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乱谈 真魔兽乱谈紫烟

晋剧乱谈


白水泉


晋剧,是全国登记时才有了的名子。起初,它只叫山西梆子或中路梆子。据说,它在山西戏曲的四大梆子中形成最晚,覆盖面最大,是由北路梆子和南路梆子(蒲剧)中的哑嗓退役者重组、新创出来的剧种。
晋剧,主要流行于晋中大地(指山西的腰部地带含如今吕梁地区,非指现在的行政区划面)及太原周边。向外,它还向着石家庄、张家口、陕西及内蒙方面延染。晋剧,在自己的故乡虽然诞生较晚,但它深受人们的喜爱。这片地域里,当时还盛行着祁太秧歌,干调秧歌、沁源秧歌、孝义碗碗腔、左权民歌等等的近类艺术,但是,它们的占有地域却很难如晋剧般的扩展巩固,像干调秧歌竟早已失传灭迹。就是演出的台口频率,它们与晋剧比也相差甚远。
不知晋剧是源于汾阳,还是另有什么原因,反正,晋剧的道白、韵味里,汾阳话韵儿很浓。汾阳人一开口,就戏腔戏韵的。如今虽然也朝着普通话的韵儿靠拢转化,但那基本功底上的这一烙印还是深深遗传很难彻变的。
在故乡,尽管现代有了丰厚的视频传媒、音像系列,但是一唱起晋剧时,不论十里二十里,挤着公交、出租,骑了摩托车、电动车赶场看戏的戏迷还是大有人在,人丁兴旺。在故乡的红白喜事里,也有唱晋剧的习俗。老辈逝者出殡了、或者儿婚女嫁了,总会预定周边的三班吹或四班吹到门下唱上它两场儿。事主,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戏迷们却是过戏瘾的好时机。当然,戏迷们的痴迷也取决于个人所好。有人迷剧情、迷演唱、迷角色表演,有人却迷文场、迷武场,迷布景服饰。
晋剧历史悠久、剧种迷人的因素之一,当然也和它的众多流派及一代代的著名大家,如毛毛旦、一声雷、狮子黑、丁果仙、牛桂英、程玉英、王爱爱等等等的努力、贡献分不开。有人,虽然也羡慕越剧、黄梅的清雅秀丽,但是一抉择,还是紧紧抱定晋剧这浓烈的梆子味;有人,虽然眼热豫剧的易听易解,但是再裁决,还是酷爱晋剧不同角色大换腔调的乡土味。文革时期,有人学着革命样板戏改革晋剧。结果,一出场、一开口,老百姓就嘲笑、苦笑:“京剧梆子!北京梆子!”文革末了,东河地区首次恢复演唱传统晋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观众场场爆满,差一点将庙院围墙都挤得塌了。


早些年,我们这晋剧地区大概是县县设立一个专业的晋剧团。他们平时排练,有约出台。灵石县晋剧团的前身好像曾是由沁源鹿音剧团备案组建。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因为剧团的传统剧目多为古装戏,宣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封建糟粕”,所以他们也自然首当其冲受到了冲击和批判。灵石剧团被集体下放到高山底的张某村三年,一边劳动改造,一边排练文娱小节目。他们集体起灶、劳动、学习、排练,分散到百姓家居住。不管乐队、演员,早晨都早起,坚持到村外晨练。当然,练为所用,放过晋胡、二弦,练起板胡、短笛,放下小三弦、练着大三弦、小号等等。逢节遇事,登台造势,积极表现。
当然,值此期间他(她)们对驻地学校里学生们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技艺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当然,她们手执一张很应时的唱词,来一板晋剧乱弹,也是当时戏迷们极为盼望和开心的享受!
“把着唱词,你喜欢么?”
“咋不喜欢?我听晋剧不说词!你就一边骂我,一边唱,只要有板有眼是晋剧,够味道,我都欢迎!该鼓掌处,还鼓掌!”
“那么,谢涛领衔的晋剧新品力作《范进中举》、《胡山进京》观看了吗?”
“看来,半路上关机!”
“谢涛不行?”
“谢涛是好手,但那乐队难听!武场不像武场,文场失了味道!”
“人家连大上海、老北京都唱响、唱红了,你怎么这么难伺候哇?”
“那还不是当地人不识货,老西们又偏造假乱真?”
“此话咋说?有依据吗?”
“你说吧!唱山西梆子,文场里听不清四大件,三大件也成。怎么尽一股的西洋家伙,西洋味?哪还有什么的梆子味?纯粹一剂搅心汤!”


别看晋剧票友刁钻难伺候,你让他们唱唱,一般就连有戏即看、戏熟能详者也未必可以。为什么呢?我想关键难在了晋剧的独特节奏。
晋剧,不是原先叫山西梆子么?什么是梆子?梆子就指武场里那两根枣木棒儿。“噹噹”一响,全场总指挥!晋剧之灵魂!武场指挥——伺鼓都得乖乖服从。这梆子,总要设在伺鼓的对面。鼓师背对观众,盯着演员、听着梆子,专心致志。文场领衔——琴师、胡胡更得顺从服贴,演员呢?一举一动,转弯换气都得有板有眼服服帖帖。这棒子、梆子,又叫木头。它,可随快就慢地严格控制全场的节奏和气氛。那方,要是出轨碰木头,戏会散班、乱架、塌了天!
晋剧里的角色虽然也像京剧、豫剧那样纷繁、齐全,但它的板式并不多。板式仅有七种:平板、夹板、二性、流水、滚白、介板、导板。前六种板式都分上、下两个唱句。导板,却是个转板常用的过程式、踏跳点,所以它更是仅有上句子,没有下句着的特殊板式。如此说来,晋剧满共才十三个句式?这还会好看?这还值一学?
原来,只是板式如此简单。唱法、旋律、韵味却是另一码子事啊!那是活的、那是千变万化的!
再细看这些板式,平板,是个大花脸不唱的板眼。在平静、安详、抒情的场面里常常用到。旋律,很好听;字儿,难听准。它的节奏为4/4式、写出简谱,即四分音为一拍,每小节四拍的节奏。晋剧里,将它的第一拍,叫作“板”,后三拍都叫作“眼”。所以,平板包含一板三眼。梆子,要恰好打在板上。眼上,静音。唱平板时,乐队先奏起板过门,且送至首眼时,演唱者从中眼起唱。通常,这三、两个字构成的开头部分叫上句帽子。其感情、力度、气口均由剧情、角色决定。节奏,约为每分钟五、六十拍。这帽子长度呢?也不尽相同。短者,两小节。长者,四小节、六小节。不论长短,拖音拖至最后的末眼上时突然稳稳减速,拖到最后的板上时又开始还原。在其后中眼上,乐队又以帽子过门接去。就那个末眼里的减速,之剧之强,是其它剧种都不及的。未经足够操练,很难把握!初学者,一边哼哼,一边拍手。以右手四指拍左掌为板,然后分别以食、中、无名指点打左掌为首、中、末三眼。当然,登台时为了增强演出气氛,在平板的过门乐里,梆子常常会打成强弱有别、疏密有致的“花梆子”!
夹板,可快可慢。2/4节奏。第一拍叫板,第二拍称眼。所以它是一板一眼。唱腔里,木头打板,息眼。当起板过门奏完时,又是正好跨过板点或红处时,演员须从眼上(又叫黑处)起唱,落于板上,俗称“黑起红止”。自己练唱时,拍手法如前,只是红拍(强拍)正点,黑拍时翻转左手。
二性呢?快多慢少。相当于1/4节奏,没有弱拍,拍拍都强。梆子,拍拍都打的震响。唱法呢?后半拍上捯着唱,即木头响罢上返时,捯着唱、顺着唱。
看了这三个板式,知道了它们的起唱要求就理解了这晋剧的难唱缘由了。常人,好听歌、爱学唱,遇着喜欢的,听不了几回就会跟着哼哼。这晋剧,听了一辈子了怎么竟然开不得口呢?原因多在这“黑起红落”上。二性板,木头落时不准唱,木头响罢并向上返时即顺着唱。开口早了,叫抢板、碰木头;开口晚了,又闪了文武场、或撞着下一木头。学唱夹板、平板也类似。
第二个难唱的原因,是这节奏的速度极不平稳。歌曲演唱会上,歌手一亮喉,全场就能揣着节奏拍起手来,甚至还可跟着轻哼。至多,到了结尾处才变速难把握。这晋剧,唱起紧快板式,每分钟二百拍,唱得比说还快,字幕都看不完就晃过了;唱起慢板,悠悠扬扬,婉婉转转,一个字一拖就是一个腔。不论那种板式,还都有个“气口”问题,都会快中隐加减,慢中藏不稳。有时稳变,有时急转。怪不得一开戏,鼓师琴师都得紧盯演员的嘴巴,小心伺候。又因为气氛关系,所以就连唱句之间的过门乐儿也总随腔伴调或急或缓地剧烈变化着。如此说来,晋剧不可学?不可学,还会传承几百年?只认这是晋剧的梆子特色!艺术特色就是了!尤其,“万事开头难”嘛!其实,现代也有了方便易学的窍门了——买张光盘,或抱着电脑反复听,不也就随便自如?还有,只要能够准确地拿下一、两段来,则会越学越易越想学。


初学晋剧,哪些板式好入门呢?夹板、二性、紧流水都有独立成段的。二性段子也常常会转入“流板”而完。流板,是二性中一种紧打慢唱的形式,也是外剧种所羡慕的一种特色唱法伴奏法。进入此板,唱者散唱。散,即自由发挥,节奏自控。这里,极易充分豪放地爆发角色情感。武场的梆子、板鼓和引板(又称手板、鸳鸯板)固定格式,密敲紧打。文场,则紧随梆点,贴着韵味,固定格律,即兴发挥。就在这稳称发挥的腔尾巴处,往往会博得观众一浪又一浪的喝彩之声。
平板,又叫四股眼,节奏最平稳、最缓慢、最宜于抒情,咋未放入首列?因为它虽然可单独起唱,但不可独立成段,不可结尾收场。别看它常是十字腔之类的上、下两个句子,但多数唱段都带它三、两个唱句就该着转板了。最常见的是转入夹板收场,或再进入二性等。
流水,是个最快、最复杂、最热闹、使用频率又最高的板式。说它快,每一秒钟可达三拍之烈。竟使打木头人,站立专注,都快打不来了。说它复杂,按节奏分为入板流水和散板流水;按伴奏分作小流水(文场伴奏)、大流水(唱腔仍丝弦伴。句间,却以大家具【马锣、铙钹、铰子等】伴奏)。按速度又分作紧流水、慢流水。入板流水,急速明快、势如破竹;散板流水,声情并茂、宜抒宜泄。小流水,明朗清亮;大流水,气势恢弘。紧流水,咄咄紧逼;慢流水,仅是相对稍缓一些。
滚白,是晋剧里研发最成功的板式之一,只在苦戏里出现。唱腔,为自由节奏,梆子休息。演员自由发挥,如泣如诉,尽情表达。原来,它是由晋剧鼻祖们,根据晋中地面丧事里,人们悲戚嚎哭亲人的韵味而创。乐队一奏起那如泣如诉的起板过门,就会使敏感的听众都骤起鸡皮疙瘩,形神沮丧。待演唱开口时,入戏、心软的演员们早已随唱随泣,泪痕难遮。台下观众呢?随了失声者,埋头掩面者都会广有人在!真是,台上演戏,台下真来!剧情气氛,至少掘出了心底的悲伤。
介板,是一种情绪悲壮激昂时常常使用的板式。一起板,文场所奏每一音符都要紧紧死贴板鼓的键子和梆子,顿挫分明、气势磅礡。起唱后,有时仅唱一句就会转入平板、夹板、二性。有时,则在上、下句间反复,独立成段;或段尾转板。有时,在出台露脸之前,后台里就先来一嗓震天动地的,也多是这介板。介板唱腔,节奏自控,梆子匀打。句间过门,武场为主,气势恢弘!
导板,2/4节奏。梆子打法,与夹板相同。但它的起唱却跟常见歌曲一般,晋剧里唯一碰着木头起红止黑的唱例。它虽仅有上句子,但唱法也绝不单调。有带“二音”(喉间发出的高八度儿音拖腔)的,有不带二音的。有一唱至底的,有半拉处突然散唱静音(乐队骤止,演员干唱)的。唱法丰繁,不厌其单。它的尾音,总落在次稳定音1或6、2上,不可落于主音5上,以便紧紧勾起平板的起板过门。这时勾引起的平板,开口只能唱下句子,或特定的导板腔。为何呢?因为,不如此,就出现了三条腿的大忌!


晋剧里的板式转换很频繁吗?是的。这取决于剧本剧情及角色。老在同味同韵的上、下句间简单反复,观众岂不散伙、喝倒彩?因此,把式们唱戏不仅讲究悦耳迷人,更都琢磨打造流派特色呢。如“爱爱腔”、“转转腔”“丁仙韵”,不就都是观众认了的?还有,“能叫跑得掉了鞋(读hai),别误程玉英的嗨嗨嗨!”也曾是一代戏迷的口头禅。
说到转板的灵便、频繁,不妨看看王宝钏一段唱例。它以二性嘟噜子起板,以二性下句子韵儿只唱了“王宝钏”三个字。再唱“离寒窑自思自想,”已改口为夹板上句子,且勾起了平板的过门。以平板下句唱“十八载真好似大梦一场。”以平板上句帽子韵又唱“我只说”三字时,半拉地又转入了夹板韵儿。唱至“夫妻见面无指望,武家坡昨日回来薛平郎。今日里爹爹寿诞我把相府往,”时,又转用二性唱“一为拜寿二为算粮,行来在相府门”。从“用目观望。”又进入了二性流板。流板末了、板键一点,又转······。在这设计之初,大概主旨也在把最美好的一面奉献给观众!

学唱晋剧,是哪门子的好呢?学大黑,龙吟虎啸,粗狂豪放。唱丑角,鬼声怪气,诙谐滑稽。学须生青衣,情真意切、丰华味浓。唱老生老旦,纯朴敦厚、简明扼要。扮小生小旦,伶俐乖巧,秀丽动人。当然,唱这不同角色,舌尖舌根,牙缝喉头的功底、要求、音色、品味也各有区别。晋剧唱腔、道白都讲究字正腔圆。吐字发音,又分字头音尾。完全用了普通话,那也不认。青衣、小旦、小生等不戴胡须者,连说唱口形都不可出规。唱戏的运气,算得一关。气发丹田,抑控自如。气口得当,韵味悦人。

唱大黑,难在龙吟虎啸。配着眼神颊颤,难度更大。青衣、须生韵是常人普遍更喜欢,但这其中也有难吃的干饭。如青衣的流水、二性快板,口语化味道很浓,速度极高。说它是唱,离歌曲差远了;说它是说,它又有韵在谱。连了那极短的换气过门,写出全谱来,就连琴师都发愁念它、记它。怪不得,先辈琴师们竟会发明出一套随腔不贴韵、抱键和音、以不变应万变的伴奏手法。所以,男生想抒情正唱,就唱唱须生;想豪放抒发,就唱一嗓大黑;愿滑稽逗乐,来一段丑角。

晋剧的调子,无论唱腔、剧中曲牌、场间间奏、幕外天音一律定作 G调。剧团登台,多用升G调。好手专场制光碟,还有唱A调的。老年票友自娱自乐,则唱降G调的也常见。

唱G调时,武场的马锣也用G调的。它,必须与文场一致。锣心里一敲,听那余音,正好是G调的5音、晋剧的主音。只有这样,演员开口才好入调。马锣发音不准,文场再好、唱手再高,起唱也跑调。尤其是那介板、大流水板式。因为起唱总在锣音之尾。听着那强烈的余音,不顺着不准的锣音跑调,才是怪遇。

梆子,清脆明亮的枣木之音。板鼓,随腔伴奏,或发号司令的指挥者。引板,枣木或红木、紫檀所制的节奏乐。三者开奏时,抑扬顿挫,如叙如诉。欲速,急如雨泄;欲缓,稳收稳缩。细听,三者可辨、各行其道。

铙钹,占眼响黑,大家俱、小家俱都离不得的家伙。水镲,响红忌黑,随了马锣把持节奏。小锣,发音近似于G调的1,小家俱之列。单响,被安在红处,配合着动作。混战时,它又紧贴铙钹,闪红响黑。

文场里,胡呼(晋胡)领衔。它原用丝弦(外)、牛筋弦(内);现用大提琴二、三弦,定作中3、低6。配了带皮的四只指帽,才能演奏。演奏,不换把位。三弦,定音3、1和低5。它设有腰马,上、下壳面均为桐板,但反板上开着窗儿。二弦,形如二胡。只是矮得多、笨得多。不包蟒皮、贴桐板。定音,与呼胡一致,只是高出8度。拉二弦,食指中指无名指上要戴不锈钢的指帽。这样,音色响亮,滑音利落。胡呼,伴奏主旋,如唱如诉、婉转不息。三弦,紧贴胡呼,韵味、节点鲜明悦耳。无电时代,这可是个传播最远的家伙啊!二弦,或烈或息地点缀、随和、变奏,指法弓法都很独特。此三样,山西梆子三大件也!俗称:“皮、筋、骨”!四大件要全,则再添四弦或琵琶。人手多,配了大提或低胡也会使效果浑厚雄宏。配了二胡,则有低音不露高音,且定作2与低5。配着电子琴,该关闭节奏,只选弦韵,音量要适度。如今自乐班,只用胡呼、电子琴作事,配了调音、放大系统,也是个省钱糊弄人的常见法儿。

唢呐,在晋剧里占有重要地位。最常用的是二号,筒音为G的,或三号筒音为A的。有许多曲牌、过门、唱句、或婴啼马嘶必以唢呐主奏或配音。

晋剧曲牌,包含丝弦曲牌和唢呐曲牌。曲牌也随了板式分作4/4、2/4和1/4的。每支曲牌都有自己名儿、用途、氛围。它没词,不唱,只用于表演伴奏、换场间隙,制造氛围。这曲牌的演奏,速度可是稳定的,稳得像歌曲一样。至多,结尾处发生一点变化。曲牌的韵味、气氛、总为剧情、人物、场面而服务、添彩。它在起音、尾音上还该适于衔接、转换。所以曲牌之量不丰富是不行的。当然,曲牌的创新和淘汰,也像晋剧的发展、演化一样,优胜劣汰!只有流传最久的,才是最好的。丝弦曲牌称为最难的演奏的,目前仍属二性节奏的“锦煞矶”。传徒、考试,动仄,就让你拉拉锦煞矶。原来,它难就难在了那极快中的休止符上!美也美在那休止符上。

201112 10

腔儿,是青衣、小旦、须生、丑角等唱到兴浓时,即兴添加的现成韵儿。它,没有唱词,用作拖腔“依”或二音之类、即兴发挥、抒发。当然,这每段腔儿又各有其名,各有其味,各有其宜。

苦相思曲牌,是晋剧里又一组的苦戏专用曲。它从节奏上也像普通曲牌或腔儿一样,分作4/4、2/4、1/4三种板式、多种韵味。在不同角色、不同场面的唱腔里配置,更易打造气氛,深化剧情,获得催人泪下的感人之效。 2011 12 10

唱腔伴奏,晋剧的唱腔伴奏与歌曲伴奏大不相同。

伴奏歌曲,有时乐器的音高总紧贴着演唱的真实音高。伴歌者,用不了几回,也就旋律在胸,会随着心唱或自个儿哼哼了。有时,当然只打打旋律节奏。

伴晋剧唱腔,胡琴、二弦、三弦、四弦、大提等都不换把位。结果,高音常会变低,低音常会变高。文场的音高和演唱的音高不一致,不紧贴。至多,只是在八度上的相随相伴。即,你唱着高6、我伴着中6、他伴以低6。尽管听着,很是浑厚、气势、解馋,但是,就连那领衔主奏的文场高手们,不专学练,他又能唱出几段来呢?

我想,也许正是这种缘由,或唱腔阴起阳落的唱法,使得有戏必看的戏迷们尽情听,尽力看,但是至老也哼不出几句儿。

在晋剧的乐队里,司鼓是发号施令的总指挥,他带领武场搭档坐于出场口的前对岸;文场琴师则带着三弦、二弦、四弦、唢呐等,排在入场口的前对岸。这里,琴师为首、其他呼应。所以,鼓师琴师都背对台下、面对演员。演员一上场,他们就得盯着表演者的一招一势一举一动,并且文武相呼应、配以相应的伴奏。

晋剧唱段里的文场伴奏,关键在于琴师。琴师是伺奉演唱者的,也属即兴伴奏、即兴发挥。旋律、节奏常常都在演唱者的舌尖上、一挥间,所以“咋样伴奏?盯着嘴巴!”只要你盯紧演唱者嘴巴,那么演唱的旋律、节奏、力度、技巧、情感、板式、气氛也就统统地都来了!至于,其他乐器则是跟着琴音跑。三弦拨着节奏,二弦间个热闹,大提配着低音、电琴助个气氛、大家具凑个气势。

晋剧唱腔伴奏的难点之一,也在于它的节奏不稳。有时,它是渐渐地加快或减慢。有时,它却急刹或急快。尤其在平板帽子的那个最后一个第三眼上,一拍子的节奏里,旦角门尽会绕上十几个音符的弯儿,时间都凝固了!梆子,举到空中不能下落!所以,歌舞团的高乐手,要伴晋剧都得从头学。晋剧,真乃别一路的节奏啊!

2012816

晋剧唱段曲谱

湖阳公主

太君辞朝


傅山进京

曾祖薛仁贵






晋剧乱谈 真魔兽乱谈紫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3876.html

更多阅读

魔兽世界试玩账号转为正式账号 精 魔兽世界试玩账号限制

魔兽世界的魅力锐不可当,倘若用魔兽世界试玩账号领略了魔兽世界的魅力之后,想要去除魔兽世界试玩账号的种种限制,充分体现魔兽世界,应该怎么做呢?请阅读以下流程。魔兽世界试玩账号转为正式账号 精——试玩账号转正方法:魔兽世界试玩账

魔兽世界锦绣谷怎么去 达拉然怎么去锦绣谷

魔兽世界锦绣谷怎么去——简介魔兽世界5.0开放之后,新大陆潘达利亚最终的地图就是锦绣谷,也将成为届时玩家们大量聚集的地图。那么5.0锦绣谷怎么去?好吧,即使你能飞了,跑过去又如何?这个关于魔兽世界如何去锦绣谷的问题,意在告知大家,如果去

魔兽世界怎样重铸装备 魔兽装备属性重铸

魔兽世界怎样重铸装备——简介魔兽世界重铸装备功能魔兽世界怎样重铸装备——方法/步骤魔兽世界怎样重铸装备 1、重铸装备是指将装备中一条不必要的副属性的百分之四十替换成另一条副属性。魔兽世界怎样重铸装备 2、副属性包括精

魔兽世界瞬间潜行怎么做 魔兽世界魔法回廊攻略

魔兽世界瞬间潜行怎么做——简介瞬间潜行任务并不难,只是玩家没有仔细查看任务说明,导致不知道在哪里触发剧情,下面小编就告诉大家。魔兽世界瞬间潜行怎么做——方法/步骤魔兽世界瞬间潜行怎么做 1、任务起始NPC:  玛鲁特·缚石 

魔兽“只是皮肉伤”任务怎么做? 精 魔兽世界纯洁精魂

魔兽“只是皮肉伤”任务怎么做? 精——简介“只是皮肉伤”是魔兽世界云端祥龙骑士团声望日常任务,任务内容主要是由于临风岛上的很多雏龙都在战斗中负伤了。玩家需赶往东北面,用最好的绷带救救受伤的雏龙。任务描述:在临风岛使用风绒绷

声明:《晋剧乱谈 真魔兽乱谈紫烟》为网友橙家菇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