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部分资料整理,感谢原作者)
以前看《三岔口》的感觉,就是不知所云,打的挺漂亮,但情节却稀里糊涂,有时把情节弄明白了吧,又感觉情节象是拼凑出来的,所以,这个戏,给人的感觉,变成以展示摸黑打的功夫为主,情节倒象是为了仅仅简单交待一下而已,没了人物。没头蛇尾,看一遍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看到一些资料,才知道,现在一般上演的《三岔口》版本是五十年代改编的,与原本的《三岔口》不一样。该戏是当时按首长意图改的,传统京剧《三岔口》,剧中角色刘利华本是反面人物,可是“有个领导同志看了《三岔口》,说刘利华应该是好人,第二天的戏台上刘利华变成好汉了”。这种指鹿为马式的做法对文化的破坏力很大。传统的东西很多东西,包括有形的如古跡、非物质的如艺术都是这样给搞掉的。
首先黑店店主刘利华变成了仁人义士,这一改戏全毁了。在京剧中,角色依照性格,有一定的动作模式,一个偷鸡摸狗、暗算别人的丑角,形象举止就是见不得阳光的鼠辈,摸摸蹭蹭的无意识动作已成习惯,如今要他演英雄好汉,势必变的不伦不类,如果还要依附原剧情、原结构来演,就像马文才也演成纯情的梁山伯,那悲剧可能就得变成喜剧,这个马文才一定会自己退让,成全梁祝的婚事。所以角色变,结构一定跟着变。
改编的《三岔口》有许多不合理的破绽,例如刘利华还没潜入任棠惠的房间之前,屋外就先走起“矮子步”,难道这是表示这位“义士”腿功好,竟能蹲着走路呢?原来的演法是:刘利华撬开任棠惠的房门,进到屋内,为缩减身体面积以免被察觉才“走矮子”的。不懂动作的意义,随便更动挪用,动作体系搅成混乱一团,久而久之京剧势必让人感觉费解。
黑店老板在人睡觉时把人杀死,即使绿林好汉也瞧不起这种行为。起先,这些改编,与人的良知有相当大的抵触,看的人们头痛,不明白为什么半夜撬开房门,进到别人房间的人是个好人(怕客人着凉,进去给客人盖被子?),但经不断的灌输、宣扬,形成风气后就不以为“异”了。听说现在拍射雕英雄传,把杨康也改为好人。
改过的《三岔口》,变成从头打到尾的打仔片,没有原先的戏剧性、悬念性、幽默感,它编成刘利华一进门,任棠惠就被惊醒,然后两个人像懵懂的未成年人,好像有发泄不完的精力,好勇斗狠的打来打去,叫人看了不知是为什么打个没完。原本《三岔口》是黑暗中“摸”着打的,其特色强调黑夜中摸索的动作设计,打斗尚在其次。原本剧中的刘利华,进入任棠惠的房间,不但走矮子,还脱下自己的帽子,双手握着刀柄,刀尖上顶着自己的帽子,当做前行的幌子,如果被察觉,也是帽子先被打到。小心保护自己,这是做贼的职业布防。而那任棠惠或许太累,熟睡中并不知道有人已闯进房中,这是一种悬念手法,而吉人天相,不见得就会被害死。
刘利华摸到床边,想摸到客人的头,然后一刀砍下,没想到任棠惠反过来睡,摸到的是脚;刘利华一时没反应过来,怎么头是这个形状呀?他酌磨半天终于想到那是脚,为了确定,上前去闻,臭的差点让他吐出来,这可乐的观众呵呵大笑,很简单、很自然的,观众就参与进去而认同演员的感受。还有刘利华戴的毡帽,不时掉落,头上凉嗖嗖的很不惯,他就得在地上摸来摸去找帽子,借这些小动作,提醒观众这是个漆黑的室内。改编后,店小二的毡帽也不给戴了(大概是不符合“义士”的身份),戴着一圈珠珠的怪帽子,也不会掉落,使他们两人能专心打斗,却把观众撂在一边,呆呆无趣的做壁上观。
除了服装、帽子改动,刘利华的扮像也得改。刘利华原来的脸谱勾歪脸,代表他的心不正。跟任棠惠打斗时,他没想到平日顺手的事今日连连失手,因而不时楞住,亮一个呆相,显示狼狈不堪的样子,引人骂他活该。这会儿奉命是好人,那就要俊扮,和任棠惠同一个模样,如此无法亮呆相,少去一个趣味。改后的版本,给人感觉每个人好像都很严肃,背负着革命的重责大任在拼命、在杀敌,可是弄了半天才发现是自己人在杀自己人,真是这样,那该是个多么可怕的悲剧。
刘利华俊扮实在太怪,现在又修改脸谱勾成类似朱光祖的枣核脸,修改者创不出新脸谱,拿朱光祖寻开心,朱光祖要是知道自己已经和这种黑夜里趁火打劫的人归为同类,他这喜欢劝人为善的“开口跳”,可能气的“闭口”,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附一:京剧《三岔口》剧情
提示:三岔口为地名
剧情(整理本)
宋大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途经三岔口,投宿于刘利华夫妇店中。见义勇为的店主人刘利华,为了救护被奸臣迫害而发配的焦赞,与奉杨延昭之命暗中保护焦赞的任堂惠发生误会,在深夜黑暗中打斗起来。正当难解难分的时候,焦赞及时赶来说明真相,解除了误会大家相见,误会解除,同奔三关。
剧情(原本)
焦赞在五凤楼闯祸,宋王大怒,焦赞发配沙漠海岛。杨延昭恐途中有错,特派任堂惠暗中保护。焦赞行至三岔口,投宿在刘立华夫妇所开之黑店中。任堂惠赶到,亦住在该店内。夜半刘立华来杀任堂惠,任堂惠已预知,二人在黑暗中打斗起来。焦赞遂亦加入,始得将刘立华夫妇杀死。
附二:关于 三岔口 的地名
中国京剧中有一出武打折子戏《三岔口》,是演给外国人看的典型剧目。剧中武生任堂惠与武丑刘利华精彩的武打最能博得观众的喝彩。我还记得小时侯爷爷带着我看这出戏的情景,我认为这两个演员假装看不见对方在那“瞎打”很没有意思。长大以后对京剧有所了解,才知道舞台上的“桌子功”、“椅子功”是多么不容易。关于这出戏的介绍是这样的:“宋时,三关上将焦赞打死奸臣王钦若女婿谢金吾,发配沙门岛。元帅杨延昭命任堂惠暗地保护。焦同解差夜宿三岔口店中,任跟踪前来同住店中。店主刘利华夫妇疑任暗害焦赞,于深夜潜入欲杀堂惠。在黑暗中二人展开激烈格斗。焦赞闻声赶来参战,后刘妻取来灯火,大家道明详情,始知误会。”我对于这个剧名从来没有认真琢磨过。直到去年写那篇《重读“水浒传”的新发现》时,翻阅资料看到一本书中提到宋代三叉口在沧州。这才意识到故事不是发生在天津的子牙河与南、北运河的交汇处,而是发生在青岛胶州湾,一片已经沉入海中的地方。在传说中的“沧州”、“洪州”沉入大海之前,大沽河不注入胶州湾,而是从红岛北面流过,汇集女姑、墨水、白沙等河流,取道李村河、张村河后沿今天的海尔路入海。三岔口应该是大沽河、墨水河、白沙河的交汇之处。焦赞一行人从诸城方向一路走来,在三岔口打尖住店,然后取道即墨去登州。他们到达三岔口之前走的路线与林冲发配的路线是相同的,都是从开封府而来。三岔口好比是一个中转站,林冲向东南去沧州,焦赞向东北去登州。
关闭“时空隧道”,我们面前是一片海水和一个叫“沧口”的地方,还有耳边不时响起的阵阵京剧锣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