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古县城建于东汉永元八年(96年),迄今已逾千年,这里仅不有明清时代玉隆万寿宫(抚州会馆)中式
建筑,更有近代抚州天主教圣约瑟大教堂这样的欧式建筑及有关王安石有关的遗迹十几处,1986江西省人民政府
拨专款修建王安石纪念馆、并修复王安石故里有关历史遗迹,如荆国公祠、灵谷峰、正觉寺、拟岘台、兴鲁书
院、金柅园等......
临川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宜人,名胜古迹众多,艺术遗产独特,市内主要景点
有王安石纪念馆、荆国公祠、拟岘台、兴鲁书院、金柅园、汤显祖纪念馆、汤显祖墓、洗墨池、玉隆万寿宫(抚
州会馆)、临川文塔、万魁塔、文昌桥、还有历代到临川(抚州)为官或周游的文人墨客如王羲之、曾筑、白居
易、陆游、谢灵运等,为市内留下了大量诗词、文赋、字画、雕塑、摩岩石刻及许多美好的历史传说。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更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赞美的千古绝唱。
王安石纪念馆坐落在抚州市赣东大道的南端,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而建,为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一,王安石纪念馆筹建于1985年初,1986年11月11日于“江西省纪念王安石逝世900周年学术讨论会”召开之际揭幕开馆。
王安石纪念馆占地面积二十亩,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陈列厅6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意境和宋代建筑遗韵的仿宋府第园林式建筑群。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风格秀逸超脱,与馆内门楼、隐壁、水榭、游廊、碑廊、亭台、荷池、曲桥等景致浑然天成,翘角飞檐,圆柱简瓦,绿木葱葱,修竹掩映,饱含传统文化内涵,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
“荆国公祠”遗址位于抚州市荆公路中段(邓家巷一带地段),始建于北宋。今已毁,其遗址为抚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荆国公祠”是后人祭祀北宋伟大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祠堂。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从宋神宗熙宁二年至九年,曾两次任宰相,封荆国公,世称荆公,故其祠又称“王荆公祠”。卒谥文,其祠又称“王文公祠”。
北宋崇宁五年(1106),即王安石辞世后十九年,抚州郡守田登为首集资,将王安石故居改为王文公祠,面积约二千平方米,规模并不大,建筑简朴,为一般常见的祭祠。荆国公祠坐落在北宋临川县城东南“盐埠岭”(今抚州市荆公路邓家巷),因这一带在为古时卸盐码头而得名“盐埠”。
文献:抚州府志〔书王文公祠〕一文“王文公祠在府治东南盐步岭,宋崇宁五年(1106年),郡守田登因公旧宅创祠,肖公像而祀之。淳熙中(1181——1185年),郡守钱象祖修葺,比旧加壮,为之管钥,隶于学宫,岁时祀焉。
拟岘台
拟岘台位于抚河大道西侧,建于北宋,历来为郡城第一胜景,曾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齐名,文化积淀很深。兴建当年,曾子固曾作《拟岘台记》,此为台记之权舆也。王荆公亦应邀为此台赋诗,陆游多次登台吟唱,留下名句多多……历代文人墨客为拟岘台所作题记诗赋,难以悉数。历经千年岁月,期间屡经废兴,清道光六修以后,未见再修记录。经近世百年战乱,台阁残塌,1931年毁于国民党陈诚部队。它伴随古城抚州,见证千年兴替。
拟岘台文化积淀深厚,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文人墨客为拟岘台所作题记诗赋有:记八篇、赋二篇、诗五十余首……其中著名的有:
《为裴使君赋拟岘台》:
诗人:王安石
君作新台拟岘山,羊公千载得追攀。
歌锺殷地登临处,花木移春指顾问。
城似大堤来宛宛,溪如清汉落潺潺。
时平不比征吴日,缓带尤宜向此闲。
金柅园
现抚州第一中学自唐末起就是州(府)衙所在地,这里建有一座后花园,名金柅园。“金柅”二字,见于《易经》八卦之说。古人认为抚州汝水从东南来,应了“巽”卦之“柅”,临水来于西北,应了“乾”卦之“金”。抚衙公署正位于临汝二水汇合之处,“有金柅之象”,“系于金柅,贞吉”,故把这座花园命名为“金柅”,寓“会风气而发奇秀”之意。金柅园内有“景贤书屋”、“福佑祠”、“怀谢亭”、“观音阁”、“登高亭”等建筑及“梦草池塘”,并有奇花异草、古树老梅,风景非常优美,正如古诗所云“芳园宛宛竹三经,荷荡深深水一涯”,“凝香画戟灿朱霞”,“树色翻飞似翠华”,“香径不闻啼木客,灵盘还复贮春茶”,因此不少人“欢游莫厌颦”。
宋代著名词人晏殊也曾到此游玩,并作诗道:“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王安石也写诗道:“临川楼上柅园中,罗帏绣幕围春风”,对金柅园进行了赞美。
今天,金柅亭周围依然是古木参天,西侧还修起了规模不小的花园,西南高坡上,不仅建起了崭新的教学大楼和理化大楼,而且保存着古老的知府内眷居住的绣花楼,风景依然非常优美,绿树丛中,碧水池畔,到处都可以看到莘莘学子的身影,听到他们的琅琅书声和笑语欢歌,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