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够绘制简易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
3.使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
4.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增强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对自然美和环境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并能够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教学内容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2.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因此,使学生深刻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中学地理课程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核心。在组织地理教学内容时,应当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着重阐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广度和深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弹性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实际,考虑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力求实效。因此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学生和教师选择的余地,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
4.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按照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确定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展现较为宽泛的科学和人文背景,加强知识的综合,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的条件,给学生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内容的组成和安排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考虑与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以及与小学自然课程、社会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有机联系。
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土地理)几部分组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有关地球形状和运动的知识,既是重要的地理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习其他地理知识。
地图既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又是学好地理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地理必须首先掌握有关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世界地理包括地理环境的整体概况,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地理概况等内容。
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旅游业、地区差异和区域发展、学生居住地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概况、乡土地理概况等内容。
三、在教学、编选教材、教学评价和成绩考查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和编写教材时应当以科学的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各种能力,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基本技能方面,应注重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的技能和考察地理环境的技能。在能力方面,应注重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要特别注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德育方面,应加强健全人格的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养成,对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对其他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尊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二)注意体现地理科学的特点
综合性和地域性是地理科学的两个基本特点。地理环境及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都是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的综合表现,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在教学中和编写教材时必须注意地理环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综合,突出区域特征,比较地区差异,分析产生特征和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发展方向。
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科学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和编写教材时必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综合国力和地区发展潜力观点,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基本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注意地理科学的新成果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
地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也很快。教材编写人员和教师应根据这些新成果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更新。
(四)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创新精神。要系统地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听讲、探究、模仿、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完成学习过程_
2.要系统地分层次地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读图和用图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并能运用地图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
3.要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地图册、教学挂图,以及图片、模型和标本等直观教具,投影、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要讲究使用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充分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必须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而必要的实践活动。教师应根据各部分教学要求中的学生实践活动要求,结合本地情况和学生实际,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一定的地理考察、地理调查、观测统计、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还可以组织有地理爱好的学生开展小制作、小论文、小建议,以及竞赛、讨论、报告等活动。
(六)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编写利于学生和教师使用的地理教材
1.初中地理教材是学生和教师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指教科书及与教科书配套的教学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片等,还包括与教科书配套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光盘和电子地图等。
2.编写教材时,既要继承我国教材的传统优点,也要借鉴国外教材的有益经验,还要根据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地区差异,对教材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3.编写教材时,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重新组合和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编制出不同体系、体例和表现形式的教材。
4.教科书包括课文、图像和学生作业三个基本系统。要根据科学性、思想性和可接受性等原则,组合这三个系统的内容。课文要简明、扼要、通俗、生动,文字和标点必须符合规范。地图的印刷要清楚、准确、美观,合乎视力卫生要求。作业要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于动脑和动手相结合。
5.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性和一定的弹性,除了统一要求以外,还应当安排一定的选学、自学和阅读内容。大纲中标有*的内容为选学内容。
(七)注意三年制初中和四年制初中的不同要求
本大纲同时适用于三年制和四年制初级中学。四年制课程比三年制课程所多的课时,原则上应当用于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和学习选学内容。具体处理办法可由教材编写人员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本教学大纲的精神确定。
(八)教学评价的依据
初中地理教学的日常评价和对学生进行考试,均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但选学和阅读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土地理)等部分。
初中地理教学要求包括基础知识要求、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学生实践活动要求、德育要求几个方面。
(一)基础知识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1.识记是指对本大纲所列出的地理基础知识中的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具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其中要求“知道”的知识应当能够说出其大意和要点,并在地图上找到,要求“记住”的知识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地名和数据,应当牢固记忆,落实在地图上,并在有关问题中加以识别。
2.理解是指对有关地理基础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即对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有理性认识,能够运用语言表述或解释其要义。
3.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和科学观点,判断和比较一些地理事物,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二)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分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
1.初步学会是指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并用于解释一定地理事物的特征及规律,正确绘制、填注简单的地图、示意图和统计图表。
2.学会是指能够独立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并用于解释一定的地理现象,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地理问题,独立绘制简单的地图、示意图和统计图表。
(三)学生实践活动要求是根据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学生在课堂以外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具体要求列在各部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和学生应根据这些要求,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四)德育要求包括政治思想要求,科学观点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审美要求,法制要求和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这些要求均体现在课程教学目标之中,列在各部分教学内容之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与知识要求、技能和能力要求有机结合,注意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以上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是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课程时均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在此基础上,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和有特殊爱好的学生选择一些高于基本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习。
绪 论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学习地理课程的重要意义。
绪论部分德育要求
1.引起对地理环境和地理科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地理课程的动机。
2.懂得学习地理课程必须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学会用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和地球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五带的界线和范围。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4.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
5.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二)地图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识别经线、经度、纬线和纬度。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3.学会在地图上运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位置。
4.初步学会识别常用图例和注记,并能正确填注图例和注记。
5.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形和地势特征。
6.初步学会运用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起伏和陆高、海深。
* 7.初步学会查阅电子地图和察看影像地图。
地球和地图部分学生实践活动要求
1.运用地图确定家庭到学校,再到车站的最短路线(或本乡、本县到本省省级行政中心的最短路线)。
2.在旅游区进行定向越野比赛。
3.绘制校园(或教室、住宅)简易平面图。
地球和地图部分德育要求
1.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
2.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世界 地 理
三)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图形表示七大洲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初步学会阅读全球海底地形图和陆地地形图。
4.初步学会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 5.举例说明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初步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说明某地的各月平均气温、气温的年变化、各月降水量和降水量季节变化。
3.初步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4.初步学会用地图说明世界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5.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6.初步学会说明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方法。
*7.阅读图片或观看录像,认识世界主要自然景观。
(五)世界的自然资源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森林资源分布图、水资源分布图和矿产资源分布图。
3.收集有关土地、森林、水、矿产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的资料,以及破坏这些资源所造成恶果的资料,说明保护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和措施。
*4.以新能源的开发为例,说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六)世界的居民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学会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2.初步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运用曲线图说明人口增长情况。 3.初步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运用地图说明人口分布情况及影响分布的地理因素。 *4.观察不同人种的典型图片,描述不同人种的面貌特征。 | ||||||||||||||
(七)世界政治地图和地理分区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政区图、世界地理区域图。 *2.举例说明不同国界符号的含义和划定国界的基本依据。 (八)东亚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东亚的主要岛屿、半岛、临海、国家和首都,找出日本的主要城市。 2.收集资料并运用地图说明东亚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地理因素。 3.初步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东亚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4.初步学会阅读工业分布图。 5.运用地图,结合学过的知识,说明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九)东南亚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岛屿、半岛、临海、山脉、河流、主要国家和首都。 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山脉和河流的走向。 3.初步学会阅读农作物分布图。 4.初步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5.运用地图说明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理意义。 6.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地理因素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7.结合实例,说明新加坡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给我们的启示。 (十)南亚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主要半岛、岛屿、临海、山脉、高原、平原、河流、主要国家和城市。 2.初步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运用地图和所学过的知识说明影响印度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因素。 (十一)中亚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中亚主要国家及首都,主要平原、高原、山脉、河流。 2.初步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中亚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中亚在亚欧大陆交通中的地理意义。 *4.从地理方面说明我国与中亚各国发展睦邻关系的重要性。 (十二)西亚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临海、海湾、海峡、主要国家和城市。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西亚的战略意义。 3.初步学会绘制曲线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的方法,根据数据绘制西亚石油产量统计图。 4.运用地图说明西亚石油的集中产区。 *5.试说明西亚地区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政治的影响。 (十三)北非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北非的海峡、沙漠、河流。主要国家和城市。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北非与西亚两个地区在地形、气候、居民、资源、农业、工业等方面相近的地理特征。 4.运用地图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 (十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岛屿、山脉、裂谷、河流、主要国家。 2.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流向、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和注入的海洋,比较判断两条河流的流量。 3.初步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 4.收集资料,说明非洲人口快速增长、干旱、荒漠化和贫困等问题之间的关系。 (十五)欧洲西部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临海、山脉、平原、河流、国家和首都。 2.初步学会运用欧洲地形图,分析说明欧洲西部海岸的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的变化特点,以及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 4.运用地图,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欧洲重要工业区的分布特点。 5.初步学会在欧洲地图上找出欧盟的组成国家。 6.以鲁尔工业区为例,说明传统工业与矿产资源和交通的关系,以及目前对传统工业区改造的原因;以慕尼黑工业区为例,初步学会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条件。 (十六)欧洲东部和北亚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欧洲东部和北亚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高原、国家和首都。 2.分析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俄罗斯气候的影响。 3.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重心在欧洲部分。 (十七)北美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北美的主要岛屿、海湾、临海、国家和首都。 2.从资源和交通条件方面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形成条件。 3.运用美国工业分布图,分析美国老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布局变化的原因。 (十八)拉丁美洲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拉丁美洲主要岛屿、临海、海峡、河流、地形区、主要国家和首都。 2.学会列表比较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地理位置、沟通的海洋以及在缩短航程方面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利用地形图和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分析安第斯山脉两侧降水差异的原因和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4.运用地图,结合学过的知识,说明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十九)大洋洲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澳大利亚大陆、主要岛屿、群岛、主要国家。 2.学会在大洋洲地图上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东经160°经线及180°经线,说明大洋洲的位置特点及在国际交通上的重要性。 3.初步学会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4.学会比较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在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共同特点,并说出其形成原因。 (二十)南极洲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南极洲大陆、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长城站。 2.学会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判定周围大洋的名称。 3.运用地图,结合学过的知识,说明人类对南极洲科学考察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二十一)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根据两地所在时区,推算区时。 2.收集地球环境与资源的资料,说明保护地球环境和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世界地理部分学生实践活动要求 1.在野外或用图像观察典型的地形类型,描述当地地形和地势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防震演习(或组织家庭成员进行防震演习和防震准备)。 3.收听当地的天气预报,记录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或参观当地气象台、站)。 4.调查家庭生活所消耗的能源和物品,说明其中哪些来自可再生资源,哪些来自非可再生资源,哪些可以回收利用,并绘成图表与同学交流。 5.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宣传依法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意义。 6.从报纸、杂志和网络上收集信息作参考,写一篇有关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小论文。 世界地理部分德育要求 1.热爱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关心全球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发展,逐步形成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地理差异,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 3.逐步树立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地区发展潜力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正确对待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逐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感受、体验和想象地理环境中的自然美和环境美,增强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6.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体会协调人地关系时应遵循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7.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能够尊重他人,与同学团结协作,培养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中国 地 理 (二十二)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学会从地球仪上找出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阅读东西半球图或世界政区图,学会说出我国在五带中的位置及所在的大洲和面临的海洋。 2.学会利用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量算东、西端和南、北端的距离。 4.学会在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半岛、岛屿、海峡、内海,并按一定顺序或方向说出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5.初步学会在中国行政区图上熟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 (二十三)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学会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说明人口分布的特点。 2.学会根据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民族分布的特点,并说出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 3.收集少数民族生活、生产的图片,举办小型展览。 (二十四)中国的地形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的特征。 2.学会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主要山脉的分布,并分别说明各级地势阶梯上的地形类型。 3.阅读中国地震带分布图,学会分析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二十五)中国的气候 | ||||||||||||||
| ||||||||||||||
基本技能与能力要求 1.学会根据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分析我国1月、7月气温分布与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 2.学会阅读不同地点的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 3.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符号识别当地天气变化。 4.学会分析当地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十六)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 ||||||||||||||
| ||||||||||||||
基本技能与能力要求 1.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 2.学会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并根据河流落差分析水能丰富的河段。 3.学会在地图上查找长江、黄河、珠江的干支流。 (二十七)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 ||||||||||||||
| ||||||||||||||
基本技能与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根据保护自然资源的法规,对实际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自然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 2.学会用统计图表分析某项自然资源的特点(如根据人口、耕地等数据的变化,说明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 (二十八)中国的农业 | ||||||||||||||
| ||||||||||||||
基本技能与能力要求 1.学会利用图表和资料分析说明我国南北耕作制度的差异及原因。 2.初步学会利用图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对我国种植业结构和作物品种的影响。 3.学会在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上找出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分布地区。 4.初步学会通过典型案例(如陕西杨凌)分析说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十九)中国的工业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进一步学会阅读工业分布图,并在图上找出重要工业基地。 2.初步学会分析基础工业各部门的分布特点和地理条件。 3.举例说明高新技术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三十)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 | ||||||||||||||
| ||||||||||||||
基本技能与能力要求 1.学会按客、货运的性质和需要,结合地图选择较适宜的运输方式和路线。 2.学会查阅列车时刻表和交通图,并找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所经地点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3.初步学会举例分析我国主要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4.初步学会运用统计图表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变化。 5.学会在中国旅游图上找出著名的旅游景点。 6.学会欣赏学校附近的旅游景观。 (三十一)中国地理分区 | ||||||||||||||
| ||||||||||||||
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 1.初步学会调查本地区人民如何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经济。 2.初步学会举例说明本地区气候、地形等条件对农业生产、灾害防治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3.学会列表比较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活动。 4.初步学会分析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条件。 5.初步学会分析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与水源的关系,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6.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工业区的形成条件。 7.学会举例说明香港、澳门的发展与祖国大陆的密切关系。 (三十二)中国在世界中 | ||||||||||||||
| ||||||||||||||
基本技能与能力要求 1.学会运用经济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变化的情况。 2.初步学会运用统计图表比较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十三)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和乡土地理 1.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理教学内容要点和基础知识要求,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自行拟定。 2.教学时数为10~12课时。 3.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应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活动。 4.应注意利用当地的条件,使学生掌握获取乡土地理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
中国地理部分学生实践活动要求
1.调查本居民区(或本村)的人口状况,计算出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并绘制近几年的人口增长曲线图。
2.收集国内(或本地区)近期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的资料,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
3.调查本地区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利用本地旅游资源的建议。
4.清除校园(或本居民区、本村)的垃圾,调查垃圾的来源、类别和处理方式,并提出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的建议。
5.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大气污染状况和水污染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治理建议。
6.对本社区(或本村)进行一次综合性地理考察,全面了解本社区(或本村)的环境、资源、人口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提出合理利用当地地理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7.选择本地区一所工厂进行调查(自己拟定调查提纲)。
8.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绿化的情况,测定在不同地面状况(如水泥地、土地、林地、草地)下同一时间的气温,并分析气温不同的原因。
9.从自身做起,为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设计三项行动措施。
中国地理部分德育要求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6.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7.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附录:初中地理教学基本设备和教学用图
一、教具:地球仪、地球运行仪、经纬线模型、等高线地形模型、褶皱和断层演示模型、幻灯机、投影机、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
二、教学挂图:两半球图、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分区图、世界交通图、中国政区与交通图、中国地形图、中国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土地利用图、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国民族分布图、中国各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图、本县(市)地图。
三、教学图片:世界地理景观图片、中国地理景观图片。
四、地理投影片和幻灯片: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教学投影片和幻灯片。
五、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积极创建地理教室和地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