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心事有谁知 (下) 杨雨纳兰心事有谁知



纳兰明珠是康熙年间权倾朝野的一代权相,按理说,出生在温柔富贵乡里的纳兰性德应该感觉很幸运、很知足,然而在纳兰的心里,却一直有一个解不开的“结”,这个“结”就是他的贵族身份。一心向往江湖生活的纳兰,对权贵很是排斥,甚至鄙视。这样的矛盾,最终导致他和父亲明珠之间出现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纳兰心事有谁知(五)

不是人间富贵花

纳兰心事有谁知 (下) 杨雨纳兰心事有谁知
纳兰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最根本的是他跟父亲纳兰明珠间的矛盾,纳兰明珠给了他一身份,可是纳兰性德自己看来却是束缚自己的枷锁。他越来越厌倦。在一首词中,充分表达他的蔑视。“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这首《采桑子》是他在外时写的一首词。看雪花,是轻浮的样子,没有根,对这种东西,一般人不去喜欢,纳兰却与众不同,觉得雪花是好在冷处偏佳,只有在百花凋零时,才绽放出惊人之美。这是高洁的人格。这种人格有谁能懂呢?谢娘,是纳兰的知音,谢道韫,把雪花比作柳絮,称为咏絮才女,这是比作卢氏。卢氏去世后,还有谁能与他一起来欣赏雪花的高洁呢?他没有知己了。“不是人间富贵花”是他对自己身世的深切感知。一个人的生命意义除了爱情就没有其他吗?卢氏的去世让纳兰感到如此灰心,如此绝望,就不要谈到家庭与事业与其他。

纳兰明珠在康熙朝做过哪些大事?这些又会给儿子纳兰性德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对于大多男孩来说,第一个最依赖的人肯定是父亲。在童年的纳兰性德眼中,父亲曾是他最崇拜与依赖的人物。纳兰最感到骄傲的是,明珠在政治上的成就,二是在文化上的成就。先看看政治上的成就,值得儿子骄傲的有两件事,一是打击鳌拜。康熙登基时,明珠升任内务府一把手,当时有四位著名的辅政大臣: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明珠跟他们的关系特别微妙。苏克萨哈是与他同一家族,他们又受鳌拜控制。索尼的孙女嫁给了康熙,当时内务府全力承办,纳兰明珠功不可没。所以,明珠在四人间应该一团和气吧?但不是这样,明珠不敢得罪任何一方,后来四位矛盾公开,鳌拜逼迫皇帝杀死了苏克萨哈,明珠居然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升了官,后来康熙想扳倒鳌拜,这时,明珠审时度势,坚定站在康熙一边。明珠建议修改当时的历法,而主持的正是鳌拜的学生杨光先。康熙罢免了杨光先,表面是历法之争,实际是康熙授意明珠打击鳌拜集团。后来,扳倒了鳌拜的同党,明珠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这是明珠第一件政治成就。这过程中,纳兰是从八岁到十五岁,对朝中的政治斗争没有清醒认识,但是父亲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他一定感受深。二是平定三藩叛乱。当时三藩主动提出撤藩的要求,不过是试探一下朝廷的态度。康熙把这事交给大臣议论。当时人们反对,害怕吴三桂。在明珠的坚持下,康熙下定决心同意撤藩,这个命令一下,吴三桂首先起兵反清。朝中炸了锅,有人主张处死明珠,向吴三桂求和,幸亏康熙站出来,明珠也越发感恩戴德。投入平叛的战争中。纳兰明珠功不可没。

纳兰明珠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智擒螯拜、平定三藩叛乱等重大事件中立下大功,也赢得了康熙皇帝的宠信,个人的威望和事业一度达到了巅峰。父亲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成就、以及他在政坛上越来越高大的形象,成为年轻纳兰仰慕的偶像。年青的纳兰做了什么呢?他的心愿能够实现吗?

一向文质彬彬的纳兰性德居然请求到前线去冲锋陷阵,康熙十五年,清兵与吴三桂双方对峙、处于拉锯时,西线战场上,清军处于守势。当时满朝文武为此捏了一把汗,纳兰性德要求上前线去,这得康熙同意。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去上书,都被康熙驳了回来。一可能是因为康熙担心纳兰白白送上性命。二可能是康熙太信任纳兰了,可能有更重要的任命,不愿意把他派到前线去。后来的事实证明,第二种可能更接近现实。康熙舍不得纳兰,有更重要的任命。纳兰这边,反应是失望。他写过诗:“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大家别忘了,这是八旗子弟,血管中流的是与生俱来的血性。他认为自己流的是八旗子弟的英雄血,却没有机会去前线。我个人认为,纳兰的主动上书上前线平叛,是得到父亲的支持的。可以看出他深受父亲的影响。父亲一系列事情对纳兰来说,有父亲的英雄形象,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明珠在文化上的表现,他是精通满汉文化的,他还是一个注意团结汉人学者的高官,当时明珠府是汉人学者云集的地方。像高士奇,是通过他受到康熙的赏识。明珠也注意对儿子的教育,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纳兰很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传统,像渌水亭,当时就是汉人学者云集的地方,是满汉和睦的表现。

无论是帮助康熙皇帝治理朝政、铲除隐患,还是在满汉文化的交融沟通上,纳兰明珠都为国家为朝廷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于父亲的这一系列成就,纳兰曾经感到由衷钦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个人价值观的渐渐成熟,父子俩之问却出现了隔阂,矛盾越来越大。一度崇拜父亲的纳兰怎么与父亲有了矛盾呢?父子间不但是有矛盾而且越来越大。一是表现在童年时没有足够的父爱。这是他少年的一大遗憾。纳兰成长的过程中,正是明珠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可以请最好的老师,父亲的关爱却少得可怜,普通人正常的亲子游戏在纳兰看来是奢侈,连面都难见得上。对于母亲,爱新觉罗氏,有一个传闻。据说明珠夫人是悍妇,霸道到什么程度?不准丫鬟与明珠接触。一天二人喝茶,一位丫鬟端茶上来,明珠就夸了一下她的眼睛,明珠的夫人端来一盒子,揭开一看,是丫鬟的眼珠子。这个故事未必真实。不至于狠毒到这种地步,但是纳兰生活在这样的少父亲关爱的家庭,是肯定的。像贾宝玉,父亲平时是不管的,王夫人教育方法也有间题,像金钏,被逼自杀。纳兰的情况与宝玉可能相似。生活在富贵家门,却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情,这是他人生里第一层矛盾,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还有更大的,就是人生价值观的矛盾。纳兰自称不是人间富贵花,他将功名富贵看得淡,父亲却相反,把这些看作重要目标。明珠是政治家,有成就,同时也是贪得无厌的贪官。后来,明珠自食其果,被弹劾,罢了官。这时,纳兰不在人间了,他没有看到这一天。父亲的不光彩行为,纳兰却肯定看在眼里,甚至于心里厌恶与痛恨。明珠自己身不正,连身边的奴才都跟着狐假虎威。像安三,仗着权势,在外面无所不为,当时许多文人争先恐后地巴结,甚至与他结为儿女亲家。纳兰有好友姜宸英,屡次考试不中,纳兰想帮他,求父亲,明珠不会答应。纳兰一天跟姜说,你老是被埋没,太可惜了。我想帮你,却无能为力。姜宸英说是安三吧。纳兰是好意,提醒姜宸英,姜宸英站起来,摔了酒杯,骂了纳兰。没想到你也如此势利,要我跟奴才磕头。这事可以看出纳兰的心胸,没怪罪姜宸英,反而多方向姜宸英请罪,二人仍是好友。后来姜宸英感慨说,纳兰从来不怪罪我,他知道我是怀才不遇,才狂傲的,这说明纳兰与父亲的矛盾很深。纳兰想帮助汉人,凭自己力量不够,得借用父亲的权力,却也看不惯他们的行为,不愿意与他们成为一丘之貉。父亲追逐名利,而纳兰却称“不是人间富贵花”。

要说到纳兰与父亲的第三层矛盾,纳兰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却又要做个孝子。他的孝顺是有名的。像父亲生病,纳兰一定是日夜守候在父亲的病床前。有时,纳兰都憔悴了,直到父母病好,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态。有时,聚在一起吃饭,如果父母心情好些,他就会吃得多些。父母身体健康是他心中头等大事。这说明他是地道的孝子,在精神思想上却是背道而驰的。纳兰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而父亲是把追求名利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是纳兰心中强烈的痛苦。这种矛盾还不是他心中唯一的痛苦。接下来的人生,纳兰还要面临更深的矛盾与痛苦,就是与康熙的矛盾。



纳兰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奇才,他的内心世界希望自己当一名文官。但事与愿违,康熙皇帝任命纳兰为贴身侍卫,出宫时总带着纳兰,在宫内纳兰也是康熙的文学侍从。多年后,康熙命纳兰出使梭伦,主要目的是宣抚梭伦。梭伦归附清朝,使得康熙平定西北边疆顺利完成。康熙对纳兰的任命和纳兰向往自由的心成为一对矛盾。纳兰也有伴君如伴虎的深深忧虑,这些都让纳兰心中充满幽怨。

纳兰心事有谁知(六)

幽怨从前何处诉

什么是真正的痛苦?我觉得是内心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而现实一次次地毁灭它。纳兰正是这样,他外表风光时,内心越是痛苦。看看他的词《蝶恋花-出塞》,这是事业巅峰时所写。却流露出悲凉:“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青冢是王昭君埋葬地。纳兰在康熙二十一年秋,奉旨意出使时经过这儿。王昭君本是宫女,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单于,换来了汉长年的和平。纳兰再次出使西域,也是为了稳住边疆。这次出使的目的是什么?这次他是作为贴身侍卫的身份出使的。那么词中为什么流露出悲凉的情绪呢?今古河山无定据,历史有不变的东西吗?昭君的辉煌也只是剩下悲凉。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只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她内心是不是有许多无法诉说的幽怨呢?纳兰也有这么多幽怨,为什么在巅峰时这样悲凉?是康熙赋予的职业使命与他自己的理想发生强烈冲突。

纳兰与康熙的第一次矛盾碰撞在康熙十五年,这一年纳兰二十二岁,这一年,他迈入紫禁城,进入考场,面对的是康熙皇帝,这是他从小崇拜与仰望的康熙大帝。这一回他参加殿试,成功与失败,就掌握在一代英主手中,这一次他成功了,“各官咸叹异焉。”纳兰分析中肯,逻辑清晰,见解比许多大学者中肯。纳兰还有漂亮的书法,飘逸有美感,让所有人惊叹。康熙也不禁点头微笑,高中二甲第七名,在全国考生中名列第十名。所以,来明珠家道贺的人不少。明珠高兴,谦虚中,事实上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可是,有一个变故,优秀的进士,要么进入翰林院深造,要么授予相应的职位。可是纳兰身上发生了奇怪的事,没有任何任命,不尴不尬不明不白,一直持续了一年多。这事奇怪了,纳兰应该是首批重点考虑的对象。父亲当时是吏部尚书,文官的任免都在他手中。这样的高官,难道连儿子的工作都没办法安排?怪只怪纳兰的名气太大了,父亲也没办法暗箱操作。至少康熙这儿说不过去呀。康熙对他印象深得很,没有他的旨意,明珠敢轻举妄动吗?所以不明不白地等了一年多。更令人奇怪的是,一年多后,终于等来了任命,三等侍卫。这是负责皇宫保卫工作的,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与大门侍卫,这是皇帝的保镖。其中最重要的是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得皇帝亲自挑选。纳兰正在其中。这本是光荣的事,按照一般惯例,翰林院官品不高,大家都认为破格任命纳兰为侍卫,是特殊的恩宠。

纳兰不感兴趣的是康熙的任命与纳兰的理想相差太远,要是安排进翰林院,他会更满意。即使不进翰林院,授予地方官,实现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也是合乎他的理想的。侍卫不过是皇帝身边的奴才,怎么会让纳兰高兴呢?在他心中,什么会比自由更重要?这把他推入矛盾的深渊。纳兰与康熙的关系就是这样无奈地开始了,由此开始了九年的朝夕相处。康熙不安分,不喜欢只待在宫中,喜欢巡视,纳兰开始了忙碌的生涯。康熙十八年,保定随行;康熙十九年,昌平随行;康熙二十年,汤泉随行;康熙二十年,京畿随行……纳兰的同事有话来形容纳兰的工作性质,“君日侍上所,所巡幸无近远必从,从久不懈,益谨。上马驰猎,柘弓作霹雳声,无不中。或据鞍占诗,应诏立就……上有指挥。未尝不在侧。”无不随行。甚至临时接到旨意,骑在马上也要立即写诗,总在第一时间将皇帝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做到。康熙对他的满意超过一般侍卫,赏赐不计其数,纳兰越是表现优秀,康熙越是不让走,不断提升,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康熙不光把他当作奴才看待。纳兰一生中最大的政绩发生在这九年中。没这件事,纳兰不过是多愁善感的词人,这事却让他辉煌起来,在康熙二十一年冬天,他奉使宣抚梭伦诸羌,出使梭伦。

具体来说,梭伦应该在内蒙索陇呼都克,到吐鲁番间,康熙派了纳兰去完成这项使命。纳兰这次去的目的是有所宣抚,要对梭伦少数民族部落传达康熙的旨意。这一年,康熙平定了三藩叛乱。康熙开始着手处理北边边疆间题,西北要对抗的是准葛尔部,他先是和平宣抚,不成功再考虑用武力。这次是要去探探虚实。这是受制于准葛尔部的,这次纳兰去是宣抚他们,要随机应变,做了文武两手准备。率几千人向西北开拔。这次纳兰宣抚的效果是,康熙二十一年秋,奉使觇梭伦诸羌,不辞劳苦,日夜兼程,把出使的详细情况进行了秘密禀报。这是军事机密,史料记载不详。要注意的细节是,这次回来后,清廷对准葛尔部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是姑息,现在是变得强硬起来,到康熙二十四年,下令处死了派在北京的使臣,对待梭伦的态度又是宽容了。甚至允许到黄河附近游牧,说明康熙心中有数了,纳兰宣抚的使命成功完成了,这些部落也诚心准备归顺了。事实是这样,二年后,梭伦派使团来朝贡,这些安定后,清廷大胆处理准噶尔部,御驾亲征,西北后来稳定下来了。纳兰完成任务可以看出,康熙没有派他人,而是派了纳兰去,可以看出康熙对纳兰的信任,非同一般。另外,也充分展示了纳兰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假设纳兰长寿,政治成就可能不可估量。可惜没有那一天。

回来后,纳兰的侍卫生涯没有明显变化,康熙二十二年,再次巡视在外,后来再次随从康熙下江南。这样的工作,让纳兰到哪里寻找心中向往的自由呢?纳兰觉得做为奴才的地位没有彻底转变。“臣子光荣,于斯至矣。”在别人看来是荣誉的巅峰,他自己却对此感到强烈痛苦。他写信时说过,“弟比来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发已种种。而执殳如昔,从前壮志,都已隳尽。”天天劳顿,越来越厌倦,头发开始白了,还得天天佩着后器,不离皇帝左右,意志被磨得没有了。这些幽怨,当然不敢跟康熙说,不敢跟父亲说,只能跟朋友流露。纳兰的内心还有更深的矛盾,这又是什么呢?这是伴君如伴虎的焦虑。皇帝的深不可测,纳兰也琢磨不透,他的处世哲学就是,“生周防,不与外庭一事”,不参与任何朝政大事。他也说,“惴惴有不履之忧”,“以贫贱为可安者”,这就可以理解他的忧伤了。说明几年的官场生活,让他对人生对历史有了深刻的体会。今古河山无定格,人生到底有什么永恒不变呢?只有一往情深,只有内心的至情,这是永恒的,这是对人生的悲悯情怀,是对人生的关照。只有精神可以超越人生,可以永垂不朽的。纳兰进入仕途后,更加强烈地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能解脱出来吗?



纳兰词最感人之处,莫过于他真切动人的情感,无论是凄美哀怨的爱情词,还是真挚深婉的友情词,都记录着他一往情深的心路历程。尤其是他与顾贞观之间的知己之情,更是流传千古的友谊佳话,纳兰是翩翩相门公子出身贵胄,又是天子近臣身份尊荣,而顾贞观不过是一个流落江湖的汉族文人,两个人身份有别,门第悬殊。纳兰却置世俗的眼光于不顾,与顾贞观结成了感人至深的生死友情。

纳兰心事有谁知(七)

身世悠悠何足问

纳兰词最感人之处莫过于他真切动人的情感,无论是凄美哀怨的爱情词,还是真挚深婉的友情词,都记录着他一往情深的心路历程,尤其是他与顾贞观之间的知己之情,更是流传千古的友谊佳话。顾贞观只是一个流落江湖的汉族文人,无权无势、身份低微。而身为相门公子的纳兰性德,却集荣华富贵于一身,父亲更是权倾朝野的一代名相。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两人的身份地位都有着天壤之别,然而,纳兰却与比他大20岁的顾贞观结为莫逆之交,这在当时非常罕见,甚至还引来了众人的猜忌与谣言。那么,纳兰对两人之间的友谊为何如此珍重?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对待他人的猜忌和谣言,他也一笑置之。纳兰性德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浪迹江湖的文人雅士,尽情挥洒精神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但是身为相门公子,康熙皇帝身边的侍卫,对纳兰而言,这个理想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极度苦闷中,与汉族文人雅士的倾心交往和心灵默契成了他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纳兰的真挚和信任,打动了一批批汉族文人,也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友谊佳话,在他和朋友之间,究竟发生了哪些感天动地的友情故事呢?

谈到纳兰的词,最感人的是他的情感。不单是爱情,还有友情。他有一批莫逆之交。这些好友中,相交最重要的是顾贞观。今天或许觉得陌生,当时他的名气不在纳兰之下,比纳兰大十八岁,在纳兰没成年前,已名扬海外。当年考中举人第二名,做国史馆典籍的官,负责编历史。这人有个性,在康熙十年,毅然辞职,过江湖文人的生活。这一年纳兰十七岁,进入国子监,与顾贞观擦身过。到纳兰四十岁时,他们才见面,相见恨晚。顾贞观人品与才华让纳兰相见恨晚,还有纳兰对待朋友的态度,有四大特点:一是真诚,这是必要条件,表现在哪里?有故事,康熙十五年,二人结交不久,纳兰知道他喜欢浪迹,想要留他在身边,他于是决定,在明珠相府中开辟出一块地,专门盖了几间茅草房。邀请顾贞观来长期居住。纳兰还专门写了词来邀请:“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百感都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尘土梦,蕉中鹿。翻覆手,看棋局。且耽闲滞酒,消他薄福。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想自由自在地相亲相近,飞来飞去。这足以看得出真诚。顾贞观评论说,“呜呼吾哥!其敬我也不啻如兄,其爱我也不啻如弟”。

二是信任,再看两个小故事。一是纳兰拉儿子到顾贞观前面,说这是你亲侄子,跟儿子说,顾伯父就是你亲伯父。在他眼中,顾贞观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二是纳兰将词作交给顾贞观整理出版。把创作看作生命的文人,将作品交给别人出版,不亚于托孤。“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顾贞观没有辜负他,《饮水词》出版。三是纯洁。这种程度像小孩子一样,不虚伪不掩饰。看纳兰在二十二岁时写的一首词:“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间?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最让人看不懂的是身份悬殊,纳兰不但没有老奸巨滑,反而纯洁得像个孩子,不在乎身份差异,面对众人的议论冷笑置之而已。友谊的纯粹是最重要的。再看这首词的开篇是“德也狂生耳”,我也是狂傲的人。贵族门第不过是污浊之地而已。用了典故,魏晋时期的阮籍,可以翻白眼与青眼,喜欢的就青眼相加,对小人就白眼一翻,转头就走。顾贞观无钱无地位,他们交往的原因是什么?不是顾贞观攀附权贵。纳兰面对冷语的态度,纳兰是由他去,这是坦然的。顾贞观看到后,也是回词一首,“但结托,来生休悔”。顾贞观也是坚定地回应了纳兰友情的结托。

后来纳兰去世后,顾贞观返回家乡居住,梦见纳兰来说,我们是知己,对友情不能忘怀。虽然我生命短暂,但我希望我的灵魂在你这儿可以找到安身立命之地。顾贞观纳闷时,听到他儿媳生了儿子,结果一看,长得太像纳兰了。他一想,投胎也要投到顾家。满月时,顾贞观梦见纳兰来辞行。他有不祥之兆,果然孙子夭折了。这故事真实性不去考证,但是二人的友情是惊天地的。有学者评价是“率真无饰”,没有任何虚伪与掩饰的。一个词人不是性情纯洁率真,怎么会写出这样的词呢?四是重情重义,人世之间有利益之交,可是纳兰从来不间得到,而总是在付出。甚至为朋友,他可以两肋插刀。不久,二人联手演绎一段友情故事,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顺治十四年时有丁酉科考案,有考生舞弊,一时,朝野震惊,顺治下旨,将举人全部押送到北京,由顺治亲自复试。当时有一个人叫吴兆骞,有毛病,胆小,被押到顺治面前时,手抖,不能握笔,最后交了白卷。顺治一看,了不得,又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吴兆骞等流放到宁古塔。这是顾贞观的好友,顾贞观求纳兰的唯一一件事,是帮他营救吴兆骞。这时案件过去十九年了。这看起来是举手之劳,纳兰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可是纳兰没有同意,顾贞观写了两首词,将二人交情写在词中,纳兰才同意。他说,这事我一定全力以赴,但得给我十年的期限。顾贞观说,吴兆骞恐怕没有生还的机会。顾贞观请求他,纳兰最后承诺得至少五年。这事为什么这样难呢?营救难度有三:一是这是顺治时的案子,作为儿子康熙不能随便否定;二是这案件后来成了打压汉族文人的案子,满汉关系复杂,要营救,其难度可想而知;三是这是不同派系政治斗争的结果。纳兰明珠也是政敌要打击的对象,纳兰也因此不敢轻易答应。但是尽管这样,他的友情还是发挥到了极致。他回词:“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答应后,纳兰投入到营救之中,他先想到的是父亲。他从来没为朝政之事,求过父亲。纳兰明珠是官场老手,第一反应就是这事干不得,康熙怎么能翻案呢?但是纳兰说,看在儿子从来不求的份上。明珠想了许久,勉为其难地说,试试。要面见顾贞观。顾贞观亲自拜见明珠,明珠笑着对顾贞观说,我当然愿意效力,不过您从来不喝酒,愿意为朋友干了这杯酒吗?顾贞观干了。明珠笑说,能不能学满人请安。顾贞观接受了。明珠郑重地说,没想到情义重到这种地步,等着听我的消息吧。明珠给纳兰与顾贞观二人吃了定心丸。

营救的第一轮行动就出现重重困难。机会是等来了,康熙派人去长白山祭祀,这是清的发祥地。他们让吴兆骞写了长赋,打通关节,呈现给了康熙,康熙看到这篇赋,问身边的明珠这是谁?明珠一看,皇帝开心,就原本地说出了吴兆骞的经历,并请求翻案。康熙没有同意,理由就是先帝的案子不能轻易翻案。第二次机会到了五年之后,到了康熙二十年,因为朝中发生大事,吴三桂等叛乱刚刚平息。这提醒了康熙,不能再像顺治时一味打压,得争取汉人的支持。这时纳兰他们再次面求皇帝,在他的努力下,这次赦免了,康熙二十年,吴兆骞,终于平安地回到了北京。离当年顾贞观求纳兰刚好是五年,这是君子一诺,再次体现了纳兰的重情重义。吴兆骞不知道这个中的辛劳,顾贞观被他误解,纳兰知道了,就找到明珠,明珠召来吴兆骞,只见厅堂中,左边写着“顾贞观为吴兆骞饮酒处”,右边写着“顾贞观为吴兆骞屈膝处”。吴兆骞醒悟,并真诚道歉。三人成了深交。这个故事对汉人的文人来说,纳兰的重情重义温暖了一大批汉族文人。纳兰对生活厌倦时,顾贞观还为纳兰做了重要的事,这给纳兰最后生命带来了最后的一丝亮色。



身为康熙皇帝身边的红人,纳兰有着令人艳羡的事业前景,然而,卢氏的去世却在感情世界里彻底击垮了纳兰,他长期沉浸在压抑痛苦中不能自拔,爱妻的离去带走了纳兰关于爱的全部美好回忆。就在他对未来几乎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位女子走进了他的世界,她就是沈宛,这位才貌双全的江南才女,以她特有的温柔之情温暖着纳兰冰冷的情感世界,在他凄楚寒冷的生命中再次点燃了爱的火焰。然而,在经历了一场缠绵悱恻的绝世恋情之后,两个人却在无尽的痛苦中结束了这段感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多情多病的纳兰遭受了太多的爱恨离愁,当一切感情的寄托犹如烟云消散殆尽,当纳兰沉痛地写下这凄美词句后不久,他年轻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纳兰心事有谁知(八)

而今才道当时错

身为康熙皇帝身边的红人,纳兰有着令人艳羡的事业前景,然而,卢氏的去世却在感情世界里彻底击垮了纳兰,他长期沉浸在压抑痛苦中不能自拔,“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爱妻的离去带走了纳兰关于爱的全部美好回忆。就在他对未来几乎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位女子走进了他的世界,她就是沈宛,这位才貌双全的江南才女,以她特有的温柔之情温暖着纳兰冰冷的情感世界,在他凄楚寒冷的生命中再次点燃了爱的火焰。

然而,在经历了一场缠绵悱恻的绝世恋情之后,两个人却在无尽的痛苦中结束了这段感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多情多病的纳兰遭受了太多的爱恨离愁,当一切感情的寄托犹如烟云消散殆尽,当纳兰沉痛地写下这凄美词句后不久,他年轻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年轻的纳兰公子走了,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将不再惆怅,不会再有痛苦与寂寞。在临终前,纳兰写下了他一生最后一首诗《夜合花》:“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短短的一生,纳兰留给世人的词有近四百首,诗近四百首,这些用他的心血写下的词句,跨越沧桑时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纳兰和沈宛之间究竟有着怎样一段凄美恋情?惆怅一生的纳兰公子又将迎来怎样的人生结局呢?

纳兰一生中两个最大知己,一是卢氏,一是顾贞观。可是友情不能代替爱情,顾贞观也最了解纳兰的孤独与寂寞。顾贞观做媒,纳兰结识了另一位女子,这是沈宛,沈宛能填补纳兰的感情生活吗?“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强春风百事非。情知化后来无计,强说还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首句令人震撼,“错”字正是这种震撼所在。人生有悲剧在于,我们永远不可能回到从前,一旦犯下错误,不可能再有改变的机会,表达的正是这种永远不能回到过去的悔恨。这首词是写给沈宛的吗?他经历的最大伤害是在爱情上的伤害。回顾一下他一生的几段爱情错误,一是初恋,因为外在压力被迫分手,可能对当时的纳兰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二是与卢氏的婚姻,这应该是最完美的婚姻,可是这只持续了三年,卢氏的离去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损失,不是纳兰的错,是上天的错;三是纳兰二次婚姻的错,纳兰续娶过官氏,他有强烈的抵触。据说官氏是任性刁蛮,卢氏的感情是不能填补的空白,正是这种情况下,沈宛走进了纳兰的生活。

沈宛是怎样的女子?纳兰认识沈宛有两大原因:一是纳兰早就仰慕沈宛的才名,她是词人,有集子流传。见到沈宛前,就读到过她的词。二人在填词上的共同语言是重要原因。二是顾贞观的引荐。二人相隔千里,本来没机会见面,现在牵线的是顾贞观。所以纳兰请顾贞观出马帮他。纳兰写给顾贞观的信这样说:“闻琴川沈姓,有女颇佳,望吾哥略为留意。”琴川指常熟,可能是沈宛居住的地方,这时康熙二十三年将下江南巡游,希望他能与顾贞观见面,望他先行打听一下沈宛的情况,顾贞观当然是专程为纳兰跑了一趟。顾贞观惊为天人。顾贞观回信更强化了纳兰想见的愿望。下江南时,第二封信语气更强:“吾哥所识,天海风涛之人,未审可以晤对否?弟胸中块磊,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沦落之余,方欲葬身柔乡,不知得如鄙人之愿否耳。”你认识的那位天海内涛之人,我能不能去见见呢?“天海风涛”有典故,与李商隐有关。晚唐李商隐有许多粉丝。柳枝是歌伎,一天,堂兄无意中在朗诵李商隐的诗,柳枝听到了,惊讶,连问,谁人有此,谁有为是?李商隐的堂兄说是堂弟所写,柳枝请求他带话,请李商隐为她写诗。柳枝派丫鬟等待李商隐。告诉他柳枝姑娘要他三天后去河边,没想到,朋友抢走了行李,李商隐因为追赶错过了约会,后来,李商隐再到这儿时,柳枝被节度使霸占了。李商隐写了几首诗,其中称柳枝为天海风涛。这里,天海风涛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沈宛也是歌伎;二是,沈宛也仰慕纳兰;三是,沈宛是才女。二人都有强烈相见的愿望。纳兰希望这位惠心人能像卢氏一样,能提供心灵栖息的港湾。

二人果然一见倾心。纳兰写了一首词,写相见的心情:“两鬓飘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便决计、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拚沉醉。”这一年纳兰三十岁,说自己是两鬓斑白了,见了沈宛就下了决定,便决计,疏狂休悔,向名花,美酒拼沉醉。这可以看出他见到沈宛时的幸福与快乐心情。纳兰的江南之行,最大收获是得到了沈宛。这一年冬天,顾贞观亲自护送沈宛入京,沈宛嫁给纳兰为妾。

沈宛能给纳兰带来他所渴望的幸福吗?相爱容易相处太难,对于二人来说,尤其是这样,二人共同生活时,面对的不再只是爱情,而是残酷的现实。一是康熙年间,满汉关系虽有所缓解,不能通婚的禁令没有解除,违者重罚。纳兰敢娶进家门吗?二是沈宛的身份只是卑微的歌女,风尘女子,作为纳兰的父亲明珠允许儿子将她堂堂正正地娶进家门吗?有点玄。沈宛进不了纳兰家门,纳兰做出万般无奈的决定,另外安置了沈宛居住,成了外室,地位比妾更低。还有更残酷的在于,纳兰要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侍卫,与生活,意味着沈宛的生活主要是等待。这种等待换来的多是独守空闺。看看沈宛写的:“雁书蝶梦皆成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画楼应该是二人同居的地方,纳兰下班总会风尘仆仆地回到这儿,这是沈宛的最快乐的时候,而现在更多的是沈宛独守空房。半夜惊醒时,灯未灭,身边仍是空无一人。心事和谁说?满腹心事与谁说呢?泪水只能沾湿衣服,带来的只能是痛苦。沈宛不是逆来顺受的女子,有思想与主见,发现痛苦是看不到头时,她终于艰难抉择,向纳兰提出了分手。这种煎熬其实纳兰也有。当沈宛提出分手时,他也想挽留,他也付出了许多,甚至以为沈宛可能是唯一能代替卢氏的地方,她们都是才女,都善解人意,但是最大不同在,沈宛与纳兰的相处方式是不平等的,注定这种爱情带给纳兰的除了爱更多的是怨。不平等的爱就不是真爱。这种怨让他们的爱情遭遇到了冰山,纳兰选择了理解与放手,沈宛在几个月后,带着伤痕回到了江南。“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这是命运的错。沈宛只有怨没有恨,她怨命运不公,“满眼春风百事非”,这么美好的春,只能提醒自己物是人非的伤痛。分手时都想安慰对方,要找时间看你,或者堂堂正正地娶进门,沈宛也安慰纳兰,我的心在等你,安慰归安慰,纳兰这样的清醒与沈宛的聪慧,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了。“而今才道当时错”,贴合这段爱情悲剧。后来纳兰去世了,沈宛因为地位卑微,不曾被提及。康熙二十四年春天,纳兰病倒了,这次分手让纳兰雪上加霜,前一天,还强撑着在渌水亭雅集,第二天一病不起,寒疾,七天没有发汗。病甚至惊动了康熙,随时汇报病情。亲手开了处方药,赐给了纳兰,没来得及吃,七天后就去世了。这一年虚岁三十一岁。

年轻的纳兰公子走了,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将不再惆伥,不会再有痛苦与寂寞。在临终前,纳兰写下了他一生最后一首诗《夜合花》:“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短短的一生,纳兰留给世人的词有近四百首,诗近四百首,这些用他的心血写下的词甸,跨越沧桑时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纳兰去世,也是时代的巨大悲痛。当时,有数以百计的人写悼词,从来没见面的人都会痛哭。曾在渌水亭雅集的文人,感叹,没有了纳兰,哪儿可以容得下我呢?有人说,再也没有知音了。我的悲痛向谁诉说呢?康熙也派了中使来祭奠,十多年梭伦的使者来朝贡,这些少数民族的归顺,是纳兰奉使出使的结果。当所有人为此悲痛时,我想只有一个人,并不感到悲痛,甚至认为是解脱,这是纳兰自己。这个人,一生活的是一个字:情,对亲人、对朋友、对爱人。这种情铸就了他的人生,错就错在,他这种纯情的人,不应该生在这样复杂的人世间,所以他说,我是人间惆怅客,人间不是他的家。康熙二十四年5月30日,他永远离开了人间,正是卢氏的忌日,在康熙十六年的这一天,正是卢氏去世的时间,我宁可相信不是巧合,纳兰追随妻子离开这个人间。当所有人痛哭流涕的时候,只有纳兰会微笑,他要去的世界里有他最爱的人,有他最温暖的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4652.html

更多阅读

今天的现在外面下着雨 外面下着雨是什么歌

今天的现在外面下着雨,在告别校园以后的生活、还对很久很久以前的生活有着美好的回忆,在下雨的日子天空总是昏昏暗暗的,总会让人有着回忆的冲动。是不是这样的日子总让我这样的想起你。这句话在电台讲了好多年,这更是让我想起了我的中学

学生作文---美丽的雨山湖公园杨 雨山湖公园

美丽的雨山湖公园我的家乡是马鞍山,那里有一个湖,叫雨山湖。这里风景优美,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是个可爱的地方。春天,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美丽极了!看!春姑娘吧黄色给了迎春花,亭亭玉立的迎春花正在迎接小朋友的到来呢!美丽的桃花欣然怒放;活泼

杨雨薇 杨雨薇朱怡杰近况

杨雨薇编辑杨雨薇,女,先是参加了东方卫视《谁能百里挑一》20121103期节目,最心仪男嘉宾是瞿辰极,但最后没有牵手成功。后来又登上东方卫视《百里挑一》舞台,是百里舞台上的人气女嘉宾。又由于有位为她而来的男嘉宾说有一次看到电视还以为

外面下着雨,犹如我心血在滴。 外面下着雨的心情说说

此刻,外面下着中雨,我最喜欢的天气。我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东四环的某个酒店里,正上演着另一个慈善颁奖的把戏。小邓我两个代先生去领奖,级别很低、组织很烂的一个活动,本来想算了,大多数人都是做了一些事情的。不想靠模仿MJ糊口的人渣大

声明:《纳兰心事有谁知 (下) 杨雨纳兰心事有谁知》为网友龙之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