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色起于何时?从诗经中可得端倪:先秦诗经《缁衣》有云: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蓆[1]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注释:缁衣:黑色的衣服,古卿大夫居私朝之服。
唐 孟郊《劝友》
至白涅不缁,至交淡不疑。人生静躁殊,莫厌相箴规。
胶漆武可接,金兰文可思。堪嗟无心人,不如松柏枝。
唐 李峤《诗》
都尉仙凫远,梁王驷马来。扇中纨素制,机上锦纹回。
天子三章传,陈王七步才。缁衣久擅美,祖德信悠哉。
宋 王安石《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
飘然五湖长,昨日国子师。
绿发约略白,青衫欲成缁。
牵舟推河冰,去与山水期。
春风垂虹亭,一杯湖上持。
傲兀何宾客,两忘我与而。
能复记此饮,诗成酒淋漓。
宋苏轼《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
十年流落敢言归,鱼鸟江湖只自知。
岂意青天扫云雾,尽呼黄发寄安危。
风流吾子真前辈,人物他年记一时。
我欲折繻留此老,缁衣谁作好贤诗。
此生别袖几回麾,梦里黄州空自疑。
何处青山不堪老,当年明月巧相随。
穷通等是思家意,衰病难堪送客悲。
好去江鱼煮江水,剑南归路有姜诗。
宋 文天祥《题苏武忠节图》
漠漠愁云海戌迷,十年何事望京师。
李陵罪在偷生日,苏武功成未死时。
铁石心存无镜变,君臣义重与天期。
纵饶夜久胡尘黑,百炼丹心涅不缁。
宋 作者:释昙华《偈颂六十首》
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行处我不行。
不是与人难共住,大都缁素要分明。
近代作者鲁迅也写过诗:《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够了!太多诗人写过缁色或缁衣。有时常把“缁素”来比喻黑白。但缁色到底是个什么颜色?使用什么染料和工艺染出?极难查到确实的资料。现在有了网络搜索,很多人,甚至一些学者也乐于沉浸如此,搜索出的千篇一律,一人错,千人和,误人误己,祸害后人,罪莫大焉。笔者不才,斗胆试之,一探究竟,抛砖引玉是也。
“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上引《考工记》云:”问:缁衣者色何状貌?答:紫而浅黑,非正色也。《考工记》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以再染黑为緅、緅是雀头色。又再染乃成缁矣,知缁本出緅。爵头紫赤色也。。“又引《比丘尼传》卷四《净秀尼传》所记云:见二梵僧所著袈裟,色如熟桑椹。秀即以泥染衣色令如所见。以为缁”乃浅赤深黑色“,
纁“是浅绛色,绛是青赤色。但这是染羽毛的次序,由绛而逐渐加深,乃至最后成为缁,已经是黑色之中微有赤意,如现在所谓”红青“色。六入应该是什么色?《周礼》里没有说明。大儒郑玄在注经的时候,认为四入是朱色,即比较鲜红的颜色,那六入呢,他认为就是玄。所以玄是介于青色和黑色之间,比较黑,但还隐隐地留一点红在里面。就笔者实验和研究,六入应该是玄色,即黑中带红之色。再入一次,增深,红变为紫,所谓“红得发紫”,这才是缁色的本色所在!
缁色也是僧侣的常服颜色,沙门有”缁衣“之称。
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六束水注云:”地有固活、女疏、铜艺、紫范之族也。是以缁服思玄之士、鹿裘念一之夫,代往游焉。“称道家采药之辈为”缁服思玄之士“,可见缁色是中国古代宗教服色,因而沙门在常服上也选用此色。释道之分只在用冠、用巾之不同,结果黄冠成为道士之专称,缁衣成为沙门的别号,其后僧俗众多,缁衣者众,道士不得不改变他们的服色,而缁服便成为僧侣的专门服色了。
孔颖达 疏:“缁布裳帷者,輤下棺外,用缁色之布以为裳帷以围绕棺也。”
缁色是用的什么染料?什么工艺染得?没有资料说明。历史上的染匠们大多不识字,很多记录是非染匠的文人们记录,不仅不全,更多错误。《考工记》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郑玄注引 郑司农云:“丹秫,赤粟。”这些是何物?有人认为是朱砂,红豆等,望文生义也。我们研究色彩,不能受限于文字,最好的方法是自己亲自实验多次,用实验数据和结果说话。朱砂也好,红豆也罢,是无法染出黑色来的。茜草有点靠谱,苏方木更接近,但都不能染出真正的缁色。笔者实验的结果,五倍子少不了,还必须有皂矾做媒染剂。同时,仅仅一个五倍子加皂矾也染不出来,需要配伍好几个植物,按一定的比例和多次反复媒染和染色才能达到缁色的效果。仅此一色,竟然耗费本人10年光阴!悔乎?不悔!
此色已经正式用于天然纤维的服饰服装上,但一直没有正式的色名。但一直受到众多色彩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喜爱,一位老师戏称“此色该叫神秘色”。今天,我正式宣布,此色古已有之,非我所创,我只是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以及制作工艺。从今天开始,此色为“缁色”。
后记:写完小文,颇多感慨,作一首不算是诗的文字为记:
千年缁色染素衣
时至今日无人知
钟氏染羽今何在
纁緅玄缁成故事

不才染匠寻此色
十年白发掩青丝
踏遍青山人未老
五色丛中见彰施
黄荣华甲午年仲夏草于北京东郊宋庄国染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