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讲利水退肿药利尿通淋药+第四十四讲利湿退黄药概述 利尿通淋的中成药

第四十三讲利水退肿药:薏苡仁(二)利尿通淋药概述(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432人已访问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石韦、海金沙、萆薢

下面继续介绍薏苡仁的功效和它的应用情况。薏苡仁呢,和茯苓一样,都具有利水渗湿和健脾这两方面的功效,所以它可以广泛用于很多水湿病证和脾虚证,尤其是对于水湿内盛兼有脾虚的,也是比较适合的。但是为什么只说茯苓是利水渗湿的要药,而不说薏苡仁是利水渗湿的要药呢?原因有二。第一,是在利水渗湿和健脾这两个功效方面,茯苓都应该是优于薏苡仁,就是茯苓要强一点,尤其是在利尿方面,薏苡仁是很不明显的,茯苓更强一些。另外,这个薏苡仁它的药性在生用的时候,它是微微的偏寒的,它类似于泽泻,还是比较适合于湿热证,但这主要指的生的薏苡仁。那么薏苡仁炒了以后,它又微微的偏温,所以它对寒热虚实实际上它是有所选择的。也是根据它的不同的炮制品,但是最主要的是因为它主要的功效的强度。所以它相对于茯苓来讲,它的主治病证虽然一样,但是它的重要性不及茯苓,所以茯苓一般称为要药,而没有把薏苡仁称为要药。但是薏苡仁虽然不是利水渗湿的要药,一般来讲还是寒热虚实都可以使用的,应用非常广。这是前面两个功效。

第三个功效,舒筋。我们前面讲了舒筋,就是舒缓经脉,或者筋腱,是对关节拘挛,屈伸不利一种治疗作用。那么这个薏苡仁呢,这个功效也可以用于风湿痹证,尤其是湿浊偏盛的痹证,如果出现了经脉拘挛,或者脚气肿痛,如果出现了经脉拘挛,都可以使用。在很多祛风湿的方当中,使用薏苡仁多与它的舒筋的作用可能密切相关。但是这个薏苡仁它的舒筋这个功效基本上历代的医家都是认同的。除了舒筋,它还有没有祛风湿作用,这个就有一点分岐。所以在有的教材上,薏苡仁的功效没有写舒筋,而是写的除痹,消除痹证。其实除痹我们讲祛风湿药讲了,也就是祛风湿的意思。根据那种观点,认为薏苡仁本身就是祛风湿药。如果说把薏苡仁作为一个祛风湿药来对待,那么它最佳的适应证就是湿邪偏盛的湿痹,因为它长于除湿,所以舒筋这一点没有分歧。但是在那些书上刚好功效里面又没有提到舒筋,而是笼统的说的是除痹,这是两个不同的内容,所以到底薏苡仁有没有祛风湿的作用?严格的讲,也应该有一点。所以如果说要准确的表述的话,把所有不同版本的教材把它综合起来,我想它应该叫除痹舒筋,就是叫兼有一点舒筋作用的祛风湿药,它更适合湿浊偏盛的湿痹而兼有经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但是作用都比较平和,因为它本身是食品,本身就有药力不够这方面的情况,这是关于祛风湿的问题。

第三个,清热排脓。那么这个清热呢,可能包括肺热,大肠热,或者其他热,肺和大肠这都应该包括。所以有的书上说它清肺排脓,那不全面,因为它尽管可以用于肺痈,咳吐脓痰,比如说和前面的苇茎、芦根,或者鱼腥草这些配伍,治疗肺痈咳吐脓痰,那么它表现出了清肺排脓。但是薏苡仁也可以用于肠痈,用于肠痈那就不是清肺热的问题了,那就是清大肠热。而且就是说一些外痈在热盛脓多的,在一些外科的专著里面,也有把薏苡仁作为治疗外痈的一个清热排脓的药物。所以它这个清热应该还是一个比较广义的,不仅仅是一个肺脏的问题,所以我们这里就没有说它清肺排脓,笼统的说清热,这是有一定的用意的。但是呢,它毕竟不是清热解毒药,所以不管它用于肺痈、肠痈,或者其他的外痈,往往它是作为清热解毒药的一个辅助的药物。这是关于薏苡仁的功用,薏苡仁本身就是个食品,比如说现在的八宝粥里面,一般是八种原料,薏苡仁是其中之一。比如说很多人用这个薏苡仁煮粥,或者煮其他的食品,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所以它的作用是比较平淡的,用量一般比较大,用30克、50克,其实都可以。那么就是生用的时候,它可能清热排脓,或者利水渗湿的作用要强一些。那么炒用了以后,健脾,尤其是脾虚腹泻的时候,多用炒的苡仁。这四味药呢,就是利水退肿药里面要求掌握的。另外一个,香加皮,我们已经结合五加皮,把它的异同说了,不再重复,为了节省时间。

下面就翻到183页,第二节,利水渗湿药的第二节,利尿通淋药。这一类的药,主要是用于湿热淋证的。这一类药的基本功效,基本主治,性能特点,在章的概述当中,已经是详细的介绍了。那么要补充一点,在这一节的概述当中,就是中医对淋证的认识。临床上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它又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说小便有出血的往往把它叫做血淋,从现在的微观的角度来讲,急性的尿路感染,如果在显微镜下都有红血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般的淋证可能都有出血,只不过(有)轻重而已。那传统是用肉眼观察,那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按传统的用比较宏观的方法。有明显出血的,那么称为血淋,一般可以配伍止血的药,尤其是凉血止血的药。如果小便淋涩疼痛,有时候突然中断,或者严重的腹痛,可能在小便里面发现砂石,或者经过拍片,X光片,有的肾盂里面,或者在输尿管里面,或者在膀胱里面,可能有结石,这种尿路结石中医分别叫做石淋,或者叫砂淋。如果这个结石的颗粒比较大一点,更多的是用的石淋,比如说泥沙样的,小的沙粒状的,一般称为砂淋,但是一回事。另外,有的淋证小便是混浊的,尿道口经常有那种粘液,小便是白的,混浊的,这个称为膏淋。膏淋一般是湿浊偏盛,热象不是很重,湿浊偏盛,可能往往除湿浊的药考虑的要多一些。不管膏淋、石淋、砂淋,或者血淋,用寒热两分,它基本上都是属于热淋的,或者都可以叫湿热淋证,所以这类的药它都是寒性的。当然有的淋证也有虚寒性的,需要用补虚的方法,那不是我们这一类药主要治疗的范畴,它是很少见。这就是概述当中补充说明一点。

下面要介绍的具体的利尿通淋药呢,在本章的三类药当中,它的药味是最多的,但是我们要求的药也不多,有一些是不讲的。就是要讲的一般都很简单,尤其是在利尿通淋方面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不多,都不鲜明。所以这一节的药实际上要求很简单,我们只是把它提到为止。尤其是它利尿通淋就是治疗湿热淋证,不管什么膏淋、血淋,或者所谓的热淋、砂淋这一类,原则上都可以用,并没有哪一种对哪一种淋证,哪一味药对哪一种淋证特别好,特别适合。象这一类的药,极个别。另外真正利尿通淋作用很强的,还不一定是这一类的药物。比如说我们前面学的栀子、大黄,或者象什么蒲公英,或者象鱼腥草,这样的一些药都提到了能够利尿通淋,其实可能对于湿热淋证那样的一些药作用完全不在我们这一节要讲的这一些药的作用强度之下,有的可能更强,比如说象栀子这一类,效果可能还更好一些。所以这类的药,我们虽然药味多一点,但是要求不高。

第一味药,也是这一节里面要求掌握的车前子,有的又叫车前仁,是车前草用的成熟的种子。它有一个穗状,开花以后穗状里面的种子,把它收集下来,其实是很小的,这个已经是把它放大了,整个它还不如米粒大,没有米粒大,比米粒小一些,也是细长细长的,有一点带圆柱状的一种黑色的,比较微细的种子类的药材。那么前人呢,就说悠闲的时候经常坐上一个小车在外面去游逛。这个草本植物到处都是,好象就在道路两边,所以就叫做车前草,好象那个小车旁边,随处可见。所以在古书里面,它有一个名称就叫当道,就是在路边上处处都可以见到的。所以这个药物在全国任何一个纬度,任何一个海拔的高度都可以有,分布十分广泛的一个草本药材。那么这个车前子,或者叫车前仁作为利尿通淋的药,它具有利尿通淋药的共性,它都能够清利湿热,能够减轻湿热淋证的各种症状,所以它是治疗湿热淋证很常用的一个药物,一般的淋证都可以使用。所以它在这方面,在治疗淋证方面,没有什么很明显的个性特征,有的书上好象给它加了一个个性特征,就是说它滑能利窍,所以它能消除淋证的小便淋涩疼痛的。实际上呢,是这个车前子里面含有大量的粘液质,它的煎汤有了那种粘涎感,粘稠的,尤其是冷了以后,粘涎状,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法象药理学,因为它性状里面滑滑的,它的煎液,好象是不是因为它滑,小便也就滑利了?好象在说它的个性特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说明。所以我们现在没有保留它,也没有保留的必要。所以在治疗湿热淋证方面,它是一个甘味的药,很平和的,所以什么淋证,只要有热的它都能用,不管血淋、膏淋,或者砂淋,广泛的使用,这方面我们就不要求掌握。那么它作为一个利尿通淋的药在同类药当中,要说它有特征的话,就是它的利尿作用比很多通淋的药物明显。很多利尿通淋的药物它关键在于缓解尿道的那种刺激症状,灼热疼痛,小便的量增加并不是很多。但车前子不一样,不但能够有效的减轻小便尿道的灼热疼痛这样的一些症状,小便的量也明显的增加,所以,车前子不但把它作为一个利尿通淋的药,(还)常常作为一个利尿退肿的药,在治疗水肿的方当中常常出现。它本身是一个寒性的利尿药,按道理来讲,它应该是用于湿热的水肿,湿热的水肿能不能用呢?完全能用,用了有效。而且前人对于一些虚寒性的水肿还要用车前子,就是因为它作用比较平和,而且有明显的利尿的效果,有利于消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当中的肾气丸,那它再加到这个桂附地黄汤里面,桂附地黄丸里面,它和肉桂、附子这一类的药一起使用,用于阳气虚的,脾肾阳虚,或者肾阳虚的虚寒性水肿,也用它来利尿退肿作为辅助的药物。举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它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它不但不单单的作为通淋药,还作为利尿退肿的药,寒热都可以选用。另外又由于它利尿作用比较明显,常常把它用于治疗水湿泻泄,水湿的腹泻,或者暑湿引起的腹泻。我们在临床经常见到一个现象,凡是腹泻的患者,小便的量就减少,小便黄赤。如果小便开始清长,量开始增加了,那大便一定在慢慢的成形,次数在开始减少了,因为这个水湿泻就是因为小肠的分清别浊的功能失调了,水和糟粕并走于下,成为粪便,最后形成大便排出。所以从小肠进入膀胱的减少了,所以小便黄赤短少。根据这样一个现象,就提出了治疗水湿的一个经验,就要利小便实大便,增加小便的量。也就是说恢复小肠分清别浊的功能,这样子小便的量增加清长,大便的含水量就减少,大便就开始成形,次数也减少。那么这个车前仁呢,在这方面就是有比较好的效果。所以前人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它是利小便实大便,有的说它是分清别浊,有利于治疗水湿泻泄。我们说它渗湿止泻,它本身不是一个收涩的止泻药,因为止泻应该说是一个收敛的作用,车前子不是收涩药,它的止泻绝不是一个收敛功效,它也是通过渗湿利水,因为它也是一个甘淡的药,实际上也是基于能够明显增加尿量,能够通利小便,这个作用比较明显,用于暑湿泻,或者水湿泻。这个暑湿泻或教者水湿泻呢,很多是属于功能失调,从西医学的角度没有什么感染,这样用了之后,车前子能够收到比较可靠的疗效。说在古代文献上,就说欧阳修患水湿泻,最后就是因为他家人买回的药很快就好,最后得到这个方就是一个盐水炒的车前子,然后把它研成散剂,几包以后就见效了。现在用这个方法治疗一些单纯性的功能性的腹泻有明显的效果,当然在复方里面效果更好。所以这是一个很可靠的(事实),是《史书》里面记载的,完全是一个事实。也是充分说明了车前子在渗湿止泻方面是可以充分利用的,但是就是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它不是收敛止泻的药,是通过利小便来实大便,也是渗湿利水,明显的增加小便的量。它主治的腹泻不是象肠炎、痢疾那一类,不是湿热的,不是感染性的,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就是一般的功能性失调的这个可能效果就比较可靠。

车前子的另一个功效就是清肝明目,和我们前面很多的清肝明目的药一样,它都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但是这个车前子和桑叶、菊花的情况更相似,它不但是用于实证,对于肝肾阴虚,视物昏花,视力降低同样有一定的明目效果,所以今后学习比如说驻景丸这样的方剂,是治疗虚证的,这个车前子在里面起重要的作用。所以对车前子的清肝明目,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比如说对于肝热目疾,它通过清肝,达到了明目的效果,这是一个因果的关系。如果是对于肝肾亏虚的,清肝和明目是可分的,它有特殊的明目作用。对于肝肾亏虚虽然不用它来清肝,但它可以明目,可以改善视力。所以在眼科方当中,这个车前子的应用非常广泛,虚实都在用。另外清肺化痰,治疗肺热咳嗽痰多,这个容易理解,也很常用。尤其是儿科当中,一些热痰咳喘的,加一点车前子就祛除了肺窍的痰,使咳嗽得到缓解。这个车前子的功效比较多,有这么五个方面,但是与它的利尿相关的是最多的,通过利尿通淋,通过利尿来退肿,治疗水肿,通过利尿来止泻。这是车前子作为利尿通淋药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它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不仅仅是用于淋证。那么这个车前子在用法和使用注意里面,就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一般车前子要包煎,为什么要包煎呢?因为刚才讲这个车前子的颗粒是非常细小的。煎汤的时候,它经常在药汤里面混悬了很多的车前子,服用的时候很难服用。为了便于服用,所以包煎,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刚才说的车前子含有大量的粘液质,不包煎的时候,这个粘液质很容易,很顺利的就溶解在这个煎液当中。如果说我们不是及时的分滤这个煎液,有的把这个药煎好了以后,把它放到旁边,让它温度冷一下,它的药汤非常粘稠,分离不出来,就象很酽的那种米汤一样,用包来包煎了以后,它的那种粘液质就不容易进入煎液,它就在那个布包里面,兜在里面,所以这样子它的药汤就比较澄清,容易分离,也容易服用,因为它的粘液质可能和这些疗效没有很直接的关系。所以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是在包的时候,不要包得太紧。现在就是说包紧了,因为它要膨胀,吸水以后长很大的颗粒,有的时候长两三倍,就挤压得很严重。这个时候粘液质出来不了,有效成分也不容易出来,就把它松松的装在一个包袋里面,或者一个沙布,这样子不影响,粘液质既不出来呢,有效成分很容易煎出。这个车前子呢,它是用的成熟的种子。如果用它的全草,这个称为车前草。那么车前草和这个车前子的功效基本上是一样的,没有车前子的时候可以用车前草来代替,只不过它作用可能要缓和一些,要弱一些。另外有个主要的区别,就是车前子对于肝肾不足的眼科疾病可以使用,它能直接明目。而这个车前草呢,一般对于虚证没有用,这是其一。其二,车前草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所以它还可以用于一些比较轻的热毒证。所以热比较重的,适合于用草,这是两个药用草和用种子的时候的一点细微的区别。

下面的一味药,滑石。这是一个矿物药,它属于这个硅酸盐类的矿物药。滑石在中药里面,它也是比较常用的一个利水通淋药,也是各种淋证都可以使用,也是没有什么个性特征。只要是淋证都可以,作用实际上是比较缓和的一个药。在有的书上也是说它滑能利窍,因为它之所以叫滑石,用手来触摸它的粉末的时候,它非常滑腻。这其实也是与它的物理性状相关,也不是真正的说明它的作用特征的,所以我们在书上也是没有保留。所以作为利水通淋药,我们也不管它是什么淋证,只要是湿热的,都用它,这是第一个功效。内服的第二个功效,清解暑热。滑石呢,它可以通过它的寒凉清泻的作用,它可以清泻暑热,或者清解暑热。又可以利用它的利湿作用,对于暑湿也能够用。所以暑证不但有热,而且常常有湿,两种情况下,滑石都可以使用。所以在民间,经常把这个滑石作为一个清解暑热,或者清利暑湿的一个药物,常用的就是一个经验方六一散,六份滑石,一份甘草,这个作为饮料泡或者煎煮了以后(服),但是作用是比较缓和。当然比起其他的清暑热的药作用并不强,往往用于一些轻证。另外,这个滑石粉外用,象煅石膏一样,它也能够收湿敛疮,对一些湿疹湿疮减少分泌物,而且促进它的愈合。我们现在知道比如说商店里面卖的那种痱子粉或者婴儿粉,婴儿用来爽身的,里面那个主要的成分就是滑石粉。其实它也是与收湿有关的,比如汗比较多了,比如说腋下,或者颈项下面有的糜烂、发痒、发红,其实就是用它来收湿敛疮的。这个滑石呢,因为它是一个粉末状的矿物药,所以一般也要包煎。那么包煎呢,就是使煎液比较清彻,不容易混汤,便于服用。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呢,大量的滑石的颗粒吞服到胃肠里面去了,时间短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现在发现反复的长期的滑石的颗粒进入了,它可能使胃肠的一些局部比如说产生肉芽肿这样的一些病理改变,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因为肠道或者胃粘膜上的一些息肉,或者这种肉芽肿,有相当一部分不注意的时候是可以恶变的,所以不主张长期的大量的使这个滑石的颗粒直接进入体内。包煎以后进入体内的这种细小的颗粒就明显的减少,所以它也是包煎的另外一个理由。

下面第三个药,大家把这个关字删掉,就是木通。因为这原来也是根据《药典》,《药典》把关木通作为一个正名,作为正品,我们这里就跟《药典》,现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已经通知了,这个关木通最好不要使用。其实关木通下面的一些内容本身原来就按照木通(写)的,因为我们前面也说过,最早的木通从汉代开始,就是木通科的白木通。从清代开始,开始使用毛茛科的川木通。后来又用关木通,关木通开始用的历史不久,我查了一下,最早收载关木通的是东北的《通化县志》,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这个《通化县志》收载了以后,也不常用,实际上就是最近在十多年来,因为新药的开发导致了对白木通和川木通的轻视而重视关木通。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关木通里面含这个马兜玲酸,要求作质量标准的时候它容易作定性的(鉴别),其他两种木通呢,现在没有可靠的方法,既要求作,那么就选一个好作的品种,这样子慢慢的象古方什么八正散、导赤散,自古以来那时候还没有关木通这个药,现在这些方为主研制的一些新药中成药,里面都普遍使用关木通,没有用过去的白木通,也没有使用川木通。由于这个关木通引起了急性的肾功能损伤,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所以现在已经有通知,把处方里面比如说什么清淋颗粒,八正合剂这一类的中成药,国家的中成药都通知把里面的关木通最好改为川木通。其实这些木通从文字的表述都是一样的,但是那些木通比较安全,所以我们这里就把关字去掉,就叫木通。这个木通呢,主要是川木通,也可以包括部分地区现在还在用的白木通,就是木通科的,那么都可以等同的。关于这个品种的问题呢,我们在186页的2和3其实都谈了,那么就知道川木通和白木通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们这里就姑且把它的品种就认为是川木通,或者是白木通。那么这个药呢,能够利尿通淋。在利尿通淋药当中,它也有普通利尿通淋药的特征,一般的湿热淋证都可以使用。但是它有一方面的比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就是我们在讲竹叶的时候提到了,这个木通在利尿通淋方面的特征和竹叶应该是一样的,就是它能够上清心火,它有一定的清心热的作用,尽管不强,有这方面的作用。下面能够利尿通淋,或者能够利小便,所以对于心热移于小肠,就是同时有心火上炎,有心烦,口舌生疮,下面又有小便淋涩疼痛的,常常和竹叶配伍在一起,这就是导赤散的基本组成,主要的部分。要说它有一点特征呢,就是这一点,就是我们书上应用1的第三行的后边一句话开始后半部分。前面呢就是它的普遍性,什么淋证,只要有热的,它都可以使用的。木通呢,也是一个利尿作用相对比较明显的,当然它没有车前草或者车前子那么明显。除了淋证以外,它也可以用于水肿,但用得不如车前子那么广泛,水肿或者脚气肿痛,我们书上另提了一段,也是因为它利尿作用相对比较明显一点。另外这个药可以通经下乳,这个通经下乳呢,(有)两方面的含义,这个通经呢,包括能够通利月经。木通可以入血分,尽管它不是一个活血化瘀的药,但是它和活血通经的药配伍在一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类似于桂枝,它虽然不是活血化瘀药,如果寒凝血瘀的,加桂枝效果增强。那木通呢,它有利于通月经,或者有利于通经络。风湿痹证当中,经络不通利,有时候也加一点木通,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下乳呢,就是它疏通乳脉。产妇乳汁稀少,主要两个方面的原因:一种原因,也是最多的,那可能就是气血亏虚,乳汁生化无源,没有源泉,量很少,那么要通过补气血。这个不是木通下乳能够完全解决的,当然加少量的木通在补气血的药当中,可以有辅助的作用。那么另外一种情况呢,就是乳脉闭阻。本身的乳汁生成没有问题,但是乳脉不通,这种患者乳房很胀,不舒服,乳汁很少。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以形成乳痈。那么这个木通主要是针对后者情况的,乳脉不通畅。当然一般乳汁稀少往往可能兼有乳脉不通畅,所以它和补虚药同时用的情况也是有。所以这个木通书上就是这两方面的功效,关于它的清心热是在应用当中提到了,这个我们要注意,是它的一个特征。使用注意里面,60克引起急性的肾功能衰竭的是早年的报道,现在引起肾功能衰竭的量远远没有那么大的量,有的可能用十多克,用的时间稍长一点也有引起肾功能损伤的,所以现在一般不提倡再用关木通了。所以我们这个使用注意就不一定都要。

我们下面的通草,是通脱木的茎髓,功效和木通可以说完全一样,只不过它更平淡,作用更缓和,所以这个药我们不要求。这个就是药材当中一种白色的很轻,就象粉笔那样的圆柱形,但是象塑料泡沫那样轻的一个药。通草它的基本功效和主治,和木通是一样,更加平和。但是在宋代以前,所称的通草实际上就是木通,比如说今后学《伤寒论》的当归四逆汤,里面有通草,那是木通,不是我们这里的通草,要把这个名称的古今变化适当注意,但是我们对这个药不要求。

下面这个石韦,那天讲总论的时候提到了,李时珍说该蕨类植物蔓延石上,生长的环境,它喜欢长在森林里面的石头上,它的叶片的质地就象加工了的皮革,所以称为石韦。这个再强调一次,这个韦是没有草字头的,但是在当前的中医药文献当中,加草字头的比不加的多,只是在《中药学》里面比较规范一点,一般都没有加。其他的,比如说《方剂学》,或者中医临床学科里面,很多方里面有石韦的,那韦字多数情况下都有草字头,那有违本意。这个石韦呢,也是作一般了解,作为一个利尿通淋的药,可以用于一般的湿热淋证。但它有一个特征,就是和凉血止血结合起来。所以说对于血淋,出血比较明显的,它还可以发挥凉血止血的效果。所以相对于前面学过的一些利尿通淋药来说,它比较适合于血淋,这个可以作为它的一个特征。另外它清肺止咳,也是象车前子一样,肺热咳嗽痰多的可以使用,在复方里面,没有什么特殊性。凉血止血作用不强,但是有这个作用,可以作为这方面的辅助。所以这个药也是就了解它的功效,三个方面。唯一就注意到相对而言,血淋比较适合,就是我们书上应用1的最后一行所提到了的一个问题。

下面海金沙,也是一个蕨类植物的孢子,要注意,从药名来说,很容易误解它是一个矿物药。因为这个植物的孢子象那个金黄色的沙粒,很细的,是根据它的形状这样子命名的一种药物,但是它不是矿物药。不但不是矿物药,是植物药,而且在植物药里头它非常轻。所以这个药呢,就是一个利尿通淋的专药,什么湿热淋证都用,只有那么一个功效,其他的可以忽略。那利尿作用实际上也是不明显的,所以我们就记这样一个功效。那么在用法当中要包煎,因为这个孢子很轻,是浮在水面上的。不包煎,水液沸腾了以后,马上就把它冲到药锅的外面,里面就没有剩多少了。包了以后,把它压在其他的药材下面,便于煎煮。

再下面的一个药,萆薢,萆薢呢,作为一个利尿通淋药它的清热作用不强,它偏于除湿,所以在有的中药书上,或者目前的一些教科书上,对于这个萆薢说的是平性,但是古代本草很多也认为它是偏寒的,因为(它)本身用于湿热淋证,应该是偏寒的,所以我们选了偏寒的这一种说法,没有再沿用平性,两种在古书里面都有,这是一个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呢,我们现在说它的第一功效叫利尿通淋,但是在不少的书上,说它是祛湿浊,互有利弊。这样子第一功效把它认为利尿通淋呢便于同学们记忆。所有的利尿通淋药都是这个功效,记起来很方便。它(们)都可以用于湿热淋证,这个也是普遍性。从强调普遍规律而言,那么称为利尿通淋有优点。如果说强调它的特殊性,从这个功效我们就不太清楚。如果说功效是除湿浊,那么就说它是长于除湿的,主要是用于湿浊偏盛的膏淋,小便混浊,这样才有利于突出个性。但是记忆的时候又有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发挥它的共性。有的时候有的同学初学的时候认为它祛湿浊,好象其他的淋证就不能用,其实这个萆薢对于血淋、砂淋,或者热象明显的普通的湿热淋证照样可以用。所以我们既要掌握它的普遍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我们再这样子说它利尿通淋普遍的功效,然后在应用当中说它比如说应用1的第一行,那么有利湿祛浊之功,强调了它最主要的是利湿祛浊,所以这个湿浊下注引起的膏淋,首先选萆薢,这样子就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了。至于萆薢作为一个祛风湿药,实际上应用并不多,作用非常缓和。如果要说的话,也是偏于湿浊偏盛的湿痹。所以这些药都非常简单,有的一味药就要求那么一句话。

后面剩下来的几味药不要求,我们就不讲了。比如说瞿麦、萹蓄,今后在八正散当中要学,而且还是比较常用的。一般的湿热淋证都可以用,它没有什么特殊性。那要说有一点的话,瞿麦它可能有一点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有的那种血淋可能兼有瘀血,比如说小便里面有瘀血块比较痛的,可能有一定的意义,活血化瘀。至于专门用它来活血化瘀,在月经失调方面的病证当中,实际上它应用得并不多。所以瞿麦、萹蓄虽然我们没有讲,但大家知道它是利尿通淋药,自然能够知道。地肤子,190页的,这个也是什么淋证都可以用的一个利尿通淋的药。(但)这个药用得更多的是湿热引起的皮肤瘙痒,治疗皮肤病可能相对还用得多一些,可以内服,也可以煎汤薰洗。也是比较常用的,虽然我们没要求,大家要知道这个药,治疗湿热皮肤病很重要的药。至于后面的冬葵子,一个是作用不强,另外一个,目前品种有混乱。真正的冬葵子就是我们蔬菜当中这个冬苋菜成熟的种子,后来慢慢的就由于这个药材收购人员出的误差,很长时间以来,就把这个冬葵子的植物来源认为是苘麻子,就是一个草字头,一个同志的同不要上面那一横,同志们的同,不要上面那一横,口字上面那一横没有,那个读[qing],苘麻子。那个也是一个锦葵科的一个经济植物,比较高大。因为在很多地方这个苘麻作为一个经济植物,大片大片的栽培,这个种子就是一个副产物,没有什么用处。这个它和冬葵是同科属的,都是锦葵科的。但是这个冬葵要矮小一些,这个苘麻呢要高一些,所以种子形状完全一样,个头要大一些。有的当地的一些人开始可能是一个试探的心理,很象是个冬葵子,就冒充冬葵子带到一些药材收购部门去卖,公然就卖掉了。这样慢慢慢慢的都把它作为冬葵子去卖,卖了过后这个药材收购的人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这个就应该是冬葵子,所以很长的时间就包括《药典》都说这个苘麻子是这个冬葵子的来源。苘麻子在《新修本草》里面是一个单独的药,是作为活血化瘀,用来治疗眼科病的,并不作为利尿通淋的药。那能不能利尿通淋,现在都不知道。所以药材也存在问题,真正要用的就是这个冬苋菜,这个冬葵,用它的种子才是正品,但作用不强,在一些成方里面有。

下面这个灯心草,和前面的通草也是很相似,作用也是和通草一样的缓和。这个关于利尿通淋的药呢,就讲这样的一些内容。

第四十四讲利湿退黄药概述利湿退黄药温里药(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455人已访问

温里药概述

现在开始上课,192页利水渗湿药的第三节,利湿退黄药。利湿退黄药的基本功效就叫利湿退黄,其实利湿退黄是两个功效,利湿是清利湿热的简称;退黄是利胆退黄的一个简称,所以把清利湿热和利胆退黄合并在一块,这个功效叫做利湿退黄。只有这样子理解以后,对这一类的药的应用才比较准确,因为首先它是一个清利湿热的药,所以它除了湿热黄疸可以用以外,其他的湿热病证,比如说有的利湿退黄药还用于湿温病,有的可能用于湿热的疮疹,湿热的带下,或者另外的湿热病证。实际上它的清利湿热和前面我们学过的一些药一样,它治疗多种湿热病证。利胆退黄它主要就是消退黄疸,恢复肝胆的疏泄功能,使胆汁的排泄能够正常,所以使黄疸的症状减轻或者消除。所以有的利湿退黄药它治疗的不一定是湿热引起的黄疸,比如说有的是湿浊偏盛引起的黄疸,或者是寒湿的黄疸,寒证的,那么它主要用来利胆退黄。它加上一些温性的药或者利水除湿的药,主要不在清热。所以这一类药物的清利湿热和利胆退黄是可以分开的,是两个功效,所以这样对认识这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比较方便。所以我们书上有的药是把它分开,比如说象茵陈蒿,因为它功效比较少,就把它的两种功效各自表述。有的药本身功效就比较多,象虎杖、金钱草,那么就把两个功效合并在一起,就使它功效里面的文字不要过于的冗长,便于学习和记忆。但是所有的这一类的药,它最基本的功效都可以分开,都可以合并,只是说我们具体处理的时候有灵活性而已。所以这是关于利湿退黄药的功效的问题。在临床上当然这一类的药最多治疗的是湿热黄疸,是最佳的主治证。能够利胆退黄的药在我们要学的中药里面不多,我们这一节一共只有五味药,后面两味药是草药,不讲,前面三味药都是(要)掌握的、比较重要的。前面我们还学过一些,比如说栀子、大黄、秦艽,祛风湿药当中的;以后的比如说郁金,活血化瘀药当中的;或者凉血止血药当中的大、小蓟,这样一些药实际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利胆退黄作用。就包括另外的一些清利湿热的药,比如说象蒲公英这样,都可以用。但是这方面的作用可能有的比较微弱一些,比较典型的就是我们这一节的三味药物,这是关于利湿退黄药的情况。关于它的配伍、性能其实前面讲过了,我们就不再重复。

下面就介绍具体的这三味药,第一味药叫做茵陈蒿。《药典》现在把蒿字删掉了,就叫茵陈,都可以。为与《药典》同步,所以不要蒿字。在过去的文献里面一般都称为茵陈蒿,但最早也没有蒿字的。古代的本草就是因陈,而且这个因没有草字头,就这个原因的因。唐代的《本草拾遗》的作者陈藏器,在《本草拾遗》里面就讲过了,这个药为什么叫做因陈?而且没有草字头的这个因,因陈。就是这种草本植物呢,“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就说明它是多年生的草本,上一年的地上部分枯萎了,但是地下部分它的根还是存活的,第二年的春天它在前一年的那个枯萎了的地上部分的那个部位再长出来,所以“因旧苗而生”,这个陈就是旧苗的意思,因就是沿习,这个是讲它多年生这样一个特征。后人加入蒿字儿,所以这个都是在最古的时候,因陈,现在去掉也是完全可以的。所以关于这个名称,大家作一个常识的了解,茵陈和茵陈蒿。另外这个茵陈蒿的植物来源有茵陈蒿和滨蒿两种植物,等同的使用,作为同一味药。关于茵陈蒿的采收,在唐宋时期或者唐宋以前,在文献上这个茵陈蒿的采收,是这个植物充分长成的时候,采收比较晚,就是在花期。后来到了明代,慢慢的有人就提出来这个茵陈蒿要用幼苗,刚刚生长出来不久采收,这种刚生长不久的采收,采收了以后很幼嫩,所以好像就很柔软,象那个棉花的形状,所以叫绵茵陈。长成熟了以后采收,就把它叫做茵陈蒿了。那在过去的药材也有这么一个区别。到了明代就认为,只是绵茵陈就是采它的幼苗,这个功效才比较好。李时珍当时就把这个民间的认识,记载到《本草纲目》里面,“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材烧。”意思是说,要作为茵陈蒿这个药物使用呢,就是春天三月采来才是茵陈,四月就稍微长大了一点,就一般的蒿草类了,五月、六月只能作燃料。所以从明代一直到现代,这个茵陈一般都是用的绵茵陈,就是幼苗。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茵陈蒿的利胆退黄的一个重要的化学成分呢,就是它里面所含的香豆素类的成分。而这个茵陈,这两种植物含的香豆素的成分,花期的含量最高。所以我们现在这个教科书上,概述的第三行,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或秋季花蕊长成时采收,我们就把两种茵陈同时收载,那就是对李时珍那个五月、六月当材烧,就是否定了。究竟这个春天采的幼苗,就是绵茵陈,和秋天花蕊时候采的所谓的茵陈蒿,它们的差异性,可能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如果说把香豆素作为利胆的一个重要的成分,花期采的药材相对还要好一些。这个也是我们现在用茵陈蒿不要拘泥于用绵茵陈,如果有时候药材里面不是绵茵陈的,我们知道,古代是用的,现代研究也是有道理的,至于进一步的差异是以后的工作,就不能排斥它,这个关于药材的问题。那么茵陈蒿(的功效)就是把利湿退黄分解了,它就是这么一个利湿退黄的专药,其他没有什么功效。所以它又是利湿退黄最重要的一个药物,把它合并在一起显得过于单薄,所以就把利湿退黄分为清利湿热和利胆退黄两种功效。茵陈蒿把两种功效合并起来,就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从古到今最重要的一个药物。早自张仲景的茵陈蒿汤,茵陈蒿就作为一个君药,配伍栀子和大黄,就这三味药。是治疗多种湿热黄疸,包括黄疸性的肝炎,从现代医学来讲,包括肝胆尤其是胆囊、胆管阻塞不通引起的一些黄疸这一类的,它都是有明显的利胆退黄的效果,所以把它称为要药,所以它最佳适应证是湿热证。但是这个黄疸我们刚讲了可能多数是湿热的,但有的热象不明显,湿浊比较偏盛,舌苔比较厚腻,但是不发黄,口也不渴,舌质也不红,那么这样一般就认为是湿浊偏盛。茵陈蒿就可以和前面的利水渗湿药,比如说茯苓、猪苓、泽泻这一类的,比如说茵陈四苓散,茵陈五苓散。那主要用猪苓、茯苓、泽泻来利水渗湿,用茵陈蒿来利胆退黄,就不需要它过多的清热,所以就不配清热的药,不一定要大黄、栀子,就是它对湿浊偏盛的。另外这个黄疸甚至于还有虚寒性的,不但湿浊偏盛,而且阳气亏虚,这样的黄色一般不鲜明,从其他的症象,它的舌质也很淡,比如说脉也比较沉细。还可以和一些温补阳气的药,比如说茵陈四逆汤,配伍附子、干姜。在这样的一些方里面,茵陈蒿主要就是利胆退黄,那就与它清热几乎是没有关系了。它的清热作用已经被附子、干姜这些完全制约了。所以茵陈蒿这个利胆退黄是独立的,它不一定都要用于湿热证,不完全是通过清利湿热才能够退黄,没有湿热的它同样是退黄的,说明利胆退黄是一种特殊的功效。茵陈蒿的清利湿热,除了用于湿热黄疸以外,其他的湿热病证,同样可以使用。那又说明在利胆退黄之外,它的清利湿热又是独立的,独立的功效。所以我们书上的应用二,它可以用于湿温病,比如说今后在大家学习治疗温病学的一些方剂里面,里面是用到了茵陈蒿的。比如说《温热经纬》当中的甘露消毒丹,里面用茵陈蒿和黄芩这样的一些药,治疗湿温病。另外湿疹,煎汤熏洗,局部的使用,湿疮这些都可以,(还有)湿热引起的其他的皮肤瘙痒。所以它应用相当广的,类似于前面清利湿热的药。所以这个茵陈蒿应该这样子来理解它,两方面,它可以单独使用。作为清利湿热的药用于多种湿热病证,作为利胆退黄的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黄疸证,但是两者结合起来,它最佳的适应证是湿热黄疸。不是湿热黄疸的,分别配伍,比如说湿浊偏盛的,配伍渗湿利水的(药);寒湿偏盛的,配伍温里的附子、干姜这一类的药。当然根据现代的观点,比如说黄疸有肝郁气滞,有瘀血内阻,还可以配伍疏肝行气或者活血化瘀的,都是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的。这是关于茵陈蒿的简单的情况。

下面第二味药金钱草,这个是《本草纲目拾遗》在清代开始收载的一种药,但当时不叫金钱草,当时叫神仙对坐草。它是一个小的藤本植物,两片叶是对生的,所以把它叫做神仙对坐草。这个药现在在全国各地,用的植物的来源不一样。这个《本草纲目拾遗》收载的神仙对坐草,它主要产在四川,所以叫四川大金钱草。现在用得稍次一点的,比如广东、广西这一带的经常使用的是一种豆科植物,叫做广金钱草。在全国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它也有习惯性的地方的一些用药,但是不能认为是正品。《药典》肯定的正品,就是报春花科的小的草本植物,是神仙对坐草,就是所谓的四川大金钱草,这是正品。但是在很多方当中有些成药里面广金钱草,豆科植物的金钱草应用也还是比较广泛,这些都大同小异,临床应用,所以目前一般没有分它。金钱草的功效,这个除湿退黄当然也可以叫利湿退黄,就是把清利湿热和利胆退黄合并起来了,就把茵陈蒿的两个功效。因为它的功效相对的比较多一点,所以就把它合并起来。它也是可以治疗湿热黄疸,但是在治疗湿热黄疸方面,它不如茵陈蒿的效果好,利胆退黄的效果,所以它用得要次要一些。尤其是临床上治疗黄疸性肝炎,茵陈蒿的作用明显要优于金钱草。现代研究茵陈蒿不但是有很好的保肝作用,因为黄疸性肝炎本身造成肝细胞的一些损伤或者破坏,很好的保肝作用,利胆作用也很强。同时有人发现,它对病毒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当然是不是对肝炎病毒有特异性的,现在还有待于研究。总之一般普遍认为,真正是传染性的黄疸性的肝炎,茵陈蒿是最重要的,利湿退黄是优于金钱草的。但是认为金钱草在有一种情况下,可能要优先考虑,就是因为胆管或者胆囊里面有了结石,肝胆结石,引起了胆汁阻塞不通,而最后造成的这种黄疸,结石性的黄疸,就认为金钱草具有排结石的作用。有的书上说金钱草能够化结石,当然这个要正确理解,不要误解,不能误解为这个金钱草的制剂服用了以后,肝胆的结石或者其他的结石就能完全把它化掉,溶解了,没有了,它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对结石的治疗,或者对一部分结石的排除,有积极的意义。根据目前的用药经验,可能服用金钱草剂量比较大,服用时间比较长,对一些肝胆结石,比如说有的它可以改变这个胆汁的酸碱度,或者里面的一些化学成分,有所改变。已经有了的肝胆结石,可能不容易在上面附着,这个结石的成分,所以就是它长大的速度明显的缓慢,而且有的可能就停止长大了。比如说现在它的直径是1公分,可能服用以后一直保持这个状态,增大的可能性比较小,这个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有的情况对于一些特殊的胆酸盐形成的一些结石,当然究竟哪一类的,现在也是说法不一样。用了金钱草的制剂以后,可以出现崩解的这种现象,就是说大的结石,比如说直径是1厘米的它可以碎成几个小块,比如说0.2、0.3这样的直径,这样碎小了以后,它就容易通过胆管最后进入小肠,它有利于这类结石的排出。另外它通过金钱草的清热作用,减少因为结石在肝胆里面形成的一些所谓的现代医学说的炎性的反应,简称热证,使湿热的一些症象缓解。当然这个结石比较大的,要通过,它本身就不能通过胆管,要靠它整个的利用它的这种利胆排石的作用,要通过胆管让它进入小肠,这个可能还是很困难的。有的太大了,一定让它进入胆管,它嵌顿在里面可能就出现急腹症,剧烈的胆绞痛,所以这个一般过大的,直径超过1公分或者1公分左右的,那要把它排出来相当困难,所以这个还是可能要和手术结合起来。对于肝管内的广泛存在的泥沙样的结石,手术没有办法,因为它整个在肝脏里面那些小管里面都有,手术不可能切除那么多,不可能的,这个可能从外科的方法,手术的方法,就觉得非常棘手,没用。而且即使有时候通过手术,它还要反复的复发,这个也是一个难题。但是金钱草可能对这一类的,广泛性的泥沙样的肝内的胆管结石,可能就是一个优势,它容易排出,所以它有排结石的效果。所以因为这个胆结石引起的黄疸,这个可能它就比茵陈蒿更有一个好处,多一个好处,就是它对结石的直接排石的作用,或者说化结石的作用。尽管有这样的说法,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并不是完全把它溶解掉。这是金钱草作为一个除湿退黄的药,它可以作为茵陈蒿的辅助药,尤其是有结石的情况下,可能还要优先考虑,所以是一个首选的,在这种情况下。另外金钱草又是一个利尿通淋的药,它清利湿热,除了湿热黄疸以外,还可以用于湿热淋证。一般的湿热淋证,不管血淋、砂淋或者膏淋这些都可以使用。但是这一些淋证当中也是它最有个性特征的,就是石淋、砂淋。泥沙状的一般称为砂淋,结石比较大的称为石淋。这个主要指的是尿道结石,在肾盂里面,肾盂的结石,或者在输尿管里面或者在膀胱里面,总的都是在泌尿道里面,泌尿道的结石,这个中医就叫做石淋或者砂淋。用了金钱草的制剂以后,同样和肝胆结石一样,有的不容易再长大,可能也有的会崩解,小的它通过尿道,它本身有利尿的作用,小便增多了,它有个冲刷作用,就容易通过小便排出。另外通过它的清热作用,可以减轻一些炎性的刺激,尿道的灼热疼痛这样的一些症状。所以它也是治疗砂淋或者石淋的首选的一个药物,所以在利尿通淋当中,它有个性,这个需要注意,长于治疗石淋、砂淋。当然其他的湿热病证,比如说治疗湿热疮疹,治疗湿热带下,妇女因为湿热引起的白带过多,这些也有用金钱草的,其实都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它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清利湿热的药。另外清热解毒,可以治疗热毒疮痈和毒蛇咬伤,比较轻的毒蛇、毒虫。金钱草呢治疗疮痈强度算一个中等,所以还是经常使用的,但是这个药总体说来,它比较平淡,所以我们这个药味里面,就写的甘、淡,不苦,没有什么苦寒药的不良反应,所以一般用量都很大。比如说有的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的患者,每天早上起来,有的用到了每天500克左右的,先煎汤,每天作为饮料不停的饮用,那相当有好处,这是关于金钱草。

下面的一个药虎杖,这个虎杖我上次讲总论的时候,提到了这个蓼科的植物它有这个茎,它这个茎不太清楚,有的茎比较粗,它有象虎皮上的斑纹,它大的时候可以象手杖那么大,所以称为虎杖。它药用的部位是它的根茎和根,这个药在本草学里的别名很多。那我们在书上的195页的,这个参考资料的第二,就说本草文献里面还有阴阳莲、大叶蛇总管、斑庄、花斑竹,有几十个不同的别名,但是这里列的这几种都是近年来在一些文献上经常能够见到的,我们见到了以后知道它是虎杖,但不提倡用这样的名字。但是有的现在违反了这个原则,比如说前几年,在南方有一个制剂,也是一个成药,当时是地方标准,那么叫做复方阴阳莲片,一个片剂。那么阴阳莲就是虎杖,其实就是复方的虎杖片。其实都不该用这样的一些名称。其余的蛇总管、斑庄、花斑竹这些名称都经常出现在一些处方或者一些产品当中,这个我们要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虎杖在过去是把它放在活血化瘀药,化瘀止痛的药,它本身能够活血化瘀止痛,用于多种瘀血疼痛证。这个是可以的,但是因为活血化瘀的药比较多,也是为了搞平衡,因为利湿退黄药,就这样子把虎杖加在里面也就三味药,而且前面的金钱草,而且它还有双重性,它可以放在利尿通淋药就这一章的第二节,也是很恰当的,如果这样子排下来,典型的利湿退黄药,我们常用的就是个茵陈蒿,那么这一节的药就过于单薄了。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也就把虎杖从活血化瘀药里面放在了利湿退黄药,因为它本身就有利湿退黄,所以它的第一个功效利胆退黄,其实也可以改为利湿退黄,或者除湿退黄,这样更准确。实际它也是清利湿热,又能够消退黄疸。除了湿热黄疸以外,比如说湿热淋证,古代的本草上经常说,这个虎杖能够通五淋,就是说什么样的淋证,湿热淋证,不管血淋、砂淋这些它都可以使用,通五淋。而且有的本草书上单用,还描述就是它的疗效还相当好,缓解尿道的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效果,或者其他的,比如说有的用于湿热痢疾,或者其他的湿热疮疹,同样的可以。所以这个最好把它改为利湿退黄。既清利湿热,又消退黄疸。作为黄疸如果有瘀血的,它又能够活血化瘀,所以就相当于和活血化瘀(药)配伍在复方里面一样。虎杖这个药功效很多,它对应的有很多主治,利胆退黄有湿热黄疸,如果把它作为广泛的利湿的药,清热利湿的比如说湿热淋证、湿热疮疹、湿热痢疾,都可以使用。清热解毒呢主要是疮痈,烧伤、烫伤;活血化瘀是一些瘀血疼痛证;然后清肺止咳是治疗肺热咳嗽,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复方阴阳莲片,主要就是用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后咳喘痰多,实际上清肺祛痰止咳的就用的这个功效。另外我们在使用注意当中,还有除了它活血化瘀,孕妇忌服。它略有泻下通便的作用,另外它还是一个缓下药,有缓和的泻下通便作用。如果热结便秘不是很甚的,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通便的药,尤其是它治疗黄疸或者热毒疮痈。如果兼有热结便秘,如果症状不是很重,虎杖本身就兼有通便的作用有利于其他的药物的一个治疗。虎杖因为这个功效比较多,记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告诉同学们一个简单的记忆的方法,虎杖的功效和大黄的功效十分相似。大黄是一个重点药记住了以后,把虎杖和大黄稍加对比就能记住。大黄第一就是泻下作用,只不过它很强,虎杖比较缓和,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功效,放在使用注意里面,如果我们把虎杖的泻下通便写在功效清肺祛痰的后面,对不对?完全对的,它本身就有这个功效,只是说和大黄有主次。大黄泻火解毒或者说清热解毒都可以,我们把虎杖改为泻火解毒,行不行?一样的,也可以用于一些脏腑热证。比如说肺热证,它就是一个脏腑热证。它也是清热泻火药,同时又是清热解毒药,和大黄一样的是用于热毒疮痈和烧伤、烫伤,内服、外敷都是可以的。活血化瘀,大黄有,虎杖也有。治疗妇科病的一些瘀血引起的痛经、月经失调或者跌打损伤,虎杖也能用。近年来虎杖有的还作为治疗瘀血引起的胸痹,冠心病的心绞痛,因为虎杖里面含有一个化学成分叫做白藜芦醇甙,又叫白藜芦醇苷,现在在国外发现是能够扩张冠状动脉一个比较好的化学成分。比如说有的在国外提倡喝红葡萄酒,那个葡萄酒,为什么提倡呢?它有利于心血管。那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葡萄皮里面有白藜芦醇甙。现在专门把它提出来,有的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专门在虎杖里面提这种成分,(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实际也是一个活血化瘀的作用。大黄现在多了一个凉血止血的作用,那虎杖不明显,可以用,出血证也可以用。虎杖清肺祛痰,大黄没有明显的祛痰作用,但是也能清肺热。所以它们真正互相没有的,就是虎杖祛痰大黄没有,大黄止血,虎杖一般现在没有肯定。其余的功效基本上(相似),这样子我们都联系起来记。它们都是蓼科的植物,所以这样子就提供一个学习的方便。当然这样看可不可行,当然不可行,你也可以单独的记。所以这个就是关于利湿退黄药当中的三味药物,我们就介绍这样一些内容,这三味药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所以我们第十二章利水渗湿药,我们就介绍完了,能够利水渗湿的药,就是有利尿作用的药,(除)这一章以外前面学过不少,我们提到了,后面还有。比如说止咳平喘药当中的桑白皮、葶苈子或者补气药当中的黄芪、白术,这些都是典型的利尿退肿的药物。象这个活血化瘀药当中的郁金这一类,都是比较典型的利湿退黄的;凉血止血药当中的大蓟、小蓟这些,也是典型的利尿通淋的,包括白茅根等等,所以以后还会有一些典型的利水渗湿药。我们分别就和这一章的药联系在一起来学。

现在我们就介绍第十三章,温里药。温里药它的含义,以温里祛寒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这个刚刚和清热药相对应,清热药是治疗里热证的,温里药是治疗里寒证的。如果说这个证候,这个病证按照寒热两分,除了表热证,剩下的全是里热证。同样的道理,除了表寒证,外感风寒,剩下来的所有寒证都是里寒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温里药它的包涵面是很广的,它应该有很多的药物,都是温里的药物。其实我们前面也学过不少典型的温里药,比如说解表药当中的生姜这一类的药;芳香化湿药当中的砂仁、白豆蔻这样的一些药,都是很典型的;还有祛风湿药当中的一些药,都属于。所以除了这一章,在此前和此后能够温里的都很多。所以温里药它就是从理论上来讲,它就是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的,或者说以温里散寒、温里祛寒为主要功效,主要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统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这个祛寒也是祛的里寒。从中医的理论来看,这个寒邪可以外感也可以内生。由于阳气的亏虚,它有外寒和内寒,有外来的和内生的,它都可以用温里的药。但实际上我们下面这一章要讲的温里药,主要是温中的。其他的温里作用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兼有功效,为什么要这样来理解呢?因为从理论上来讲,虽然是温里药可以针对五脏六腑。五脏六腑都有里寒证,首先肺,肺的里寒证,往往表现出来是痰咳喘,寒痰的咳嗽,寒痰的气喘。这样的药物它集中在祛痰止咳平喘药,所以能够治疗肺寒的药,能够温肺的主要不在这一章,在祛痰止咳平喘药了。再回到心,那心是主神志,心主血脉,那心的里寒证,一个是血脉瘀阻,一个心主神志的功能失调,轻的比如说心神不宁,重的昏厥,寒邪闭窍,窍闭神昏,所以能够温心的药,大部分在活血化瘀或者在开窍药里面,集中反映在那儿。那么从肝,当然也是肝藏血的,主疏泄。那么肝受寒,那么也是往往血瘀,寒凝血瘀,或者气机凝滞。所以能够治疗肝寒证的很多药物也在活血化瘀和行气药里面,尤其是疏肝理气的。肾一般都是虚证,虚寒证,肾阳虚引起的肾的寒证,多数在今后的补阳药。当然脾胃的温里的一些散寒的药,其他章节也有,比如说行气药、消食药,等等,或者有关作用于脾胃的这些章节,但主要反映在这一章。所以根据我们具体收载的药物,这个实际情况,那么我们这一章的药物是以温中的药物为主的。这样来理解有什么好处?就是说把温中作为这一章药物的规律性的功效,每一味药都有,其他的作为一个兼有功效。这样子同学们记忆起来非常方便,学习起来非常方便。从学的第一味药到最后一味药,它都可以温中散寒,它的归经都可以归在脾胃经。这个就在学习的时候减少了很多麻烦,这一句话就每一个药都适用,温里药。有的药可能兼有温肝的、温心的、温肺的,甚至于补阳的,就是治疗肾的虚寒证的,它可能兼有。兼有就是部分药,部分药记起来那就要方便得多了。所以这是我们在含义当中说明这样子来学习,看是会不会要好一些。所以第二个问题,关于这一类药的功效与主治。那么这一类药刚才说了最基本的功效就是温中,兼有最多的就是温经。经脉受寒,出现了头痛、腹痛或者引起了疝气,睾丸肿胀疼痛这样的一些病证,能够温经散寒。但是在具体的功效术语使用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规律,凡是这个药它的功效写的是比如说温里散寒,因为寒凝滞主痛,一般的温里药都有止痛作用,或者叫做散寒止痛或者祛寒止痛。凡是在功效术语里面是温里散寒、散寒止痛、祛寒止痛的,那么这样的药物它其中就包括了温中散寒、温中止痛和温经散寒、温经止痛这两个方面。这一章里面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药物,它只能够温中,它的功效就要回避散寒止痛或者祛寒止痛、温里散寒这样的比较笼统的功效。直接就说温中,或者温中止痛。所以这一类药物的第一功效,在我们这个教科书上,就是这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刚才说的,笼统的说它散寒止痛、温里止痛、祛寒止痛、温里祛寒,这样不同的说法,那么它就包括了温中和温经两个方面。如果没有温经作用或者温经作用不明显,临床上主要是用于脾胃的寒证的,那么就说它温中或者温中止痛。所以我们一看功效,就知道它的主治证,有的比较宽泛,有的比较局限,这是关于这一类药的基本功效。当然有的可能兼有温肺或者温阳,它分别可以治疗肺寒证或者阳虚证。另外比较特殊的,这一章少数的药物兼有回阳作用或者回阳救逆的作用,是治疗亡阳证的,我们讲附子的时候再说。所以这个就是关于这一类药物的功效和主治。一个是共性的,然后兼有的,就是比较少,兼有的就是一个温阳,一个回阳,或者温肺。第三个关于性能特点,这一类的药物都是用于治疗里寒证的。那么根据药性确定的原则,能够消除或者减轻寒证的就是温热的药。这一章的药物是典型的温热药,温热性质都很强,有相当多的就是写的热性,甚至大热性,有的就是写温性。这个温性也是比前面温性的药明显的偏向性要大一些。就是我上次讲的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当中说的,就是标温性的药有温煦之温,有温热之温,温煦之温如春天的阳光,人人可近,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因为温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比如我们前面的发散风寒药,又叫辛温解表药,这个温可能就是温煦之温,一般的人都能接受,它不会有明显的因为温的偏性造成的一些伤害。那么这个温里药的温,可能就是温热之温,温热之温非开冰解冻不可以轻试,真正要里寒比较盛的,才用,反之里寒不盛或者没有里寒用了可能就容易助热,就容易化火,那就容易对人体造成新的一些病理损害。所以典型的温热药这种药性,从药味来讲,因为寒邪是凝滞的,温里就是使寒邪消散,它有散的作用特征。所以也符合辛能行能散,一般这一类的药都有辛味,加上这一类的药本身就是辛辣芳香的。在我们烹饪当中用的调味品,主要都集中在温里药,胡椒、干姜、肉桂、丁香,就包括我们前面的白豆蔻、草果、草豆蔻这些都是调味品,它也是温里药。比如说我们现在炖牛肉、炖羊肉,很多都要加一点草果或者草豆蔻在里面,那是作为调味品在使用。本身就是辛辣芳香的,所以这一类的药,药味都是辛味为主。当然有的能够补阳,温补阳气那又有甘味,有燥性的,可能还有苦味,那是个别的药。归经,这个(以)我刚才那样子来理解这一章,也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归经。这一章的药都能够温中,所以每一个药从附子到最后要学的,比如说荜茇,大纲要求的,我都写上脾胃经,一点都不错,百分之百的都能温中。凡是功效是写的散寒止痛、祛寒止痛的它还能温经,温经主要涉及到肝,除了脾胃,还有一个肝经。能够补阳的,能够回阳的,以肾为主的,兼心、兼脾都可以。因为本身就归脾胃,脾胃就重复就不管了,以肾、心为主,兼有回阳或者温阳的,那把心、肾经加上去了。这样子一般来说都和教科书上能够吻合起来,有利于理解记忆归经,也有利于理解记忆功效和主治。这样子把比较复杂的,没有什么规律性的一些东西,就把它变得有一定的规律,就掌握了重点,我认为这样有好处。所以我觉得同学们应该这样子来认识这个问题。这一类的药物它有少数的药有毒性,尤其是附子这一类,所以也是性能里面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这是关于性能特点。第四个配伍应用,也是寒热虚实。这一类的药本身就是温里的,就是针对寒邪的,但它针对的里寒。如果有表寒,那么用发散风寒的,表里同治。寒和热,和清热药同样的道理,除非是寒热杂错,那么这个很特殊,没有意义,我们不管。清热的药配伍就没有必要性,因为太特殊了。虚,根据中医的理论,为什么有寒?为什么里寒?一个是寒邪外侵,阴盛则寒;另外一个是素体阳虚,阳虚生内寒,阳虚往往都兼有明显的气虚的。所以这一类的温里的药,主要是配伍补阳的药或者是补气的药,主要是补阳药,(这是)虚的问题。实的问题,除了寒热以外,比如说,这个寒邪往往影响人的一些脏腑功能,比如说脾的运化,肾的主水,往往水湿内停,所以这个寒凝水阻,有水湿的,配伍除湿的药,燥湿、化湿、利湿都行。湿凝结于局部可能就是痰饮、痰浊,可以配伍化痰的药。如果寒在脾胃,消化能力降低了,饮食积滞,配伍消食的药;寒凝气滞,气机阻滞,配伍行气的药;寒凝血瘀,配伍活血化瘀的药,等等。所以这个实的这部分配伍是相当广泛,很多章节其实都能够配伍在一起。这个症状也可以考虑,如果想得到,想不到也不重要。如果想得到,比如说这一类的药都能够治疗脾胃虚寒,那么脾胃虚寒比如说有恶心呕吐的,那配伍止呕的药;如果有腹泻的配伍止泻的药,这些只要言之成理,符合这一章药治疗病证的一些特征,都应该是很好的内容。在考试的时候如果书上没有这些内容,如果那一位同学这样答了,可能还要奖励他一点得分,说明他真正是学好了,不完全是,他并不是在死读书,是把整个中医理论和这一类的药物紧密的结合起来了。他有发挥,真正他有开拓性的思维,那是一种好事。所以配伍就是根据寒热虚实,加上一些最主要的主治证的一些症状,有针对性的作一些配伍。第五个问题使用注意,还是和前面的章节(一样)因证选药,它主要是什么样的脏腑的寒证,那主要选作用于什么样的脏腑的。比如说阳虚的虚寒证那要选有温阳作用的这个温里药等等;疼痛比较厉害的以止痛作用比较强的,这个它有不同的内容。另外一个三因制宜,这个和清热药一样,只不过刚刚相反,温热的季节、温热的地区该用温里药也要轻用,反之,如果说是寒冷的季节、寒冷的地区,该用温里药可能适当的重一点。因人也是素体,它的寒热很容易阐述。关于中病即止,也是不要过用,过用了就容易助热,容易化火,产生新的这种病理改变。另外一个就是病证禁忌,这一类的药是治疗寒证的,那热证肯定不能用,阴虚火旺也不能用。我们前面讲孕妇妊娠禁用药当中,温里药一般偏性比较大,作用有的比较峻猛,孕妇一般要慎用。慎用药里面有温里药,因为中医认为产前宜凉。所以在妊娠期间温热的药对产妇是不利的,适当的偏于寒凉的药是有好处的,所以孕妇也是一个证候禁忌。从药材方面这个没有什么特殊的,附子这一类个别的药需要久煎,一般不(普遍)实用,所以这个可以要求,也可以不要求。所以整个这一类的药物概述部分大概就这样一个问题,和我们教科书上表述不同的地方,就是大家注意一下。就是我说的它的功效方面的共性,就是都可以温中的问题,以及术语温中和普通的祛寒它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这样有利于把握这一类药的基本功效,基本的主治以及归经等等,都可以迎刃而解。这个是供同学们参考的。但是从广义上来讲,这个温里药是包括温各个脏腑,不一定都在中焦,但是根据我们这一章的具体情况,它是以中焦为主的。这一节课就讲到这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8802.html

更多阅读

大便干燥怎么办十九种清肠通便的食物 清肠通便的方法

大便干燥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大便困难,便秘,甚至大便带血等,这与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为大家整理编辑了19种润肠通便的食品,以供参考。大便干燥怎么办十九种清肠通便的食物——工具/原料地瓜绿豆燕麦薏仁小米.糙米红豆胡萝卜山

经济学讲义-第二十四讲:货币理论中 作者:本博客管理员

按:本系列文章的作者是本博客管理员(不是张五常教授)!第二十四讲 货币理论(中)从上一讲的学习大家就知道了,由于货币的价值来自于物品的价值,因此要使货币的价值(购买力)保持稳定,必须要使一国之内的货币数量是紧随着实体经济中的物品数量的

第四讲物业公司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 主营业务收入的核算

第四讲 物业公司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其他业务收入是指物业管理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中介代销手续费收入、材料物资销售收入、废品回收收入、商业用房经营收人及无形资产转让收入等。物业管理企业除了从

声明:《第四十三讲利水退肿药利尿通淋药+第四十四讲利湿退黄药概述 利尿通淋的中成药》为网友双面女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