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合肥清华附中进展情况

清华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基本工作思路,是实施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重点提高工科学生的国际视野、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具有“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等多类型的卓越工程师潜质的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领域后备帅才。

一、总体概况

我校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目前已有18个本科专业和14个工程硕士学科领域被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覆盖了学校几乎所有工科院系。其中,五个院系(电子、机械、精仪、电机和建筑)四个专业列入教育部2012年度“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4个入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入选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项目。涉及全日制工科本科学生约8000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约1000人。

1、目标定位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社会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初步建成一所综合性大学,工科一直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和特色,工科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近2/3,工科各院系的人才培养质量对学校总体上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010年6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后,在去年7月8日历时一年的清华大学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闭幕式上,顾秉林校长在报告中明确部署:在工程学科方面,要以“卓越计划”的实施为契机,研究和推动新时期我校工程教育改革,持续保持我校的工科领先优势。为此确立了新时期清华工程教育培养目标,即培养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多类型卓越工程师。

2、指导思想

2011年6月13日我校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顾秉林校长、陈吉宁常务副校长、袁驷副校长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明确我校要持续保持工程教育的领先地位,必须乘势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和顶层设计,明确新时期工科教育定位,提出整体性改革方案。统筹本研阶段、推进分类培养、创新培养模式、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多种类系统性实践教育,推行高水平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复合式卓越工程人才,以主动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总体思路

继续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卓越工程人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为基地,以改革为动力,以成效为检验,积极推进卓越工程教育改革。就加强实践环节,提出在物理空间上,实现四类课堂相互融合延伸的实践教育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在第一课堂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提高挑战度和生师互动性;二是针对课外创新实践的基础平台SRT,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业挑战度和积极性,以及鼓励丰富多彩的学生第二课堂的科技学术竞赛;三是落实校企联合培养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第三课堂;四是推进走出国门与国际著名高校联合培养的第四课堂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二、组织管理

1、建立了校级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校级领导小组,顾秉林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学校各部处联动的校级工作组;成立了校级专家组:领衔校级实施方案的顶层设计。其中校内15名专家,校外20名专家(其中校友10名,非校友10名)。

2、逐步建立系级组织机构。在各试点院系,逐步成立院系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同时根据学科和行业特点,成立了由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组成的项目指导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

校级领导小组

院系领导组

校级工作组

校级专家组

院系工作组

项目指导委员会


三、政策措施

学校层面:(1)985三期教学经费向入选“卓越计划”的工科院系倾斜(如将985三期总量的80%投入工科卓越计划院系;对无国家经费资助的10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从教学经费中给予每个中心配套经费10万元/年,用于落实学生实习。此外,协同财务处修订了《学生生产实习经费开支标准》,提高学生实习经费报销标准。)(2)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派出计划,在名额分配上优先考虑在“卓越计划”实施上“理念先进、举措可行、推进有力”的工科院系。(3)在助教配备上优先考虑入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工科院系。

院系层面:以机械系为例,针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制定了重点建设的相关课程体系,包括实习实践环节,指定和选聘有经验的教师作为课程和项目的负责人承担相应的建设任务。年度业绩考核时,注意突出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有关教师的实绩贡献,如奖励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团队,重视生产实习教师团队业绩贡献,优先保证在与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的项目上培养本科生和全日制工程硕士生。

四、培养模式

如上文所述,我校“卓越计划”的总体思路是继续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继续实施和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深化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的卓越工程人才。这一目标思路着眼于“适合学生成长、切合清华实际、符合国家战略、汇合全球发展”。

1、 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本科层面,2011年1月至6月,教务处修订人才培养标准、方案、实现矩阵、教学大纲;落实并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加强标准与方案之间的逻辑性;强化国际化培养(增加英语必修学分到8个学分,全文授课、派出计划等);明晰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内涵,增加专业选修课和任选课的比重。工物系从2011年开始增招一个“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的本科班,每年招收30人。与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联合校内相关院系,打破单一院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我校在能源领域的科研与人才培养优势,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厚基础、宽平台、多学科为理念,强化数理基础与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现物理与工程的完美结合,专业方向涉及能源领域多个学科。

应用型研究生层面,课程教学兼顾学科和行业需求,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课程设置统筹兼顾学科和行业需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拓展。落实在培养方案中,要求设置研究型、项目训练型、案例分析课程和不少于3学分职业素质课程(行业讲座、管理、知识产权、人文课程、职业道德等)。在实施卓越工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土木、建筑、工物等院系都在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开设各种类型的工程硕士、专业硕士、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班,进行本硕连读的人才培养。土木系从2011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研究生班〔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班〕,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本硕贯通培养,研究生阶段为三年,授予土木工程硕士〔学历、学位双证〕,三年学费由企业和学生按照各50%承担。毕业时,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建筑学院在本硕贯通体系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覆盖学院所有本科学生,以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4+1+1”培养模式,2009年招收第一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生采用建筑学院与联合培养单位(专业实践基地)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现阶段,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将“四个型”的培养理念落实在全校性公共基础课体系改革之中,落实在各院系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之中,落实在每个教学细胞——课程改革之中,目前已在以下四方面取得了进展。

1)以强化通识为指向的全校性公共基础课体系改革。在学校层面主抓对学生作用最大、影响深远的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公共英语课、人文素质课及相关通识课程培养计划的修订。

例如,对公共英语课教学而言,外文系根据大学教育特点、外语教育规律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了多口径、个性化、分层次、分系列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方案。为培养工科学生的外语能力,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1)大学四年英语学习不间断,加强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大学1、2年级每学期必修外文系开设的英语课程,3、4年级每学期修读学生所在院系开设的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2)建立过程管理为主、目标管理为辅的外语教学模式。加强英语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完善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体系,使之更符合清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需要。3)转变英语教学的侧重点,由原来的一般交流能力培养转变为现在的学术交流能力培养,旨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国际交流提供支撑。4)加强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培养。依据语言学习规律,课程教学更注重通过语言输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能力。5)注重英语能力培养的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英语教学。每年暑期开展清华大学英语文化活动月,提升学生的外文素质、跨文化交流能力;建立了国内高校首个英语写作辅导中心、英语学习方法咨询中心,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再如,对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教学而言,数学系为工科学生构建了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专业模块三部分组成的模块化标准数学课程的新课程体系。基础模块,即由两学期的微积分课程组成和两学期的线性代数构成,微积分分A系列和B系列两种。这是全体工科学生在第一学年之内要求完成的数学课程,以期为所有后续课程提供所需的公共数学基础,使得各学科的专业课程以及物理类课程可以更好地衔接。提高模块,即由复分析引论、数理方程引论等课程构成,一般工科院系在这两门课程中要求选修一门。另有随机数学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数学实验等课程。按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开设。专业模块,即离散数学等电子信息类院系所需的数学课程。

2)以提升能力为指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学校层面,要求工科各院系在新一轮培养方案中,在课程设置与体系调整中,落实对工科学生“四个型”的培养。例如,土木工程系提出,着眼社会需要,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开拓的复合型工科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应实现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的无缝衔接。通过相关培养环节的设置,努力使学生能够提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能组织且带领团队完成工程项目。为进一步加强全英语教学,学校鼓励有条件的院系建设系列化英语授课课程,与基础阶段大学外语教学及本科综合论文训练相衔接,使更多学生接受和适应英语教学环境;同时,在一些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全英语本科人才培养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工科学生的管理能力,经管学院、法学院为全校工科学生开出了20余门管理类、法律类课程,如企业管理基础、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分析、技术创新管理、高技术创业管理(后改名为创业管理)、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商务谈判原理及模拟、商业侵权法律问题、法律基础等课程。

院系层面,在实施卓越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注重整合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重组核心课程、开设挑战性课程,坚持抓住重点,实现少而精,力争精出精华。电机系将本科的课程整合成12门学科核心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组建了3个系列课组,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探索PBL和CDIO教学模式在工科核心课中的应用,建设有较强挑战度的课程。精仪系以机械学院12门平台课为基础,形成了5个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组,开展因材施教培养。

基于本校教育研究院所做的三次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2008年、2009年、2010年),研究表明,清华的本科教育从总体上来说和美国同类大学伯仲相当,各有优势。但是在主动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上存在明显差异。清华低年级学生的表现好于美国顶尖级研究型大学以及美国大学总体水平。二者在学业挑战度和主动合作学习的水平上无差异;相比较而言,清华高年级学生的表现与美国同类大学的学生相比存在差距。为推动研究型教学模式、夯实理论基础、发展创新思维、强化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本科层面以入选卓越计划的工科院系作为试点,启动支持了两门挑战性课程,即工业工程系顾学雍的“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挑战”和航院高云峰的“趣味力学试验及制作”,还有若干门很好的课程正在酝酿中,拟成熟一门支持一门。

相应,研究生层面拟加强研究型课程建设。拟建设一批从教学内容到授课模式均体现研究型教学理念的高质量研究生课程,鼓励基于问题或项目学习的课程,加强课程的深度、宽度和广度,从而深化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拓宽研究生的学科知识面,加强研究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并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有效交流表达等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学习环节,提高研究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另外,我校SRT计划自1996年开始实施,是本科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近几年来立项数量已达到每年1000项的规模,接纳本科生2000余人。60%以上的本科生在读期间参加了一项或以上的SRT项目。学校将SRT计划作为提高学生学业挑战度、培养研究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的重要举措,还将通过与学术科技竞赛衔接、奖励优秀项目、延续资助和重点支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提升计划实施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

1)针对培养方案中的每个细胞——课程,如何利用第一课堂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课程具有挑战性,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我校一些工科专业课程已开始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以《水处理工程》专业课程为例,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习”的有机融合,激发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通过3-4学生组成小组建立自主设计实验、自由开展实验的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制定实验方案、讨论及方案修改、实施实验方案、特色实验成果展示,提高课程挑战度,并强化团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再如,顾学雍等教师采用CDIO(Conceive-Design - Implement –Operate的缩写)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在课程中尝试整合性教学,让学生体验知识的集成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个人的职业道德、学术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

2)创新因材施教办法。教育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改革相应教学内容和方式,创新因材施教方法。土木系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开设了“卓越工程师培养:因材施教研讨课”课程,以专业教育和科研训练为载体,进行因材施教,旨在德、智、行三方面对学生实行个性化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性。电机系在本科12门核心课中,都开展了因材施教培养模式。电机系和精仪系均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每学年遴选10名左右的学生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对象,进行导师制重点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软件学院则通过综合性课程设计,实施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布置一些超出课堂知识范围的开放式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分组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探索式地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创新学生导师制的落实办法。导师制是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切实落实教书育人职责,加强对学生学业、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土木系采用选修课的方法落实导师制,教师计入工作量,学生计学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考核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物系能源实验班导师制的特点,一是聘请的导师全部为校系领导和名师,而且实行一对一负责制;二是明确拟订了导师基本职责是辅导引领。

4)以培养四个型的工程人才培养为指向,学校鼓励和支持了一批符合工程教育方向趋势的改革项目。以UCBerkeley工学院邀请清华面向理工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共同举办“清华-Berkeley全球技术创业教育项目”为例。该项目由经管学院教师牵头,通过培养方案(知识+技能+实践+资源;知识:5个学分的课程,其中二门必修课+二门选修课;技能:创业计划开发;实践:30多位创业导师,其中以清华和Berkeley的校友为主;资源:2个创业基地和12个创业投资公司)与国外著名高校合作开发与教学、团队工作、各小组创业导师、合作伙伴等环节,培养工科学生研究、管理、创新和国际化能力。

清华大学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合肥清华附中进展情况

五、师资队伍

“十二五”规划期间,学校鼓励院系建设工程型教师队伍系列,吸收一批企业界、工业界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士成为学校的正式教师,建立工程教育专职和兼职队伍,强化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一些试点院系,拟设立工程型教授系列,提出引进(从企业回聘)和培养(派教师出国学习,派教师去企业学习)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含工程型师资的目标比例及人事政策等。如汽车系已实施“企业教师计划”,选择5门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授课,授“汽车工程系xx课程企业共建导师”头衔。

具体措施如下:

1、国外师资

来源:招收、聘期长期访问(刚退休或刚毕业)、短期访问专家教授并重。

形式:课程和指导论文均可。

具体措施:利用短期“千人计划”教授的人脉资源,构成“讲习教授团”,开设相关工科专业领域的短期课程;广泛邀请客座教授及其邀请国际学者到相关院系开设前沿课程,扩大视野。

2、企业师资

聘请相关专业世界著名企业和国内有影响力企业的总经理或总工到学校授课,包括技术课程、前沿课程和管理课程;聘请来自企业的导师参加学生课程训练、学生短期企业实习、生产实习与综合论文训练的指导;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在职硕士生、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和工程博士生培养,采取联合指导教师培养的方式,其中一位由研究题目相关单位(或专业实践单位)的具有丰富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经验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担任联合指导教师。

3、自身师资

(1)教师出国进修(侧重教学)。派出1人带回1门课,主要针对12门核心课。

(2)到企业进修。与企业长期合作或到企业工作1年左右。

(3)对新进教师提出国际化和英文授课要求。

(4)实验系列师资。细化吸引和稳定实验系列教师的一系列措施。

六、校企合作

1、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校内科研实验室、学生科技活动基地、教学实践基地,以及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资源,结合各类国家科技发展与研究计划项目、企业合作研究与开发项目,建立以大学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各类合作项目为平台、以国际合作为延伸、有效调动国内外校内外各类资源共同参与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为优秀人才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大系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


2、清华大学生产实习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

专业培训

现场实习

社会实践

岗位实践

课题研究

就业指导

综合性开放式企业实习实践教育平台

综合性实习企业基地

产品服务

现场

专业化校企师资队伍

活跃的交流环境与氛围


3、生产实习模式

形成以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为龙头,北京市级、学校级和学院级为基础多级的实践教育基地体系。本硕博统筹,与相关领域的顶尖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生产实习模式基本是学生自愿选择,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补充的模式。

以汽车系为例,2011年,与德州仪器公司、RIM(黑莓)公司和QNX软件系统公司联合成立了RIM-QNX-TI-清华车载信息联合实验室,为教学提供国际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系统。这些实验室可为以学生活动项目为引导的实践教育提供支撑;同时依托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可为以科学研究项目为引导的实践教育提供支撑。

在企业基地建设方面,目前已与国内几乎所有骨干汽车整车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过去10年中,曾向一汽集团、东风商用车公司发动机厂、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派出了生产实习,并与一汽集团签订了校级共建协议、东风商用车公司为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此同时,正在规划通过与欧美名校在合作培养双硕士学位学生的同时,带动本科专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汽车系实习示意图


4、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基地建设情况

我校与14个单位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其中有两个是由兄弟院校牵头)涉及建筑、土木、水利、环境、机械、精仪、热能、工业工程、汽车、航天航空、电机、计算机、自动化、软件等院系,其中,建筑、土木、电机、计算机与共建企业入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目前,12个由我校牵头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原校级实践教育基地),陆续签署三方共建协议书,制定了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建立了基地组织管理体系,以及明细了工作职责。

七、国际化

学校层面不断加大本科生国际化培养力度,提出并着手实施了推进面向世界的学生培养平台建设目标,通过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学位、交换生、海外实习、海外暑期课程、暑期实验室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比赛等多种形式,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境外学习机会,搭建长短期项目相结合,学期派出与暑期项目相衔接,专业课程及文化交流并举的多层次、多模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项目策划过程以国际合作项目为支撑,以校际合作资源为支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支撑。学生海外教育项目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成建制的效应。2010年本科学生参与海外教育项目人数首次突破千人(30%),近两年稳定在1030人左右。

研究层面积极推进联合培养双联学位项目建设。通过与知名大学建立联合培养双联学位项目,合作培养硕士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先进教育理念,促进中外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拓宽国际视野,推动我校培养模式改革。(附清华大学中法环境能源高级管理硕士项目案例)。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1、推动建立挑战性课程示范课;一批课程实践“做中学”或赛课衔接;以SRT等为载体,推动更有深度、更精细的指导和培养;普遍性地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进;对教学方法改进的支持、培训。

2、建设校级和院系的学生创新基地。

3、以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重点,以国家、学校投入增加,学生实习经费提高为契机,抓好校外实践。

4、建议国家层面对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持续投入,特别是没有给与经费支持的中心给予适当经费投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4815.html

更多阅读

沁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摸清我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找准我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切实落实中央、省、市委有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近期,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通知》精神,对全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

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共4篇 基层党建述职报告

党建工作述职报告怎么写?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包含什么内容?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以下是三篇非常优秀的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党建工作述职报告1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今年以来,我当真履行“第一责任

三年级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大全 三年级养成教育计划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结合本班实际,特拟订养成教育计划:一、 指导思想养成教育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

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学校安全工作制度汇编

学校安全工作自查报告学校安全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学校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我校认真贯彻教育局的各项安全要求,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列为学校的头等大事。坚持以防为主,积极开展各类安全知识培训、教育活动,落实各项防

声明:《清华大学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合肥清华附中进展情况》为网友我已伤痕累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