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滚滚红尘,避不开生死,也避不开爱情。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李白长相思二首》
感受着太白细腻温柔的情感表露,夜深人静,真是享受。
啧啧!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读第一首词,感觉到一股浓浓的男女相思之情,一位男子借一女子的情怀似有寄意;后一首诗写妇女对远征亲人的思念。两首诗写得情真意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爱情能走到这种地步也不容易,当两个相爱的人走到一起时,时间久了还能保持这种温度吗?每次读关于爱情的诗句时,我都会这样的扪心自问。
风流的李谪仙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如果真有这位女子,还真的叫如我般的女子羡慕呢。搜索关于李太白的记忆,这不过是太白为闺怨女子写的诗罢了,太白他又怎么会一个女子停留。
难道写闺怨诗就一定要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么?这首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的太白忽而含蓄起,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恩!原来是另有隐情。
“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所思美人,远在长安。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
何况我国古典诗歌又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传统,如《楚辞》“恐美人之迟暮”。
第一首的意思就是:思念啊,想念啊,想一个人想到哼哼唧唧的那个样子,相思的人在长安,秋天蟋蟀的鸣叫声好悲伤啊。
直白的诉说自己身在异地,而思恋的人在长安,然后开始描写环境,纺织娘在金井栏边鸣叫,已到了有霜的时节,连竹席上都透着寒意,此处诗人由秋声、秋意起兴,一幅秋景忽突突的展现出来了,在这个“微霜凄凄”的日子中,诗人在做什么呢?
哦,原来诗人在这个寒气袭人的秋夜里,挑着孤灯在思念一个人,“思欲绝”。
让我们更能体会到那种思念到极至的揪心之感,诗人思念一个人开始烦躁不安,于是他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卷起窗帘,发现窗外浩月当空霜繁星稀,寒气逼人秋意越发浓了,这样的相思让人更加难以入眠了,于是诗人只好望着月亮空自长叹,如此的沉重的心事,他在思恋谁呢?
“美人如花隔云端”!原来他是在思念他的心上人呵!
上面有苍苍茫茫的青天,下面是绿水荡漾的波澜,二人相隔天长地远,连魂魄飞来飞去都极为辛苦,何况隔着关山险阻,难以逾越,相见就更加艰难!原来爱到极至,连做梦都是如此期盼相见,尽管相隔千山万水,魂魄也会不辞劳苦的来回飞越。
长相思·其二译文: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这两首诗《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词》,但并非同时写,《李太白诗集》中,一首收在卷三,一首收在卷六。所写格调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二首词,但异曲同工的是,这两首诗题目相同,内容也似乎相互映唱,仿佛是两个饱受相思之苦的情人之间内心独白的真实写照,一映一和,成为李诗中最温柔的一篇。
太白虽不是女子,却能刻画如此生动、细腻的女子形象,就好像曹雪芹不是女人,却能读懂天下形形色色的女人一样,我想世间无论男女,也许不必太多的在意付出,只要能真正的读懂对方,此生足矣!
人们也许会思索,怎样的情感会有如此大的阻碍,连梦魂也难以逾越呢?从字面意思上,这的确只是男子在思念自己心爱的女子时的一番痛彻之言。但曾有人考证,认为这是李白被谤离开长安的怀君之作,寄托他对理想的追求和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和忧伤。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化中,也许人们最初只是为了模仿,后来竟形成了一种习惯。如男子悲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宋玉;女子伤春,人们就会想起杜丽娘一样。而正是因为这一春一秋,秋去春来,才让人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思念,是年年岁岁、无时无刻不在的。
然而我想,李白一生曲折离奇,想象奇妙,大胆热烈,敢说敢为,他的苦闷何须用如此迂回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蜀道难》《行路难》等就是例子。
李白五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像组诗《长相思二首》,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就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李白此二首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创新。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想当年李白也算混的不错,在宫中也算是一个御用填词手,也写下了不少的佳作,可是生性豪放的李白不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算是一个自由撰稿人。
关于李白的名号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太白金星犯错误后,被玉皇大帝下放凡尘,他漫游到风景秀美山明水秀的青莲乡,被此处的美景吸引,便决定在此处投胎。恰好,一个容貌秀丽端庄的妇女在河边浣纱,他就变成了鲤鱼钻进了妇女的篮子,这个妇女正是刚从西域迁到此处的李客的妻子,即李白的母亲。看到鲤鱼钻到自己的篮子里,她非常的高兴,便带回家与丈夫煮着吃,此后不久,李氏怀孕了。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天上一道金光,太白星从天而降,不偏不倚的落在自己的怀中,梦醒后不久,她突然阵痛,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李氏将梦中情景告诉李客,李客便给儿子取名字叫做李白。
令人不解的是,传说为何要给李白一个“太白金星”转世,而非“文曲星”转世的出身。按照常理,“文曲星”才是文人墨客的象征。有人猜测,太白金星成仙之前名叫李长庚,更李白同姓。此外,太白金星和文曲星在仙界并称“舌笔双绝”,能说会道是写好一篇文字的基础。
这种传说无疑为李白的身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让他本来就不甚明了的家庭背景更加扑朔迷离。
我旁若无人地穿梭于古人浩渺的智慧长河里,好奇而惊讶地叩响一扇扇厚重的历史之门,在远古的记忆长河里纵览朝代的兴衰与更迭,感慨着无数个英雄与美女、才子与佳人凄楚哀婉而又荡气回肠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