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媒体报导中国铝业巨亏之际,一家隐藏的民企铝电集团大鳄--山东信发铝电集团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在中国各种机构发布的中国企业列强名单中, 都难以找到山东信发铝电集团的名字。
这不奇怪,对于这样一家异常低调,但却实力格外强大的企业, 发生任何奇怪的事情都很正常。同时,这也是中国大陆,资源整合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类似于欧美老资本主义国家的卡特尔,资源纵向的整合造成了独占市场。也可以说用物美价廉的手段打败对手, 完全垄断市场,由一家民营企业完全控制某种产品,而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又没有一个现成的代替品。在铝业之中,完全垄断的 市场也属少见。
在这种垄断的市场条件下,垄断企业没有另外的竞争者与之抗衡, 企业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随心所欲定价,这时的价格一般比完全竞争状态下的价格低一点点来拓展市场,以蚕食市场份额,最后独霸市场。
见怪不怪
在世界光伏大王--尚德集团施正荣轰然倒闭之际,一直到2013年的今天, 人们仍看不到世界铝业大王 --信发铝电集团张学信的官网。
虽然它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民营企业, 有着庞大的企业资产,其董事长张学信的个人财富更是已经达到一个天文数字了 ——一直有传言,其个人实际控制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千亿之上, 远远领先 2013年福布斯发表中国首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宗庆后116亿美元(700亿人民币)的个人 资产。张学信很可能已足够达到中国首富的水平。
出山东茌平县汽车站往西北方向不足两公里,坐落着山东乃至全国最大的铝电 工业园之一 —— 信发工业园。
在这里,到处是高耸的烟囱和成片的厂房,信发铝电集团以及子公司信发华信铝业、信发希望铝业、信发华宇氧化铝、信源铝业等都在此布局,氧化铝、 电解铝产能分别为300万吨和80万吨,并有热电厂等配套企业。而这仅仅是信发庞大资产的一小部分。
仅在山西省,集团已经投产,以及在建的项目就有4个。加上已建、在建的广西、新疆项目,以及规划建设的甘肃等地项目,集团未来在铝业方面的布局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的地步。其效益和产能都将超越一直以来的铝业老大中国铝业。
事实上,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集团,一段时间一直吸引了众多政府团队前来考察。 2012年初到7月底,甘肃、青海等省相关领导先后来到信发。外省各地考察团络绎不绝,大多是洽谈相关合作的,希望信发前往投资。
信发铝电集团于2007年在广西投资建厂,迈出了其向西部扩张的第一步。该项目已于2008年建成投产,一期工程生产电解铝32万吨、氧化铝240万吨。
随后,信发集团又于2010年接手了山西交口肥美铝业项目, 氧化铝产能由80万吨改造为120万吨,公司还将建设二期120万吨项目;在阳泉,信发铝电集团投资建设320万吨/年氧化铝生产线, 110万吨/年电解铝生产线,预计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在孝义市,信发铝电集团与当地政府签署了总投资达800亿元的铝电综合循环项目, 氧化铝产能为360万吨、铝水深加工产能100万吨,并配套热电、化工项目等,投资规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市工业、企业总投资额的两倍; 在兴县,信发铝电集团相关项目也在运作之中。
在甘肃,信发的一个重要项目是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110万吨电解铝及深加工项目,投资规模达到200亿元。至此,信发铝电集团的触角已经延伸至广西、新疆、山西、 甘肃等众多西部省区。
除在山西频频出手之外,新疆项目也是信发铝电集团的一枚重要棋子。目前,该项目已经形成了80万吨原铝生产能力和140万千瓦自备电装机容量。
当1998 年,荏平县把所有地方国营企业全部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后,张学信 领导的信发铝业就很快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蜚声国际。
张学信很自豪,如今谁再想在铝业中发展成信发这样,几乎是不可能了。张学信刚从事这一行业时,利润高达300%,这成就了张学信的第一桶金。
资源整合--塑造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
为什么信发具有着如此强的竞争力?在行业巨头中铝已经巨亏的情况下, 却依旧保持快速扩张的势头?这主要与其超低的生产成本有关。而这种超低的生产成本来自于信发完善的配合
- 严密的产业链,
- 以及巨大的经济规模,
- 快速的反应速度。
严密的产业链 -- 资源纵向与横向的整合
信发集团工业园内的一幅循环经济示意图,勾勒出了信发的铝产业帝国之 所以拥有巨大成本优势的原因。位于中央核心处显著标明的是氧化铝厂、电厂、电解铝厂,周边分布着矿石厂、碱厂、钾肥厂、电石厂、聚氯乙烯 (PVC)厂等等,之间用箭头标注业务流程。
“信发是有色跨化工的循环产业链运行模式,这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有人士介绍,信发的产业链先依靠煤资源建立巨型电厂,接着上电解铝,然后上氧化铝,而氧化铝需要碱,碱需要盐,信发就又上了碱厂和盐矿。碱出来的氯气造了PVC,钾肥成为一种重要的副产品,而另一项副产品电石渣 又用作造砖了。
信发产业链也往下游延伸。公司所产电解铝基本都做深加工, 主打品牌电工圆铝杆全国份额最大,并还生产汽车轮毂、合金锭合金棒、铝型材等。同时公司正着力打造化工工业园,对在当地投资建深加工项目 的企业,PVC每吨优惠200元。
因为具有这样的优势,信发集团董事长张学信一直宣称要做“世界第一”: 在三年之内,要做两个世界名牌,“第一是氧化铝,国外企业竞争不过我;第二是电解铝,国外企业卖多少钱我卖多少钱,我敢竞争,因为成本低, 别人不赚钱我赚钱”。
巨大的经济规模
除了产业链的打造之外,信发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规模经济。在新疆建 分厂时,他看到当地一家新疆企业正在上马一个铝电项目,让他着急的是,国际上该项目设备都已经是40 万吨产能的了,而这家企业新上马的项目 却只有1.5 万吨、2.5 万吨。
“这个思路就不行,上来就是要亏损的”。为了保持规模的领先, 在张学信的企业里,每年都炸掉一些没有竞争力的设备, “现在15万吨的设备都炸掉不要了,我们都在上60 万吨、100 万吨的”。
“上马的产业必须是高端化产业,不能低端,设备也是世界最先进、 产能也是世界最大,必须是高端化。”张学信说,“我是做国际企业,不是只做中国企业”。这就是利用高科技领跑同行业十年。
“国家压缩的企业都是设备老、耗能高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中国原来建的企业都是成本高耗能高,现在上的都是新设备、新技术,耗能低,在国际上有非常大的竞争力。只有压小的才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 这边下那边上 我认为符合规律。”
快速反应
2009年8月,新疆信发在乌鲁木齐市正北百余公里的五家渠市破土动工。 张学信看中的,是当地廉价的煤、电、水和土地资源。事实上,与张有着同样想法的企业,在张之前已将新疆天山北麓的准东、吐哈、 伊犁、库拜四大煤炭集聚区瓜分得所剩无几。
新疆的最大优势在于丰富的煤炭资源,方便的开采方式, 以及由此带来的低廉煤价。如今在新疆每吨电煤价格仅“38元钱,自发电每度电9分钱,就算加上3分钱通道占容费,成本也才一角两分”。 而在其他地方,目前全国平均电价0.5元/千瓦时,电解铝平均每吨用电约1.4万千瓦时,电力成本已经占到总成本40%以上。
低煤价加自备电厂,新疆电解铝每吨成本相比内地低5000-7000元, 这使得电解铝西进成为风潮。
信发向来在业界以速度著称,这显然迎合了新疆的最大诉求之一。 目前,新疆信发已投产电解铝120万吨/年。在张学信的带领下,信发铝业在新疆的产能领先于所有其他的铝业巨头,已经被率先开发出来。 事实上,在2011年的时候,新疆信发电解铝项目的一根根铝锭就已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
相比之下,同样是电解铝、煤化工的在疆央企,却因为强调审批和 整体节奏而导致动作相对缓慢。“中铝、中电投在疆也有电解铝项目,但论证多年,却依然没有实质性动静。”
作为新疆的电解铝、煤化工产业,央企正式投产的项目甚是寥寥。 入驻新疆多年的中国铝业,在吐鲁番市鄯县投资的煤电铝项目暂时也尚未投产。
出于对国有资本的管控,央企受制于各种手续和程序的束缚, 对于投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则更为谨慎。这也被很多行内人士看成是,央企进疆以来行动缓慢的根源。
扎根未来 -- 收购矿产
除了在国内市场上的布局之外,为获得稳定廉价的铝土矿资源, 信发在国际上,对铝土矿资源展开了大规模的收购。
2006 年,张学信的目光投向斐济。那时,俄罗斯铝业已经 与斐济就铝土矿进行着谈判。张学信去了,信发铝业虽然在中国不出名,但是在国际铝业界非常有名。斐济听说是信发 来了就很高兴,他们认为,张学信办事讲信誉,信发又是个民营企业,不存在政治企图,因此非常愿意与信发谈判。
之后很短时间内就与信发达成合作,结果整个斐济半岛所有的 铝土矿全被信发买下。
而对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铝土矿的收购更让张学信得意: “我们是 鸡蛋换盐,两不找钱 。一年我给力拓40 万吨的铝粉, 他给我300万吨铝土矿,一换10 年。”
因此,张学信自豪的宣称,“现在咱们中国人谁也没有 我在国外铝土矿占有得多。”
据称,信发集团目前在印度尼西亚、斐济、澳大利亚等 国家投资的铝土矿区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其在斐济资源开发项目于2011年5月初取得开矿证,并于年底顺利开产铝土矿; 印度尼西亚铝土矿项目2010年开采矿石100万吨,回运80万吨,二期项目已顺利开工。
虽然铝行业产能过剩的声音一直没有停过,近期国家又出台了 取消电价优惠等政策抑制产能,对此,张学信更相信市场选择,他宣称,“我的产品没有积压,没有库存,有多少卖多少, 价格也没有下降”。因此,张学信丝毫没有放缓扩张的脚步。
事实上,也有有色金属行业专家对“产能过剩”之说提出过异议, 认为铝粉不过剩,电解铝也不过剩。他们指出,国内钢材确实过剩,光库存就增加几千万吨卖出不去;相比之下,“电解铝目前每年 连废铝加好铝纯进口了418 万吨,那就是说还有缺口”。
中国是铝消费大国,早在2004 年,分析师萨尔特曾指出。 全球铝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中国消费量若再增长25%,而产量仅增长50 万吨,则铝价升势将持续更长时间。这句话, 同样适用于现在的铝行业。
尽管铝产品暂时价格低落,行业面临很大困难,但据全球铝材 生产巨头美国诺贝丽斯公司测算,全球铝材市场需求将从2011年的1920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2560万吨,而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增量 来自中国,中国铝材需求增速将高于全球其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