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解读 郁离子翻译
一、《僰人舞猴》
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明·刘基《郁离子》)
这是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所撰的一则寓言式故事。
古代居住在川南滇东一带的僰人喜欢养猴。有位僰人养了一群猴子,让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圆规般打圈,九十度转身,舞姿的韵律都合乎音乐的节拍。当地的一个小孩見了十分嫉妒,觉得自己竟还不如猴子灵光,想要使猴子出丑,就在袖中藏着茅栗前往观赏。宴席开始后,猴子出场表演,所有来宾都站起来凝神观看,旁边的人还跟着用脚打节拍。那小孩悄悄挥动袖子,将茅栗掷到地上,猴子一见都脱掉衣服去抢,弄翻了酒壶和桌子。僰人厉声呵斥也制止不了它們,十分沮丧。
动物有时候的确是可以驯得很服帖的。笔者三十年前在上海读书时,一次途经人民公园,就曾看到一位驯鸟人用弹弓将石子射向高空,伫在他肩头的鸟会箭一样飞上天去,把石子叼回来。但每玩一次,主人都会从口袋里掏出一粒玉米喂鸟。初见惊讶,继而恍悟,这样的做法其实很普通。马戏团里,驯狮驯虎的人,也是这样调教那些猛兽的。这些桀骜不驯的动物,之所以不离不弃、亦步亦趋,如此乖乖地听凭主人调遣,说穿了,还不是为了得到主人手中的那一把吃食。
聪明的刘伯温讲这个僰人的故事,其实并不是戏说猴子,而是讽喻世人。故事讲完以后,这位朱元璋的军师以“郁离子”为笔名评点說:“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译成白话文就是:“今天用没有约束的乌合之众去打仗,蠢得就像聚集了一群蚂蚁一样,这些人见到东西就要争抢,和那些猴子有什么差别?”
而人之所以异于动物,是因为人有良知,故能抑制自己的物欲。正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读书至此,不由掷卷浩叹:为了消灭害虫,往田里撒一点农药,无意中污染了作物,还情有可原。为了自己或小集团的私利,明知“三聚氰胺”有毒,却还要添加到牛奶中去,且制成奶粉买给婴幼儿吃。这样的人(有的竟还是誉满全国的企业家),我真看不出和禽兽有什么不同?
二、《鹰化为鸠》
玟山之鹰既化为鸠,羽毛、爪觜皆鸠矣。飞翔于林木之间,见群羽族之翪然集也,瞿然忘其身之为鸠也,虺然而鹰鸣焉,群鸟皆翕伏。久之,有乌翳薄而窥之,见其爪觜、羽毛皆鸠而非鹰也,则出而噪之。鸠仓皇无所措,欲斗则爪与觜皆无用,乃竦身入于灌。乌呼其朋而逐之,大困。郁离子曰:“鹰,天下之鸷也,而化为鸠,则既失所恃矣,又鸣以取困,是以哲士安受命而大含忍也。(明·刘基《郁离子》)
耕斋点评:
刘伯温不愧是明朝的开国军师,他写的寓言,至今读来仍饶有兴味。
玟,同“岷”,山名,在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川、甘两省边境。却说岷山上的老鹰退化成了一只斑鸠,羽毛、爪子和喙都像鸠一样了。一天,这只鸠飞翔在树林之间,见群鸟翪然(鸟张开翅膀上下扇动貌)聚集在一起,扫视之下,竟忘了自己已是鸠了,突然发出雷鸣般的鹰叫声(虺:音同灰,打雷的声音)。群鸟闻声都吓得顺从地伏在地上。过了好长时间,有一只乌鸦隐藏在茂密的草木下窥探它(翳:遮蔽。薄:草木茂密),只见它的爪、喙和羽毛都像鸠而不是鹰,就出来聒噪它。鸠仓皇不知所措,想与之搏斗,但爪子和喙全都无用了,就耸身上跳钻入灌木丛中。乌鸦呼唤同伙去追赶它,搞得鸠狼狈不堪。
郁离子即刘伯温评论道:“鹰是天下凶猛的鸟,一旦退化为鸠,就失去了它所依仗的东西了,却又要发出鹰的叫声,结果便自取其辱,所以聪明的人安于天受之命且有很大的容忍力。”
但聪明者少有,愚蠢且恋栈者,却历来不乏。南唐后主李煜降宋后,面对故国春色,曾写有“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著名词句,抒发了自己寄身如囚,“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悲伤和无奈。
如果说南唐李煜仅只是梦里寻欢,还算是半个明白人的话,那么后来之官场,沉湎于颐指气使和声色犬马之中,不能自拔者,端的大有人在。报载广东省惠州市原公安局局长洪永林,因贪污被判死刑,死前留下遗言:“我去过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那么多次,住过无数豪华宾馆,既有权住,也有钱住,却没住过总统套间。我整日花天酒地,几乎吃遍了所有的山珍海味,也几乎喝尽了人间的琼浆玉液,既有权喝,又有地方喝,竟没喝过路易十三。更亏的是,家里还放着四瓶路易十三,却被抄走。”真是“临死不知身是囚,犹忆权柄在手时”,相比善感的李后主,那才叫真正的冥顽不化。
三、《持刀役虎》
安期生得道于之罘山,持赤刀以役虎,左右使进退,如役小儿。东海黄公见而慕之,谓其神灵在刀焉,窃而佩之,行遇虎于路,出刀以格之,弗胜,为虎所食。郁离子曰:“今之若是者众矣。蔡人渔于淮,得符文之玉,自以为天授之命,乃往入大泽,集众以图大事,事不成而赤其族,亦此类也。”(明·刘基《郁离子》)
耕斋点评:
安期生,秦代山东琅琊人,卖药海上,传说后来得道于之罘山,成仙。据说安期生得道后,可以手持赤刀驱使老虎,左右挥动指使老虎或进或退,如同驱使小孩一样。东海郡有一位姓黄的汉子见了心生羡慕,以为神异之处是在刀上,于是便把那把刀偷了来佩带在身上。一天,他走在路上正好遇见一只老虎,便拔出刀同老虎格斗,结果没有取胜,反而被老虎吃掉了。
郁离子即作者刘基刘伯温评论道:“现在像黄公这样的人太多了。蔡地有一个人在淮河上打渔,得到了一块刻有符命文字的玉,自以为这是上天授给他的使命,他就进入水乡泽国,聚集众人图谋造反,结果大事不成反而祸灭九族,岂不就是黄公那样的人。”
对事物的表像和本质分辨不清,舍“道”取“刀”,难免会犯黄公那样的错误。
刘伯温足智多谋,作为军师,他忠心耿耿地为朱元璋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问鼎中原,”的战略方针。而在打江山时,朱元璋对刘是言必听计必从,一切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策略行事,得以一统天下,登基称帝。当皇帝后朱大封功臣,追随他的一帮安徽老乡,如李善长、常遇春等,都得封公爵,而劳苦功高的刘伯温,仅被封了一个诚意伯。
作为智者,刘伯温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毅然辞去官职,回家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本来希望远离朝廷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才华和名声实在太大了,民间甚至把他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朱元璋,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非常惶恐,亲自进京向朱元璋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浙。洪武八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被护送回家,不久忧愤而死。
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他诊病,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就怀疑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毒死的,而幕后的黑手是谁,想必大家也心知肚明。
惜哉刘基,以为自己的智慧是“刀”,可以使得皇帝言听计从;殊不知,在封建专制下,“君为臣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才是“道”。结果刘基虽然明白“持刀役虎”的奥秘,但最终仍然凄惨地成了封建皇权的殉道人。
四、《鸟鸣于庭》
吴王夫差与群臣夜饮,有鵋鸣于庭,王恶,使弹之。子胥曰:“是好音也,弗可弹也。”王怪而问之。子胥曰:“王何为而恶是也?夫有口则有鸣,物之常也,王何恶焉?”王曰:“是妖鸟也,鸣则不祥,是以恶之。”子胥曰:“王果以为不祥而恶之与?则有口而为不祥之鸣者,非直一鸟矣,王之左右皆能鸣者也。故王有过,则鸣以文之;王有欲,则鸣以道之;王有事,则鸣以持之;王有闻,则鸣以蔽之;王臣之顺己者,则鸣以誉之;其不顺己者,则鸣以毁之。凡有鸣必为。故其鸣也,能使王喜,能使王怒,能使王听之而不疑。是故王国之吉凶惟其鸣,王弗知也,则其不祥孰大焉,王胡不此之虞而鸟鸣是虞?夫吉凶在人,禽兽何知,若以为不祥,则虑而先为之防,求吾阙而补焉,所益多矣。臣故曰是好音也。”(明·刘基《郁离子》)
耕斋点评:
吴王夫差同群臣夜饮,听到一只鵋鸟在院子里鸣叫,非常厌恶,让人用弹弓打走它。国相伍子胥说:“这是挺好听的声音,不要打它啊。”吴王诧异,问他为何。伍子胥说:“凡是有口的就会鸣叫,这是动物的常态,您为什么厌恶它呢?”吴王说:“这是只妖鸟啊,它一鸣叫就不吉祥,所以厌恶它。”伍说:“您果真认为它不吉祥而厌恶它,那么有口而发出不祥鸣叫的,就不只是这一种鸟了。大王的左右大臣都是能鸣叫的呀。您有了过错,他们就用鸣叫来掩饰;您有了贪欲,他们就用鸣叫来诱导;您想干事,他们就用鸣叫来支持;您有所闻,他们就用鸣叫来掩蔽您的视听。对顺从自己的王臣,他们就鸣叫赞誉他;对那些不顺从自己的人,他们就鸣叫诋毁他。凡有鸣叫就必定有目的。因此那些鸣叫有的能使大王喜欢,有的能使大王发怒,还有的能使大王听了而不怀疑。所以大王国家的吉祥凶祸都被这些鸣叫声代替了,大王根本不能察知。这同那鸟鸣的不吉祥相比,哪个大呢?大王为什么不忧虑此事,而只忧虑鸟鸣呢?吉祥凶祸在于人,禽兽能知道什么呢。如果认为不祥的,就应该考虑并预防它,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弥补它,所得的好处就多了。我因此说这鸟叫是好听的声音啊。”
如果说左右宵小的阿谀奉承是一种信息误导,那么庭中的鸟鸣,就好像是正确的舆论监督。
伍子胥是一员武将,因父兄为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辅佐吴王富国强兵,转战经年,终于攻克楚都郢城。得胜后,伍子胥将楚平王的尸体拖出坟墓,怒鞭三百下,终究得以“十年归报楚王仇”。读史至此,不由神往,想不到这样一位血性男儿,对舆论监督的作用,倒有如此清醒的认识。
此后数年,吴越交战,越惨败于吴国。吴王夫差急于图霸中原,应允了越之求和。伍子胥预见到越王勾践图谋东山再起之心,力谏应乘势灭越。夫差不采,坐视越国自大。伍子胥知道吴必为越所灭,为避祸而将儿子寄养到齐国,反遭太宰伯嚭诬陷,被逼自杀。“我死了,请把我的眼睛挂在姑苏城的东门上,让我看看越国的兵马如何攻破吴国的都城!”伍死后仅十年,越灭吴,终如其所言。
力谏夫差要听“好音”避谗言,经历了楚王斩杀父兄的惨剧后,伍子胥却仍然逃不出吴王身旁奸臣的谄害,不亦悲乎!
五、《躁人之死》
晋、郑之间有躁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奕不胜则啮其子。人曰:“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之乎?”弗喻。卒病躁而死。郁离子曰:“是亦可以为鉴矣。夫民犹鹄也,射之者我也,射得其道则中矣;兵犹子也,行之者我也,行得其道则胜矣。致之无艺,用之无法,至于不若人而不胜其愤,恚非所当恚,乌得而不死?”(明·刘基《郁离子》)
耕斋点评:
古时候,在晋国和郑国交界的地方,有一个性情暴躁的人。他射箭不中,就捣碎箭靶;下围棋不胜,就咬碎棋子。人们劝他说:“这不是靶子和棋子的罪过,为何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呢?”他根本听不进去。最后,这个人终因脾气暴躁而病死了。
俗话说:“勿会撑船,嫌憎河港小”,将错咎推给客观(或别人),把功劳归于自己,这恐怕也是人性的一大弱点。
现代科学证明,育龄夫妇不能生育小孩,男女双方可能都有原因。而生儿还是生女,那更是主要取决于男方。决定人性别的DNA染色体为X和Y两部份组成,女方提供YY,而男方提供XY ,所以如果男方提供的是XY中的X,则生育的为男孩,反之则为女孩。
可千百年来,男权社会,强势的丈夫方总是把“无后”的不孝罪,推给妻子承担。“天下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白虎通·嫁娶》)。延续香火,成了帝王多妻的理论依据,也成为平民纳妾的口实。就连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也未能免俗。谓予不信,请看顾在“规友人纳妾书”中的自述:“炎武年五十九,未有继嗣,在太原遇傅青主,浼之诊脉,云尚可得子,劝令置妾,遂于静乐买之。”只是毕竟年高,老夫少妾伴了两年,不但未能生子,反而弄得顾老夫子“众疾交侵”,这才断了续嗣的念头,把一个侄儿收为继子,将那个小妾“出而嫁之”了事。
而郁离子刘基则把躁人“迁怒于靶”这种心态,提升到了治军安民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刘基说:“这事情真值得引以为鉴了。老百姓就像箭靶一样,射击(也即掌控)它的是我,掌握了原理就会射中(掌控住);士兵就像棋子一样,指挥他们行动的是我,能掌握行军打仗的规律就能取胜。驱使无艺术,使用不得当,以至于感到不如别人时,就不胜其愤,愤怒的又不是地方,怎么能不死掉呢?”
刘基不愧是明朝开国有功、高瞻远瞩的大军师。
六、《枭凤有别》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明·刘基《郁离子》)
耕斋点评:
枭,又叫鸺鶹,外形跟鸱鸺即猫头鹰相似,只是头部没有角状的羽毛,以鼠、兔等为食。
楚国太子用梧桐的种子喂养枭,希望它能发出凤凰的鸣叫声。春申君对太子说:“这是枭呀,天生的习性就跟凤不同,不可能改变的啊,与吃的东西有啥关系呢?”春申君的朋友朱英听了这话,就对春申君说:“你既然知道枭是不可能用食物改变习性而成为凤凰的,可你的门下所收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狗偷鼠窃的无赖之徒,而你却宠信他们,把精美的食物赏给他们吃,把缀有珠宝的鞋赠给他们穿,希望他们成为国家杰出人士来回报。依我看,这样做与用梧桐籽喂枭,并希望它发出凤凰之鸣有什么不同呢?”
春申君本名黄歇,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任楚相,封为春申君。
春申君礼贤下士,最高峰时有门客3000多人,多逞强好斗、奢侈浮华之徒。有一次,赵国平原君的一位门客想炫耀赵国的富有,特意在头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饰有珍宝的剑鞘,前去拜见春申君。进了门,他发现春申君的门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不禁自惭形秽。
春申君黄歇权倾朝野,引起了国舅李园的嫉妒,李园一直想取代黄歇的地位,暗中豢养了刺客准备刺杀黄歇。黄歇的朋友朱英得到了这个消息,提醒黄歇注意李园的动向,但黄歇没有理会。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春申君前去王宫奔丧,遭到李园刺客的伏击,且家人也被满门抄斩。而他门下的食客,却无一人能替他报仇的。
读此故事,觉得刘基文末那句话最可玩味。权势两字,平常我们总连在一起讲。一位熟谙官场潜规则的朋友曾说,其实不少时候,“势”比“权”还重要。想当年,蒋介石内外交困曾多次下野,总统的“权”没有了,但黄埔军校的“势”还在,所以照样能够复出。可是,“势”也是最微妙且最难构造的。笔者在机关时,有位上司极谙“公关”之术,上班短信不断,下班饭局不断,家里访客不断,人称“三不断”先生。他上下左右,精心织就关系网络,大凡上级人事变迁信息,事先他都知悉;家长里短一应杂事,他一个电话都能摆平,因此自我感觉良好,为人处事,有恃无恐,胆子也越来越大。好日子有限,终于贪渎案发,双规前他一无所知还在“洗脚”,审案时无人担待却有人举报,入狱后他才如梦初醒,却原来狐朋狗友树倒猢狲散;几十年经营的关系竟如蛛网,雨打风吹,一捅就破。
更多阅读
《走近科学》解读de谷丫密码 走近科学
《走近科学》系列节目《解读谷丫密码》2006年9月29日,一篇名为《宜良农妇绘出达芬奇密码》的报道,出现在昆明生活新报上,说的是3年前,有一个云南的农村妇女叫做谷丫,她喜欢写作,喜欢写日记,结果突然有一天晚上,她发现自己写在纸上的不是
曹明伦译培根《论财富》 曹明伦 翻译
Esicq欣赏:曹明伦译培根《论财富》评点译文:论美(曹明伦译)作者:宇宙死寂之前人的Of Richesby Francis BaconI cannot call riches better than the baggage of virtue. The Romanword is better, impedimenta. For as the baggage is
如何解读《变形记》 变形记吴宗宏死了
提起卡夫卡的《变形记》,相信对于西方文学稍有了解的读者都不会陌生。对于大部分中国的读者来说,《变形记》是他们对于卡夫卡的第一次(也可能是完整)的认识。诚然,作为卡夫卡流传最广的作品,《变形记》一直被认为是作者的巅峰之作,也是西方
南怀瑾《道德经》译文道德经翻译 南怀瑾讲解道德经全文
(2010-11-24 09:33:09) 转载▼标签: 老子南怀瑾道德经解读道德经交流道德经讲解道德经讨论老子道德经《道德经》译文 南怀瑾1、《道德经》之一章原文: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西游记》解读 西游记解读分析
从《西游记》文本结构,可揭示其表述长生之道的两种方式1、立意。在明代的一些作品中,作者通常都喜欢在书的开头表明其立意。《西游记》即是如此,其中有两处。第一处,在开篇诗句中说“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诗曰:混沌未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