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三孔 曲阜三孔售票电话



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原名为文宣王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句,“大成殿”之名始于宋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赵佶赐名“大成殿”, 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并亲书匾额,北宋末年毁于战火。金代皇统九年(1149)重建,明昌五年(1194)重修时扩为七间,绿色琉璃瓦,廊柱也改为石质,并刻龙为饰。贞佑二年(1214)又毁于战火,元大德六年(1302)又重建。明成化十六年(1480)扩为九间。到明弘治十二年(1499)又毁于雷火,旋即重建。清雍正二年(1724)复遭雷火,也正是从这次重建时皇帝恩准殿顶采用黄色琉璃瓦,与皇宫的规格等同起来。



现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时期火后重建的。大成殿阔九间,深五间,主殿东西宽45.78米,南北深24.89米,高24.8米,重檐九脊,周绕回廊,雕梁画栋,宏伟壮观。四周有回廊,顶端檐吻足有一人之高,前檐下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从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云龙腾起如飞,神态各异,远而望之,祥云之中蛟龙盘旋飞舞,使人无不感到惊讶万分。大成殿两侧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为八棱八面柱,上有浅雕云龙戏珠,每一面为九龙戏珠,每根柱上就有72条龙。

殿下有双层台基,前有高二米的大露台,东西宽约45米,南北35米,南有两层大型浮雕龙陛,四周围以双层石栏,石栏下东西南三面共突出24个石雕螭首。双层石栏设计规整古雅,有复道四通。大露台是祭祀孔子时舞蹈奏乐的地方。这片神圣的露台,古时作为帝王亲临祭孔子时举行祭祀大典及上演乐舞的地方。自汉高祖到清高宗的绵绵1700多年间,有12位帝王先后19次亲临祭孔,并不断地对孔子追谥封号,直至达到“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崇高地位。

整个大成殿气势雄伟,结构整齐,规模宏大,突兀凌空,金箔贴裹,群龙竞飞,具有明显的东方建筑特色。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里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历史年谱

孔子去世后第二年(前478年)开始建立孔庙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 弟子们将其生前“故所居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 所用的“衣、冠、琴、车、书”。

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汉桓帝下令修孔庙

第一个光顾孔庙的皇帝是汉高祖刘邦。刘邦本是沛县酒徒,从来不喜欢儒生,夺取政权后,接受大儒叔孙通的建议,依据周礼制定了汉礼后,群臣峨冠博带,井然有序地上朝朝拜并山呼万岁,刘邦才体会到做皇帝的尊贵,也由此认识到儒学在巩固封建秩序、维护社会纲常方面的重要作用。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刘邦经过曲阜,以太牢(猪、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由此,封建统治者把皇权与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权联系起来,开创了历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先例。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 桓帝令修孔庙,并派孔和为守庙官,“立碑于庙”。

东魏兴和元年(539年)为孔庙有塑像之始

东魏兴和元年(公元539 年)修缮孔庙,“雕塑圣容,旁立十子”,为孔庙有塑像之始。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文帝曹丕又下诏在鲁郡“修起旧庙”,但当时孔庙的规模并不甚大。西晋末年“庙貌荒残”。

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六月,下令国子监立孔子庙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孔子的地位也比前代有很大提高。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六月,下令国子监立孔子庙。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升孔子为先圣。两年后,下令各州县设孔子庙加以祭祀,这是第一次以国家名义在全国各地建立孔庙。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尊孔子为太师。武后载初元年(689年),封孔子为隆道公。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子从此由公而升为王,庙中的孔子像也由原来的坐西朝东改为坐北向南,以适应帝王的规制。
曲阜三孔 曲阜三孔售票电话

宋天禧二年(1018年)扩大旧制,增广殿堂廊庑316间

宋天禧二年(1018年)扩大旧制,增广殿堂廊庑316间。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在大都建立孔庙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在大都建孔庙(即今北京国子监孔庙),后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1307年)。这块加封诏书碑目前仍完好地树立在北京国子监孔庙的大成门左侧。

明孝宗弘十二年(1499年)开始重修大成殿

明孝宗弘十二年(1499年)孔庙遭雷击,大成殿等主要建筑化为灰烬,明孝宗急令重修,历时5年,耗银15.2万两。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据孔庙宋金木刻增补而成,由曲阜儒学生员毛凤翼汇校、扬州杨芝作画、苏州石工章草上石,共一百二十幅,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迹,是我国较早的大型连环画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顺治二年(1645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清代沿袭了历代尊孔和优礼圣裔的规格。顺治二年(1645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祭祀规格又升为上祀。康熙称孔子为“万世师表”,又亲笔写匾悬挂于孔庙。雍正四年(1726年),定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日,全体官民军士要斋戒一天。近代,袁世凯曾定孔教为国教,大肆复兴孔教。

新中国成立六十一周年(2010年)曲阜孔庙扬名海内外

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每年吸引100多万游客来此瞻仰祭拜。1994年12月,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起,曲阜孔庙公祭孔子,以后每年举行一次祭孔大典。2008年7月22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山东曲阜进行传递,孔庙大成殿月台为起点。









圣迹图



























































名人·轶事

颜回输冠



【人物简介】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40岁(据熊赐履:《学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人物轶事】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 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孟子的启蒙老师



【人物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人物轶事】

孟母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在当时各种条件都缺乏的情况之下,却给了孟子最好的教育,孟子日后的成功与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她是孟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这一点,通过下面的几个小故事不难看出来。

今天谈孟子,很多人都会想到“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三”字,在古代是“多次”的意思。也就是说,孟母为了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曾经多次搬家。

孟子小时候,家住在墓地附近,看到丧葬的情形,孟子就模仿大人们的样子,扮演丧葬的过程。孟母不愿意让孩子学这些,就搬了家。这次搬到了集市旁边,孟子就以叫卖为游戏,学着称斤论两、讨价还价。孟母一看,这种环境对小孩子也不合适,于是再度搬家。最后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那里的学生们学习读书和礼仪。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就住了下来。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孟母很注意周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意选择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来熏陶感化孟子。这对孟子的成才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启蒙作用。

孟母还注意身教和言教相结合,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孟子。据《韩诗外传》记载:当孟家还在集市旁居住时,东边的邻居杀猪,大概是猪叫的声音很凄厉,小孟子就问,他们为什么要杀猪呢?妈妈随口就应了一句,要让你吃猪肉啊。孟子十分高兴,就等着吃肉。妈妈其实是开玩笑啊,说完之后,她很后悔,想到自己一直教育儿子要诚实守信,怎么可以带头不守信用呢?为了不失信于自己的孩子,尽管家里经济上十分困难,她还是买了一块猪肉给孟子吃。身教重于言教,母亲以自己的行动示范什么是“言而有信”,确乎比许多言语上的教诲更为有效。

关于孟子,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个故事见于《三字经》,叫做“子不学,断机杼”。讲的是孟子小时候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儿子逃学,非常生气,就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正在织的布匹剪断了。孟子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母亲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了。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学得来的,你今天不刻苦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被割断的布匹一样,不能成才。”孟子非常惭愧,从此开始专心读书,旦夕勤学。

后来,孟子成年了,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也结了婚。有一天回家,他看到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腿坐着,就很不高兴,甚至产生了休妻的念头。因为这样是不合乎礼仪要求的,守礼的表现,应该是坐在脚后跟上面,有人来了就要上身直立跪坐。孟母问明情况后,责备他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根据礼的要求,‘将上堂,声必扬’,一个人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要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不能直接去观察别人,你自己先没有守礼,怎么可以怪妻子呢?”孟子认识到错在自己,就打消了休妻的念头。我们现代人看这个故事,难免会觉得古代的妇女真可怜,在家里一个坐姿或者站姿不对的话就有被休弃的危险。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却能看出孟子的母亲非常明理,也善于培养孟子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品质。

再后来,孟子已经在社会上很有成就了,他到了齐国,做到三卿之一,就是很大的官了。有一天,他心情不太好。母亲一眼就看出来了,问道:“你心情为什么不好啊?”孟子说:“现在齐宣王虽然给了我很高的待遇,却一直不肯实施我的政治主张。我很想离开去宋国行道,但母亲年纪大了,搬迁不便,所以迟迟没有走。”孟母说:“你千万不要因为我而忍耐。我是妇道人家,我守我的礼,相夫教子;你是一个读书人,要以行义为上。我来守礼,你来行义,该离开就离开,千万不要顾念我。”事实上,孟子后来的确离开了齐国。不过孟子在齐国期间,孟母就已经过世了,后来孟子还特地将母亲迁回鲁国安葬。孟子是邹国人,邹国是鲁国的附庸国,他还是把鲁国当作自己的祖国。

上面这些小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可靠,但我们可以想见,在孟子人生的很多关键阶段,他的母亲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有人要问了,他父亲呢?孟子是不是跟孔子一样,父亲过世很早,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顺带回答这个问题。

孟子的家不是单亲家庭。我们怎么知道呢?因为在《孟子》书中提供了特别有力的证据。

《孟子?梁惠王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鲁平公准备去拜访孟子,一个叫臧仓的宠臣阻拦说:“您不要去,因为贤者应该表现出礼和义,而孟子没有做到,他是后丧逾前丧,后来为母亲办的丧事,排场超过了以前为父亲办的丧事。”

于是,鲁平公没有去见孟子。乐正子问他原因,鲁平公就把臧仓告诉他的事说了。

乐正子说:“他没有不合礼义啊,父亲过世的时候,他比较年轻,身份是士;后来母亲过世时他做了大官,身份是大夫,父母的丧礼要按照儿子的身份来确定规格,这是古时候规定的,没有什么不合礼义的啊!”

鲁平公没话说,于是推托说:“我说的不是这个,我要讲的是他给母亲办丧事时,棺木和衣物太华美了。”

孟子为母亲所办的丧礼,的确是非常隆重。孟子有个学生叫充虞,负责为孟子的母亲筹办丧礼。办完丧事之后,他也觉得非常奇怪,就找机会请教老师说:“您为您的母亲置办的棺木似乎太好了。”孟子怎么回答呢?他说:“我们一向只是规定棺木的厚度,而没有其他限制。从天子直到百姓,讲究棺木不只是为了美观,而是要这样才能算尽了孝心。如果受法令限制不能这么做,就不会称心;如果没有钱财可以这么做,也不会称心。既合法令又有钱财,古人都这么做了,为什么只有我不可以呢?”我们由此知道孟子的原则,只要做子女的有能力,可以给父母做到最好。而且在儒家看来,奉养父母亲,每天都要做,好好办丧事,让他们死后哀荣。

鲁平公最终没有去拜访孟子,孟子也不怪他。孟子认为任何事情都要看时事所趋,条件成熟自然就成了,今天没有来,代表条件还不成熟,不需要勉强。这是儒家处事的态度。

曾参“贫而乐道”

  【人物简介】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省今济宁市嘉祥县)人,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他出生于东鲁,后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由于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曾子一生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人物轶事】

曾参随孔子从楚国返回鲁国后,继续学习与研究儒学,锲而不舍,道传一贯。他这时没有什么任职,仍是在家敝衣躬耕,生活很是窘迫。鲁国的国君听说后,对他非常关心和同情,决定赠以“食邑”。但曾参以为“食邑”是只拿奉禄不做事,不如自食其力为好。于是曾参固辞不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5948.html

更多阅读

电视剧 小爸爸全33集 (第12-33集) 小爸爸电视剧33视频

电视剧 小爸爸全33集主演:文章马伊琍朱佳煜王耀庆赞美主演20247简介:贪财且不靠谱的汽车修理工于果突然接到机场地勤人员李三妹的电话,告知他有位名叫夏小白的美国乘客需其前往接机,多年前作为交流生赴美期间的那次艳遇因此再现脑海。兴

一个人的假期 一个人的说说

  中午十二点下班没事做就跑去义诊那边玩,吃了番石榴,喝了芒果沙冰,吃了一碗潮州鱼蛋粉,还挺好吃的。下午跟二姐三姐聊电话的时候本来想视频的,可是那边好像电脑坏了,没办法视频。超级郁闷。。。聊完电话下午就把我那一幅十字绣给完成了

芭啦芭啦透脂爽的陷阱 芭啦芭啦舞

最早看到芭啦芭啦透脂爽的广告是在某地方电视台的广告,当看到广告时,感觉真是好东西,虽说广告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但99元的价格还是比较诱人的,上网搜索后找了个卖家,确定购买一试,没想到发现了这个产品背后的秘密。 就是这个产品,买三送一

七朵玫瑰花代表什么呢??? 七朵玫瑰花代表什么

昨晚宿舍的同事收到她男朋友 送的七朵玫瑰花!!回来之后,我问她。。七朵玫瑰花代表什么呢??她笑而不答!!!! 昨天宿舍里加上我只有4个人,那2个人上班!!在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其他三个人的电话接连响起!!我看她们都在和自己的男朋友打电话,自己一人

惊闻李红学出事! 惊闻噩耗

漆黑雨夜山里,手机发出吵闹的铃声,拿出手机一看,是三嫂的电话,接听,三嫂问我在哪里?怎么老打不通电话,急迫的口气让我感到一丝奇怪。果然手机里传来不好的消息,小李攀登婆谬峰出事情了。惊骇!他是个有理想,有境界的年轻人,怎么这就出事了。三

声明:《曲阜三孔 曲阜三孔售票电话》为网友气质小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