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成语
2008-03-21 19:15 amyamy1313 | 三级
高山流水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评论(30) | 17144
查看更多其他回答
2008-03-21 20:24 流星雨儿下 | 八级
高山流水 觅知音评论(1) | 197
2008-03-21 20:33 lisibo123qwa | 二级
高山流水 觅知音评论(2) | 148
2013-03-14 19:16 九月999910 | 二级
题目是啥?问一下。
向左转|向右转
评论 | 514
2008-03-21 19:33 刘成宁 | 四级
1评论(1) | 712
2013-03-12 19:00 wzhuoyt | 三级
高山流水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评论 | 61
2012-12-24 12:31 鸣人老大哥哥 | 三级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 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 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评论(4) | 71
2012-12-15 11:46 952123937 | 三级
俞瑞,字伯牙,战国时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评论(6) | 91
2013-01-19 21:51 梦幻a童话 | 三级
多年前, 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想休假,所以他们决定晚上去城镇。他们叫来最信任一个人来照看孩子。当保姆来的时候,他们的连个孩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所以保姆只是看了看孩子是否睡的好,就坐下了。
深夜,保姆觉得无聊就想去楼下看电视。但是她看不了,因为楼下没有电视(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们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问是否可以在他们的卧室看电视,当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姆又想要最后一个请求。
她问是否可以用毯子或者衣服盖住那小丑雕像,因为那使她感到很害怕。
电话沉默了一会。
(此时爸爸在和保姆通话)
他说:带孩子离开房间……
我们将会叫警察……我们从来没有什么小丑雕像。
那小丑很可能是一个从监狱逃出来的杀人犯。
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
(正在跟保姆通话的孩子的父亲)说:带上孩子们,离开房子……我们会通知警察……我们没有一个小丑雕像……
孩子们和保姆被小丑谋杀了。
结果是,小丑是一个从监狱里逃出来的杀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钟内转发这个贴子,这个小丑在凌晨3点时将会拿着刀站在你的床前。
我也是被逼的!对不起评论 | 23
2012-11-27 17:14 1753576918 | 二级
(1)伯牙从小就酷热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
伯牙抚琴雕塑
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故事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字面解释
(1)绝:断绝.
(2)鼓:弹.
(3)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4)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5)峨峨:高.
(6)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7)洋洋:广大
编辑本段典故诠释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了,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俞伯牙与钟子期
伯牙最擅长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以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这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编辑本段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
和伯牙抚琴相关的艺术品
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啊!
编辑本段伯牙详述 伯牙 :
bó yá
伯牙姓伯,名牙,后世有人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已考证)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音乐演奏的生动美妙。
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成连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
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己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以纪念子期。
编辑本段钟子期墓关于钟子期墓 钟子期墓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
钟子期墓
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俞伯牙与钟子期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古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俞伯牙以为这世上真的没有了第二个知音。所谓人生的得以知己 足以足以。他便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俞伯牙痛苦万分,一辈子不再弹琴。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编辑本段"俞伯牙"有误? 于丹在新著《于丹趣品人生》里提到了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但有细心的读者发现,她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在《琴之趣》这一篇章中,她将"伯牙"误称为"俞伯牙"了,共有7处之多。譬如第151页,"俞伯牙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琴艺呢?"第152页,"俞伯牙身处荒岛,不知如何度日。"第153页,"俞伯牙向‘空’中学‘移情’"等。
读者们还引经据典,证明伯牙确实不姓"俞"。《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东汉高诱对之注解时明确指出:"伯姓牙名,或作雅;钟氏期名,子皆通称。悉楚人也。"《荀子·劝学篇》说:"昔日觚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琴操》、《乐府题解》则记有伯牙向连成先生学琴的故事。现代的《词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于丹把"伯牙"说成"俞伯牙"确实有误?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武汉"活历史"之称的皮明庥老人,他曾对知音文化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撰写了一系列相关文章。 皮老表示,在这个问题上,于丹的确犯错了。
皮老称,早在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等五部书里都记载了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故事;司马迁、李白、杜甫、毛泽东等历史名人也都在作品中提到了伯牙与子期结为知音的一段佳话。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都表明,伯牙姓伯,名牙。
皮老还指出,"伯"在上古时期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誓不食周粟的伯夷,尽人皆知的秦穆公时的相马专家伯乐,都姓"伯"。
将"伯牙"称为"俞伯牙"的错误其实并非始于于丹。皮老说,明朝末年冯梦龙在《三言二拍》中也写到了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故事,但不知何故,他将伯牙的名字演绎成为了"俞伯牙"。因为《三言二拍》流传甚广,很多普通百姓从此也就把伯牙称为"俞伯牙"了。
皮老似乎对于丹的错误并不感到意外:"她可能跟大多数普通读者一样,受到冯梦龙的误导,以讹传讹了。于丹并不是搞历史研究的,犯了这样的错误也不足为奇。我们的学术研究往往曲高和寡,其实如果老百姓都习惯了称为俞伯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于丹虽然在传播知音文化的过程中犯了点小错误,但也无伤大雅吧。"评论(14) | 170
2012-12-12 19:37 1647182164 | 二级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评论 | 00
2012-10-25 20:05 xx1404430688 | 二级
俞伯牙,名瑞,字伯牙,本来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在晋国做官,官至上大夫。 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的琴声不仅优美动听,而且意境高远。虽然有许多人称赞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完成使命之后,他决定改走水路返回复命,也便于一路游山玩水,探访知音。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忽遇大雨如注,风急浪涌。他便命船队就近停泊在一座小山下。这一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晚上,风止雨停之后,天空现出一轮明月,江面波光粼粼。望着这迷人的景色,俞伯牙兴致大发,便命童子焚香摆琴,意欲弹奏一曲,以遣情怀。然而,一曲未了,指下“呱啦”一声,断了一根琴弦。俞伯牙顿觉惊讶。因为古人有一种说法,人在弹琴的时候,如果突然断了弦,就表明有人偷听或者预示着某种不祥之兆。他想到,若是在城郭村庄,尚可能有聪明好学,略知音律的人偷听他弹琴。而在这夜深人静的荒郊野外,莫不是仇家索命或者盗贼谋财来了吧。忙命令仆人上岸,到芦苇丛中或者树阴深处搜寻。这时忽听岸上有人答话,说:“船上大人不必生疑,小子并非奸盗之徒,乃是樵夫。只因砍柴归晚,遇到风雨,在崖石下避雨,听见你弹琴,我就听了一会儿。”俞伯牙颇不以为然地说道:“打柴之人也敢说‘听琴’二字,岂不是假话。”樵夫并不示弱,高声回答说,“大人出言谬矣!难道你没听说过‘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吗?大人若欺负山野之中没有听琴之人,那么在这更深夜静的荒崖之下就不应该有抚琴之客了。”
俞伯牙见此人言语不俗,便进一步问道:“既然你能听琴,那么,我问你,我刚才弹的是什么曲子?”樵夫笑着回答说:“大人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并随口吟出了第四句的歌词。俞伯牙听了樵夫的这番回答,不禁喜出望外,忙邀请他上船来深谈。
樵夫进船舱拜见俞伯牙之前,尽管已经摘下了斗笠、蓑衣,放下了柴刀、尖担,并且将脚上的泥水也蹭干净了,但俞伯牙看着这个粗布衣衫的乡村青年,还是有几分怠慢。又见他施礼,落座,不卑不亢,更添几分不快,于是决定考一考他。便指着手边那把属于稀世珍宝的瑶琴问道:“你既然能听琴,一定认识这把琴吧。”樵夫不慌不忙将琴的名称、来历、材质、构造、音色,以及弹奏要求和相关的古代传说,说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丝毫不差。听了樵夫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但又担心他只有一些死记硬背的学问,接着又要樵夫理解音乐意境。当伯牙弹奏的琴声激越高亢时,樵夫说:“巍峨壮美呀!大人志在高山。”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樵夫说:“宽广优美呀!大人志在流水。” 至此,俞伯牙彻底叹服了。想不到自己渴求多年的知音就在面前。如此神交契合,真是相见恨晚。立即站起来,紧紧抓住樵夫的双手,连声说,“先生大才雅趣,失敬,失敬。”同时命仆人摆设酒宴,款待知音。席间,两人互通了姓名。樵夫名叫钟子期,就住在此去不远的集贤村。俞伯牙主动提出结拜为兄弟,日后生死不负。二人谈兴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俞伯牙意犹未尽,邀请钟子期随船同行几日。钟子期推辞说:“不是小弟我不愿意同行,只因家中有年迈的双亲,需要早晚侍奉。”俞伯牙又进一步邀请钟子期到晋国去。钟子期仍然诚恳地拒绝了。他说;如果我现在应承了你,回家后父母又不同意,害得仁兄在千里之外盼望,小弟岂不成了一个轻诺寡信之人。”钟子期对父母恪尽孝道,对朋友忠信诚恳的品格深深感动了俞伯牙。伯牙当即表示,自己在明年这个时候,还是到这个地方来与钟子期相会。
第二年中秋前夕,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琴召唤这位知音,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便离船登岸,打算到集贤村去寻找钟子期。在路上向一位老人打听,才知道钟子期不幸染病,已经去世了。老人告诉俞伯牙,钟子期临终前要求埋葬在江边。说是早与朋友约好了,八月十五在汉阳江口相会。自己要在约好的地方等待朋友到来。听了老人的叙说,俞伯牙悲痛万分。他找到钟子期坟前,整衣下拜,放声大哭。然后坐在坟前的祭台石上,心手相应,情真意切地弹起了思念朋友的歌曲。俞伯牙肝肠寸断,弹奏的曲调也悲切凄婉。可是,围观者中竟有人嬉笑。俞伯牙奇怪地问老人,是什么缘故。老人说,山野之人不懂音律,以为弹琴就是个好玩的事,所以嬉笑。于是,俞伯牙长叹一声,割断了琴弦,将心爱的瑶琴在石阶上摔得粉碎。无限悲哀地说:“我唯一的知音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这个故事虽然具有较浓的传奇色彩,但却寄予了人们渴望挚友的美好愿望。因此,“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表达朋友情谊的集体原型意象。评论(10) | 150
2012-12-21 19:18 love扬殿 | 三级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评论 | 00
2012-12-15 10:48 syk_6361 | 二级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俞瑞
更多阅读
EI、SCI和ISTP检索论文的收录号和期刊号查询方法 期刊号 检索号
申请博士后进站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朋友需要填写很多申请表格,其中就需要填写所发表的EI、SCI和ISTP论文的收录号和期刊号。经过研究,给出相应的查询方法。EI收录号的方法是:进入EI Compendex数据库,输入要检索的文章,检索到文章后,点
《圣母和恸子像》米罗 圣母子
《圣母和恸子像》(1499),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和恸子像》,描绘了耶稣的身体,他在十字架上后面的母亲玛丽,当雕塑家24岁。雕像扩大逐步下降玛丽的着装衣纹。这些数字是相当比例,由于怀抱一个女人的腿上全长描绘了完全成年男子的困难
一年后再看《大和抚子》。总论。 机动战舰大和抚子
国庆长假,我却要连续上班11天。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为了消除每天上班后的疲劳。决定重温一遍拍摄于世纪之交,也就是9年前的日剧《大和抚子》。其实家里面的碟片,小说,杂志都有很多存货等待我去消化。时间对我而言,是永远都不够用的
大运、流年和命局之间的关系(參考 盲派大运流年命局事
原文地址:转载:大运、流年和命局之间的关系(參考)作者:天空深蓝大运、流年和命局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至关重要,它是四柱预测术的基本核心,是八字人生贯彻始终中的预测纲领,是八字预测人生应事应期的重要法则。好像一个人要想到达目的地,这是
2014/6/3我和品管圈的故事---参加健峰全国品管圈大会之感想 家长参加学校活动感想
我和品管圈的故事---参加健峰全国品管圈大会之感想摘录自:《健峰管理》期刊第52期文/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品保部 曹雪妹 今天,我们公司再次受健峰邀请参加本次品管圈发表大会,每一次品管圈发表都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好机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