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细辛

大 黄

上师如意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 汇集

【别名】西大黄、北大黄、南大黄、川军、将军、锦纹大黄。

【处方名】大黄 生大黄 生军 醋大黄 酒大黄 熟大黄 酒熟大黄 熟军 制军 大黄炭

生大黄,又名生军:泻下之力峻烈,易伤胃气;适用于清泻实热,欲攻下者宜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

醋大黄,又名醋制大黄、醋炙大黄:缓其泻下之性 ,入肝破血,能泻血分实热,以消积化瘀为主。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滞、症瘕癖积等症,并可调经。

酒大黄,又名酒制大黄、酒炙大黄、酒洗大黄(生大黄100kg用黄酒10kg):泻下力缓,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善驱上部火热下行,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症。

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酒炙大黄(生大黄100kg用黄酒20kg):泻下清热之力较生品缓和,可作缓下药;具有清热化湿、活血祛瘀之功,体虚邪实而不耐攻者适用。

大黄炭:缓和苦寒泻降荡涤之性 ,泻下作用极弱,泻火逐瘀之力大减,具收敛吸附作用,可奏止血止泻之效。多用于肠中积热、大便下血等出血证,治疗出血性肠炎疗效尤佳。

生用为峻下药,制用为缓下药。酒制后消炎活血之力较好,体虚者用制大黄也较适宜。小剂量服用时有健胃、收敛作用。

【概说】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沉降,入于血分;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导积、消胀通便,清热泻火,抗菌消炎,利尿、利胆、疏肝、降压,降脂、除脂、减肥、活血逐瘀、凉血止血之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徵瘕积聚,留饮宿食,心腹痞满,大便秘结,二便不通,伤寒时症,温热瘴疟,发热谵语,湿热泄痢,里急后重,黄疸水肿,瘀血经闭,产后瘀阻,目赤暴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血热妄行所致各种出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热毒疔疮痈疡,汤火伤。还可用于胰腺炎、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腹症、急性菌痢、消化道溃疡、中毒性肠麻痹、肠伤寒、外科手术后腹胀、新生儿脐炎、胆囊炎、急性胆道感染、胆结石、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流行性脑膜炎、流感、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腮腺炎、大叶性肺炎、乳腺炎、排卵功能失调、宫颈糜烂、外阴溃疡、淋病、皮炎、湿疹、带状疱疹、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②《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下攻积,涤胃通肠,导泻湿热,利胆退黄,泻火解毒,活血化淤,逐瘀通经,凉血止血。主治实热便秘,食积痞满,积滞腹痛,下痢赤白,腹痛里急,湿热黄疸,血热吐衄,时行热疫,谵语狂乱,目赤,咽肿,牙痛,痄腮,喉痹,肠痈腹痛,痈疔疮疡,瘀停经闭,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上消化道出血;外治水火烫伤,冻伤。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各种出血者。

【用药配伍】

1、大黄配芒硝:大黄苦寒,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荡涤胃肠实热,通泻燥结积滞;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便,清热泻火。两相配伍,相须为用,攻下实热积滞之效更为显着。常用于治疗阳明实热积滞、腹痛拒按、大便坚结、壮热神昏、谵语、苔黄燥、脉滑数者,如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

2、大黄配甘遂: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如《金匮》所云:“诸有水者可下之”。故与大黄配伍,大黄的泻下之功效有助于遂水涤饮使攻逐水热互结之邪的力量尤雄。如大陷胸汤。此为泻热逐水之峻剂。临床用于治疗胸腹停水实证,取效甚捷。

3、大黄配柴胡:柴胡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为治少阳病之妙品。二药配伍,外解少阳,内泻热结,治疗少阳病兼阳明腑证。如内外兼顾,表里双解之剂大柴胡汤。临床常用此方加减治急腹症,如急性胆襄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效果明显。

4、大黄配牡丹皮:大黄苦寒,攻下泻热,凉血逐瘀;牡丹皮辛凉,清热凉血散瘀。丹皮有清热凉血散瘀之效;二药配伍,清热凉血、散瘀消痈之力更强。如大黄牡丹皮汤,临床多用此方治疗肠痈及腹部瘀热内结证,效果其佳。

5、大黄配甘草:甘草补心气,益脾胃,并有缓和药物峻烈之性等作用。大黄荡涤肠胃、推陈出新,以甘草缓之,使之攻下降火、缓和泻下而不伤胃。如大黄甘草汤及调胃承气汤。二药配伍,使大便通,胃气和,实热得除,而达泻热和中、调胃止呕、邪去不伤正的目的,使攻下而无损伤脾胃之虑。

6、大黄配龙骨、牡蛎: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此方治疗伤寒误治,邪陷少阳,热扰心神之少阳兼烦惊谵语证。其中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而止烦惊;大黄泻热而止谵语。

7、大黄配茵陈:大黄苦寒,清热祛湿,利胆通腑,活血行瘀;茵陈苦寒,功能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二药相伍,共奏清热除湿退黄之功,使湿热之邪从二便而解,从而使邪有去路,则黄疽自除、诸症皆平。如茵陈蒿汤,为治湿热黄疸之要方。

8、大黄配葶苈:葶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配以大黄,借其泻下之功以助利水。多用于水肿实证之胸腹积水,小便不利者。如已椒苈黄丸、大陷胸丸。二者同用,葶苈泻肺行水,导水从小便而出;大黄通利大便,逐水从大便而出。前后分消,使二便通畅,水饮得除。

9、大黄配火麻仁:火麻仁,味甘性平,本药多脂,其功能为润燥滑肠便,兼有滋养补虚的作用,为常用的润下药。与大黄配伍,泻而不峻,润而不腻,既能润肠,又可通便。用于邪热伤阴,或素体火旺,肠燥津枯的致大使燥结者,疗效极佳。如麻子仁丸。

10、大黄配肉桂:大黄苦寒,攻下通便,泻火凉血,化瘀生新;肉桂辛热,益火消阴,散寒止痛,温补肾阳,又可平肝。大黄之苦寒,可制肉桂辛热燥烈之弊;肉桂之辛热,能制大黄之苦寒峻下之势。两药合用,寒热相济,性归平和,降气平肝,扶阳通便。主治偏寒性习惯性便秘、寒热错杂所致胃脘疼痛,及肝郁气逆所致吐血、衄血。

11、大黄配荆芥穗:大黄苦寒,沉降下行,攻下通便;荆芥辛温,升散上行,疏散风热。大黄之重浊,降其阴;荆芥之轻清,升其阳。二药配伍,一降一升,表里双解,共收泻下通便、疏风清热之功。主治风热内蕴所致腹胀且痛、二便不通、肛门肿痛。若小便不通,倍用荆芥;大便不通,倍用大黄。两药相制,药虽苦寒而不呆滞,有表里双解之意,对风热诸证尤为适用。

12、大黄配皂荚:皂荚缓痉复苏,大黄消炎排秽。二药配伍,大黄3份,皂荚1份,制成水丸,称皂荚大黄丹,共奏泻火开窍、消炎缓痉之功,主治急性热病之高热惊厥、急性胃肠炎。

13、大黄配升麻:大黄下行降泄,清热解毒,活血逐瘀,凉血止血;升麻轻清上升,散火郁,解火毒。二药合用,一浊降下行,一轻清上升,相制相济,散火郁,解火毒,凉血化瘀止血,共起清热泻火、解毒散郁、活血逐瘀、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头面部眼耳鼻齿等器官衄血。

14、大黄配生地:大黄苦寒直折,藉涤荡以祛瘀;生地甘寒育阴,凭凉营以止血。大黄走而不守,地黄守而不走。两者配用,动静结合,开阖相济,且补且泻,亦填亦削。大黄得地黄,则清泄而不伤阴,逐瘀而少耗血之虑;地黄得大黄,则养阴而不腻滞,止血而无留之弊。相反而实相成,乃两者配用之特色。具有养阴凉血、逐瘀泻热之功效。主治热扰营血夹瘀的咳血、吐血、血淋、诸衄、经漏诸血证。

15、大黄配蜂蜜:两药相配,为蜜黄饮:大黄末10~5g,蜂蜜30g,冲服。具有甘寒阴化、润肠通下之功,可用于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大便秘结者及其他大便燥结者。

16、大黄配牵牛子:大黄清肠通便,牵牛子逐水消积,均为苦寒之品。牵牛子苦寒性降,通泻之力甚强,遍达于三焦,走气分,使水湿之邪从二便出,以清除三焦气分湿热壅滞,为治气滞便秘之要药;大黄苦寒沉降,气味俱厚,力猛善走,能直达下焦,荡涤胃肠积滞,清泻血分实热,用治胃肠宿食燥粪、腹部胀痛、大便不通。二药伍用,药力猛增;通闭解结,势不可挡;实热便秘,用之速效。

17、大黄配藿香:大黄通腑泄热,荡涤胃肠积滞腐秽,活血解毒;藿香散表里,化里湿,辟秽化浊。两药并用,具有化湿泄热,导滞解毒功效,临床可用治湿热秽浊蕴阻于脾胃,口舌生疮、口腻口臭等症;对急性心肌梗塞便秘属湿热互结用之颇宜。

18、大黄配杏仁:大黄功能泻热通腑,杏仁长于宣降肺气。二药配伍,脏腑同治,泻热通腑有助于肺气宣降,肺气肃降有助于泻腑通便,可用治肺肠俱热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秘结、右脉实大,如宣白承气汤。

19、大黄配火麻仁:大黄苦寒攻下,荡涤积热;麻仁甘平,润肠通便。二药合用,一攻一润,大便则通。如大黄丸,治胃肠实热燥结。

20、大黄配白及:大黄苦寒,长于清泻血中瘀热、凉血止血;白及苦涩而凉,功专止血消肿、敛疮生肌。二药合用,清敛并施,通涩兼有,相反相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消肿、收敛止血之力。

10、大黄配黄连:大黄清热泻火、凉血消痈,最能荡涤肠中积滞;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以清泻心胃火见长。二药伍用,共呈攻下积滞、清热解毒之功。用于治疗因火热亢盛、迫血上溢的吐血、衄血,以及咽喉肿痛,目赤口疮、牙痛等实火上炎证。如泻心汤。

21、大黄配黄芩:大黄苦寒沉降,清血分实热,可用于血热妄行而溢出者;黄芩苦寒味薄,泻火解毒,可用于内热亢盛,迫血妄行之出血证,炒炭止血之功尤强。两药苦寒相合,协同增效,泻火凉血以止血,且无血热吐血不止之虑。

大黄配黄连、黄芩:清泻心火,导热下行。可治心下痞。

22、大黄配枳实: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攻积导滞。大黄与枳实皆苦寒之品,苦降寒清。大黄苦寒,功在荡涤泻火,擅下胃肠结热有形积滞;枳实下气消痞,主治胃肠结气之无形气痞。热结胃肠则气滞难行,气结于中则肠垢难下,两药配伍,有泻热除积、利气消痞之功。临床用于:(1)肠胃食积化热之腹胀便秘,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数;(2)痢疾初起,腹中胀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者。须注意大黄苦寒峻猛,枳实行气力猛气锐,有“冲墙倒壁”之功,故孕妇、脾胃虚弱者当慎用;阳虚寒凝及热结津亏而致便秘者忌用。

23、大黄配厚朴:大黄苦寒,具有攻积导滞通便之功。厚朴辛开,行气散满,燥湿运脾,能除胃肠气滞。二药伍用,行气滞,泻热结,可使胃肠宿食速去,中焦气机调畅。用于治疗气滞不行、实热内积之内实气滞证。如厚朴三物汤,具有行气攻下之功效。

大黄配枳实、厚朴:主治胸腹胃脘胀满疼痛而便秘者。

24、大黄配附子:大黄能入血分,苦寒攻逐积滞,取其泻下之用以破结;附子入气分,辛热温里扶阳,取其辛温大热之性以散寒凝之阴邪。大黄之苦寒,可制附子之热,而存其温通之性;附子之大热,能制大黄之苦寒,而存其走泄之用。二药配伍,寒热并用,具有温下寒实积滞之功效。用以治疗阳虚寒凝内结、瘀滞不解所致腹痛便秘、寒疝腹痛及妇女血滞经闭等病,效果颇佳。还可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菌痢、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盆腔炎、慢性胆囊炎、尿毒症、慢性阑尾炎、肾功能衰竭等病。大便秘结者,用生大黄;大便稀薄者,用制大黄。便秘难下,大黄、附子用量为2:1;便泻则改为1:2。凡用附子,均用炮制品,勿用生附子。用10g以上者,必须先用水煎0.5~2小时以上。

25、大黄配细辛、附子:大黄苦降,泻下积滞;细辛、附子辛温,温里散寒止痛。三药配伍,共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治疗寒积里实腹痛,如大黄附子汤。

26、大黄配桃仁:桃仁为活血祛瘀通经之要药。配伍大黄,取其活血祛瘀通经之功,则破瘀活血之力更强,更兼有泻热之效。用于瘀血阻滞证,可收良效,如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

27、大黄配桂枝: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阳。二者配伍,既可解表,又可攻里。如桂枝加大黄汤。表证未解,里实已成,表里俱急者,用之颇宜。能调和营卫,兼通实滞,有其表里双解之妙。

大黄配桃仁、桂枝:通经活血,治疗月经不调、闭经。

28、大黄配栀子:栀子善于清泻三焦之火邪而除烦。大黄除实于下,栀子清热于上。二药配伍,清泄心中郁热,通利二便。如栀子大黄汤。

大黄配山栀、黄柏:利湿退黄,治疗阳黄。

大黄配人参:扶正攻下。

大黄配茯苓:可使内热从二便分消。

大黄配玄参:润肠通便。

大黄配知母:清热润燥。

大黄配赭石:肝气上逆。

大黄配防己:决壅利水。

大黄配槐角:治疗痔疮。

【临床应用】

1.用于胃肠积滞、大便秘结。大黄泻下通便,荡涤胃肠积滞,为治积滞便秘之要药;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治里实热结而兼气虚或兼阴虚津亏者,可与补气血药或养阴生津药同用,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治热结而气血不足者,可与人参、当归等同用,如黄龙汤;治热结津伤者,可与麦冬、生地、玄参等同用,如增液承气汤;治气虚便秘,可与人参、黄芪等同用;治血虚便秘,可与当归、白芍等同用;治阴虚便秘,可与麦冬、天冬等同用;治阳虚便秘,可与附子、干姜等同用;治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者,须与附子、干姜等温里药同用,如温脾汤;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所致便秘,可与麻仁、杏仁、枳实、厚朴、芍药、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如麻仁丸,以润肠泄热、行气通便。治食积、气滞便秘,可与木香、槟榔等同用;治食积腹痛、泻而不畅者,可与青皮、木香等同用,以攻积导滞。

治疗阳明腑实、热结便秘、脘腹痞满、腹痛拒按,甚则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或杂病热结便秘者,用大承气汤:大黄9-15克,枳实9-12克,厚朴6-15克,芒硝9-30克(分2次冲服)。水煎,分2次服。以攻下泄热通腑。

治疗习惯性便秘:生大黄35克,瓜蒌仁12克,枳实15克。开水浸泡,取汁顿服,每日1剂。便软后, 每剂药粉碎成颗粒状,分3包,每天1包,浸泡服。1个月为1疗程。

治疗热郁脾胃、气机壅滞不畅所致心下痞满、脉关上浮(寸关尺三部脉均浮,且以关脉尤为明显)、按之濡软者或心下疼痛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6g,黄连3g。如病证以心下痞满为主,用滚沸开水浸渍方药约15分钟,去滓,每日分2次温服;如以心下疼痛为主,用水煎煮方药。以清泄热结。

2.用于湿热积滞所致黄疸、痢疾、淋证及热结积滞所致肝胆病变。大黄具有泻下通便、导泻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治肠道湿热积滞所致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痢疾初起、腹痛里急后重者,常与黄连、木香等同用,以清除肠道湿热积滞。治湿热黄疸者,常与茵陈、栀子等配伍,如茵陈蒿汤,以利胆退黄、清化湿热;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

治疗病毒性肝炎,症见黄疸、腹胀、便秘、舌苔黄腻者:大黄10g、茵陈20g、山栀10g、白茅根15g、白花蛇舌草15g。

治疗热结积滞所致胆石症、胆囊炎,用胆道排石汤:生大黄9-12克,枳壳、木香各9-12克,郁金、茵陈各9-15克,金钱草30-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以清热利湿、行气止痛

3.用于急性腹痛、痛而拒按: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膜炎、妇科盆腔脓肿。

治疗胆绞痛:生大黄10~20g,木香10g,加开水30ml浸泡10分钟后,频频饮服。

治疗肝胆湿热、腑气通降失调所致急性胆道感染,用大黄清化汤加减:大黄10g(后下),柴胡10g,黄芩10g,木香10g,银花15g,蒲公英30g,玄明粉10g分冲,连翘15g,红藤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以清热化湿、利气通腑。

治疗湿热内蕴中焦所致急性病毒性肝炎,用大黄清化汤加减:大黄10g(后下),柴胡10g,黄芩10g,茵陈20g,黑山栀15g,板兰根30g,大青叶15g,郁金10g,连翘10g。以疏肝利湿、清热解毒、化瘀通下。

治疗脾胃湿热内滞、互阻中焦所致急性胰腺炎,用大黄清化汤加减:大黄10g(后下), 柴胡15g,黄芩15g,枳壳12g,木香6g,玄明粉10g(分冲),红藤30g,败酱草30g,黑山栀10g。3剂,1日2次。

治疗气滞血瘀化热所致急性阑尾炎,用大黄清化汤加减:大黄10g(后下),柴胡1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红藤30g,败酱草30g,冬瓜子30g,黄连5g,丹皮10g。2剂,水煎,日服2次。以通利攻下、清热解毒化瘀。

治疗大肠火热所致急性阑尾炎,用大承气汤加减:大黄、枳实、延胡索、木香各20g,厚朴30g,芒硝冲10g,每日1剂。以清热通腑解毒。

治疗肠胃气滞所致阑尾炎,用大黄麻子仁丸加减:大黄、麻子仁各50g,厚朴、枳实、桃仁、延胡索、木香、白芍、杏仁各25g,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0g,每日1~2次。

治疗肠梗阻:生大黄15g,糯米50g,蜂蜜100g。生大黄研末,糯米炒至微黄后研末,两药混匀后,加入蜂蜜,调成糊状后服用,成人1次顿服,儿童可1次顿服或数次分服。

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用大承气汤:生大黄(后下)15g,枳实10g,芒硝(冲服)、厚朴各12g,桃仁9g,炒莱菔子20g。

4.用于急性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而见口燥咽干、舌苔焦黄者:治流行性出血热,可与芒硝、桃仁、桂枝等配伍,有助于患者渡过少尿期。治脑膜炎,可与黄连、黄芩、芒硝、地黄、龙胆草等配伍。治急性肠炎,可用单味大黄。治肠伤寒,用大承气汤加甘草,药共5味,以便通、退热。

治疗急性肺炎:大黄1.5g,芒硝9g,元参15g,甘草6g。水煎200ml,每日服l~2剂。

治疗伤寒并热霍乱(涎流吐逆,不能言语,牙齿动摇,喘气闷绝):大黄、人参各15g,加水二碗,煎成一碗,热服即安。

5.用于热邪旺盛、火热上炎所致面热头昏、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大头瘟等实火证。大黄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治上、中二焦热邪炽盛所致目赤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睡卧不宁、谵语狂妄等证,可与黄芩、栀子等同用,如凉膈散,以泻火通便、清上泄下。治肺胃热盛、风热上攻所致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可与黄连、黄芩、栀子、连翘等同用,如黄连上清丸,以清热通便、散风止痛。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

治疗急性结膜炎:生大黄研末,开水冲服,每次6g,每日2次。

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生大黄6~9g,土牛膝10~15g。煎汤250~300ml,酌量加入冰糖。如果大便秘结,冲入玄明粉6g。年龄在6岁以上者,分3次1日服完;6岁以下者,分2天服完。泻下以后,生大黄可以改为熟大黄,继续服用2~3天。

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口腔炎、口唇溃疡、皮肤毛囊炎及头部疖肿等炎性疾患,用生大黄9~24克,煎取150~500毫升(每剂最多使用2天),供漱口、湿热敷及洗涤用,每天4~6次。

6.用于火热亢盛、热伤血络、迫血外溢所致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等血分实热证。大黄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治心气不足、心胃火盛、迫血妄行所致吐血、衄血、咯血,可与黄连、黄芩配伍,如三黄泻心汤,以苦寒泻火、清泄三焦。

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其次为胃炎、胃溃疡、胃癌、十二指肠炎等证:1)口服生大黄粉,每次1.5~3g,每日2~4次。2)大黄制剂(精黄片)每次3片,每日3次。视大便情况调整服药次数,一般控制在每天大便4-6次。患者服药2-4天,直至血止。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所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用三黄泻心汤加味:黄芩10~12g,黄连6~8g,大黄10~15g,田七6~8g,白芨15~20g。每天一剂,每剂药浓煎两次,两煎混合成400ml,分三次服,7天为一疗程。

治疗幽门螺旋菌阳性之慢性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出血:精制大黄片3片,每日3次,饭前服用。

大黄 细辛
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所致出血:每日用制大黄3.0-5.0克,研碎放入300 -500毫升开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液体变黄即可服用。每次30-50毫升,每隔1小时服1次,出血较重者可加三七3.0克。

7.用于瘀血凝滞所致妇女月经闭止、少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乳痈、肠痈、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病。大黄具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既可下瘀血,又可清瘀热,为治瘀血证之常用药物。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以破血逐瘀、清热润燥;治跌打损伤所致胁下瘀血肿痛、痛不可忍或其他部位瘀血肿痛,可与当归、红花、桃仁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以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治疗产后恶血冲心或腹中血块、胎衣不下:大黄30g,丹参、桃仁、枳壳各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3次服。加减:神昏者,加钩藤、大竺黄各10g。

治疗肠痈肿痞,用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各9g,冬瓜仁15g。水煎服。五味合用,共奏泻热逐瘀,散结消痈之功。有脓当下脓,无脓当下血。

治疗乳痈肿痛,用金黄散:大黄、甘草各30g,共研为末,以好酒熬成膏,摊布上贴肿处。同时,取药末一匙10g,用温酒送服。次日当有瘀血、恶物排出。

8.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大黄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烧烫伤,可单用大黄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9.用于癌瘤积毒,可败毒抗癌:

治疗白血病 大黄、玄参、生地黄、大青叶各9克,天花粉6克,蝉蜕、人中黄各4.5克,牡丹皮3克 水煎服,日1剂。能使淤热、出血、肿痛等症状消失。宜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率47%。

治疗食管癌 大黄15克,黄连、黄芩各9克,硇砂1克(兑) 水煎服。能使癌肿消除,吞咽顺利。有效率88%。

治疗胰头癌 大黄、柴胡各9克,生半夏、枸橘叶、过路黄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能使肿痛消失。

治疗子宫癌:酒大黄30g,赤芍、当归、黄芪各30g,北重楼90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早、晚各服l丸;

治疗直肠癌:大黄3g,鸦胆子15粒,蟾酥0.015g,共为细末,每口服1次;

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或妇人带下、手足寒热,用加减三黄丸。

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服用生大黄片(每片含生大黄0.6g),开始每次3片,早中晚各1次,以保持每日2—3次微软溏便为度,逐渐加量,最大剂量每次15片,分3次服,连服3个月。

治疗高脂血症:1)大黄粉每天1-1.5克,分3-4次服,30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2)大黄浸膏片每片0.5克,每次4片,每日3次,饭后服,连用1个月为1疗程;3)口服大黄醇提片,每晨3片(每片0.25克),连服3周;4)每日睡前服大黄冲剂1包(每包6克),连服60天。

治疗肝脾虚综合症:大黄12克,枳实8克,厚朴 5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3剂。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属湿热重者,用降浊汤:大黄30g,苦参20g,甘遂、牡蛎各10g;2)正气虚弱者,加人参5g,黄芪10g;3)呕吐者,加姜厚朴10g,芦根2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或入丸、散:0.2-15克(胶囊、合剂同)。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患处。

1.生大黄煎煮时间约15~20分钟,火力先猛后文火。

2.大黄用量有大、中、小三个剂量段:大量(15g以上)攻下,中量(10~12g)活血通经,小量(3~6g)除痞退黄。(注:治疗便秘,我之常用量为7-15g。)

3.大黄用于攻积导滞之势猛,泻火解毒之力强,入煎时须注明后下。若泡汤兑服或研末吞服,则其力更峻。

4.用于泻下,大黄不宜久煎,故须后下;用于清湿热,则煎煮时间可稍长些。

【使用注意】大黄峻烈、攻下破瘀力强,易伤正气,故表证未解,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者,以及孕妇胎前、产后,均应慎用或忌服。

大黄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均应忌用。

血枯经闭,血虚便闭,病在气分、不在血分者禁用。

习惯性便秘不宜久用大黄,当从调整升降出入功能着手。长期使用大黄可形成药物依赖。

《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本草纲目》: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并勿轻用,其性苦寒,能伤元气、耗阴血故也。

《雷公炮制药性解》:伤寒脉弱及风寒未解者禁用。

《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瘤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肝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药性论》:忌冷水。恶干漆。

【宜忌】

适用大黄者,大多体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暗红,皮肤易生疮痘;或血压、血脂、血黏度偏高。

宜用于充实性体质老年病人:如营养状态比较好,无明显虚弱表现,面部暗红,腹部充实有力,食欲较好,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暗红,体检血压、血脂、血液黏度、血尿素氮较高者,或有胆囊炎胆石症、体型肥满者。体质比较充实的老年人经常少量饮用大黄水,可以强身健体、延寿,很少患高血压、冠心病,而且肠胃消化功能好、食欲强、不易感冒、头脑清楚、无便秘及前列腺肥大。大黄之补,是通补,即以通为补。

适用大黄的舌苔多呈黄苔,或黄腻苔,或焦黄苔。在急性传染病中,尤以焦黑苔为特征。

【炮制】

《药品化义》: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生用,则能速通肠胃;制熟以酒,性味俱减,仅能缓以润肠。

《本草逢原》:若峻用攻下,生用;邪气在上,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药至高分而驱热下行。

《汤液本草》:大黄,阴中之阴药……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大黄须煨,恐寒则伤胃气。

《医宗说约》:酒浸蒸熟晒干,如此九次,能上达巅顶,治头目疾及久积涸病。治泻痢姜汁拌炒。治伤寒熟结生用。治疮疡热结酒炒。

《本草切要》:凡蕴热之症,一切火热之大便秘结,必用苦寒.以大黄可也。若跌扑损伤,血有所淤,闭而不行,必加酒炒大黄;又有阳明胃火,腮颊肿痛等,必用姜制大黄,以清痰降火。

《本草正》:大黄欲速者生用,泡汤便吞;欲缓者熟用,和药煎服。

《本草新编》:欲其上升须加酒制,欲其下行须入芒硝,欲其速驰生用为佳,欲其平调熟煎尤妙。

大黄生者走后阴,熟者走前阴,醋制入血分。

大黄经蒸炖煮制后,葸醌类衍生物均减量2/5左右,而苷类基本未受影响。高温炮制的大黄炭成分破坏较大,只保留各类蒽醌衍生物1/3左右,番泻苷已不存在。酒制后大黄酸的含量明显减少。酒炒、醋炒制品鞣质量减少约18%,大黄炭则减少近80%,酒炖大黄减少量约50%。大黄炭和酒炖大黄对胰脂肪酶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酒炒大黄对胰蛋白酶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生熟大黄对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各种炮制对大黄的解热作用则影响不大。

【化学成分】大黄含有蒽类衍生物、苷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

1. 蒽类衍生物分为:① 游离型蒽醌衍生物有9种,如芦荟大黄素、土大黄素、大黄酚、ω-羟基大黄素、大黄素、异大黄素、虫漆酸D、大黄素甲醚、大黄酸;② 结合型蒽醌化合物,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的单和双葡萄糖甙;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单葡萄糖甙;③蒽酚和蒽酮类化合物:大黄二蒽酮、掌叶二蒽酮,以及与糖结合形成的甙,如番泻甙A、B、C、D、E、F等。

2. 苷类化合物:土大黄甙、3,5,4’-三羟基芪烯一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stilbene-4’-O-β-D-(6’-O-gallayl)-glucoside)、3,5,4’-三羟基茋烯-4’-O-β-D-吡喃葡萄糖甙(3,5,4’-trihydroxy stilbene-4’-O-β-D-glucopyranoside)。

3. 萘衍生物:torachrysone-8-O-β-D-glucopy ranoside,torachrysone-8-(6′-oxaly)-glucoside及决明松。

4. 鞣质类(大黄鞣酸及其相关物质):没食子酰葡萄糖、d-儿茶素、儿茶精、没食子酸、大黄四聚素。此类鞣质为收敛成分。大黄四聚苯经水解,得没食子酸、肉桂酸及大黄明。没食子酸一部分是游离的,一部分和葡萄糖结合成没食子酰葡萄糖甙。此类鞣质及相关物质有止泻作用,与蒽醌衍生物的甙类之泻下作用恰恰相反。

5.大黄中还含有挥发油、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等。大黄含有的脂肪酸:如己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棕榈酸具抗菌作用,亚油酸有降血脂作用。

6.大黄尚含有有机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乳酸、桂皮酸、异丁烯二酸、柠檬酸、延胡素酸等。大黄还含有草酸钙、葡萄糖、果糖和大量淀粉。其含非葡萄糖甙性的树脂,水解后产生没食子酸、肉桂酸和数种蒽醌衍生物。

7.大黄中还含有多种无机元素:钾(K)、钙(Ca)、镁(Mg)、镧(la)、铜(Cu)、锌(Zn)、锰(Mn)、铁(Fe)、铅(Pb)、钴(Co)、镍(Ni)、钛(Ti)、铂(Pt)、汞(Hg)、锗(Ge)等,以铁、锰、锌含量较高,铜、铅、钴、镍含量较低。

【药理作用】

现代医学证明,大黄具有导泻、利胆、保肝、抗溃疡、消炎、解热、抗菌、抗病毒、降压、降血脂等作用。

1.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一般在服药后6~10小时排出稀便。大黄的泻下有效成分主要是番泻甙与结合型蒽醌甙,且番泻甙的泻下作用较蒽醌甙为强,但含量则远较后者为少。由于大黄含有两种相反成分:蒽醌衍生物的甙类,鞣酸及其相关物质。前者能抑制肠内水分吸收,刺激肠黏膜,促进肠蠕动,从而导致泻下;后者有收敛作用而能止泻。故大黄在生用、短煎、大剂量的情况下有泻下作用;而在制用、久煎、小剂量的情况下,泻下作用减弱,同时出现止泻作用。

大黄的泻下作用机制:大黄经口服后,结合状态的葸苷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在肠内细菌酶的作用下,还原成葸酮,刺激肠黏膜,并抑制钠离子从肠腔转运至细胞,使大肠内水分增加,蠕动亢进而致泻;部分蒽苷从小肠吸收,到体内也可还原成蒽酮,再经大肠或胆囊分泌人肠腔而发挥作用。

研究证明,大黄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使中远段结肠的蠕动加快,而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因大黄含有较多具收敛作用的鞣质及没食子酸类,故在制用、久煎、小剂量使用时,反有止泻作用,或在生用、大剂量泻下之后发生继发性便秘,如与芒硝等药物伍用可无此弊。若煎药时间过长蒽醌甙分解,而鞣质成分保留,只具有便秘作用。

2.大黄具有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作用

3.大黄具有止血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是是α-儿茶素、没食子酸。大黄酚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有止血作用。

4.大黄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首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其次对白喉杆菌、枯草杆菌、伤寒与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绿浓杆菌、布氏杆菌、草分枝杆菌、草状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亦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主要是抑菌而非杀菌。大黄抑菌有效成份主要为游离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强。大黄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寄生虫及流感病毒、孤儿病毒、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亦有抑制作用。其浸出液能杀死溶组织变性原虫、阿米巴原虫、阴道滴虫、血吸虫及钩端螺旋体等其他敏感微生物。大黄煎剂对多种真菌,如许兰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大黄素对肠管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有解痉降压作用。

大黄及大黄酸、大黄素均有利尿作用,可使尿中钠和钾含量明显增加,并促进输尿管的蠕动,从而增加排尿量。其中以大黄酸作用最强。

生大黄有抗凝和活血的双重作用。生大黄与丹参联用,可使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下降更明显,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显着延长。

大黄酚和大黄素有明显的止咳作用。

蒽醌衍生物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大黄所含鞣质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生大黄煎剂对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可能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主要作用机理。

大黄蒽醌类可促进胆汁分泌,有利胆、排石作用。

大黄可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原于其泻下作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的结构破坏,功能丧失,含氮的代谢废物潴留体内,通过泻下可促进其从肠道排泄,减轻氮质血症,从而缓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

1.大黄性味苦寒,久服易损伤脾胃。生大黄内服过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头昏、腹胀、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另外,因大黄含有可引起腹泻的成分蒽醌,长期服用,可导致继发性便秘。

2.便秘患者久服大黄,可引发贫血、肝硬变、电解质代谢紊乱(低血钾)等并发症。大黄中含大量草酸,长期服用可能引发肾、膀胱结石等副作用。

3.长期使用蒽醌类物质可导致一种结肠黑色沉着病,多见于过度或滥用蒽醌类缓泻剂(如波鼠李皮、番泻叶、芦荟、大黄和泻鼠李皮)。肠镜检查横结肠至直肠粘膜呈网络状改变,粘膜表面有密集的黄褐色色素沉着;病理检查显示粘膜组织内有大量含有色素颗粒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大多数情况下,结肠黑色沉着病随药物的间歇使用呈可逆状态。

4.长期服用含有芦荟、大黄、番泻叶等药制成的泻剂而出现“黑便”的患者,经检查显示癌症病人时有出现。大黄素及其蒽醌类化合物,在一定的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下,对甲状腺、脾、肝、肾、骨髓、膀胱可引起非肿瘤性损害增加,可增加癌的发生率,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肾毒性和致癌性。使用蒽醌可使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率减少。

5.年老体虚、气血不足之便秘患者,用大黄虽能通便,但耗伤正气,可使津亏气弱、便秘加重。

【文献摘录】

1.《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2.《本草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3.《本草新编》:大黄性甚速,走而不守,善荡涤积滞,调中化食,通利水谷,推陈致新,导瘀血,滚痰涎,破症结,散坚聚,止疼痛,败痈疽热毒,消肿胀,俱各如神。欲其上升,须加酒制;欲其下行,须入芒硝;欲其速驰,生用为佳;欲其平调,熟煎尤妙。欲其少留,用甘草能缓也。

4.《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5.《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6.《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7.《药品化义》: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专攻心腹胀满,胸胃蓄热,积聚痰实,便结瘀血,女人经闭。

8.《中藏经》: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精必长其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7933.html

更多阅读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

大黄的作用与功效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大黄的作用与功效——简介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

大黄与芒硝的作用与区别 大黄芒硝散的副作用

大黄与芒硝都是攻下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搞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只好稀里糊涂地照本宣科地用。 大黄的作用非常多、也非常大,可以概括为“破症瘕积聚”、“推陈致新”。大黄配活血的药可以活血破瘀、配热药可以驱寒、配寒药可以除热泻

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大黄鸭死了图) 香港维多利亚港

5月2日,一只高达16.5米的巨型“大黄鸭”游到香港维多利亚港,它的出现令香港一时间沸腾起来,不仅引来各路粉丝前往一睹风采,也成为网络热点,网友们智慧博发,制造了不少笑话段子。众多明星也纷纷捧场,刘德华、彭浩翔、杜汶泽、余文乐、万绮雯

BTV养生堂陈文伯小秘方大疗效全集 养生堂陈文伯大黄

■高血压与冠心病【byb.cn】2011年10月24日-2011年10月27日,现任京城名医馆馆长、炎黄国医馆馆长、北京东方传统医学门诊部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男性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保健协会委员陈文伯做客BTV养生堂现场,为您讲解《小秘方

声明:《大黄 细辛》为网友心不再完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