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名著简介: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

——散发青春气息的现代经典





作者介绍

塞林格全名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2010)享年91岁,

一九一九年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奶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

塞林格十五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

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

一九三六年,塞林格在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

从一九四零年在《小说》杂志上发表他的头一个短篇小说起,

到一九五一年出版他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止,

在十余年中他共发表了二十多个短篇,

有些短篇还在《老爷》、《纽约人》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使他在文学界有了一点点名气。

而《麦田里的守望者》则使他一举成名。





名著概要

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他虽只有16岁,但比常人高出一头,

整日穿着风雨衣,戴着鸭舌帽,游游荡荡,不愿读书。

世界文学名著简介:麦田里的守望者
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

曾是学校击剑队队长,3次被学校开除。

又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又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他丝毫不感到难受。

在和同房间的同学打了一架后,他深夜离开学校,回到纽约城,但他不敢贸然回家。

当天深夜住进了一家小旅馆。

他在旅馆里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有穿戴女装的男人,有相互喷水、喷酒的男女,

他们寻欢作乐,忸怩作态,使霍尔顿感到恶心和惊讶。他无聊之极,便去夜总会厮混了一阵。

回旅馆时,心里仍觉得十分烦闷,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让他叫来了一个妓女。

妓女一到他又紧张害怕,最后按讲定的价格给了五块钱,把她打发走了。



第二天是星期天,霍尔顿上街游荡,遇见两个修女,捐了10块钱。

后来他的女友萨丽去看了场戏,又去溜冰。

看到萨丽那假情假义的样子,霍尔顿很不痛快,两人吵了一场,分了手。

接着霍尔顿独自去看了场电影,又到酒吧里和一个老同学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

他走进厕所,把头伸进盥洗盆里用冷水浸了一阵,才清醒过来。

可是走出酒吧后,被冷风一吹,他的头发都结了冰。

他想到自己也许会因此患肺炎死去,永远见不着妹妹菲芘了,决定冒险回家和她诀别。



霍尔顿偷偷回到家里,幸好父母都出去玩了。

他叫醒菲芘,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理想。

他对妹妹说,他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

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

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

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

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

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

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后来父母回来了,霍尔顿吓得躲进壁橱。

等父母去卧室,他急忙溜出家门,到一个他尊敬的老师家中借宿。

可是睡到半夜,他发觉这个老师有可能是个同性恋者,

于是只好偷偷逃出来,到车站候车室过夜。

霍尔顿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书了,决定去西部谋生,

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他想在临走前再见妹妹一面,

于是托人给她带去一张便条,约她到博物馆的艺术馆门边见面。

过了约定时间好一阵,菲芘终于来了,

可是拖着一只装满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



最后,因对妹妹劝说无效,霍尔顿只好放弃西部之行,

带她去动物园和公园玩了一阵。

菲芘骑上旋转木马,高兴起来。下起了倾盆大雨。

霍尔顿任大雨把全身淋湿,坐在长椅上,看菲芘一圈圈转个不停,

心里快乐极了,险些大叫大嚷起来,霍尔顿决定不出走了。

回家后不久,霍尔顿就生了场大病,又被送到一家疗养院里。

出院后将被送到哪所学校,是不是想好好用功学习,

霍尔顿对一切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阅读要点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

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

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

更重要的是,因为作者用现实主义的笔触,

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

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

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

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战后物质生产发展得很快,

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产阶级的人数也激增。

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

倒戴着红色鸭舌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



甚至在六十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

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语言的运用上,本书也独创一格,这种风格后来被不少西方作家所模仿。

全书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铺直叙,使用了大量的俚语和口语,生动活泼,平易近人,

达到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使读者更能激起共鸣和思索,激起联想和反响。

资料:网络 编辑:卜司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6427.html

更多阅读

世界文学名著简介:悲惨世界

悲 惨 世 界——雄浑磅礴的史诗般生活画卷作者介绍维克多·雨果见《巴黎圣母院》中有关作者介绍部分。名著概要农民出身的贫穷工人冉阿让有

世界文学名著简介:娜娜

娜 娜——暴露文学的成功典型作者介绍左拉(1840—1902)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艺理论家。1840年4月12日出生于巴黎,幼年丧父,在外祖父的接济下生活。他在中学时已显露出文学才华,试写过一些作品。60年代,左拉发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和长篇

声明:《世界文学名著简介:麦田里的守望者》为网友落泪的冲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