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心经:穷人穷在哪

致富心经:穷人穷在哪第1节:前言
  前言
  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也有人说"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但对待金钱的态度确实是截然不同的。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有些时候,钱的确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钱的多寡决定了人的穷富,也就有了穷人与富人之分。"只要天上有太阳,天下就会有穷人和富人。"先不说这句话的对错,但至少影射出了一个道理:绝对平等是不存在的。这当然不会让人绝望,因为穷富是相对的,穷富是转化的。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社会总能在不断地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今天的富人有可能会沦为明天的穷人,今天的穷人不是没有希望成为明天的富人。因为资本的规律作用,后者实现起来要难得多,但并不代表没有可能,从某种角度来说,富人也是从穷人堆里钻出来的。另外,穷富的定位因为对比群体的不同而变化着。比如,你有十万元,在乞丐面前,你绝对是个富人,但在比尔·盖茨面前,你绝对又是一个穷人。社会在进步,富有富的新意,穷有穷的新意。
  穷人的日子不好过,物质的匮乏,精神的压抑,都要面对。穷人没有在经济上解放自己的能力,行为和心灵上难免就要受到伤害。在一起过穷日子的时代,没的说,穷日子穷过,倒也过得去。但是,眼看着身边的人先富起来,就沉不住气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最能刺激人。富起来的人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致富,得到物质利益,还有资本慈悲为怀,慷慨解囊,帮助后富,回报社会。这种快乐与穷人向他人求助的窘迫,不可同日而语。在和平年代,在经济社会,经济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
  "宁可大家穷,不愿一家富"是穷人典型的思想痼疾。不要认为你的贫穷是别人的富裕造成的,劫富不能济贫,只能徒增一个像你一样的穷人。穷人都爱抱怨自己的命不好,其实命的好坏是靠自己把握的。"人家生下来什么都有了",那么他的上一代呢,上上一代呢?总能找出和你一模一样的那一代来吧!
  穷人需要做的只是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增加运用社会资源的本领。
  编著者

第2节:目录
  目录
  第一章被现实压弯了腰,自我麻醉得过且过
  1.人不怕穷不怕苦,就怕志短不争气 / 3
  2.低头拉车不看路,拼命工作为哪般 / 5
  3.睁开眼看清是非,穷人最怕安贫乐道 / 8
  4.挖出志短的祸根,全力冲破命运摆布 / 11
  5.千万别自我麻醉,穷人必须保持清醒 / 13
  6.摆脱逆境的困扰,穷人更要自强不息 / 16
  第二章仇视富人牢骚多,只知道生气不知道争气
  1.嫉妒害人更害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22
  2."劫富济贫"是嫉妒,穷人需要理性思考 / 25
  3.心胸开阔万事空,穷人最怕心胸狭窄 / 27
  4.提高自己是正道,穷人生气不如争气 / 29
  5.寻找心理的平衡,懂得比较学会比较 / 33
  6.正视贫富的差距,让自己看得更远一些 / 36
  第三章死要面子活受罪,穷人的面子太值钱
  1.死要面子活受罪,自戴枷锁不堪重负 / 41
  2.越穷越注重面子,有了面子没了机会 / 44
  3.打肿瘦脸充胖子,欲盖弥彰自欺欺人 / 46
  4.虚假手段遮穷相,自设障碍难以翻身 / 49
  5.穷人不要假清高,放开手脚不要顾忌 / 51
  6.穷人求实别求虚,弥补缺点变劣为优 / 53
  第四章自己看不起自己,富人面前底气不足
  1.穷字压头难自信,自卑的穷人最可怜 / 58
  2.不要破罐子破摔,穷人何必自卑自贱 / 60
  3.自卑是穷困之根,去掉穷根才会翻身 / 62
  4.心中疙瘩自己解,自信的穷人才会富 / 65
  5.有点野心不为过,理直气壮跳出困境 / 67
  6.穷富与幸运无关,穷人必须改变心态 / 69
  第五章越穷顾虑就越多,顾虑越多必然越穷
  1.小心翼翼过日子,饭碗再破也是宝贝 / 76
  2.穷人没钱怕生病,生老病死是道坎儿 / 78
  3.怕失败又怕赔钱,胆子魄力决定穷富 / 80
  4.经济压力压弯腰,斤斤计较苦算计 / 82
  5.习惯贫穷不反抗,接受现实挑战贫穷 / 84
  6.别人吃肉你喝汤,穷人不要畏首畏尾 / 86
  第六章求安稳逃避风险,失去翻身的好机会
  1.冒险不一定能翻身,不冒险注定难翻身 / 90
  2.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利益必定有风险 / 92
  3.穷人要有豁出去的精神,冒险才能赢得机会 / 95
  4.别奢望十拿九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97
  5.要勇敢也要理性,敢冒险更要会冒险 / 100
  6.勇气成就大事业,冒险者永远占先机 / 103
  第七章虚幻中自我陶醉,喜欢追逐一夜暴富
  1.一夜暴富是神话,求虚务实才是真 / 108
  2.被欺骗的是穷人,自我欺骗的还是穷人 / 110
  3.别被自己忽悠了,要避免浮躁的心态 / 114
  4.用野心代替幻想,穷人翻身三大玄机 / 116
  5.老婆孩子热炕头,穷人理想的三弊端 / 119
  第八章不愿生活有变化,逆来顺受难于突破
  1.安分守己害苦人,标新立异有出路 / 123
  2.跳出思维的定势,穷人不要害怕改变 / 125
  3.丢掉贫穷的观念,去除心灵的穷文化 / 127
  4.不能一辈子受穷,有思路就会有出路 / 129
  5.识实务者为俊杰,穷人要随时代而动 / 131
  6.换一个角度思考,穷人不要钻牛角尖 / 134
  7.打破传统的观念,给大脑也洗个澡 / 136
  第九章人穷势穷关系穷,能量有限急也没用
  1.穷人求人办事难,苦力支撑缺少帮助 / 142
  2.剖析富人俱乐部,富人圈子拒绝穷人 / 145
  3.穷人最缺"贵人"助,单枪匹马难成大事 / 148
  4.人脉能决定财脉,穷人要学会交际本领 / 150
  5.走出来遍地是钱,在家跳塌天也没用 / 152
  6.穷富交往能互补,寻找你生命中的"贵人" / 154
  7.穷人攀富怎么了,功夫到家实惠大家 / 157
  第十章没有本钱没经验,起点太低四处碰壁
  1.穷人创业底子薄,落后就要尽力超赶 / 161
  2.解决温饱再创业,找到了本钱再起步 / 163
  3.穷人创业难,再苦再难也要挺住 / 165
  4.驾轻就熟避风险,从熟悉的行业入手 / 167
  5.经验比金钱更重要,穷人要敢花钱买经验 / 169
  6.合作伙伴要细选,招兵买马的潜规则 / 172
  第十一章花钱容易挣钱难,可怜的积蓄成死钱
  1.穷人总是爱存钱,看不透银行的"猫腻" / 177
  2.穷人钱少更要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 180
  3.合理分配你的钱,不要让钱白白流走 / 183
  4.理财是一种习惯,封杀用钱的坏习惯 / 185
  5.消费细节学问大,穷人要懂点经济学 / 187
  6.要看清博傻规则,穷人难靠股票发财 / 190
  7.更新理财观念,重视一分钱的力量 / 193
  第十二章晚上睡觉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1.全力以赴去做事,点燃你致富的火种 / 198
  2.穷人要敢想敢做,改变现状七大要诀 / 200
  3.穷人要戒骄戒躁,别想一口吃个胖子 / 203
  4.一个鸡蛋靠不住,穷人晚动不如早动 / 205
  5.人不吃苦难翻身,富人是这样炼成的 / 208
  第十三章好习惯成就富人,坏习惯毁灭穷人
  1.整天疑神疑鬼,就会白白耗费大量精力 / 212
  2.庸人自扰多烦恼,容易陷入消极陷阱 / 214
  3.偷懒拖延成惯性,大好机会与你无缘 / 216
  4.常为失败找借口,自我宽谅不穷才怪 / 218
  5.穷人养成好习惯,下一个富翁就是你 / 220
  第十四章面对教育困惑多,短视行为害人不浅
  1.教育费用高,穷人遇到的新难题 / 225
  2.抛开读书无用论,知识永远价值连城 / 227
  3.不学习就会落后,落后就会面临下岗 / 229
  4.不放弃任何机会,社会才是真正的学校 / 231
  5.工作学习两不误,冲破贫穷的铁栅栏 / 234
  主要参考文献 / 236

第3节:第一章 被现实压弯了腰,自我麻醉得过且过(1)
  第 一 章
  被现实压弯了腰,自我麻醉得过且过
  对话现场
  穷人与富人的第一次见面。两个人以前是多年的邻居。
  穷人:"老邻居,你还能认出我来吗?"
  富人:"在一个四合院里住了那么多年,怎么会认不出来呢?我们还是有感情的。"
  穷人:"这么晚了,还那么忙,看来你们富人也不容易。什么都有了,还那么拼命。"
  富人:"人只要活着,就很难说什么都有了。你觉得现在你最缺什么?"
  穷人:"我当然最缺钱喽。无钱万事休。"
  富人:"这是事实,但是这只是结果,其实还有更内在的因素。"
  穷人:"你是想说,人穷志短吧。可是穷人怎么能不志短呢?对于等米下锅的人来说,还有什么志气可言呢?人穷就必然受限制,迫于生机,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必然要放下很多东西。"
  富人:"你说的只是客观因素,穷人被一些不具备的客观条件所限制。而一些主观因素,完全在于穷人自己。比如,许多穷人是安贫乐道的。他们认为,人生由命,富贵在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是前世注定的。"
  穷人:"这有什么错?人们不是常常说,人要知足常乐吗?"
  富人:"我个人认为,需要知足的是富人,说得夸张一点,它只适合富人,不适合穷人。这些告诫对于富人而言是有利的,如果你拿这些话来告诫穷人那就错了。"
  穷人:"看来,我们是被一些传统的观念误导了。"
  富人:"是的,宿命论和知足常乐是滋生安贫乐道思想的土壤。在一些偏远山区,一些人的贫困程度令人惊讶,但他们习以为常,为什么?因为他们麻木了。有的人甚至把政府扶持他们发展生产的资金拿去买酒喝,这是人穷志短的典型表现。"
  穷人:"经你这么一说还挺有理,为什么人一陷入真实的生活中,这些道理就感觉不到了呢?"
  富人:"这是自我麻醉的结果。开始的时候,穷人不是没有志向,但是因为自我麻醉,他们没有倾听它的声音,如果它潜伏在穷人身上多年之后一直没有得到鼓励,那么,这种志向就会逐渐停止萌动,最后趋于退化而消失。"
  穷人:"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富人:"穷对每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一种人生逆境,但如果一味逃避,逆境就是绝境!穷人要勇敢地去面对,穷则思变,自强不息,使不利因素转化为致富的契机。只有自强不息的人,才有机会翻身,才会有更宽阔的人生道路。"
  对话结束后,穷人感觉到自己轻松了好多。
  1.人不怕穷不怕苦,就怕志短不争气
  人穷志不短。没有志气的人比乞丐还可悲。每一个穷人都希望自己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因为富人大多是从穷人堆里走出来的。如果,穷到骨子里,谁也没办法救你。
  某地有这样一条标语:"谁穷谁丢人。"穷人丢不丢人,只有穷人自己清楚。如果穷人到商店买东西,就连一些服务员的眼神都不一样。鄙视对穷人来说,既可以置之不理,也可以变鄙视为动力,就像汉朝的韩信那样,忍辱负重,最后终于翻了身。
  人不怕穷,不怕苦,就怕不争气。有些穷人确实是不争气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穷人应该好好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如果你不是故事中那样的人,万幸!否则,你该好好扪心自问了。
  富人每天回家下车时,都能碰到一个乞丐,提着个破罐子守在路边。开始时,富人对乞丐理也不理,邻人都说他为富不仁。富人说:"我这样做,对他来说,恰恰是仁慈,如果他轻易地能讨到东西,就越不想去致富,因为他还能靠乞讨混口饭吃。富人是怎样炼成的?是被逼出来的!"
  邻居们并不赞成这个观点,说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穷人没有本钱,有了本钱自会去谋生。富人说不信咱试试看。

第4节:第一章 被现实压弯了腰,自我麻醉得过且过(2)
  第二天富人下车,走到乞丐的面前,送给他三张百元大钞,说:"我最初是靠300元钱做小生意起家的,现在同样给你300元,做点事情吧,别再乞讨了。"
  乞丐欣喜若狂,满口答应,接了钱后飞奔而去。此后的半个月乞丐没有出现。就在邻居们正在交口称赞富人这钱给对了的时候,乞丐把钱花完又回来了,还是站在原来的位置。富人的车开过,从此再不理这个乞丐。
  如果不完全是外部力量,或者自身无法抗拒的因素导致贫困,那么穷人就应该为自己的贫穷负责。
  在某个市场上,卖大饼的大娘用一个旧推车推着家里的煤球炉子出来,总是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她的丈夫和年龄已经不小的儿女就躲在远处看着,等大娘把饼卖完,他们才慌忙上前,赶紧低着头把炉子、推车弄走。做个小买卖,一家子人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
  现在,大娘的生意越来越好,家人大大小小挺直了腰板全出来帮忙。
  如果一开始没有大娘出面,都怕丢脸,能有后来红红火火的一切吗?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干点什么,总比受着穷困强啊!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也如此。富人大多是从穷人堆里走出来的。富翁中有从擦皮鞋做起的;也有从拾破烂儿起步的……
  如果心穷透了,谁也没办法救你!
  2.低头拉车不看路,拼命工作为哪般
  现实让穷人低头,低头的同时也迷失了方向。急功近利让穷人落入了陷阱,他们四处奔波、饥饱劳碌还满世界去寻找这样的陷阱,生怕找不到,如果没有了陷阱,他们失望,沮丧,甚至绝望,这时如果有一个陷阱让他去跳,他还会对人感恩戴德!
  很多人都想过富足而幸福的生活,但他们却被套牢在上班和回家的路上。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都在干什么?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许多人并不是自己喜欢什么就能从事什么职业,多数人是被动地去做一种工作。工作的定义是什么?工作的定义是,人们以金钱作为报偿来弥补因工作产生的不悦,去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就算今天大学毕业后可以自由找工作了,也不是你喜欢什么就能做什么,许多人更看重这个工作能为他换回多少钱,这个工作体面不体面,是不是被人尊敬的一种工作和职业,这个工作是否拥有某种特权和地位,享有很高的社交名望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攀比。
  因为人总喜欢跟别人比,人们常常不是追求成功,而是追求比别人更成功;不是追求富有,而是追求比别人更富有。人不愿意呆在一个年薪有20万,而别人年薪有25万的地方,而情愿呆在一个年薪15万,而别人年薪只有10万的地方,人们常常喜欢跟兄弟姊妹、跟同事、跟邻居、跟同学、跟自己圈子里的人去比,由于有这种心理存在,你不可能找到你真正喜欢的工作和事业去做。而且你也被一种圈子给圈住了,动弹不了。
  这就是你把工作看成那么神圣的悲哀,你用快乐的童年和花季、雨季般的岁月换得的一纸文凭,再用文凭和年轻的梦想换得的一个工作,这种神圣般你并不喜欢的工作,为你换来的只是仅能够养家糊口的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来谋生是一个大大的错误,致富的出路在于做你喜欢做的事情。
  因为许多人都是通过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来赚钱,所以他们不可能成为富人,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来赚钱,你就会成为有钱人,对一件事不喜欢,就会做不好,但为了生存又必须做,很多人都是这样混日子,在平时,你与某人见面,问他在干什么,他常常告诉你说:混口饭吃。就是这个混口饭吃的概念,害得许多人成了穷人。
  一个妓女她是靠出卖肉体来获取钱财,天底下没有哪个女人从内心深处喜欢出卖肉体来赚钱,有些女人走上这条路都是被迫的,或者是被钱财诱惑而误入歧途的,绝对不是她们喜欢做这件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指你做这件事,就是暂时得不到一分钱,你也愿意去做。
  报纸上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美国芝加哥有一位退休老人,住在一处简朴的住宅区,打算在那儿安度他的晚年。他住的地方最初的几个星期很安静,不久就有三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所有的垃圾桶。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对他们的恶作剧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好言相劝过也吓唬过他们,可是一直没有用,等人一走,他们又开始踢。邻居们无计可施,也只好听之任之。这位老人实在是受不了他们制造的噪音,就想办法让他们离开。

第5节:第一章 被现实压弯了腰,自我麻醉得过且过(3)
  于是他出去跟他们谈判:"你们几个一定玩得很开心,我年轻的时候也常常做这样的事情。现在我年纪大了,踢不动了,想雇佣你们每天来踢这些垃圾桶,我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元钱,你们愿意干吗?"这三个年轻人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他们使劲地踢所有的垃圾桶。过了几天,这位老人愁容满面地找到他们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他说,"从现在起,我只能给你们每个人五角钱了。"
  这三个年轻人有点不满意,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天下午继续踢垃圾桶,但却没有以前那么卖力了。几天以后,老人又来找他们。"瞧!"他说,"我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两角五分钱。行吗?"
  "只有两角五分!"一个年轻人大声抗议道,"你以为我们会为了区区两角五分钱浪费我们的时间,在这里踢垃圾桶吗?不行,我们不干了!"从此以后,老人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这个故事表明,人们没有了利益的驱使,很少能去坚持做一件事,而为了利益,又常常陷入别人设下的陷阱。这位老人就是利用了那三个年轻人想获利的心理,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这个社会上大部分人只为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去工作,都想得到及时回报。
  3.睁开眼看清是非,穷人最怕安贫乐道
  知足常乐是劝慰人的话,它是说让人们淡泊名利,欲望适度。但对于创业、发展、成功来说,人们就要永不满足,知难而进,永不退缩。知足常乐可以让富人适可而止,但只会让穷人锐气大减。
  从前一个富人问一个穷人:"如果在你面前有仁义和金钱,你选择哪一样?"穷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要金钱!"富人说:"如果让我选,我要仁义而不要金钱。"穷人说:"那是因为你有的是金钱,而缺少的是仁义;我恰恰相反,有的是仁义而缺少的是金钱。"
  需要知足常乐的应该是富人,可以用来告诫他们不要太贪心了。而劝告一个穷人要知足常乐,当然初衷是好的,但是要他们知足常乐的结果却容易使他们安于贫穷,失去奋斗的动力。不知道有谁希望家中空空,缺吃少穿,还要面对老婆的唠叨?如果有人落到这样的地步,却还安乐自在,真不知道这是自私还是不负责任。
  古人说:"不忧愁于贫贱,不追求于富贵。"在新经济时代,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句话。一个贫穷的人怎么会没有忧愁,这都是些隐居在深山老林的隐士们的鬼话。奋斗吧!财富的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奋斗呢!既然你的内心深处还有成功的欲望,为什么还愁眉苦脸呢?昨天的贫穷已成事实,明天的富有一定会来到,既然认识到过去的路走错了,那么现在的路一定要走对。
  除去知足常乐以外,另外一个需要穷人睁开眼睛,重新审视的观点是:安贫乐道。当然两者论调基本上是相似的。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范晔又说:"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仰慕之。"朱熹还说:"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从字面意思来看,安贫乐道是让人们安于贫困的境地,乐于道德的修养。初衷当然是好的,无非让人们有一种宽阔的胸襟。但是客观上,它对穷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实质上,用我们今天的标准来看,安贫乐道只不过是旧时统治者为安抚百姓所进行的一种道德说教。安贫乐道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就是:读书人要与世无争、苦中作乐;女人要贫贱不能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穷人要安于贫穷,不做非分之想。
  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的眼力确实锐利,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看不惯了,愤然地说:"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讽刺所谓的安贫乐道:
  "大热天,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席卷天下'。这也是一付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大约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贫穷真是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的穷人的席子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第6节:第一章 被现实压弯了腰,自我麻醉得过且过(4)
  安贫乐道的思想之所以能在穷人心底里根深蒂固,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中国古人历来有"人命在天","听天由命"的说法,包括贫穷和富有。就是说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是前世注定的。前世积德行善,就会投胎转世于富贵龙凤之家享福;前世造孽作恶,便让你投胎于贫贱之家受罪。听天由命使得千百年来的中国穷人多安于贫困,不思进取。由于中国过去的经济比较落后,一般人的心理容易满足,这叫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家骑马咱骑驴,后头还有步行的",这就是"知足常乐"。
  宿命论和知足常乐是滋生穷人安贫乐道思想的土壤。时至今日,安贫乐道仍是许多人尊崇的一种生活态度,这种尊崇甚至达到了惊人的地步。麻木了,就是黄连含在口中,也会默默忍受,不喊其苦。
  但是,不要忘记,人们只有在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才能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对街头的乞丐还有什么荣辱可谈;一个连电视都看不上的穷人,又怎么谈得上"精神生活丰富"?
  4.挖出志短的祸根,全力冲破命运摆布
  有两句古语是说穷人的,一句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句是:"人穷志短。"可以说,许多的穷人深受这两句话的影响。从第一句话中汲取营养,穷人也可以成为富人,如果有哪个人不幸被第二句话所言中,而不能自拔,那么,这个穷人注定要当一辈子穷人了。
  尽管我们一向同情弱者、同情穷人的遭遇,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穷志短确实在当今社会上许许多多的穷人身上存在着。比如,我国大中城市中存在的乞丐现象。我们并不否认确实有一些生活无着落的人被迫走上行乞之路,但恐怕其中有些人还是因为缺乏改变自己贫穷面貌的志向和勇气,也就是所谓的"志短"吧!毕竟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并不缺少依靠诚实劳动获取基本生存条件的机会了;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还有个别一些人,把行丐作为自己的发财途径,而这种骗取人们同情心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变相的诈骗。当然,我们见到的更多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人,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穷人和已经成为富人的"前穷人",所以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着,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富强着。
  正像所有事物具有两面性一样,贫穷也是相对的。之所以这么说,第一个理由是:贫穷的境况会激发人改变贫穷的志向和勇气。总而言之,贫穷、困苦对人毕竟不是件好事情,很少有人乐于贫穷、向往贫穷的。之所以有发达国家的富人自愿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回归乡村、回归自然,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只是表明了人们追求生活的兴趣和品位不同;同样,宗教信徒的苦修生活,也只是表明他们在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个理由是:当人们为了一日三餐而辛苦奔波时,极容易挫伤了进取心。所以,这也就是造成"人穷志短"的客观原因。在古代,人往往在生死线上挣扎,生存、活命是第一要义,即使立志,也往往是小志、短志;而立大志、长志则对人的要求较高,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永远告别了那样的时代,连最偏远的乡村百姓,也已经不再为衣食生存而忧愁了;更多的人,包括所谓的"穷人",都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为了发展而奋斗着,所以,贫穷尽管仍然制约着我们的"志",但鸿鹄之志,却是可期可求的。
  人穷不能志短,人穷也可以有大志。在这方面许多先驱和伟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原本是失去自由的囚徒,却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声,最终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领导人林肯,早年不过是靠为人擦皮鞋糊口的穷小子,就因为从小有远大抱负,而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中外历史上许多富豪都是出身寒门、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中国香港的爱国实业家李嘉诚、中国台湾的著名实业家王永庆,等等。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甘于受命运的摆布,把摆脱贫穷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第7节:第一章 被现实压弯了腰,自我麻醉得过且过(5)
  所以说,贫穷是相对的,这也是人穷志不短的理论基础。
  5.千万别自我麻醉,穷人必须保持清醒
  许多"不争气"的穷人从心理上欺骗自己、麻醉自己。他们在内心也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因为麻醉,这种渴望没有变成行动;同时,又怕把这种担心对成功的幻想拿到现实中去检验。
  每个穷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不能一有机会就无所事事地消磨时光;不能够放任自己清晨赖在床上,直到想起来为止;也不能只在感到有工作的心情时才去工作,而必须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心境,都应当强迫自己去工作。
  绝大多数胸无大志的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太善于自我麻醉了,他们不愿意从事辛苦的工作,不愿意付出代价,不愿意做出必要的努力。他们所希望的只是过一种安逸的生活,尽情地享受现有的一切。在他们看来,为什么要去拼命地奋斗、不断地流血流汗呢?何不去享受生活并安于现状呢?他们经常用这样的论调来安慰自己曾经浮动的内心。医生的麻醉术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但它是用来救人;穷人的麻醉术同样也可以减轻痛苦,但它却是来害自己,往往在麻醉中无声无息地死去。
  当一个人服用了过量的吗啡时,医生知道这时候睡眠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因而会想方设法地让他保持清醒。有的时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采用一些非常残忍的手段,比如,使劲地捏、掐病人,或者是对他进行重击,总之,必须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驱逐睡魔。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意志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旦他意志消沉,陷入睡眠,那么他很可能就再也不会醒过来了。
  自然界的一条定律是只有那些被经常使用的东西,才能长久地焕发生命力。一旦穷人们停止使用穷人的肌肉、大脑或某种能力,退化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穷人原先所具有的能量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穷人。
  如果穷人没有去注意倾听心灵深处"努力向上"的呼声,如果穷人不给自己的抱负时时鞭策加油,那么,这种"努力向上"的呼声很快就会萎缩死亡。
  没有得到及时支持和强化的抱负就像是一个被拖延的决定。随着愿望和激情一次次地被否定,它要求被认同的呼声也越来越微弱,最终的结果就是理想和抱负彻底消亡。
  在穷人这个群体当中,这种抱负消亡、理想失灭的人实在太多了。尽管他们的外表看来与常人无异,但实际上曾经一度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燃烧的热情之火现在已经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些可怜卑微的穷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那些抱负消亡的人是属于其中的一类--他们一再地否定和压制内心深处要求前进和奋发的呐喊,由于缺乏足够的燃料,他们身上的理想之火熄灭了。
  对于穷人来说,不管现在的处境是多么恶劣,或者先天的条件是多么糟糕,只要保持了高昂的斗志,热情之火仍然在熊熊燃烧,那么就是大有希望的;但是,如果他颓废消极,自我麻醉,那么,人生的锋芒和锐气也就被精神麻醉剂消磨殆尽了。
  在穷人的生活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保持对生活的激情,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永远让炽热的火焰燃烧,并且保持这种高昂的境界。
  理想和抱负是需要由众多的不同种类的养料来进行滋养的。空虚的、不切实际的抱负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坚强的意志力、坚韧不拔的决心、充沛的体力,以及顽强的忍耐力的支撑下,穷人的理想和抱负才会变得切实有效。
  6.摆脱逆境的困扰,穷人更要自强不息
  晋商的乔贵发从穷人到富人的传奇式人生轨迹,无疑是对穷人自强不息的最好注解。他们不仅仅给人们留下了乔家大院,更给人们留下了无比深刻的精神感召。穷对每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一种人生逆境,但是如果一味逃避,逆境就是绝境。
  其实,困苦与逆境并非完全不利,有许多富人也曾经身陷贫穷困苦的环境之中,但是富人最终还是克服和改变了自己的处境,获得了成功。无数事实证明,逆境有时正隐含着更大的成功因素,只要穷人用自己的毅力和勇气加以克服,不利的因素就能转化为成功的种子。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穷人,一旦陷入贫穷,或遇到难处,他们要么怨天尤人,消极怠慢;要么羡慕别人,嫉妒别人;要么自怜自悲,缺乏自信,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说不出话。

第8节:第一章 被现实压弯了腰,自我麻醉得过且过(6)
  由于电视剧《乔家大院》在全国的热播,人们越来越关注乔家的致富传奇。
  "晋商之冠"的乔贵发从小本生意起家,多年闯荡在外,逐渐成为垄断包头商业的大财东。乔氏家族的产业在第二代创业人乔致庸手中继续发扬光大,达到鼎盛,不仅几乎垄断了包头的一切贸易经营活动。乔家的商行、银号还开到了京津、东北乃至长江流域。
  乔贵发从小父母双亡,家中穷的叮当响,不得不寄宿在舅舅家中。由于舅母的歧视,乔贵发长大后回到乔家堡村独立生活。有一次,村中有人娶亲,他前去帮忙,因迟到一步,便受到管事人冷言冷语的讽刺。乔贵发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哪能受下这口气,一怒之下便去了内蒙古的包头。这个年轻的穷人决定要为自己争口气,骨子里流动着充满远大志向的血液使他背井离乡寻找自己翻身的机会。
  初到包头时,乔贵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与其他的乞丐、流浪汉没有什么区别。为了生存,他就在一家当铺做店员。店员中有一个姓秦的山西老乡,两人一见如故,便结为拜把兄弟。
  十多年后,两人稍有了点儿积蓄,就另起炉灶,自立门户。从经营豆腐、烧饼以及零星杂货开始,由于待人接物好,又善于管理,生意日见兴隆,后进一步兼营打造银器。
  生活有所改善之后,乔贵发及其后代恪守祖训,经常居安思危,谨慎做人做事;而秦家子弟恰恰相反,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生活骄奢淫逸而导致入不敷出,只好逐次从店内抽出一部分本金。秦家抽出一部分的股,乔家就补进去,没过多久,两家合资的生意就成了乔家的独资生意。
  乔家在包头的买卖越来越发达,财力越来越雄厚,除去票号、钱庄、商号、当铺、茶庄、粮行等生产字号及其所属房产外,乔家在包头还有菜园地280亩。后来,乔家以"复盛公"字号命名的铺号,成为了包头市面上最大的商号。当时乔家在包头的房屋就有一千多间,所以就产生了至今还流传的"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民间谚语。
  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看他有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特别是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会有数不清的磨难、挫折、困境,如果没有那种钢铁般的意志,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迟早会半途而废的。反之,一个人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他就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心中就有了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无论是做事还是做生意,都是如此。

第9节:第二章 仇视富人牢骚多,只知道生气不知道争(1)
  第二章
  仇视富人牢骚多,只知道生气不知道争气
  对话现场
  穷人与富人的第二次见面,是在富人的家里。在第一次见面后,穷人便来登门拜访。
  穷人:"我在路上边骑车边想,人各自有各自的轨迹,就像马路上的机动车走机动车道,自行车走自行车道一样。不同轨迹上的人代表着不同的阶层。一进你们的别墅区,我的这种感觉更深了。当我被大门的保安严格盘查和登记后,又经过你的证实,才得以进来,我感觉自己一脚迈进了另一个阶层,与我完全不一样的阶层。骑自行车的到机动车道上走,要面临压力,我也是这样。"贫富之间的差距往往让人难以平衡。
  富人:"穷人心理不平衡,也可以理解,他们对富人无比羡慕的同时,又深深地仇视富人,经常想:'他妈的,哪里冒出来这么多富人!'其实,这种仇富心理对穷人的害处是很大的。"
  穷人:"的确,我也经常听到朋友们发牢骚,比如,那些富人们的钱来的都见不得人等等的说法,但不知为什么我明明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总让我莫明其妙地感到畅快。"
  富人:"你是畅快了,但富人可就要苦恼了。比如,车子停在马路上,就会被人恶意地划了几道伤痕。当然,有些富人是无辜的,而有些富人完全是自找的,他们恃财放荡,自我炫耀,显财露富,大肆浪费而不愿帮助穷人,进而引起人怨。"
  穷人:"其实,穷人也有不对的地方。"
  富人:"是的,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原因在穷人身上。总有一些穷人认为自己之所以贫穷,是因为富人的缘故,那么剥夺了富人的利益,就会必然增加穷人的利益。其实,一些人贫穷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另一些人富有。他们只是从财富存量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没有从财富增量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富人多了不是坏事,富人的消费正是穷人生活来源的一部分,富人的投资正是穷人摆脱贫困的机会。嫉妒只会让穷人不能理智地看待问题。"
  穷人:"你这几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
  富人:"对于嫉妒,想必你不会陌生。"
  穷人:"是的,我就有嫉妒的心理?"
  富人:"鲁迅先生说过,'在中国,有什么稍稍显得突出,就会有人拿了长刀来削平它。'但是,有些人之所以嫉妒富人,一种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求上进,又怕面对富人的优势压力,似乎别人富有了就意味着自己的贫穷,最好大家都成为穷人,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高明。'我不学好,你也别学好,我当穷光蛋,你也得喝凉水。'"
  穷人:"你说的不错,我那些同事们经常这样说。"
  富人:"但他们却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嫉妒膨胀,害人害己。天下最不幸的人就是一个嫉妒的人。"
  穷人:"话虽然这样说,但很多事总让人难以接受。人家发了财,人家升了官,人家买了车,人家住进了别墅,再看看自己,除了穷还是穷,心理上怎么能平衡呢?"
  富人:"正是因为比较,才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比较是可以的,但是要知道同什么人比,比什么,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跨越贫穷这道坎儿。"
  穷人:"除了懂得比较,学会比较,还有什么解决途径?"
  富人:"另外就是,穷人要尽量看的远一些,穷不是永远的,坐着想不如起来干,如果看得越近,就可能越浮躁;看得越远,就可能越坦然。聪明的人会把嫉妒当做奋发图强的动力,当别人发牢骚的时候,他们却悄悄地走上了一条改变自己的致富道路。希望你也一样。"
  穷人告别了富人,一路吹着口哨回家了。
  1.嫉妒害人更害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穷人不应该总是嫉妒富人,应该从自身去寻找穷的原因。每一个埋头于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某些穷人会仇视富人。
  仇富片段一:有些住在豪华别墅里的富人不愿同穷人交流,也不敢同他们交往,他们需要雇用大量的保镖来保卫自己,一般也会在大门上挂上"闲人勿入"的警示牌。
  仇富片段二:一位在中关村打拼近10年才进入"先富者"行列的男士,他刚买了一辆别克轿车,停在公司楼前没几天,就被人用利器留下了好几道长长的划痕。他说,如果他买的是一辆奥拓或者夏利,境遇或许会好一些。
  以上情景反映出某些穷人对富人的嫉妒,甚至是仇视的心理。
  当然仇富现象的产生,有富人的原因,特别是一些势利的人爱财富爱地位,削尖脑袋去钻营,他们有了钱就恃财放荡,自我炫耀,显露出装腔作势的丑态,遇到有权有势的人就趋炎附势,卑躬屈膝,面对穷人则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而有些人的钱财未必都是以正当手段获得,他们聚集过多,而不帮助穷人,势必引起众人怨愤,这些就会引来某些穷人的仇视。但主要原因还在穷人。
  说完富人,当然还要谈谈穷人。
  穷人会同情比他更穷更惨的人,遇到比他好的富有人家,自然而然就有一种嫉妒感。有则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户人家有兄弟俩,弟弟总觉得自己比哥哥强,在大家庭里他总喜欢出头做主张。后来他们都结婚生儿育女了,哥哥生的是一个男孩,弟弟生的是个女孩。哥哥的男孩不但长得非常漂亮,且天资聪明,多才多艺,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弟弟的女孩,不管哪方面比,都比不过他。这下弟弟不高兴了,时时处处想法子打击这个小侄儿。他有这么一个心理,只许自己比别人强,而不愿看到身边有人比他强。有这么强嫉妒心理的人,一看到别人富了,马上就会说:"那都是不义之财。"他自己富不起来,又不愿意看到别人富,因此只能用败坏别人的办法来安慰自己,有时这种心理害得不仅仅是别人,最大的伤害还是自己。
  培根说:"其实每一个埋头于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一个出租司机带着三个人,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中国人去参观富人区,参观完了后,他先问美国人的感觉。美国人说:"他们很成功,很富有,但我经过努力一定会超过他们。"他再问日本人。日本人说:"我会好好向他们学习,以后也会跟他们一样成功和富有。"最后问中国人,中国人说:"这些富人的财富都是见不得阳光的,他们那么富,我这么穷,我恨不得把他们都杀了。"三个人三种态度,我们见到别人的成功,应像故事中的美国人和日本人那样,怀有一种竞争认同的心态,虚心向别人学习,研究一下他们是怎么成功致富的,都是人,为什么他们能做到,我们就不能做到呢?如果以嫉妒的心态来推动自己致富的信念,只能长出仇恨,不但不会富,还会干出傻事,把自己送上绝路!

第10节:第二章 仇视富人牢骚多,只知道生气不知道争(2)
  中国古代把领导穷人翻身,劫富济贫的人视为英雄。但如果把他放在现代的法制社会那就是犯罪了,你聚众闹事,偷盗了富人的钱财,或杀了人,那是要进监狱和偿命的,这可是个悲剧呀!穷人富人都输了,为什么要这样子,各退一步吧!
  富人自己富贵了,不因此炫耀,而是想办法帮助贫穷的人;穷人对别人的富贵不存嫉妒之心,而是虚心学习,也走上致富之路。这样,穷人和富人都退了一步,和睦相处,变敌视为和平,携手走向共同富裕。2."劫富济贫"是嫉妒,穷人需要理性思考
  在现代社会,劫富只不过是匹夫之勇,劫富不能济贫。正如像把高个子砍短并不能使矮个子长高一样,靠劫富并不能使穷人变富。劫富的最终结果无非是消灭富人,实现共同贫穷。穷人需要理性的思考,如何控制嫉妒的无限膨胀,如何把嫉妒变成动力,才是穷人最应该做的。
  自古以来,"劫富济贫"在中国之所以深入人心,一方面反映了人民对旧社会贫富对立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脑子中根深蒂固的"不患寡,患不均"的思想。
  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原始社会,为了整个群体的生存,只能共同贫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产的产生,社会就分化为富和穷两个集团。因此,贫富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一个社会中,一定贫富差距的存在是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动力。所以,从根本上讲,劫富实际是在取消社会激励机制,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能使穷人变得更穷,无法达到济贫的目的。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中国出现了一个富裕阶层。百万家财已不新鲜,千万富翁也不是新闻,现在已有不少是亿万富翁。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当然如果长期不调节,任由差距拉大,将有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的一个因素。但是,政府不能通过暴力、掠夺的手段"劫富济贫",而应该通过适当的税收手段和社会二次分配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的目的。例如,目前国家征收个人所得税和正在酝酿之中的消费税、遗产税等,就是政府调节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缩小过大的个人收入差距的措施。有的人把政府实行的再分配政策看做是"劫富济贫",政府自然就成了劫富济贫的水浒英雄,这也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富人多交税是应该的,这不是政府代行水浒英雄们的"劫富"行为。
  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其目的是让穷人变富,但绝不是让富人变穷。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穷人无法生存的社会是一个动乱的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恰恰是穷人铤而走险、劫富济贫的重要原因。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富人毫无安全感,随时可能被杀被劫,当然更谈不上幸福。因此,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既符合穷人的利益,也符合富人的利益。
  让一部分人脱贫进入中产阶级,进而形成庞大的中产阶层,这应当是政府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应该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大批中产阶层的形成对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庞大的中产阶层的存在,是社会走向稳定的重要因素。中产阶层是介于社会高层与社会低层之间的缓冲层。同时,中产阶层也是引导社会消费的主要群体,当中产阶层占社会多数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就保证了社会最广大稳定的消费市场,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的经济因素之一。
  因此,从增量的角度去做大经济蛋糕,进而使穷人提高自己的收入,让他们进入社会中间阶层,而不是从存量的角度去剥夺富人,这才是政府努力的大方向,也是穷人自己努力的方向。3.心胸开阔万事空,穷人最怕心胸狭窄
  嫉妒者可以把被嫉妒者批判得一无是处,而实质上,那是他们心底最羡慕的对象。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居然有人已经做了,而且又做得那么好;自己最想达到的目标,居然有人已经达到,而且有目共睹,这就忍不住要口诛笔伐了。难怪鲁迅先生早就叹息:在中国,"有什么稍稍显得突出,就有人拿了长刀来削平它"。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谁?答案是:嫉妒的人!

第11节:第二章 仇视富人牢骚多,只知道生气不知道争(3)
  对于嫉妒,想必穷人都不陌生,因为它发生在穷人身边太频繁了。但对于嫉妒,很多穷人并没有深入地了解。
  这种穷人并不是用自己的努力去赶超比自己强的富人,而是专挑富人的刺,讽刺挖苦,甚至为对方设置困境,期望对方遭到不幸和伤害。所以,嫉妒心强的人,也往往是非常尖刻的人。
  嫉妒尽管和人的性格有关,但它不是天生就有的,大多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嫉妒一般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一是嫉羡,二是嫉优,三是嫉恨。区分这三个阶段的依据是其中的嫉妒成分的多少。这三个阶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从少到多,嫉羡中羡慕为主,嫉妒为辅。嫉优中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经到了怕别人威胁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则是把嫉妒之火熊熊燃烧到了难以消除的地步。这把嫉恨之火,没有烧向别人,而是炙烤着自己的心,使自己没有片刻宁静,于是便绞尽脑汁去想方设法诋毁别人,这就会使人形神两亏了。
  穷人的嫉妒实质上是用富人的成绩进行自我折磨,别人并不因此有何损失,自己却因此而痛苦不堪,有的甚至采用极端行为走向犯罪深渊。对于嫉妒造成的这种负面影响,穷人不能不重视。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临死时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就是"有我没你"式的嫉妒加仇恨。
  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腐蚀剂,这些穷人的骨子里充满了"怠"与"忌",无论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正如荀子所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每个穷人应该理智地面对嫉妒心理,决不能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如果想调适自我,把嫉妒变成竞争的动力,关键的是要把注意力调节到自己的优势和富人的劣势上。在自己对富人的优势心生嫉妒时,可能是因为富人在财富方面深深地刺激了你,而你自己在财富方面又恰恰处于非常不理想的境地。这一差异正是穷人产生嫉妒的刺激源。与此同时,穷人却忽略了自己在另一方面的优势。如果你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注意中心,便会使原先失衡的心理获得一种新的平衡,这样可以使得穷人激动的情绪变得冷静而理智。
  另外,如果穷人把嫉妒富人的这份心思用在正处,用在提高自己,追赶别人上,进而形成你追我赶的风气,相信会对穷人和富人都大有裨益。
  所以,对于一些穷人来说,嫉妒虽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但是,只要穷人认识到它的根源所在以及可能对穷人造成的不利影响,穷人就能够跨越嫉妒这道坎,以达到一种自我的超越。4.提高自己是正道,穷人生气不如争气
  人们往往不能容忍周围的人超越自己半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最能刺激人的神经,所以嫉妒最容易发生在自己最熟悉的圈子里。嫉妒害人更害己,生气不如争气,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惟一的出路。
  有一个穷人幸运地见到了上帝。上帝对穷人说:从现在起,我可以满足你任何一个愿望,但前提是你的邻居必须得到双份。那个穷人听了喜不自禁,但仔细一想,心理上很不平衡:要是我得了一份田产,那邻居就会得到两份田产;要是我得到一箱金子,那他就会得到两箱金子;更要命的是,要是我得到一个绝色美女,那个家伙就同时拥有两个绝色的美女!那人想来想去,不知该提出什么愿望,因为他实在不甘心让邻居占了便宜。
  最后,他咬咬牙对上帝说:"万能的主啊,请挖去我一只眼珠吧!"
  看来,嫉妒是人必须跨越的一道人生坎。
  穷人克服嫉妒心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穷人要客观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
  人生在世,谁都想获得知识、才干、荣誉和幸福。但客观事物从来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一个人也不可能样样都出色。繁花似锦,也总有凋谢的时候;华亭如盖,也很难经世不衰。心想事成,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万事如意,这些也只能是相互祝福时意愿的表白,并非是想到的就会成为现实。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生的路上总少不了曲折、困难、风浪和险滩。福祸相依,进退有变。有时自己可能在这一方面比别人强,那一方面别人比自己强;在某些方面自己超过了别人,别人可能在另一些方面占据了优势。这就是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懂得了这个道理,即便是自己在许多方面不如别人,承认现实也就是了,也不会在思想感情上追求所谓的平衡。要相信只要自己能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就能够不断地进取,即使赶不上别人的长,至少也不会总是很短。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只要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虚心地学习,就不会去嫉妒别人。

第12节:第二章 仇视富人牢骚多,只知道生气不知道争(4)
  (2)穷人要善待富人,才可能得到富人的善待。
  勤劳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向善的倾向是人类所固有的。要防止产生嫉妒心,还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待人处事,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替富人想一想,如果别人嫉妒自己,自己该怎么办。谁凭着善良之心替别人想一想,嫉妒的烦恼就会远离他而去。
  (3)穷人要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
  你尽管是穷人,但要做一个胸怀大志的穷人。如果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孜孜不倦地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这样既不会为一点小事而分散精力,去嫉妒别人,也不会顾虑有谁会赶上自己,因为那并不是自己预定的目标。
  (4)穷人要靠真本事,不要用见不得人的手段。
  有的穷人可能认为,现在是竞争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当仁不让,再讲过去的谦虚有些不合时宜。其实我们反对嫉妒,防止产生嫉妒心理,与竞争并不矛盾。问题是竞争要在正确的动机、途径和手段下进行,应该是学习、奋斗和超越,并不是相互倾轧,采取卑劣的嫉妒办法去实现。竞争中真正的强者,应该是承认差距,但不甘心落后,服气而不服输。这才是穷人应该有的正确态度。这种迎头赶上的勇气,与嫉妒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建立在虚心向富人学习的基础之上的,通过自己的智慧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而不是像嫉妒者那样,踏着别人的肩膀往上攀。
  (5)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
  穷人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就正像嫉妒者随时随处为自己寻找痛苦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想:比起别人可能得到的欢乐来,我的那一点快乐算得了什么呢?那么他就会永远陷于痛苦之中,陷于嫉妒之中。快乐是一种情绪心理,嫉妒也是一种情绪心理。哪一种情绪心理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是靠人来调整。
  (6)穷人控制自己的虚荣心。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它使人只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而两者又紧密相连,相依为命。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少一分嫉妒。
  (7)必要时,可以自我宣泄。
  嫉妒心理也是一种痛苦的心理,当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用各种感情的宣泄来舒缓一下是相当必要的。在这种发泄还仅仅是处于出气解恨阶段时,最好能找一个较知心的朋友,或亲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然后由亲友适时地进行一番开导。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却能阻止这种发泄性嫉妒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如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则可借助各种的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等等。
  最后,穷人应该反思,在嫉妒富人的时候,是否忽略了富人的努力和付出,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生气不如争气,就是穷人要努力进步,尽量使自己过得比现在还要好。5.寻找心理的平衡,懂得比较学会比较
  不平衡使得一部分穷人始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整日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在工作中也是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有甚者铤而走险,引火烧身,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只有解决了同什么人比、比什么这两个问题,穷人才可以走出不平衡的心理陷阱。
  现实生活中,每个穷人的内心世界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赚了钱,某人升了官,某人买了车,某人出了国,某人盖了别墅……我本来比他们强,可我却不如他们风光体面!对比使穷人产生了心理不平衡,而这种心理不平衡又驱使着穷人去追求一种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穷人能够做到不昧良知、不损害别人,自觉地接受道德的约束和限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称道和庆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择手段,丧失道义,贪欲之心膨胀,让身心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中,那么就必然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

第13节:第二章 仇视富人牢骚多,只知道生气不知道争(5)
  有个人曾是个表现不错、工作很有干劲也很有成绩的干部,因政绩突出不断受到提拔。但在最近这几年,当他看到过去的同事、同学通过各种途径都富起来时,想想自己能力不比他们差,而且在职位上也比他们高,然而钱却比他们少得多。特别是到年终评比考核,在台上给厂长经理发奖金,每个人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而自己职位比他们高,担子比他们重,责任比他们大,工作也比他们辛苦,却两手空空,囊中羞涩,于是深感不平衡。由此也就有了"何不捞点钱"的想法。于是在他最后的任职期间,大肆收受贿赂。这样,他思想上警惕的闸门在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之下终于打开了,欲望的洪水顿时倾泻而下,一发不可收拾。结果,他因受贿罪被判了七年徒刑。
  一位老师原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对学生无私奉献。但当他眼见身边的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富起来时,心理也不平衡起来。单位要集资建房,口袋里没有钱,眼巴巴地望着别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三室两厅,自己却仍然要住在低矮破旧、厅室合一的小平房里,对比之下备感自己的寒酸清贫。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学生就吃学生。于是,他先是暗示学生家长节假日送礼,接着便是公开的索要,再后就干脆勒令班级几十名学生晚上到家里补课,每人每月收取几十元补课费,收入既可观又合情合理。白天课堂上尽量少讲,学生有什么问题晚上到家里去补……一年下来,腰包鼓了,高档家具买了,名牌时装穿了,住房集资款几万元筹齐了……然而正当他干得起劲之时,他得到了学校的黄牌警告,自己先前树立的那种为人师表的美好形象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穷人必须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误区。怎样才能从这种不平衡的心理误区中突围出来呢?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1)穷人要懂得如何比较。
致富心经:穷人穷在哪
  不平衡心理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缘于选择了失误的"参照系"。
  人们总是在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失衡。但与谁比,比什么,这是决定失衡与平衡的关键点,人们平常所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即是说向上比则失衡,向下比则平衡。上面说的那两个人,他们所选择的比较"参照系"自然是那些风流倜傥一掷千金的大款,自认为能力才华不比他们差,而收获却比他们少,这是多么不公平啊!而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我们的心理又何尝有这样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甚至是愤愤不平呢?面对着众多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民,面对着众多的贫困的待岗、下岗的职工,面对着千千万万辛苦操劳而收入菲薄的普通百姓,我们的心灵必然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还有什么不平衡可言呢?
  (2)穷人不要因为欲望变得疯狂。
  在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一些人目眩头晕,忘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和基本守则,在追求心理平衡的过程中慢慢地走向了腐败、堕落。
  6.正视贫富的差距,让自己看得更远一些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小人常沉沦在嫉妒中不能自拔,心胸狭隘,斤斤计较,当他们忿怨、挖苦、嘲讽的时候,君子早已把嫉妒转化成动力,悄悄地走上了一条改变自己的成功之路。
  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你周围有的人变得富有了起来,他们开的是小轿车,而你只能骑自行车;他们住的是洋房别墅,而你只能租住廉价的小平房;他们送孩子读私立贵族学校,而你连孩子每学期的学费都发愁。于是你心理上有些不平衡了。
  其实,你只看见了金钱上的差异,却没有想想你与富人真正的差异到底在何处。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富人们的金钱数目,也要看到他们的魄力和眼光、智慧。
  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李晓华,曾被评为"中国最慷慨的富豪"之一。有一次到东南亚考察时,得知有一个城市正在公开招标筹建一条高速公路,而且政策十分优惠。然而,由于这条公路地处偏僻,车流量不大,没有人愿意承包。

第14节:第二章 仇视富人牢骚多,只知道生气不知道争(6)
  在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后,李晓华获得了一个重要讯息:在距离公路不远的地方勘探到一个储藏量十分可观的大气油田,因为开发工作尚未完成而没有对外公布。
  李晓华认为大气油田一旦正式开采,丰厚的利润将带来大批投资者,与石油相关的加工业和运输业也将热闹起来。这样这条公路的前途也就不可估量了。于是他以房地产作抵押,向银行贷了一大笔钱,加上原来积累的资金共计三千万美元,全部投入,买下了修建这条公路的土地。
  谁知过了五个月,开采大气油田的事仍然没有动静。眼看偿还银行贷款的日子就要到了,他每天都在焦急中度过,如果到期还不能将土地抛出还本付息的话,他将会彻底垮台。
  幸运的是,开采大气油田的消息终于公布了,土地的价格也在一周之内涨了好几倍,李晓华成了最后的大赢家。这真是一场豪赌,的确得要有非凡的胆略。
  或许,有的穷人不以为然,认为我只是没有机会,如果有机会,我的能力并不比他差。真是这样吗?
  有两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到深圳找工作。在街上,他们同时发现地上有一枚一元的硬币,其中胖的那个同学不屑一顾,抬腿从钱上跨了过去。而另一个瘦同学赶紧把它捡起来,仔细地装在口袋里。胖同学对他说:"你不觉得这样有失身份吗?"瘦同学回答道:"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
  不久,他们看见一个公司在招聘勤杂工,胖同学哼了一声走开了,而瘦同学却很认真地去应聘并得到了这份工作。两年以后,他们又在这条街上相遇了,此时的瘦同学已经成为某公司的经理,而胖同学还在继续找工作。胖同学惊奇地问道:"你不是做勤杂工吗?"瘦同学回答:"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两个人致富的机会是相等的,为什么结果却大相径庭呢?
  富人,不管他有多蠢,他能够成为富人,就是不简单的。
  所以,我们对富人要有一种理性的认识,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学习富人的经验。这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只要这样,我们才会变成一个富人。

第15节:第三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穷人的面子太值钱(1)
  第三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穷人的面子太值钱
  对话现场
  在一个档次相当高的饭店,穷人与富人相对而坐,这是他们的第三次见面。
  穷人:"很感激你还能认我这个穷邻居,而且以前你也很照顾我,要不然恐怕我也难有现在这个家,虽然穷了点,但毕竟是个家呀!今天,你什么也不要说,你如果给我客气,就是看不起我。"
  富人:"你不要这样说。"
  穷人:"人这一辈子不就是为了个脸面嘛。"
  富人:"我感谢你这份真诚,但是千万不要为了面子,我们之间完全没有必要。如果为了脸面,有些东西就显得虚了。"
  穷人:"为什么?"
  富人:"我所说的'虚',说白了就是虚荣。"
  穷人:"我们穷人是很注重面子的,本来就没有什么,如果面子也没了,真的就没法混了。"
  富人:"问题就出在这里。当然我没有任何贬低你的意思,我只是说穷人这个整体。许多人的生活刚解决温饱,对面子却比富人还要讲究。在家省吃俭用,在外出手却很大方,本来几个菜就够了,非要整上满满一桌,造成相当的浪费才行。"
  穷人:"如果人丢了面子,就觉得抬不起头来,无法做人。"
  富人:"那只是某些人的看法,但面子不等于自尊,有了面子不一定就有自尊,有了自尊也不一定就有面子。面子和自尊是两码事。"
  穷人:"话虽是这么说,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别人认为你不给面子的话,你的人情就不会那么厚。要钱,还是要人情,我选择人情。"
  富人:"是不是觉得男子汉大丈夫何必斤斤计较?但是,打肿脸不是胖,自己心里清楚,恐怕别人心里也清楚。打肿脸充胖子,虽然充得了一时,但能硬撑多久呢?也正是因为爱面子,让很多有才华的人丧失了大好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没有文化的人却富了,而有文化的人却比较穷的原因。看来面子是一个无形的精神枷锁。"
  穷人:"或许是那些人比较幸运吧。"
  富人:不是幸运不幸运的问题。虽然有文化,但学校里不会教你怎么致富,就算你上到博士,你的致富能力不一定比得上一个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另外,正是因为面子,一个没文化的人可以去捡垃圾,而且没有什么顾忌,如果让一个大学生去捡垃圾,他绝对拉不下这个面子,顾忌越多,机会越少。"
  穷人:"那么该怎么办呢?"
  富人:"虚荣心是毒瘤,不能让它无限制膨胀。
  穷人:"对,看来穷人要好好反思了。想想农村老家有些风俗,就是虚荣心在作怪。"
  富人:"不错,只有看透这一点,穷人变成富人的可能性才会大起来。"
  1.死要面子活受罪,自戴枷锁不堪重负
  贫穷并不可耻,但绝对不光荣。贫穷的现实让很多人为了生存而失去了尊严,失去的越多,他们越是在乎。他们没有能力改变现实,就改变自己,尽量把自己伪装的看似强大,看似阔绰,以便从中获得心理上的补偿。
  某高校为该校的贫困生开了一个特殊的售饭窗口,提供一些便宜的饭菜。应该说这是一件善举,因为这带有补助的性质,以便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所愿,几乎没有人到这个窗口来买饭,然而,没有人光顾这个窗口绝对不能说明就没有贫困生。主要是因为每日三次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这种专卖窗口买饭,这有伤自尊心,很没"面子",说不定还会被人骂作"穷鬼"。如此这般,谁还愿意站在那个窗口买饭呢?应该说贫困生希望得到优惠或帮助,只是不愿以这种形式来接受。
  有些人在餐馆吃饭,所找回的零钱几乎数都不数,就装进口袋里。换成那些真正的富人就不同了,如果他们认为账单或菜单的价钱有出入时,一定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自己完全了解,才会痛快地付钱。
  从出租车下来付钱,给宾馆服务员或高尔夫球童小费,真正的富人决不会像穷人那样,在大庭广众之下,炫耀地掏钱,他生怕会引起歹徒的邪念。
  富人之所以喜欢在众人面前显得"寒酸",是怕让人看出自己有钱,免得招来麻烦;穷人之所以喜欢在众人面前炫耀,是怕让人看出自己没钱,丢了"面子"。
  现实生活中,最能为穷人挣来面子的事,可能就是红、白喜事。婚礼与葬礼往往要动用他们的积蓄,甚至还要透支欠债。
  一般来说,婚礼是否有"面子",往往要通过当天的热闹程度、酒宴的规模、来宾的数量来确定,而为了满足这些面子,花的钱肯定不会少。婚宴花费虽然很大,但当事人毕竟还可以从中得到或多或少的好处,如心情舒畅、来客礼金等等;而奢侈的葬礼则纯粹是一种为了做样子给别人看的活动,死人是没有机会享受了。其意义与其说是表达孝心,倒不如说是为了不使儿女"丢面子"。
  对于富人来说,财源广进,明里出,暗里进,多些应酬和花费也许算不得什么。但对于靠"天"吃饭或靠工资养活自己的穷人来说,这显然是一种负担。
  对于硬"撑"起来的面子,虽然表面风光,实则内心苦涩。为了婚礼的盛大隆重而欠下许多的债,因为"面子"毕竟不能顶债,生活质量下降在所难免。
  有这么一个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傻根儿的母亲临死前怕送葬花钱欠债太多,告诉傻根儿死后不发丧,否则就是不孝。傻根儿依嘱行事,偷偷葬母。不料走漏了风声,众亲戚纷纷而至,指着傻根儿的鼻子破口大骂:"混账东西,连母亲的丧礼费都不肯花,要你这个不孝顺的东西有什么用?""你这个畜生不要面子,我们还要呢!"更有的亲戚要动手上房揭瓦拆房。最后,傻根儿只好屈服,重新举行了所谓在小山村有脸面的葬礼。亲戚们流着兴奋的眼泪窃窃私语:"这下可为我们争来了面子,傻根儿娘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可怜的傻根儿却因此欠下了4000多元的债务。
  "面子"是套在穷人脖子上的枷锁,穷人为它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

第16节:第三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穷人的面子太值钱(2)
  2.越穷越注重面子,有了面子没了机会
  穷人总是不能拉下脸,"丢人的差使"他们不去干,宁可守着破饭碗发牢骚。"大钱赚不来,小钱看不到眼里"是穷人普遍面临的问题,就像根刺横在咽喉,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颇值得穷人一读。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小王丢掉了工作,在街道上摆起了地摊儿,他自己觉得挺充实,卖东西卖得十分起劲儿。但是老婆却反对小王这样做:"我单位里的人看到你在街上摆地摊儿,都笑话你,弄得我好没面子。"最具有讽刺意思的是,如今小王成了富人,而笑话他的那些人却下了岗。
  有时候,人越穷越注重面子。穷人讲究面子,有时候比富人还要讲究。
  爱面子的问题,几乎成为所有穷人的共同心态。林语堂在《中国人的脸》一文中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这句话就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穷人的这种心理特征。
  鲁迅先生也在《说"面子"》一文中说:"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人们的面子观念往往是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职业相称的。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就不屑于经商,他们的面子只是与学问连在一起;而中国的商人,他们的面子也跟财富密切相关。人们在心里都有一种对自己的定位,与这种定位不相称的行为,他们就认为"丢脸"了。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虚荣心和面子观念。
  为了面子,许多人失去了机会。学习上或生活中不懂的问题,不好意思去问,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自己困难的时候,本来可以寻求帮助,碍于面子不提出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工作中有提升的机会,碍于面子而失去机会等。
  因为爱面子的人更多地考虑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常常迷失自我、失去机会。
  3.打肿瘦脸充胖子,欲盖弥彰自欺欺人
  爱面子的心理往往让穷人戴上自制的枷锁,打肿了脸也要充胖子。打肿脸充胖子当然是给别人看的。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这种人对现实的认识不足,不甘于在人前"掉价",所以就会自欺欺人。其实,"胖"还是"瘦",谁不明白?"打肿脸不是胖",即使你能硬撑一时,可又能瞒得了多久呢?
  有一朱姓青年,是个爱面子的人,手头虽说不宽裕,可总是爱"露露脸",今天东家要嫁女,明天西家要娶亲,前面的邻居生小孩,后面邻居的小孩过生日,无论谁家遇上红白喜事,不要人家来请,他就怀揣"礼包"登门了,他说:"礼多人不怪,关系就是靠这打下来的。"原来并不厚实的家底哪经得起这番折腾?有时连买化肥、农药的钱都拿不出,只好四处借钱。
  农民老张以前极少与人应酬,一年难得出上两次礼,家中购置了电视机、空调、冰箱等,日子过得还挺殷实。可他在村上却总感到抬不起头,原因就是他出礼少,什么"小抠油"、"不结人缘"等难听话灌了他一耳朵,弄得连说媳妇也困难。被人一开导,老张学乖了,咬着牙,大把大把地花钱出礼,以买回个"好名声"。
  特别是有些男人,在请客时,慷慨大方,出足了风头。突然想起钱包,于是悄悄地到厕所掏出钱数数……东摇西晃地回家。不想第二天一早,麻烦事来了:"你这个人,还要不要家?"这样的男人,在我们周围是相当普遍的。但请夫人们手下留情,当他酒醒之后,不等你开口,他自己先懊恼不迭了。
  作为堂堂的男子汉,最让人瞧不起的就是"小气"。逢得有人一碗迷魂汤灌下,男子汉嘛,就得有个干大事业的气派,怎么能在金钱上斤斤计较,太小家子气啦!
  穷男人请客时,都有一种不可言状的"宰相肚子",那是小气的女性们所无法理解的。或许女人会辩解:"胡说!我咋这么小气?你一个月才挣几个钱?"
  此话说得对,然而原因也就在这里。只因工资挣得少,男人们才很爱当家做主请客送礼,平时都是慎而又慎地勤俭持家,难得有机会请一回客,谁都想神气神气,这恰恰是一种希望忘却自我的心理因素在作怪。

第17节:第三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穷人的面子太值钱(3)
  人们常说,女人有虚荣心。其实,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说,这种毛病是没有性别界限的。潇洒的小伙子与姑娘外出,明明可坐公共汽车,却鬼使神差般向"的士"扬起了手,本来几毛钱的开支,一下用去了两三天的工资。漂亮的姑娘,你明明知道自己脖子上是一根包金项链,却向别人夸耀成24K纯金项链。邻人有了彩电,我们不能没有;问清多少寸,差半寸也不行;听说人家换了大冰柜,咱也得"更新换代",看看是什么牌子的,咬咬牙,啃上半年咸菜,也置上它一台,牌子一定不能比他们的差;听说楼上的邻居给孩子买钢琴了,我们的孩子智力投资也不能差,没有钱借钱也要给孩子买一架。
  刚到工厂上班的小王,爱上了同厂的姑娘玲玲,为了赢得她的爱情,他把每月的工资花个精光,不得已瞒着玲玲去帮一个朋友运货赚钱。一天晚上,在运货的路上丢了20件衣服,这本来够糟糕的了,但如果小王能向货主、向玲玲说明情况,也许能有个妥善解决的办法。可他偏要"打肿脸充胖子"。他隐瞒了丢衣服的事实,对货主说:"这批衣服挺时髦的,送送亲戚朋友正好,我全买下了。"买是要付钱的,可他哪有这笔钱呢?东挪西凑,还是差一截子。终于,他的手伸向不该伸进去的地方。结果,面子没挣着,女朋友也吹了。
  还是"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好吧,你是"胖"还是"瘦",大家心里都有数,"打肿脸不是胖"。超前消费一旦囊中羞涩起来如何是好?再说,若因此成天关起门来喝酱油汤子就咸菜,搞得"人比黄花瘦",那才不值得呢!
  4.虚假手段遮穷相,自设障碍难以翻身
  穷人只有哪一天,把面子问题看开了,穷人的机会也就来了。当然,我们并不是诱导穷人不要自尊,面子和自尊是不同的,有时候,有了自尊不一定有面子,有了面子也不一定就有自尊。
  清康熙年间,有一位读书人,父母过早去世,单身一人。家距镇上有十来里路。他认为自己是读书人,自恃清高,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类似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读书人每天起床后,就穿着一件多年来未换的长衫,不过比孔乙己的长衫要干净得多,来到镇上喝酒,与别人聊天。这位读书人与孔乙己不一样,孔乙己是一副穷酸相,而他特别爱面子,始终装着一副阔绰相,逢人便吹自己家有多少多少钱,但是,这位"阔绰"的老兄也常常在镇上的酒店欠上几十文钱不等,酒店的账也从未结清过,当然其"合理"的借口多的是。有一天,这位"阔绰"的读书人正在向别人大吹特吹他家如何富有,有多少金银财宝时,被路过的一个小偷听见了。
  晚上,小偷就跑到读书人家去偷东西,当撬门进去后才发现读书人家什么东西都没有,除了一张破床外,连一条凳子都没有,四壁透风。"哼,还到处吹阔绰,他妈的比我还穷。"小偷正咕哝着。读书人被家里的声音惊醒了,发现有小偷,而这时小偷也发现了主人已醒,拔腿就朝外跑。
  读书人未来得及穿外套,拿起枕头下的一个小袋子就追了出去。
  小偷发现主人追出来了,就越跑越快,读书人发现小偷跑快了,就咬着牙在后面猛追。这样,一个在前头跑,一个在后头追。过了一段时间后,两人都实在跑不动了。跑在前面的小偷已从跑变成了无力地走,最后竟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说:"主人大哥,饶了我吧!别再追了,我实在跑不动了。"
  读书人也上气不接下气地一屁股坐在小偷对面:"小偷大哥,求你不要再跑了,我也实在是追不动了。这里我还有一点碎银子,请小偷大哥一定笑纳,如果小偷大哥嫌不够,我改天一定再补上。"说完,读书人忙将一小袋碎银递过去。
  这时,小偷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主人大哥,你这是啥意思?"
  "没啥意思,只请求小偷大哥帮个忙,千万不要在外面说我家里很穷。"读书人说道。小偷暗自高兴:天底下居然有这种好事让我碰上,也有这样的傻瓜。小偷连忙接过读书人递过来的钱说:"没问题,请主人大哥放心,绝对为你保密。"小偷说完,一拍屁股走了。

第18节:第三章 死要面子活受罪,穷人的面子太值钱(4)
  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不少!
  5.穷人不要假清高,放开手脚不要顾忌
  文人不但怕丢面子,也怕失败,也许人太聪明了,做什么总是会想到多少后果,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翻身也就不可能了。清高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清高只会使你变成一个穷书生,而不会使你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又有财富的人。
  对于知识,穷人有很深的感触。但有些事实却让他们十分茫然。例如:为什么有些人没什么文化,却富了起来,一个人连请假条都写不好,他居然还办了一个很像样的公司,其资产少说也有上百万,每月固定现金流收入就有十几万,他还兼做一些房地产生意,而一些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有文化,挣的钱只能养家糊口混日子。
  这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和学校里,根本就没有教你怎样致富的课程,而致富的知识都是在校外、社会上或家庭中学会的,所以就算你是博士毕业,你的致富能力也不一定比得上,甚至远远不如那些连请假条都写不好的人。另外,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比没文化的人更讲究面子,一个没文化的人,你叫他去捡垃圾,他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干得还挺高兴。他在社会上混,比你更圆滑,更转得开及更会处理各种关系。而一个大学生你叫他去修鞋,他绝对不好意思,最好是到机关,或到公司去上班,但拿工资怎么会大富呢?所以,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一定要懂得利用自己的资源,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应该比没有知识的人更容易致富。法国著名画家凡高,现在他的画在世界上拍卖到几千万美元,可生前他是个连老婆都娶不起的穷人。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他只懂画画,而不懂得利用自己的绘画天赋这个资源,让钱流进自己的口袋,也许他没考虑过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现在许多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为什么没有富,其实跟凡高差不多,就是不懂得利用自己的才华和知识这个资源,让钱流进自己的口袋。
  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计较好恶的心思过于分明,就会觉得没有一件物品合适,读书人不应过于清高,那样就会孤立于众人之外,许多现象都是社会中确实所在,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事,你要学会习惯它,适应它。你要容忍和适应一些在你看来不是那么高雅的事情。去经商做生意,吃吃喝喝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许多事情往往是在酒桌上谈成的,你如果看不惯,就没法做事,你还要学会放下架子,与那些文化层次不如你的人打交道,因为不与他们打交道,你也没法做成事。要能适应,宽容和认识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人,清高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清高只会使你变成一个穷书生,而不会使你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又有财富的人。当然,那些穷得只剩下钱的富人,也要好好反思,多读些书,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生意要发展起来,光靠以前小混混的那一套和坑蒙拐骗是行不通的。
  6.穷人求实别求虚,弥补缺点变劣为优
  虚荣是穷人的一道坎儿,但是这个坎儿是可以跨越的。如果总是想着"别人会不会笑话自己"这样的问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套上一个无形的精神枷锁,最后只能让虚荣心疯狂膨胀。
  虚荣心是人心灵上的一颗毒瘤,如同嫉妒心和自卑感一样,作为一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时时刻刻妨碍着穷人翻身致富。因此,穷人不能姑息、放纵自己的虚荣心任其滋生和蔓延,更不能将它当做人生的目标去盲目地追求。
  那么,穷人怎样才能少一些虚荣心,多一些务实精神呢?
  (1)穷人要树立崇高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崇高,对低级庸俗的事物的抵制力就越强。品格高尚,就不会被名利缠身,迷惑前进的方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格林尼亚,少年时不求上进,但虚荣心很强,受到老师批评后却不许别人说。后来他在恋爱中受到挫折,悔悟人生,看清了虚荣心的危害,走上了献身科学的务实道路。当他的一篇科学论文受到科学界的较高评价时,他却公开接受了一位无名小卒对他论文中错误之处的尖锐批评。因为他心中有了科学的事业,懂得了科学的价值在于经得起时间和事实的检验,而不是一时的虚荣。
  (2)穷人要有务实的精神,对荣誉要有正确的认识。
  一个人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作为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是靠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即使今天获得了荣誉受到了尊重,明天或后天也会因名誉不好而失去别人的尊重。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能十分得意地蒙混一时,但最终还是要被人揭穿,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3)穷人要有自知之明。
  虚荣心强的人大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乏自知之明。一个穷人只有对自己的长处和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扬长避短。这一点,俄国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年轻时,他的名声不够好,为此他十分苦恼,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对别人暴躁、厌烦、不谦虚、不忍耐,像小孩子一样害羞;我差不多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我总是马马虎虎地抓着空儿,没有联系的、没有结果的,那么少的学习一点东西;我无节制,无果断,无恒心;愚笨、浮华和性情急躁……"同时,他又分析了自己的长处,写道:"我是有才能的,我是一个诚实的人,就是我爱善良的……但有一件事情比善良还要爱,那就是荣誉。"在严格解剖自己的基础上,他制订了在品德上锻炼自己的计划,并努力在实践中克服自己的坏习惯,终于以文学上显著的成就和崇高的人格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4)穷人要善于自己主宰自己。
  穷人不要过于计较别人怎样议论和怎样看待自己。其实对于别人的言论和看法,完全可以不予理睬。否则,总是时时处处以取悦别人为目的,把他人的言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就会不知不觉地给自己套上一个无形的精神枷锁,最终只能是不断助长自己的虚荣心理。

第19节:第四章 自己看不起自己,富人面前底气不(1)
  第四章
  自己看不起自己,富人面前底气不足
  对话现场
  穷人与富人的第四次见面是在马路边。
  穷人:"我这一辈子真不容易,下乡时吃苦受罪,上班时踏踏实实,下岗时求助无门,这不,现在只好在马路边摆个摊儿,修理自行车,勉勉强强能够自己一个人吃喝。"
  富人:"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穷人:"我又不傻不呆的,有哪个人愿意过这苦日子?但想来想去,就是想不通。可能命运捉弄人吧,老天爷这样安排,我又能怎么样?"
  富人:"你这样想,问题就简单了,接着过你的穷人日子吧,踏踏实实地做你的穷人吧。"
  穷人:"站着说话不腰疼!"显然他有些生气。
  富人笑了笑:"话虽说是有些不中听,但却是大实话。自卑可以毁灭一个人!"
  穷人:"在嫌贫爱富的风气里,穷人挺直腰板并不容易。穷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富人:"穷并不可耻,但绝对不光荣。是自卑让你感到可耻,是自卑让你习惯于过一成不变的生活,哪怕这种生活一无是处,只要你能在这样的生活中生存下去,你是不会考虑其他东西的,除非迫不得已,比如,你的摊子被城管抄了。"
  穷人:"这是我最担心的事儿。"
  富人:"自卑是穷人的劣根,去掉穷根才会翻身。能不能跨越自卑这道坎,才是你最担心的。咱们以前是邻居,我不愿意看到你总是这样的状态。"
  穷人:"其实,我也应该像你一样,住别墅,开着这玩意儿兜风。"穷人指了指停在路边的大奔。
  富人:"自信,虽然人们不停地在说,有时也让人觉得一谈自信就俗气,但是真正了解自信的价值和作用的人并不多。人由于种种原因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自卑感,但这是可以消除的,自信是有力的武器。建立自信绝对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穷人:"自信能很快地建立起来吗?"
  富人:"建立自信是一个过程,需要积累,而且要打破自己的穷思维。"
  穷人:"什么是穷思维?"
  富人:"我先给你看一条短信吧:虽然工作是枯燥的,赚钱是辛苦的,但理想却是远大的!等咱有了钱,喝豆浆吃油条,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红糖蘸红糖,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看,这就是典型的穷思维。"

第20节:第四章 自己看不起自己,富人面前底气不(2)
  穷人:"这条短信我也看到过。"
  富人:"但是,短信除了让人一笑,也很值得人去深思。穷思维产生的必然是穷模式,穷人致富的信心和野心就是被这种模式消磨殆尽了。"
  穷人:"是的,我最怕下一代还是贫穷。"
  富人:"为了下一代,你也应该自信起来,甚至豁出去,野心不算什么不光彩的事,只要不触及法律的底线,有点野心并不为过!"
  随后,富人告别了昔日的邻居,钻进大奔,飞驰而去,穷人站在那里,开始整理自己的摊子。
  1.穷字压头难自信,自卑的穷人最可怜
  自卑往往使穷人丧失做人的底气:要么完全是一副媚态,丧失了基本的自信。也正是因为自卑,穷人没有勇气主宰和改变自己的命运,习惯于从别人手中赚钞票,永远都有付不完的账单!
  所有的穷人都一样,对贫穷无比的厌倦,对财富无限的渴望。渴望成为富人是天下所有穷人的心愿,但是要知道,只有渴望是不够的。
  由穷变成富,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很多穷人都曾经站在这个过程的起点,而自卑到达了终点,摆在他们面前的永远都有一个难以跨过的坎儿。
  因为自卑,穷人在心态上就起伏不定,在行动上就犹豫不决,最终他们还是没有向前跨一步,让生活牵着鼻子走。于是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解脱,把自己的命运交予上帝去安排。所以,这些人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将是穷人,只能为温饱操劳一生。
  有的穷人跨出了第一步,甚至走了好几步。他们的生活因为这几步改变了,他们不像穷人那样穷,也不像富人那样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过着体面的生活,看上去很美,其实则不然。不上不下的位置最让人尴尬,这就像是一脚迈进门槛,一脚还在门外,如果要保持这样的姿势,必然花费更多的体力。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可能回到原来的状态,甚至更穷。
  穷人自卑,所以穷人是经不起第二次失败的,面对失败他们可能因此而感到无奈,甚至失望和绝望,就会觉得是苍天在与自己做对,自己无法与命运抗衡,就此罢手,甚至一辈子再也不染指这个行业。
  生活是一笔财富,规则是一种秩序,但它同时是沉重而可怕的束缚。自信的人打破一切常规,摆脱一些束缚,挣开了世俗的僵局,拥有了财富。他们的腰包里装着财富,大脑里更是装着精神财富。
  富人因为自信,总是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生存环境。他们相信只有在新的环境里,才会有新的想法、新的思维,才会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时代,才会知道时代需要什么,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富人因为自信,所以做事是有目标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去科学地使用各种手段,合理地安排人选,全身心投入,做不懈地努力,并且认为出现任何结果都是正常的,都以平常的心态去接受。胜不骄,败不馁,直到实现目标为止。他们认为做得最好的永远是下一次。
  富人也会摔跟头,但因为自信,摔过跟斗以后就清醒了,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摔这个跟头,是什么东西把自己绊倒。把痛留在心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爬起来,掸掉身上的尘土,还人生一个微笑,继续前行。他们的路在脚下,更在心中。
  富人在面对无奈的局面时也会选择退缩和等待,但由于自信,他们不会放弃。在适当的时候他们还会站出来,他们需要时机,更需要环境,他们永远都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也相信自己等待的东西在不久的将来会很快出现。2.不要破罐子破摔,穷人何必自卑自贱
  有些穷人是值得同情的,而有些穷人则不值得同情。如果屈服于财富,将自己赤裸裸地出卖,那么,他们不仅是物质上的穷人,还是精神上的穷人。破罐子破摔,对穷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2004年初,某媒体报道,成都某男大学生公开征"富姐"的新闻更是让人瞠目结舌。陈某是成都某高校大二学生,想拜托报社帮他寻觅一位有修养的大龄女性。因为家中较贫困,陈某说:"如果对方能资助我完成学业,我愿意和她结婚。穷的滋味太难受了,我想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第21节:第四章 自己看不起自己,富人面前底气不(3)
  南京一位大四的男生也紧跟其后,到婚介公司开出了自己的征婚条件"百万起步,35岁以下,是否离过婚没有关系,长相对得起大众就行,人不能有大款架子的女子。"该男生还坦言说道:"其实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我就是想找条捷径。"
  前有女大学生征"富翁",现又有男大学生征"富婆"。大款和富婆居然成了这些"天之骄子"们的首选目标。某婚介所称,从1998年平均每月接纳几十名来自各高校的大学生,其中大部分为大三、大四女生,她们都希望找到"经济条件丰厚、事业有成"的男士为伴,并称年龄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这些在富人面前底气不足,任人摆布,经不住诱惑的穷人,也别指望他们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他们最终也只能成为款爷或富婆供养的"玩物"。寄生虫的日子的确容易过,光吃饭不干活,像条钩虫,只需要钩住肠子就可以了。当然,钩虫是不谈人格、自尊、自强、自信的。
  幸亏我们同时也能看到一些自信自强的报道,也能看到未来的希望:2004年8月新华社报道,贫困山村的李引家境十分贫寒,从小就靠编织蝈蝈笼挣钱上学。她练就了一手编织蝈蝈笼的绝活,在全县编织蝈蝈笼大赛中,曾以平均2分钟编织一个蝈蝈笼的战绩超过众多高手,脱颖而出,夺得大赛金牌。可由于姐姐得重病不幸去世,巨额的治疗费使家里负债累累。2004年高考,她以634分的成绩考取了华北电力大学,面对4年本科高达25000多元的学费和生活杂费,他们全家都陷入了绝境。倔强的李引不愿意向命运屈服,高考结束,她争分夺秒加紧时间编织每只能挣两毛钱的蝈蝈笼,决心用蝈蝈笼编出自己的大学梦。她说:"我不自卑,不愿意平白地接受别人的资助,谁的钱都来得不容易。上大学后,我要靠勤工俭学、做家教来完成学业。"
  事实上,当你想"依赖别人而活"的时候,你就把自己交给了别人,让别人来操纵你。自强的人可以为自己负责--如果我对现状不满,我还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自信的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怜自艾上,而会通过自己的奋斗达成自己的目标。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谁若游戏人生,虚度青春年华,谁就会一事无成,被社会所淘汰;谁若不能主宰自己,那他永远只是生活的奴隶。反之,谁如果能把握住身边的一切机会,谁就能奋发有为。谁能自信,勇往直前,不屈服于命运,那他就是生活的强者,就能在汹涌的社会浪潮中得以生存。3.自卑是穷困之根,去掉穷根才会翻身
  自卑的心态容易使人陷入泥潭,在不足面前人们要科学地去对待,把必要的自卑感当做前进的动力,不时地鞭策自己、磨炼自己,便能走向成功的光明大道。
  穷人的自卑是一种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会产生猜疑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自卑心理非常容易产生在各种各样的穷人身上,比如说,德才平平,生命仍未闪现出"辉煌"与"亮丽",往往容易产生"看破红尘"的感叹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以至于把悲观失望当成了人生的主调;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一去不回头,往往容易哀怨岁月的无情和无奈……这种自卑心理会消磨人的意志,软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的锐气钝化,畏缩不前,从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开始,以自我埋没、自我消沉告终,使人陷入悲观哀怨的深渊不能自拔。
  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其根源就是穷人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如有的穷人经常这样想:"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像某人一样"等。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卑,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
  富人也有软弱的时候,富人之所以能成为强者,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一代球王贝利初到巴西最有名气的桑托斯足球队时,他害怕那些大球星瞧不起自己,竟紧张得一夜未眠,他本是球场上的佼佼者,但却无端地怀疑自己。后来他设法在球场上忘掉自我,专注踢球,保持一种泰然自若的心态,从此便以锐不可挡之势进了一千多个球。球王贝利战胜自卑的过程告诉穷人:不要怀疑自己、贬低自己,只要勇往直前,付诸行动,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第22节:第四章 自己看不起自己,富人面前底气不(4)
  那么,穷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自卑感呢?
  从环境角度看,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与外部环境对他的态度和评价紧密相关。这一点早已为心理学理论所证实。例如,某人的书法很不错,但如果所有他能接触到的书法家和书法鉴赏家都一致对他的作品给予否定性评价,那就极有可能导致他对自己书法能力的怀疑,从而产生自卑,甚至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潭中。
  不良的环境易使人产生自卑,良好的环境则能消除自卑。某些有生理、心理缺陷的人,在积极鼓励、宽容的气氛中,就能建立起自信,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从主体角度来看,自卑产生的根源还在于个体生理状况、能力、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等个人因素,尤其是其童年经历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童年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仍将顽固地保存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所以,童年经历不幸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
  良好的个人因素对克服自卑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建立自信的基础。从理论上说,自卑的情形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人都存在自卑感,只是表现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差异,而是感觉上的差异。因此,要想不被周围的环境所俘虏,走出自卑,就需要敢于面对挑战,并去迎接它、战胜它、超越它。
  穷人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个反差:当他们面对和自己同样穷困的人时,他们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能说会道,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富人面前,他们就变了,说话没有了底气,他们屈服于富人的财富和霸气。
  4.心中疙瘩自己解,自信的穷人才会富
  在现实生活中,穷人认为财富只属于少数人,自己天生是受穷的命。这种不争气的想法着实让一些人一直就这样穷下去。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不要把自己看成别人的阿斗,也不要把别人看成自己的阿斗!"
  自信是一种心理能量,它能使弱者变强,使强者更强。绝大多数的人都知道做人要自信,但是真正了解自信的价值和作用的人不多。有些人由于出生环境和出生条件的限制而产生有一定的自卑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自卑是可以消除的。自信是消除自卑的有力武器。所以,建立自信对于人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自卑让穷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放弃努力。自信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然恩赐的,而是在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指导下,在特定环境中经过奋斗形成的。自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而是要靠平时的积累与学习,通过对自信的慢慢培养,对生活阅历的总结才能办到,就犹如一个人的性格,不是三两天就能形成的。
  自信的培养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成功的经验。由于成功而认识了自己的潜能,敢于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二是不断的自我鼓励。随时调整并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防止消极的念头衍生。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有一位企业家曾经谈及他公司内的一名非常有能力和具有前途的年轻人时说:"我计划大力栽培他,但是……我却不能让他参与任何具有机密性的工作。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否则,我将会培养他成为我事业上的助手。"
  这位企业家表示,这名年轻人的缺点就是话相当多。即使他本人无意,但无论什么秘密,只要让他知道,必然泄露无疑。经过心理学专家分析,这名年轻人之所以话多,且守不住秘密,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卑的关系。换言之,他是为了弥补自卑的心理,才忍不住向他人透露秘密,以炫耀自己。原来,这位年轻人在公司中交往的对象大都是相当优秀的人,而那些人多半具有大学学历,而能力也相当强;然而,这位年轻人自幼生长在贫穷的环境中,虽然进过大学校门,也接触过大学社团。但是,他总感觉自身的背景、条件远不如其他同事,基于这种心理影响,他为了与同事取得平等的地位,因而往往借助炫耀来弥补自我压抑的自卑感。

第23节:第四章 自己看不起自己,富人面前底气不(5)
  自卑是穷人翻身的最大敌人,穷人既对穷困惶恐不安,又对穷困习以为常,长此以往就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地养成了懦弱、犹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社会变动、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状况。穷人长期处于失败或被批评之中,就会失去自信;同样,当一个穷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事业无成时也会失去自信。自信与自卑就犹如天平的两端,当自信上升时,自卑就自然下降;当自信下降时,自卑就自然上升。所以,穷人的自信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的,反复失败,自信就会慢慢丧失。
  实践证明,就是非常勇敢、无所畏惧的人,在接二连三的挫折和失败面前,也容易失去自信。所以,在失败面前如何建立自信是穷人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5.有点野心不为过,理直气壮跳出困境
  野心会促人奋发向上,扫除前进中的障碍。但野心也有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违法乱纪和害人的成分。只要去掉这些恶毒的东西,一个没有毒素的野心就是我们需要的,尤其是一个穷人,更需要这种野心来做动力。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当然我们不能说不想致富人的人就不是一个好人,但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不想致富的人肯定成不了富人。
  美国《时代》杂志加拿大版日前刊文提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迪安斯曼特经研究发现,野心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人类通过拥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资源。当然,也必须承认,野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个零和游戏:你多占了资源,别人所拥有的就少了。根据这种说法,大家应该都有野心才是。但事实上,人与人在野心方面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些差别引起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学者的关注,他们力图从家庭出身、社会影响、遗传及个体差异上寻求答案。
  从家庭出身来讲,出生在穷人家的孩子,要为生存而忧虑,可能与生俱来就有野心,但也不排除悲观失望,不思进取者。在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可以获得的东西虽然很多,但也有懒惰、挥霍无度的人。总之,据研究表明,上流社会之所以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有野心,有钱不是主要原因,家庭影响和父母对孩子成功理念的灌输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对人的野心也有很大影响。就是当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接触时,如果他总是遇到有野心的人,那他也会身不由己产生一些野心;如果他身边都是一些没有理想,没有野心,得过且过之辈,即使他有野心,也会被人讥笑为疯子,久而久之他则会打消这种念头。
  在遗传方面,斯曼特说:"野心可能是会遗传的。"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家族很有野心,你可能天生就具备这份素质。
  对于如何看待野心的问题,穷人还要看清一个规则。穷人没有野心,难以致富;但野心过度,则容易走极端,不仅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是祸端。野心过大,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当现实不能满足自我的要求时,就会产生焦虑、暴躁、敌意、对抗情绪,对外影响人际关系和外部环境,对内则损害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适度的野心是成大事者的动力。
  但如果这种野心是以挖别人墙角为前提,或者通过损人才能利己,那就要把这种野心放在道德和法律的规定范围内,懂得控制自己。
  野心没有止境。所以,要懂得将它调整在一个合适的限度之内,让它充分发挥对人的激励作用而不伤害人。
  6.穷富与幸运无关,穷人必须改变心态
  有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一天,阔别几年的两个同学见面了,但见面的方式有些特殊,一个人坐着高级轿车,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他们都是来接参加公益活动的孩子,两个老同学见面自然是喜出望外。但穷同学这种心情没有保持多久。因为富同学拥有自己的公司,年收入几百万,而自己上班拿工资,饿不着也撑不死。穷人笑着说:"你成了一个千万富翁,而我还在为生存奋斗,你老兄住的是豪华别墅,出门代步是奔驰,过着舒适的生活,而我每天辛苦地骑车上班,挣的是养家糊口的钱。"富人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穷人说:"怎么没有想过呢?是你比我聪明,还是你比我更加努力勤奋,怎么我都想不通,最后只能想可能是你比我幸运。"富人说:"我们是同学,不论是学习,还是身体,你哪一样比我差?而且每次考试你都比我考得好,所以论聪明还是你比我聪明呢!"穷人说:"你的家庭背景和我一样都是普通老百姓出身,毕业后,我们还一起找工作呢!所以我想,你今天的发达是你比较幸运。"富人说:不是幸运的问题,运气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第24节:第四章 自己看不起自己,富人面前底气不(6)
  ……
  的确,就像上面两个同学的差别,为什么有的人,赚更多的钱,整天快快乐乐地过着高品质的生活,而有的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大概是在40年前,福建某贫穷的乡村里,住了兄弟两人。他们经受不了穷困的生活,便决定离开家乡,到海外去谋发展。大哥好像幸运些,几经周折来到了富庶的美国旧金山,弟弟则到了当时比中国更穷困的菲律宾。
  40年后,兄弟俩又幸运地聚在一起。今天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当了旧金山的侨领,拥有两家餐馆,两家洗衣店和一家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子孙中有些承继了父辈的衣钵,有些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工程师等科技专业人才。弟弟呢?也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两人都成功了。
  兄弟再聚首,不免要谈谈分别以来的遭遇。哥哥说,我们中国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惟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华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孙,书虽然读得不少,但也不敢妄想,惟有安安分分地去担当一些中层的技术性工作来谋生。至于要进入上层的白人社会,很难办到。
  看见弟弟这般成功,哥哥不免羡慕弟弟的幸运。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初来菲律宾的时候,找些低贱的工作,但发现当地的人有些是比较愚蠢和懒惰的,于是便顶下他们放弃的事业,慢慢地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便逐渐做大了。
  以上是个真实的故事,反映了海外华人的奋斗历史。它告诉我们: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支配的。
  有一位秀才进京赶考已经是第三次了,他仍然住在自己以前住的旅店里。就在考试的前三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了一棵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的时候自己戴了斗笠同时还打着一把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自己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却是背靠着背躺着。第二天,这位秀才就赶紧去找了一位算命先生来解梦。算命先生听了秀才讲的三个梦的内容以后,连拍大腿对秀才说:"我看你还是回家吧,这次你的考试凶多吉少啊。你想想吧,在高墙上种菜这不就是白费劲吗?既戴斗笠又打雨伞这不是多此一举吗?跟你心爱的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是背靠背躺着,不就是没戏了吗?"秀才听完算命先生的一番解释后,顿时心灰意冷,就回旅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去。旅店老板看到后觉得非常奇怪,就问:"不是明天就要考试了吗,今天你怎么就准备回家去了?"秀才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做的梦的及解梦的事说给老板听,店老板听后就乐了:"哟,我也经常给别人解梦的。我倒是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啊,在墙上种菜不就是高种吗?戴着斗笠还打雨伞不正是说明你这次来考试是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正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还中了探花。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态是多么重要,如果你的期望是很糟糕的,你得到的结果肯定也是糟糕的。如果你的期望是美好的,哪怕你处于最坏的环境当中,你也能够设法得到美好的结果,因为积极的态度具有强大的力量。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你的心态越积极,你的前程越远大。

第25节:第五章 越穷顾虑就越多,顾虑越多必然越穷(1)
  第五章
  越穷顾虑就越多,顾虑越多必然越穷
  对话现场
  穷人与富人的第五次见面是在医院里,他们都来看望住院的老师。
  穷人:"说实话,我最不愿意到医院这种地方,无论是不是来看病。没什么别没钱,有什么别有病。说的一点儿都不假。进医院就是烧钱来了。我为我们的老师难过。"
  富人:"生病是穷人最怕的一件事情。得一场大病进医院就等于'烧'钱,可穷人又哪里有钱拿来'烧'?所以,医疗费用就成了压在穷人头上的第三大经济重负。"
  穷人:"穷人都怕生病。"
  富人:"穷人怕生病,是生不起病;穷人怕住院,是住不起院,但生老病死对每个人来说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拥有的资本太少,应对这些人生问题的能量太小。往往任何一个难题就可能把他们压倒。"
  穷人:"我曾经看到过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在医院门口的报道。"
  富人:"你说的是个别的特殊情况,并不是如今穷人的普遍状况,现在的穷人恐怕不至于到了那种地步,社会、政府还是很努力地正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但是,穷人群体基本的命运是相同的,他们相对要苦得多。"
  穷人:"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缓解困境。"
  富人:"首先,穷人自己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有些穷人健康意识太差,舍不得花钱,有点小病扛扛就过去了。因为,他们认为省钱就等于挣钱。结果日积月累,小病成大病,省了一辈子的钱,一下子就全部'贡献'给医院了。穷人一定要算算这笔账。"
  穷人:"确实亏了,况且,账可以重算,生命却没有重来的机会。"
  富人:"不错。"
  穷人:"人一穷了,不单单是怕生病,什么都怕。比如下岗。"
  富人:"我相信,下岗是穷人心中永远的痛。"
  穷人:"农民就好多了,起码人家有田可以耕种,总能有口饭吃。"
  富人:"当然,农民从来就没有上过岗,当然就无所谓下岗了。但农民在我国是属于最无助的群体,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与城里人有关的待遇与他们无缘。"工人即使下岗还能享受到这些待遇呢。农民也好,工人也好,都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占有的社会资源很少,但承担的社会义务却很多。不过,解决社会问题,总得需要一个过程,任何国家都是这样,在政府的努力下,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现在和过去比一比,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穷人:"那是,现在人们总体的生活水平要比过去好多了。另外,穷人害怕花钱,在非得要花的时候,也是能省就省。"
  富人:"节省当然没有错。但要看什么时候节省,如何节省。穷人在消费方面最能算计,他们的精力往往浪费在这里。而且,到最后,他们不一定节省得了。商场打折,穷人就蜂拥而至,但很多时候,那只是一种数字游戏,并没有实惠多少。"
  穷人:"除了这些,穷人还怕失败。"
  富人:"穷人之所以怕这个怕那个,原因是他们的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结果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的,无异于画地为牢,圈住了自己,寸步难行。穷人要接受现实,而不要逃避,逃避只会产生恐惧,不会带来侥幸。跨越恐惧的陷阱,才能跨越人生的低谷。"
  1.小心翼翼过日子,饭碗再破也是宝贝
  穷人很多时候过于谨慎,不敢放手一搏。他们总是担心,总是顾虑太多,自己的家底就那么一点儿,经不起折腾。富人赔了,人家也不会马上变为穷人,人家折腾得起,可是自己要是赔了,那只有变得更穷了。
  如果孩子不小心摔破了一个碗,在富人家里可能就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可在穷人家里就不一样了。大人无论如何得要教训孩子一顿,否则的话,下次破的就可能是更值钱的东西。
  穷人的这种担心害怕的心态也会扩大到其他事情当中,他们成天想着如何能减少损失,怎样才能省下那笔钱,当然省下的那笔钱不可能是一个大数目。就这样,穷人的害怕心态,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挣大钱,而是千方百计地去省钱,因为在穷人的眼里,省钱就等于挣钱。无疑,只想省而不去挣,只是一种"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不明智行为。虽然穷人受到生活现状的限制,但归根结底,穷人是受这种思维的限制。而且这种思维导致穷人的穷困,而穷困也会加剧这种思维,形成可怕的恶性循环。

第26节:第五章 越穷顾虑就越多,顾虑越多必然越穷(2)
  穷人当然也想挣大钱,但是思前想后,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挣大钱的料,就是那块料,好运气好机会也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还是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吧!大多数穷人都认命,所以终其一生,就连临死的时候,他也不会想到是思维导致他一生的贫穷。
  穷人因为顾虑太多,导致他们不敢放弃,只会死守。其实,穷人拥有的资本和富人比起来,简直少得可怜,正因为如此,穷人才会当做宝贝一样地死守着。工作不敢辞,毕竟每月有人给发点钱,"辞掉了谁给我饭吃";穷恋家不舍得离开家去赚钱,万一挣不到钱,又没有亲人在身边,那得受多大的罪呀,想来想去还是呆在家里好。
  穷人不是没有想法,而是想法太多了,顾虑太多了,穷人警惕的是害怕失去,害怕失去就不会得到更多。因此,穷人只能受穷。
  2.穷人没钱怕生病,生老病死是道坎儿
  俗话说:"什么都可以没有,千万不要没有钱;什么都可以有,千万不要有病。"生病是穷人最害怕的一件事。得一场大病进医院就等于是"烧"钱,可穷人又哪里有钱拿来"烧"?所以,医疗费用就成了压在穷人头上的另一大经济负担。
  人生的境遇中,比死亡更悲惨的事情,莫过于贫病交加了。所谓生不如死,大概指的就是这样的时刻。贫穷是人生之大不幸,疾病亦为人生之大不幸,两大不幸之交相折磨,其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近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人们感受到了穷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
  有一名很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油画家。离婚之后长期一人生活,尽管期间曾经有几位女子愿意以身相许,但至今仍是孑然一人。而且在35岁时他失去了工作,失业长达8年之久。没有爱情、没有工作、没有金钱,穷人该遇到的遭遇他都遇到了。于是借酒浇愁,愁更愁。身体也垮了,精神也累了。肝病、失眠等疾病也趁机包围了他。这个时候,贫病交加,人生最糟糕的境遇出现在他的面前。而且,他还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他不愿意让亲人、朋友知道他的境况。所以,他周围的人并不十分了解他内心的痛苦。2002年9月初的一天晚上,他照例无法入眠,所以只好用酒麻醉自己,再加上病痛的折磨,于是有了生不如死的念头,几天之后,人们发现他在自己的床上已经永久地离开了。
  穷人的生命是不值钱的,因为他本身没有钱。而富人的生命之所以值钱,是因为他本身有钱。所以,穷人的生命就如此脆弱,如此容易枯萎。这就是穷人害怕、穷人顾虑的根本原因。
  京城某著名医院一位年逾六旬的卖菜老汉因无钱交付医疗费竟然惨死在医院楼道的座位上。
  或许上面所讲的情形只是个别特殊情况,远非大多数穷人境况的真实写照,但是天下穷人的命运基本上是相同的。比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病住院;比如,工薪家庭子女考上大学;比如,农民遇到天灾,生活马上便会陷入困境。
  因此,穷人有必要对于导致自身窘困的状况进行一些反省:首先,穷人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健康。这是最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人的一切就没有了任何实际的意义。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穷人总愿意拿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你连生命都不要了,还要那些钱干什么,而且只是一点混口饭吃的钱。
  其次,社会对于穷人必须负起真正的责任。生命是无价的,是至高无上的,在生命的价值面前,社会没有理由再进行尊贵卑贱的划分。文明的最基本要求,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这让我们想起我们过去曾经长期憧憬过的一种理想: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今天看来,这实在不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3.怕失败又怕赔钱,胆子魄力决定穷富
  如果一个人能够有胆量不满足受贫穷的现状,那么,他就不会一辈子受穷;如果一个人屈服于贫穷的现实,那么,他就不会有翻身的机会,就是给他500万,他也不敢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此话虽然有些偏激,但对穷人来说不无道理。

第27节:第五章 越穷顾虑就越多,顾虑越多必然越穷(3)
  如果让穷人去经商往往很困难,因为他们怕赔钱,怕失败。
  穷人为什么会怕赔钱,怕失败呢?原因很简单,赚得起赔不起,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往往导致贫穷。
  当然,穷人不会像孙悟空那样说变就变了。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定势。现在有许多画家要刻意地到儿童画中寻找灵感,去找回那种天真般的童心,不过,你认真想想,如果什么都害怕,就真是寸步难行了。叫你坐飞机,你怕不安全;叫你坐火车,你怕出事故;坐汽车又怕出车祸,骑单车又怕摔跤,走路也怕被人碰,那干脆呆在家里,什么地方也不要去了。一个人完全被自己给禁锢了,因为怕赔钱,怕失败。最终一事无成。社会上流行一句话"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有一定的道理,当然那些违法乱纪的事坚决不能干。
  传说从前有两个强盗,一个对另一个说:"如果这世界上没有警察,那我们这个职业是多好呀!"另一个答道:"错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警察,大家都来做强盗,还有你我的份吗?"这可能是一则笑话,而且违法的事是绝对不能做的,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做别人不做或没法做到的事,是成功的秘诀。在这世上由于缺乏胆量魄力,害怕失败的穷人简直太多了,数也数不清,他们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心理障碍,就是想致富也想投资,但怕赔钱或曾经赔过钱,害怕了不敢再做了,而为别人打工不会赔钱。所以,穷人就这样心甘情愿地充当了富人的赚钱工具。如果这样,大多数穷人要想变成富人就成了一件困难的事。
  4.经济压力压弯腰,斤斤计较苦算计
  穷人必须整天为生存考虑。只要没有摆脱生存的威胁,就永远是穷人。穷人要正视"穷"这个现实,认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命运。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自己的贫穷。
  先说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有眼色的小商贩在卖东西的时候,对待穷人和富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因为,对于富人来说,他并不在乎分量是否足够、价格是否高,他需要的是及时的服务,并且能够让他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穷人则不然,穷人买东西都斤斤计较,如果少了一点,他会吵翻了天,如果价太高他会转头就走。所以,有心眼的商贩都知道应该多给他们一点,这样不但他们得到了满足,而且还会继续光顾。
  商业发达了,小商店变成了大超市,这种策略使得商家收益颇丰。大超市在一些没有人的时间段,或者顾客很少的时间段,降价推出许多商品,这时候,很多穷人蜂拥而至,大量选购。商人们虽然利润低,但是量上去了。
  这种时间,富人是不会来的。他们不喜欢拥挤的人群,不喜欢廉价的商品。所以,同样是一块钱,富人买的东西从来都没有穷人多。
  但是富人并不在乎这一点,富人根本没有生存的压力,在穷人考虑应该买3毛8还是4毛钱的卫生纸的时候,富人在想着到世界上什么地方旅游,或者正在制定减肥计划。
  联合国制定的贫困标准就是是否把收入的50%以上用来购买食品。据调查,我国不少人收入的50%以上都是用来买食物的。可见,我们还远远没有摆脱贫困。
  要正视穷这个现实,认清自己的面目。只有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命运。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穷。对穷人而言经济压力大,所以会对财富有一种强烈的向往,这就是穷人的动力。很多穷人就是经过这样的阶段走上了致富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让你不断地奋进,直到最后的成为富人。
  5.习惯贫穷不反抗,接受现实挑战贫穷
  穷人最怕麻木,穷人最怕安于贫穷,穷人最怕不再有任何想法,单调地围着田头灶台转悠,当穷人自己不再抗争的时候,当穷人连思想都贫穷的时候,那就只能永远贫穷下去了。
  人们说到富人的时候,总是会说精神焕发、红光满面;说到穷人的时候呢?经常用的词汇是垂头丧气、灰头土脸。

第28节:第五章 越穷顾虑就越多,顾虑越多必然越穷(4)
  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人们对一件事情很渴望,但是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厌倦的情绪,实际上,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很渴望的。这种表面上的厌倦,实际上只是一种逃避,或者说,是因为恐惧再次失败而给自己寻找的借口。
  心理学上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在一个笼子中,放上一只狗,然后,用电棒不停地打击它,开始,这只狗会不停地在笼子中来回地蹿跑,但是慢慢地它就不跑了,因为你坚持打击,不管它跑到哪里,电棒也会跟到哪里,时间长了,这只狗就麻木了,所以,不再反抗了。
  当穷人为了贫穷而不得不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穷人的心情肯定不会好。其实,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穷人可以换一下思考方法。不过,一个聪明的人,应该有积极的思想,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社会更好的发展,穷人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穷人可以设想,如果事实已经这样了,自己的消极有什么用呢?困难在很多时候也会变化,如果穷人一直坚持积极的想法、行动,很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所以,穷人更不能害怕,应该更加勇敢。
  富兰克林、达芬奇、爱因斯坦、丘吉尔以及许多伟人,他们大多是敢于探索未知的先驱者,在许多方面与普通人一样,惟一的区别是他们敢于走他人不敢走的路罢了。实际上,这些人都面临过贫穷,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年轻的时候很穷,但是他经受了这些考验,最终成功了,并且在物质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改观。
  穷人要积极尝试新事物,就必须抛弃一些会对自己个性构成压抑的观点--改变现状不如苟且偷安,因为改变将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未知因素;或认为自己非常脆弱,经不起摔打,如果涉足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些显然是荒谬的观点。如果在生活中努力探索未知,并获得成就,则你的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而强大。
  另外,常常有一些穷人持有这样一种心理意识:"我惹不起,但求躲得起。"实际上,正是这种心理状态使穷人不能面对挑战,积极尝试新的经历。因此,穷人不要逃避贫穷,而要迎接这个挑战,并且战胜它!6.别人吃肉你喝汤,穷人不要畏首畏尾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那就是对自身贫穷的恐惧,不敢相信自己能够拥有更多更好的东西。因为不相信自己,所以害怕,因为害怕,就失去了品尝丰富大餐的机会,只能啃干硬的面包。
  有这样一项有趣的实验:"赤脚过火",就是让受训者赤脚从一堆火上走过去。
  一般人认为这需要技巧和特殊的能力,而实际上,科学家通过观察测试发现,只要步行的速度够快,是不需要特殊功能的,也不会灼伤脚底。因为脚掌在接触火炭的瞬间,会立即释放出汗水,形成隔热层,在那层汗水没有蒸发前提起脚掌,汗水便会吸收先前的热量而化为蒸汽消失,脚掌丝毫不会受伤。
  所以,穷人要想致富就要敢于抛弃太多的顾虑,克服自身的恐惧。
  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能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次,在唐人街一家餐馆打工时,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一家公司的招聘启事。他权衡了一下自己,就去应聘了。
  过五关斩六将,眼看就要得到那年薪几万澳元的职位了,他心理上不由得轻松起来。
  最后,经理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在澳大利亚,公民普遍都有私家车,没车的人寥寥无几。可他初来乍到,哪里有钱买车学车。
  但为了争取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
  "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经理说。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他豁出去了。他在一位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二手车。
  第一天,他跟着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朋友屋后的那块大草坪上摸索着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着车去公司报了到。放下这位留学生的专业水平不谈,但他的胆识着实让人佩服。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结果可想而知。

第29节:第六章 求安稳逃避风险,失去翻身的好机(1)
  第六章
  求安稳逃避风险,失去翻身的好机会
  对话现场
  穷人与富人的几次对话让穷人在行为和思维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当然在收入上也发生了变化。于是,穷人找到富人,老邻居依然如约而至。
  穷人:"我发现了一个机会,想做点小生意,但风险很多,家里人和亲戚都劝我不要冒险。"
  富人:"所谓风险,就是由于形式不明朗,造成失败的一定概率。如果成功与失败清楚地摆在你的面前,你只要选择其一,那不是风险。当前面的道路一片漆黑,你走过去时,可能会掉进陷阱深渊里,但也可能踏上一条阳光大道,这就是风险。"
  穷人:"那么零风险的利益不是更好吗?"
  富人:"零风险、利益大的好事人人都渴望,但是,这样的好事几乎不存在。风险越小,利益也就越小;风险越大,利益也就越大。如果你看准了的事情,就不要怕冒险。任何事情都会有风险,不敢冒险只能平庸,但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滋味?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穷人不敢冒险。"
  穷人:"但冒险的个性往往会让人丧失理性呀!"
  富人:"这正是穷人认识的误区。冒险精神与理性并不矛盾。当然冒险并不是莽撞行事,而是根据相关的资讯进行全面分析,衡量风险与利益的关系,确信利益大于风险时才行动。"
  穷人:"冒险需要胆量,胆量是日常生活中磨练出来的。"
  富人:"的确是这样,我先给你说一个词语,那就是胆商。胆商=野心 洞察力 应变力 敢为性。"胆商是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事实上,胆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的。挫折让人泄气,又没有其他激励因素,那么就会倾向于不冒险。
  穷人:"我经常倾向于十拿九稳的事情,看来我是太过于谨慎了。"
  富人:"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到未来的全部进程和结局,除非你是神。如果哪个人想等到"十拿九稳",或"十拿十稳"时,才肯举步向前,那他就只配充做一个远远跟在开括者后面毫无建树的追随者。第一个躺着吃,第二个抢着吃,第三个捡着吃,最后一个吃不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穷人:"但冒险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啊。"
  富人:"冒险是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冒险就一定不能成功。机会是宝贵的,有的机会你看不到,有的机会看到了没有去把握。如果观望,你什么也得不到。当然,冒险需要理智地判断,而不是希望幸运的降临。如果一点可能也没有,就冒失地干,那不是冒险,而是盲动。"
  穷人:"看来我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富人:"豁出去,有时候很有必要,尤其是穷人。"
  1.冒险不一定能翻身,不冒险注定难翻身
  在"与狼共舞"的时代,穷人要想成功,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匹狼,具有强烈的斗志和"野兽"精神。否则,穷人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了别人口中的美味。成功不在于你的出身,也不在于你的学历,而在于你的胆商。"狭路相逢勇者胜。"寓意就在此。
  四个楼宇清洁工坐在30多层大楼的楼顶休息。他们鸟瞰着繁华的大都市,一幢幢办公大厦、商品房、豪华别墅拔地而起,一辆辆豪华私家车穿行而过。其中一个请洁工问道:"有什么感想,同志们!"
  一个说:"一言难尽!"
  一个说:"真他妈的想去抢银行!"
  另一个却感到纳闷:"哪来这么多有钱人?"
  面对竞争,穷人惊呼:狼来了!这不是玩笑,和穷人抢饭碗的"狼"其实早已来到穷人身边,而且不止一条,是成千上万,他们虎视眈眈地盯着穷人碗里可怜的食物。当然那些狼也是穷人。

第30节:第六章 求安稳逃避风险,失去翻身的好机(2)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诸葛亮如果没有超凡的智慧与胆略,就不敢演"空城计";刘邦若没有十足的胆略,就不会去赴鸿门宴。
  富人为什么越来越富,穷人为什么越来越穷,其中原因一条主要就是穷人不敢冒险。穷人没有野心,也没有胆略,穷人思想封闭,害怕风险,比较感性;而富人思想开放,勇敢而理性。
  现代社会中,我们只有冒险做事才能获得成功。没有胆商,也就没有做事的激情。通过做事来评价一个人,似乎功利主义的色彩太浓,但其内涵却是一种承担责任的行为,追求功利的目的主要来自责任的驱使,虽然规避风险并不是坏事,但是过度地规避风险,即中庸之道中的"不及",就会成为人生创业的严重阻碍。
  所以,拥有较高的胆商,也就拥有了成功的基础。风险后面是成功的果实,而胆略是穿越风险的惟一法宝。当然,拥有了胆略的穷人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但没有胆略的穷人肯定不能成功。
  2.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利益必定有风险
  胆商是穷人最缺少的东西,穷人要想改变人生格局,除了知识与能力外,就必须要具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具有较高的胆商。如果祈求没有风险的利益,就等于天方夜谭。不要说天下没有这等好事,就是有的话,也轮不到你!
  风险与利益并存,这是人人皆知的一个道理。利益始终隐藏在风险之中,没有风险的利益是根本不存在的。
  零风险、利益大的好事人人都渴望,但是,这样的好事几乎不存在。风险越小,利益也就越小;风险越大,利益也就越大。当然,即使我们具有冒险的胆略,也不要盲目地去冒险,而是要根据相关的资讯进行全面的分析,衡量风险与利益的关系,确信利益大于风险,成功机会大于失败概率时才能行动。勇于创造机会的富人有胆略,敢于冒险,但从不鲁莽行事。
  经验告诉我们,轻易就可获得的利益,必然隐藏着巨大的阴谋或面临着更大的风险。穷人要获得成功,就要敢于冒风险,同时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人们常说不要像杞人那样忧天,世上的事样样有风险,要想获得利益,就得突破风险。天上掉下一块金砖,当你去拾这块金砖时都有可能要冒着腰被扭伤的风险。股市之所以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来涉足,主要原因就是利益与风险并存,股市交易作为一种风险投资,刺激着人们,赔钱容易,赚钱也容易。风险投资可以使你在一年之内由一个穷光蛋变为一个百万富翁,也可以使你在一年之内由一个百万富翁变为一个穷光蛋。
  胡雪岩在作出吸收太平军将士存款的决定时,却担当着极大的风险。太平军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已历数年,他们中的许多人一般都从各种渠道积蓄了大量的私财。如今太平军已成强弩之末,他们中的好些人已经开始暗地里盘算着如何躲过这场劫难。对于太平军将士来说,这个时候是保命容易保财难,而他们只要保住财,逃过这场劫难之后,风头一过,局势一定,后半辈子也就可以丰衣足食了,这些人的财产当然是变成现银存到钱庄里最保险。不用说,接受逃亡太平军将士的钱款,有着很高的利益,但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第一,按朝廷律例,太平天国兵将者,自然是"逆贼",是"逆贼",其财产便是"逆财",按律不得隐匿。接受"逆贼"财产者,一旦查出,很有可能被冠以通"逆"助"贼"的罪名,与那些太平军逃亡将士一同治罪。
  第二,太平军逃亡将士的财产既是"逆财",抄没归公则是必然,被抄的人即使有财产寄存他处,照例也要追查。接受这些人的存款,如果官府来追,则不敢不报。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冒险不报,但一经查出,即使不与"逆贼"一同治罪,存款也必被官府没收。当风平浪静之后有人来取这笔存款,按钱庄的规矩,钱庄也必得照付,如此一来,钱庄不仅血本无归,还要"吃倒账"。所以,胡雪岩接受太平军逃亡将士的存款的确是有风险。
  但这笔"买卖"虽然风险很大,但利益回报也很大:

第31节:第六章 求安稳逃避风险,失去翻身的好机(3)
  第一,这样的存款不必计付利息,等于是人家白白送钱给你去赚钱。
  第二,将钱存入钱庄的太平军逃亡将士,不可能每一个都逃得过清军的追杀。如果被清军杀死或其他原因不能来取存款者,这笔存款就归钱庄了。这就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犹太人将钱存入瑞士银行一样,结果瑞士银行发了一笔不小的财。
  利益与风险永远成正比例,穷人要想改变贫穷的格局,除了知识与能力外,还必须要具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具有较高的胆商。敢做别人想不到去做或者想了但不敢去做的事,能察人之所未察,在人所共见的风险中看出人所未见的利益,并且只要看准了就敢于去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风险。当然,穷人冒险一定要限制在正当的范围内,切不可触犯法律的斑马线。
  3.穷人要有豁出去的精神,冒险才能赢得机会
  世界的财富大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集中到了那些敢赌会赌的"赌徒"手里,敢赌是所有富人所共有的特性。这也是对钱的"势能"最好的解释。
  中国人有一个传统观念:勤奋工作才能有所积累。但这句话忽视了一个明显的社会现实:小富靠苦干,大富靠敢干。那些打工的、务农的、做豆腐的、拉毛驴车的、挖煤的,如果起早贪黑兢兢业业挣钱,也能衣食无忧,但也仅限于此而已。
  这样的钱只是在生活的极低层面流动,势能很低。在这样的生活模式当中,每一天与前一天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任何的风险,也没有任何的惊喜,所不同的只是日历上的日子不同而已。但那些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获得巨大财富,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人,往往不安心于苦干,靠自己的"胆大包天"闯荡天下。有人会问,投资做生意比起在机关工作、比起给公司打工来,岂不是风险更大,更容易一无所有吗?但事实是,风险与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只有抱定要么成穷光蛋,要么成百万富翁的决心大胆一赌,说不定能扳回决胜一局。如果不敢赌,人生也就输定了。穷人总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所以,在关键时刻,他们会犹豫,因为他们此时会想起后路,这种犹豫把内心致富的希望扼杀了,穷人就退缩了,很难再走下去。而贫富就取决于那关键的一步。豁出去,对穷人来说,应该是容易的,穷人并不拥有多少值得留恋的东西;但事实往往相反,穷人很难豁出去,他们舍不得那么一点点自己拥有的东西。
  你一定玩过纸牌,开局的时候,每个人分一堆筹码。玩了一会后,你也许会发现,那些谨小慎微的人面前的筹码数量越来越少,筹码不断集中在那些敢于冒险一拼的人面前。
  学校经常教导我们认识自己的极限,不要失败,而结果只造成了我们因为害怕失败而不能放手一搏。对于穷人来说不管成败,你只要去做就比只知道害怕要好,因为失败会教给你很多。
  4.别奢望十拿九稳,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有些人会说,现在我收入不稳定,哪里还顾得上致富呢?收入不稳定是一种风险,有可能某一天失业了,生活顿时没有保障了。因此,为了保证自己能保持稳定的生活,就应该居安思危,及时作出行动。奢望十拿九稳,是人贫穷的祸根。
  现代市场经济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穷人就是泥巴,处在食物链的最末端。世界上只要有灾难发生,无论是天灾或人祸,受害最深的都是穷人;而有利可图、十拿九稳的好事,总是被富人们捷足先登。
  一位富人曾经几经起落,最终反败为胜。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他直言不讳地说:"我决不能百分之百地掌握你所需要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我做事全凭勇气……有时候冒险是必要的。"
  一位心理学家想知道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冒险尝试,就做了这样一个试验。首先,他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他的引导下,所有人都成功地穿了过去。然后,心理学家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昏暗的灯光下,人们模模糊糊看到:这个房间有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10条大鳄鱼,水池上方有一座窄窄的小桥,刚才他们就是从小桥上走过去的。心理学家问:"现在你们谁还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呢?"

第32节:第六章 求安稳逃避风险,失去翻身的好机(4)
  过了很久,有3人站了出来。这时,心理学家打开了房间里所有的灯,人们看到小桥下有一张安全网。他问谁愿意再次穿过这间房子,又有5个人站了起来。心理学家问剩下的两个人为什么不愿意过桥。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这张网安全吗?"
  可见,做任何事都需要足够的勇气,对于不敢冒险的人来说,再多的保护措施也是多余的,惟一的解决方法是:如果你害怕走夜路,你就去走夜路。
  富人与穷人只有一线之差,富人不过比穷人多了进取的心态而已。
  许多穷人抱怨没有充足的条件去赚钱,并把所有的贫困原因归结于此。人间难道有一件是绝对完美无缺或接近完美的事情吗,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才去做那就只有永远地等下去了。
  要做个有志向的穷人,就要积极主动,勇于实践,而不是在机会面前犹犹豫豫、哆哆嗦嗦,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打哆嗦,最后只能坐吃山空,一事无成。
  一位朋友,他的成功对穷人就很有启示意义,当然,这位朋友开始也是个穷人。
  他16岁的时候,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年轻气盛的他自恃强壮,先在一家工厂里做搬运工。为了节约点钱寄回家,他经常以方便面或馒头充饥。这些他都能忍受,但他不甘心。他想,我也能当老板。他用节省的钱报考了一所大学的进修班,开始半工半读。
   读完书后,他进了一间照相馆打工,并以吃苦耐劳和勤学好问博得了师傅的好感,师傅倾囊相授,他则如饥似渴地去学习。不到一年,他掌握了摄影的技巧,收入翻了几番。但是当老板的梦想并没有因此即止步。第三个年头,他租了一间小门面房,开了一间摄影铺,生意很快红火起来。生意最好时,一天的营业额过万元。第一桶金就这样赚来了。连锁店越开越多,他有了自己的别墅和奔驰。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十拿九稳的事几乎没有,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也是富人的专利,完全与穷人无关。
  5.要勇敢也要理性,敢冒险更要会冒险
  一个人若不敢冒险,不知道抢占先机,则很难赚到大钱。但是,冒险需要理性分析和老练的眼光,做到冒险而不冒进。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发财,可很多人不敢。90年代初,买支股票就能赚钱,可很多人不信。21世纪,开个网站就能赚钱,可很多人不试。
  这些话流传很广,其实从中穷人可以参透为什么穷人总是错过机会的原因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与人的差别在于冒险,当初用几百块钱去摆地摊,几年后成了大老板;当初有人带了几千块钱杀进股市,几年后成了大富翁。穷人说:"如果当初我也这样做,会比他们赚得更多。"不错,你的能力或许比他们强,眼光或许比他们亮,经验也或许比他们丰富,可问题是你当初没有做!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天,曾出现过一次百年不遇的日全食,它的时间是在上午。现代科学早就计算出了日全食的准确时间,并印在日历上。应该说,对于所有想观看日全食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公开的机会。
  因为太阳光刺眼,所以人们不能直接观测日全食,有人在水盆中倒些墨水,通过反射观测;有些人则拿无用的照片的底片挡着眼睛去看;当然,还有人选择了戴墨镜观看。很显然,在水盆里倒墨水极不方便,而照片的底片上又有影像,这两种办法都不太合适。无疑,戴黑色太阳镜是最方便的办法,但是在那个年代,太阳镜是一种奢侈的饰品,一般人家根本就没有。
  怎么办呢?就在日全食发生的头一天,根生从中悟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他想去工厂购进来一批工业用黑色半透明胶片,把它们剪成小方块,当做"简易太阳镜"以每片5毛钱出售给路人。要知道这胶片一片成本才不过几分钱,肯定有钱赚!但是他没有人手,何况没有到日全食发生的那一刻是无法知道市场情况的。于是,根生找到他的弟弟常生,准备与他合伙做这件事,平摊成本,平分收益。常生听了很高兴,觉得这是一个别人想不到的好点子,正要答应,但是转念一想:"愿意花钱买这个破胶片的人究竟有多少呢?万一要看的人都准备好了自己的工具,胶片没人买,那岂不是白忙活一场吗?"于是常生犹豫了一下,说:"大哥,你让我先做做调查,问几个人看看他们会不会为看日全食花5毛钱吧。"

第33节:第六章 求安稳逃避风险,失去翻身的好机(5)
  根生听了,就说:"你先问问,但是不要透露我们的点子。"当常生去问邻居朋友的时候,根生就去买胶片,然后裁剪。等到第二天早上,常生很悲观地说道:"有一半人对日全食没有兴趣,还有些人想看,但不愿意花钱。"根生听了很高兴,他说:"有一半人愿意看,我们就有机会,你想想全城有多少人啊!"其实,常生调查的结果也很正常,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的5毛钱可比现在5元钱买的东西都多呢。
  这时,常生不吭气了,他可不想做这种亏本又很傻的事,但是他又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于是就说:"你先卖卖看吧。情况好的话,我就帮你卖。"根生再没说什么,就自己找上几个人,在城里各个繁华的地段摆上摊了。一开始人们不太理会他们,慢慢地买的人多了。但是与他们的想象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有很多人压根儿不知道这回事。常生虽然有些动心,但是还想再等等。
  终于,广播里传来激动地声音:"还有几分钟,百年难得一见的日全食就要开始了!"这个时候,路上的行人们急了,他们这才知道今天有日全食,他们想:"这可是一辈子也遇不到一回的事啊!"于是购买胶片的人蜂拥而至。他们忙不过来了。这时常生开始要求根生给他一部分胶片卖,但是根生拒绝了。不过一会儿,太阳开始有了黑边,买胶片的人达到了高峰,快到一半的时候,仍然有人买。到后来,整条街上都是手拿胶片望着天的人。
  根生自己一个人就卖了好几万张,加上他在市内设的几十个"销售点",根生一下子发了!而常生则因为犹豫观望,失去了这个百年难逢的机会。他的失败之处,就在于过于害怕风险,总希望看到趋势之后再动手,可是有时机会就是稍纵即逝的,等他明白过来,日全食过了,赚钱的机会也就没了。
  有些机会,在人的一生中只会有一次,如果害怕风险、观望求稳,你将什么都得不到。
  当然这里所说的冒险并不是像赌徒那样,完全把宝押在"运气"上面。冒险需要理智的判断,而不是靠运气的降临。如果一点可能性都没有,就冒失地干起来常常会一败涂地,这样做不是冒险,而是盲动,有时简直就是一种自杀行为。所以,冒险要建立在一种科学分析、理智思考和周密准备的基础之上。
  6.勇气成就大事业,冒险者永远占先机
  只要你出去溜达一会,你原来的100块就会变成400块;只要你再出去溜达一会,原来的400块就会变成800块。有人惊呼:"这是什么发财的好机会!"这是我国发行股票初期的真实情况。可是很多人面对天赐良机,竟然还要拒绝,还要犹豫,还要政府做工作,为什么会这样?都是保守惹的祸!
  "面包"要做大,钱要赚得多,都需要一定的勇气。一个穷人应该明白风险与利益成正比的关系,越是风险大,就越有可能赚大钱。毫无风险的事情人人都会做,人人都想去分一杯羹,也就很难赚到大钱。
  1988年,不向命运屈服的王振滔靠着东拼西凑借来的3万元,创办了永嘉奥林皮鞋厂,开始了他民营制鞋业的艰苦跋涉。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与追求,终于发展成为拥有6亿元资产,年产值超过15亿元,创利税1亿多元的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业集团之一--奥康集团,主导产品奥康牌皮鞋连续四届蝉联中国真皮鞋王的称号,并荣膺中国名牌称号。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到的事情经过努力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后悔,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如果不去尝试,则会遗憾终生。其实人世间好多事情,只要敢做,多少都会有收获。
  鲁迅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国人这方面的缺点:你因为闷得慌,想在阁楼开一扇窗户,周围的人会劝你别开;你要是说'我受不了啦,要将房顶拆了'!周围的人则会马上建议你开一扇窗户。"
  穷人翻身不仅需要精明过人的智慧,还需要有足够的勇气。
  胆商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智商。一项对1064名经理人进行的能力测试发现,胆商指数的高低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其次是情商,而智商在这个层面上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国股票最初发行的时候,大多数人觉得这个东西好像与国库券差不多,且又是国家为了发展而筹措的资金。有的人想到解放前上海滩的股票交易所,蒋介石不就是从那里起家的吗?似乎股票是资本家才玩的东西,老百姓哪能玩这玩意;还有人则受到极"左"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资本主义国家,不是发生过好多人因为股票破产、跳楼乃至家破人亡之事吗?但有的人就看出这是一个机会,买原始股肯定赚钱,借钱也要买。结果这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因此而发了一笔股票财。
  "一人拼命,十人难敌人。"也是这样,勇气能够让你占据上风、抢得先机,往往也能最终取得胜利。如果说人生、事业、财富像一座座大山,那么高胆商的穷人就会不畏艰苦,不断攀登,把每一个困难都当成一次挑战,把每一次挑战都当成一次机遇,就会一步步靠近成功。

第34节:第七章 虚幻中自我陶醉,喜欢追逐一夜暴(1)
  第七章
  虚幻中自我陶醉,喜欢追逐一夜暴富
  对话现场
  穷人与富人第七次见面是在穷人的家里,当时穷人正在研究怎样买彩票才能中大奖,桌子上还放着穷人刚买来的十几张彩票。
  富人:"我过来,是想看看你的生意做的怎么样了?"
  穷人:"说起来有些惭愧,我把那些钱买彩票了。不过,我如果中了500万,就不愁没有本钱做生意了。"
  富人:"鸡生蛋,蛋生鸡,一本万利的事情几乎不存在。你知道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有多大吗?7个正选号码全部选中,概率为1/8347680;选中6个正选号码和特别号码的概率约为1/1192526;选中6个正选号码,概率约为1/42590;选中5个正选号码和特别号码,概率约为1/14197。这就和守株待兔,天上掉馅饼一样。"
  穷人:"是吗?!我只想让自己尽快富起来。"
  富人:"在逐渐成熟的市场经济时代,哪里有一夜暴富的好事?无异于白日做梦。买彩票只是设置的一个欲望陷阱,让很多人来玩,买得人多,中奖的只是那么几个,少数人从中赚钱,要是人人都能中,他们赚谁的钱呢?追求一夜暴富,是很多人的想法,但这太虚幻了,还是务实些比较好。很多人正是因为天真的幻想,才误入歧途的。"
  穷人:"可是谁没有幻想呢。幻想就是希望啊!"
  富人:"幻想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空想,那种所谓的'希望'只是自欺欺人。"
  穷人:"面对不平等的社会现实,穷人也只能从幻想中满足一下自己了。"
  富人:"不要把责任推卸到不平等上面。"
  穷人:"可是我认为,要是人人都绝对平等了,我也可以是富人。"
  富人:"平等是社会的相对行为,不平等是社会的绝对行为。不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没有人能消灭它,所消灭的结果是推翻了旧的不平等,建立了一个新的不平等。因为不平等会产生动力,而社会前进所需的动力靠的就是这种不断地解决不平等所产生的动力源泉。不要完全否认不平等,不平等有弊有利。"
  穷人:"那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富人:"用一个真实的理想代替虚无的幻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穷人:"我的理想是,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一部属于自己的轿车、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个聪明的孩子,还有……"
  富人:"我先不说你的理想,但不管怎么样,理想一定要符合现实,讲究实际,不要像南柯一梦那样虚无缥缈。而且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不要今天想这样,明天想那样,要抱着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常立志不如立长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穷人:"看来都是'幻想'惹的祸!"
  富人:"一定要认识到,整天冥思苦想,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爱幻想的习惯,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反而会十分被动;因为他不能适应生活、没有生活能力。善于思考、会做学问是一回事;会生活、会处理实际生活问题又是一回事。许多人静坐书斋,洋洋万言信手拈来,但他们提出来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行不通。理论与生活是有距离的,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人才是有用之人。就像你手里的《彩票预测宝典》的作者一样,要是他那么神通,他早就买彩票去了,何必辛辛苦苦的写书呢?总之,一百个空洞的想法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

第35节:第七章 虚幻中自我陶醉,喜欢追逐一夜暴(2)
  穷人低头不语……
  1.一夜暴富是神话,求虚务实才是真
  小小的彩票让穷人在幻想自我中陶醉,他们总是在幻想自己拿到500万后要买高级公寓,再买高级轿车,光鲜地出现在家人与亲戚朋友们的面前……可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抱着一个不可能孵化的铁蛋,却不愿回到现实中来,或许这就是最可悲的,天上掉馅饼的神话,穷人已想象的太多。
  有一个穷人,他的老婆一天买回来一个鸡蛋,穷人看着这个鸡蛋开始描述他的发财大计。如果这个鸡蛋孵出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再生蛋,蛋再孵鸡,鸡生蛋,蛋孵鸡,我们很快就有了一群鸡。再用这一群鸡去换一只羊,大羊生小羊,等有了一群羊,再换牛,大牛生小牛,卖了牛就可买田地盖房子,然后还可以再娶一个小老婆……听得正入神的老婆顿时大怒,操起鸡蛋狠狠地往地下一摔,穷人的美梦顿时化为乌有。
  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蛋,蛋生鸡,一本万利的美梦,但是建立在一只母鸡身上的希望毕竟是那样的脆弱,那样的不堪一击,蛋碎了,什么都没有了,哪里还有利?穷人的发财梦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近年来,网络、邮箱、街头小广告等等铺天盖地都是一些一本万利一夜暴富的垃圾广告,别看字数不多,措辞却极富诱惑性,"轻轻松松月赚数万"、"投资几百元,获得数万元"、"财富飙升之道"、"让你爆发100倍的生命潜能--白手起家成百万富翁",好像不费吹灰之力,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似的,如果真的这样,这个地球早就没有穷人啦!如果真的这样,这些提供金点子的怂恿者岂不个个都是超级富翁了?
  其实,那些夸张的"一夜暴富"、"一本万利"的买卖,有的轻则让穷人倾家荡产,重则有牢狱之灾啊!投机取巧的事做不得,穷人更不要考虑,不要染指,也不要被诱惑。
  还有一种穷人抱有极大侥幸心理的--中彩票。通过对北京、上海与广州三城市居民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0%的居民买过彩票,其中5%的居民成为"职业彩民"。"以小博大"的发财梦,是不少彩票购买者的共同心态。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人能中奖,穷人应该怀有一颗平常心,既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投资,也不应把它当成纯粹的赌博行为。
  生活有千万种形式,千万种人也有千万种活法。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从切身实际开始努力。
  2.被欺骗的是穷人,自我欺骗的还是穷人
  天上不会掉馅饼,穷人一定要相信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哪一天,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让你碰上了,不管掉下来的是馅饼,烙饼,还是比萨饼,都要三思而后行。因为,那多半是个骗局。
  穷人喜欢做些富贵梦,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既然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醒来后才知道吃亏的终究是自己。
  其实,近年来一直有媒体告诫世人,不要相信利用手机短信息的形式发布的中奖消息,这些短信息的背后几乎都是骗局,借机骗财骗色。应该说,绝大多数人是根本不会相信这种骗术的。上当受骗的一般都是那些爱贪小便宜或希望天上掉馅饼的人。
  人要是来了运气,天上都能掉下馅饼来,宁夏的王女士就碰上了这样的好事。2004年12月3日这天清晨,王女士还在睡梦当中,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她从睡梦中惊醒。
  电话里是个陌生人的声音,她问:"你是王女士吗?恭喜你,你这个号码中了我们天成公司的二等奖。"
  这位自称是北京天成公司的小姐告诉王女士,她的固定电话号码中奖了,奖品是一辆价值九万八千元钱的小轿车,并让她尽快到北京去领奖,王女士有些不太相信。不过刚听到消息的时候,她还是挺激动的,感觉像是天上掉下了馅饼一样。但是,每天要上班的王女士哪里有时间去北京领奖呢?电话里的小姐一听马上就顺水推舟说,公司还有另外一种领奖的方式,就是委托北京公证处把小轿车拍卖了,然后把现金打过去,算下来,现金应该是九万八千元。

第36节:第七章 虚幻中自我陶醉,喜欢追逐一夜暴(3)
  现金九万八千元?真是好事啊!王女士一年的薪水也才是这个数的零头!难道真有这么好的运气吗?她开始有点怀疑了,可电话里又说,"你不信,可以打我们办公室的固定电话核实一下。"
  有办公室电话?还真是北京打来的?王女士记下了这个北京天成公司的办公室电话号码,立即拨打了过去。
  这个核实电话是一个男孩接的,当王女士问他这是哪儿时,男孩考虑了半天,支支吾吾地没吭声。这时,刚才通话的小姐又把电话接了过来。
  接电话的小姐再一次与王女士核对了中奖信息,这个固定电话让王女士不再怀疑,既然有固定电话,有问题也能找到他们。这时这个自称是北京天成公司的小姐又开出了一个条件--得付1960元公证费跟手续费,可以在王女士家附近的农业银行进行操作。
  只要1960元就能得到九万八千元,这个交换太诱惑人了!再说,他们有固定电话,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那就寄出去试试吧!王女士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要了对方的账号和手机号,然后就到附近的农业银行取了2000元钱。当王女士通过银行确认钱已经打过去了的时候,她就像睡觉一样突然一下子清醒了。她一下感觉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如梦初醒的王女士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怎么都不是个滋味,在钱寄出去二十分钟之后,王女士就到了宁夏吴忠市民生街派出所,她刚向值班民警报了案,手机忽然响了起来,这个骗子又打来了电话,说:"王小姐,你的钱我们已经收到了,请你现在不要放弃中奖机会,再打过来7800元的税钱。"
  对方颇具诱惑感地说,只要这7800元一到,就马上把王女士中奖的九万八千元钱汇进她的账户。派出所的民警立即给北京警方拨打了电话。
  北京警方一查,这个所谓的北京天成公司根本就不存在。王女士觉得很窝火,怎么就上当了呢!突然她想起,那些人还给她留了手机号码。一个是那位骗钱的小姐打来的手机号,一个是北京公证处的张某的手机号。
  当王女士再给这两个手机拨打电话时,却再也无人接听了。这两个号码是哪儿的?派出所的民警进行了查询,这一查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这两个手机号码根本不是北京的,而是福建泉州的!这下王女士陷入了深深的疑惑当中。
  经过查询发现,这个神秘的固定电话号码原来就是中国铁通北京分公司一号通业务的电话号码。原来,一号通的号码是一个虚拟号码,一号通业务是把多个通讯工具的号码汇聚到一个电话号码上的业务。所谓的一号通号码,它不像手机、固定电话这样,一个号码对应一个话机,它只是个号码而已,通过设置,可以把这个一号通号码和多个手机号码、固定电话号码相接到一起,只要一拨打这个一号通号码,通过呼叫转移,就可以转接到事先联接好的多个手机或者是固定电话上。我们可以把一号通号码漫游到全国各地,当然,一号通号码也可以转移到外地的移动电话或者固定电话上面去。这回王女士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个所谓的固定电话并不固定,它只是一个虚拟的号码。
  要是用这种方法,骗子不仅能将骗局进行异地操作,还能花更少的钱,更大地提高骗局可信度。看来,"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你最好还是要三思。
  为什么穷人总是容易上骗子的当呢?一方面,主要是因为穷人往往禁不起诱惑,他们之所以上当,就是因为有所贪,有说图;另一方面,穷人信息相对闭塞,对骗子应用的科技手段还一无所知,如果故事中的王女士了解一号通的业务,或许她就不会轻易地把钱送到骗子手里。
  一般而言,穷人的富贵梦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自我欺骗,自欺欺人;另一种便是被他人骗,如"中奖"的王女士。不管是哪种情形,首先是穷人自己的责任。西方人讲"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人讲"天上不会掉馅饼",说的都是一个道理。穷人常常不愿意相信这样的道理,而富人却是深深明白这样的道理。因此,我们很少听说富人在马路上买"金条"被骗的故事。

第37节:第七章 虚幻中自我陶醉,喜欢追逐一夜暴(4)
  3.别被自己忽悠了,要避免浮躁的心态
  发财的机会确实很多,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抓住。穷人在机会面前往往不知道所措。
  穷人每当听到别人发财致富的故事或看到周围不断有人取得成功,自己难免有种心痒痒的感觉,于是摩拳擦掌,想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但真正干起来了,却远不像富豪们说的那样,遍街的美女招贴,看得见、摸不着,养养眼,吞吞口水而已。
  因此,从别人的经验中得到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有些富人为了夸大自己的成功,往往在两方面误导听众,其一是夸大奋斗的成果,比如"通过X年的努力拚搏,固定资产已达N亿元",穷人一听,眼珠都快掉出来,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其实他那N亿元全是银行贷款,准确地说他现在应该是负债N亿元,报纸上不是报道过亿万富翁连几十万元的欠款都还不起吗?其二是夸大奋斗的艰难,比如"那时候,我的小摊儿只能摆在街边上,城管一来,收起包袱就跑。"让你觉得真是太不容易了,新旧对比,更加得出结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啊,伟人和凡人的确不同。
  于是你也产生错觉,要向富人学习,把奋斗目标也定在N亿元上。以为遍地都是黄金,以为宏伟蓝图马上就能实现,结果,你一次次地碰壁一次次地撞墙。
  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当然很难有切实可行的计划,也难有阶段性的成果,没有成功的希望,必然就心态浮躁,见异思迁,最后连仅有的一点激情也被消磨的荡然无存了。
  人做什么事都是需要有定性的。穷人的创业过程是艰难的,付出是巨大的,若没有一个长期的思想准备,没有一套有个人特色的想法,不能在某一领域潜心经营,则形同浅水,翻不起大浪。
  4.用野心代替幻想,穷人翻身三大玄机
  人生在世不要幻想一劳永逸的事,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技术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的,原地踏步都不行,更别说退了。今天退,明天退,后天我们又该往哪里退呢?也许后面就是悬崖峭壁了,再退只有粉身碎骨的份儿了。
  贫穷文化理论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它是由美国学者刘易斯通过对贫困家庭和社区的实际研究而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并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穷人独特的居住方式促进了穷人间的集体互动,从而使得与其他人在社会生活中相对隔离,这样就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
  处于贫困亚文化之中的人有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亚文化通过"圈内"交往而得到加强,并且被制度化,进而维持着贫困的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下一代会自然地延续这种贫困文化,于是贫困文化发生世代传递。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使得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走出贫困。蒲松龄在《除日祭穷神》中有一段话,其大概意思是:穷神呀!穷神,我跟你有什么亲?你这样没日没夜地跟着我,我即使是你家的奴仆、护院的将军,你也该放我几天假嘛!这就是蒲松龄在穷困潦倒时对穷人想摆脱贫困的真实写照。
  所以,穷人要翻身,必须懂得以下三个翻身玄机:一是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二是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三是要有野心与希望。前两点许多人都明白,后一点明白的人就寥寥无几。
  巴拉昂是法国一位媒体大亨,他从推销装饰肖像画开始做起,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五十大富翁之列。1998年,巴拉昂因患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亚医院去世。
  临终前,巴拉昂留下遗嘱,把他4.64亿法郎的股份捐给博比尼亚医院,用于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案。此外,他还留有一百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能够揭开"贫穷之谜"的人。巴拉昂去世后,他的律师委托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临终遗嘱。遗嘱中,巴拉昂这样说道:"我曾是一个穷人,去世时却是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走进天堂的。在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一个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三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个代理人手中。谁若能回答出'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正确答案,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我已经无法从墓穴中伸出双手为他的睿智而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一百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第38节:第七章 虚幻中自我陶醉,喜欢追逐一夜暴(5)
  巴拉昂去世一年后,他的律师和代理人按其生前交代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有,但只有一位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答案,荣幸地获得了一百万法郎的奖金。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即成为富人的野心。
  从理论上讲,一旦获得机会找到赚钱的路子,资本以几何级数增长,也不是不可能。很多财富英雄,如李嘉诚、刘永好等,最初的原始资本可能也和一个鸡蛋差不多。但是世界上穷人无数,鸡蛋无数,财富英雄却只有那么几个。所以,穷人要翻身,必须要有野心和一个真实的理想。
  富人都是从穷人堆里爬出来的,"富不过三代"是许多富人最怕但又最终没有逃过的命运。根据某报报道,虽然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是家族企业,但全世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印证了"富不过三代"的老话。从世界范围看,家族企业中30%能够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淘汰率相当高。因而,穷人和富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穷人只要抓住机会就可以翻身,富人经营不善也会成为穷人。
  5.老婆孩子热炕头,穷人理想的三弊端
  穷人的理想仿佛天上的云彩,飘拂不定;又仿佛少女的心,变幻莫测。今年想经商,明年想做官;今天想上学,明天想下海。理想总在跟着形势的变化和自己心情的变化而变化,不用说,这样的人十有八九是穷人。
  其实,穷人也有自己的理想。而且,他们的理想往往会出现惊人的类似,也就是说具有共同的特征。
  (1)穷人的理想总是充满浪漫色彩,而不像富人那样现实和冷静。
  普通的穷人,他们的理想往往充满浪漫色彩,比如,中国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普通农民都有一个田园诗画般的理想:"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的肯定也是一个穷文人的浪漫理想。
  (2)穷人的理想总是带有更多的幻想色彩,而不像富人那样讲求实际。
  穷人总是希望自己一夜暴富。所以,他们喜欢买彩票、喜欢摸奖。恐怕韩非子所讲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也主要是讲给他那个时代的穷人听的。因为富人压根就不会做那样的蠢事,也没有时间去做;而只有穷人才会幻想那种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3)穷人的理想总是变来变去,而富人的理想往往始终如一。
  穷人的理想仿佛天上的云彩,飘拂不定,也许正是由于穷人的理想总是在变化。所以,穷人尽管每天在为理想奔波着、忙碌着,甚至拼着命,但仍然总是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富人的理想一旦确定,一般是不会轻易变化的,很多富人一生都在为一个理想而奋斗。
  因此,穷人确实有必要虚心学习作为富人那种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确定的理想的精神。
  (4)穷人的理想总是容易幻灭、迷失;而富人的理想常常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穷人的理想,过于浪漫,且易受情绪控制,缺少实际可操作性,再加之变化无常,因此导致了穷人理想的破灭。

第39节:第八章 不愿生活有变化,逆来顺受难于突破(1)
  第八章
  不愿生活有变化,逆来顺受难于突破
  对话现场
  穷人与富人的第八次见面。
  穷人:"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人们常说,做人要安分守己。可是我的父亲老实了一辈子,安分守己了一辈子,却当了一辈子的穷人,还经常被人欺负。"
  富人:"当然,安分守己想法建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客观上对穷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为安分,就不能有所突破;因为安分,一切都习惯于保持现状,不思变、不求新,平庸无为,那么贻误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整个国家和民族。"
  穷人:"这一点我也感觉到了。"
  富人:"安分守己会使穷人安于现状,失去进取心
  穷人:"安分守己的人是不是容易陷入思维定势的陷阱,进而惧怕生发变化呢?"
  富人:"你说得一点儿也不错,人都有一种思维惯性,人们喜欢做经常做的事情,不喜欢接受新的事物。所以,很多时候,穷人没有抓住机会,并不是因为穷人没有能力,也不是因为穷人不愿意抓住机会,而是因为穷人恐惧改变。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顺着这种定势去思考问题,不愿意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穷人的一种难治之症。很多穷人走不出思维定势,所以他们走不出贫穷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奇迹。"
  穷人:"所以,穷人要穷则思变,不要安分守己。"
  富人:"是的,穷人要有丢掉穷观念,能走出守旧的盲区。"
  穷人:"看来,观念是很重要的。"
  富人:"在创新的时代,人一定要有新观念,守旧必是死路一条。听说过'有思路才有出路这句话吧?'"
  穷人:"听说过。"
  富人:"思路决定出路,出路是自己找的,绝望也是自己找的,为什么不去试试!"
  1.安分守己害苦人,标新立异有出路
  安分守己其本意是好的,但这种观点却害苦了穷人,客观上对穷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它扼杀了穷人的致富欲望,扼杀了穷人的进取心。
  "安分守己"就是要求人们按照传统的礼教做人,按照传统规矩做事,这种做法在今天显然有点不合时宜了。
  当今社会变革、发展很快,信息、技术也日新月异,要想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生存下去,还按照以前的那种思想肯定是不行的。
  郭彪从农业大家毕业后分配到县防疫站时,月薪只够维持生计。但他并不安分守己,一面搞着机关工作,一面从事着又脏又累的羊肠衣的生意,在人们的嘲笑声中迈出了沉重的一步,但没有几年,生活便富裕了起来,让人刮目相看。人们没想到贩羊皮做肠衣的营销大户是一个大学生、国家干部,更没想到一个大学生的价值会在臭烘烘的羊皮堆里实现。郭彪的这一举动不仅富了自己,还带活了当地的皮毛市场。他的这种两栖生存模式,对尚在机构改革中徘徊的众多普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人生价值的向导。
  如果只是因为要安分守己,仍然呆在老地方,低调地对待工作,这自然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
  年轻人的可贵之处就是不安于现状,穷则思变,富则思进;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发明创造;敢于突破和超越。正是这些特质,才使得人类历史的进程一代胜过一代,持续地发展进步。当然,失之偏颇,也会导致失败。然而,失败乃成功之母,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会走向更加辉煌的成功。只有不安分守己,生存的空间才会越来越大。
  安分守己的穷人会显得懦弱和无奈,安分守己使穷人成为环境的牺牲品。世界这么美好,这么宽广,而一辈子心安理得地呆在固定的环境当中,太可惜了,太对不起自己的年轮了。而不安分守己,它能让人激发多种潜能,增强冒险意识,带来活力拓宽视野,进而走向成功,拥有更大的"奶酪"。只要不安分守己,你就在发展;所以,当代人,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穷人,如果想致富,成为有钱的人,你就不要安分守己,挣脱思想的束缚大胆地去干自己的事业吧。
  2.跳出思维的定势,穷人不要害怕改变
  在穷人眼里,命运的好坏,人的贫富都是上天注定的。他们不知道也不愿意换个角度去审视命运,他们害怕变化,生怕变化把自己的生活打乱,穷已经够让他们烦心的了,如果再打乱他们贫穷的生活,更增加了他们的烦恼。于是,他们宁可安贫乐道。
  人都有一种思维定势,比如,我们在看魔术表演时,看到演员从扎紧的袋子里奇迹般地出来了,我们总习惯于想他怎么能从扎紧的上端出来,往往不会去想想布袋下面可以装一条拉链。
  让一个工人辞职去开一个餐厅,让一位教师下海去经商,不到万分无奈的情况下,一般他们是不会愿意去做的。因为他们害怕改变原来的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要来一个很大的改变,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接受的。如果能够勇敢地面对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超越了自我,很容易获得成功。比尔·盖茨是一名学生,他能走出校园去创业,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但是,比尔·盖茨没有害怕,凭着自己的才华和毅力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很多穷人由于走不出思维定势,他们也就摆脱不了贫穷的纠缠。在生活中,从舞剑可以悟到书法之道,从飞鸟可以造出飞机,从蝙蝠可以联想到电波,从苹果落地可悟出万有引力……因此,常爬山的应该去涉水,常跳高的应该去打打球,常划船的应该去驾驾车。

第40节:第八章 不愿生活有变化,逆来顺受难于突破(2)
  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穷人面前另是一番新的天地。穷人不能没有追求,不能没有坚定的信念,也不能永远在原地踏步,要敢于正视自己,面对现实。人总有失意之时,得意之日,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顺心事总是过眼云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也从来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变化,穷人要坦然接受,欣然承受,把压力化为动力。这里有一个心态问题,心态宜平稳,既不要被动消极,也不要以为世界末日到了,要相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扼住命运的喉咙,把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变化可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可能有一些阵痛,但那是黎明前的黑暗,相信风雨过后是彩虹。穷人要能预见变化,做到未雨绸缪,不要临渴掘井。
  3.丢掉贫穷的观念,去除心灵的穷文化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的观念贫困,一时贫困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丢掉贫困的观念,努力地去改变这种贫困的状况,这样才能真正走上富裕之路。
  有人认为贫穷就是一无所有,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贫穷作为一种社会状况,具有两方面的内涵:物质贫穷和精神贫穷。
  在宁武县有个五花山村被记者描述为"夜宿悬空村,手可摘星辰"。它位于山西省汾河的发源地,木柱支起街道,房屋悬挂空中。三十多户人家、二百多口老小,世代"悬居"于层林叠翠、海拔300米的半山中。乡政府腾出办公院落做了旅社,而另找旧房舍办公;县里专门拨款50万元打通去往悬空村的山路。有关唐贞观开元年间传说的诸多秘密正待揭开……省电视台进村拍摄,向外面的世界宣传这个神奇的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居住在大城市的人很难想象这儿的天有多么洁净多么蓝,山上的树有多么茂密多么绿,更吸引他们的是村民们那种保留了远古气息的生活方式。新世纪的旅游热自然给这里的穷人们带来了梦想不到的福祉。
  古语常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穷则思变。百姓当中也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山旮旯里出俊鹰。一位北师大教授某次在内地师范院校演讲中提到,他们学校好多学习尖子都是来自落后地区的学生,在那儿考得最好的往往是贫困地区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刻苦学习精神和渴望缩小差距的愿望激发着他们的潜力。
  一个独臂乞丐到一个庭院行乞,女主人指着屋前一堆砖说:"你帮助我把砖搬到屋后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女主人俯身故意用一只手搬了一回砖,说:"你看,并非只有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最后,乞丐用两小时搬完了那堆砖,女主人递给他一条毛巾擦汗,又递给他20元钱。乞丐很感激地说:"谢谢你!"女主人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留给我作个纪念吧。"几年后,一个西装革履气度不凡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俯下身用惟一的手拉住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人格,让我明白了穷人怎样才能去致富。
  因此,贫困更多源于观念的落后,以及没有新的观念来激发这种致富的欲望。财富和自由是什么,就是观念。你要想有更大的自由和财富,就要更新观念,惟有如此,才会有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我们的理念就要像水和空气一样经常保持新鲜和充足,几年后、几十年后你的事业就一定会成功。
  4.不能一辈子受穷,有思路就会有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是自己找的,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有一位以算命为生的老先生,有一次,记者采访他时问道:"人们找你都算些什么?"他笑了笑说:"最多的是算财运,问自己什么时候能时来运转能发大财。"记者问他是怎么给这些人算的,是不是有什么机妙处。他说:"哪儿有什么神机妙算,只不过依照书籍上讲的理论说给他们听,另外就是多观察他们的言行细节,稍微发挥一下罢了。不过,我几乎对每一个来算命的人都说他肯定会发大财的,决不会一辈子受穷。"
  这位算命先生的话,让人颇有感触。的确,如果你对一个人说,穷只是暂时的,你还有机会翻身。他肯定会高兴,哪怕他明知你是在奉承他,也痛快地付给你钱。如果,说他一辈子都发不了财,一辈子都要受穷,他不揍你一顿算便宜了你。就算你说的是真话,说到底,他们算命要的就是你那句:"哎呀,你这辈子有财运,准能发大财,不信,到时候来找我。"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没有人愿意始终生活在穷困的境遇中,谁也不愿意当一辈子穷人。所以穷人要思变,为什么我是穷人?我怎样才能不再受穷?怎样做才能致富?有头脑的贫穷人每天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为此,他们努力去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来武装头脑,用学问来改变命运,穷则思变,这种无穷的渴望改变了一批又一批的穷人。
  一个山村里有人把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的人。他觉得这样挣不到多少钱,想换种方法销售。一天,他发现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的,于是计上心来:卖造型,把石头雕刻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
  两年后,他成为村上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后来,由于政府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成了果园。因为这儿生产的梨,汁浓肉脆,纯正无比,所以很快就销往世界上许多国家,村上的人不久也就过上了小康日子。正当人们为幸福的生活欢呼时,这个青年卖掉了果树,开始种柳树。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买不到好梨,只愁买不到盛梨的筐。三年后,他成为村里的首富。再后来,一条铁路从这里横穿而过,果农也由单一的卖果开始谈论果品加工及市场开发。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还是那个青年,在他的地头砌了一垛3米高、百米长的墙。这垛墙面向铁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园。坐车经过这儿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突然看到四个大字:可口可乐。据说这是附近惟一的广告,果农因为这座墙,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商。
  生活中处处有机会,就看你能不能发现,而发现机会则是一门学问,一门技巧。可以想见,一个毫无头脑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富人的。穷则思变,变得通,通则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5086.html

更多阅读

虚幻中国 第38节:第七章 虚幻中自我陶醉,喜欢追逐一夜暴(5)

系列专题:《不可不知的致富心经:穷人穷在哪》  巴拉昂去世一年后,他的律师和代理人按其生前交代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有,但只有一位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答案,荣幸地获得

声明:《致富心经:穷人穷在哪》为网友空庭碎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