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之著作《活法》 稻盛和夫著作


《活 法》


身处混沌时代,更该省思“活法”

此刻的我们处于一个“不安的时代”,极度混沌,看不清未来。理应丰富的心灵,却怎么也得不到满足。衣食无虞却少了些礼节,看似自由却常感觉窒息。其实,只要肯努力,有什么东西要不到手?又有什么事难得倒人呢?偏偏大家活得悲观又无力,更有人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我们的社会为什么笼罩在如此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中?那是因为许多人茫然不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失去了人生的指南针。现今社会的乱象,起因于人生观的付之阙如,这应该不是我个人的看法。

身处这样的时代,最重要的是问自己一个根本的问题:“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首先,要正视这个问题,确立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就是自己的人生指南针。所谓哲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理念或思想。

这听起来好像在沙漠洒水一样,白忙一场;又像在水流湍急处打桩,困难重重。然而我相信,正因为当前社会有视挥汗工作如敝屣的倾向,这个单纯而直接的问题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如果不愿尝试彻底思考为人的活法,混沌的情况只会加深,未来更看不清,而社会的乱象也只会继续扩大蔓延。被如此深切的危机感与焦躁感紧紧笼罩的,恐怕也不只我一个人。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探讨人的“活法”,我要抽丝剥茧,把心中所思所想毫无忌惮地全部说出来。我要从根本去探讨生存与生命的意义,希望借此发挥一点抵御时代洪流的抗衡力量。

如何找到生命的喜悦,享受幸福洋溢的充实人生?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读者一点想法,就是我最大的喜悦。

锻炼灵魂才不枉此生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又是什么?对于这个极其基本的问题,我依然要直截了当地说:“在于提升心性,锻炼灵魂。”

被人生种种欲望束缚和迷惑,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如果任其摆布,我们对财产、地位和名利将产生无止境的需求,成为沉溺于一时之快而无法自拔的人。

的确,人只要活着一天,就得应付衣食所需,也需要金钱让自己能过最起码的生活。何况,想出人头地也是奋斗力量的来源,没必要全盘加以否定。

可是,这些都只能存在于此生,任凭你累积了再多的财富,死后一样什么也带不走。这一生的点点滴滴,非得在我们死前结算清楚不可。

如果真要说什么是永恒不灭的,那恐怕就只有“灵魂”了吧!人在临死之前,这一生所建立的名誉、地位和财富都得一一抛下,能带着走向另一个旅程的,唯独灵魂而已。

因此,如果你问我:“这一生所为何来?”我会毫不犹豫、也不带一点骄傲地回答:“我是为了做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来。”换句话说,哪怕只比原本好一点点也无妨,我就是为了带着那净化过的崇高灵魂离开人世而来的。

尽管人在世间尝遍酸甜苦辣,历尽幸与不幸交织起伏的人生,在撒手人寰之前,还是得努力不懈地活下去。这整个过程就像磨刀,让我们提升心性,修养精神,带着比出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我认为,人类生存的目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秉持着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还要比今天进步的态度,每天实实在在去努力。我们生存的目的与价值,不就存在于那努力不懈的付出、脚踏实地的行动,以及兢兢业业的求道中吗?

人生往往苦多于甜,甚至常觉得“为什么唯独我必须承受这样的痛苦?”因而开始怨天尤人。其实,就因为人生疾苦,才更要把它视为对灵魂的锻炼和考验。苦难是淬炼心性最好的机会

把考验视为“机会”,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属于自己的一页篇章。

现世就是人类得以用来提升心性的期间,用来锻炼、修养灵魂的场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提升心性,锻炼灵魂。简单地说,就是这样。

简单才是不可动摇的原理原则

一个人所信守的“活法”,决定其灵魂是获得提升,还是被阴影笼罩。看你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就知道你的心灵会变得高尚,还是渐趋卑下。

世上有不少人拥有过人的能力,却因为心术不正而走岔了路。在我所置身的企业经营领域,也有许多人心中只有自己,只管自己能不能赚到钱,以至于引发丑闻事件。

这些全都是身怀经营长才的人所干的事,我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就如俗话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越是才华横溢的人,越容易过度相信自己的才能,而走上偏锋。这种人可以靠才能发达一时,但单靠才能终究还是会走向失败。

越是拥有不世出的超凡才能者,越需要一个导引自己走向正途的人生指南针,而这个指南针就是自己的理念与思想,也就是人生哲学

缺乏人生哲学、人格未臻成熟的人,就算再怎么才高八斗,也是“有才无德”,无法把难得的才能发挥在正途上,只会误入歧途。这种事不是企业领导者的专利,是你我所有人的共通问题。

我对“人格”的定义,可用一个公式来表达:性格+哲学。性格是人与生俱来所拥有的,而哲学是在人生过程中学来的,两者合二为一,成为人格,换句话说,先天的性格加上后天形成的哲学,造就了我们的人格,也就是心灵的品格。

一个人本着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度过人生,将会决定他的人格。如果人生哲学扎根不深,这棵人格之树的枝干不会雄厚,也无法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

那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哲学呢?

“人的是非判断能力。”

这不就是一直以来父母对孩子耳提面命的、最单纯且最基本的教诲,以及人类自古以来就已奠定的伦理与道德吗?

京瓷是我27岁时,在亲友资助之下所创设的公司,当时我是个经营企业的门外汉,既没有相关知识,也没有实际的经验,根本茫然不知该如何经营一家公司。困惑到了极点的我,最后决定就凭人的是非判断能力,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并且贯彻到底。

也就是说,我把“不说谎、不给人添麻烦、诚实、不贪心、不自私自利”这些简单的规范,奉为经营的指导原则及行事判断的守则。这些不都是我们从小听父母老师讲到大,但长大成人后便渐渐遗忘了的教训吗?

你可以说那是因为我对经营一窍不通,但也是因为我很单纯的相信,行事如果违反大家共同认定的伦理与道德,是不可能成功的。

说起来,那都是些再简单也不过的标准,也因为如此,正是最合乎道理的原则。我就是在这些原则的引导下从事经营,一路走来始终无惑地走在正确的方向,并且把公司带向了成功之路。

如果你问我成功的理由是什么?说起来或许就是这么简单。也就是说,尽管我可能没什么过人的才智,可是我拥有简单却强有力的指南针,让我懂得去追求人所应为之正道。

事情是否为人所当为,有没有违反根本的伦理与道德?我把这些当作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原则而牢记在心,也在这一生中尽全力坚守至今。

或许现在有不少日本人把伦理和道德这些为人的根本道理,视为过时的陈腐观念。那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对于战前被误用的道德思想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反动,才导致这些根本的道理受到排斥。然而,这些原本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也是规范日常行为的重要准则啊!

现在的日本人将先人从生活中淬炼出来的智慧,以陈腐过时的理由加以排斥,万事皆以方便为依归,就这样让缺之不可的根本,包括伦理与道德,一样样地失去。

此刻,我认为重新找回这些重要智慧的时刻已经来临。现在的我们更应该重拾这些为人的根本原理原则,根据这些处世原则踏实地过日子,不是吗?

在工作中悟得人生真理

那么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可以培养人格和锻炼灵魂呢?是不是非得做一些特别的修行,例如到深山里闭关、以肉身抵挡从天倾泻而下的瀑布之类的事?没那回事。最重要的,就是在我们所处的尘世中每天努力认真去做事

关于释迦牟尼的修行法,我将在后续章节中详述。释迦牟尼认为“精进”非常重要,是达到开悟境界的修行方法之一。所谓精进,是指努力工作,心无旁鹜地投入眼前的工作。我认为这就是帮助我提升心性与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般人都把劳动看成获得生活所需之粮食与报酬的手段,认为劳动的时间越短越好,工资则多多益善,其余时间要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从事休闲活动,这样的人生才算丰富。抱持这种人生观的人认为劳动的人人都不愿意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

然而,工作对人类而言,其实具有更深远、更崇高的价值与意义。劳动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欲望,磨练心性,培养人格,其目的不只是换取生活所需,因为换取生活所需只不过是劳动所附带的功能而已。

因此,以全部的精神投入每天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事,惟有如此才能做到锻炼灵魂、提升心性的无上“修行”。

举例来说,二宫尊德出身贫寒,是个毫无学识的一介农民,可是他凭着一把锄头、一把圆锹,每天天没亮就出门下田工作,直到满天星斗为止,就这样日复一日拼了命似的老老实实干着农活。这些努力让他成就了一项了不起的事业,把原本荒芜调的农村一点一点改造成丰饶的村落。

如此辉煌的成绩让他获得德川幕府拔擢入俯,与众诸侯平起平坐,尽管他不曾受过任何礼仪的训练,但当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就有如出身显赫的贵族般,自然散发威严,神情更是泰然自若。

也就是说,每天辛苦流汗,灰头土脸埋首农事的“田地里的精进”,也在不知不觉中深耕了他的内心,发挥了陶冶人格、磨练心性、提升灵魂层次的作用。

因此,全神贯注于一件事,对工作努力不懈的人,会在日复一日的精进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灵魂,同时培养出具有深度的人格。

劳动之所以值得尊崇,道理在此。磨练心性,这个字眼或许会让人联想到宗教修行,其实不过是要你发自内心喜欢自己的工作,并全心投入其中罢了

我记得拉丁文中有句俗谚:“与其成就工作,不如成就做事的人。”人格的培养必须通过工作。也就是说,哲学会从辛苦流汗中孕育出来,心性会在每天的劳动中得到锻炼。

全心投入自己应做的工作,不断动脑去想,努力去做,如此就能珍惜地活在所获得的每个今天及每个瞬间。

每一天都要过得“异常认真”。我经常对公司员工这么说。对于一去不复返的人生,不能有丝毫浪费,要以诚恳认真到“异常”的方式去度过。这种看来傻得可以的生活态度,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任何一个平凡人也能脱变成超凡的人物。

世上那些博得“名家”之誉,在其领域各领风骚的能人,恐怕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劳动不仅能产生经济价值,说它把人类的价值一并提升了也不为过。

因此,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每天确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希望大家务必记这一点。

思维方式改变了,人生也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人生要怎样才能过得更好,怎样才能尝到幸福的果实?我用以下这个方程式来解答: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换句话说,人生与实业的成果,是这三个要素“相乘”的结果,而绝非“相加”而来。

首先,所谓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才能和智能,多半是指与生俱来的资质,就像运动神经一样。热情指的是一颗充满热诚,想努力把事情完成的心,这可由自我意志决定,属于后天的要素。这两个要素都可给予0分~100分之间的评分。

既然要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表示就算空有能力,少了热情还是不会产生好的结果。相反的,尽管你没什么能力,只要充分认清事实并怀抱一股为人生、为事业奉献到底的热情去做,就会得到比先天能力强的人更好的结果。

接下来,回到第一个要素“思维方式”这是三者之中最为重要的。如果说思维方式足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一点也不算夸张。“思维方式”这个字眼看起来很笼统,说白了就是指人的心态与生活态度,包括之前提到的哲学、理念及思想

思维方式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可能是负的分数。分数最差也不过是零?不,还有更差的负数。也就是说,分数的区间可以拉大到正100与负100之间。

根据前面的推论,假设一个人的能力与热情十足,唯独思维方式有偏差,就足以引起反效果。原因是,既然思维方式是负数,那么与正数相乘的结果就只能是负数。

说到这个,免不了要提一下我不堪回首的往事。在我大学毕业时,刚好遭逢一职难求的时代,毫无身家背景的我到处去应征,却处处碰壁,一直找不到工作。于是我心想,干脆去当“知识分子流氓”算了;既然世界这么不公平,弱者永远注定要吃亏,那我去讲究人情义理的黑道混,说不定可以活得更好!当时的我在一半义气用事、一半认真的心情下,产生了这种想法。

如果当时我真的走上那条路,或许现在已经闯出点名堂,当起某某帮派的老大也说不定。可是,在那样的世界里,就算再怎么有势力,只要根本的想法是负面的,就会产生偏差,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也不可能是一条坦途!

那么,所谓的“正面”思维方式又是什么呢?其实不用想得太复杂,把它想成常识判断下的“善心”就对了。

例如想法积极,有建设性,具有合作精神,能以感谢的心与大家同心协力一齐前进,开朗而坚定,与人为善,关怀他人,有颗柔软的心,愿意付出努力,知足,不为己利,亦不贪求等

每句话看起来都是那么老掉牙,就跟小学教室里帖的伦理道德标语没两样,然而对这些话可不能等闲视之,不仅要用心体会,身体力行,更要与其融合为一才行。

你所想的就会实现

像这样随时带着善念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倾注自己的热情,就是为人生带来丰硕果实的秘诀,把人生带向成功之路快捷方式。何以见得?因为这就是遵循宇宙法则的活法。

佛教有项教义:“思想产生业力”,所谓的业又称“Karma”,是现象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换句话说,人的思想就是原因,而展现出来的结果就是现实。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的所思所想都极为重要,不容掺杂些许歹念。倡导积极思考的哲学家中村天风,所提出的“切勿心存歹念”也是同样的道理。

“心里的念头会牵动人生的发展,强烈的念头会发展成具象。”首先,请大家务必把这个“宇宙法则”牢记在心。或许有人认为这些话未免玄之又玄,实在无法接受,然而,这却是我从一生经历中所得来的,让我确信不疑的绝对法则。

也就是说,心存善念的人,会展开美好的人生;心存歹念的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是宇宙运行的法则。念头并不会马上制造出结果,因此或许不是那么容易了解,可是如果你拉长时间,以二十年、三十年的视野来看,几乎所有人的人生,最后的发展都是自己内心念头的延长线

因此,人在思考活法的时候,首先须以拥有纯净而美丽的心作为前提。为什么?因为善心,尤其是“为世间、为人类”的想法,可以说是宇宙最初的“意志”。

宇宙中存在着一股使所有事物更美好,并进一步演化发展的力量,也可称之为宇宙的意志。如果依循这股源于宇宙意志的力量顺势而为,人生将会迈向成功与繁荣。如果反其道而行,则将面临没落与衰败。

因此,对待万事万物皆抱持“一定要更好”的利他心与爱心,持续不断努力下来,就能跟上宇宙的潮流变化,展开美好的人生。相反的,假如内心充满私利私欲的想法,对人只有满腔怨恨和厌恶,只在意自己能得到什么,人生就会越过越不如意。

贯穿整个宇宙的意志是由爱、真诚与和谐所构成,宇宙意志平均散发给万事万物,让整个宇宙朝更好的方向成长发展。这个观点与宇宙物理学的“大爆炸理论”(Big Bang) 不谋而合,亦可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

关于宇宙最初的形式,我将在第五章详述。宇宙最早只存在一小撮的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因为大爆炸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由质子、中子、介子所构成的原子核,然后再与电子结合形成最早的原子——氢原子。

接着产生各种原子,而后是分子,再来形成高分子,最后产生了人类这种高等生物。对宇宙进化过程了解越深的人,越会觉得万事万物之所以持续成长和进化,若不是由某种“伟大之物”的意志所促成,实在无法加以解释。

我长期从事制造业,对于这所谓“伟大之物”的存在,有许多切身的体会。我就是因为接触到那样的睿智,得其导引才能成功开发许许多多的新产品。我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

京瓷所生产的陶瓷是所谓的精密陶瓷,也就是一种被广泛运用在PC和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高级材料。京瓷在精密陶瓷的相关技术发展上领先全球,一次又一次超越巅峰的成绩足以傲视群伦。可是,当年我根本是陶瓷的门外汉,在学校学的是石油化学方面的有机化学,只因求职之路坎坷,不得已只好进入京都一家无机化学的玻璃公司工作。

因此,当初我根本没有半点陶瓷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更惨的是,那家公司亏损连连,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研究设备和机器。我除了每天到工作现场,用尽心思做研究,一次又一次进行实验之外,实在别无他法。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开发出新的材料。

这种新材料在一年前(1945年)左右,才刚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Ceneral Electric)的研究机构领先全球首度合成成功,而我所开发出来的材料虽然在结构上完全相同,可是合成的方式却与通用电气完全不同。换句话说,我所使用的是举世无双的独创方法。

既没有精密的设备,实验设计也不全然遵照理论,可是京都这家不起眼的小玻璃公司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研究员竟然在困难的环境下,交出了一张与世界级的通用电气公司相比毫不逊色的成绩单。只能说我交了千载难逢的好运。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幸运后来还持续降临在我身上,一直到我离开这家公司,创立京瓷之后,仍然带着我及我的公司继续不断成长。

“智慧宝库”释放无限睿智

到底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结果呢?我认为既不是凑巧,也不是凭我个人的才能办到的。应该说,在这个世界,甚至这整个宇宙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一个“智慧宝库(真理的宝库)”,而我们在自己也无法察觉的时刻,将宝库里所蓄积的新的点子、灵感及创造力的形式一个个抽取、挖掘了出来。

那就是所谓的“智慧宝库”,只不过所有权不在人类身上,是由诸如神明或宇宙所保管的类似“普遍的真理”。当那里面的真理传授给人类,人类的技术得以进步,带动文明的发展。其实我自己也搞不清那是什么状况,只能说大概是我拼了命投入研究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智慧的一角,才得以发挥创造力,尝到成功的果实吧!

关于“京都赏”,我会在后续章节详述。这个奖是为了表彰替人类开创新局之各种领域的研究人员而设。与这些研究人员接触时,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创造力的灵感,竟然也都同样来自那有如神授旨意般的一刹那。

在他们长期默默从事研究的过程中,创造的灵感往往在休息的片刻闪过脑海,有时出现在睡梦之中。爱迪生能在光电和通讯领域成就各种划时代的发明,不也因为他付出过人的努力,拼命钻研,结果才得以接收来自“智慧宝库”的灵感启发吗?

回顾过往伟大先哲的丰功伟业,我更确信人类都是如此汲取“智慧宝库”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转化为创造力,而促成了物质的进步并带动文明的发展。

那么,要如何打开宝库,取得智慧呢?没别的,就是靠一股脑全心投入的热情,再加上出于至诚的不断努力。也就是说,当人想得到什么东西时,那些抱持善念拼命努力的人,自有神明会为他照亮前程,从“智慧宝库”里为他投射出一线光明。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说知识、技术、经验和设备都少得可怜的我,凭什么能创造出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发明?我实在说不出个道理啊!当时的我,清醒的时候就不用说了,连睡觉时脑子里都还在转着研究的事,对工作可以说是疯狂的投入。内心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无论如何一定要成功。我对工作就是以如此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去面对。

而我不就得到了保存在“智慧宝库”里的一部分智慧,作为我的回报吗?

人人都需要安身立命的哲学

所谓“智慧宝库”是我自创的词汇,如果有人要称之为宇宙的旨意或造物主的睿智,亦无不可。总之,人类就是在这样的大智慧引导之下,才得以不断成长发展至今。

然而,近几年来我时时担心,人类似乎已经迷失了应有的方向,或者说,人类把得自“智慧宝库”的智慧用于错误的方向,而走入了不归路。我认为元凶仍然要归咎于失去安身立命的“哲学”。

换句话说,人类成功运用科技发展出高度文明,并享受丰饶的生活,然而精神与心灵的重要性却也慢慢被遗忘,并因此引发了破坏地球环境等新的问题。

在我看来,人类是借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始把以往归天神所管的“神业”视为囊中而任意捉弄。过去神控制的高度智慧,如今人类俨然以拥有者的姿态开始滥用无度。环境破坏不就是拜此恶因之赐,所产生的恶果吗?

举例来说,氟氯碳化物对臭氧层的破坏、农药与肥料对土壤及河川的污染、二氧化碳增加造成的温室现象,以及戴奥辛等环境激素对生物体的影响等,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地球,甚至人类的生存本身都遭受威胁。

之所以演变成这样,是因为原本为了带领所有生命体到达幸福而存在的“真理”,被误用于错误的方向。过去人类赖以持续进步的利器,如今快要变成伤害自己、摧毁自己的凶器。

就如我先前所提的“人生方程式”,任凭人有再高的技术与智慧(能力),就算也有满腔的热情,一旦哲学、理念和思想等提升思维方式的努力被忽略、被遗忘,将为地球带来无法想象的浩劫。

因此,追求正确的活法与应有的人生态度,已经不单是个人的问题。要导正人类的方向,解救地球于毁灭的边缘,非得要每一个人都重新检讨自己的“活法”不可。

该怎么做呢?每个人要对自己加诸更高标准的活法,对自我的规范不可有分秒的松懈。要把拼命努力、诚恳、认真、诚实……这些大学耳熟能详的道德和伦理观坚守到底,视其为个人哲学中无法撼动的一道防线。

立定为人的正确活法,并贯彻到底,不正是现在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才是让人生走向成功与荣耀,同时也让全人类同享和平与幸福的不二法门。如果这本书能在各位思考人生之际,发挥些许提示的作用,那将是我个人最大的安慰。



第一章
用心渴望的目标才可能达成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大家对人生中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往往像这样轻易看破。

然而,这是因为你先认定了“人生无法尽如人意”,才会导致事情成真,不是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无法尽如人意的人生,根本就是实现了自己原先的预期啊!

一个人的人生会直接受到自己想法的牵引,这是许多成功哲学的核心思维,而我个人的人生经验也让我建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若非心中热切渴望,美梦不会凭空实现。”换句话说,你能实现的目标,就是那些你曾衷心期盼过的。如果你连想都不曾想过,怎么可能会实现?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之所求会如实地反映在人生中。如果你想做些什么,首先就得好好想清楚自己要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必须以超人一等的、不顾一切的热情去期盼。

我切身体会到这个道理,是在40多年前第一次听松下幸之助先生演讲的时候。当时的松下先生还没像晚年时那样被神化,而我也只是个刚创业不久的不知名中小企业经营者而已。

松下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他为人称道的“水库式”经营:如果河川没兴建水库,一旦下大雨,很容易因为河水无处宣泄而导致洪水泛滥。反之,假如长期干旱无雨,则会因河水干枯而发生水荒。因此,应该兴建水库来储水,使水位保持稳定,才能免受天候和环境的影响。同理类推,他认为经营企业也该趁经济景气的时候,为将来的经济不景气预做准备,经营企业应有持盈保泰的规划

听到这里,挤满了数百位中小企业经营者的会场顿时一片哗然,大家开始议论纷纷。这个情景,坐在后面的我看得一清二楚。

“说那什么废话?不就是因为没有多余的能力,才需要每天汗流浃背,拼命苦撑?要是有余力的话,谁还需要这么辛苦?我们想听的是怎样才能拥有那座水库,至于水库到底有多重要,现在这个节骨眼再怎么强调也是白搭!”

诸如此类的窃窃私语声,在会场中此起彼落。不多久,演讲结束,提问时间一到,有位先生站起来发难:

“假如水库式经营能实现,那当然是最理想的状况,可是实际上却办不到啊!怎样才能拥有一座水库?如果您不教我们如何得到,那恐怕说再多也不具任何意义!”

听到这样的发言,松下先生温和的脸上浮现一阵苦笑。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慢慢吐出一句话:“关于如何拥有水库,我也没什么好方法。不过不去想办法兴建水库,那可不行。”这回,全场哑然失笑。对于松下先生没有骚到痒处的回答,大家显然非常失望。

可是我既没有失笑,也不感到失望,反而全身上下像通了电流一般深受震撼而当场愣住。因为我了解,松下先生的那句话,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

愿望要强烈到充满全身

松下先生的一句“不想办法不行”给了我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首先得有那个念头”。兴建水库的方法大家各有巧妙不同,本来就无法给个统一的说法。可是,首先心中若没有兴建水库的念头就是不行。这个念头是一切的起点。我想松下先生要传达的就是这个。

也就是说,如果心中连个想法都没有,当然不会知道该怎么做,也永远不会成功。因此,先在内心许下强烈愿望是一大重点。如此一来,这个想法会帮忙起头,一直到最后产生结果。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内心所刻画蓝图的具体展现想法相当于种子,也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长茁壮、开花结果的,最初且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这个贯穿我整个人生的真理,过去我一直一知半解,直到当时听到松下先生略带迟疑的回答后,才豁然开朗,也在我往后的实际人生中,通过学习与体会成为真实的经验法则。

不过,如果真心希望愿望实现,光在脑中想想可不成,你得有一股“几近疯狂的渴求”。“如果可以的话是最好啦!”这种半调子的想法千万要不得,你的愿望必须强烈到让你朝思暮想,无时无刻都记挂在心。从头顶到脚趾,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这个念头,假设哪天受了伤,甚至伤口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个“想法”。你的想法必须专一、强烈到这种地步,才有可能转化为成就事物的原动力。

能力不相上下,也同样下苦功的两个人,一个成功了,另一个失败,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大家往往把原因归咎于运气的好坏,其实重点在于两者愿望大小、深远及热烈程度的落差。

或许有人怀疑,这样说未免太过乐观了,其实,要废寝忘食、周而复始地反复去思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必须持续这个强烈的念头与几近疯狂的渴求,直到深入潜意识的程度为止

经营企业也是一样,展开新事业或开发新产品之际,只要脑筋开始去想,就会产生一个当下的判断,推测此事行不行得通或能否顺利进行。可是一味依照“常识”判断来行事的话,原本可行之事也可能被搞砸。要是真心想做些什么,首先就一定得拥有强烈的念头和愿望

要将不可能扭转为可能,就得先有几近“疯狂”的强烈念头,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会成功,而以积极的态度持续努力。这不管在个人的人生或企业经营上,都是达成目标的唯一途径。

想象的画面必须是“彩色”的

想要成就事物,必须先有强烈的愿望。这样的说法算不上科学,因此或许有人会以精神论视之而加以排斥。可是,如果你脑中持续保有一个念头,并努力去贯彻思考的话,最后真的会发生让你“看到”结果的事。

也就是说,要以强烈的念头去想,要做些什么、怎么做比较好,然后下一步就不能只是空有强烈的念头,而要在脑中认真规划实行的步骤,一次次地思考做法,并反复进行模拟。就像下棋时推想数以万计的下法一样,要一次又一次去模拟达成的过程,遇到阻碍时,就记下棋谱,然后再思考破解之道,根据情况随时修正计划。

如此不厌其烦地重复思考和修正,最后就会“看到”一条仿佛一直存在的通往成功之路,原先充其量只能算是梦想的东西,慢慢开始贴近现实,接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界线会渐渐模糊,就像已实现的事物般,让人可以在脑海中或眼前,把达成后的状态和轮廓清清楚楚地描绘出来。

而且,如果看到的成品是黑白的,那表示还差临门一脚,接下来可以看到更贴近现实的彩色画面,这种状态真的会发生。当想象中的画面浓缩到极点时,看到的就会是“现实的结晶”。

反之,如果没有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念头,加以深思熟虑,并且认真处理的话,就看不到清楚的画面,也就不可能成就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与人生。

就拿新开发的产品来说,光是达到原先设定的规格和性能标准还不够。只要产品还没到达当初经过透彻思考所“看到”的理想水平,那么就算满足了基本的要求,也不能算是好的产品。这种“差不多”等级的产品是无法获得市场一致肯定的。

过去,有一位与我同年代的研究员,大学念的是相当好的学校。有一次他与属下共同从事产品开发,几个月下来历经无数次地尝试错误,终于完成成品。然而,我只看了一眼就毫不留情丢下一句:“不行。”

“为什么?我们可是完全比照客户要求的性能去做的啊!”他的态度马上激动了起来。

“不。我期待的是更高水平的成品。先不说别的,你不觉得颜色看起来灰蒙蒙的吗?”

“您也是技术人员出身,所以请不要用‘颜色难看’这种情绪化的字眼来批评!这可是工业用产品。您不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来给予评价,我实在无法接受。”

“你说我的评价过于情绪化也无妨,反正我想象中精密陶瓷产品,不是这种死气沉沉的颜色就对了。”

不行就是不行,我要求他们重做。

我当然很清楚他们下过的苦功,也了解他们心中的愤怒。可是不管怎样,当时的成品就是与我的想象有明显差异,尽管是在外形方面。就这样,他们一再被我要求重做,最后终于成功做出我理想中的产品。

当时我跟他们说:“我要的是如利刃般能割人手的东西。”我的意思是要他们把目标设在无懈可击、完美无缺的程度,做出精准、完美到手一碰几乎怕会被割到那样的产品。

“如利刃般能割人手”是我小时候常听父母讲的一句话。当成品一如理想具体呈现在眼前时,人往往会不由得产生憧憬与敬畏之意,而不敢用双手去触摸,我的父母对这种情况以“几乎能割手”的说法来表达。

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沿用了这个说法。只要东西还没达到让我确信“已经不可能再好了的地步,就得加把劲继续做到好。这个观念对于志在攀登创造之巅峰的人而言极其重要,甚至也是一项义务。 看得到的就办得到

当然,这个观念不只是对工作而言,人生在世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以理想状态为目标,而且为了达到目标,必须进行“彻底思考直到看清楚为止”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持续保有强烈的念头。

试着将合格标准设在较高的水平,向前跨出一步努力去做,直到想法与现实完全合二为一为止。这么一来,就能完成令人满意的丰硕成果。

而且,有趣的是,如果着手之前就可以在脑海中明确看到,最后的成品一定能达到理想程度。相反的,假如事前就难以想象,则成品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这是我从人生各种境遇中所体验到的事实。

第二电电株式会社(原名DDI,现为KDDI)一开始投入手机事业时,也有相同情况。当我说出“未来将迈入手机的时代”时,周遭的人不是感到满腹狐疑,就是一口否定不表认同。

不管我再怎么斩钉截铁地说:“未来必将成为‘随时、随地、任何人’都能以手机进行沟通的时代。而且不久的将来,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一出生就会开始拥有自己的电话号码。”公司其他重要干部听了只是哑然失笑。

可是,我是真的“已经清楚看到了”。包括手机这项蕴含无限可能的产品,未来普及的速度与方式,以及在市场上的流通价位与尺寸大小等在内,我都已经在脑海中清楚看到了。

我凭什么能看到呢?从京瓷发展半导体零件事业的过程中,我在半导体技术的演讲速度、尺寸大小,以及价格变化方面累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以此为基础去推想,才能对手机这项新商品的市场发展,做出如此精准的预测。、

不止如此,我连使用费多少、月租多少、通话费水平,甚至将来的费率标准都已清楚预见了。那时我随口说出来的费率标准被当时的工作人员给记了下来。等到手机事业正式起跑之后,他把记事本拿出来一瞧,发现竟然与现行的费率标准几乎没两样。

包括手机在内,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制定,都必须整体考虑市场供需平衡和投资成本的回收等因素,再经过复杂又精密的计算才能得出,而我在这些因素还没成形的阶段,竟然就能明确预见未来的费率标准。该事业部的经理惊讶到几乎目瞪口呆地直说:“我只能说您神机妙算啊!”这就是我所谓“看得到”的一个例子。

只要是你能预先清楚想象到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也就是说,看得到的就办得到,看不到的也就做不到。因此,如果心中有所期望,那么非常重要的是,你得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让这个念头更加浓烈,提升为强烈的愿望,直到你能清楚地在眼前“看到”成功的景象为止。

“心有所想”本身就是一种潜在力量存在的证据,能让愿望成真。对于不具备上乘素质和能力的人,我倒认为问题出在他们没有干劲。

因此,如果能在脑海中勾勒出成功的景象,成功的概率就会大为提高。当你闭上眼睛想象成功的景象时,只要能清楚勾勒出那个景象,就一定能心想事成,达成愿望。

成功的两大要素:大胆思考,小心准备

当我们想挑战前人未做到之事时,总会面临周遭反对和抗拒的声浪。即便如此,只要你心中坚决相信“做得到”,也能想象计划实现时的情景,那么就应该大胆去实践你的构想。

构想应该从“乐观主义”的角度出发,就算稍嫌过度乐观也无妨。要尽量伸展灵感的羽翼,而周遭最好有一些能激发构想、使其继续膨胀的乐观主义者。

以前,当我有新的构想时,常把干部找来,听他们的意见。 “我有个……想法,大家觉得怎么样?”这个时候,越是好学校毕业的优秀人才,越会反应冷淡地向我详细说明,那个想法有多么不切实际、缺乏深思熟虑。

他们的说法其实不无道理,分析也很一针见血,可是话说回来,光会列举一堆唱反调的理由,就算再棒的构想也会被当头泼下的冷水搞得失去信心,大有可为之事也会因此丧失机会。

有过几次这样的经验之后,我就把商量的对象全部换掉。也就是说,当我要从事全新且高难度的工作时,会舍弃那些头脑好归好、但脑中的敏锐思考只会往悲观方向跑的人。我宁可找那些虽然有点冒冒失失,可是听到我的提案时会产生兴奋的感觉,给我肯定意见的人,他们的反应通常是:“听起来很有意思,应该来试一试!”这听起来或许有点乱来,不过,在酝酿构想的阶段,就是需要这样的乐观。

不过,一旦构想进入研究拟定具体计划的阶段,态度就必须一百八十度转变为悲观主义,去设想各种可能的风险,慎重且细心地拟定严密周详的计划。大胆又乐观的态度,只能在构思及思考的阶段派上用场。

而一旦计划开始付诸实行,态度又要回归乐观主义,果决地采取行动。换句话说,要成就事物、实现想法,必须做到“构思出于乐观,计划本于悲观,实行基于乐观。”

关于这一点,冒险家大场满郎先生对我说过的一段话或许可以作为参考。大场先生是全球第一位只身横跨北极与南极的人。由于京瓷是他探险期间所使用部分产品的赞助商,为此他专程来访致谢。

当时我开口的第一句话是赞扬他冒险犯难的勇气,谁知大场先生竟然面露尴尬之色,加以否认说:

“没有,我并没有那么神勇。反而该说我其实是非常的恐惧。就因为胆小,所以我小心翼翼做准备,这次能成功归来大概也要多亏我的胆小吧!相反的,如果冒险家只是凭着胆子大,那么大概只有死路一条。”

他的话让我由衷佩服。无论什么事情,能成事者必有其过人之处,他们把人生的真理紧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想这位一代冒险家是在告诉我们,空有勇气而不知道害怕,又缺少慎重与细心,充其量只能叫做蛮勇


稻盛和夫之著作《活法》 稻盛和夫著作
相由心生

对于人生的法则,我已着墨许多:人生是内心的反映,可加以扭转。其实说起来,我的人生根本是一连串的失败与挫折,这项法则是我从多次的惨痛经验中所学到的教训。

年轻时的我,不管做什么都很不顺利,就算心里有所期望:“我想朝这个方向走”,结果却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落空。

为什么我的命运这么坎坷?为什么我总是运气这么背?我觉得自己被上天给遗忘了,不平的情绪在心中累积,也不时产生愤世嫉俗的想法。在一路跌跌撞撞的人生过程中,我终于慢慢体会,一切问题都是自己所引起。

第一次体验到的挫折是初中入学考的失败。过不久,又染上肺结核。当时,肺结核是不治之症,而且家族中就有两位叔叔及一位婶婶都死于肺结核,算是有肺结核病史的家族。

“我也会吐血,然后死掉吗?”年纪小小的我被彻底击垮了,持续发烧、身体虚弱的我惶惶不知所措,意志消沉到了极点,可是除了躺在病床上,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那是,隔壁邻居有位大婶可能是看我可怜吧!拿了一本“生长之家”创办人谷口雅春先生的著作《生命的真相》要我看。书的内容对一个才要上初中的小孩来说算是难了点,不过当时的我就像抓住浮板一样,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很快地,我的眼睛被这一行字给吸引,久久不能离开:

“相由心生。生病是因为内心软弱才会把疾病招惹上身。”

谷口先生提到“相由心生”这个词,意思就是说人一生所遭遇的种种都是自己内心所导致,疾病也不例外。他表示所有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心之样貌的真实投影。

就连疾病也是内心的投影?这个说法未免太过冷酷无情,可是这句话真的深深打中了我的心。

会这么说,是因为叔叔感染肺结核时,在家中疗养,我深怕被感染而每每在经过叔叔房门口时,捏着鼻子快步跑过。相反的,我的父亲却在病床旁无微不至照顾着生病的叔叔,而哥哥也不当一回事,他觉得“哪有那么容易被传染”。也就是说,嫌恶亲人所患疾病的只有我一个人,而且是避之唯恐不及。

大概是老天爷在处罚我吧!后来父亲与哥哥都没事,我却被传染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终于了解,原来是那个想逃避、嫌恶疾病的软弱内心,把灾祸招惹了过来。越是害怕什么,那件事情越是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心里动了不好的念头,就会引发那些不好的事情产生。

原来内心的样貌会反映在现实上啊!谷口先生的话打醒了当时年纪还小的我,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并发誓以后凡事要尽量从正面角度去思考。然而,我还是摆脱不了平凡人的悲哀,心里想改却始终改不过来,于是之后面对的仍是曲折迂回的人生。

心态决定命运

肺结核最后痊愈了,我得以回归学校生活。不过之后失败和挫折仍然与我长相左右。考大学时没考取自己的第一志愿,只好进入本地大学就读。尽管在学校成绩非常好,然而毕业时,正值朝鲜战争的军需所带动的一波经济景气告一段落,没有任何背景的我,求职可以说是屡试屡败,屡败屡战。甚至,许多公司根本连考试的机会都不给我这个出生乡下新设大学的毕业生。当时,我对人世间的不公平与自身的时运不济,深感怨恨。

“为什么我的运气就是这么差?为什么我连买奖券,都会发生前后号码都中奖,唯独我落空的事?既然老是挥棒落空,干脆……”我的心就这样开始往错的方向偏斜。由于我学过空手道,在这方面还算有自信,心想干脆去混黑道算了。我还曾好几次在闹区在某个黑道帮派办公室前来回徘徊。

后来,多亏大学教授的介绍,帮我在京都某玻璃公司安插了一份工作。不过,那其实是一家随时都可能倒闭的烂公司,工资迟发是家常便饭,更惨的是经营阶层还发生家族内斗的事情。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公司却是这种状态,因此我们几个同期进公司的同事每次碰面总是满腹牢骚,讨论的都是辞职的话题。不久之后,同事纷纷找到别的工作,一个个辞职离开,最后只剩我孤单一人。

没想到,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反倒让我想开了。我心想,反正再怎么抱怨也没有任何帮助,于是心情从此180度转变,决定好好投入工作,拼命从事研究。之后,我甚至连锅碗瓢盆都带到研究室,开始过着以研究为家的生活。

接着,研究成果简直像在反映心情的变化一样开始有了起色。好的成果让上司对我刮目相看,也让我的工作热忱更为提高,于是又再产生好成绩,启动了良性循环。

当时电视机才刚开始普及,我竟然领先全日本,成功以自创手法开发出电视机晶体管中电子枪所需的陶瓷材料。

如此一来,周遭对我的评价更是水涨船高,而我对工作的兴趣也高到完全不把工资迟发放在心上的地步,甚至开始感受到生存的价值。不久之后,我凭着当时所学到的一身本领,自行创业成立京瓷公司。

从改变心态的那一刻开始,我的人生出现转机,过去的恶性循环就此中断,进入了良性循环。由于以上的这些经验,让我更坚定地相信,人的命运绝不是像在行走一条事先铺好的轨道般无从改变,个人的意志将决定你走向正途或歹路。

也就是说,经过一路跌跌撞撞的迂回与挫折,我终于体会到一个贯穿人生的真理:“自己遭遇到的所有事,其实都是自己的心所产生。”并谨记在心。

就算那些历尽大起大落,开创自己命运的人也好,他们所经历的高潮与低谷,幸与不幸,全都是受到自己的内心所牵引而来。凡事归咎其因,播下种子的总是自己。

人的一生确实有命运的存在,然而,命运并不是人难与之抗衡的“宿命”,而会随着你的心态产生种种变化。改变命运的关键在自己的心,人生要靠自己去开创。东方思想对此,用“立命”一词来表达。

人生这块画布,要靠你自己以思想为笔去彩绘。因此,你的内心样貌将会决定自己的人生绽放什么色彩。

坚持不懈,实现超越

能开创新格局者,必是一心一意相信自己可能性的人。所谓可能性,也就是“未来的能力”。如果凡事都以目前的能力来评断能与不能,那么任何新的、困难的事物无论再过多久,也不会有完成的一天。

相信自己的可能性,为自己设下超过目前能力的高标准,倾全力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达成目标。这时,你必须做的就是想办法让“思想”之火生生不息。那将为你带来成功与成就,同时个人的能力也将在此过程中一举提升。

京瓷第一次接到IBM所下的大笔零件订单时,IBM在规格方面的要求简直严苛到无法想象的地步。当时,一般的规格明细顶多就是一张图而已,而IBM的却是厚厚一大本,内容更是极尽详细和严格。为了达到要求,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试做,然而总是失败,无法达到标准。好不容易做出完全符合规格的产品,却还是被盖上不合格产品的标记,给退了回来。

IBM对尺寸要求的精准度,比一般标准严苛甚多,更何况我们公司根本没有测量精准度的仪器。

“以我们的技术来说,应该是办不到吧!”老实说,这个念头曾经不只一次闪过我的脑海。可是,当时的京瓷不过是一家无名的中小企业,要一举提升自身技术,打响知名度,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于是,我把消极悲观的员工训斥了一番,要大家以背水一战的心情,尽所有可能的努力,把看家本事毫无保留地全部使出来。可惜,仍然不是很顺利。

看着再也无计可施,一脸茫然地站在陶瓷窑炉前的技术人员,我问了最后一句:“你向老天爷祈求过了吗?”如果人事已尽,剩下的也只能听天由命,我其实只是想问他是否已经做到这种程度。

一再反复超乎常人的努力之后,终于达到那令人望之生惧的超高标准,成功开发出无懈可击的产品。两年多来,工厂产能全开,庞大订单一一如期完成并交货。看着载满货物的最后一部卡车开走,我不禁觉得:

“人类能力无限!”

就算目标高到自己都觉得不可能,也不能有丝毫胆怯,要勇往直前努力到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能力展现出自己都不能置信的惊人进步,或唤醒我们的潜在能力使其开花结果。

因此,尽管感觉力不从心,也要站在未来的角度告诉自己:“那只是暂时的,有一天我一定能办到。”要相信自己还有许多尚未发挥的能力。

那时的我,承接了技术要求远超过我们当时能力范围的工作,从这点来说,也算是大胆的轻率之举吧!

不过,这是我一贯采用的手法。打从公司成立开始,我就经常大胆接下别家大公司认为困难太高而放弃的工作。因为,不这么做的话,一家刚成立又缺乏经营实绩的小公司,实在很难接到工作。

连大公司都拒绝承接的高技术水准的工作,当然我们也是做不来。尽管如此,我从来不说做不到,甚至不会以模棱两可的口吻说:“大概可以吧!”我总是鼓起勇气,斩钉截铁地说:“没问题!”而硬着头皮把困难重重的工作接下来。每次总让底下的员工不知该如何是好,直想打退堂鼓。

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仍然不时告诉自己“一定能办到”。而且,努力动脑想尽各种点子看该怎么做,同时以满腔热情告诉员工,如果我们能做到的话,对公司未来将有极大的帮助,借此说服所有相关人员拿出最高的热情,迎接挑战。

尽管如此,接下来的事情也往往不会那么容易就顺利完成。只是每次碰到困难,我都会大声激励员工:

“说什么没办法、做不下去了,现在只不过是中途站罢了。只要大空使出全力撑到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的确,当初明明连自己也觉得不可能,还硬以一句“没问题”去承接下来,说起来实在跟说谎没两样。只是,以一开始的不可能为起点,只要你能坚持奋战到天爷出手相助的那一刻,把事情完成,那么原先与说谎无异的轻率之举,就会转变成实实在在的成绩。我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换句话说,一直以来我做事都是从未来观点来衡量自己的能力。

人生就是每一个“今天”的累积

遗传基因学的权威——筑波大学的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对,所谓“火灾现场的神奇蛮力”,做了非常浅显易懂的解说。

人在遭遇极限时所发挥出来的力量,为什么平常却无法施展出来呢?那是因为启动钮——基因的功能平常都处在off的状态,如果能把按钮保持在on的状态,那么平常也可能发挥火灾现场的神奇力量。

那么如何让潜在能力处于on的状态呢?想法和思维都保持在正面积极的状态,是一大要件。思维具有大幅扩展人类能力的力量,这是近期从基因学角度所得到的认识。

再者,人类的可能性可以扩展到什么程度?以基因学的角度来说,人类心里所想的念头,大多属于可做到的范围。换句话说,我们身体中隐藏了一股能“心想事成”的潜在力量

不过,拥有远大的志向固然重要,实现与否的关键,还是在于朝目标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去努力。

想当初京瓷还只是一个乡下小工厂的时候,我就不时向总数不到百人的全体员工“夸下海口”,说我们公司有朝一日一定会跃居世界第一。这在那时候当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也是一种势在必得的强烈愿望。

目光可以远大,行为却不能不踏实。梦想和期望不管有多么远大,现实生活中还是得一天接着一天,老老实实把工作做好。为了比昨天更向前一步,哪怕只是一厘米、一分米也好,都要用汗水拼命去排除接踵而来的问题,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这样一天又过一天,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世界第一?”

面对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我也经常感到挫折不已民。然而,长远来看,人生就是在每一个“今天”的累积之下,才得以连续到“现在”。

当下这一秒累积起来成为一天,而一天一天下来会累积成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蓦然回首时,不知不觉已站在高不可攀、伸手也无法企及的山顶上,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写照。

就算你想在短时间内克敌制胜,也别忘了明天不可能跨越今天而直接到来。别妄想一步登天,一口气直达目标的快捷方式是不存在的。行走千里也得从跨出第一步开始,无论有多么远大的梦想,也要靠一步接着一步、一天一天的累积,才可能成就。

假如你不轻视每一个今天,拼命认真去度过的话,自然会看到明天。明天也同样认真去过,就会看到下一周,而一周又一周去认真度过之后,就会来到下一个月……总之,不需要把眼光一直紧盯在长远的未来,只要你此时此刻倾全力去做,原本遥不可及的未来,不久之后自然会显现在眼前。

回首自己这一路,其实就像乌龟一样,是一步一步慢慢爬出来的。平凡无奇的每一天持续累积下来,公司的规模不知不觉变得越来越大,而我也到达今天的位置。

因此,与其为明天而烦躁,汲汲营营计划未来,不如把力量放在充实每一个今天。这才是让梦想成真的最佳方法。

把平凡化为非凡的是“持续”

我不太在意一个人是不是才子,因为才子往往对今日抱着漫不经心的态度。才子很容易凭着自己的才智看见未来,因而难免对乌龟爬行般的按部就班方式感到不耐烦,总想如兔子般用最短时间到达终点。然而,太过急功近利的结果往往让他们败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京瓷这几年下来,也曾网罗不少聪明、优秀的人才,但偏偏这类型的人总是以公司前景不佳而辞掉工作。因此,剩下来的多半是一些头脑不怎么灵活、平凡又没本事跳槽的庸才。然而这些庸才在十年、二十年后,一个个成了各部门的干部或领导者。这种例子我看的太多了。

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平凡人的非凡呢?是那一股能默默专注在同一件事而不感到厌烦的力量,也就是拼命去过每一个今天的力量,以及一天天去累积的持续力。换句话说,把平凡化为非凡的是“持续”。

不轻易选择快捷方式,日复一日持续拼命,认真又脚踏实地去走每一步。让梦想得以实现、想法得以落实的,就是这些非凡的凡人。

不过,持续虽然是一大要件,却不能“重复走回头路”。持续与重复是两回事。你不能漫不经心地一味重复昨天所为。就算再怎么微不足道,都要努力去从事改良和改善的工作,让明天比今天更好,后天又比今天更强。如此“创意巧妙的心”会成为加速成功的催化剂。

凡事我总会不断问自己:“这样就可以了吗?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会养成这个习惯,大概跟我是技术人员出身脱不了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就算是无关紧要的杂事,也有无数的改善空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方说过去一直是用扫把来扫地,我就会想“下次改用拖把来试试”,或是向上司提议花点钱买吸尘器来用用看。总之,我会从各种角度去想,怎么样可以扫得更快、更干净。同时,也会下功夫去研究扫地的步骤和方法。如此一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事情多么微不足道,都能保持一贯态度下功夫去改善的人,相对于没有这么做的人,长期下来会产生惊人的差异。以打扫为例,每天动脑筋想“该如何做得更好”的人,说不定哪天就自己成立清洁公司,当起老板,并承接大楼的清扫工作。相反的,每天不花脑筋只是把分内工作做完了事的人,肯定就只能每天重复一样的打扫工作。

如果以昨天的努力为基础,再下一点功夫去改善的话,那么今天一定会比昨天再进步一些,哪怕程度有多少微不足道。想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态度,若能维持不变,长期下来一定会产生显著的差异。不死守自己习以为常的做法,是接近成功的秘诀。

你听到“老天爷的话”了吗?

每个工作现场都有神明有存在。举例来说,你可能也碰过“不管再怎样想破头,一再反复重做仍然不得要领,觉得已经束手无策”的状况。然而,当你认为该宣告失败的时候,其实才正要开始。这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冷静下来,再一次从现状重新观察周遭情形。

中坊公平先生曾经担任森永含砷奶粉事件及丰田商事事件等多起社会知名案件的律师团团长。与中坊先生碰面时,我曾向他请教处理重大事件的关键要点。

当时他的回答是:“所有关键要点都在现场。每个现场都有神明坐镇。”这番话让我再次体会到尽管领域有别,工作的要点其实都一样,关键在于彻底奉行现场主义,仔细观察发生的所有现象。

假如事情发生在制造业的工作现场,那么重点就是把产品、机器、材料、工具,乃至生产程序,每一环节的所有要素都逐一过滤,同时以坦率谦虚的态度,巨细靡遗地重新检视一番。

这也可以说是以物理角度做二度检查,或是回归原始的最初状态,然而其实不仅止于此。具体来说,就是再一次睁开双眼去看,亲身投入并用心聆听产品与生产现场的行为。

这样一来,将可以听到老天爷的声音。我曾经从生产现场和产品身上得到解决问题的提示,就像耳边传来一阵:“要不要这样做看看?”的低语一般。我把这种情况称为“听听产品对你说些什么”。

精密陶瓷产品的制造过程,通常是对粉末状的金属氧化物施以高压而成形,再放入高温炉中炼制而成。与一般陶瓷器同样都是以高温烧制而成,不过产品是针对电子业所制造,须符合相当严格的精密度要求,绝不容许尺寸有丝毫偏差或受热不均、变形等情况。

在我刚创业不久,实验制作某项产品的时候,每次东西只要放入实验炉中一烧,就会像烤鱿鱼一样东翘西翘,做出来的产品简直惨不忍睹。

一次又一次重来的过程中,终于发现翘起来的原因出在施压方式不同,导致粉末密度产生差异。只是,尽管搞清楚原因所在,要控制粉末的密度却是谈何容易!

不断苦思改良之道,并一再重试,结果却仍然不如预期。我开始想,到底是怎样翘起来的呢?我想亲眼看一看,于是在炉边开了个小洞,决定好好观察一下。

之后还是不见起色,只要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 ,产品简直就像活的东西一样开始又卷又翘。不管看几次,我心里的呐喊就是得不到响应。看着看着,几乎忍不住把手伸进炉子里。

“求求你,别再翘起来了好吗?”我忽然有股冲动,想把产品由上往下压,不让它再翘起来。这固然是我身为技术人员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其实也反映了我身为经营者不堪继续亏损的焦虑心情。

炉内温度高达1000多度,我当然不可能真的把手伸进去,只是,知道归知道,还是忍不住会产生这种念头,可见在我心中想把产品做好的压力有多大。

终于,我的殷殷期盼得到了响应。怎么说呢?因为当时我想“从上往下压”的一股冲动,还真的成了问题的解决关键。后来,我试着在产品上方用一个耐高温的重物压住,果然成功地烧出了平平整整且毫无浮凸的成品。

关于这件事,我的想法是,答案往往就在现场。然而,要想得到解答,需要对工作怀有无人能及的满腔热情和殷切期盼,而且还要以最坦率的态度去仔细观察现场。当你睁开双眼去看,亲身投入并用心聆听,才能听见“产品对你说的话”,找出解决之道。

以上说法或许不够科学,不像技术人员嘴里会讲出来的话,可是只要你的想法够深入,观察够敏锐,原本无生命的现场与产品也将产生“生命”,发出无言的声音,也就是说,经过“物对心的响应”那一瞬间,事物将有所成。以产品来说,就是能做出无懈可击的东西。

锥子精神

再举一个例子。

京瓷使用一种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感光硒鼓来制造打印机和复印机。由于这种特殊的感光硒鼓硬度很高,在印刷量达数十万之后也不会耗损,可使到打印机寿终正寝为止都无须更换。

这项具环保概念的产品,全球第一家量产成功的企业就是京瓷。上述非晶硅感光硒鼓是在研磨至非常光滑的铝制滚筒表面包覆一层硅的薄膜而成,要是表面所形成的薄膜厚度不一致,将会大大影响感光硒鼓的效用。然而,控制薄膜厚度却是极为困难的技术。

厚度不均,哪怕是出现小小的以千分之一厘米为单位的误差,都不能容许。开始研究约3年之后,我们曾经一度成功,可是后来不管怎么做就是无法再次成功。

只要无法连续制造,就不算建立量产的技术。当时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这项研究,然而并未出现任何成功的案例。其间我也曾萌生放弃的念头。

再试最后一次吧!我想回归原点,从检查现场开始,重来一次。我相信,只要把薄膜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现象与变化,一个一个亲眼去确认的话,肯定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或是听见一些什么声音。

于是我大声激励负责的研究员,要求他们务必认真观察,任何时候看到任何现象,都城要巨细靡遗地记下来。

可是某天夜里,当我到现场一看,发现本该全神贯注观察的研究员竟然打起瞌睡来。哪里还听得到什么产品的声音?根本就只听到他震耳欲聋的打呼声。

我撤换了这名研究员,改用其他观察力较敏锐的研究员;还把位于鹿儿岛的研究所迁移到滋贺,而且从负责人到底下研究人员整个大换血,补进好几个新人。这等于把已经动作了好几年的团队组织,整个彻底大翻新,依一般常识来说,这样做的风险实在太大。然而,此举果真奏效,一年之后就得以成功量产。

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及所制作的产品是否有深入的思考?在工作现场是否能以无比热诚去观察任何一点蛛丝马迹?这些在原先团队中已经渐渐失去,而后来接手的人则是有备而来。假如这个环节出了问题,新的开发案绝不可能成功。从事产品开发起码得经受这样的严格考验。

俗话说:“有意注意”,是指有意识地去注意。也就是说,基于某种目的,把你所有的意识和精神都集中在某件事物上。

如果听到某个声音,就立即反射性的转向声音来源处,那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理反应,也就是“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指的是“有所意图的”将自己的意识集中于任何状况下的每一个蛛丝马迹。因此,在工作现场的观察行为原本就必须是连续性的有意注意。如果只是漫不经心地看着标的,或注意力不集中,就称不上有意注意。

中村天风先生非常强调有意识去注意的重要性,他甚至说过:“人生如果做不到有意注意就没有意义。”人的专注力有其限度,要随时有意识地注意某件事物并不容易。不过只要这个想法根植于心,就能慢慢培养出有意注意的习惯,而有能力掌握事物在本质和核心,做出准确的判断。

记得年轻时,有段期间我常在忙进忙出之余,趁机和员工站在走廊讨论事情,可是那时所进行的讨论,往往在不久之后发生问题。常常属下的确说了些什么,可是我却没有听进去。这种情况发生过几次之后,我从此不再在走廊上听员工报告。

既然要说话或讨论事情,随便找一个房间或办公室一角都好,总之一定要选在能专注的地方进行。我禁止自己再有那种轻率之举;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又顺便听属下的报告。

所谓的有意注意,打个比方来说,就像在使用锥子。要让锥子发挥最大的效果,就得把力量集中在前端凸起的那一点。关键就在于“集中力”。只要像使用锥子般,将所有力量集中在某件事,那么任何人应该都能顺利达成目标才是。

所谓集中力,是由内在念头的强度、深度及广度所产生。要完成任何事物,动念头可以说是一切的起点,而最后的成败关键则看你的期望有多强烈,能否长期坚持并为达成目标而付出努力。

把梦想说出来

我已经举例说明了念头所具备的力量,以及有意识去运用的重要性。如果要让心中的念头发挥力量,为人生和工作带来丰硕的成果,首先必须编织一个“大的梦想”作为基础。

说什么要心中有梦,胸怀大志,强烈期盼,可能有些人会不以为然吧!每天应付生活所需就已经精疲力竭了,哪还有余力去谈什么梦啊、希望的。

然而,就凭一己之力为人生开创局面的人,其最原始的出发点都必然在于他所拥有的大到近乎幻想的梦想,以及远远超乎现实的愿望。以我自己而言,能让我一路坚持下来的原动力,其实也来自年轻时所怀抱的远大梦想与崇高目标。

前文提过,京瓷刚创立不久,我就誓言“要让公司称霸全球精密陶瓷业”,也不时与员工分享我的志向。当然我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执行策略,也不可能有十足的把握。在当时来说,充其量只能算是不自量力的梦想。可是,我不断利用与员工聚餐的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对着员工编织这个梦想。久而久之,我心里的“念头”也传给了全体员工,终于看到开花结果的一天。

任凭你的梦想多么远大,一旦少了念头的驱动,就不可能实现。唯有内心强烈期盼,才足以帮我们圆梦。为了一圆梦想,你必须一想再想,不断去想着这个念头,直到它融人潜意识为止。把梦想说出来,就是圆梦必备的条件,实际上我们就是通过这样做,把当初那个大而无当的梦想几乎完全转化成现实。

梦想越大,与实现的距离当然也就越遥远。尽管如此,你还能一次又一次去模拟梦想实现时的情景,以及圆梦的过程,直到想象中的情景活生生呈现在眼前,那么通往终点的路标也将一一浮现,而且带领你向前迈进的种种提示,也会不期然出现在你的日常生活中。

在街上行走,边喝茶边胡思乱想,和朋友天南地北闲聊……这些生活中大家习以为常,谁也不会特别留意的场景中所发生的芝麻绿豆琐事,很可能就隐藏了让你一圆梦想的点子和提示。

看到或听到同样的事情,有些人会如获至宝一般得到重要的提示,有些人则根本毫无感觉。若要说两者之间有何差异,我认为在于平常的“问题意识”。比方说,看过苹果从树上掉落的人多不胜数,然而从中发现万有引力的就唯独牛顿一人。那是因为在牛顿潜意识里存在一股非常强烈的、想了解问题所在的问题意识,而前文所提老天爷给的提示、为我们开创新局的根源所在——灵感,也同样只有那些心中有梦、坚持强烈期望始终如一的人才能得到。

人要学着不管到了什么年纪,都能心中有梦,都可以在心中编织更美好的未来。没有梦想的人不会有创造力,不可能成功,人格也不会有所成长。因为,编织美梦、动脑去想及坚持努力不懈的过程。可以让你的人格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要郑重强调,梦想与念头是人生的跳板。

拿出百分之百的认真

每天都百分之百认真——这也是个说来简单,却是为个人活法奠定基础的重要原则之一。

以剑术来说,就是即便只是在道场练习,也直接挥舞真剑而不用竹刀;以射箭而言,则一定把弓拉满到如圆月一般没有丝毫松懈,在神经高度紧绷的状态下把箭射出。时时刻刻都以这种竭尽全力、认真拼命的态度过每天的生活与工作。能完全做到时,人生就有可能一如内心所刻画的蓝图般,一幕幕化为真实。

人生就是一出戏,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不仅如此,从导演、剧本到担当演出,全都可以一肩挑,而且还非得自导自演不可。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因此,如何制作自己的人生剧目,如何倾注一生去编写剧本,并独挑大梁担纲演出,是件无与伦比的头等大事。

人世间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对人生缺乏真诚与热情,得过且过。要让人生的剧目有丰富又紧凑的剧情,就必须每一天、每一刻都以“百分之百”认真的态度去生活。

随时保持高昂的意志与热情,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都以“百分之百”的认真去面对一切,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将会创造我们的人生价值,为我们开创丰富又充实的人生。

要是缺乏百分之百的真诚与热情,任凭有再好的能力、再正确的思维方式,也无法开创丰富的人生。就算剧本再怎么精彩绝伦,布局绵密,想把剧情大纲化为现实,就得有“百分之百”的热情。

无论什么事,以百分之百的认真去面对,全力以赴。某种程度来说,也像是“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也就是说,无论碰到什么困难,都要毫不闪避地凭一股傻劲去正面迎敌。

这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当你碰到非解决不可的问题时,一是选择视而不见,逃之夭夭,一是不闪不躲,与其正面交锋。能否创造非凡的成功,关键系于你的选择。

除此之外,如果还能抱持“无论如何一定要成功”的必胜决心,再加上永远秉持能坦率面对事情的谦虚态度,那么原本可能被疏忽掉的一线生机,也能被你紧紧抓住。

我把这个叫做“老天爷的低声提示”。因为这令人感觉到,那些拼了老命努力,却始终找不到出口的人,即便神明看了也不禁同情,于是看在这么努力的份上拉他们一把,给了他们答案。因此,我总不时向员工灌输一个观念:“要努力到连老天爷都想伸手相助的地步。”

与困难正面交锋,抱着背水一战的决心拼到底,这样的态度将会为你破除不可能的状况,开创出属于你的成果。而一步一脚印累积,才能让这出人生的剧目有血有肉,展现真实。

身体力行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有体会重于有知识”也是人生重要的原理原则。换句话说,就是“知道”与“会”之间未必能画上等号。这是在提醒大家,千万不能因为“知道”,就以为自己已经“会”了。

陶瓷的合成就是一例。看过书的人就知道,该把哪些原料混在一起,以什么温度去烧,就能烧出书中所载的陶瓷种类。然而,真正动手去做了才会知道,实际的情况并不会完全按照理论去走,还是得在工作现场不断累积经验,才能慢慢掌握要领。

凡事唯有知识再加上经验,才能真正“学会”,否则顶多只能算“知道”。

进入重视知识的信息时代以来,认为“知道之后自然也就会了”的人好像越来越多,其实那是大错特错。“会”与“知道”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要加以填补,需要依靠从现场学到的经验。

记得公司成立没多久,我去参加某个经营研习会。当时是因为讲师中有本田技研工业创办人本田宗一郎的大名赫然在列,我希望把握机会去听大师级人物分享经验谈。三天两夜的研习会在温泉旅馆举行,参加的费用高达数万日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大数目。可是我无论如何都想见到本先生,听他上课,于是就不顾周遭的反对去参加了。

当天与会人员泡了温泉换过浴衣之后,一起坐在一个大房间里等待本先生到来。不久,本先生出现了,看起来大概是直接从滨松的工厂赶过来的,因为他身上穿着一件沾有油渍的工作服。然后他一开口,竟然就是一阵破口大骂:

“请问大家到底来这里做什么?我想应该是来学习经营的吧!你们那么有空的话,干脆早点回公司去上班。经营哪里是泡泡温泉、吃吃喝喝就可以学会?我从没向任何人学过经营,就是最好的证明。既然我这样的人也能经营公司,那就表示你们该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立刻回公司上班!”

他就这样噼里啪啦把大家臭骂了一顿,甚至还语带挖苦的说:“怎么有人笨到付那么多钱来参加?”大家被说到连大气都不敢吭一声,因为本先生说的一点也没错。

看到这样的本田宗一郎,从此我对他更加崇拜,同时我也开始想:“好,那我也早点回公司处理事情。”

本田宗一郎其实是借此告诉我们,在榻榻米上学游泳的可笑。在榻榻米上学会游泳,到了水里还是游不动,不如直接跳进水里,管它三七二十一地手脚乱划一阵,恐怕还比较有用。不曾在现场挥汗工作,就不会懂得经营之道——就如本田宗一郎自己的写照,成就大事的智慧,只能靠经验去累积。

唯有自己亲身参与所得的实际体验,才会成为最珍贵的资产。

喜欢,才能“自己燃起热情”

人要有所作为,必须拥有自发性的热情,换句话说,必须是个具有“自燃性”的人。对此,我以“自己燃起热情”来形容。

我认为,物可分为三种类型:

1、火一靠近就燃烧起来的,是可燃性物质;

2、就算接触到火也不会引燃的,是不可燃性物质;

3、出于自主意志燃烧起来的,是自燃性物质。

人类同样可以分成这三种类型。有些人不需周遭环境给他什么影响,自己就能燃起无比的热情。有些人则不知道该说是空虚,还是冷酷,总之不管周遭给他多少能量,他还是一贯冷漠到极点的态度,就连一丝丝的热情也不曾被激发出来,这种人是所谓不可燃的人。他们应该算是有能力,却缺乏热诚和热情的人吧!这类型有不少人白白浪费了难得的能力而虚度一生。

从组织的角度来说,也不乐见不可燃性的人存在。因为,如果他们只会自己冷如冰霜那也就罢了,就怕他们的冷漠会把其他人的热情也全都浇熄。因此,我不时对员工说:

“公司不欢迎具有不可燃性的人。我希望你们拥有自己燃起热情的物质。再不然,至少接触到有自发性热情的人时,也要具备能被激发出热情的可燃性才行。”

人若要有所作为,不仅得有自发性的热情,还得把能量分享给周遭的人。他们绝不是听命行事,一个命令一个动作的那种人;他们不等别人说什么,自己就会开始着手去做,堪称周遭的模范生。他们是如此富有主动性与积极性。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具有自燃性的人?怎样才能拥有自己燃起热情的物质?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喜欢你的工作”。关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

“把工作做好需要耗费许多能量,而能量来自勉励自己,激发出自己的热情。如何能自发性地燃起热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喜欢上自己的工作。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全力以赴去做,就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与自信,接着又产生挑战下一个目标的意念。这个过程反复进行之后,对工作的喜好程度又会往上提升。这么一来,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会引以为苦,终能得到非凡的成果。”

换句话说,“喜欢”是最大的动力来源。无论意念也好,努力也好,甚至得以成功的理由也好,共同的根源全都在“喜欢”二字。

俗话说得好,“为了和心上人见一面,千里之遥也只有咫尺之隔”、“喜欢才能练就好功夫”。一旦喜欢上了,自然而然会产生努力的意念,也会在最短时间内把事情做好。旁人眼里看来以为你辛苦不堪,其实你根本浑然不觉,甚至乐在其中。

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我,很少待在家里,还曾引发邻居对内人的关切:“您先生都是什么时候才回到家的啊?”就连住在乡下的双亲也写信来劝我:“工作那么拼命,小心把身体给拖垮了。”

可是我本人反倒没感觉,毕竟是基于喜欢而做,不但一点也不以为苦,也很少感到疲累。

事实上,假如对工作的喜爱无法达到那种程度,就不可能留下像样的好成绩。无论哪一个领域的成功人士,每个人都是深深爱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彻头彻尾爱上工作——这可以说是经由工作来丰富人生的唯一途径。

拼尽全力,把握今天

以满腔的热情、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投入今天,投入现在,全神贯注于眼前事物,心无旁鹜把握每一刻去努力充实,有朝一日,我们将开展明天,创造未来。

如果我说自己从来不曾制定长期的经营计划,恐怕会让大家大吃一惊吧!当然,我并不是不知道制定一个有理论基础的长期经营策略,不但有其需要,而且也非常重要。可是,没有度过今天,明天就不会到来。既然明天会怎样我都没把握,我真的能看到五年、十年后的未来吗?

我觉得先把握今天,好好去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纵使目标再远大,如果不能每天认真去面对日常工作,一点一滴累积成果,就不会有成功的一天。伟大的成果除了靠实实在在的努力去累积,别无他法。

不要为将来能有多少成就而焦虑,只要今天好好努力,认真去过,自然看得到明天。日复一日,每天都充实度过,五年、十年下来就会结成累累果实。我一直坚持这种想法从事经营至今,而结果是,我体会到一项人生的真理——“只要好好度过今天,就会看得到明天”。

我们的人生都是无价之宝,如此珍贵的人生如果浑浑噩噩,白白虚度,那么不仅是浪费而已,也违反了宇宙运行的法则。

天地自然之所以容纳我们人类的存在,乃是基于宇宙之所需。没有任何人的生命有些许的偶然,因此,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是多余的。

观乎整个宇宙,单一个人的存在或许真的很渺小。然而,不管有多么渺小,我们都是基于必然性而存在这个宇宙。即便再小、再微不足道的生命,甚至无生物,无一不是因为宇宙肯定他们的“价值”而存在。

拼尽全力活在当下——自然界的任何微小现象,都在无言地向我们透露生命的重要。就像北极圈的冻土地带,众多植物趁着短短的夏天争先恐后发出嫩芽,接着百花尽情绽放,形成种子,拼了命也要让短暂一生活得精彩,不留空白。

它们也是因为如此才得以耐住长冬,将生命延续到下一代的吧!所谓心无杂念,全然活在“当下”,这就是了。

非洲干旱的沙漠每年也会下个一两次雨。每逢天降甘霖,植物总是紧接着发出嫩芽,快快开出花来。然后在短短一二周之内结成种子,以撑过下次降雨前酷热气候的考验,让新一代生命继续繁衍下去。

大自然的生物莫不如此充分运用所有可能的时间,紧紧把握每一刻去努力度过一生。渺小的生命是靠拼了命努力活在“当下”而得以延续到未来,人类又岂能输给花草树木?我们必须好好把握每一天,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度过人生。

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诞生人世、赐予我们生命价值的宇宙和人类的约定,同时也是让我们的人生剧目能如预期般充实的必要条件。


各同事:

上次转述了稻盛先生的《喜欢,才能自己燃起热情》,今天我们一起看怎样把握今天:

先把握今天,好好去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纵使目标再远大,如果不能每天认真去面对日常工作,一点一滴累积成果,就不会有成功的一天。伟大的成果除了靠实实在在的努力去累积,别无他法。

不要为将来能有多少成就而焦虑,只要今天好好努力,认真去过,自然看得到明天。日复一日,每天都充实度过,五年、十年下来就会结成累累果实。

我们的人生都是无价之宝,如此珍贵的人生如果浑浑噩噩,白白虚度,那么不仅是浪费而已,也违反了宇宙运行的法则。

以满腔的热情、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投入今天,投入现在,全神贯注于眼前事物,心无旁鹜把握每一刻去努力充实,有朝一日,我们将开展明天,创造未来。

说的多好啊:“只要好好度过今天,就会看得到明天”,每天早晨醒来,我们都期待一个充实的、富有挑战的、全新的

一天,只要我们把握好当天,把工作完成好,每天进步一点,我们就能向每天的辉煌靠的更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8476.html

更多阅读

小笨试玩:完美世界的完美之作《YGAME》试玩

作为完美世界试水手机网游市场的第三部作品,《YGAME》也是国内首款3D?MMORPG手机网游,这款游戏在前期的宣传上可谓是赚足了玩家的期待。如果你还没有跟上大部队进入《YGAME》也没有关系,因为你还可以跟着鞋带的评测一起来感受这款游戏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34 《牛郎织女》黄梅戏 1963年 牛郎织女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34《牛郎织女》(黄梅戏)1963年转载 :老排长海燕电影制片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联合摄制编剧:陆洪非、金芝、岑范、完艺舟导演:岑范摄影:陈震祥特技摄影:周诗穆美工:张曦白演出: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主演严

《活法》1读后感 活法第四章读后感

《活法》1是日本人稻盛和夫写的《活法》系列丛书中的一部,这部书问世后的前四年少有人问津,但四年后却成为畅销书,大有洛阳纸贵,争睹为快的势头。原因非常简单,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后的人们,开始理性地反思人当如何立足于世,在经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42《沙家浜》京剧 1971年 沙家浜旅游攻略

戏曲电影片100部之042《沙家浜》(京剧)1971年剧情简介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沙家浜是一个江南的村镇。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伤病员,由地下党员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的革

声明:《稻盛和夫之著作《活法》 稻盛和夫著作》为网友二货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