己打算多了一点的,我不能说他不能拥有

爱情,但,危险!所以爱情是奉献,奉献自己,爱情又是拥有,拥有对方。在爱情中,

没有了分享与付出就没有了爱情。

自愿且无偿:付出一定要是自愿且无偿的,这才能算是爱情,如果是被迫的,有目

的,那么爱情就是不完全的,爱情中可以耍点小手段,但不要太过,超出对方的容忍范

围就危险了,爱情中允许出现小矛盾,但因为有分享的行为存在,所以可以取得理解,

但矛盾大到忍无可忍的时候,爱情就会走到尽头。根据这一条,真正的爱情一定是心甘

情愿的,不求回报的。我们可以用这一条来检查我们对对方是不是真心的,是不是爱着

对方的。在爱情中,不是自愿无偿的,就没有了爱情。

满足:爱情是情绪系统之引申,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觉,一种积极的感觉,这种积

极的状态就是‘满足’。何为满足?就是够了,达到了,拥有它就不需要有其它的追求

的感觉。在爱情中,没有满足感觉的爱情也不算真正的爱情。说到感觉,有一个朋友问

我:“什么是浪漫!”我想了好长时间,才给这个行为下了一个定义:浪漫就是:感情

之中以满足对方意愿与精神为主要目的的行为或附加行为(这个定义可以帮人想出很多

爱情花招)。可以看出,爱情中,感觉的重要地位。当然,是满足的感觉。还有一个朋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15

友。她问我,怎么样才能确定一个人喜欢妳?我想了半天,才憋出一个土得不能再土的

答案:眼神。如果他喜欢妳,那么他看着你的时候,妳一定能感觉到一种被喜爱的感觉。

通过眼神与表情就达到交流的目的。我还告诉她,当两个人真爱对方的时候,言语的地

位会下降,感觉的地位上升到第一位,也就是说,两人在一起,不用言语,仅用眼神就

能捕捉到对方的意愿与情绪,这时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两人间升腾。这就是传说中的

“心照不宣”,再浪漫点叫“心心相印”。这样出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

枝”的机率就会大增;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的女朋友不知道什么原因发脾气,搞

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你对她还不了解,还搞不清楚对

方要表达什么意思。那么出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机率也会大增。

状态:爱情是一种状态,可以是一种生活状态,也可以是感觉状态。这种状态持续

的时间可长可短,可以长至一方挂掉。也可以短至相视一瞬。两人一见倾心,可以算着

是爱情,这是一刹的爱情;也可以是结婚后离婚,一张婚书长的爱情;也可以是白头偕

老,一生的爱情。

不过我们有专门的形容一种满足的生活状态或感觉状态的词语,平时我们把它称之

为“幸福”。所以爱情是一种满足的状态,我们也可以说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至于什么

叫"幸福",本书中并没有给出定义,不过可以参照本人曾说过的另一句话:"幸福莫

过于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按照这个说法,用在本章中,那么"幸福"体现在三点:

想和他/她在一起;已经与他/她在一起;与他/她在一起很开心.要是能达到上面三

点,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你与他/她是存在爱情的.当然以上三点只是针对"感觉"

这一项来讲的.爱情还包含着其它几项因素,当然,感觉在爱情中是占相关地位的,没

有感觉了,那就真的万事休矣.

同时爱情在不同的时段是有不同的涵义的,也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行为,比如青

年男女,可能就会表现出浪漫的行为,甜蜜的语言,美妙的憧憬??在这一时段,爱情

就是用这些行为来诠释的,结婚以后可能就是平实的生活,各自的事业,相互的体谅来

诠释爱情的涵义,浪漫的爱情化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平实而又充实。再到老的时候就化

做相互的关心,相互的扶持,相互的珍惜等。一段真正的爱情必然要经过这三个阶段,

不过很多人只感受了第一阶段的爱情,有很多人感受到了第二阶段的爱情,鲜有人能感

受到第三阶段呢。爱情也如人生一般会经历初生成长成熟等过程。青年的爱情就是初生

的爱情,这个时期更多的表现为相互之间的吸引。中年的爱情是成长中的爱情,是不稳

的青涩的爱情会逐渐沉积,变得厚实,稳固,不过也经不起太大的震荡,而步入黄昏,

第七节爱 情与爱 21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才是爱情的大成时期,人虽然衰老,但是爱情却正是最美丽的时期。牵挂对方一生,各

种风雨辛酸都经历过了,经过岁月风沙的洗礼爱情变得坚实,不折。这是提前终止爱情

的人所不曾拥有的,又因为到达第三阶段的可贵,所以无论哪个地方,什么文化,哪个

国家,至死不渝的爱情都受到人们的尊敬,真正的爱情是经过起时间的考验的。

也听人时常讨论爱情到底需不需要专一的问题。实际上从定义中就可以看出,爱情

跟专一不专一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果能够做到定义中所说的,无论你有多少个女人,无

论你有过多少个男人,无论你有过多少次婚姻,就可以算是拥有爱情,不过要对一个人

做到爱情的定义已经很难了。更不用说博爱了。并不是说博爱不可能,只是十个博爱的

人中,99%是听了70%的建议了。

博爱是很难的,‘1’理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人的资源总和可以看作1,爱情

资源有1,友情资源有1,大脑资源有1,其它的资源都是1,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你

能与对方分享的就是‘1’百分之百,如果爱两个人,那么就是50%,同理,越多,你

能付出与提供的越少,爱的程度就越浅,因为对方不可能占有你全部的资源的。当然也

有牛人能用百分之几十的资源不断的调配,而在几个女人或者男人之间周旋。我晕。爱

情都已经变成周旋了,还能叫‘爱情’?友情也是一样,因为友情没有爱情的独占性那

么强,所以朋友是越多越好,但是‘好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因为‘好朋友’多了,

自然而然其中的一些‘好朋友’就降格为‘朋友’,大脑资源也一样,就如一杯水,你

用来浇花,那么这样的花是最艳丽的,你要用来浇花,浇草,洗衣服,做饭,喝。你说

那花能有多艳丽?所以,爱别贪!当然,这种情况属于“杯水式”爱情。还有一种爱情

也是普遍存在的,我把它叫做“井水式”爱情。有的人很爱一个人,爱得死去活来,将

所有的感情都投入到对方身上,也许天公不作美,最后消极告终。但他的感情就如井水

一般,虽然当时歇斯底里,但过一段时间,水(感情)又长起来了。于是他又可以将水

(感情)投入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仍然能爱得死去活来。我知道有这样的感情处理方式。

可惜,我怎么学也学不来。失败!

我反复的研究过了,几乎所有有关爱的行为都被囊括在定义里了。我们可以用这个

定义去检视自己。有没有达到爱的要求,有没有达到爱情的要求,友情的要求。知道什

么是爱情了,就知道怎么去抓住爱情了。不过也要提醒大家,我所见过的“爱情”,如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17

今最多的停留在第一阶段,即停留在男女吸引的层次上,而且很多人都以为两情相悦就

是爱,实际上这样的爱是最不稳定的,爱情只有从感性化为理性的时候才会持久,而感

性的爱情会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刺激感、兴奋感的减少而逐渐变化,沉积得下来,稳定

得下来,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不能沉积稳定下来的,那么就只能‘虽然我们不能在一起,

但以后我们还是朋友’了。而一份真正的爱情的拥有是很难的。并不是我长得帅你长得

靓,我们就臭味相投了。NoNo,NoNo,NoNoNo。前文讲过,真爱已经到了很多人不相信它

存在的地步了。因为真爱太难求了。资源分配就是最大的难题,空间、时间、物质、感

情、工作、家庭、小孩、朋友??爱情的浪漫那是电视剧。爱情绝大多数都与琐碎的生

活息息相关的。爱情是一朵美丽的花,但这朵花,它也要吃喝拉撒!但真爱也不是不可

求,时时用爱的定义即爱的标准来审视自己的行为,看自己是否是无私的,是奉献的,

是真诚的,是宽容的,是满足的??看看这一排定语与这个省略号。谁还敢自称找到了

‘真爱’?难度可不是一星半点的大!

最有趣的是,爱情一定不是天生的,在获得爱情的过程中:‘谁’主动?‘谁’就

被动!意为:主动的一方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一方。时常有这样的情况,一方追得如火如

荼,另一方确弃明投暗。这很好理解,你想拥有对方吧,那起码得奉献自己的资源吧,

得有所行动吧,那么主客在‘追求’的那一瞬间就易主了,你的行动能不能起到作用,

就完全决定于对方的态度了。因为爱是对方给的。所以整个追求爱情的过程就是化主动

为被动的过程,从你心甘情愿的付出化为对方心甘情愿的‘倒贴’的过程。这样,从一

方主动一方被动化为互动的过程(大家都‘倒贴’,就构成了相互付出的标准,一主一

被可不是好兆头)。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去争取爱情,具体的招式也可以从中以这个目

的演化(怎么感觉好像是过招),我在这里就不出点子误人子弟了,不过可以按照交友

的原则来指导行为:一.付出真心;二.让她感动(女生有优势呀!)。你做的一切的目的

只有一个,让她感动!人在激动的时候,感觉因素会被放大并且理性的作用会被缩小,

这个时候,正好“浑水摸鱼”。如果把追求爱情的过程看作是一个“钓鱼”的过程本人

认为也没有问题,就看你的饵与垂钓的技巧了,你做的一切的目的就只有一个,让鱼看

中你的饵。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不过还是祝大家都有美满的爱情。

我们再看下爱情的定义:男女之间因为两性吸引,而互相自愿且无偿的奉献自己资

第七节爱 情与爱 21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源的一种满足的状态。那么我们把互相一词换成“一方”,那么就变成了:男女之间因

为吸引,而一方自愿且无偿的奉献自己资源的一种满足的状态。这就是单恋了。单恋不

能算爱情,可以算着是对对方的爱,假如因为两性吸引的爱是爱情,那么我们就可以得

出不是因为两性吸引而产生的感情就是爱了。对,爱的定义就是,人在一定的情况下,

自愿且无偿的奉献自己资源给另一方的一种满足的状态。这里的“一定的情况下”,就

需要特定的状语了。比如因为友谊,而一方自愿且无偿的奉献自己资源给另一方的一种

满足的状态,就是友情了。因为亲戚关系,就是亲情了。我们可以看出,慈善是一种爱,

捐款是一种爱,抗震救灾是一种爱,朋友之间是一种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

自然的爱,都是一定情况下的具体定义,不同的状况下就有不同的爱。后面那一句话是

爱的本质。

可能这些东西有点理论化,吹牛话。不过可以参考一下,结婚用的誓言。也许就能

明白爱情是什么东东了。

我(莫如冰)请你(于儿),做我的妻子,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我唯一的爱人。

我将珍惜我们的友谊,爱你,不论是现在,将来,还是永远。我会信任你,尊敬你,

我将和你一起欢笑,一起哭泣。

我会忠诚的爱着你,

无论未来是好的还是坏的,是艰难的还是安乐的,我都会陪你一起度过。

无论准备迎接什么样的生活,我都会一直守护在这里。

就像我伸出手让你紧握住一样,

我会将我的生命交付于你。

所以请帮助我 我的主。

我(于儿),请你(莫如冰)做我的丈夫,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我唯一的爱人。 我将珍惜

我们的友谊,爱你,不论是现在,将来,还是永远。我会信任你,尊敬你,

我将和你一起欢笑,一起哭泣。

我会忠诚的爱着你,

无论未来是好的还是坏的,是艰难的还是安乐的,我都会陪你一起度过。

无论准备迎接什么样的生活,我都会一直守护在这里。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19

就像我伸出手让你紧握住一样,

我会将我的生命交付于你。

所以请帮助我 我的主。

嘿,吾之情伤,十年未愈。借此机会YY 一下,过过干瘾。上乃基督教誓言,所以

有‘我的主’。

可以想象,要多么强烈的奉献精神才会拥有真正的爱情。没有点觉悟,没有点境界,

玩爱情?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第八节 看人与骗人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21

看人与骗人这一节可是我的拿手戏,是天平受力模型与蜂巢模型的极致应用。也是

我的理论最根本的应用之一。还记得之前有讲过本能倒金字塔图吗?

可想而知人是有多么复杂,三大本能统筹于大脑,由之衍生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我

们只能看到事情的结果(因果联系),而看不到事情的原因,而这种因果显现在人群中,

就是我们看到的行为,我们只能看到生活中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事情,却看不到导致这

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产生的原因,到了下层,事物联系已经变得杳不可查,那一团乱麻似

的连线让无数的人找不到头绪,认不清事情本身,所以每当不好的事情临身就自怨自艾,

泥足深陷,情绪激动,迷茫无助??本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人这种动物的行为看得更

加的透彻,顺便再YY 一下世界。早就讲过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再看下图人性全图:

人性全图

第八节看 人与骗人 22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纷繁的表象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爱情是繁衍、大脑、情绪三者的综合并穿插其它本

能衍生品产生的结果;虚伪因索取,大脑,环境辅以情绪而成;奉献是因环境、索取、

情绪、思考综合体现出来的行为。如此等等,每一件事后边都隐藏了无数个因素作用于

它。从上图可知,越往下走,生活中各种事物共性越多。根据破茧十策之‘俯视’原则,

要解决生活中各种烦心事,两个方法。一个是站到图上超脱于个人社会、自然、人生等

大框架从上往下看,一是站到图下而了解自身、认识自身从下往上看。

根据天平受力模型,每一个结果后边必然有导致它产生的因素存在,又根据蜂巢关

系模型,去找联系最近的决定性因素,而人的行为更多的不是直来直往,而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一件事的起因必然是另一件事结果,环环相扣,变成一个“网”。

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都表达了一个隐含的意思,甚至有表达自己的心思,厉害的人能

够将这种隐含的意思与心思捕捉到。所以有一种人,你面对他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是透明

的一般,好似什么东西都隐藏不了。这是练出来的(同时需要具有达到‘可俯视别人’

的实力支撑,所以一般‘上位者’会有这样威严)。人的任何一个表现,都有一种意愿

与目的,这种意愿与目的如果被别人直指而出的话,那么就会有一种赤裸裸的感觉,一

种毫无所藏的感觉(尤指有损形象的意愿与目的),当这种感觉产生的时候,人的本能

反应就是掩饰,所以我们才需要戴面具做人。这话算是对前面假面的那一节做一个补充。

如果你不能从一个行为中看出别人的内在,那么不要紧,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找出相似

的例子,找到共同的内在。事例越多,也就越了解真实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相处地越

久,了解地越深。不过事例的多寡是有局限性的,可以利用这种局限性去达到让人相信,

起到惑人耳目的目的。比如请君入瓮,李代桃僵,无中生有,瞒天过海,暗渡陈仓??

三十六计中有一半都是这样的,利用信息的局限性去迷惑对手,使之作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要了解一个人一定要尽量多的去了解他的过去、他的现在,可别自以为是的以为我

们相识多少年,就怎么怎么样。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当你了解了足够多的信息,

你就可以作出判断(判断的功能),知道对方为什么会作出如今的选择(现在的行为),

而也能够推测出,在目前的状态上对方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推演的能力)!甚至可以

造出一种声势,让对方向所剩不多的选择里面走,这样的话就可以掌控别人的选择,古

代名将多是这样的高手,而权谋之术的精髓也在这里。老谋深算换句话说就是分析能力

出众。这里加一个附注:这种形式可用到利益圈,朋友圈,事业圈,交际圈等,但不适

合好友圈,用理智去对待好友的行为本身就意味着把对方踢出好友圈。交友两大原则:

付出真心,让他感动!在好朋友之间,猜疑都是多余的。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23

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与资料找出相通点、可疑处等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所以我将

本节重点处放在瞬间判断一个人的情况下。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对一个人一瞬

间作出正确的判断,可不是随便给个印象分那么简单哟。

练瞬杀术之前,我先介绍两个对这方面有帮助的游戏。

一.扑克游戏:吹牛,又叫‘信不信’,又叫“编瞎话”。游戏规则:

游戏用牌:3-4 人一副牌,5-6 人二副牌,大小王当“听用”“替用”。

玩法:由发牌的人拿出1 到6(二副牌1 至10,因为大小王可以“替牌”)张牌,

扣下,并宣布是几张某点牌,如“两张7”。下家可选择以下几种应法:

1:不相信:则翻开那几张底牌,如果是骗张(下面不是“两张七”),则将此轮

所有的牌都归被翻的人所有;如果不是骗张(与宣布相同,是‘两张七’),则全归不

相信的人所有。然后由赢的人继续出牌和喊牌。没有骗倒其它人、被戳穿者、猜错牌者

手中牌数会增加。

2:相信并跟牌:跟牌的人跟1 张到6 张牌,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加牌,比如上家说

“两张7”,可以说“加跟1 张7”。然后由下家选择翻牌或者跟牌。

3:放弃,表示相信上一个喊牌人的牌,自己放弃跟牌或翻牌的机会,轮到下一家

处理。

4:“不信为大”原则。比如下家相信想跟牌,但下下家不信上家的牌要翻牌,以

不信的下下家为大,下下家翻牌确认,下家当作放弃,等待下一轮翻牌或跟牌。

如果连续多家放弃又轮到自己出牌,则刚才的牌成为一圈,将不再翻开而作为淘汰

牌,淘汰之后刚才的牌当废牌扔一边,下一轮重复以上规则。

胜负:第一个出完手中的所有牌为胜利者,其他人全部为输家。

这个游戏分布很广,但没上正式场合,所以介绍得比较详细。它主要是不涉及算牌,

完全是考对对手心理的推测,通过别人的风格,行为,表情等去推测对方出牌是否与宣

称的一致。这个小扑克游戏对看人是有帮助的,尤其是瞬间判断。

二.剪刀石头布。这个游戏全世界的人都会玩。对对方的手势需要以最快的判断速度,

而且很多时候还要加入感觉。我举两个例子,有一次,我告诉我同事,别人都以为第一

第八节看 人与骗人 22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手剪刀、石头、布出现的概率各为33%,而实际上剪刀出现的概率达到了60%,所以第

一次出石头的赢面最大,同事不信,说我们两个来,于是我们来了一盘,大家猜猜我们

的结果?呵呵,他出剪刀,我出石头。我刚告诉他‘剪刀出现的概率60%,第一次出石

头的赢面最大’,他立马反击,他本有三种选择,但正是这种不信,决定了他必然要用

剪刀赢我来反击我的言论,而我正是看中他这种心态所以才第一手出石头的。相反,如

果他信服了我的言论,我很有可能输,因为他要出什么我已经无从判断了,可惜,他不

信,那么他的选择就只剩下一种,剪刀。所以我出石头看似偶然,实际是有意为之的。

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有一次,我,张小明,袁开钊三个人一起,我又谈起了剪刀石头

布,我说,我剪刀石头布很厉害的,袁开钊不信,说,完全是概率,而获胜的概率是各

1/2。于是我们两个开始争,最后一言不合就以结果论雌雄,看我是雄的还是他是雌的,

最后的结果把我雷死,我人品爆发,连赢了十几把,把张小明直笑得在地上打滚——打

得是真滚。这件事情被收录入《钊哥哥反面教材全集》,被我嘲笑了四年(我的朋友太

多都很“挫”,所以我每人都为他们准备了一本《反面教材全集》,收录他们做过的挫

雷囧事。哈)每次想起此事,我都要yd的回味半天。见过倒霉的,没见过这么倒霉的!

上面两个游戏是我在生活中发现对看人有帮助的两个游戏,大家可以去试试,把两

个很普通的游戏上升到严肃的层次,或许也能帮到大家的。我一向对自己的感觉很自信,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从我学会看人以来,仅看错了一个人,杰伦哥,当他刚出道时我说,

他不会红过三年。我晕,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除此以外,我未看错任何一个人,这也

是值得自傲的。好了,研究了吹牛,学会了剪刀石头布,可以接着讲怎么来练习看人了。

首先,对人的共性要有很深的理解,比如我讲的人的三大本能,就是我总结出的人

的共性,每一个人都可以总结出不同的共性来。在共性之上加上个性就是每一个人的性

格,性格是人适应社会(成长历程、社会、家庭、自然、学校、思想都可以影响到性格

的形成)中各种习惯沉积下来的特定行为表现模式。既然是特定的,那么就是可分析的,

通过短暂的交流,捕捉对方的神情,眼神,动作,行为,形象,综合分析,尽可能的将

对方的性格,能力,背景等隐藏的东西给抠出来。而分析这些东西的出发点,就必定是

对人的观察与思考。有一天我觉得能够看透一个人的时候,那距我决定观察人的行为的

时刻已经三年多了。三年来,我不断的思考着别人行为的原因,一个眼神,我会想,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眼神,一个行为,我会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高兴,别人为

什么高兴,忧伤,别人为什么忧伤,失落为什么失落,恼怒为什么恼怒,虚伪为什么虚

伪,小器为什么小器??是因为得到了什么?还是失去了什么?为什么得到?为什么失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25

去?这样的状态会对他有什么影响?这样的状态对人有什么影响?这样的状态是怎么产

生的?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如果他是我,他会怎么想?三年中,天天都在以已度

人,以人度已,以已度已,问为什么与回答为什么!(一个贴吧的朋友问我,哲学的入

门应该是怎么样的!我答,不断地问‘为什么’!当你能明白周围的所有为什么的时候,

就是哲学家了。所以:哲学是思考!所以哲学并不是进了哲学系学了几个前人的谬论或

者读了几个大拿的著作,拿着几个哲学概念说三道四或者是卖弄点读后感就算懂哲学了。

哲学不是一门学问,也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思想方式。反映到行为

中可以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三年后,当我对人的各种行为有了初步的解释的时候,

才发现人是如此地好理解。不过我想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我这样变态。所以如果想在看人

方面有所长进的话,我只能劝大家多对别人的行为留心就行了。牛角尖钻到我这种程度,

要是不小心出不来的话,是很痛苦的。

第二点,人不可貌相,经过我仔细研究发现,这是错的!比如我们平常说的“夫妻

相”。为什么两个人相处久了,会在相貌上显示相似的地方?很好理解!两个人结婚以

后,不管是饮食习惯,还是精神状态都会在相处中不断的融合。即生活节奏与状态一致。

这种一致性会体现在脸上。性格,气质,精神。所以虽然两个人长相不一样,但也能从

中看出相似之处。这就是“夫妻相”。算是“人可以貌相”的一个例子吧!人有很多种,

有的人喜欢笑,有的人很严肃,有的人很开朗,有的人很慈祥,有的人很阴毒,有的人

很消极??长时间保持一种精神状态,会将这些形象给刻在脸上,哭,笑,愁,忧??

这些精神状态都会带动不同的肌肉,长期保持这些精神状态,运动多的肌肉与运动少的

肌肉会形成细微的差别,最奇妙的是,这种被刻在脸上的精神状态,跟相貌的关系并不

大。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是笑相,有的人是哭相,有的人一见喜欢,有的人一见就讨厌。

不过因为相貌跟精神状态有关,而跟人的品质好坏没有多大关系,所以我们讲的人不可

貌相实际上指不要通过相貌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却可以通过相貌判断他的精神气质,

如虚伪,和蔼,小器,爽直等。又因为我不可能像学者科学家一样去以定量的调查,所

以也只能从直觉上定性地判断。这样我拥有了相当敏锐的直觉。所以也时常扬言,几乎

可以一瞬间判定一个人可否接交,而无论是谁,只要相处一周我都可以让他无所遁形。

不过我看人相貌的本事从来不用在两种职业上边。政客与演员。政客因为必须要做出一

副和蔼的样子,长时间的微笑,让人不能从面目上辨别内在。而演员呢也是一个道理。

不过我让我养成了另外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不喜欢看国语电影,因为语言沟通无障碍,

让我不得不把精力放到演员的演技上边。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看一部,觉得演技烂,看一

部演技烂,于是宁愿去看国外的那些简单无聊的英雄主义大片,效果火爆,看字幕又吸

第八节看 人与骗人 22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引我一部分注意力,于是演技好不好也就不重要了。从这里大家也就可以得出,要想有

一副世人看不穿的面具,从政或者当演员是不错的选择,否则,能够微波不兴,以不变

应万变者我简直要五体投地了。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能够表达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含蓄,直接,

羞涩,关怀,拒绝,接受,鼓励,爱慕,厌恶,渴望,呆滞??当我们有意识地去注视

别人眼睛的时候,往往是带有一种目的,这目的就是了解对方,或者看透对方。而只有

眼神(不是眼睛)才能透露出别人的真实想法,所以我们想要了解对方或者透析对方的

时候,会去注意别人的眼神。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之一。当我们注视一个陌生人的

眼睛的时候,如果对方很坦然,与你对目而视,表达的意思就应该是“事无不可对人言”

“身正不怕影子邪”??如果不愿意被你了解,就会目光转向。切断与你的视觉联系,

表示“我不愿意被你认识”“当你不存在”??而当别人洞悉你的目的,而反视于你的

时候,你也会因为目的暴露而难为情,主动切断联系,表示“我只随意看看”“我在赏

花赏月赏秋香”“这是一个偶然眼神接触!”??这种情况在男女对视中表现的犹为明

显,而假如是相爱之人对视,却不愿意主动切断这种联系,直视对方,然后相视而笑,

意思也很明显“心照不宣”“愿意了解与被了解”,“传递爱意!”(如果一个愿意被

你了解的女人还不爱你的话,那你也是衰到家了!)正是因为眼神能够传达“了解”与

“被了解”,所以心有芥蒂的人是很难做到眼神的对视的!假如一个女生愿意与你对视

的话,那么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很坦然。这下你完了,你没戏了;另一种是她爱上你了。

也许你也会说那说了不是白说嘛,要嘛爱,要嘛不爱,还用分两种情况?已经全包括了

嘛。不过放心,这种坦然或者爱慕,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这就要呼之欲出另外一个分辨人心的利器了。实际上眼睛不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才

是心灵的窗户,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上一段用括号说明眼睛不能透露人的真实想法这一

说法了。能透露的是眼神,一字之差,缪以千里。眼神,顾名思义,眼睛的神态。眼睛,

眼眶,眉间额。是构成各种眼神的基础,眼眶的闭合程度,眼睛的视觉方向,眉间额的

舒展情况,全部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千奇百怪(千姿百态)的眼睛。眼眶全开,眼睛眐

视!  吃惊;眼眶自然,眼睛微翻  思考;眼眶自然,眼睛自垂  沉思;眼眶不

动,眼睛斜平  不睬;眼睛圆睁,眉间额皱  愤怒(只作参考)??不过这还不能

表达全部的情绪,利器要上场了   脸。只有脸上的肌肉运动配合眼神合在一起的表

情就能表达大部分的意思了。笑的眼神只能传达笑意,只有肌肉的拉动与眼神的配合才

能表达完整的笑的意思。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27

好,最重要的内容来了。人的脸部肌肉与眼神是受心理与情绪控制的,这种控制在

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而仅仅是外界五感刺激作用于人本身的本能反

应,在‘美之为美’那一节,我们说过,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先于主观思维的,也就是说,

感觉是先于逻辑思维与理性思维的,那么情绪就是先于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所以情

绪是本能。人会将外界刺激的感觉、外界刺激的情绪先于理性以表情的形式表现在脸上。

也就是说,这种表情是真实的,是人心境的写照,或者心境的一部分写照,这就是表情

分析一个人的理论基础。

(‘老大论’:人身体内有两个老大,一个老大是冰山之下的自动运行机制,主内;

一个老大就是“我”——主观意识,主外。因为极有可能“我”是这套机制衍生的功能,

所以主内的冰山之下的老大,可以叫做“老大的老大”,‘老大的老大’虽然隐于幕后,

但功能比‘老大’强太多,比如我们看到美女,仅是接收信息,分析信息,对比信息,

储存信息,再调用信息这一整套复杂流程,全由‘老大的老大’包办,但在‘老大’看

来,却是很简单的,因为前面的流程‘老大的老大’已经做好了,‘老大’只负责调用

就行了,所以看到美女的愉悦‘老大的老大’与‘老大’,取得了一致,但有的情绪却

不一致,随便举一个,尴尬,‘老大的老大’因为没有思维与思考的功能,第一时间接

收到信息,经过处理,得出了这件事应该让自己尴尬,所以在表情上显露出来,这是心

境最直接的表达,而真正主外的‘老大’——‘我’却要考虑这件事的利益,场合,后

果等等,最后得出,不能在公众面前展示这个尴尬,于是老大将调用与控制相关肌肉改

变‘老大的老大’已经展示的情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老大的老大’由于是自动运

行,‘老大’是主动调用,所以‘老大的老大’的运算速度是快于‘老大’的,当然结

果也就出来得快,于是当一个事情,尤其是突发事件出现时,第一时间表现出来的往往

是真实表情,然后当‘老大’的分析结果出来的时候,再做改变。这个‘老大’改变‘老

大的老大’‘初稿’的过程就是传说中的——掩饰。因为太快,太一无所知,所以‘老

大的老大’作决定的过程有时候我们叫做‘条件反射’有时候我们叫做‘感觉’。所以

看人的总原则就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并将属于‘老大的老大’的部分信息归类,而骗

人要复杂点,总原则是在骗‘老大’的前提下尽量也骗‘老大的老大’,好拗口!所以

骗人不仅要从逻辑上让人察觉不到在骗他,在感觉上,也要看起来不像骗人。应该很多

人看不懂‘老大论’这种解释,不过要是看懂了,自然会发现它的强大,就像很多人听

不懂我讲的冷笑话一样,我时常说:等懂了,就笑了!——所有的看人的方式,骗人的

手段都可以从以上总原则推出。)

第八节看 人与骗人 22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从适应社会与自然的角度讲,人将意图显现在脸上,这是死得最快的一种做法,这

是不允许的,于是人会主动的用大脑控制情绪、表情,这种控制随着危险度的增加而逐

渐增强,危险超过一定限度,控制又会减弱。比如一个笑话,一个陌生人讲给你听与一

个好朋友讲给你听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朋友面前人的表情越真,在陌生人面前表情

越假,而假如这个讲笑话的是一个杀人犯-----即危难度最高,那么你可能表情就只剩

下恐惧了,哪还有心情笑。我们会对信任的人开心门,对不信任的人关心门!而情绪控

制能力越弱,人越单纯;控制能力越强,人越成熟。相同的意思,情绪控制能力越弱,

人越傻;情绪控制能力越强,人越虚伪。何以取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而这种选

择会形成模式如性格般沉积下来。这又是表情判断人的一个依据。这样就变成了每一个

人的表情都是真假相参,真实的表情与虚假的表情同时表现在脸上,难辨真伪。表情判

断人的第三个依据就是,同样的表情,‘无意识’的反射(老大的老大的工作)与‘有

意识’的控制下(老大的工作),结果是有稍微不同的,“有意识”控制下的表情是生

硬的,勉强的,不自然的,不柔和的(术业有专攻,因为老大的老大主内,所以控制肌

肉要快速与直接的多,而隔行如隔山,老大主外,所以控制肌肉数量上与效率上就相差

一大截),当然,随着练习的增多,这种生硬、勉强、不自然、不柔和会逐渐的改变,

我们都希望我们装出来的表情与真正的表情是重合的、一致的,不过,不可能!一定会

存在差距,而我们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就是找到这种差距,再判断差距所反映的信息

(总原则推论)。比如,我突然说出你隐藏多年的秘密时,你一定会惊讶,这种惊讶的

想法会通过表情展示出来,但你又强作镇定,找出这种镇定下的惊讶就是看人水平高低

的直接反映。可以通过不断的观察与练习看人的技巧的提高这种捕捉细微差距的能力,

不过骗人的人也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不形与色”  这里指不将真实想法表现在

外(也是总原则推论)。所以表情的骗与反骗,假与不假,真与不真,永远是双生的,

你可以看出一些人的表情,却会被表情演技更高超的人给忽悠,而表情演技更高的人又

会被捕捉能力更强的人逮住。一环扣一环。所以魔外有道,道外有魔,魔道循环,谈不

上表情术厉害,还是反表情术厉害。真的是要考水平的。不过如果真的是一个成熟的人,

那么至少应该知道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去表达真的感情,什么样的情况下用面具的表情(也

应该知道什么东西是在乎的,什么东西是不在乎的,什么时候抓紧不放,什么时候断然

放弃)。

运用倒金字塔分析法,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是可以:一.通过表情;二.通过动作;

三.通过表情与动作来完成的。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29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就是从这个图开始的,由浅入深,依次是,凭感觉,看眼神,看

表情,作动作,这就是第一次认识一个人应该做的,而随着认识的深入就要从一件事例

中寻找对方的真实性格了,了解一件还不够就需要很多的信息量,所以很多的事例是需

要的(对方经历),而对对方了解的再多也仅是他本身,再要了解的话就可以从周边环

境入手的,朋友圈,利益圈,事业圈,家庭,??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到了解这他的所

有情况,你才可以拍着胸脯讲,某某某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就算做到这种程度你的答案

依旧是片面的,为什么?因为认知是有局限性的,你不可能真的把对方的一切情况都摸

清楚;情感是有片面性的,你不可以绝对的站到客观上去评价一个人;对方是活的,你

了解的也许只是对方想让你了解的;表情有可能是假的,眼神也有可能是假的。这就是

水平,看人水平高的人也许只要一个眼神就可以判断一个人,而看人水平低的就算让你

了解所有的信息也做不出正确的判断。

再举一个例子,说。甲与乙因为争执,甲不小心将乙推入楼下,导致乙身死,警察

来了,甲解释说:他去洗手间,回来的时候,看到包在乙身上,于是想抢回自己的包。

结果一检查,果然包是甲的,于是警长觉得乙可能是小偷。不过有旁人来证明,乙在以

前有过交还失物的行为。又有人讲乙确实有过找失主的行为。于是警长推测乙是一个热

心人。因为看一个陌生人来抢包,当然要维护失物。不过后来又在乙身上找到了属于甲

的钱与收据!警长于是推测乙是一个惯偷,只偷钱财,归还失物。失主找来当然不能还

包,因为还了就知道钱不见了。于是起了争执。而再后来,才发现,原来乙在很久以前

第八节看 人与骗人 23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撞死了甲的女朋友,于是甲精心策划了这一起事故。实际上是谋杀!(故事出自‘高空

坠落的真相’)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见到,信息对我们判断的影响。我们只能做到尽可

能准。再讲点题外话。信息不一定能帮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于是我们还得借助最基本

的一样东西,就是上面倒金字塔的最下面的一项——感觉。并不是你要分析了别人的祖

宗十八代,然后才觉得这个人好还是坏,是能交还是不能交。这不是一个纯逻辑的东东。

感觉这人不错,那么就可交。有的人虽然不管是外表,还是行事,都无可挑剔,但感觉

就是不好,于是你也不会去交往的。通过上面的论述,可知,‘感觉’并不是全感性的

东东,它是‘老大的老大’的意见。生命的意义在法律与道德的底线跟着感觉去找!而

在这里,可以套用为分析了对方的祖宗八代后跟着感觉走,换成‘老大论’就是:遵从

老大的指示,参考‘老大的老大’的意见。如果这样也出错,那就没法了。人要是倒霉

起来,说话都闪舌头,就像钊哥哥,连输十盘的概率是1/1024,也叫他赶上了,人力有

时而穷。只要是判断,哪有不出错的。还是老话,我们不可能完全掌握真相,只能尽所

能接近。既然有人专门练看人,那么就有人专门练骗人。前文有述,让自己完全展示出

来的人死得最快,那么完全不将自己展示出来的人就是最安全的。这里的完全不将自己

展示出来的意思是最自然的装出各种表情,而不是沉默寡言那种闷骚。理论上讲,最单

纯的人是不会骗人的,最成熟的人是永远不会被人骗的,不过幸好,这两种极端都不可

能在社会上存在。所以没有最傻,只有更傻,没有最能装,只有更能装。别人可以利用

我表情与真实表情的差距看到我的内心,那么我就可以利用作出如假乱真的表情让别人

以为这是我的真实表情,于是让别人认为我是这样想的(这是骗人总原则的推论,怎么感

觉像“将计就计”)。所以‘老大论’骗人总原则换成‘人话’就是:骗人的原则就是制

造假象,迷惑对方,让对方以为是真相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时常说的骗人最常见的就是说谎。说谎不是贬义词,人人都得说谎,不说谎的

人中招的速度仅次于最单纯的人。那么怎么才能说出天衣无缝的谎呢?遗憾!谎言这两

个字就定义了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天衣无缝的谎言。不过幸运的是,你骗一个人,根

本不需要一个天衣无缝的谎言。说谎或者说骗术有一总纲三原则四境界:

总纲:以假乱真。

原则一:要骗人,先骗已。

原则二:九真,一假。

原则三:真亦假,假亦真。

骗术的最高境界一:告诉在骗他,他还不信!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31

骗术的最高境界二:皆大欢喜!

骗术的最高境界三:骗世人!

骗术的最高境界四:说真话!

真的不太愿接着往下写了。本来是一个中性的东东,可能要被人用来谋私。简述一

下吧。

总纲:实际上就是‘人话版’总原则!

则一:如果别人的观点与你所想所思一致,那么你的表情就是真实心情的反映,所

以遇到知己时会觉得很轻松很开心。如果不一致呢?那么神情总是会有稍许的勉强,同

上,如果你讲的话是真实的想法,就会很自然,如果作违心之论,无论掩饰的多好,都

会有稍许的不自然。所以如果你说谎,首先一定要不断的暗示自己,相信自己,说服自

己  我所讲的东西是真实的、可信的。要欺人,先自欺!你觉得你在骗人,就算你说

的真话,那么你也在骗人,如果你不觉得你在骗人,那么就算你说的是假话,也没有骗

人------赋予。只有你相信你所说的东西是真的,那么你说出来的东西,才会带有真实

的感觉。然后以这种真实去感染人。比如,有的人不自信,那么你说的话就是不自信的,

如果你不断告诉你自己你是强的,了不起的,说的话是有底气的,自信的,那么这种底

气与自信就会通过你的言行无形中表达出来,让别人觉得你讲的话是可信的,真实的。

所以如果你打定主意要骗人,那么一定要相信自己所说是真实的。编出来的谎话一定是

假的,只有理所当然的谎言才能说服人。有人说谎时,从来不会想过要让对方相信什么,

也不会想万一没骗到别人怎么办,而是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已。不强求任何人相信。

不过,这种淡定就是骗人的最好手段。又如表演,如果你演乞丐,那么请相信你是一个

乞丐,如果你演皇帝,请相信你是一个皇帝??骗术!就是一种表演!所以,要骗人,先

骗已!

则二:只有别人认为对的东西,别人才会点头,才会信任,我是有神论,你告诉我

这个世界是没有神的,这不是找抽吗?我是无神论,你告诉我上帝的法力无边,我晕,

老大,我正在研究量子力学呢。所以老讲真理是用处不大的,随机应变,因时利导,见

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此其一。其二,你讲的东西,如果要让人深信不疑,那么一定

要经得起论证,并且绝大多数对对方来讲,都是对的,所有对的东西只有一个目的,就

是为你要讲的重点做铺垫,以九成可信来加深最后那一成的可信度。无论什么样的谎言

都逃不过九真乱一假或者九假乱一真的模式(以混淆真相为目的的谎言),九真一假,

要让人以为你做的‘假’是‘真’的,那么,你得做大量‘真’的事来扰乱对方的判断,

以为最后的‘假’是‘真’。举个例子,增兵减灶的故事,庞哥追孙哥,孙哥每次将灶减少,

第八节看 人与骗人 23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让庞哥以为孙哥士兵逃跑减员,最后让部下抛下辎重追击,中了孙哥的减灶诱敌之计,结果

被孙哥‘庞哥死于此树下’了,孙哥就用的是‘九真乱一假’;而九假一真,要让人以为你

做的‘真’是‘假’的,那么,你得做大量的‘假’的事来扰乱对方的判断,以为这最

后的‘真’是‘假’。举个例子,在《邪气凛然》中,詹妮越南妓女的身份爆光后,陈阳就

用了九真一假的方法来解围,先后用詹妮是陈阳的情人,詹妮是变性人,詹妮是李小龙的私

生女,詹妮是同性恋,詹妮是被外星人劫持,詹妮是那美克星人等一系列荒谬的言论去混淆

真相,然后将真相淹没在荒谬的言论中,让别人以为真相也是荒谬的.这就是九假乱一真.无

论作了什么样前奏,都只是为最后那一点服务的。真正的骗人看起来都不像骗人!因为

有九成的东西都是经过起论证的。

则三:真亦假,假亦真这一原则说明,真实与谎言的跨度并不是一个完全对立的层

面,有的时候真与假的距离只有一线之隔,举个例子,阿基米德同志的给我一个支点,

我可以撬起地球,我晕,根据计算,就算给阿同志一个支点,他也撬不起一个地球。百

善孝为先,而实际上百善并不是以孝为先的。法轮是假的吧,看看天安门前拿汽油浇自

己的那位同胞;神婆是假的吧,我亲眼看着得了脑血栓的奶奶被神婆的“神树”乱敲,

还骗走一个‘蒋介石’??所以,没有真与假,只有信与不信,信了,假的就是真的,

不信,真的就是假的。如果你说的一切东西让人相信,那么你说的一切就是真的,你可

以骗过任何人,如果你不信任何东西,那么一切都是假的,你就永远不可能上当。销售

中有一个很有名的技巧,叫FABE。feature(功能)advantage(优点)benefit(利益)evident(证据),

四点分别对应产品的功能,产品的优点,顾客的需求,以及证明产品好的证据。不过FABE

说穿了,就是净捡好的说。那么你听了它的好处,你可能觉得,这个东西不错。但它也

有坏处呀,如果同样的东西,我全捡坏的说,那么你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很垃圾。问题就

在,这是同一个东西呢,不同的说法就会产生不同的判定结果。真与假,好与坏的距离

真的是相差不多。正是因为这种真与假的混淆性,好与坏的可转化性,所以本人从来不

用好与坏作为判断一个人或者判断一件事的标准,而以一个决定是否是自己所做,所做

决定的后果是否能够承担,万一出现最坏结果是否能够担负等原则去判断。如果能,则

做;不能,则不做。这就是破茧十策之:无论何时,无论何事,带上觉悟。

三境:当你用骗术骗倒一个人的时候,有两种结果是最令人满意的,一.有人告诉了

对方,你在骗他,但对方对你仍然深信不疑,而以为告密的那个人在骗他。这种情况就

比较夸张了,一般只有那种缜密的调动相当的大的资源的骗术才有可能。比如一个国家

骗国人,军国主义,奴化教育,洗脑教诲,政策等等。如果是人骗人的话,那么一定是

推心置腹的,曾共患难的,过命交情的,血缘的等关系相当牢固的情形,一方因为重大

利益而抛弃这种牢靠关系。“背叛!”这种抛弃牢靠关系的一种情形。而另一种结果呢?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33

是皆大欢喜,两方得利。就是我用手段得到了我想要的,而对方也认为也得到了相应的

利益。比如,顾客去买物品,商人将物品价格调高,再以低折扣返给顾客,顾客跟商人

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了一致的协议,对于买主,砍到了跳楼价,高兴极了,对于商人,

我宰了大肥羊,也高兴极了,两个人都觉得占了对方便宜,都欢欢喜喜。这实际上就是

李宗吾的补锅法。讲。有一个人去补锅,补锅匠的价格是损处大小计算的,补锅匠乘主

人东张西望的时候,将破处敲得更大,然后等主人回过神来的时候,装模作样用砂纸将

锅灰砂亮,露出新口,道:“看,幸好我仔细,不然就算补了原来的口,你的锅要不了

多久又会破掉了。”于是补锅匠高高兴兴补了锅,主人高高兴兴付了钱。皆大欢喜。当

李宗吾看到这一幕,恍然大悟。向补锅匠深深地鞠了一躬:“先生真乃神人也!”不过

这一境界是不是大家有点眼熟?不错。这个就是成功原则之一的:“以舍之名行取之实!”。

但如果仅仅是眼前的皆大欢喜的话,这种境界也称不了最高境界,如果我是商人,我是

补锅匠,我会将其中的秘密永远或者尽可能长地保留下去,让这种“建立在利益上的信

任关系”保持下去。这样我就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骗子  如果对方不认为我在骗他,

我又怎么能称之为骗子呢?不过旁观者清,骗一个人总会被其它的人揭穿,所以骗人的

最高境界之三就是:骗世人!不管你用什么手段,要是能让世人都相信你,那么你就不

是骗子了,所以骗与不骗到底的差距也是相当小的。根据这个,给大家出一个问题:世

界上最大的骗子是谁呢?所以,真正的骗人不仅看起来不是骗人,而且本身就不是骗人。

当后人发现你的秘密的时候,有另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最高骗术  时代局限性。

境四:说真话,我的群里有一个销售骨灰级新手,问我怎么去套竞争对手的价格,

我说,永远别去套对方的价格,以你的水平自己不被套就阿弥陀佛了。销售技巧不熟、

脸皮不厚,就讲真话!新手不能熟练的掌控表情与情绪,用上拙劣的销售技巧反而弄巧

成拙,简直是无视别人的社会经验嘛。不能骗人则不骗人。人讲真话的时候,就算有漏

洞也会被谅解。而讲真话往往就意味着真诚,实际上这正是人人都希望的,只是你真诚

的时候别人会怀疑这种真诚的可信度,所以越拙劣,越害羞,效果越好。当然这是对新

手而言。而对于老鸟,这个境界就是原则三,真亦假,假亦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连自己都分不清什么是假什么是真,于是用真的口气,真的心态,真的心境讲出来,什

么都是真了。而至于更高层次的,就如我,我几乎不讲谎话的,最近一次说谎还是上次,

我好朋友当众把我喜欢我姐的事抖出来,当时简直太让俺措手不及了,于是矢口否认。

后来想来,当时最好的反应就是落落大方,直言不讳。(我把‘喜欢’与‘爱’是严格

区分的,并不影响对于儿的专一)。结果让我打破了几年不说谎的记录。只得重新再来。

严格来讲那情形不算说谎,只能说明我还是有点嫩,暂时呆在‘非老辣专区’。如果大

家把上面那种情形不当作谎言的话,那么我就可以讲下面的话,如果认为那种情形是谎

第八节看 人与骗人 23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言的话,请直接跳至下下一段——

实际上,我是根本就用不着说谎的,说谎对我百害无益,说谎最大的目的就是掩饰,

但对我来讲,已经没有任何需要掩饰的东西,所以我根本不需要掩饰对我姐的喜欢,只

是众目睽睽之下被本能摆了一道。人都是有欲望的,但却不可能赤裸裸地去追求欲望(局

限),虽然我提出了上述境界,但我追求的境界并不是以上境界,在骗术的最高境界之

上还有更高的境界。24 岁我就讲过:钱对我没用。我将钱踢出了生活。25 岁我也讲过:

女人对我没用。于是将女人踢出了生活(并不指不需要钱,而是钱与女人将再也不可能

对我人格造成任何波动与影响),难怪别人觉得我脾气好,实际上生活中将钱与女人/

男人抽去过后,能让人激动的事情本身就不多。加之女人与钱对我要做的事没有多大帮

助(DS),我时常讲我的境界很高,怎么个高法?不是同样思维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另:境界与学问是没有任何关联的,有的朋友把‘弦理论’拿来反驳我对空间的认知,

诚然,也许可以证明我的无知,却不能减低我的境界。在本人心中,什么是境界?有一

个捡了5500 元钱的流浪汉,走了十几里路去归还;有一个80 多岁的老奶奶,自己生病

还把钱捐给灾区??这才叫做境界!我早在‘迷徒之唠叨’就说过,知识结构永远代替

不了境界。所以,境界的高低不是体现在知识结构上,而是体现在修养与觉悟上。

——所以虽然这一章我讲的是骗人,实际上这是一个中性的工具,就如刀具一般,

用之为恶则为恶,用之为善则为善。成功原则之一的“抛砖引玉”严格来讲也是一种骗

术。做人原则之一的“投其所好”也是一种骗术。

有人问我,难道我们要隐藏自己的想法就只有说谎话吗?那也未必!比如,当你的

朋友剪了一个怪头型,然后问你,“你看,我美吗?”。你的真实想法也许是:还用问!

但你又没有违心到“美极了”的程度,又没有直接到:“不美,丑”。那么你可以说,

very special!很特别!说话是需要技巧的,用不着时时的将我们推向说谎违心的境地。当

别人问“你在与我好的同时是不是有其它的女人?”查理的回答是:“难道我们之间就

没有信任吗?”艾伦的回答是:“你怎么知道的?”。有一个词,估计就是描述这个现

象的,叫“有保留实话”。是实话吗?是的,有保留的。所以即使我们每天都在骗人,

却不一定我们就是坏了,这是两码事。要看骗人是不是以损害他人利益与权益为目的,

即骗人的目的与危害性,所以善意的谎言不可算作谎言——至少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谎

言”。我时常讲:做事做人一定要在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以上,这个何为以上,就不用解

释了,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也叫历史的局限性,每一个时代都有一定的社会形态,意识形

态,当然我们也就受制于这种意识与社会形态,否则就真的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了。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这里的‘骗’并不是贬义。而是指用信息去更改影响别人的判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35

断。所以有学术意义与普通意义上的区分。总之,用之为善则为善,用之为恶则为恶。

慎之。

有人问我,既然你看人技巧那么牛,骗人技巧那么屌,为什么连女朋友都没有骗到?

这不怪我。那会儿高中,我还半吊子水晃当当。弄巧成拙了。十年之前,我有可爱之人,

却不知如何爱人;十年之后,我知如何爱人,却已无可爱之人!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

可留!造化弄人,相逢恨早呀。要是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以我的手段??嘿嘿(持

续幻想中??)

最后,请大家牢牢记住一句话: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永远都能且只能是表象!

第九节 借势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37

成功第四原则:借势。

如果你是“英雄”,那么你还需要“用武之地”,如果你是“万事俱备”,或许你

只缺“东风”,大鹏起兮云飞扬,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我们对于世界,只能是发现、接受与应用。借势就是一种应用,势者,物势之所趋

也!

记得央视有一个节目,叫《与鹰飞翔的人》好像。一个滑翔爱好者为了寻找上升气

流,跟着鹰去飞翔,结果找到了上升气流,风托着她达成了飞翔的梦想。伞从风势。

我也曾见过有的人运树,直接把树扔河道里,顺流而下,方便省事。树从水势。

在武术中,有很多技巧是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连消带打。力从攻势。

在古代,两军交战,总是喜欢居高临下,这样不管是冲锋,滚石,弓箭,火炮。都

威力大增。兵从山势。

大树底下好乘凉,才子佳人总爱依附权贵,怀才不遇烂书生要是因缘际会遇上贵人

相助,一朝乌鸦变凤凰。人从权势。

??

势者,人心之所向也。得人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人心者失天下,失道寡助,

从势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势者,人心也;借势者,借人心也。

我遇到太多很茫然的同志,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想做什么,甚至不知

道自己爱好什么,擅长做什么。我给他们总是出两个点子。一个前文已经讲过,等。等

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想做什么,爱好什么,擅长什么为止。第二种方法,

就是借势,现实中的势在哪里?人心在哪里?改革开放就是最大的势,看抓住改革开放

机遇那一批人,被成就成什么样子呢!就如2000 年买一幢房子一样,什么都不干,疯涨。

2007 年的股票。所以什么势出什么牌。现在是2008,所以要出奥运牌,2010 年要出世

博牌,2012 出节能牌,2015 出环保牌??不会看小势,还不会看大势吗?和平时期求享

受,战争时代求生存,水涨则船高也。

借势者必会看势。何为看势,看事物之走向也。并不是要等事物发生的时候才恍然

大悟。唔。原来是这样!人脑两大功能一为判断,二为推演,以前的事件是现在结果的

第九节借 势 23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原因,现在的事件是以后结果的原因,人站在现在的点虽然看不到未来的结果,却可以

推测出未来的结果。天平受力模型与蜂巢联系模型不仅可以用来看人,而且可以用来看

物,如果推演的结果与实际越接近,那么看的势也就越准。这里就不多说了,看人与看

事是同理的,方法一致,仅对象不同。会看人者必会看势,会看势者必会看人。

借势又含两种,一种是借势,一种是附势,借势者他人之力为我所用以得利,附势

者我之力为他人所用以得利,两者不分强弱,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就如股市

中,庄家借势,而散户附势,这个要视情况而定,是借是附。

还有一种特殊的借势,叫做造势。人心不为我所得,我造势以让人心向我。能造势

的人才是真正掌握‘势’之精髓的人。历史上最有名的造势我想应该就是‘空城计’了

吧,司马懿同志郁闷到家了。再比如“望梅止渴”,曹操同志这一招也可以叫做造势。

可见造势是一种骗术,用信息迷惑对手,诱导对手。这种手段在如今的商业应用之广泛,

推广之深入已经到遍地开花的地步。如果造势不熟悉,那么造势的另一个体现大家应该

相当熟悉——炒作。网络红人芙蓉阿姨大家应该知道吧,每次看到她的新花样,我都要

起一身鸡皮疙瘩。一部等于无聊×2 的电影,也能票房丰收。柏芝阿姨因为笑得丑了点,

竟然可以成头版。媒体时代的信息风暴如能善用之,效果相当不错。而股市中的庄家,

也时不时放点风声出来,操纵舆论,这让我想起2007 的杭萧钢构事件,一个消息,连续

十个涨停,这不就是典型的势吗?我们再回过来看t-bag 装孙子暗算abuzzi 这例子,当

势比人强的时候,扮猪吃老虎,也是一种造势。我还记得,有一家公司,传说不景气要

裁员,等人心惶惶的时候,突然大义凛然地说,宁愿减薪也不裁员,于是减了员工的薪

而员工却感恩戴德,活活把一个要民变的事件给扭了个一百八十度。所以势可以造,可

以把死的变成活的,可以把活的变成死的,能把强的变成弱的,也能把弱的变成强的。

成功原则之五“以舍之名行取之实”就是一种变相的造势。

(‘势’还包括‘蓄势’,这实际上就是成功第一条路,不再辍述)

造势者,以情引之,以理服之,以利诱之,以仁饰之,以德感之,以威压之??可

以引,可以诱,可以疏,可以导??以事应时,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势在人外,只能把势当作是硬件,而软件呢?我觉得应该就是人的脑袋了。这

是我反反复复很多次的话了。我做的一切推论的前提都是在听者是一个聪明人或者可以

让自己变聪明的前提之下推出的。聪明与否是脑袋的判断能力与推演能力的反映,这两

样能力出众,才能看势,借势,得势。所以,聪明的人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39

是聪明的。(原则上是这样的,但也有反例,因为成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

脑才是根本,势只是手段。手段八门,目标一致,途殊而归同。势成而功成。

综上,可借东风,可附东风,可造东风。

东风就是势,有势就有机遇。有的人说,机遇要自己创造,有的人讲,机遇要自己

捕捉,到底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从效果上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

是好猫;从过程上讲,内外相合。

借势实质上就是道家最高行为准则“契道”应用之一,当然,如果将‘势’理解成

‘万物运行的趋势’、把‘道’理解成‘万物变化之规律’的话。两者就几乎可以划等

号了。所以借势既可以看作成功的手段,又可以上升到人生的高度。

第十节 人情与人脉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41

我一向都是比较独立的人,不喜欢去附和别人,也不欢喜受人干扰,我不想欠别人

的,也不想别人欠我的。所以一向都是独特立行,更郁闷的是,很多的时候我想做的事

碍于谁谁谁的面子不得不放弃,明明有的时候我不想买别人的账,却不得不买账,很多

的时候按规则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支烟却解决了。我那个时候完全搞不懂,这是什么意

思!我也觉得这完全跟什么法制社会不一样嘛。于是我一个人跑到上海,美其名曰为了

见识上海的先进的国际理念,实际上是怕了不厌其烦的应酬。我思考了其它国家的情况,

却发现中国有一个怪现象。

人情!

经过多年的思考,直到现在我才想到当时我是多么的单纯,还好,我的思想已基本

成型,所以不会像以前一般那样对这个东东过于敏感了。存在未必有意义,存在必有理

由。于是,多年后,才知道我当年错的是多么的离谱。

人情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推翻了封建主义,将封建主义的很多东西抛弃不用了。这给我们一种错觉,认

为封建主义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是不得不承认,很多东西,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传承,

根本不存在于形式之上,比如,重男轻女,迷信,宗教,文化??中国人是最重视传承

的,尤其是子嗣宗族的传承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宗族,宗族旁支,联姻,将一个单

传的家族开枝散叶,这是人情关系的一方面,如今虽然这种宗族关系已经弱化了,不过,

却以另外的形式存在,堂关系,表关系,叔关系,子关系,同样是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这种关系网因为血缘或者亲戚关系而存在。将单独的个体联系在一起。因为这种关系,

往往引起这样一种现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为这种关系包含了一种信任关系在里

边,我要做一件事不用自己的亲戚,还能用谁?不用亲戚何以保证忠诚度与凝聚力?这

就是利益共荣,一开始就将大家的利益绑在了一起。所以长时间都有任人唯亲的现象存

在,包括现在。同时,在社会中不仅仅是宗族关系,还加入了利益关系在里面,这种利

益关系尤其体现在官场之中,利益又把利益相关的一群人给凝聚在一起,形成一枯俱枯,

一荣俱荣的局面。这又是一张网。

再就是权力结构的问题,自古以来,社会中的权力分配都是不平衡的,商场官场都

是如此,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因为缺少一个强而有效有监督机制,于是这种权力

对资源的调控有着相当大的随意性,即可以调用资源这样,也可以调用资源那样,比如,

招商,招标,我可以给你,也可以给他,于是这些就出现了,通过礼物,吃饭等方式取

得联系,从而为自己取得利益,当然取得联系并不是一定要取得利益才运用这些手段的,

也有可能是为取得潜在的利益,可以算作是感情投资。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抛砖引玉”

第十节人 情与人脉 24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过程,也是一个“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的局面。中国人还有一种习惯,讲义气,讲面

子,这种义气与面子有的时候会奇怪的凌驾于法律与道德之上,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如果我收了你的桃,却不还你李,那么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

短,所以不管是因为无奈,还是因为利益,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礼尚往来,礼

多人不怪。变成一种时尚。这诸多因素杂在一起变成了中国这种特有的关系网——人情

网。这里我再出一个馊点子,当然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就是在选择那一节里讲的

“以舍之名行取之实”在人情事故中有很大的应用,先取后予,刚才讲到中国人喜欢,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又喜欢礼尚往来,那么这样,假如你给了某人“一”,虽然你不

要求他还,但是,在道义上与精神上他就已经欠了你“一”,那么,你要叫他帮忙,他

就不好推辞,于是,我们时常出现这种情况,谁谁谁以前帮我们做过什么事,有一天,

他要我们帮他做什么事,尽管想拒绝,但也拉不下面子。反之,你帮了谁谁谁,那么你

要谁谁谁帮忙,这也是理所当然,就算谁拒绝了,他也会因为“欠一”而心中有愧,而

人情、关系就在这样的我帮你,我坑你,你帮我,你坑我的过程中建立起来了,你来我

往多了,最后谁也记不得总的来说到底谁坑谁了,那么可以说你与他的人情就基本牢靠

了,当然这里的坑不是贬义词。于是这样的情况反映到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中,就要求一

个,我们需要“大方”,别人有什么要求,尤其是力所能及或者举手之劳的,就不要掖

着藏着,每为别人做一件事,就相当于给了别人“一”,那么,也许有一天,你会需要

别人还这个“一”的,这个时候,有了前奏,这后面的事也就好办些。也说是说:你分

享一部分资源,在某种情况下,就能借用一部分资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事情,并不是

占着理字就办得成,最后还得“求爷爷、告奶奶”地才能办成。话又讲回来,这就是为

什么“礼”之所在了,你去找别人办事,别人非亲非故,凭什么帮你办?那么这个拿点

礼品,送点钱钱,吃个饭饭等等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就充当了“一”的角色,当然,送礼

是一门艺术,如何送礼,学问深得一塌糊涂,说实话,我知道,但不在行,真不在行。

所以才说是馊点子,不过有一点,前面好像说的我们每做一件事都有目的似的,其实不

然,就如付出,就看你是有所求的付出还是无所求的付出,就如大方,看你是有所求的

大方还是无所求的大方,如果你真的是乐于助人,甘于奉献,那么当需要帮助过的人帮

助你的时候,我们把那个东东不叫“利用”,叫“回报”。而这个尺度,正是心的尺度。

人情实际上是一种联系,是一种适应了中国传统制度而衍生的社会关系,所以它是

有存在的意义的。等我想通了这一点,我实际上就已经变抗拒为接受了。这个东东既然

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存在得这么好,如果一味的抗拒的话,我想,在如今

这样的时代中,恐怕有点自命清高,既然不能改变社会,那么就唯有适应社会。这就是

前文讲过的借势,要势为我用,可以借,也可以附。人情为我用,我为人情用。我在很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43

早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事情都在规则上有所规定,但决定事

情成败的决定因素往往不是台面上的东西,而是——潜规则。当然这里潜规则不是贬义

词。人情就是这样一种潜规则!我哥为什么会后悔拜师,就是因为忽略了师徒关系带来

的人情联系,从而失去了因人情相关的利益,所以有的人文化不高,人才又不好,但“狐

朋狗友”一大帮,别人照样混得风声水起,而这也解释了,同班同学步入社会后,N 年

之后出人头地的往往并不是当年班里的尖子生。

人情是一种处事的方法,也是一张关系网,到底可以说是一种调用资源的方式,或

者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所以要建人情,存人情,送人情,还人情,用人情,我们讲权术,

权术的核心就是名与利,但连接名与利的,就是人情。

因人情而产生的关系的总体称为人脉,我不知道在外国,人脉的作用有多大!不过

在中国,没有人脉寸步难行,个体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不过鞭长莫及的地方总会有人

触及,从这个角度来讲,人脉也是借势的一种!人脉是分享的过程,是付出与回报的过

程,所以如今才认识到可以抗拒人情关系的人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多,可能与我的个人

经历有关,孤独的思考过程让性格变得孤僻也是无可厚非,我以前太过浅薄了,不过亡

羊补牢,为时未晚,所以通过我本人的经历呢。各位看官还有什么疑虑!快去经营自己

的人脉网络吧。

包括我很久以前都以为人一定要靠自己,相信很多人都认同,不过,实际上这里的

靠自己我现在才想明白,是指的是成功第一条路。真不敢相信当年我到上海的原因是因

为成都熟人太多!想不到当然我是如此的单纯可爱!个人认为,个人的能力只占了成功

的10-30%,而决定成功与否的剩下的因素,就是思维,人脉,潮流。

直到接近最后的一节,我才思考出成功的四大因素,如果我把个人能力,大脑思维,

人脉关系,时代潮流,给他们平分成各占四分之一比例,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个人能力

的重要是必不可少的,大脑思维也是老生常谈的东东了,好像还有一本书叫《思考致富》

呢。人脉关系?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

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这虽然与我的认识有点冲突,不过看得出,有多重要吧。

时代潮流就是势,顺者昌,逆者亡,不假吧。前面的成功五原则现在想来我漏了人脉关

系这一点。如果有人因为某些因素只看了前面五原则,又在这里漏掉了这一要素,那么

损失可能就大啰!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想改变命运的同志们可以试着去改

变这四要素而达到成就自己的目的。也可以以其一为主,其三为辅,其中任一项运用到

极致都会出现成功的契机。大家保重。

第十一节 八大原则与人生最高境界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45

人人都是一座孤岛,所以必须要与人联系,人需要被认同,但他人不是无缘无故的

跑来告诉你,你真好。一定是你做了某些事情,才会取得别人的肯定。同样,不同的做

事的方法,也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果。那我们怎么样为人,怎么样处事才会在社会中如鱼

得水呢。

我所得出的结论与前人有同,也与前人有异。这些东西都可以从人的本性中得到,

人害怕失去的同时期望得到,那么做人遵循的基本点就应该是——不要让人失去或者产

生失去的感觉!总得来讲本人觉得与人接触,与物接触可遵循以下八大原则:

1. 给人面子

每一个人都需要一种存在感,一个认同感,如果给人面子是一个给予的话,那么也

可以理解给人面子是一种奉献。给人面子有很多种,尊重别人,恭维别人,不得寸进尺,

帮人受气,示之以诚,谦虚求教??多了,总之是将别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自己的感

受放到第二位,怎么让人高兴怎么做。人的理性是时时刻刻受到感性的影响。别人一高

兴了,做什么事都轻松多了。不过要做到这一点,还得有另外一项本领。心胸开阔。每

个人都有尊严,每一个人都有骨气,如果将自己永远放到第一位,那么永远做不到将别

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所以不要斤斤计较,给人面子不仅不会让人觉得你奴颜媚骨,反

而会让人觉得你做人做事很有风度。这与‘卑躬屈膝’是两码事。前文‘面子与面具’

中我已经讲过面子的重要性,从中并引申出了‘投其所好’的行事方法,实际上,也可

以看作是‘给人面子’原则的延伸,人的本性是索取,必须且必需从外界获取资源来补

充自身!不仅是营养,身外物同理,人总是会向外界索取一些东西的,不过这种索取不

是来者不拒,虽然也可以多多益善,却仍然是有择有弃,换句话说,意为只要‘需要的

东西’。投其需要的、喜欢的,是雪中送炭;投其可有可无的,是锦上添花;投其不需

要的不喜欢的,是多此一举,更有可能适得其反。既然是所好,那么断无不喜之理,投

之以桃,报之以李。不过前面这一原则好像被人乱用了。用来行贿受贿了!可能贪官禁

之不绝也跟这有关吧。‘给人面子’这一原则,有点俗,如果对这一原则不以为然,那

么请把它理解成“尊重他人”,这是本性决定的,我们时常讲: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

得尊重别人!这句话翻译成“人话”就是:要想你有面子,首先得给别人面子。给人面

子,你才会有面子!再用‘以舍之名行取之实’包装过后就是:要想别人认同你的存在,

你首先得认同别人的存在。

2. 讲信用

诚实信用一般都是连在一起使用的,不过,前文有已经讲了,人必须用虚假的表情

第十一节八大原则与人生最高境界

24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掩饰真实的想法,真实的心情,所以诚实并不是待人接物的原则,而讲信用却应该发扬。

讲信用应该是全世界公认的行为标准。为何?人生被形容为一个资源交流的过程一点也

不为过。讲信用可以保证这种交流的有效性。就如销售,价格、质量、信誉、服务、物

流实际上都是信用的体现。人希望得到,‘信用’可以保证这种得到是准时的、保质的、

可期待的、可控制性??信用就是为这种交流保驾护航的。信用的最高形式是承诺,承

诺虽然只是一句话,却有着意想不到的约束意义——自我约束。这是人对自己负责的一

种形式,所以承诺很容易被打破,我却奉劝大家不要在这上面玩火。玩火者,溺于火。

一个不守承诺的人是要受到鄙视的。承诺的最高形式是誓言。不得不叹息,如今的世界

是一个浮躁的世界。信用、承诺、誓言在有的人心里,屁都不值!现在的世界,信用危

机到处横行。这是有原因的。信用实际上一种取舍。为什么人会没有信用?是因为在一定

的条件下,信用是可以换来资源的。实际上这就是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取舍。有的人

明知道失去信用会损害长期利益,但是,还是选择用信用换资源。实际上就是用信用换

短期利益。这就是一种眼光。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有信用的人,是有远见的人;一个

有信用的公司,是一个有远见的公司;一个有信用的国家,是一个有远见的国家。反之,

就是鼠目寸光。当然鼠目寸光不一定就不好。比如。我现在都吃不饱了。我当然要用空

头支票换点馒头。至于说什么换了馒头你就不信任我了。我哪管得着。馒头,这就是一

种选择。是选择现在吃一个馒头与未来拥有很多馒头。我相信。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选第

二种。这也是我们一面被告知不要走这条路,却一面走这条路的原因。有鉴于此,现在

的信用危机就可以解释了。那么,中国的信用危机呢?实际上原因很简单的。这里我就不

说了。如今的信用主要是以书面承诺为主,口头承诺为辅。所以,可见信用的效能是很

低的。你能想象一个口头承诺为主,书面承诺为辅的世界吗?我能看见!于是,我很不

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就是把道德准则用成本来衡量!这绝对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3. 负责任

我在生命的意义那一节就已经讲过,当人不知道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的时候,那么

就等等,等到时间给出答案,时间的推移,我们身上的责任自然而然就显现出来。人一

出生注定是要承担某一部分的责任。就如动物,雄性负责保护自己的领地,雌性负责传

承,人也一样,老人要传授自己的经验,小人要学习生存的技能。人在某一时段可以将

责任推卸,但不可以所有时段都了然一身,无牵无挂。养育之恩是责任,教育之恩是责

任,夫妻之恩是责任,到处都有责任。对自已负责,是追求;对他人负责,是奉献。有

的人认为,人生就是为一‘死’字,怎么活也不过一坯子土,对人对已都不负责,当然

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样的存在是不符合自然法则的,也就是要被自然所淘汰的。人

是可以容忍肮脏的,但不可以容忍把肮脏戴上冠冕堂皇,人也是可以容忍自私的,但却

不能容忍因为自私而去侵害别人的利益。所以人有且必须有责任心的。既然可以因为自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47

私而无私,可以因无私而自私,那么也能因自私而负责,因无私而负责。虽然我一向不

主张人一定要做好人  因为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但是我一向主张人要负责任的。

而负责任可以算作是因本能而衍生的品德之一,当年我甚至差点以为责任是人的第三本

能,可想而知,对之有多推崇。人在不同的阶段是要承担不同的责任的,否也不能否认。

正如人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性格一般,人小的时候,应该天真,于是天真活泼的小屁

孩我们觉得很可爱,但是要是一个小朋友如沈亦般,表现得成熟,早熟,那么我们一定

会认为这个家伙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又正如我们长大了,我们就应该表现出成熟,理性,

要是有一个人老大不小了,还啃老,还天真活泼,我们也会认为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毛

病。也就是说,人用一种性格面对人生,是行不通的,不同的时间会衍生不同的性格,

这样才能活得好,这是客观决定的。责任也是一样,襁褓中,我们将一切交给父母,孩

童时我们将一切交给父母,那么成年时,我们就得承担起父母。太明显了,我根本就懒

得用客观的论述去描述这个问题的必然性。所以如果我们抽个时间好好来想想我们如今

这个年龄段哪些东东要我们来负责,哪些东东需要我们来付出,哪些东东需要我们来承

担,无疑对自己对人都是好的。说不定一不小心并极有可能就找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了

哟(因为人在担子刚落在肩上的那一刹那是最激动、最‘盲目’的,一不小心就进入了

我前面讲的“悟”的状态)!

顺便再提一下现实中的一些事情,很多人很迷茫,尤其是在处于性格与性格转化的

阶段,还有责任与责任交接的阶段,很多人都会无所适从。因为有一部分人老是想用以

前的那种处理问题的方式、那种性格、那种对待责任的方式去应对新阶段的事情、事件,

这当然会产生问题呀。不过得记住。世界的根本是运动。那么世界的根本就是变化,那

么人的根本也在这个‘变’上面。

不能适应,就得改变,

不能改变,就得适应。

违者!

出局!

4. 有容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我的老师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不

惧不贪。而我的理解就是:不显,不争,圆。虽然人不可能真的做到无欲的境界,但可

以做到寡欲。欲多则为‘俗’。所以索取要有度,这个世界上驱动人的行为的东西有两

样,一为争名,一为争利,两者都是无止境的。贪的大门如果一不小心打开,就入高空

走钢丝,不小心就要落马,因为满足欲望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引诱,而失去自己,也很

容易去破坏别人的利益而遭到抵制。要压制这种抵制,需要很强的势,这可就玩大了。

第十一节八大原则与人生最高境界

24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历史上贪至极致而能够全身而退的人,绝对是骗术

的极道高手——人越贪,脸越厚,心越黑,仁义面具也牢(没有面具还敢贪?),一般

人就望尘莫及了。所以你若很贪,贪之有度。欲壑难填,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结

果必然是在欲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后悔为止。这里我讲了贪。有容的内涵,实际

上远远不止‘贪’的含义。宽容、开朗、无为、谦虚、大度??都是‘有容’的体现。

前文有述,‘度’的含义就是可接受范围或者可容忍范围。可接受范围越小或可容忍范

围越小,心胸越狭窄,人就越浮燥;可接受范围越大或可容忍范围越大,心胸越开阔,

人就越宁静,当然,到了本人这一层次就有点神经质了,因为我如今的程度已经接近破

策十策之:无物不可忍,无物不可弃,无物不可脱!平时想生气都难。

想锻炼心胸的宽度,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个经验:找到一个地方,最好是草地,山坡,

高山等人烟少的地方,找一片视野开阔的地方,找一个很好的天气,最好是万里无云,

然后躺在地上——看蓝天。要诀是:不能有人类的喧嚣、视野中不能有除了天空外的任

何杂物。这种气氛下,你能感受到空

气的呼吸,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脉动,

你能感受到天空的变幻。这个时候会

感觉好像与天地连为一体,天地的容

量就是心的容量。这种状态下,时常

会冒出很多灵感与感悟。就算冒不出

来,光是那种氛围就让人沉醉,而心

胸,不开阔都不太可能。14-18 岁间,

每周我都会跑到我家后边的山坡上,

姿势如右,一躺就是好几个小时,从未间断。如今拿出来晒晒,当然是因为这种方法的

有效(对我而言)。迷徒类或者烦燥类的朋友,有兴趣试试看。

视野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气度。博大的事物可以将心的容量拓宽。所以,多俯视,

多远眺,多望蓝天,多望星空,多望大海等方法都有助于拓展视野,而视野有多大,心

胸就有多大。

5. 乐观

乐观而豁达,这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心境,虽然到了我这种

程度,对于任何一种情绪,情感都是甘之如饴的(均分七情),学会去享受任何一种情

绪。不过本人仍然建议大家去选择积极的情绪与情感。我们需要得到不代表我们不会失

去。当失去的时候负面的情绪就会随之产生,这些情绪要正对,要淡除,否则将永远沉

浸在失去的负面情绪当中,我前面讲过,理性是时时刻刻的受到感性干扰的,负面的情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49

绪对大脑判断有着难以想象的抑制效果,有太多的小朋友现在一激动就跳楼的。我在前

文才讲过一切都是在活的前提下才有意义的。她们就马上死给我看,难道要给我下马威?

(老乌说过:“在消极方面的思考这个世上没人能超过本大爷!”可见,消极的极致就

是积极!就如失败中蕴含成功的契机一般,消极中很容易找到积极的真谛。因为在消极

中,积极的情绪与感觉会被放大。前文有叙!所以绝望的人有时候只要一根稻草就能救

起来!)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是与人的本性息息相关的(不用分析了吧),于性相合。

而且乐观可以传染,会给你自己和别人难以想象的活力。也只有乐观才能找到自己的存

在感。积极乐观是我们愿意接受的,消极悲观是我们愿意摒弃的,为什么不跟着我们的

意愿走呢?世界上有很多经历过艰苦磨难,却乐观积极的人最后破茧化蝶的。却没有听

过有人自怨自艾悲观消极却攀顶成功的。人的价值一定是放在情感第一象限。要乐观,

要开朗,要积极,凡事往好的想,悲伤也悲伤不到哪里去。地震后,我的一个朋友天天

都嘻嘻哈哈,我问他:“你们家房子怎么样?(我家倒了,当然关心别人的房子),他

说:“倒完了!”我又问:“那你还笑?”他道:“倒也倒了,难道还哭呀!”我顿时

竖起大拇指。对呀,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地裂开来瘦子先掉。一个问题,如果哭

解决不了,笑也解决不了,笑笑又何妨!

6. 意志

纸上谈兵谁不会?光说不练谁不会?积累资源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懒散、浮燥、

三心二意、犹豫不决都是积累资源的大忌,顽强的意志力是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个人原

则。成功有四要素,个人能力,大脑思维,时代潮流,人脉关系。注定成功的路也有四

个方向,但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具备强大的思考能力的,也不具备广泛的关系网络的,有

个好爸爸,说不定少奋斗十几年,但这个世界真正聪明的人与有好爸爸的人同样稀少,

所以9 成以上的人都走的是个人能力结合时代潮流的路,而意志力就与个人能力的积累

息息相关,所以对于‘聪明人’或者‘好爸爸人’来讲,意志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但对

于需要老老实实奋斗的人来讲,就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可以这样的讲:没有意志,不谈

能力!意志力是什么?个人认为:意志力包括三个方面,这方面薄弱的朋友可以从以下

三个方面来锻炼自己!忍耐力(忍耐痛苦与折磨的能力),承受力(承受压力与打击的

能力),执着力(有时候体现为信念,有时候体现为自制力,有时候体现为觉悟,指目

标的坚定性,当出现干扰目标达成的因素时所展示的矫正及控制能力!)!为什么逆境

容易出人才,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容易提供这三方面的条件。另外,要练‘心’先练‘体’,

(超九成的人意志不坚,浮燥,感情用事,怕疼,怕累,爱哭,懦弱??都是意志不坚

的体现),有一个朋友向我请教怎么锻炼意志,我让他先用针在手上扎个洞,看能忍多

深。这不是自虐,这是探测对疼痛的忍耐的能力。当然也是因为他的意志力已经弱到需

要极端疗法了。只有身体能承受打击(寒冷,疼痛,疲劳,饥饿,苦累??),精神上

第十一节八大原则与人生最高境界

25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才能承受更大的打击。我们时常看见比如大街上某某踩了某某的脚,踩痛了,然后被踩

的人马上破口大骂,这种行为就是典型意志力薄弱的情形,虽然将疼痛化为愤怒发泄了

部分,但意志力正是在发泄中逐渐损失;怕打针的绝对没有不怕打针的人意志力强。这

就是要练心,先练体。

没有意志力,就谈不上什么务实,什么脚踏实地。意志力与资本积累公式(资本=

天赋*时间*效率)中的第一要素‘时间’息息相关,意志力强者才能在时间这一项上坚

持到令人惊叹的地步,于是资本积累就更多,成功也就越容易;同理,过程就越苦——

要忍受很多常人难忍受的东西。于是得出与前文一致的结论,懒人将一事无成。自己没

有资源(学识、能力、见识、眼光、智慧??)意思就是没有本钱,第一成功之路是必

经之路,前面也谈到,成功一定是内与外的结合,这第一条成功之路就是修内。至于修

外,手上有了筹码之后,是要投机,赌搏还是其它什么,这都是成功修外的选择。但在

获取能力的过程中,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意志”——钢铁般的意志!

第二章第七节补遗:意志可以让个体强大,团结可以让群体强大。两者会师的结果

则是——诞生优秀的民族!

7. 勤于思考

太老生了,虽然实践高于理论,但理论也指导实践。如果意志是做的话,那么思考

就是让你更好的做。高下立判了。脑袋是人最有利有力的武器,弃之不用,实在可惜。

判断与推演,该用的时候不要吝啬。对于这一点,实在无话可说。

8. 奉献精神

这一条放在这里很怪异,因为我在前面花了大篇幅讲人为什么本性是自私的,索取

是本性,现实是残酷的,好像与我讲的矛盾,实际上一点也不矛盾,这里不是老生常谈,

这一条是我研究人本性在偶然中得出的。因为害怕失去,必然期望得到。这一原则的出

发点就是人的这个期望,既然渴望,于是干脆满足这种期望!因为自私,所以我们必然

受制于无私,那么‘奉献’不管从道德、良心、伦理、还是法律甚至是个人利益与成就

来讲,都是可以被推崇与接受的。比如,你现在手头很紧,有一个朋友二话不说,给了

你一笔钱,且不说钱多钱少,仅这一行为,你会不会感激倍至?如果会,那么当你有一

天有能力去帮助别人的时候,而这个朋友又有困难,你会不会拔刀相助?可以站到‘捐

钱的人’与‘受钱的人’的角度看,这个行为都是双赢的。相反,同样是自私的社会,

假如又产生这样的一种情况,你有难的时候没有人帮,等你挺过难关的时候,你也不帮

别人,各人自扫门前雪。这两种根于‘自私’本性的情况,你更愿意哪一种?显然是第

一种。我很早就发现,无私的行为比自私的行为更容易积累资源!(好像与一位前辈的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51

观点相左,他说:“无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完全无利可图!”不过区别在我这里的无

私指的是行为,他指的是无私的心)。假如,我正在传播我的思想、我的方法、我的作

品,我要让你赞同我:一种方法,我告诉你,我这个书是怎么怎么样的,我的人是怎么

怎么样的,我的经历的怎么怎么样的,我的想法是怎么怎么样的,于是这本书是怎么来

的。这是自私;另一种方法,我问你,你的想法是怎么怎么样的,你的经历是怎么怎么

样的,你的疑惑是怎么怎么样的,我的想法我的书可以怎么怎么样的来帮助你!这是无

私。哪一种容易让人接受?明显是第二种。再比如销售,我讲,这个东西怎么怎么好,

怎么怎么优越,这是自私。我再讲,你有什么需求,你有什么样的顾虑,我的产品能为

你提供什么!这是无私。哪一种方法容易接受?(销售的例子举得有点多,因为我为了

这本书,专门去做了两年销售,磨练看人的技巧)??类似的例子生活中很多,所以我

们做事的原则是:要‘提供着’做事,要‘奉献着’做事,要‘为他人’的角度去做事。

你的本性是索取,你的本性是拥有,那么就要‘提供着的索取’,‘奉献着的拥有’。

‘以舍之名行取之实’不仅是成功的原则,而且是做事的原则,甚至可以上升到做人的

原则。同时,奉献是有两种的:一种,是投资类奉献,带有目的的去帮助别人;一种是

无私类奉献,不带目的,不带私心,只求心安的去帮助别人。比如,社会上曾经讨论过

的,捡了钱包要不要索要酬金。要,这就是投资类奉献;不要,这就是无私类奉献。当

年争得不可开交,实际上就是大家没有把这个界限搞清,不管是要不要酬劳,这个行为

都应该是受到肯定的,只是不要酬劳更应该肯定而已。再比如,我前边讲的,这个帮助

我们的朋友,如果他是看我有前途,打着用钱来卖交情的目的,那么这就是投资类奉献。

如果他是因为我们关系好,这是对朋友的责任与忠诚,那么这就是无私类奉献。我曾经

丢过三次钱包,前两次都找到了,但里面的现金已经不见了,这是因为自私而自私,且

不谈,第三次,我在上海虹桥派出所找到自己的钱包,里面的钱一分没少,这位好心人

叫‘周宝义’,这种行为可以算做是无私类奉献。可以看出,一般带有目的性的帮助都

是投资类奉献,比如很多公司打出的‘顾客是上帝’‘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核心’‘送

礼送健康’‘喝什么,交好运’‘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等,都是投资类奉献,以一种‘光

明的’‘道德的’‘人文的’理念营造一种高质的、服务的、为人着想的营销环境,以

此来辅助或者达到高的销售、高的利润。而不带目的性的,从心的角度出发的,比如希

望工程,捐物捐款等。可以算着是无私类奉献(光明之下的黑暗这里忽略不谈)。奉献

这种行为,在当今这种呼吁自由民主的时代下(古代情况不一样),可以达到‘自私’

不能达到的高度。如,阿比,做企业,那么在历史上他只能是个富翁,作慈善,他的财

富下降了,但是,他的地位却上升了。你奉献的越多,那么认同你的人也越多,你的存

在感与使命感就越强。投资类奉献,你得到了资源;无私类奉献,你满足了意愿,这两

种我在前面讲过,正是成功的两个标准。这一原则,同时印证了我前文所说的,付出是

第十一节八大原则与人生最高境界

25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为了得到。同时也证明了,付出是可以化为得到的。很多人把‘付出’理解成‘失去’,

这是很狭隘的思想。最后一点,不管是哪一种奉献,都会让你开心。奉献,总是会让人

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三大原则里面有一个是‘乐于助人’。

当然,人的品质中是还有其它值得发扬的东西,不过我没有提到几个传统的要求,

比如仁,义,忠??一是因为人的好品质实在是太多,我怕乱花迷人眼了。二是我是从

本性的角度去阐述人应该在这一领域的作法,显得有点面窄。仁?仁者爱人,亦或爱人

者仁,但是根据我的成功原则与骗术方面的概述,爱人者未必仁,所以没办法把它加入

对人行为的要求当中,义一样,忠一样。这些东西只有你的心才能给你正确答案。有的

人说,要做事,先做人。学好了做人的道理,就学会了做事的道理。不过先做事,后做

人也未必不可。学会了做事的道理,也就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于是做事与做人变成了一

体。难道有会做人不会做事?或者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人?

而关于理论与实践,谁先谁后不重要。我有讲过。实践是高于理论的。又我在大脑

功能的讲述中也讲过,思考是所有品质之首。所以请在这两个‘矛盾’的说法中挑一种

作为你的行事风格吧。实际上他们的关系就如思而不学与学而不思一样。所以既要学理

论也要重实践。就如能力与机遇,很难在两者之间决定个老大老二,所以要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可别像??

我想以上八点用来做人应该够了,如果有认同我的朋友,请记住以上八项原则,然

后平时做人做事的时候,问一下:“我这样做符合以上八点没有?符合,做。不符合,

再商量。”如果能坚持到‘强迫自己做’变成‘自己愿意做’或者‘事前要自问’到‘事

前不用问’。这个时候,我估计,你差不多应该被鲜花与掌声淹没了。

(有的朋友问我平时交友该怎么做,八大原则肯定没错,但有点大炮打蚊子了。我

一向都认为交友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付出真心,让他感动。只此两点足矣。真心是基石,

感动是目的!围绕这个,还有很深的含义,请参考本人对奉献的解释,来思考这两点原

则。这里就不深谈了。也许有人说,要是我对人人都用真心,让人人都感动那这个社会

不是更加美好了吗?是的!不过这只存在于理论上,不要忘了世界的本质,如果人人都

大公无私的话,那么只有一点大公无私的那一群人就变成自私了(自私无私变成博弈问

题了)。所以要在发展中求和平,而不要在和平中求发展。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虽然能做到以上八点者定为不世出的人杰,但我要说,这个时候,你的人生起步了!

才起步?这结论应该又吓跑一批人。在八大原则之上还有更高的境界,人生要达到什么

样的境界才是做人的极致呢?假如我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估计答案又是五花八门,就不

浪费时间了。请记住且牢牢记住,以下一句话是本书的绝对精华: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53

人生的最高境界:言即法,行即则!

破茧十策之:言即法,行即则!

“言即法,行即则”即是人生最高境界,又是破茧法则,十策之中以它最不能直接

应用于破茧,同时又数它最为强大。

后来我发现,它实质上与道家最高行为准则“契道”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广义的

‘借势’),但它不属于抄袭道家思想,道家的道主要指自然之道,实际上‘道’还包

括人道,民道,国道,君道,臣道,权道??可惜道家走了长生之路(从自然之道里归

纳出来的),要是古代哪位道学大拿开了窍,实际上可争取的历史地位绝对不会低于“仁”,

因为“仁”从实质上讲只是“言即法,行即则”与“契道”的一个应用,其境界仅相当

于“无私”。不信?可以将所有有“仁”字的地方用“无私”代替。

之所以叫“最高”,是本人根本思考不出比这个层次更高的境界了。当人达到这一

境界之后,意味着再也用不着依从规则了,规则衍生于法则,“言即法,行即则”——

“言行即法则!”这一境界本身就意味着法则。一举一动皆为法则之极致应用,一言一

行皆为法则之完美展现,换成‘人话’:达到这个境界的人,一言一行一举一止,就是

规则。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呵呵!中国已经几千年没人达到这一境界了,

因为这个境界的最最起码标准就是——“成圣”!

末了,顺便将本人的做人原则列出来以供参考吧:

原则一:讲信用。

原则二:助人为乐。

原则三:不与小人交。

原则四:一旦认定,决不改变。

座右铭一:不凝滞与物,弗为外物所役,率性而为,而免于俗。

座右铭二:心若明镜,秋毫可辨;五色乱目,何不以神相观?

座右铭三:无限提升自己的思想,永远做小孩。

座右铭四:世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时时深究而又受益无穷,就是头上的星空与人本

身。

第十二节 意识形态

卫九鼎名作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55

直到最近,本人才意识到‘意识形态’对人,对社会,对历史的巨大影响。本节的

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论述整理与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以及它的产生与应用。而应用才是

关键中的关键。因为“意识形态”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大到需要反复强调:它太大了!

虽然大家平时都不会去思考意识形态相关的东西,但意识形态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无与伦比.

“意识形态”这个哲学且绕口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先gloole 一下,然后再以

自己的理解来理解下它。“An ideology is a set of aims and ideas that directs one's goals,

expectations, and actions. An ideology can be thought of as a comprehensive vision, as a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compare worldview), as in common sense (see Ideology in everyday society

below) and several philosophical tendencies (see Political ideologies), or a set of ideas proposed

by the dominant class of a society to all members of this society (a 'received consciousness' or

product of socialization). The main purpose behind an ideology is to offer change in society, and

adherence to a set of ideals where conformity already exists, through a normative thought process.

Ideologies are systems of abstract thought (as opposed to mere ideation) applied to public matters

and thus make this concept central to politics. Implicitly every political tendency entails an

ideology whether or not it is propounded as an explicit system of thought.”

这是维基百科上关于“ideology”(意识形态)的解释翻译过来大概如下:“意识形

态是指指导人类的目标、期望和行为的一系列目标与思想的集合。意识形态可以被看作

一种看待与理解事物的方式(比较“世界观”词条),如常识(参照“日常生活中的意

识形态”)和几种哲学倾向(参照“政治意识形态”)中,或者是一系列的主流社会对

整个社会成员所主张的观念。意识形态暗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标准化的思维程序在

社会中提出变革,并且倡导人们遵守社会中已经被遵照的一系列观念。意识形态是应用

于公共事务的抽象思维体系(非单纯的意念),因此这也使得它成为了政治的核心。勿

庸置疑,每一个政治趋势,不管他是否提出了一个清晰的思维体系,都需要一种意识形

态。”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得懂上面这段百科,有点吃力哟。意识形态我倒觉得是一种意识

的趋向、取向与思维共性。就如老鼠,我们为什么讨厌老鼠?可想而知,在long long ago

我们是不讨厌老鼠的。因为老鼠那个时候还不偷大米,而当老鼠们侵害了人们的利益,

当然我们要讨厌它,这是本能,也是取向,当大部分人被老鼠啃过家具、偷过大米时,

这种反感情绪就变成了群体的选择,从而体现出一个共性,最后,通过“老鼠过街,人

人喊打”的成语将这种意识给不断固化与传承。我们说,如果要说一个人是小偷,那么

至少要人赃并获,如果没有看到别人偷,没有证据就不能轻下结论,但对于老鼠,我们

第十二节意 识形态 25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说它是小偷,是不需要证据的,我们讨厌它是不需要理由的,到了最后,就变成了:因

为它是老鼠,所以我们讨厌。哪怕是也许在亿万分之一的机率中,有一个老鼠得了大米

与家具恐惧症,它不喜欢偷吃大米与家具,但我们还是讨厌。因为,这个时候的讨厌,

已经与大米与家具无关了。这就是思维的共性。意识的固化导致情绪的固化。意识形态

是一种意识的趋向、取向与思维共性;趋向来自于本能,取向来自于利益,而共性来自

于范围。何解?前文讲过,任何事物都会因第一印象而落在“排斥与接受”那根轴的某

一点上,那么任何一件事人们都会产生喜欢、不喜欢、无所谓的情绪与感觉。这个时候,

仅是认知、仅是情绪、仅是感觉。而当这个事物给人们带来利益得失的时候,那么就会

以前面的感觉为基础,得出具体的取向,比如刚才的老鼠,如果他不偷我家的米,那么

我最多因为它长得丑而不喜欢它,却不会讨厌它。而因为他偷了我家的米,导致了利益

损失,所以就成了“长得鼠眉鼠眼,果真是个贼”,那么开始的不喜欢就变成了讨厌了。

当然上面只是个体的讨厌。而这种讨厌的取向在某一范围内达到一致时,这样的意

识,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情绪,就变成了意识形态。这个“某一范围”可能指很大,比

如全世界,也可能很小,比如仅个体而言。个人有没有意识形态?当然有,而这个意识

形态是怎么体现的呢?由前面的论述可以知道,意识形态是体现的一种思维共性,即,

被固化下的思维。固化的思维,大家想想?对于个人而言,哪些是固化的思维?‘经验’

算一个,‘传承’算一个,‘被同化的潜意识’算一个。暂时想到以上三个。经验怎么

讲?经验是个好东西,它是一系列同类事物应对方法的总结,对提高处理事物的效率有

着无比的作用。比如前面讲过销售的例子,我有渠道,我有产品,我有客户,我有品牌,

假如我有个新品要推广,那么以前面产品推广方案为蓝本,加上本次产品的特征,做一

个营销方案的就成了,除非是产品性质完全与前面不相关,否则,是用不着把它当成一

个全新的产品策划的,因为没有必要;又比如求职,大家都希望应聘的员工是有工作经

验的,因为做过类似事务的人在融入工作状态更迅速,处理事务更熟练,也就意味着能

更快更多地产生效益。这就是经验,也是意识形态在行为中以一种认知习惯、行为习惯

或者思维习惯的方式得以体现。如“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所以经验是一

种意识形态的体现。又因为意识形态是固化或者趋向于固化的,当然也就有利有弊,利

就是刚才讲的,对于同类事物的借鉴与参考作用;弊呢,就是它不适用于不同领域的事

物,所谓隔行如隔出。如此就容易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一种新生事物出来时,尤其它

与传统事物有很大差别的时候,我们极容易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而产生不客观的判断。

就如杰伦哥——我唯一看错的人就是他,当他的怪歌出来的时候,我批,他不会红过三

年。郁闷,现在还在红,红得有人都不敢与他同期出唱片。很明显,本人的判断是受到

了传统眼光影响,以致于失之偏颇;而“芙蓉阿姨”也挑战了大家的想像极限,她变成

了一个现象,一个话题。在她之前连我都以为“长得靓的才容易出名”呢,包括本人,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57

这就是思维习惯导致误判的例子。而‘传承’作为意识形态的体现更加明显,比如祖训、

门规、教条等等,我们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作为某家的儿郎,就更该怎么怎么样。”

“你的某某某当年是怎么怎么样的,你就应该怎么怎么样!”当然,传承并没有错,但

传承因为过于强调一致,而更少强调变通,所以因为历史条件就可能会出现“因传承兴,

因传承亡”的情况,比如,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某某某手艺”因为“传子不传女”“传

内不传外”,最后出现后继无人、手艺难续的情况。传承是比较确定的意识形态,按照

这个概念推广开来看,传统与文化都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这里就不谈了,敏感;第三个,

被同化的潜意识,可以理解为“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或者根本在没有认知的情况

下就被同化了,比如外星人,谁都不知道老外长什么样,但我们一说外星人,脑中浮现

的就是大脑袋,白白的,没毛发,大眼睛的那种,而实际上外星人的长相与这个是没有

关联的,现在的外星人形象是人们根据人进化的历程构思出来的,脑极度发达,毛发退

化后的人类形象,而这种形象的关联,就是意识被同化的情况。另外,比如前几年,各

大渠道都报道了人们向太空发放友好信息,发送太空飞行物,人类文明光碟等,这就让

人对外星人产生一种期待,而后来老霍又出来说,先进的文明与落后的文明接触往往意

味着灾难的开始,于是大家又认为还是保守点好,而本人也认为看见飞碟了先躲到地窖

里望望风(虽然地窖不一定安全),毫不疑问,本人受了不少老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

同样是不分对错的。我记得别人问我,男人最喜欢听女人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的回答

是:“你好有趣!”之所以会认为是这一句,是不知道哪年哪月在哪里看到一个排名,

“你好有趣!”排在第一,而本人在回答问题时,根本就没有去求证过它的正确性,这

里也可以看出,当我们接受知识甚至可以说接受信息的时候,同样也就接受了意识形态。

换句话说,意识形态无处不在。

既然意识形态无处不在,那么必然存在一个取舍的问题,以及如何来应用的问题。

这里再总结一下意识形态的性质:意识形态是一种趋向、取向及思维共性,他通过反复

暗示或者强化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从而导致一种行为习惯,甚至是社会习性。它具有广

泛的存在性,它是一种通过信息固化意识然后对行为及心理发生影响的现象的总结。

我们无时无刻不被意识形态影响着,亦是说,就算是自己总结了一套东西,这套东

西追根结底还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的。所以牛顿说,他站在巨人的肩上。知道了意识

形态是什么,那么就可以把它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了。它的具体作用就是运用意识形态

的性质来达到我们最初最直接的目的:生活且生活的更好。生活且生活的最好有两个标

准,意愿的满足与资源的占有。意愿的满足通常的意义是建立在资源的占有之上的(极

少例外),而意识形态的确是可以为资源的占有铺路的,因为它有两个特性:一、共性,

二、它可以影响行为。这两个特性要求在具体操作中,将某类意识传达给一群人,最常

见的当然就是广告了,史哥将广告效应玩得出神入化,当年 “送礼送健康的理念”+“今

第十二节意 识形态 25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广告轰炸,史哥将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发挥得淋漓尽

致,分解来看就是“易于接受的理念”+“心理暗示”(第一次的广告中还没有“孝敬

爸妈”这样赤裸裸的概念,这是后来改进的版本,当然,这明显也是心理暗示)+大量

受众,如此精彩的手段,简直是神作,以至于当年本人第一次在中央台看到这个广告时

就知道,这东西要火,而在第一次中,本人还不知道这是史哥的杰作,也不知道它采用

了广告轰炸的手段,仅从这个广告的本身就已经很精彩了。值得一提的是,广告中提到

的“送礼送健康”这个理念是送礼理念的先驱,让很多回家买礼品的人简直有“拨开云

雾见青天”的感觉,所以彻底火了一把,以至于后面的很多的东西都将产品包装成礼品,

比如福临门的福到了、旺旺大礼包、连锅王胡师傅(后来证明是假的)也来凑热闹。而

非礼品仅传播理念与意识形态的产品就更多了,比如伊能天然皂粉,用了就离不开它;

农夫果园的金玉满堂;喝福星,交好运;第三代骨味素;太太乐蔬之鲜;让友情,更有

情??虽然这些广告在宣传的同时在建立一个市场定位,但也属于理念及意识形态的传

导引发消费行为的例子。而根据这个原理,“理念”这个东东,要是运用的好,无往而

不利。吾在积累资源的那一节中讲到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见缝插针”,这里的缝就是“需

求”,而“需求”在营销中把这它叫做“细分市场”或者“市场定位”,在上面的例子

中都能看到这种定位。意识形态代表着思维共性与行为引导(行为引导根据出发点的不

同是可以转化成行为诱导的,双刃剑!)。

上面主要讲了意识形态在产品上的作用,其实,它的应用领域最重要的是体现在生

活中。在前面引用的维基百科解释中,说到:常识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生活中的常

识多如牛毛,很多的东西不会在条文中规定,但在交融与交流的过程中,某范围的人对

某一事物产生了共同的认知(当然也有可能是被引导成共同的认知),当这种认知被固

化下来,就变成了生活中的常识。当然也可以说“生活中的经验”。所以生活常识的运

用与经验的运用是一个道理的。常识可以帮助人们去认知,但也可能误导人们的认知。

而这个判断的标准,就是取舍的标准,也就是选择的标准。前文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辍

述。而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本人也从来不关心历史,前面讲过,历史中充满着意识形

态,但是却没有判断的标准,历史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在保留真相的同时,必然要掩盖

真相。吾相信吾之双眼,历史是别人的作品,本人没办法去判别哪些文字是别人想让我

知道的,哪些文字是历史真实发生的,因为太难筛选于是也就不敢敞开心扉接收历史的

大量信息。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了国外一个历史教授,在第一节历史课的时候说了这么一

段话:“History! It’s not about fact .It’s about contact and who’s telling the story!”这才是客观

的历史观。

前文讲过,意识形态是无处不在的,也就是说,生活中是能够无时无刻都可以应用

意识形态的。根据意识形态的性质可知,一个想法不是意识形态,但假如一个想法被固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59

定下来,成为看待一类事物的方法,就变成了意识形态,而这样的东西在生活中是太多

了。性格,习惯,思想,经验,观念(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是非观等等),立场,

信念,信仰都具有固化的特征,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意识形态作用的产物。而任何信息

都可以做为意识形态的载体。比如,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说windows 比unix 好用,那么假

如有一天,我要装系统,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首先考虑windows;假如我是一个企业,

每一个企业都讲unix 比windows 安全,那么我要装系统,当然会首选unix,而这个“自

然而然地选择”的行为,就是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因为,按照正常的流程,我应该首

先去寻找两个系统的资料与参数,然后请专家对系统关于我的用途作出评估测试,然后

讲,用哪一个系统更恰当。当然,windows 界面友好,unix 安全可靠这已经是常识了,

所以没有必要去真的来个评测,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前面说的,常识是一种意识形态。

比如,哪天来个猛人,把unix 改得比windows 还好用,但是在常识的作用下,大家还是

会选择windows。这里讲的跟前面的常识、经验的概念是一致的,那就是:常识或者经

验,在某些时候,不太适应新生事物。就如现在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对冲击,以及新

兴观念对传统观念的冲击,其实这都是意识形态的冲突。再比如,有的时候,我们会表

明自己的观点与立场;有的时候,我们为了说明一些问题而寻找一些理由,这些情况都

是在传达一种意识形态(与观点、立场、理由的好坏对错无关)。也就是说,任何我们

传达观点,更改别人意愿,传播理念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在传达意识形态。在前文中讲

到的广告,是属于传播理念的行为,所以它也是传达意识形态。再举个更改意愿的例子,

比如说追女朋友,在本质上就是更改对方的意愿,从陌生到熟悉,从认识到依赖,那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送她鲜花,邀她逛街,请她吃饭,与她聊天,送她礼物??全都是

围绕着意识形态的改变,以上行为的本质与“孔雀开屏”是一个道理的,潜在台词就是:

“你看,我大方热情,身心健康,幽默得体,为你可以上刀山入油锅,是你出门旅行,

居家必备的理想伴侣。”然后通过上面的“送邀请与送”等行为将这个意识形态传达给

她,而一旦对方接受了这样的理念,嘿嘿嘿嘿。这个例子更改意愿;再举一个更改观点,

比如一个悲观的人来寻求帮助,那么我就可能会给他展示乐观的事,乐观的物,带他感

受乐观的气氛,让他去见比他还惨但更开朗的人,那么,也许,有一天,他会接受这样

的观点:“虽然世界是悲观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乐观的面对,乐观的生活!细细发现,

生活中除了痛苦之外,还有很多美妙的东东。”,一旦他接受这样的观点,那么我这个

意识形态也就传达成功了。

我们说“应用意识形态”,这个应用何解?应用就是,按照“意识形态的特性”,

在具体事例中,有意识的运用其特性为自己营造有利的形势,从而更有利地获得资源。

比如“传销”,用一系列单方理念与事例来传达一个意识形态,最后就变成了:你看,

他这样成功了,他这样也成功了,谁谁谁这样也成功了,那么我这样,相信也会成功!”,

第十二节意 识形态 26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这就是单方理念的传导;又比如彩票,每次开奖的时候都会看到谁谁谁中了多少多少万,

又出了多少多少大奖,而一个客观的数据不仅仅应该是上面这些东东,还应该包括,上

期总共卖出多少注,中奖概率是多少,当然,没有哪个彩票点这样干,没有谁跟钱过不

去。这种单方理念的传导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版本,比如,强化优势,弱化劣势,如媒

婆,介绍对方的时候,把对方优势说得天上少有,地上没有,劣势一笔带过。这个在销

售中是最常用的技巧,我会讲,我们的东西质量是通过了什么认证,市场占有率多少多

少,谁谁谁目前在用,有专门的售后队伍,谁谁谁这样评价我们,吧啦吧啦吧啦,但我

打死也不会说,哪个客户因为产品出了问题,跟我们搞了好几个月,也不会说,某个产

品差点把某人怎么怎么样。如果在引用论据时,有意识向一方倾斜,其实是在用不对称

的信息去引导别人的思维,包括,刚才举的乐观的例子,谁谁谁受了打击依然乐观,但

我本身并没有向他展示,谁谁谁受了打击比你还要死要活;又如刚才追女朋友的例子,

你看我穿得周吴郑王,人模人样,但你没有看见我家的还放了一堆衣服都生霉了也没有

洗。当然,这里也可以引申出,如果引用的信息或者论据不对称,那么看待问题就不会

公正,不会客观。所以,“意识形态”本身只是一种现象与概念,是不具备对错的,好

像有大拿研究过它的中立性,在接收的过程中也就需要我们自主的判断,对方传达的信

息的真实性以及可信度。意识形态就像一把刀,既可助人,也可伤人,同时也是一把双

刃剑,用得不好,还会伤已。意识形态的终极应用是更改或者建立信仰,用一系列有力、

有利论据,事例来传达一种理念,当这种理念具有了“盲目”“狂热”“坚定”等明显

的固化特征,那么这种理念就变成了信仰。信仰是最坚定最坚固的意识形态。当然,换

句话说,有信仰的群体的凝聚力会远远高于没有信仰的群体。当然有利也有弊。比如老

布,上火刑架那个,他宣扬的是对的东东,但他的东东是与当时的主流信仰背道而驰的,

于是它的死保也保不住,因为如果保了他,那整个社会的信仰体系就崩溃了,不管谁掌

权也不愿意发生这样的情况;又比如老哥,就是因为他很清楚他的东东是上火刑架的东

东,所以死后才敢发表,我曾经听人说,对老哥唯一的遗憾就是死后才敢发表其学说,

我晕,如果你知道你发表了就会被架起来烧,还去发表,这才脑子进水了,我倒觉得命

比真理值钱,要是我,我也要学老哥。

在维基百科的解释中,意识形态还包括政治上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但是大

家都知道,现在是和谐社会,这里也就不谈了。而社会意识形态本人也不打算深谈,前

面讲的传统与文化都可算作社会意识形态。总之,意识形态决定社会形态!

曾经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清朝中期,我国的综合国力世界第一,但是,才过了

百八十年,怎么就落后这么多?多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到底是什么东东导致了这种分

歧?当然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最终大家的茅头指向了闭关锁国。虽然闭关锁国是原因之

一,但本人现在却感觉,意识形态上的差别才是导致了国力差别的根本原因。民族、文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61

化基调不同导致了社会形态的不同。这就是我前面讲的,意识形态决定社会形态。总体

来看,本人认为,东方文明可以称作“文字的世界”;西方文明可以称作“数字的世界”。

我国诗词歌赋都已经发展到鼎盛阶段,国外还处于蛮荒时代,所以,早期,“文字的世

界”是远远优于国外的,于是我国发展成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后来,也正是“文字世

界”的巨大成就,形成了我国“文字的世界观”,让我国盛于“文字”而止于“文字”

最后衰于“文字”。什么叫“文字的世界”什么叫“数字的世界”,很简单,“文字的

世界”就是用文字去理解世界;“数字的世界”就是用数字去理解世界。从我国衰弱的

历史来看,我认为,不是我国发展地慢,而是其它国家发展地快,四、五百年做了我们

四五千年没做到的事。这就是这两种意识形态对社会形态的影响。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这种文化或者说意识上的差别。比如,随便找一本我国的书,古籍,正常来说,从头到

尾都是文字。“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对世界运行的最高解释了。而国外的书,时常能

翻到公式。而随着时间的临近,公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正是这种在认识基本上的

差别,于是,文字产生了“概念”,数字产生了“科技”。这句话何解?用文字解释的

世界,那么必然造成我们理解的世界是“概念型”的,比如,古代的“道”“阴阳”“五

行”“天人合一”,这就是我们理解的世界的运行。而用数字理解的世界,那么就会出

现公式,定律,如万有引力、分子定律、质能方程。于是必然造成,东方的社会是粗放

型的,西方的社会是集约化的。古代的读书人,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高端知识分子了,

十年寒窗,只为能出口成章,吟诗作对,然后一篇治世之文,博取功名。这样,东方出

现“重农抑商”“文学发达”“易逸易奢”“追求境界”等现象也才能得到解释。科技

呢?有,但5000 年这么长的时候硬是没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系统,这不是智慧的问题,这

是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分歧,造成眼光关注方向的差别。要是比文学、比艺术,可以说,

西方世界那是拍马也赶不上东方,但比科学,西方世界后发致人,东方又只能望洋兴叹。

这样也造成了一个现象:东方的思想家多是文学家,西方的哲学家多是科学家。所以东

方的思想家是由孔子、老子、庄子这样的阵容组成,而西方的哲学家亚里仕多德,柏拉

图,康德这样的阵容组成。虽然亚里仕多德因为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名声有些不太

好,实际上其人牛b 的不行。

可以这样讲,如果世界一直处于冷兵器时代,那么“文字的世界”与“数字的世界”

还真不好分孰优孰弱,可惜,“数字的世界”结束了冷兵器时代,从根本上动摇了“文

字时代冷兵器”的优越性,打仗再也不看谁刀重刀长刀锋利,而改为对距离与精准度的

控制。所以,中国才会衰弱得如此之快。这种在意识形态根本上的差别,同时也造成在

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具体现象上的差别。这种差别在医学上的体现也相当突出,而

这两派学科也包含着两方的不同的理念与思想在里面,因为很明显,中医是中国传统思

想的产物及结晶,从“寒”“火”“阴”“阳”“虚”“气”等医学概念里也折射出相

第十二节意 识形态 26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当明显的哲学概念,所以中医学是“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现,从诊疗手段“望闻问切”

中也看得出来中医医学手段来源与经验,从“神农偿百草”也可以看出中医对药理的把

握不可能做到精细入微。因为,它的根基,古代哲学,本身就不是精神入微的,而是概

念型哲学;对比西方医学,明显可以看出它是生物学,药理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综

合而形成的学科,而这些学科归根结底是由西方哲学分化而来的,所以,对比两方医学

发展却能反观出两种意识形态的鲜明地发展方向。所以,东方对世界的理解是感性式的,

西方对于世界的理解是理性式的。我们常说的天道、阴阳、五行、八卦,都是因为文字

而来的经验,或者叫因感性而来的文字也成。而理性,在西方现代科学里体现地简直淋

漓尽致。纵观西方哲学或者说意识形态发展,能够明显感觉到一种“探索”的意味在里

面,我曾看懵过两本书,一本书是《易经》,什么乾元利亨,看得我形神俱灭;另一本

是《原子学》,开始还跟得上节奏,到了后来,密密麻麻的公式,照样看得我形神俱灭。

两本书我都看不啥懂。但是,就算看不懂,我依然感觉到:《原子学》比《易经》要猛。

怎么来形容呢?感觉嘛,东西方的哲学都成为了各自的体系,但这两个体系又各自不同,

东方的哲学是圆形的,从“太极”“五行”等图形可以得出佐证;西方的哲学是倒金字

塔形的,从物质倒金字塔可以得到佐证。东方的哲学是环形的,可以看出,不管怎么转,

都在这个环内,这是属于成熟型的机制,所以几千年来,东方哲学实际上是没有多大进

步的,因为转不出去;西方哲学是倒金字塔形的,也就是发散形的,是属于成长型的机

制,基于一个点,却可以开枝散叶,后发致人,越开越大;我可不是崇洋媚外,这不是

羡慕不羡慕的问题,而是反思不反思的问题。这是我在“文字的世界”与“数字的世界”

中混的时候最真切的感受。又比如火了十来年的房地产,我们一直称它为暴利行业,位

于十大暴利行业之首。其实,好像以前学过,一个芯片的主要构成物质是硅,而一个成

本10 元的硅做成芯片过后,能卖到1000 元。可见,电子行业也是一个暴利行业。但在

我国十大暴利行业里面,,却没有电子这一区域。(2008 年十大暴利产业:房地产、眼

镜、殡葬、通讯、药品、高速公路、化妆品、教育、婚纱摄影、网络游戏;2009 年十大

暴利行业:房地产、眼镜、殡葬业、手机漫游费、药、高速公路通行费、化妆品、婚纱

摄影、网络游戏;2010 年十大暴利行业:房地产、汽车美容行业、殡葬、通讯、药品、

高速公路、化妆品、教育、婚纱摄影、汽车销售)其实,我想,这就是“文字的世界”

与“数字的世界”而导致的差别。仅用“文字”几乎是不可能研究到原子层面以及电子

层面的,计算机、核武器绝对不可能在“文字的世界”中产生的,所以,冷兵器时代由

“文字的世界”达到巅峰,热兵器时代由“数字的世界”达到巅峰。假如存在这样的一

种情况,“文字的世界”与“数字的世界”各不干扰,任其发展,那么无数年后,就可

以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文字的世界”用热气球、滑翔机、高压弩战斗,而“数字的

世界”用高达、激光枪战斗。我曾经发表过一个大逆不道的言论,说西方强于东方哲学,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63

因为,我判断东西方哲学强弱的标准是:对现实生活的推动作用。这样一比,高下立判。

我还发表了一个更大逆不道的言论,说:如果我国从古至今不接受任何外来的东西,由

中国独自发展,要达到现在的科技水平,至少要一万年。肯定有人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说太小瞧中国了。其实,这不是小瞧,而是在意识形态上根本的原因,因为通过文字是

不可能发明集成电路的,通过文字是不可能研究到纳米飞米级的。已经多次强调过,这

并不是聪明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意识形态导致认知重心的偏差而已。国人的认知重心

并不在物质世界之上,而在治国修身之上。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谁强谁弱的问题。而是

这两种意识形态在各自发展道路与方向上产生的分歧。本来两个意识形态是可以不分高

下,自得其乐的。不过遗憾的是,两种意识形态碰撞到一起。就比如,外星人很先进,

地球人很落后,但各不相干,我落后照样混得风声水起,你先进我也不嫉妒,先进你的

嘛。但是,假如这两种意识形态碰撞到一起。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表演一盘,

什么叫弱肉强食。当然,也有可能,我们是外星人,在太空中发现比我们落后的文明,

那就发达了,因为,规则一般由强者制定,猪不想死,但猪不得不死。印第安人在新大

陆被发现前、后过的日子完全不一样。扯远了。其实我的观点已经出来了,以下是一家

之言,我认为,时代要发展,就要完成从“文字的世界”到“数字的世界”的转变,并

不是说要抛弃“文字的世界”,而是这个主次要颠倒过来。小平前辈说过:“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如果真的能从内到外地实行这一条方针,民族复兴,指日可待。通过以上

的阐述,我想,我的意识表达地很明确了吧。 “文字的世界”还会产生这样一种情况,

一幢房子,100 万,我放在那里,什么都不做,明年,它涨到了110 万,这样,经济发

展了10%,于是造成了这样一个情况,综合国力在数字上增长了,但实际上却没有增长。

现在炒房很热,但炒房无利于民族复兴。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可能大家揭竿一呼,

变,就能变的。五千年的意识形态既是优点,又是缺点,这必然又要涉及到一个舍弃的

问题,哪些该舍,哪些该学,哪些该留,哪些该变?这又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如果旦掌

握不好,就会迷失,得个画虎不成终类犬。当然,这倒伦不到我来操心,我算老几,如

果要完成这个转变,从意识形态上根本的强国强种,不知道要投入多少牛人,多少金钱,

多少时间。所以,在这里,我也就吹吹牛,侃侃大山。

在这个文化冲突的大时代、大漩窝里,很多现象难以理解,很多问题难以选择,很

多立场难以坚定,有时困住我们自己的,正是我们自己。也许是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经

验,我们的感觉。很多时候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跳出现象之外,跳出问题之外,

跳出立场之外,不局限于本身,看起事情来,可能还会更加清楚,选择起来更加顺手。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有意识形态,不可能否定它。在本节中,一会儿讲意识形态,一会

儿讲哲学,我没怎么区分,因为哲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我的意思一直都是:意识

形态,可好可坏;可以借鉴,不可依赖。

第十三节 D S

个人最喜欢的一条D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65

本人所有的思想、方法、见解几乎都在前文的叙述中展示了,有对的,有错的。有

可以推崇的,有嗤之以鼻的。都无所谓。大家可以看出,本人是没有立场的。这本书也

许有些偏激,有些狭隘,有些另类。但唯一一点,我没有因为立场而有失偏颇,一直都

保持着思想的独立性。这是唯一值得自傲的。

本人虽然只有二十五岁,但是因为思考的原因或者借鉴的因素(抢别人的经验变成

自己的),经历也不算少了。

在这里,我想试着开出一张药方。

“强”

“仁”是一个有有趣的价值核心。因为仁的思想能让强者变弱。同时又让弱者变强。

是一种中庸的思想标准。不可否认。 “仁”的存在是统治阶级为了实施统治而产生的统

一道德与思想标准。仁者,爱人。是提倡了奉献的一面。但正是这种奉献。让强者可为

他人而弱成为有理可循。而正是这种奉献精神,让弱者为他人而强也有理有循。他将所

有人的强弱水平从道德与思想上归于中间。很有意思的思想。诸子百家各种思想争来争

去,谁都想不到,‘法家’笑到了最后。

人本身就是索取与奉献的结合体。所以我在思考新的思想与道德标准时。既不能站

到索取一方,认为人应该是自由的,独立的。也不能站到奉献一方,认为人是应该为他

人发光发热的。所以只能站到结果的层面。“强”。

发展与进步肯定是世界与社会发展的主题。我们要在斗争中寻求和平吗?弱肉强食

的本质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中国才经历了耻辱的洗礼。需要一种支持自己理念的思想。

“强”本身就带表着进步、提高、完善。这是符合任何时代的要求的。同时,一个先进

的文化,我认为其中一个特点应该是拥有足够开发利用资源与保护资源的能力的特性。

弱者因怀璧而获罪!中国为什么会输?就输在这个地方。“强”分两种防御的“强”与

进攻的“强”。当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作为了一个强者的时候,必然面临

着二个选择。侵略与防守。强者的力量本来就是令人崇拜与敬畏的。可以用强者之力去

掠夺资源,因为强者需要资源来变得更强;也可以用强者之力以帮助弱小,因为强者没

有必要去欺负弱者以证明强者之力。当持有强者之力的时候是选择索取?还是选择奉

献?但有一点,前提是自己够强。这种标准用到个人就表现为“自强”。一个好的价值

观与体系一定是双面的。就是可以为弱者说话也可以为强者说话。所以,弱者需要变强,

而强者需要更强。而非“弱者需要变强、强者需要变弱”!

第十三节

DS 26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吾纵观社会百态,觉得,只有两样东西能真真切切的让人取得其存在感——实力与

底牌!这一句话,放到哪年哪月、哪朝哪代都不会错。不管干什么,都需要实力的支撑,

包括理想。这里ps 一下“实力”这个词。判断一种特长、技能、擅长、能力??是不是

自己的实力,可以从三点判断:一、实力是一定要为目标、目的、理想服务的;二、实

力一定是可以持续积累的;三、实力一定是进步与提高的基础。由以上三点实力判断标

准可知:真正的实力一定是可以为你创造价值或者积累资源的。大家可以对比以上三个

标准,看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实力。

(我们的这一代,是没有意志力的一代!这很危险!看书看到这里的朋友,请摸着

内心问一下自己:我,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如果答案是:有,真的是太好了,我为我

的无知而道歉;没有,Wish you have a good papa!)

所以,“强”的核心不是侵略,而是提升、进步、完善。而为了避免强者之力的乱

用(这里就是争斗中寻求和平),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思想都需要约束,无论什么思想都要

受到限制,过犹不及,好的东西,过头了,就变质了。所以我用上一节的‘八大原则’

来约束这股力量,这种思想。

于是,我的价值标准就是:“强”;我的道德标准就是:‘尊重’,‘信用’,‘责

任’,‘有容’,‘乐观’,‘意志’,‘思考’,‘奉献’。这八项原则围绕新的价

值标准“强”而构成新的道德思想体系(把‘给人面子’换成‘尊重’了,都上升到这

一高度,不换就有人扔鸡蛋了)。所以,要追求进步、发展与完善,当拥有了进步、发

展、完善之时,请用尊重互利,讲信用,负责任,包容心,积极乐观,坚定不移,思考

反思,无私奉献的原则去运用这股力量,那么这股力量就不会偏离方向。在这里,个人

的做人做事的原则这里已经上升到社会的大原则。

当然还要经得起实践的论证。

至于提出‘强’的概念,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中国的经历证明了只有一个强大的国

家政权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有话语权!所以,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口号。很多人不理

解。为什么中国明明都已经说了崛起是为了和平,但是很多国家仍然看中国不爽呢?很

简单。打个比方,假如,现在是西汉。汉朝很强大。这时,匈奴人正在不断地崛起,然

后,汉朝使节去问,说,你的强大会不会威胁到我的存在与发展呢?匈奴人拍着胸脯讲,

我强大只是为了自给自足,绝对不含任何侵略的意思,您可以放心。如果你是汉朝的皇

帝,你放心吗?强大过后一定会展现出强势与侵略的一面。与其让匈奴强大过后与汉朝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67

和平相处,还不如一直让它保持在摇篮状态。现在我想应该明白形势了吧。匈奴有中原

梦寐以求的肥美牛羊与战马,而中原有匈奴梦寐以求的铁器与丝绸。理论上讲,要是两

国相互通商,世代友好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吗?天真!这也就是我在前面为什么附和

霍金的担忧,因为如果‘地’‘外’握手,很大的情况下是‘外’远远强于人类,于是,

是选择侵略还是选择提携。地球人是没有选择权的。也就是说,有1/2 的机会(概率不

是1/2)人类会开始新的屈辱历程。人人都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产生吧!所以“强”的

理念应该是合于时,合于势的。

(这个时代,有点见识的人都是矛盾与自卑的,于是只有在老祖宗那里才能找到点

自尊,这是历史的原因,于是才要复兴,于是才需要强大,实际上我思考了很久,后来

觉得,是中国自己灭了中国!中国的弱,并不是弱在国力,而是弱在心智!前车之鉴呀!)

——括号中的话是纯属个人见解。勿上心头。

人生还有很多的技巧,很多的原则,很多的智慧。通过借鉴、总结、学习等方式每

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处世智慧。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处世的智慧!

这一节讲“强”的理念与道德准则,但这本书,我的定位是思想总结与参考,不打

算作圣人的事。于是简述一下,意思传达就好。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真的期望中国

能强大起来,中国人能强大起来。中国人的精神境界能提高起来。中国要强,首要自强。

除此以外,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就是,人性本善本恶的问题。以我知道的好像有

五种说法,人性本善;人性趋善;人性无善恶;人性趋恶;人性本恶。从善到恶递变的

五种说法。仔细想来我的想法,关于‘索取’的部分又有点趋向于李宗吾趋恶论。不过

根据我提出“白纸理论”等可以看出我是属于人性无善恶论的。我与李大师有些观点相

同,有些又是不同的。就如,他曾讲到小孩如果有人抢他东西就会把人往外推以来论证

人自小都是‘恶’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本能与善恶有关,仅是‘索取’的本能而已。

人必须从外界摄取物质与能量的,这是生物的特征也是人的特征,小孩既然已经学会抓

东西,实际上就已经有了最初的“维护所得”的意志,于是维护这种‘索取’应该是天

经地义的,所以没有必要将小孩本能地抓住东西这一行为给冠上一个‘恶’的头衔。这

是第一点不同;第二点,他所讲的‘面黑心厚仁义面孔’实质只是一种处事的方法。人,

怎么在社会中、世界里,生存且生存地更好,他提出了‘黑厚’的概念。诚然,这种方

法能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也仅是成就,李大师将之上升到准则与法则的高度,我认为这

是不可取的。方法也只能是方法,而如信用、责任、有容、乐观、实干、思考、尊重、

第十三节

DS 26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奉献八大原则,才应该属于原则。至于他从“趋恶”里得出“黑厚”,我从“索取”得

出“舍取”进而又提出“八大原则”却是分歧很大,来源是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差别这

样大呢?花了不少精力我才想明白。我与他都是承认人是自私的,于是他走的是“因为

自私,所以自私”的路线,而我走了“因为自私,所以无私”路线。这就是为什么在最

前文物质层面的时候,我言语中对于“索取”很肯定,而到了后文,讲道德讲做人的时

候对‘奉献’很推崇!这并不是矛盾的。可以‘因为自私而自私’,也可以‘因自私而

无私’。怎么理解?举例,人都是自私的,没人反对吧(欲望、索取、忌妒等都支持了

这种说法)。缅甸大暴风(就是前文讲过的地震前新闻的那回),死伤甚重,但有的人

这样说,甸缅死多少人关我什么事,地球照样转,日子照样过!有没有这样的人?肯定

有。这就是因自私而自私。这种做法有错吗?没错,只有在脑中留下印迹的信息才会对

我们造成判断上的影响,排斥、无关紧要、接受(情绪四象限横轴),这则消息如果落

在了‘无关紧要’上,当然我们无动于衷;另外一种情况,因为自私,我们都怕失去,

甸缅失去了那么多生命,可想而知,那里的人有多么痛苦。于是有人心生不忍,感同身

受,于是捐款捐物、捐钱捐粮。有这样的人吗?也有。这就是‘因自私而无私’。这种

做法有错吗?也没有错。前些日子一个朋友来问我,说失恋太久太痛苦了。想到对方不

再是自己的一部分,心中就疼痛难忍。我就告诉他,他这就是‘因自私而自私’,因为

不能得到而痛苦。于是我举了我的例子(囧),我也失恋太久太痛苦了。那种日子也过过。

但是,我现在一点都不感伤了。不能适应,就得改变;不能改变,就得适应。因为不能

拥有,所以你要在‘不能拥有’的前提下让对方过得快乐,尊重对方的选择,维护对方

的利益。不仅不恨她,反而因为对方找到所爱而高兴。甚至可以把对方当成一个好朋友

一样去爱护与尊重。因为对方曾经比好朋友都走得更近。感情没了,不代表关系也没了。

这就是‘因自私而无私’(当然,要是有一丝‘能拥有’的希望,也要尽力去追求,根

据事物的两面性,有希望就做有希望的决定,没希望就做没希望的决定。要看自身怎么

判定);我还有一个朋友,一直都认为‘自私是天经地义的’,对于这样的想法,我只

能笑笑。李大师走‘因自私而自私’路线,所以走不通,不过他也是学冠中西的大师,

叫人无论多么认同他的观点,都不能光明正大的认同,反而要表现的驳斥反感。从这个

层面上来讲是,他又走通了,根据面子与面具的论述,人绝对不可能脱下面具的,于是

这一点变成了李大师最有力最坚实的论据,当然‘面厚心黑仁义面孔’做为行为准则肯

定是没错的。不过他的学说,他的路线注定了一件事,就是‘厚黑学’永远也上不了台

面,永远都只能是阴暗法则。而我走‘自私而无私’的路,可不敢说我走得通,只能讲

‘任重而道远’。何解?如果我是对的,那么看得我的书的人,或者是知道这种思想的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69

人,一定会产生一些‘无私’、‘奉献’的念想,一些‘无私’、‘奉献’的感受,甚

至一些‘无私’、‘奉献’的行为。这样我就老怀大慰了。如果只是当本小说点点头,

吹吹风,竖竖大拇指,很早之前我都讲过,不能指导行为的思想是垃圾思想。

不过我并不认为我比大师高明,这两种方法本来就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情

况之下的选择。为什么人性是自私的,我的第八大原则却是奉献精神?也是我经过了前

文讲过的‘我是我’‘我不是我’‘我还是我’“过三阶”后作出的选择。

下面我就来用‘三阶思考法’来比较我与李大师的分歧。

三阶思考法李大师 莫如冰 比较结果

一阶 自私 自私 同

二阶 脸黑心厚仁义面孔以舍之名行取之实同

三阶 黑厚 无私 异

三阶比较表

这个表充分体现了我的脸皮还是很厚实的,因为我与李大师的水平还差一点点,读

了一点他的著作,感觉他是学冠中西。我一向这样认为,如果要驳斥一种成就,至少得

站到这种成就之上。而且在李大师身后做这样的事,有点不厚道。这里只是就事论事而

已。一点不碍对李大师的佩服。

从表中可以看出,前面我们都承认自私的本性,于是在这本性之上,又推出了仁义

的行为,但到了三阶时,黑厚学取得了成功,但这个人还是黑厚的,而我到了第三阶段,

‘取舍’取得成功后,人变得无私了。这个结果连我自己都想不到。人的目的之一就是

开心,我想没有人会因为自己‘脸黑心厚’而高兴,但有人会因为自己‘奉献助人’而

高兴,可以看出大师走了‘投资类奉献’,我好像走了‘无私类奉献’,这结果以我的

逻辑是推不出来的。最后只有一种解释:老周不是说过吗?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

了就成了路。可能原因就在这:世界上本没有好人,装好人装久了,就变成了好人!

这个结论太有用了,太让人兴奋了,大家快去装好人吧。总有一天你会变成好人。

哈。我居然从理论上肯定了好人是存在的。所以,人可以自私,但不要太自私。说实话,

写到这里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自私’根本就不是我们

做好人的阻碍。谁说自私就不是好人?

再来具体分析分析。虽然我没有说,但我一直都疑惑一件事情,就是人的存在感一

第十三节

DS 27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定是别人给的,自私的行为一定是找不到存在感的,我们‘自私’这一特性不就决定了

我们永远也找不到这种存在感吗?于是我推出了“以舍之名行取之实”的做人原则。不

管你是怎么想的,先奉献着做事,通过行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来得到资源。我们可以

正视‘自私’的本能,但谁都不可能因为自私,所以快乐。我们的‘心’到哪里去了?

主观能动性到哪里去了?我们都知道助人为乐,都知道帮助了他人我们会很开心。但如

果是因为自私的目的去帮助他人,还能高兴的起来吗?也许我们会因为得到了资源而高

兴!但‘心’呢?同样都是奉献的行为,投资类奉献与无私类奉献有一点不一样的,一

个从资源的角度去做事,一个从意愿的角度去做事。显然,没有目的的去奉献更能得到

别人的认同,那么无私类奉献就更能得到自己的认同。于是只有通过别人的认同,找到

自己对自己的认同。这才会找到我们自己的存在感。我们的‘心’也才会‘快乐’起来。

连我自己前边都犯了一个错误,以为‘无私’是为了别人,直到此刻我才明白我们‘无

私’是为了自己!从一阶到二阶,是因为自私,所以无私;从二阶到三阶,是因为无私,

所以无私。无私的行为可以帮我们找到无私的心。这时候我才知道,我与李大师的最根

本区别在哪里,即使我们本质中有自私的成分,但也可以做一个光明的、有爱心的、有

奉献精神的人!这也是自私与无私的关系。有的人不明白,如果无私的话,那么我们不

是什么也没有了吗?再看一阶到二阶,我们的出发点是自私到无私,那么这一阶段运用

的方法一定是‘以舍之名行取之实’(有‘索取’必有‘希望得到’,‘取舍’正是以

之衍生出的原则!),这是资源占有的不二法门,而二阶到三阶,我们因为无私的行为

而找到了无私的心,这是意愿的满足。这个时候,成功的两大目的:资源的占有,意愿

的满足才算完成。

PS:上面这个逻辑也可以得出:成功两大标准,‘资源的占有’是在‘意愿的满足’

之前的。也就是说,先积累资源,再谈意愿。引申出来就可以理解为,先说现实,再说

理想;意愿是基于资源的;理想是基于现实的;拥有更多的资源就可以更好的完成意

愿??等等等等,只是在追求资源的同时别迷失在资源之中,一定得知道自己的初衷,

自己的意愿。

上面没有提到,当这两个目的相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又想拥有,又想高兴。这样的

鱼和熊掌通常情况下是很少见的。两大目的一个是从‘心’的感觉为主,一个以物质占

有为主。如果相冲突,以意愿为主。所以:意愿的满足>资源的占有。如此,若干年后,

你才很难找到后悔的理由。这与上一段“意愿基于资源”的观点矛盾吗?不矛盾。即两

者之间的关系为:资源先于意愿;意愿大于资源。又理清一个关系。这个结论可以引申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71

为:现实先于理想,理想大于现实;物质先于感情,感情大于物质。等。

说到这里,不得不反思,我对爱的定义中:在特定情况下,人们自愿且无偿地奉献

自己的资源而达到的一种满足的状态。爱就是‘无私’,也就是说,实际我在很早之前

就承认了‘无私’的存在。虽然得失理论中,奉献可以得到内心的平静与愉悦,但内心

的平静与愉悦并不是人们‘奉献’的理由。也就是说,这种奉献的行为已经不是以‘自

私’为出发点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只有一个馒头,我们宁愿饿着肚皮,也愿意看着爱

人吃饱穿暖;为了地震,有的人把自己的养老金都捐了;有一个流浪者,跑了几十里路

去还5500 块钱(前面境界高的例子忍不住又拿来用了)??这些行为,我简直都想不到

一个自私的理由!这些都说明,‘无私’是存在的。这样的行为可是相当高的境界了!

但怎么样到达这样的境界呢?

已经讲过了!因为自私,所以无私;因为无私‘行’,所以无私‘人’!这一句话

说明了人应该怎么样从‘取舍’过渡到‘舍舍’。这样的境界虽然难达到,但是能达到!

当人达到这一‘无私’的境界那么就有资格向人生最高境界“言即法,行即则”进军了。

一块黑暗的土地,当光明照耀进这片土地的时候,实际上就变成了明暗两色,这块

土地感受到光明的温暖后,再也不想回到黑暗的过去,于是决定拥有更多光明。

感谢我让我于 2008 年11 月30 日23 时32 分这一时刻变成一个渴求光明的人!我

于这一刻决定:要做一个精神境界高到吐血的人!

有的人说:“叫我做无私的人,但我看周围的人一个比一个自私。凭什么要无私!”

这样愚蠢的问题我都懒得回答。

第十四节 矛盾的心情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7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心情,一种矛盾无奈的心情。我几乎思考遍了关于人的所

有行为,甚至认为没有关于人的任何问题能难得倒我。却因为有一种行为,到现在心结

都没有打开。

杀生!

因杀生而哀逝!

小的时候过年过节,看人杀猪,杀鸡,杀鱼,好像是有什么杀什么!尺长的刀捅过

猪喉咙,用一盆子盛血,猪不断的嚎;拧过鸡头,一刀划过鸡颈,鸡不断的抓;划开鱼

腹,鱼不断的挣,掏出内脏,鱼还在扭??真是杀鸡宰羊且为乐。那个时候,我还以为

人就应该这样,直到大概初一初二,有了恻隐之心(恻隐之心的由来我认为是将心比心,

与以已推人),从此以后,本人再也不杀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本人思考世界常用的

方法就是三阶思考,换位思考,换成对方,换成旁人,换成兽禽,换成树木,甚至换成

所谓的神!生命之来之不易,是太有感触!由已及人,于是对于掠夺生命的行为,实觉

残忍!假如我是一头待宰的猪,刀器入体,我完全能够感觉到那种绝望与恐惧!这种感

觉随着感情越近越清晰。比如,看到被杀的过程,听到生命消逝的哀号。所以本人虽不

忌荤腥,却少食肉食,具全形者更是难以下咽。记得高三的时候,嫂子怀胎,有一天,

看到我哥家中有两只白鸽,很漂亮,去逗着玩,等办完事中午再回来时两白鸽已经变成

两个清蒸鸽了。然后我哥我嫂让我多吃点,说很补的。那种感情是最复杂的。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人不是生产者,不是慈善家,而是在亿万种生物中

经过层层杀戮,最后登顶的凶猛动物,理论上对任何动物都有生杀大权。别说杀几只鸡,

就是杀光所有的鸡也是自然法则中最正统的行为。动物界的杀戮是赤裸裸的,所以人对

于动物的杀戮也可以是赤裸裸的,这才是自然界的本质,生存。不过人类社会有人类社

会的规则,在道德法则的约束下,让人的行为不那么嚣张。人将野生动物圈而食之并不

能改变这种杀戮本质,这种道德下的残忍还是让人不太舒服。我看到很多人对于杀戮本

身是没有我这样的感觉的,完全当很正常的事,哪家不杀鸡,哪家不宰鸭。都把人当成

万物之灵,而人也确实是所有动物中权力最大的种族。哎,可能真的是我太敏感了。

现在我能做的,只能是尽量不去亲手杀生,大概本人已经有十二三年没有亲自操过

刀杀生了吧。凡是有全形的生命我也忍不下口去吞食。唯一能做的就是眼不见心为净。

第十四节矛 盾的心情 27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不见不想,不见不烦。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我同学兴冲冲的买了一条活鱼,让我做红烧鱼,

我说,那你去把鱼清理了吧。他说,他不会。我说,我不去。最后,那条鱼缺氧死后被

扔进了垃圾桶。我同学对我意见很大,我管不了别人去怎么做。杀生也好,吃素也好,

总之,我的手,决不沾上生命的血腥。只此而已。

所以我一直都奇怪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理性上完全能够接受,感情中却耿耿于怀

的事。难道是因为失去天敌,而造成的多愁善感?哎,这种矛盾的心情到现在都从来没

有平息过。也许是生命值得尊重,于是自己的生命就更应该尊重的原因吧。这才引起有

的人发起素食主义运动,有的人却想方设法整点怪味来偿鲜。这里我只是抒发一下自己

的矛盾的心情,也不太清楚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不是提倡

大家要变素食主义还是保护动物权益之类的事情,因为如果普及一项文明的行为的代价

要用自己的权益去贴。以我对人的了解,在这选择的十字路口,很多人都不会驻足吧。

这个跟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关。这样出现这种保护与无视的现象就好理解了。任何时

期都是建设与破坏同时存在的。光明与黑暗并存!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的冲突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

们自己作出了选择却不快乐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去选择。这就是矛盾的心情出现的原因了。

理想与现实,坚持与割舍,前进与后退,向左与向右??我们崇尚美好的东西,希望世

界处处是春天,不过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样矛盾必然就显现,就像我们都希望一直就

如孩童般纯真一样,但是不可能,人的一生就是从天真到不天真,从纯洁到不纯洁的过

程!记得,有一次,我将这个理念传递给一个希望帮助的女生,当时她骂我‘禽兽’,

我只笑笑,告诉她,骂得好,希望她一直这样!为什么,她骂我,说明她是一个信奉天

真与纯洁的女孩,她一直骂我,说明她一直都很天真与纯洁。因为如果她不纯洁了也就

不好意思再骂了。我后来告诉她,既然谈不拢,当有一天信了我的话再来跟我谈吧!(我

是其实很希望她永远别来找我的,纯洁一生!这是唯一可以与‘言即法,行即则’相提

并论的超绝人生境界!因为这种境界走的不是简单、复杂更简单的道路,而是走的一直

简单的道路,向往呀!)结果,第二天的时候,她就发短信给我,说:信了!我不清楚

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她改变了主意,但是她信了!我只能哀叹:又一个女孩倒下了!

于是我的观点还是:太傻太天真。不好!我再来讲为什么不好,为什么从纯洁到不纯洁

是必然的。纯洁!就好比一张美丽的纸折成的小船,而适合这种小船航行的环境,只能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75

是一平如镜、微波不兴的湖泊;而我们的社会,永远不可能是一如既往、一平如镜的,

它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样的环境就需要我们具有复杂的判断与操控能力,当然,还有

强烈的抗冲击能力,而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人,绝不会是‘纯洁’的人。所以,纯洁的人,

当在社会上游刃有余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不纯洁的人了。同样,一个人,当他成熟了,

他也就与‘纯洁’说拜拜了!这个转变是必然的。没有没有代价的成熟!今日之单纯,

必为明日之代价。(当有人能实现‘纯洁一生’的目标时,我的言论就不攻自破了,不

过本人不太相信这样的境界会出现!),很多人不能认识‘这种转变的必然’而矛盾、

迷茫、苦恼。还记得破茧十策之:回归单纯吗?如果‘单纯是代价’那么岂不是自相矛

盾?我晕。哪里矛盾了?此地之单纯是一阶,回归之单纯是三阶,层次的差别注定了绝

不可相提并论,这也印证了我曾唠叨过的话,人要想简单变更简单,唯有先变复杂,再

变简单。所以,在前言、三阶思考法,回归单纯及本节中得出的结论,都是相辅相成的。

应用篇都讲到尾声了,如果还不知道怎么在生活中运用自己的方法。第N 次讲:不能指

导行为的思想是垃圾思想。

现在有很多自杀的青少年,抗冲击能力很弱,当然,社会,学校,家庭都是影响其

抗冲击能力的因素,一旦失去某样东西,不能正确的认识这种失去,造成很大的精神与

心理上的负担。所以,从某一意义上来讲,‘自杀的人’是‘单纯的人’!我又想起,

前几日,我路过某地,看见两个小童,倒垃圾倒得很high,我很羡慕。检视自己,真的

太汗颜了,我真的已经记不起上一次‘倒垃圾’都倒得很high 的时候是哪一年了!

当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在现实中呈现出‘不理所当然’的时候,矛盾就出现了。

就如我,七八岁对于杀鸡宰猪过新年欢天喜地,理所当然;十三岁,对生命的思考与惋

惜,让我拒绝生命的流逝,于是就‘不理所当然’了。矛盾于是产生。更郁闷的是,我

比很多人都明白:杀生是对的;不杀生,也是对的。我也不可能让人变成地球的主宰后

再变成食草动物。不管怎么样,路也得走下去。矛盾!一般情况就意味着抉择!也同时

意味着很难抉择——容易选择也称不上‘矛盾’。这个时候,请跟着你的‘心’的感觉

走!理性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合理的运用一下感性吧。同样,感性解决不了问题的时

候,也合理的运用一下理性。不能改变,就得适应;不能适应,就得改变。当然,有的

时候,有的抉择是错误的。那么,第一、不要后悔——对抉择负责;第二、多点事前预

判,并做好最坏打算——传说中的觉悟。

第十四节矛 盾的心情 27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有自私就有无私,有建设就有破坏,有洁净就有肮脏,有清就有浊,有多就有少,

有贫就有富,有得到就有失去,有高兴就有痛苦。有美得一塌糊涂,就有丑得琳琅满目??

还记住“均分七情法”吗?实际上它就是“中庸”,这跟洗脚是一道理。水冷了,加点

开水,就舒服了;水烫了,加点冷水,也舒服了。矛盾出现时(有的矛盾是不能调和的,

这里指生活中的矛盾),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找到平衡点。就如选择,太过感性,情

绪干扰严重;太过理性,又显冷血;就如谈判,结果往往是:一方忍痛割舍这里的利益

来换取对方那里的利益;就如交往,这里重点提一下这个,常理上,我们会对信任的人

开心门,对不信任的人关心门,而交友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则就是:付出真心,让他/她感

动。我又论证了人不可能单独存在于世的,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周边的人并不是都是朋

友。太过于信任陌生人容易受伤,太过于拒绝陌生人又显孤独。而本人认为:正是因为

是陌生人,所以才更容易打交道,互不认识,所以没有利益冲突,于是什么都可以讲,

什么都可以聊,聊得好,继续交往;聊得差,人生的过客也不多这一个!当然前提是尊

重对方,因为‘因为陌生’,那么解决冲突的方式也没那么多顾忌。所以在各种场合因

为丁点儿嗑嗑碰碰而问候别人家庭的女性成员甚至要用损伤对方的形状来维护自身的

“存在感”的事情以每秒多少起的频率反复不断地发生。对我来讲,与陌生人交谈比与

朋友谈起来愉快很多,至少我仅有的赖以哗众的几个冷笑话还有市场。当然我并不否认

拒绝陌生而带来的好处,而是提出本人的意见作为参考:陌生并不是交往与交流的阻碍。

‘因为陌生而不交流’也不是孤独的理由!这个结论也许会帮到某些朋友。

矛盾,迷茫,取舍,选择??生活中遇到这些情况实在太多了。

破茧十策之:关键在于制衡!

这一策很重要,很重要,而且用途太广了,在我们做选择做取舍的时候尤为重要,

比如,三阶思考法,如果只考虑前两阶,自己的一面,非自己的一面,就会疑惑,就会

难以取舍,比如感情,有人干脆直接来问我,与她/他到底是应该继续还是分手?一段感

情不容易,分了又可惜,可不分又难以忍受现在的她/他!比较来比较去,不仅做不了选

择,反而乱了,而三阶,就要求在这种比较中抉择一个结果,这就是三阶思考法,同时

这个结果也是制衡下的结果;所以本人前面才将矛盾给分开,叔本华还有哪个哟忘了,

都认为辩证法就是诡辩法,连我也倾向于这种认知了,因为绝大多数的事都有两面性,

也就是既能站到A 面去谈论,也能站到B 面去谈论,这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77

一旦对立出现,那么我认为,首先判断这种对立是可调和还是不可调的,可调和!那么必

然存在一个平衡点,在这一点上,既能照顾到A 面,也能照顾到B 面,从而将损失减小

到最少。当然少数情况不可调和,那么前面讲到的就用得到了。那就是,要么死磕到底,

要么激流勇退。长痛不如短痛的二选一。

有的人说生命是平等的,这也是实际上从物质结构上这个角度去看待的,大家都是

细胞构成,生理功能也差不多。就如人,我们讲人人平等,不过人人不可能平等,生命

也一样,我们指平等,只是赋予它平等的含义。前面也讲过,“我”是一种定位,正是

这种定位,把人与人给概念区分了,环境,身体,家庭,实力等等因素造成了个体在资

源调配上的不平等,而这些东东,并不是心理安慰能客观消除的,所以人与人是不平等

的,这是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而在自然界中,体现的是另外一种法则,只有存在下

去才是最强大的。假如有一天,因为某种原因,人灭绝了,老鼠假如还能继续生存,那

么老鼠就比人强大。这才是生命的本质:不惜一切代价在时间的长河里延续地更长!

第十五节 宇宙模型

方形代表物质,形内圆表示物质内部的运动趋势(分子能,原子能??),形外圆表示

物质外部的运动形态(动能等)。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79

第十六节宇 宙模型 28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能量是一种运动与运动趋势,运动是能量在物质外的存在形式,运动趋势是能量在

物质内的存在形式。运动只能被传递,不能被消亡,所以能量也只能被传递,不能被消

亡。能量的转化,也就变成了运动与运动的转化,运动与运动趋势的转化,以及运动趋

势与运动趋势的转化。如此,能量的存在与变化就很清晰,不会出现像以前那样将什么

不懂的东东都套上‘能量’的光环,从定义也可以看出,能量跟世界的运转有关联,但

与世界的构成,没有关联。根据能量守恒,在历史上的任何一时刻能量的总量都是一样

的;同样,物质只能被分割与组合,不能被消亡。所以历史上的任何一时刻的物质的总

合都是一样的。物质也是守恒的。根据能量守恒与物质守恒,我东拼西凑出了以上宇宙

的演变模型。宇宙被分成了七种演变状态。

1.在宇宙的某一时刻,那个时期所有的物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宇宙所有的物质构

成了一个‘原子’,这是一个超超超的‘原子’。可能有足球大,有可能房子那么大,

或者地球那么大。很不稳定。所有的能量以运动趋势的形式存于物质内部。于是必然在

某一时刻爆发。

2.宇宙在爆发后被分割成n 块区域。n 有可能是1,n 有可能是2,n 有可能是3??

如果是n 是1,那么宇宙整体作相同的演变,是2 则宇宙有两块区域作相似的演变??

每一块区域演变的过程相似,只是演变的快慢与区域的大小不同。所有区域的能量与物

质总和等于最开始的时候。这一时刻内部趋势不断化成物质外部的运动,世界动了起来,

但是内部的能量(运动趋势)持续减小。

3.内部能量减小速度越来越慢,即内剧烈的运动不断转化成外部运动,剧烈的内部

运动因为物质的分化与内外能量的平衡而趋于平缓,星系,生物,在这一阶段产生。(生

物只有可能出现在这一阶段,运动趋势占主导,物质不稳定;外部运动占主导,物质太

稳定!都不能产生生命系统,于是只有这种过渡阶段才能产生生物!)

4.宇宙内能量与外能量达到平衡,或者说能转化的运动趋势都化作了运动,不再轻

易发生交流,宇宙隐定下来,宇宙中几乎不存在发光的天体。死亡阶段来临。生物灭绝,

一片死寂。星体在黑暗中作物质运动。宇宙从不稳定状态过渡到稳定状态。宇宙必然经

历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热寂说”是正确的!

5.因为引力,星体不断的凝聚,超大星体出现(运动是可以变成内能量的。岩浆就

是例子,当星球足够大,引力与压力,让分开的物质融合),当然因为快慢不一样,宇

宙中有的区域还处于其它的演变状态。黑洞理论。

6.运动转化成运动趋势,物质开始收缩,外能量转化成内能量的大趋势不可逆转,

所有的物质都卷进了这一个过程。宇宙统一于这一过程。这个模型的关键就在这一阶段,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81

问题就在:大量的外部运动聚集在一起,能不能导致运动化为运动趋势?巨型黑洞能不

能酝酿新的爆发?能,宇宙就是循环的;不能,宇宙就是发散的。因为发散的宇宙是不

能理解的,所以这里才默认了运动能转化成为运动趋势!

7.回到初始阶段,巨大的压力与引力让这一状态相当不稳定,已经形成的稳定原子

结构被挤压打散,内部不断形成聚变反应,随时蕴藏着新的爆发。如果是这般,可以想

象,第1 状态的时候也是不稳定的。第1 状态不稳定,那么它就不是宇宙的起源!

如果这个模型有一丁点是正确的。那么可以从这个模型中得出以下结论:

宇宙的起点并不是大爆炸。如果是,这一点的来源没有任何理论可以解释。而根据

我的理解,应该是第4 状态才有可能是宇宙的起点,最初的宇宙中没有星体,物质全以

宇宙尘的方式平均分布在广堥的空间。这才是宇宙的起始时刻。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

死寂的宇宙尘变得汹涌澎湃,但找这个的原因总比找那一个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

的来历轻松多了。

空间不因物质而存在,空间是容纳物质的容器,虚空是存在的,并且是无边无际的。

这一推论说明了世界是因物质在空间中运动而产生,空间变成世界的要素之一,所以任

何东西都不能超脱于空间存在,即,空间是所有物质的局限。而这一结论的产生又推出

两个推论:1.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于是,‘虫洞’旅行是不可能的,人要空间旅行,还

得老老实实飞。而换成人话就是:现有的虫洞理论是错的。2.一切能量最终都与‘速度

v’和‘质量m’有关!

这让我想起了爱大的著名质能方程:e=mc2,不知道这个方程可不可以作为我的论点

的论据。在经典物理中,认为空间是独立的,时间是匀速的。而爱大得出的是空间不是

独立的,时间也不是匀速的。而我得出的结论却是:空间是独立的,时间不是匀速的。

更郁闷的是e=mc2 实际上承认了我的推论:一切能量最终都与‘速度v’和‘质量m’有

关。可他认为空间不是独立的,我认为是独立的呀。一组明显的矛盾居然得出了一致的

结论。爱大曾说:“质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质量。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前

面一句话因为有质能方程可以参考,同时又符合推论2 的结论,所以我能理解,后面一

句话却与我的理解完全相反,“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我不知道爱大是怎么

得出来的,而这组矛盾不仅说明我与爱大其中有一个人肯定是错的(绝大可能性是我,

但我水平有限,不能推出为什么是我!)。而且也有着另外一种可能的解释:空间本身

与这个方程无关。如果空间是独立的,那么相对论的概念就不能涵盖空间的性质。这也

能解释为什么前面理解一致,后边出现致命的分歧。“空间独立”这个结论与我的观察

与思考一致,想跟着爱大权威混都没办法,而且没学过量子力学,又没量子天赋,所以

只敢置疑爱大的权威,却不能从学术上去求证俺理论的对错。

第十六节宇 宙模型 28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时间之所以会不匀速,是因为时间是以运动来衡量的,而高速的运动极有可能导致

衡量时间的载体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时间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上天飞几

圈时钟慢几秒,不能证明时空发生变化。而运动停止,时间停止,很好理解;但时间停

止,运动停止就没法理解,所以时间是方法且由运动来衡量这个论点没有错,时间描述

了运动的快慢与运动结果,是因运动而衍生的性质之一。同时,根据宇宙模型,世界的

运行是由剧烈到缓和、不稳定到稳定的,那么从这个结论可以推出:以前的时间是比现

在快的。我的理解简单,以前运动频率快,那么时间周期就短,时间流逝的速度就快。

现在运动频率慢,那时间流速就应该比以前慢。有趣的是,我去查了资料,以前的时间

确实比现在快。那么可以得出,因为运动的速率变慢,以后的时间会比现在慢。这个实

例也可以作为时间与运动之间关系的一个佐证。

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宇宙!如果是这样,宇宙就变成星系群概念了,宇宙与宇宙之间

的关系就变成了如军阀割据的概念,有枯有荣了!空间虽是无边无际的,但物质却不是

无限的,只是沾了空间的光,所以当且仅当物质与空间同时存在的地域能被称作“宇宙”。

反物质的世界不存在,反物质是因为改变了物质的结构而体现了不同性质的正物

质。正反物质的转变说明了我们如今的‘物质结构理论体系’不完整,夸克之下,还有

更加基本的粒子。如果反物质的世界存在,那么演化的过程就不是以上所说。

暗物质与暗能量不存在,我们所在的宇宙区域之所以在加速膨胀,是因为在我们看

不到的某一个地方,正在做着内能量转化成外能量的运动即正处于第2 或第3 演变状态。

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不可能被统一。这个世界力的本质定是两个,一个起源于

内能量(内运动),一个起源于外能量(外运动),因为人类只能存在于第3 阶段,虽

然可以统一与第1 与第7 阶段,但那个时候人类不可能生存。

假如整个宇宙只有一个区域,内部演变状态也是不一致的。

整个过程中,我没有看到神的影子。

我们所处的宇宙处于第3 阶段,成长中的宇宙。

能量守恒定律实际上有两种,一个是能量的总和与物质的总和不变。另外一种指的

是外能量或者运动状态的转变守恒(比如动能转化定律,冲量定律等)。并且任两时刻

的能量与物质总和都是相等的。于是可以出现这种情况:一种物质,内部进行着趋势化

为运动的变化,那么从这个物质的角度观察,它的能量变大了。所以宇宙在加速膨胀不

是能量不守恒的论据。

这个模型推翻了大爆炸理论。诚然大爆炸在爆炸后的过程都能很好的解释现在的宇

世界-方法-应用第 三章应 用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83

宙。但是根据能量是运动与运动的趋势。这说明物质与运动是不可能消灭的。在大爆炸

那一点之前也是应该存在的。那么还是不能解释这一点的形成问题。这一点不可能是被

无端创生的。这一点集聚了如此大的能量,即如此大的运动量。又根据时间的推算,运

动不停止,时间不停止,从这个角度来讲,物理大拿们得出的“宇宙是在没有时间,没

有空间,没有物质,没有能量的时刻通过‘隧道效应’产生的”这个观点,荒谬到了极

点。能量是守恒的。守恒是什么概念?意思就是任何一个时刻点的能量都是一样的。换句

话说,大爆炸只是宇宙运行的一部分。不是起点。最后只能有一种解释。

宇宙是永恒的!

那么随之而来的又是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永恒?就这个回到了终极问题“存在为什

么存在”上了,还是那个答案。这是终极问题。我回答不了。回答得了我就不在这混了。

好了。这本书在这里也就结束了。解决了很多问题,又创造了很多问题。希望看完

这本书的你,是清醒了。而不是迷茫了。再次感谢能看到这里的朋友。

最最后,再举一下瞎子摸象的例子!瞎子因为看不到象的全貌,于是象是千奇百怪

的,我们站到远处,于是可以说,大象是这个样子的。最后一章得出了几个吓唬人的结

论。这只是哲学上的结论。因为没人能站到星空之外,没人能将星空尽收眼底,于是这

个世界上,没人能描述出宇宙的全貌。但愿我的无知不会让大家无知!

【后记】 迷徒之破茧化蝶

【知足者常乐,单纯者常乐,无知者常乐】

后记迷 徒之破 茧化蝶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85

思考人生以来,一转眼十三年过去了。进入这个圈子再出来,本人用了整整十三年。

不过还好,十三年能跳出来,相信在整个历史上,本人也是腿脚最利索的几个,太多的

人被困在这个圈里面一生不得门而出。

十二岁后,我一直都在想得失的问题,从得失,到人生,再到生命,再到世界,就

如鸦片一般,泥足深陷。我也想过问别人答案,希望有人能作我的指路明灯,结果太失

所望。什么样的答案都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身边的人都给不了我答案,那我只有

自己找答案,我想总会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吧,无意间看到叔本华的一本书《爱与人生》,

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我只读了一半,没有全部读完。这个家伙是一个唯意志论

的禁欲主义者,我明明知道里面有些东西不对,那个时候却提不出理由来反对,我果断

的放弃接受他的思想,因为我知道,那时的我就如一张白纸一般,被涂上什么思想,就

是什么思想,而我,一向都要强,不喜欢亦步亦趋。虽然放弃得快,那半本书,让我变

成了禁欲主义,(那书花了大量笔墨讲欲望),哲学家的思想太深隧了,太强大了,就算

是一套自欺欺人的理论,你也很难找到破绽。感觉上它不一定全对,但就是没能力反驳

(那个时候15 岁,太弱了)。于是从此以后,再也不看哲学家的书籍。所以就算我的偶

像,康德。我也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一点作品。我一定要自己找到答案,然后去跟他们印

证答案!

于是我不断问我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去思考,去印证,去争论,直到18 岁的时候,

接触马列唯物,当时就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一般,觉得他们想的东西,跟我想的非常一致,

更比我系统,让我知道怎么去看待事物。不过到了后来我就觉得他们讲得有点虚,尤其

是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矛盾既斗争又统一。看起来相当精辟,仔细去想,却

不知所云,我认为这些是‘哲理现象’。于是那个时候我就打算,去完善唯物的基础理论。

我思考过矛盾的机制,提出过“矛盾模型”,但总不能完美解释事物的冲突变化,后来的

结果,就直接把这两个东东扔掉了,于是我构思了‘天平受力模型’‘蜂巢联系模型’‘事

物两面性’,发现不用矛盾的思维方式,照样解释得通透,于是正式将“矛盾”“偶然必

然”踢出脑袋。其实,我估计,老马极有可能也搞不清楚事物为何会在矛盾的对立中体

现出统一,于是他生造出来了一个“既对立又统一”。这样,矛盾与统一的问题就迎刃而

解了,同时也可以想像,老马当年思考出“即对立又统一”的理论时,多么的欣喜若狂。

而叔本华在看过“辩证法”的时候就冒了两个字:“诡辩!”。后来,我之所以讨厌哲学,

也有以上的原因,因为要玩哲学,必需且必须学会一种能力——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就是‘自圆其说’的能力。而思想与哲学的区别也正在此,思想编向于思维,而哲学

当然也有思维,但还要做成学问与学术。因为在我看来,哲学不应该是“思考所得+自

后记迷 徒之破 茧化蝶 286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圆其说”的产物,而应该是“思考所得+水到渠成”的产物。不过很遗憾。如今的哲学

就是一个菜市场,浮燥、嘈杂、虚妄,所以我叫它“菜市哲学”,这个时代是“菜市哲学”

时代。

当我思想成型时(思考出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渴求光明的那一刻),有一种觉得什么

都难不倒我的气魄,但感觉到想得太多,有时自己都想不明白想了些什么。于是就想把

这些东西整理出来,我并不是要教谁谁要怎么做怎么做。这本书的初衷只是把我的思潮

给文字化而已,意思就是我的思想只是我的思想,只是后来思想越来越清晰,帮助的人

也越来越多,才觉得有必要将这种思潮给传播开来,在修改中才在原文中加进了些指导

的语气,希望迷徒们参照我破茧的方法达到自己破茧的目的。同样,丑话讲在后边,前

面我讲过思想的缺点:它能让人从复杂变简单,但却不能让简单的人更简单,实际上,

玩思想还有另一个弱点,那就是一不小心思想就会变成意识形态,“顽固不化”“守旧”

“自以为是”??这一类的词语都是形容这种意识形态的,因此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

思想虽然拥有手的功能,但永远不能代替脚! 地震后回川,我遇到了一个人,厚黑教

主李宗吾,我早就听过这个人,教人做事心要黑,脸要厚的。本来不以为然。不过正好

我哥家里有一本《厚黑学》,顺手拿来看,随即翻开了一扇门,仿佛厚黑教主在门里面等

着我,感觉像是在艰难跋涉之途遇到同志一般。他跟我是一样的人,找不到答案就自己

找答案。虽然他与我的出发点完全不同,不过他的相当多的见解,给了我很多启发,尤

其是我的“以舍之名行取之实”与他的“脸厚心黑假仁义”。我几乎是连续几个通宵,与

他论道。他每讲一个理论,我就用我自己的知识去反驳,去印证,去参考,去取舍。这

个时候我知道,我摆脱叔本华的控制了,就算现在让我看他的晚年成名作《人生的智慧》,

我也不会像当年看《爱与人生》一样丢盔弃甲。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思想可

以左右我的思想了。我可以借鉴,可以交流,却不会被引导了。所以我在书中引用了李

宗吾的一些例子,这里向李大宗师这位思想家作出诚挚的敬意。他的思想很强大。不过

我也从他的字里行间看到一种偏执与孤独,当然我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哪。(写到这里,我

顺便顺应他老人家人良苦用心,帮他正下名:如果有人对他的作品还停留在‘教人脸厚

心黑’的层次上,我劝这人不要读这本书了,因为完全会错意了)同时我的眼界很小,

所以不可能像文学大家一般旁征博引。文学功底也薄弱如纸。看内容就好,看内容就好。

这本书不是文学著作。有时候我会想。要是老韩能帮我完善这本书。那应该是多么的华

丽呀――只是想想!不过这也正是本人引以为傲的地方。

本书名为《迷徒》,指的是我自己,当然也指的是迷茫的人,清醒的人是不会看到

这里的,也提到过所言所思仅为参考,怕带坏一批人——并不是人人都有独立的判断力

的,尤其是迷徒。从书中的一些论述也看得出来,长期的独立思考让本人变得有些‘自

后记迷 徒之破 茧化蝶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87

我’,本书中大概使用了2200 个‘我’字,1033 个‘我们’。大家别介意,这不是自大,

疾习!不过本书有一个优点就是,我很少拿历史人物开涮,书中大多都是本人生活中或

者周围发生过的影子,与所有普通人发生过的事也差不了多少,普通的人,普通的事,

不普通的思想。本人不太关心前朝旧事(历史),因为里面充满着意识形态!一不小心

就被毒害而无所觉,什么明朝那些事儿,清朝那些事儿,元朝那些事儿??而本人一直

都认为:哲理在生活之中!想这些狗屁东西也只是为了那最初最强的目的:活且活得更

好!实际上还要提醒一下能看到这里的朋友,这本书里的例子虽然都是很小很普通,但

是几乎每一个例子都是一个点折射出一个面,相信很多人就能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

来代替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这才是这本书的重点。希望大家能把那些事例在现实中的

意义给剥离出来,同时带着自己的想法来阅读本书,此可谓读之道也。

对了,还有一件事,如果能读到这里的人,可能会生成一种错觉,就是我的知识很

渊博!实际上我的知识面是很窄的,记得有一次,有一个朋友问我,弗洛依德,知道吗?

我说,听过,好像是一个很出名的哲学家。然后的朋友沉默半晌,说,他是相当有名的

心理学家(多丢人)。本人几乎不关心前人到底牛在何处,也不关心历史。从一开始,我

就没有打算要从古人那里找到破茧之法,因为本人不喜欢脑袋里装着别人的东西,我相

信自己的双眼远甚于古人思潮!所以对于古代的事例以及人性的分析等,大多为观察与

思考所得,一开始就讲到,示吾之所得。它的含义就是讲这只是我得出的东西,我不敢

保证它的正确性,所以一直强调借鉴意义及读者的思想独立性。同时,我的眼界是很小

的,有的人可能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比如,要了解宇宙,就要去学习天文学,要了解

物质,就要去学量子力学,要了解人类,就要去学生物学,要了解人心,就要学心理学??

这么多的学问人要学完得花多少时间。这也是不可能的。本书就展示了怎么用现有的知

识去构建一个自己的思想体系。本书不是哲学,不需要传播思想,所有的所有只是把吾

之所得整理并归纳出来希望给人以借鉴而已。本书只是参考,是迷徒们构建自己思想的

参考。我们了解世界的目的不是要了解世界,而是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

己的思想,找到自己应对生活、人生等各种方法,不再迷茫与痛苦。所以最开始我就讲

了,我发现的,是一套自欺欺人的思想。我并不关心这套思想的正确性,而是它的的确

确地增强了我面对生活勇气与能力,各种情况乃至突发状况我都能用它去认识去解释,

我已经不迷茫了。正确也罢、错误也罢、自欺欺人也罢,我要的目的已经达到。当然这

也是本人自傲的地方,从那么痛苦的深渊独自走出来,这种轻松是很难用言语能形容的。

十几年以前,我可能是世界上最迷茫的人,十几年之后,我又可能是最不迷茫的人。这

经历真是太语无伦次了。

当然,实际我有很多问题都没有思考清楚的。比如,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平静的宇宙

后记迷 徒之破 茧化蝶 288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变得热烈(宇宙模型中推测的宇宙起源!)?‘场’是什么?(科学上讲的空间扭曲,我

一向认为是‘场’的扭曲!)生命具体是被怎么进化出来的(指DNA 系统的起源!)?运

动与运动趋势是怎么转化的?(太量子力学了,这问题!而且我也想不明白什么是‘运

动’了。)存在为什么存在(终极一问,即宇宙为什么存在)?无边无际到底是一种什么

样的概念(这个更玄乎)?还有许多夸张的疑问??这些东西甚至我觉得有几个不可能

会有答案。不是不想,是不敢想!这些问题一沾身,立马又如“生命的意义”,“矛盾”

等问题一般,被困住。出来的时候又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上面的问题,可没有一个是

简单的主!所以知足者常乐,单纯者常乐,无知者常乐。突然想起一个朋友问我,这个

常乐者有三种,三者中哪一个最容易达到呢?我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当然是单纯者,我

走回归单纯的道路走得坎坷颠簸,回归单纯最难的部分就是一定要先变复杂,再回归简

单,简单的人是不可能一下子变得更简单的,这有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味道与意境在里

面,但返过头来看,还真的是三者中最容易的,我把该忘的忘了,也不去想不该想的,

日子过得简单,心思也简单,遇到问题能够独力解决,不算计人,不被人算计,这还不

单纯吗?虽然日子也并不能完全叫“快乐”,但“轻松”是一定的。而另外两者,知足者

常乐,要作为一个知足者,其实也不难,欲望少一点,感恩多一点,这条路不必如我一

般去思考世界人生哲学之类的狗屁东西,但是细心想一下,前面有讲过,知足就是降低

标准,人真的容易知足吗?人真的能在目标不能达成却心态平和转而随遇而安吗?总之

我脑袋略一转,知足之路比单纯之路要难。而无知者这条路就更难了,无知非无知,而

是不知。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接收花花世界的环境,这是一种环境造就的先天纯朴,就

如泰山之类的。所以要远离喧嚣,因为耳濡目染照样能把人从无知的状态中拉出来,而

纯朴的人容易快乐,这是毋庸置疑的,第二种是复杂之后,完全回归,这就不是像我一

般玩心理暗示,不断暗示我忘了,然后不思考之类的假忘。走无知路线的人,那是真忘

了,解释起来拗口,就有点像《覆雨翻云》里靳冰云得鱼忘笙的那个意境(见附),那才

是大回归,大智慧。所以单纯之路可以说是假忘,可以说是只忘了一半,而无知者的第

二种情况那就是真忘了,于是无知之路比单纯之路更难,所以对比了以上三者之间的路

线,我才坚定的认为单纯者是最容易达到的,是以如今我只把眼光放到人本身。上面那

些怪问题的答案就等着下一个‘迷徒’去头疼吧。当然也要奉劝很多不信邪的朋友,有

些问题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去过问的,我有自知之明,所以出来了。但是要是一意孤行,

出不来可不要说没有提前提醒。不是危言耸听:思考这些问题的人都快乐不了!

而这本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整理思想,也是最根本的目的之一,我一再申明:这

一本不是哲学书,也不是文学书。因为害怕与“哲学”两字扯上关系。那这一本是什么

样的书呢?这是一本心路历程!当然,因为不是叙事类型的,所以比较隐晦。不过有意

后记迷 徒之破 茧化蝶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89

思的是,喜欢看叙事类型的人一般他/她不迷茫,一个单纯的人之所以迷茫一定是因为他

/她变复杂了。那这种心路是怎么体现的呢?比如,不相信外星人存在到相信它的存在?

比如,在文中有时候透露出的悲观或者偶尔的幽默以及时尔透露出的无所谓??这些都

是历程,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在写书的过程中从迷茫到清醒的过程,厉害点甚至能分析出

本人落笔时的心境。比如,关于世界关于宇宙的想法我是改了又变,变了又改。这是一

个思考的历程。如果我改掉前面讲的错误的。那么。这个过程也就不存在了。而且请相

信,本书绝对不带任何宣扬性质的东西,这只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许是错的,也许是

偏激与固执的。但请相信,我尽力去做到公正客观!本人自觉这本书最大的成就就是理

清了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无私与自私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能量与物质的关系,

这是认知的基石。这里只是说‘理清了’,并不意味着本人所得所言是正确的,请看官印

证择取。最近有些迷茫的朋友拿着其它的思想与我的作比较,实际上没有必要的,我只

能帮助想让我帮助的人,而不是想驳倒我的人。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与任何一本书都不同。

并不是第1 第2 第3 一个主线式的。而是只有先打一个框架,然后不断的往里面填充东

西,就如勾画,先一个轮廓,后细描。有时候长达几天的思考也只能写作几十个字,所

以此书字数不多,时间跨度却很长!正是因为这种长期的无序的填充,在细节处理上有

的地方不到位,比如,一个想法在半年以前认为是对的,半年以后认为是不对的,那么

一修改起来就很费劲的,有的时候很多结论就是根植于半年前的结论,于是一修改有的

地方逻辑就混乱了。懂我讲的东西的人应该能看到这种混乱,不过应该能从这种混乱中

找到我的角度与立场。到时也请选择你的角度与立场!

写到这里,我也了了多年的心愿!跳出哲学圈,思想小有成,以后剩下的日子没事

就来完善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好好工作,创造价值。我终于不用再做一个疯子了,变成

了一个正常人。过去的日子,太一言难尽了。实际上我们都是从迷茫到清醒的。只是清

醒到什么程度而已。

总之,我已经找到我要的答案了,我不管它是对的,还是错的,问题就在它已经有

了。你们呢?我亲爱的朋友们!当写到这里,这本书算完结了。实际上可以看出,在思想

上,从我得出‘因无私而无私’的时候,可以说是接近于‘仁’(仁者爱人,即爱人者仁)

的概念了。而在心态上,有点像道家的‘无为而为’概念(什么是无为而为,很多人虽

然经过翻译仍然把握不到要领,实际上用白话解释就应该是“用无所谓的心态去做有所

谓的事”)。而从我对‘脱衣服’的阐述,又有点似佛家的‘四大皆空’的味道,说得好

听点叫‘兼容并蓄’说得不好听点叫‘四不象’,不过这是巧合,大家都是从人的行为中

去观察总结,得出相似的结论很正常,如有雷同,纯属虚构。这是我观察世界得到的,

可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或者‘补巴裤子’。当我思想成型的时候,那时才觉得,孔子

后记迷 徒之破 茧化蝶 290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老子那一批人虽然局限很多,但好像真的有些强。不过书上都在说他的思想怎么样地出

色,却没有人提‘仁’‘无为’‘空’的思想是怎么得来的。欲做智者,先为迷徒!毫无

疑问,任何智者都曾为迷徒!我想,他们当年一定也很迷茫,甚至比我更迷茫更痛苦,

向先贤强者们致以最高的敬意。如果书中有甚得罪,一家之言,不甚惭愧!

有人说,我是马哲的受害者,我必须要声明。完全不是,从十二岁开始思考一些让

人迷惑的问题。而18 岁才接触到马哲。那个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我思考出来的东西,

与马哲的一些结论惊人的相似。尤其是唯物的观点,为什么?至少十岁的时候我就怀疑

仙神的正确性了,有一次上课我们学到火箭可以飞到天上去,我当时就抱着很大一个疑

问:万一火箭撞到天宫怎么办?是撞上去?还是穿过去?很幼稚。而马哲的思想却解释

了这个疑问。所以对马哲我是花过功夫的。不为别的,而因为他们走在了我的前面。当

我把我的目录写好给人看的时候,很多人说,你这不是把老马的东西拿出来删删减减,

再发表点自己的意见嘛。这也可以拿来见人?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首先,“唯物”与“无

神”虽是马哲的观点,但并不是老马的原创;其次,对于物质与意识的第一第二性,本

书根本就没有讨论,因为意识是功能的论点就注定它不需要被讨论,这也是为什么我明

知本书还缺“主观能动性”一节,却不写的缘故。辩证法,矛盾的观点本人都认为过于

模棱两可,而真正沿用的马哲的精髓,本人认为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而经

过再三论证与思考,我也认为这种观点是应该继承与发扬的,况且它在解决实务的时候

体现出的生命力已经论证了这种观点的正确性。不过,遗憾的是马克思先生的哲学是不

纯粹的,应该有人能看到我与的他最大区别,同样的种子,不同的果子。所以说我是马

哲受害者的论点是不成立的。我参考了他们一些分析事物的方法,但从我的描述中也可

以看出,甚至对马哲,本人也保持了一定的怀疑态度。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花无数功夫思

考‘矛’‘盾’的问题。有讲过,哲学是思考!是思维的方式。有且只有从这个意义上

说,我懂一点‘哲学’。对我来讲,哲学是一种思考思维方式,其余的,至少我看大拿们

的著作,从来没有看懂过!时常有人跟我讲哪个哲学大拿的名人名言,模式是这样的:

“XX(大拿名)X,说过:“??(大拿名言)??!”所以!?(结论)?!”喔,对

了,很多人有个不好的习惯,我在争论中发现,很多人引经据典,模式如前:“《XX(书

名)X》这样说,XX(内容)X,所以:?(结论)?” ,这两种讲话模式如今被我认

为是垃圾语言,因为没啥证明效果,尤其是古代那些以经验与常识为主导时代的东东,

更没啥价值,除了自己的,任何人的思想都是别人的,照搬不能显示出知识的渊博,反

而透露出语者的无知,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知识要消化后才是自己的,哲学大拿

们的话也许是对的,但如果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自己的方式

去体验,还是那两字,垃圾!所以虽然有分歧,但我几乎都不与人去争论哲学上的问题,

后记迷 徒之破 茧化蝶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91

因为哲学是一种思考方式与思考体验。所以哲学不是用来显的,也不是用来学的,是用

来想的!当然不是胡思乱想,思行,行思,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再老生一下,不能指

导行为的思想是垃圾!

再总结一下认知的过程,本书是严格按照世界、方法、应用的模式写作的,这也是

本人自认为正确的认知流程,找到自己的世界观,去琢磨思考我们的世界,然后在这个

认知的世界之上演变出认知的方法,最后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就是

本书的构架,每一个人都能运用这个构架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而这本书就是本人的思

想体系,本书最大的目的也是如此,希望迷徒朋友参照本人的构架去构筑自己的思想体

系,如此就不会迷茫。虽然我不能保证本文中的观点在客观上的正确性,但这个认知流

程与认知构架应该是通用的。所以构筑自己的思想体系才是本书的第一要点,本书的目

的不是宣扬我的体系,而是构筑你的体系。如果有对人生有疑问的朋友可以与我探讨。

对本人思想有建议的更是欢迎。不过想反驳的就不用了。因为我太懒了。懒到“激烈的

讨论与辩论中激起思想的火花也被认为是多余!”。这本书挨过很多骂,也受过很多赞美。

一种思想,绝不是因为品头论足而生!不过交流指正还是欢迎的。这只是一种思想参考,

不是精神毒品。希望大家把握住这本书的核心要点。本人按照书中的原则与方法,可不

是自吹自擂:我不做迷徒很多年!其实这一段应该放到迷徒之唠叨里面,丑话讲到前面

还可以避免很多骂名,但我坚持放到最后,一是因为开始告诉了结局,那么过程就苍白

了;二是因为唯有一字一句看到这里的人,才算做迷徒。因为真正的迷徒会想尽一切办

法脱困,哪怕过程再艰辛再单调!以迷茫为乐的人一定是妥协了的人!

本人反复阅读的原因除了修订之外,是因为我已经记不得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已

经忘得差不多了——真正地忘了!所以对于本书,本人只期待两种结果,一是它变成你

思想构架的材料,一是忘掉它。所以至少看到这里,如果你能有所得,那么意味着你找

到了自己的认识体系或者已着手构建这个体系,当有一天,你能将自己的思想应用于世

界、生活、人生、事业等各个领域而不疑惑时,那么恭喜你,破茧中人又添新丁。至于

其它的结果,对我来讲,只是一个结果而已!忘,是不逊于破茧十策中任一策的方法,

它的强大是勿庸置疑的。有人说,看了怎么能忘?自欺欺人吧。呵呵。我真的忘了,因

为我是一个简单的人,无论我以前有多复杂,至少现在,我很简单!比被困之前更简单。

记住:忘!就是不思考!这让我想起了十策之回归单纯,很多事都是如此,我们花了好

多精力,绕了好大一个圈,最后才发现:原来我们拼命追求的,是我们曾经拥有的东西!

有人说,我写的东西只是名词堆积,很多观点亦能从前人的著作里得出,这我不否

认。但重点是我几乎不怎么读书,所以也搞不清楚到底抄袭了前人的什么,而本书的意

后记迷 徒之破 茧化蝶 292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义在我并没有刻意要与古人保持特立独行,也没有刻意去追求所谓的超越,而是用自己

的眼光、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判断去重新审视了这个世界,让世界的样子在脑海中清晰。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让一个迷茫至极致的迷途之人从此不再迷茫,并且帮助了如此多的

迷徒们脱离迷茫之苦,这就是它最大的意义。褒也罢,贬也罢,对我来讲已经不重要了。

再列举一下这本书的重点:

第一原理:运动必有结果!

第二原理:任何一个稳定的系统,都必然经过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第三原理:无序的系统,给它足够的时间,迟早产生秩序!

——三大原理,认识问题的基石

天平受力模型 蜂巢联系模型 ——两大模型,代替偶然与必然

事物两面性 ——不可转化的两面性与可转化的两面性,代替矛盾

人性全图 —— 了解人性

情感象限图 —— 分析情感

生命意义 —— 寻找人生目标

爱情定义 —— 爱情的标准

赋予定义 —— 人类特有行为

能量定义 —— 世界的本源问题

白纸理论与‘1’理论 ——搞不清是我的,还是别人的

八大原则 —— 做人入门

‘言即法,行即则’ —— 人生最高境界

看人与骗人 自私而无私 以舍之名行取之实 均分七情 三阶思考法:

我是我,我不是我,我还是我 —— 很实用

资本积累公式 —— 资源=天赋*时间*效率

宇宙模型 —— 其实我也有点吃不准

以上是本人自认为有可取之处的东西,当然还有其它的比如面子与面具等论述,但

都不如上面的有独创意义。当然,有可取之处的意思并不意味着正确。对了,天平受力

模型与蜂巢联系模型,还有可转化的两面性与不可转化的两面性的方法请大家多多思考

一下,这是我用来替代‘偶然与必然’和‘矛盾’的分析问题方法。如果认为不足以,

请延用以前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破茧十策”可以说是本书精华中的精华。但实际上

本人对之的论述几乎是一笔带过。而实际上要来真的,每一策写一节都不为过。之所以

把这么重要的东西写这么简略,那是因为,我写的少了,那么其受到的意识形态影响也

才少,那么它自身的成长空间与生命力才越强。“十策”应该尽量不受本人的意识形态

干扰的。

后记迷 徒之破 茧化蝶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93

破茧十策——

破茧十策之:三阶思考法

破茧十策之:回归单纯

破茧十策之:熬

破茧十策之:无论何时,无论何事,带上觉悟

破茧十策之:要么死嗑到底,要么激流勇退

破茧十策之:俯视

破茧十策之:何物我所欲,何物我所求

破茧十策之:无物不可忍,无物不可弃,无物不可脱

破茧十策之:言即法,行即则

破茧十策之:关键在于制衡

破茧十策之补遗:不能破茧,便无需破茧,以上十法如皆没用,则,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

末了,还要厚着脸皮再申明一下: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写作爱好,不是为了出名,

不是为了冲动,不是为了谋生,不追求文字华美,不追求市场巨细,没有经济的因素,

没有政治的立场,不歌宗颂祖,不愤世嫉俗。所做的,只是用文字把吾眼中之世界表述

出来而已,至于它的正确性,是留给读者的。阅读此作,请一定保持思想独立。如果它

的确帮到了你,请把它的存在告诉需要帮助的人。

这本书,我花了很多心血,很多很多心血,不管是褒是贬,再次感谢阅览至最后的

人!有需要的话,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本人交流

QQ:41354241

迷徒群:88723219

mail:ycllqsw@163.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ycllqsw

百度贴吧:迷徒

十三年过去了,从来未有此刻般宁静!我把这种心态,称作“干净”!如果谁有一

颗“干净”的心,谁就可以不断蜕变、不断超越!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后记迷 徒之破 茧化蝶 294

谨以此作献给迷徒

附:韩柏最后见靳冰云场景

韩柏恨不得插翼飞去,不过想起风行烈的嘱托,有点战战兢兢地道:「我还有一件

事……嘿!」

靳冰云玉容回复冷静,淡淡道:「说便说吧!为何要吞吞吐吐?」

韩柏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觉得眼前这美女跟外面的尘世再无半点关系,自己实不

应扰乱她澄明如镜的心湖。废然道:「我只是庸人自扰,实在都是些不打紧的事。」

靳冰云大感兴趣,把毛笔先往清水浸洗,才搁在砚台边沿,两手支着巧俏的下领,

微笑道:「何不说来听听。」

韩柏正犹豫问,她又写起字来。

他叹了一口气道:「实在没有甚麽,行列嘱我代他向你问好请安。」

靳冰云如花玉容丝毫不见波动,全心全意专注在笔锋处,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说话。

韩柏奇怪道:「靳斋主听到我的话吗?」

靳冰云这才停手,抬起清澈的美目看着他,漫不经意道:「对不起!替我多谢他好

了。」微微一笑後,继续笔走龙蛇。

韩柏呆了一呆,道:「他现在到了塞外去,可能不会回来了,但我知在他心中,永

远都忘不了靳斋主的。」

斩冰云仍是那淡泊自然的模样,像听着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事般,微一点头,没有

答话。

韩柏呆瞪着她好一会後,颓然叹了一口气,蓦地站了起来,道:「我还是去见梦瑶

好了。」

转身走了两步,靳冰云唤住他道:「请留步!」

韩柏转过身去。

靳冰云放下毛笔,离座往他走来,韩柏才注意到她原来赤着双足。

靳冰云以她那平静的声调道:「请恕我善忘,刚才你说的那位行烈先生,究竟是谁

人呢?」

韩柏呆了一呆,不能置信地瞧着她道:「你忘了他曾是你的丈夫吗?」

斩冰云缓缓摇头道:「我看你是弄错了。」

韩柏手足变冷,低头看到她的赤足。心中一动问道:「你那对绣蝶鞋子呢?」

靳冰云随者他的视线也瞧着自己白玉无瑕的双足,嘴角逸出一丝笑意,淡淡道:「送

给了清泉啦!由那天开始,我再没有鞋子了。」

韩柏感到她语句里隐含玄机,呆瞪了她好一会後,才试探地道:「靳斋主记否那双

鞋子被冲走时,我也在场呢?」

靳冰云收回目光,往他瞧来。歉然一笑道:「是吗?」

后记迷 徒之破 茧化蝶

蝶从茧中来 无茧亦无蝶 295

韩柏从心底里冒起寒意,苦笑道:「原来斋主把我都忘记了。」

靳冰云脚步轻移,盈盈步入繁树生香的茶园里,停了下来,背着跟来的韩柏道:「看

你的样子,我们间真曾发生过很多事,可以说给我听吗?」说罢在一处青草上盘起双腿,

闲雅地坐了下来,还指示韩柏坐在她对面。

韩柏有些失魂落魄地盘膝坐好。在她那宁恬的眼光下,一五一十把风行烈、庞斑和

自己与她的关系交待出来。

靳冰云留神聆听着,当他说及拦江一战时,才轻轻道:「到时我去看看好吗?」

韩柏讶然道:「你竟还有兴趣?嘿!不怕见到庞斑吗?」

靳冰云像个局外人般道:「见到他又如何呢?师傅还有封遗书要交给他哩!」

韩柏给他的缥渺难测弄得头大如斗,顺着她口气道:「应该没有问题吧!要我陪靳

斋主去吗?」

靳冰云轻摇螓首,柔声道:「我惯了一个人自由自在。」接着盈盈而起,眼中掠过

一丝凄迷之色,檀口轻吐道:「韩施主刚才说的那个故事非常感人,谢谢你啦。」

韩柏站起来时,靳冰云合什为礼,转身远去,再没有回过头来。

——全书谢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3431.html

更多阅读

歌剧《江姐》简介 江姐歌剧全部曲目

歌剧《江姐》简介歌剧《江姐》选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此剧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   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

《末代皇帝》简介及评论 末代皇帝电影简介

《末代皇帝》是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一部传记电影。影片诠释了溥仪一个作为皇帝的人的故事,和传统的“史实”和“传说”都无关,认为溥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无法摆脱被囚禁命运的生命个体,成份复杂、面目模糊的一个可以和观众进行心

动漫《肯普法》简介 和肯普法差不多的动漫

肯普法简介作品概况作品概况  动画已经完结,共12集,第11集就是结局,12集是特别篇。小说持续连载中,已更新至第十一点五卷(没错就是11.5卷)。请大家继续关注《肯普法》小说,小说由SOSG字幕团的long-wolf和百度贴吧的路人zi甲,洞房神器不

韩 崔仁浩《商道》简介及简评 商道 崔仁浩 在线阅读

一、《商道》内容简介 崔仁浩小说《商道》以一起颇为惊悚的车祸为开端:千禧之年即将到来的元旦前夕,麒坪集团金起燮会长驾车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不幸翻下山坡,意外身亡。作为小说家的“我”——郑相镇先生受邀参加金起燮会长的遗物整理

声明:《《迷徒》简介 迷徒claire第二部》为网友极品奶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