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播名天下闻,小城身价一时珍。青条石板轻松踏,豆腐西施仔细寻。叠翠山峦飘眼内,流银泉水涌街新。桃源世界何方觅,请到此间来问津。”这是我参观芙蓉镇时写的一首七律。
2004年4月24日,我随“广西作家湘西采风考察团”到了王村小镇,因为谢晋导演、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以它为拍摄地,人们又叫它为芙蓉镇,而今成了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我们自然是慕名而来的。2000多年前,原来是秦汉时土王的王都,古称酉阳,五代十国时称溪州。土家族的最高统治者--土司王曾在这里居住、生活,因名王村。它是一座具有土家民族特色(土家族人占71%,其他是汉族和苗族)和两千多年历史的秦汉古镇。当我们从凤凰城坐火车到猛洞河的小站下车再坐四十分钟的船,船票只要四元钱,便到了该镇码头。
上得岸来,只见小镇三面环青山,一面靠绿水,真有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我们顺着五里长的青石板铺长街,观赏那街道两边或踏在山石上,或吊水中、高二、三层的一幢幢而古旧的木制吊脚楼。那些楼房虽然外表斑驳,但古朴典雅,飞檐翘角,窗格雕镂,屋脊、房檐上安放着飞龙舞凤,有形态不一的木雕,确有土家族特色。在村口,我们到了至今仍保留着土司王当年居住的楼群。这个建筑群是典型的吊角楼风格,几乎就是建在断崖边上的,左边就是40米宽60米高的落差的瀑布,下面就是不算很深的断崖。时值夏季,伸手可及的瀑布就在眼前倾泻着,把溪床冲刷成沟沟坎坎,并在那水里珠飞玉碎、风起云涌地形成了漫天水雾,因而又有“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之称。我们自然要到113号正宗米豆腐店,那是刘晓庆扮演豆腐西施胡玉音开的店,它就在贞节牌坊旁边,店里如今店里还挂着当年的剧照。我们也自然要品尝一下湘西的著名小吃之一的米豆腐的味道。“刘晓庆米豆腐”开了一家又一家,据说这一家是正宗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作家古华在湘西生活工作了几十年,亲身经历了文革十年内乱,亲眼目睹了一个湘西小镇上的普通百姓在文革前后十几年的命运变化,以这个小镇为名写了一个长篇小说《芙蓉镇》,小说从这些普通人物在那场社会变革的中不同的命运以及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异化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反思了那十几年来的民族历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影响。作者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小说里的人物命运的几经变迁传达出深刻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黑人民带来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散发着温暖的人性的光芒。作者古华也因这篇小说获得第一届矛盾文学奖。以它改编的电影《芙蓉镇》通过“镇”上几个普通人在文革前后的命运升沉变迁,深入探讨了极左思想的渊源,曾在当时引起全中国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通过芙蓉镇上胡玉英等不同的人,在文革前后几十年的命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这部电影同时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两个有名的人物——刘晓庆、姜文,同时也使昔日不起眼的偏远小镇从此走出深闺,名扬天下。
借用网友的几幅照片,让大家更全面了解这个小镇
1986年拍电影时,谢晋在王村这个条件艰苦的小镇一待就是半年。“他最喜欢土家米酒和腊肉了。”说到谢晋去世,人们哽咽了:“2002年他还来过的,都快80岁了。身体还好,一喝就是三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