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与唐诗翻译——以李白的《长干行》为例 长干行 李白视频

阐释学与唐诗翻译——以李白的《长干行》为例

引言

唐诗是中国五言、七言今体诗的高峰,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百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从瞿理士(HerbertA. Giles)1898年出版的英译唐诗算起,唐诗英译也只有一百多年历史,期间有不少优秀译本问世。而唐诗中,李白的诗歌独具一格,清新飘逸,豪放大气。因此对他的诗歌英译研究是非常多的,《静夜思》就有9个译本。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理解不同,导致诗歌翻译的多样化,翻译理念和方法精彩纷呈,各异其趣。诗歌翻译是最难译的,鲁迅、林语堂等认为诗歌不可译,所以历来诗歌翻译少,其理论研究更少。人们大多停留在翻译经验和体会这一层。但还有另一种说法:虽然诗歌无法从一种语言变换成另一种语言,但它可以用来移植。(雪莱)这也为本文提供一个支撑点,笔者是从诗歌可译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诗歌翻译要经历理解,阐释,表达三个阶段。诗歌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意”,而“意”极具涵盖性,是作品的核心及思想。因此,理解并阐释这个“意”就能顺利进行所谓的“语言移植”。这就涉及到本文所研究的理论——阐释学。阐释学一词起源于希腊,在经历了神学阐释学,方法论阐释学,和本体论阐释学的发展之后,已逐步完善成一门理论和哲学。阐释学又名解释学,释义学,它是一种关于理解,解释和应用的方法论,实质是以不同的语言符号来表达同一思想,目的是重现原文的意义。译者在理解文本之后,对文本所表达的“意”进行阐释。而中国阐释学发展较晚。1987年,杨能武教授在《中国翻译》上发表的“阐释、接受与再创造的循环”正式将阐释学引入中国,之后,阐释学在文学翻译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诗歌翻译中,这一运用尤为常见。译诗的大家许渊冲就是一个代表人物。译诗不仅仅围绕忠实原文为目的,应该讲究“准”,对诗歌理解准确,英语表达用词贴切,精当。(丛滋杭)本文以李白的《长干行》为例,从不同的译本看译者不同理解和翻译。诗歌翻译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纽带,所以应该提倡并鼓励这项新事业。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阐释学的起源及发展;第二部分简介李白及其诗歌的历史地位及影响;第三部分讨论《长干行》的不同译本,看译者的不同阐释。

摘要

唐诗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中最璀璨的明珠,而唐诗翻译一直是许多名家研究的对象,这篇论文从阐释学的角度浅析了唐代诗人代表人物李白的《长干行》翻译。阐释学是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哲学,阐释学认为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意义。而诗歌作为意象的集合体,需要译者加以阐释,把原文意境再现。这篇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阐释学的简介;第二部分是李白及其诗歌简介,第三部分是对两篇《长干行》译本进行比较。

关键词:阐释学;唐诗;李白;长干行

1.阐释学的起源及发展

1.1施莱马赫的阐释学

施莱马赫是哲学家,翻译家,柏拉图翻译家,他扩大了阐释学的概念。他有一句名言“那里有误解,哪里就有解释学。”他提出了阐释循环论,即部分只有通过整体,反过来整体也只有通过部分才能被理解。理解是一个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进行比较的过程,部分必须从整体中获得意义,反之亦然。理解正是在这种部分与整体的循环中进行的。(许正林)而翻译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理解,所以施莱马赫的思想为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正如施莱马赫所言,翻译有两种方法:译者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译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施莱马赫的这一观点对后世翻译研究形象深远。他的研究不仅指出了理解行为的特征,而且探索了它的可能性及限度。

1.2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是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阐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海德格尔在阐释学上最大的贡献是把这个学科纳入本体存在哲学中并进行了新的解说,从而建立了本体论阐释学,为阐释学奠定了哲学基础。他曾说:“一个事物必须与其他相联系才能体现自身。”首先,译者作为读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调整自己的“前理解”与原文本进行对照。然后译者要把自己作为原文的阐释者,充分调动各方面语言能力,实现原语与目的语的转换。海德格尔的阐释学思想对后人的影响较大,比如伽达默尔,乔治·斯坦纳等。他反对一字一译,对号入座的译法,认为翻译的关键在于表达词语后的“道说”,而“道说”是无法通过字面的直译传达的。翻译绝非字面转换而是意义的过渡,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借助阐释学对文本进行理解和阐释。(许正林)

1.3伽达默尔

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承袭了古希腊传统哲学,黑格尔哲学遗产和黑格尔思想。他把“理解”看作人的存在方式,认为它本来就不是一个方法问题,而是由本体论意义。理解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活动,它本身包含了创造因素。他认为阐释学经验具有一种对话模式。“理解”就是这一对话发生的事件,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因此,他的这一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语言的可译性,诗歌的可译性。他在其英文版《真理与方法》中的TheRehabilitation of Authority and Tradition中阐明了传统的现代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重新恢复传统言说力的方法论。(洪汉鼎)在全球化状况下,这一思想有重大意义,即可以帮助人们走出翻译中理解的失误,从而为现代阐释学提供一个基础,这本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深入发展了解释学方法,而且还提出了很多对今天有重要意义的观念和理论。(史亚菊)

2.李白及李白诗歌

2.1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在游玩和写诗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英雄主义精神。李白的这种精神影响了很多人,如韩愈、李贺、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他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发展打开了局面,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李长之)

2.2李白一生创造了无数诗歌,他的七绝和歌行体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他的诗歌不仅充满了热烈的人生之恋,而且往往与旷放中洋溢着童真般的情趣,如“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是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长干行》中是人以商妇的爱情与离别为题材,以女子的自述为口吻,抒写了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还念,巧妙地把生活片段结合成一个艺术整体,整首诗温柔细腻,缠绵婉转,步步深入,有很高的艺术效果。(王运熙,杨明)。

3.《长干行》两个译本的研究

由于这首诗比较长,译文也比较长。这篇论文的分析只有前半部分。所以只引用一部分译文。

3.2译本:

The River Merchant’s Wife: ALetter ——庞德

While my hair was still cut straight across my forehead, I playedabout the front gate, pulling flowers. You came by on bamboostilts, playing horse. You walked about my seat, playing with blueplums. And we went on living in the village of chokan. Two smallpeople, without dislike or suspicion.

At fourteen I married My Lord you. I never laughed, being bashful.Lowering my head, I looked at the wall, Called to, a thousandtimes, I never look back.

Atfifteen I stopped scowling. I desired my dust to be mingled withyours Forever and forever and forever. Why should I climb thelookout?

At sixteen you departed. Youwent into far ku-to-en, by the rivers of swirlingeddies.

Ballad of a Trader’sWife——许渊冲

My forehead barely covered bymy hair,

Outdoors I pluck’d and playedwith flower fair.

On hobby horse you came uponthe scene,

Around the well we played withplums still green.

We lived, close neighbors onRiverside Lane,

Carefree and innocent, wechildren twain.

At fourteen years when Ibecame your bride,

I’d often turn my bashful faceaside.

Hanging my head, I’d looktowards the wall,

A thousand times I’d notanswer your call.

At fifteen years when Icompose my brows,

To mix my dust with yours weremy clear vows.

Rather than break faith, youdeclared you’d die,

Who knew I’d live alone intower high?

I was sixteen when you wentfar away,

Passing Three Gorges studdedwith rock grey,

Where ships were wretched whenspring flood ran high,.

3.2 译者简介

庞德是美国著名诗人,这首《长干行》的翻译在西方文学界影响很大,被推选为优秀译文之一,并在西方广泛阅读。他对这首诗的翻译独具匠心,不仅丰富了诗歌翻译的技法和理论,也极大地丰富了他对意象派诗词的研究。美国著名诗人艾略特曾评价道:“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国诗词的发明创造者。”由此可见,他在西方翻译界的地位不一般。

另一位译者是许渊冲,他是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家,他翻译的包括《中国古诗六百首》、《诗经》等在内的几十种文学古典诗歌英译本都拥有大批海内外读者。他提出诗歌翻译“三美”、“三化”等观点逐渐被译界所接受认同。美国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读过《中国不朽诗三百》之后说:“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并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对许渊冲的评价可谓甚高。

3.3评析

这是一首以商妇的爱情和离别为题材的诗。它以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塑造一个具有丰富深挚感情的妇女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唐诗鉴赏集)

诗题《长干行》,庞德译为“The River Merchant’s Wife: ALetter ”,而许渊冲译为“Ballad of a Trader’sWife”。两人都把它译为商人的妻子,这是符合全诗意境的。长干是一个地名,在今江苏南京,这一带是商业比较繁华之地。但相比而言,许渊冲的“trader”似乎更贴切,表示做小生意的商人。庞德在题后加了一个“aletter”,表明是家书,但原文似乎只是女子自述,所以这一处不太符合。诗歌第一、二、三句,女子回忆过去年纪还小时,他两在童年时期亲密无间的友谊。庞德用“pulling,playing, living”三个动名词形式,将场景描述得很生动,仿佛往事历历在目,还在脑海上映,使读者也能有感同身受的心情。而许渊冲用“plucked,played,came,lived”几个过去分词,表明事情已经过去,体现叙述者对过去追忆向往之情,还有一种无能为力之感。两人的译法不同,但都各有取向,都能很好阐释诗歌意象。不同的阐释也体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译地名长干里时,庞德根据日语语音翻译外加注解,显得有点突兀。不过译文中“still”一词用得巧妙,着重强调了时间和状态,使整句的意味表现出来,意境比较接近原诗。“青梅竹马”是由这首诗引申出来的,庞德译为“bamboostilts,playinghorse”和“blueplums”,仅仅是字面翻译,失去了原文的意味。而许渊冲译为“hobbyhorse”和“plumsstill green”,他采用意译的方法,把当时孩童时代的玩具完整的阐释出来,而庞德是因为缺少对中国古典文化中玩具的研究,所以没有翻译出来。接下来,庞德把“两小无猜”译为“twosmall people,withoutdislike and suspicion”。而许渊冲译为“carefreeand innocent,wechildren twain.”。比较而言,许的更合诗意。庞德的“twosmall people”确实有点生硬,不自然。而许渊冲的则比较自然流畅,简洁无译感,很传神的把“小”的意味译出来了。“Imarried my lord you”和“I becameyour bride”相比,笔者更倾向于后者。前者似乎过于主动,又显得卑微,而后者比较羞涩内敛,符合中国女性的思想,羞涩,被动性强。这是由于两位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庞德在这方面还是比中国学者有劣势。这首诗有两个典故“抱柱信”和“望夫台”,含蓄又较充分地表达夫妻之间的忠贞不渝。这种汉语的经典之作,英语文字是望尘莫及的。(高庆远)庞德在翻译时,把这两个典故删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三个“forever”来表达典故含义,“从整体感觉而论,译文像是一种意象派画家的技法,虽然细姐粗糙模糊,可给人的感觉却十分逼真,可谓神来之笔”。(高庆远)但最后用“lookout”来表示“望夫台”,未免有点牵强,其实可以不译。而许渊冲则恰当地把这首诗的内涵表达出来,“vow,die”体现了夫妻间矢志不渝的高尚爱情。接着是女子自述夫妻分离,久等丈夫的情景。“五月不可触”,指长江三峡涨水把礁石淹没,船来船往很易触礁比较危险,体现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庞德译为“you wentinto far ku-to-en,by theriver ofswirling eddies”,没有把长江三峡的险峻表示出来,失去了意味。而许渊冲加了一句“whereships were wretched when spring flood ranhigh”,把原文没有的内容又加以补充,是诗歌恰当地表述其情境,解释了妇人担心的原因。总之,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西方的汉学家,庞德对汉语还是缺乏一定了解。翻译中难免会有常识性错误。而许渊冲的译文比较精准,较好地反应原文,不仅实现了押韵,而且极富意象美和韵律美。在灵活度上,庞的译文表现比许的译文好。用英语译出东方神韵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李白的诗,意象丰富,情感交融。在翻译时,译者应灵活自如调整翻译方法,不拘泥于一种,也不能过分强调“信,达”而忘了诗歌意境的阐释。

结论

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出诗歌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翻译时不仅要把字面意义阐释出来,更重要的是翻译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内涵,运用阐释学的思想来指导翻译是现如今较好的译法,傅雷认为翻译首先在于理解、体会、感受、领悟原作,这4个步骤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译者有大量的积累知识。不仅是文化层面的,还有社会背景,创作缘由等等。翻译,不能只徒具形,否则原文的意义和精神不能很好转达,从而实现不了成功的翻译。

参考文献:

【1】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杨武能,阐释、接受与再创造的循环——文学翻译断想(J),北京:中国翻译,1987

【3】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阐释学与唐诗翻译——以李白的《长干行》为例 长干行 李白视频

【4】吴志萌,现代阐释学语境下斯坦纳的释译观——兼谈译者主体性(J),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

【5】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6】史亚菊,陈风华,郭洪水,传统的复活——对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中的一段英文原著的再认识(J),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7】李长之,李白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7】中国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唐诗鉴赏集,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8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724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沈括与他的《梦溪笔谈》 沈括的梦溪笔谈

“至于技巧、器械、大小、尺寸、黑黄苍赤,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技工)、群有司(各种管理者)、市井(商人)、田野之人(农民)莫不预焉!”原文地址:沈括与他的《梦溪笔谈》作者:星辰

声明:《阐释学与唐诗翻译——以李白的《长干行》为例 长干行 李白视频》为网友让我爱恨两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