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和妻子参观了一家家禽农场。在参观时卡尔文太太向农场主询问,怎样用这么少数量的公鸡生产出这么多能孵育的鸡蛋。农场主自豪地解释道他的公鸡每天要执行职责(指公鸡与母鸡交配)几十次。
“请告诉柯立芝先生。”第一夫人强调地回答道。
总统听到后,问农场主:“每次公鸡都是为同一只母鸡服务吗?”
“不,”农场主回答道:“有许多只不同的母鸡。”
“请转告柯立芝太太。”总统回答道。
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柯立芝效应”的由来。在这个故事中,柯立芝太太借助公鸡每天的交配次数多而取笑柯立芝总统;当然,对柯立芝太太来讲,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的抗议,也许总统夫妻的性生活数量不是很饱和。柯立芝总统则幽默的借助公鸡不是仅仅只和一只母鸡交配来回答太太的取笑,同时也给自我解了围。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性爱对象的不同是可以催使男性提高其性交数量以及质量的。当然,这和人类的进化历史也有着相当久远的关系。同时,男性对女性所表现出来的“色”,也正是进化过程中的动物性本能的再现和反映。男性先天性的喜爱美丽健康的异性,喜爱年轻的异性,尤其是十七八岁的青春期少女。当男性看到这样的女性时,心中往往会泛起想要与之亲密的念头;说起来,这是相当正常的心理现象。
叔本华在其经典哲学名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所描述的自然意志是存在的。大自然中的万物,尤其是生物保存和延续自我物种的生殖意志,是极其明显的。男性之所以会喜欢正处于青春期的美丽少女,乃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少女正处在生殖的最佳时期。男性的交媾欲望,享受性爱的快感只是其中一种目的,本质而久远的,是要使那个与之交媾异性为他生殖后代(这也是快感中的男性往往无法自拔拒绝体外射精的原因)。中年阶段的妇女仍然能唤起男性的爱慕和想要与之发生关系的欲望,深层的讲,是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妇女生殖能力并未消退,尚还处于强劲之中;老年期的女性不再能获得异性的爱慕,也完全勾不起他们的“色”念,最重要的原因,便在于这个阶段的妇女已经失去了生殖能力,或者即便保有生殖能力,却已经处于衰退状态。
在钱钟书的名著《围城》中,方鸿渐把男性面对异性时的爱慕冲动形容为“生殖冲动”,并且对真正的爱情是否存在表示怀疑。方鸿渐的表达,当然并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人是高级的智慧生物,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活在原始和本能的欲望之中;但他所揭示的异性爱慕中的“生殖冲动”,却是真实存在的。
女性对于异性,同样存在着这种原始的“生殖冲动”。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女人深爱着一个男人时,她最希望做到的便是为他生下孩子。同时,在对异性的选择上,女性更注重于对方身体是否足够健康,形象是否高大,最后才会关注对方面部是否足够英俊,这是因为女性对自我“生殖冲动”所抱有的希望所促使的。她当然希望自己能生下强壮健康的孩子,因为这个希望,她便隐秘的对自己的性爱对象进行严密的观察;哪怕双方所发生的关系只是单纯的在享受性爱的快乐,而非是要怀上孩子生下后代,这种隐秘的流程依然会悄悄的在她的心中发生和结束。
人类的进化当然早已脱离了原初动物的行为印迹,但其原始和天然的本能心理,却依然存留在生命的本质之中。事实上,人的审美,往往便受着这些本能的左右。只是,高度进化了的人类,几乎已经完全遗忘自己的来源。而现代心理学的最大贡献,便在于引领人们渐渐的走出迷失在假象之中的自我,从而能够使人类更加勇敢更加清晰的去面对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
201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