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井下石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的典型例子

当你正因心情极度不佳在路上闲逛,迎面正遇到一间空置的房屋,上面满是破破烂烂的玻璃窗,这时你会有多大的可能去拣起石头狠狠地砸上去?换一个场景,假设你遇到的是一座豪华的别墅房子,同样是高大的落地雕花玻璃窗呈现在你眼前,这时你又还会拿起石头砸吗?

显然,从概率上来说,前面一个场景更容易促使你有上前发泄一番的冲动。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就曾经做过类似的测试,问及被试者当时的想法,得到的回答则是不经意地一句“反正已经是坏的了,我多砸几下也没关系。”最后得出,在面对已经出现伤痕或危机的对象,公众的麻木不仁会导致违法犯罪和各种社会失范进一步滋生、繁荣,也即社会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俗语、典故对此形容,比如“落井下石”、“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等。但是,千百年前我们却始终难以摆脱这个效应的控制。最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便是乱倒垃圾:只要在一个地方,不管是哪个角落或者墙根树旁,当第一堆垃圾被倒下而得不到及时清理,很快就会有第二、第三堆,过不了一星期,这里就凭空出现了一个垃圾场。而不少乱倒建筑垃圾的工地也给这一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条件——许多工头私下坦言,当渣土车把满满一斗的建筑垃圾乱倒在一地,只要得不到及时清理,很快就会有生活垃圾源源不断地“跟进”。究竟原因,许多人的想法就如同那个砸玻璃窗的人一样:“反正已经有人倒了,也不在乎多我一个。”但却没有一个人想过,正是这一个又一个,才导致了“一堆”、“一片”、“一座”(垃圾山)的产生。

如果说生活习惯领域尚可以通过身体力行来解决的话,那么社会人文领域就更显出一种弥散性的传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因08年奥运退赛风波而“失宠”的刘翔,在04年雅典奥运夺魁时,刘翔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全国人民的宠儿。但是,随着08年的意外,一下子他便成了群起而攻之的对象,从他的各个方面:包括代言的广告、政协会议的缺席等等。这其中大多数批评的内容实际上早在他失宠之前便已存在,最有意思的是,在“失宠”之前缺席政协会议的刘翔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大多数人的理解,而这一次却从质疑、批评最后变成了“声讨”。归根到底,这仍是在他受到“退赛”这一记声望打击以后出现“墙倒众人推”的“破窗效应”所导致。站在这个角度,倒不禁要替身为“软柿子”的刘翔感到委屈了。或许在一块块向他投来的板砖下,很可能一代“飞人”就真的要一蹶不振了。

相对于东方,西方国家在注意到“破窗效应”的出现以后,很快便将其移植到了企业管理当中。美国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以极少炒员工鱿鱼而著称。有一天,资深车工杰瑞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杰瑞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不巧的是,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后,又站在那里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第二天一上班,杰瑞就被通知去见老板。老板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由于担心“破窗效应”带来的“多米诺骨牌”式破坏,所以西方的企业家们极度看重对微小违纪事件的惩戒,尤其是对资深的、起到企业生产力形象代表的老员工而言。因为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一点,恰恰是奉行“情面至上”的国人理念中所容易忽视的。

可以说,从“破窗效应”中能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http://www.xici.net/d87085609.htm

落井下石会内疚

看见人要掉进陷阱里,非但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这样卑劣的行为相信没人会承认,但早在唐朝韩愈的笔下就已经呈现了。为什么有人要雪上加霜呢?

首先,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话说,人都有攻击的本能,这种能量伺机待发,当然更可能找上没有还手之力的倒霉蛋。如果掉进井中的正好是自己的仇人,那么很可能宣泄压抑已久的憎恨,趁机“痛打落水狗”。

另外,落井下石也可以表现为“墙倒众人推”,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提出的“破窗理论”,此时的行为也可以用从众心理来解释。辛巴杜曾经进行一项实验:找了一辆汽车放在一个中产阶级聚居的社区中,开始一个星期汽车完好无损。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车玻璃敲了个小洞,很快有人在另一边也敲了一个洞,接着前窗也被敲破,再接着门被踢坏……第二天晚上,车子不见了。处于危机中的事物可能提供一种纵容无序的暗示,久而久之攻击性行为就会逐渐滋生、繁荣,并成为一种主流性、甚至值得炫耀的不良风气。

虽然落井下石可能有种种原因,但这样带来的危害也不少:就像处决犯人的执法人员事后有强烈的心理反应一样,落井下石者一时痛快后会产生内疚和自责。同时,这种违背公平原则的攻击行为最易树敌,也会催生不安全感,生怕哪天落井的是自己。

正因为人在低谷时更容易遭到挤兑,所以雪中送炭才更显得可贵,才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所以,我们在别人落难时更要以德报怨,克服消极情绪和冲动,及时伸出援手,以免诱发更多的不良行为。当然,如果对方本性太坏,或者与其结怨太深,那么也要小心对方恩将仇报,演出“农夫与蛇”的故事。

心理专家张晋岗经典心理分析:

小人心理

正人君子与小人的评论与争执,自古以来,就没有平息过,这是一个永远存在而永远也无法说清的问题,如果谁认为自己把这个问题说明白了,君子与小人谁是谁非已有定论,那一定已经相当的偏颇了。

作为一个研究心理学的人来说,张晋岗不打算分析君子与小人的对与错,我只是说说小人们的心理特征,供君子们看待小人时参考,以便不被其骚扰和困扰。

网络上流传这样几点关于小人的评论,随手摘来,略作评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也算是我先自我小人一把。

小人大概有如下特点,每一种类型其实都有其独特的心理成因。

1喜欢造谣生事,他们造谣生事都另有目的,并不以造谣生事为乐。

【心理分析】所谓造谣生事,无非就是把没有的说成有的,颠倒黑白或者搬弄是非,从中影响(相比较破坏一词,我更倾向于使用影响。)某种人际关系,或者左右事态发展,以此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至于别人利益如何,不是操纵者考虑的内容。单从这类小人行动目的来说,并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因为从根源上说每个人最终都在为了个人利益生活和工作。但是我们评论一个人是否小人时,会习惯性把关注点锁定在“这个人是不是在满足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兼顾到别人的利益,或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是不是符合社会伦理的要求标准——礼义廉耻。”当整个社会在运用一套逻辑或者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时,就会有一个问题,也就是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是不遵从这套道德逻辑和把行为存放于道德约束之外的。

2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同事间感情制造他们不合,好从中取利。

【心理分析】凭什么我们会认为这样的谋取利益的方式是不妥当的?什么样的关系经不起挑拨?为什么脆弱的关系还不能被破坏,为什么脆弱的关系被破坏之后还要指责破坏者?

3喜欢拍马奉承,这种虽不一定小,但这种很容易因为受宠而说别人坏话。

【心理分析】为什么有人喜欢被拍马屁?是喜欢被拍的人滋养了这一类型的小人,如果指责,应该去指责那种喜欢被拍的人;小人受宠之后容易说别人坏话,这很容易理解,就是他担心有人把他的宠夺走了,就这么简单。遇到这种类型的人就是要悄悄地行动,不要让他感觉到你有机会被宠,然后你暗中行事,乖乖得到实惠就可以了,因为你要知道现在不是你得宠,等到你得宠的时候,你才可以大摇大摆的做事情。 有人说,我揭穿他,我劝你千万别做这样的傻事。比如我问你,你揭穿他什么?揭穿他说你的坏话,那你会更惨,因为当他被揭穿的时候,你说坏话的行径就会暴露无遗,结果受苦的还是你。

4喜欢阳奉阴违,这种行为代表他们这种行事风格,因此你也可能表里不一这也是小人行径的一种。

【心理分析】表面上奉承和遵守约定,暗地里贬低和背信弃义,这是因为有人总是喜欢表面文章,或者有人好面子,然后让一部分不敢说真心话,只好这样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或者表面上我让你看不出我的想法,然后背地里我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法去做,这也叫兵不厌诈。

5喜欢“西瓜倚大边”,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

【心理分析】这当然是一种适者生存最好的演绎。对于寄生虫一类的人,或者对于藤蔓类植物,当然是离开倒下的那一棵树,去寻找仍旧鲜活的树木,因为那里可以获得足够的阳光。自然法则如此,为何人要置身法外?

6喜欢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也就是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你牺牲他们不乎。

【心理分析】牺牲者自然会获得人们的敬仰和尊重,借此攀升者自然会受到不齿和唾弃的评价,人人志向不同,各得其所而已。如果你不去牺牲,又怎么会有人踩着鲜血前进?!

7喜欢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倒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

【心理分析】落井者多为处事不慎,或者深受陷害等一类遭遇困境的人, 而且这一类型的人多是相对于恶势力而言的一种忠良之辈,要是虎豹豺狼一类,我想也不必被列入落井下石之中来说了。这些落井者一定是被恶势力所控制,而对于没有办法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恶势力,而又要在这个时候生活下去的人来说,保全自己成了最大的需要,在保全的基础上,有的人就想不但保全自己,而且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或者好处,以备不时之需,就可能表现出投靠恶势力的倾向,再把攻击的矛头对准“落井者”,心里默想:兄弟,对不住了,随后,闭上眼睛,丢下一块大石头。有的人说,不是的,那些落井下石者非常凶恶,不会这么人道和自责,他们就是看着落难人的更加悲惨他们心里才高兴,那我说,如果这样,就好解释了,这些人的内心里面早年一定承受过更严重的创伤没有很好的平复,不然他们不会喜欢制造这么残忍和血腥的场面。所有外显的行为都被一个内在的影子诱发。

8喜欢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背罪。

【心理分析】心理专家张晋岗认为,在危险关头,保全自己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之道。这里的保全,对于动物来说,就是保全身体和生命,或者保全自己的孩子。而对于一个经过高度进化并经历文明熏陶的人来说,保全自己除了基础的生理保全,还有名誉保全。但是在生命保全和名誉保全出现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有的人选择保全生命,而丢了名节,而有的人保全名节,却丢了生命,我认为作为一个人,无论做出那个选择,都是可以被理解和宽容的。我这里说的保全是生命个体内部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每一个生命体都在随时随地的保持着自己的生存感,一旦发现周围出现危险或者有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情,个体很快会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自我保护的反应方式。有时候,这些反应是不受意识支配的,属于纯粹的生理反应,或者叫做潜意识反应、无意识反应,例如汶川地震中著名的范跑跑老师,其实就是一个潜意识保护潜能运作良好的例子。

对于一部分自己明明有错,却不敢承认,非要找一个替罪羊来的人来说,承认自己有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这类人的心中,犯错就是特别严重的事情,想到犯错可能遭受的惩罚是他们不愿意或者不能承担的,于是,转移恐惧或者逃避恐惧的结局就成他们自然而然的生理选择,或者说,这个选择连他们自己都觉得羞耻,但是对不起,他还是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为什么?因为潜意识的觉知到犯错后可能收到的惩罚是他无法承受的,于是,赶紧想办法回避这个问题就成了生命里面最主要的选择,面对潜意识,意识有时候无能为力。

同时,我们也有理由推断,总是不敢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犯了错也要推到别人身上的人,小时候可能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1) 父母都非常宠孩子,孩子犯了错误都是被袒护的;

(2) 孩子犯了错误之后,父母非常严厉的惩罚孩子,犯错成了孩子内心非常恐惧的一件事情;

(3) 父母本身就是不敢承认错误的人,不但袒护孩子,自己犯了错,也是百般狡辩或者推到别人身上;

(4) 人格上面存在一些缺陷,安全感极度缺乏。

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我特别不愿意站在一个社会伦理的角度去评判和指责小人,我认为小人和君子相比而言,只是社会中形象不同的两类人而已,他们不同也就是各自所扮演的道德身份不同,在作为人的本质上,在社会文化的坐标上,他们只是处于不同的位置而已。

另外,我之所以针对小人的8种表现,很认真的“替小人做了无罪辩护”或者平反,是因为,作为人,行为表现,心理形态总是千差万别,这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永远无法更改的现实,对于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来说,接受现实是成熟人的标志。心理学说,在现实面前,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我觉得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那么既然,这个社会,人类社会永远都无法把所有人变成一样的,那我们就只好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君子们,经常辱骂或者厌烦小人的君子们能够免受困扰或者能够坦然处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彼,我更愿意让大家看到所谓小人的心理状态,看到对方行为的真正心理成因,大概我们的愤慨和恼怒程度会被大面积的降低;看到对方的心理状况,就会更清楚的了解对方的行为特征,掌握对方的行为特征,略动脑筋,就可以做到应付自如,游刃有余了。

我们最常看到的事实是,所有指责小人者,大部分是认为自己是君子的,或者被所谓的小人伤害者,或者说被我们看到的受伤的多是君子,这是为什么?难道小人从不受伤?最可能的解释就是小人受伤都偷偷地藏起来不外宣,还有就是,小人从不出来指责君子如何如何,而君子却总是指责小人,在这一点上,其实让人感觉非常滑稽,到底怎么做才是君子之道?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学现象,就是小人总是“愿意”承受大家的指责而采用自己喜欢的行为,而君子总是因为不愿意被指责而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采取行动。这是肯定的,不然,为什么君子总要出来指责小人的行为呢?仅仅是因为小人的行为与社会道德要求不吻合?心理学认为,让我们愤愤不平的,多是我们想做却不能做的,我们内心里面存在着很多压抑,所以才喋喋不休,特别是看到别人做了我们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时,我们更会感觉到委屈和愤怒。这些有趣的情绪很多时候不为人所知,都被伦理的帽子给掩盖了。

也有一部分人是做着小人之事却口口声声讨伐小人者。那些自认为是君子者,一旦指责小人就容易被人看出是假君子,因为有些人开口闭口“做人要厚道”,其实他内心里面冲突的很,稍不留神就会冒出小人做法,而且这类人很容易让周围人丧失警惕,所以李敖才说:宁做真小人,不做假君子。

小人是任何一个社会发展中都必然会出现的一类人,从整体上消灭就跟要消灭“我们人体内的细菌”一样,结果会如何?

人人都会遇见小人,就跟人人都会生病一样,朋友关系、职场关系,小人调节着社会运行的平衡,没有小人看不到君子,没有小人看不到朋友间的关系薄或者厚,没有小人,就看不到那些黑暗的利益关系,小人就会找准黑暗的地方下手,揭露黑幕。健康的身体不怕得病,强壮的心灵经得起考验。

当我们自我感觉到被小人所害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去指责小人,而是想想看小人出于什么样的内心需要才这样做,这样的做法自己是不是也曾有过?另外,要想想看,自己为什么没有防住小人而被其所困,但凡被小人所困者都是自身有小人所依赖的东西,所谓“臭味相投”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有的人说,不会啊,我就是一个正人君子,而他就是一个十足小人,那我告诉你,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百分之百的正人君子,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完全的小人,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都可能做出或君子或小人的举止,这才是真正的人,所以我们才会有“淬不及防”这一说,就在你淬不及防被小人伤害的那一刻,你要想想自己松懈了什么,在哪里失误了,这是自我反省的好机会。说一个人想要永远不被小人所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离开这个是世界。

在这里我送给所有因小人而苦恼又想要防备小人的君子们一句话:要做君子,必然要受小人之困;要做小人,必然要受指责之苦;君子小人一起相处,各自接纳自己的命运吧。

作者:张晋岗(主任心理咨询师 家庭治疗师 精神分析师)

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

钢子老师工作室

你无需反对他人,但一定要支持自己

1.你无需反对他人,但一定要支持自己

人生,是一个从荒芜到芳草萋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追求幸福。可是追求幸福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幸福是一种内在的感受,与外在的财富、名誉和地位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伊丽莎白?泰勒说:“上帝给了我美貌、声名、成功和财富,所以没有给我幸福。”

要想获得幸福,我们就必须从心理上站在自己一边,自己亲近自己,自己关爱自己。

你无需反对他人,但一定要支持自己。

对许多人来说,要做这样的心理转变并不容易。或许你从小受到的教育已经让你形成了这样的心理定式:自私是可耻的,不要只为自己做辩护人,别人应该比自己重要。或许你曾经尝试从心理上站在自己一边,替自己说话,却招来了种种非议甚至抨击。或许在内心深处,你感觉幸福已经远离自己,自己早就不配拥有幸福。

无论是什么原因,许多人在面对问题和痛苦时并没有站在自己这边,而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自己指责自己,自己怨恨自己,自己打击自己。他们强烈地苛求自己,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瑕疵,甚至达到了刻薄的程度。他们对自己的伤痛漠不关心,遇到不公正的对待时忍气吞声。他们压抑自己的心理需求,只希望自己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为什么这些人会有这样的心理反应呢?

也许下面这个故事能回答你的问题。

一个11岁的女儿曾经问她妈妈这样一个问题:“妈妈,你们培养我是不是很辛苦,我是不是你们的小累赘?”妈妈听了女儿的问话后,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她终于觉得女儿开始长大了,已经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了。妈妈含泪深情地回答道:“宝贝,虽然妈妈培养你有些辛苦,可是你带给我们的快乐是无法替代的。”

一个11岁的孩子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这表明她的自我意识正在慢慢形成。大家知道,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婴儿的心中,母亲与自己是浑然一体的,没有界限,不分彼此,自己高兴,母亲就高兴,自己哭啼,就是母亲在哭啼。但是随着婴儿一点点长大,他们发现自己高兴时,母亲不一定高兴,自己哭啼时,母亲不一定哭啼,渐渐地,他们就会从心理上区分出自己与母亲的界限,并形成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人的一生。

一个人如果没有形成完善的自我意识,他就不可能从心理上站在自己这边。从心理上站在自己一边的人会更全面地理解别人的感受,而且还不会因此失去自己。所以,父母培养孩子最大的责任就是要让他们形成完善的自我界限。

当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之时,父母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上面那位母亲就是这样,当女儿站在妈妈的立场考虑问题时,也是希望从妈妈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而妈妈的回答之所以能让她心满意足,是因为女儿从中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累赘,而是一个能给妈妈带来快乐的有价值的人。如果孩子在这样的养育下长大,她将来就会形成完整的自我界限,既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

相反,如果母亲这样回答女儿:“是的,妈妈培养你的确很辛苦,所以,你长大之后,一定要好好报答我们。”毋庸置疑,女儿听了这样的话之后,一定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累赘,并心生愧疚甚至自责。久而久之,女儿就会像很多人一样从心理上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一味地讨厌自己、压抑自己,一味地去满足别人。

很多人之所以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自己对自己落井下石,就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培养出完善的自我界限,他们心中有太多的自卑、自责和羞愧,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站在自己一边,自己爱自己,是我们幸福的起点。

生活中不只有棍棒,更有蜜枣

生活的艰难困苦,常常使我们长久困厄在命运里,误以为人生只有苦、没有甜。其实,这是我们的双眼被蒙蔽了。生活中的艰辛像棍棒一样,给我们带来痛苦,而幸福则像蜜枣一样让我们感觉香甜。但为什么人们常常只记住了棍棒带来的伤痛,却忘记了蜜枣的香甜呢?

当暮色渐渐来临,一天即将结束时,留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呢?出色完成了的50件事,还是有差错的那一件?在为出错的工作报告懊恼,还是在悔恨没有完成计划表上某件工作?

为什么采摘一朵玫瑰花,你只记得玫瑰刺手的疼痛,却忘了手上的余香?

科学家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在人类的大脑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消极偏好”。在进化的几百万年中,我们祖先一直在躲避棍棒,追逐蜜枣。棍棒给生存带来的紧迫感和影响力要远远大于蜜枣。

这种趋利避害的行为让人类大脑形成了这样的机制:

?与正面刺激相比,大脑会对同等强度的负面刺激反应更强烈。

?人更容易从伤痛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从愉悦中;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痛苦的经历往往比愉悦的经历更让人难忘。

?与通过工作来赚取100美元相比,人们为了避免失去100美元会付出更多努力。

?在人际关系中,一般需要五次好的来往,才能弥补一次坏的来往造成的损失。

追逐快乐,我们会付出很多,但逃避痛苦,我们会付出更多!

在这种机制影响下,大脑对这些负面体验就像海绵吸水,越吸越多,而且大脑还会自觉地把“内隐记忆”——内心潜在的期望、倾向和情绪——投进这块吸满负面体验的海绵中。与此同时,大脑对那些正面体验就像竹篮打水,很快就会从缝隙中流走。

这其实是大脑在欺骗你!生活中不只有棍棒,更有蜜枣!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正面的:墙角里突然绽放的无名小花,办公桌上多了一杯暖暖的咖啡,热心的路人为你指路……至少它们是中立的。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中的内隐记忆存储区中负面体验越聚越多,人就会越来越焦躁、易怒和忧郁,对别人越来越没有耐心,不肯轻易付出。常常被负面情绪围绕的人,只看到了生活中艰辛的一面,却无法自己爱自己,也无法去爱别人。

你可以通过调节心态,去改变这种机制带来的影响!生活中的艰辛与磨难并不会消失,但你却可以让自己向正面的情感体验靠拢,向能够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多帮助的情感体验偏斜,最终让天平的两端平衡。你将更有效地容忍或改变生活对你的种种考验,能正确地面对挑战,充满活力,精神振奋!

爱的练习

1.寻找令人愉悦的事实,并把它们转化为愉悦的情感体验

用你的心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生活中其实处处充满令人愉悦的事情,你需要去寻找!它们是这个世界中美好的一面,也是你自身优秀的方面。它们本身也许平平常常或者微不足道,但却是真实存在的。你不用透过玫瑰色的眼镜来美化这个世界,只需认识到这些真实存在的美好。

当你留意到某件令你愉悦的事情之后,要让自己感受其中的愉悦,让愉悦的事实打动你。不管它正在发生,还是已经逝去。

同时注意自己对吸纳愉悦体验的任何抗拒:不要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快乐,不要认为自己拥有快乐是自私、自利甚至是可耻的,不要认为不严格要求自己就是堕落!让自己的注意力返回到愉悦的事实上。身心保持向它们敞开,深呼吸并放松,让它们化解你的抗拒。就像坐下来面对一桌美食一样:不要只是看着,请品尝一下!

每天都抽出半分钟的时间开始你的吸纳愉悦体验之旅,你可以在日常生活忙碌的间隙里进行,或者在回顾反省的特殊时刻去做,比如入睡之前的片刻(这时候大脑特别容易接受新学到的东西)。

2.享受这种情感体验

大多数时候,愉悦的体验都是十分舒畅的。用心感受这种体验,持续10秒、20秒,甚至30秒钟,中间不要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

从冥想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精神集中练习,在这段时间里你完全沉浸在某种正面体验中。在这种体验氛围中松弛下来,让自己身体放松,内心敞开,让它充满你的脑海,掌控你的身体。某件事情在你的意识之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它就越能激发你的情绪,触发越多的神经细胞,在内隐记忆中留下更深的痕迹。

在调整心态时,你并不需要紧紧抓住正面体验不放,因为这样只会带来紧张和失望。你要做的恰好相反:吸纳它们,让你的内心感觉更加饱满,不再那么脆弱。你的快乐将会越来越依赖自己丰富的内心,而不是外部的条件。你将越来越爱自己,即使在这个充满艰辛的世界!

3.感受愉悦体验融入自己身体时的感觉

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人会感觉愉悦的体验在自己身体之中,就像风雪交加的冬夜里一杯泛着暖意的热茶,喝下去之后,一股热流在心里流淌。有些人感觉就是与心爱的人眼神交汇时那种幸福的荡漾。而小孩子可能会将其想象成一颗宝石落入了自己心里的宝箱。当这些愉悦体验进入自己的脑海时,与这种情感体验相关的神经网络正在激烈地发生反应,让大脑感知。

一次吸纳愉悦体验的经历往往只能带来细微的改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细微的改变将会叠加在一起,逐渐将正面体验编织进你头脑的织锦当中,编织进你的整个生命里。

孩子为什么对父母守口如瓶

――如何“套”出孩子的心里话

许多孩子有了心里话常常和自己的最好的伙伴说,甚至会跟玩具说,就是不愿意跟自己的父母说。因为在他们眼里,父母跟自己不是一伙儿的,而是跟老师、其他伙伴的家长、甚至跟那些专门跟自己作对的小朋友们是一伙儿的,他们总是站在那些人的立场来训斥自己。所以对父母来说,一定要“站好队”,让孩子感觉你跟他是一伙儿的,才能“套”出孩子的心里话。

1.孩子为什么不对你说心里话

有些家长常抱怨说,孩子有了心里话,宁愿去跟小伙伴说、跟玩具说,也不愿意跟父母说,难道父母在孩子心中那么没地位吗?为什么父母对孩子付出了全部心血,结果却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如他的伙伴,甚至不如他的玩具呢?

其实,孩子有心里话不原意跟家长说,对家长守口如瓶,这个责任百分之九十都在家长身上。有时家长因为太忙,对孩子的话表现出不耐烦,家长对孩子的秘密没有帮助隐藏好,家长打击孩子……这些在不经意之间的言谈举止,都可能成为孩子不再愿意跟你说心里话的理由。

家长应该注意观察一下,在你的家里面是否出现过下面这些场景:

场景一:

孩子放学回到家里,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走到正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爸爸身边:“爸爸,我班的大个子在操场上捉弄我了!”

爸爸眼睛没有离开电视,孩子想往下说,但是看看爸爸的神情,有些犹豫,顿了一下。

“说吧,我听着呢!”电视上的情节太抓人,爸爸眼睛还是没有离开电视,生怕错过哪一个关键的情节。

“他说我是'小不点’,说我给他当木马都不用弯腰了。我非常生气,就打了他一拳,他反过来踢了我一脚……”孩子见爸爸的眼睛还盯着电视,而且对自己的话没有反应,问道,“爸爸,你在听吗?”

“我在听你说的每个字呢!”爸爸见儿子对自己有所怀疑,不容置疑地扭过头来看了孩子一眼,然后又转过头去看电视。

“没有,你根本没有听!”

“我能一边看电视一边听你说话的,接着说吧!”

“还是算了吧!”孩子失望地走开了。

场景二:

孩子放学后回到家里,沮丧地对妈妈说道:“我的削笔刀不见了。”

“你呀,总是丢三落四的,是不是你自己不小心弄丢的呀?你已经丢过很多东西了!”

“我下课时还看见它在书桌上,上课时我再用,就找不到了。”

“你这个孩子呀,大人说话就是不听,就是当作耳旁风!我告诉你多少遍了,下课走时把东西放进课桌里面,你从来就没有听过!这回好了,削笔刀丢了,看你还听不听!”

孩子气呼呼地瞪了妈妈一眼,走开了。

场景三:

饭桌上,孩子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饭,一边说道:“妈妈,我讨厌幼儿园那个老师。”

“讨厌老师?这个可不对。孩子要尊敬老师,要爱自己的老师。老师每天为你们多辛苦呀!”

“可是我就是讨厌她。”

“肯定是你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你了吧?你这孩子,自己做错事要检讨自己,不要怪罪别人!”

孩子看了看妈妈严肃的脸色,不再吭声,埋头吃饭了。

场景四:

孩子最近情绪有些低落,父母注意到之后,就问孩子怎么了,孩子简单地答一句“没什么”之后,就不再说话了。父母见了很着急,想办法要套出孩子的心里话。

这一天吃过饭后,妈妈来到孩子的房间,给孩子端来了一盘水果,然后说道:“孩子,爸爸妈妈都注意到了你最近心情不好,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呀?”

孩子还是那一句“没什么”。

“孩子,你要是有心事的话,就告诉妈妈,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会理解你,站在你这一边的。”

孩子怔怔地看了看妈妈,防备有些放松。

妈妈见状,赶紧加大攻势:“妈妈喜欢你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看见你心情不好,妈妈也很不开心。有些时候,你们由于年龄小,对一些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告诉了爸爸妈妈,我们可以帮你出出主意呀!而且无论你遇到什么事,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理解你的。”

孩子有些感动,说道:“可是,你能替我保密吗?”

妈妈一见孩子松口了,很兴奋,满口答应:“能保密呀,当然能保密了呀,你还不相信妈妈吗?”

孩子看了看妈妈,摇了摇头:“你会告诉爸爸的。”

“不会。”

“你会告诉姥姥和姥爷的。”

“不会!我谁都不会告诉的。”

“那好,咱们拉钩吧!”

妈妈和孩子拉了钩。

“我喜欢我们班上的一个女同学,可是她好像不喜欢我。做游戏的时候,我想跟她一组,可是她不愿意跟我一组……”

妈妈听了孩子的话,目瞪口呆,随后就站了起来,冲到外面,高声对孩子的爸爸说道:“你快快想想办法,儿子早恋啦!快打电话叫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大家商量一下怎么办!不行的话,去找他们老师,把这种情况跟老师谈一谈。这孩子,这么小就这样,这还得了!不是白花钱供他上学了嘛……”

孩子在房间,打了自己两个耳光,后悔说出了话,然后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坐到了椅子上。

场景五: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曾有过这样一个场景。刘星迷上了烹饪,刘星妈妈听说学好烹饪当上大厨是很挣钱的,就全力支持,给刘星买了好多关于烹饪方面的书。小雨看见书之后,就读了起来:“《满汉全集》《川菜》《奥菜》……”

爸爸拿过书一看:“哪来的奥菜,这是粤菜!”爸爸说着说着面露嘲讽地笑了笑,“还奥菜呢!你发明的奥菜呀?!”

小雨一听,当下就不干了:“你嘲讽我!我不在家呆了,我去找刘星去!”

场景六:

放学了,孩子红着眼睛走进了家门。妈妈一看,以调侃的语气说道:“不会吧,我们家的气人大王也会被人欺负哭呀?!这个人是谁呀,我得拜访拜访他!”

孩子瞪了妈妈一眼:“别理我,烦着呢!”

“哟嗬,这是咋的了?”

“我们体育老师调走了!”

“哟,合着你以为老师是你爸妈呢,跟你一辈子呀!”

“我喜欢那个老师!”

“你喜欢人家就不许调走呀!以为你是谁呀!”

“不跟你说了,你不明白!”

“还我不明白?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不就是老师调走了吗,有啥大惊小怪的,还值得你哭一场?多大个事呀!你犯得着吗?一看你这孩子长大也难有啥大出息,这么点小事就哭天抹泪的,真是没出息!”

孩子气呼呼地瞪了妈妈一眼,不再说话了。

……

如果在你的家里,类似于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那你就不要抱怨孩子为什么有话不跟你说了,为什么对你会守口如瓶了。

如果出现过第一种情况的话,那就是因为你不会倾听,你的漫不经心,让孩子觉得你根本不重视他,也没有心情听他的话,所以不愿意再跟你说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埋怨孩子,不相信孩子的话。

第三种情况就是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不喜欢幼儿园的老师,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

第四种情况是,孩子认为父母不守信,不能帮自己守住秘密,这样会敌视父母,认为父母跟自己说话,是想探听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帮助自己,跟自己不是一伙儿的。

第五种是嘲讽孩子。家长知识要比孩子多,经历的也多。有时孩子犯了小错误,家长常以开玩笑的口吻进行嘲讽,这让孩子觉得自尊心受损。

第六种是轻描淡写。因为孩子的世界很小,所以把小事看得很大。有些时候,孩子认为很大的事,但是家长却轻描淡写,漫不经心。这样,孩子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这也是造成对父母守口如瓶的原因之一。

2.不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打压孩子

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是因为他们觉得父母是站在老师、同学甚至是自己的“敌人”那一派的,父母只会帮助别人来打击自己,而若跟自己的好朋友说,则会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

比如说上面的场景三,孩子刚一说讨厌幼儿园的胖老师,妈妈马上批评孩子,数落孩子的不是。若是换成自己的小伙伴,情形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了。

“我讨厌咱们幼儿园的那个胖老师。”

“你说那个胖老师呀,为什么呀?”

“那天她说周杰伦的歌不好听,不让我唱。”

“哦,那我也开始讨厌他了。”

两个小孩子越聊越近乎,最后搂着肩膀一起走着。

由此可见,孩子从伙伴那里既得以倾诉,又得到支持,所以有话愿意跟自己的小伙伴说。其实,跟自己的伙伴说,这是孩子的一个倾诉渠道,父母应该大力支持。但是,要让孩子既跟伙伴说,又不隐瞒父母,这样的效果最好。当然,家长不能学着伙伴一样,也去讨厌老师,也跟着孩子一起“沆瀣一气”,而是要有自己的见解,要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同时意识到孩子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帮助孩子进行指正。

比如孩子说道:“我讨厌幼儿园的胖老师。”家长可以专注地听着,并且面露疑惑,鼓励孩子接着说下去,切记,这个时候态度一定要温和,不可怒目而视,不要制造压力,这样,孩子才会接着往下说:“老师说周杰伦的歌不好听,不让我唱。”

“我知道你是很喜欢周杰伦的歌的,听这话你一定很生气,是吧?”

“是呀!所以我才讨厌她呢!”

“妈妈喜欢的老歌,你喜欢听吗?”

“不喜欢,难听死了!”

“那为什么幼儿园的老师就一定要喜欢周杰伦的歌呢?”

孩子看了看家长,不吭声了。

“妈妈知道你生气的原因,是因为老师不让你唱对吧,你什么时候唱让老师听见了呀?”

孩子低下了头,小声说着:“上课时。”

“那好,你给妈妈读一篇故事,这个故事很精彩呢!”

妈妈递给孩子一本故事书,孩子拿起书读了起来,妈妈在旁边唱起了自己喜欢的老歌。孩子一听,非常生气,说道:“妈妈,你为什么不好好听着,却在旁边唱那难听的歌呀?”

妈妈看了孩子一眼,问道:“你是很生气吗?这回你是不是能体会到老师讲课,你在旁边唱歌时,老师是什么样的心情了呢?”

孩子一听,低下了头。

对于父母来说,发现孩子对老师或别人有抵触情绪后,不要立刻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批评孩子的不对,也不要强迫孩子去向别人道歉、认错,这样的结果会适得其反。父母应该认真倾听,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这样,他就会把原因说出来。如果父母发现原因主要在孩子,是孩子的不对,也不要劈头盖脸地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这样下次有事他就不会说了。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到他自己的错误,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比如孩子讨厌老师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孩子就能学会体谅别人,自然减轻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许多父母非常愿意跟孩子沟通,为此想尽了各种办法,想套出孩子的心里话,可是孩子跟他们说过一两次之后,就再也不说了。为什么呢?

这其中除了孩子发现父母会直接站在“敌派”的立场上打压自己之外,还会觉得父母像间谍一样,在探听自己的想法,在搜集自己的“情报”和“证据”,以便管教或制裁自己。比如场景四中的情节,在许多家庭之中都可能发生过,父母发现孩子情绪不对之后,为了套出孩子的心理话,信誓旦旦地保证,保证替孩子保守秘密,可是一旦孩子把自己的秘密告诉给他们之后,他们立刻就找到了证据,马上掉过头来“制裁”孩子,把先前保守秘密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或许也不是忘了,他们会说那是为获得证据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而已,父母觉得这没有什么,有时还会拿出“兵不厌诈”的道理来为自己的做法辩解。

要知道,“兵不厌诈”是敌我之间交战时采取的手段和方式,如果和孩子采用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非常生气,觉得上当了,心里对父母产生恨意,而且,从这以后,父母再也别想听到孩子的心里话了,孩子会对父母守口如瓶,即使有什么行动,也会转入“地下”了。

家长不要站在别人立场上打压孩子,但是也不要完全站在孩子的一边。家长在跟孩子交往时,一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孩子所有的情绪都是被接受和理解的,包括他的喜怒哀乐,但是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一定是要制止的,这样既能让孩子愿意对家长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又不至于惯坏孩子,能及时帮助孩子改正毛病,使他们健康成长。

3.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不听话、总和自己拧着干之后,不自觉地就对孩子产生了“敌意”,所以孩子一遇到什么麻烦或者困难,情绪低落时,家长就觉得孩子是因为不听自己的话造成的结果,这个时候,就会洋洋自得,开始嘲讽孩子,把对孩子的怨气发泄出来,所以说话时就会带上嘲讽的语气。要知道,这种语气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会使孩子关上自己的心门,再也不愿意跟家长沟通交流了。

琦琦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平常比较淘气,尽管妈妈对他严加管教,但是他还是偷偷地玩。妈妈为他的学习,整天唠叨,甚至看着他写作业,但是只要妈妈不注意,他就立刻去玩游戏。为这事,妈妈积攒了不少怨气。

这一天,他拿着考试的成绩,蔫头耷拉脑地回到家里。

妈妈一见,就知道是咋回事了。往日里管教琦琦学习,他却不听的场景都涌上了妈妈的心头,积攒的怨气让妈妈找到了发泄的地方,她看了一眼蔫蔫的孩子,说道:“哟,没下霜呢,咋就蔫了呀?”

琦琦一听妈妈阴阳怪气的话,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拿出了考试的成绩。妈妈接过来一看:“早就料到了,你肯定是稳坐班里的第一把交椅了。这个位置你占得可挺牢的,别的同学想夺也夺不去的。”

孩子白了妈妈一眼,气得走开了。

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本来妈妈与孩子就属于沟通不畅,难以正常交流,妈妈在孩子考试成绩差情绪低落时再“落井下石”,那关系会越来越糟,以后会越来越难以沟通。人们常说锦上添花莫如雪中送炭,如果妈妈能在孩子情绪低落时,与孩子好好交流,打开孩子的心门,也趁此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或许能改变母子关系。而妈妈嘲讽的语气,使孩子不但不会反省自己,反而使母子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孩子平常不学习,考完试之后耷拉着脑袋回到家里,妈妈应该给与必要的关心,首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可以用关爱的眼神看着他,然后问道:“妈妈看你不太高兴,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呢?”这时孩子可能会解释出自己的原因,会拿出考试的成绩。

妈妈接过来看看,然后说道:“你看起来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孩子会点点头。

“嗯,说心里话,我也不满意。可是按你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来算,已经不错了,我知道,你肯定把知道的都答上了吧。”

“有一道题算马虎了。”

“其余的不会了?”妈妈温和地看着孩子,等着孩子继续说下去。

落井下石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的典型例子
“可是,我知道那些题在哪一节课里讲过的,只是……”

“嗯,那你拿着这些题去看一看,看它们在哪一节里,然后再看看你会不会,能不能答上呢?如果你都答上了,妈妈就会给你满分的。”

孩子接过试卷,回到房间,专注地翻看书本查着,把试卷都答上之后,交给了妈妈。

妈妈看了看之后,说道:“还好,都答对了,妈妈给你满分。只是老师不会给你满分了……”

“下次我在考试时全答上,老师就会给满分了。”

“对,这样就对了。”母子关系很融洽,孩子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了。

在孩子犯错或遇到麻烦时,家长不是耐心地说服教育,而是嘲笑孩子,虽然嘲笑孩子的家长,最初也是出于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关爱心理,但是这种嘲笑的方法,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有缺点,如果父母能够激发孩子上进心,使他振作起来,不仅可以改掉孩子的缺点,还可以提高他的自信心,促使他去争取更好的成绩,同时也会成为一个人格比较完善的人。家长嘲笑孩子只是一种长久对孩子不满和怨气的发泄,是一时的口舌之快,但是有的孩子对父母的嘲笑会耿耿于怀,只是因为没有反抗的力量,暂时埋藏在心底,一旦长大了,往往会寻求报复。父母切不可随便嘲笑孩子,这会造成父母与子女间的隔阂。

另外,有的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往往会做出一些令大人觉得好笑的事来,面对这种事情,家长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大笑,也不要把这种笑话当着孩子的面四处传播,这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蕊蕊是个四岁的孩子,平常不怎么爱吃饭。暑假期间,八岁的表姐到她家里来玩,吃饭时,妈妈就说道:“蕊蕊一定要多吃一些,要像姐姐吃得那样多,才能长得像姐姐那样高。”蕊蕊听了之后问道:“妈妈,我要是比姐姐吃得多,我就是姐姐了吧!”妈妈一听,大笑了起来。遇到邻居之后,还跟邻居讲,邻居也大笑起来。蕊蕊在旁边听见后,非常生气。妈妈见女儿脸色不好,赶紧过来安慰,可是女儿根本不愿理她。可见对于父母来说,在和孩子交往时,一定要注意到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时候,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或犯错时,是想缓和一下气氛,不想搞得太严肃,想用幽默来缓解一下,但是这种幽默一定要看准时机,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因为这种度若是把握不好,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讽刺或挖苦他,就会更加生气了。

有一位父亲,他的脾气不好,有时过于严肃,孩子跟他的关系很不好,从来不跟他说心里话,有时怕犯错被他批评,一般都会远远地躲着他。父亲为了缓解与孩子的关系,就打算改掉自己的脾气,想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和孩子之间的隔阂。

这一天,他来到厨房时,发现7岁的儿子正在找吃的。孩子没想到他会进来,突然看见他站在面前,吓得手忙脚乱,打翻了一杯牛奶。父亲没有批评孩子,只是想幽默一下,于是说道:“我知道你不想喝牛奶,可是也不至于把它泼到地上呀!”孩子一听,“哇”地哭了起来,抹着眼睛走开了。父亲有些不知所措。

其实,幽默和调侃有时确实能缓解气氛,使得一家人其乐融融,但是这要看场合。如果在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内心很生气了,但是还想“幽”他一“默”,这时孩子就很容易会把幽默当成讥讽。所以这位父亲的幽默虽然是为了缓解气氛,但是结果却让孩子感到难堪。可以想象,父亲一看到孩子弄洒了牛奶,内心很生气,可是他又想幽默一下,这时虽然说的是幽默的话语,但是可能会伴随一些非言语信号,比如说话的腔调、面部表情等表明他是生气了,这些会让孩子觉得父亲是在讽刺他。

另外,在孩子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时,大人们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会轻描淡写,甚至以戏谑性的口气来跟孩子说话,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挖苦自己,也会对父母产生不满。比如孩子因为体育老师调走而难过时,妈妈一见就开始调侃,还埋怨孩子没出息,这样会使孩子遇到相似的情况时,再也不会跟妈妈说心里话了。这个时候,父母应该收起自己走过多少路、经过多少事、见过多少世面那一套,要将自己的归零,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同喜同悲,而不应该站在局外人、过来人的角度上轻描淡写,戏谑嘲讽。

比如,妈妈发现孩子红着眼圈回到家里,应该关切地问一声:“你看起来心情很不好呀!”孩子就会说出原因来:“我们体育老师调走了。”

“嗯,我知道你很喜欢他,他调走了你肯定会很难过。”

“当然啦,我真的很喜欢他。”

“你没跟他说你舍不得他走吗?”

“说了,他说他也舍不得我们,可是这是工作需要。”

“嗯,如果下一个体育老师也像这个就好了!”

“是呀,我真的这么希望的!”

别小看这一次短暂的交谈,它能让孩子打开心门,拉近与妈妈的心理距离。以后若是遇到相似的情况,孩子就会愿意跟妈妈交流,愿意跟妈妈说心里话了,而家长可以趁这样的机会,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之中,正确地教育引导孩子。

这些年,我们都忘了爱自己:送自己一本爱的练习册

你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

一个悠闲的假期是不是对你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

或许你早已不记得生活还有色彩可言吧?

是啊,因为我们总有太多的事情要忙:工作、房子、车子、孩子、老人……我们的生命就在这样的忙碌中慢慢逝去,我们有太多的爱要给别人,却唯独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在流浪——自己。

我们忘了还要好好爱自己,忘了只有好好爱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爱亲人、朋友和这个世界。

《这些年,我们都忘了爱自己》是一本关爱自己的练习册。在这本温暖人心的小书里,流淌着关爱、感动、鼓舞和智慧。它将带领我们重新踏上爱自己的旅程,去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

阅读全部简介

作者:里克?汉..

作品相关



一经出版即荣登美国亚马逊心灵类第一名!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媒体评论

目录(1)

目录(2)

中文版序 你能对世界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好好..

前言

第1章 这个世界,更需要你来爱的是自己

每个人都想亲近这个世界,都想爱这个世界,但是,不要忘了,你只有先亲近了自己,才能真正亲近这个世界。

一个与自己疏远了的人,一个抛弃了真实自我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根本不可能爱这个世界。

1.你无需反对他人,但一定要支持自己(1)..

1.你无需反对他人,但一定要支持自己(2)..

1.你无需反对他人,但一定要支持自己(3)..

1.你无需反对他人,但一定要支持自己(4)..

1.你无需反对他人,但一定要支持自己(5)..

2.生活中不只有棍棒,更有蜜枣(1)

2.生活中不只有棍棒,更有蜜枣(2)

2.生活中不只有棍棒,更有蜜枣(3)

3.你都不同情自己,还有谁会同情你(1)

3.你都不同情自己,还有谁会同情你(2)

4.不要让生活把你架了起来(1)

4.不要让生活把你架了起来(2)

5.人生是一张很大的拼图,不要只盯着不好看..

5.人生是一张很大的拼图,不要只盯着不好看..

5.人生是一张很大的拼图,不要只盯着不好看..

6.忙是为了生活,慢是为了享受生活(1)

6.忙是为了生活,慢是为了享受生活(2)

7.不要因为自己好说话,就不公正对待自己(..

7.不要因为自己好说话,就不公正对待自己(..

8.爱自己,就要好好睡觉(1)

8.爱自己,就要好好睡觉(2)

8.爱自己,就要好好睡觉(3)

9.你的身体是你的家(1)

9.你的身体是你的家(2)

9.你的身体是你的家(3)

10.爱自己,从爱大脑开始(1)

10.爱自己,从爱大脑开始(2)

11.在充满毒素的世界里,我们更要守脑如玉..

11.在充满毒素的世界里,我们更要守脑如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3970.html

更多阅读

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典型案例

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有哪些?——简介Internet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现在它已经渗透进了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那么互联网的典型应

先入为主的典型案例:一元钱到哪儿去了?

先入为主的典型案例:为什么小报告总是告准的多,为什么道听途说的总容易流行,为什么明显常识看上去老是不可思议。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简单地顺着先接触到的描述进行思维而己,如果我们从侧面或从反向思维一番,答案却显而易见。下面就

痛苦啊林冲:一个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

痛苦啊林冲:一个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  李士金  金圣叹对于《水浒传》有这样著名的评论:“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应该说这是事实情况。水浒作者是有志图王者,可以说阅历深广,见识非凡。他写

潮州民居的典型作品:许驸马府三宝及其风水内涵

潮州民居的典型作品:许驸马府三宝及其风水内涵 曾祥裕(赣南杨公风水培训网http://www.gnfspx.com) 潮州城有座驸马府,它的主人是宋朝英宗皇帝的驸马许珏。许驸马府位于潮州市区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该府建筑形式古朴大方,浑厚坚实,保留宋

声明:《落井下石的“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的典型例子》为网友南城不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