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看三国:曹操为何杀吕伯奢一家?这对曹操有何

看三国:曹操为何杀吕伯奢一家?这对曹操有何影响?

(原创)看三国:曹操为何杀吕伯奢一家?这对曹操有何

李卧松云

曹操在行刺董卓未遂之后,就骑着马一路惶惶奔逃,在路上被擒又幸得陈宫相救,陈宫看到曹操的志向便抛妻弃女追随曹操一块出逃了。当时各处官道隘口都贴满缉捕他们两人的画像,并且有巨额悬赏,赏千金,封万户侯。那时节天下大旱,很多田亩颗粒无收,赏千金,封万户侯的赏赐可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诱惑。

曹操与陈宫两人,一路小心谨慎,不走大路不过城县,昼伏夜行。直到成皋时,他们才投到了吕伯奢家,此人是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曹操非常清楚这吕公是重义之人,不会出卖自己,所以才去投靠。而吕公确实也是一个重义之人。他并没有揭发曹操还厚礼相待。可是最后却被曹操满门杀死。原因就是因为曹操把杀猪的磨刀之声错以为是害己之声。

这是表面的原因,是直接的原因,而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曹操本人身是一个不太讲信誉、不太讲仁义的人。

曹操自知自己的人头很值钱,吕公一家人也知道曹操的命很值钱。曹操很聪明,考虑的很周全,每一步走的都很稳当。他明知道自己前去会有风险,他还是去了,因为他与陈宫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休息了。一方面人困马乏,另一方面基于他对吕公的了解,所以他甘愿冒一下险。既然吕公一家对曹操的状况也很了解,尤其知道曹操项上人头的价值,依然是热情相待,这也证明吕公并无加害之意,可是这样依然消除不了曹操的怀疑。因为曹操只从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他本人只相信利益不相信诚信,在听到磨刀声之时,就想当然的认为吕公见利忘义了,因为换做是他,肯定也会这么做。因此就造成了一场悲剧。这一点是曹操本人缺乏诚信所照成的,曹操在杀了吕公一家后,不但跟个没事人一样,还说了一句得罪天下人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杀了恩人一家,已经铸成大错了。此时最应该做的危机公关,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来给陈宫给世人一个解释。毕竟是在误解的情况下所犯的大错,是可以弥补的。可是曹操并无悔恨之意,更无痛哉之情,还说了句大逆不道的话。根本没有去想这件事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危害,更谈不上什么弥补措施了。想当然的认为做大事者,可以不用在乎这死了几个人的小事。

难怪世人对于曹操的看法会如此恶劣。这样的话,刺杀董卓所留给曹操的荣誉光环也因此事被消耗殆尽了。这也为曹操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岁月中,包括自己做魏王的时候,一直都有属下人反叛要置曹操于死地,曹操也几次险些丧命。而而三国中的另外两位君主刘备和孙权等却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这些固然是杀吕公全家所留下的后遗症,更是自己不讲信义、为人不仁的必然后果。另外,陈宫当夜不就准备杀掉曹操为天下人除一大害吗?所以曹操杀吕公一家也是将自己置于险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4500.html

更多阅读

曹操真的杀了吕伯奢吗? 曹操杀吕伯奢

文章缘起:《三国演义》第四回说,曹操谋杀董卓未遂,遭董卓通缉。逃亡途中,被中牟县县令陈宫擒获。陈宫因为感佩曹操的忠义,弃官从曹。二人逃亡途中,因为曹操犯疑心而杀死了热情招待他的干爹吕伯奢及其家人共九口人。书中的具体描述如下:  

三国典故:“说曹操,曹操就到”有何来历?

·电视连续剧老版《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大战时的精彩剧照。说起“说曹操,曹操就到”这句话,让人不由想起2008年央视春晚中一个叫做《火炬手》的小品节目。这个小品中有这样一个问答题,问:“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答:“曹操,说曹操

误杀吕伯奢之疑点潘禧辰 错杀吕伯奢

误杀吕伯奢之疑点数百年来,人们多不齿于曹操误杀吕伯奢这一巨大污点,据此认为他是一个奸雄、小人,我却不敢苟同,前天在《三国演义》中看到曹操误杀吕伯奢这一环节,发现几处疑点,在这里和大家共享。演义原文: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

吕公庙与曹操误杀吕伯奢 曹操杀吕伯奢

亳州城西约三十里有个吕庄,吕庄村西有座庙宇叫吕公庙。传说是曹操盖的。东汉末年,皇室衰微,董卓弄权,曹操一心想除掉董卓,重整汉室。结果,刺杀董卓不成,被迫逃离京都。这一天他路过吕庄,想起他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就在此村居住。曹操决定在这里

家长必看 视频:8岁小学生创作《压力之歌》,孩子的压力有多大

西江网讯(实习生 薛花 记者谭玮)近日,一首新神曲《压力之歌》在网上疯传,“我手写我心,写出烦恼心。为父母为人师者当思之”,歌词朗朗上口,扣人心弦,但是让人惊讶的是作者竟然是一位年仅8岁的小学生!其父闫先生发现孩子的创作后简直“惊呆了

声明:《原创 看三国:曹操为何杀吕伯奢一家?这对曹操有何》为网友老衲法号乱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