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教师研修网 教师涨工资

开设民族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开设民族校本课程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民族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所处的马甸地区,原来是回族聚居区,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0年在马甸清真寺办起的“回民义学”,后来学校历经战火的洗礼和新中国的建设,几易其名,曾为“回民一师附小”,后又更名为马甸小学。至今,学校已经有着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培育出了“童话大王”郑渊洁等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2004年12月2日,海淀区委、区政府根据区情的需要,将马甸小学正式更名为民族小学。更名是一个契机,不仅为学校赋予了新的使命,同时也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一、审时度势,确定学校特色建设目标

我校原是一所普通小学,更名后, 我们对学校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思考。一方面,我们努力追溯学校发展的历史,挖掘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我们从零开始学起,走访了北京市内知名的民族学校,了解他们如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如何办出民族特色。我们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建立了联系,请北京市民委的领导和北京民族园的专家到校为师生宣讲民族政策和民族常识……在多方的学习中,我们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了解了新的教育领域,对“民族”二字有了全新的认识。

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国家的和谐发展,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非常重要,办好民族小学意义重大。其次,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寻找办学的特色,上级把我校定位在民族小学,我们就要在“民族”上下功夫,挖掘各种资源,办出民族特色,这是挑战更是机遇。

学校制定了民族特色建设方案,启动了民族教育“六个一”工程,让学生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了解一个少数民族,学会一种民族体育游戏,学会表演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或舞蹈,了解一名少数民族英雄,参观一次中华民族园,学习一种民族乐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一直是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在新世纪、新阶段,高效地实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提升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

我们认为,学校的管理,最主要的是课程的管理。国家、地方课程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而校本课程则在学校的特色建设上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不仅要认真执行国家、地方课程,同时也应根据发展需要开设校本课程,将三级课程的整体推进,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科研引领,开发民族教育校本课程

为了更好的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2006年1月,学校以“促进学生发展、锤炼教师队伍、打造学校特色”为出发点,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确立了“民族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效性研究”,并正式成为民研会“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至此,学校走上了“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手段,促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特色的形成”的特色创建之路。

(一)加强学习,明确课程开发意义

1.开设民族团结校本课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国家团结稳定、领土完整,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未来公民的战略需求。而全面深入持续地开设并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是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下发的《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纲要》的有力保证。

2.开设民族团结校本课程,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需要。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从总体上说,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各文明得以“不朽”的最可靠的保证。文化上的唯我独尊、固步自封,对其他文明视而不见,都不是文明的生存之道。只有交流、理解、共享、融合,才是世界文明共存共荣的根本出路。因此,文化融合是实现民族和谐的纽带。尊重一个民族,首先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民族文化,前提是正确认识民族文化,重点是继承、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同时,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及世界多元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对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归属感以及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开设民族团结校本课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学会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的文化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国家观、民族观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实施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实践操作、活动体验等过程中,拓展认知视野,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增强民族责任心和民族团结意识,从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使身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严格管理,确保课程实施质量

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l 宣传准备阶段:(2006.1-2006.10)学习、查找资料,制定研发方案。

l 开发实施阶段:(2006.11-2008.8)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

l 反思总结阶段:(2008.9-2009.2)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分析评定研究成果。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研发实施过程的科学、合理,使其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学校从管理入手,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课堂实施、科学评价等环节都做了很多尝试。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

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学主任、部分老师组成。小组首先制定了工作程序,按照校本教材开发的操作流程,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准备。其次,建立起课题申报、评审、管理、评价制度,出台了《民族小学校本课程管理条例》,以制度作保障,深入开展研究工作。

2.进行师资培训,做好研发准备

校本课程建设的成败关键还是师资的建设,为此,我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专家的指导引领、骨干教师的带动,开展富有实效的校本培训。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们亲身体验了这种创造性的工作历程,有的老师在学生中做了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兴趣爱好,有的老师亲自拜访专家,有的老师结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购买有关书籍,利用网上资源,有的老师利用假期特意到云南旅游采风,还有的教师相约到中华民族园去观摩学习,收集资料。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老师们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自身特长确立了研究专题,并编写了课程框架,有的还形成了教材初稿。

3.召开评审大会,严格筛选课题

学校召开了民族小学校本课程申报评审大会,成立了课程评审小组,老师从教学的总目标、整体设计、阶段安排、具体实施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阐释,并回答了来自于评审小组以及在座教师的提问。

通过评审小组的认真研究,结合学校课程的具体安排,选择了其中7个课题,作为首批通过的校本教材进行实验。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课程,融民族知识、文化、艺术、体育为一体,是由以《爱我中华》为核心的7本教材组成的。包括有:《爱我中华》、《文化瑰宝——藏头诗》、《联海漫游》、《快乐童谣》、《书法》、《泥塑》、《跆拳道》。

(出表格)

4.整体协调时间,保证课程实施

研发出来的课程需要在课堂中实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因此,学校对课程时间进行统一调配,在确保上两级课程的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将7本教材分两部分实施,一是利用自主课时独立开设校本课程,二是作为国家及地方课程内容的补充。

课程名称

开设年级

授课时间

任课教师

独立开设

爱我中华

四年级

隔周1节

班会时间

班主任

藏头诗

五年级

隔周1节

班会时间

窦丽娜

联海漫游

三年级

隔周1节

班会时间

梁清柱

快乐童谣

二年级

隔周1节

班会时间

周雪莲

课程补充

书法

三至六年级

每周1节

写字课

郭鑫伟

泥塑

四五年级

每月2节

与美术课内容结合

丁彦民

跆拳道

一至六年级

每周1节

与体育课内容结合

张 宇

5.加强教学监控,确保课程质量

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制定有关的实践方案时,着重考虑到学生接受教育的特点,从学生出发,进行操作。我们采用先进的课改理念,对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都提出了要求:

(1)教学方式:采用开放式教学,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作为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性学习,不断更新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2)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和综合实践性学习相结合,通过查阅材料、亲手制作、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海淀教师研修网 教师涨工资

教导处按照学校教学常规制度,采取共同备课、听课评课、查阅课堂教学反思、定期收集计划、总结、学生作品等方式,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管理,保证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6.注重过程评价,培养学生能力

在对学生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突出发展性、把握整体性、体现鼓励性、重视过程性、注重反思性。”旨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真实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实践等综合能力。

三、丰富成果,形成民族教育特色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教师专业素、形成学校办学特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开发出了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而且通过课程的研发、实施、评价、修改等过程,带领教师队伍开创性地工作,发挥和展示自身的特长,为教师搭建了发展的平台,培养出了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同时促进了我校民族教育特色的形成,在我区起到了民族教育基地校的辐射作用。学校的《民族小学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实效性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北京市民族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成果二等奖,海淀区科研成果二等奖。

(一)构建了以校本课程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学校以开设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为突破口,从“学科渗透、校本课程、学生社团、主题活动”四个渠道落实《民族团结教育纲要》,并做到学校、班级、学生层层落实,将民族团结教育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同时,社会教育力量积极迈入课堂,学生在中华民族园中亲身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团结,中央民族大学生的学生把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到学校,与学生一起共享个民族的风采,感受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爱我中华的浓厚情感,使学生受教于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课程之中,使学生的“知”得到丰富、“情”得到激发、“意”得到锤炼、“行”得到导向。将民族团结意识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通过固化于每一位学生的言行之中,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办学特色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深入,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校长被评为“红烛杯”先进个人。

(二)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校本课程的实施带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形成了民族特色浓郁的学校文化。学校将民族特色建设和“为将来社会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民族情怀的一代新公民”这一目标结合起来,赋予“民族”二字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

第一, 知晓少数民族文化,铸“和气”。本着“和而不同,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学校还将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理解与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养成与各民族人民友好交往的文明素养。

第二,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底气”。让孩子们从小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培养合格的中国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成“大气”。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拥有世界眼光,拥有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不同的文化。

1.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我们根据“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对学校的形象进行了CI设计,我们在校园和班级这家了一些民族文化的内容,墙壁上这些无声的语言,浸润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谈起少数民族如数家珍。

2.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堂文化

民族特色的形成离不开课堂文化。充分挖掘资源,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每学期,教师都要在开学初确定1-2课作为民族教育渗透课,认真设计教案、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师间听课活动,并撰写教学案例。

为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我校还开设了一系列的“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先后开发出了《爱我中华——民族知识》、《中华文化瑰宝——藏头诗》、《泥塑》、《书法》、《联海漫游》、《快乐童谣》六本校本教材,通过课堂实践,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校郭鑫伟老师上的《藏头诗迎奥运》一课获北京市校本课程实践奖,窦丽娜老师上的《即兴创作藏头诗》一课获得来自香港的访问团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现场制作的泥塑作品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快乐童谣”、“联海漫游”两项课程被编入《北京市民族教育丛书——校本课程卷》,学校的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成果也将收入《北京市民族教育丛书——科研成果卷》之中。

3.形成以民族教育为核心的活动文化

几年来,我校学生参观民族园,与少数民族地区小朋友手拉手,开展民族常识系列广播,学会一种民族体育项目,了解少数民族英雄人物,学唱民族歌曲,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本学期我校四二中队召开的《民族大家庭》主题班会,在海淀区班会评优荣获一等奖。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民族体育节、艺术节,给学生搭设展示的舞台。

4.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社团文化

学校组织了多个学生社团,如合唱团、舞蹈团、民族吹打乐团、泥塑组、美术组、民族体育队等,在社团活动中更多地融入民族文化艺术的因素,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均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馨星民族吹打乐团,在北京市艺术节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多名学生在海淀区器乐独奏比赛中一等奖,几名应届的毕业生也先后被优质的中学作为特长生录取。

5.以开放的心态打造民族教育基地文化

我们在着力建设特色的同时,还承担着全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责任。自2007年开始,学校每月向全区一百多所学校发放《民族团结教育材料》,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共同学习民族知识,至今已21期。学校网站增设了民族教育频道,向全区公布网站地址,打开了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一扇窗。同时,我校也是海淀区民族教育对外的窗口,我们积极与全市的40多所民族校建立友好关系。一年前,我校与延庆民族小学成为了手拉手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和设备上都给予对方很大的支持与帮助。五位教师参加了中央电教馆《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录制,为全国各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与素材。学校还积极承办了北京市第三届“巨人杯”民族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为全市四十多所民族校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加强了交流,扩大了影响。

此外,我们也与马甸的两个少数民族社区成为了合作伙伴,无偿为社区活动提供场地,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公益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

(三)校本课程的开设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舞台。

1.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从老师方面讲,开展广泛的理论文章的学习和收集,以及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组员认真学习记录并随时总结和反思,这一系列活动对于教师受益匪浅。

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校本课程观也在发生悄悄地变化,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素质提高为自己的目标,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经过实践,教师的校本课程观已不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互动形态。同时,教师还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总结。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关注理论的构建和实践的反思。久而久之,教师就养成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借助相关的理论予以解决的习惯。

(屏幕上出示:

2009年4月,《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获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学区一等奖。

2009年4月,《民族大家庭》获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学区评优课一等奖。

2007年12月,《藏头诗——迎奥运》一课获北京市“巨人杯”民族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实践奖。

窦丽娜老师的《藏头诗即兴创作——京港一家亲》一课获得了香港访问团的好评。)

2.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作为海淀区唯一的一所民族小学,我们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通过校本课程开创自己的特色,形成浓厚的民族味儿。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自由研究,努力自助和适当寻求他助。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校本课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个性得到发展,才华得到展示,情操得到陶冶,品位得到提高,使学生终身收受益,其乐无穷。很多家长也非常高兴地看到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之外,学到更多丰富的文化知识,掌握一门特色技能,形成特长。

(屏幕出示:

学校的“馨星民族吹打乐团”在北京市艺术节上获得两项集体二等奖,并有多位同学在个人项目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12位同学创作的藏头诗作品获海淀区“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二、三等奖。

孔德明、冯璇钰、王漪彤、樊晨等同学创作的童谣在《作文导报》上发表。

孙佳媛同学获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金奖……)

四、继续课程研究,使成果更具推广价值

(一)针对问题,继续完善课程

已开发的7本校本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待发掘,在教学中独立性强而互补性不足。教材种类过多,而课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将继续开展课题研究。依据《民族团结教育纲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教科研室将组织教师对已有的校本教材中有关联的内容进行发掘与整合,对缺失的领域进行补充,对教材进行进一步删改整编,以便形成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校本课程体系,提高校本课程实效。

(二)与中央民大合作,为课程建设提供资源支持

本学期,我校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共同参与了“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民族文化体验促进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研究》,在三四年级学生中开展十个专题的实践研究,即:民族歌曲我来唱、民族舞蹈我来跳、民族故事我来讲、民族工艺我来赏、民族体育我来炼、民族语言我来学、民族文字我来写、民族名人我来晓、民族知识我来答、民族团结大联欢。我们想借助中央民大的资源,通过这十个项目的实践学习,将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民族知识技能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同时这些实践研究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材料,为我们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推进民族特色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之,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有效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促进了学校办学思想的提升,推动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特色的形成。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深入开展实践研究,使校本课程在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5417.html

更多阅读

爱心记者江自豪:2015年富士康涨工资居然0元

2015年富士康涨工资居然0元清华、北大等高校9名社会学者集体微博_关注新生代农民工2015年4月9日20:11@爱心记者江自豪 今天富士康给我们发工资,居然是零增长,看看工资单!明升暗降,这就是世界五百强干的事儿啊!郭台铭你的利润几百亿,富士康

声明:《海淀教师研修网 教师涨工资》为网友舊城憶舊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