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www.bbs.bbfc.cnあいしろ
1、声音必须要让听众感觉到清晰的“质感”。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演唱时,声音充分靠前。这种靠前还必须是“高度集中的”。“质感”是以高度“聚焦”的形式来体现的,点子越小,质量愈高。
2、音量控制不是以放大----缩小来体现的,而是以上述这个小小的聚音点的亮----暗控制体现的,这种技术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唱者广大音量时,音质仍保持聚而不散。在减弱音量时,更不能失去“质感”,哪怕唱气声时,仍不失去“质感”,电声再高明,只能改变唱者的音色,却无法制造出“音色”来。
3、音质产生于声带的振动,振动来自声带的张力----阻力,因而发音的“焦点”必定在声带上,西洋传统唱法中有一句声乐术语叫做----“让声带歌唱”。帕伐洛蒂说过:“声音是从声带开始的,必须使声带立即振动起来。”就是这个意思。
4、在通俗唱法中也有一句声乐术语----“声必须靠在声带上”。也是同样性质。如果说声音的出发点在嘴巴,声音就无法靠在声带上了。也就是声带的张力----阻力不到位,所产生的声音效果要么奶声奶气的;要不声音就无法集中;日本歌坛目前就有这么一种唱法,据说是为了表现“清纯”的效果。相比之下,我国的杨钰莹、何影在这方面就是比酒井法子、松田圣子要强。奶声奶气作为一种表演特色未尝不可,但完全脱离了声带的基本振动和气息的支持就成了“做作”了。“让声带歌唱”五个字同时可以具有三个内容:声音意识不要以“嘴”为出发点,而是应以声带为起点,这是一种意识,(因为声音实际上总是通过嘴巴出来的)始终应以声带为“起点”;第二种是从生理上说的,在让声带歌唱时,“软腭的两边必需放下来”,好像一直挂到脖子下面,这是在歌唱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因为它是解决声带紧喉咙松的关键。腭弓松了,舌头就自由了,下巴也放松了,喉咙才可能打得开。反过来,腭弓一绷紧舌根立即下压,造成声道堵塞,一切全完了;第三种是指“声音靠在气上”(传统唱法有此要求,欧美流行唱法同样有此特点)因为歌唱方法的本质是气息----声门的阻抗,没有积极的声门张力----阻力又如何能和气息产生阻抗?声带的调节是一切科学唱法的核心,通俗唱法当然也不例外,也是欧美唱法的区别于港台、日本唱法的标志之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声音“质感”强,嗓音特色显著。值得我国歌坛借鉴。
注意潘乃宪教授在《通俗唱法的基本功》这篇文章里面的这些文字!结合这一段文字,我来杂谈一下气泡音!
最近自从我把气泡音给大家做了一个宣传以后,大家都对这个练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有一点说明下,气泡音只是个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
1.气泡音只是让你感觉到声音靠在声带上,因为气泡音的发声原理很清楚了,气流轻轻的摩擦声带,产生了那连串的气泡音,这只是声音有质感的一个起点,也是发声的起点!
2.歌唱方法的本质是气息----声门的阻抗,这一点,大家喝口可乐然后打嗝的时候,就能感觉到!因为气流冲击的地方,其实就是声门!而把这一口大气换成弱弱的气息,完全可以变成气泡音!
3.音质产生于声带的振动,振动来自声带的张力----阻力,因而发音的“焦点”必定在声带上,其实也就是声带的张力----阻力的问题,气泡音其实让大家觉得摩擦声带,那么发出这个摩擦音,也实际上就是细细的锻炼了声带的张力和阻力的弱控制!强控制还要结合唱歌时候的强气息来综合练习!
4.声音质点集中的问题,气泡音其实也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很基础的影响,气泡音发出的时候,大家应该感觉到了如果是颗粒很均匀的那种气泡音,那声音实际上是从一个点发出来的,如果气泡音颗粒从大到小,直到无限小的情况,想象一下——实际上就是你在唱歌的连续状态,没有气泡音,但是声音时靠在声带的一个点上集中发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以气泡音为起点的声音会比较集中的靠在声带上的原因!
5.当然,气泡音只是基础的,唱歌还需要更多的元素,就如同我另外一片帖子里面写的:唱功=“开嗓+声带积极工作(声带状态调控,音准)+发声传声方式(包括口形,吐字)+气息(包括普通共鸣)+通道+演唱方法(比如混声和关闭或者SpeechLevelSinging)+高级技巧[头腔共鸣,花腔,滑音,转音,渲染型破音(渲染气氛而故意破一点音),海豚音(咽音)等等]+感情投入+自我风格(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