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

爱学习 会学习 能学习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有效方法》(一) 前言 先学会“走”才可能“跑”

一种普遍现象:看看我们周围,但凡家长觉得学习重要的,特别关注学习的,孩子往往学习不太好;相反,有些家长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学习却很好。

原因:一言以蔽之,学习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长的事。家长要做的不是每天要求孩子学习,而是想各种办法“让孩子自己觉得学习重要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这是家长科学有效辅导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核心原则。

第1章帮 助孩子学习好是有规律的

一、 “孩子问题”和“问题孩子”

◎孩子问题:



首先记住以下这几点:

其一,这些学习问题都是孩子的“行为表现”,每一个问题造成的原因不同,不知道问题背后核心的原因,就很难解决问题,家长缺少分析这些“行为表现”背后“本质”的能力。

其二,这些问题都好解决,但如果解决不好,问题“行为”也会养成习惯,一旦“问题”养成习惯,解决起来就非常不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学习可能会越来越有问题,甚至出现“学习障碍”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趁早,不能拖。

其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决以上每个问题我认为都没有标准答案,尽管看似问题都一样,但背后的原因却多种多样,孩子是个性的、家庭是个性的、家长是个性、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是个性的,这么多个性叠加在一起,就很难在解决孩子问题的时候有标准答案。

例如,孩子写作业磨蹭是一个“问题”,但它只是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个行为,这个行为的背后可能是孩子不会写作业造成的,可能是孩子对作业的认知是错误的,可能是孩子不喜欢老师造成的,可能是孩子和家长消极对抗造成的,可能是孩子上课没有听懂造成的,可能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造成的…我多年的研究,作业写不好的原因就多达14个之多,不同的原因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相同的原因因孩子个性不同还要使用不同的方法,相同的原因,相同个性的孩子,每个家长解决问题造成的结果还各不相同。

因此,家长们不要相信能学到解决问题的“标准方法”,家长要做的是学习规律,借鉴方法,根据孩子特点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子心得。

◎孩子的四种学习状态



二、家长传统的方法与对策

◎家长的无奈:四种方法



为什么这四种方法没有用?因为这四种方法都是“动嘴的”,动嘴的教育方法是最低级的教育方法。《道德经》上讲:“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教育孩子更多的是要动脑子,而不是动嘴巴。

◎家长的苦恼:五种对策

第一种对策:延长学习时间。花更多的时间补课,取消其他活动,关在家里强化练习。但事与愿违,且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第二种对策:找老师开小灶。“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学生没有“热度”。

第三种对策:多方面请家教。

第四种对策:报各种辅导班。辅导班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孩子知识欠缺的原因

可能不在获取知识本身。

第五种对策:购买高科技产品。学习机、点读机、多媒体学习光盘、网校卡等等。迷信这些产品,可能会耽误了孩子。

三、家长应该怎么办

◎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

遇到孩子问题就想下面两句话,先把心情平静下来:

其一,孩子也是人:“孩子也是人,是人就一定出问题,出问题很正常,不出问题的孩子那才是有问题的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是在不断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成长和成功的,我的孩子出问题了,说明他又有进步空间了!”。

其二,孩子是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经验并不足,遇到问题的时候靠自己想出好的办法去解决并不是很现实,作为家长,我要想办法引导我的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我的孩子解决问题,这是我的责任!”

以写作业磨蹭的问题为例,我一般告诉家长以下方法步骤:

1、去找老师,和老师商量:“我的孩子在家里写作业磨蹭的不得了,我想了个办法,老师你能不能帮助我,试试这个方法”。绝大部分的老师都能够配合家长;

2、说出办法:“你和我的孩子说,听说你在家里写作业很磨蹭啊,我不相信,以你的能力和实力一定能独立并快速的写完作业啊。这样吧,你回家告诉家长,让家长在你的作业本上签字,签字的内容是:一、是否独立完成,二、用了多长时间”;

3、积极配合老师,回到家后和孩子说:“老师说你能自己独立并快速的完成作业,我不应该说你写作业磨蹭,老师希望我能在你的作业本上每天签字,看你是否独立完成,统计你写作业花费的时间。”

4、客观统计,如果孩子爷爷奶奶陪伴孩子写作业了,就签字“不是独立完成,在爷爷奶奶陪伴下完成”,如果孩子写作业过程中看电视、玩耍,不要多说,只要记录作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就可以,然后在作业本上签字“写作业过程中,看电视、玩耍了,6点开始写作业,10点钟结束,共持续了4个小时”。

5、老师再配合,单独找到孩子:“我们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作业,平均时间是1个小时,你怎么会是4个小时呢,你要努力了。”利用孩子怕老师的心理,很快就能解决写作业磨蹭的问题。

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是“智慧”。“智慧=找原因+想办法”。遇到任何家庭问题和孩子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请静下心来:“找找原因、想想办法、帮帮孩子”。



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再举个例子,解决孩子咬手指头的问题。

不当的方法:“要求”孩子“不要咬手指头,都这么大了,不觉得丢人啊?”不断的“表扬”孩子“如果你不咬手指头就是个好孩子了,你很棒的!”不断的批评孩子“说了多少遍了,还咬,这么听话!”有时候还动手打孩子的手。不断的给孩子“讲道理”:“咬手指头不好,第一,写作业就不能专心了,第二,手指头多脏啊,不卫生,第三,指甲都秃了,多难看,以后娶不到媳妇,第四…”。

正确方法:用智慧。首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咬手指头,很多孩子可能是因为心里紧张咬手指头,也有孩子在断奶的时候吸吮手指头造成的,也有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这个孩子的原因就是“管不住自己”。可以用两种方法试试,不论用哪种方法,都要提前告诉孩子:“其实你也不容易,你也知道咬指头不好,也想改,但养成习惯了就不容易改了,加上爸爸妈妈在旁边总是不断的唠叨你,我们说的越多,你就越改不了,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负向强化’爸爸妈妈想了办法帮助你”:

其一,给孩子手指头上抹上紫药水或者贴上医用的膏药。要告诉孩子这是一种提醒行为,让孩子内心中开始意识到要改掉这个毛病,家长不是惩罚他似乎在帮助他。

其二,在孩子书桌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写上醒目的标题“咬手指头次数统计”。告诉孩子,“我们先统计你一天要咬多少次手指头,你一咬手指头,就在白纸上画一个圈”。一天下来,孩子画了20个圈,就和孩子说:“不错,爸爸还以为你一天要画40个圈呢,才20个,容易改,明天如果是19个圈就进步了,继续努力!”让孩子从内心中知道家长实在帮助他,同时孩子内心中开始对自己有了要求,这是改掉坏习惯的前提。

做一个智慧的家长,请家长智慧原则的顺口溜:“闭上嘴、动动脑、找原因、想办法、迈开腿、去行动——帮助孩子、关心爱人”。

闭上嘴是前提:表扬、批评、讲道理、要求这四种方法为什么没有用?因为这四种方法都是动嘴的,动嘴的教育方法是最低级的教育方法。

动动脑是根本:智慧的前提是动脑,教育孩子是要动脑而不是动嘴,佛家讲“戒、定、慧”,戒,错事不要做;定,心态安静;慧,拥有智慧。只有闭上嘴,脑子的阀门才打开,才可能拥有智慧。

找原因是溯源:只有知道原因才能想出方法,找不到原因就很难想到办法。

想办法是实践:办法总比问题多。办法也不唯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不伤害孩子,家长可以实践多种办法,直到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迈开腿是承上启下:只有找到原因,想到办法,再付诸行动;

去行动是目的:目的是什么?帮助孩子,关心爱人。



图1-7 智慧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家长一定都要有耐心,改正任何一个坏习惯都需要一个过程,家长要不断的告诫自己:“在智慧的基础上,我要有耐心,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真正了解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

其实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只有三个方面,它们分别是:爱不爱学习、会不会学习和能不能学习。

爱不是学习是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问题,会不会学习是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问题,能不能学习是孩子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知识储备问题。





影响孩子学习的三个因素  一个孩子爱学习,会学习,他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孩子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爱学习,他就会不断钻研学习方法,使得自己越来越会学习;孩子非常会学习,学习能力又很强,他就会在学习上产生自信,从而越来越爱学。越爱学越会学就越能学,越爱学越能学就越会学、越会学越能学就越能爱学。

一个孩子只有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三方面均衡发展,才可能在学习上成为优秀的孩子。也就是说决定孩子学习好不好的因素取决于孩子是否爱学习,是否会学习,是否能学习。三个方面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最终的学习结果。

帮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要有全局观念,要找到规律。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有问题,请在爱不爱、会不会和能不能这三个方面做文章。上文中提到的家长帮助孩子学习的五种对策,更多的是在“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上做文章”,比较片面,并没有用全局的思想和学习的客观规律去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当然就效果不佳。

◎分析确定孩子的学习类型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学习能力都差不多。假设孩子的能力差不多,从爱学习和会学习两个方面来分析孩子,把孩子分成了四种类型。请看下图:



你的孩子是这样吗  横坐标代表孩子“会学习”,纵坐标代表孩子“爱学习”。这个坐标把平面分成了四个象限,以此代表四类孩子:

第一个象限,孩子有学习能力,孩子又爱学习,又会学习。这样的孩子一定是成绩好的孩子,我们把这类孩子称为“顺教育的孩子”,他们顺应教育体制,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习得心应手,老师喜欢、家长自豪,同学羡慕,这类孩子的家长描述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各方面都好,家长、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她),没什么问题。”

第二个象限,孩子有学习能力,也爱学习,但是并不会学习。我们把这类孩子称为“缺教育的孩子”,他们缺少“怎么会学习”的教育,也就是缺少正确“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的教育,这类孩子的家长描述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学习很努力,也很认真,学习也很主动,每天学到很晚,就是成绩不理想。”

第三个象限,孩子有学习能力,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我们把这类孩子称为“逆教育的孩子”,他们叛逆教育体制,在现有教育体制下,老师很反感、家长很头疼、同学们不喜欢。这类孩子的家长描述自己的孩子:“我拿我的孩子真是没办法了,正着说不行,反着说不行,表扬不行,批评也没用,就是不好好学习…”

第四个象限,孩子有学习能力,会学习,但不爱学习。我们把这类孩子称为“缺教育的孩子”他们缺少“怎么爱学习”的教育,也就是缺少正确引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教育,这类孩子的家长描述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习,只要我盯着他(她),他(她)成绩就能提高”。只要一盯着,就能成绩提高,说明孩子有些学习方法,但是就是不喜欢学习啊。



图1-10 顺教育、逆教育、缺教育

想想30年前,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逆教育”的孩子非常少,大部分的孩子都“顺教育”,一部分孩子“缺教育”,就像上图“正三角”,30年后的今天,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不爱学习和不会学习的“逆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多可谓比比皆是,而又爱学习又会学习的“顺教育”孩子越来越少,可谓凤毛麟角,成为了“倒三角”。

“逆教育的孩子”生活在“痛苦之中”,他们不爱学习不会学习,每天还被迫学习,学校和家长没有好的办法引导他们,一味的要求和责怪他们,无形中给孩子了更多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缺教育的孩子”生活在“麻木状态”,不爱学习的孩子,家长如果不盯着孩子学习,他们就不知道主动学习,甚至连老师留的作业都不能完成,这些孩子的学习状态虽然不是被动,但是他们也不主动去学习,学习会令他们感觉到枯燥乏味。不会学习的孩子,每天努力学习,但是成绩就是提高不了,时间一长,就自认为“我就这样了”,学习会令他们感到无能为力。

“顺教育的孩子”生活在“快乐状态”,他们又爱学习又会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充分享受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自信,这是孩子学习的最佳状态。

孩子大部分属于“缺教育”和“逆教育”这两种类型。顺教育的孩子需要“教”,缺教育的孩子需要“盯”,逆教育的孩子需要“管”。

◎辅导学习的三个观点

观点一: 辅导孩子学习要从根本出发

根本之一,要时刻牢记影响孩子学习的三个因素:爱不爱、会不会和能不能。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分析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找到办法帮助孩子。根本之二,要时刻牢记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是“智慧=找原因+想办法”,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检验家长“教育智慧”的过程。

观点二:辅导孩子学习没有特效药

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没有特效药。我一直强调社会的急功近利,目前,就连学习也可以“急功近利”了,看看有多少“两个月保证成绩进入前十名”、“40天让孩子成绩提高!”、“7天背会3000个单词”、“一周学会写作文”、“5天口才速成”…

教育孩子没有特效药,我们只能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客观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的帮助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一切“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不但帮不了孩子,反而可能会伤害孩子,贻害孩子一生。

观点三:不同类型的孩子不同的方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家长们不要渴望有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方法,别人的方法可以拿来学习和借鉴,切不能随意在自己孩子身上做实验。孩子是个性的,家长是个性的、问题是个性的、方法也是个性的。只有充分了解你自己和你的孩子,根据家长的类型和特点,根据孩子的类型和特点,有的放矢的寻找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

《爱学习 会学习能学习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有效方法》(二)

第2章 引导孩子“爱学习”

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就要给孩子建立学习是快乐的,学习的本质是“习学”等基本学习认知。在此基础上,家长做好“习”三件事,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动机、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兴趣。

一、学习要吃苦吗

◎错误观念:学习要吃苦!



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话语   作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大家都觉得“我在吃苦”,但我从小到大根本没有体会到“学习是苦的!”,说我学习“苦”的是老师、是家长、是学习不如我的同学。我一直都在享受着学习的快乐。这个快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成绩优异,可以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羡慕。这种感觉是非常快乐和享受的,我希望能够享受这样的快乐,因此我一直努力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我真的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把这些知识用在了生活中。我发表文章、喜欢上了写作,我喜欢地理,喜欢自己动手做地图、更重要我喜欢“收藏”——“邮票”、“火花”和“粮票”是我的最爱,,我还有一群“喜欢学习的朋友”,在他们中间我是“智多星”,这一切都让我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

◎正确认知:学习是快乐的!

请看下图:



图2-2 人的认知和行为  人生活在“认为”中,我们的“认为”指导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认为应该孝敬父母的人就会有孝敬父母的行为,认为不应该孝敬父母的人就不会有孝敬父母的行为,认为对方是自己喜欢类型的异性,我们就会有向其展开追求的行为,如果我们认为对方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我们就不会有追求其的行为……

每个人的“认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为被称作为“认知”。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正确的认知会支配人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会导致正确的结果。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认为”很多是“错误的”,这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错误认为会导致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会导致失败的结果。大家想想,“认为”,一个“人”字旁加一个“为”是什么字?——“伪”!我们很多思想上的“伪”会导致我们行为中的“伪”。

人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动物,“痛苦”的事情都去逃避,快乐的事情都去“追求”。学习亦如此,认为“学习是苦的”就是错误认为,是“伪”的,这样的人一定不爱学习,从而逃避学习。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是正确的认为,是“正确学习的认知”,这样的人一定会爱学习,会努力学习。



图2-3 学习的认知和行为  家长朋友们,孩子不爱学习的首要原因是“建立了错误的学习认为”,认为“学习是苦的”。要知道,孩子的错误认为的罪魁祸首是“家长”!中国的家长在孩子两三岁就开始灌输“学习是苦的”的认为,孩子们还没有感受学习的快乐的时候,就已经被迫接受了“学习是苦的”错误观念。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会爱上学习,会努力学习呢。试想,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你给他讲“头悬梁锥刺股”的时候,真的能激发他学习的热情吗?不会的。孩子们会想“学习还有把头发拴在梁上,还要用锥子扎大腿,这么苦啊,我可受不了这样的苦,算了吧,我一定不会是学习好的孩子!”

难道我们古人都错了吗?5000年来流传下来的话都错了吗?没有!

因为喜欢学习,喜欢“书山”和“学海”,人才会“苦”做舟,坐在这样的舟上其实根本不苦!因为有清晰的目标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孙敬和苏秦才会头悬梁、锥刺股,最终取得成就,相信他们头悬梁锥刺骨的时候一定感受不到苦;因为想考取举人秀才甚者状元出人头地,古人才会寒窗苦读,相信苦读的时候不会感到苦;因为想成为人上人,才会吃的苦中苦;因为“梅花”想要“香”,才会经受“寒”的“苦”。

从内心中自愿吃的“苦”,那不是“苦”,以苦为乐那是真正的“快乐”!

别人强加自己不愿吃的“苦”,那才是真正的“苦”!

二、什么是“学习”?

◎从“学而时习之”说起

什么是学习呢?其实,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给出了标准答案。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本质。





图2-4 什么是学习  这句话的核心是在“习”上,“习”不是温习和预习的意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才是温习和复习的意思。这里的“习”是“实践”——“学了知识之后去实践,那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学的知识实践有效这才是快乐的事情。成功实践又增强了你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你又努力去“学”!“学”了“习”,“习”了“学”,“学”了再“习”,“习”了再“学”,这样就形成了非常好的学习过程。说白了,其实就是“学以致用”才是一件“不亦乐乎”快乐的事情。“学”本身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习”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而不“习”等于不爱学习

请牢记:现在孩子不爱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只学不习”!

孩子们每天在学校学知识,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也不知道学这么多知识到底要干什么,他哪能有学习的兴趣呢?

我上小学时,刚开始遇到火车的“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应用题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总是在想,“相遇”了不就“相撞”了吗?“追击”了不就“追尾”了吗?这是孩子们的思维。我问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铁路职工,他带我去火车站看,带我去找管调度的叔叔给我讲,我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不相撞”!如果计算不好的话,火车就会相撞,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这个类型的知识,因为我怕“火车因为我而相撞”。爸爸在“习”上做文章,我就在“学”上做文章!

生活中,全家人去餐馆吃饭,吃晚饭结账的时候,最好能让服务员拿来“单子”做做“口算”。家长你先看,仔细算算,算出来是108元,你就和孩子说:“孩子,老爸怎么算不清楚,好像是98。”孩子仔细一算:“爸爸,108,你好笨啊!”,你在旁边假装再仔细算算:“真的是108,你数学这么好啊,爸爸都不如你!”,孩子知道,原来学数学可以算账,而且还比爸爸强,他觉得被认同,学以致用,相信孩子到学校之后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数学。家长在“习”上做文章,孩子就在“学”上做文章!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学知识的实践环境,需要我们家长来营造。家长在“习”上做文章,孩子在“学”做文章,“习”是快乐的,“学”只有在“习”的基础上才是快乐的,只负责“学”可能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图2-5 家长在“习”上做文章,孩子在“学”上做文章

影响孩子爱不爱学习的因素有三:是否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否具备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认知、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都不能靠“讲道理”来传授给孩子,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只要在“习”上做足功夫,孩子自然就会好好学习。

“习”的快乐可以让人更爱去“学”,孩子们的“习”来源与两个方面:

其一,考试是一种“习”:

孩子每天在上学,每天在学校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他们所学知识最直接的实践是“考试”。参加考试,考了第一名,同学羡慕、老师表扬、家长奖励,那种内心的喜悦太美妙了。为了保持住这样的快乐和喜悦,为了不断体会这样的快乐和喜悦,就要更加努力去“学”。他学了就能用,用了就高兴,高兴了就回来学,来来回回时间长了,他享受这种感觉的时候他就不愿意下来了,他怕老师不喜欢,同学看不起他,这就是为什么学习好的孩子越学越好的原因。

但毕竟第一名只有一个,前五名只有五个,通过考试能够体会到被人羡慕感觉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但这并不代表考试就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如果你的孩子并不是前五名的孩子,他想体会到考试的快乐,请家长记住:“自己和自己比、这次和上次比、今天和昨天比”。我们关注孩子的进步,没有进步也要给孩子找出进步,孩子发现他每次都有进步,这也是考试“习”的快乐。千万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其二,“玩”才是真正的“习”

孩子的“习”,除了考试以外,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方面是“玩”。很多家长不理解,因为对于大部分中国家长来说“谈玩色变”。我们成人工作累了后,还需要靠“玩”来调节,何况我们的孩子呢?现在最累最苦的不是成人而是孩子,你看看每天早上6、7点钟,大街上除了清洁工就是孩子在上学;晚上9点钟,我们很多成人已经在家里看电视了,很多孩子骑着自行车刚刚下了晚自习。

“玩”可分为:“娱乐性玩”、“兴趣性玩”和“学习性玩”三种类型。中国的家长对玩的理解非常片面,常常局限在“娱乐性玩”上,忽视孩子“兴趣性玩”和“学习性玩”。其实也就是忽略了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让孩子不再爱学习。

让孩子学会“玩”才是真正的“习”!把三种玩合三为一,事半功倍,请家长做好三件事,让三种“玩”合三为一,让孩子爱上学习。

三、家长关注“习”,孩子爱上学习

家长在“习”上作文章,孩子就会爱上学习。引导并帮助孩子“长见识、交高人、读好书”是家长最要做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情是孩子“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建立的原动力。





图2-6 做好三件事,让孩子爱上学习  ◎读好书

读好书:引导并帮助孩子“广泛接触图书,陶冶情操,让孩子多读好书,增长知识”

引导并帮助孩子“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最终达到博览群书的境界”是我们中国家长的首要任务。其中更要注意三点:

首先,家长要明确自己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什么?大量家长希望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以增长知识、学写作文、学会表达、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这些目的都无可厚非,但都不应该是是家长的目的。它们是孩子阅读的目的!家长培养孩子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也就是说,让孩子感受到“阅”的“悦”是家长培养孩子阅读的唯一目的,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正如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如何让孩子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是摆在我们家长面前永恒的题目。



图2-7 “阅读”和“悦读”  其次,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选择图书,一定更“读好书”。清代曾国藩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从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但是关键在于阅读什么书才能达到这般效果。对孩子来说,也许看多少书不太重要,看什么样的书,才是真正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多读科普书”、“多读故事书”、多读“传达正确价值观的书”。

第三,营造家庭读书环境。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爱读书,孩子就可能会爱上读书。家长一定要在家中营造读书环境,家长要有专门的书柜,孩子要有专门的书柜,家庭要有共同的阅读时间,家庭要有共同的购书时间,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的氛围。我曾经告诉孩子年龄骗小的家长:“每天少看电视,多买些书,到了晚上,手中捧书做阅读状,一段时间后,你的孩子就有可能喜欢上阅读了!”

◎长见识

长见识:引导并帮助孩子“广泛接触事物,开阔眼界,让孩子多长见识,增长见闻”。

中国还有一句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认为这句话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不冲突,他告诉我们,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行万里路更为重要。

在我上学期间,一位老师趁着暑假要去上海学习,他很喜欢我,希望带我一起去。我的父亲特别支持我,给了我1500元钱。想想那个年代,1500元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永远都感谢我父亲这一次对我的支持,因为这一次上海之行让我“长了见识”并且影响了我的一生。我是山西太原人,太原市也是省会城市,到了上海之后,我才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我在日记中写道:“上海这么大,这么现代、这么摩登,上海的摩天大楼比太原市的普通楼房都多,这里的人友善、素质很高,如果我能够到上海生活工作就好了。”现在我知道,这个就是个“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动机就是“长见识”而来。后来,我的父亲因为工作关系被长期派往北京工作,趁此机会我多次去北京,感受北京,我发现北京更吸引我,我就暗下决心发奋学习,希望自己能生活在北京。看看现在的自己,不就在北京生活、工作、娶妻、生子、买房,取得了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吗?

再比如,孩子放了暑假,不要去报那么多所谓的培训班,把孩子放在贫困农村呆半个月到一个月,安排他和农村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我相信这样的“见识”会影响孩子一生。因为城里的孩子可能从来没有“见识”过其他生活,这样的“见识”可能会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富足当中,生活的富足来自于父母的辛勤劳动,自己应该更加珍惜生活,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同时,孩子可能会更有爱心,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交高人

交高人:引导并帮助孩子“广泛接触人际,深入社会,让孩子多交高人,树立榜样”

中国的这句老话让现代人改编成了顺口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我认为改编得很好。这个顺口溜道出了“人际关系和榜样”对一个人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家长必须要引导孩子——“交高人”,让孩子广泛的接触社会,和更多人打交道,逐步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找到自己欣赏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多接触比自己强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交高人”的好处有四:

其一,在孩子不断寻找高人的道路上,让孩子永远学会“看别人”的优点,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心理健康、阳光上进的人;其二,一旦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人,这个人将是这个孩子的榜样,孩子从内心就会去模仿和学习,促进孩子进步,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三,高人一定是在某一方面拥有特长的人,经过他们指点,我们学习他们擅长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事半功倍。最后,孩子一旦喜欢上一个人,这个人的话他“言听计从”,家长帮助孩子找到信任的人,也是帮助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助手,共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何谓“高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处处是高人。

其实,哪有家长不重视孩子学习的,关键你是不是科学有效的重视孩子学习。家长重视“习”孩子重视“学”,家长重视“学”孩子逃避“学”,这是规律。家长重视“习”就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学习就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学习认知、找到学习动机、建立学习兴趣、拥有学习目标。这一切的来源都在于家长的“习学”,都在于家长是否帮助孩子“交高人、长见识、读好书”。请看下图:





便于家长记忆本节知识点,请大家记住顺口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读万卷书指“读好书”,行万里路指“长见识”,阅人无数指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只有多接触社会才能找到名师指路,名师指路就是“交高人”,这一切的核心都是帮助孩子“自己去悟”,悟出来“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目标”,那么孩子一定会充满学习动力并享受学习带给他的快乐。

用专业术语讲“习”“学”。

——“习”就是非正式学习、“学”就是正式学习,一个人的成功的因素85%来源于非正式学习,只有15%来源于正式学习。卡耐基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一个人的成功85%靠人际关系,15%靠专业知识。其中的人际关系就是指非正式学习——“交高人、读好书和长见识”。

总结:让想孩子爱上学习,就要要让孩子建立“学习是快乐的”、学习的本质是“习学”等基本学习认知,在此基础上,家长做好习的三件事,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动机,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兴趣。



给你一招:引导孩子找到“崇拜的人”,帮助孩子树立内心中的“高人”:

家长要从小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帮助孩子找到“崇拜的人”。其实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这样的人。首先,把这个人的经典话语作为孩子的“座右铭”,时刻放在书桌上,提醒孩子;第二,随时阅读这个人的人物传记,用这个人的人生经历不断的激励孩子;第三,和孩子不断的探讨这个人的故事,并共同查找这个人的生平和资料,让孩子成为“研究”这个人的专家;第四,不断让孩子扮演这个人的角色,让孩子问自己:“如果×××遇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怎么处理”;最后,引导孩子常常进入这个人的状态“我应该像×××一样……”

这个人可以是毛泽东、周恩来,可以使爱因斯坦、牛顿,可以是张海迪,约翰库提斯,可以是罗斯福、林肯,也可以是居里夫人、詹天佑……

《爱学习 会学习 能学习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有效方法》(三)

第3章 辅导孩子“会学习”(1)

“会不会”学习是决定孩子学习好不好的三个关键条件之一。会不会学习涉及学习环节、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问题。家长想要帮助孩子学习好,会学习是基本点,也是着手点。

一、学会学习

◎“会不会”就是懂不懂“怎么做”

对“怎么吃饭?”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回答“用嘴吃,吃饱就可以了”,却忽略了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应该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否则和动物没什么区别。

吃饭不是吃饱就行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等长辈就自己开始吃;专挑自己喜欢的一直吃,根本不考虑别人……这些都是不会吃饭的表现。
怎样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

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每一个行为都需要学习,学习的基础是需要大人在最开始时告诉他怎么做,在此基础上不断重复正确的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

◎“认真”是会学习的基础

从“认真”谈起

什么是“认真”?通常的回答:专心、用心、专注、一心一意、一丝不苟、不马虎……——用更多抽象的词去解释本来就抽象的词,孩子理解不了,似懂非懂。

认真原则

认真就是“目标明确、程序完整、结果达标”。把任何一件事情认真做好,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标的结果,其中更为重要的就是程序的完整,只有程序完整,才能在正确目标的指引下,达到满意的结果。

如,认真洗手:目标明确——洗手,结果达标——把手洗干净,程序完整——只有按照正确的洗手程序去做,结果才会达标。手洗得干净与否是洗手这个行为的程序是否完整和每个程序是否达到标准决定的,如果家长只是要求目标和结果,而不告诉孩子程序也就是怎么去做,那孩子永远都不能认真,不会掌握做事情的技能。

家长请反省

绝大部分老师和家长都没有教给孩子基本的学习行为,孩子学习都靠自己“悟”,能悟出来的孩子成了前五名,没有悟出来的孩子呢?有的因为不会学习而不爱学习,有的养成不正确的学习习惯还在努力学习,成绩怎么都上不去。

在中学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差学生不怎么记笔记,好学生有一套记笔记的方法,在短时间里只记下最重要的内容。笔记做得罪人真的,中等学生居多,越认真越中等,越中等越认真,他们上课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记笔记上,听课效率极低,课后复习看笔记时,笔记做得整整齐齐,却看不出哪些是重点!

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想让孩子学习好,就要教孩子学习上的“渔”。

◎会不会学习详解

会不会学习是行为的问题。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好的结果都是由正确的行为造成的,坏的结果都是由错误行为造成的,即行为决定做事情的结果。好的学习行为产生优异的学习成绩,坏的学习行为产生差的学习成绩。

做一件事情,要有好的结果或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定要有正确的环节、秩序、方法和行为。

方法=环节+秩序+时间(或用量)

环节是最基本的单位。基本的环节和秩序是方法的基础。

要教育好孩子,做好两件事:第一,不要做错事;第二,正确教给孩子最基本的流程和方法。

明确学习的环节:

想让孩子认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结果达标——成绩不错,程序完整是重点。程序完整的重点是家长应该明确学习的环节: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阅读、改错、记忆、讨论(提问)、检查、定计划、玩。其中“玩”就是“习”。家长在每一个环节前加上“怎么”,认真地搞明白答案,然后引导孩子学会,这就是家长辅导孩子学会学习需要做的重点。

二、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

只有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才可能有正确的学习行为。其技巧是先理解认知,再学习方法。

最为基本的10个认知和基本方法:

◎1:错误——“错误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

绝大部分人认为“错误不好”,一遇到错误就盯着错误不放:“我怎么又错了!”“我是不是很笨啊!”“太倒霉了,又错了!”……因为这种不喜欢错误的态度,造成很多人犯错后,根本不去想“我怎么去改”。

很多家长对“错误”也建立了错误的认知,导致孩子建立错误认知: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如临大敌,批评、讲道理……长期这样,给孩子造成“错误很可怕”的印象,孩子逐渐也害怕犯错误,一旦犯错,孩子也和家长一样,不去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才能改正,而是出现逃避的心态,造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关于“错误”的错误学习认知:错误不好!

关于“错误”的错误学习认知:错误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

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

第一,看到孩子出错了,应该想“太好了,孩子又犯错了,我要好好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怎么解决”。家长有这样的心态,对孩子的错误就会包容、理解,孩子就不再害怕错误。

第二,引导孩子“犯错后要高兴”。例如孩子考卷上出现了错误,告诉孩子要高兴,为什么?因为出错说明这个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这是好事情,分析出错的原因,重新掌握这个知识点,不是又进步了吗?

第三,牢记“错误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但只有改正的错误才是真正的宝贝!有些孩子出了错后对家长说:“你不是说错误是宝贝吗?”而根本不去改正。这是孩子建立的错误认知。因为“错误是宝贝”指的是遇到错误主动去改正,改正过来的错误才是真正的宝贝。

第四,给孩子一个“宝贝本”。刚开始的时候,最好是全家人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分析每个家庭成员今天有没有“宝贝”,有了就写在“宝贝本”上,大家共同帮助这个家庭成员找到解决方法。只有是全家人的行为,孩子才会很快接受。很多家长觉得这个方法很好,直接就用在学习上,而很多孩子并不喜欢学习,这样就很难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习惯。家长切莫急于求成,在最初的阶段,“宝贝本”只记录生活中的“宝贝”,不要记录学习中的“宝贝”,孩子容易接受。当家长确认了孩子改变了观念,认为“错误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只有改了的错误才是这样的宝贝”后,再引导孩子将“宝贝本”用在学习上。

只有不怕犯错误的孩子才会主动改正错误,养成主动改正错误习惯的孩子就越来越少犯错误。

◎2:作业——一天中的一次考试

作业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独立、认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孩子学习都不会太差。

什么是作业?

很多家长和孩子的答案是“老师留的就是作业”。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知!孩子们这样认为,行为上写作业就应付差事,没有责任心,写完了事。

正确的答案:作业是一天课堂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是查疑补漏,是检查所学的知识是否完全掌握的方法。换句话说,作业就是一天的一次考试。考试怎么考,作业就怎么写。如果能养成这样写作业的习惯,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好。

当然,孩子写作业不好的原因很多:不喜欢学习,写作业的环境不佳……有的家庭,孩子在写作业,家长在打麻将、看电视,孩子能写好作业才是怪事呢。“和家长消极对抗”也是很多孩子写不好作业的根本原因,孩子很快完成作业后,家长还布置其他作业,造成孩子故意慢慢写,边写边玩,最后养成了不良习惯。

关于“作业”的错误学习认知:老师留的就是作业!

关于“作业”的正确学习认知:作业是一天中的一次考试!考试怎么考,作业就怎么写!

引导和帮助孩子按照考试的流程写作业:

第一步,准备。准备分两部分,首先是生理准备,考试让上厕所吗?不让。作业是一天的一次考试,写作业中间也不能上厕所。在孩子写作业前要求他去厕所,如果孩子说:“妈妈我没有尿。”要告诉他“没尿也要去一趟。”让他知道这个环节是必须要做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家长坚持做,孩子写作业之前就会想起上厕所。其次是物理准备,考试是不允许在中途出教室的,所以让孩子自己提前把该用的学习用具都一一准备好。很多孩子把上厕所和准备学习用具作为磨蹭作业的借口,因此要在第一时间让孩子“死了这条心”。第一步养成习惯,孩子就会开始重视学习。

第二步,静心。很多孩子可能在外边疯玩刚刚回来,也可能刚刚看完电视心不静,写不好作业。告诉孩子,写作业前要静心。简单的方法是深呼吸几次,不要觉得这个行为微不足道,当孩子养成习惯后,一深呼吸就提醒自己“静下心来,要写作业了”。还有一种方法是让孩子闭上眼睛三分钟,什么都不要想,或者想想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静下心来。让孩子学会静心,孩子才能全心投入去写作业。如果孩子养成了静心的习惯,做任何事都会这样,上课前他会闭上眼睛静一会儿,就能全神贯注听课了。

第三步,回忆。拿出一张纸,我们把这张纸称作“回忆纸”,让孩子回忆一天讲了哪些知识,语文和数学分别讲了几个重点,把重点写在这张纸上。这个步骤相当于考试前的复习,只有复习了才能取得好成绩,把重点写在回忆纸上,相当于对一天学习的一次知识梳理。更重要的是,在写作业过程中,孩子不断看这张回忆纸,不知不觉当中就重复记忆了知识重点。一定要重视这个步骤,很多孩子到初中以后,写作业时总是乱翻书,翻什么呢?翻重点和公式呢!有了这一步,孩子就能在潜移默化当中把重点都记在了脑子里。

第四步,预计时间。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让孩子预计一下自己写作业的时间,做到心里有数,就会有紧迫感。很多家长总说孩子写作业慢,关键是没有时间标准。

第五步,记录开始时间。让孩子自己记录开始时间,或由家长帮助记录。

第六步,正式写作业。正式写有三不原则:不翻书、不打扰、不间断。不翻书,考试不允许翻书,写作业时也尽量不翻书。如果题目写在书上就把书翻到那页。这里说的“翻”是不能让他翻来翻去找重点,因为重点已经写在了回忆纸上,如果坚持让孩子这么做,孩子就会重视回忆环节,会尽量把重点写在回忆纸上,习惯养成了,中学以后收效明显。不打扰,爸爸、妈妈,尤其爷爷、奶奶,在孩子写作业时总爱说:“宝贝,吃个苹果吧。”“宝贝,歇会儿,喝点牛奶吗?”他缺那一口吗?也许孩子一道题马上就想出来了,一杯牛奶喝下去——白想了。不间断,写作业的过程中不允许看电视和上厕所,他预计写完一个科目的作业要40分钟,在这期间不要让孩子间断,即使孩子有不会的,也不要去帮助他,考试时你不能随叫随到的。孩子发现没有办法了只有逼着自己思考,千万不要成为孩子的“拐棍”。孩子实在想不出来,就先空着,等写完作业后统一解决。

第七步,记录结束时间。

第八步,统计实际作业时间。这有三个好处:①孩子建立了时间观念,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预计作业时间会越来越准确;②因为有了实际时间,就大致有了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标准;③做到孩子和家长心中有数,以这个时间为标准,逐步提高写作业的速度。

第九步,检查作业。家长千万不要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我们要帮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而不要替他检查作业。

第十步,预习明天的课程。

写作业的流程都是按照科目来做的,每一个科目都按照这样的一套流程来做。写作业最好能文理交叉搭配来写,先写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把自己喜欢的拿手的作业放在后面写。

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以上步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技巧一: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千万不要让孩子认为作业是写给家长和老师的。如果老师要求家长签字,只要家长在作业上签上是否独立完成、用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了。

小技巧二: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进步,只是由于家长教育方法错误才阻碍了孩子进步。孩子预计了40分钟写完作业,实际上38分钟就写完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无知”的家长会说:“你预计40分钟,38分钟就写完了,明天35分钟行不行?”这样,孩子就会在心里产生“凭什么”的想法。应该反着说:“宝贝,你预计40分钟写完作业,没想到38分钟就写完了,妈妈太高兴了,明天只要40分钟就行了。”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就会说:“不,明天35分钟就能完成。”

《爱学习 会学习 能学习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有效方法》(四)

第3章 辅导孩子“会学习”(2)

◎3:预习——发现问题就是预习

关于“预习”的错误认知:预习是学习的负担!预习没有用!预习就是学会!

关于“预习”的正确认知:发现问题就是预习!

纠正孩子对预习的错误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告诉孩子,预习不是学会,只要发现问题就说明预习有效了。这样,孩子就不再讨厌预习了,觉得这样做非常简单。

第二,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暂存本”——暂时存问题的本子,预习时,把提出的问题写在“暂存本”上。

第三,根据科目、孩子年龄和孩子的学习程度帮助孩子制订找问题的数目。

第四,跟踪和分析孩子找问题的质量。找问题质量越高,预习效果越好。千万不要把找问题流于形式。

第五,认真预习:目标很明确——不用学会,只找问题;程序完整——用“暂存本”;结果达标——按照标准保质保量写在暂存本上。

第六,预习贵在坚持。只有坚持就能养成习惯,其实就是养成了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学习流程——暂存问题是关键

学习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解决问题与否,与知识储备、情绪态度、客观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立即解决,对待问题最可怕的态度是没有解决就把问题放下了,不再去解决或忘了解决。

“发现问题就立即解决”对大部分人是不现实的,“不放过问题”才是绝大部分人优秀学习品质的体现,也只有不放过问题的人才能逐步具备发现问题并立即解决的能力。

关于“学习流程”的错误学习认知:发现问题就要立即解决!

关于“学习流程”的正确学习认知:学习就是发现问题、暂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暂存问题是关键!

如何培养孩子基本的学习流程?

第一,明确告诉孩子,遇到学习问题,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可以先放手,但一定要把问题记录下来,只有记录下来,才有解决的可能。

第二,引导孩子养成把问题记在“暂存本”上的习惯,暂存本不要分科,最好64开,便于携带。

第三,暂存本上的问题应在3—7天内解决,解决方法有自己钻研、借助电脑、请教别人等。

第四,暂存本上不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用其他本子。暂存本只用来记录问题,问题解决了就把问题划去。

第五,平时多看暂存本,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因为那上面都是平时的“拦路虎”。

第六,最好先在孩子生活中使用暂存本,让孩子养成把生活中突发奇想先写下来的习惯,再通过借外力、借外景、借外脑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借外力即找同学、朋友、网络帮忙,借外景即做实验、去实践,借外脑即找老师或专家。在孩子建立这样的认知以后,再逐步让孩子将这一方法用在学习上。

◎5:好学生——无疑之处能生疑

真正学习好的孩子,都是“无疑之处能生疑”的孩子。就是没有问题还能找到问题去解决问题的,即探究式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习顶尖的学生。有的孩子虽然聪明,但往往不求甚解,总觉得自己不错,没有养成主动思考、踏实努力的学习品质,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关于“好学生”的错误学习认知:

聪明的孩子一定是好学生!

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

关于“好学生”的正确学习认知:

无疑之处能生疑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引导孩子建立好学生的认知:

第一,交高人、读好书、长见识是孩子“无疑之处能生疑”的基础。

第二,不断引导孩子“生疑”,其实就是主动思考,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同一件事,看谁找出的问题最多。”

第三,让孩子坚持使用暂存本,不要遗漏问题。

第四,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6:上课——围绕问题去上课

一个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一个成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也就是15分钟左右,让一个孩子在教室里40—45分钟时间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围绕问题去上课”才能让孩子认真地听课。

关于“上课”的错误学习认知:

上课就是认真听,老师讲什么我就记什么!

关于“上课”的正确学习认知:

围绕问题去上课

帮助好引导孩子上课认知听讲的方法:

第一,学会适应老师。找到每一个老师的优点,让孩子喜欢上老师,才能认真听这个老师讲课。不能让孩子讨厌老师,讨厌老师是对自己最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第二,“德行”就是“不伤害,不妨碍”,让孩子知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别人是缺德行为。

第三,做好课前预习是认真听讲的有效保证。带着问题去上课,孩子总在注意着老师是否讲了自己发现的问题,注意力就集中了。

第四,如果孩子很聪明,都懂了,还让孩子全神贯注去听,也不现实。鼓励孩子听懂的时候,能再找一些问题记录到暂存本上,下课想办法解决,或去问老师。让聪明的孩子认真听讲,“寻疑”是最好的事情。

上初中以后,学习顶尖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做得最多的事情是阶段预习、考试复习,深入思考等,这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如果孩子学习很差,上课听不懂,注意力不集中,要理解孩子:哪里听不懂就记下来,能发现问题就完成了知识学习的50%,课后拿着问题,或家长帮忙,或找人帮忙,把另外的50%补起来,就100%的完成了。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定能追得上!

第六,中等生听课认真,但要告诫孩子不要总是死记,听课要跟着老师的思路主动思考,有问题一定要记在暂存本上,然后接着听课。

◎7:考试——把考试当作业

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没考好,二是考不好。考不好说明平时知识没有掌握,需要在知识储备上加强辅导,但更多地孩子是因为知识掌握了,没有发挥出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静下心。

关于“考试”的错误学习认知:

又要考试了!我害怕考试!考试很可怕!

关于“考试”的正确学习认知:

考试不过是一段时间的一次作业而已。

引导孩子以正常的心态面对考试:

第一,不要过度关注分数,告诉孩子错误是宝贝,考试完后,要关注分数背后的东西,分析哪里错了,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改正,下次再出同类的题,会不会再次犯错误。

第二,平时把作业当考试,就会把考试当作业。

第三,不要考前乱承诺(“钓鱼”),靠后乱批评。

第四,千万不要引导孩子关注“考试技巧”。让孩子在平时下足功夫,这是学习的真谛。考试技巧要学习,中考和高考实用两次就可以了,其他考试都是为了检验平时学习的成绩如何,不要技巧也罢。

◎8:复习——“先封顶,后装修”

考试考什么?核心是考知识结构。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先搭结构,知识间的关系有了,知识这栋楼搭起来了,然后再说“装修”,否则考试考知识结构时就傻眼了。

关于“复习”的错误学习认知:

复习就是重新学习一遍!复习就是重复学习!

关于“复习”的正确学习认知:

“先封顶,后装修。”

引导孩子建立“先封顶,后装修。”的认知:

第一,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思考,家长在生活中不能包办太多。

第二,生活中多和孩子讨论做事情的思路,而不是细节。

第三,让孩子有意识地参加思维训练课程。

◎9:粗心——粗心是错误,是不求甚解的表现

孩子通过预习、上课、练习、作业等环节学习知识时,我们希望孩子能够100%掌握,而很多孩子掌握了60%就认为自己会了,这就是不求甚解。家长和老师问他时,他说得头头是道,考试时成绩却不理想,当你拿着卷子问他时他恍然大悟,给人的感觉是“孩子会做,但粗心了”,家长就不再追究了,其实背后真实的原因是孩子对这个知识点并没有完全掌握。

关于“粗心”的错误学习认知:粗心是小事!

关于“粗心”的正确学习认知:粗心是错误,是不求甚解的表现!

孩子粗心,怎么办?

第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用“粗心”一词,因为大部分孩子不是真的粗心,如果让孩子认为不求甚解就是粗心,就建立了错误的认知。

第二,“错误是宝贝”是对付粗心的前提,错了改正就行了,不要为错误找借口。粗心绝不是缺点,而是错误。

第三,对付粗心的最好办法是建立“宝贝本”(错题本),不放过每一道错题,遇到每一道错题都应去分析是概念不清,还是记忆问题;是理解错误,还是不会做。找到原因,把错误改掉,不让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第四,10%的孩子是真的粗心。真的粗心是不小心犯的错误,改掉粗心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有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上粗心才孩子,学习上一定会粗心。

◎10:检查——“大便之后不擦屁股,难受吗?”

养成检查的习惯是让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必要手段。孩子都知道检查重要,但总是检查不出来错误,是因为潜意识里就认为检查是多余的。检查是责任心的体现,没有检查习惯的孩子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不负责任。

关于“检查”的错误学习认知:

检查是小事。检查是多此一举。

关于“检查”的正确学习认知:

“大便之后不擦屁股,难受吗?”

家长改怎么做?

第一,告诉孩子检查就是“大便之后擦屁股”。问孩子:“大便之后不擦屁股”是什么感觉?难受吗?这是心理学上的“厌恶疗法”,孩子会记忆深刻,从而建立关于检查的正确认知。

第二,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错了要敢于承担责任,以锻炼孩子的责任心。生活中没有责任心,学习上就不会仔细检查。

第三,生活中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门前检查是否忘了带钥匙或学习用具,晚上睡觉前检查明天要穿的衣服是否准备好……生活中时时检查的孩子在学习上会养成检查的习惯。

第四,千万不要包办检查,“反正有人检查,写完就可以了”。包办检查,其实就是剥夺孩子负责任的权利。

第五,在检查作业上培养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使用ABC原则:事前有约定:“昨天的作业错一道题,今天的电视少看10分钟;错两道题,少看20分钟;错三道题,那就不要看了。”事中有提醒:“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检查是自己的事情,你做错事要自己负责。”事后有总结。按照规定坚决执行。

第六,检查也是学习行为,是学习的一部分。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要么不会做,要么不会做错。”核心是养成检查的习惯。如果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很可能“每道题都会做,每道题都做不全对。”

《爱学习 会学习 能学习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有效方法》(五)第四章 培养孩子“能学习”

能不能学习是决定孩子学习好不好的三个关键条件之一,也就是学生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引导孩子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孩子自己要做,而不是家长要做。”

《现代汉语词典》对“能力”的解释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解释强调了“主观条件”,即一个人的能力应该是自发行为,外界强迫使人产生的能力(往往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存在老师和家长的强迫)不应算真正的能力,那是“伪能力”。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有三个大项和十五个小项构成的。只有这些能力均衡发展,才能说明孩子真正具备学习能力。



“个性品质”、“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构成了孩子的能力,其中个性品质是指孩子的自尊心、责任心、自信心、上进心、自控力和意志力等六个方面;知识储备是指孩子的自然知识、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等三个方面;智力水平是指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六个方面.

一、智力水平是基础

◎什么是智力水平

记住下面的比喻,它们的总和就是智力:

观察力是智力的门户,没有它,就不能获得和感知知识和信息;

注意力是智力的天窗,没有它,就不能集中精力理解知识和信息;

记忆力是智力的仓库,没有它,就不能存储和提取知识和信息;

想象力是智力的翅膀,没有它,就不能延展和创新知识和信息;

创造力是智力的风暴,没有它,就不能体会知识和信息带给我们的便利;

思维力是智力的心脏,没有它,就不能具备把握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能力。

智力在十一二岁以前是快速发展的,其后发展缓慢,到20岁前后达到顶峰,随后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水平状态直至30岁,之后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孩子在上小学前后,即7岁左右,智力发展已经完成了70%,因此智力水平的培养应该趁早,这是早期教育重要性的因素之一。

◎对智力水平应有正确的认识

第一,智力中某一项能力强不代表整体智力水平高

在我国早教和幼教专业,目前非常流行拿智力因素中的某一项尤其记忆力超群来说明孩子智力水平高,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只有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综合水平高,才能说明孩子的智力水平高。

第二,智力水平的核心不是知识储备的多少,而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但不会用,只是一个“书橱”而已,根本不会创造社会和精神财富。智力水平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水平,即“会不会想问题”,是否“主动动脑子”。思维能力的关键点有二:一是判断力,一是实际动手能力。前者是思维飞结果,后者是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

第三,智力不是孩子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测智商,其实大部分孩子的智商都介于100—120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别。智商不是孩子成功的唯一因素,甚至也不是核心因素。

第四,智商高不一定是天才,不一定成才

如果孩子属于智商高的群体,既要注重智力因素培养,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智商高不一定成才,智商不高也不一定不成才。

第五,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才是孩子成才和成功的基础。

二、个性品质决定成功与否

个性品质是孩子学习能力的第二个关键点,包括自尊心、责任心、自信心、自控力、意志力和上进心六个方面。

自尊心是个性品质的基础条件,是一个人的脊梁,是维护自己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具有自尊心的人,能够积极履行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在学习方面,能够发扬自觉、勤奋、刻苦的精神。

责任心是个性品质的核心内容,是指对事情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敢于负责是指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承担的责任,主动负责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自信心是指不断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人就会有一种毫无畏惧的感觉。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是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控制。自控力是一个人成熟度的体现。没有自控力,就没有好习惯。最有力量的是那些能掌控自己的人。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当人们善于运用这一有益力量时,就会产生决心。而人有决心就说明意志力在起作用

上进心是人们要求进步、不甘落后的心理意愿,是勇于开拓、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坚持真理、追求作为的思想信念,是引领人们不断谋求发展的精神导向和动力源泉。

◎著名的软糖实验

1960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进行了这一实验。

在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里选择了一群4岁的孩子, 这些孩子多数为斯坦福大学教职员工及研究生的子女。让这些孩子走进一个大厅,在每一位孩子面前放着一块软糖。测试的老师对孩子们说:“老师出去一会儿,如果你能坚持到老师回来还没有把自己面前的软糖吃掉,老师就再奖励你一块。如果你没等到老师回来就把软糖吃掉了,你就不能再得到另一块糖了。”

在十几分钟的等待中,有些孩子缺乏控制能力,经不住糖的甜蜜诱惑,把糖吃掉了。而有些孩子领会了老师的要求,尽量使自己坚持下来,以得到两块糖。他们用各自的方式使自己坚持下来。有的把头放在手臂上,闭上眼睛,不去看那诱人的软糖;有的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有的努力让自己睡着。最后,这些有控制自己能力的小孩如愿以偿,得到了两块软糖。

研究者对接受这次实验的孩子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中学毕业时的评估结果是,四岁时能够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现优异,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好。而那些控制不住自己,提前吃掉软糖的人,则表现相对较差。而进入社会后,那些只得到一块软糖的孩子普遍不如得到两块软糖的孩子取得的成就大。

软糖实验告诉我们,关注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是孩子个性品质的培养。智力只要正常,个性决定孩子最终的成败。

软糖实验还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延迟满足”孩子,其实这就是对意志力和自控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学会坚持和等待,让孩子“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延迟满足孩子,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锻炼,上进心和积极性得到强化,而且在需求满足之后,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满足。如果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就要在第一时间得到”,养成任性、放纵的性格,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偏执、狂躁等心理疾病。

◎小学学习成绩好不是真的好

我常常告诫家长,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龄段不要盯着孩子的成绩看。因为“小学学习成绩好,不一定中学学习成绩好”,尤其是“小学学习顶尖的孩子到中学一般学习都不能尖,在中学学习顶尖的孩子在小学一般学习都不是顶尖的孩子。”

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这句话,觉得这句话有点危言耸听还很绝对,但这却是事实。

小学的考试内容90%是基础知识,而考试的知识更多的在书本上,因此在小学想要成绩好,只要“认真”、“努力”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小学的考试更多靠的是“智力水平”中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这些因素,对孩子的“知识储备”和“个性品质”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小学学习成绩特别顶尖的孩子,有一部分是“死学”的孩子。

但到了中学以后,只靠“认真”、“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就想得到高分根本不可能,中学想要学习好,一定需要孩子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个性品质”、“知识储备”要求更高。只有学习能力“三大十五小”项都比较优秀的孩子在中学学习才能顶尖。

小学和中学学习的特点完全不同,导致小学成绩顶尖的孩子很多到中学学习不能顶尖,因为很多小学学习顶尖的孩子在小学靠的是“死学”才“顶尖”的,而中学学习顶尖的孩子他学习能力一定是“三大十五小”项绝大部分都非常优秀,这样的孩子在小学一定不是死学的孩子,他们在小学学习成绩较好,但不一定是顶尖的孩子。

家长朋友们,你们想想到了中学以后,想要学习好,要不要有自信心、自控力、责任心、自尊心、意志力和上进心这些个性品质呢?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是一定要的问题。因此,你的孩子在小学学习很好,你要分析他是不是死学才学习好的,如果是,请你着重培养他的个性品质,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并不顶尖,你也不要有过高的成绩要求,主要看看他的个性品质是不是优秀,如果个性品质非常优秀的话,他到中学一定是个成绩优异的孩子。

家长自己摸摸底:



◎个性品质是关键

综上所述,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智力水平是家长最为关注的,家长尤其在进入小学前的几年,加大对智力水平的培养,因为7-8岁以后智力水平的高速增长就不再出现,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智力水平相差并不是很大,只要孩子智力正常,就不会影响孩子最终走上社会的成才和成功。而知识储备随着孩子的年龄越大相差越大,但知识储备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孩子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相信知识储备的差别也不会很大。

对于中国孩子来讲,我认为“个性品质”可能是相差最大的地方,究其原因,其一,中国的家长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是普遍现象,这种本末倒置的家庭教育方法广泛存在在中国家庭教育之中;其二,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需求极大丰富,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物质满足造成孩子们“非智力因素”水平较低;其三,中国独生子女制度,使得六个大人关注一个孩子,造成大量孩子生活习惯不好,溺爱宠爱大行其道,要知道生活品质决定孩子的个性品质,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就不会有好的个性品质;其四,中国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校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关注和引导不够;目前中国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个性品质的教育是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现有环境下,只有家长转变观念,担当起孩子“个性品质”教育的责任,才是孩子真正具备学习能力的唯一途径。

《爱学习 会学习 能学习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有效方法》(六)第四章 培养孩子“能学习” (二)

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切人性品质的基础,可以把自尊心比作一个人的脊梁,一个人没有脊梁就不能直立行走,只能爬,一定程度上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第一,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

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这是平等和尊重的基础。孩子是因你而来的,但不是为你而来的,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有自己的社会使命,他是属于全社会的。

第二,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这是让孩子失去自尊的“最好”的方法,这是对孩子的极大不尊重!会让孩子痛苦、自卑、委屈、窝火,最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可能破罐子破摔。

第三,千万不要当着其他人的面说孩子不好

这是让孩子失去自尊的“杀手锏”,让孩子当众出丑,让孩子无地自容,结果让孩子自惭形秽,恐惧社会。

第四,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基本条件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敢于负责任的人才能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接受并接纳自己,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会有自尊心。

责任心

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获得别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敢于承担责任。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第一,不包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责任心的基础。“好好学习去吧,别的事情爸妈来做!”一句话害了孩子一生。

第二,要宽容。中国的家长最怕孩子犯错误,看到孩子犯错误就会在第一时间批评孩子,这是孩子不敢负责任的根本原因之一,只要一犯错误就推卸责任。只有生活在宽容和包容环境中的孩子,才敢于承担责任。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要宽容,其次想办法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自信心

即“相信自己一定行!”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第一,自信的前提是自尊心和责任心

要想拥有自信,首先要有自尊心和责任心。

第二,不要总说孩子不行。你总说他不行,那他一定不行!

第三,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这样比,会让孩子失去自尊和自信。

第四,学会“三比”: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这次和上次比。只要坚持这样做,最终有一天孩子从心底要和别人比,孩子拥有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自控力

养成好习惯的前提是拥有自控力。

如何培养自控力:

第一,不伤害,不妨碍

不伤害、不妨碍自己、集体和社会。用这六个字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产生自控能力。

第二,学会控制情绪尤为重要

冲动是魔鬼。自控力的核心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有情绪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到疏导和发泄情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会包容,可以自控。

第三,自控力与意志力密不可分。

拥有意志力是用右边自控力的必要条件。

意志力

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

如何培养意志力:

第一,意志力的培养要强化动机和兴趣。只有强烈的动机和兴趣,才会在主观上想坚持做这件事。

第二,意志力不止是“坚持的能力”,而且要具备“独立转换的能力。”“坚持的能力”即“持久力”; “独立转换的能力”即能够不拖泥带水的在两件事上进行转换,就是战胜自己的能力。

第三,培养意志力最直接的方法是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包含两部分:一是坚持锻炼养成习惯;二是培养兴趣,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四,小事锻炼大毅力。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养成良好的习惯做起,这是基本素质,也是拥有意志力的有效手段。

第五,培养孩子“言必行,行必果”的品格。这是拥有意志力的有效途径。“说话算数”是孩子对自己说话负责的态度,也是责任心的体现,责任心是意志力的前提。

第六,学会吃苦,锻炼抗挫折能力。适当、适时让孩子吃些苦,将孩子放在逆境当中,是锻炼孩子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如,远足、爬山、去农村体验生活等。

上进心

上进心是要求进步、不甘落后的表现。

第一,永远告诉孩子“你能行!”“爸爸妈妈相信你行,实在不行再来找我们。”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孩子找原因,想办法,长期这样做,孩子就学会了思考、拥有了自信,且不断上进。

第二,“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

第三,让孩子心中永远有目标。拥有目标是拥有上进心的关键。帮助孩子树立目标,辅导孩子学会制定目标。

第四,从易到难,产生上进心。让孩子越做越想做。

第五,上进心的基础是自信心。

三、生活品质决定学习品质

◎生活品质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原动力

在“习”字上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是捷径,“习”的快乐来源于生活,因此生活是培养孩子个性品质的原动力。即生活品质决定孩子的学习品质。

◎再次强调“习”的三件事

交高人——交高人是帮助孩子获得个性品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孩子可以从高人身上模仿和学习好的个性品质,同时可以从高人那里获得更多知识储备,增强智力水平。

长见识——多接触社会,多长见识,是智力发展最为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在长见识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储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还可以磨练个人的意志品质,提高个人素养。

读好书——读好书是知识储备最为有效地途径和方法,好书的作者一定是某一领域的高人,书中的内容就是作者的见识,读好书就是交高人、长见识、获取个性品质、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的静态形式。

《爱学习 会学习 能学习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有效方法》(七)

第5章 让孩子的学习“飞”起来

一、帮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飞机模型”





图5-1 让孩子学习“飞起来”用一架“飞机”,帮助家长整理思路,最终希望家长能时时牢记这个飞机模型,以便于帮助孩子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机身代表你的孩子,想让孩子学习好,请家长做好三件事——让孩子能学习、会学习、爱学习。

爱学习是“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目标”等问题。关键记住三点,其一,学习不需要吃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其二,学习就是“习学”,家长在习上做文章,孩子在学上做文章;家长在学上做文章,孩子就会不爱学习;其三,做好长见识、交高人、读好书三件事,让孩子爱上学习。

能学习是“个性品质、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三方面构成的,记住“三大十五小”,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个性品质的培养。

会学习是“学习认知、行为、方法、习惯”的问题,请家长时时牢记“什么是认真?”你有没有交给过孩子“认真”,“先学会走,才可能跑”,让孩子走起来有十个认知改变。

孩子是孩子,他一定会遇到问题,遇到问题时需要我们大人帮忙,飞机的翅膀代表“帮忙的大人”,一个是家长,一个是老师。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帮倒忙”,致使一些孩子“单翅飞行”或者连“翅膀”都没有,这其中“家长是关键”,家长教子水平提高,可以弥补老师的不足。

飞机有两个引擎,一个是“学习行为”,一个是“生活习惯”。家长如果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那就从这两个方面下手,因为学习行为让孩子学会“走”,而生活品质决定孩子学习品质,生活规范的孩子才可能学习出众。

在飞机的前方有个目标。这个目标指引着飞机的航向,没有目标,再好的飞机也没有用武之地,这就像孩子,如果孩子没有学习目标,再好的孩子也会一事无成。

二、七方面着手帮助孩子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图5-2 七方面着手第一个方面,爱是需要学习的,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改变不了教育体制,也改变不了老师,家长只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你自己素质提高,帮助孩子,让自己拥有智慧,这是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

第二个方面,如果你对教育孩子感到无助,可以考虑给孩子找个他信任的人。想办法让孩子交到高人,找到高人,和高人配合,共同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个方面,帮助孩子宣泄负面情绪和压力。孩子也是人,不要不把他当人看,他也有压力和负面情绪,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理解他,帮助他,他的能力才会慢慢地提高。

第四个方面和第五个方面,你想孩子全面提高,要从教孩子的生活习惯入手,学习行为入手,我把这两个点叫做两个基本点,家长们记住,抓这两个点,两手都要硬。

第六个方面和第七个方面,学会和老师及孩子沟通。大家会跟老师沟通吗?请家长别送礼,首先,你送的不如别的家长送的多;其次,送礼就是对老师的亵渎;最后,给老师送礼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当然,平时感谢的小礼物没问题,有目的性的礼物还是少送吧。

和老师沟通的关键点是关心老师。现有教育体制下最苦的是学生,第二苦的是老师。老师很不容易,教师的职业特点造成他们压力大、情绪大、对别人孩子有耐心,对自己孩子没耐心,往往老师的孩子教育不好,老师的夫妻关系不好处理,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体谅老师多关心老师,这是家长最应该做的。跟老师沟通不要总说你孩子的事,一看老师累了,主动说:“老师累吧,今天谁又惹你不高兴了?做老师真不容易,走走走,我带你吃个饭聊聊天去。”老师也是人,你能关心到位,他就对你好,也会对你孩子好。当然,想让老师对你孩子好,最根本的方法是让自己的孩子“优秀”。

和孩子沟通也同样重要。孩子不听话是应为家长不会说话,孩子不和家长说话,是因为家长不会听孩子说话。你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如果孩子不听你的,或者跟你顶嘴,你给他讲道理,他有更多的道理等着你,而且你发现,他说的道理比你说的还有道理时,只能说明两件事,一个是家长不会说话,孩子早烦你了。第二个是家长没有威信了,你说得对孩子也不听。

教育没有特效药,不要着急,慢慢来,千万不要霸王硬上弓,否则家长会越来越没威信的。记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7000.html

更多阅读

怎样让电脑提速 win10提速方法

电脑用久了,运行速度越来越慢,怎样让电脑恢复流畅的运行呢?今天几分钟来给您一些建议。怎样让电脑提速——工具电脑怎样让电脑提速——步骤/方法怎样让电脑提速 1、打开[控制面板]→[电源选项]→[休眠],把"启用休眠"前面的勾去掉.怎样

怎样学跳交谊舞 学习舞蹈哪里好

交谊舞比较好学,而且比较受欢迎,它是你在舞厅受欢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下面告诉大家集中学跳交谊舞的方法,我已经就是这样学的。怎样学跳交谊舞——步骤/方法怎样学跳交谊舞 1、找个舞伴在朋友中找个会跳交谊舞的当舞伴,让他

怎样让皮肤光滑 脸上不光滑有小颗粒

怎样让皮肤光滑——简介常言道:“肤如凝脂”,光滑白皙的肌肤是每个女人的愿望,也是衡量美女的标准。然而,痘痘,瑕疵,许多年轻的女子,年纪轻轻的,皮肤看起来都是不平的那种,总是黯然失色,自惭形秽,那么,怎样才能改善呢?怎样能让皮肤光滑?下面小雪来

不爱学习怎么办

不爱学习怎么办——简介有学霸的存在,自然也会有学渣,有的学渣并不是因为笨,只是因为不爱学习,对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那么该如何改变现状呢,让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些建议。不爱学习怎么办——方法/步骤不爱学习怎么办 1、先找到自己

怎样让大腿减肥 怎样才能瘦大腿

大腿是MM们公认最难瘦的局部之一。有什么好方法有效瘦大腿呢?小编就来给大家推荐一套最有效的瘦大腿运动,7个简单动作帮你摆脱胖大腿!怎样让大腿减肥——步骤/方法怎样让大腿减肥 1、倒踩脚踏车利用腰部的力量将屁屁撑起,双脚在空中踏步

声明:《怎样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为网友杀死庸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