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段荟萃51段 豫剧对花枪马金凤全场

2011-07-15 16:22:31|分类: 河南豫剧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http://13561352848.blog.163.com/blog/static/117505746201161541836686/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段荟萃



【豫剧大师】

马金凤,着名豫剧大师,"豫剧功勋杯"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豫剧五大名旦。公认是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曾多次荣获戏曲会(调)赛演员一等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属老一代中跨世纪的豫剧名家,至今仍精力充沛地活跃在剧坛艺苑和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

【成长历程】

马金凤,1922年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苦艺人家里。原姓崔,小名金妮。其父崔合利是当时颇负盛名而又穷困潦倒的艺人,她艺名"花蛾子",绰号"盖九州",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1930年乞讨到河南开封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改唱豫剧。9岁时曾被卖入开封卢殿元戏班,更名为卢金凤。被赎出后随继父姓,改名为马金凤。1939年到密县太乙新班演戏,曾向燕长庚、翟彦身学唱豫西调。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1950年在安徽省界首成立中原豫剧团,后转为河南省商丘专区人民豫剧团。1954年并入商丘专区实验豫剧一团(现洛阳市豫剧团前身)。

解放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梆子戏的传统剧本《老征东》进行整理,易名为《穆桂英挂帅》。1953年到上海演出时,曾得到梅兰芳的具体指教,并被梅兰芳收为弟子,送马金凤一凤冠。后对剧本和演出进行了多次认真地锤炼和加工。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了首都剧坛,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她的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二八板"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造诣深厚。其特点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她演的穆桂英溶融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帅旦"这个新的艺术行当,成功地塑造了气宇轩昂、雍容大度、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

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穆桂英挂帅》。该剧影响全国;至今盛演不衰。尤其那"五十三岁又出征"的成套唱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60余载的艺术实践中,马金凤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形成了"马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都已拍成戏曲艺术片。

作为一个杰出的戏曲演员,除了其他方面的艺术造诣之外,唱腔美是观众折服的重要因素。马金凤不但有着精湛的表演艺术,而且练就和保护了一副"金嗓子".她以高亢、清脆、甜美、朴实等特色,形成马派艺术而着称于世。1956年以来,马金凤曾先后四次率领洛阳市豫剧团进京演出,每次都受到热烈欢迎,得到高度评价。作家老舍看这她的演出后,曾欣然赠诗赞美:"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打朝嘲笑谑,挂帅夺风雷。歌舞全能手,悲欢百练材。长安春月夜,鼓板绽红梅。"如今她年过八十,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唱腔韵味和演出风采不减当年。

然而,她的金嗓子决非天赋,而是从痛苦的煎熬中得来。在她少年时代,嗓子并不好,也没有忘记被戏霸踢下台头部留下的那块伤疤。为了练腔,她抱着水罐扣信脸面高喊,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天长日久,她的前额竟被水罐边沿磨破了皮,形成了一道深深的疤痕。就这样整整坚持了九年,终于练出了一副金嗓子。她深有感触地说:"我把嗓子看得比命还珍贵,因为嗓子就是我的武器。"

马金风最懂得艺术生命价值,因而也就特别爱惜和保护她那来之不易的金嗓子。她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宴会,也经历过饥渴难熬的日日夜夜,喜怒哀乐,成功与挫折,都没能使她稍有松懈,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不但烟酒与她无缘,就连稍带刺激性的食品象鸡鸭鱼肉、冰糕汽水等也不食用。她最常吃的饭食是镘头、绿豆小米饭,甜面汤是她的最爱,最多加几个荷包蛋。为了保护嗓子,她对等身体简到了苛刻残酷的地步。

马金凤所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不仅仅是因为她有甜美的唱腔、高超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她有着与群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及一贯身体力行的戏德。五十多年来她一直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那里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体验生活,陶冶情操,在为人民演唱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着演出水平。

年逾古稀、儿孙满堂的马金凤,论地位,她任着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洛阳市政协副主席职务;讲待遇,她有着优厚的工资,是一般人所不可比拟的。她完全可以脱下戏装,轻轻快快守在儿孙跟前颐养天年了。在苍穹翱翱鸣唱的金凤凰一旦圄于笼内便意味着艺术生命的终结。当豫剧五大名旦众姐妹相继退下舞台的时刻,她仍保持着充沛的热情和艺术的青春,把能为群众演出视为最大的幸福。近几年来,她和她的学生进山村、下工厂,喜讯频传的大河上下留下她的足迹,硝烟弥漫的边防前线留下她的身影,虽八方奔波,风尘仆仆,却兴致不减,甘之如饴。

跨入21世纪,马金凤以80岁的高龄,又重新排演了她的拿手戏《穆桂英挂帅》,这出戏的重排在剧本、唱腔、舞点和导演手法上都作了重大改革,演员阵容强大,马金凤不顾年老体衰场场参加排练,并在北京保利剧场连演十场,观众场场爆满,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在全国又利起了一场马金凤热。马金凤说:"我还要在全巡回演出80场,只要我活一天,我就要演一天。"

【艺术风格】

马金凤表演细腻、洒脱、生动、逼真,唱腔高亢、明快,嗓音清脆、明亮,吐字清晰,喷口爽利,行腔稳健,韵味醇厚。以小嗓为主,大小嗓结合运用。经70年的舞台实践和不断革新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帅旦"艺术风格。其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这三出戏全部拍成了电影。剧中主要唱段,以及《杨八姐游春》、《十二寡妇征西》等剧中的唱段多次灌制唱片和录制盒式磁带发行。并曾多次进北京和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被当代誉为"洛阳牡丹",并享誉海内外,公认是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曾多次荣获戏曲会(调)赛演员一等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现仍担任洛阳市豫剧团团长,至今仍精力充沛地活跃在剧坛艺苑和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提起豫剧《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人们就会想起一个山东人的名字--马金凤。她6岁学戏,7岁唱红;她本姓崔,不姓马;她将在故乡办戏校,为家乡培养艺术人才;她每年演出200多场,82岁仍挂帅,被公认为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

【活动年表】

2000年2月4日,农历己卯年十二月廿九日: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3年4月12日,农历癸未年三月十一日,20时:庆祝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文艺晚会《梅花赋》举行

2004年1月21日,农历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4年12月10日,农历甲申年十月廿九日:第三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

2006年1月1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初二日,晚:"洛阳牡丹八旬出征,豫剧大师新年献艺"马派艺术戏曲专场举办

2006年9月20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八日,晚: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二场

2006年10月29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初八日:九九重阳节"豫剧六大名派演唱会"举行

2008年4月8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初三日:马金凤收杨晓青为徒



豫剧大师马金凤(豫剧六大名旦)

原文见网易博客《唐小宝说戏》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0617103113896/

马金凤1922年生于山东省曹县,其父崔合利,其母吴留玉。

崔合利自幼被戏主拐走学艺吃尽若头,他十二岁登台演戏十八岁返回故乡曹县,后于吴留玉结婚,生一女取名"金妮".

马金凤从小随父学戏,崔合利对其十分严格,为使其练好基本功,无论春夏秋冬从不间断,马金凤七岁登台,起初嗓音不好,但其做功尤佳,戏词念白很有特色,人称"七岁红".

正当马金凤随父学戏之际,八岁那年一场家庭巨变改变了一切。其父崔合利为了唱戏挣钱终于积劳成疾卧床不起,金凤娘为了救夫一命头插草标跪卖自身,金凤娘的义举感动了外县来的马石头夫妇,他们和同伙凑了二十块大洋给她,收她当保姆,金凤娘用这二十块大洋为夫治病,自己却不得不随马石头夫妇流落他乡。崔合利病情刚刚好转,金凤年迈的奶奶又重病在身,崔合利便把金凤和奶奶送到王集金凤的二姑家,自己则为了家里的生活随戏班外出唱戏,奶奶在金凤的精心照料下病情好转。不久,县上一老邻居传来消息,崔合利病倒了,戏班见他不能唱戏便把他扔到了一座破庙里,金凤听到消息泪如泉涌,奶奶便让这位老邻居赶马车带金凤去找崔合利,来到陶定县城隍庙,金凤找到了父亲崔合利,扑到父亲怀里父女俩抱头痛哭,好心的老邻居又为金凤爹请来了医生,医生说金凤爹得的是痨病,要十天半月的调养方可。十天半月说来挺快可对于身无分文的金凤父女却度日如年,有位好心人建议金凤去唱叫门戏(旧时人穷的实在活不下去就挨门挨户去唱戏,申明苦情乞讨求助),就这样八岁的马金凤沿街乞讨去唱叫门戏,讨来钱为父治病,讨来饭给父亲吃,崔合利终于有了好转,可以起床了,金凤扶着父亲一路唱着叫门戏乞讨着离开山东,来到了河南商丘朱集子车站,从此马金凤踏进了河南的第一步。踏进河南境内,金凤父女听人说开封有个相国寺可热闹了,也有很多戏班。金凤父女俩跟随一位铁路老工人来到了开封府。

一九三零年的开封相国寺汇集了很多穷艺人,大寺两边挤满了戏台子,有许多名角在此献艺。金凤父女找个人少的地方摆开地摊,金凤先表演一些难度较大的武功动作,竟然吸引了许多观众,一位三十多岁手提鸟笼子的人挤进场内说到"没想到河北梆子还有这么好的戏功".崔合利赶忙答话,向来人说明情况。此人姓刘热情仗义,见金凤父女戏功不错便推荐到马双枝老义成戏班,马双枝当时二十多岁,是有名的豫剧三枝之一(马双枝,王运枝,张凤枝)。金凤进了戏班不久,由于她机灵好学,很受马双枝喜爱。同年春,马金凤正式拜马双枝为师。同时拜马双枝为师的还有阎立品等。随后,金凤跟老师学了《闹山窝》《花打朝》等戏。虽然学会了,但没能上演,主要是金凤嗓子不好,这时的马金凤心急如焚,常常暗自落泪。

正当马金凤跟随马双枝学艺之际,她二姑妈从山东老家寄来了信,说金凤奶奶病危,家中无力办理后事,盼望他们速来相助。崔合利接到信后,坐卧不安,他们虽在戏班,可一点收入仅能糊口,却没有分文积蓄,哪里弄钱给老人家治病呢。崔合利脸上流着大滴大滴的悲泪,望着身边熟睡的女儿金凤,万般无奈的崔合利只好痛心的将金凤以三十五块大洋卖给了火神庙一家姓孔的戏主。崔合利不敢将真情告诉金凤,只好吞吐的说,奶奶病了,自己要回山东去,让金凤先跟孔老板学戏,自己从山东回来再接她。童年里饱尝人世苦难的马金凤已经懂事了,她多想回到山东看看奶奶呀,可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她情愿留下来学戏,唱戏。

崔合利回到山东,母亲已经去世,他泣不成声,用卖女儿的钱给母亲办了后事,当他离开家时家人追问金凤的情况,他惭愧万分,放声大哭起来。崔合利为了早日赎回女儿,卖力在外唱戏,可是旧时的艺人收入甚微,往往连肚子也混不饱,怎么能筹出一笔钱去赎回女儿呢?这年崔合利流落到兰封县(今兰考县)在财神庙草棚戏园子唱戏,由于他功夫好,很叫座。一天戏罢,多人围着崔合利闲聊,夸他功夫好,一人无意说起他的女儿金凤从小跟他爹学戏,功夫也很好。一句话深深的刺痛了崔合利,他感到羞愧万分,自己从小学戏,技艺精湛,却连自己的妻子女儿都养活不起,妻子为了给自己治病卖身出走,连唯一的女儿也被自己卖入戏班至今无钱赎回。一腔悲愤难以吞咽。无地自容的崔合利大叫一声一头撞在戏柱上,崔合利的突然举动,震惊了所有的人,当人们赶紧拉起他时,崔合利已经昏迷不醒,几天后便离开了人世,这就是当时兰封县有名的"盖九州含恨撞戏柱".崔合利去世后,戏班人凑钱把他葬在了兰封县城角下。

年幼的马金凤被卖入火神庙孔戏班后,才知道这个孔老板是个地头蛇,他既开戏院,又办妓院。许多学戏的少女就在他的魔爪下葬送了性命。孔老板把金凤领进戏班,金凤看到一个个小姐妹面黄肌瘦,神情呆滞,感到骨悚毛寒。这时老板娘怒冲冲地朝一旁的小姐妹吼道:"来个丑妞,有什么好看的,还不上街拉客去"一句话吓的金凤头发根都竖起来了。她望着恶狠狠的老板娘拔腿就往外跑。孔老板一把把她提了回来,老板娘朝金凤就是一巴掌。金凤朝老板娘怀里撞去:"俺是来学戏的,你咋打人?"老板娘一把将金凤推倒在地,并埋怨孔老板买来个又犟又丑的妞儿。孔老板叫佣人把金凤关了起来。第二天正赶上卢家戏主招人,孔老板便把金凤倒卖给了卢老板。芦老板把金凤改名为卢金凤。

卢老板是个凶狠的戏主。金凤被卖到这个戏班后,开始根本不让她学戏,把她当小佣人使唤。金凤在这里受尽了折磨,她的脸和手常常被卢老板夫妇用烟钎子扎破。一日,金凤送茶晚了,卢老板一脚把她踢倒在地。热茶烫伤了胳膊还骂道:"该死的,连个茶也不会送。"又用烟烧她的脸,疼的小金凤在地上打滚。这时,戏班子里的教师管玉田闻声赶来。见到金凤这样,心疼地把她扶起来,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向卢老板请求:"卢老板,把孩子打成这样,将来咋给你唱戏挣钱呢?"卢老板的胖女人吼道:"打死活该,这个丑妮子能唱出什么好戏来。"管玉田忙说:"他爹是科班出身,教她一身好功夫,说不定将来能成名呢。"听到管老师这样说,卢老板才勉强同意了。就这样马金凤开始跟管玉田学戏了。

马金凤跟随管玉田学戏后,在管老师的指导下,她学了《老征东》《三上关》《三娘教子》《罗焕跪楼》等戏。特别在唱法上,管玉田老师对她影响很大,他告诉金凤说,嗓子不好不要急,慢慢练,但在唱法上要得当,特别是农村唱高台戏,吐字要清楚,让观众听得真切。马金凤在这个戏班里学了不到一年工夫,嗓子有所好转。一天,这个戏班子来到开封城南四十五里外的朱仙镇演出,台下挤满了看戏的观众,当戏唱到中间时,听到台下有妇人的哭声传来,哭声中还夹杂着呼喊:"金妮,金妮,我的孩子。"金凤一怔:"莫非有谁叫俺?"她边唱边有意朝台前走,定睛一看,自己失散多年日夜想念的母亲就在台下,此刻的马金凤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她忘记了自己是在戏台上,忘记了中场停戏芦老板的皮鞭,她望着挤到台前哭喊的母亲,大声呼喊:"俺妈,俺妈。"马金凤什么也不顾及了,扑通一声跳下舞台扑到母亲怀里,母女俩搂在一起痛哭失声。台上的演员惊呆了,文武班敲锣鼓。拉胡琴的也停了,正在后台抽大烟的卢老板一听戏停了,提着鞭子凶凶地赶到前台看见这种场面,扬起鞭子就往这母女身上猛抽,管玉田老师赶到后,一手撑住了卢老板的皮鞭,陪笑着说:"老板息怒,问清楚再打也不晚呀。"马金凤和她妈一齐跪在卢老板面前,金凤她妈哭着说:"这是俺的金妮呀,你行行好,让俺娘俩团圆了吧。"卢老板这才明白,原来这个妇人是马金凤的生母,望着既将成为摇钱树的马金凤,卢老板哪里肯让她走呢?指着乱哄哄的戏场吼道:"我管你们团圆不团圆,今天这场戏全让你们砸了,你们先赔戏钱再说。"周围的观众多少也知道这件事的底细,深深同情这母女俩的遭遇,纷纷向卢老板求情。管玉田老师趁机陪着笑脸说:"老板,您老是开封城有名的戏主,犯不着在这里同他们纠缠,咱们还是到后台好商量。"管玉田到后台着人给芦老板沏了茶,上了烟,让金凤母女把失散的前后经过细说一遍,金凤她娘向卢老板苦苦乞求。在众人的轮番求情下,卢老板为了收买人心,勉强答应放人,但条件是要交出二百五十块大洋。此刻卢戏主要一手交钱一手放人,可把金凤她娘难坏了,这年月别说是二百五十块大洋,就是二十五块大洋也没有呀,但她已下定决心,就是再当牛做马也要把女儿赎回来,在她的苦苦哀求下,卢戏主同意让管玉田老师做证人,立了字据,什么时候钱凑够,什么时候来领女儿。金凤她娘挨户向人家说明情况,乞求帮助,共凑了八十五块大洋,她又到郑州一家伤兵医院洗衣裳,经过一年多的辛劳,才凑了一百五十块大洋,她拿着这些钱来找卢戏主。卢老板哪里肯放人,金凤她娘流着泪乞求管玉田老师和戏班子的房东,找卢老板说情,卢老板无奈,只好答应先放人,但要立个字据,由管玉田和房东作保人,剩下的一百块大洋延期付清,从此,马金凤获得了一时的人身自由。

马金凤从卢老板那里获得自由后,随母亲来到多年前收留金凤娘的马石头家,并由卢姓改为马姓,这就是金凤姓马的原由。金凤母女暂时稳定下来后,乡亲们和梨园的一些老师相继找到正在这里唱戏的名角司凤英,陈述母女俩的不幸,司凤英答应收留她们进自己的戏班子,维持生计。十八岁的司凤英当时在郑州的舞台上颇有名声,她不仅唱的出色,阵容整齐,而且她本人为人正直,常接济穷人,很受人敬重。金凤嗓子不好,但是司凤英不嫌她,并安慰她:"你年纪还小,经过一段时间调养和练声,嗓子会好起来的。"正当马金凤跟司凤英学戏时,一些消息传来"盖九州崔合利撞拄而亡",金凤母女急忙赶到兰封县,金凤母女俩跪在崔合利坟前放声痛哭。接二连三的悲惨遭遇,深深侵袭着马金凤的心,她为了失去父亲终日泪流满面。母亲为了倔强的活下去,拄起一根木棒去沿村讨饭,她决定守在丈夫崔合利埋葬的地方。马金凤在母亲的感召下终于坚强起来,为了对得起撞柱而死的父亲,她发誓一定要把戏学好。母亲领着金凤找到兰封县的戏班子,向班里的老艺人说明来意,使他们深深感动,都向戏主说情,戏主听说马金凤跟司凤英学过一段时间的戏,经过一些大场面,就收留了她娘俩。

由于金凤的勤奋好学以及金凤她娘为人忠耿,又能吃苦耐劳,还常帮一些老艺人洗衣服,做棉衣,深受班里人的尊敬。这些老师都热情地给马金凤教戏。按自然条件,马金凤一是个子不高,二是没有嗓子,因此她就比其他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然而倔犟的马金凤下定决心非要练出个名堂来不可。她从进入戏班后,就一直坚持每天天不亮起来到野外喊嗓子。练嗓子,一般来说最好在靠山靠水的地方,山上有树,河畔有水,可以调节空气的湿度,在这种地方喊嗓子效果较好。但是,在兰封县,哪里去找这样的有山有水又有树的好地方呢。这里风沙常年不断,土地干旱。为了金凤练嗓子,金凤她娘就从街上买来一个大瓦罐子,装上水,每天早上,母女俩抬着水罐,来到城墙边的荒地里,让金凤跪在水罐旁,对着罐口喊嗓子,利用水气湿润嗓子。在兰封县戏班的两个多时间里,不论严冬酷暑,马金凤一年四季从没间断过一天去喊嗓子。这一天终于到来了,马金凤十四岁那年夏天,正值麦收忙季,有一天她照常跟着母亲抬着水罐来到荒地喊嗓子,喊着喊着,她感觉没费多大劲,那个原本撒哑的小嗓子却发出了响亮的声音。这是真的吗?马金凤真的不敢相信。她多么高兴啊!她激动地搂着母亲,跑到父亲的坟地呜呜的哭起来。马金凤把这天早晨喊嗓子的喜讯告诉了戏班里的老师,他们让金凤唱一段《老征东》听听,老艺人打着板,金凤用她新喊出来的嗓子唱了起来,它那象泉水一样甜美的嗓音,象小鸟飞出山林鸣叫那样清脆的嗓音,引起了戏班子的哄动,老艺人们连声叫好。唱完后,老艺人们告诉马金凤,嗓子虽然喊出来了,但是还要继续喊嗓子,今后还要多唱大段戏,要不然这嗓音会回去的。从那天起,马金凤不仅喊嗓子,还要练几段唱,特别是七。八十句,过去她唱上十几句就没嗓音了,现在唱这段戏,不仅能唱下来,还很轻松。老师们又让金凤登台当配角,增加练嗓的机会,金凤开始还害怕把嗓子唱坏,老师们告诉她,天下没有唱坏的嗓子,就看你会用不会用。马金凤在天天不停的唱戏中,慢慢悟出了老师讲这些话的道理。

马金凤在兰封县苦练两年喊出嗓子后,陆续演了几出戏,轰动了整个兰封县,从此马金凤开始走上了她真正的豫剧艺术之路!!

马金凤在兰封县喊出嗓子的事传出后,邻县的人都来请马金凤去唱戏,因此兰封县戏班子常常在附近的许多县城巡演。一次,马金凤跟戏班子来到商丘附近的琉璃阁村唱戏,来到这里的当天中午,掌班的接到"会首"的通知,要女演员去"拜客".班主告诉马金凤这个地方的会首是个坏种,要见马金凤的姓谢的大地主也是不好惹的物件。掌班的这么一说,马金凤非常生气,她说:"俺这个农村的小土疙瘩丫头,有什么好看的,俺唱戏就行了,我不去拜客!"掌班的深知小金凤的犟脾气,打心里佩服她的刚强劲,便笑着说:"不去也好,我就说你病了!"马金凤很干脆的回答:"俺才不愿得病呢,你就说俺不去拜客,大不了挨他一顿打!"

由于金凤执意不去"拜客",惹的那个"会首"和姓谢的大地主很不高兴,演出结束后,"会首"把掌班的叫到姓谢的地主跟前,那个地主皱着眉头说:"她今天没唱好,是不是嫌老子给钱少呀!"掌班的赶紧陪笑着说:"怎敢,怎敢,她着实病了,请老爷谅解!"会首怒声喝到:"谢老爷是商丘远近闻名的绅士,别说你一个小戏子,就是县太爷来了也要拜他老人家!这笔帐先记下,明天叫她给谢老爷唱《三上轿》"点演员没有唱过的戏,是地头蛇们有意刁难戏班子的一种狠毒手段,你若不唱,他就不给戏价。掌班的无奈只好先答应下来。马金凤一听掌班的讲,地主点了这出戏,就预感到情况不妙,可她压根没有好好唱过这出戏,只是段段续《五凤岭》中的吴凤英有个大段唱,续看过,掌班的同她母女俩商量,如果明天不唱这出戏,恐怕会惹祸的,这几天的戏价也没有了。经过掌班的和戏班的一个叫施景春的老师商量,当晚让小金凤先顺一顺戏,同时他亲自登台演戏中的婆婆,边唱边帮金凤提词。第二天,一开戏,台下气氛就不对头,好几个无赖在台下起哄,金凤刚唱了几句,台下便乱了起来,有人拿着砖头向台上砸去。施老师一看有人要砸台子了,顺手把金凤拉到桌子底下。直到戏台上的鳖灯油熬干了,场子暗下来,施老师才把金凤从桌子底下拉出来,连夜逃出了琉璃阁。小金凤拒绝"拜客"的事,也在当地成为佳话。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芦沟桥事变"爆发。消息传来,马金凤和艺人们都义愤填膺,上街游-行并加入到了抗日斗争的行列。为了宣传抗-日,反映杨家将爱国情节的《老征东》这出戏开始由马金凤上演了。不久,马金凤来到了开封,加入了"小火鞭"几个演员组成的戏班子,这时的开封城一片混乱,马金凤和老艺人曲永杰,宋宝仁,蔡香林等白天躲日本鬼子的轰炸机,晚上走乡串户唱戏。

一天,他们正在朱仙镇唱戏,听说日-本鬼子进占了开封城,正向朱仙镇进兵,满腔爱国热情的马金凤告诉大家"宁死也不给日-本人唱戏".于是,金凤母女和戏班子又往西跑,在路上与新郑戏班汇合了,来到豫西密县,他们听说楚马河煤窑有个戏班,于是就赶到那里,这个戏班子由豫西几位颇有名声的老艺人领班组成,名叫太乙新班。马金凤一行来到这里就加入了这个戏班,马金凤是这个戏班里的第一位坤角演员,所以很受欢迎。这个戏班由青衣老旦燕长庚,闺门旦和花旦翟炎申,黑头老生韩小丹等老艺人主持。密县是个山沟,以出煤为主,比较安静,日-本鬼子也没有来到这个地方,所以,这个戏班子在这里得以暂时生存下来,较快的发展了艺术。马金凤在这里生活了六年,度过了青春年华中最美好的时光。这六年,与煤矿工人有了接触,学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燕长庚等几位老师也无私地给她传艺。在排演《老征东》这出戏时,通过燕老师的悉心传授,加上自己刻苦学习,马金凤的演技有了特别明显的提高。观众们对她的演出赞不绝口。从此,她立志演穆桂英学穆桂英,做一名爱国演员。在这个戏班里,一些老艺人还把自己的绝技传给马金凤。比如演悲剧的泪功,用鼻音换气等,都是这段时间学到手的。在学泪功时,起初马金凤在演戏当中怎么也掉不下泪来,燕长庚老师对马金凤说:"演员的脑子里要有对戏中人物的悲惨遭遇的认识,有了认识才有同情之心,唱到那里当然就挥泪而下了。硬哭是哭不出来的".同时燕老师还讲到要学会控制感情,泪要含住,滴一,二滴泪即可,恰到好处,要滴到关键之处,这叫哭的艺术,要哭的好看。燕长庚老师还选了几段悲情戏,自己亲自表演,并认真的为马金凤讲解。马金凤反复学唱这此些段子,体会其中表述感情的奥妙,终于掌握了掉泪的艺术。提到用鼻子换气,开始马金凤一无所知,燕老师告诉她,唱旦角,要会用鼻音,它将使你在一些地方,唱得更好听深沉。马金凤在燕老师的指点下,弄懂了用鼻音的重要和窍门。后来,马金凤从学用鼻音的唱法,总结了用鼻音可以换气的窍门,成了她的一门绝技。在燕长庚老师的悉心传授下,马金凤还学了一些过去没有唱过的传统戏,如《二度梅》《蝴蝶杯》《大祭桩》《李翠莲上吊》等。从这以后,马金凤开始了在艺术道路上进一步的艰苦跋涉。

马金凤在密县太乙班的几年中,戏班子常常到郑州。登封。洛阳等地演出,每到一地,总会遇到"唱堂会"的头疼事。一次,她随班在郑州郊区叫公寨的地方演出,当地有个当汉奸的地头蛇,听说马金凤挂牌唱戏,派人叫金凤到他家唱堂会。第一次来叫马金凤的是个兵痞子,被掌班的李莫以马金凤有病为借口哄走了,可是那个汉奸哪里肯罢休,又派了几个兵痞子来了,他们气势汹汹的揪住李莫不放,并扬言,马金凤若不去唱堂会,李莫就要被抓走。在对她的艺术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尤其是,她这紧要关头,给马金凤拉胡琴的蔡香林老师赶紧与马金凤商量,饱经事故的老艺人蔡香林老师告诉金凤,今晚不去怕有祸事。马金凤说:"蔡大伯,你说怎么办呢?"蔡香林老师说:"按我说,去!咱们唱完就走,也不要赏钱,他不能怎么样,有我在,不会让你吃亏的!"这个汉奸的家离戏班子有七。八里路,正赶上下大雪,马金凤和蔡老师在兵痞的监督下往前赶。来到汉奸家已经入夜了,汉奸的一群狐朋狗友都已喝的醉熏熏的。汉奸听说马金凤来了,不耐烦的说:"少废话,快给老子唱!"马金凤望着这些依仗日-本人势力欺压百姓的狗汉奸,心头升起了努火。她灵机一动,为汉奸唱了一出《二度梅》。这出戏说的是奸臣芦杞陷害忠良的事,小姐陈杏圆的爹爹被奸臣迫害罢官,还逼她去和番远嫁国外。在唱到《骂相》一场陈杏圆痛斥芦杞一段时,马金凤努不可遏,声声颤抖:

既然是马青龙战表打就,

你就该奏明君武将出头,

荒乱年你不让武将争斗,

平定年他怎能挂印封候!

你不该上金殿瞒龙启奏,

立逼我闺阁女番邦去游,

你身居宰相职百官为首,

穿红袍戴乌纱你不如马牛!

唱到这里,下句本该是"骂一声卢杞贼,你不如禽兽。"但是马金凤望着眼前的汉奸卖国贼,一努之下把戏词改成了:"骂一声卢杞贼,你这个汉奸走狗!"她边唱边骂,还用手指着那个汉奸。虽说这个汉奸已有几分醉意,但听到戏词里的"汉奸"二字,大为心惊,又看到马金凤用手指着他,恼羞成怒,抓起桌上的酒壶向马金凤砸去。早有准备的蔡香林老师赶忙推了马金凤一把,酒壶没有砸在马金凤头上,然后顺手拉起马金凤就跑,等喝的醉熏熏的汉奸和他的狐朋狗友追出门外,马金凤早已无影无踪了。金凤和蔡老师在半尺深的雪地里奔波着,突然金凤失足掉进一口枯井里,她急得在井里大叫,蔡老师当机立断,脱下他唯一的那件大褂子,撕成几条,结成绳子,才把马金凤拉了上来,浑身泥水的马金凤在风雪中瑟瑟发抖,蔡老师看她跑不动了,就一直把她背了回来。一进门,太乙班子的人都围了上来,蔡老师气喘着说:"事不宜迟,赶快转移,后有追兵!"大家早有准备,稍加收拾后,就立即出发了,蔡老师领着马金凤在前边走,后边几个武功好的演员边走边掩护,这样才算脱离了险境。

怀着对日本鬼子。汉奸。走狗的深仇大恨,马金凤倍感做为一个艺人爱国之心的重要性,她和太乙班的艺人们大多上演爱国爱民。匡扶正义的剧目。一九四三年,他们从界首来到漯河演出,戏班子先准备在这里的大华戏院住下来,就在这时,传来了日-本鬼子要攻占漯河的消息,于是,戏班子只好三五成群地到农村去隐蔽。日-本鬼子进漯河后,当地一些土绅。地头蛇。大老板组成商联会,他们百般讨好日-本鬼子,并把当时在漯河的一些名演员的名单,提供给日本军官。当这些汉奸们听说马金凤早已躲到乡下去了,非常恼火,他们报告给了日本宪兵小队长,他们把住在漯河的豫西名艺人周海水老先生抓来当人质,放出话说,如果马金凤不给日-本人唱戏,就弄死周海水先生。周海水先生是一位爱护艺术人才的德高望重的老艺人,他不仅培养了一些名演员,而且经常扶助一些贫穷的乡民,对于日-本人的威胁,他冷笑着说:"马金凤,是个凤凰,她不仅会唱戏,还会飞,她飞到哪里,我怎么会知道".狗汉奸见周海水软硬不吃,就围了大华戏院,把经理和掌班的穆水旺抓了起来,要他们交出马金凤来唱戏,不然就要杀掉他们三人。马金凤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火,她为周老先生等三人的安危着急,她毅然决定要去给日-本鬼子"唱戏",此言一出,大伙倍感吃惊,都坚决表示反对,马金凤说:"周老先生是我们豫西的名艺人,是我们的老前辈,他和剧院经理还有穆掌班的性命,如今都操在日-本人的手里,我如果不出来,他们就会被杀害的。"在马金凤的坚持下,终于说服了大伙,金凤娘也泪汪汪的支持她的做法,大伙更加佩服马金凤了。

当晚,在马金凤的带领下,大伙商定了智斗鬼子的"作战方案".首先派人去县城通知,说马金凤愿意出来演戏,条件是马金凤一到县城,商会要负责立即把周老先生三人放出来,日-本宪兵队答应了条件。这天下午,戏班里会武功的二十多个青壮年演员暗藏武器,马金凤和其它女角进行了必要的化妆,一切安派好了,马金凤带着一帮子人来到了日-本宪兵小队长的驻地,她向前来接迎的一个汉奸问道:"周老先生三人放了没有?"汉奸点头哈腰的说:"放了,放了,你一进城就放人了。"马金凤大模大样的走进了日-本宪兵小队长的"公馆",一进"公馆"大门,马金凤立即装出一副可怜相,好象是一个发疟疾的病人一样,由于她装的很象,跟在后边的演员差点笑出声来。走进二门院内,只见留着小胡子的宪兵队长,穿着和服,拿着扇子,旁边坐着涂脂摸粉的日-本女人,马金凤一副疟疾的病态出现了,只见她一手抱着小女孩,一手拉着讨饭似的小孩,踉跄地走了进来,一边走一边还浑身抖索着,不时打着寒颤,宪兵小队长定眼一看,立刻用手捂着鼻子,问翻译:"这个,马金凤真的?"翻译赶紧说:"是,是马金凤!"小队长突然狂怒起来,挥着手大吼:"开路!开路!统统地开路!"马金凤他们一出"公馆",立即活跃起来,他们在途中与周先生等三人会合了,一路朝郑州方向跑去。马金凤他们出了"公馆",日-本小队长才从汉奸那里知道上了当,当他们再次去包围大华戏院时,早已是人去楼空,连戏院子里的看门老汉,也早就撤走了。老先生掌班,又找来十几个小演员,组成了一个新的戏班子,他们害怕鬼子捣乱,就把演员拉到泗水。巩县一带农村演出,时值深秋,为了凑点钱给戏班子的人准备冬装,马金凤要求内部挂牌唱戏,不对外,采取找熟人派票的办法,谁知,这个消息被郑州的大汉奸。后探队杨队长知道了,派了几个便衣找到戏班子,他们恶狠狠的要戏班子去为杨队长唱戏,要不然就砸戏园子。没收捐演的钱。马金凤和周海水老先生商量,如果不去唱戏,恐怕戏班子的兄弟不仅穿不上棉衣,连生路也断了,为着全戏班的利益,马金凤决定给杨队长唱戏。

马金凤准备唱《西厢记》,她正在后台化妆,不一会,戏园子的人来后台告诉马金凤:"杨队长和几个便衣坐在头排!"马金凤没来得及和周老先生商量,已经开戏了,她只好匆匆上场,她在台上向前排扫了一眼,只见杨队长手上摆弄着手枪,无心看戏,象在等什么似的,一会来了几个便衣给他咬耳朵,杨队长就匆匆离场了。马金凤下场换装时,立即在后台与周老先生商量对策。"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们决定暂时转移,戏还照常演,先暗中把戏箱运走,马金凤来到化妆室改装,这时突然闯进一个小伙子,马金凤转身便问"谁!"小伙子轻声说:"大姐,好大姐,你救救我,有便衣追我!"马金凤看这个年轻人,头上戴一顶破鸭舌帽,身穿学生服,说起话来象个大闺女似的,马金凤认定他不是坏人,就二话没说,拿了一套张生的戏装,给他穿上,把唱小生的帽子也给他戴上,她又灵机一动,打开粉盒,搓了两手粉,朝这个小伙脸上涂抹起来,马金凤还叫他脸朝里坐在那里,开始给他描眉画起妆来,只听砰的一声,化妆室的门被踢开了,几个便衣拿着枪进来,翻箱倒柜的搜查起来,马金凤若无其事的给小伙子化妆,还不停的说:"你平时不好好学化妆,临上场还化不好,还麻烦我,你以后再不好好学,我可不管你了!"那些便衣没找到,一挥手,都走了,马金凤这才意识到,杨队长无心看戏,是与这个小伙子有关,她看四处没了动静,得知杨队长一伙人不在场子了,回来给小伙子卸了装,又把自己的大围巾送给他:"小兄弟,你围上它,从后边的厕所翻墙头走吧!"这小伙子细声细语的说:"大姐,谢谢你了,后会有期。"马金凤没来得及送他,就又该上戏了。马金凤掂记着他的安危,不知道他是否安全脱险了,这个谜一直埋在她的心头,直到一九五五年冬天,以演《穆桂英挂帅》名扬全国的马金凤应邀到西安演出,首场演出前,马金凤正在化妆室里化妆,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女干部带着她的孩子和丈夫一起来到后台。"您是马金凤大姐吗?"马金凤笑着说:"我是马金,凤你……"那个女干部笑着说:"马大姐,你还认识我吗?那时我穿的是男装,鸭舌帽,在郑州五虎庙……""哎呀,我知道了,我还给你抹了一脸粉!"这时,这位女干部再也忍耐不住了,一把抱住马金凤,热泪夺眶而出:"马大姐呀,你是个爱国艺人,你一直念叨你救了我呢!"这个女干部马上把家人介绍给马金凤,并说:"我们全家来看望您啦!"原来这个女干部当时在郑州是党的地下工作者,党组织要求她在日-本鬼子快要投降时,参加给织人保护郑州发电厂,她在执行任务时,被便衣发现了,一直盯住她,直到她跑进戏园子,遇上了马金凤才安全脱险。那位女干部还没来得及讲完,戏已经开演,马金凤匆忙上场了,那位女干部告诉了她单位地址,并盼她去家里作客,马金凤演出任务很紧,虽然没有到她家里作客,但是心里却永远想念着她和她的一家。

日本鬼子终于投降了,马金凤和老艺人们感到无比的扬眉吐气,她曾和戏班子的人们四处演出,欢庆胜利。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伤兵的捣乱,艺人们依然过不上安宁的日子。一九四三年的春天,马金凤在郑州北下街一个小剧场演戏,突然一群国民党伤兵在场内吼起来,剧场让他们闹的乱哄哄的,这帮伤兵闯到后台,要求马金凤唱一出开心戏来让他们听,遭到了马金凤严词拒绝,结果这些伤兵冲上台去,砸戏箱,撕幕布,大打出手。

旧社会的长期折磨和一次次遭遇,马金凤抑郁成疾,嗓子渐渐嘶哑了。蚌埠大世界戏院经理穆润生出于好意,劝马金凤停唱一段时间戏,去南京求名医好好治疗一下嗓子,并说,治嗓子光靠过去一些土方子,虽能奏效一段时间,根治还是要进医院,况且南京的大医院有检查仪器,可以对症下药。就这样,马金凤坐火车几个小时,来到了南京。一到南京,马金凤做难了,这里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哪有条件安宁下来治嗓子呢,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大军节节胜利向南挺进,南京国民党政府正摇摇欲坠,南京物价暴涨,市面一片混乱。马金凤只得在难民区找了间房屋,先住下来,没几天身上的一点钱也花光了,她就和难民一起到田里去挖野菜,回来拌点麸皮,蒸成菜团子充饥,就这样生活了半年,终于迎来了南京的解放,在欢庆解放的日子里,马金凤第一次心花怒放的参加了盛大的游-行活动,也第一次觉得自已是国家的主人了。她经常参加一些活动,开会,搞宣传,演讲,喊口号,嗓音的嘶哑不但没有加重,反而慢慢的减轻以致渐渐又响亮起来,她高兴的跑去问医生,医生说,艺人彻底解放,你的嗓子好转也与你的心情有关,不过还得继续治疗和保养。她又几次到医院治疗,嗓子终于恢复了青春,她感到嗓子很轻松的就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她高兴极了,多想重新登上舞台给观众们唱戏呀!没过多久,蚌埠大世界戏院经理穆润生来接马金凤到蚌埠去演出,马金凤带着对观众的深情厚意,当日就赶车到了蚌埠。

在蚌埠,她与码头工人们欢聚在一起,为了感谢码头工人对她的爱护与支持,她满足工人们的要求,重新排演了看家戏《老征东>>、《花木兰>>和《陈胜吴广>>,还排演了新戏《九件衣>>、《血泪仇》.每一场演下来,她的心情都非常激动,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后,终于获得了解放,做了舞台的主人,她常常在演出后流下动情的眼泪。

一九五零年二月底,马金凤回到河南,她首先坐船来到了界首,界首是河南与安徽等地交界的水路码头,当时,界首河东与河西已经组成了两个戏班子,唱的很红火。听到马金凤来界首的消息,两个戏班子都争着来接待马金凤,在码头上,两个戏班子相执不下,都要求马金凤在自己的戏班里领班唱戏,眼看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马金凤灵机一动,将两个戏班子的说客都请到了船上,马金凤深情的对他们说,时代不同了,我们做了舞台的主人,咱们要演好戏,就要齐心协力,俗话说,一种染料染不出花布来,一根弦弹不出曲子来,你们两家的情我都领了,咱们合在一起唱戏不是更好吗?对于马金凤的提议,两个戏班的说客都觉得有道理,马金凤又与他们坐在一起吃了个团圆饭,经过马金凤苦口婆心的说合,两个戏班子终于在船上协商一致,联合在一起了。

马金凤下船这天,界首这个码头可热闹了,大家敲锣打鼓的庆贺由这两个戏班子组合成立的中原豫剧团,大家公推马金凤为团长。剧团成立后,马金凤又招聘"人才",她请来了名角许凤云,徐美兰,王兰琴等,马金凤和她们的中原豫剧团四处演出,节目越唱越红火。一九五一年,这个剧团由于艺术实力很强,升格为商丘专区人民剧团。马金凤带团到邻近的省份去演出,她们来到了苏,鲁,豫,皖交界的徐州演出,一下子打响了,当时的徐州人民广播电台还给这个剧团演出的几十场戏录了音,并单独给马金凤的几个唱段录了音,当她从广播里亲耳听到自己的唱腔时,不由得热泪盈眶。

一九五三年春,马金凤与剧团一路演出来到南京,其演员阵容相当可观,除了擅长唱青衣老旦和花旦的马金凤外,还有须生王根保以及闺门旦阎立品和小生徐凤云等,在她们所带的剧目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老征东》,《老征东》这出戏,是豫剧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传统剧目,也是取材于杨家将后期抗敌的历史传说戏。杨家将的故事长期在民间流传,有些故事由后人编成戏曲,其中关于穆桂英年轻时代戎马生涯的戏早已多多有之,但表现她年迈时出征挂帅的戏,在我国的剧目中仅有豫剧的《老征东》了。

这出戏之所以在豫剧中传唱下来,久演不衰,是因为戏中表现了穆桂英的爱国晚节,五十三岁征东抗辽,为杨家将的后期又增添了一层光彩。但是旧的传统戏,情节很是庞杂,在南京,马金凤向江苏省文化和戏剧界的朋友倾吐了自己的愿望,她殷切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把《老征东》这出戏改好,以便到上海去演出。江苏省文化局于是派年轻的剧作家宋词同志协助马金凤研究改戏的事。在宋词等同志的建议下,马金凤首先把《老征东》这个戏名改为《穆桂英挂帅》,更加突出主题,接着把穆桂英出征之后的戏,一刀砍去,这一砍,全戏更加紧凑了,马金凤和宋词在改这出戏时,既承认了穆桂英当时的这种思想现状,而且又找出了表现穆桂英克服这种思想状况,从大局出发,"为国家讲不起往日恨"的戏路子,从而使老年的穆桂英的戎马生涯和英雄行为,更具有思想性,使这一爱国女英雄的形象竖立在典型的环境之中,更为光彩夺目。

《老征东》被改为《穆桂英挂帅》后,根据宋词同志的建议,去粗存精地重新排了这出戏后,开始在戏剧流派纷呈的大上海演出了。

一九五四年元旦这天,马金凤正值在上海曙光剧场演出,六点多钟,早已画好妆的马金凤在后台温戏,突然团里的一位小演员跑到马金凤跟前,悄悄地说:"梅兰芳先生来看戏啦,还有两位秘书陪同呢!"马金凤一愣:"你听谁说的?"小演员笑着对她说:"是剧场的同志让我告诉你的!"马金凤当时又高兴,又有些心跳。原来,马金凤来上海时,梅先生正在这里休假,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了一张海报,上面写着"马金凤主演《穆桂英挂帅》",他感到惊讶,因为梅先生演过许多关于穆桂英的戏,但从没听说过《挂帅》这出戏,于是他请秘书帮他买了票,并说:"咱们要看看穆桂英是怎样挂帅的!"梅先生看戏是全神贯注的,他很少同秘书讲话,也不轻易鼓掌,当他看到穆桂英在金鼓齐鸣,帅旗飘扬的场面中,戎装登上河东杨家点将台,激昂高唱"……谁料想我五十三岁又管三军"时,梅先生带头长时间地鼓掌,并对秘书说:"好!好戏!"戏罢,梅先生来到舞台和马金凤握手,并合影留念。马金凤对梅兰芳说:"梅先生来看戏,我真担心我演不好呀!""好!好!你的演出给我开了眼界!"梅先生风趣的说:"我演了一辈子小穆桂英,没有演过老穆桂英,这个戏只有你们豫剧里才有,我与穆桂英做了四十几年的朋友,还不知道她晚年有重挂帅的故事呢!"翌日,梅先生又来看了一次《挂帅》,第三天看了《樊梨花征西》,第四天看了《二度梅》,在此之后,梅先生的秘书来了,请马金凤去梅先生家做客。

在梅先生家里,马金凤和团里的演员们受到了热情的拉待,梅先生的秘书告诉马金凤,先生看了《挂帅》这出戏后,兴奋的一夜都没睡好觉。为了更好地扶植这出戏,梅先生帮助马金凤提出了几条进一步加工整理的意见。

一九五七年秋天,梅先生来洛阳又看了马金凤的演出,对于马金凤在艺术上的进步,非常满意,两年后,梅先生亲自把这出优秀的河南地方戏移植为京剧的《穆桂英挂帅》,并亲自主演穆桂英,轰动了国内外,这是梅先生解放以来的第一个得意之作。

马金凤在上海度过了她一生艺术生涯中许多难忘的时刻,她有机会参加了上海市长陈毅为团长的春节慰问团,和着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着名越剧艺术家袁雪芬等一起,为驻守在上海的三军指战员进行了演出,使《穆桂英挂帅》这出戏,直接为保卫海疆的英雄们服务。

更使马金凤欣喜的是,在这次慰问中,她和盖叫天老先生分配到了一个剧场演出,盖老演《武松打店》,她演《穆桂英挂帅》。两个英雄人物同登一个舞台,成为当时的趣闻,上海的文化小报上,以注目的标题,报导了这次演出:活武松,活穆桂英,在文化广场同台亮相!

从上海归来,正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马金凤没有急于回家休息,而是从上海又奔向南京,赶来看梅先生的演出。

梅先生得知马金凤来宁,为她准备好了一个星期的戏票。梅先生通知她每天看戏时,提前两小时到后台,一边看梅先生化妆,一边进行行现场教学。马金凤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剧场后台化妆室,她看到梅先生正往脸上揉底彩。描眉,便轻声地说:"梅先生,俺来跟您学化妆来啦!"梅先生笑了:"金凤同志,我请你来看我化妆,是想说一说人物与化妆的关系。"梅先生告诉她,在戏曲行当里,化妆也是一门艺术,同时,化妆也是可以跨行当的。从此,马金凤对待化妆更重视了,她不仅吸收了京剧。话剧。歌舞演员的化妆方法,而且还从电影演员以及木偶戏。皮影戏的化妆上吸收其中的特点,运用到自己的化妆上,她演程七奶奶的化妆,就显得大方,富有风趣,又有些夸张,与人物性格相符。

在南京的这些日子里,马金凤每次跟梅先生学两个小时的化妆后,还要看梅先生演戏,她先后看了梅先生的《宇宙峰》。《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凤还巢》等名剧,她深深感到,梅先生的舞台表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梅先生的台步。水袖功夫确实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梅先生的唱腔和表现人物内在精神的一招一式,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马金凤说:"看了梅先生的七台戏,胜读七年书,他一出场,全身都闪耀着艺术的光彩,这种光彩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的呀!"

梅兰芳先生看《穆桂英挂帅》时,曾说起服装问题,给了马金凤很大的启发。当时,马金凤演穆桂英,以重在鼻音和喉音,声靠后徐出的唱法,和挂帅出征的大板连唱,已经比较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气质,但与她的青衣打扮却不相称,所以梅先生强调穆桂英是辞职还乡,她一出场要与青衣有区别,接着又从水袖、眼神、台步等方面启发马金凤,在表演上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表现人物的将帅之气,后来马金凤想,梅先生虽然讲的是服装。台步。水袖等,但总的精神是要从人物出发,创造出善于表现穆桂英这个人物的程式来。显然,过去的一些传统表现手段是远远达不到这个目的的,于是,马金凤开始了创新,她决定融汇青衣、刀马旦、武生等行当的招式,来为穆桂英所用。

穆桂英是一个武艺高强。智勇双全的巾帼英雄,虽然解甲回乡,但锐气未减,她五十三岁挂帅前后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应该是怎样的台步和身段呢?面对梅先生曾经给马金凤提出的这个问题,马金凤用一系列的表演程式上的突破和创新,作出了回答。过去马金凤的台步是不规律的,象青衣行当的台步和身段,又有刀马旦的影子,但毕竟突现不出穆桂英的风度来,这时,马金凤想起了盖叫天先生的《武松打店》,五三年她与盖老同台演出,盖老的许多表演技巧早已储存在她的脑海里,她想,现在为什么不拿来用之呢?

盖老在《武松打店》这出名扬四海的戏中,有一个精彩的表演,就是武松从桌子上跳下来,丁字步落地,稳如泰山,豪气横溢。仅此一扣,就赢得了雷动的掌声,武松的英武形象牢固地屹立在舞台上。"把盖老的丁字步拿来,给穆桂英用!"马金凤在重排《挂帅》时,就这样干了。结果引起了团里一些同志大笑:"穆桂英究竟还是个女的,怎好用男角武生的丁字步呢?"马金凤风趣地说:"为啥不能,女的都能挂帅掌三军,用男的丁步算个啥呢!人家穆桂英从小习武,大破天门阵显赫一时,靠三寸金莲小脚,怎能南征北战,男武生的步子用于她,只怕还不够气魄呢!"经马金凤有胆识地这么一说,大伙都点头笑了。看她表演一番,大伙都觉得着实威风,都拍手称快了。正如马金凤所说,光运用男武生的丁字步还不够,她在表演穆桂英跨马提刀时,还用了蹉步。盖老的"云手""涮膀"等动作,也被马金凤吸收来,与水袖动作揉合一起,为穆桂英创造了在特定环境中的符合她的性格的舞蹈身段,显得刚柔并济,稳健豁达,落落大方,在端庄凝重之中,透出俊逸英妩的气概,就这样,马金凤在塑造穆桂英这一形象中,不论从唱腔到表演的一招一式,都突破了原有的行当和程式,融汇青衣、刀马旦、武生等行当所长,创造出了"帅旦"这个新行当来。

一九五六年,在支援工业建设的热潮中,马金凤和她所在的剧团,被调入工业勃勃兴起的九朝故都洛阳,她高兴极了,她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从小学戏、看戏、演戏,对于祖国的文化和历史,是有所了解的。也觉得来洛阳,不仅是支援当今正在兴起的工业建设,活跃工人的文化生活,而且是来这里学习祖国的历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洛阳市豫剧团的排练厅里,马金凤和团里的演员们又开始不停息的排戏了,正当牡丹花绽放的时候,马金凤在洛阳首次公演,并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再次修改、加工、提高之后,于当年六月,洛阳市豫剧团进京汇报演出了。

河南的穆桂英进北京,受到了首都文艺界。戏剧界。新闻界和广大观众的欢迎。刚公演的时候,《戏剧报》编辑部的张郁同志,从支持。扶助地方戏的改革。创新出发,便积极热情地去约请吴祖光写文章,评论马金凤的演出。张郁的约稿,正中吴祖光的所想。原来,吴祖光已经看了马金凤的演出,很有感触,他对张郁说,你们《戏剧报》这样热情地支持地方戏的改革,更给我点了火,我一定要为地方戏的改革鸣锣开道呀。吴祖光连看了三场马金凤的演出,一口气从不同角度写了两篇文章,一篇送交张郁,很快在《戏剧报》发表了,一篇发表在《新观察》杂志。吴祖光写的这两篇文章,热情地赞扬了地方戏的大胆改革精神和马金凤所塑造的穆桂英艺术形象。吴祖光在文章的开头,先讲"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在评价《穆桂英挂帅》这出戏中,誉马金凤的演出与洛阳牡丹相媲美。从此,马金凤被观众称誉为"洛阳牡丹",成了她的一个艺名。

在看马金凤演出的北京影剧界朋友中,崔嵬算是个有名的"豫剧迷"了,他不仅看,而且热情地做宣传,让更多的人都来看一看穆桂英五十三岁挂帅出征的英姿。崔嵬和北京影剧界的许多老同志一样,非常支持地方戏。他几乎每场都看,而且给马金凤提出不少好的建议。马金凤从北京回来不久,就接到了《穆桂英挂帅》要参加河南省第一届戏曲会演的通知,马金凤觉得戏还要进一步加工,时间又那么紧迫,怎么办呢?她想到了热情的崔嵬。崔嵬被请到洛阳来了,马金凤见到崔嵬高兴地说:"俺知道您会热情想助的!"崔嵬风趣地对马金凤说:"不请,我也会找上门来学戏的!"当天,马金凤就向崔嵬谈了自己将如何加工这出戏的一些想法,崔嵬说:"我既然来了,就奉陪到底,一定把这出戏,促上会演,促上银幕!"到排练厅去,剧团为崔嵬准备了车,他却不坐。并说,他也是剧团的一员,来去并肩,更有乐趣,他一路走,一路同演员一起说戏,谈笑风声。崔嵬在洛阳一个多月来,一直陪剧团辛苦排戏,马金凤深感象崔嵬这样的"名家"依然保持着老文艺战士的朴实风格,何况咱们地方剧团的同志呢,因此她在排演中常用崔导演的这些生活小事,来启发演员要严于责己,终于克服重重困难,把《挂帅》这出戏又重排了一遍,崔嵬陪着马金凤走进了在郑州会演的剧场。

在郑州举行的河南省第一届会演大会上,《穆桂英挂帅》打响了,马金凤荣获了演员一等奖,剧本、音乐、舞美、导演、演出也获得了一等奖,被誉为"满堂红".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三日,毛主席和在郑州开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河南军区礼堂观看了《穆桂英挂帅》,使马金凤受到巨大的鼓舞。

又经过两年的加工锤炼,在崔嵬的帮助下,把《穆桂英挂帅》改编成电影剧本,马金凤带着全团人马第二次来到上海,走进了江南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由徐苏灵同志导演,拍成了戏曲艺术片。从五四年到五八年,从梅兰芳先生发现这出戏,到崔嵬把它促上银幕,马金凤经历了四年多的艰辛艺术实践,终于使穆桂英在挂帅的征途上取得了"胜利".

《穆桂英挂帅》获奖和搬上银幕后,马金凤并没有踌躇满志,而是在思考着新的改革和创造,她想从自己在过去演出的一些传统戏中,挑选一个与穆桂英不同类型的人物戏,进行加工提高,这样在表演艺术上也可以再作一点新的尝试,洛阳市豫剧团的编剧何凌云,看出了马金凤的心事,就把她准备整理《花打朝》这出传统戏的事儿告诉了马金凤。

象干柴遇到了烈火,马金凤的感情燃烧了起来!她在九岁进开封老义成戏班学戏时,就看过启蒙老师马双枝演的《花打朝》,后来又跟这位豫剧名伶学过这出戏。程七奶奶那个泼辣劲,曾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何凌云谈到整理。改编这出戏时,马金凤喜出望外,激动万分,拉住何凌云的手,恳切地说:"太好了!中!俺打心眼里喜欢程七奶奶这个丑面夫人大脚板哩!"

一九六二年初,何凌云几经加工整理,终于把《花打朝》改编出来了。在剧本改编过程中,在北京的剧作家。戏剧评论家赵寻。张真。刘乃崇。李冰。曲六乙等同志给了她热情的帮助,又使这个剧本增色不少。张真还在何凌云回洛阳里捎口信给马金凤:"《花打朝》这个本子很好,与穆桂英的性格不同,你一定也能演好!"并建议马金凤最好能请河南省豫剧三团的杨兰春导演来排这个戏。马金凤得到张真的口信后,又认真看了几遍本子,甚是高兴,她琢磨着这个本子,预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北京戏剧界的许多老同志都在期望她再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马金凤决定用彩旦为主的"混合旦"这个"四不象"的行当来演程七奶奶,用花旦来演她的俏丽活泼,用彩旦来演她的泼辣幽默,用刀马旦来表现她的豪爽,用武生来演出她的勇敢,在人物造型上,保留传统中的"丑旦俊扮".总之,马金凤决意博取各行当所长,来演好这个"土诰命".

演好一出戏,全靠有个好导演。马金凤从来都是非常重视同编剧。导演合作的,她认为张真给她出了个好点子,张真建议请杨兰春来排这个戏,真是"伯乐识马"认得准。杨兰春擅长于排喜剧,导演手法新奇而富于变化。同时,一直在搞现代戏,他的出手必有现代气息。

杨兰春在艺术上是个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导演,他来到洛阳后,就立即进入了排演场,马金凤积极与他配合,首先让全体演员又一次认真学习了一遍剧本,分析了主题和人物,在排演中,杨兰春出了许多好点子,如程七奶奶第一次与观众见面的"三进三出",吃席庆功一场中的程七奶奶坐车。吃鱼情节,以及午门斗奸脚踏奸臣苏定方。闹殿打朝后程七奶奶不顾光着一只脚,冲法场救罗通等细节,无不加强了这个人物大智大勇,粗中有细,为人忘我的泼辣性格和浓烈的喜剧气氛。

演惯了穆桂英帅旦这个行当的马金凤,来以彩旦为主的混合旦演程七奶奶,不出几身汗,是很难适应这个新行当的。导演杨兰春要求她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旧程式的框框,创造出大起大落,火辣辣的喜剧形象。排演一开始,马金凤就遇到了难题。程七奶奶与观众第一次见的"三进三出",虽然很有风趣,可马金凤总是做不出来,程七奶奶腾腾地跑出来,一蹦一跳,又腾腾地跑回去,这一动作对马金凤来说从来没学过,而且总不好意思放开手脚去演。杨兰春叫她一遍遍练,她被累得浑身是汗,还演不出味道来,在那"三伏"酷夏,马金凤中午不休息所复苦练,当她再度进排演场演这段戏时,达到了程七奶奶初次露面。三进三出的泼辣幽默效果。在一个唱段中,杨兰春为了加强喜剧气氛,给她加了一个打喷嚏的动作,马金凤排到这个地方,总是打不好这个喷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场的演员看了也很着急,马金凤则更着急。导演让她停下来体会体会再做这个动作,并问她:"金凤同志,我的设想和你的想法是不是有矛盾?还是你有不同的想法不好意思说?"为了排她这出戏,为了塑造好人物形象,马金凤与导演从来都是以诚相见的,她马上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杨导演,什么都不是,只怪我抹不下脸来打这个喷嚏!"杨兰春被她这种坦白的精神感动了,恳切地要求她在表演这一情节时,要有豁出来的劲头。接着为了缓和她的情绪,又用开玩笑的口吻说:"把脸抹下来,放在口袋里!"杨兰春这一说,大伙都笑了。马金凤在笑声中,心里豁然开朗了,原来自己在排程七奶奶的戏,思想上还残留着演穆桂英。樊梨花这些气宇不凡的英雄架式。她分析,程七奶奶虽然也是个英雄,她与穆桂英。樊梨花是不同类型的,她的出身是农民,不是官宦人家,她是瓦岗寨聚义的草莽女豪,后来因保唐王立了功,当了国公夫人,她是个保持了农民本色的"土诰命".对于她来说,说话粗里粗气,嘻嘻哈哈,打个喷嚏,都是很自然的事。马金凤真地豁出来了,她终于在唱到:"后堂里来了我……"拖腔中"阿涕"一声打了一个喷嚏。杨兰春说:"这个喷嚏打得好,很自然,没有外加上去的痕迹。"马金凤风趣地说:"我觉得我演的是程七奶奶了!"

正如马金凤所说,当演员真正的进入了角色之中,就会有新的创造。这是什么程式和行当都束缚不了的。程七奶奶在闹殿后,追打唐王,从东宫追到西宫,从前宫又追到后宫,最后追到翠花宫门前,眼看唐王快进宫门了,马金凤在演到这里时,完全进入了角色,她想,我赤手空拳追打不上这个听奸臣之言误判罗通的昏唐王,怎解我心头之恨,于是急中生智,脱下鞋子向唐王头上砸去。马金凤脱鞋砸唐王,是她深入角色后的"即兴之作",这个动作加得何其好呀,起到了预想不到了喜剧效果。当大家问起马金凤产生这一动作的"灵感"从何而来时,马金凤也觉得可笑,因为她过去下农村演戏,常见到一些家庭闹纠纷的场面,父亲打孩子,孩子一窜逃了,父亲气得脱下鞋子就砸去。马金凤说:"程七奶奶能脱绣鞋打皇帝,可见她是气恼火了,正合乎当时人物的性格要求。如果说这是灵感之举,生活就是它的源泉。"

《花打朝》的初次排演是成功的,这出戏不久就立在了豫剧舞台上,几经演出和修改,马金凤把程七奶奶演活了,甚是受群众欢迎,特别是在农村演出,一些老太太连看三场,还不过瘾。看来程七奶奶这一形象是来自人民的,她是古代剧作家按照农民的理想。愿望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一九六三年春天,由穆桂英变成程七奶奶的马金凤又进北京了。这个爱说爱笑。嘻嘻哈哈。毛毛躁躁,粗中有细。见义勇为的程七奶奶,受到了首都观众的热烈赞扬,《花打朝》这出戏受到了肯定。为此,中国剧协还为这出戏举行了座谈会,田汉同志主持了这个会,许多剧作家。评论家。艺术家都认为这出打朝的戏,别具一格,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老舍先生看了这出戏,赞誉马金凤是歌舞全能手,欣然挥笔给她题了诗:

"大众喜开颜,

洛阳金凤来,

打朝嘲笑谑,

挂帅夺风雷。

歌舞全能手,

悲欢百炼材。

长安春月夜,

鼓板绽红梅。"

马金凤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是为戏曲艺术奉献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从七岁登台到髦耋之年仍然为观众演出,人们所看到的,是马金凤与舞台的难舍难分,从拒绝为日寇演戏到拯救地下党,人们所看到的是马金凤强烈的爱国情怀,从开封相国寺演出到新疆的慰问演出,人们看到的是马金凤与观众的深情厚意,从《穆桂英挂帅》到帅旦的正式形成,人们看到的则的马金凤对戏曲艺术一生的孜孜追求。

中国戏曲因为有了马金凤而多姿多彩,因为有了马金凤而更加成熟,她是戏曲界的常青树,她是戏曲界的不老松,她的每一次演出都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牡丹花听了马金凤的戏变得更加阿娜多姿光彩照人,从此牡丹花便成了花中之王,"洛阳牡丹甲天下"更是家喻户晓,于是"洛阳牡丹"便成了马金凤的代称,她们是那样的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马金凤与观众从来都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每一次为观众的演出,她都是更早的化完妆,一遍遍的温戏,她是那样的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她的演唱总能令观众胸襟开阔心旷神怡,于是"看看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听听马金凤的戏,一辈子不生气"便在观众中流传开来,这就是观众对于艺术大师的最好定论。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段荟萃51段 豫剧对花枪马金凤全场
如今,能够以八十多岁高龄仍然登台演出且气息贯通的,整个戏曲界唯马金凤一人,这充分显示出了她深厚的艺术功底,她是中国戏曲的骄傲,也是河南人的骄傲,她舍不了一生终爱的戏曲事业,舍不了爱着她的观众,更舍不了她所塑造的"穆桂英""姜桂枝""程七奶奶"……

我们祝愿马金凤大师健康长寿,我们祝愿马金凤大师艺术常青,我们祝愿马金凤大师能够永远的站在这个舞台上为观众们唱下去,演下去……

金戈铁马百万兵,

凤舞九天万象生。

大气磅礴舒广袖,

师以为表"帅旦"宗。

【转载者注】此文见于一位网友的博客中,原作者是谁,无从得知。此文只写到1963年她进京演出《花打朝》为止,以后为什么没有写也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地说,此文落笔时间在最近几年,因为最后有马金凤"八十多岁高龄仍然登台演出"的字句。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2010年7月17日转载于洛阳)

马金凤演了哪些现代戏?

原文见网易博客《唐小宝说戏》。

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062261434739/

马金凤演现代戏不多,但至少也有十来出。

1、1949年解放后,在安徽蚌埠演出了《血泪仇》、《九件衣》。

2、1955年--1966年"文革"前,在洛阳演出了《朝阳沟》、《红嫂》、《野火春风斗古城》、《李双双》、《扒瓜园》、《一棵树苗》、《芦荡火种》、《焦裕禄》等戏。

对于《朝阳沟》,前几年她去医院看望杨兰春时,还深有感触地对众人说:"《朝阳沟》我也演过,当时我演二大娘。"还说:"那时全国学演现代戏,当时我在洛阳市豫剧一团任团长,俺团排《朝阳沟》时,杨导演把三团《朝阳沟》的主演全部叫到洛阳教我们,而且一到洛阳他还让演员们跟我学我的唱腔,然后再让他们教《朝阳沟》。直到现在,洛阳豫剧团还演着《朝阳沟》哩,特别受欢迎。"她的二大娘唱腔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在《红嫂》(又名《红云岗》)饰演女一号,戏中为八路军战士熬鸡汤时唱的"点着炉子火"一段唱腔留有录音。

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演地下工作者杨晓东的母亲,留有狱中"耳边厢一声声"一段唱腔的录音。

在小戏《扒瓜园》中饰演宋大妈,她所演唱的"俺那老头子给队里来种瓜"唱段正对她的戏路(众所周知,马金凤不善于唱哭戏),唱得欢快明亮,这段唱腔有录音资料,你很容易从网上搜索到进行欣赏。

在此期间,在洛阳红星影剧院我还看过马金凤主演的全场《李双双》,在剧中毫无疑问饰演李双双。遗憾的是至今没有找到这出戏的录音资料,其中几段唱腔还是蛮不错的,可以与常香玉、崔兰田、王秀兰、马琳等人的唱腔媲美。

3、"文革"开始后,她就遭到批判,脖子上挂着牌子及破鞋游街,丈夫也被逼死,弄得家破人亡,她哪有可能演戏呢!只是到"文革"后期被"解放",她才有机会演个配角,例如在《龙江颂》饰演盼水妈。

马金凤总算熬过了那十年的苦难岁月。粉碎"四人帮"后平了反,她才又重返舞台的中央。她没有嫉恨剧团同志,对她不计前嫌、胸襟开阔的心态表示理解与敬重。

4、"文革"后,她又排演了不少新戏,其中也包括一些现代戏,其中有影响的要数和《情系小浪底》和《桑榆唱晚》两出戏了。

1998年8月,马金凤从台湾演出归来不久,便带上《情系小浪底》剧本先去北京请有关专家看后,又把着名戏剧评论家曲六乙请到洛阳,对剧本进行指导修改,接着才请导演路振隆、作曲家王基笑排演此剧。马金凤在《情系小浪底》中扮演老奶奶,只是个配角,她很好地设计了这个人物的演唱方法和表演动作。她演的角色感情真挚,层次分明,成功塑造了深明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老奶奶形象。

《情系小浪底》同年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戏剧大赛夺得了13个奖项,马金凤获得荣誉奖。该剧于2003年改名为《黄河九十九道川》,由中央电视台拍摄成戏曲电视连续剧,并荣获第24届"飞天奖"二等奖。马金凤在电视剧中饰演的奶奶依然亲切感人,光彩夺目。

2000年春天,国家老龄委为了配合6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老龄工作会议,需要排演一部反映我国老年人生活的现代戏,他们最后选中了豫剧,邀请马金凤来担纲主演。这出戏名叫《桑榆唱晚》,马金凤在戏中扮演主角杨大妈。马金凤拿到定稿的剧本后,手不释卷,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记熟了自己的全部戏词。不仅如此,剧中的她还要会跳老年健身舞,要做老年时装表演,这对马金凤来说,都要从头学起。为此,她像一个一丝不苟的小学生,一招一式,举手投足,用心去学,毫不含糊。

这部戏基本上是为马金凤量身定做的。同年6月,马金凤带着这个戏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得到了好评,观众对马金凤功夫不减当年的精彩表演,对她老当益壮、再攀新高的敬业精神,化作了阵阵掌声来表达佩服和祝贺。《文艺报》用整整一个版面对这出戏和马金凤的表演进行了宣传和评论。该剧获得了"全国人口文化"优秀剧目奖,马金凤获"特别荣誉奖".

豫剧六大名旦唱段荟萃

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唱段荟萃113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崔兰田唱段荟萃85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33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段荟萃51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唱段荟萃35段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

非常有戏倾心推荐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 2011.07.15

  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唱段荟萃24段

山东家乡戏山东梆子专辑 2011.07.20

  山东家乡戏山东梆子专辑

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33段 2011.07.15

  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唱段荟萃33段

豫剧五大名旦简介 2011.04.16

  豫剧五大名旦简介

豫剧《花打朝》(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4.28

  豫剧《花打朝》(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5《墙头记》(山东梆子)1982年 2011.05.31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75《墙头记》(山东梆子)1982年

豫剧《花枪缘》(又名《对花枪》)(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4.25

  豫剧《花枪缘》(又名《对花枪》)(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4.24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河南豫剧唐派著名唱段(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2011.05.04

  河南豫剧唐派著名唱段(精彩唱词+在线观看+相关资料)

豫剧《穆桂英挂帅》(在线观看+精彩唱词+相关资料) 2011.04.30

  豫剧《穆桂英挂帅》(在线观看+精彩唱词+相关资料)

豫剧八大红脸王简介 2011.04.26

  豫剧八大红脸王简介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18《穆桂英挂帅》(豫剧)1958年 2011.05.24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18《穆桂英挂帅》(豫剧)1958年

豫剧历史——个人日记 2011.05.19

  豫剧历史——个人日记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86《花枪缘》(豫剧)1985年 2011.05.31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86《花枪缘》(豫剧)1985年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推送到小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3999.html

更多阅读

记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 河南曲剧周玉珍哭戏

记曲剧表演艺术家周玉珍看戏的朋友经常说这句俗语:吃饺子吃陷、看戏看旦。真的很有同感:小时候看戏无论是看庙会大戏还是看戏曲电影,总是希望那些老生、花脸、小丑赶快回到幕后,一直期待着丫鬟、小姐的出场……有时候看着那些老生、花脸

声明:《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唱段荟萃51段 豫剧对花枪马金凤全场》为网友伯牙绝弦祭知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