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春秋 为何叫“姐” 春秋我控姐

◎辛 羽“姐”如今是常用的称谓语,用来称呼同父母(或只同父,或只同母)而年长于自己的女子,但其初义,却并非如此。汉许慎的《说文》释“姐”为“母”,说是“蜀谓母曰姐”;三国魏张揖的《广雅》也说“姐,母也”;宋陈彭年等人所编的《广韵》则说“姐,羌人呼母”。可见“姐”的初义,确是母亲的别称,最初原是流行于四川一带的方言词,甚至可能是源自羌族的,因为四川的西部,古代曾是羌人的居住地。从这三部辞书的释义看,自汉至宋,“姐”就一直是被用来称呼“母亲”的。而用来称呼姐姐的称谓语,那时是“姊”,《说文》即释“姊”为“女兄也”。如今“姐”早已不是母亲的称谓了,但在一些方言中却依然如此。马叙伦《说文六书疏证》(转引自《古文字诂林》)说,“今山西河东尚呼母曰姐”,“浙江江上县(疑为“江山县”)呼母亦曰姐”。周振鹤《逸言殊语》也说“湖南耒阳就称母为jià,写出来就是姐。福建莆田仙游人现在不叫母亲为姐了,但在唱莆仙戏时,还唱的是姐”;还说“丈母娘”这个称呼“在福鼎县沙埕话(此话保留早期泉州话的特点)中叫丈母姐”的。可见“姐”作为母亲称呼的古义,如今还在不少方言区流行着。“姐”在古代还是妇女的通称,这应是“姐”作为母亲称谓的自然引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说,“妇女以姐为称”,并认为“妇人之称姐,汉魏已然矣”。可见这个通称的历史也不短。《通俗编·直语补证》又说:“今人呼少艾曰姐。”少艾是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所以“姐”又有年轻漂亮的意思。如魏文帝时名妓謇(jiǎn)姐,唐朝名妓宠姐,关汉卿《智斩鲁斋郎》里的玉姐,《红楼梦》里的巧姐、尤二姐、尤三姐,现代戏曲中的刘三姐等,恐怕都是这个缘故。如今“姐”也还是妇女的尊称,如“张姐”“王姐”“这位大姐”等。在古代,“姐姐”有时也可用来称呼女儿,说是“(父母)呼女曰姐姐”(明沈榜《宛署杂记》)。《西游记》第十八回写高老庄孙大圣去除魔解救高老的女儿,用金箍棒捣开门扇后,他让老汉去叫女儿,于是,“那老儿硬着胆叫道:‘三姐姐!’”这个“三姐姐”就是高老的小女儿。大概自明代起,“姐”有时又用来指称妓女,如俗语“姐爱俏,鸨爱钞”中所说的“姐”,指的便是妓女。“姐夫”一词古代因此也有借指嫖客的,如清余怀《板桥杂记·雅游》所说:“(妓家)称客曰姐夫。”大概是在唐宋时期,“姐”与“姊”开始同义,被称为“女兄”了。李白在《寄东鲁二稚子》诗中有句“小儿名伯禽,与姐亦齐肩”,这“姐”已是与“姊”同义的“女兄”了。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也说:“近世多以女兄为姐,盖尊之也。”可见在宋代时,“姐”的现代称谓义已经流行开来了。与“姊”相比,“姐”的称谓似乎还多了一些尊敬的意味。“姊”今读zǐ,古读jǐ(将几切),与“姐”的声母相同,张舜徽《说文约注》说:“今称姊为姐,双声相假耳。”所以“姐”的今义“女兄”,原是“姊”的假借义,是因为古音声母相同而假借来的意义。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14年第12期。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60878392订购。或在淘宝网搜索“咬文嚼字”选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6512.html

更多阅读

三姓家奴”吕布揭露人性本质 吕布为何叫三姓家奴

“三姓家奴”吕布揭露人性本质谈起吕布,后人无不感慨万分,他以“三国第一猛将”的身份名流后世,同样也以“三姓家奴”的丑陋面目为后人所不耻。因此,猛将与奸雄成为吕布的代名词,勇猛无比的吕布也是反复无常的吕布。但吕布如此这般“出名

我叫吕不同 我叫mt

有一天晚上,兔爸爸做了一个梦,想起孔子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于是,一早起,爸爸就告诉妈妈说,我们的兔兔就叫“吕不同”了,爸妈后来也想了几个,都觉得不如这个简单清楚,就是他了,从今天开始,我就叫——吕不同。左边这张大头像是我

“随便走走”为何叫“散步” 散步ppt

◎陈璧耀  所谓“散步”,就是随便走走,有时也说成“散散步”。从运动的角度说,散步是最简单经济又最安全易行的运动方式,可以锻炼身体,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而从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角度说,散步也可视为一种休息方式。所以现代辞书说,散步

声明:《词语春秋 为何叫“姐” 春秋我控姐》为网友活好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