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绍兴柯岩景区柯山麓上,由一组依山就势,曲折延伸、气势恢宏的唐式风格建筑构成。山门正对天工大佛,旁边就是“天下第一石”。据载,寺始创于唐,原名“大佛寺”、“柯山寺”。明万历年间副史黄遒吉重建,更名“普照寺”。寄寓“佛光普照”之意,后毁于兵燹,1996年重建。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仿唐建筑,其中佛殿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而弥勒殿的规模就有1000平方米,高25米。仿制唐式重檐结构,屋檐挑出4米(九铺作),象展翅欲飞的雄鹰,翘首于柯山。山门上方悬“普照寺”匾额,由已古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寺庙曲折延伸,山门(伽蓝殿)、财神殿、钟楼(地藏殿)、弥勒殿、千佛殿渐次升起,并由两端罗汉廊连接。
山门,大多寺院都称之为“天王殿、弥勒殿、韦陀殿”,传统上都是供奉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菩萨。而普照寺独树一帜,单独在山门里供奉关羽—伽蓝菩萨.这在其它地方还是比较少见的.关羽一生以忠义仁勇受到世人无比崇敬.他是民间崇拜的大英雄,众生敬奉的神明。关羽成为佛教的护法神源于一个传说:“传说智者大师有一次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时,遇上成为厉鬼,到处惨叫着寻找自己头颅的关羽。关羽愤恨不平,智者大师安抚他,并为他讲说佛法。关羽随即皈依受戒,成为佛弟子,并发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天台宗的寺院开始供奉关羽。各宗寺院争相效法,渐渐地,关羽被捧成伽蓝菩萨,跟韦驮菩萨并称,成为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
钟楼,钟楼的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据《阿含经》载,释迦牟尼佛讲:“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地藏王菩萨居住在仞利天,释迦牟尼在仞利天为其母摩耶大人说法时,嘱地藏王菩萨长住世间,任命他为幽冥教主,救济三恶道众生之苦。大钟下供奉地藏王菩萨正是遵循释迦牟尼佛的教导。所以打钟的僧人一面口称“南无幽冥教主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随称名号随打钟,使三恶道一切受苦众生,闻钟声皆得仗地藏王菩萨的本愿慈力而脱离一切苦。
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一百零八种烦恼,又钟声能令恶道众生暂时息苦,故寺院僧众不吝慈悲,早晚叩钟。叩钟的时候唱念叩钟偈,一句一叩,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财神殿,占地250平方米,为单檐唐式结构,高8米。一般寺院财神殿供奉的都是赵公元帅,而普照寺的财神殿内供奉却是陶朱公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辅佐越王勾践兴起灭吴,完成复国大业后,在举国欢庆之时,范蠡急流勇退,遂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在这个居于“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威名天下。”范蠡晚年思念越国之情日重,他对最钟爱的小儿子说,他死后,给他在越国择一地塑像。范蠡死后,其幼子守丧三年后,便带着父亲衣冠来到越国,夜宿柯岩,梦见父亲托梦于他:“宝地在此,何必远寻。”于是,其子在普照寺边择地造庙,葬父的衣冠于此,镌刻范蠡像一年始成。唐以来,普照寺的财神殿已久负盛名,长江流域的商人无不前来拜祀。
弥勒殿,最大的看点是普照寺供奉的弥勒佛是四面佛,是目前国内唯一造像,由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不同时期的造型组成。四面佛高3.6米,由樟木雕刻而成并在佛身表面贴金。弥勒菩萨即未来佛,藏语称之为“强巴”。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咀利耶、梅怛丽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称之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尊称为弥勒佛,南天竺人(浙江奉化)。现国内大多数寺院中供奉的袒胸露腹、张口憨笑的弥勒佛,都是我国五代一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据传契此和尚在柯岩云游时,得天地之灵气,受神佛之暗助,大彻大悟。契此和尚坐化七七四十九年后,暗示弟子到浙江绍兴的柯岩塑四面佛,以施恩世人,感化信众。契此和尚的弟子在柯岩建天己殿,挑出少、青、中、老年四个弥勒佛,雕刻成像。
千佛殿,即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佛祖两旁站立迦叶、阿难尊者,大殿两侧供十八罗汉,文殊菩萨驾狮子侍在佛祖的左侧,普贤菩萨则乘白象侍在右侧。佛祖的背面就是南海观音菩萨。是我国佛教寺院传统布局。
大雄宝殿两边的走廊的墙壁上,有一组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成佛的精美图画,可供信众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