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
2013年9月9日。山东省曲阜市,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央,是我国历代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其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曲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82年2月8日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十四座城,曲阜占其一。
曲阜位于山东省南部,北负泰岱,南引凫峄,东连沂蒙群山,西俯平野千畴,泗水北枕,沂河南带,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曲阜”二字,始见《礼记》。东汉应劭解之:“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释名》称:“土山曰阜。”
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
AAAAA 国家级旅游景区
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
世界文化遗产 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孔庙 孔府 孔林
曲阜市人民政府 曲阜市文化遗产管委会 立 二○○七年五月八日
曲阜城南仰圣门
万仞宫墙
子贡称道:夫子在墙数仞。
明胡缵宗扩其数千倍,题为“万仞宫墙”,镶于城南“仰圣门”上。
乾隆为显尊孔之诚,取下胡碑,换上亲题四字,现时所见,即其手书。
金声玉振坊
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金声玉振”四字为时任山东巡抚胡缵宗手书。取《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之语义,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达到尽善尽美之程度。坊顶四个独角兽,名叫辟邪,俗称“朝天吼”。坊后单孔石桥,名为泮桥,建于康熙十六年(1677)。
金声玉振
嘉靖十七年六月吉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天水胡缵宗立并书
一座泮桥,两株古柏,二柏合抱,挺拔如盖。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都说下马威,此乃下马碑。
棂星门,孔庙头道门。
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乾隆十九年(1754)改为石柱铁梁。“棂星门”三字,乾隆帝手书。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其“主得士之庆”。古代帝王,凡祭天先祭灵星,以示祭孔如祭天,尊孔如尊天。
棂星门
乾隆皇帝手书
太和元气坊
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太和元气”为山东巡抚曾铣手书。“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谐和,“元气”指宇宙原始物质的自然之气,喻儒家思想为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之本。
太和元气
巡抚副都御史曾铣书 巡按监察御史郑芸立嘉靖甲辰春三月吉旦
至圣庙坊
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原坊额篆刻“宣圣庙”,清雍正七年(1729)改建时易名“至圣庙”,坊上华表、辟邪等饰物具有威严、庄重之义。
至圣庙
圣时门,孔庙二道门。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圣时门
前后石阶,刻有龙陛。
碧水桥
明弘治十三年(1500)初建,清代改建为现状。璧水因天子学宫之水“壅绕如璧”而得名,以象征教化不息。
三架拱桥纵跨,一水顺流横穿。碧波未见涣涣,丛草已然蔓蔓。
吾站中桥,向左望去。
吾站中桥,向右望去。
弘道门,孔庙三道门。
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为明初时孔庙的大门。“弘道门”为清世宗于雍正七年据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语命名,并御书匾额。
弘道门
大中门,孔庙四道门。
始建于宋代,是北宋时孔庙的大门。明弘治十三年(1500)重修,清乾隆时,高宗御书匾额。
大中门
同文门,孔庙五道门。
始建于宋代,经历代重修,清康熙时名“参同门”,雍正七年(1729)钦定为“同文门”,取《礼记》“书同文,行同伦”语义。
同文门
弘治碑
立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此碑原有碑亭,后因失修倒塌。碑文为正楷书写。
奎文阁前,两座碑亭——
洪武碑亭
始立于明洪武四年(1371),弘治十二年(1499)毁于火灾,弘治十六年(1503)重立,现存碑亭为民国年间重建。
永乐碑亭
立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弘治十二年(1499)毁于火灾,弘治十六年(1503)重立,现存碑亭为民国年间重建。
古泮宫
问礼故址
皇清诰授武德郎林庙守卫百户姜君墓
冯氏先茔之碑
碑林一
碑林二
大明诏旨
大明诏旨 洪武四年正月弘治十六年秋九月吉日重立
碑额:御制孔子庙碑
御制孔子庙碑 成化四年六月十一日
御制孔子庙碑 永乐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弘治十六年九月 日重立
御制重建孔子庙碑 弘治十七年闰四月二十七日
奎文阁,孔庙六道门。
孔庙藏书楼,以其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清初曾名“参同门”,顺治以后改今名。
奎文阁
乾隆题额
碑额:奎文阁赋
奎文阁重置书籍记
碑额:重疏礼乐
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院内存有金代碑亭两座,元代碑亭两座,清代碑亭九座。金代碑亭建于金明昌二年(1191),位于奎文阁后,斗拱豪放,布置疏朗,结构精妙,是孔庙现存最早的建筑。
碑额:大宋重修兖州文宣王庙碑铭
碑额:大元重建至圣文宣王庙之碑
碑额:大金重修至圣文宣王庙之碑
碑额:大清皇帝躬诣阙里孔子庙庭御制碑文
碑额:大清皇帝御制重修至圣先师孔子庙碑
碑额:大清皇帝御制阙里至圣先师孔子庙碑
碑额:敕建
碑额:大清御祭之碑
碑额:大清皇帝册封至圣先师孔子五代王碑
大成门,孔庙七道门。
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因大成殿而得名,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意。清雍正二年(1724)火后重建,世宗题写门匾对联。
大成门
石阶龙陛
先知先觉为万古伦常立极
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
廊下龙柱
重点保护,不让接触。
金声门(中路东掖)
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为大成门的东掖门,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意。清雍正二年(1724)火后重建,世宗题写门匾对联。
金声门
玉振门(中路西掖)
始建于宋崇宁三年(1104),为大成门的西掖门,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意。清雍正二年(1724)火后重建,世宗题写门匾对联。
玉振门
先师手植桧
万历庚子季夏 关西杨光训题
说是先师手植,并非先师手植。
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历经数次枯荣,今树为清雍正十年(1732)重生。
杏坛
《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相传为孔子讲学授徒之处,宋天禧二年(1018),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改旧基为露天的三层砖台,环植以杏。金明昌年间在坛上建亭,明隆庆三年(1569)改建为重檐十字脊,上覆黄琉璃瓦,牌匾为乾隆皇帝御题。清代皇帝谒庙时,作为陪祭王公大臣礼拜之处;平时释奠,作为鸣钟击鼓之所。
杏坛
党怀英题
杏坛
碑额:御制
杏坛赞
忆昔缁帏 诗书授受与有荣焉 轶桃轹柳
博厚高明 亦曰悠久万世受治 杏林何有御笔
碑额:御制
重来又值灿开时 几树东风簇绛枝
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乾隆丙子御题
大成殿
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东西宽45.78米,南北深24.89米,高24.8米,重檐九脊,周绕回廊,雕梁画栋,宏伟壮观。正面“大成殿”牌匾为清代雍正皇帝手书。大殿内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殿内悬挂清代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等十馀方牌匾。
大成殿
字径一米,雍正御题
殿之正门
殿之前廊
廊下环立雕龙石柱
观大成殿郭沫若
石柱盘龙二十株,大成一殿此尤殊。先知先觉人称圣,老圃老农自服输。
解道乐云岂钟鼓,还明劳教不分途。天工开物眼前是,梓匠何曾读圣书。
生民未有
雍正三年清世宗御笔亲书
《孟子·公胜丑上》: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者。
大殿正中,供奉孔子塑像。
气备四时 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 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万世师表(康熙) 斯文在兹(光绪)
德齐幬载(咸丰) 圣集大成(嘉庆)
德冠生民 溯地辟天开 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 统金声玉振 共仰大成
觉世牖民 诗书易象春秋 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 河海泰山麟凤 莫喻圣人
大成殿
大成殿前,祭礼操演。
先师孔子行教像
把酒时看剑
焚香夜读书
有猷有为有守
多福多寿多男
石庵刘墉
寝殿
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清雍正八年(1730)重建。是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殿堂。内设神龛及亓官氏牌位。
寝殿供奉牌位
圣迹殿
明万历二十年(1592),为存放孔子“圣迹之图”石刻而建,并因此得名。殿内存有描述孔子一生主要活动的120幅石刻图画,和晋唐著名画家顾恺之、吴道子等所绘的孔子画像石刻等。
圣迹殿部分碑刻
承圣门(东路)
始建于北宋年间,是孔庙东路的大门。明代重建,后多次重修。金代名“燕申门”。清雍正七年(1729)昭改名为“承圣门”,有承继圣业之意。
诗礼堂(平视)
为纪念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明弘治年间辟建此堂。据《论语》记载,孔子闲时立于堂前,喊住快步走过的儿子孔鲤,问他学《诗》没有,教育他“不学《诗》,无以言”,又一天教育他“不学《礼》,无以立”,学诗学礼成了孔子后代之祖训。过去,祭祀孔子前在此演习礼仪。清代康熙、乾隆皇帝谒庙致祭后,曾在此听孔子后裔讲解经书。诗礼堂东侧有厢房9 间,为礼器库,储放祭祀用器物。
诗礼堂(仰视)
诗礼堂
乾隆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皇上御诗礼堂 命大学士傅恒宣上谕 谕衍圣公孔昭焕等曰
至圣之道 参天地 赞化育立人极 为万世师表凡兹后裔 派衍支繁
尤当永念先型 以期无忝昔我
皇祖东巡时迈阙里特颁圣谕 炳若日星朕仰绍前徽 虔修展谒之礼 念尔
等令绪相承 渊源勿替载申诰谕 用示训行其务学道 敦伦修身
慎行克禀
先师之彝训祗遵
皇祖之诲言弗愧为圣者子孙 朕心实嘉予之其钦承毋怠 特谕
孔子圣像
天下文章莫大乎是
一时贤者皆从之游
碑额:御制
诗礼堂赞
昔者趋庭 诗礼垂训维言与立 伊谁不奋
九仞一篑 愿勉乎进御堂听讲景仰圣舜御笔
孔宅故井
相传为孔子当年的吃水井,水“既清且渫”,被称作“圣水”。明正德年间在此修栏立碑,前乾隆皇帝祭祀时曾饮此水拜师。西有乾隆御题“故宅井赞”碑。
孔宅故井
故井赞
疏食饮水 曲肱乐之既清且渫 汲绳到兹
我取一勺 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御笔
碑额:御制
故井前头绰楔碑 传开鲁壁响金丝
经天纬地存千古 岂系恭王坏宅时
乾隆丙子春御题
鲁壁
此壁原为孔子故居之墙,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鱼旁付字)藏书于墙内。汉武帝时鲁恭王拆除孔子故居时,发现《论语》、《孝经》等古文竹简。明代为纪念其保存儒家经典,在此刻石立碑。
崇圣祠
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时为家庙。清雍正元年(1723),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为王爵,更名为“崇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
家庙
为孔氏后人祭祀祖先之处祀孔子夫妇、孔鲤夫妇、孔伋夫妇以及“中兴祖”四十三代文宣公孔仁玉夫妇。
家庙
后土祠
为供奉孔庙土地神主之处,始建于金代,明弘治火灾后重建。现建筑为1988年重修。
后土祠
神庖
为祭祀孔子前准备牺牲——猪、牛、羊的地方,现神庖为清初所建。1999年辟为曲阜汉画像石展馆,存放曲阜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刻。
汉画像石展馆
此展室陈列为曲阜当地及微山两城山部分出土的画像石,多为东汉石刻,画面内容丰富,有神话传说,社会生活画面,其中有著名的“扁鹊行医”、“连理树”、“行猎图”等。
启圣门(西路)
始建于北宋年间,是孔庙西路的大门。明代重建,后多次重修。清雍正七年(1729)昭改名为“启圣门”,内有供奉孔子父母的“启圣殿”与“启圣王寝殿”。
启圣祠
启圣祠
古木参天蔽日,冠盖葱茏蓊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