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删下的部分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1)廉颇复伐齐几,(2)拔之。后三年,(3)廉颇攻魏之防陵、(4)安阳,(5)拔之。后四年,(6)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7)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阀与下。(8)  

【注释】(1)“居二年”,赵惠文王二十三年,齐襄王八年,公元前二七六年。(2)“几”,邑名,故地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赵世家》载廉颇于惠文王二十二年攻取魏国几邑。为同一事而将几邑分系两国,应有一误。或以为几邑介齐、魏之间,时或属魏,时或属齐,也成一说。(3)“后二年”,据《赵世家》等,此应是“后一年”,即在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公元前二七五年。(4)“防陵”,故地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南,因防水而得名。(5)“安阳”,在魏本名宁新中,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二五七年)秦军攻占后改名安阳,故地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东南。(6)“后四年”,赵惠文王二十八年,齐襄王十三年,公元前二七一年。(7)“平邑”,故地在今河南省南乐县东北。(8)“阏与”,故地在今山西省和顺县。“阏”,音yù。《赵世家》载,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韩相攻,而围阏与。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1)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2)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3)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4)“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5)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6)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7)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8)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注释】(1)“田部”,负责农田生产管理及田赋租税征收事务的部门。(2)“平原君”,名赵胜,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号平原君。事迹洋本书本传。(3)“用事者”,当权管事的人。(4) “因说”,趁着辩解的时候劝谏平原君。“说”,音shuì。(5)“纵”,放任。(6)“加兵”,指用武力来侵夺。(7)“上下平”,指政局稳定,上下同心。(8)“岂轻于天下邪”,哪里能被天下人轻视呢?指平原君会因为赵国的强大而受到天下诸侯的尊重。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1)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注释】(1)“乐乘”,本燕将,系名将乐毅族人,后来赵国封他为武襄君。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1)秦军鼓噪勒兵,(2)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3)赵奢立斩之。坚璧,(4)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5)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6)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7)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8)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9)赵奢曰:“胥后令邯郸。”(10)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唇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11)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注释】(1)“军武安西”,“军”,是动词,军队驻扎。“武安”,故地在今河北省武安县西南。(2)“鼓噪”,擂鼓呐喊。“勒兵”,本指治军,统率军队,此指操练兵马。(3)“候”,负责侦察敌情的军吏。(4)“坚璧”,加固军营的璧垒。下文“增垒”意同。(5)“间”,间谍。 (6)“卷甲”,将甲胄收卷起来。“趋”,疾走。军队不着甲胄是为了行动便捷,迅速挺进。(7)“内之”,“内”,通“纳”,意即“放他进来”。(8)“请受令”,请允许我接受你的指教。《资治通鉴》改“令”作“教”。(9)“鈇”,同“斧”。(10)“胥后令邯郸”,“胥”,通“须”,等待,“胥后令”,是说等待以后的命令。“邯郸”二字,有人认为是讹文,钱大听说,赵都邯郸,意谓当待赵王之令。(11)“解而走”,溃散而败逃。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1)以许历为国尉。(2)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3)后四年,(4)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5)七年,(6)秦与赵兵相距长平,(7)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8)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9)括徒能读其父书传,(10)不知合变也。”(11)赵王不听,遂将之。  

【注释】(1)“马服君”,因马服山而为号。马服山,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2)“国尉”,官名,职掌军事的武官,职位仅次于将军。(3)“同位”,即“同列”,指级别相同。(4)“后四年”,指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公元前二六六年。(5)“孝成王”,名丹,公元前二六五年至二四五年在位。(6)“七年”,《六国年表》等载,长平之战在孝成王六年(公元前二六○年),此云“七年”,或自惠文王卒计起第七年。(7)“长平”,故地在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8)“笃”,指病势沉重。 音dǔ。(9)“胶柱而鼓瑟”,弹奏琴瑟,音调的高低要靠调节弦柱的松紧,柱将弦转紧,则音急调高;柱将弦调松,则音缓调低。如果用胶把柱粘牢了,就无法调节丝弦松紧,只能弹出一种调门。比喻僵化不变,单调死板。(10)“书传”,书籍和 传述。“传”,音zhuàn。(11)“合变”、应变,指灵,活地对付变化着的情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1)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2)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3)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4)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5)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6)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7)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己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8)妾得无随坐乎?”(9)王许诺。  

【注释】(1)“难”,反驳,提出不同意见。(2)“兵,死地也”,《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死生,国家的存亡,不能不审慎地研究。)与本句意同。(3)“不将括”,不以赵括为将。“将”是使动用法。(4)“身听奉饭饮而进食者”,亲自侍奉饮食,以师长之礼对待的人。(5)“军吏”,指属下军官。“士大夫”,指幕僚。(6)“东向而朝”,赵括面向东而坐,接受部下的朝见。当时以面向东的座位为尊。(7)“异心”,指思想作风全然不同。(8)“不称”,不称职。“称”,音chèn。(9)“随坐”,即连坐,一人犯法,他人一起受罚。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1)纵奇兵,洋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2)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3)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4)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5)迺得解邯郸之围。(6)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注释】(1)“白起”,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东)人,以军功封为武安君,为秦国攻破敌国七十余城。长平之战后,因与秦相应侯范睢有矛盾,遭猜忌,终于被秦王赐死。事迹详本书本传。(2)“四十余日,军饿”,《白起王翦列传》载,“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皆在内部暗地里彼此残杀,以死尸为食。)可以参见。“饿”,是严重的饥饿。(3)“阬”,同“坑”,活埋。(4)“明年”,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二五八年。(5)“赖楚、魏诸侯来救”,平原君偕毛遂赴楚求援,楚有春申君率军救赵;魏有信陵君窃符救赵。(6)“迺”,同“乃”。  

  自邯郸围解五年,(1)而燕用栗腹之谋,(2)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干鄗,(3)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4)赵以尉文(5)封廉颇为信平君,(6)为假相国。  

【注释】(1)“自邯郸围解五年”,邯郸解围在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二五七年),据《六国年表》及《燕召公世家》,栗腹攻赵在燕王喜四年,即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二五一年),中间相距不止五年。梁玉绳等认为“五年”是“七年”之误,王伯祥认为不计解围当年及谋赵当年,恰为五年。(2)“栗腹”,燕丞相。燕王喜命栗腹与赵结好,赠赵王五百金,栗腹自赵归燕,为燕王图谋击赵。(3)“鄗”,故地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北。音hào。(4)“乃听之”,《燕世家》载,当时赵国提出要求由主张与赵友好的大夫将渠担任燕相,方允讲和。燕王任命将渠为相,燕、赵媾和。(5)“尉文”,邑名,故地今已不可详考。“信平君”,封号。(6)“假相国”,代理相国。有人推测其时蔺相如当已死去,故以廉颇代为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1)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2)夫天下以市道交,(3)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4)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5)拔之。  

【注释】(1)“故客”,旧时门下的食客。(2)“君何见之晚也”,犹言“君见之何晚也”。“见之”,看问题;“晚”,指迟钝,不合时宜,落后于形势。(3)“市道”,市场上做交易的办法。(4)“居六年”,按,自赵孝成王十五年破燕军,杀栗腹算起,过六年是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二四五年),魏安趋王三十二年。(5)“繁阳”,故地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东北。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1)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2)其明年,(3)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4)  

【注释】(1)“悼襄王”,名偃,公元前二四四年至二三六年在位。(2)“大梁”,魏国都,故地在今河南省开封市。(3)“其明年”,赵悼襄王二年,即燕王喜十二年,公元前二四三年。(4)“武遂”,故地在今河北省徐水县西遂城镇。“方城”,故地在今河北省固安县南。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1)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2)被甲上马,(3)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4)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注释】(1)“毁”,诋毁,诽谤。(2)“一饭斗米,肉十斤”,战国时各国度量衡制度不同,如按秦制折算(汉初沿用),一斗大约为今二千毫升,一斤大约为今二百五十克。(3)“被”,通“披”,穿着。4)“顷之三遗矢”,一会儿功夫就大便了三次。“矢”,通“屎”。这是说廉颇的生理机能已老化,消化系统的器官功能已衰退。是使者诋毁之辞。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1)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2)  

【注释】(1)“一为楚将”,“一”是语助词,无义。(2)“寿春”,故地在今安徽省寿县。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二四一年),即秦王政六年,楚为避秦威逼,迁都寿春,仍称之为郢。  

  李牧者,(1)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2) 备匈奴。以便宜置吏,(3)市租皆输入莫府,(4)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5)习射骑,谨烽火,(6)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7)有敢捕虔者斩。”匈奴每人,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8)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注释】(1)“李牧”,《战国策·赵策》及《秦策》云,李牧一名繓(音zuò)。 (2)“代雁门”,代地的雁门郡。“代”是古国之名,在今河北省蔚县一带,代国为赵所灭。“雁门郡”,辖地相当于今山西省宁武、五寨、河曲等县以北,恒山以西,内蒙古黄旗海、岱海以南地区。(3)“便宜”,指不按照规定章程,而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便”,音biàn。(4)“莫”,通“幕”,指军队屯驻在外时将帅的营帐,因为以帐幕作为办公理事的府署,故称“幕府”。(5)“飨”,以食物供给、招待。(6)“谨”,慎。“烽火”,古代用以传递敌军进犯情报的设施。每相隔一定距离筑一高台,台上树立高木,有桔槔一类的举高装置,一头有容器可安放薪柴,敌寇入侵,则高高举起,白日举烟,夜晚举火。(7)“保”,通“堡”,堡垒。(8)“让”,责备,批评。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1)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2)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3)乃敢奉令。”王许之。  

【注释】(1)“边不得田畜”,边境地区不能种田和畜牧。“田”,耕作。“畜”,放牧。(2)“固称疾”,坚决地托言有病。(3)“臣如前”,我仍照从前的办法。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1)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2)彀者十万人,(3)悉勒习战。(4)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5)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6)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7)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8)破东胡,(9)降林胡,(10)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注释】(1)“具”,准备。“具”的内容,包括下列“选车”、“选骑”、选“百金之士”和“彀者”数项。(2)“百金之士”,《集解》引《管子》:“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意指骁勇善战敢死之士。(3)“彀者”,优秀的射手。“彀”,指拉满强弓,音gòu。(4)“悉勒习战”,都组织起来练习作战。“勒”,统率。“习战”,指进行作战训练。(5)“详北”,佯败。“北”,败走。(6)“单于”,匈奴君王的称号。“单”,音chan。(7)“陈”,通“阵”。 (8)“”,胡国名,在代地北方,音danlan,(9)“东胡”,北方民族名称,为乌丸(一称“乌桓”)之祖,其别派即后世的鲜卑,因在匈奴之东,故称为“东胡”。(10)“林胡”,北方民族名称,活动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以北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一带。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1)庞煖破燕军,(2)杀剧辛。(3)后七年,(4)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5)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6)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7)封李牧为武安君。(8)居三年,秦攻番吾,(9)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10)  

【注释】(1)“居二年”,赵悼襄王三年,燕王喜十三年,公元前二四二年。(2)“庞煖破燕军”,庞煖,赵将,素与剧辛交好。燕欲乘赵疲弱击之,命剧辛率军攻赵,赵使庞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3)“剧辛”,本赵人,后仕燕为将。(4)“后七年”,赵王迁二年,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二三四年。(5)“扈辄”,赵将。汉初彭越属将亦有名“扈辄”的,不是一人。“武遂”,《赵世家》作“武城”,故地在今河北省磁县南,不是上文李牧所取燕武遂。(6)“宜安”,故地在今河北省藁城县西南。(7)“桓齮”,秦王政十年(公元前二三七年)为将军,攻城野战,军功甚多。“齮”,音yǐ 。(8)“武安君”,封号名,“武安”,邑名,故地在今河北省武安县一带。(9)“番吾”,故地在今河北省磁县一带。(10)“南距韩、魏”,当时韩已向秦称臣,魏则献地于秦,皆听命于秦,故李牧需同时抵御韩、魏。《赵世家》系此事于赵王迁四年(公元前二三二年)。  

  赵王迁七年,(1)秦使王翦攻赵,(2)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3)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4)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及齐将颜聚代李牧。(5)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6)斩之。(7)废司马尚。后三月,王蔚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8)遂灭赵。  

【注释】(1)“赵王迁七年”,即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二二九年。“迁”,悼襄王庶子,在位八年,赵灭于秦。(2)“王翦”,秦名将,频阳(今陕西省富平县)东乡人。曾率秦军灭赵、燕、魏、楚等国,在秦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军功最多,事迹详本书本传。(3)“司马尚”,赵将军。(4)“反间”,利用伪造的情报调动敌方。(5)“,即“葱”。(6)“微”,秘密地,不公开地。(7)“斩之”,李牧之死,《战国策·秦策》胃赵王赐死,李牧自杀身死;刘向《列女传》卷七谓赵王迁之母倡后,淫佚不正,多受秦贿,而使王诛其良将武安君李牧。说法不尽相同。(8)“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赵世家》载,赵军破,颜聚亡去,以王迁降。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1)方蔺相如引壁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2)相如一奋其气,(3)威信敌国,(4)退而让颇,名重太山,(5)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注释】(1)“处死者难”,死得其所才是真正的难。“处死”指要死得是地方,死得有价值,不是无谓地去死。参看《季布栾布列传》太史公语。(2)“发”,发作,表现出来。(3)“一奋其气”,“一”是表示程度的副词,类似今天口语中“一……就……”的句式;“奋”,奋发扬厉,“气”,气概,精神。(4)“信”,通“伸”,伸张。”碱伸敌国”,是指蔺相如在敌国威风凛然,令敌震慑。(5)“太山”,即泰山。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删下的部分)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8116.html

更多阅读

贴吧怎么删自己的帖子 贴吧怎么删别人的帖子

贴吧怎么删自己的帖子——简介百度贴吧如何删除自己的帖子?百度贴吧怎么删除自己回复的内容?百度贴吧怎么删帖?百度贴吧自己发了帖子想删除?自己的帖子不想让别人看了,那就删除吧。贴吧怎么删自己的帖子——工具/原料百度贴吧贴吧怎么删

删掉的文件怎么恢复 精 误删掉的文件怎么恢复

删掉的文件怎么恢复 精——简介 我们在电脑操作过程中,会不断地删掉一些文件,一般的都是些垃圾文件,但是有时侯我们并不了解所删除的文件是否有用,删除之后是不是对系统的运行以及程序的运行是不是有影响,很多时候我们把很重要的软件当成

骖鸾录

【宋】范成大 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骖鸾录》一卷。宋范成大撰。成大有《呉郡志》,已著录。此乃干道壬辰,成大自中书舎人出知静江府时,纪途中所见。其曰“骖鸾”者,取韩愈诗“逺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语也。书末有云“若其风土之详,则有《

质疑小学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最早对小学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提出质疑的是湖北省安陆市乡村老师廖忠明,其后网上有大量的讨论帖子,质疑不断完善。我的学生吴伟鹏说他们读小学时,就邱少云一动不动跟老师发生争执,可见这篇文章的漏洞甚多,并且明显。然而,不挑破,又觉得

声明:《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删下的部分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为网友醉落夕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